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年中总结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4 15:37:09

信贷年中总结

信贷年中总结范文篇1

一、研究概述

据统计2010年,我国13416万家工业企业中,中小企业有13307家,占全国工业企业总数的992%,而这些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占全国生产总值的60%,上缴税收占全国税收的50%,为城镇居民提供了80%以上的就业岗位,中小企业以其充沛的活力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在今年通胀压力增大的形势下,中,J、企业经营压力持续加大,原材料价格上涨,用工成本提高等因素产生了叠加影响,如此紧要关头,中小企业却面临着严重的融资问题,向银行申请贷的困难度远远超出想象。据全国工商联调查显示,2011年第三季度统计,有近70%的中小企业银行融资占全部负债比例不到30%,60%中小企业无银行贷款,41%的中小企业认为从银行融资很困难,16%认为基本不可能,仅30%的企业认为基本还可以。

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评估体系

中小企业贷款难是个世界性难题,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中小企业融资这么困难?要怎样才能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从银行的角度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最大问题在于贷款的风险,如何对中小企业存在风险进行最准确有效的评估,已成为银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工作,因此也有必要更加深入的探讨。

1.构建模型的方法国内外对于信贷风险评估的研究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主要是建立风险评估线性模型,如Z-Score模型,ZETA模型,SOHO模型,BP神经网络评估模型等等。上述模型总体上均存在“一次性”的特点,且指标繁多,对于经济实力不强,财务制度不健全的中小企业来说,这种评估无疑是不人性化的,评估同时也加大了银行审批贷款的成本。因此,本文试图构建一种指标针对性强,且可同时用于贷款前调查和贷款发放后再评估的多时段动态信贷风险评估体系,用于银行在不同时段对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进行把控,方便银行及时作出相应决策。如下图,企业向银行申请一定数额的贷款,银行用此风险评估体系对企业进行第一次评估,若评估通过则批准发放贷款。贷款发放一定时间(如半年)后,银行通过调查对企业进行贷后评估,若企业通过评估,则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按时还本付息,申请加大贷款力度,申请延长贷款期限。若通过贷后评估发现这笔贷款风险性超过银行可接受范围,则银行对企业进行实地调查,有好转可能的,一个月后再进行一次评估,决定是否继续贷款。若企业无转好可能的,银行有权利终止贷款,通过拍卖抵押物等方法收回资金。此贷后评估以此类推,一直到贷款到期收回。

2.确定模型指标体系本文共征询了10位专家意见,经过多次讨论筛选,最后确定了6个财务指标和6个非财务指标作为此评估系统的指标体系。如下表:这里需要提别说明的是X。企业信用记录是进行此项风险评估的先决条件。若评估前发现此项得分过低,则判定发放贷款给此企业风险高,直接终止后续评估,拒绝发放贷款。在这里,假定当X。≥3时,可进行后续评估。

3.构建信贷风险评估模型相关指标体系确定,建立评估模型。本文采用Logit回归判别分析法。根据已知样本各指标数据推导出判别函数,确定Logit函数方程。使用时把观测量代入判别函数中进行评判,根据P来确定其风险性大小。Logit函数的一般形式为其中,P(0.1),表示属于第一类事件的概率。b为常数,a为各变量的系数,X是各特征变量,在这里为指标体系所确定的X一X十二个指标。该方法得出的P是被评估对象属于第一类事件的可能性,在0—1之间,若取值≥O5则表示该评估对象属于第一类事件的可能性大于50%,也就是说该对象被判定为低风险组。反之,若P<0.5则被判定为高风险组。本文选取民生银行申请贷款的5O家的生产型中小企业为数据样本,其中25家企业贷款申请通过,其余25加企业贷款申请未通过,记录其财务数据和非财务信息。选取企业财务指标数据X一)(6,将信息录入SPSS进行Logit回归分析,可得到财务指标Logit模型:1=一15.24+7.14X1+004X2+006X3+3.74X4+429X5+01X6(3)将各企业X一X具体数据带入方程(3),得出,再将代入方程(1)得出P值,将P1值以05分界,P<0.5为高风险组,P≥0.5为低风险组。经检验,50家企业中有44家判别分类正确,该模型P的判别正确率为88%。同样,选取企业非财务信息,邀请前述10位专家根据信息描述对每家企业6个非财务指标X一X分别打分,分值范围为1—5之间,将以上分值信息录入SPSS进行Logit回归分析,计算得到非财务指标Logit模型:入2=一2114+437X7+2~5X8+Q63X9+274X1。一0.53X1~342X17(4)同P方法得出P值,经检验,5O家企业中有43家判别分类正确,该模型P的判别正确率为86%。将P与P综合起来,则表示综合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从整体来评估该企业。此种评估准确性更强。P=05P1+05P2通过以上公式得出P值,经检验,50家企业中有47家判别分类正确,该模型的判别正确率为94%。

