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礼仪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1 17:27:51

学生礼仪教育

学生礼仪教育范文篇1

关键词:中职院校;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对策

文明礼仪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作用。文明礼仪是人类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的。

一、中等职业院校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意义

1.中华民族自古就是礼仪之邦,有着文明礼仪的优良传统。荀子《礼记》中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对个人来说,文明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社会来说,文明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对学校来说,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是良好校纪、校风的真实体现。2.文明礼仪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就业,拓宽就业渠道。随着中等职业教育的深入发展,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学校不仅仅要重视学生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还要培养他们的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提升他们的文明素养和职业素质,这是学生就业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目前激烈竞争的就业新形势下,随着社会对人才的重新定位,用人单位对招聘条件除了要求学生有过硬的操作技能外,越来越看重素养和品位。作为中职学生,在具有相同专业操作技能的前提下,能在礼仪素质和日常行为习惯有良好表现,无疑对他们的就业和发展有着积极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中等职业院校校园里仍有许多学生有不文明礼仪行为。因此,在中等职业院校的学生中全面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提倡文明礼仪行为,把学生培养成气质高雅、知书达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具有重大意义。

二、中等职业院校学生文明礼仪的现状

1.学生综合素质差。随着高中、大学的扩招,技工学校的生源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中职学生大都是高中录取后剩下的学生,这些学生在初中时,学习成绩比较差;在纪律和自我约束能力方面与普通学校的学生也有一定差别。中学进行的是以升学为目的的应试教育,礼仪教育不受重视,没有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明礼仪教育,文明礼仪缺失现象很明显。每年新生入学时,这种文明礼仪的缺失的表现显得尤为突出,老师到学生宿舍去了解学生情况时,大多数学生对老师进入宿舍熟视无睹,不是躺在床上玩手机就是做自己的其他事情,根本不会主动起立向老师打招呼问好。在进入教师办公室时也不会报告,离开时也不向老师道声“老师再见”。2.学生自卑心理严重。中考失败给中职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心理阴影,学生自卑心理严重,情绪低落。有破罐破摔的想法,对前途失去信心。不敢面对社会,不敢面对老师和同学,这导致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力都比较差,对文明礼仪等行为无所谓。有的学生性格内向、害羞、胆子小,平日不爱与他人交往,遇到老师更是绕道而行。3.家庭教育缺失。现在有部分城市生源的中职生是独生子女,他们在中国现代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中,由于父母过分照顾、溺爱和娇惯,多以自我为中心,缺失感恩之心和对他人的尊重;有部分中职生是留守儿童,爸爸妈妈长年在外打工,无暇顾及对子女的教育,只有靠爷爷奶奶教育,这种家庭教育的缺失,造成中职生文明礼貌行为较差。4.从众心理作祟有些中职生还是很懂文明礼仪的,遇到老师和长辈都能打招呼和问好,但看到有些学生做不到文明礼貌也是一样,久而久之也就不注重讲文明礼仪了。

三、如何在中等职业院校开展学生文明礼仪教育

从以上中职院校学生文明礼仪现状可以看出,中职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工作还需大力加强。笔者结合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实践,认为应该做好以下方面工作。1.转变教育管理观念传统的观念是中职院校教育注重学生操作技能的培训,只要技能过硬就有好的就业途径,而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特别是文明礼仪教育。学校应该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将技能教育和素质教育特别是文明礼仪教育并重,配备骨干力量成立学校“德行办公室”全面具体负责文明礼仪教育。把文明礼仪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中,安排文明礼仪课程,从学生入学的军事训练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文明礼仪教育,使文明礼仪教育规范化、系统化。2.教师以身作则,开展文明礼仪培训教师是否遵守教师礼仪不再是个人行为,而是集体行为。违反教师礼仪会带来严重后果,因为当一个人处于教师的职业状态时,他(她)的功能会成倍放大,会影响许多学生,波及广大青少年,甚至对学生终身造成影响。所以文明礼仪应从教师做起,提升教师的个人形象和气质,给全体学生树立学习榜样,引领校园文明礼仪之风。为使文明礼仪教育规范化、系统化,首先要对教师开展文明礼仪培训,教师在日常生活和教学活动中要起模范带头和示范作用,言传身教。其次是建立一支专业化的文明礼仪培训队伍,对骨干教师进行专业化培训,参加社会文明礼仪培训师的学习,考取相关文明礼仪培训师证书,提高学生文明礼仪培训质量。3.制定学生文明礼仪规范各种文明礼仪规范的制定是开展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前提,因此,学校必须制定出适合学校和学生特点的文明礼仪规范,包括学生在教室上课、在宿舍、在食堂、在出入教师办公室、在校园、出入校门等文明礼仪规范以及职场要遵守的文明礼仪规范,例如制定《学生日常文明行为规范》《一日十礼》等,让学生利用早读时间经常诵读,并在教室和学校宣传栏公布;粘贴古今中外各种讲文明礼仪的成功案例,营造文明礼仪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把文明礼仪规范熟记于心,并知道在学习和生活中怎么做,将来到企业里怎么做;制定相关的奖惩规定,对文明礼仪好的学生进行点赞和奖励,例如评选文明礼仪标兵,对不文明的行为进行批评曝光。4.开展形象生动实用的文明礼仪课堂教学学校在教学大纲里安排适当的课时开展文明礼仪教育课,系统地开展学生文明礼仪教育,运用课件和案例对学生进行生动的教育,包括学习各种仪态礼仪、社交礼仪、求职礼仪等,特别是学长学姐们可以用职场成功案例向学弟学妹传授经验;使学生了解基本的文明礼仪规范,懂得学习礼仪的重要性,并采用场景模拟和实操强化训练的各种形式使学生掌握在学校和职场各种文明礼仪的操作要点,学以致用。5.组建学校、班级文明礼仪队,起到带头示范作用、参加社会活动挑选学生组建学校、班级两级文明礼仪队,起到带头示范作用,积极参加学校和各种社会活动。利用各种平台使学生文明礼仪规范得到展示,促进全校文明礼仪教育顺利开展。如在新生入学报到时,组织学校礼仪队欢迎新同学入学,礼仪队规范的文明礼仪行为,会给送学生入学的家长和新生留下了良好印象,也对刚入学的新生起到文明示范作用。6.开展学校文明礼仪成果展示活动每学期组织一次“树礼仪新风,展我校风采”校园文明礼仪成果展示比赛,以班级和小组为单位,以自由展示、知识问答、情景模拟、集体展示等环节,充分展现学校文明礼仪教育成果,特别是在自由展示和情景模拟环节,笔者学校的很多学生“各显神通”充分展示自己在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中所学到的各种礼仪规范要求,并在全体师生面前做展示,在学生中反响热烈。这样可以让学生看到自己努力取得的成果,并对优秀班级和个人给予适当奖励。7.制定长效激励措施和优先就业推荐制度中职院校的文明礼仪教育要能够持续开展,需要制定长效激励措施和优先就业推荐制度,运用各种激励方法,调动学生自觉遵守和参与的积极性,并对文明礼仪方面表现良好的学生给予奖励。学校应该建立多元化的学生评价体系,把学生文明礼仪表现纳入期末成绩考评中,同等条件下在顶岗实习和推荐就业时优先推荐,让学生真正行动起来,真正重视文明礼仪行为,从而促进学校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的开展。

