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医学技术范文10篇

时间:2023-09-19 16:47:00

影像医学技术

影像医学技术范文篇1

【关键词】医学影像技术;医学影像诊断;关系

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医用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医学影像技术的创新发展进程逐步推进,医学影像技术开始引入计算机技术,实现计算机X线影像技术,超声、SPECT、ECT、PET、MRI等等,这些技术的引入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医疗质量的发展,虽然不同技术的成像原理以及检查手段各有千秋,实际适用范围存在一定差距,但影响技术对影响诊断的影响性越打越大,从传统单一的形态转变到如今多样化的代谢改变,功能与形态的多元化发展,满足综合性诊断的需求,尤其是体层摄影技术(CT)以及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RI在医学影像诊断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1医学影像技术与医学影像诊断专业特性

现阶段我国医疗机构的医学影像技术人员处于饱和状态,但在影像诊断人员十分稀少,一方面由于医学院中影像诊断人才较少,由于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对于影像急速以及诊断的培养目标发生改变,多数院校注重于影像技术的掌握,对于影像诊断的培养实践性不足,因此比较符合医疗结构医学影像技术人员的需求,导致影像诊断人员出现断层现象。熟悉医学影像技术以及医学影响诊断的专业人才处于缺失状态,能够在临床中具备生物医学工程能力的专业人才是医疗体制改革的社会急需人才。因此在医疗改革背景下,医学院校应该强化对影响诊断以及影像技术人才的综合性培养,从培养目标到课程体系实现改革与发展,针对各级医疗机构的需求实现人才与医疗设备的共同发展,从影像诊断与影像技术的关联性入手,实现综合性课程的设定,通过医院实践以及案例分析等等,提高医学诊断技术人才的培养,是提高医学影像诊断以及医学影像技术发展的根本,也是联系两者和谐共进的必要条件。专业独立性是医学影像诊断技术的人才培养特点,由于涉及到多个学科内容,因此人才培养中,既需要从电子学,临床医学以及基础医学理论知识入手,提高对医学影响诊断技术以及临床影像诊断知识的了解,从X线影像技术,超声、SPECT、ECT、PET、MRI等设备以及技术掌握入手,强化基础理论与操作技巧的提升,实现医学影像学的各个分支理论知识与发展方向,从而促进影像诊断技术人才的培养,提高其对疾病诊断以及医疗设备使用的准确性,提高临床诊断正确率以及提高患者治疗的针对性。这是目前论医学影像技术与医学影像诊断的综合型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高校需要进一步提高对医学影像人才的培养。

2医学影像技术与医学影像诊断的专业互补性

2.1影像技术与影像诊断实践工作整体性。在医疗机构中医学影像诊断与影像技术的工作是紧密连接的整体,患者通过影像技术的医疗设备进行影响诊断疾病,然后反馈给医生进行治疗,这是医院医疗过程中常见的流程。实际工作中影像诊断工作的开展需要影像技术的支持,患者以及医院对高水平影像诊断的需求,反馈到影像技术的拓展与发展中,伴随着影像技术的创新,影像诊断标准亦会逐渐上升,如此影像技术与影像诊断之间构成良性循环,互为整体,虽然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双方共同制约以及促进对方的发展。实际工作中纵使成像原理存在本质差异,但是影像技术的局限性以及专业性都会在实际应用中展现出现,无论是超声、SPECT、ECT、PET、MRI还是计算机X线技术,都具有自身的特性以及整体的共性,所以在临床诊断中,需要根据实惠、方便以及影响最小原则进行选取,以影像金叉信息的客观性和互补性进行综合利用,确保现代医疗技术促进医学影像诊断技术与医学影像诊断的融合,满足医疗体制改革下临床治疗融合整体的形成,提提高治疗效果以及诊断效率,实现医疗诊断技术整体的共同发展。2.2医学影像诊断中常见的影像技术临床应用。临床诊断中医学影像诊断技术的应用,是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实现医疗质量提升的关键,在影像诊断中需要减少对人体的辐射与损伤,软组织鉴别中需要优化工作机制,利用影像技术的先进行以及患者诊断的需求,针对性影像技术的使用。(1)CT技术的应用主要是针对于骨骼肌肉或是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诊断效率,例如重视系统以及寄生虫等等疾病而言,临床应用价值较高,故而常用鼻窦疾病、鼻咽早期肿瘤疾病。(2)CR技术的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多数临床诊断中都会采用这类工具,因为鉴别能力较高,及时对人体造成一定的损伤,却可以有效发现软组织中的疾病,所以常用与骨骼或是神经系统的疾病诊断。(3)磁共振技术,对直肠的检查效果高于CT,但肺部的检查低于CT与CR,因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看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多用于人体创伤情况、炎症情况、肿瘤情况、子宫情况,肝脏与胰腺检查中不推荐使用。

3展望

总体而言在影响技术临床诊断应用中,需要根据各技术的使用优势,合理分配技术的应用范围以及区域,才能够实现高校的综合性影像技术应用,不仅全面提高了诊断范围以及诊断内容,其诊断效果以及诊断技术得到改善,提高临床对患者身体生态指标的掌握,有利于临床诊断以及治疗的开展提高影像诊断效果与准确率,便于现代化医疗体制改革下医疗治疗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赫明锋.医学影像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10(03):171-172.

[2]杨东奇.论医学影像技术与医学影像诊断的关系[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6):155-156.

[3]谈彩琴.论医学影像技术与医学影像诊断的关系[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28):5921+5924.

[4]许凯,于枝秀.医学影像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03):146-147.

影像医学技术范文篇2

1什么是医学影像技术

医学影像技术主要是学习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断层解剖学、医学影像技术与设备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医学影像设备的操作以及相关设备的维护管理等。常见的医学影像技术设备有:CT、B超、X线片、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心血管造影、彩色多普勒超声等。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培养的是面向21世纪,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现代医学影像必备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各级医疗第一线从事医学成像技术及影像设备维修等方面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

2医学影像技术实习生在学习影像诊断中存在的问题

2.1学习积极性欠缺:医学影像技术实习生学习的重点是设备的操作上,他们心态也往往有些微妙,总想着自己不是影像诊断方面的,学习起来积极性会比影像诊断的实习生差点。并且刚经过枯燥的在校学习阶段,不少实习生进入医学放射临床后没有具体任务的限制,在思想上会有一个放松期,从而降低了学习兴趣[1],这也使得学生对影像学诊断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下降。2.2影像诊断学基础不足:由于医学影像技术实习生在学校理论学习的侧重点在影像技术,所以影像诊断学的基础会有些不足,这反过来会增加他们对影像诊断学习的畏难情绪。对于刚接触医学影像诊断实习的学生只能在实习过程中由带教被动地传授知识,对于影像诊断的病因、病理、影像学表现方面知识的掌握是一知半解。在实习期间,影像技术学生普遍认为这些专业知识过于抽象、晦涩[2]。基础不足反过来会影响他们学习影像诊断的积极性。2.3带教方法不当:我们带教老师对影像技术实习生的教学方法不当,教学结果也会往往不佳,很多时候学生接受了一大堆知识,常常消化不了,带教老师没有很好地评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掌握程度,致使他们达不到学习的目的。传统带教模式以填鸭式教学模式为主,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也不利于培养实习生阅片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这已不能满足影像技术专业教学的需求[3]。另外,有些带教老师对学生放任自由,采取的是以学生自学为主、老师点教为辅的方式,致使学生无的放矢,不知道如何学习,这对学生的影像诊断实习是不利的。

