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基础知识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4 15:33:45

音乐基础知识

音乐基础知识范文篇1

关键词:小学音乐;基础知识;师生互动

一、音乐基础知识环节师生互动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互动的切入点起到引导作用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任课教师尤其要注意到如果想要达到良好的互动效果,那么在教学的一开始阶段就要为学生设计一节课堂的良好的课堂切入点,俗话说就是互动的“引子”,有了互动的良好引子,那么接下来的互动过程及互动结果也一定会是令人满意的,所以这个切入点设计的好坏与否,直接关系着师生互动的效果及小学生们的学习进度。良好的互动切入切入点应该建立在以下几个基础上:第一,任课教师内心熟知学生知识的学习情况,并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的课堂切入方式。比如任课教师可以在回顾之前的学习内容的基础上为学生们设计互动的切入点,但一定要注意,这样的切入点的设计必须起到衔接前、后知识的作用,唯有这样的设计方案才能保证学生学习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第二,切入点的设计要综合同学们的学习兴趣点以及同学们的学习难点。互动切入点的设计之所以考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乃是为了保证学生与教师互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是不太愿意与老师配合自己并不感性趣的课堂互动的,之所以要结合学生的学习难点,是因为,难点往往是学生们不能理解或者不能全部理解的知识点,而这些知识点又往往是在考试中经常碰到或者是比较重要的知识点,只有在结合小学生兴趣点的基础上才能保证学生能把知识的难点和重点学到手,才能起到师生互动的良好效果。第三,尽管课堂师生互动一点要考虑学生的意见以及结合学生的兴趣,但这一做法并不是绝对的。这是因为教师是最知道知识的内在规律的,也是最懂得教育教学规律的,教师一定要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把互动课堂的切入点设计得更加科学、更加符合教育教学规律,这样的切入点才是具有实践价值和实践意义的互动课堂的切入点。

(二)知识的基础性起统领作用

在小学音乐课堂音乐基础知识环节的师生互动,任课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并且注意到,任何互动都需要而且必须围绕着音乐基础知识的框架来进行,任何互动的范围与互动的内容都不能逾越基础知识的范畴,实际上在实践中,很多音乐课堂上,在音乐基础知识互动的环节,由于因为很多老师的有意或者无意的教学过世,而把这个阶段的互动逐渐远离了教学任务中心,最终造成学生音乐基础知识没有牢固掌握,为未来的音乐学习留下了终生的遗憾。之所以,即便在互动环节一定要强调音乐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乃是因为,在教学环节一定要注意不能脱离基本的教学大纲或者基本的基础知识的范畴,因为互动的内容一旦脱离这些内容,那么整个互动就失去了教学的意义,成为无根之树,即便看似互动效果良好,那么根基也是不牢固的。既然是基础知识环节的互动,那么一定要强调知识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基础知识也是前后连贯的,任何互动环节的设计最好或者一定要遵循把该课堂的基础知识与之前的知识统一起来,然后把今后将要学到的知识也或多或少地加入到这个课堂基础知识中来。一方面因为温故而知新的教育教学规律,另一方面因为学生在学习以往知识的过程中又可以学到适当的新知识,达到双赢的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

(三)互动的双方性起到中心作用

互动的双方性在这里指的是,在教授音乐基础知识的环节上,既然是强调或者依赖师生互动来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那么这个教学追求就必须要强调互动的双方性。互动的双方性,简单说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不能搞一言堂,要搞群言堂。这就是说,在互动环节,授课老师不能仅凭自己的主观意志来完成教学任务,而不管不顾学生的教学感受。很多时候,授课老师受传统教学方式或者教学方法的影响,往往不能把课堂教给学生而是仍然自己一个人统领整个课堂,确实造成了师生互动的失败。群言堂,指的就是在基础知识教授环节,教师一定要让学生们充分表达或者发表自己对知识的看法和感受,让学生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同时鼓励学生敢于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第二,以鼓励为主,尽量不批评或者少批评学生的发言内容。小学生大多数还都处于儿童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心理大都比较敏感、脆弱,同时自尊心比较强。但这个时期学生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如果学生受到老师的鼓励那么一定为竭尽所能把知识学习好。所以,在小学音乐教学的知识环节的过程中,任课老师一定要多加地鼓励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师生互动的环节充分得到自信,不要打击学生的学习劲头。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即便学生把基础知识弄错了或者发言也错了,那么教师也一定要尽量委婉地指出学生的错误所在之处,而不能以太直接的方式指出学生的错误。同时教师也可以在教学中主动地“犯错”,让学生指出来,这些都能够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同时能够把学生的真正兴趣调动起来,这样整个课堂的真正互动效果也就彻底达到了。

二、音乐教师在课堂互动中的角色

(一)音乐教师要善于向学生学习

“教学相长”的教育学理念,有以下几层含义:第一,教师在教学中扮演者领路人的作用,同时在教授学生知识的过程中也是教师成长的过程。毫无疑问,教师的工作和教师的任务就是要把本学科最核心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有对本学科知识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和广阔的认知。但教师的这一传授知识的作用或者角色并不能否定教师也是在这一过程中逐渐积累教学经验和总结教学教训的,教师教学艺术的提高也是伴随着这一过程逐渐展开的。第二,这一理念要求教师不能在教学过程中搞“一言堂”的教学方式。换句话说,就是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多多地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学生对知识是否掌握透彻、学生是否对所授知识感兴趣以及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的精髓。这些理念都要求教师必须换位思考,把自己在教学中的行为与实际的教学效果总结起来。教学行为与教学效果之间总是处于难以割舍的关系,一个好的教学行为不一定导致好的教学效果,一个看起来不入流的教学行为却不一定导致坏的教学效果。这就是因为,在教学行为中是否贯彻了对学生的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行为以及教学过程中,彻彻底底地学会在学生的身上寻找教学的切入点以及提高教学效果的突破点是对每一位教师的最根本的要求。在音乐教学中,“教学相长”的教学理念也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音乐观以及世界观,学生能够正确对待所学的音乐基础知识,并能够以客观正确的态度学习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在这样的教学理念之下,能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和老师之间良好的亦师亦友的关系,同时,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在这样的教学理念之下,也能够让学生辩证地看待老师传授的音乐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辩证看待问题、辩证解决问题的能力,反过来说,也有助于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中以更加认真的态度进行备课,多角度思考所传授给学生的知识,这样确实起到了一种双赢的互动效果,确保了在小学音乐课堂中音乐基础知识的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二)音乐教师要增强课堂互动的意识