三、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评估体系实证研究

以某食用菌产业有限公司的贷款为例,说明上文构建的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动态评估体系的使用。下面将分成三种情况进行讨论:

(1)贷款发放后公司经营情况良好,第二次评估后公司申请延长贷款期限,银行给予批准延期两个月;

(2)贷款发放后公司经营出现问题,贷款风险提高,经调查。问题有缓解可能,给予公司一个月时间解决现有问题后再评估,决定是否终止贷款。

(3)贷款发放后公司经营出现问题,贷款风险提高,经调查无缓解可能,银行终止贷款,资金收回。某食用茵产业有限公司,现有固定资产2800万元,技术力量雄厚,配套设施完备,其经营者一直在该公司担任厂长职务已有8年,有丰富的管理经验。此公司行业前景乐观。年初,该公司因扩大生产规模,向银行申请500万元一年期贷款,提供相应价值抵押担保物品。与其他中小企业相同,此公司由于与金融机构合作不多,信用记录缺乏,但其在同行业问口碑不错,也未有不良记录,评估专家给予信用评价X。的分值为3,可继续进行后续评估。经过年初实地调查,各项财务指标非财务指标如下:将以上指标分别带入方程(3)(4),经计算,可得此公司的P为070,P为084,由此得到P为O77>0,5,则判定该企业信用风险较低,可发放贷款。假设1:同年6月,银行对该公司进行贷后评估。年中实地调查各项财务指标非财务指标如下经计算,年中该公司P为0.82>0.5,则判定该企业信用风险较低。此时该企业向银行提出延长两个月贷款期限,以获得更多周转资金。此时假定银行批准延长贷款期限。年末,再一次贷后评估,评估结果P为081>O5。公司经营未出现任何异常情况,对此项贷款不做任何处理。次年2月,银行从此公司收回贷款本息。一年期贷款500万元,银行获利一年期利328万元,延时两个月贷款利息56万元,共计38.4万元。假设2:同年6月,银行对该公司贷款使用进行跟进,以及时把控风险变化,作出相应调整。年中实地调查评估后,得出年中各项财务指标非财务指标如下:经计算,年中该公司P为O45<0.5,风险高。此时银行对该企业存在问题进行实地调查,判定该企业问题为可解决问题,待企业自行解决,一个月后再一次评估。7月,银行对该公司进行重评估,P为O69>05,问题已解决,公司经营正常,对此项贷款不做任何处理。年末,银行从此公司收回贷款本息。一年期贷款500万元,银行获利32.8万元。假设3:同假设2中的6月年中评估,该公司年中P为O45<05,风险高。银行对该企业存在问题进行实地调查,发现此问题已无缓解可能,如继续贷款极有可能造成资金损失,决定终止贷款。资金通过变卖抵押物或由其担保公司支付。收回贷款本金500万元,6个月利息168万元。

信贷年中总结范文篇2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农村金融;政策性金融;商业金融;合作金融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1]全面依法治国已经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2018年初,党中央下发了改革开放以来第20个、进入新世纪以来连续下发的第15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简称“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强化乡村振兴法治保障”和“充分发挥立法在乡村振兴中的保障和促进作用”,突出强调“法治”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意义。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一项统领未来30年中国农业农村改革的长期战略和系统工程,离不开法律的保障,同时也带来了促进“三农”领域法律制度制定与完善的宝贵契机。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农村经济的市场化和货币化程度不断提高,投资主体和融资主体渐趋多元,已经形成了以政策性金融、商业金融、合作金融“三元架构”共同构成,分工协作,多层次、宽领域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有力地支持了农业经济和农业产业化发展,走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金融发展道路。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全面深化改革逐步走向深入,农村金融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功能配置不尽合理的矛盾和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第一,政策性金融机构职能定位不明确,其业务与商业金融机构重复交叉,政策性金融缺乏与财政支农的联动与整合机制,信贷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第二,农村商业金融机构出现为“逐利”而“脱农”的现象,资金供给严重不足,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还难以充分满足国家对于“三农”领域改革与创新的需要。第三,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缺乏良好的生态环境,民间一些不规范的交易行为引发的金融风险逐渐暴露,甚至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简言之,现实中存在的政策性银行“不能”、商业银行“不为”、农村信用合作“有限”、民间非法借贷“活跃”等诸多现实问题,对农村金融体系的整体功能造成严重削弱[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全面依法治国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党的十八大以来,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和金融领域法治建设,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理念、新论断,比如“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基础”“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3],做好金融工作要把握好“回归本源、优化结构、强化监管、市场导向”4项原则,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3项任务和“健全符合中国国情的金融法治体系”等[4],这些重要论述着眼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及完善农村金融立法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稳定的金融体系既是金融功能得以有效释放的前提基础,也是确保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必要条件[5]。