3医学影像技术实习生在学习影像诊断的策略

3.1鼓励学生学习影像诊断知识,提高他们的主动性:适当给医学影像技术实习生灌输影像诊断知识的重要性,告知他们“拍片子”往往需要一定诊断知识才能知道如何拍摄,才能拍出好的影像照片,才能对各种病变有针对性地进行拍摄。以前我们的学生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不了解,技术员也往往被称为“拍片子的”,致使他们对职业产生了误解。在实习带教期间,带教老师可以利用实习间隙与学生进行交流,通过自身、科室内或国内优秀影像技术人才的先进事例的列举,展示影像技术专业良好的发展前景,从而树立学生的职业荣誉感[4]。带教老师可以尽心尽力地引导他们学习影像诊断知识,通过言传身教,会使学生对本专业认识有所改变,加强他们对学习影像诊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对以后从事的影像技术工作大有裨益。3.2多种教学方法运用:带教过程中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平时工作中,先让学生坐一旁观摩老师书写报告,学习如何阅片分析,带教老师写报告的同时可以向学生讲解一些基础的知识,如影像解剖、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等,让学生迅速掌握影像诊断知识,并要求学生查阅教科书,把相关的理论知识复习一遍,也可以让学生提出问题,带教老师针对问题进行深入讲解。通过各种教学方法能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对实习生掌握专业知识及技能更加有利,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提升了实习生对于带教的满意度[5]。3.3放手学生书写报告:学习到一定程度,可以让医学影像技术实习生亲自书写诊断报告,带教老师一边批改,一边讲解,学生书写报告会增加对疾病的影像诊断的认识,提高他们影像诊断能力。医学影像技术的实习生转到诊断组时,可要求实习生每日书写几份报告,且在报告系统中备有常见部位的报告模板,让学生先熟悉书写各个部位的正常报告,随后对常见病报告进行书写,最后可尝试书写部分疑难病例的报告。带教老师对报告的书写进行讲解,对报告之间的区别进行分析,由此进行反复练习,使学生在出科时能得心应手的对一些常见病的阳性报告进行书写[6]。通过书写诊断报告,我们发现实习生对疾病影像诊断的掌握会加深,这对他们如何有针对性地对各种病变进行拍片起到很大的作用。3.4加大带教经费的投入:带教老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付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要让他们的付出得到回报,就需要支付一定的带教费。经费不足和科室条件差是影响实习生带教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应当加大教学经费的投入,提高带教老师的带教费,使带教老师在教学期间能够不受工资绩效等问题的影响,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实习生带教中去[7]。比如我们把小讲课、病例讨论、病理读片的带教经费比原来提高20%,反馈的结果是带教老师会对这些教学活动更加重视,做出的课件质量也更高。3.5鼓励实习生积极参与科室各项活动:我们科室每个月均会开展科室晨读片、病例讨论、病理读片、小讲课等,这为实习生创造了更多的学习平台,这些教学会针对影像技术检查的标准化、规范化等进行细致的阐述和讨论,使实习生积极的参与到相关学术讲座中,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专业学习能力,并且将自身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讲座学习前,会告知学生标题内容,让学生进行先期复习。讲座活动期间,可以提问学生,内容主要是针对技术方面的影像诊断基础知识,带教老师通过循循善诱,深入的讲解,会让学生学习后能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对他们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对医学影像技术实习生要巧妙运用一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最短时间内适应临床的工作结构,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实习质量,为其今后的影像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规范的带教能够促进他们影像诊断知识的熟练掌握,使他们在毕业后能够更好、更快地进入工作状态,成为高素质、能力强的影像技术人才[1]。

参考文献

[1]黄燕涛,冷媛媛,仲建全,等.提升影像技术专业学生实习期间临床技能的策略与思考[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20,21(3):262-263.

[2]刘宁,吕晓虹,张祥林,等.虚拟教学法在医学影像技术教学应用中的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7):19-21.

[3]周欢,王佳宁,殷小平,等.PBL教学在影像技术专业本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特别健康,2020,3(27):237-238.

[4]刘欣杰,陈维娟,陈金华,等.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临床实习教学模式的思考和改革探索[J].继续医学教育,2020,34(11):5-6.

[5]张清华.PBL教学法在医学影像技术专业MRI检查技术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0,20(73):233-234.

[6]陈芳,王雪梅,钟李强.带教模式在影像实习生管理中的教学质量影响[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16):252-253.

影像医学技术范文篇3

【关键词】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断层解剖学;教学实践;探讨

人体断层解剖学作为一项后起新兴学科,主要是利用断层方式对人体形态结构及相关功能的解剖形态加以研究,这门学科是传统局部解剖学及系统解剖学外的独立解剖系统。目前已随着CT、B超及彩超等医学影像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逐步登上临床诊断舞台[1]。本次研究立足于专科院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开设断层解剖学,提升人才培养力度的大背景下,将传统学科与新兴学科相互融合,满足临床需求的基础上全面提升人才能力,提升专科院校人才综合竞争力,为专科医学院校的教育工作提供一些参考意见和建议。

1课程教材、教学内容及教学目的

1.1课程教材。断层解剖学的专业学习教材选择需以专科院校自身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合的课程教材,另外因学生存在一定购书压力,也可依照学生学习情况,自行制定教材内容,以正常教学现状为背景,系统、局部及断层结构学为理论依据,以局部解剖学及断层解剖学为教学切入点,在课程数量不变的基础上,严格按照临床要求开展相应学习,另外在课程教材安排过程中,教师需纵观整个学期所有学科教材,以临床最终要求为最终目的,适当删减临床应用意义较小的学习内容,精简教学内容后,将断层解剖学等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内容适当加入[2]。1.2课程内容。课程内容需符合专科院校学生实际学习及实践现状,本次研究制定以下几项内容:颅脑部、胸腹部、四肢等常规结构的CT、MRI、平片学习。1.3教学目的。本次研究以人体断层解剖平面标本以及CT、MRI等影像学图片的对应传授过程,让学生学习并了解人体脑、胸腹及四肢等常规结构的结构特点,并明确掌握主体在连续断层面上的形态、具体位置变化规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升整体到断层的思维想象过程,提升局部、系统及断层解剖学综合分析能力,为医院临床工作及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课程建设的基础性保障之一,教师需提升自我能力,通过学习其他院校影像专业中关于断层结构学的课程讲解,了解并加深断层解剖学课程的基础内容及主要教学方案,并深入医院影像科室向专业影像学临床医师学习,明确掌握断层解剖学基础知识、注意事项、难点、重点,能够胜任专科院校断层结构学的教学任务[3]。

3教学内容安排

课程安排需合理完善,因该学科内容较少,可安排在第一学期,结束系统解剖学学习后进行局部及断层解剖学学习,共设定24课时,其中颅脑课程为4课时,头部局部结构1课时,头部断层解剖结构3课时,以此为标准,设定颈部、腰部、腹部、盆部、四肢等内容。教学过程中安排1课时局部解构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加深人体结构认知,为断层结构学的学习打下基础,局部断层结构学习需要学生利用思维能力,主要是借助横断面、矢量数据加深印象,过程中需借助CT、MRI等数据支持,学习时间较长,需做到精确、细致、重点讲解。

4断层解剖与局部解剖、影像解剖三结合”的教学形式

局部解剖作为本次教学基础,断层解剖为重点内容,影像解剖学为最终辅助内容,学习过程中首先讲解人体各局部的结构,随后学习断层标本上的主要器官结构,明确其位置、形态、毗邻关系,还要重点学习器官在断层时发生的连续性变化规律,最后将之前的理论与思维学习内容与CT、MRI等影像学资料进行对比,明确立体空间形象,提升学生三维空间定位思维想象能力。另外还需深刻意识到断层解剖教学始终建立在断层标本与影像学资料的对比学习中,这样才能让给学生完成基础与临床完美结合的学习过程,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4]。

5总结

断层结构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是专科学习中的重要课程之一,目前大专院校中对于断层解剖学的课程安排及专业学习尚存处于发展状态,大多数学校并无专门经费进行教学支持,因此相关实验室设备及教学标本不够充分,需给予一定的支持完善,这对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方式及学生学习造成一定的挑战和困扰,以至于专科院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中断层解剖学的发展速度缓慢[5]。设备及专业基础差增加教学难度的同时对教师也提出极高的专业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临严峻挑战。教师在断层解剖学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提升和掌握系统解剖、局部解剖及断层解剖专业知识,还需积累相应的教学经验,具备极强的结构及解剖知识分析能力。可以系统性全面性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充分明确系统解剖、局部解剖及断层解剖各学科之间的关联性,形成一种具有特点的临床教学模式。另外因断层解剖学必须与临床相互结合才有发展和学习意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建立在临床实用的基础上,提升教师影像学专业技术学习,提升该学科学习重视程度。

【参考文献】

[1]罗夙医,张祥,范贵航,etal.临床医学专业开设断层解剖学的教学实践和探讨[J].大学教育,2016,21(4):152-153.

