艺术理解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0 17:18:23

艺术理解论文

艺术理解论文范文篇1

【关键词】艺术专业;论文写作课程;逻辑思维;

导入路径《论文写作》课程是本科课程设置中必不可少的实践教学环节,是与撰写毕业论文紧密相关的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提升论文写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艺术专业学生的《论文写作》课程主要目标和任务是培养其准确表述艺术创作设计思路、文字化清晰地阐述创作设计作品。在艺术专业的学生群体中,创造性思维强而逻辑性思维弱是其重要的特征,由此造成其毕业论文的撰写存在内容表述不清、文章结构混乱、因果关系错误等等问题。在中小学乃至高等教育中,逻辑教学的普遍缺席使得学生的逻辑思维得不到系统性的训练和养成。[1]因此,在艺术专业《论文写作》课程教学中突出逻辑思维的导入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际价值,从教育导向上来说,也是能力培养上的补偿性教育。

一、艺术专业学生论文写作能力的现状

艺术专业学生在常年的创作设计过程中形成的创造性思维较强,但在论文撰写方面存在力不从心的状况,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他们在准确的语言阐述、恰当的文章结构、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方法等方面能力偏弱。突出的是科学客观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差,难以满足论文写作过程中科学缜密的思路、论证和研究方法的要求。为何会出现这一现象?究其原因,从当前的教育现状来看,学校对于艺术专业学生比较注重在实践培养环节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强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在科学领域或艺术研究环节,容易忽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存在用艺术的手段取代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现象,使学生对正确地掌握艺术学理论,充分认识各门艺术普遍规律的理论体系,深入理解自身所学艺术专业或方向有所偏失,折射出艺术类学生专业实践强于理论基础的现象。

二、艺术专业《论文写作》课程教学中逻辑思维导入的重要性

在《论文写作》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主要是介绍如何选题、如何搜集资料、论文的格式与结构、论文各部分的如何撰写、语言规范等等内容。课程教学重在培养学生正确地运用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方法,要求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要有缜密的逻辑思维把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运用到自身的研究、创作、设计中,并科学客观地表述出来,成为具有学术理论水平和意义的学习研究成果。[2]不同于艺术创作对情绪、观念、意境等内容的传递和抒发,论文是用来记录科学研究过程和表述科学研究成果的,强调的是严密的论证推导,撰写论文不能凭借艺术创作设计中主观情感、主观判断去描述、评判、分析所研究内容或记录创作过程,否则,就失去论文科学性、客观性、学术性的价值。从对论文写作的要求来看,无论是选题、分析资料和问题、阐述论点方法、论证推导、文字表述等各个方面,都需要逻辑思维去清晰地阐明从客观整理分析资料、发现问题到如何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如果没有缜密的逻辑思维贯穿始终,论文撰写一则无法做到科学合理推导,二则文章思路难免跳跃杂乱,难以辨明,再则也容易使读者不明所以,很难理解。因此,逻辑思维是艺术专业论文写作必需的基本能力,且是衡量论文写作能力的重要指标。在艺术专业《论文写作》课程的教学中,注重逻辑思维的导入,有利于提升艺术类学生的论文写作质量,也同时帮助学生形成达到满足科学客观观察、判断、分析和阐述研究内容或创作设计活动所需要的逻辑思维水平。

三、艺术专业《论文写作》课程教学中导入逻辑思维的路径

1、打破艺术专业学生对逻辑思维的惯性认知艺术专业学生对于逻辑知识常常感觉很陌生,既是有所了解也常常认为是高深莫测的学问,可望而不可及。因此,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方案,多采用案例式、启发式的方法,案例教学要多采用贴近生活、通俗易懂的事例进行分析,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引导学生主动进入逻辑思维过程,使学生破除对逻辑思维的惯性认知,能够认识到逻辑学既是一种科学,逻辑思维也是最普通、生活中自觉或不自觉都在使用的思维方式,是每个人都具备的能力。[3]针对艺术专业学生,列举分析的案例事例还应与专业相结合,多示举艺术专业方面的例子,引导学生认识到在艺术专业领域,艺术的创造性思维与逻辑思维并不一定是截然对立、两相冲突的。实际上无论是艺术专业的论文撰写,还是艺术创作或设计都必然蕴含着逻辑思维的。

2、逻辑知识的普及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在课程教学中,要适当的把逻辑知识普及给学生,对逻辑思维有基本的认知,使学生正确知晓概念界定、符合判断、演绎推理等逻辑知识。对逻辑知识的普及不应是灌输式的,《论文写作》课程毕竟不是《逻辑学》课程,教学的内容和目标还是有所区别的,如何使艺术专业学生理解并掌握逻辑知识,应采用有针对性的方法。对艺术专业学生普及逻辑知识,不能光靠讲授,在教学安排上,还要将其与实践结合,即科学合理地安排写作任务,且要有具体要求,如从写作规范、写作主题、写作结构等等方面设置。写作任务可以灵活安排,如选题并拟论文题目、撰写摘要、拟出论文提纲、搜集资料并总结文献主要内容等等。[4]在教学中,通过写作实践把逻辑知识内含在任务中,然后通过点评讲解每位学生的写作作业,把逻辑知识传导给学生,同时也使得学生的逻辑思维在写作实践和点评讲解中得到一步步的导入和强化。

3、逻辑思维的导入要运用多种形式传导在艺术专业《论文写作》课程教学中,逻辑思维的导入要多种形式结合,注重趣味性的授课方式。多种教学形式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帮助学生形成思维惯性。教学形式上,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回答问题,设置问题也是在设置思维障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把逻辑思维方式融入到问题中;可以案例式教学,例举优秀论文、比较案例论文,直观地展现优秀的论文形式和内容,充分展现缜密逻辑思维;可以布置课堂或课后写作任务,把课堂讲授的逻辑知识和引导的逻辑思维引入到实践环节,使学生学以致用,进一步加深逻辑思维;可以进行逻辑思维的课堂小测验,考察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也同时引导学生意识到逻辑思维的具体表现。

4、逻辑思维的养成要在训练中从量到质转化思维的养成不光靠知识的传授,更要着重于实践,逻辑思维的养成要靠量的训练引发质的转变,艺术专业《论文写作》课程的教学要有针对性地,把逻辑思维训练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并从训练量上入手,通过不断的写作任务、课堂测验、问答环节等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以量的提升达成质的转变。针对艺术专业的特点,要科学合理、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方案、设计教学内容,转变教学内容中简单的知识传授灌输模式,增加启发式、问答式的讲解,加入小测验、案例分析等趣味性强的教学环节,结合理论开展写作实操的实践环节。总之,要变教学中说多于练、听讲多于思考为多练多写、多思多想多动脑,使学生真正把逻辑思维入头脑。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教学实践中,针对不同的授课对象或群体,要达到教学目标需要我们教师准确把握教育教学规律,深入分析教学对象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设计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案,所谓“因材施教”即是这个道理。在艺术专业《论文写作》这门课程上,结合艺术专业学生创造性思维较强,思维活跃度较高的特点,针对性地采用启发式、问答式、趣味性的教学方法,通过测验、训练、案例教学等方式,着重把逻辑思维融入《论文写作》的课程教学中,弥补艺术类学生的关键能力短板,也是更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的实践策略。把逻辑思维导入艺术专业《论文写作》课程教学的模式和策略,是在实践中对运用教育教学规律的具体表现,对于其他课程也有所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孟婷.写作教学改革方向浅谈——逻辑教学的缺席[J].现代语文,2017(08).

[2]王洪义.6个台阶——艺术类论文写作攻略[M].黑龙江: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4.

[3]孙佃永.讲究课堂教学艺术努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1990.