在音乐教学中,往往或者很多情况下,师生的良好互动能够增强学习的效果,这是因为,一方面,在互动中老师能够看到学生学习知识的不足之处,使自己的下一步教学计划更加有据可行,即可以直接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行专门辅导,另一方面,老师可以据此改进自己的教学的不足之处,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由此看来,小学音乐教学的互动是双方的,更是对双方都有利的,互动得好,老师与学生都有利,互动得不好,学生与老师都有所失。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必须讲求互动的效果性。我们认为,作为课堂的授课的引导者,教师更应该增强自己的课堂引导性以及与学生的互动性,教师的互动意识增强了,那么教师就会主动寻求互动的方法,寻找互动的良机,教师也会在教学实践中总结课堂互动的规律,不断摸索适合教育教学规律的互动模式。毫无疑问,任何教学模式都是在实践教学中不断呈现、不断总结的,而这种呈现与这种总结总是在教师首先有这样的教学意识并且逐步增强这样的意识的情况下逐步产生的,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教师不断增强教学本领的途径。教师要增强课堂互动意识,这是逐渐培养自己课堂互动的模式的起始阶段,有了这样的起始阶段,教师就会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一种教学习惯,这种教学习惯一旦形成,那么,就会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内化为教师教学活动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尤其是在学习音乐基础知识的阶段,教师必须具有并且逐步树立这种教学意识,这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以及教师逐步增强自己的教学经验都是有益的。

(三)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教育学理论知识

一个不可否认的教育事实是,现在的很多小学教师都很懒得或者根本就不学习教育学的理论知识,总是以为自己的学历及水平,足够胜任小学的教学任务,这种看法既是片面的,也是不切实际的。教育学也如其他科学一样,永远自己的理论基础及理论价值。并不是小学教师就不用学习教育学的理论知识了。教育学的理论知识是教师据以教学的基础,是一个优秀的小学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在小学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中,要增强课堂上师生互动的效果,尤其要注意教师应该养成一个随时、随地注重学习理论知识的状态,只有在这样的一个状态中,教师才能不使自己的教学互动出现方向性的偏差,保持效果的持续性。理论总是对时间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也总是能对实践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教育学理论也是如此,所以无论在音乐教学的哪个环节,教师都应该注意保持自己里理论学习的态度。教育学理论,尤其是前沿性的教育学理论都是对实践的总结与精华,是对教育教学规律的深度揭示,是对学生认知规律和学习规律的内在总结,更是对教师教学的不断凝练。在小学音乐教学的基础知识环节互动中,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教育学的理论,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对教育教学规律有了更精神的把握,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了更准确的了解,才能是自己的教学更加富有成效。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让学生更加对老师的教学能力产生认同,促进小学生音乐知识的学习。有必要指出,教师在不断学习教育学理论的同时,也应该不断把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成一般的教学规律,建立在实践基础生上的理论总结是最实用的、也是最有说服力的,同时教师对教育学理论的研究,也有助于其他教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逐渐在音乐教学中形成自己的课堂互动形式,增强学生的需要学习能力,尤其在小学生学习基础的音乐知识时,更加有益夯实学生的音乐基础。

作者:袁田 单位:渤海大学

参考文献:

[1]童琳.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互动设计[J].艺术品鉴,2016(6).

音乐基础知识范文篇2

一、音乐基础知识概述

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有其独有的特点、技巧、风格,历史等,这些元素对于艺术的发展影响深远,不同时期的艺术家通过演绎让这种艺术逐渐从小众走向大众生活,推动了艺术向前发展。现代社会对于音乐的追求也是非常热衷的,演奏家的演奏与富有感染力的创造做背景,通过优美的旋律传达到了每位听众的心中,一起共鸣,这才是艺术的最高境界。在钢琴教学中,也是如此,纵观古今中外钢琴领域的杰出代表,他们对钢琴演奏的热爱源于生活的热爱,这种情怀促使他们对钢琴的基础知识烂熟于胸,经过自己无数次的训练,不断修正最终达到了极高的造诣。这并不是意味着钢琴演奏技巧不重要,相反演奏技巧是否掌握到位是衡量学习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而音乐基础知识是否具备则是体现的是学者的一种音乐素养,这种素养应该是与技巧训练相互配合的,缺一不可,这也是目前钢琴教学中需要突破的地方,偏训练弱基础,这种教学方式是不科学的,不利于学生学习的全面发展[1]。

二、钢琴教学中音乐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一)乐理基础知识是钢琴教学的基础

任何学科的基础知识都是入门阶段必须掌握的,作为钢琴教学更是如此,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学习的钢琴的出发点在美轮美奂的钢琴弹奏给予人的震撼,通俗的讲,就是钢琴曲非常动听使得爱好者想进一步学习。钢琴教学是一件系统性的事情,每位钢琴教师甚至钢琴家都是通过无数次的重复练习,才能达到今天成绩,对于初学者更是如此,如果想要在短期内迅速提升自己的弹奏能力,显然是无法实现的。进行钢琴的教学首先是需要给学生进行系统性的乐理知识学习,这是最基本的,对坐姿的纠正和琴谱的识别应该是基础知识中最简单的部分,同时也是做容易被忽略的环节。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从琴谱到高音谱表,然后对中音与次中音进行熟悉,把这写基础乐理进行系统学习才能为今后的钢琴课程打好扎实的基础。

(二)对钢琴历史的学习,培养音乐情怀

作为“乐器之王”,钢琴在音乐家心里的地位是独一无二的,从古钢琴到现在钢琴,钢琴的演变其实也是人类文化进步的体现。在古代的欧洲,古钢琴在那时的欧洲大陆非常流行,以巴赫为代表的钢琴大师创造出了不少优秀作品,纤巧的音色是这类钢琴曲的主要特色,也带给音乐家们进行艺术创作的灵感源泉。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乐器的概念。现代钢琴逐渐出现并逐渐取代了古钢琴,现代钢琴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能带来明显的力度变化,这种变化对于当时社会大众的音乐需求不谋而合,也能够体现出那个年代的时代特色,深受大众欢迎。