四、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成果

笔者所在学校经过几年文明礼仪教育实践,学生精神面貌和学校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学生做到了“内修有德,外显有理”,真正达到了“四满意”。1.学生满意。学生变得彬彬有礼,原来内向胆小的学生也变得开朗大方,讲文明、讲礼貌的风气在学生中蔚然成风。2.家长满意。学生家长惊喜地发现自己的孩子变得知书达理了,感到自己的孩子真正长大成人了,在家长群中形成了良好口碑,有更多的家长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学校学习,有利于学校招生工作的开展。3.老师满意。学生们在日常的校园学习和生活中行为文明,遇到老师都能主动、规范地向老师问好,形成师生间相敬如宾的和谐风尚。4.社会满意。来学校里办事的人员,特别是用工单位招聘人员,在学校招聘期间,对笔者学校学生在文明礼仪方面和待人接物上做到的规范化,感到非常满意。学生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为学生就业打开了广阔道路,这几年学校毕业生供不应求。所有这些成绩都是在全面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后取得的,真正做到了为社会输送“高素质技能人才”。

学生礼仪教育范文篇2

一、农村小学生礼仪教育缺失的现象与原因

(一)家庭礼仪教育意识淡薄。1.家庭对孩子礼仪教育方法失当。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子女成为了家庭关注的重点,家长们喜欢将更多的财力放到孩子身上。父母在外打工,爷爷奶奶尽量满足留守儿童的物质需求,对孩子过分溺爱,使他们养成了懒散、自私、任性的不良习惯,他们不懂得分享、缺少责任感,也自然会产生不文明的行为习惯。2.父母育儿观念中缺少礼仪教育元素。农村多数家长文化程度不高,重“智”轻“礼”,认为智力发展不容忽视,而文明礼仪可有可无,等孩子长大自然会明白。家长注重智力等方面的投入,唯独不关注孩子的道德教育与习惯养成。(二)小学礼仪教育流于形式。1.师资匮乏。农村小学礼仪教育被边缘化,没有授课时间的保证,也没有师资力量的支持,礼仪教育变成了课余活动。礼仪教育刻板、无趣,小学生“被”日常行为规范约束行为,不能自主探究礼仪教育方面的知识。2.教法不力。农村学校开展礼仪教育多是为应付检查,缺乏系统性,多是通过班会渗透,教师很少将其融入就餐、打电话等日常生活之中。没有专门的教材,多是分散于思想与社会教学中。(三)社会环境对礼仪教育产生了不良影响。礼仪教育尚未列入课程体系,未形成整体性规划,缺少政策支持,礼仪教育尚处于探索阶段。公众人物的一些不雅行为产生了消极影响,冲击了礼仪教育培养出来的良好习惯与修养。

二、开展小学生礼仪教育的有效策略

学生礼仪教育范文篇3

关键词:衢州;高职;礼仪;教育;路径

子曰:不学礼,无以立。礼仪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为人处世的准则。基本的礼仪素养是当代高职学生的基本要求,然而不少学生文明礼仪缺失严重,在与人交往中不讲礼、不识礼,不懂尊重他人,不懂礼让,不讲礼貌,在社交场合不知道怎样打招呼,不知道如何接待来客,与同学、老师摩擦、冲突频繁发生,人际交往受到严重影响。要想改变这一状况,必须加强学生礼仪文化教育,使学生知礼、学礼、懂礼,做新时代有礼好青年。因此,积极探索高职学生礼仪教育新路径是当前高职院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任务。衢州作为南孔圣地,儒风浩荡,2018年将“南孔圣地、衢州有礼”作为城市品牌建设目标,在全市范围内推行全民有礼。高职学生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礼仪教育是推动“衢州南孔文化重重落地”的强有力的保障。

一、礼仪教育对高职学生的重要意义

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素质、应用性、复合型人才为主,对学生的教育有其特殊的职业性、服务性和实践性。基本礼仪教育是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和职业的礼仪知识和规范,促使学生对礼仪产生情感,并转化为意志和信念,从而内化为素质,外化为行为。[1]通过良好的礼仪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养成优良的文明习惯,使学生学会与人友好相处,拥有规范的行为、优雅的举止、礼貌的谈吐、整洁的仪容,还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人素养和工作潜力,成为国家社会需要的人才。高职学生礼仪教育不是简单的礼仪知识的传授,也不只是仪表仪态或职业体态的训练教育,而是一种道德教育,是将礼仪“诚于中而行于外,慧于心而秀于言”的素质教育。同时,开展学生礼仪教育对传承优秀礼仪文化和建设文明校园有着重要作用。

二、高职学生礼仪教育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目前,高职学生礼仪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多数学生缺乏基本的礼貌,不尊敬老师,不遵守公共秩序,乱扔垃圾,不使用文明用语,校园内各种不文明现象普遍存在。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高职学生文明礼仪意识薄弱。高职学生普遍整体素质偏低,大部分学生未曾系统接受过礼仪知识的培养,不能通过礼仪规范来要求自己的言谈举止。甚至有一些学生对不文明现象习以为常,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在大学里只要不挂科就行,完全忽略礼仪在求学求职以及个人整体素质提升中的影响。二是高职院校发展中容易忽视对学生礼仪方面的教育。一些高职院校只注重培养学生的个人知识技能,往往忽视对礼仪素养的基本要求。有些高职院校只针对护理、空乘、文秘、旅游等一些特殊专业开展礼仪课程的教育[2],其他专业并未设置礼仪教育课程。对学生的礼仪教育也仅仅停留在口头讲述,并未真正做到言传身教,将礼仪教育落实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礼仪课程重理论轻实践,师资力量不足,教学形式比较单一也是造成高职学生礼仪素质缺乏的最主要原因。

三、“南孔圣地、衢州有礼”背景下高职学

生礼仪教育与普及的实施途径礼植根于儒家文化,而衢州是南孔圣地所在,世称“东南阙里”,儒风浩荡,自南宋以来一直是江南儒学文化的重镇。以南孔儒家文化为特色的传统文化是衢州城市文化的灵魂和根脉,而“南孔圣地、衢州有礼”就是用儒家文化浸润到城市的方方面面,将优秀礼仪文化内化为城市的骨血,让每个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皆符合礼的规范。衢州职业技术学院是衢州当地唯一一所职业高等院校,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一直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践行“衢州有礼”,提高学生礼仪素养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通过近几年礼仪教育的改革创新,大部分学生拥有文明礼仪的意识、规范的行为、优雅的谈吐,、整洁的仪容,在个人人际交往和求职升学方面有很大的提升。1.礼仪教育与课程建设相结合。将礼仪教育课程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根据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设置礼仪课程,培养礼仪教育师资力量,是开展学生礼仪教育与普及的重要途径。构建了“必修课渗透,选修课强化”的教学体系[3],开设与“南孔圣地、衢州有礼”相关的礼仪教育课程,通过课程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手段的运用,有目的地增强学生的文明意识,将礼仪渗透到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除一般共性礼仪课程外,还针对不同专业,开设具有专业特色的礼仪课程。如针对护理专业学生开设《护士礼仪》,针对会计等商贸类专业开设《商务礼仪》,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培养学生的礼仪素同时,注重礼仪教师师资力量的培养,教师教学中的语言美、行为美、举止美,是学生文明礼仪的表率和示范,对学生的礼仪意识、礼仪行为习惯的培养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响应“衢州有礼”的号召,开设“有礼课堂”,在上课开始前师生相互行作揖礼,表达对彼此的尊重和祝福,下课后再相互道再见。2.礼仪教育与校园活动相结合校园活动是最活跃的也是最受大学生欢迎的一种教育模式,而学生社团是学生活动最有力的体现,也是开展礼仪教育的有效载体。通过成立礼仪社团,开展礼仪讲座,举办礼仪知识竞赛等相关活动,大力宣传礼仪知识,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文明意识,重视礼仪修养,还可以引导学生遵守文明规范,从身边小事做起,做“有礼新青年”。衢州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礼仪社,不仅在校园重大活动中提供接待服务,以优雅的仪态和良好的精神面貌展示着“有礼新青年”的朝气和状态,而且在校园内组织公益演出,拍摄礼仪宣传片,劝导不文明行为,得到了众多学生的任课和参与。3.礼仪教育与家庭、社会多方面配合,共同协作高职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较弱,单纯靠学校的教育恐难提高学生的礼仪素养。因此,需要家长、社会的配合和监督。[2]学校应加强同家长的沟通联系,动员家长规范学生的文明行为,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和礼仪素养。在“南孔圣地、衢州有礼”城市品牌的创建过程中,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主动承担志愿服务,上街捡拾垃圾,劝阻吸烟、闯红灯等不文明行为,规范文明用语。通过志愿服务,不仅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文明意识和礼仪素养,而且对社会监督起到一定的作用。