[2]王巧玲,张萍,齐金萍,etal.微视频教学资源在“断层解剖学”实践课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16(39):203-204.

[3]陶恒,陈士文,李成,etal.拼图游戏在断层解剖学教学中应用的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6,12(2):137-139.

[4]白玉雪,臧文远,张其宇,etal.3D多媒体在影像专业断层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7,12(13):90-91.

影像医学技术范文篇4

关键词:在线教学;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自主学习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是依据医学各学科的需要发展起来的,专业性极强[1],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成为医疗卫生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在有序进行在线教学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弊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如何充分发挥在线教学的优势,采取措施消除弊端,成为当前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的重要任务。

1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的特点

1.1课时少而内容多

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新的检查技术和方法层出不穷,医学影像学作为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2],在临床中的重要地位开始彰显,而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也受到了广泛关注。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制四年,本科阶段设置的课程和教学内容非常多,公共基础课有医用化学、高等数学等,医学基础课有系统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内科学、外科学等,专业课有医学影像设备学、医学影像成像原理、医学影像技术学等,甚至在计算机方面也设置了VisualBasic、计算机网络原理、医学信号处理等课程。然而由于每学期学时有限,教师在课堂上所讲授的内容远远不够,需要学生课余时间自主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因此,对于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而言,自主学习能力至关重要。

1.2实验课少而要求高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主要培养“能在医疗卫生机构及相关研究机构从事医学影像学检查技术及医学影像设备的管理、操作、维护和图像处理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实验学时占了很大比重[3]。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是临床二级学科,偏重设备仪器操作技术的培养以及影像成像方面知识的讲授,因此影像学和物理学方面的实验课必不可少[4]。医学影像诊断学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课程,而该课程的实验课对学生要求非常高。学生不仅要掌握X线、CT、MRI等成像片子的正常形态,还要了解不同片子所呈现的问题和症状,学习过程中不仅要仔细和认真,还要有足够的知识积累和一定的悟性。而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这种基础医学实验课虽然安排的学时不多,但对学生实验完成度要求也很高。

1.3对授课教师能力要求高

在医学院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算是一个新兴专业,每年招生数量普遍较少。以大连医科大学为例,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在全国招生仅32个人,相比其他专业如临床医学、麻醉学、口腔医学等招生人数明显较少,学生之间互相交流的机会有限,难以实现互相促进、共同进步。因此,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更加信任和依赖授课教师,而教师的教学思想和理念对学生影响非常大,教学能力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基于此,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对授课教师能力要求比较高。

2在线教学的特点

2.1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对学生来说,在线教学允许他们选择不同的地点上课,打破了常规教室占座模式,而且学生如果错过某节课,也可以利用回放功能进行自主学习,在时间和空间上会更加自由。对授课教师来说,在线教学改变了传统站在讲台授课的方式,可以和学生一样坐着讲课,身体更加放松,注意力更好地集中到授课内容上。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在线教学平台随时各种通知,使学生提前了解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做好预习,提高学习效果。

2.2依赖流畅的网络和完善的设备

教学平台对在线教学的顺利进行及教学质量有很大影响,大多数教师使用的在线教学平台是QQ、雨课堂、腾讯会议、钉钉等,虽然功能丰富,但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钉钉直播不支持屏幕共享,学生看不到播放的课件;雨课堂教师和学生不能直接进行语音交流等[5]。而且上课时间集中,造成网络拥堵,部分学生因为网络不稳定需要重新登录,也有学生反馈直播卡顿听不清、语音与屏幕不同步等,直接影响了教学的顺利进行。以大连医科大学为例,学生和教师都使用雨课堂进行在线教学,而每次上课时总会出现网络连接异常情况,学校接到反映后会派专业人员进行维修,修好之后才能继续上课。这个过程不但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也会对教师的教学进度产生影响,如果不能第一时间维修好,还可能耽误下一节课的讲授。

2.3增加课程回放功能

与线下教学不同,当学生对某个知识点不理解或教师讲解速度过快没听清时,可以利用在线教学平台的回放功能进行知识的回顾和梳理,这对于理解能力不强、跟不上教师教学进度的学生来说帮助很大。学生在期末复习过程中,也可以随时浏览教师讲过的知识点,利用回放功能来加强对重难点的理解,以便更好地进行复习,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很大促进作用。对于授课教师来说,在线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负担,当不记得是否讲过某个知识点时,可以通过回放功能来了解讲解情况,以便更好地安排教学。

3在线教学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影响

3.1知识获取更加方便,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待提高

学生通过在线教学平台可以提前浏览课件预习下节课的内容,也可以通过回放进行知识点的回顾和复习,使知识获取变得更加方便。但同时在线学习环境不再局限于教室,学习地点和方式更加自由,这就要求学生有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较强的自律性。实际上在线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听课状态不如线下,课堂参与度低,部分学生甚至有投机取巧的想法,通过抄袭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导致在线作业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另外,网络的功能十分丰富,很多学生在上课过程中会分屏去看一些与课程无关的信息,耽误了课程学习。就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而言,4年的时间学生需要完成数十门课程的学习,而教师在课上讲授的知识远远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自主学习非常重要。

3.2教师教学更加便捷,但设备操作仍不熟练

对于授课教师来说,在线教学中课件发放和课程安排比传统线下教学更加方便。线下授课结束后教师很难联系到学生,没办法提前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任务,然而在线教学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授课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平台提前安排,对课程的开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一部分年长教师对新兴教学软件的操作并不十分熟练,经常会出现操作错误,无法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授课教师多半是医院德高望重的放射技师,他们的知识储备非常丰富,但对教学软件的操作并不熟悉,经常由于操作错误导致直播中出现没有声音或没有画面的情况,严重影响了教学进度,也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不利于课程的开展。

3.3电子设备功能完善,但覆盖不全面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在线教学软件的功能不断完善,部分软件对电子设备的要求较高。然而,目前电子设备的覆盖并不全面,个别家庭困难的学生没办法配备齐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汇总了一份听课的负面清单,其中一条指出无法平等地访问在线教学平台,缺乏技术或良好的互联网是继续学习的障碍,特别是对于家庭贫困的学生[6]。在线教学通常依托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对于贫困地区的学生来说,电子产品的普及率无法达到100%,无疑会影响课程的学习和作业的完成。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本科阶段需要学习医学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这类课程,教师在线教学时要求学生用自己的电脑进行相关文献检索,这对没有电脑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负担,耽误了课程学习。而线下教学就不会有这种问题,医学院校都有计算机教室,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网络环境,没有电子设备的学生也可以轻松完成课程学习。