艺术理解论文范文篇2

收藏本站

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课件下载┆教学论文┆实用文档┆个人简历┆论文中心┆演讲稿┆考试相关┆党团社会┆职场技巧┆作文园地┆法律文书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文书论文网->语文论文->教学内容退出登录用户管理

赞助商

栏目导航

·语文论文·数学论文

·英语论文·政治论文

·物理论文·化学论文

·历史论文·地理论文

·生物论文·音乐论文

·美术论文·体育论文

·信息论文·德育论文

·教育法规·课程改革

·家长频道·教育管理

·教程指导·班主任论文

·教育综合

最新推荐

·用反证法解遗传题的几点

·愉快教学法初探_生物论文

·注重初中生物教学,提高

·转基因动物制造的药品被

·转基因羊的诞生_生物论文

·关于新世纪中学生物课程

·关于新编高中生物必修教

·转基因动物食品安全吗?

·转基因动物_生物论文

·课件制作技巧略谈_生物论

·CAI课件的编制原则_生物

·“根的形态”一节中多媒

热门文章

·大气温室效应和全球

·保护生物多样性_生物

·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

·浅谈纳米技术_物理论

·转基因动物_生物论文

·动植物基因工程介绍

·数学家名中英文对照

·转基因动物食品安全

·[图文]小学音乐课改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

相关文章

·强化学生美育教育发

·强化学生美育教育,

·中小学创新教育及其

·发挥地理优势渗透美

·通过中学化学教学渗

·[图文]中学物理教育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美

·中学外语课堂教学中

·数学新教材中美育因

·把握数学美的特征发

美育的意义及其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_语文论文

作者:佚名来源:不详时间:2006-12-1222:46:28人:yujklj68kfg

减小字体增大字体

[作者]李丽

[内容]

美育即审美教育,是培养审美意识的教育。

中学教育是一个有机整体,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等内容,其中美育是这个整体的重要组成部份。然而,普遍的情形却是许多学校及教育工作者轻视甚至排斥美育,其所以如此,原因主要有二:或认为无须美育而人自能审美,或认为审美无关宏旨,因而美育无甚意义。这种看法是十分错误和有害的。因此,有必要对美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加以讨论。

无论是自然的、社会的、还是艺术的客观事物,只要具有美的属性,都可以作为人们的审美对象;但是,人们并非天然地就能进行审美,正如马克思所说:“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音乐对它说来不是对象。”[(1)]客观存在的美,先天健全的器官,只是审美的客观条件和素质基础,主体不具备审美意识,审美仍无法进行。审美意识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人在生理心理素质基础上,经过后天的审美教育并在审美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审美教育和审美实践的产物。由审美教育和审美实践培育形成“感受音乐的耳朵、感受形式美的眼睛”,[(2)]客观美才能成为审美反映的对象,主客体之间才能构成审美关系。概而言之:人们要进行审美活动,必须具备审美意识,要具备审美意识,美育是必不可少的。

更深入地看,美育的必要性、重要性仍在于审美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对于人认识与改造世界、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审美意识是审美掌握世界的方式的心理根源。客观世界作为一个整体,其属性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人类要掌握客观世界(即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须相应地拥有多方面多层次的方式。审美方式就正是人类掌握客观世界的诸种方式之一。它能使人“按照美的规律”[(3)]去认识、改造世界,而只有充分拥有和运用包括审美方式在内的多种方式,才能使人“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本质”,成为全面发展的人,亦即恩格斯所说的“各方面都有能力的人”。[(4)]总之,无论是从掌握世界的角度还是从人的发展的角度而言,审美掌握方式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具有重大意义。既然如此,作为形成人的审美意识的必要条件的美育,当然就绝不应轻忽而应予以高度重视。

美育之重要,还在于它对其它各种教育活动(尤其是德育、智育)有着促进作用。在这里,只侧重谈谈它对德育、智育的促进。

美育的内容是培养审美意识(美的观念),德育的内容是培养道德意识(善的观念),智育的内容是培育科学意识(真的观念),审美意识与道德意识、科学意识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美育能够对德育、智育产生促进作用。

审美意识中渗透着科学意识。科学意识是求真:以概括、理知的形式认识和把握客观世界的本质规律;审美意识是求美:以感性直观的形式反映客观世界的美的属性。二者是相互区别、相对独立的;但是二者又是密切联系着的,求美的审美意识必然是以对真的认识和把握为基础的。从最一般的如形色声动静等观念到人事景物情等理解,都是人们对事物的概括和理知的认识、把握,离开这种认识、把握,客观事物对于主体根本无美可言。我们对高山、大海的审美反映,就绝不只是单纯的感官愉悦,而是渗透着一定的理性因素、具有对“真”的认识的性质的。特别是对社会美、艺术美的审美反映,更有着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的重要因素,如对,对《红楼梦》的审美反映,其中必包含有对特定社会历史本质规律的认识、了解,如果对此无科学的认识、把握,断不能对它们的重大审美意义产生敏锐的审美感知和深刻的审美理解。

审美意识中积淀着道德意识。当人在实践中掌握了客观世界规律(真),并运用于实践中时,便产生了道德意识(它是人对客观现实、实践活动是否合乎主观目的、需要的反映、认识,是一种社会功利观念),其后,才从中孕育出审美意识。因而,审美意识在产生之初是等同于道德意识的,客观事物的目的性就是善,也就是美。但是,审美意识一旦产生,就开始逐渐从道德意识中分化出来,相对独立地发展,以自己独特的似乎无功利的形式反作用于客观实践,可以“不顾任何实用的考虑而喜爱美的东西”。[(5)]然而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最终都是为了实现和满足人类社会的需要和利益,与之根本无关甚或相反的东西,不可能被感受为美;所以,分化独立出来以后的审美意识的具体表现形式尽管可以不与个人当前的实用功利发生直接的联系,在根底里却仍然包含着社会功的利性质,潜隐着比个人直接功利目的远为深广的社会功利目的、需要。总之,相对独立的审美意识虽不等于道德意识,却必然包含着道德意识,只不过它有道德意识的内容和效能,是体现、实现于比较曲折间接的形式里而已。

审美意识中含有科学认识因素和伦理功能性质,培养人们的审美意识的同时,当然就能间接地使人也得到一定的科学意识、道德意识的培养。

综上所述,可见美育确实是不可缺少不容轻视的一种教育。

美育之必要、重要已毋庸置疑,问题的讨论便推进到:中学教育中如何实现美育?总的说来,美育应该且可以广泛地渗透到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乃至行政管理工作中,从而得到某种程度某些方面的体现。

在语文教学中实现美育,是语文教学应有之义,现行的《全日制中学语文大纲》就明确规定了语文教学目的应包括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观”,但认识仅止于此,无以理解它为何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要对此有透彻的理解、认识,必须对美育与语文教学的内在联系,对语文教学实施、贯穿、强化美育的必然性、必要性、可行性,予以探讨。

1.语文教学内容所具有的审美属性,决定了语文教学与美育有着必然的联系,二者相互依存、互为条件,语文教学的过程必须贯穿美育,美育通过语文教学得以实现。

意识是存在的产物。没有审美对象的存在,绝无审美意识的产生。马克思说:“只有音乐才唤醒人的音乐感觉”,[(6)]“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7)]培养审美意识的美育之实施、实现必须以审美对象为先决条件。而正是在这里,语文教学显示了实施美育的优越条件,为美育提供着坚实的基础。这主要表现在语文学科具有鲜明的文学性。文学性既是语文教育的特征之一,又是语文教育的巨大优势。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80%的课文是中外文学名作佳作。文学是艺术美中的一个重要类别,是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的集中反映和形象表现。因此,文学正是绝佳的审美对象。其它非文学的议论文、说明文等,也都有一定的典范性,在思想内容、结构、手法、语言上有着美的品质,不失为审美的对象。由此可见,语文教材本身就是美的结晶,为美育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同时,既然语文教材以美为其本质属性之一,因而语文教学就必须贯穿着美育。必须从审美入手,引导学生对课文的艺术形象和艺术形式作出审美感知,进而作出审美的判断和评析,否则,学生一开始就会被阻隔于艺术形象之外,进入不了作品创造的艺术境界,当然也就不能体察作品意蕴和艺术特点,即使是进行主题分析归纳也很难,因为作品的主题是潜藏于艺术形象和艺术形式之中的。不作审美启发引导,只作理论性分析,只能是对完整的语文教学的粗暴阉割,至多只能完成一些知识性教学任务,其主题归纳、形象分析、特色指点等都必是隔靴搔痒、抽象空洞、硬性外加的东西,无以实现语文教学的文学感染、思想熏陶的功能。