四、结语

礼仪是维护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桥梁,是一个人文化水平、文化修养以及个人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4]礼仪素质的培养和教育对高职大学生来说非常重要,既关乎个人的成才和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的持续发展。礼仪教育也是一个全方位、系统化的工程,需要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配合和努力。

参考文献:

[1]杨国英.论高职高专院校礼仪教育的路径[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7(4):44-47.

[2]庞建强.职校旅游专业礼仪教育探究[J].旅游纵览,2017(10):194.

[3]王素芳.高职“基础”课实践教学之形象礼仪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以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2016(19):207-208.

学生礼仪教育范文篇4

关键词:国际学生;礼仪教育;礼仪教育课程;汉语分级阅读

近年来,高校部分国际学生在校园内上课迟到、出入教室穿拖鞋着吊带、深夜宿舍聚餐嬉闹,校园外甚至嚣张挑衅执法交警,类似事件时有发生,社会逐渐形成对国际学生一定的负面印象,继而引发公众对高校国际学生教育管理水平与能力的广泛关注和热议。本文旨在探究礼仪教育在高校国际学生教育管理中的价值及其实现途径,以期为国际学生规范教育提供参考。

一、礼仪教育的定义与价值

(一)礼仪与礼仪教育。1.在中国古代,“礼”和“仪”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礼”是抽象的,是由一系列规定和制度构成的准则,“仪”是具体的,是一套完整而系统的程序和范式[1]。礼仪是在一定社会人际交往中,以约定俗成的程序与范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作为全社会共同的行为规范,它对个人行为有着规范性的要求,形成一定的约束。礼仪缺失或不当将影响与他人的沟通交往,阻碍个体素质的提升,损害个人、团体甚至国家民族的形象。这种缺失或不当体现在具体程序与范式的践行上,也体现在对抽象准则的理解与领悟上。2.礼仪的价值指向在于使社会文明,礼仪教育的价值指向在于使社会个体理解并接受礼仪,融入社会文明。面向高校国际学生的礼仪教育可以从礼仪的本质出发,探讨对他人的尊敬之心、友好之情的展示程序与范式,它可以是单向的中国文化认同教育,使恰切的礼仪规则成为国际学生打开中国文化大门并形成中国社会交往能力的黄金钥匙;也可以是从中国文化博大开放、兼容并包的角度对比探讨中国礼仪与国际礼仪,培养国际学生礼仪文化的双向融通智慧与融通能力,但在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应重点关注中国礼仪的被理解与被领悟教育。(二)高校国际学生礼仪教育的价值。中国古代的颜无曾这样描述礼仪的价值,“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尚礼则身正,心尚礼则心泰,事尚礼则事成。”面向高校国际学生的礼仪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价值,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礼仪教育是国际学生适应中国留学环境的重要桥梁假若将异国求学的国际学生与中国社交世界之间的距离比作一条江河,那么礼仪教育便是这条江河上的一座重要桥梁,它的一端是国际学生在华留学生活的社交需求,另一端连通着真实的中国社交世界。通过它,国际学生学习中国礼仪规范及其社会文化根源,学习在中国留学环境中如何与他人有效相处,做到知礼、尚礼、守礼,逐渐领悟并使用它,从而减轻他国社交恐惧与焦虑情绪,培养交际自信和社会参与感,提升他们的中国社会交往能力,更快更好地适应中国留学环境。2.礼仪教育能够引导国际学生形成积极的个人审美志趣礼仪从起源到发展始终随着社会审美取向的变化而变化,高校礼仪教育解读渗透礼仪规范中社会公众的审美志趣,培养学生注意个人言行举止契合它的基本规范,不僭越,不挑衅,引导学生在理解领悟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与之相向的个人审美志趣。礼仪美育之花必然结出规范文明之果,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的具体礼仪是一种神奇的身体语言,它能外化彰显一个人内在的审美志趣,成就良好的个人形象。使用者通过外显的符号形式获得某种心理的暗示与体验,并通过接收者的反馈获得确认,反作用于使用者,这一过程便是礼仪教育的价值实现过程。积极健康的个人审美志趣一旦成为源动力,必然指引着国际学生自觉对照修正不当言行,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追求积极向上的美丽人生。3.礼仪教育是多元文化背景下形成与维护公共秩序的指挥棒礼仪是治事待人的准则,亦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规范。不论是家庭生活还是社交场合,其进退都应有适当的节度,礼仪便是这个“节”与“度”。礼仪是文化自觉的产物,“是社会发展到高级阶段对民族文化的拣择与升华,是对人们行为制度性的、有形的约束。”[2]礼仪作为一种公共行为规范,一方面,它依靠文化自觉的力量约束个体行为,形成并维护着一定的公共秩序;另一方面,在践行过程中,人们容易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存在一定的从众心理,需要必要的引导与教育。来自世界各地的高校国际学生拥有丰富的多元文化背景,对其进行礼仪教育,作为形成与维护中国留学环境下公共秩序的一根指挥棒,能够保护与协调这种多元文化,有助于谱写出一曲多元文化和谐相处的美丽乐章。和谐有序的校园人文氛围,具有熏陶铸造文化认同心理的功能,反过来作用于他们的思维模式、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逐渐形成一种文化自觉。