(三)剖析与解读名家作品有助于完善知识体系

上文提到过,优秀的钢琴曲都会后人以各种形式模仿,并会结合不同的音乐类型进行再创造,形成一种新的视听感官。在钢琴的教学中,这种试听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内容,同时试听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更好的加深对钢琴基础知识的在运用,也从侧面印证了学习基础知识对于创造曲谱的重要性。另外,剖析名曲也是一种深入学习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钢琴学习的积极性很有帮助。剖析作品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理解钢琴曲透露出来的作者情感和意图。任何钢琴曲的创造对于作者而言都会带来一定的感情色彩,这也是一切艺术形式的通用法则,在听之前,引导学生去翻阅有关作者那个年代的社会现状以及作者的经历,这样能够更好的理解作品的创造背景,有助于理解作者的意图[2]。在多听的前提下,尝试去解读作者的运用的技巧、风格、和声等等。结合自己掌握的演奏技巧,充分对比,对技巧进行修正。

(四)掌握基本的钢琴保养知识,减少损坏

其实音乐基础知识中,对硬件的保养也是值得注意的问题之一,而在目前的钢琴教学中,人们对于钢琴保养问题大多没有认真研究,而只是把自身当作使用者。其实钢琴的保养与弹奏出来的效果有紧密的联系,所以平时我们再联系的时候,要注意对一些关键部件的检查,以免硬件带来的声音的失真。钢琴由于特殊的结构,在摆放的时候要注意选择通风条件较好的地方,以免对钢琴造成损坏,因为通风的条件会引起温度与湿度上的变化,从而导致琴键与内部部件的损害。其次,钢琴外壳大多以木质结构为主,所以在摆放时还需注意不要与热源过于靠近,引起木质结构的产生物理变化。另外,保持定期清洁钢琴的良好习惯,在清洁的时候用软毛刷扫除附着在钢琴上的灰尘,以免长期附着对音色的影响。

(五)曲式与和声知识对于弹奏技巧的提升很有帮助

经过一些入门尝试的学习,接下来进入到就是一些有关弹奏技巧方面的运用,其中曲式和和声其中最为重要的两点。曲式,就是对作品表现手法的研究,任何钢琴作品都有自己的曲式,而对于曲式的分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结构,提高对作品整体的把控力,同时也能加强对乐曲结构进行深层次的了解。而和声的联系会贯穿整个钢琴学习的始终,优美的旋律少不了和声的加入,对于加强对和声的学习和解构,能够丰富学生对钢琴文化的理解,并创造出更加悦耳动听的曲谱。

三、结束语

音乐基础知识是钢琴教学的基础环节,是每位学习者都应该认真研究的,而目前在钢琴教学当中,市场会忽略对基础知识的介绍,而只是对一些弹奏技巧的传授,这对于初学者而言,会对枯燥的学习过程产生厌烦学习,其实,音乐基础知识其实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对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及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大有帮助,所有在钢琴教学中需要加大对音乐基础知识的传授。

作者:杨万春 单位:兰州城市学院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音乐基础知识范文篇3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音乐;音乐理论知识;教学

音乐理论基础知识是良好地表现音乐的根基,其重点难点在于识读乐谱。国家最新颁布的《义务教育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能够掌握识读乐谱的能力。如何让学生逐步提高对音乐的兴趣,在音乐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音乐理论基础知识在课堂中的有效融入是必不可少的。

一、音乐理论基础知识薄弱的主要原因

(一)教师的理念跟不上。教师的理念影响着教学目标的实现。大部分音乐教师都认为音乐理论基础知识非常重要,但在教学过程中却容易出现两个极端。一种是过度重视音乐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把大量的时间放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上。还有一些教师看到音乐知识的教学收效甚微,干脆绕道而行,课堂上很少涉及音乐理论基础知识。(二)学生不够重视。音乐课本上的歌曲形式多样,学生喜爱演唱,甚至还能背唱,可是一旦涉及哪怕是简单的音乐知识,就会出现很难掌握的情况。这节课学了下节课忘,这学期学了下学期忘。另外,音乐课时的限制、学校的配合、家长的支持等因素也会对音乐教学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最主要的还是教师和学生这对教学共同体方面的原因。

二、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教师应积极引导。作为课堂的主导者,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课程价值观,只有教师本身的理念符合课程标准,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其次教师要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重视音乐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二)应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中心。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1]小学音乐课程的性质使得学生没有升学考试的压力,兴趣成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唯一动力,因此音乐课堂应紧紧以学生的兴趣为中心,注重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理论基础知识的兴趣。(三)注重结合学生的音乐听觉进行教学。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各种音乐理论基础知识是作为音乐的书面表述,如果光讲解音乐知识而不结合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进行培养,会让学生觉得很抽象,不太好理解,从而降低学习的兴趣。(四)利用有效激励评价措施。斯金纳指出:“凡是使反应概率增加,或维持某种反应水平的任何刺激物都可以是强化物。认为人的某种学习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的这种学习行为因强化与刺激而建立起来的稳固关系,强化可以使人在学习中增强某种反应。”[2]对于学生的学习行为,教师要适时地给予评价,以包容的态度对待学生所犯的错误,不要一味地指责或批评,而应取代以鼓励或激励的话语,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各种行为。

三、教学途径

音乐理论知识的重点是乐谱的识记。义务教育小学音乐新课标中指明“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有利于进行音乐表演和创造等教学活动,识谱要与演唱、演奏、创造、鉴赏等教学内容密切结合,要以生动的音乐为载体,在学生感性积累和认知的基础上进行。”[3](一)融入演唱教学领域。歌曲的演唱对音高、节奏、速度、力度等的要求较高,也是对这些音乐元素进行融入的最佳途径之一。对于学生喜爱、乐句分明、旋律具有代表性的歌曲,教师可在学生熟悉歌曲之后,再进行乐谱的教唱,这样学生能更好地掌握音高。(二)融入器乐演奏教学领域。在器乐演奏教学中,教师可先将要演奏的乐曲让学生视唱,视唱时对节奏的要求严格一些,这样全班合奏就会更加统一。音高是教学的难点,器乐演奏教学可很好地解决这一难点。学生多次演奏同一旋律,头脑中会对这一旋律形成固定音高,这时再让学生视唱乐谱,会比演奏前唱得更加准确。(三)融入欣赏教学领域。欣赏教学是学习速度、力度、音乐风格、音乐情感、曲式结构等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对不同风格的乐曲或歌曲的欣赏,感受到不同的速度、力度、织体等带来的不同音乐风格、音乐情感,启发学生在创造活动中运用相应的音乐要素。(四)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对于小学中高段的学生,教师在教学时可多运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逐步引导其在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上进行自主探究。

四、结语

小学音乐课程中理论基础知识的教学是一个难点,也是新课程标准中教学目标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应以学生的兴趣为中心,围绕各项音乐活动融入音乐理论基础知识的教学,最终达成新课程标准的音乐教育目标。

作者:邱靖 单位:赣州市西津路小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M].2011.