一、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完善

政策性金融立法,服务实体经济政策性金融是在政府支持下,以国家信用为基础,运用各种特殊的融资手段,严格按照国家法规限定的业务范围、经营对象,以优惠性存贷利率直接或间接为贯彻、配合国家特定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而进行的一种特殊性资金融通行为[6]。农业具有分散性和对自然环境的较大依赖性以及社会效益大而市场效益小的特点[7],在当前仍属弱质产业,农业生产对国家的宏观调控具有特殊的依赖性,国家对农业的适度干预和大力支持仍属必须。“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国家支农体系相对薄弱”,提出“继续把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农村,加快农村公路、供水、供气、环保、电网、物流、信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加快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制定农村通动力电规划,推进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等一系列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挡升级的目标任务,需要国家投入大量资金支持,运用政策、经济、法律等多元调节机制将资金和资源要素引向农村。政策性金融具有国家信用,有助于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增强社会投资信心,可以起到率先垂范的首倡、引领作用,其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地位只能增强,不能削弱。(一)完善政策性金融机构立法,明确职能定位。在中国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中,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唯一的国有农业政策性银行,以承担国家粮棉油储备、农副产品收购、农业开发等方面的政策贷款为主要业务。纵览国外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发展,大多是通过立法来设置独立的农村政策性银行[8],而中国自1994年组建政策性银行以来,二十余年来专门的政策性银行立法尚未完成,其组织管理与业务开展多是各自的银行规章和内部规定,实务中已对《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多有突破,在促进金融创新的同时也存在着较多非规范性的做法,潜伏的金融风险不可低估[9]。具体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而言,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历史上由于为适应粮食流通改革的需要,曾一度成为专司粮棉油收购、调销、储备贷款业务和粮棉油收购资金管理的“粮食银行”,信贷资源运用过度集中,政策性金融业务发展仍显不足,如中国银监会办公厅的《关于做好2017年三农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中对农业发展银行“厘清定位”的要求还仅是“完善风险补偿机制和资本金补充制度,加大对粮食多元市场主体的信贷支持力度”。随着粮棉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化,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传统的政策性业务大大萎缩,其开展的新业务中国农业银行等现有商业金融机构也可参与,形成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与商业金融机构竞争的局面,混淆了政策性银行与商业银行的界限,尤其对需要政策性金融大力支持的农村基础设施、流通体系建设和重大项目工程等农村公共产品和服务领域,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尚处于“一行”难支“三农”的境地。“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明确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在乡村振兴中的职责定位,强化金融服务方式创新,加大对乡村振兴中长期信贷支持”的要求,因此,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研究制定《政策性银行法》正当其时。应当通过完善相关立法,明确政策性银行的职能定位、业务范围、操作规程、利润分配和风险补偿。对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而言应在其原有业务范围的基础上,着眼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赋予其全面的支持“三农”发展的业务职能,避免与商业金融业务继续混淆,并能够根据国内外金融运行环境的需求,通过法定程序予以调整和变化,拓宽和完善资金融通机制及信贷投放机制,以增强政策性资金的使用效益,统领中国农村政策性金融改革。同时应当注重完善国家开发银行致力于以融资推动有关“三农”的市场规划和建设,支持与“三农”相关的国家基础设施、高新技术领域的发展和国家重点项目建设的职责。完善中国进出口银行发挥促进农产品出口和农业国际合作的职责,形成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为主体,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涉农业务为“两翼”,政策性金融全方位多角度助力乡村振兴的法治格局。(二)强化政策性金融与财政支农协同整合,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综观世界各国的农业政策,大凡经济发达国家都采取财政政策、信贷支持等政策与措施对农业实行保护,依据中国农业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必须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支持与保护力度[10]。乡村振兴战略作为长期性、系统性工程,资金需求巨大,借助金融化运作模式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和引领作用尤为重要。长期以来,强农惠农富农资金存在专项设置多、管理部门多、重复交叉多的现象,农业信贷资金使用错位,尤其是财政支农与金融支农严重脱节,农业财政资金和金融信贷资金交叉投入,使用分散,缺乏有效对接,影响了资金使用的实际效果[11]。基于当前深化机构改革的大背景,2018年新一届中央政府整合国家发改委的农业投资项目、财政部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国土资源部的农田整治项目、水利部的水利建设项目的管理职责,并组建新的农业农村部,构建出“大农业”服务部门,以推进“三农”综合协调服务,体现出党和国家从全局上统筹农业农村工作促进乡村振兴的战略方针,整合支农资金资源已具备良好的组织保障。农村政策性金融虽然与财政资金支农在运作方式上存在差异,但两者的本质都是国家财政投入“三农”发展,具有协同或整合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宜采取先行试点,积累经验进行推广的方式,率先完善政策性金融与财政协同支农的制度设计,融财政与金融在资金配置方式的优势于一体,突出国家财政激励和导向作用,使财政杠杆撬动更多金融资源投入农村,形成促进乡村振兴的多元投入格局。政策性金融与财政支农资金协同整合的关键在于完善和构建集政策性信贷、政策性担保和政策性保险为一体的农村政策性金融制度并将其法定化。具体制度设计应包括3个方面:第一,促进国家财政和政策性金融信贷形成联动机制。开发性财政支农资金应深度整合到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之中,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财政贴息是财政政策与信贷政策协调配合的有效形式,以财政资金充当政策性金融信贷资金利息甚至本金的补贴、担保或补偿资金,鼓励政策性金融机构扩大信贷业务规模,以吸引更多的盈利性金融资源跟进,发挥财政资金的乘数效应,从而尽量放大财政资金的支农效用,尽可能多扶持支农、惠农的盈利性项目。第二,构建政策性担保体系。“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设立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强化担保融资增信功能”的要求,国家财政设立融资担保基金应当注重政策扶植、发展与规范并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增加融资担保供给总量和提高融资担保行业营运效率为重要手段,为缓解融资难、融资贵,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支持“三农”发展提供保障。第三,建立政策性保险体系。促进农业政策性信贷与农业政策性保险业务有机衔接,主要针对重大自然灾害和风险事故完善保险与再保险的经营方式、保障条件、政府职责、财政补偿机制、理赔与监管等制度设计,并用法律的形式进行明确和规范。

