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8 21:54:27

影像

影像范文篇1

【关键词】医学影像技术;医学影像诊断;关系

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医用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医学影像技术的创新发展进程逐步推进,医学影像技术开始引入计算机技术,实现计算机X线影像技术,超声、SPECT、ECT、PET、MRI等等,这些技术的引入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医疗质量的发展,虽然不同技术的成像原理以及检查手段各有千秋,实际适用范围存在一定差距,但影响技术对影响诊断的影响性越打越大,从传统单一的形态转变到如今多样化的代谢改变,功能与形态的多元化发展,满足综合性诊断的需求,尤其是体层摄影技术(CT)以及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RI在医学影像诊断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1医学影像技术与医学影像诊断专业特性

现阶段我国医疗机构的医学影像技术人员处于饱和状态,但在影像诊断人员十分稀少,一方面由于医学院中影像诊断人才较少,由于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对于影像急速以及诊断的培养目标发生改变,多数院校注重于影像技术的掌握,对于影像诊断的培养实践性不足,因此比较符合医疗结构医学影像技术人员的需求,导致影像诊断人员出现断层现象。熟悉医学影像技术以及医学影响诊断的专业人才处于缺失状态,能够在临床中具备生物医学工程能力的专业人才是医疗体制改革的社会急需人才。因此在医疗改革背景下,医学院校应该强化对影响诊断以及影像技术人才的综合性培养,从培养目标到课程体系实现改革与发展,针对各级医疗机构的需求实现人才与医疗设备的共同发展,从影像诊断与影像技术的关联性入手,实现综合性课程的设定,通过医院实践以及案例分析等等,提高医学诊断技术人才的培养,是提高医学影像诊断以及医学影像技术发展的根本,也是联系两者和谐共进的必要条件。专业独立性是医学影像诊断技术的人才培养特点,由于涉及到多个学科内容,因此人才培养中,既需要从电子学,临床医学以及基础医学理论知识入手,提高对医学影响诊断技术以及临床影像诊断知识的了解,从X线影像技术,超声、SPECT、ECT、PET、MRI等设备以及技术掌握入手,强化基础理论与操作技巧的提升,实现医学影像学的各个分支理论知识与发展方向,从而促进影像诊断技术人才的培养,提高其对疾病诊断以及医疗设备使用的准确性,提高临床诊断正确率以及提高患者治疗的针对性。这是目前论医学影像技术与医学影像诊断的综合型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高校需要进一步提高对医学影像人才的培养。

2医学影像技术与医学影像诊断的专业互补性

2.1影像技术与影像诊断实践工作整体性。在医疗机构中医学影像诊断与影像技术的工作是紧密连接的整体,患者通过影像技术的医疗设备进行影响诊断疾病,然后反馈给医生进行治疗,这是医院医疗过程中常见的流程。实际工作中影像诊断工作的开展需要影像技术的支持,患者以及医院对高水平影像诊断的需求,反馈到影像技术的拓展与发展中,伴随着影像技术的创新,影像诊断标准亦会逐渐上升,如此影像技术与影像诊断之间构成良性循环,互为整体,虽然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双方共同制约以及促进对方的发展。实际工作中纵使成像原理存在本质差异,但是影像技术的局限性以及专业性都会在实际应用中展现出现,无论是超声、SPECT、ECT、PET、MRI还是计算机X线技术,都具有自身的特性以及整体的共性,所以在临床诊断中,需要根据实惠、方便以及影响最小原则进行选取,以影像金叉信息的客观性和互补性进行综合利用,确保现代医疗技术促进医学影像诊断技术与医学影像诊断的融合,满足医疗体制改革下临床治疗融合整体的形成,提提高治疗效果以及诊断效率,实现医疗诊断技术整体的共同发展。2.2医学影像诊断中常见的影像技术临床应用。临床诊断中医学影像诊断技术的应用,是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实现医疗质量提升的关键,在影像诊断中需要减少对人体的辐射与损伤,软组织鉴别中需要优化工作机制,利用影像技术的先进行以及患者诊断的需求,针对性影像技术的使用。(1)CT技术的应用主要是针对于骨骼肌肉或是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诊断效率,例如重视系统以及寄生虫等等疾病而言,临床应用价值较高,故而常用鼻窦疾病、鼻咽早期肿瘤疾病。(2)CR技术的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多数临床诊断中都会采用这类工具,因为鉴别能力较高,及时对人体造成一定的损伤,却可以有效发现软组织中的疾病,所以常用与骨骼或是神经系统的疾病诊断。(3)磁共振技术,对直肠的检查效果高于CT,但肺部的检查低于CT与CR,因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看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多用于人体创伤情况、炎症情况、肿瘤情况、子宫情况,肝脏与胰腺检查中不推荐使用。

3展望

总体而言在影响技术临床诊断应用中,需要根据各技术的使用优势,合理分配技术的应用范围以及区域,才能够实现高校的综合性影像技术应用,不仅全面提高了诊断范围以及诊断内容,其诊断效果以及诊断技术得到改善,提高临床对患者身体生态指标的掌握,有利于临床诊断以及治疗的开展提高影像诊断效果与准确率,便于现代化医疗体制改革下医疗治疗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赫明锋.医学影像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10(03):171-172.

[2]杨东奇.论医学影像技术与医学影像诊断的关系[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6):155-156.

[3]谈彩琴.论医学影像技术与医学影像诊断的关系[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28):5921+5924.

[4]许凯,于枝秀.医学影像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03):146-147.

影像范文篇2

1什么是医学影像技术

医学影像技术主要是学习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断层解剖学、医学影像技术与设备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医学影像设备的操作以及相关设备的维护管理等。常见的医学影像技术设备有:CT、B超、X线片、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心血管造影、彩色多普勒超声等。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培养的是面向21世纪,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现代医学影像必备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各级医疗第一线从事医学成像技术及影像设备维修等方面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

2医学影像技术实习生在学习影像诊断中存在的问题

2.1学习积极性欠缺:医学影像技术实习生学习的重点是设备的操作上,他们心态也往往有些微妙,总想着自己不是影像诊断方面的,学习起来积极性会比影像诊断的实习生差点。并且刚经过枯燥的在校学习阶段,不少实习生进入医学放射临床后没有具体任务的限制,在思想上会有一个放松期,从而降低了学习兴趣[1],这也使得学生对影像学诊断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下降。2.2影像诊断学基础不足:由于医学影像技术实习生在学校理论学习的侧重点在影像技术,所以影像诊断学的基础会有些不足,这反过来会增加他们对影像诊断学习的畏难情绪。对于刚接触医学影像诊断实习的学生只能在实习过程中由带教被动地传授知识,对于影像诊断的病因、病理、影像学表现方面知识的掌握是一知半解。在实习期间,影像技术学生普遍认为这些专业知识过于抽象、晦涩[2]。基础不足反过来会影响他们学习影像诊断的积极性。2.3带教方法不当:我们带教老师对影像技术实习生的教学方法不当,教学结果也会往往不佳,很多时候学生接受了一大堆知识,常常消化不了,带教老师没有很好地评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掌握程度,致使他们达不到学习的目的。传统带教模式以填鸭式教学模式为主,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也不利于培养实习生阅片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这已不能满足影像技术专业教学的需求[3]。另外,有些带教老师对学生放任自由,采取的是以学生自学为主、老师点教为辅的方式,致使学生无的放矢,不知道如何学习,这对学生的影像诊断实习是不利的。

3医学影像技术实习生在学习影像诊断的策略

3.1鼓励学生学习影像诊断知识,提高他们的主动性:适当给医学影像技术实习生灌输影像诊断知识的重要性,告知他们“拍片子”往往需要一定诊断知识才能知道如何拍摄,才能拍出好的影像照片,才能对各种病变有针对性地进行拍摄。以前我们的学生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不了解,技术员也往往被称为“拍片子的”,致使他们对职业产生了误解。在实习带教期间,带教老师可以利用实习间隙与学生进行交流,通过自身、科室内或国内优秀影像技术人才的先进事例的列举,展示影像技术专业良好的发展前景,从而树立学生的职业荣誉感[4]。带教老师可以尽心尽力地引导他们学习影像诊断知识,通过言传身教,会使学生对本专业认识有所改变,加强他们对学习影像诊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对以后从事的影像技术工作大有裨益。3.2多种教学方法运用:带教过程中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平时工作中,先让学生坐一旁观摩老师书写报告,学习如何阅片分析,带教老师写报告的同时可以向学生讲解一些基础的知识,如影像解剖、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等,让学生迅速掌握影像诊断知识,并要求学生查阅教科书,把相关的理论知识复习一遍,也可以让学生提出问题,带教老师针对问题进行深入讲解。通过各种教学方法能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对实习生掌握专业知识及技能更加有利,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提升了实习生对于带教的满意度[5]。3.3放手学生书写报告:学习到一定程度,可以让医学影像技术实习生亲自书写诊断报告,带教老师一边批改,一边讲解,学生书写报告会增加对疾病的影像诊断的认识,提高他们影像诊断能力。医学影像技术的实习生转到诊断组时,可要求实习生每日书写几份报告,且在报告系统中备有常见部位的报告模板,让学生先熟悉书写各个部位的正常报告,随后对常见病报告进行书写,最后可尝试书写部分疑难病例的报告。带教老师对报告的书写进行讲解,对报告之间的区别进行分析,由此进行反复练习,使学生在出科时能得心应手的对一些常见病的阳性报告进行书写[6]。通过书写诊断报告,我们发现实习生对疾病影像诊断的掌握会加深,这对他们如何有针对性地对各种病变进行拍片起到很大的作用。3.4加大带教经费的投入:带教老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付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要让他们的付出得到回报,就需要支付一定的带教费。经费不足和科室条件差是影响实习生带教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应当加大教学经费的投入,提高带教老师的带教费,使带教老师在教学期间能够不受工资绩效等问题的影响,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实习生带教中去[7]。比如我们把小讲课、病例讨论、病理读片的带教经费比原来提高20%,反馈的结果是带教老师会对这些教学活动更加重视,做出的课件质量也更高。3.5鼓励实习生积极参与科室各项活动:我们科室每个月均会开展科室晨读片、病例讨论、病理读片、小讲课等,这为实习生创造了更多的学习平台,这些教学会针对影像技术检查的标准化、规范化等进行细致的阐述和讨论,使实习生积极的参与到相关学术讲座中,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专业学习能力,并且将自身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讲座学习前,会告知学生标题内容,让学生进行先期复习。讲座活动期间,可以提问学生,内容主要是针对技术方面的影像诊断基础知识,带教老师通过循循善诱,深入的讲解,会让学生学习后能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对他们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对医学影像技术实习生要巧妙运用一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最短时间内适应临床的工作结构,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实习质量,为其今后的影像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规范的带教能够促进他们影像诊断知识的熟练掌握,使他们在毕业后能够更好、更快地进入工作状态,成为高素质、能力强的影像技术人才[1]。

参考文献

[1]黄燕涛,冷媛媛,仲建全,等.提升影像技术专业学生实习期间临床技能的策略与思考[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20,21(3):262-263.

[2]刘宁,吕晓虹,张祥林,等.虚拟教学法在医学影像技术教学应用中的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7):19-21.

[3]周欢,王佳宁,殷小平,等.PBL教学在影像技术专业本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特别健康,2020,3(27):237-238.

[4]刘欣杰,陈维娟,陈金华,等.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临床实习教学模式的思考和改革探索[J].继续医学教育,2020,34(11):5-6.

[5]张清华.PBL教学法在医学影像技术专业MRI检查技术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0,20(73):233-234.

[6]陈芳,王雪梅,钟李强.带教模式在影像实习生管理中的教学质量影响[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16):252-253.