二、高校国际学生礼仪教育现状

“礼仪是在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的,符合礼的要求,维护礼的精神,指导、协调人际关系的行为方式和活动形式的总和。”(百度百科)它从社会生活中来,又作用于社会生活。五千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每一条礼仪规则背后都蕴含着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传统的道德理念、思维方式及民俗做法等特定文化内涵,这恰恰是国际学生比较欠缺的部分。(一)礼仪规则教育与礼仪文化教育分而治之。目前,高校面向国际学生的礼仪教育通常分为两个板块:礼仪规则教育和礼仪文化教育。其中礼仪规则教育主要通过新生入学教育及日常管理展开,礼仪文化教育主要依托中国文化通识类课程,如中国概况课展开。一方面,作为国际学生的教育管理者,高校希望国际学生遵守相关礼仪规范,为防范国际学生做出违反校规校纪甚至法律法规的行为,高校防患于未然,将各类规则尽数列入《学生守则》,并在入学教育时三令五申,但现实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由近年来各类涉及国际学生的负面报道层出不穷可见一斑。另一方面,“中国概况”类文化通识课程受到课程性质、教学计划和授课课时的限制,着力于对中国进行全方位系统全面的概况类介绍,如中国的国土、历史、人口、民族、政治制度、经济、科技、教育、传统思想、文学、艺术、习俗、旅游、国际交往等各方面的知识,不能做到深入细致地论述“礼仪规范”相关内容。礼仪规则教育与礼仪文化教育分而治之,理论与实践相剥离,且蜻蜓点水式的礼仪教育难以达到预期效果。鲜活的社会现实生活是孕育产生一定礼仪规则的文化土壤,单纯讲授礼仪规则而不引导国际学生理解领悟它产生并传承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不但不尊重产生它的历史背景与社会现实,而且这些脱离中国社会文化土壤滋养而被简单罗列的各种礼仪规则容易成为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给学习它的国际学生造成一定的困扰,甚至成为干瘪恼人的桎梏,阻碍礼仪教育的有效开展。(二)教学资源相对匮乏。首先,教师是实施教育教学计划的基础核心力量,应该具备中国礼仪文化和具体礼仪规则的教学业务能力,具备面向国际学生进行礼仪教育课程开发建设的能力,还应具备高尚得体的个人礼仪素养。当前,大部分高校开展的国际学生礼仪教育主要依托辅导员围绕《学生守则》开展的入学教育及日常教育活动。辅导员们通常较为年轻,在实际工作中,往往缺乏中国礼仪系统知识储备,缺乏多元文化背景下礼仪教育专业技能的相关培训,也缺乏礼仪教育相关的工作考核办法与激励机制,其教育效果完全依赖于辅导员个人现有的职业能力与职业自觉。其次,适合国际学生自主阅读的汉语分级读物不足,面向国际学生礼仪教育的汉语分级读物更是亟待开发。

三、高校面向国际学生进行礼仪教育的途径

当前,国家号召高校面向国际一流大学建设目标培养高层次来华留学生,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及其培养目标决定了不能满足于高校现有的礼仪教育模式,也不能简单照搬面向中国学生的礼仪教育课程,而应着眼于满足国际学生个人发展需求及国内外社会对国际学生的人才需求,分析中国留学环境要求具备的基本礼仪规则,考察它应用的社会生活场景,挖掘它背后的文化来源,结合汉语语言目标、文化目标和专业技能目标,合理加工,开发建设面向高校国际学生礼仪教育的新模式。(一)开发建设面向国际学生的礼仪教育课程。以国际学生了解、领悟并遵守一定的中国礼仪规范为基本目标,以帮助国际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中国留学环境为宗旨,注重礼仪教育与中国留学生活的有效融通,是国际学生礼仪教育课程开发建设的基本理据。据此,面向国际学生的礼仪教育课程应在礼仪概述、仪容仪表、交际礼仪、职场礼仪等一般礼仪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增加解读具体礼仪规则相关文化的内容比重,如中国文化讲究未雨绸缪、居安思危、防微杜渐、投桃报李、舍生取义等价值理念,以及中国人崇尚了几千年的做人根本: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些在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群体思维方式与文化心态,是指导中国人思想行为的文化根源,也是礼仪教育课程开发建设的宝贵资源,应发掘其中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或身边的典型案例,利用线上线下多种教学平台,增强礼仪课程的趣味性和教育价值,帮助国际学生理解具体礼仪规则背后的历史背景、社会原因和文化支撑,促使国际学生在礼仪应用上更加协调,内秀于心,外毓于行。考虑到礼仪教育的学科特殊性和教育对象文化背景的差异性,我们认为能够提供个性化学习环境的交互式教学网络平台具有一定的优势,它不仅能让国际学生按照教学计划在沉浸体验中基于自身条件建构个人礼仪知识体系,而且能够突破教育的时空限制,在即时友好的师生、生生动态交互过程中,通过感受与判断,逐渐领悟并适应礼仪规范。面向国际学生的礼仪教育课程对教师的专业技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具备线上线下课程开发建设的能力,信息检索、筛选、组合创新的能力,以及观察、收集、归纳总结的能力。在分析国际学生思维特点、认知方式、学习态度和心智心向的基础上,教师选取一定的礼仪教育主题,如社会热点、媒体报道或中国留学生活中具有礼仪教育价值的生动案例,对其进行课程设计开发,形成“微课”,其中涉及的礼仪规范可以选用学生进行演示,引导他们在具体事件情景中反复观摩、对比思考、头脑风暴等;也可以选取与课程教学目标匹配度较高的精品课程或慕课中的优质教学资源,整合优化,建设礼仪教育课程资源库。(二)面向高校国际学生进行汉语分级阅读。语言是一种载体,面向国际学生的汉语教学承载着包括礼仪规范在内的中国社会文化内容,大量持续的汉语自主阅读无疑是国际学生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最有效的途径之一。然而,对外汉语教学长期奉行“唯精读、高浓度”的模式,“教学环节中缺少科学设计的、大量的、轻松有趣的中文泛读”[3],自主阅读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没能得到充分发挥。当前市场上的汉语读物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使用全真语料的读物;第二类是专门为汉语学习者编写的读物;第三类是以著名的中文作品(多为文学作品)为基础,根据第二语言学习者的水平加以简化改写的读物[4]。近年来,面对越来越大的汉语学习者群体,依托对外汉语基础教材多年运行经验,研发制定汉语分级阅读标准,开发建设汉语分级读物体系,逐渐成为业界共识。面向汉语学习者的分级读物需要考虑读物本身的内容题材、字词因素、语义透明度、内容深度、结构复杂度等。其中,选取国际学生感兴趣的内容题材,合理设置分级读物的语言难度和进阶等级,是决定汉语分级读物可读性的三个重要指标。此外,尤其需要考虑读者自身的背景知识和汉语水平。在实际教学中,一线汉语教师最了解学生真实的汉语水平和学习需求,他们擅长通过简化和阐释的方式对材料进行语言调整和言语调整,提高语言输入的可理解度。因此,汉语教师在高校国际学生礼仪教育中的作用尤为重要,一方面,汉语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从现有的汉语分级读物中选取合适的章节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课外自主阅读,如《汉语风》《中文天天读》《实用汉语分级阅读500字》等,成为连接国际学生课堂学习与汉语分级阅读资源宝库的重要桥梁;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围绕礼仪教育教学目标,选取国际学生在华留学生活典型场景或者社会热点、网络资源等进行原创加工,成为国际学生礼仪教育主题汉语分级读物的开发者和建设者。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国际学生的汉语学习资源是海量的,教师应该在讲授礼仪教育课程的同时,开发建设汉语分级阅读资源库,教会学生有效利用资源进行大量的汉语分级阅读,让国际学生在阅读中津津有味地获知礼仪规则,循循渐进地完成礼仪教育和文化认同。这时候,教师的角色可以被比作是教练,教会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给“运动员”们必要的时间去实践去练习,“场地”便是合适的汉语分级读物,教练在场外时刻关注着他们的举动,必要时给予一定的阅读辅助,如提供作者背景、创作背景、人物分析、文化因素补充注释、人物关系梳理等,帮助学生消除理解障碍,使汉语分级阅读成为国际学生礼仪教育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朱筱新.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2]林丽楠.实施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

[3]储诚志.引入分级泛读改进中文教学———兼谈《汉语风》中文分级系列读物的设计目的和特点[J].国际汉语教育,2009(4).