二、以服务“三农”

为价值取向促进完善商业金融立法,深化金融改革商业金融是按照市场规则,以追求最大化利润为经营目标的金融活动。农村商业金融组织网点设置广泛,资金实力强大,中国农村商业金融体系主要包括中国农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村镇银行等。农村商业金融可以结合市场需求,设计和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既有解决交易活动中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的作用,又能通过风险管理制度吸引资金进行高质量的资产转换,带动储蓄投资双方的价值增值,在市场化条件下承担着不可替代的支农重任,是改善农村投资环境,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然而,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农村商业金融机构也越发注重效益追求,由于支持农业经济成本高、收益小,有时甚至无利可图却难以规避金融风险,出现了机构网点大量从县域撤出,上收贷款权限,农业信贷资金日益萎缩的现象。商业金融的趋利性导致对农村的金融供给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研究发现有些地区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普遍上浮20%~100%不等[12],与农业生产收益较低的现实相比,农民难以承受,更与国家的惠农政策相悖。甚至在一定时期内,来自农村企业、农户的部分存款通过商业金融购买国债、拆解、上存资金和转存人民银行,商业金融机构充当了农村资金“抽水机”[13],从而严重加剧了农村资金外流。再者,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关于对农村土地和资产制度的一系列政策和改革的深入推进,催生出的土地资本化等制度创新将为农村金融发展带来极大的促进效应,也对商业银行创新产品与服务产生了迫切需求。“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重点强调商业金融机构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使命。当前对于庞大的农村商业金融组织,尚没有专门的法律进行规范和保护,针对商业金融“脱农”的现实状况和改革创新的需求,既需要通过用法律形式对其社会责任予以确认,也需要为其服务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和法治环境。(一)完善农村商业金融机构立法,法定服务“三农”的社会责任。商业金融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在保持业务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前提下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经营原则,在利益机制驱动下,农村商业金融机构市场定位和经营策略已发生较大变化,如企业化行为日益突出,出于追求效益,大规模压缩基层经营网点,从服务农业为主转为农业与工商业并举,竞争视角也从农村向城市和非农产业拓展,即便是中国农业银行投放的农业贷款也曾一度只占各项贷款余额的10%[14]。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作为农村商业金融机构的主体,具有因农而生、因农而兴的历史渊源,更应当饮水思源,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服务“三农”的社会责任。农村商业金融出现了与非农商业银行市场地位趋同的现象,一方面由于农村弱质产业特征以及资金回收期长,收益低、风险大、成本高、业务零散等具体特点与商业化运作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另一方面也由于农村金融业务缺乏有效的失信惩罚机制,许多中小企业信用观念淡薄,不良履约制度严重影响了信贷资金安全所致。鉴于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农村特殊的金融环境和农民的生产生活需求,应在坚持市场化定位的基础上,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原则,进行农村商业金融机构的专门立法,相关主要制度设计主要应包括3个方面:第一,将农村商业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社会责任法定化。商业银行作为社会经济资源分配的重要载体和国民经济宏观调控政策的主要执行者,还承担部分国家分配权的职能,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必须承担起对国家的社会责任,接受法律监督,服从宏观调控[15]。社会责任法定化有利于贯彻国家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宏观政策,使资金力量最强、覆盖面最广的农村商业金融机构为服务乡村振兴发挥正外部效应,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邮储银行县级以上分支行均应每年公布服务“三农”社会责任报告,接受社会监督,督促农村商业金融机构以立足农村作为营业重心和市场定位。第二、建立针对农业商业金融机构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完善农业商业金融机构服务“三农”资金的比例和量化指标,对信贷结构进行优化调整,比如应确定县域金融机构新增存款用于当地发放贷款的比例应达到60%以上[16],并健全相应的考核机制,只有落实好服务“三农”责任的金融机构才能够获得政府的税收优惠、财政补贴,以鼓励支农支小;第三,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的信用环境。相关制度设计应当为商业金融机构开展业务营造宽松的法治环境,同时要健全商业金融机构维护金融安全和农村金融消费者维权的法律渠道,建立金融机构、产品信息披露制度和金融市场参与者的信用信息平台,降低金融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对称程度,用信息公开和法律保障的方式逐步转变农业商业金融机构“慎贷”“惜贷”“怕贷”的现象。