语文教学与美育有着质的统一性,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乃是势之必然。

2.从方法论的角度看,语文教学是实施美育的优选途径。美育具有多端性,可以选择多种入手处进行美育。引导学生接触多彩多姿的大自然,使学生从大自然中获得美的感染和熏陶;引导学生接触异彩纷呈的社会生活,使学生从社会美中去辨别善恶美丑,塑造美的心灵,都是美育的途径。但是,艺术美可以使学生集中地感知美、理解美、体验美,受到美的教育。在谈到社会生活美和文学艺术美时曾指出:“因为两者都是美,但是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有普遍性。”[(8)]正因为如此,从艺术美入手去进行美育就能实施更高层次的美育,更有可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在中学美育中,艺术美则是重要的审美对象,艺术学科的教学则是实施美育的便捷的途径。其中,语文教学以其课时多、内容广博的特点,自然地应成为实施美育的最佳手段和途径。

3.中学美育的实际情况,决定了语文教学是实施美能的重要渠道。中学教学的特殊性,中学生年龄、阅历、知识、心理发展等方面的特点,决定了中学不宜开设专门的美学理论课(即使是大学,也都是在较高年级才开设美学课程),中学美育的主要任务便只能交给艺术类学科去完成。音乐与美术当然是美育的基础课,且相当专业化,但是,这两门课程的学时实在太少(大多数高中取消了这两门课程),实难起到完成中学美育任务的主要作用。而语文是学生的主课,是学生接触量最多的学科(其学时占中学全部学科总数的30%),且其内容又集中了深广的美。语文教学应当发挥自己的优势,切实而又有效地实施美育。

凡此种种,已足以证明:语文教学与美育有着本质的必然联系,语文教学是中学美育的重要途径。

语文教学中的美是丰富的,进行审美教育的方式也是多样的。根据语文科的特殊性和语文美育的实践经验,可侧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去进行美育。

艺术理解论文范文篇3

一、毕业论义写作基本程序:集体指导、个别指导(三次以上)、定稿初审、省校复审、模拟答辩、案答辩终审。

二、字数、时间要求:6000字以上;半年左右。

三、文本格式要求:另见结构要求及文本样式。

四、关于选题和写作

(一)选题范围: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理论、比较文学、美学、写作等。

(二)开题报告:须经指导老帅审定通过后,另可进行论文的具体写作,一经确定,上报省校,不能更改。

(三)选题要求及不例:

1、“宜小不宜大”:利于提炼观点,利于中集中展开论述和材料的搜集及运用。

例:论余秋雨的散文(内容涉及很多方面,难于把握和深入)

深味人生,观照心灵——论余秋雨散文的哲学底蕴(只侧重于其散文的哲理性一个方面,利于深入)。

例:论鲁迅小说:浅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人物塑造)。

试析鲁迅小说的细节描写(艺术特色)。

2、传统论题须有新角度:利用熟悉材料,进行独自思考,形成新的完整的立论和论证。

例: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沈从文和他的《边城》(材料、观点难以通过)。

从《边城》看湘西的民族风情,从沈从文小说看其“湘西情结”。

例:《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都可写,但必须是利用熟悉的材料进行新的立论。

3、必须选择熟悉的作品立论:利于形成自己的观点,利于找论据论证,利于答辩。

例:狄更斯作品中的人道主义、马克.吐温的幽默讽刺艺术等(照搬别人立论;答辩临时读、记)

4、确定适宜的论题角度:自己熟悉、理解、擅长的方面:论题要求相对容易简明的。

(I)古、现代汉语,专业性强,材料具体翔实:文学理论深奥,接触少,不懂或未自己研究的决不能写;

(2)作家论、创作论、风格论、流派论等要量力而行,一般可重点考虑作品的主题,人物形象,艺术特色,审美意义等。

5、中学语文教材教法不属汉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范围。如需参考,可上网点击“一搜”、“白度”、“google”——“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四、写作要求:

I、网上下载的不收;

2、几篇文章拼凑的不收;

3、将一篇主要文章打乱顺序,观点、材料依旧的不收:

4、请他人执笔,自己未读作品,不熟悉作品的不收;

5、拿已毕业的论文不收。

五、关于论文答辩

1、充分熟悉论文所涉及的作家、作品;

2、充分熟悉和理解论文中所引作家、作品及相关概念的米龙去脉和内涵;

艺术理解论文范文篇4

|文史论文|学英语|范文|论文先生网社区|强力推荐!本站与百度合作新开频道>>>>论文知道

最新公告:没有公告

会员登录--会员注册--会员中心

|

艺术论文首页

|

美术论文

|

戏剧论文

|

舞蹈论文

|

音乐论文

|

电影艺术论文

|

电视艺术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您现在的位置:论文先生网>>艺术论文>>电视艺术论文>>正文

开放的演播空间

作者:admin2008-5-2619:13:17

开放的演播空间秦建伟改革开放二十年以来的中国电视业经过发展,竞争日趋白热化,电视以全新的姿态走进千家万户,不论高度时效性的新闻类节目,还是综艺娱乐性节目......优秀的制作与精美的包装,再加及节目主持人充满智慧的语言都对节目的收视率有非常大的影响。一档优秀的电视节目需要制片人(导演)主持人(演员)

-

开放的演播空间

秦建伟

改革开放二十年以来的中国电视业经过发展,竞争日趋白热化,电视以全新的姿态走进千家万户,不论高度时效性的新闻类节目,还是综艺娱乐性节目......优秀的制作与精美的包装,再加及节目主持人充满智慧的语言都对节目的收视率有非常大的影响。一档优秀的电视节目需要制片人(导演)主持人(演员)摄像灯光美术设计音响编辑技术等方方面面的通力合作,才能更有效地完成整个片子的制作,演播室空间美术设计也是其中人非常重要的一环。

美术创作人员在得到一个演播室空间美术设计的任务时,酝酿最初的想法和形象化的概括,抓住对设计的独特理解,逐步形成它所塑造的演播空间外部形象的具体想法和意向.意在笔先,避免机械地按照节目规定的空间提供一般化地环境设计,才能提炼与节目有内在联系的造型因素,使空间成为一种潜在的语言,创造出仅靠人物语言动作无法充分表达的深遂意蕴。

在这里,我暂把演播室空间的设计分为六个角度进行分析:

一假定的空间

假定性系美学概念之一,假定性是一切艺术创作所共具的属性,空间艺术中以抽象象征虚拟引喻,间接表现艺术的时空感。

演播室的空间也可以是一个假定的空间场景,通过不确定空间的指定性,体现节目风格,例如:凤凰卫视的“杨澜工作室”,是一档以讲述历史长河中种种发人深省的故事、轰动的事件、才子佳人的传奇,回顾历史,给人以启迪的栏目.,整个节目开始摄像机由上自下,由右向左缓缓移动,象征历史文化的罗马石柱屹立在运动着的蓝天白云下,每一个柱子的中间都有一个电视屏幕,不断播放着珍贵的历史资料,主持人从柱子间慢慢走进镜头讲述一幕幕动人的传奇故事,这个假定的空间定位在一个变化的历史长廊中,把一个古老的历史废墟景象搬到演播室,在这样一个时空交错的环境中,让观众能更好地去了解过去的各种历史。