4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提升在线教学效果的对策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各高校针对在线教学出台了相关政策和法规,但如何有效地提高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在线教学效果,还需要教育管理者、授课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4.1教育管理者应转变教育教学理念

4.1.1立足当下,积极思考,长远发展疫情暴发后的在线教学虽然事发突然,但不能病急乱投医。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育管理者应立足社会现状,思考如何能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在线教学。同时,拓宽视野,开阔思维,不要仅仅看到不利的一面,要转换角度思考在线教学的优势,不仅可以加强学校资源的整合,还可以根据出现的问题来调整专业发展的方向。4.1.2因地制宜完善有关政策机制教育管理者应针对疫情期间的在线教学制订符合专业发展前景的相关政策,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对于在线教学可能带来的问题也要进行全面总结和思考,出台有关文件,做到有问题可以尽快得到解决。同时,不要盲目跟风其他专业的政策,不结合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发展前景而随意设置课程,不仅不能促进专业的发展反而会带来隐患。4.1.3基于数据评估在线教学质量在线教学作为一种新兴教学方式,可行性和优劣之处还有待研究及考证,对于在线教学所带来的问题要随时探查并解决。因此,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育管理者应定期进行在线教学质量问卷调查,了解在线教学对专业发展的影响以及学生的反馈。通过数据评估在线教学质量,不仅能针对问题提出更好的解决办法和改进措施,同时也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和学习动态,对专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4.2任课教师应提升在线教学能力

4.2.1合理安排教学计划授课教师不能按照以往的教学安排进行授课,要针对在线教学重新调整教学计划,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提高听课效果。相比线下教学要留出一些机动时间,以防教学平台或网络出现故障影响教学进度。4.2.2提升在线教学能力医学院校要对全体授课教师进行设备操作的系统化培训,使其熟练掌握授课软件的操作方法,以防出现上课时不会操作设备以及进错课堂等情况,最大限度地降低直播中出现问题和故障的频率,提高对教学时间和课程进度的把控能力。4.2.3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授课教师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坚定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上课过程中不能只注重对PPT上所呈现的知识点的讲解,更应该看重学生的参与度和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当学生提出问题时,要及时、详细解答,保证所有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4.3学生应主动接受在线教学

4.3.1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在线教学对学生自律性要求很高,学生应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在线学习中来。面对电子设备的娱乐功能时,要拒绝诱惑,做到在上课时间认真听课。4.3.2改变传统观念很多学生对于在线教学有着很大误区,认为在线教学和线下教学的目的不同,在线教学可以不认真听课,课后看回放就可以了。这些都是错误的认识,应该及时纠正,做到线上和线下同样状态。4.3.3善用教学平台的功能大部分在线教学平台的功能十分完善,但是学生很少去利用他们。比如语音弹幕发送功能,学生在上课时发现问题或存有疑惑时,可以向教师发送弹幕寻求答案,更好地利用在线教学的优势。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从长远来看在线教学已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尽管存在很多不足,但经过不断探索、思考和优化,一定会有相应的解决办法,推动在线教学的持续发展,进而构建新型教育教学模式[7]。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在线教学所带来的新变化,印证了我国教育在逆境中的正向发展。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也会逐渐跟上新时代教育教学前进的步伐,拥有更加完善的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赵红兰,孙存杰,赵英红.新医疗环境下医学影像技术学的教学探索与思考[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4,2(4):458-460.

[2]黄飞,李舟文.医学影像学教学改革初步探讨[J].医学研究杂志,2008(7):121-122.

[3]肖寒,徐小萍,程敬海,等.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大规模在线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21,39(7):73-74.

[4]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2013年新增本科专业开设物理基础课程调研报告[J].中国大学教学,2014(5):34-36.

[5]郎文霞.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学的利与弊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6):188-189.

[6]UNESCO.Halfofworld’sstudentpopulationnotattendingschool:UN-ESCOlaunchesglobalcoalitiontoacceleratedevelopmentofremotelearn-ingsolutions[EB/OL].(2020-03-19)[2021-08-24].

影像医学技术范文篇5

关键词: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习;教学质量

目前临床常用的医学影像检查设备主要包括DR(计算机X线摄影)、CT(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MRI(磁共振成像)、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等,通过以上设备和仪器有利于充分展示人体内部组织器官密度、位置、大小及结构,以便诊断医师可以准确评估健康状况。医学影像学专业对实践性教学极为注重,其不仅要求本专业学生对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医学影像学等诸多学科的理论基础知识进行充分掌握,还必须可以熟练掌握放射科DR、CT、MRI及DSA、超声科、核医学科PET/CT等重要设备的操作原理及工作流程等。正因为如此,进行教学工作时必须重视实践教学。临床实践教学质量与学生能否在临床诊断即治疗中正确运用医学影像学具有直接性关系,因此必须对思想培养课程予以重视,将研讨型课堂增设进去,加强临床技能训练指导。[1]本文选择2020年9月-2021年3月本院医学影像学临床实习学生54名作为观察样本,现进行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9月-2021年3月本院医学影像学临床实习学生54名作为观察样本,依照单双号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7名实习生,其中男实习生15名,女实习生12名;最小年龄18岁,最大年龄22岁,平均年龄(21.5±0.8)岁;研究组27名实习生,其中男实习生16名,女实习生11名;最小年龄18岁,最大年龄23岁,平均年龄(21.6±0.7)岁。将两个组别的基本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统计学差异不明显(P>0.05),可作公平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的是传统影像科带教模式,由教学秘书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对实习计划进行制定,并予以妥善安排,教学老师以实习计划为依据借助多媒体幻灯加以讲解和介绍。进入实践阶段后,实习生对老师操作进行观察,并陪同老师对检查图像进行审阅,在此过程中学习和总结,如果有疑问,及时向老师提出。研究组给予的是改进模式教学,包括以下内容:(1)思想培养要注重:医务人员不仅要保证道德修养高尚,同时还要保证极高的责任心、耐心和爱心,并对生命有着高度的敬畏和珍视,这是医学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在高等医学教学过程中,医学生真正认识社会,并为患者提供服务,在这一阶段,应将医生道德素养和职业素养作为重点来培养,为此,要求教师自身应做到言传身教,给学生做好榜样,从自身言行做起提升教学的责任感和信心,对实习学生展开医学技能教学的同时也应引导其形成优良的医生职业素养和品德,继而让医学生在掌握医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具备优良的医德和坚定的行医信念,并且在保证医学生具备良好的医学知识的同时也应注重其医学伦理意识的培养和相关知识的了解。让医学生掌握医学各学科课程知识的前提下再开设医疗服务、医学伦理等课程,使学生在医学实训当中真切的体会到医生这一职业“以患者为本”的基本原则及意义。[2](2)研讨型学习也应进行合理的运用采用该种形式能够让学生主动展开思考和学习对影像学教学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师基于实习生合理的指点和提示即可取得显著性成效。临床教学实习活动开展过程中,带教教师需要将学生定期组织到一起对疑难病例进行总结,学生需要负责制作幻灯片,以图片、视频、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给予学生鼓励和支持,使其学会运用具有真实有趣声音、丰富鲜艳色彩的多媒体课件进行展示,将视野拓宽,将其感官系统调动起来,对其学习兴趣进行培养,强化记忆力和理解力,提高其积极性、主动性。除此之外,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典型病例讨论、知识竞赛活动,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强化独立思考、表达的能力。[3](3)临床技能训练需要加强:医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临床实习,通过临床实习,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医学理论知识在临床中得以运用实现理实一体化,推动医学生向临床医生的过渡和发展帮助其成为一位掌握专业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的影像学医生。对学生展开临床试析的最终目标就是培养理论与实践操作技能兼具的影像学医学人才,用教师带教的形式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和认知,并让学生熟练掌握医学影像实践操作相关技能,提高其实践操作技能。真正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才能充分的学习和掌握知识,这一道理同样适用于医学影像学专业。传统实习模式主体是教师,方法主要是理论讲授与集中参观学习结合的方式,教师极为迅速的讲解,简略的介绍内容,大多数学生并不能很好的理解,只是单纯的进行背诵和记忆,这样一来学习兴趣及主动性就丧失了,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将教学模式改进后,鼓励学生多进行思考和动手,主要是学生自主进行操作,教师从旁进行指导和配合,以便学生得到深刻的记忆,提高其自信心。[3]