音乐基础知识范文篇4

【关键词】音乐基础知识;课堂教学结构;审美鉴赏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理念已深入人心,并对我国音乐教育教学产生了重大影响。在新课标的不断推进下,音乐课程教学已成为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而音乐基础知识是进行音乐学习的根本所在,要利用好音乐基础知识的工具性作用,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审美体验,而不是忽视、回避。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不能脱离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没有音乐基础知识奠基的审美教育则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重视程度不够是我们现阶段中学课堂上存在的比较大的问题,很多家长甚至校长认为审美教育就是带着孩子们听听音乐培养培养乐感,并不需要系统学习音乐知识。殊不知音乐基础知识是与音乐旋律互为载体,没有哪一方面更重要,哪一方面可以一带而过。

我们在给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时应该让学生“听得懂”音乐想要表达的是什么,俗话说“会听的听门道不会听的听热闹”。不然一节课上下来音乐就像是耳边风一样一吹而过,课堂教学质量不高。学生欠缺音乐知识造成对音乐的理解不深刻是现在音乐课主要存在的问题。那么我们学习音乐知识技能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呢?我们到底是为了基础乐理知识而学习还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思考音乐背后的含义和内容而学习的呢,答案毋庸置疑。我们学习基础音乐技能是为了更好地理解音乐中的戏剧性的矛盾冲突,进而获得我们课堂上所强调的音乐审美享受,而不是单纯为了锻炼学生对音乐的分析辨别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在这里所强调的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也是围绕音乐展开的,并不是说一节课一上来教师就开始讲授基础乐理知识,或者说一节课大部分的时间都在进行基本技能的讲授和训练。理论知识并不能脱离音乐而存在,过犹不及也是需要注意的问题,那么如何掌握好基础知识讲授的时间和方法,是我们现在需要研究的主题。只有课堂结构优化了,课堂效率才能提高。在低年级的音乐课上,更多的是打打节奏跳跳鼓点唱唱旋律,学生的节奏感和乐率感可以很好地培养出来,但是到了小学的高年级,基本的唱跳已经使部分或者说绝大部分的学生感到厌倦,而到了中学阶段,很多课堂要么是放放音乐、谈谈音乐作者和其背景,要么是大半堂课都在说旋律的调式调性。且不说学生能不能接受,这样的课堂结构本身就存在很大的问题。教师不能很好地做到合理的结合审美和基本技能的结合,会非常影响学生的课堂情绪。

首先,在课堂中,我们还是需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师只起主导作用。只有“主体”和“主导”相辅相成,彼此渗透前进,才能攻破课堂上的重点与难点。一堂课中,最重要的是需要明确课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然后在此基础上,正确的审美结构可以激发审美情趣。比如:一节教唱音乐课,教师首先用一首类似的歌曲引入主题,放一遍音乐后学生大致可以在脑袋里有一个音乐的轮廓,这时候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等不够深厚,需要教师正确地引导,但不是说直接告诉学生该如何感受作品,而是需要给予学生更多想象的空间,接下去就需要让学生自行模仿演唱,尽可能地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分析曲式结构、创作手段以及创作背景,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歌曲背后的内涵。再去演唱歌曲时,学生就能带入更多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进去。这个时候就是创造美的过程。那么如何让我们的学生更好地通过技能训练达到我们所想要达到的目标效果?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在引导学生去感知音乐的同时,需要让他们掌握音乐基本知识。《音乐课程标准》中也有着明确的要求:“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有利于进行音乐表演和创造等教学活动,识谱要与演唱、演奏、创造、鉴赏等教学内容密切结合,要以生动的音乐为载体,在学生感性积累和认知的基础上进行。可以通过学生熟悉的歌曲或乐曲识读乐谱,也可以借助乐器演奏来学习。”由此可知,音乐基础知识对于学生学习感知音乐的重要性。那么如何有效地让学生注意到这一点,我做了如下思考,对于刚上中学的学生来说,他们是热爱音乐的,现在时展很快,各种媒体媒介可以让学生们接触到不同的歌曲,他们也似乎更喜欢去演唱这些歌曲,而兴趣又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说我们将他们所热爱的歌曲中的乐理知识提炼出来并教授给他们。我相信对于更想要彰显自己个性的中学生来说这更容易接受和吸收。

综上所述,在审美素质教育下我国的中学课堂对基础知识的教学任重而道远。我们传统的课堂遗留了很多教与学不和谐的问题,我们需要认真并且好好探究如何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效果,使教学更加科学化,合理运用各种手段提高课堂效率,当然这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课堂气氛、教学语言等,这都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总结和学习。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S].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音乐基础知识范文篇5

关键词:小学生;音乐教学;基础实践

义务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要使所有适龄的青少年受到必要的教育,这是现代化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也是现代文明的标志。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而音乐课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整套小学音乐教材都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与学生参加音乐的艺术实践紧密地结合了起来,使学生能主动地、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有效地提高音乐素质。

音乐课的实践性、技术性很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获得,都需要练习。这套教材所设唱歌、欣赏、音乐知识教学内容,较好地体现了义务教育小学音乐教学大纲中所提出的识谱知识和视唱听音的要求。为减轻学生负担,教材中所设计的练习,是课堂内的练习,又是课外作业。

练习的设计,应从以下几点出发:

1注意使学生通过练习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如学生在认识了四分音符以后,再学习八分音符时,教材中采用了直观,形象的图表,将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时值进行比较,加深学生对八分音符的理解。再通过跟着教师唱含八分音符的练习,或请学生数一数所学歌曲中有几个八分音符,提高了学生识别八分音符的能力,再跟着老师拍手的练习体验八分音符的节奏感。有了这些有目的、难易适度的练习,久而久之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经练习后转化为能力。

2注意形式多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自觉意识,如跟着老师唱,这种形式是为用听唱法进行唱歌教学作准备的一、二册五线谱唱名注音是在符头内,三、四册唱名注音是在音符下面,跟着老师唱或听琴演唱中,设计有不同节拍,不同调的练习,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成为师生接唱,听琴接唱,听琴视唱(简谱)。在四册结束前设计了请你试着唱唱的练习,试图帮助学生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提高练习的兴趣。再后,从认识音符,数所唱歌曲中某种音符数目的练习,到书写音符,临摹四小节歌谱等;从拍节拍到边拍手边唱歌;从读节奏谱到边唱旋律边拍节奏;从听辨音的强、弱,到听辨音的高低,从听节奏填空到听辨简单的音乐短句再到听音填空,形式丰富多彩。这不单纯是为了使学生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还着眼于今后音乐的学习上,如,为巩固学过的歌曲和欣赏过的歌曲、乐曲,还设计了听记歌曲、乐曲曲目的次序,以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强化音乐记忆力,通过识别所学歌曲的曲调、不仅有助于学习识别歌曲中的反复短句,降低了学习唱歌的难度,还有助于理解表现歌曲,培养学生从小养成分析的习惯,逐步发展思维能力。