二情感空间

不同类型的节目体现出来的感情基调是不相同的,一般节目的开始往往通过一段音乐,几组画面,几行字幕,就可以让观众了解整个节目的风格,环境的设计同样也从背景到环境空间道具无不体现出某种特定的情感用语。亚洲卫视的[V]频道,几乎所有演播室的空间设计,都采用极度夸张的色彩,奇异的道具,再加上主持人新潮的发型及服装,体现出先锋音乐的存在空间,在这样的气氛中,肯定不会有严肃的故事发生。

三交互式的空间

谈话式的节目中,演播室的空间设计目的是让主持人与观众在一个开放的空间里迅速沟通,调动情绪,让更多的观众融与节目中进行参与。“实话实说”栏目,演播室为圆型空间,观众嘉宾主持人三者在同一对等空间,摄像分布其中,主持人在观众嘉宾中来回穿插,打破了空间的两面或三面的传统组成结构.这种开放的空间构架,能更加轻易地调动观众的参与情绪,让主持人有更多的发挥余地。

从这一点来说,演播室空间的美术设计,已不是简单地独立出现的,它是通过空间这个媒介与节目结合在一起.这就是为什么搞装饰装修的设计人员,在搞电视演播室的空间设计时,为什么显得有时力不从心了。失败的设计只能体现在独立的空间变化,独立的背景空间,与节目本身相差甚远。

四空的空间(通用性演播空间)

一些演播室不需要一个特殊的环境场所,关键是画面的整体和清晰,再配置简单的道具,这种布景也称为通用性演播,常用中景和近景,全景仅仅起到穿插作用。例如:凤凰卫视的“铿铿三人行”栏目,整个演播室只用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幕布,以此体现“人生大舞台”“幕后休息室”的意象,以再简单不过的背景突出节目调侃诨谐的风格,是典型的后现代舞台风格,把三个人物放在一个简单的中性背景中,人物和人物之间的性格更加突出,这种空的空间设计可以使观众唤起某种形象感触,也就是所谓的形象联想,形象联想也就是设计创作中不可缺少的契机,是塑造形象的基准。

五装饰性空间

如果是中性节目,不需要表明人物的特定环境,只需要有一个优美的背景来提高画面的艺术欣赏性,比如:音乐舞蹈节目杂技表演节目就需要在通用性的空间背景基础上,给予特意的精心设计,这也称为装饰性布景。这种装饰性空间场景,要考虑演员上下场的变化,利用色彩空间的变化,传统或现代的图形变化使节目本身更加充实漂亮,甚至可以利用机械装置增加演播室的空间变化,让节目更有可看性。

六虚拟空间

电视的发展总是伴

艺术理解论文范文篇5

[摘要]音乐的二度创作要以“忠于原作”——追求作曲家、演奏家与“意向性指向”趋于统一的理想境界为前提。为了完美的体现词、曲作家的创作意图,使我们的歌唱具有流动性,变“死音”为流动的“活音”,这不仅要求我们歌唱者有过硬的基本功,而且要有较高的艺术修养,通过重内涵、重形象、重意境的发于内而形于外的再创作过程,才能使歌唱达到神趣、缔韵、达意、快心的撼动心灵的艺术境界。

[关键词]音乐二度创作艺术修养

中国汉代的音乐理论著作《乐记》中曾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这说明音乐可以用不同的乐调表达出人们的哀心、乐心、喜心、怒心、敬心、爱心等六种不同的心情。由此可以推论,音乐是一种表现艺术,也是一种表演艺术,无论是器乐或是声乐艺术都是必须通过表演这个环节,才可将艺术作品的内容、思想及价值传达给欣赏者。

音乐,作为一种表演性极强的艺术,是需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来展现其内容与本质。它不同于绘画艺术,可以作为一件独立的艺术作品供人欣赏,而音乐供人欣赏的音乐成品是需要两个环节构建的:一是作曲家的创作(即一度创造);二是表演者的表演创造(即二度创造)。只有二者共同存在并完美融合,才会产生令人心动的音乐,二者缺一不可。

演员需要追求作曲家、演奏家与欣赏者三者的“意向性指向”趋于统一的“理想境界”为前提。然后把乐谱上那些非音响、非符号的、被遗失的信息填充进去,使音乐尽可能接近“理想境界”。而让音乐作品“感知为其自身”是二度创作空间的极限……

当然,这种体现决不意味声乐艺术的二度创造就是演唱者情感无拘束、无限制的释放,它是受二度创造原则的制约、以演唱者的精湛的演唱技巧为前提,结合一些创造手法而进行的创造活动。

就歌曲而言,在进行音乐表演中,表演者个人的创造性是基于表演者的艺术才能而得以表现的,因此,作为演唱者,具有高超的演唱技巧与技术是进行二度创造的重要前提,表演技巧是以对本专业基本表演技术、既通常所说的基本功的掌握为根本的,对于从事声乐的演唱者,就要掌握多种关于歌唱的技巧与方法,如:发声方法、气息控制、吐字行腔等。

娴熟的演唱技巧最终是要与艺术表现相结合并为艺术表现而服务的,当演唱者具备这样的表演才能时,才有可能上升到第二度创造的高度上来。

中国古代美学思想中儒家思想大力提倡“中和”之美的美学原则,以求音乐中表达情感的适中而不过度,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音乐的创造理念,因而,在中国演唱者的二度创造里也会有相应地体现,那就是二度创造的原则对演唱者创造思想的规范与制约。以此说明,二度创造并不是演唱者随意、自由、无限制的创造活动,它也受“度”的制约,即原则的规范。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演唱者要忠实一度创造的基本内容与思想。如演唱一首欢快又充满活力的歌曲时,歌者却用缓慢、哀伤的情绪演唱,这就违背了一度创造的根本表现意图而无法完美地表达作品。

其次,表演者在进行二度创造时要量力而行,要根据个人的专业能力水平权衡二度创造的技能展现,显然,这一原则是与表演者演唱技巧密切相关的。演唱者将个人内在情感及思想溶入与作品中的过程(即二度创造),是必须通过歌者的演唱技巧、才能进而转变为实际音响给予听者一定的视觉感受的,它直白而又间接的表达演唱者二度创造的意图。因此,作为一个歌者,若要将作品体现的完美,就必须量力而行,将个人的技术能力与个人的创作意图相匹配的进行二度创造,从而取得较完美的艺术效果。反之,不结合个人的技术能力硬要展现高深的技术水平,就会造成牵强而不自然的艺术效果。如在演唱中,演唱者为表达一首宽广宁静的思绪的歌曲,将曲速唱得很慢来附和歌曲的曲境,但由于歌者的演唱技术欠缺,演唱时会出现气息不足、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这样就很难取得良好的演唱效果,倒不如踏实的,根据个人能力所及进行创造,这或许不会取得很精彩的艺术成绩,但会使人感到你表演的很完整、自如,而没有牵强感。所以说,量力而行在二度创造中是很关键的,它直接决定演唱者的表演成功与否。

谈过二度创造的基本原则,让我们再来了解一些演唱者进行二度创造的主要手法,它完全建立于演唱者个人对歌曲的认识、理解的基础之上。这种创造,首先要求表演者必须具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热情,决不能把歌唱变成对歌曲毫无生气的、机械式的刻画,因为这样,就将意味着所有的歌唱表演都是千篇一律而无不同,二度创作要靠歌手自己来完成。同一首歌,不同的人来演唱,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有的作品从曲式上看,很简单,结构也不复杂,但经过一个好的歌手细致恰倒好处的处理,唱出来会非常感人。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二度创作。

二度创作,首先需要歌手在谱子上一定要唱准确,打着拍子将所有的符点,前后十六分音符,及切分音唱准,然后连续唱熟。一般拿到一个新作品,能唱到上百遍,脑子才会有一个准确的结构。这时再找曲式节构特点。3/4、4/4的节奏重心在什么地方?需要怎样把握?再做段落上的分析,是A、B、A式的段落?还是A、A、B式的段落,要搞清楚。然后再从文字上,找出情感所需要的状态。分析文字上每一段每一处情感所要表现的不同之处,要极为细致、准确,然后从作品整体上分段、分层次地去进行歌曲处理。