学生礼仪教育范文篇5

一、新媒体对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影响

1.社会层面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相当一部分人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背弃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尊崇的“诚信”和“礼仪”,诸如公交车上年轻人不给老弱病残让座,一些中老年人在遇到交通事故和意外自伤时对伸岀援手的好心人进行讹诈等等,这对整个社会道德体系建设的形成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虚拟社会也像现实社会一样,存在着正义与邪恶、善良与丑陋,除了号召人们重新捡回丢失的讲道德、讲礼仪的优良传统外,还要依靠加强法治来规范新媒体的运用。

2.学校层面的影响

大部分学校不设礼仪教育课程,甚至把礼仪教育作为选修课来设置。新媒体对于学校礼仪教学来说,能以鲜明的画面、直观生动的影像和灵活多样的表现方式,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师填鸭满堂灌的模式,既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强度,又丰富了授课方式和内容,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师所教授的礼仪教学内容可储存在学校网络平台的“云空间”里,课后学生可用电脑或手机利用学号登录,可随时再学习和温习自己感兴趣的礼仪教育相关内容。目前,大部分大学建设了多媒体教室,但数量偏少、功能上还很不完备,在教学平台中虽然使用率极高,但涉及到礼仪教育的内容极少,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

3.对大学生道德礼仪素质的影响

在虚拟社会中,看似开放的纷杂信息良莠不齐,冲击着当代学子们的大脑,也容易影响他们的日常礼仪行为,进而影响他们的是非观念和价值观取向,使他们迷恋虚幻的网络世界,把游戏中的打打杀杀当作是生活,把当红明星的丑闻当成学习的榜样,丧失了道德和礼仪规范的判定标准,这些都需要礼仪教育来引导、纠正。

二、新媒体下礼仪教育现状的分析

1.办学精神模糊

国内各个大学培养大学生如同企业推销产品一样,市场上什么紧俏,大家一哄而上,工、文、理等界限越来越模糊,根本原因是办学精神空泛和缺乏远见,大部分高校校风声称“求实、创新”等,其实如同口号。再加上扩招,学生众多,从应试教育中脱颖而出的大学生们很多也只是“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考试机器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急功近利怎能培养出言行得体、作风务实的应用型人才?两千多年前,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仁”“礼”“有教无类”等教育思想,“仁”几乎包括了所有的道德品质,“礼”是要求符合时代的规范,先做好人再谈做事。

2.媒体个性化未得到充分展现

新媒体进一步分化了受众群体,如今新媒介技术的发展更是一日千里,它们制造了更加个人化的消费模式。但是网络媒体“点对点”“一对一”的传播还远远无法实现,一方面是学校对于大学礼仪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从内外兼修上对大学生的道德礼仪素养给予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由于教学经费紧张,不可能对大学生礼仪教育的这门选修课投入过多资金。

3.缺乏利用新媒体研究礼仪教育的人才

由于各类大学要么沿袭一贯的传统说教,要么都注重“借用”别人的现成成果,缺乏如同钱钟书、屠呦呦等多年如一日的甘于寂寞的研究型人才。工业产品出厂后出现的质量问题,可以通过“召回”的方式来纠正,但大学里“生产”的大学生“产品”能“召回”吗?对于大学生出现的道德礼仪问题(诸如与他人无法沟通、自私、不注意个人道德修养等等),就算“召回”能解决吗?对于利用新媒体进行礼仪教育研究不亚于大学的专业课程研究,这是培养“人”的最基础的工程。

三、新媒体时代礼仪教育面临的挑战

1.礼仪教育的新思路

礼仪的精髓是尊重他人和自重的有机统一。借助新媒体引导礼仪教育向规范实用迈进,要充分利用大学生勇于探索的心理,既考虑大部分学生的普遍需求,又考虑个性化的需求。每所大学应当结合本校的专业特点,确立各自独特的办学理念,坚持把每一个大学生培养成有良好道德修养、懂礼仪行为的人,与专业课的设置一样,重视设置符合当代大学生需求的礼仪课程,并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正面引导和宣传,设置专门道德礼仪教育的机构,积极响应国家净化网络等媒体的空间,纠正大学生的不良日常行为,营造校园新闻和媒体传播的一方净土,形成大学就是名副其实的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场。

2.礼仪教育的新方法

积极构建校园礼仪教育的系统工程,充分跟传统礼仪教育方式相结合,完善构建以新媒体为基础的校园文化网络新平台及礼仪教学系统;各院校应当把礼仪教育课程作为各专业的必修课程来开设,而不再是当作点缀门面的选修课;利用新媒体不断探索与国际接轨的礼仪知识和行为规范,做到中西结合,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从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开始,修炼谦谦君子的儒雅风度;适时开展礼仪讲座、礼仪竞赛、礼仪交流等活动,与企业、社会、教育主管部门等共同创设适合大学生融入社会的礼仪训练基地,增强教育的实用性。

四、新媒体时代礼仪教育解决的途径

1.加强礼仪教育的针对性

通过运用好新媒体平台,针对大学生的特点,选择他们愿意接受的方式来教授礼仪知识,并将日常发现的大学生不当的礼仪行为和做法,做成Powerpoint课件或小视频,以正确的方式演示出来,便于帮助大学生直观认识讲究礼仪的重要性,让大学生深入了解、掌握日常各类场合的礼仪规范,并在课后的生活场景应用中自我感受、体验,以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

2.加强礼仪教育的时效性

在日常教学中,将礼仪教育课程的要求转化为实训项目,有的在课堂上做,有的在社会、企业中去实践。对于讲授和实训的礼仪课程可同期录制影像资料,按系列上传到学校的网络教学资料库,方便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在网络浏览自己喜欢的内容,以帮助其掌握课程内容,保证学习效果。通过理论课程和实训实践,使每个学生都从“理论—实践—反思总结”过程中,真正掌握各类礼仪的要点和技巧,为今后实际应用打下基础。

3.加强礼仪教育的实用性

学习礼仪重要的是在应用,因此,各大学需要结合不同专业今后的就业方向,在普及社交礼仪、餐饮礼仪、会议礼仪等基础礼仪的基础上,侧重职场礼仪的培训。如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礼仪大赛实况等,让学生感受得体礼仪所展示的风采;也可以通过设置模拟真实场景的礼仪实训,让学生边学边练,通过发现礼仪问题提出正确的做法;可以运用QQ群、微信、微博等通过图、文、声、像等手段,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他们学习礼仪知识的兴趣,丰富课堂教学。

五、结语

学生礼仪教育范文篇6

关键词:小学生;礼仪教育;困境;对策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礼仪是一种行为规范,也是人与人交往的行为艺术。讲礼仪是时展的需求,也是当代小学生的教育要求。身在礼仪之国,就应该做讲礼仪的好公民,讲礼仪是当代小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只有小学生具有良好的文明习惯,才能构建文明校园。要求小学生在学校做一个三好学生,在家做一个懂文明的好孩子是社会的需要。但是实际上由于很多因素影响,导致小学生行为不文明,因此要加强小学生礼仪教育。