3注意为演唱歌曲、欣赏音乐作铺垫,整套教材各项教学内容纵向的联系,是指练习的内容设计应循序渐进,应具有一定的系统性而横向的联系是指练习的内容与学习本课主教材(指唱歌和欣赏)有机结合。同时,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保持适当的独立性和系统性。

音乐基础知识范文篇6

[关键词]视唱练耳;音乐;能力;提升

艺术家普罗科菲耶夫曾说:“音乐歌颂人们的生活,引导人们走向光明的未来。”音乐艺术所具备的力量不言而喻,音乐教育所产生的能量也不容小觑。因此,教师需要努力借助音乐知识的教授和音乐作品的欣赏帮助学生逐步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欣赏音乐艺术的美感、体会音乐艺术的博大,并在音乐艺术的品味过程中获得高尚品德的建立,获得美的体验与感受。在音乐课堂中,教师若想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引领学生步入音乐艺术的殿堂,就需要借助视唱练耳的课堂教学来帮助学生实现音乐知识的掌握、视唱练耳能力的提升和音乐素养的完善。

一、音乐乐理知识的教授

在音乐能力的培养过程中,音乐乐理知识是教师必须认真进行教学安排的教育内容。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学生不具备完善的乐理基础知识,也就无法有效理解教师在视唱练耳教学过程中表述的专业术语和专有名词,无法理解教师对学生进行的专业指导和帮助。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需要掌握的声乐乐理知识进行详细讲述,并逐步帮助学生为视唱练耳的学习打下坚实的乐理知识基础。例如:我在对班级中的学生进行视唱练耳教学实践之前,首先利用音乐乐理知识的整合和教授来逐步帮助学生实现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在教学过程中,我针对视唱练耳过程中有可能会涉及的声乐术语进行了详细的讲述和解释,并希望借此有效帮助班级中的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这些专业术语,进而在后续的声乐练习中妥善应用、高效理解教师的教学内容。其次,我在课堂上以简单的乐曲为例,针对其中的表情术语、速度术语、力度记号、谱号、调号、调式、节奏类型、装饰音记号等知识内容进行了详细的比对讲解,并要求学生借助小组学习的形式,在小组中互相进行乐理基础知识的理解练习和强化检测。同时,为了强化学生对于音乐乐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我还借助大家耳熟能详的乐曲来邀请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描述,并在我的乐理问题中使用自主思考、合作分析、探究讨论与问题解答等学习步骤来解决我提出的问题,在讨论与分析中逐步实现乐理知识的掌握与正确应用。最终,学生经过声乐乐理知识的学习和探究不仅实现了声乐学习兴趣的建立,还在知识学习过程中逐步建立了“理解音乐”的成就感,进而为后续的视唱练耳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和心理准备。可见,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视唱练耳教学训练时,需要通过乐理知识的教授来强化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并帮助学生在基础乐理知识的学习与应用过程中实现知识的掌握、知识应用能力的提升和视唱练耳训练的充分准备。因此,教师需要在进行视唱练耳教学活动之前,针对学生的基础乐理知识进行详细教学,并帮助学生在后续的视唱练耳学习过程中做好充足的知识准备、建立充分的心理准备。

二、音乐感知能力的训练

所谓音乐感知能力,其实就是指学生在音乐知识的学习与欣赏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音乐感受能力和认知能力。音乐感知能力可以分为音乐感觉和音乐知觉,且这种感知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其实从学生的幼儿时期就已经开始了——每当学生接触到音乐作品、欣赏到美妙的音乐艺术,都会逐步在自己的头脑和心灵中实现音乐感觉的建立和音乐知觉的强化。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音乐感知能力的训练和引导时,则需要通过听、唱、弹、背等教学过程与内容逐步增加学生与音乐接触的时间、深化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例如:我除了在音乐课堂上积极借助教学时间为学生播放经典的中外乐曲之外,还利用课间舒缓音乐的播放、课堂钢琴弹奏的演示、校园音乐活动的举办、课堂音乐游戏的组织来逐步强化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并帮助学生在丰富、多样、趣味的声乐活动中逐步建立音乐参与的兴趣。同时,在这种多样化的音乐感知能力训练过程中,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之间建立声乐参与积极性,并在其实践参与过程中实现音乐感觉与知识的建立。经过一段时间感知能力的训练,我发现班级中偶尔会有学生主动找到我,表示自己对于钢琴曲、爵士、蓝调、民谣等中外音乐形式感兴趣,并希望我增加此类音乐的播放频率。可见,学生在我的教育引导中逐步建立了音乐欣赏能力,并在音乐感知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声乐认知与审美素养。

三、视唱练耳活动的组织

当学生对于声乐欣赏和演唱具备基础知识和兴趣之后,教师就可以通过视唱练耳活动的课堂组织来强化学生的声乐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将练习乐曲从易到难逐步过渡,并在视唱练耳过程中借助鼓励、引导的教育话术来帮助学生建立声乐自信与课堂展示积极性。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则需要针对乐曲的音高、旋律进行范唱;针对节奏进行钢琴弹奏,进而努力借助视唱练耳教学,逐步帮助学生强化视唱能力与声乐表现能力。例如:我在进行声乐教学时,首先借助较为简单的乐曲《红豆词》进行教学演示。在课堂上,我借助声乐多媒体资料的展示、钢琴演奏、乐曲相关信息的讲述和乐理知识的讲解、范唱、练习曲的练习、歌曲演唱练习等教学步骤来逐步引导学生进行《红豆词》歌曲的视唱练耳活动。最终,学生经过课堂上乐曲欣赏、知识学习、练习曲与歌曲的练习,不仅能够在演唱时保持微笑的状态,还在训练中逐步体验并掌握了以鼻腔为中心的面罩共鸣的形成,体会高位置和深呼吸的对抗作用,进而在技巧掌握中做到了对于乐曲咬字、吐字的字正腔圆。可见,学生通过视唱练耳的训练不仅实现了演唱技巧的掌握,还在训练中强化了音乐基础知识与表现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在进行视唱练耳教学时,需要针对学生的音乐素养选用恰当的乐曲来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并逐步帮助学生实现声乐知识与试唱能力的同步提升。