(二)完善农村土地和资产上市法律制度,促进商业金融服务深化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农业农村改革日益深化,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336项改革任务中,涉及农业农村的就有55项,接近1/6,归纳起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其中重要的两大类[17]。土地是财富之母,也是农村和农民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土地与其他普通商品不同,其位置不可以移动,形成的债权安全可靠,而且土地作为稀缺的不可再生资源,随着人口增加和需求上升,其价值将不断凸显,通过发挥土地的财产功能,将固定在农地上的经济价值重新调动起来,使其进入流通领域,可以发挥其聚集资金、分散风险和配置资源的功能。《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已在政策层面鼓励农民以承包经营权进行抵押融资,然而由于缺乏法律层面上的规定与保障,相关设计的政策还很难落地生根。党的作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的重大决定,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也成为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中国关于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又一重大创新,从承包权中分离出可以流转、抵押、贷款的经营权,拓展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和入市已经获得了政策上的正当性[18]。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可以依法向金融机构融资担保”,全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不但有效解决了长期以来农民土地承包合同面积不准、四至不清的问题,而且明确了农地产权,增加了农民财产性的收入渠道,为农地入市解决了前提性障碍,土地资本化也将为农村金融带来巨大的变革和创新。农地金融化兼具商业金融和政策性金融双重属性,根本宗旨和目标是通过金融工具创新为农户或者其他经济组织提供有效服务,满足农业发展中长期需求,在中国开展土地金融仍然需要政府主导,虽带有政策性倾向,为发挥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则必须进行商业化运作[19]。完善相关立法应当将国家宏观的政策性管控与商业金融市场化运作模式结合起来,主要从3个方面的进行制度设计:第一,对现行《农村土地承包法》《物权法》《担保法》中关于禁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的条款进行修订。应当对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和担保权能予以法律上的确认,为农地上市确立法律上的基础。第二,完善农地抵押的制度设计。农地抵押是农地金融化的核心和基础,农地金融产品均需在农地抵押的基础上展开和发展[20],应当积极总结当前部分地区设立农村土地抵押融资平台的经验,建立完善的土地评估机制,通过信息披露和共享加强信用评估,商业金融机构能够由之确定信贷风险和信贷规模,建立规范的交易机制和抵押物处置机制,保障抵押双方合法权益,强化风险监控和保障。第三,促进农地金融产品和务创新。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为基础,鼓励商业金融机构设计与农地开发、利用、经营相关的金融形式,包括存款、贷款、投资、信托、租赁、抵押、贴现及农地证券化交易等多元金融产品和服务,为土地规模经营和农业集约化经营信贷供给创造条件,逐步形成符合中国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现实需求的金融服务体系,农地经营权价值为农村经济发展、农业产业化转型和农民增收致富注入新的动能。根据党中央和国务院下发的《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自2017年起用5年左右时间在全国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这是一项以农村集体资产进行全面清产核资为基础,着力推进经营性资产确权到户和实现股份合作制的重大改革,对于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增强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意义深远。“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加快推进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在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的基础上,赋予农民更多资产和权益,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让广大农民切实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制度革新。为顺应改革的需要,要加快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取消对集体资产股权流转交易的限制,为实现集体资产股份能够顺畅流转创造良好条件[21]。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目的在于盘活农村集体的全部资产,从根本上激发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活力,从长远来看,应当制定《产权抵押融资法》,并成立农村资产银行,以较高信用等级的金融组织专门办理农村集体资产的投融资业务,与时俱进地创新金融工具和服务,实现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抵押、担保的权利并使其发挥更大的效益。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刚刚起步,应当在条件较为成熟的地区,率先进行试点,及时总结政策经验,将行之有效的实践方式和改革收获的政策红利法定化,用法治的方式保障和实现广大农民的财产权益。