1.3观察指标

(1)评价两组教学效果,从综合技能、技术操作、基础理论、课堂参与能力4方面进行,均为100分;[4](2)调查两组实习满意度,包括诊断能力、实习收获、实习满意度、临床自信心提高等方面;(3)通过自制带教质量评估表对两组带教质量进行评估,主要包括教学纪律(10分)、理论水平(20分)、教师素质(10分)、教学方法(20分)、教学效果(10分)、操作技能(20分)、教学态度(10分)。[5]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处理两个组别后获得数据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在描述时用(%)、(±),组间相比运用x2检验、t检验,P<0.05若出现,则充分表明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的不同

将两组基础理论、技术操作、课堂参与能力、综合技能得分相比,其中的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所示。

2.2比较两组实习满意度

研究组实习生在诊断能力、实习收获、实习满意度、临床自信心提高等方面的满意度均比对照组高,两组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所示。

2.3比较两组带教质量

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教学态度、教学纪律、教师素质、理论水平、操作技能、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教学质量评分进行比较,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所示。

3讨论

影像医学技术范文篇6

1高职医学影像技术教育实训教学的发展现状

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专业学科,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实践操作能力就是学生未来面对社会就业的“核心竞争力”。这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还要能够具备操作医学领域内的各种影像技术与设备、计算机的能力,并且能够及时把握医学影像技术发展的动态。所以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特点必须依赖于良好的实训教学条件,才能卫生提供更多的操作实践机会,才能够培养出具有过硬专业技能及熟练操作技能的技术型人才[2]。加强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是目前高职影像技术专业教育的必然趋势,目前,全国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普遍践行“校内+校外”实训培养模式[3],校内实训主要是通过教学手段,按教学体系和课程设置的要求,由教师指导学生在校期间根据实验的方法和步骤开展的实训课程,让学生熟悉各项检查技术的流程及操作要点。校外实训一般是指学生的跟班见习和顶岗实习,主要安排在医院影像科,通过实际的操作,让学生在临床医生的带教下亲身体验各项检查操作,并学习基本的医患沟通。

2校内外实训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结合笔者所在学校及周边医学类高职院校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部分专业课程理论课的课时数占比大于70%,而实训课的课程设置基本才30%左右,导致学生更多只关注自身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略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与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的定位相对不匹配。实训教程缺乏针对性,未能与本地区的就业方向相匹配。

2.1实训设备方面

目前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践需以大型影像设备作为教学载体,而高职院校的资金相对紧缺,采购压力较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能采用一些教学视频,让学生观看,而无法进行实际操作。对于一些现有设备能操作的实训项目来说,设备利用率相对较低,仅是用于教学,而且学生基本都是五六个人一组使用,上课时间可操作的时间短,没能达到很好的实践操作效果。

2.2师资力量方面

国内很多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青年教师的比例较高,达80%,其中有大部分刚从高校毕业,“从学校到学校”,虽理论水准较高,但缺乏一线实践经验,而影像技术又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需要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指导老师,存在“供需”不匹配。

2.3校外实训方面

设置校外实训教学的目的是有效破解校内实训存在的问题,但校外实训教学效果却不甚理想,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都是一些大型的公立医院,医院的影像科室患者较多,工作强度大,空间较小,一次性也无法容纳较多见习的学生。校外的带教老师缺乏相应的教育培训,加上需要接诊源源不断的患者,临床工作时间紧迫,往往不能比较深入的去研究临床教学。对于医院的大型医学影像设备,实习见习学生在实训操作过程中不恰当的操作,可能会对机器造成损坏,甚至对人体产生辐射伤害等,此外实习见习学生尚不具备独自操作大型设备的资质和能力,同时患者对学生不信任,也会产生一些医患问题。

3改善校内外实训教学体系的探索

根据上述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校内外实训教学存在的各种问题,笔者所在学校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索,期待能针对性地完善校内外实训教学体系。

3.1提升校内实训条件

2016年以来,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临床医学院专门编制《泉州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影像实训中心建设方案》,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办学途径,接受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校附属人民医院及兄弟单位的大型影像设备捐赠,学校自行采购必须的仪器设备,逐步构建、完善医学影像技术实训中心。目前,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共建成了四间实训室,其中超声实训室有10台迈瑞便携彩超机及3套超声体模;CT实训室拥有一台新华医疗XHCT100型模拟CT教学设备;影像诊断实训室内有30台电脑及一套影像思维诊断训练系统;影像设备实训室接受了一批医院淘汰但仍可进行简单模拟操作的二手设备(包括X光机、乳腺X光机、骨密度仪等)。通过模拟(仿真)、虚拟技术条件及真实职业氛围,不仅能够提供学生平时操作练习,还能为学生提供下临床前技能及参加全国技能大赛前的强化训练,设备利用率高达97%,学生动手的机会明显提高,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4]。

3.2丰富实训课程资源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根据课程体系建设、自身资源优势、学生就业需要、地区发展需求,在优先选用国家规划教材的基础上,优化课程结构,有针对性地组织编制《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超声检查技术》等4本校本教材供学生校内实训教学使用,满足特色化的教学需求,切实提高教学水平,利用率高。充分利用当下高速发展的网络资源,开发出一套适合学生学习的线上模拟实训学习方案,依托智慧职教和学习通等数字化专业学习资源平台,上传在线开放课程,将具体实训操作步骤提前录制好上传到学习通或者QQ微信群等,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灵活性,让同学在课前先预习模拟操作,线下教学的时候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5]。

3.3优化校内外师资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充分利用行业企业资源,进一步落实“双师型”教学团队,通过各种方式让教师下临床进医院社会实践,把教学医院内经验丰富的医师技师“请”进学校,实现院校相融合,切实提高校内教师队伍的实践教学能力[6],同时提升校外带教老师的教学理论水平,“双引擎”助力提升学生校内外的实践能力。目前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现有专职医学影像技术教师9人,兼职教师15人。所有专、兼职教师均为双师型或按双师型培养,长期工作于临床一线,具有丰富的临床、教学及临床带教经验。

3.4强化基地建设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临床医学院制定了《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校院(企)联合共建实训基地实施办法》《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等系列制度,加快院校共建,产学融合,资源共享,目前我校与15家三甲医院、20几家二甲医院有深度合作关系,并实事求是地根据高职医学生的就业方向,重点开辟基层社区医院作为见习基地,为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准备。同时,校内外实训基地共同开发制定出交完整的实训教学体系,多方面多角度对学生的校外实训进行评价和指导,着重提高教学效率[7]。

3.5创新培养模式

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积极探索践行“以赛代训。以赛促学”的新型培训方式,在大二年级结束即将进入临床实习的学生中开展校级技能竞赛,选拔操作能力强、学习意识高的学生参加全国技能大赛的学生,通过在校外附属医院的实地操作训练和后期学校的理论强化训练,学生在全国技能大赛过程中明显轻松自如,在医患沟通方面也做得比较好,操作细节能随机应变。通过“以赛代训。以赛促学”的教学方式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自觉学习和主动思考的习惯,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特性,明显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水平。近三年,我校均采用以“赛”代“训”的方式进行选拔参加全国技能大赛的学生,共获得了1个超声组一参考文献[1]刘红,何培忠,周进祝,等.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等奖,2个CT组二等奖,2个影像诊断三等奖,1个超声组三等奖,1个CT组三等奖,2个DR组三等奖等多项殊荣。

4结语

校内外实训教学是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的重要一环[8],不但能巩固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还能通过实际模拟操作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其开展成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意识及将来就业,近些年,学校通过不断完善校内外实训教学软硬条件、探索更多的网络资源和网络教学模式,建设了一批校企共建的实训基地,取得了初期的成效,下一步将继续探索完善校内外实训教学体系,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医学影像行业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红,何培忠,周进祝,等.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18):146-147.