影像范文篇3

【关键词】影像组学;宫颈癌;综述

随着医学影像大数据与临床辅助诊断技术的快速发展,影像组学技术通过从患者的医学影像资料中提取出大量影像学特征来量化疾病相关指标,经过分析可以帮助解决因肿瘤异质性而难以定量评估的一些临床问题,因而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以下将介绍影像组学技术,阐述影像组学的基本概念、处理流程及其在宫颈癌影像学评估中的应用前景、未来的发展方向及挑战。医学影像技术的起始最早可追溯到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线[1],而影像组学这一概念最早于2010年提出,其影像学特征信息具有潜在的肿瘤诊断、预后与预测价值。目前,影像组学在肿瘤的筛查、诊断、分期、放疗靶器官勾画等方面已经有相对成熟的应用[2],特别是在肺癌、乳腺癌筛查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3-4]。

1宫颈癌的诊疗及影像表现

宫颈癌在我国的恶性肿瘤的女性患者中发病率较高且有明显上升趋势[5],在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中亦是最高,是危害我国女性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MR影像是目前正在不断普及的宫颈癌影像学诊疗手段,具有更好的软组织分辨率,可多方位、多序列成像,对宫颈癌的诊断和分级分期显著优于其他影像检查。在MR图像中,宫颈癌的影像学表现为宫颈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时,宫颈癌表现为早期早于宫颈肌层迅速强化,强化曲线呈快进慢出、持续强化。T2WI序列的宫颈间质环中断是判断宫颈肌层及宫旁受侵的指征,结合带的完整性是判断宫颈肿瘤是否浸润肌层的重要标志。研究认为,宫颈癌在T2WI图像上呈稍高信号或高信号,与周围组织分界明显,更易取得其组学特征,在影像组学应用中有较高的价值[6]。融合组学算法,能够研究宫颈癌肿瘤内部特征及肿瘤异质性,有助于探索肿瘤和图像间更深层次的联系。

2影像组学的工作流程

2.1图像采集

影像组学的图像来源于患者在诊疗过程中采集到的CT、MR、PETCT等图像序列,高质量、标准化的图像采集也更有利于得到准确可靠的预测结果。

2.2图像分割

通过在采集到的图像中勾画出感兴趣区(ROI),将图像中需要重点研究的区域标记出来。计算机自动、半自动、手动分割等都是目前常见的图像分割的办法。宫颈癌的图像分割仍以临床医生手动分割为主,计算机辅助勾画和自动勾画技术也正逐渐成熟[7]。

2.3特征提取和筛选

这一步是采用多样化的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方法从大批量ROI图像信息中提取和剥离出真正起作用的关键信息,将所选择的特征降维后再筛选出其中的有效特征。影像组学特征主要包括外形特征、一阶直方图特征、二阶直方图、纹理特征,或将图像用滤波器处理后建立有关模型[8],还有一些来源于特定图像的影像组学特征等。其中常用的特征提取和筛选方法有LASSO筛选、最大相关最小冗余(mRMR)、主成分分析法(PCA)等[9]。

2.4建立模型

将筛选出的影像学特征进行整合统计后,找到少数真正有关键意义的特征,建立起数学模型并加以验证。Logistic回归模型是目前最为常用的一类监督分类器。常用的机器学习模型还有支持向量机、人工神经网络、聚类分析、随机森林、交叉验证、自举法、回归模型等[10]。

3影像组学在宫颈癌诊疗中的应用

经过局部放疗和全身化疗的宫颈癌患者,可以观察到肿瘤的远处转移和复发都能得到有效控制。而在制定宫颈癌患者的治疗计划和随访策略时,确定肿瘤远处转移和复发的预测因素就显得更为重要。淋巴结转移是宫颈癌复发的预测因素之一,也能够作为宫颈癌术后放疗的适应证之一。Li等[11]分析了153例Ⅱa~Ⅱb期宫颈癌的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的MR图像,认为基于ADC图像的影像组学模型能够发挥一定的预测作用。实验中宫颈癌患者的临床分期、MR图像中的灰度不均匀性等影像组学特征在训练组和验证组中表现出良好的预测性能,其中MR图像的影像组学特征模型的预测性能较其他单因子性能更优。因而在预测Ⅱa~Ⅱb期宫颈癌的淋巴结转移方面,从原发病变ADC图像中提取的纹理特征有着良好的预测效能。Kan等[12]联合T2WI及DCE序列纹理特征,基于143例宫颈癌患者MR图像提取出超过900个影像组学特征及7个临床特征,淋巴结是否转移可通过影像组学特征进行有效区分。通过为宫颈癌患者在术前评估其淋巴结的转移情况,多序列MR影像组学特征可以为早期宫颈癌患者的治疗决策提供帮助。CT-MR、超声-MR等图像融合技术的应用也有助于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率。在一项宫颈癌的DCE-MRI特征数据分析实验中,药代动力学参数具备了较高的精度和一定的诊断意义,体现了影像组学在肿瘤生物学领域蕴含的发展前景[13]。Reuze等[14]在一项晚期宫颈癌患者的回顾性研究中,提取并分析了118例接受局部放化疗患者的纹理特征,如低灰度区突出和高灰度区突出、峰值标准化摄取值、同质性等,发现这些特征在预测晚期宫颈癌治疗后的局部复发具有一定作用。Lucia等[15]利用宫颈癌患者的PET-CT和MR图像纹理特征建立模型预测接受放化疗后的复发情况。经实验验证,DFS模型达到90%的准确率,法国及加拿大队列的LRC模型的准确率也分别达到98%、96%。临床医生通过影像组学能够更准确地预测宫颈癌患者治疗后的复发风险,从而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制定出个体化的诊疗方案,提高宫颈癌患者的生存率。

4影像组学研究及其在宫颈癌影像的应用中仍存在的问题

4.1肿瘤生物学特征方面

宫颈癌肿瘤的生物学特征存在较大差异,如病理类型、分期分型、位置形态等,目前的研究进度不一,主要集中于宫颈癌的鉴别诊断及其预后评估、生物学行为评价等方面。

4.2图像应用方面

宫颈癌图像的采集、感兴趣区勾画分割、特征提取、统计学建模等尚无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影像特征经不同的统计手段和筛选方法得出的结果也会产生一定差异,需要更多的研究选择出最为可靠的方法。

4.3数据处理方面

目前大多数的回顾性研究样本数量有限,宫颈癌影像组学阈值标准的设定受到限制。预测模型的过拟合风险可能随着算法的复杂度增加,在人群中的验证、测试和应用中产生限制[16]。

4.4模型的可解释性及语义方面

影像组学中多数的纹理特征不能赋予有效的生物学、病理学意义,缺乏确切的医学术语描述和标准化语义规范,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医学研究和临床运用。

5影像组学在宫颈癌中的应用展望

影像范文篇4

【关键词】影像科;医学影像设备;保养;质量控制

医院的整体工作水平提升需要各个科室的配合,所以对各个科室的工作质量进行提升与改进非常必要。作为医院的重要科室,影像科的地位不容小觑,管理和利用医学影像设备对患者的疾病确诊和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科室工程技术人员需要高度重视设备的保养和质量控制。就目前的分析来看,影像科医学影像设备的保养和管理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导致设备使用效率下降,这不仅对医院的效益水平有相当的影响,对医院的服务水平提升也不利,所以积极的讨论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影像科医学影像设备保养和质量控制的意义

影像科医学影像设备保养和质量控制具有两方面的意义:首先是就医院而言,目前的医院实践活动需要控制成本,而医学影像设备是精密性贵重仪器,一旦保养不善,设备会提前结束寿命,医院需要再次花重金购进设备,这于医院而言,成本明显偏大,不利于医院经济效益实现[1]。而强调全面性的保养可以有效的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从而使设备添置所消耗的成本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其次是对于患者而言,设备保养不及时会造成设备运行异常,从而引发误诊等情况,对于患者而言是非常不利的。总之,强调影像科医学影像设备的保养现实意义巨大。

2影像科医学影像设备保养和质量控制问题

对目前的影像科医学影像设备保养和质量控制做分析,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三方面[2]:其一是保养工作存在着明显的漏洞,而且保养也存在随意性现象,这主要是因为保养工作没有明确的内容,也没有相关的周期确定。其二是保养工作的执行存在着混乱性,这与保养工作制度的不完善有关。其三是保养工作的质量较差,这方面问题的出现与工程技术人员整体素质有关。

3影像科医学影像设备保养和质量控制问题的解决

影像科医学影像设备保养和质量控制问题的具体解决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就目前的实践调查来看,从以下三个方面采取措施,相关问题会得到有效解决,医学影像设备的保养质量会明显高。3.1明确内容,确定保养和质控周期。就具体的保养和质量控制工作开展来看,第一项重要的工作是明确保养的内容,确定保养的周期[3]。就明确保养内容而言分为两步:(1)对设备保养的大项目进行确定,比如部件检修、性能测试、零部件润滑等等。做好大项目的划分,设备保养的统一性会明显的加强。(2)基于保养的大项目进行保养小类的划分,这样,具体的保养工作推进会更加的全面。比如在部件检修中,有电气线路检修,设备运行状态检测等,通过细节内容的确定,确保整个保养工作开展可以有条不紊的进行。在保养内容确定后,接下来的重要内容是确定保养的周期。从具体的分析来看,医学影像设备的具体运行需要多个系统的配合,而各个系统又有着完全不同的零部件,这些部件的使用寿命有限,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磨损,所以在设备使用中需要对其做经常性的检视,从而确定零部件的运行状态。基于此,构建设备保养的大小周期,在小周期内主要是进行零部件的检视,一般以半个月或者1个月为一个周期,在大周期内,对设备进行全面的检修保养,一般以3个月或者半年为一个周期。通过实施大小周期的保养,保障整个设备的稳定运行。3.2完善制度,为保养工作的实施提供保障。在影像科医学影像设备的具体保养和质量控制中,完善保养制度也具有重要的价值。从目前的分析来看,保养和质量控制工作的具体实施需要有稳定的制度支撑,以保障工作实施的专业性、标准性[4]。基于此,构建相应的制度具有十分的必要性。就具体的制度而言,主要有三项:(1)责任制度。对保养工作进行具体的责任区域划分,由相关人员进行具体区域的负责,实现保养责任到人,这样,保养工作的质量化推进会更有效果。(2)执行制度。保养工作的具体执行需要有执行制度做统一和约束,以避保养的随意性问题。(3)监管制度。监管制度的落实是对责任制度和执行制度进行强调,使得具体问题的解决更加的彻底。简言之,完善的工作制度能够保障相应工作的顺利实施。3.3强化队伍建设,提高工程技术人员综合素质。在具体的保养和质量控制实践中,人员要素也非常关键,所以需要强化队伍建设,以此来提高工程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5]。就工程技术人员素质的具体提升来看,一方面是需要对工程技术人员加强意识和理论教育,使其对设备保养和维护有足够的重视度,这样,其工作会有明显的改变。另一方面是需要对工程技术人员的工作方法、技术利用等进行培训,时其在工作实践中表现的更加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简单来讲,加强工程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够保障影像设备保养和质量控制工作实施的效果。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医院影像科医学影像设备在医疗实践中的价值巨大,一旦出现保养不善导致其运行质量下降,所造成的损失与后果是无法挽回的,所以对设备的具体保养和质量控制做分析讨论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王国树.重医一院放射科成功主办“影像设备维护及保养”培训[J].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17(5):57.

[2]张钤玮.区域化医学影像中心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1):69-70.

[3]李迅茹,杨德武.构建面向社会需求的高等职业教育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验实训平台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17,14(3):134-136.

[4]殷焱,谈伟华,吴晓芬,等.医学影像报告质量控制评分系统在医学影像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7,37(5):771.