一、当代小学生不文明礼仪的困境

小学生是社会的栋梁,是社会发展的希望,但是由于不良习惯的影响,小学校园出现了许多不文明现象。小学生的模仿能力非常强,可以看到很多小学生随地扔垃圾、大声喧哗、有的学生不喊报告直接闯进教师的办公室、在公共场合打闹。这些不良行为已经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呈增长的态势,所以对当代大小学生生进行礼仪知识的普及与礼仪行为的规范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对小学生进行尊重老师的礼仪教育,如上课时起立,敬礼,上课不要讲话,回答问题先举手,下课要跟老师说再见,等等。

二、小学生礼仪教育应采取的对策

1.要求学生从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入手。一些学生的行为习惯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小学生最基本的礼仪道德要从尊敬父母、孝敬长辈开始,这些都是文明的最初表现。对父母长辈的孝敬和尊敬师长是小学生能做到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例如,对父母主动问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养成有礼貌的习惯。

2.要求学生从爱同学、爱老师、爱学校开始。校园里,首先,要求学生发自内心地关心同学,在实现尊重教师的同时,做到学生间友爱互助;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让学生意识到个人是一个单薄的群体,只有当班级力量聚集到一起时,才会发挥集体作用,在这个集体中,需要培养学生互助进步,团结友爱。其次,想要让学生热爱学生生活,热爱校园,必须得让学生先了解学生的历史背景和人文背景,从而激发学生对学校的热爱,而爱学校从热爱同学和老师开始,在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的同时,要热爱家乡多一点,以后为家乡的建设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3.要依据年龄和心理特点进行。一般学生中,男同学自制力较差,比较好动,女同学相对要安静很多,体现出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同学心智存在差异,所以在教育方式方面要针对男女同学的不同特性,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4.优化环境,营造氛围。在良好教育环境熏陶下成长的孩子,对于礼仪规范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孩子生来具备的品质。学校在培养学生礼仪方面知识的时候,可以给学生营造一个好的文明礼仪氛围。

5.多种渠道,普及知识。(1)制定规范针对学生的心智和年龄段特点,拟定不同的“文明礼仪”评选标准,让学生结合自身特点和年龄段规范自己的文明行为。对于年龄较小的学生,从使用文明敬语开始,促使学生用严格的标准规范自己。(2)舆论宣传学校的宣传要利用好黑板报、校刊、校广播站等媒介宣传礼仪知识。校广播站在宣传弘扬礼仪教育的同时,要大力表扬那些比较优秀的学生,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风貌,与此同时,要宣传文明礼仪树新风的观念,在老师的带领和广播的宣传下,对一些表现好的学生和班级进行表扬,使之成为学习的典范。6.树立典范,引导方向。引用名人的先进事迹、思想、优秀品质和典型的事迹行为,熏陶学生,给学生正确的引导。学生惯用的思维就是以老师为模板进行效仿,老师的日常行为直接影响学生。因此,老师在教学中需要做到以身作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树立好自身形象,在德智体方面为学生树立榜样,让学生在学习中自觉养成良好习惯。比如,在校园或者校外,一些学生遇到老师不敢打招呼,而是避开,这个时候老师可以采用先发制人的方式,和学生打招呼,师生之间做到互助友爱,敢于表达自己,做到文明礼貌;对于遇到的问题和犯的错,要敢于认错,勇敢面对自己的不足,老师在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对学生要求礼仪为基础,逐步养成文明的做事风格。在文明礼仪等最基本的品质被学生接受后,我们要加强文明礼仪的教学推广。加强当代小学生礼仪教育必须从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让小学生意识到礼仪教育的重要性,让礼仪成为一种习惯、一种修养,从而让学生自觉养成讲礼仪的好习惯。

作者:王丹艳 单位:常州市博爱教育集团

参考文献:

学生礼仪教育范文篇7

关键词:中职生;礼仪;文化修养;教育吸引力

古代大家荀子曾提出: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不礼则不宁。表明一个人,如果缺少基本的礼仪文化修养,便无法在社会上立足。可见,礼仪是判断人的最直观和基本的因素之一。作为中职学生,更是需要在学校中做到尊师重道,努力学习礼仪文化。实际上,现在中职学院学生的文化修养程度差异很大。有一部分学习服务、销售、行政、酒店管理等专业的学生,通过学习系统了的礼仪训练和知识、能做到举止得体。但是大多数学生缺乏礼仪文化修养。

一、学生缺少礼仪文化修养的主要原因

(一)个人原因。中职生的年龄还比较小,有一些青春叛逆的心理,很多时候会比较自我、自负,对于很多事情的处理上比较冲动,判断能力有限,看到言语粗俗、举止粗鲁、行为习惯较差的现象会跟着模仿,把粗俗、另类当成是一种个性。这些因素都是会直接或者间接的引起学生缺少礼仪修养和文化修养。(二)家庭原因。在学生进入学校接受教育前,大部分时间父母是充当孩子的老师的,所以,如果在整个家庭氛围中,父母不注重教育孩子,对待孩子礼仪文化教育这方面比较疏忽没有,没有注意去培养孩子的礼仪修养和文明意识,孩子当然会缺少基本礼貌和修养。正所谓:养不教,父之过。另外,如果父母自身也缺乏文化修养,那么孩子在小的时候就会模仿父母的行为模式,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一些不好的习惯和处事风格,这也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另一重要因素。(三)学校原因。我国目前职业学校的教育,基本还保留着“重技术、轻文化”的教学理念,学校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技术水平,但是大多数礼仪课程并非是必修课程,课程设置在选修课的范畴,这表明了学校教学上对礼仪文化课程不重视,从而学生也会觉得无关紧要。(四)其他原因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生还会受到学校周边的不良风气影响。很多职业院校附近治安环境较差,经常有一些社会青年在附近打架斗殴,抽烟喝酒;学校附近分布各式各样的网吧、KTV等娱乐场所也会对学生造成影响。

二、中职学生礼仪文化修养缺失对教育吸引力的不良影响

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礼仪文化和修养不仅是衡量个人还是衡量一个、学校、国家的重要标准。首先,礼仪文化修养对其个人职业发展的好坏,和社交活动中人际交往的能力有很直接的影响。一个文化修养、散漫无礼的中职生在面试时,往往会因毫无教养而到丢失工作机会;在平常工作中影响公司形象,使得企业形象受损而被辞退的员工也并不少见。其次,集体和个人是密不可分的,一旦有人违背了礼仪规范,就会使学校的声誉受损;大多数中职院校学生的行为习惯太差,素质太低,也是为什么社会对中职院校的印象差,中职院校对大众吸引力不高。另外,“当我们在评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通常是看这个民族的言行举止、文明习惯和公民素质入手的。”[1]中职生离开学校步入工作就是社会的组成部分,从事各种各样的职业。如果职业素质和个人礼仪文化修养低下,在国际社会交流中,会损害国家和民族的整体形象。事实上,外出旅游时,其行为代表了他的民族和国家,每看到许多国家用汉语写着:“中国人,便后请冲水”、“请不要随地吐痰”、时,背后的原因耐人寻味。