[2]李迅茹,杨德武.构建面向社会需求的高等职业教育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验实训平台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17,14(3):134-136.

[3]刘扬.浅谈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训教学分析[J].人人健康,2020(6):265-266

[4]葛超,任津瑶.高职高专医学影像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20):126-127

[5]郁仁强,吕发金,张志伟,等.构建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临床实习体系的探讨及思考[J].继续医学教育.2020,34(3):55-57.

[6]岳若蒙.高职院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探究[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3):15-16

[7]邓校旭.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训教学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8(7):232

影像医学技术范文篇7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胸外科进行规范化培训的50名学员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教学对照组25人和3D医学影像实验组25人。所有入组学员均为应届研究生,此前未接受过任何胸外科知识培训。此项研究已经充分告知每位入组学员,并签署知情同意文件。1.2研究方法两组学员均在胸外科进行为期3个月的规范化培训,规培内容相同,规培开始前将进行两组学员胸外科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水平评估。对照组采用传统Halstedian法教学,理论讲授完胸部影像学及解剖结构知识后进入手术室进行临床实践培训[5]。实验组将应用3D医学影像技术进行授课和培训,内容如下:(1)结合3D重建影像进行胸部CT影像及手术解剖结构等理论知识讲授;(2)指导学员熟练使用三维重建软件进行CT数据的3D处理,增加学员的参与感,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3)结合重建的3D医学影像进行手术方案规划,讲解手术步骤,提高学员实践时对手术过程的认知;(4)要求学员将CT二维影像与3D重建影像进行反复的比较阅读,提高学员CT阅片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认识解剖变异(图1);(5)引导学员将3D影像与术中真实世界的解剖结构互相印证,强化解剖结构的记忆,提高学员的空间思维能力。1.3教学评价规培结束后通过理论考试和实践技能考核评估两组的教学效果。理论考试为试卷答题,满分100分。实践技能考核在手术室真实场景中考核,满分100分,主要考察学员CT影像阅读能力,术中胸部解剖结构辨识能力、病灶空间定位能力,术前手术方案规划能力、术中手术步骤预判等能力。同时采用无记名调查问卷方式,让规培学员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自我评价,评估教学效果:学习主动性、空间思维能力、胸部解剖辨识能力、病灶空间定位能力,术前手术方案规划能力,手术过程认知[6]。每个维度调查结果分为显著提升、提升、一般和未提升,提高率=(显著提升+提升)人数/总人数×100%。1.4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GraphPadPrism7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χ-±s)的方式表示,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的方式表示,统计资料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学员规培前胸外科知识掌握水平在规培开始之前两组学员对胸外科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掌握水平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两组学员出科时胸外科知识掌握水平实验组学员出科时对胸外科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掌握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学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2.3两组学员规培前后胸外科知识水平提升情况两组学员经规范化培训后对胸外科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掌握均有提高,但实验组学员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水平提升幅度要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2.4调查问卷结果实验组学员在主动积极性、空间思维能力、胸部解剖辨识能力、病灶空间定位能力,术前手术方案规划能力,手术过程认知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均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影像医学技术范文篇8

关键词:在线教学;医学影像技术;课程设计

在肺炎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根据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工作要求,全国高校积极开展课程的线上教学。上海健康医学院在上海市教委的指导下,在2020年春季学期开展了大规模在线教学活动,组织全校所有专业进行了线上授课。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经过一个学期的在线教学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就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所开展的在线教学活动,以及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旨在为同行提供一些借鉴。

1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在线教学情况

1.1在线教学的组织与实施。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的在线教学分为2周试运行周和19周的正式教学周。医学影像学院开设线上教学的课程总门数为54门,其中本科层次29门,高职层次25门。所有课程都在校内超星课程平台上完成了建课,其中教师使用自建资源或自行录制授课视频的课程为48门,选用线上共享他人优质课程资源(链接到超星平台)的4门,使用其他技术(云班课)的课程2门(在超星平台进行签到、答疑互动等环节)。在线授课以教师录播为主,结合直播形式进行集中答疑。学校对线上教学活动提出了“1141”的要求。第一个“1”指教师授课PPT上传到平台供学生自主学习;第二个“1”指必须有课程的线上讲授(课件中重点和难点的录屏或旁白上传或直播讲解,也可推荐上相关课程资源收看);“4”指授课中包括但不限于作业、线上测验、线上互动讨论、线上答疑辅导等活动;最后一个“1”指PPT或录屏等视频中需包含任务设置,比如不少于1次/15分钟的进阶式测试等。在课程建设和在线教学过程中,医学影像学院注重课程思政建设。在每门在线课程的首页上强调了教学资源的学习功能,不得在网上传播。学院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强调在线教学的特殊性,让教师更加注意授课中的语言和行为,把好意识形态关。1.2课程在线考核。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的所有课程采用在线形式考核。医学影像学院共完成54门(95门次)课程考核。所有课程的在线考核统一在学校超星平台上进行。每门课程的教师先编制题库,然后通过随机组卷的形式,从题库随机抽取题目,生成5~20套试卷。配合题目选项乱序等功能,尽可能减少试卷的重复度。医学影像学院在线课程考核过程中严格按照学校的文件要求执行,总体平稳有序。1.3在线论文管理与答辩。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学校要求,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全体本科生需完成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论文的过程管理采用“中国知网”的“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实现了论文题目双选、任务书、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论文提交与、最终稿上传等所有过程材料的在线管理。通过指导教师、评阅专家、答辩专家等不同角色的电子签名上传,实现了全过程文档的自动导出归档。答辩统一采用腾讯会议App进行在线答辩,要求学生全程开启摄像头并全程录像。答辩过程中,学生自述不少于10分钟,答辩小组提问不少于10分钟。答辩成绩根据答辩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在各组答辩过程中,学院答辩巡视组对各组的答辩情况进行巡查。通过在线答辩,发现教师和学生都能够接受这种新的答辩形式,而且能够很好地利用各种即时在线工具,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1.4在线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为了不断提高在线教学质量,确保做到线上线下教学质量实质等效,上海健康医学院形成了“校级督导—院级督导—同行听课”三级教学监控体系(见图1)。由校外专家组成的校级督导,对全校课程进行分类质量监督。院级督导由学院资深教授组成,听课覆盖学院所有课程。同行听课在教研室层面开展,每位教师听课次数不少于4次,被听课次数不少于2次。同时,在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组织了3轮在线课程资源巡查与通报,针对所有在线课程建设与运行情况进行巡查。另外,每个班配备了学生教学信息员,向学生处反馈课程的教学情况,在每周的教学质量周报告中进行通报。

2在线教学取得的成效

经过一个学期的在线教学,取得的成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和学生普遍接受了在线教学这种新的模式。相较于以前的传统课堂教学,现在教师能更主动地思考怎样在课程中加入在线元素。二是技术层面上,教师对在线教学相关的各种软件和工具的使用能力大幅度提高,对于各种录屏软件、视频制作软件、课程平台的各种设置与操作等都能比较熟练地使用。三是积累了一部分优质的在线资源。很多教师都是自己开发授课视频或实验视频来完成教学任务。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一部分优质的在线资源,为后续优质在线课程建设奠定了基础。四是积累了在线教学经验。在一个学期的在线教学中,很多教师为了提升教学效果,尝试多种教学模式和方式,比如课件录播、直播授课、网上文字答疑、语音答疑、直播互动等,这些都为教师后续开展在线教学或混合式教学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3在线教学中的困惑及思考