歌唱的语言是心声,当一个歌手站在舞台上的那一瞬间,唯一与观众相通的,是你的真心与真情。如果一个歌手能把观众视做自己的亲人一样去诉说你的喜、乐、哀、怒,那你的心态不会紧张。另外,你要真实表达歌曲的内容,还必须学会对感觉的记忆,把平常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的亲身感受储存在大脑里,一旦需要,马上调动出来,用在你演唱的情节当中。

声乐艺术作为一门学科,是音乐和文学相结合并以人声为表现手段的一种艺术形式。学习声乐艺术固然有许多方法和技巧,但经过几年的学习和舞台实践,我逐步认识到一个问题,那就是要想使声乐艺术能够准确地再现词意、曲情,表达作品的内涵。除了必须掌握一定的技巧外,更重要的是使自己的歌唱能够打动人心,给人以美的享受。要达到这个目的,作为声乐演员都必须重视音乐的流动性!换言之,就是把怎样才能是我们的歌唱流动起来,使音乐具有律动感,进而传达作品的内容和情韵,作为一个重要的问题来研究。

从哲学的角度看,世界万物都是运动的。音乐作为时间艺术,它的运动恰恰在这一点上和客观世界的运动相契合。声乐艺术中的文学部分(即歌词),也同样体现着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因此,要让声乐艺术反映运动着的生活,表现丰富细腻的人类情感,就必须让我们的歌唱流动起来,才能契合大自然的运动规律。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歌唱打动人心,发挥出强大的艺术感染力。要想使歌唱流动起来,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注意:

一、气息的流动

首先,气息运动的性质不同一一说话时的气息运动是单向的,呼与吸各行其是。而歌唱的呼吸是气息对抗的双向运动,即呼气的同时还要保持向下渗坠的吸气状态。第二,是否有歌唱性——说话时的呼吸只需将字送出,传达清楚词义即可,而歌唱时的气息需将每个字的韵母托出,使之延长、丰满。这个过程,需要有比说话强有力的气息支持。发声准确、音质优美及歌曲情感的表达,都与呼吸密切相连。我国戏曲传统中有“唱一辈子戏,练一辈子气”的说法。集我国戏曲传统之精华和纵观当今民歌演唱家,凡有一定艺术成就者无不与气息运用得好,歌唱流动性强有着密切的关系创始音乐的理想境界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的,创始音乐的理想境界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创始音乐的理想境界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论文,以下是正文。。

二、理解歌词的含义

我们应该懂得,生动的艺术表现力只有在广博的文化艺术修养基础上才能建立。任何动人的歌唱,无论是感情的宣泄还是意境的创造,都是演唱者平时生活和艺术积累在内心融化后的产物。有了深厚的积累,才可能深入领会歌曲的内容和它美的价值,引起情感的;中动和艺术创造的热情,从而在歌唱中使作品得到生动感人的体现。在这个基础上,要把重点段、句,尤其是一般重音和逻辑重音划分出来,再顺着情感主线深拓其内涵。这是个逐步熟悉、刻意体会的过程,是进一步酝酿、揣摩的精思过程。逻辑重音要选的准、用的巧,使之在作品中产生画龙点睛的作用。这离不开深厚的文学修养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另外,纵观我国各民族众多剧种,虽然唱法不同,但在民族声乐传统中,对演唱的吐字要求上大多为“咬字归腔”、“字正腔圆”;就是把组成每个字的各个因素交代清楚,吐字有力、归韵到家,准确的掌握力度变化,这同样离不开对于作品的深刻理解。

三、设计对比,谋篇布局

没有对比不成艺术,如果没有对比、没有强弱张弛、没有抑扬顿挫、没有谋篇布局,歌声就不可能流动,而不流动的歌声是没有生命力、没有感染力、也是抓不住观众的。歌曲中的变化有些是作品本身所提供的,有些则需要我们自己去寻找,去设计。如果我们不具备一定的音乐和文学的修养,不用心去研究体味,很有层次的作品可能会被表现的很平淡。相反,我们具备了一定的修养,再用心去研究旋律、研究歌词、体会意境,我们就不仅能把作品提供的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还能把比较平,或者表面上比较平的作品挖掘出内涵、设计出变化来。这就需要我们不仅从歌词的内涵,还要从旋律的主题、发展、旋律线的走向,以及词曲结合等角度设计出强弱张弛和抑扬顿挫,使歌唱不断的富于变化,才能符合音乐必须流动的原则。很早就有人把艺术的构思,比做十月怀胎,把形象的完成比做一朝分娩,一个胎儿的成长,不仅要在母体中怀够十个月,而且在怀孕期间还需要补充各种营养,婴儿才能健康。对于一首声乐作品的初步了解到最后完成也是同样的道理。

四、进入作品的规定情景

艺术理解论文范文篇6

一、选题中常见的问题

选题得当与否直接影响论文的质量,关系论文的成败。在选题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有下列几种:一是选题过大。有的人有这样一种想法:既然是写论文,就应该好好论它一番。所以选题很大,如“试论改革开放”、“论党的建设”、“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等等。有的初稿洋洋洒洒几万字,仍然没有论述清楚。选题太大是不合适的,小一点,具体一点,把问题讲得清楚一点为好。二是选题过难,即选择的题目难度较大,除了时间、精力的限制,在资料方面也有局限。有人想在短时间里探讨“社会主义的经济规律”、“我国的行政管理制度”,这是难于解决的。社会主义经济规律、我国的行政管理制度都应该探讨,但需要许多人的共同努力,作长期的比较深入的调查研究,才能完成。三是选题陈旧。选题陈旧,缺乏创新精神,照搬别人的材料和结论,缺乏新意。应该在前人的基础上,敢于提前人没有提出过或尚未能完全解决的问题。论文的选题最好多选一点与现实生活、当代经济与科学技术发展关系比较密切的课题,注意研究现实生活中提出的新问题,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给予新的解释。

二、标题中常见的问题

标题是论文的眼睛,居于全文之首,读者首先看到和关注的是标题,因此标题有“首因效应”,是窥见论文之要点的“窗口”。一些人对标题起“指引内容、吸引读者”的作用认识不足,标题制作功夫不够,常出现以下毛病:

1.标题模糊、不确切。一些论文标题模糊笼统,过于抽象,读者看了标题不知道论文要论述什么,抓不住中心和要领。如:有一篇题为《党的喉舌》的论文,是论述报纸还是论述广播?都不是,作者写的是农村宣传网。像这种含义很不明确的标题必须加以修改,使其含义明确。

2.标题太大。有的论文标题太大,涉及面过宽、过深,也比较复杂,超越了自己的能力水平,短时间内很难完成。有些大题目,论证时面面俱到,但对各方面的论述都不深不透。如《论中国的改革》、《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艺术原理论》、《论文学中的人道主义》等,这类题目都可以写一本专著。

3.标题陈旧。别人已写过的题目,自己再写,老生常谈,若无新认识、新角度和新材料,很难写出新意。如,《论改革的必要性》、《红楼梦的主题思想》、《史学要为社会主义服务》、《社会主义企业的使命》等,如写这类论文,一般与他人已写过的大同小异,使人缺乏新鲜感。

4。标题太长。有的论文标题过长,甚至三四十个字,不仅罗唆累赘,读起来费力,也不便于读者理解和记忆,还严重影响论文的美感。

三、观点方面的毛病

确立观点,是论文写作的关键。论文的论点是在对材料的分析、研究中产生的。论点的形成,就是对材料进行整理、分析、概括、提炼的过程。要确立一个明确的观点,并且力求正确,有新意,有理有据,这是写好论文的基本前提。这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基本观点错误