三、以普惠金融理念完善合作金融立法,防控金融风险

合作金融是在经济和社会活动中,为改善生产和生活条件,获取融资服务,按照自愿入股、民主管理、互助互利的原则组织起来的一种信用活动形式,在农村地域范围内主要体现为弱小的中小企业或农户依法联合组建的以自我服务为根本目标的金融组织[22]。农村信用合作社曾经是中国最重要的合作金融组织,但随着农村信用合作社商业化和股份化的改革,走向农村商业银行的趋势愈发明显,决策当局已不再执着于其“合作制”的观念[23]。“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普惠金融重点要放在乡村”。普惠金融立足于机会平等,以对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为价值依归,而资金互助合作内生于农民内部,能更加合理地解决农民不能从正规金融获得金融支持的问题,是低收入农民获得金融服务的一个重要渠道[24]。通过合作金融组织使农民实现资金上的互助共济,可以更好地满足农民分散化、多样化的融资需求,发挥合作组织成员间的自律和相互监督作用,能够规范地引导民间私人借贷,降低道德风险带来的损失。国际农业发展基金的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农民从非正规金融市场取得的贷款额大约为正规金融市场的4倍[25],农村合作金融既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改善农村金融体系功能,促进实现普惠金融,盘活民间金融资源的重要一环。中国当前合作金融组织主要是农村资金互助社和开展信用合作业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资金互助社是经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由乡(镇)、行政村农民和农村小企业自愿入股组成,为社员提供存款、贷款、结算等业务的社区互助性银行业金融机构,自2007年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制定《农村资金互助社管理暂行规定》明确准入政策以来,总体发展比较缓慢,历经一些关停并转,截至2015年取得银监会金融业牌照的农村资金互助社剩余48家[26]。相比之下,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内部成员信用为基础,以产业为纽带,由全部或部分成员自愿出资,为成员发展生产提供资金服务的信用合作活动呈现出了较好的发展态势。十七届三中全会最早从政策层面上提出“允许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自2009年起,已有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合作给予了鼓励性、引导性的意见支持,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次重申“允许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全国已有14个省(区、市)的地方性法规明确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开展信用合作业务,全国有2000多家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业务[27],起到了缓解农村金融交易成本过高的作用,农村经济弱势群体能够在自身承受的范围内获得金融服务,有力促进了金融包容,对于盘活农村经济存量,促进农村金融发展,解决农民生产资金短缺问题也起到积极作用,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合作作为一项新兴的金融业务,尚处在试点和探索的阶段,在实践运作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违法现象,比如,有的合作组织在未经政府批准的情况下私下开展借贷业务,有的超范围吸储、甚至非法集资、还有的假借信用合作名义开展非法融资借贷、高息放贷引发的暴力催债、风险暴露引发的“跑路”等问题频繁发生[28]。合作金融内生于民间,与农民生活生产息息相关,如果对违法违规现象不加以有力规制,不仅会损害农民利益,也会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使信用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影响农村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针对于农村合作金融应当以强化防控金融风险为核心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为促进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应当制定出台《农村信用合作(资金互助)组织法》或《合作金融法》,构建起与农村合作金融相适应的法律、政策框架和监管标准,以主动预判、准确识别、合理防控因合作金融源自民间缺乏规制而产生金融风险,用法治的理念和手段促进合作经济组织规范发展,主要应围绕3个方面进行制度设计:第一、明确农村合作金融的法定形式。农村信用合作是一把双刃剑,规范的、自律的民间信用能够弥补正规金融机构服务的不足,反之则会积弊丛生。应当通过立法对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产权组织形式、经营机制、治理架构、投融资方式和监管等作出明确规定,明确对农村信用合作金融组织的许可准入、业务运行规则、财务和审计管理、风险防控措施、违规行为及处罚、退出程序等作出具体规定,以提高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治理水平,使之内部运行于法有据,外部监管有法可依。第二、对现有的农村资金互助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合作等金融业务进行统一的监管与规范。作为当前两种最重要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其宗旨都是为了提高社员的财产性收益,破解农村融资难的问题,而且都具有吸收社员存款,为社员提供融资服务的运作原理,可以形成功能上的互补,应当允许规范开展信用合作业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一定标准发展成为农村资金互助社,加强互相促进与衔接使之走上良性发展的法治轨道。第三、将针对农村合作金融的支持政策法定化。鉴于农村合作金融服务于农业生产,资金实力相对较弱,也会受到农业过程面临着严峻的自然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和技术风险,应当对合作金融组织在资金、利率、税收方面的优惠用法律的形式予以规范,着重建立健全灾害补偿、信用保险、相互援助等信用保障制度并将之法定化,以健全保障体系,构建起风险底线,共同抵御经营风险,促进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和业务稳健、规范地发展。

四、结语

信贷年中总结范文篇3

现将我行今年以来针对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的工作安排和具体举措汇报如下:

一、我行开办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的基本情况

1.中小企业贷款基本情况

20****年4月末,我行各项贷款(本外和)余额为252亿元,比年初增长11亿元。法人贷款客户3202户,贷款余额233亿元,比年初增加11亿元。其中中小企业贷款2928户,占法人贷款客户数量的91%,贷款余额172亿元,占我行法人客户贷款余额的74%,占各项贷款总额的68%。比年初增加8亿元。法人客户次级以下不良贷款余额78亿元,比年初下降1.4亿元;其中中小企业次级以下不良贷款余额72亿元,占法人客户不良贷款额92%,比年初减少1.3亿元。