四、模仿考试活动的开展

当学生借助视唱练耳实现了声乐演唱能力与辨别能力的提升之后,教师就可以借助模仿考试活动的组织和开展来强化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进而帮助学生在声乐基础素养训练的基础上实现临场发挥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以帮助学生在日后的声乐表演和考试过程中得体面对、有效表现出自己的声乐优势。例如:我为了有效帮助学生模仿声乐考试的场景,就在音乐教室中空出一块位置,并在其中摆上主考官(我)与应试者的座位,进而结合钢琴进行考试。首先,我请学生演唱自己事先准备好的声乐乐曲;其次,我即兴出示简单乐句,并邀请学生通过观察当即视唱;再次,我使用钢琴进行定调,并邀请学生进行练唱;最后,我会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乐理知识、音乐爱好等即兴提问。经过一次声乐考试的模拟开展,我不仅有效发现了班级中学生的声乐能力与天赋,还充分掌握了学生在声乐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可见,模仿考试活动不仅能有效帮助教师掌握学生的声乐综合素养,还能有效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帮助学生大胆、勇敢地展示自己的声乐能力,建立其对于声乐演唱的热爱之情。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首先需要通过乐理知识的讲述和视唱练耳基本理论的讲解来强化学生的音乐基础,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为视唱练耳做好准备;其次,教师需要通过音乐感知能力的训练来逐步提升学生的耳力;再次,教师需要通过视唱练耳训练提升学生的音乐认知和声乐表现能力;最后,教师还需要通过模拟考试的组织和安排来锻炼学生的临场表现与控制能力。相信教师的教育培养和视唱练耳的教学引导定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实现声乐辨别、理解、感受和表现能力的完善和提升,并逐步引领学生登上音乐艺术殿堂的高阶,领略音乐艺术的精彩和绚烂。

参考文献:

[1]张小兵.视唱练耳教学中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J].黄河之声,2019(05).

音乐基础知识范文篇7

【关键词】小学生;音乐教学;基础实践

Elementaryschoolmusicteachingfoundationalandpracticality

【Abstract】Theprimaryeducationistheelementaryeducation,butthemusiclessonisalsoapracticalverystrongdiscipline,wholesetelementaryschoolmusicteachingmaterialtheelementaryknowledge,basicskill’steachingandthestudentparticipatedinmusictheartisticpracticetounifyclosely,enabledthestudenttocarryonthestudyspiritedlyonowninitiative,improvedmusicqualityeffectively.

【Keywords】Elementarystudent;Musicteaching;Foundationpractice

义务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要使所有适龄的青少年受到必要的教育,这是现代化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也是现代文明的标志。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而音乐课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整套小学音乐教材都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与学生参加音乐的艺术实践紧密地结合了起来,使学生能主动地、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有效地提高音乐素质。

音乐课的实践性、技术性很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获得,都需要练习。这套教材所设唱歌、欣赏、音乐知识教学内容,较好地体现了义务教育小学音乐教学大纲中所提出的识谱知识和视唱听音的要求。为减轻学生负担,教材中所设计的练习,是课堂内的练习,又是课外作业。

练习的设计,应从以下几点出发:

1注意使学生通过练习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如学生在认识了四分音符以后,再学习八分音符时,教材中采用了直观,形象的图表,将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时值进行比较,加深学生对八分音符的理解。再通过跟着教师唱含八分音符的练习,或请学生数一数所学歌曲中有几个八分音符,提高了学生识别八分音符的能力,再跟着老师拍手的练习体验八分音符的节奏感。有了这些有目的、难易适度的练习,久而久之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经练习后转化为能力。

2注意形式多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自觉意识,如跟着老师唱,这种形式是为用听唱法进行唱歌教学作准备的一、二册五线谱唱名注音是在符头内,三、四册唱名注音是在音符下面,跟着老师唱或听琴演唱中,设计有不同节拍,不同调的练习,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成为师生接唱,听琴接唱,听琴视唱(简谱)。在四册结束前设计了请你试着唱唱的练习,试图帮助学生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提高练习的兴趣。再后,从认识音符,数所唱歌曲中某种音符数目的练习,到书写音符,临摹四小节歌谱等;从拍节拍到边拍手边唱歌;从读节奏谱到边唱旋律边拍节奏;从听辨音的强、弱,到听辨音的高低,从听节奏填空到听辨简单的音乐短句再到听音填空,形式丰富多彩。这不单纯是为了使学生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还着眼于今后音乐的学习上,如,为巩固学过的歌曲和欣赏过的歌曲、乐曲,还设计了听记歌曲、乐曲曲目的次序,以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强化音乐记忆力,通过识别所学歌曲的曲调、不仅有助于学习识别歌曲中的反复短句,降低了学习唱歌的难度,还有助于理解表现歌曲,培养学生从小养成分析的习惯,逐步发展思维能力。

3注意为演唱歌曲、欣赏音乐作铺垫,整套教材各项教学内容纵向的联系,是指练习的内容设计应循序渐进,应具有一定的系统性而横向的联系是指练习的内容与学习本课主教材(指唱歌和欣赏)有机结合。同时,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保持适当的独立性和系统性。

音乐基础知识范文篇8

关键词:初中音乐;“双基”教学

音乐审美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使初中音乐课程的目标从传统的“注重音乐知识与技能”转化成“将音乐审美作为核心”,对初中音乐的“双基”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教师都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音乐审美方面,忽略了学生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培养,导致音乐教学的效果不是很理想。因此,初中音乐教师需要辩证认识“双基”教学和音乐审美教育之间的关系,确保两者的协调统一,通过合理的“双基”教学,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

一、“双基”教学与音乐审美概念分析

“双基”教学主要是指基础知识教学与基本技能教学,强调将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技能作为普通中小学教学主要内容的一种课程理论。在开展“双基”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使学生了解知识与技能的主要内容,然后使学生了解知识与技能的应用方法,最后引导学生进行实践,使学生掌握并灵活应用知识与技能。音乐审美主要是将音乐作为审美对象,提升学生感受与鉴赏音乐美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美感教育,和普通的知识教育有很大的不同。在以往的教学中,关于“双基”教学和音乐审美教育的侧重,学术界有不同的观点,出现了如下几种理论观点:如“重技轻艺”理论(侧重于“双基”教学)、“重艺轻技”理论(侧重于“双基”教学)、并重论(两者同等重要)。在新课程标准实施之后,要求初中教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并开展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审美核心素养的教育。但是就目前的初中音乐教育而言,过于注重“双基”教学,要求初中音乐教师辩证看待“双基”教学和音乐审美教育之间的关系,有针对性地开展音乐教学,贯彻落实新课标的要求。