基本观点是指统帅全篇论文的基本论点或总结论。基本观点错了,其它一切论点、论据都不能成立,整篇论文也就站不住脚了。例如,有一篇论文《公有制是造成我国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作者通过对我国几十年经济发展缓慢情况的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是公有制,提出减少公有制的比例。他把“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与“公有制”混为一谈,否定公有制的必要性和优越性,提出私有化的主张。这是违背四项基本原则的,也是不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再如,有一篇论文叫《中国封建社会长期落后原因剖析》,作者的基本观点是:“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是造成中国封建社会长期落后的根本原因。”作者对“中央集权”和“专制主义”两概念不加区分,认为“中央集权”必然导致“专制主义”,又造成“中国封建社会长期落后”。这种对中央集权全盘否定的观点是不符合我国历史情况的。尽管这篇论文在论证、语言等方面不无可取之处,但由于基本观点有误,全文也就缺乏科学性。

2.观点主观、片面,缺乏准确性和真实性。

有些论文的观点,作者往往只顾一头,缺少唯物辩证法所要求的全面性。例如,在研究某些中外古典文学名著时,只讲其民主性精华和艺术上的成就一面,而对作品思想内容方面明显存在的局限却一笔带过。有些论文的观点好走极端,例如,有一篇论文为了说明企业分配制度改革,提出用“三铁”打破工人的“铁饭碗”,这“三铁”是“铁心肠、铁手腕、铁面孔”,这就在批判“铁饭碗”时走了极端,把工人放在被改革的一面。又如,有的论文为了说明农民起义虽不是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前进的唯一动力,又根本否定农民战争的历史作用。在社会科学方面的论文中也有调查研究不够,资料不足,即事实论据不充分,或不准确、有水分;有的是捕风捉影,主观臆断,想当然、任意夸大或缩小,然后就轻易匆忙地谈看法、下结论。这样的论文,缺乏准确性和真实性,因而就缺乏科学性。

3.观点不鲜明,重点不突出。

对于文章写作,多次强调要力戒“概括不明”、“判断不恰当”。而有些论文的中心论点提炼不够,没有把问题的实质想清楚,抽象概括也不准确,形成观点含糊不清,似是而非,似有若无。如,有一篇题为《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多样化》的论文,所论述的“多样化”的观点是不明确的,可以作多种理解:后人对马克思主义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后人对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发展;不同马克思主义研究学派的存在和发展,等等。因此,论点必须十分明确、准确,不使人产生歧义或令人费解。

有的论文过多地叙述工作过程,或选材不严,众多的材料缺乏认真的整理、消化,使中心论点不明显,重点不突出。这种情况在论文中比较多,有的论文似乎成了一份工作总结或汇报,有的是对某一工作的调查报告,而作者自己没有明显的见解。

艺术理解论文范文篇7

关键词:美术教师教学理念科研能力和谐关系

美术教育处于艺术和教育的交缘领域,既有艺术属性,又有科学的内涵。既是一门课程,又是一门学科,所以作为现代美术教师,在搞好教育教学的前提下,必须具备拓展科研的能力。

美术教师要体现科研能力,形式是多样的,可以从艺术创作和科研论文撰写上体现,也可以是艺术实践,或体现在所教学生的艺术成就上。

一、拓展科研能力

在现代教育的运转机制中,教学和科研是两项密不可分的基本任务。在教学活动中,美术教师的科研范畴主要有绘画艺术、论文撰写和美术教育等领域。

①绘画艺术:绘画作品的创作过程是作者的一种活跃的、丰富的、深刻的内心活动,它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情绪,是作者对于生活的感受、观察和思考。而最后产生的绘画作品是作者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媒介,运用艺术技巧和艺术手法,将自己的艺术构思物态化。美术教师经常进行这样的艺术活动,这样可以真正体现他的专业水平,而我们应提倡美术教师结合自己的艺术实践进行科研。将自己对艺术创作,或艺术实践中的感性体验和艺术创造上升到理性分析层面上进行思考,从而挖掘出有艺术价值的新论点、新课题。构建起从感性体验到理性分析,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完整思维运转网络。

②科研论文:当今社会对美术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和美术教学一样,科研也是教师个人的主体行为。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力求有所创见,论文是一种主要表达方式,所以美术教师应倡导提高论文撰写水平,运用论文这种理论性的文章,在一定的篇幅中,集中探讨某一美术创作或美术教育方面的新问题。

当然,科研论文的创新是以继承为前提的,离不开人类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过程。因此,美术教师要撰写出高水平的科研论文,需要博览美术乃至整个文化教育方面的学术信息。要善于学习和借鉴他人的成果,也包括国内外各学科方面的成果。当代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就是如此,他喜爱音乐,精通文学,除了大量阅读文学作品外,还经常拉小提琴和弹钢琴,他特别喜欢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和贝多芬的音乐作品,爱因斯坦本人曾讲过,在科学领域和艺术领域里对真、善、美的不断追求,照亮了他的生活道路,对艺术的爱好,丰富和培育了他的感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由此可见,端正科研态度,全面提高艺术、文化和科研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是当前美术教师值得倡导的观念和学风。

二、构建先进的教学理念

教师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塑造新一代的灵魂工程师,教师随时随地都以自身的“身教”和“言传”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现代美术教师必需努力学习、钻研,不断探索和积累,构建先进的教学理念。首先,作为美术教师要有总的整体的艺术观念,掌握正确的绘画技法,形成正确的艺术观念,尽可能多地了解各种风格的作品。其次,要有良好的视觉感官,美术教学是通过视觉来进行的,教师评判学生的作业也是靠视觉感官去把关的,美术教师借助敏锐和有经验的视觉去准确指导学生创作中的构思构图、色感色调、表达方式、材料表现及技能技巧等,及时对学生的作品创作作出调整指导。运用有效的训练手段解决学生可能遇到的众多难题,更重要的是美术教师必须具有全面的文化基础修养和相关的科学知识,能使科研与美术教学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从人类文化史来看,艺术与科学之间早有联系,早在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就提出了“美是和谐”的思想,毕达哥拉斯学派把教与和谐的原则当作宇宙间万事万物的根源,提出了“黄金分割”的理论,并将这些原则运用到建筑、雕刻、绘画、音乐等各门艺术中去。科学与艺术之间的这种密切关系,自古希腊开始以来,在文艺复兴时期达到了高峰。例如,达·芬奇既是艺术家,又是科学家和工程师,他在解剖学、植物学、光学、力学、工程机械等科学领域都有巨大成就。达·芬奇把几何学、透视学的原理运用到绘画艺术中。这些例子充分表明,现代美术教师,除了将自然科学的成果直接运用到艺术教学领域之外,更重要的是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来促进艺术文化改变先进的教学理念,推动艺术教学的发展。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传统教育中的师生关系有两个突出特征:即信息传递方式的单向性和人格的不平等性,长期以来,知识一直是由教师传授给学生的,从而形成了严格的教师关系。同时,中国文化一直传颂“师道尊严”“一朝为师,终生为父”的古训,在这种情况下,通常把教育者看成是施教的主体,而教育对象则被看作是被动的客体。这种传统的知识灌输型的教育方式不仅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也扭曲了他们的人格,根本谈不上学生的个性自由,而学美术者恰恰需要的是创造性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承认他们是有思想、有情感、有个人意识的与教师同等的个体,没有高低、强弱之分。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威廉姆·多尔(W.DOLL)对教师的界定是“平等首席”,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而学生作为独立主体,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实践者、思考者、创造者。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意味着教师的职能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多的是创造、建构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和生生交往,使学生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体验到平等、自由、尊严、信任、理解、宽容、友情。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指导和建议,形成积极丰富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

所以,美术教师在工作之余,不仅要拓展科研,还要进行大量的艺术实践活动。从中培养自己的审美素质和创作精神。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要构建新的教学理念、和谐的师生关系并利用当代社会高度的信息化使美术教育在完善个性、培养创造力、增强学生独立性等方面有所作为。这些都是现代美术教师所必备的基本素质。

