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课堂礼仪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3 18:32:27

学生课堂礼仪

学生课堂礼仪范文篇1

关键词:小学体育;体育教育;课堂礼仪;教育分析;礼仪渗透

第三十二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日本东京拉开帷幕,世界各国运动员克服重重困难聚集在奥运村,开启了为国争光的旅程。然而在各国媒体的跟踪报道中我们可以发现顶撞裁判员、故意冲撞对方队员、观众蓄意打架斗殴等不文明现象屡见不鲜,而导致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一些运动员从小就没有形成良好的礼仪规范。由此可见体育礼仪的教育和渗透是十分重要的。做好体育礼仪教学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礼仪知识的掌握,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综合素质。作为礼仪大国,我国一直贯彻“素质教育”思想,教师想要有效的落实这一教学目标,必须要深化自身的认识,明确体育礼仪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今后的礼仪素养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以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课堂礼仪教育为主题,从教学现状入手分析,总结出小学体育课堂上提高体育礼仪教学渗透的方法和策略,希望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礼仪素养,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课堂礼仪教育现状

纵观中国教育发展史,体育教育一直处于被忽视的地位,改革开放初期,为了提高全面素质,教育部门将教育的重心放在了文化教育上,而体育锻炼则成了被忽视的对象。无论是家长、学生还是教师和学校,大家关注的重点都是学生的文化课成绩,而体育课则成了学生放松休息的“小课”。虽然近年来国家开始进行教育改革,禁止学校采用分数评价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但一周仅仅三节体育课程对于体育教师来说仍然十分有限,因此教师必须要合理规划教学计划,才能够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体育知识和礼仪教育。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课堂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改善学生气质,优化形象

评判一个人形象的标准并不仅仅拘泥于外表,内在涵养也占很大一部分。从学生幼儿时期开始,体育教师一直在学生形象方面的塑造上花费了很大精力,比如幼儿园有关站姿的教导、小学生时期有关体育规则的讲解等等。在礼仪规范方面,体育和生活充满着千丝万缕的联系[1]。例如,由于舞蹈生常年锤炼自己的肢体形态,他们的气质往往会优于普通人;或者练习武术多年的人,武术不光让他们的身体得到了锻炼,其中所包含的武术精神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他们的气质。由此可见,在体育教学中进行礼仪教育,有利于塑造学生良好的形象。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优秀的品格

绝大多数的体育项目在很大程度上对人的品质起到培养作用。像足球、篮球和排球这种三大球项目,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不光如此,为了提高竞技水平,很多学生会反复练习,挥汗如雨,这可以赋予学生坚韧不拔、顽强不屈的宝贵精神。除了足球等较为依赖团队协作的运动之外,网球、乒乓球等运动则会加快学生的反应能力。在我国武术文化中,“太极”是其中较为耀眼的存在,长时间练习太极会帮助学生养成温文尔雅、谦虚温和的交流习惯,同时“太极”这项运动也从侧面告诉学生,单纯依靠强健的体魄是无法取得胜利的,更多的是依靠耐心和技巧,还要遵守各种体育规则,这能够为学生日后的工作和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三)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马克思曾经说过:“要想甩掉浑身的痛苦,应该时刻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这比世界上任何一种良药都管用。”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通常会因为种种因素,产生自卑、急躁等负面情绪,长此以往,很可能会演变成各种心理疾病,甚至会对学习和生活产生较大影响[2]。相较于传统主科教学,体育课堂更加注重对学生身体进行教学,课堂也在户外,通过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让学生的身心得到有效放松,在拉近同学之间距离的同时,也对学生的心理进行了健康教育。

(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品格,实现全面发展

所谓全面发展,主要是指一个人在智力水平和身体素质方面的双向发展,统称劳动能力的发展,当中又包含许多细节方面,比如特长才华、理想追求和道德品质等等。体育教学一般侧重于加强学生的身体锻炼,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拥有强健的体魄,同时体育活动中的跳远、跳高等项目能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肢体协调性,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要想充分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单单依靠思政课是行不通的,相较于枯燥、死板的思政课堂,学生更喜欢在户外肆意挥洒汗水的体育课。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融入礼仪教育,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实现对学生的礼仪培养,提升学生的思想品格,从而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三、小学体育课堂上提高礼仪教育渗透的方法策略

(一)教师需严格规范自身的行为,起模范带头作用

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业道路的引路人,更是学生崇拜和模仿的对象。对于自己喜爱的老师,学生会有意或无意的模仿,尤其是小学生,他们对教师的崇拜和依赖程度极高,因此,面对心智尚未成熟,无法正确明辨是非的学生,教师更要严格规范自身的行为,为学生做好带头作用[3]。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要谨慎小心,养成自觉遵守体育礼仪规范的好习惯。例如:要求学生弯腰行礼时,教师先九十度弯腰敬礼,而不要因为面对的是学生就草草点头了事。另外,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和丰富自己,只有先让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体育礼仪教师,才能够更好地教书育人。体育礼仪知识和内容十分丰富,教师要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取其精华,将其更好地融入课堂礼仪当中,通过这些细微的改变提高学生的气质以及综合素养,让体育课堂时刻保持活力与涵养。在课堂上,教师要从两个角度出发:第一,着运动装,运动鞋,衣着举止需符合教师的形象。要知道,礼仪不仅仅表现在言谈举止上,对衣着方面也有很严格的要求,而小学生正是树立审美,三观建设的重要启蒙阶段,教师的衣着对其影响也是十分严重的,虽然爱美是天性,但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不容半点亵渎。在体育课上,如果教师穿牛仔裤、休闲装,甚至一些女教师穿紧身衣,那么就会给学生带来一些不良的影响,体育课无论是做操还是跳舞或者是运动,都应该是英姿飒爽的,而不是像女团一样扭捏卖萌。只有教师做到了,学生们才能够更好地树立三观和审美[4]。第二,教师的行为举止要端庄大方,所谓言传身教指的就是教师不仅要靠语言教导学生,还要做示范作用,在体育课上,教师要自信,要大方,喊口号时要响亮准确,动作要落落大方,要知道这些都是给学生带来美感的体验,就像看到军人们走过天安门,人们都会惊叹他们的英姿一样,这也应该是教师给学生带来的感受。教师的仪表服饰、神态气质等都对学生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而为学生营造出青春洋溢,积极向上的良好课堂氛围,从而身心得到放松和满足。

(二)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礼仪教育

对于小学生来说,想要让他们明白礼仪的重要性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教师只能利用短暂的教学时间尽量让学生理解。而体育教学与其他科目不同,它能够更直观的让学生明白礼仪的重要性。例如在整队的时候,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一臂距离散开,然后完成一些指定的动作,由于空间足够大,所以学生可以毫无障碍的完成,这时教师再要求所有学生半臂集合,原地完成同样的动作,谁做的标准,谁就可以休息。而这时由于距离缩短了,学生之间就会出现碰撞和摩擦。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暂停,并告知学生,如果相邻的两个学生互相谦让,依次完成,那么大家很快就能够休息的,相反如果一直针锋相对,斤斤计较,只会浪费更多的时间。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们全部都完成了动作,同时也更好的领悟到了谦让的良好品质[5]。在同学们互相谦让的过程中,也能够更好地感受懂礼貌的好处和互相尊重的感觉。课堂的最后,教师可以总结一下保持距离的好处,引导学生明白出门在外,排队的时候应该与前面的人保持距离,这样方便他人的同时自己也会很舒服。通过这样的礼仪渗透,学生们会潜移默化的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同时也更好地让他们理解和感受到了礼仪的重要性。除了整队的时候,教师还可以通过其他的体育运动或者游戏项目让学生感受到更多的礼仪,如团队协作的重要性,队友之间应该互助互爱才能够取得更好的荣誉等,这些都可以很好地在体育教学中展示出来,从而影响学生受益终身。

(三)在校内体育竞赛活动中融入礼仪教育

在礼仪教育中,实践教学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同时丰富的实践活动也是有效开展礼仪教学的重要载体。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不光能从中收获大量的礼仪知识,教师还可以从中充分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自身的教学成果,并根据实际检验情况,及时调整自身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绝大多数小学都会定期举办运动会,这正是开展礼仪教育的良好的平台,也是提高学生礼仪素养的绝佳机会。要想充分发挥出礼仪教育的价值,体育教师应该带领学生积极融入运动会激烈、紧张的气氛中,同时努力渗透礼仪教育。为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教师可以在室内体育课中,统一针对课堂礼仪和体育礼仪进行系统讲解,让学生真正意识到提高自身礼仪素养的重要性。第二,学校要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在学校的官网中专门设立一个礼仪教育板块,并定期更新板块内容,保证内容的与时俱进,并让学生认真阅读和学习,在课堂上分享心得体会。这有利于在学校中营造出良好的礼仪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气氛中深受感染和启发,激发学生对礼仪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第三,在户外体育课上,教师在带领学生开展体育运动之前,要让学生仔细倾听竞赛规则,并让学生懂得尊重裁判、尊重对手,无论胜负结果如何,都要保持平常心态。第四,在观看其他学生竞赛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规范观看学生的行为,让学生自觉遵守观看秩序,即便是鼓掌,也要注意时机。第五,在结束整节课的教学后,教师要正确指导学生放松身体,在学生放松的同时,教师要进行课堂总结。如此一来,礼仪教育会逐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从被动接受,慢慢变成自身的行为习惯。