影像范文篇5

由於在现今资讯流通普遍的社会中,影像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影像的数位化是必然的趋势。然而在数位化过的影像所占的资料量又相当庞大,在传输与处理上皆有所不便。将资料压缩是最好的方法。如今有一新的模式,在压缩率及还原度皆有不错的表现,为其尚未有一标准的格式,故在应用上尚未普及。但在不久的未来,其潜力不可限量。而影像之於印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故以此篇文章介绍小波(WAVELET)转换的历史渊源。小波转换的基础原理。现今的发展对印刷业界的冲击。影像压缩的未来的发展。

壹、前言

由於科技日新月异,印刷已由传统印刷走向数位印刷。在数位化的过程中,影像的资料一直有档案过大的问题,占用记忆体过多,使资料在传输上、处理上都相当的费时,现今个人拥有TrueColor的视讯卡、24-bit的全彩印表机与扫描器已不再是天方夜谭了,而使用者对影像图形的要求,不仅要色彩繁多、真实自然,更要搭配多媒体或动画。但是相对的高画质视觉享受,所要付出的代价是大量的储存空间,使用者往往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体积庞大的图档占掉硬碟、磁带和光碟片的空间;美丽的图档在亲朋好友之间互通有无,是天经地义的事,但是用网路传个640X480TrueColor图形得花3分多钟,常使人哈欠连连,大家不禁心生疑虑,难道图档不能压缩得更小些吗?如此报业在传版时也可更快速。所以一种好的压缩格式是不可或缺的,可以使影像所占的记忆体更小、更容易处理。但是目前市场上所用的压缩模式,在压缩的比率上并不理想,失去压缩的意义。不然就是压缩比例过大而造成影像失真,即使数学家与资讯理论学者日以继夜,卯尽全力地为lossless编码法找出更快速、更精彩的演算法,都无可避免一个尴尬的事实:压缩率还是不够好。再说用来印刷的话就造成影像模糊不清,或是影像出现锯齿状的现象。皆会造成印刷输出的问题。影像压缩技术是否真的穷途末路?请相信人类解决难题的潜力是无限的。既然旧有编码法不够管用,山不转路转,科学家便将注意力移转到WAVELET转换法,结果不但发现了满意的解答,还开拓出一条光明的坦途。小波分析是近几年来才发展出来的数学理论。小波分析,无论是作为数学理论的连续小波变换,还是作为分析工具和方法的离散小波变换,仍有许多可被研究的地方,它是近几年来在工具及方法上的重大突破。小波分析是傅利叶(Fourier)分析的重要发展,他保留了傅氏理论的优点,又能克服其不足之处。可达到完全不失真,压缩的比率也令人可以接受。由於其数学理论早在1960年代中叶就有人提出了,而到现在才有人将其应用於实际上,其理论仍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而其实际运用也属刚起步,其後续发展可说是不可限量。故研究的动机便由此而生。

贰、WAVELET的历史起源

WAVELET源起於JosephFourier的热力学公式。傅利叶方程式在十九世纪初期由JosephFourier(1768-1830)所提出,为现代信号分析奠定了基础。在十九到二十世纪的基础数学研究领域也占了极重要的地位。Fourier提出了任一方程式,甚至是画出不连续图形的方程式,都可以有一单纯的分析式来表示。小波分析是近几年来才发展出来的数学理论为傅利叶方程式的延伸。

小波分析方法的提出可追溯到1910年Haar提出的小波规范正交基。其後1984年,法国地球物理学J.Morlet在分析地震波的局部性质时,发现传统的傅利叶转换,难以达到其要求,因此引进小波概念於信号分析中,对信号进行分解。随後理论物理学家A.Grossman对Morlet的这种信号根据一个确定函数的伸缩,平移系{a-1/2Ψ[(x-b)/a];a,b?R,a≠0}展开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为小波分析的形成开了先河。

1986年,Y.Meyer建构出具有一定衰减性的光滑函数Ψj,k(x),其二进制伸缩与平移系{Ψj,k(x)=√2jΨ(2jx-k);j,k?Z}构成L2(R)的规范正交基。1987年,Mallat巧妙的将多分辨分析的思想引入到小波分析中,建构了小波函数的构造及信号按小波转换的分解及重构。1988年Daubechies建构了具有正交性(Orthonormal)及紧支集(CompactlySupported);及只有在一有限区域中是非零的小波,如此,小波分析的系统理论得到了初步建立。

三、WAVELET影像压缩简介及基础理论介绍

一、WAVELET的压缩概念

WAVELET架在三个主要的基础理论之上,分别是阶层式边码(pyramidcoding)、滤波器组理论(filterbanktheory)、以及次旁带编码(subbandcoding),可以说wavelettransform统合了此三项技术。小波转换能将各种交织在一起的不同频率组成的信号,分解成不相同频率的信号,因此能有效的应用於编码、解码、检测边缘、压缩数据,及将非线性问题线性化。良好的分析局部的时间区域与频率区域的信号,弥补傅利叶转换中的缺失,也因此小波转换被誉为数学显微镜。

WAVELET并不会保留所有的原始资料,而是选择性的保留了必要的部份,以便经由数学公式推算出其原始资料,可能不是非常完整,但是可以非常接近原始资料。至於影像中什度要保留,什麽要舍弃,端看能量的大小储存(跟波长与频率有关)。以较少的资料代替原来的资料,达到压缩资料的目的,这种经由取舍资料而达到压缩目地的作法,是近代数位影像编码技术的一项突破。即是WAVELET的概念引入编码技术中。

WAVELET转换在数位影像转换技术上算是新秀,然而在太空科技早已行之有年,像探测卫星和哈柏望远镜传输影像回地球,和医学上的光纤影像,早就开始用WAVELET的原理压缩/还原影像资料,而且有压缩率极佳与原影重现的效果。

以往lossless的编码法只着重压缩演算法的表现,将数位化的影像资料一丝不漏的送去压缩,所以还原回来的资料和原始资料分毫无差,但是此种压缩法的压缩率不佳。将数位化的影像资料转换成利於编码的资料型态,控制解码後影像的品质,选择适当的编码法,而且还在撷取图形资料时,先帮资料「减肥」。如此才是WAVELET编码法主要的观念。

二、影像压缩过程

原始图形资料→色彩模式转换&n

bsp;→DCT转换→量化器→编码器→编码结束

三、编码的基本要素有三点

(一)一种压缩/还原的转换可表现在影像上的。

(二)其转换的系数是可以量化的。

(三)其量化的系数是可以用函数编码的。

四、现有WAVELET影像压缩工具主要的部份

(一)WaveletTransform(WAVELET转换):将图形均衡的分割成任何大小,最少压缩二分之一。

(二)Filters(滤镜):这部份包含WaveletTransform,和一些着名的压缩方法。

(三)Quantizers(量化器):包含两种格式的量化,一种是平均量化,一种是内插量化,对编码的架构有一定的影响。

(四)EntropyCoding(熵编码器):有两种格式,一种是使其减少,一种为内插。

(五)ArithmeticCoder(数学公式):这是建立在AlistairMoffat''''slineartimecodinghistogram的基础上。

(六)BitAllocation(资料分布):这个过程是用整除法有效率的分配任何一种量化。

肆、WAVELET影像压缩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在其结构上加强完备性。

二、修改程式,使其可以处理不同模式比率的影像。

三、支援更多的色彩。可以处理RGB的色彩,像是YIQ、HUV的色彩定义都可以分别的处理。

四、加强运算的能力,使其可支援更多的影像格式。

五、使用WAVELET转换藉由消除高频率资料增加速率。

六、增加多种的WAVELET。如:离散、零元树等。

七、修改其数学编码器,使资料能在数学公式和电脑的位元之间转换。

八、增加8X8格的DCT模式,使其能做JPEG的压缩。

九、增加8X8格的DCT模式,使其能重叠。

十、增加trelliscoding。

十一、增加零元树。

现今已有由中研院委托国内学术单位研究,也有不少的研究所的硕士。国外更是如火如荼的展开研究。相信实际应用於实务上的日子指日可待。

伍、影像压缩研究的方向

1.输入装置如何捕捉真实的影像而将其数位化。

2.如何将数位化的影像资料转换成利於编码的资料型态。

3.如何控制解码影像的品质。

4.如何选择适当的编码法。

5.人的视觉系统对影像的反应机制。

小波分析,无论是作为数学理论的连续小波变换,还是作为分析工具和方法的离散小波变换,仍有许多可被研究的地方,它是近几年来在工具及方法上的重大突破。小波分析是傅利叶(Fourier)分析的重要发展,他保留了傅氏理论的优点,又能克服其不足之处。

陆、在印刷输出的应用

WAVELET影像压缩格式尚未成熟的情况下,作为印刷输出还嫌太早。但是後续发展潜力无穷,尤其在网路出版方面,其利用价值更高,WAVELET的出现就犹如当时的JPEG出现,在影像的领域中掀起一股旋风,但是WAVELET却有JPEG没有的优点,JPEG乃是失真压缩,且解码後复原程度有限,能在网路应用,乃是由於电脑的解析度并不需要太高,就可辨识其图形。而印刷所需的解析度却需一定的程度。WAVELET虽然也是失真压缩,但是解码後却可以还原资料到几乎完整还原,如此的压缩才有存在的价值。

有一点必须要提出的就是,并不是只要资料还原就可以用在印刷上,还需要有解读其档案的RIP,才能用於数位印刷上。等到WAVELET的应用成熟,再发展其适用的RIP,又是一段时间以後的事了。

在网路出版上已经有浏览器可以外挂读取WAVELET档案的软体了,不过还是测试版,可是以後会在网路上大量使用,应该是未来的趋势。对於网路出版应该是一阵不小的冲击。

图像压缩的好处是在於资料传输快速,减少网路的使用费用,增加企业的利润,由於传版的时间减少,也使印刷品在当地印刷的可能性增高,减少运费,减少开支,提高时效性,创造新的商机。

柒、结论

WAVELET的理论并不是相当完备,但是据现有的研究报告显现,到普及应用的阶段,还有一段距离。但小波分析在信号处理、影像处理、量子物理及非线性科学领域上,均有其应用价值。国内已有正式论文研究此一压缩模式。但有许多名词尚未有正式的翻译,各自有各自的翻译,故研究起来倍感辛苦。但相信不久即会有正式的定名出现。这也显示国内的研究速度,远落在外国的後面,国外已成立不少相关的网站,国内仅有少数的相关论文。如此一来国内要使这种压缩模式普及还有的等。正式使用於印刷业更是要相当时间。不过对於网路出版仍是有相当大的契机,国内仍是可以朝这一方面发展的。站在一个使用其成果的角度,印刷业界也许并不需要去了解其高深的数理理论。但是在运用上,为了要使用方便,和预估其发展趋势,影像压缩的基本概念却不能没有。本篇文章单纯的介绍其中的一种影像压缩模式,目的在为了使後进者有一参考的依据,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此一模式会成为主流,到时才不会手足无措。

参考文献:

1.Geoff&nb

sp;Davis,1997,WaveletImageCompressionConstructionKit,。

2.张维谷.小宇宙工作室,初版1994,影像档宝典.WINDOWS实作(上),峰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3.张维谷.小宇宙工作室,初版1994,影像档宝典.WINDOWS实作(下),峰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4.施威铭研究室,1994,PC影像处理技术(二)图档压缩续篇,旗标出版有限公司。

5.卢永成,民八十七年,使用小波转换及其在影像与视讯编码之应用,私立中原大学电机工程学系硕士学位论文。

6.江俊明,民八十六年,小波分析简介,私立淡江大学物理学系硕士论文。

7.曾泓瑜、陈曜州,民八十三年,最新数位讯号处理技术(语音、影像处理实务),全欣资讯图书。

附录:

嵌入式零元树小波转换、阶层式嵌入式零元树小波转换、阶层式影像传送及渐进式影像传送

目前网路最常用的静态影像压缩模式为JPEG格式或是GIF格式等。但是利用这些格式编码完成的影像,其资料量是不变的,其接受端必须完整地接受所有的资料量後才可以显示出编码端所传送的完整影像。这个现象最常发生在利用网路连结WWW网站时,我们常常都是先接收到文字後,其网页上的图形才,慢慢的一小部份一小部份显示出来,有时网路严重塞车,图形只显示一点点後就要再等非常久的时间才再有一点点显示出来,甚至可能断线了,使得使用者完全不知道在接收什麽图案的图形,无形中造成网路资源的浪费。此缺点之改善,可以使用嵌入式零元树小波转换(EZW)来完成。

阶层式影像传送系统的主要功能为允许不同规格之显示装置或解码器可以从同一编码器中获得符合其要求之讯号,如此不需要对於不同的解码器设计不同的编码器配合利用之,进而增加了其应用的范围,及减低了所架设系统的复杂度,也可以节省更多的设备费用。利用Shapiro所提出的嵌入式零元树小波转换(EZW)技术来设计阶层式影像传送系统时,其编码的效果不是很好。主要的原因是,利用(EZW)技术所设计的编码器是根据影像的全解析度来加以编码的,这使得拥有不同解析度与码率要求的解码器,无法同时分享由编码器所送出来的位元流。虽然可以利用同时播放(Simulcast)技术来加以克服之,但是该技术对於同一影像以不同解析度独立编码时,将使得共同的低通次频带(LowpassSubband)被重复的编码与传送,而产生了相当高的累赘(Redundancy)。

基於上述情况,有人将嵌入式零元树小波转换(EZW)技术加以修改之,完成了一个新式的阶层式影像传送系统。该技术为阶层式嵌入的零元树小波转换(LayeredEmbeddedZerotreeWavelet,简称LEZW技术。这个技术使我们所设计出来的阶层式影像传送系统,可以在编码传送前预先指定图层数目、每层影像的解析度与码率。