三、怎么通过改善学生礼仪文化修养提高中职学校的教育吸引力

根据以上论述的中职生缺乏礼仪文化修养的不良影响,一个很小的行为都反映了一个人、集体、甚至是一个民族的道德修养。提高中职生文化修养水平任重而道远,“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们需要脚踏实地。(一)学校要加以重视。学校应该积极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努力培养“双师制”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提高礼仪课程在教学体系中的地位,把礼仪课程列为必修公共课[2],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教学和训练,能够有效地改善目前学生礼仪文化修养不足的现象。(二)家庭礼仪教育不容忽视。我国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家庭是人们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要在家庭生活中,通过每个成员良好的言行举止,相互影响,共同提高。父母在家里,要多加教导孩子做人的道理,教育孩子在公共场合所基本礼仪,树立正确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三)改变社会对中职教育的误解。“对职业教育缺乏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已成为职业教育吸引力不足的社会原因。”[3]所以,改变大众对中职教育的偏见也是提高中职教育吸引力的一大有力措施。教育模式上,每个学校可以制定准确的定位目标,根据自己的情况开展特色教学,争取在某一领域的教学上确立自己的品牌。其次,要加大力度宣传,比如可以通过媒体、报纸等方式介绍和分享本校的优秀校友,改变大众的偏见,提高中职教育吸引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由于个人、家庭、学校、其他因素造成的,中职学生缺乏礼仪文化修养从而导致我国中职教育缺少吸引力。因为,需要从学校、家庭、社会去实施一系列措施改善这种情况。

参考文献

[1]贾朝东,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礼仪教育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2006.

[2]许黎英.高职学生礼仪文化修养与高职教育吸引力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01):166-167.

学生礼仪教育范文篇8

关键词:中心小学文明礼仪培养提高

礼仪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文明礼仪是传承文明的需要也是时展的需要。千百年来礼仪之风传承至今,我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着称于世。一个素质高、有教养的人,必须有良好的文明礼仪。这样的人,才会被人尊重,受人欢迎。

然而,我校是一所中心小学,外来人口、本地人口混杂,家长多数文化水平较低,道德修养也不尽人意。在家庭教育中,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文明礼仪教育相对薄弱。从而导致在我们身边,在一部分同学身上,还存在着一些不文明的行为。例如,在课堂上,总有学生会插嘴;在我们的校园内、楼梯上总能见到与我们美丽的校园极不和谐的纸屑;课间常有学盛在教学楼走廊上追逐打闹,走路推推搡搡习以为常;还有部分同学相互之间讲脏话、粗话……学生的文明礼仪修养与现代文明社会的要求存在着严重的脱节现象。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精神要求日益发展,人人都在寻求一种充满友爱、真诚、理解、互助的温馨和谐的生存环境,寻求充满文明与友善,真诚与安宁的空间。前进的社会呼唤文明,科学的未来呼唤文明。同志指出:“不仅要加强对学生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在学校教育工作中,要切实加强青少年儿童文明礼仪教育,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是传承文明的需要。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自古以来就享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在五千年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不但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而且形成了古老民族的传统美德,很多优良的、传统的礼仪规范,直至今天仍然有很强大的生命力,它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如:童稚时的孔融让梨,尊敬长辈传为美谈;;“程门立雪”更是为尊敬师长的典范。老子在《道德经》中告诉我们“做一天人就要讲一天道德”。这些,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中国人的礼仪道德所在。作为中华民族传承人的青少年儿童,他们有责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精髓,使“礼仪之邦”的美名响誉中外。

(二)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是时展的需要。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两个文明建设,正努力跻身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人类社会是以文明、和平、发展为主流的信息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合作日渐频繁、密切。而文明礼仪是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是衡量一个人教育程度的标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不仅是个体道德、品质和个性形成的基础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振兴民族精神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教育。因此,学校必须抓好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这是时代的需要,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三)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是孩子成长的需要。

一个注重自身修养,重礼仪的人才可能成为优秀的人、有用的人、品行兼优的人。孟子说过:“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古希腊哲人赫拉克利特也说:“礼貌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这些都充分说明“礼”是何等重要。青少年儿童一代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加强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至关重要。今天的孩子从小就不是“一张白纸”,五颜六色印入脑中,环境影响或多或少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了污染。虽然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依然传承,就整体情况看,确实存在弱化的趋势,特别是对青少年儿童的约束力越来越少。有些人在学校里,不会尊重他人,不礼让,不礼貌;在社会上不懂得称呼他人,甚至满口粗言,这些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我们必须加强他们的文明礼仪教育。

二、文明礼仪教育的要求和依据

事实上,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保证我们顺利学习的前提,也是树立健康人格的基础。一个学校的学生具有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才能构建出优良的学习环境,创设出优良的学习气氛。我们教育的这一代是跨世纪的接班人,未来社会的文明进步程度与他们的文明水准有直接的关系。因此,提高自身修养、开展文明礼仪教育,让学生从现在起能在社会上做个懂文明礼仪的公民,在家做个懂文明礼仪的孩子,在学校做个懂文明礼仪的好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我认为应加强学生的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主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要求学生从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入手。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的行为习惯可以体现在平时的交往中特别是家庭教育中,小学生在家孝敬父母、孝敬长辈,都是文明交往的表现。因为孝敬父母、尊敬老师是小学生最起码的道德要求,例如:放学回家见到父母主动问好,帮助父母做做家务等,逐渐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习惯。

(二)要求学生从爱同学、爱老师、爱学校开始。

在学校,主动关心和帮助同学,学生之间团结友爱,尊重老师;引导学生有集体荣誉感,因为,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个人只有在集体之中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其次,要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人文、风俗和家乡面貌的日新月异,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并在学生们的心中埋下一颗将来要为建设家乡奉献力量的种子。

(三)要依据年龄和心理特点进行。

大多数小学生对一些基本的礼仪常识还是知道的,整体较好,只是一部分学生的行为习惯还应训练和提高。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刚进入小学,很多习惯都没有养成,不知道什么是文明的,什么是不文明的;同时,男同学相对女同学而言,礼仪行为又普遍不及。男同学一般比较顽皮好动,女同学比较文静,说明男同学的礼仪教育要难于女同学。所以应针对高低年级和男女同学的心理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

三、文明礼仪教育的途径

1.优化环境,营造氛围

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营造良好的文明礼仪氛围,是促进礼仪规范养成的一个重要外部条件。学校围绕文明礼仪教育主题,给学生以一种良好的文明礼仪环境熏陶。如:在上下楼梯处张贴“轻声慢步靠右走”、走廊上张贴“请使用礼貌用语”、草坪花圃旁张贴“请勿践踏”等提示语,让学生时时受到提醒,置身于良好的教育环境中,从而达到净化心灵的目的。

2.多种渠道,普及知识

(一)制订规范

根据小学生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制订出不同年段、不同内容与不同要求的“文明礼仪”评比条件,让全校同学都按照礼仪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低年级以基础校园文明礼仪为重点,主要培养学生从使用简单的“文明礼貌”用语开始,养成良好的语言、行为习惯。让学生按照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狠抓养成教育。

(二)舆论宣传

利用黑板报、宣传橱窗、学习园地、队角、红领巾广播站等,向学生宣传礼仪知识。学校广播站增设“礼仪教育”的广播专栏,大力宣传礼仪知识。此外,利用宣传工具,大力弘扬学生中讲文明懂礼仪的良好风貌,表扬礼仪先进分子和先进班级,评议不良典型事例,在全校师生中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

3.学科融合,渗透教育

注重学科教学中对文明礼仪教育的渗透,把课堂教学作为了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载体,使礼仪内容深入学生心灵深处。利用课堂教学的资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礼仪教育因素,如:在《说话要注意姿势》这一口语交际中,让学生说说图上不正确的说话姿势及原因,让他们知道这是不尊重人的表现,从而引导学生做一做、演一演正确的姿势,不失时机地进行文明礼仪行为的引导与教育。