(四)合理的运用类比教学法

合理完备的规则是保证体育运动长久发展的根本保证。比如在篮球运动中,对每支队伍的参赛人物、比赛时间都有严格的规定,推人、持球走步、二次运球等都属于犯规行为,也正是由于这些规则的存在,才能确保体育竞技的公平性和公正性。作为小学体育教师,完全可以通过讲解体育规则,对学生的日常礼仪进行延伸培养[6]。比如,在跑步的相关的教学中,教师在告诉学生“听哨声起跑”的同时,可以延伸到日常过马路的教育,告诫学生一定要等到绿灯亮起时才能通行;在告诉学生打篮球的过程中禁止推人时,教师可以教导学生在食堂排队打饭时,不能随意插队,更不能推人;在告诉学生田径比赛禁止私自变道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不能随意行走在机动车道上,而且运动员私自变道只是被取消比赛资格,但如果随意横穿机动车道,付出的很可能会是生命。通过这种类比延伸的方法,学生的文明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会得到有效培养,并且很多生动的比喻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社会秩序。另外,为加强学生的礼仪教育,小学体育教师可以利用体育课或课间时间让学生对体育器材进行整理,以培养学生文明、礼貌的礼仪素养。如果下节体育课需要用器材时,体育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上节课的课间时间让学生在器材室有序的站好队,按照前后顺序依次领取,教师负责记录领取情况,之后在归还时,教师也要认真清点好数量,检查器材的使用情况。比如有的学生领取的是跳绳,在领取前,教师就应该对跳绳的磨损程度进行检查,在学生归还时,教师再检查跳绳是否有损坏,如果发现损坏,教师应该让学生修理好后再予归还,并要求学生将跳绳放到原位。在归还完成后,教师还应该让学生进行有礼貌的感谢。在领取一些热门器材时,比如篮球、足球等,教师要注意维持秩序,教导学生要懂得礼让,善待器材,防止哄抢、室内随意抛掷器材的现象发生,并让体育委员从旁协助,让学生有序的领取器材,最后再由班长、体育委员等班级干部检查户外操场是否有遗落的器材,保证器材数量的完整性。教师通过这些常规的事情,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让体育课成为一个真正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课堂。

(五)通过列队教育强化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小学体育课堂中可以开展的体育活动较为丰富,活动中可以有效增强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身体对抗能力。教师应该让学生意识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个人与个人的关系。比如最基本的列队问题,如果整个班级能在最短时间内迅速安静的将队伍站齐,这能充分体现出这个班级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强,反之,则是集体荣誉感差的表现。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很多地方能直接反映出学生的情绪、自律性、学习态度和毅力等,教师应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个人行为不仅影响的是个人,更能对整个集体产生很大影响,而从学校角度来看,个人行为甚至会影响到学校的形象,这就是传统意义上的“以点带线,以线成面”。作为体育教师,应该积极对学生展开个人集体教育,在强化学生团结意识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集体归属感。比如,每次课前列队就是教师进行礼仪教育的好机会。在集合完毕后,教师要说:“上课!”之后学生开始问好:“老师好!”这时教师再说:“同学们好!”对待迟到的学生,无论什么原因,为了树立学生的集体荣誉意识,教师应该让其大声喊“报告!”学生说明迟到原因,并在经过许可后,自觉站在班级队伍的末尾。同时,在即将下课时,教师还要与学生进行礼貌的道别,并在教师喊出“解散”后,学生才能自行解散,回到教室。对于这些常规性的课堂环节,教师要长久地坚持下去,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后,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会得到明显增强。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更好地让学生明白:讲文明,懂礼貌在很多时候不仅是为自己争光,在一些特定的场合也是代表了集体和国家。

四、结语

在小学体育教学当中,课堂礼仪教学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弥补现代教育中礼仪教育缺失的问题。要想培养学生优秀的礼仪素养,作为小学体育教师,应该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合理融入礼仪教育,同时将礼仪教育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另外,教师还应该现身说法,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让学生在开展体育活动时,自觉遵守体育礼仪,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体育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张云龙.探讨小学体育课堂中的礼仪教育[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21):635.

[2]金甜.小学体育教学中传统礼仪教育渗透[J].新课程·上旬,2019(9):223.

[3]臧杰.小学体育课堂中的礼仪教育[J].教育,2018(25):41.

[4]余慧娟.小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文明礼仪教育研究[J].语文课内外,2020(5):135.

[5]江净帆,张沥云.小学课堂礼仪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20):82–85.

学生课堂礼仪范文篇2

关键词:高职院校;德育课;礼仪;设计

德育教育始终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德育教育随着社会发展具有历史性,德育教育在不同领域具有不同意义,德育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人的德行,提高受教育者的道德境界,德育教育具有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高职院校作为培育学生的主要场所,掌握良好的方法,良好的规章制度的建立,形成良好的教育方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一、德育教育与礼仪

高职院校德育教育是对学生在政治、思想、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德育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同,但是德育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其原理、原则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共同性,德育教育对形成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礼仪与德育教育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礼仪是德育教育的表现形式,礼仪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主要通过言谈举止表现出来,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一个人内在素质的表现。

二、学生素质低下的原因

(一)学校教育流于形式。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只为了追求学生的成绩提高,不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高职院校都设立了德育课,但是许多老师并不注重,经常出现老师霸占德育课上成自习课等,使得德育教育课成为了虚设,德育教育课内容大而空,针对性弱,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帮助学生走出生活困难,以至于走入社会时,无视法规,无视道德底线,不重视礼仪。(二)学生不重视德育教育课。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数都是高考失利的学生,没有考入大学,在他们的心中本身就比较自卑,自认为自己不如别人,因此,进入高职院校,自暴自弃,抽烟喝酒,打架事件时有发生。同时,他们对德育教育课也没有足够重视,再加上一般这门课没有考试,所以学生更加不重视。

三、德育课渗透礼仪教育的课堂设计

(一)强化老师的言行举止老师的一举一动,深深的影响着学生,老师日常的行为比在课堂上讲道德更有影响力,老师在上课与学生的互动中始终面带微笑,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多使用礼貌用语,这样学生也就会慢慢的变得有礼貌,课堂气氛就会变得融洽,比如,在课堂上,多用“请”字,老师只有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带动学生的礼仪,老师自己先要注重自己的礼仪,学生才会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小的细节,彰显高尚道德礼仪,比如,在批改作业时,把对勾打的大一点,把错号打的小一点,不要在卷子上只打错号,批注标明,标明日期,注意这些细节也是一种礼仪,也是对学生的尊重。礼仪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同时,在课堂PPT的制作中,“谢谢”“欢迎”等礼貌用语,都会引起学生的好感,逐步培养学生的礼仪。(二)强化学生的言行举止。对学生也要有一定的约束,强化学生的言行举止,在课堂上,老师进来上课,学生要站起来向老师问好,下课,学生要和老师说再见,这种问好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一种敷衍,逐渐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学校形成良好的礼仪氛围,让新生在刚入学时就感受到了礼仪的氛围,比如,在和老师一起乘坐电梯时,学生要按着电梯开关,让老师进去了,自己再进,电梯到了时也要按着开关,这虽然是一些小礼节,但是却彰显着一种礼仪,礼仪需要在平时进行学习,需要有意识的培养,逐步养成一种习惯。(三)增加实践课程环节。通常实践要比纯理论学习德育课更容易让学生接受,老师可以让学生以组的形式,课下收集有关礼仪的资料,排练有关礼仪的节目,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自主探究,发挥自身特点,创新性的完成工作任务,有利于营造团结和谐的局面,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上课时,给每个人发一张评分表,评分表具体到仪容、表演细节等各个方面,每个学生既是表演者,又是评委,每个人通过表演,有利于形成对比,加深认识,增强效果;评分环节采取同学互评,老师打分的形式,通过多方面对表演者进行打分,更加全面,更加科学的打分,有利于增加学生的竞争意识,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使整个活动始终处于激情高涨的状态,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事后要求学生发表观点,谈谈自己的感悟与收获,谈谈对礼仪的理解与收获,通过设计礼仪的实践课程,加深了学生对礼仪的认识与理解,实践课对德育教育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有效地调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运用德育课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小结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德育教育与礼仪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出德育教育与礼仪相辅相成,相互渗透,两者不可分割,对学生素质低下的原因进行分析,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强化老师的言行举止,强化学生的言行举止,增加实践课程环节,由于本人知识水平有限,工作环境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并不能做到面面俱到,但是还是希望可以能够有效地调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运用德育课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对高职院校德育课渗透礼仪教育之课堂设计起到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俞芳.浅谈中职德育课渗透礼仪教育之习惯养成[J].新校园:理论版,2012(2):68-68.