LEZW技术是将EZW技术中的连续近似量化(SAQ)加以延伸应用之,而EZW传统的做法是将SAQ应用於全部的小波转换系数上。然而在LEZW技术中,从基层(BaseLayer)开始SAQ一次仅用於一个图层(Layer)的编码,直到最高阶析度的图层为止。当编码的那一图层码率利用完时,即表示该图层编码完毕可以再往下一图层编码之。为了改善LEZW的效率,在较低图层的SAQ结果应用於较高图层的SAQ过程中,基於这种编码的程序,LEZW演算法则可以在每一图层平均码率的限制下,重建出不同解析度的影像。因此,LEZW非常适合用於设计阶层式影像传送系统。

LEZW技术也可以应用於渐进式传送,对於一个渐进式影像传送系统而言,控制其解析度将可以改善重建影像的视觉品质。而常用的渐进式传送方法有使用向量量化器或零元树资料结构编码演算法则。但是向量量化器需要较大的记忆体及对与传送中的错误敏威,而利用EZW技术所设计的渐进式影像传送系统,可以改善这些缺点,所以享有较好的效能。但是它也有缺点就是,应用於渐进式传送时是根据全解析度来做编码及传送,因此在低码率的限制之下时,若用全解析度来显示影像将使得影像模糊不清。所以在低码率传送时的影像以较低的解析度来显示时,则可以使影像的清晰度有所改善。

影像范文篇6

暴力影像伴随我们不断发展着并在电影这个艺术世界里完全渗透并与之和谐共存着,如动作片里的打斗、灾难记录片里的杀戮,战争片里的武装斗争等等,这些或大或小的暴力影像都形成现代电影里不可或缺的元素,甚至升华至剧情成为穿插彼此的导火索。当暴力影像和后现代电影结合在一起的时候,这完美的一对立刻迸发出惊人的视觉与思维的冲击魅力。通过混乱无序的拼贴,错乱的时间穿插,暴力被一览无余地用胶片记录表现出来。支离破碎的暴力影像与纯粹的血腥画面充斥着后现代主流影片。像是斯坦利•库布里克导演的《发条橙子》,昆廷•塔伦蒂诺的《低俗小说》,《落水狗》等等,正如有人在《后现代主义电影批评》说过,这类作品经常采用反常的情节结构、漫画式的叙事基调、混杂的拼贴方式、电视广告式的美学语言、黑色幽默的暴力诗学、反讽和滑稽模仿手法,所有这些都是后现代主义电影批评极力推崇的手段。同时在暴力的影子下,才构成了这些电影的情节与思想的发展。暴力情景以及残酷的情节和意象将暴力影像虚化为后现代艺术里的一种唯美主义。

我把后现代电影中的暴力特色影像分析为以下几点:

(一)后现代电影的思维风格及结合暴力影像的相融表现

在各种电影思潮的推动下,其中比较有名的有大卫•林奇的跨越类型的公路电影《心中狂野》,他用反叙事风格上加上大量的超现实语言,加上幽默来包装,掺和华丽与庸俗,令人心惊肉跳的血腥暴力场面,用触怒内心的暴力影像来开玩笑似的超越现实。而实际上很多的后现代电影是很难定义类型的,如前面说过,后现代只是一个观念,由于各种手法的打散重构,用现代电影的分类很难把这些电影分清楚。1992年法国电影《黑店狂想曲》从一开头就震撼人心,画面上是一个个脑满肠肥的黑心屠夫,如同庖丁解牛一样地挥舞着切肉刀,切下一个个人的肩膀。甚至,整个大楼里的人也以食人肉为生,每天都有人失踪,但是所有的人却都心安理得的在过日子。②在以为这部电影是恐怖片的时候,却又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吃人”的黑暗,却又像记录片或是搞笑片。此时的电影如同游戏一样的,跨越了表现主义,用超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来穿梭于各个灵魂中。各种暴力影像集结混合着道德与放纵。西方后现代电影中的暴力影像倾向于消解暴力的本意,用玩笑化、平庸化使暴力变成生活,然而在东方后现代电影中的暴力则是严肃而深刻的,也运用后现代特征的多样化表现语言将暴力作为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并使暴力本身上升为一种美感,从而达到瞬间又永恒的美学。在深作欣二导演的《大逃杀》中,影片整全充斥了血腥、凶残的暴力场面,没有任何嬉笑成分,以一群单纯的初中生的生死存亡形成对比,并以绚烂的色彩,稚嫩可爱的形象,充满头断,肢解,血色,身首异处且夸张的震撼人心的动画形式又很严肃来体现其暴力影像的奇异美感。总而言之,作为与影片紧密相关的元素结合各种超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使这些暴力影像已不再指涉其本身,而是超越并以多种姿态美呈现于人们面前。

(二)后现代电影中影像暴力的形象表现

从定义上说暴力美学是将枪战、武打动作和场面中的形式感发掘出来,并将其中的形式感发扬到炫目的程度而产生的。从观赏的角度来说是非道德化欣赏,把暴力的表现变成一种唯美主义的形式探索和追求。后现代电影中的暴力影像的表现形式也一样在追求绚烂的美景。它削弱暴力的现实影响,以多种混乱的思维与秩序减轻观众对传统暴力的印象,把原本是一场惨烈的血战转变成一种挥洒着美的艺术。昆廷•塔伦蒂诺偏爱一种暴力情景以及残酷的情节和意象将暴力虚化为一种唯美主义的镜语表演,暂时抛弃道德、伦理、社会的因素而用流畅的剪接与富有美感的拍摄方式将暴力的美发展到极致。这些被人为变形强化的赤裸暴力刻画,在带向一个承受极至后,也延伸了另一美学的极至,达到美与丑的相融。决定暴力影像形象表现的还有情感等因素,如正义、温情、光荣等情感会促使暴力影像向柔化暴力,渲染美化暴力方向发展,而像邪恶、恐惧、庸俗则多数以丑态暴力来表现。但是在后现代电影里它又不限于施暴者是站在那一边的,不管是正义还是邪恶,暴力影像都是可以站在两边去展示形象的,关键则在于此刻的思想。

(三)后现代电影中暴力影像的深层意义

让•弗朗索瓦•利奥塔(Jean-FrancoisLyotard,1929-1998,法国)在他的后现代主义理论说过:后现代主义并不是现代主义的末期,而是现代主义的初始状态,而这种状态是川流不息的。正是这种初始状态,后现代里的暴力影像恰巧反映了现代作者们独特的思想,暴力就象一开始定义的那样作为人类最初始的行为并作为长期存在的状态,其本身就带有后现代性值得反思。因此暴力影像反映的不仅仅是行为,更多带来是一些思考,对生命本质的探寻。⒈可以看到,后现代电影这么处心积虑的表达暴力影像,它要讲述的是暴力与人类、社会的关系。现实就象电影一样,在当今这个社会,暴力犯罪早已当起了主角。而这仅仅是一种弱势群体的暴力,实际上利益、仇恨等一切滋生出来的暴力严重危害着我们的生活。虽然我们知道道德但我们不很清楚界限,经常游离于暴力边缘,人们心中的一切罪恶的念头都是暴力犯罪的源头。超现实艺术家超脱现实,宣扬人的绝对孤独,把艺术创作视为以外发现和悲剧性预言,他们热衷于表现人病理体验、病态情欲和迷幻状态。③后现代电影作为一个正面去表现暴力影像的平台,传达了艺术家对这个社会,文化、人类的反思。电影中的暴力影像带来的是思维与秩序的混乱,来自于这混沌的社会。国家是一个暴力机器,人是在社会里属于被暴力统治着的角色。从整体到个体,在一定程度上我们都是暴力付诸体和被付诸体,以暴治暴,人其实是社会的受害者。⒉后现代电影的暴力影响表现,也提醒着我们更应该通过反思暴力现象来解决问题,并不仅仅是悔过。既然暴力无法避免,我们可以通过更好的形式去避免去管理暴力,而不应该是如电影里那些悲惨的世界一样。电影归于艺术,它描述的也只是故事,它在叙述暴力失去控制的时候所带来的一切。而我们实际要面对的是人性化社会,无法任由暴力恣肆于生活之中。如电影《落水狗》里所以抢匪们最后无法控制的恩怨与暴力导致所有人在最后的那个枪声下统统死亡,这不得不让人对暴力的惧怕,失去秩序的暴力必将社会带想毁灭的深渊。通过这些电影对暴力影像的描写,可以以其作参照,对于里面的暴力进行剖析,能让我们了解问题发生本质的同时,知道如何去对症下药,采取措施避免悲剧的发生。并且,后现代电影里的暴力影像所传达的具有教育意义的思想亦能帮助端正扭曲的心态,树立一些正确的意识观念。

影像范文篇7

关键词:肾损伤;影像学;手术

肾损伤约占全部泌尿系损伤的1%~5%,男女比例约为3:1。近年来,由于中国基础建设的蓬勃发展,其发病率居高不下。根据美国报道的数据,全球每年肾损伤发生数量大约为245000例。影像学诊断的进步和肾损伤治疗技术的发展,已经显著降低了肾损伤的手术率,提高了肾脏的保留率,可达85%~90%。

肾损伤最常见的类型仍然为闭合性肾损伤。一项对20年坠落伤的研究表明,肾损伤达16.4%[3]。肾裂伤和肾血管损伤约占肾脏闭合性损伤的10%~15%。闭合性肾损伤中,单纯血管损伤罕见,<0.1%[4]。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和微创手术的应用,医源性肾损伤有增加趋势。如经皮肾穿刺造瘘术、经皮肾镜取石术、逆行肾盂造影、内腔镜检查和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等都可以产生肾损伤并发症,不容忽视。

一、肾损伤分级系统的重要性

为了规范不同程度损伤患者,选择正确的治疗方式,更准确地预测患者的预后,需要建立相对统一的损伤分级系统。截止目前,国内还没有规范肾损伤的分类和分级系统,约有26种不同的肾损伤分级系统。国内外研究多采用美国创伤外科协会(AAST)建立的肾损伤分级系统。1~2级为轻度肾损伤,3~5级为重度肾损伤。AAST评分可以对大多数肾脏损伤进行精确的描述,更好地反映临床结果。一项回顾性研究认为AAST分级系统是最好的预测肾脏修补或者切除的指标。建议在临床研究中采用该分级系统。

二、肾脏影像学检查指征

不是所有肾损伤的患者都需要进行影像学评价,这取决于病史、损伤机制、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以及临床状况。肾脏损伤后进行影像学检查的4个主要目的是:准确描述损伤状况,发现创伤肾既往存在的病变,评价对侧肾脏状况以及发现其他邻近脏器的损伤。

任何患者,如果病史和体格检查怀疑有肾损伤的可能,都应行影像学检查。穿透伤伴任何程度血尿的患者,除非患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需要紧急手术,否则都应该行影像学检查。穿透伤的伤口可能累及肾脏,即使没有血尿,也应行影像学检查。

大量回顾病例数据显示腹部增强CT是早期评价可疑肾损伤最好的影像学检查,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已经取代了经静脉尿路造影(IVU),在美国创伤中心已经成为判定闭合性腹部损伤的首选影像学方法。研究表明CT检查阳性率为95.6%,IVU的阳性率为90.9%,超声阳性率为78.8%。CT可以提供肾脏损伤分度的准确信息,挫裂伤的准确位置,软组织撕裂伤,尿液外渗情况,肾周血肿和后腹膜血肿的大小及分布,伴发的肠道、肝脏、胰腺、脾脏及其他脏器损伤,血管损伤(有动脉或静脉造影剂外溢,肾实质没有增强效应),肾脏既往存在的病变,对侧肾脏的存在及位置。对于怀疑有肾脏集合系统的损伤,排泄相(延迟显像)十分重要。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扫描时间越来越短,伪相越来越少。3DCT和CT血管成像技术的发展,提高了肾蒂血管损伤和复杂性肾损伤的诊断率。对肾损伤患者,如身体状态允许,应常规行CT增强扫描,以利分类评级,确定治疗方案。

超声检查是筛选和初始评价肾损伤常用的便捷检查,超声检查对于术后液体聚积、肾裂伤保守治疗、肾积水等的诊断和随访有重要价值,可以动态观察尿性囊肿或者后腹膜血肿的变化情况。

IVU曾是怀疑有肾损伤且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最常用的检查方法,目前已经被CT所取代,常作为二线影像学方法。大剂量单次IVU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需要紧急手术患者或者急诊开腹探查发现肾脏被血肿包裹的患者中,可以提供肾脏功能和损伤重要信息。