4.树立典范,引导方向

美国教育家洛克曾经说过:“对儿童进行教育,最容易而最有效的方法,是把人的应该做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眼前。”用榜样人物的先进思想、高尚情操、优秀品质、模范行为教育学生,使教育形象化、具体化,给学生引导文明礼仪方向。

教师是学生直接仿效的对象,也是礼仪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因此,教师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至关重要。教师以自己良好的师德表率给学生树立榜样,使学生在师生交往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如:对于学生的问好,教师微笑点头;碰到内向的学生,教师首先跟他们打招呼;对于学生的帮助,我们都亲切地向他们道谢;如果老师做错了什么,也勇敢地向学生道歉。着名作家冰心说过:“教师的现在,就是学生的将来”。一个人格高尚的教师,都必须具有一种严格的自律精神,她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应该做得到。

5.多种活动,实践行为

学生礼仪教育范文篇9

1.调查结果与分析

1.1家长对小学生礼仪教育态度调查

家长对小学生礼仪教育的态度直接影响小学生家庭礼仪教育的实施。家长的态度通过对小学生书籍的关注、对小学生节目的关注、对不良行为的反思等方面体现出来。本研究对家长的态度进行了调查。由调查问卷的数据可知,家长在小学生书籍方面的关注度较高,非常重视的占一半以上,而对小学生节目方面的关注度较低。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家长本身的成长环境,所受自身家庭教育的熏陶。第二,家长所接触的人际交往。和不同的人交往就会有不同的交往方式。第三,家长学习意识淡薄。没有认真地去关注小学生礼仪教育方面的节目或书籍,不会主动地去寻找教育的方式,而是一味地被动接受。

1.2家长学历对小学生礼仪教育影响情况调查

每个家长所受教育程度不同,自身的修养也会有很大差距,所以对孩子教育的看法也会存在较大差距,导致对小学生礼仪教育的重视情况不尽相同。本研究针对家长学历对小学生家庭礼仪教育的影响情况进行了调查。(见表2)表2家长学历对小学生家庭礼仪教育影响情况调查N=94由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可知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的家长对小学生礼仪教育非常重视的占50%以上。高中及高中学历以下的家长对小学生礼仪教育非常重视的占25%以下。由此可见,家长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对小学生家庭礼仪教育越重视。第一,受教育程度高的父母就会把自己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品质。家长在日常的生活中与他人交往的文明礼仪会对孩子产生耳濡目染的影响。第二,受教育程度高的家长更重视对教育的投资。小学生的礼仪教育需要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受教育程度高的家长会运用一些教育原理减少不良行为发生的概率,增进良好行为发生的概率。受教育程度低的家长当小学生出现不礼貌行为时,也许只是指责甚至漫骂,这是教育小学生中最不可取的方法,其结果不仅不能纠正不良行为,反而导致小学生对家长的反感。

1.3家长角色对小学生家庭礼仪教育影响情况调查

家长的角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小学生礼仪教育的重视程度,这种影响程度到底有多大,本研究进行了调查。(见表3)表3家长角色对小学生家庭礼仪教育影响情况调查N=94由统计结果可知在小学生家庭礼仪教育方面,母亲的重视程度明显高于父亲。比较重视的比例相差不大,但不重视的比例相差较大。说明母亲在小学生礼仪教育方面的教育意识强于父亲。

2.针对调查存在的问题的建议

2.1家长应提高自我修养,提高小学生礼仪教育水平

家长的个人修养是影响孩子成长的精神因素,父母掌握知识的深度与广度,父母的文化水平,直接关系到孩子各方面的发展程度。由统计数据的结果来看,家长学历越高,对孩子礼仪教育越重视。

2.2家长应鼓励孩子交往,做到知行合一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小学生礼仪教育的本质是小学生与人交往,社会化的过程。由于心理和生理方面不成熟的原因,小学生的自觉性、自制力等意志品质都比较差,常出现言行不一,行为反复的现象。小学生礼仪教育不仅需要家长抽出固定的时间进行教育,更需要在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渗透教育。生活的方方面面存在礼仪教育,也为礼仪教育提供了教育机会和教育场所。

2.3家园同步,共同加强小学生礼仪教育

学生礼仪教育范文篇10

1举止缺乏修养。如一些学生把国骂挂在嘴边,动辄脱口而出,并不以为耻,反而觉得是一种酷的表现。上课时,不会自觉、主动地将手机调成静音,以尊重老师。

2缺乏基本的礼貌。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备受宠爱。为他人考虑较少。因此,在与同学相处中,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比较自我,与周围环境很难融洽相处,也难以和同学、朋友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3不遵守公共秩序。一些大学生在公共场合乱穿马路、闯红灯、抢着上公交车,食堂打饭时插队、在图书馆霸占位子等等,表现出较差的公共意识。

二、开展高校文明礼仪教育的必要性

礼仪,不仅是一个人基本素质的体现,更是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和社会的道德风尚。以上种种现象表明,对大学生的礼仪教育已是迫在眉睫。

1加强礼仪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必然要求

大学,作为一个教育培养的关键之地,培养出的应该是知书达理、具有知识和文化、道德水平高的人才。如果,学生在校接受的是高层次教育、但道德水平却连基本都达不到,这样的人才不可能称之为人才,而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教育,有利于学生按照文明礼仪规范来严格要求自己,成为一个道德素养较高的当代大学生。

2加强礼仪教育是大学生成才成长、与外界和谐相处的需要

现代社会竞争非常激烈,独木难成林、单打独斗难成事,一个人想要有所作为,就要学会与人合作。开展礼仪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提高与人相处的能力。这对大学生未来事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就像戴尔.卡耐基在《成功之路》上指出的,个人的成功有85%来自于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因此,对大学生加强礼仪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更快地走向成功。

三、开展高校文明礼仪教育的方法与对策

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有礼节、仪表、仪式三个层次。礼节是交际中互相致意、表示友好的惯用形式。如,两人互相见面时会打招呼。在公交车上主动给老人让座等。

1在课堂中开展礼仪教育

目前,高校对学生开展道德教育的课程主要有《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那么,可以把文明礼仪修养这部分的内容加入到课程中,或者重新开设专门的礼仪修养课程。大多数高校没有开设这门课程。

2拓展教育载体

网络时代的来临,给礼仪教育带来了更加鲜明的特征,拓宽了礼仪教育的载体和范围。所以,当下的礼仪教育应当具有时代性,顺应社会潮流的发展趋势。也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文明礼仪为主题的微电影演出,宣传效果好,也提高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当然,高校也可以通过辩论赛、演讲赛、宣传展板、标语等各种常规的表现形式,来开展礼仪教育宣传。

3营造高校校园良好的文明氛围

有句话说得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大学生还处在个性发展阶段,需要一个有助于个性完善的良好环境。无论是道德水平高尚的老师,还是有教育意义的教材,都是高校校园文明氛围的体现。尤其应当注重发挥教师在文明礼仪教育中的主导作用。所以,文明礼仪课程,可以在高校教师中首先进行,让师生共同来重视文明礼仪的教育和传播。说到底,文明礼仪是一种自觉遵守的内化行为,它需要外界的伦理规范,更需要自身的重视和觉醒。

四、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