[2]周悦萍.结合一日活动渗透礼仪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成才之路,2017(20):10-10.

[3]石春秀,殷晓宇.西方礼仪在中学校园文化中的渗透研究———自主生态,融合发展德育创新模式下德育工作新途径[J].幸福家庭:教育论坛,2014(1):57-58.

[4]马萍,宋振玲.大学德育,礼仪先行[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6(2):76-78.

[5]李家阳.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加强礼仪与道德教育[J].好家长,2015(20):168-168.

学生课堂礼仪范文篇3

1“3级养成”递进式的职业习惯养成

根据礼仪养成教育长期性的特点,将教学内容实行分层递进的设计,难度从低到高,从个人礼仪到岗位礼仪直至形成良好综合职业素养。首先是学习个人礼仪方面内容,通过对礼仪规范的理论知识讲解,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礼仪知识,借助外界环境的约束、制度的要求,以及学生个人的有意识的训练,约束自己个人行为,到养成人际交往的良好习惯。在个人基本礼仪已经养成的基础上,进行相关服务岗位的礼仪知识点讲解,将单独的礼仪知识与行业的岗位要求、职业标准进行融合,进行实践实训,将后天教育的礼仪知识、规范,通过有意识的理论学习、实践的反复训练,养成无意识的个人习惯,进而达到提高职业综合素养的目的。

2“4个融合”的全员、全面内容设计

2.1军训。军训是从学生进校时起,经过教官严格训练,短时间内掌握站、坐、蹲、转身、问候等简单的礼仪要领,并且借助军事化的集体生活方式和统一严格管理,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在又苦又累的军事训练中,锻炼出遵守纪律和规范、集体合作等习惯,培养组织纪律性和协调一致的动作,提高身体控制能力和身体素质,为接下来的酒店服务礼仪教学打下基础。2.2课堂教学。酒店服务礼仪课程的安排是在第一学期,即军训结束之后,开始系统的向学生介绍礼仪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训练。课堂的教学则是以引导和礼仪规范重难点为主要内容,目的是加深对礼仪的理解,例如习以为常的规范形成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多种礼仪惯例可遵循时有目的的取舍等,通过各种案例的剖析,让学生具备运用礼仪知识应对复杂的社交情况的能力。另外鼓励学生课堂上分享生活中的美好,包括日常交往中接触、感受到的温暖片段,触动同学追求真善美的心灵,也告诉学生,礼仪不是只是表面的微笑、礼仪动作、姿态,更多的是内在的,温暖的人性的力量,塑造正确的价值观。2.3日常行为。礼仪的特点决定,掌握了某一个礼仪知识点或者学会了某一个礼仪动作不等于有了礼仪,礼仪在人际交往中以下意识的自然反应为主,不会有很多的时间给人反应,因此要想提升整体礼仪素养,只有养成礼仪习惯,让得体的礼仪行为成为自然反应。具体做法有:一是学生会纪律部早操出勤检查时兼顾仪容仪表的检查,夏天不能穿拖鞋、背心上课,头发整齐是否等;二是诚礼社社团举办“绅士淑女大赛”、礼仪知识竞赛等,在全院内营造注重自身言行举止,讲究礼貌礼节的氛围;三是设置日常行为的考核项目,由社团学姐学长担任考核小组成员吗,设置递送物品、人际沟通、接打电话等多种日常生活中的情景,在不事先通知的情况下,对学生日常行为礼仪礼节进行突击考核,了解学生礼仪知识内化状态。2.4实习实践。校内实践则是让学生参与到学院校内实训基地的会议接待工作中,在实际的情景、场合中去体验、感受,训练。这种真实的实践活动,大多会是学生的第一次参与,接待之前的详细、周全的准备工作可以全面的整合所学的礼仪知识,接待过程之中的成功与失误,往往会给学生带来较大的心理冲击,所以会在接待过程在发现自身的不足和欠缺,找到充实的方向和目标。学生在学校完成初步的理论学习之后进入企业进行课程实习,所以学生可以将服务礼仪课程中的礼仪知识学习,尤其是缺乏实战的经验的岗位服务礼仪部分,在企业真实情景下进行实践。

3“4位一体”的多角度教学评价

为更完整的考核学生所学的礼仪知识运用情况,告诉学生礼仪学习并非只是在课堂上,也并非只是一学期,而是遍布在生活的各个角落,贯穿于整个学习期间的,所以礼仪课程的评价考虑了学生之间的交往、课堂的表现以及在企业实践的表现各个环节和阶段,设置了包括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行业评价的“4位一体”的教学评价体系,全方位的立体评价体系。3.1学生自评本。课程设计了实训指导书,根据指导书中的标准,学生依据所学理论知识,对自己的日常行为的礼仪表现进行自我评价,促使学生在自我评价中对自己的行为动作对照标准进行反思,找到自身存在的弱项,并明确努力方向和目标,促进学生课堂外的自我提升。3.2学生互评。(1)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实训课中的礼仪规范模拟、情景再现等场景设计,由学生进行点评打分,每一位同学即使参与者,也是评价者,在评价他人的同时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对照,比较,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间接学习。(2)学生与老师之间互相评价。学生的评价对象不仅是同学之间,包括对老师的评价,教师在课堂的一举一动皆是学生的学习榜样,设置此评价环节,激励老师在课堂上、课堂外,自身注意举止言行,真正做到言传身教。(3)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等进行过程性考核评价,同时对学生课堂之外的表现行为也要进行记录评价,不仅仅是授课老师,还包括辅导员、其他授课老师,针对学生的不文明行为采用扣分制,发现一次例如乱扔垃圾、公共场合抽烟、穿短裤拖鞋上课等不文明行为一次扣2分。(4)行业反馈。课程实习结束后,收集企业的老员工、领班、主管等人员对实习同学关于礼仪、素养方面的评价。收集到的行业信息反馈既可帮助学生本人发现自我提升、完善的方向,也可作为服务礼仪课程的完善的重要依据。通过对信息进行统计、分析,明确所培养学生的整体特点以及优、劣势,明确课程的改革方向、重点。

4总结

学生课堂礼仪范文篇4

关键词:高校;中国礼仪文化教育;课堂教育;实践

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深受中国礼仪文化的影响,深远而广泛。今天的中国高等学府本质属性是中国,中国礼仪文化应该在高校有强烈的存在感。笔者认为中国礼仪文化教育应该贯穿高校所有课堂教学全课程,发挥课堂实践教育作用,开辟大学生中国礼仪文化教育新途径。通过师生的中国礼仪文化实践,让课堂弥漫着的中国礼仪文化气息,促进大学生深刻把握中国优秀文化,自觉传承中国礼仪文化。因此,当教师走进教室的那一刻起,师生就都应该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处处合乎礼仪规范,使课堂充满“师生之礼,课堂之礼”。

一、师生在课堂教育全过程中的仪表要严整洁净、服饰得当、规范得体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的仪表形象是首先引起交往双方关注的。仪表是人的静态外观,它包括人的服饰、容貌等方面的表现。《礼记•冠义》曰:“礼仪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一个人的修养品行往往深藏于内心,然而其容貌的端正、服饰的得体却使其彰显于外。中国礼仪文化认为,仪表严整洁净、服饰得当、规范得体是最起码的为人礼仪,是一个人教养、品位、地位的最真实的写照。仪表不严整,漫不经心,会被人轻贱,是不适宜出现在公共场合的。因此,师生在课堂教学全过程中,仪表要合于中国礼仪,得体而从容。仪容要干净、整洁,使自己看起来清爽利落,精神焕发;服饰要保持整洁、利落,得体,青年学生可以要穿得鲜艳、活泼,体现青年人的朝气和蓬勃,教师的穿着就要庄重、雅致、整洁,体现成熟和稳重,师生仪表都不能随心所欲地过分性感、过分艳丽、过分奢华。

二、师生在课堂教育全过程中的仪态要端正庄重、从容有礼、有度合宜

在中国文化里常常把言行举止是否符合礼仪作为考察一个人的修养好坏的标准,即“行为心表,言为心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便是它的原则。中国礼仪文化认为,“身体放肆、不端严”、轻浮、狎亵为其禁忌,符合礼的仪态应该是端正庄重、从容有礼、有度合宜。因此,师生在课堂教学全过程中,要“站有站姿、坐有坐相、行而有仪、视听有礼”。师生在课堂教学全过程中,或站或坐都要头正身平;交谈时,要面向对方,正视前方;课堂上走动时,速度要适中,步履轻盈稳健,抬头挺胸收腹,脚步要行如和风,有一种胸有成竹、沉稳自信的风度和气质。总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仪态要展示出挺拔笔直、精力充沛、积极向上,留下优雅、稳重、自然的美感。