2.中小企业贷款利率执行情况

截止到20****年4月末,我行新增贷款(不含贴现、扶贫贴息、助学贷款)利率平均上浮14.13%。其中,大型企业新增贷款发利率平均上浮6.67%;中型企业新增贷款利率平均上浮14.67%;小型企业新增贷款利率平均上浮23.2%。我行中小企业贷款利率浮动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浮动幅度与企业大小成反比。大企业具有明显获取资金资源的优势,能够以较低的贷款利率获得贷款。由于小型客户风险较高,谈判能力差,对其贷款利率执行了相对较高的浮动水平。

二是浮动幅度与竞争状况成反比。在金融资源相对短缺、市场竞争不很激烈的庄河、瓦房店、普兰店等农村行和甘井子等郊区行利用主动定价优势,充分发挥定价的创效功能,贷款利率上浮幅度均在20%-30%。而在金融资源丰富、市场竞争激烈的市区,则充分发挥定价的竞争功能,争夺有效市场份额,上浮幅度相对要低,一般控制在20%以下。

三是浮动幅度与企业所属行业相关。市场竞争能力较强的垄断行业如电力、交通等,成为各家金融机构信贷营销的主要目标,贷款利率水平较低,一般执行基准利率,或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下浮5%-10%;而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的行业和国家宏观调控受限制的行业,成为压缩贷款的对象,贷款利率水平相对较高。

四是浮动幅度与信用等级成反比。信用等级是贷款风险的综合反映,客户信用等级越高,贷款利率浮动幅度越低,反之,则高。我行2004年制定的《中国农业银行××市分行人民币贷款定价实施细则》,对法人客户根据企业的信用等级和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制定了不同的指导利率。如AAA级上浮15%以上、AA级上浮30%以上、A级上浮35%以上等,资产负债率在30-50%的企业上浮20%以上、资产负债率在50-60%的企业上浮25%以上等。

五是浮动幅度与期限呈凸性关系。在累放法人客户贷款中,贷款利率以1年期为分水岭,呈现“中间高,两头低”的特点,截止10月末1年期贷款平均上浮为15%。而6个月以下和1年以上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相对较低。短期贷款中,投放的存单质押、贴现等上浮难度较大的贷款,加上高等客户短期流动资金需求旺盛,因而浮动水平相对较低。在中长期贷款中,一是审批层次高,多为总行审批项目,客户基本面较好,信用等级较高,对利率有比较苛刻的要求;二是多为竞争型或大型优良客户,执行了低于基准利率的浮动利率。

二、中小企业贷款“六项机制”的进展情况

1.制订了完善的利率风险定价机制

为了更好地适应利率市场化改革和全行经营管理需要,通过面向市场、细分产品,区别贷款风险程度,实施有针对性地差别定价,我行制订了完善的利率风险定价机制。即全面落实总行《中国农业银行人民币贷款风险定价管理办法》,在总行授权范围内,市行将以指导利率作为支行的利率授权管理最低标准,由市行年初通过《利率管理授权书》下达各行。同时对单笔贷款定价在总行授权范围内和市行指导利率的基础上实行定价测算和定价指导相结合的方法。即对法人客户和个人生产经营贷款必须在市行指导利率的基础上进行逐笔严格定价测算。贷款定价测算是为确保贷款定价充分弥补资金成本、操作成本、税负成本、预期损失、非预期损失及利率风险。原则上贷款定价测算结果是贷款执行利率的底限,各行应在此基础上提高贷款定价谈判能力和谈判水平,尽量提高贷款收益。

2.逐步建立高效的贷款审批和激励约束机制

我行针对中小企业特点,在授权授信上,坚持“分类指导、有收有放”。在抵押方式上,对于采用房地产抵押的,权限适当扩大,可由县行授信和审批,授信额度即为抵押值;用其他方式的,权限上收。同时简化部分小企业信贷运作程序。对年初及年中市行已核定授信小企业且落实房地产抵押的,经营行权限内可不经贷审会审议,超经营行权限的可不经经营行审查及贷审会审议,直接报市行信贷处审查、贷审会审议。

同时要求经营行建立、健全小企业客户经理的业绩考核和奖惩机制,小企业客户经理收入与其业务量、效益和贷款质量等综合绩效指标挂钩。

3.建立了违约信息通报机制

一是我行已研究制定了《××市分行信贷风险责任追究办法》,明确了信贷风险责任追究的组织架构及运行机制,按贷款所显现的欠息、逾期、不良等不同风险信号,分别确定调查、审查、审批、贷后管理、风险经理等环节责任,分别设置经济、行政等不同的处罚条款,将风险防范和责任追究的环节前移,将责任追究机制贯穿信贷业务的全过程,做到对违约行为事前预防。