二、初中音乐“双基”教学与音乐审美的辩证分析

(一)音乐教育过程和目标的辩证分析。“双基”教学是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作为核心,音乐审美是将审美能力培养作为核心,两者所处的教育层面有所不同。其中,“双基”教学可以看作是音乐教育过程,注重学生音乐知识技能的培养;音乐审美可以看作是音乐教育目标,将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作为目标。初中音乐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将教育过程与教育目标有机结合在一起,如果教师仅注重于音乐审美教育,缺少对“双基”教育,则会使音乐审美教育流于形式,难以取得成效。也就是说,“双基”教学时开展音乐审美教育的基本内容,可以提升学生的音乐爱好,有助于音乐审美教育效果的提升。(二)音乐教育性质和特征的辩证分析。在新课程标准实施之后,很多教育工作者认为“双基”教学需要去其槽粕,对课程教学进行一定的“精简”,但是从本质角度而言,新课标的实施目的并不是删减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而是要提升“双基”教学的效果,并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音乐审美的培养,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在将音乐学科知识转变成初中音乐课程知识的过程,主要由教师的教学方式体现,并没有删减音乐基础知识的内在逻辑和知识性质,只是将其转变为更容易被学生接受的内容。虽然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不是音乐教学的唯一内容,但却是不可缺少的内容,就像英语教学中必须要进行音标与单词的教学一样。因此,从本质角度而言,初中音乐必须要开展“双基”教学。(三)“双基教学”有助于音乐审美的提升。通过上文的分析可知,“双基”教学和音乐审美教育属于两种不同的教育理念,两者相辅相成,关系密切。初中音乐教师需要辩证认识两者的关系,音乐审美教育的开展,需要“双基”教学过程的支持,这就要求初中音乐教师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将提升学生审美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目标,开展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技能的教学,使用知识技能为审美教育提供服务,从整体上提升初中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三、协调“双基”教学与音乐审美关系的对策

(一)提升初中音乐教师的综合素养。在实际的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初中音乐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正确认知“双基”教学与音乐审美之间的关系。首先,初中音乐教师需要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不断进行弹、唱、舞、表演这四种基本功的训练,加深对音高、音色、旋律以及音区等理论知识的理解,为“双基”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然后,初中音乐教师需要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在进行“双基”教学的过程中贯穿音乐审美教育,向学校骨干教师与行业专家学习交流,并通过研修教育书籍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初中音乐教学,正确协调“双基”教学与音乐审美间的关系,实现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推进素质教育。与此同时,初中教师的综合素养的提升不仅需要教师自身的努力,还需要学校开展培训与进修教育,为初中音乐教师提供提升自己的平台,与音乐教育水平相对较高的学校进行合作交流,安排骨干教师与优秀教师进行参观交流,从整体上提升本校音乐教师的综合素养。(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第一,音乐鉴赏教学。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产生了大量的音乐作品,初中音乐教学可以选择的教学案例比比皆是,因此,在实际的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选择合理的音乐作品,开展音乐鉴赏教学。比如,《杨柳青》《紫竹调》以及《保卫黄河》等音乐作品,向学生介绍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音乐作品,使学生认识到中国音乐的魅力,在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与民族气节,进一步发挥出音乐的审美情感作用。第二,知识技能教学。在进行“双基”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进行音乐审美体验。比如,在进行《大海啊,故乡》这一音乐作品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学习一系列动作,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通过肢体韵律动作掌握歌曲的三拍子结构。在上述教学活动中,将音乐审美作为核心,有效提升了初中音乐教学的趣味性,并将知识性与审美性进行有效融合,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技能,更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第三,适当的艺术加工。为了进一步提升审美教育的效果,初中音乐教室在开展“双基”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对音乐作品进行一定的艺术加工,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与认知,为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比如,在进行歌唱技能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自己的气息像涓涓细流一样,虽然平缓纤细,但是源源不断,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歌唱技巧,并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歌曲表达的内涵,与歌曲产生共鸣,为学生带来不同的音乐体验,有助于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提升。

四、结语

衡水地区有着令人羡慕和丰富的文化内容,积极开发本地舞蹈课程教材资源,激发学热爱舞蹈、热爱本地文化的赤子之心。我们不可否认,衡水民间舞蹈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从历史学、舞蹈学、美学等角度都证明了它的价值所在,所以我们希望在日常教学中用课程的方式,将本土文化转化成内涵。在客观上,积极开发民间艺人组织的力量,借助资源,学研结合,是未来衡水民间舞蹈课程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裴亚建.论舞蹈教学中民间舞蹈的“风格性”[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音乐基础知识范文篇9

【关键词】小学音乐;快乐教学;基础知识;主动性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小学教育不再只是进行知识传授的教育,还需要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获得发展。小学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时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趣味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加深他们的学习体验,让他们高效掌握音乐基础知识,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并能在课堂上主动显示自己的音乐能力,使课堂教学在活跃的氛围中进行。

一、设计趣味教学环节,掌握音乐基础知识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音乐基础知识的教学,让学生通过认真学习掌握简谱,为学唱歌曲打好基础。在教学中,由于简谱知识比较枯燥,如果通过教师唱、学生学的方式进行学习,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音乐的兴趣。设计趣味教学环节,能活跃课堂氛围,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在充满趣味的课堂上学习,使学生有效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加深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创设故事情境,提高学习主动性

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对故事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在音乐教学中,把故事音乐教学结合起来,创设故事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趣味性的故事中探究音乐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在音乐教学中创设故事情境,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故事,使故事能和教学内容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课堂教学在学生的主动学唱过程中高效进行。例如,在教学《卖报歌》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卖报歌的创作背景,然后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编一个有关卖报歌的故事,在播放歌曲的过程中进行表演。在自编自演的故事中,学生学会了演唱《卖报歌》。通过学唱《卖报歌》,使学生了解解放前贫穷儿童的苦难生活,让他们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三、创设多媒体教学情境,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小学音乐教学改革中,教师既要注重音乐知识的教学,还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他们在进行音乐赏析时,能感受到音乐中蕴含的情感和内容,提高审美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的学习达到身临其境的体会,加深他们对歌曲的理解。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能让学生结合歌曲的音律和内容进行欣赏,激发他们的审美情趣,使他们深刻感受到音乐中蕴含的美,并在观看和倾听相结合的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更深的感悟,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播放和歌曲有关的内容,让他们了解歌曲创作的背景和过程。在倾听音乐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感受音乐优美的旋律,更能体会音乐蕴含的独特内涵,有效提高他们的音乐赏析能力,实现高效的音乐赏析教学。