三、师生在课堂教学交流时言语辞令宜慎重得体,谦和文雅,不可轻言妄语

言语辞令是一个人内在德行修养、为人处世态度的外化表现。语言文明、言辞有礼,在社会活动中,便会赢得他人的尊重、亲近,以至信任。中国礼仪文化在言语辞令方面讲究要“沁心悦目、谨慎合理、称人所长避人所讳、诚信有礼、谦和文雅”。因此,在课堂上,无论是师生教学交流,还是学生间交谈,语言使用要标准,语速不宜过快,除非内容需要抒情表达,语言表达尽量舒缓,慎择词,不妄言,切勿高声喧哗。教师所面对的都是青年大学生,虽然中国人讲究师道尊严,也要尽量用表达敬意的语辞,少说诳语,说话的语气要有亲和力,切忌训斥,对学生的言行举止再不满也不要说威胁恐吓之词。而学生则要谨记是在与老师在课堂上交流,语词上要用敬语,言谈仪态要谦和,表达出对课堂老师的尊重与敬意。

四、课堂上师生上下课行鞠躬礼以沟通思想、交流感情、增进友谊

在行礼时若有恰当的肢体语言配合合理的使用,可以体现友好、尊重他人的美好品质。中国礼仪文化中的肢体动作集中展现在见面礼和告别礼中。见面礼就是人们见面尤其是初次见面行的某种礼仪,告别礼就是人们分离告别时行的某种礼仪,以表示敬意,沟通思想、交流感情、增进友谊。今天具有中国特有属性的见面礼、告别礼演变为了鞠躬礼,“弯身行礼,以示恭敬”,既表示恭敬,又赋予了感谢和请求原谅之意。高校课堂教育过程中师生的见面和告别就是上课和下课,因此,在中国高校中,应该提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讲课前和下课时,师生应该相互行鞠躬礼。讲课前行鞠躬礼,师生双方既互相表达敬意,也是提醒学生准备上课,不可喧闹、嬉戏。下课前行鞠躬礼,师生双方既表达相互的感谢,也是教师对课堂讲授中如有不当或学生不满意的地方表达歉意。课堂上的鞠躬礼,既表达了中国礼仪文化魅力,又营造了友好和谐的氛围,还培养了大学生的文明素养。探索到高校中国礼仪文化实践教育的途径,发挥出中国礼仪文化教育的作用,培养具有中国文化素养、体现中国精神、展现中国形象的新时代大学生,意义重大,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程昌明译注.论语[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

学生课堂礼仪范文篇5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礼仪素养;养成

中国被称为“礼仪之邦”,礼仪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礼仪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则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征程中,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算不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升大学生的文明礼仪素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大学生增强对传统和现代文化礼仪重要性的认识,在生活中自觉弘扬优秀的礼仪文化,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也可以为当前的学习和生活乃至日后走上工作岗位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供帮助,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多方面原因,长期以来,在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阶段,礼仪教育都落后于其他教育,礼仪教育在教育形式上存在方法手段单一、效果不理想等问题。礼仪教育的欠缺导致当代大学生中存在着许多与现代礼仪不相符合的行为,这不符合新时代大学生的文明形象,也无法适应新时代建设美好生活的要求。新时代大学生礼仪素养存在的诸多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为了与建设美丽、和谐校园的要求相适应,高校有责任、有能力改变此种现状,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建立提升大学生礼仪修养的有效路径。

一当代大学生礼仪素养现状和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礼仪修养现状。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说:“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一个国家的发展进步和未来取决于青少年的发展,一个国家的青少年表现出文明、独立和智慧,则这个国家的未来也将文明、独立和强盛。大学生是青年人的主力军,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者、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担负着弘扬传统文化、建设祖国的任务。文明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民族特色。新时代的大学生不仅要学习先进科技文化知识,更应当是文明礼仪的模范。当前大学生礼仪修养也存在着与其所受文化教育不对等的情况,存在着礼仪修养的缺失。这种缺失具体表现在诸如文明修养、社会交往、生活细节等方面与当前社会对大学生文明礼仪素养高度期待之间的不和谐。在课堂上低头玩弄手机、不认真听讲等不良习惯在大学里已司空见惯;在课桌、餐厅、卫生间等公共场所乱写乱画等低俗的失礼行为在高校普遍存在;在与他人交往中冷漠、自私,缺乏基本的社交礼仪等现象在媒体上已屡见不鲜;追求个人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的绝对个性,缺乏与周围环境的沟通协调能力;等等;当代大学生文明礼仪素养参差不齐的现象,有违大学生的文明形象,不利于建设和谐文明校园,也不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提升大学生的礼仪素养是高等教育的应有之义,也是当今社会和时代的迫切要求。(二)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原因分析。造成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当前大学生礼仪素养参差不齐的状况的也不是短期形成的。这其中的因素既有长期个人成长环境的影响,也有外来文化的冲击,教育部门对礼仪教育重要性的忽视也是重要原因。在个人成长环境方面,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对学生的礼仪素养的养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个人成长的过程中,大学生没有受到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足够示范和指导。一方面是家庭、社会所施加影响的力度不够。当前的社会信息通讯发达,学生接受的信息非常广泛,家长、学校在学生接受信息的内容方面无法绝对控制,这时候就需要对学生的思想观念进行及时地引导,使学生能够甄别糟粕与精华,区分善恶,引导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思想品格,拒绝不健康、低俗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在新时代,要在全社会形成一种良好家风的氛围。家风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它既能在思想道德上约束其成员,又能促使家庭成员在一种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氛围中不断发展。当前,优良家风建设仍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在这方面,各级政府部门要承担起监督指导的作用。另一个方面,我国目前处理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经济处于发展中国家水平,在经济发展领域,还部分存在着唯利是图等不良倾向,公民的社会道德修养还处于较低水平面。一些负面新闻经常见诸报端,经过各种媒体的传播被无限放大,比如前些年发生的南京“彭宇事件”、“郭美美事件”,这些负面新闻经媒体传播,对人们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负面效应。在外来文化的影响方面,当代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正处在塑成阶段,对外来文化缺乏鉴别力。大学生思想活跃,乐于接受新知识、新思想、新观念,但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缺乏整体全面的认知,新鲜的外来文化时尚、新潮,因而更容易被他们认同与接纳。大学生表现出对于外来文化全面接触、快速适应、积极迎合的态度,近年来中国原本没有的“愚人节”“圣诞节”等“洋节”在青年人中的流行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由于我国是个发展中国家,经济、文化上处于弱势,软实力暂时还无法与西方国家匹敌,经济全球化趋势必将对我国的民族文化带来巨大冲击。西方社会在经济上、科技上占有优势,从而使西方文化依托网络传播的文化交流在全球范围内蔓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进一步对人们的文明礼仪产生影响。在学校教育方面,学校里对礼仪教育没有足够的重视。目前在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阶段,我国大力实施素质教育,但是在德育、美育方面仍没有充分地重视。在中、小学这一礼仪素养养成的关键阶段,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没有对礼仪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当前大学生礼仪素养普遍不高,便是大学前礼仪教育缺失的反映。由于一些客观情况的存在,理应在大学之前就已经养成的礼仪素养教育,被延迟到大学教育中。由于专业设置、学生就业的原因,大学礼仪教育与学生的专业、就业直接挂钩,知识传授停留在实用的表层,缺乏实践操作。大部分学生学习礼仪是为了美化个人外在形象,获得更好工作,学习带有很强的功利性。这种礼仪认知上存在的偏差,使得学生们很难将礼仪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礼仪素养养成途径