3.1部分课程的实践教学效果欠佳。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培养“能在医疗卫生机构及相关研究机构从事医学影像学检查技术及医学影像设备的管理、操作、维护和图像处理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1]。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实践学时占了很大比重。经过一个学期的“纯”在线教学,发现部分课程的实践环节安排比较困难。有一些课程,比如医学图像处理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等,可以通过虚拟仿真、视频示教等形式,配合实验报告等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还有一部分课程,比如X线设备及摄影技术、CT设备及扫描技术等,虽然也可以通过视频观摩来完成教学,但是学生没有亲自动手操作,缺少肌肉记忆,教学效果不太理想。这样一些课程的实践环节,还有待后续再安排线下教学进行强化巩固。3.2需要完善“课程学习社区”建设。这次大规模的在线教学中,总体来看每门课程都如期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横向比较各门课程的建设情况,能发现课程建设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通过在线学习,学生除了能够像常规课堂那样获取PPT和课程讲解的视频之外,应该能够更便捷地做到与教师互动、同学间交流学习,获取课程相关的衍生资源,进行不同层面的课程测试与评价等。为此,要通过不同形式和方式的在线资源建设,构建和完善在线课程的“课程学习社区”[2]。3.3以“学”为主理念有待更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能够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3]。此次大规模在线教学,是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的一个契机。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教师青睐直播授课,等于是将原来的传统课堂照搬到线上,以“学”为主理念有待进一步夯实。

4结论

上海健康医学院在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进行了全校规模的在线授课。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在线授课、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和在线答辩、在线考核等教学活动。通过一个学期的在线教学积累了许多经验,同时也发现在实践教学、在线课程建设、以“学”为主课程设计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席秋玉.高校网络课程学习社区的构建、实现与分析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8.

影像医学技术范文篇9

1.1人才培养目标

在内科学课程设计时要明确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基层医疗卫生系统培养紧缺人才。经过3年时间,使学生成为适应基层医疗卫生事业改革,掌握医学影像技术基本理论及技能,能从事放射诊断、超声诊断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1.2应具备的能力

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等;熟练掌握常见病的放射诊断、超声诊断基本知识、理论,具备从事医学影像诊断临床工作的能力;具备正确的思维方式和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解决临床问题、做出正确影像诊断的能力。

1.3主干学科、主要课程

该专业主干学科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主要课程包括内科学等。

2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内科学理论教学课程设计

2.1突出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特色及就业岗位需要的知识

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文化基础较薄弱,对学习公共课、专业基础课、综合素质类课程兴趣不高。因此,内科学课程设计不能模仿和照搬本科课程,也不能把中专的课程简单地组合起来。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进行相应改革,才能适应社会,尤其是基层医疗单位对人才的需求。通过适当精简、融合、重组、增设等,打破原有课程设计界限,优化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与岗位技能训练,以突出操作能力、注重临床教学、加强技能实践、适应基层需要为原则,设置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内科学课程体系。近年来我们按照这个思路,以“实际、实用、实践、实效”为原则,在制订内科学教学计划时重点选择必须具备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以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以增强动手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核心,体现岗位需要的知识。

2.2明确内科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2.1明确内科学的地位

开始授课前向学生介绍内科学与专业课程、临床工作的关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白内科学在临床医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临床各科的基础学科,所阐述的内容在临床医学的理论和实践中具有普遍意义,是学习和掌握其他临床学科知识的重要基础。其涉及呼吸、循环、消化、泌尿、造血等系统的常见病以及理化因素所致的疾病,与外科学并称为临床医学的两大支柱学科。

2.2.2明确内科学学习的意义

内科学的教学任务和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防治措施,为日后学习其他临床学科和从事临床实践或基础研究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内科学是其他临床学科的基础,亦有医学之母之称。内科学是临床医学的核心学科,临床医学的共性诊断与治疗思想集中表达在内科学中;且在临床实践中,内科疾病也最为常见,其涉及面广,整体性强,既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又与基础医学密切相关,其诊疗原则与方法亦适用于其他临床各科。

2.2.3明确内科学的学习方法

内科学的学习方法是通过病史询问或面谈后,进行体格检查,根据病史与检查所见做实验室检查与影像学检查,以期在众多鉴别诊断中排除可能性较低者,获得最有可能的诊断,给出合理治疗方案。

2.3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2.3.1重视“三基”教学,强化教学与临床实践的关系

“三基”即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内科学学习以疾病为中心进行讲解,包括病因、发病机制、病理解剖、生理变化、临床表现、影像学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等。如学习“慢性支气管炎”时,先让学生复习支气管的解剖和生理特点,炎症的病理特点,咳嗽、咳痰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点,再进行讨论并提出诊断依据,给予合理治疗,从而达到基本理念与临床知识的有机结合,为形成正确的临床思维奠定基础。

2.3.2重视疾病间影像诊断的鉴别

影像诊断的主要依据是图像,通过对图像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作出诊断。内科学课堂教学注重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采取多种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分析问题的能力。如肺炎链球菌肺炎、肺结核病早期,病变部位病理改变为渗出性炎症,影像学检查表现为相似的X线征象,但这两种疾病的典型临床表现不一样,如发热症状,肺炎链球菌肺炎多呈稽留热,肺结核病人多表现为长期低热,于午后或傍晚开始,次日晨降至正常。通过对这两种疾病的介绍,引导学生明确学习内科学的重要性和意义,使学生明确影像学检查只是辅助检查,必须结合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才能得出合理的影像诊断,从而为临床医生明确诊断提供依据。

2.3.3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教学,增强直观性

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增强直观性,加深学生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为了增加对学生的感官刺激,弥补临床见习中的不足,通过多媒体展示临床病例后再进行教学。如讲授“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时,先以病案形式展示实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其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教学中还可通过对解剖、病理生理知识的复习来阐述疾病的演变和表现、两种病之间的联系、影像诊断的变化,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提出诊治方案,不仅使学生产生成就感,而且提高了其分析、探索问题能力,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3.4强调教学总结和复习

教学中对一堂课的内容加以归纳、总结和复习,使学生明确重点,从而达到巩固知识、加深理解的目的。课堂导入和结束的方法多种多样,只要能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就是好方法。如教师对“肺结核”一病讲授完理论知识后,就要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明确“肺结核”临床分5型,每型的影像特征不同。

2.3.5改革考核方法,评价学生综合能力

重视课间学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意识,从而提升学生操作技能。改革考核方法,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如通过病例分析引导学生注重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明确岗位需求、就业要求,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3加强教师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培养

教师的能力评价对教师的业务发展具有导向作用。高职院校只有一部分教师有深入生产第一线实践的经历,大部分教师缺乏动手能力,不能将医院最新技术引入教学之中。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职“双师型”教师已成为主要的师资力量。教师应定期深入临床,熟练掌握临床技能,了解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了解社区医疗、农村卫生室岗位需求;认真备好、写好教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医学人才贡献力量。

4选好教材

影像医学技术范文篇10

关键词:高职院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

根据我国相关教育部门就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库下发的通知:要求以我国目前的需要为基础,建立健全相关教学资源库,将教育教学以信息技术为基础进行展开,创新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有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技术全能型人才。但是,有关高职院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我国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探索研究。