在CT时代,肾动脉造影是影像学辅助检查方法。动脉造影指征:怀疑有肾脏动脉血栓形成,或肾段动脉损伤需要栓塞或支架治疗。目前动脉造影在诊断中已经被CT取代,某些情况下,CT能够诊断并决定采取介入治疗,而不必行动脉造影。选择性肾血管造影能够提供比CT更精确部位。选择性肾动脉栓塞可用于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的非手术治疗。

三、影像学再评估指征

对于1~3级损伤,若没有血流动力学持续不稳定,或没有失去血液供应组织,不需要影像学随访。4级裂伤可能产生并发症,推荐伤后36~72小时重复CT检查,排泄期显像可以发现造影剂外溢。当患者有不明原因发热,腹部疼痛或包块应该考虑行超声或CT重复检查。无论采取何种治疗方式,对于4~5级肾损伤患者应采用核素显像定量再评估肾脏功能。

四、肾脏探查术的指征

约90%肾损伤可以采取保守治疗。肾损伤探查的绝对适应证为:持续的、危及生命的出血;IVU、CT或血管造影提示肾蒂损伤(5级损伤);由于肾蒂损伤或重度肾损伤导致的扩张性、搏动性后腹膜血肿。

在急诊开腹检查术中发现后腹膜血肿,如果没有术中或术前检查表明损伤可以完全观察治疗,应行肾脏探查术。肾脏穿透伤伴发后腹膜血肿,在缺乏充分术前检查时应行探查术。重度肾段失去血液供应伴发后腹膜血肿,应行肾脏探查术。对于无扩张无搏动的腹膜后血肿的急诊开腹探查还是有争论的。

肾脏探查手术相对适应证为:肾盂严重裂伤;肾盂输尿管交接部撕脱伤;同时存在肠道或胰腺损伤;持续尿漏、伤后肾积水或肾周脓肿经皮或腹腔镜治疗失败;异常的术中单次IVU,周围软组织失活伴尿外渗;双肾动脉栓塞,孤立肾动脉栓塞或肾脏灌注不足;肾血管损伤经动脉介入处理失败;肾血管性高血压。

五、尿外渗是否需要手术治疗

单纯尿外渗不是手术探查的指征,76%~87%病例可自行缓解。如果有持续漏尿、尿性囊肿形成或脓毒血症发生,可以考虑经皮肾造瘘术和或双J管内引流术。广泛尿外渗合并如下情况时应考虑手术:(1)严重肾裂伤伴失活肾实质>20%;(2)巨大后腹膜血肿;(3)同时存在肠管或胰腺损伤。枪击伤由于损伤广泛,其晚期并发症较多,相对于钝器伤及刀刺伤,有较少量尿外渗就应行手术探查。

六、开放性肾损伤是否需要手术探查

过去一致认为肾脏穿透伤时应该立即探查。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血流动力学稳定的肾穿透伤患者可以保守治疗。由于影像学检查的进步,大多数肾脏穿透伤可以明确其损伤程度,根据其分类分级选择治疗方案。只有在如下情况时才考虑行手术治疗:(1)严重失血(心率快、低血压、血细胞比容下降、腹部包块);(2)伴发腹部内脏器官损伤(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肠鸣音消失,膈下游离气体);(3)影像学提示重度肾损伤。

七、肾血管损伤的处理

肾损伤患者肾血管损伤的比例为2.5%~4%[8]。肾血管损伤需要探查,结扎血管以控制出血,同时可以切除或不切除肾脏,或进行血管修复术。肾切除是肾血管损伤时最快速的治疗方法,而肾动脉修复适应证较严格且成功率很低。对肾血管栓塞的治疗尚有争论。肾段血管损伤的治疗方案有:观察,经动脉处理,探查,部分或全部肾切除。大部分专家倾向于观察对侧肾脏正常时不宜进行血管重建,孤立肾、双侧肾损伤或可行动脉修补术时才考虑血管重建手术。肾脏静脉损伤很罕见,大多由穿透伤引起,多数可以修补。闭合性损伤可引起下腔静脉水平肾静脉撕裂,引起广泛出血,有25%~50%的患者需要立即切除肾脏。近下腔静脉处左肾静脉损伤可以结扎,肾脏血液回流可以经性腺及肾上腺静脉。右肾静脉损伤,必须修补。

八、肾脏切除术的指征

严重肾裂伤的急诊探查肾切除率变化很大,这主要取决于创伤的分型及程度。肾切除适应于:(1)无法控制的大出血;(2)广泛的肾裂伤,尤其是战时的开放伤;(3)无法修复的肾蒂严重损伤;(4)病理性肾破裂且无法修复者,如肾肿瘤、肾脓肿、巨大结石和肾积水。肾错构瘤易发生破裂出血,但属良性,常为多发并可能侵犯双肾,故应尽量争取作部分肾切除。公务员之家:

九、肾动脉栓塞指征

肾脏闭合性损伤和穿透伤,血流动力学稳定患者可成功通过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来控制出血。肾动脉栓塞肾脏完全损失风险低于肾脏探查术。提倡对刀刺伤患者主要采取动脉栓塞治疗血管损伤,失败后才考虑手术探查。

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和治疗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在临床得以广泛应用,例如CT血管造影,3DCT重建,CT尿路造影等影像技术,提高了临床疾病的诊断率,将来有必要将其引入肾损伤的评价系统中,其在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需要进一步评估。例如3DCT重建能否提供肾损伤分级更精确信息,CT尿路造影能否取代静脉肾盂造影或者提供肾脏集合系统完整性更精确解剖学上的信息。肾脏损伤能否用腹腔镜技术进行处理还有待于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1]SantucciRA,WessellsH,BartschG,etal.Evaluationandmanagementofrenalinjuries:consensusstatementoftherenaltraumasubcommittee[J].BJUInt,2004,93(7):937-954.

[2]SmithJR,SchaubergerJS,KenneyP,etal.KidneyTrauma./article/379085-overview(Updated:Dec10,2010).

[3]BrandesSB,McAninchJW.Urbanfreefallsandpatternsofrenalinjury:a20yearexperiencewith396cases[J].JTrauma,1999,47(4):643-649.

[4]BruceLM,CroceMA,SantanielloJM,etal.Bluntrenalarteryinjury:incidence,diagnosis,andmanagement[J].AmSurg,2001,67(6):550-554.

[5]SantucciRA,McAninchJW,SafirM,etal.ValidationoftheAmericanAssociationfortheSurgeryofTraumaorganinjuryseverityscaleforthekidney[J].JTrauma,2001,50(2):195-200.

[6]QinR,WangP,QinW,etal.Diagnosisandtreatmentofrenaltraumain298patients[J].ChinJTraumatol,2002,5(1):21-23.

影像范文篇8

壹、前言

由於科技日新月异,印刷已由传统印刷走向数位印刷。在数位化的过程中,影像的资料一直有档案过大的问题,占用记忆体过多,使资料在传输上、处理上都相当的费时,现今个人拥有TrueColor的视讯卡、24-bit的全彩印表机与扫描器已不再是天方夜谭了,而使用者对影像图形的要求,不仅要色彩繁多、真实自然,更要搭配多媒体或动画。但是相对的高画质视觉享受,所要付出的代价是大量的储存空间,使用者往往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体积庞大的图档占掉硬碟、磁带和光碟片的空间;美丽的图档在亲朋好友之间互通有无,是天经地义的事,但是用网路传个640X480TrueColor图形得花3分多钟,常使人哈欠连连,大家不禁心生疑虑,难道图档不能压缩得更小些吗?如此报业在传版时也可更快速。所以一种好的压缩格式是不可或缺的,可以使影像所占的记忆体更小、更容易处理。但是目前市场上所用的压缩模式,在压缩的比率上并不理想,失去压缩的意义。不然就是压缩比例过大而造成影像失真,即使数学家与资讯理论学者日以继夜,卯尽全力地为lossless编码法找出更快速、更精彩的演算法,都无可避免一个尴尬的事实:压缩率还是不够好。再说用来印刷的话就造成影像模糊不清,或是影像出现锯齿状的现象。皆会造成印刷输出的问题。影像压缩技术是否真的穷途末路?请相信人类解决难题的潜力是无限的。既然旧有编码法不够管用,山不转路转,科学家便将注意力移转到WAVELET转换法,结果不但发现了满意的解答,还开拓出一条光明的坦途。小波分析是近几年来才发展出来的数学理论。小波分析,无论是作为数学理论的连续小波变换,还是作为分析工具和方法的离散小波变换,仍有许多可被研究的地方,它是近几年来在工具及方法上的重大突破。小波分析是傅利叶(Fourier)分析的重要发展,他保留了傅氏理论的优点,又能克服其不足之处。可达到完全不失真,压缩的比率也令人可以接受。由於其数学理论早在1960年代中叶就有人提出了,而到现在才有人将其应用於实际上,其理论仍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而其实际运用也属刚起步,其後续发展可说是不可限量。故研究的动机便由此而生。

贰、WAVELET的历史起源

WAVELET源起於JosephFourier的热力学公式。傅利叶方程式在十九世纪初期由JosephFourier(1768-1830)所提出,为现代信号分析奠定了基础。在十九到二十世纪的基础数学研究领域也占了极重要的地位。Fourier提出了任一方程式,甚至是画出不连续图形的方程式,都可以有一单纯的分析式来表示。小波分析是近几年来才发展出来的数学理论为傅利叶方程式的延伸。

小波分析方法的提出可追溯到1910年Haar提出的小波规范正交基。其後1984年,法国地球物理学J.Morlet在分析地震波的局部性质时,发现传统的傅利叶转换,难以达到其要求,因此引进小波概念於信号分析中,对信号进行分解。随後理论物理学家A.Grossman对Morlet的这种信号根据一个确定函数的伸缩,平移系{a-1/2Ψ[(x-b)/a];a,b?R,a≠0}展开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为小波分析的形成开了先河。

1986年,Y.Meyer建构出具有一定衰减性的光滑函数Ψj,k(x),其二进制伸缩与平移系{Ψj,k(x)=√2jΨ(2jx-k);j,k?Z}构成L2(R)的规范正交基。1987年,Mallat巧妙的将多分辨分析的思想引入到小波分析中,建构了小波函数的构造及信号按小波转换的分解及重构。1988年Daubechies建构了具有正交性(Orthonormal)及紧支集(CompactlySupported);及只有在一有限区域中是非零的小波,如此,小波分析的系统理论得到了初步建立。

三、WAVELET影像压缩简介及基础理论介绍

一、WAVELET的压缩概念

WAVELET架在三个主要的基础理论之上,分别是阶层式边码(pyramidcoding)、滤波器组理论(filterbanktheory)、以及次旁带编码(subbandcoding),可以说wavelettransform统合了此三项技术。小波转换能将各种交织在一起的不同频率组成的信号,分解成不相同频率的信号,因此能有效的应用於编码、解码、检测边缘、压缩数据,及将非线性问题线性化。良好的分析局部的时间区域与频率区域的信号,弥补傅利叶转换中的缺失,也因此小波转换被誉为数学显微镜。

WAVELET并不会保留所有的原始资料,而是选择性的保留了必要的部份,以便经由数学公式推算出其原始资料,可能不是非常完整,但是可以非常接近原始资料。至於影像中什度要保留,什麽要舍弃,端看能量的大小储存(跟波长与频率有关)。以较少的资料代替原来的资料,达到压缩资料的目的,这种经由取舍资料而达到压缩目地的作法,是近代数位影像编码技术的一项突破。即是WAVELET的概念引入编码技术中。

WAVELET转换在数位影像转换技术上算是新秀,然而在太空科技早已行之有年,像探测卫星和哈柏望远镜传输影像回地球,和医学上的光纤影像,早就开始用WAVELET的原理压缩/还原影像资料,而且有压缩率极佳与原影重现的效果。

以往lossless的编码法只着重压缩演算法的表现,将数位化的影像资料一丝不漏的送去压缩,所以还原回来的资料和原始资料分毫无差,但是此种压缩法的压缩率不佳。将数位化的影像资料转换成利於编码的资料型态,控制解码後影像的品质,选择适当的编码法,而且还在撷取图形资料时,先帮资料「减肥」。如此才是WAVELET编码法主要的观念。