(一)将现代礼仪素养教学融入课堂。课堂是大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场所,因此,礼仪素养的提升也必须重视课堂这一提升礼仪素养的重要阵地。目前,高校中学生的专业课多以理论知识为主,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中多以单纯的课传授知识为主,并没有充分利用课堂这一宝贵阵地进行礼仪素养的教学。对于理、工、农、医类专业学生来说,本身就缺乏人文社科类课程,在课堂中融入礼仪素养的教学更为迫切。对于此类专业的大学生,教师除了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教师礼仪,以身作则,引导学生外,还应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开设有关的文化礼仪课程。比如中国古代文化通论、西方文化通论等礼仪文化课程,使学生了解中国灿烂的文明以及优秀的西方文明,把礼仪修养自觉运用于日常生活中。在礼仪素养提升过程中,除了积极吸取传统文化中文明礼仪营养外,还要与时俱进,让当代大学生积极了解现代社会文明礼仪,人类社会一切文明成果都可以为我所用,积极引导大学生学习现代社会有益的文明礼仪成果,激发大学生学习文明礼仪的积极性。因为,当代大学生更乐于接受新知识、新观念。一味地强调传统文化,有时会引起大学生的抵制情绪。(二)把礼仪素养纳入学生学业考核评价体系。目前,在大学生的学业考核评价体系中,对学生的考核大多注重德、智、体等方面的考核,文明礼仪等美育方面的考核有所欠缺,在德、智、体等方面的考核中,又基本以书本知识的考核为主,文明礼仪等美育方面的考核没有纳入到学业考核评价体系当中。在新形势下,把礼仪素养的考核纳入学业考核评价体系,切实重视美育的考核显得尤为迫切。当前,高校学生的学业考评是测查学生掌握知识情况以及检查教师教学情况的重要环节。完善、有效的学业考评不仅可以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当前,各高校的学业考评主要是通过纸笔测试来进行的。纸笔测试的优势在于可以很好地反映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情况,但这种优势又是它的劣势所在,不能测查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生活中的实际表现。文明礼仪更注重实际生活中的表现和运用,即使学生明白的礼仪知识再多,如果不能在日常实际生活中做到的话,那了解的知识再多也没有用。因此,高校传统的注重书本的礼仪教学方法以及传统的文明礼仪纸笔测试方法,本身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礼仪教学需要。传统的学业考核评价体系和教学方法无法评价和有效提升大学生的礼仪素养。因而需要加大对大学生学业考核改革力度及策略研究,建立全面、科学的大学生学业考核评价体系。(三)建立浓郁的校园文明礼仪环境。礼仪教育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浓郁的校园文化礼仪环境对加强大学生的礼仪素养提升,使大学生自觉地在日常生活中弘扬文明礼仪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学校的体现,是一所学校独特的精神风貌。大学不仅是获取知识的乐土,更应成为塑造具有文明礼仪素养年轻人的重要场所。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先进的校园文化对教师文明礼仪和大学生文明礼仪的规范,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养成,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大学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为目标,由全体师生在教学、科研、管理、生活服务等各个领域的相互作用中共同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社会主义的新时代特色。要积极营造和谐、向上的校园文明礼仪文化环境,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自觉弘扬文明礼仪,使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能够自觉规范行为,让文明礼仪素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教师中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营造良好的教风,引导教师自觉弘扬教师文明礼仪,发挥教师以身作则的模范表率作用,充分发挥教师对学生礼仪素养的影响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明礼仪环境。(四)全社会形成良好的公序良俗。如果说家庭和学校是礼仪素养养成的小环境,那么社会则是礼仪养成的大环境。礼仪的作用在于构建公序良俗,礼仪文化对于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国家安定始终有着重要作用。反过来,良好的公序良俗也是文明礼仪形成的重要环境。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礼仪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现代文明礼仪。养成现代文明礼仪,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文明礼仪教育作为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融入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全过程,让人们在生活实践中感知礼仪、领悟礼仪、践行礼仪,推动现代文明礼仪内化为观念、外化为行动、转化为习惯,引导全社会形成良好的公序良俗。(五)形成良好的家风。家风是一个家庭长期培育形成的一种文化和道德氛围,有一种强大的感染力量,是家庭伦理和家庭美德的集中体现。家风是家庭成员道德水平的集中体现。家风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它既能在思想道德上约束其成员,又能促使家庭成员在一种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氛围中不断发展。我国古代的知识分子都非常重视家教和家风对儿女的影响。如著名的“孟母三迁”、《颜氏家训》等,都体现了良好的家风对家庭成员礼仪修养形成的重要作用。

三结论

当前大学生的礼仪素养参差不齐,不符合当代大学生的文明形象,不利于大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与和谐校园的建设,也不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要求。当前高校的学业考核评价体系注重德、智、体等方面的考核,侧重理论知识的考核,忽视了美育和礼仪素养的提升。礼仪素养是内在的文明修养,很难通过书面考试的成绩表现部门来。因此,要加强对大学生的礼仪素养教育,通过完善学业考核评价体系,将现代礼仪素养教学融入课堂,把礼仪素养的考核纳入考核体系,建立浓郁的校园礼仪环境以及良好的社会公序良俗和家风建设等多种途径,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礼仪素养。

参考文献

[1]姚剑婷.当前大学生礼仪教育的三大误区分析[J].大学教育,2016(5):81-82.

[2]张英伟,刘妍.高校大学生礼仪养成教育的新思考[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2):39-42.

[3]林莉.当代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8):216-219.

[4]刘雪巍,付寅琦大学生礼仪素养的养成途径[J].教育评论,2010(3):70-72.

[5]林丽楠.礼仪教育及其对大学生道德意识的完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3):39-40.

学生课堂礼仪范文篇6

一、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礼仪教育出现的问题

(一)传统礼仪被弱化。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经过几千年的沉淀,以深厚的文化渊源、独特魅力存在于世。例如,2008年奥运会上礼仪小姐的中国传统礼仪备受赞赏,充分展现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由于近代史造成的中华文化破坏,崇洋媚外的思想影响着国人,穿洋服、吃西餐、西式婚礼等西方文化正在慢慢腐蚀中华传统文化。尤其是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材中充斥着西方礼仪,忽视传统文化内涵。学生的思想西方化,只知平等独立,而不知尊师重道,严重违背中华传统文化精神。(二)礼仪教育的功利性问题。酒店是服务型行业,具有餐饮与住宿功能,对酒店从业人员的礼仪规范有相对较高要求,而高校酒店管理专业任课教师,只教仪表,缺少礼念教学。例如,为了提高酒店管理专业的就业率,教师在就业指导课中的礼仪部分,重点强调仪容仪表来应对就业市场对学生的仪态考核,而忽视内在理念教育。对于就业后的职业道德、职业操守等方面教育较少,导致人才市场出现人员流动大、工作不稳定等问题。(三)酒店管理专业礼仪教育不到位。酒店管理专业礼仪教育课程不完善,属于就业指导中的辅助教学内容,而非专业主体。酒店管理专业礼仪教师在课堂上大多以传授知识为主,学生演练与实践相对较少,导致学生对礼仪教育的理论知识收效甚微。个别学校增加了仪表训练,例如:站姿、坐姿、蹲姿等。这样的礼仪教育并不能满足学生对就业的理解,学生对酒店缺乏正确的认识,对工作环境缺少了解,对工作内容没有正确的职业规划。