参考文献:

[1]陆有铨.躁动的百年——20世纪的教学过程.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

艺术理解论文范文篇8

Ⅰ、教学目的及要求: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广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本章着重介绍了狭义广告组成的五要素以及根据使用的不同媒体、不同的广告内容、不同的覆盖范围、不同的时间安排等所分为不同类型的广告。讲述了商业广告的作用和结构主体。要求了解广告的五要素,理解商业广告的作用及写作基本要求,掌握商业广告的不同类型及写作基本格式,能分析并写作真实性、艺术性、思想性俱体的商业广告。

Ⅱ、教学内容:

(一)商业广告的定义、类型。

(二)商业广告的作用。

(三)商业广告的基本格式。

(四)商业广告写作的基本要求。

第十一章经济学术论文

Ⅰ、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章介绍了经济学术论文的概念、类型、特点、选题的类型和原则、研究思维方式、方法、构段的要求和方法、选材的原则和标准。要求了解经济学术论文的类型及思维方式,理解经济学术论文的四个特点、选题原则和选材原则,掌握经济学术论文的总体结构和组织段落地要求,能独立写作毕业论文。

Ⅱ、教学内容:

(一)经济学术论文的定义和分类。

(二)经济学术论文的特点。

(三)经济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格式。

(四)经济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第三部分多媒体教材一体化设计初步方案

一、课程教学总时数及时间分配

章次教学内容面授录音习题

第一章绪论612

第二章常用公文414

第三章计划33

第四章总结3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3

艺术理解论文范文篇9

[摘要]学生的音乐鉴赏活动是积极参与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最重要的是教师要给学生以积极参与的机会,给学生一个积极思维、积极创造的空间。这样的师生互动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并提高了音乐鉴赏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音乐鉴赏审美想象创造性思维

音乐鉴赏是指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和其他辅助手段来充分体验和领悟音乐的审美活动。音乐鉴赏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对于学生想象力、联想力、创造力的培养是任何教育手段都代替不了的。

音乐鉴赏作为一种自由的主体审美活动,具有独特而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由于音乐存在着不具象、无语义等美学品格,因此,音乐鉴赏过程中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占有重要的位置。

一、利用直观的音乐形象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音乐形象是通过音响来表现作曲家的艺术构思,塑造艺术形象,从而使欣赏者产生联想的。在鉴赏教学中,学生可以直接感受到所播放乐曲强、弱、快、慢以及音乐的喜、怒、哀、乐,并能够想象出音乐表现的情景。若再经过教师的讲解,就更能够正确的体会与理解乐曲所表达的情绪、意境。例如:在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时,我首先向学生讲述了这个几乎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中的凄美爱情故事,并充分运用大量的图片资料使学生对整个故事情节充满好奇,之后欣赏了大型交响乐现场演奏版《梁山伯与祝英台》c小提琴优美的声音时而深情,时而欢快,时而激烈,时而如泣如诉,引人入胜。我在教学中又加入了动画《梁山伯与祝英台》、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情节的影片片段,学生被精彩的故事情节所感染,有的随着音乐小声哼起了化蝶的主旋律,有的轻声吹着口哨随着音乐走,有的同学做拉提琴状……充分了解了作品表达的内容后,通过对直观的音乐形象的感受再引导到对乐曲的感受上,能带给学生各种不同的感受,这样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学生想象,同时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由于每个人的着眼点与理解能力有很大的区别,联想出的内容也不会相同,加之想象本身又是一种再创造,对音乐的感受就会千变万化。这就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道理。教师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正确鼓励和引导学生,尽可能地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来进行创造,利用直观的音乐形象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音乐鉴赏中的灵感思维是丰富的,有时通过聆听音乐还会萌发和获得超越音乐范畴的灵感,给审美主体带来顿悟。

二、采取创设情境,激发想象的方法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情境主要是运用语言、画面、音乐等手段,根据音乐作品的风格情绪和具体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通过艺术的直观感知与教师生动的语言描绘。创设一种为教学需求服务、为学生审美服务的生动情境。例如在古曲《春江花月夜》的鉴赏中,我首先让学生聆听了古诗《春江花月夜》的配乐诗朗诵。大屏幕上出现的是中国古典的山水画面,使学生在欣赏音乐之前先感受到了一种如诗如画的优美意境。之后再让学生仔细聆听乐曲,仔细感悟音乐的情感、意境,努力揣摩音乐的内涵。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能感到亲切、轻松、愉快,并能用最大的激情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变静态的音乐吸收活动为情感动态的音乐表现行为,有利于他们更好地感知、理解音乐,从而实现音乐教学的情境审美化。

格里格的《培尔,金特》第一组曲中的《晨景》是充分运用配器手法描绘地中海岸的自然风光的。在欣赏之前我做了个尝试,选择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小号演奏的音乐片段让学生听辨乐器色彩及形象,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最后小组讨论汇报:小号——金黄色——嘹亮又有贵族气质或英雄形象:双簧管——幽雅甜美的淑女形象:大提琴——深沉醇厚的绅士形象:长笛——淡兰色轻柔透明的:单簧管——清澈轻盈。从而知道不同乐器的音色所塑造出的不同音乐形象。既从理性方面认识了乐器,又从感性方面丰富了对音乐形象的想象。

三、结合艺术实践的形式引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为学生创设和开辟适合于教学内容的参与途径,设计有利于学生全身心地参与的积极、主动的参与过程。同时又把教学目标巧妙地融入其中,采用必要的手段启发和帮助学生顺利打开求知的通道,为学生的实践参与提供更多的机会,使学生产生实践参与的冲动,并能全身心、全方位地投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

在声乐作品的鉴赏教学中,应重视对作品的演唱实践。声乐作品的表现是通过词曲作者谱曲,再由歌唱者投入情感演唱再创造的过程。对作品的理解本身就是一种再创造。歌唱是一种创造性行为,因为每个人发出的声音都是独特的。尤其是在合唱作品的练习中,要达到声部的和谐、统一是不容易的。学生往往为不受对方的干扰要大声演唱自己的旋律部分,造成声音不统一,声部不和谐,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给他创设思维的空间。让他们真正体会作品的意境,感受声音的和谐之美。例如在合唱作品《黄河大合唱》的鉴赏中,选取学生最熟悉的《黄水谣》、《保卫黄河》等乐章实践演唱,并根据学生情况分声部练习,待两个声部基本唱会后,选个别音乐基础好的学生担任领唱或学唱第三个声部,使学生陶醉在自己营造的艺术氛围里,他们的心在他们自己创造的美中滋养、散步、飞扬。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必然融入自己的想象,注入自己的情感,这使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进入了创造性的精神状态,对作品的整体理解更加深刻,同时进一步的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情感。

学生的音乐鉴赏活动是积极参与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最重要的是教师要给学生以积极参与的机会,给学生一个积极思维、积极创造的空间。这样的师生互动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并提高了音乐鉴赏教学的效果。教学实践证明,当学生真正听懂了音乐后,他们会自觉地在音乐中展开自由的、充分的、丰富的、美妙的联想画面,从而真正使音乐鉴赏活动成为创造性思维运动的过程。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鉴赏是一个由浅入深的学习、理解过程,也是一个以听觉的感知和想象相结合的特殊认知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依靠学生主动的听、主动的想象来实现。让学生在鉴赏中多听、多想、多思维、多创造,引导他们准确的体验音乐情感。