二、影像压缩过程

原始图形资料→色彩模式转换→DCT转换→量化器→编码器→编码结束

三、编码的基本要素有三点

(一)一种压缩/还原的转换可表现在影像上的。

(二)其转换的系数是可以量化的。

(三)其量化的系数是可以用函数编码的。

四、现有WAVELET影像压缩工具主要的部份

(一)WaveletTransform(WAVELET转换):将图形均衡的分割成任何大小,最少压缩二分之一。

(二)Filters(滤镜):这部份包含WaveletTransform,和一些着名的压缩方法。

(三)Quantizers(量化器):包含两种格式的量化,一种是平均量化,一种是内插量化,对编码的架构有一定的影响。

(四)EntropyCoding(熵编码器):有两种格式,一种是使其减少,一种为内插。

(五)ArithmeticCoder(数学公式):这是建立在AlistairMoffat''''slineartimecodinghistogram的基础上。

(六)BitAllocation(资料分布):这个过程是用整除法有效率的分配任何一种量化。

肆、WAVELET影像压缩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在其结构上加强完备性。

二、修改程式,使其可以处理不同模式比率的影像。

三、支援更多的色彩。可以处理RGB的色彩,像是YIQ、HUV的色彩定义都可以分别的处理。

四、加强运算的能力,使其可支援更多的影像格式。

五、使用WAVELET转换藉由消除高频率资料增加速率。

六、增加多种的WAVELET。如:离散、零元树等。

七、修改其数学编码器,使资料能在数学公式和电脑的位元之间转换。

八、增加8X8格的DCT模式,使其能做JPEG的压缩。

九、增加8X8格的DCT模式,使其能重叠。

十、增加trelliscoding。

十一、增加零元树。

现今已有由中研院委托国内学术单位研究,也有不少的研究所的硕士。国外更是如火如荼的展开研究。相信实际应用於实务上的日子指日可待。

伍、影像压缩研究的方向

1.输入装置如何捕捉真实的影像而将其数位化。

2.如何将数位化的影像资料转换成利於编码的资料型态。

3.如何控制解码影像的品质。

4.如何选择适当的编码法。

5.人的视觉系统对影像的反应机制。

小波分析,无论是作为数学理论的连续小波变换,还是作为分析工具和方法的离散小波变换,仍有许多可被研究的地方,它是近几年来在工具及方法上的重大突破。小波分析是傅利叶(Fourier)分析的重要发展,他保留了傅氏理论的优点,又能克服其不足之处。

陆、在印刷输出的应用

WAVELET影像压缩格式尚未成熟的情况下,作为印刷输出还嫌太早。但是後续发展潜力无穷,尤其在网路出版方面,其利用价值更高,WAVELET的出现就犹如当时的JPEG出现,在影像的领域中掀起一股旋风,但是WAVELET却有JPEG没有的优点,JPEG乃是失真压缩,且解码後复原程度有限,能在网路应用,乃是由於电脑的解析度并不需要太高,就可辨识其图形。而印刷所需的解析度却需一定的程度。WAVELET虽然也是失真压缩,但是解码後却可以还原资料到几乎完整还原,如此的压缩才有存在的价值。

有一点必须要提出的就是,并不是只要资料还原就可以用在印刷上,还需要有解读其档案的RIP,才能用於数位印刷上。等到WAVELET的应用成熟,再发展其适用的RIP,又是一段时间以後的事了。

在网路出版上已经有浏览器可以外挂读取WAVELET档案的软体了,不过还是测试版,可是以後会在网路上大量使用,应该是未来的趋势。对於网路出版应该是一阵不小的冲击。

图像压缩的好处是在於资料传输快速,减少网路的使用费用,增加企业的利润,由於传版的时间减少,也使印刷品在当地印刷的可能性增高,减少运费,减少开支,提高时效性,创造新的商机。

柒、结论

WAVELET的理论并不是相当完备,但是据现有的研究报告显现,到普及应用的阶段,还有一段距离。但小波分析在信号处理、影像处理、量子物理及非线性科学领域上,均有其应用价值。国内已有正式论文研究此一压缩模式。但有许多名词尚未有正式的翻译,各自有各自的翻译,故研究起来倍感辛苦。但相信不久即会有正式的定名出现。这也显示国内的研究速度,远落在外国的後面,国外已成立不少相关的网站,国内仅有少数的相关论文。如此一来国内要使这种压缩模式普及还有的等。正式使用於印刷业更是要相当时间。不过对於网路出版仍是有相当大的契机,国内仍是可以朝这一方面发展的。站在一个使用其成果的角度,印刷业界也许并不需要去了解其高深的数理理论。但是在运用上,为了要使用方便,和预估其发展趋势,影像压缩的基本概念却不能没有。本篇文章单纯的介绍其中的一种影像压缩模式,目的在为了使後进者有一参考的依据,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此一模式会成为主流,到时才不会手足无措。

参考文献:

1.GeoffDavis,1997,WaveletImageCompressionConstructionKit,。

2.张维谷.小宇宙工作室,初版1994,影像档宝典.WINDOWS实作(上),峰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3.张维谷.小宇宙工作室,初版1994,影像档宝典.WINDOWS实作(下),峰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4.施威铭研究室,1994,PC影像处理技术(二)图档压缩续篇,旗标出版有限公司。

5.卢永成,民八十七年,使用小波转换及其在影像与视讯编码之应用,私立中原大学电机工程学系硕士学位论文。

6.江俊明,民八十六年,小波分析简介,私立淡江大学物理学系硕士论文。

7.曾泓瑜、陈曜州,民八十三年,最新数位讯号处理技术(语音、影像处理实务),全欣资讯图书。

附录:

嵌入式零元树小波转换、阶层式嵌入式零元树小波转换、阶层式影像传送及渐进式影像传送

目前网路最常用的静态影像压缩模式为JPEG格式或是GIF格式等。但是利用这些格式编码完成的影像,其资料量是不变的,其接受端必须完整地接受所有的资料量後才可以显示出编码端所传送的完整影像。这个现象最常发生在利用网路连结WWW网站时,我们常常都是先接收到文字後,其网页上的图形才,慢慢的一小部份一小部份显示出来,有时网路严重塞车,图形只显示一点点後就要再等非常久的时间才再有一点点显示出来,甚至可能断线了,使得使用者完全不知道在接收什麽图案的图形,无形中造成网路资源的浪费。此缺点之改善,可以使用嵌入式零元树小波转换(EZW)来完成。

阶层式影像传送系统的主要功能为允许不同规格之显示装置或解码器可以从同一编码器中获得符合其要求之讯号,如此不需要对於不同的解码器设计不同的编码器配合利用之,进而增加了其应用的范围,及减低了所架设系统的复杂度,也可以节省更多的设备费用。利用Shapiro所提出的嵌入式零元树小波转换(EZW)技术来设计阶层式影像传送系统时,其编码的效果不是很好。主要的原因是,利用(EZW)技术所设计的编码器是根据影像的全解析度来加以编码的,这使得拥有不同解析度与码率要求的解码器,无法同时分享由编码器所送出来的位元流。虽然可以利用同时播放(Simulcast)技术来加以克服之,但是该技术对於同一影像以不同解析度独立编码时,将使得共同的低通次频带(LowpassSubband)被重复的编码与传送,而产生了相当高的累赘(Redundancy)。

基於上述情况,有人将嵌入式零元树小波转换(EZW)技术加以修改之,完成了一个新式的阶层式影像传送系统。该技术为阶层式嵌入的零元树小波转换(LayeredEmbeddedZerotreeWavelet,简称LEZW技术。这个技术使我们所设计出来的阶层式影像传送系统,可以在编码传送前预先指定图层数目、每层影像的解析度与码率。

LEZW技术是将EZW技术中的连续近似量化(SAQ)加以延伸应用之,而EZW传统的做法是将SAQ应用於全部的小波转换系数上。然而在LEZW技术中,从基层(BaseLayer)开始SAQ一次仅用於一个图层(Layer)的编码,直到最高阶析度的图层为止。当编码的那一图层码率利用完时,即表示该图层编码完毕可以再往下一图层编码之。为了改善LEZW的效率,在较低图层的SAQ结果应用於较高图层的SAQ过程中,基於这种编码的程序,LEZW演算法则可以在每一图层平均码率的限制下,重建出不同解析度的影像。因此,LEZW非常适合用於设计阶层式影像传送系统。“公务员之家有”版权所

LEZW技术也可以应用於渐进式传送,对於一个渐进式影像传送系统而言,控制其解析度将可以改善重建影像的视觉品质。而常用的渐进式传送方法有使用向量量化器或零元树资料结构编码演算法则。但是向量量化器需要较大的记忆体及对与传送中的错误敏威,而利用EZW技术所设计的渐进式影像传送系统,可以改善这些缺点,所以享有较好的效能。但是它也有缺点就是,应用於渐进式传送时是根据全解析度来做编码及传送,因此在低码率的限制之下时,若用全解析度来显示影像将使得影像模糊不清。所以在低码率传送时的影像以较低的解析度来显示时,则可以使影像的清晰度有所改善。

影像范文篇9

由於在现今资讯流通普遍的社会中,影像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影像的数位化是必然的趋势。然而在数位化过的影像所占的资料量又相当庞大,在传输与处理上皆有所不便。将资料压缩是最好的方法。如今有一新的模式,在压缩率及还原度皆有不错的表现,为其尚未有一标准的格式,故在应用上尚未普及。但在不久的未来,其潜力不可限量。而影像之於印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故以此篇文章介绍小波(WAVELET)转换的历史渊源。小波转换的基础原理。现今的发展对印刷业界的冲击。影像压缩的未来的发展。

壹、前言

由於科技日新月异,印刷已由传统印刷走向数位印刷。在数位化的过程中,影像的资料一直有档案过大的问题,占用记忆体过多,使资料在传输上、处理上都相当的费时,现今个人拥有TrueColor的视讯卡、24-bit的全彩印表机与扫描器已不再是天方夜谭了,而使用者对影像图形的要求,不仅要色彩繁多、真实自然,更要搭配多媒体或动画。但是相对的高画质视觉享受,所要付出的代价是大量的储存空间,使用者往往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体积庞大的图档占掉硬碟、磁带和光碟片的空间;美丽的图档在亲朋好友之间互通有无,是天经地义的事,但是用网路传个640X480TrueColor图形得花3分多钟,常使人哈欠连连,大家不禁心生疑虑,难道图档不能压缩得更小些吗?如此报业在传版时也可更快速。所以一种好的压缩格式是不可或缺的,可以使影像所占的记忆体更小、更容易处理。但是目前市场上所用的压缩模式,在压缩的比率上并不理想,失去压缩的意义。不然就是压缩比例过大而造成影像失真,即使数学家与资讯理论学者日以继夜,卯尽全力地为lossless编码法找出更快速、更精彩的演算法,都无可避免一个尴尬的事实:压缩率还是不够好。再说用来印刷的话就造成影像模糊不清,或是影像出现锯齿状的现象。皆会造成印刷输出的问题。影像压缩技术是否真的穷途末路?请相信人类解决难题的潜力是无限的。既然旧有编码法不够管用,山不转路转,科学家便将注意力移转到WAVELET转换法,结果不但发现了满意的解答,还开拓出一条光明的坦途。小波分析是近几年来才发展出来的数学理论。小波分析,无论是作为数学理论的连续小波变换,还是作为分析工具和方法的离散小波变换,仍有许多可被研究的地方,它是近几年来在工具及方法上的重大突破。小波分析是傅利叶(Fourier)分析的重要发展,他保留了傅氏理论的优点,又能克服其不足之处。可达到完全不失真,压缩的比率也令人可以接受。由於其数学理论早在1960年代中叶就有人提出了,而到现在才有人将其应用於实际上,其理论仍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而其实际运用也属刚起步,其後续发展可说是不可限量。故研究的动机便由此而生。

贰、WAVELET的历史起源

WAVELET源起於JosephFourier的热力学公式。傅利叶方程式在十九世纪初期由JosephFourier(1768-1830)所提出,为现代信号分析奠定了基础。在十九到二十世纪的基础数学研究领域也占了极重要的地位。Fourier提出了任一方程式,甚至是画出不连续图形的方程式,都可以有一单纯的分析式来表示。小波分析是近几年来才发展出来的数学理论为傅利叶方程式的延伸。

小波分析方法的提出可追溯到1910年Haar提出的小波规范正交基。其後1984年,法国地球物理学J.Morlet在分析地震波的局部性质时,发现传统的傅利叶转换,难以达到其要求,因此引进小波概念於信号分析中,对信号进行分解。随後理论物理学家A.Grossman对Morlet的这种信号根据一个确定函数的伸缩,平移系{a-1/2Ψ[(x-b)/a];a,b?R,a≠0}展开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为小波分析的形成开了先河。