四、鼓励合作探究,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小学音乐快乐教学中,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能让学生用轻松的心态进行音乐探究,加深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把他们分成小组开展探究学习。在小组活动中,每个小组长都发挥了组织和引导的作用,在他们的协调下,小组氛围和谐,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参与到音乐知识的讨论中。通过讨论,学生能加深对音乐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的音乐综合能力。例如,在教学歌曲《在北京的金山上》时,教师让学生认真倾听这首歌曲,然后在小组中谈一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在相互分享过程中,小组成员会有不同的意见,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的讨论分析。通过讨论,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他们从新的角度理解了歌曲,有利于把握歌曲的情感和节拍。通过讨论,让学生学唱这首歌,通过歌曲的学习,引导学生充分感受藏族歌曲的风格特点,尝试用各种形式表现歌曲,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五、展示音乐才能,提高学习自信心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设音乐展示的机会,让他们把自己的音乐特长展示出来。通过音乐才艺的展示,让学生获得了自信心,产生了主动学习的信念,能主动参与到音乐学习活动中,高效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通过音乐才艺展示,还能给其他学生做出榜样,让他们都积极参与到音乐学习中,正确在课堂展示环节进行音乐表演。在展示音乐才能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教师可以组织音乐会,让学生演唱自己喜欢的歌曲,对敢于上台展示的学生进行表扬,并对唱得好的学生给予小红花的奖励。通过教师的激励,学生对音乐产生了兴趣,他们在课堂学习中深入探究,掌握音乐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音乐表现力,使音乐课堂在学生参与中高效进行,呈现精彩的音乐才艺。

音乐基础知识范文篇10

关键词:基本乐理;视唱练耳;音乐教学;结合问题探讨

基本乐理是音乐教学中最为基本的基础理论课程之一,这一门课程会教授学生多方面的基础知识,如声音的物理属性、读谱的方式以及音与音之间的关系等。基础乐理课程教学能够使学生全面的了解多样化的乐谱,并能够加深学生对于音乐的认知与理解能力,以便于提高自身音乐能力。

一、基本乐理和视唱练耳在教学中结合的必要性分析

作为音乐教学的基础课程之一,基本乐理这门课程是较为典型的以理论知识为猪的理论性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之中,因基本乐理仅仅会涉及到理论知识,导致了这门课程的授课过程会非常的枯燥。这时,教师若是仅仅一味的讲授理论知识,便会使学生逐渐厌烦,减少学生对于音乐教学的兴趣。然而,若是在进行基本乐理教学时,加入一些视唱练耳教学的内容,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让学生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熟悉程度。

二、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整合的意义及面临的难题

(一)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整合的重要意义。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这两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均与节奏的长短、音符的高低以及调性的调试等均有着一定的关联,虽然这两门学科的表现形式并不统一,但这两者的教学目标却具有一致性,因此它们的关系使相互渗透的,这为融合基本乐理课程与视唱练耳课程提供了非常便捷的条件。将这两种课程相结合,能够使学生对于乐理知识的理解能力与记忆力得到提高,并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音准效果,从而逐步的提高血学生范唱与精唱的能力,巩固学生音乐基本理论知识的巩固性。(二)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整合面临的难题。截至目前,我国的音乐教学过程并没有将基本乐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导致了无法将基本乐理课程和视唱练耳课程进行有效的整合。在音乐教学中,若是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长期处于分离状态,便会为两者的教学带来非常严重的影响。

三、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在音乐教学中结合问题与对策

(一)坚持相关原则,明确教学目标。在进行音乐教学时,教师应更为全面的认识到基本乐理教学与视唱练耳教学这两者融合的重要性,并精准的把握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从而采用一些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从而保证两者之间能够有效的结合到一起。在整合的过程之中,教师不可将两者看作一个事物,将其过于简单的放在一起,而是应该将其看作两个事物所合成的一个整体,坚持每一个方面所拥有的原则。此外,教师还需要根据这两者课程的具体内容,明确相应的教学目标,注重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培养,从多种角度引导学生学习课程理论知识,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之中,并学会客观分析,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二)借助视唱练耳实践训练,科学安排基本乐理教学内容。有一部分教师过于重视自身是否完成了教学任务,却没有根据班级学生的能力进行教学任务的安排。教师在安排乐理教学内容时,应保证难易度适中,学生能够将教授的知识完全理解透彻,此外,每一次的教学内容不易过多,以避免学生无法真正的理解教学之中的理论知识。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并没有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放在同一个位置之上,这导致了在进行教学时,学生无法借助实践训练巩固理论知识,这也导致了这两者无法得到有效的融合。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准备时,应根据基本乐理的知识内容,巧妙地将视唱练耳教学的内容融入其中,使自身所教授的知识的针对性与趣味性更强。例如在教学时,教师可根据基本乐理的内容将合唱指挥、即兴伴奏等多种视唱练耳教学融入于其中,引导学生自主的参与到学习之中,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自身对于基本乐理知识的理解程度,避免学生对于某些基础知识产生误解,使学生拥有更为扎实的基础乐理知识。(三)优化完善教学方法。在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的融合过程中,一部分教师仍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导致了当前的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两者之间无法有效的进行整合工作,斗志了这两门科目的教学质量一再下滑。因此,教师应根据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的特点,不断地提高学生对于学习音乐知识的热情程度。并使用多次元优化方法,进一步完善音乐课堂中的教学方式,从而使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结合。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方法,并借助多媒体手段,合理的制作教学课件,使学生的注意力能够集中于课堂之中,提高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记忆程度。

四、结语

总而言之,不断的加强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这两门基础音乐教学科目的教育方法,并使这两个科目能够有效的融合在一起,便是当前音乐教学中最需要重视的环节。将这两门方法进行整合,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创新性,并能够加强音乐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技能的理解与掌握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以及音乐审美能力,以达到音乐教学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李蕾.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在音乐教学中的结合问题[J].北方音乐,2018,09:184.

[2]周昕佚.高校乐理与视唱练耳整合课程多样化教学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12:327-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