二、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礼仪教育的有效对策

(一)加强传统文化教育。1.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在历史上每个时期、每个民族的发展过程中,均伴随着优秀的文化理念与传承,故此,礼仪是民族文化的标志。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增加儒家文化思想的重点讲解。孔夫子所创儒家思想,是高效的礼仪教育,贯穿历史几千年,使整个中国保持着优美风度与君子礼节。而儒家思想的风度与礼节,并不局限于上流社会。例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讲的是自己不愿意、不喜欢的,也不要强加给别人。利用此思想培养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服务时看重品质,从内心出发,不应掺杂敷衍、抱怨等情绪,培养学生内心礼仪修养的正确方向。儒家思想值得用以酒店礼仪的教学有很多,“事父母竭其力;事君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讲的是尽兴尽力孝敬父母,舍生忘死侍奉君主,言而有信对待朋友。礼仪教师在课堂上讲解传统文化时,可配合古典事例综合教学,增加课堂趣味性,提高礼仪教育的吸收效果。比如讲解孝敬父母时,结合《水浒传》之李逵,虽为粗人,亦知孝顺父母;讲解侍奉君主时,结合《三国演义》之诸葛孔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通过将古典文化与事例串联,向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传达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其培养自身修养。2.举办文明礼仪知识讲座。聘请礼仪讲师、酒店礼仪管理人员等酒店礼仪专业人员,定期举办文明礼仪知识讲座。从理论上,让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深入了解酒店礼仪相关知识;利用讲座的趣味性与专业酒店礼仪讲师的新鲜感,调动学生的酒店礼仪学习兴趣。利用每周一下午时间、图书馆闭馆期间,召开酒店礼仪讲座,让学习有效串联。讲座上,礼仪讲师对学生的站姿、坐姿进行详细讲解,比如:站立时手势端正、表情自然;行走时不宜大摇大摆,东倒西歪;捡东西时,不宜直腿弯腰,应上半身直立蹲下去捡等。此外,为了加强学生对酒店礼仪的重视度,邀请往届毕业生回校与学生交流心得,讲述文明礼仪在工作中的重要性。(二)明确礼仪教育价值观念。1.明确礼仪教育的社会价值。现阶段,顾客对酒店从业人员的礼仪规范有相对较高要求,因此,酒店从业人员必须坚持真诚于内、服务于外的核心服务原则。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礼仪教育具有社会价值,经济、礼仪、多元文化等与礼仪文化相结合,使其内容多元化。教师为了追求就业率,忽视礼节教育,只重视仪表训练,这是不科学的。应结合社会元素,综合拓展酒店礼仪的理论知识,不应舍本逐末。酒店礼仪的社会元素与教育理念存在冲突时,应引导学生树立相对正确的礼仪观念,而非相对利益观念,实现高校培养优秀人才的目标。2.科学对待礼仪教育的资本价值。酒店礼仪是兼具理论与实践的应用型学科,具有可操作性、实用性特点。高校酒店礼仪价值兼具社会价值与资本价值,其资本价值包括: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符号资本。经济资本是基于高校展开教学的经济投入,比如:课堂场地、教学设施等,为酒店管理专业的礼仪教学奠定了基础;社会资本是人文文化礼仪积累的资源总和,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礼仪进行引导;文化资本指中华传统文化传承,是酒店礼仪值得学习借鉴的礼仪宝库;符号资本是具有象征性的资本形式,以行为、信仰等象征激发学生的礼仪潜能,促进礼仪教育开展。(三)建立完善的礼仪教育体系。1.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酒店礼仪教学应充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酒店管理专业礼仪教学效果。强化情境教学,让学生在自主礼仪行为中,体会礼仪价值与本质;突出酒店礼仪的操作性、实践性,利用酒店情境创设,增加学生对酒店管理的了解;增加学校与酒店合作机会,在酒店客人较少时,带领学生去酒店参观,配合教师专业酒店管理知识的引导,促进学生对酒店礼仪的理解。通过酒店实地观察与学习,增加学生对酒店礼仪的感悟。比如:进酒店时,观察迎宾小姐的语态、身姿、语速、表情、待客之道等。回到课堂,让学生对其加以分析,并且进行模拟与改进。礼仪课堂利用实景创设,调动学生的礼仪学习兴趣。学生之间争相模拟,互相学习,既能弥补自身礼仪不足,又能促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2.增加礼仪考核内容。酒店礼仪学习,是体现酒店综合服务的关键因素。如果酒店一进门,没有迎宾人员,前台工作忙乱不堪,就会给人一种服务滞后的不快感,长此以往,影响酒店正常发展。因此,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的礼仪教学,应配合礼仪考核,实现学生对酒店礼仪的自身升华,提高学生酒店礼仪的应用能力。第一,酒店礼仪的理论知识,以试卷或者论文形式考核。通过对酒店礼仪理论知识的考核,了解学生对酒店礼仪的理解与定位。第二,日常礼仪规范考核,考核学生的日常礼仪习惯。日常考核应以学校校园监控抽查模式为主、教师课堂发现为辅,观察学生的习惯性行为是否有不妥当之处、是否有礼仪理念等。通过日常习惯考核,培养学生自觉的行为习惯,将良好的礼仪习惯应用于生活中,培养真正具有礼仪素质的优秀学生。第三,职业礼仪水平考核。考察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交际礼仪规范度,比如:握手、鞠躬、迎送礼仪、岗位服务礼仪等。通过礼仪技能测试综合给分,将3项考核分数按比例给出综合分数,理论知识∶日常礼仪考核∶职业礼仪考核=3∶3∶4,共计100分。通过酒店礼仪的全面考核,强化学生酒店礼仪意识,培养其酒店礼仪习惯,实现以礼育人的教学方向。(四)校园活动展开礼仪教学。1.军事化礼仪教学。军事化礼仪教学,是为了促进学生思想正能量发展,避免个别酒店行业不正风气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造成影响。军事训练包括:行为、体能。军训的主要目标是锻炼学生的意志力,面对过大就业压力的弹性思维与承受力。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礼仪训练增加军事化元素,一方面是因为酒店行业服务竞争较强,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抗压能力;另一方面是由于酒店工作涉及房务、餐厅等工作,其中不乏体力活,比如:更换楼层房屋内花草、清洗楼层房务衣物、餐厅人手不够端盘送菜等,其中花草的花瓶玻璃易碎、清洗衣物的工作繁重、端送餐品时菜品大多较热等问题,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来应对。通过对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进行军事化礼仪培训,能够综合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切实提高就业能力。2.举办校园礼仪大赛。学校团委、学生会应组织“传承礼仪,绽放美丽”类校园礼仪大赛,让酒店专业学生积极参与,体现具有酒店学科的礼仪风采。比赛中,结合传统文化理念,汉服、旗装、京剧服、脸谱、毛笔字、水墨画等展示环节,让学生领悟中华传统文化,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礼仪知识问答环节,比较学生对文明礼仪知识的掌握程度;情景模拟环节,考察学生对礼仪知识的实景运用能力,利用不同情境模拟,增强学生礼仪技能;礼仪操表演环节,用以展现各专业学生的礼仪风采。通过校园礼仪大赛,提高学生礼仪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礼仪技能,展现高职院校的美好风貌。(五)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强化礼仪教学。酒店管理专业本身的实践性较强,因此,高职院校在开展该专业的礼仪教育教学活动时,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强化礼仪教学。在学生对礼仪教育有了基本的了解后,通过校企合作培训让学生熟悉酒店管理专业的有关工作流程和实际礼仪行为举止方式,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比如:某高职院校就和当地的酒店合作,学生在经过一年的礼仪教学学习后,就可以亲自到酒店中参与工作,开展实践训练。该院校还聘请了酒店内专业的管理人员,为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真实地感受、体会、认识酒店管理的整个工作过程,不仅能够极大促进学生参与礼仪教学项目的积极性,还会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经过长期的实践表明,这种校企合作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礼仪技能,且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该技术学院还和企业进行沟通,结合企业对管理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对课程进行了全面创新设计,保证学生可以对礼仪教育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真正提高礼仪知识的综合应用性和课程实用性,为学生的未来职业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础,让其能够以更好的状态加入企业工作中。除此之外,学生在进入企业实习后,企业可以要求学生体验不同的岗位,在完成实习后,根据学生在不同岗位中的表现进行评判,从根本上强化学生的礼仪表现和礼仪能力。最重要的是,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企业内部制定的工作岗位考察制度进行实习,以此让学生对酒店管理、礼仪形象形成全新的认识,积累大量的社会经验。

三、结语

学生课堂礼仪范文篇7

关键词:“礼仪主持人”;情境教学法;应用

1“礼仪主持人”课程概述

“礼仪主持人”课程主要从礼仪主持的性质特点、类型功能、形成发展、主客体分析、语言艺术、副语言艺术等基本理论入手,在理论介绍的基础上进而开展应对舞台活动、仪式庆典、婚丧祝寿、舞会宴会、会议聚会等不同礼仪活动场境类型的具体主持技巧与礼仪知识。“礼仪主持人”课程注重理论体系的完整性、技巧方法的应用性、典型案例的生动性。强调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强化理论。[1]在“礼仪主持人”课程的开展过程中,教师主要根据相关教材按照“礼仪”“语言交际技巧”“现代汉语知识”“声音语言技能”“礼仪主持与态势语言能力”“礼仪活动策划及文案写作”“现场主持”等模块进行教学设计,从礼仪知识理论入手,重点培养学生具备多种主持素养构成的能力。

2情境教学法概述

情境教学法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形象主体的场境,帮助学生进行一定的态度体验,进而理解相关课程的概念和意义。情境教学创建最初的目的是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来进行课堂内容的教学,而在当前不同学科在利用情境教学的过程中逐渐总结出了许多新的功能。2.1情境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抽象理论知识与现实。实际之间的关系理论的抽象性是阻隔学生进行良好学习的重要障碍,在一般的教学方法中,教师往往需要通过大量的时间,利用多种类比、举例的授课方法来帮助学生认识理论、理解理论。在运用情境教学法后,教师可以积极选择相关学生日常常见的事例和类型帮助学生从日常事物进行切入,使得整体教学过程和内容更加明确,进而方便学生对于理论概念加以了解。2.2情境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积极对所学知识开展具体的应用和实践。在传统的课堂中,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主要以被动听讲为主,教师在进行授课期间并不能将相关理论很好地与实践相互结合,使得学生经常会出现“理论掌握全面详实,实践操作一窍不通”的情况。而情境教学法在通过情境模拟代入的基础上利用科学的认知手段,巧妙地将学生有意识认知和无意识认知进行综合运用,在学生大脑中综合性地构建对于知识的构象,通过对于围绕理论知识而构建起的情境代入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充分在实践的过程中了解理论的意义和具体思想目标,进而帮助学生得到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进步。2.3情境教学法能够帮助课堂教学与实际情况紧密结合,避免授课内容与现实脱节。教师在利用情境教学法时,在引导学生情感的基础上,当前相关方法更加注重对于授课环境的模拟,尤其是一些实用性较强的科目。教师在进行相应的科目模拟期间,利用情境的模拟可以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对于现实生活中相关知识、技能的运用根据问题给予相应的解决方案。学生在教师拟真的环境模拟和设定下,已能够对于现实场境中环境、条件等因素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通盘考虑。情境教学的方式通过模拟来加强授课内容与实际的联系性,保障了理论的实用性与现实性。