1986年,Y.Meyer建构出具有一定衰减性的光滑函数Ψj,k(x),其二进制伸缩与平移系{Ψj,k(x)=√2jΨ(2jx-k);j,k?Z}构成L2(R)的规范正交基。1987年,Mallat巧妙的将多分辨分析的思想引入到小波分析中,建构了小波函数的构造及信号按小波转换的分解及重构。1988年Daubechies建构了具有正交性(Orthonormal)及紧支集(CompactlySupported);及只有在一有限区域中是非零的小波,如此,小波分析的系统理论得到了初步建立。

三、WAVELET影像压缩简介及基础理论介绍

一、WAVELET的压缩概念

WAVELET架在三个主要的基础理论之上,分别是阶层式边码(pyramidcoding)、滤波器组理论(filterbanktheory)、以及次旁带编码(subbandcoding),可以说wavelettransform统合了此三项技术。小波转换能将各种交织在一起的不同频率组成的信号,分解成不相同频率的信号,因此能有效的应用於编码、解码、检测边缘、压缩数据,及将非线性问题线性化。良好的分析局部的时间区域与频率区域的信号,弥补傅利叶转换中的缺失,也因此小波转换被誉为数学显微镜。

WAVELET并不会保留所有的原始资料,而是选择性的保留了必要的部份,以便经由数学公式推算出其原始资料,可能不是非常完整,但是可以非常接近原始资料。至於影像中什度要保留,什麽要舍弃,端看能量的大小储存(跟波长与频率有关)。以较少的资料代替原来的资料,达到压缩资料的目的,这种经由取舍资料而达到压缩目地的作法,是近代数位影像编码技术的一项突破。即是WAVELET的概念引入编码技术中。

WAVELET转换在数位影像转换技术上算是新秀,然而在太空科技早已行之有年,像探测卫星和哈柏望远镜传输影像回地球,和医学上的光纤影像,早就开始用WAVELET的原理压缩/还原影像资料,而且有压缩率极佳与原影重现的效果。

以往lossless的编码法只着重压缩演算法的表现,将数位化的影像资料一丝不漏的送去压缩,所以还原回来的资料和原始资料分毫无差,但是此种压缩法的压缩率不佳。将数位化的影像资料转换成利於编码的资料型态,控制解码後影像的品质,选择适当的编码法,而且还在撷取图形资料时,先帮资料「减肥」。如此才是WAVELET编码法主要的观念。

二、影像压缩过程

原始图形资料→色彩模式转换→DCT转换→量化器→编码器→编码结束

三、编码的基本要素有三点

(一)一种压缩/还原的转换可表现在影像上的。

(二)其转换的系数是可以量化的。

(三)其量化的系数是可以用函数编码的。

四、现有WAVELET影像压缩工具主要的部份

(一)WaveletTransform(WAVELET转换):将图形均衡的分割成任何大小,最少压缩二分之一。

(二)Filters(滤镜):这部份包含WaveletTransform,和一些着名的压缩方法。

(三)Quantizers(量化器):包含两种格式的量化,一种是平均量化,一种是内插量化,对编码的架构有一定的影响。

(四)EntropyCoding(熵编码器):有两种格式,一种是使其减少,一种为内插。

(五)ArithmeticCoder(数学公式):这是建立在AlistairMoffatslineartimecodinghistogram的基础上。

(六)BitAllocation(资料分布):这个过程是用整除法有效率的分配任何一种量化。

肆、WAVELET影像压缩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在其结构上加强完备性。

二、修改程式,使其可以处理不同模式比率的影像。

三、支援更多的色彩。可以处理RGB的色彩,像是YIQ、HUV的色彩定义都可以分别的处理。

四、加强运算的能力,使其可支援更多的影像格式。

五、使用WAVELET转换藉由消除高频率资料增加速率。

六、增加多种的WAVELET。如:离散、零元树等。

七、修改其数学编码器,使资料能在数学公式和电脑的位元之间转换。

八、增加8X8格的DCT模式,使其能做JPEG的压缩。

九、增加8X8格的DCT模式,使其能重叠。

十、增加trelliscoding。

十一、增加零元树。

现今已有由中研院委托国内学术单位研究,也有不少的研究所的硕士。国外更是如火如荼的展开研究。相信实际应用於实务上的日子指日可待。

伍、影像压缩研究的方向

1.输入装置如何捕捉真实的影像而将其数位化。

2.如何将数位化的影像资料转换成利於编码的资料型态。

3.如何控制解码影像的品质。

4.如何选择适当的编码法。

5.人的视觉系统对影像的反应机制。

小波分析,无论是作为数学理论的连续小波变换,还是作为分析工具和方法的离散小波变换,仍有许多可被研究的地方,它是近几年来在工具及方法上的重大突破。小波分析是傅利叶(Fourier)分析的重要发展,他保留了傅氏理论的优点,又能克服其不足之处。

陆、在印刷输出的应用

WAVELET影像压缩格式尚未成熟的情况下,作为印刷输出还嫌太早。但是後续发展潜力无穷,尤其在网路出版方面,其利用价值更高,WAVELET的出现就犹如当时的JPEG出现,在影像的领域中掀起一股旋风,但是WAVELET却有JPEG没有的优点,JPEG乃是失真压缩,且解码後复原程度有限,能在网路应用,乃是由於电脑的解析度并不需要太高,就可辨识其图形。而印刷所需的解析度却需一定的程度。WAVELET虽然也是失真压缩,但是解码後却可以还原资料到几乎完整还原,如此的压缩才有存在的价值。

有一点必须要提出的就是,并不是只要资料还原就可以用在印刷上,还需要有解读其档案的RIP,才能用於数位印刷上。等到WAVELET的应用成熟,再发展其适用的RIP,又是一段时间以後的事了。

在网路出版上已经有浏览器可以外挂读取WAVELET档案的软体了,不过还是测试版,可是以後会在网路上大量使用,应该是未来的趋势。对於网路出版应该是一阵不小的冲击。

图像压缩的好处是在於资料传输快速,减少网路的使用费用,增加企业的利润,由於传版的时间减少,也使印刷品在当地印刷的可能性增高,减少运费,减少开支,提高时效性,创造新的商机。

柒、结论

WAVELET的理论并不是相当完备,但是据现有的研究报告显现,到普及应用的阶段,还有一段距离。但小波分析在信号处理、影像处理、量子物理及非线性科学领域上,均有其应用价值。国内已有正式论文研究此一压缩模式。但有许多名词尚未有正式的翻译,各自有各自的翻译,故研究起来倍感辛苦。但相信不久即会有正式的定名出现。这也显示国内的研究速度,远落在外国的後面,国外已成立不少相关的网站,国内仅有少数的相关论文。如此一来国内要使这种压缩模式普及还有的等。正式使用於印刷业更是要相当时间。不过对於网路出版仍是有相当大的契机,国内仍是可以朝这一方面发展的。站在一个使用其成果的角度,印刷业界也许并不需要去了解其高深的数理理论。但是在运用上,为了要使用方便,和预估其发展趋势,影像压缩的基本概念却不能没有。本篇文章单纯的介绍其中的一种影像压缩模式,目的在为了使後进者有一参考的依据,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此一模式会成为主流,到时才不会手足无措。

参考文献:

1.GeoffDavis,1997,WaveletImageCompressionConstructionKit,。

2.张维谷.小宇宙工作室,初版1994,影像档宝典.WINDOWS实作(上),峰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3.张维谷.小宇宙工作室,初版1994,影像档宝典.WINDOWS实作(下),峰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4.施威铭研究室,1994,PC影像处理技术(二)图档压缩续篇,旗标出版有限公司。

5.卢永成,民八十七年,使用小波转换及其在影像与视讯编码之应用,私立中原大学电机工程学系硕士学位论文。

6.江俊明,民八十六年,小波分析简介,私立淡江大学物理学系硕士论文。

7.曾泓瑜、陈曜州,民八十三年,最新数位讯号处理技术(语音、影像处理实务),全欣资讯图书。

附录:

嵌入式零元树小波转换、阶层式嵌入式零元树小波转换、阶层式影像传送及渐进式影像传送

目前网路最常用的静态影像压缩模式为JPEG格式或是GIF格式等。但是利用这些格式编码完成的影像,其资料量是不变的,其接受端必须完整地接受所有的资料量後才可以显示出编码端所传送的完整影像。这个现象最常发生在利用网路连结WWW网站时,我们常常都是先接收到文字後,其网页上的图形才,慢慢的一小部份一小部份显示出来,有时网路严重塞车,图形只显示一点点後就要再等非常久的时间才再有一点点显示出来,甚至可能断线了,使得使用者完全不知道在接收什麽图案的图形,无形中造成网路资源的浪费。此缺点之改善,可以使用嵌入式零元树小波转换(EZW)来完成。

阶层式影像传送系统的主要功能为允许不同规格之显示装置或解码器可以从同一编码器中获得符合其要求之讯号,如此不需要对於不同的解码器设计不同的编码器配合利用之,进而增加了其应用的范围,及减低了所架设系统的复杂度,也可以节省更多的设备费用。利用Shapiro所提出的嵌入式零元树小波转换(EZW)技术来设计阶层式影像传送系统时,其编码的效果不是很好。主要的原因是,利用(EZW)技术所设计的编码器是根据影像的全解析度来加以编码的,这使得拥有不同解析度与码率要求的解码器,无法同时分享由编码器所送出来的位元流。虽然可以利用同时播放(Simulcast)技术来加以克服之,但是该技术对於同一影像以不同解析度独立编码时,将使得共同的低通次频带(LowpassSubband)被重复的编码与传送,而产生了相当高的累赘(Redundancy)。

基於上述情况,有人将嵌入式零元树小波转换(EZW)技术加以修改之,完成了一个新式的阶层式影像传送系统。该技术为阶层式嵌入的零元树小波转换(LayeredEmbeddedZerotreeWavelet,简称LEZW技术。这个技术使我们所设计出来的阶层式影像传送系统,可以在编码传送前预先指定图层数目、每层影像的解析度与码率。

LEZW技术是将EZW技术中的连续近似量化(SAQ)加以延伸应用之,而EZW传统的做法是将SAQ应用於全部的小波转换系数上。然而在LEZW技术中,从基层(BaseLayer)开始SAQ一次仅用於一个图层(Layer)的编码,直到最高阶析度的图层为止。当编码的那一图层码率利用完时,即表示该图层编码完毕可以再往下一图层编码之。为了改善LEZW的效率,在较低图层的SAQ结果应用於较高图层的SAQ过程中,基於这种编码的程序,LEZW演算法则可以在每一图层平均码率的限制下,重建出不同解析度的影像。因此,LEZW非常适合用於设计阶层式影像传送系统。

LEZW技术也可以应用於渐进式传送,对於一个渐进式影像传送系统而言,控制其解析度将可以改善重建影像的视觉品质。而常用的渐进式传送方法有使用向量量化器或零元树资料结构编码演算法则。但是向量量化器需要较大的记忆体及对与传送中的错误敏威,而利用EZW技术所设计的渐进式影像传送系统,可以改善这些缺点,所以享有较好的效能。但是它也有缺点就是,应用於渐进式传送时是根据全解析度来做编码及传送,因此在低码率的限制之下时,若用全解析度来显示影像将使得影像模糊不清。所以在低码率传送时的影像以较低的解析度来显示时,则可以使影像的清晰度有所改善。

影像范文篇10

关键词:新媒体;泉州海丝文化;影像传播;传播主体;传播内容

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的泉州市古称刺桐城。宋元时期,泉州市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海陆交通,一度成为世界第一大港。“由泉州港为起点辐射近百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上千年以丝绸或丝绸制品为主要货物往来的海上交通线,被后人称之为‘海上丝绸之路’。”[1]泉州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城市,成为东西方各国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沟通的桥梁。时至今日,泉州城内遍布着丰富的与海丝相关的名胜古迹,从而造就了泉州特有的多元海丝文化,既有闽南建筑文化、饮食文化,又有戏曲文化、宗教文化等。“东亚文化之都”、“世界宗教博物馆”、“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这些称呼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泉州拥有丰富的海丝文化资源,深厚多元的文化资源。为影视作品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选题。从广播电视机构,到传媒公司,再到高等院校都将镜头聚焦泉州的海丝文化,拍摄、制作了一大批以泉州海丝文化为主题的影视作品,进而促进了海丝文化影像化的传播和发展。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王长潇教授主编在《电视影像传播概论》一书中,根据影像的形态,“将影像传播分为静态影像传播和动态影像传播。”静态影像以摄像图片为主要形式,而动态影像是以声音和画面为主要构成元素的动态影像视频,主要通过摄像、摄影等电子设备获得。21世纪以来,新媒体应运而生,以静态图像为表现形态的影像传播逐渐变为以动态影像视觉为主的传播。本文旨在研究新媒体语境下的影像传播,因此所谈及的影像主要是通过新媒体所呈现出来的以泉州海丝文化为主题的动态影像视频。在新的传媒环境下,需重新审视泉州海丝文化影像传播的现状,积极探寻适宜泉州海丝文化影像传播的新策略。