一、高职院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意义

(1)有效培养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促进该专业教学的创新。对高职院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教学资源库进行有效建设和创新,可以促进该专业在医学领域的不断发展,有效对医学影像的相关技术进行科学合理的改革创新,有利于相关专业的教师对新课程进行开发和创新,与此同时,对相关资源库的建设可以对各个领域的资源库进行分类整理,实现资源共享,还可以建立线上资源库网站,让学生能够实现线上线下学习相结合,有效培养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相关人才。(2)有效提高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服务能力,满足相关领域的各种需求。对高职院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教学资源库进行适时地更新建设,可以让相关教师、相关专业的学生以及社会工作人员在学习医学影像技术相关内容的过程中,获取更为丰富的学习和教学资源,进而可以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服务能力进行有效提高。具体地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①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教师在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建设的教学资源库,可以运用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性和专业技能差异性,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方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和目标。除此之外,教学资源库中的相关内容还可以作为优质良好的教育教学资源以供教师进行备课,有效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效率;②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教学资源库进行有效建设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学生可以将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有效结合,根据自身的学习状况进行专业知识的搜集,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和目标。教学资源库给学生提供学习资源的同时,还能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就业平台,学生可以通过资源库进行信息共享和信息交流,有效提升该专业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就业水平;③从社会工作人员的角度来看,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教学资源库进行全面建设,可以为社会工作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的资源共享的平台,让已工作的人员在工作的同时仍能学习实时更新的专业资源,进而有效提升社会工作人员对社会的贡献和服务能力,满足社会的相关需求。

二、高职院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现状

目前,我国在高职院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教学资源库建设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相关院校在资源库的建设方面还没有将建设标准进行统一,重视数量而轻视质量的现象普遍存在,相关资源库信息浪费的现象也比较常见。从十年前开始到目前为止,我国相关部门共设立了上百个各专业的教学资源库,但是其中并不包括有关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教学资源库,满足不了教师对教学资源的需求和学生对学习资源的需求,不利于培养医学影像技术等相关专业的优秀人才,无法实现该专业的资源共享以及教学、学习成果共享。我国在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教学资源库方面的建设还需努力。

三、高职院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相关思路

建设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不仅要在设计方面实现整体统一化,还要在资源方面实现内容细化。以该专业的自身特点为建设依据,将大众的需要放在第一位,将教学库资源进行更新整合。同时,将所有学习的人员作为主体,建立较为系统全面的资源系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加大教学资源库的信息共享力度。(1)建立学校、学院、企业一体化团队。通过建立学校、学院以及社会企业共同合作的团队,对其进行分工合作,明确各方责任,该团队不仅包括校内多个优秀教师,还包括国内以及国外各个医学影像相关企业的专业优秀人士,以及医学影像技术方面的专家,以保证建设的教学资源库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满足社会对这方面人才的需求。(2)成立对应的专业调研小组,科学合理地进行总体资源库的设计开发。要想建立优化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育资源库,就必须对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内的医学影像专业授课情况、社会对口人才需求现状、行业发展总体趋势、医院对口专业人才需求的基本要求等方面进行充分的调查、分析,对国家高职院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毕业生进行整体研究分析,明确其基础专业知识储备量及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充分对我国对口人才岗位需求要求进行分析,对其派定的工作内容、任务以及岗位基础要求有一个综合性的了解。然后,系统地结合各个高职院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教育教学内容、方法等进行科学合理的资源库建设探究,清晰社会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总体人才需求趋势。与此同时,还要考虑到不同高职院校不同学生的阶段性知识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课程教学安排,优化固有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育体系、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不断根据国家总体社会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工作需求现状对其人才培养计划、内容进行完善、优化、创新。最后依照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总体发展趋势,以及其职业应用化过程,结合现有的教育知识体系、课程化教学内容,系统地开创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依据各个层次的基础要求设计资源管控、管理、学习平台,优化整体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育、教学资源库的构建系统。(3)以岗位需求为总体教学资源库建立方向,优化设立专业课程教学体系。研究各种数据发现,高职院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毕业生毕业后大多就职于各个等级医院的医学影像技术部门,其中包括各种放射线治疗操作技师、超声波检查人员、X射线拍摄操作技师、基础的医学影像核查鉴定技师等等。要切实结合医院对应岗位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工作现状、工作内容,而后进行系统的分析、检查,剖析其工作领域发展近况与发展前景,优化其主要工作内容以及工作任务,明确基础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岗位能力标准及要求,并适当结合其相关资格考试进行教学课程设计优化与改善。系统的设计模块教学、核心教学体系,细致地对其教学课程进行划分,可以按照专业必修、专业基础必修、公共必修、公共选修四个模块进行分类,其中可能会涉及医学影像设备具体操作课程、设备基础识别课程、影像检查分析课程、内科基础分析课程、外科基础分析课程、影像诊察诊断课程等等,由此来优化学生自身专业技术知识,加强高职院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的医学基础技能,侧重学生基础技能、专项技能的培养力度,系统性、综合性地进行项目任务能力的教育培养。在此期间,要切实明确教育教学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理念,确保其实用性与实践性,落实课程设计初衷,推动专业技术知识与实践操作的接轨,要充分确保其专业实践操作性能良好,能够与我国现代医学影像基础技术相接轨,以确保高职院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能够满足基础的社会性人才需求,不断在教育教学课程中优化专业素质、人身素养培养理念。(4)不断完善资源库系统使用功能,加大其宣传推广力度,适时进行创新性教育教学。切实根据社会对口人才需求进行创新性教育教学,不断优化教育资源库内部教育方法、教学内容,侧重综合性教育教学质量、效率的提升,融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最大化地挖掘资源库的各项功能,让使用者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进行资源搜索、资源分析,充分地在各个平台进行问题探究、问题互动。适当引入创新性的教育教学元素,加大翻转课堂、慕课等教学方式与专业资源库的融合建设力度,采用最优化的教学思想进行系统资源库的更新、创新。高职院校教师适当增大资源库教学使用频率,融合线上教学、线上或者线下互动、自主学习等方面,而后进行综合性的专业技术教学。同时还可以根据线上学生教学反馈情况进行教学方式的优化与转变,实时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监督,创新教育评测与管控方法,突破固有的课堂教学时间限制。这样一来,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专业教学质量,让教师有目的、有方向地进行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的优化改善,为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提供基础教育保障。

四、高职院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内容

(1)社会行业岗位资源建设。行业岗位资源建设是基础的人才培养标准,要切实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让学生对其专业有一个充分的了解,使学生可以更深层次地进行自己专业发展、职业生涯规划的探究分析。(2)专业技术资源建设。专业技术资源建设作为课程开设的主要依据,系统地综合了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各个方面的调研、实践结果,依据行业岗位能力要求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科学合理地设置系列的专业教学课程,根据我国区域教学特点不断进行改善、创新,融合地域性特点,优化专业教学理念与专业课程教学内容。(3)专业课程资源建设。专业课程资源库包括课程教学标准、课程教学理念、实训教学方式、职业化教学标准、专业教学课件、综合练习试题库等部分,它作为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核心部分,其教育教学趋势紧跟国家行业发现潮流,全国各地共享综合性的数字化教育资源。

五、结语

侧重高职院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库的系统性建设,不断优化固有的专业教育教学内容、模式、体系等,适当提升专业化教学效率与教育水平,不断拓宽学生专业学习层面。专业资源库的建设作为综合性的教学资源建设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要不断根据国家总体教育发展趋势切实进行改善、优化、创新,搭建完善的资源库系统管控平台,确保资源库内部资料处于实时更新状态,实时进行数字资源的优化与创新。

参考文献:

[1]岳若蒙.高职院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探究[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03):15-16.

[2]唐恭贺.关于高职院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规划的探讨[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6,25(01):142-143.

[3]曾德昕.高职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开设医学影像学课程的前期调查[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21):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