3情境教学法对于“礼仪主持人”课程的意义

3.1对于学生能力的直接提升。从“礼仪主持人”课程目标来看,课程开展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礼仪知识与职业特点的讲解帮助学生掌握不同场合主持能力。这种侧重能力培养的课程如果通过情境教学方式可以收获出色的效果。情境教学法通过教师有意识地设计、引入情境,授课内容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信息的流通。在情境课堂中,学生接收到的信息是多元的,有机的。具体流程上,情境教学期间在对于相关环境信息和具体问题信息的接受过程中,学生可以全方位地在脑中对相关情境进行想象,面对这种课程的具体环境要求,根据所学知识技巧通过积极思考后进行方案的制定与选择,最终通过技能来对问题进行反馈。这种模式的训练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提升问题判断、甄别、选择、处理能力,是一种全方位训练素质的体现。3.2建立学生对于课程的概念。“礼仪主持人”课程作为播音主持专业中重要的课程一方面学生在接触课程时会对礼仪主持人的理解不够具体进而在学习和理解过程中会产生偏差,另一方面一部分学生可能会认为礼仪主持人职业在现实生活相当普遍而产生忽视心理。这时教师在课堂中需要针对学生具体的情况通过合理的情境代入来帮助学生树立关于“礼仪主持人”课程的正确概念。教师可以在授课前通过相关情境的模拟来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同时也可以借助相关资料构建适当情境提升学生对于学科重要性的认识。3.3优化学科的教学方法。在传统的“礼仪主持人”学科教学中,由于学科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特点,致使教师在授课期间采取了理论教学以讲解为主,实践教学在学生练习的基础上进行讲解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除了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之外,在实践教学上尤其是学生具体礼仪知识运用、主持能力培养等方面提升的效果不大。同时,教师大篇幅地对学生进行理论授课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课堂上因为参与度不足等因素可能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进而影响到教师的授课结果。在通过情境教学法学生可以以实践为主要形式对于学科进行学习,通过多种方法来保障学习质量与能力的培养,“礼仪主持人”课程也会变得更加高效[2]。

4情境教学法在“礼仪主持人”课程的应用

“礼仪主持人”课程主要分理论课和实践课两方面内容。而教师要想运用情境教学法积极开展课堂内容时,也需要根据理论课与实践课的不同性质来具体地进行分析和安排。4.1“礼仪主持人”理论课程中情境教学方法的融入在礼仪知识的介绍中,教师可以按照图像、多媒体、口头等手法通过对情境的建立来细致地讲解礼仪的形成、分类、发展影响等内容。通过外在资料对于情境的构设帮助学生理解在礼仪基本知识。后续的多种礼仪种类分类和类型方面教师在进行上述情境构设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对不同场合、活动礼仪的具体介绍和现实模拟来帮助学生感受各种场合中相关礼仪的异同性,对于礼仪学习方面建立起一个系统完备的知识体系。礼仪主持现代汉语知识作为礼仪主持重要的能力培养基础,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格外重视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对于一些语法、修辞等内容的教学过程中,主要可以采取传统的授课手段。相关词汇的结构、构成方面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用语言描述、实物演示的方式来进行课程的开展。在教师进行情境构建过程中,除了选取正确的手段进行引导外,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保持学生主体性的原则。坚持学生主体性指的是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需要根据课程内容进行主动的参与。而教师在课堂上的位置需要摒弃原有的教学方式,通过情境的设置来积极引导学生对于理论的思考与理解。比如在礼仪方面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礼仪活动来设置情境,在情境中让学生思考相关的礼仪选择标准。4.2“礼仪主持人”实践课程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实践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情境教学法可以很好地融入到“礼仪主持人”课程中的有声语言训练、语言交际技巧、礼仪主持与态势语言能力、礼仪活动策划、礼仪活动现场主持等环节中。同理,按。照实践课程性质,情境教学法的具体应用如下:教师在应用情境教学法时,可以有效地按照课程内容进行情境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可以在有声语言训练方面积极选取相应的训练文本,按照文本的内容积极组织学生在设置好的情境中进行语言训练[5]。同时,教师可以积极安排学生进行某种情境下的沟通技巧培训。如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以活动为主题,通过初期的分工,共同协作来完成活动开办任务。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积极为学生创造相关环境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类似婚礼、商务会议、新闻等情境的真实模拟让学生通过实践的方式来进行实际能力锻炼。在学生进行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具体表现进行相关理论的指导和帮助,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的理解和在实际操作中的认识。

参考文献

[1]谢伦浩.礼仪主持艺术教程[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

[2]文嘉玲.情境教学法探源[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23).

[3]宁波,曾毅.湖湘文化背境下的婚庆主持人发展方向探究[J].视听,2015(11).

[4]王丹.主持何以为艺术[D].上海:上海戏剧学院,2005.

学生课堂礼仪范文篇8

一、编写一套“活”的教材

文明礼仪知识涉及的范围广、内容多。各地编写的教材版本也是多样、丰富的。如果仅以文字编写校本教材,孩子们一定是不喜欢的,甚至不愿意去看。什么样的教材能让孩子们喜欢?什么样的教材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又能实现教育的功能?课题组的老师在编写教材上动脑筋、拓思路、想办法,力求创新,不入俗套。用调查的方式去了解。课题组在书面调研文明礼仪现状的基础上,特意安排一位学生利用放学时间,对身边的同学和来接送孩子的家长进行采访。你知道参加学校活动时,应该注意哪些礼仪?出门旅游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文明礼仪?您知道餐桌上的应该注意的礼仪吗?经过调查,孩子们喜欢的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读本。仅仅是注重对文明礼仪知识的了解还是停留在表面层次,为此,老师们又提出依据德育教育的知、情、意、行四个步骤,要有体现见行动的表现和写感受的表达。在教材编写上创新。为确保课题编写的有效性和适用性,承担编写任务的老师在学校确定的内容体系中,采用“搜集素材——初编课程——活动体验———再次完善”这四个步骤逐步完成的模式。学校为编写的主教材——《校园盛开文明礼仪花》,根据教材编写的总目标及阶段性目标,为每个课时确定了四个版块,“文明礼仪直通车”,向孩子们介绍文明礼仪常识;“跟我学文明礼仪”,教会学生们不同场合下该如何规范自己的行为;“文明礼仪哈哈镜”,主要是对学生的文明礼仪习惯做自我评价;“文明礼仪万花筒”,这是校本教材的延伸,主要介绍文明礼仪故事、文明礼仪名言、文明礼仪动漫等教材内容以外的拓展。在诵读经典中润泽。《校园盛开文明礼仪花》是课题研究主研教材,在此基础上,还外延了《经典诵读》两个读本为辅助教材,“1+2”的模式使课题的研究更加扎实有效。中华经典诗文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五一小学将国学经典编写成册并开展诵读活动,让学生熟诵于口,濡染于心,使“润物无声”的经典诵读成为提升学生品性和修养的有效途径。《读本》分为六册,内容涉及《弟子规》、《三字经》、《朱子家训》、《论语》、《孟子》等优秀的经典篇章,利用晨诵、午读等时间师生共同诵读,目的是用经典润泽孩子们的精神,传承中华民族的文明礼仪教育,丰富孩子们的课外生活。生动有趣的教材,不再是印在书上冷冰冰的文字,五一学子手捧用心编写的教材,正在进行一场内外兼修的行动。

二、用好身边“活”的资源

学生课堂礼仪范文篇9

网球运动的特殊性在于,它不但对运动员具有行为的规范,对场内的观众也有一定的要求。(1)比赛正式开始前,观众做好提前准备,按时拿票对号入座,如果迟到,则需等球员单局休息时入场,以免影响球员的注意力。(2)比赛活球期间,观众应保持安静,不得在球场大声喧哗,随意走动,接打手机,手机也要调制振动或静音状态。(3)球员发球时,摄影人员要关闭照相设备的闪光灯,防止影响球员的视线。(4)比赛死球前,不得在场内大声叫好、鼓掌,需等打完一分后才能鼓掌喝彩。(5)比赛期间,观众不得与球员进行任何形式的交流和指导,也不得向裁判询问比分或提出质疑。(6)比赛期间,如果球打入观众席,一定要在每一分比赛结束后,方可扔入场内,不得在比赛进行时,将球扔进场内干扰比赛。(7)除了必要的工作人员以外,其他任何人不许进入场地。