四、通过即兴创编和表演的途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音乐鉴赏中,可以让学生采用节奏、律动、线条、色彩、绘画等方式表达对音乐的理解。通过自填歌词、创编故事、自勾画面、自编律动等丰富多采的创造实践,引导学生有意识的进行创造性尝试。即兴创作和表演是音乐鉴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缺一不可,不能偏废。即兴创作和表演的好处在于:首先不必依照事先设计的乐谱和事先的排练,减少技术负担:其次即兴活动比较能够灵活自如、自由地表达情感:再者即兴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敏捷的思维、快速反应的能力。由于即兴活动属于即时临场发挥,因此即兴创作的成果显得粗糙。但正是这种不成熟的创造,蕴含着丰富的创造精神。音乐训练可赋予我们一种积极想象与创造的方式,提高我们的创造能力。所以课堂练习培养学生的音乐即兴创作与表演能力是创造性教学的新举措。例如在《影视音乐》的鉴赏中,我给学生准备了几部影视中的场景:1、激烈的战斗场面,2、和谐温馨的生活场面。3、幽默滑稽的动画场面,4、热烈欢腾的节日场面。让学生从提供的十个音乐片段中为他们选择合适的音乐。学生们努力用音乐来烘托情绪,塑造形象。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每个场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的,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论文,以下是正文。景会因学生的想象、联想和个性化认知的不同,对艺术作品内涵的理解和感受不同而产生多种结果,为学生今后的创造发展奠定基础。

尝试音乐创作是激发想象力、培养创造力的有效途径,是发掘创造性思维潜能的过程和手段。即兴为熟悉的旋律填新词,为熟悉的歌词新编节奏和旋律,音乐常识的选择、连线等都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为熟悉的旋律填新词降低了创作的难度,也提高了音乐鉴赏课的时效。在教学中以此发掘学生创造潜能,浸透创作音乐的意识,进而更深刻地理解和体验音乐的创作特点,享受创作的过程,品尝成功的甜蜜。在为熟悉的旋律填新词的练习中,有的学生为《茉莉花》填新词,有的为《明天会更好》填新词,有的为《吉祥三宝》填新词,还有的为《北风吹》、《菊花台》、《东方红》、《欢乐颂》、《心愿》、《隐形的翅膀》、《栀子花开》……太多了!学生在临时的“音乐会”上演唱自己的作品,并简单讲述创作过程。演唱结束后教师简单点评。他们专注的表情,热烈的掌声,以及各具特色的演唱情景相信一定会深深地扎根在同学们的记忆土壤里并且会生根发芽。

五、运用学科整合的优势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音乐是心灵的语言,它虽然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但它给人的回味是无穷的,音乐与科学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一个是浪漫的形象思维,一个是严谨的逻辑思维,但它们的思维过程是相通的,全都离不开想象。音乐的想象能使科学的幻想插上翅膀,使科学家得以发挥聪明才智,把幻想变成现实。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启发而来的。”他酷爱音乐并受到了启发,发表了著名的相对论,创造出世界的奇迹。

艺术理解论文范文篇10

关键词:美术教师教学理念科研能力和谐关系

美术教育处于艺术和教育的交缘领域,既有艺术属性,又有科学的内涵。既是一门课程,又是一门学科,所以作为现代美术教师,在搞好教育教学的前提下,必须具备拓展科研的能力。

美术教师要体现科研能力,形式是多样的,可以从艺术创作和科研论文撰写上体现,也可以是艺术实践,或体现在所教学生的艺术成就上。

一、拓展科研能力

在现代教育的运转机制中,教学和科研是两项密不可分的基本任务。在教学活动中,美术教师的科研范畴主要有绘画艺术、论文撰写和美术教育等领域。

①绘画艺术:绘画作品的创作过程是作者的一种活跃的、丰富的、深刻的内心活动,它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情绪,是作者对于生活的感受、观察和思考。而最后产生的绘画作品是作者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媒介,运用艺术技巧和艺术手法,将自己的艺术构思物态化。美术教师经常进行这样的艺术活动,这样可以真正体现他的专业水平,而我们应提倡美术教师结合自己的艺术实践进行科研。将自己对艺术创作,或艺术实践中的感性体验和艺术创造上升到理性分析层面上进行思考,从而挖掘出有艺术价值的新论点、新课题。构建起从感性体验到理性分析,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完整思维运转网络。

②科研论文:当今社会对美术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和美术教学一样,科研也是教师个人的主体行为。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力求有所创见,论文是一种主要表达方式,所以美术教师应倡导提高论文撰写水平,运用论文这种理论性的文章,在一定的篇幅中,集中探讨某一美术创作或美术教育方面的新问题。

当然,科研论文的创新是以继承为前提的,离不开人类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过程。因此,美术教师要撰写出高水平的科研论文,需要博览美术乃至整个文化教育方面的学术信息。要善于学习和借鉴他人的成果,也包括国内外各学科方面的成果。当代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就是如此,他喜爱音乐,精通文学,除了大量阅读文学作品外,还经常拉小提琴和弹钢琴,他特别喜欢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和贝多芬的音乐作品,爱因斯坦本人曾讲过,在科学领域和艺术领域里对真、善、美的不断追求,照亮了他的生活道路,对艺术的爱好,丰富和培育了他的感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由此可见,端正科研态度,全面提高艺术、文化和科研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是当前美术教师值得倡导的观念和学风。

二、构建先进的教学理念

教师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塑造新一代的灵魂工程师,教师随时随地都以自身的“身教”和“言传”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现代美术教师必需努力学习、钻研,不断探索和积累,构建先进的教学理念。首先,作为美术教师要有总的整体的艺术观念,掌握正确的绘画技法,形成正确的艺术观念,尽可能多地了解各种风格的作品。其次,要有良好的视觉感官,美术教学是通过视觉来进行的,教师评判学生的作业也是靠视觉感官去把关的,美术教师借助敏锐和有经验的视觉去准确指导学生创作中的构思构图、色感色调、表达方式、材料表现及技能技巧等,及时对学生的作品创作作出调整指导。运用有效的训练手段解决学生可能遇到的众多难题,更重要的是美术教师必须具有全面的文化基础修养和相关的科学知识,能使科研与美术教学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从人类文化史来看,艺术与科学之间早有联系,早在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就提出了“美是和谐”的思想,毕达哥拉斯学派把教与和谐的原则当作宇宙间万事万物的根源,提出了“黄金分割”的理论,并将这些原则运用到建筑、雕刻、绘画、音乐等各门艺术中去。科学与艺术之间的这种密切关系,自古希腊开始以来,在文艺复兴时期达到了高峰。例如,达·芬奇既是艺术家,又是科学家和工程师,他在解剖学、植物学、光学、力学、工程机械等科学领域都有巨大成就。达·芬奇把几何学、透视学的原理运用到绘画艺术中。这些例子充分表明,现代美术教师,除了将自然科学的成果直接运用到艺术教学领域之外,更重要的是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来促进艺术文化改变先进的教学理念,推动艺术教学的发展。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传统教育中的师生关系有两个突出特征:即信息传递方式的单向性和人格的不平等性,长期以来,知识一直是由教师传授给学生的,从而形成了严格的教师关系。同时,中国文化一直传颂“师道尊严”“一朝为师,终生为父”的古训,在这种情况下,通常把教育者看成是施教的主体,而教育对象则被看作是被动的客体。这种传统的知识灌输型的教育方式不仅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也扭曲了他们的人格,根本谈不上学生的个性自由,而学美术者恰恰需要的是创造性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承认他们是有思想、有情感、有个人意识的与教师同等的个体,没有高低、强弱之分。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威廉姆·多尔(W.DOLL)对教师的界定是“平等首席”,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而学生作为独立主体,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实践者、思考者、创造者。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意味着教师的职能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多的是创造、建构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和生生交往,使学生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体验到平等、自由、尊严、信任、理解、宽容、友情。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指导和建议,形成积极丰富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

所以,美术教师在工作之余,不仅要拓展科研,还要进行大量的艺术实践活动。从中培养自己的审美素质和创作精神。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要构建新的教学理念、和谐的师生关系并利用当代社会高度的信息化使美术教育在完善个性、培养创造力、增强学生独立性等方面有所作为。这些都是现代美术教师所必备的基本素质。

参考文献:

[1]陆有铨.躁动的百年——20世纪的教学过程.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