一、泉州海丝文化传播现状分析

目前为止,“人类的传播活动可以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口语传播阶段、纸质传播阶段、电子传播阶段和数字传播阶段。这个过程不是媒介依次取代的过程,而是一个依次叠加的进程。”[2]作为人类传播活动个案的泉州海丝文化传播,在传播形式上也先后呈现为身口相传、文字印刷、影像传播的形式。早期的泉州海丝文化以人际传播的形式为主,由从事海丝贸易的商人、华侨将当地的建筑文化、戏曲文化、饮食文化等传播到沿线国家,人际身口相传的形式在传播效果和传播范围上都受到一定的局限性。印刷技术带来了报纸的诞生,报纸成为早期大众传播时代重要的媒介平台。报纸的出现带来了信息传播的大规模复制,人们通过报纸文字就可以了解到泉州的海丝文化,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身口相传模式下时空的局限性。“读图时代”的到来,以文字为主的信息传播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被影像传播代替,形象、直观的影像得到受众的喜欢,电视节目、电视剧、电影、纪录片、网络视频成为受众接收海丝文化影像的主要渠道。“时至今天,视听媒体的发展可谓天翻地覆,出现了电影、电视、网络视频、网络直播、微电影、VR电影、电子游戏等各种影像形态。”[3]千姿百态的影像形态让泉州海丝文化的影像传播产生了新的变化。(一)泉州海丝文化影像传播主体的多元化。“传播主体是利用某种传媒技术和工具传播信息并主动作用于他人的组织和个人。”[4]在传统的大众传播中,影像视频的生产基本上被电视、电影制作机构所垄断,以海丝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电视节目、电视剧或者电影,受众几乎是通过电视、电影等途径有所了解和认识。电视、电影成为了传播海丝文化的载体,无论是广播电视制作机构还是影视制作公司,海丝文化的传播者、生产者都是由媒介组织充当,带有明显的职业生产色彩。新媒体的出现,话语权垄断的局面逐渐被打破,开始从广播电视台、报社等传统媒体机构,向移动互联网用户转移。“信息技术的广泛普及,易用性特征越来越明显,让人人都有可能利用新媒体进行信息的传播,充当起信息者的角色。”[5]网络与手机作为两种主要的新媒体,以惊人的速度融入到了海丝文化的影像传播之中,“特别是手机网民的持续增加,使以手机为中心的智能设备成为‘万物互联’的基础。”[6]网民通过手机上网不仅可以接收各种媒介信息,而且还可以通过智能手机从事影像视频的制作、传播,生产工具完成了“去专业化”。如今放眼整个传媒环境,泉州海丝文化影像传播的主体既可以是以泉州广播电视台为代表的专业传媒机构,又可以是非专业化的传播机构、专业信息机构、民营传媒产品生产商,也可以是身边拥有智能手机的个人,任何人都可能成为海丝影像文化的传播者。(二)泉州海丝文化影像传播对象的年轻化。传统影像传播媒介下,海丝文化的受众都趋于老龄化,在笔者进行的《关于泉州海丝文化影像传播媒介和对象》的问卷调查中,发现通过传统电视媒介观看海丝文化影像作品的受众群体,年龄在45-55岁阶段的群体占据67%的比例,这也说明了在传统的影视传播中年轻受众的缺失和断层。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网民结构的变化。在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以2019年6月为统计节点,我国网民的总体数量有8.54亿.其中,手机网民人数高达8.47亿,网民中利用手机上网的比例高达99.1%。这表明了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移动媒体访问互联网,而在手机网民中年轻受众占据了很大的比例,“90”后、“00”后更喜欢选择手机等新媒体观看、评论、转发各种影像视频,年轻群体逐渐成为影像传播的主要受众。(三)泉州海丝文化影像传播渠道的多样化。随着影像传播的发展,影像传播的渠道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由早期的电视、电影媒介走向了互联网、多媒体、3D影像等新型媒介。移动互联网的不断成熟,让网民有了更加多元化的选择,智能手机、移动平台等成为受众的首选。在这些传播平台上,QQ、微博、微信、短视频APP等都为各类影像视频作品搭建了展播平台,成为受众青睐的传播媒介。笔者以“泉州南音”为关键词在互联网上进行搜索,发现以“泉州南音”为主要内容的影像视频作品,分布在微博、网站、微信公众号、手机APP等多个传媒渠道,其中以“泉州南音”为传播内容的微博有数个,既有以福建省广播电视新闻中心、泉州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为代表的官方微博,又有个人微博账号。在微信中进行搜索,微信中有8个与“泉州南音文化”相关的公众号,有“泉州南音乐团”、“福建南音网”、“南音学习网”等,内容涉及南音文化的展播、南音文化的视频教学等。近年移动短视频的火爆,各类短视频APP的涌现,也出现了专门以“泉州南音”命名的APP,成为南音文化传播的专业平台。

二、新媒体下泉州海丝文化影像传播存在的问题

“影像是文化的载体,影像传播的本质是文化的传播。”[7]作为一种新的媒介形式,新媒体传播的多元化、快速性、互动性等特点,对泉州海丝文化的影像传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在利用新媒体进行影像传播中的问题也日渐显现。(一)从传播渠道上看,新媒体影像传播的媒介。未尽其用大众传媒时代,泉州海丝文化影像传播主要通过电视、电影等传统媒介形式,将泉州的海丝文化形象和元素融入到电视专题片、电视剧、纪录片和电影中。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媒体以飞快的速度增长。根据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新媒体全领域用户多达15亿人,其中在线直播5.0亿人,短视频和移动社交用户分别为6亿和7亿人。显然,视频和短视频已成为受众获取资讯的重要形式,这既对泉州海丝文化的影像传播带来了机遇,又对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虽然当下新媒体发展迅猛,但是各类媒介制作机构依然以电视剧、纪录片和电影作为重心,专门面向新媒体制作的泉州海丝文化影像相对较少,各类大都是将海丝文化相关的影像视频切割成短片,搬到各类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将新媒体作为作品展示的平台,很少专门针对新媒体创作泉州海丝文化影像作品,没有将新媒体的优势价值发挥出来。(二)从传播内容上看,新媒体影像传播的质量鱼龙混杂。新媒体环境下,泉州海丝文化传播主体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既有专业的传媒公司,又有普通受众参与到海丝文化的传播过程中。普通大众作为影像传播者成,他们没有系统地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与专业的电视、电影媒体相比,他们拍摄制作的影像作品大都质量不高,存着着山寨模仿、泛娱乐化等问题,这些影像作品都是打着海丝文化的外壳,缺少真正的文化内涵,一味地追求流量和利润为主,因此现阶段受众看到的大部分有关泉州海丝文化的影像新媒体作品质量上参差不齐。(三)从传播效果来看,新媒体影像传播的品牌效应不明显。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有着丰富的海丝文化,包括了饮食文化、建筑文化、宗教文化等。众多的海丝文化元素相对分散,缺少对各类文化进行有机整合包装,尚未形成泉州独有的海丝文化品牌。因此在影像传播过程中,将抽象的文化元素转变为具象的影像内容后,大众只能从众多的影视作品中窥探到海丝文化的蛛丝马迹,无法形成比较明确的视觉形象标识。通过对有关泉州海丝文化的影像作品进行梳理,笔者发现众多影视作品几乎都是从某一个侧面对其进行呈现。由于泉州海丝品牌尚不明确,导致了以泉州海丝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影视作品影响力弱,缺少有影响力的新媒体作品,无法形成品牌效应。

三、提升泉州海丝文化影像传播的策略建议

泉州海丝文化的影像传播中如何利用好新媒体是影像传播探究的关键。新媒体的快速性、开放性、互动性的优势,为泉州海丝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增添了力量。结合泉州海丝文化影像传播的现状和问题,笔者认为应充分认识当下的传媒环境,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一)提升影像传播主体的素养。新媒体语境下,从政府部门到媒介组织、高校学生、普通受众都成为了影像传播的主体。面对传播主体的多元化,媒介素养的提升尤为重要。“真正的素养通常是双向的交换,接收信息的能力通常是构成素养的首要部分,这对大众来说必不可少,然后才是表达信息的能力。”[8]因此无论信息的接收,还是信息的传播都需要提高传播主体的素养。首先政府要在海丝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中履行应尽的职责,在培养和提升传播主体的综合能力和素养上下功夫,从宏观上加强对海丝文化发展传播问题的思考,为海丝文化的传播创建优良的环境。其次媒介组织也应积极发挥专业优势,自觉地应用新媒体创作海丝文化为主题的影视作品。最后海丝文化的传播传承也离不开广大年轻观众,作为普通受众的学生,本身又是海丝文化的传播者,更应该发挥自我知识优势,积极传播高质量的海丝影像视频。近年泉州本地多所高校的学生,在泉州海丝文化的影像作品创作上小有收获,他们创作了一大批有高度、有深度的影像作品,自觉地担负起了海丝文化传播的使命。(二)加强影像传播内容的创新。任何时代下“内容为王”的原则亘古不变。不管是哪种形式的新媒体影像传播,电视剧、电影到短视频都要坚持“技术为纲,内容为王”的准则,坚持“形象把握和理性把握的统一、情感体验和逻辑认知的统一、审美活动和意识形态的统一”[9]的原则。在进行海丝文化的影像创作要坚守内容至上的创作原则,遵循艺术创作的原则和规律,运用丰富专业的视听语言创作高质量的艺术作品,增加内容的艺术美感和情感指引,创作高质量高品质的新媒体影像作品,决不能一味地追求浅层次的感官娱乐而走向低俗。同时还需要注意海丝文化影像内容的趣味化,从而吸引到更多受众。但是趣味性的是建立在高质量的内容基础之上的。除了加强视频内容的创新,还应在内容的垂直细分上做文章。各类新媒体,需要根据自身定位,以受众为目标,关注和瞄准用户的精准需求,为用户有目的性的提供量身打造的内容,树立精品意识,打造品牌内容,以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三)搭建影像传播平台的矩阵。随着数字信息时代的到来,数字化、网络传播的流行,数字多媒体技术成为海丝文化传承保护的重要手段,多平台的信息运作与传播已经成为常态。互联网、QQ、微博、微信、直播平台、短视频APP作为传播平台,为受众搭建起了影像传播的平台,可以及时对影像信息进行、传播,各个平台之间紧密联系,将各个平台相互捆绑形成合力,搭建起传播的矩阵。扩大传播范围,提升传播效果。另外通过创建多元化的海丝文化资源库,将泉州相关的海丝文化视频以片段化的视频资源存储在一起,向公众免费开始,实现海丝文化的开放性传播。

四、结语

新媒体是影像传播的重要媒介,泉州海丝文化的影像传播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好新媒体,积极构建、探索与新媒体时代相适应的传播策略,讲好泉州海丝文化的故事,创作高质量的泉州海丝文化影视作品,形成有影响力的泉州海丝文化影像品牌,才能实现泉州海丝文化影像传播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周建标.泉州发展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旅游的形式和途经[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02):71-79.

[2]黄传武.新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10.

[3]郑宜庸.移动短视频的影像表征和文化革新意义[J].现代传播,2019,(04):29-33.

[4]路春燕.大众传播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5.

[5]马宁.新媒体传播个人的身份变革越主体性界定———信息社会视角的网民刍议[J].传播与版权,2015,(01):96-97.

[6]朱杰,崔永鹏.短视频:移动视觉场景下的新媒介形态———技术、社交、内容与反思[J].新闻界,2018,(07):69-75.

[7]杨芳.新媒体背景下的影像传播[J].新媒体研究,2019,(20):84.

[8](美)斯蒂芬•阿普康(StephenApkon).影像叙事的力量[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7: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