2高校网球教学中融入礼仪教育的方法

(1)在高校网球教学中融入礼仪教育,首先教师应把网球的起源与发展以及其相关的礼仪文化放在首位,然后在进行技术动作的讲解、示范。可以在教室播放相关的网球礼仪视频或比赛视频,让学生首先对网球比赛中的礼仪文化有一视觉的认知。(2)网球教师可以向院系或学校申请印发网球或者体育礼仪手册,让学生更加方便、快捷的了解网球或体育比赛中的礼仪文化。(3)教师可以通过创造不同的比赛情景,让学生充当运动员、裁判员、观众的较色,体会网球礼仪在比赛中的重要性。(4)教师可以在课余时间通过组织开展网球礼仪文化的讲座以及文化展会,向同学展示和传授更详细的礼仪文化,一方面丰富了大学生校园课余生活,另一方面促进了网球礼仪文化的传播,对网球教学融入礼仪教育也是有效的补充。

3高校网球教学中融入礼仪教育的意义

网球与高尔夫球、桌球、保龄球被称为四大“绅士运动”。网球运动之所以“绅士”是因为它不仅要求运动员在赛场上要遵守法定规则、表现出得体的行为以及良好的仪态,而且要求欣赏比赛的观众和参与其中工作人员都须遵守一定的特殊礼仪。可见,在高校网球教学中融入礼仪教育意义深远。

3.1培养大学生道德规范

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许多大学生更加追求物质的需求,对于我国传统的礼仪文化逐渐淡化,公共场合不注意自身言谈举止。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机构,更应加大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在各种课程中融入相应的礼仪教育,从而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增强大学生的道德意识,使大学生成为新时期国家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质量人才。

3.2有利于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礼仪是人际关系和谐发展的基础,是社会交往的润滑剂和黏合剂,会使不同群体之间相互敬重、相互理解、求同存异、和谐相处。[2]网球运动也是人际关系最好的媒介,通过比赛、练习的形式让双方借助网球的话题展开交流,增进友谊。在高校网球教学中实施礼仪教育,促进了人际交往的和谐,更有利于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

3.3塑造大学生良好形象

网球运动是一项绅士运动,在竞技网球比赛中要求运动员衣冠整洁,网球场内不得穿戴硬底和高跟等对场地有害的鞋物,这既是对对手、工作人员以及观众的尊重,又是个人良好形象的表现。大学生即将步入社会,进入高层企业、单位良好的个人形象尤为重要。在网球教学中穿插网球礼仪文化,使学生知礼、懂礼,塑造良好个人形象。

3.4提高网球教学质量

一堂优秀的体育课程不仅需要教师的引导,还需要学生的配合,课堂上,学生认真听讲,刻苦练习是对老师的尊重。据调查,目前许多大学生体育课上漫不经心,在老师进行讲解、示范的时候说话聊天不注意听讲,导致教学效率急剧下降,教学内容无法按时完成。由此可见,强化大学生礼仪教育尤为重要。高校网球教学中融入礼仪教育,不但不会影响网球教学的效果,而且在教师引导和规范学生的行为举止的同时,保证了课堂纪律,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3.5营造校园良好的礼仪氛围

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高素质人才首先要知礼,孔子曰:“不知礼,无以立也。”意思就是说不懂得礼仪,就不能立身处世。因此,要在课堂中强化大学生礼仪教育。大学生学习礼仪文化的途径包括:课堂教师的传授、校园文化的渲染以及社会实践的经历。最主要的还是课堂上教师的传授,通过教师的传授带动更多的学生学礼、知礼、懂礼,使校园充满良好的礼仪氛围,给学生带来高质量的学习环境。

3.6传承百年优秀网球文化

网球运动历史悠久,孕育于法国,诞生于英国,普及于美国,现今已经在全世界盛行。目前已成为即足球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球类运动。它融入了多国、多民族的文化色彩,蕴含了浓厚的文化气息。文明高雅、以人为本、诚实守信、相互尊重的文化内涵充分展现其特殊的礼仪色彩。高校是培养祖国希望的摇篮,是传播和弘扬文化的聚点,在高校网球教学中融入礼仪教育,有助于对优秀网球文化的传承,使网球运动百年的历史,悠久的文化不再被淡化。

4结语

学生课堂礼仪范文篇10

关键词:高校旅游专业;旅游礼仪;课程改革

旅游专业教育旨在培养当前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不仅需要具备相关的人文素养与情怀,还应具备足够的职业技能。就目前旅游专业的发展与就业前景来看,只有高素质高素养的人才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现状,更好的学习新知识。跟随时代的脚步,未来的发展前景将更加可观。旅游专业同属于服务行业,因此也对相应的就业人员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要求。而旅游礼仪课程的开展则为学生学习专业技能、培养人文情怀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无疑对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旅游礼仪课程在旅游专业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门课程,对学生的未来就业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校方应致力于该课程的改革与提升,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一、论旅游礼仪在旅游专业中的重要性

(一)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旅游礼仪在旅游专业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旅游礼仪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加深其对旅游专业的职业认识与对职业道德的理解。我国自古以来以礼为重,礼仪不单是礼貌待人,更多则能对人起到约束作用,深化职业道德对从业者的影响力,减少甚至避免工作中可能产生的冲突。再者通过礼仪教育能够对学生起到相当的教育与引导作用,不仅能提升学生本身的修养与素质,也能带动我国整个旅游服务行业的职业素养水平。(二)提高我国旅游业的服务质量。旅游业从根本上来讲从属于服务行业,因此礼仪在其中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旅游业的服务质量也更多取决于旅游从业人员的表现与态度,要想在激烈的岗位与行业竞争中更胜一筹,除优秀的形象风貌外,还应具备足够的礼仪修养。就我国目前的旅游业行情来看,工作人员在这一方面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间。因此要加强旅游礼仪方面的培养与培训、补足短板,才能真正改善我国当前的旅游业现状,提高旅游业的发展水平。(三)对旅游专业的指导与规范作用。旅游礼仪像一盏无形的引路灯,贯穿在整个旅游专业教育中。旅游专业的培训课程目的在于培养具备一定的沟通交流能力、协调能力、相当的知识储备的专业人才,但如果要使这些专业的技能发挥的淋漓尽致还是需要相应的礼仪表现支撑。因此,合格的旅游专业人才需要足够的旅游礼仪素养[1]。

二、当前高校旅游专业旅游礼仪教育现状

(一)礼仪教育脱离实际环境。在旅游专业中,旅游礼仪是被切实运用的,而当前大多数高校旅游专业的礼仪教育更多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尽管有实际的案例穿插其中,也很难有真正的实际培训落实这些理论知识。只有把学生放在真实的服务环境中,才能使其切实感受到服务过程中面对的问题。如果没有这样的职业环境支持,则学生很难将学习的职业礼仪知识运用,更难以体会服务者的真实心态,职业意识的培养效果也必然不理想。(二)当前教育方法难以满足职业需求。当前多数高校的旅游专业教育仍然采用最传统的课堂知识讲授方式,而缺乏现代化授课设备支持。教学时更多是学生围绕教师展开,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要更多配合教师进行授课工作。这样的教育方式最终造成的结果是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低下,缺乏自主思考与探究的能力,最终的课堂学习成果也不好。旅游专业本身具有相当强的实践操作性,不通过实践很难发现存在的问题,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生也难以适应工作环境,圆满完成工作任务。

三、当前旅游礼仪课程教学存在问题的对应解决方案

(一)加强师生沟通交流,开展多种教学模式。教师作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过程中的引导者,有更多责任给予学生优质的学习环境。因此,作为教师应跳出传统教学方式的桎梏,积极的吸收新知识与新方式,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课堂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才能推动学生发展与自我能力的提高。提高理论教育与实践操作的质量,尽可能多的为学生寻找优质的实践环境,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深化知识、提高能力。此外,在教学工作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最为密切,教师应拉进与学生的距离,加强师生互动,使学生能够敞开心扉与老师进行交流。对教师而言可以获得更多教学反馈,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激励教师进行课堂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而言,能够对一些不懂的地方大胆的提出疑问,获得提高[2]。(二)提高教学团体的素质水平,深化礼仪教育。教师的言行举止往往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从学生身上多多少少存在教师的影子。因此,教师必须严肃的认识到这一点,严格要求自身有合格的礼仪礼貌、行为举止。一个人的外在表现往往是心理素质的影射,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要注重自身的影响力,着力于提升自我的内在素养,对学生言传身教,这样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引导学生[3]。与此同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解决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三)丰富课堂内容。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为教育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作为教师应紧跟时代潮流,了解全新的教育教学手段并运用于课堂教学中,通过多彩的图片影像资料等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从而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建宏,傅琴琴.“旅游社交礼仪”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企业,2018,399(12).

[2]包曾婷.高校旅游专业礼仪课程教学方法创新与应用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