二是按月通报到期贷款逾期情况。针对我行到期贷款逾期率低,系统内排名靠后的不利局面。我们着重加强资金用途监管,防止流动资金贷款“短贷长用”,逐步缓解存贷款实际期限严重错配的状况。对逾期贷款逐户分析原因,前后台联动共同采取措施,严格执行加罚息制度,有利遏止逾期贷款上升的势头。同时加大到期贷款回收率的考核力度,建立贷款到期回收考核制度,将到期贷款回收率、关注类贷款退出率纳入我行20****年度综合考评体系,按月考核兑现。同时按月下达未到期贷款预警和到期贷款回收情况通报,做到同步监测、预警。

三是不断完善系统功能。按照市银监局关于建立“客户大额授信统计制度”和“零售贷款违约客户情况统计制度”的要求,在CMS系统现有功能的基础上,经过测试,建立了“大额授信系统”。

四是充分发挥在线监测功能,进一步提高信贷非现场监管违约信息水平。每日通过信贷管理系统提取前一日新发生逾期贷款明细,根据每笔贷款的担保情况,检查信贷管理系统中的担保合同、档案、决策流程、客户基本信息、财务信息、贷后管理情况,结合人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和个人征信系统,判断业务的合法合规性,担保风险、财务风险和其他风险。并于每周汇总每日预警逾期情况及反馈情况向贷审会通报,按季下发通报。

我行目前已初步建立了专业化的人员培训机制,但对中小企业未建立独立核算机制,下一步我行将逐步完善该项机制。

三、中小企业贷款的制度建设情况

农总行为促进小企业信贷业务健康发展,规范操作,防范和控制信贷风险,根据信贷基本制度,制定了《小企业信贷管理暂行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对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客户对象、基本条件、信用评级、统一授信、办理程序、风险监控等进行了明确规定,《办法》是农行首次制定的用于规范管理小企业信贷业务的综合制度。

我行在近几年小企业发展过程遇到了较多风险,积累部分经验,在总结经验基础上,结合市政府《实施意见》、银监会《指导意见》及总行《管理办法》,我行于4月初及时制定了《××分行小企业信贷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细则》主要特点:

1.根据不同行信贷管理水平的差异,实行分类指导。

按照总行规定,在授信管理方面,C类行小企业授信额度一般不超过人民币800万元,单户授信最高不超过1600万元。

2.按照现行评级办法的基本结构,专门针对小企业特点,设计了小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指标体系。主要特点是舍弃了部分不能真实反映企业资质的财务指标,相应地采用了能够直接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若干指标,如:水、电、税费缴纳情况,销售归行情况等;此外,将可提供的抵(质)押物情况也作为评价指标之一。

3.简化部分小企业信贷运作程序。对年初及年中市行已核定授信小企业且落实房地产抵押的,经营行权限内可不经贷审会审议,超经营行权限的可不经经营行审查及贷审会审议,直接报市行信贷处审查、贷审会审议。

4.对小企业的管理前后台分工明确,客户部门应设专职的客户经理,并实行双人调查和核保制;后台部门设专职的风险经理负责小企业风险监测。

5.按照担保并结合销售收入核定授信额度。考虑到小企业财务数据可信度较低,因而不宜按照现行公式法核定授信额度。小企业授信额度主要依据客户提供的有效担保,同时结合销售收入归行额核定。

6.明确了小企业信贷业务主要用于解决小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周转性、季节性、临时性的资金需要,期限一般不超过1年,最长不超过3年。这样规定的原因在于,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较差,为提高信贷资产的安全性,小企业建设厂房、购买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投资应主要由企业自有资金解决,银行贷款主要用于解决流动资金需求。

7.根据小企业现金流量特点和贷款行风险控制要求确定还款方式。期限不超过半年的,可采用按月结息、到期一次还本方式;期限超过半年的,仍实行按月结息,按季(每半年)还本的办法,以减轻到期集中还款的压力。分期还款额度可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周期合理确定,但在此期间还款额度应不低于借款金额的50%,贷款到期后全部还清。这样规定的原因在于缓解小企业到期一次性还款的压力。

8.对单户融资总额在200万元以内且落实有效抵(质)押担保的微型企业,进一步简化操作,可不评级、统一授信,根据提供的担保办理信贷业务,单笔业务审批通过后视同核定等额授信额度,信贷业务结束时等额减少授信额度。

信贷年中总结范文篇4

1我国消费信贷的现状

1998年和1999年中国人民银行先后颁布了《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和《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指导意见》,中国的消费信贷业务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消费信贷余额从1997年的172亿元,发展到2009年底的55333.65亿元,2009年消费信贷余额占当年GDP总量的16.5%。在信贷规模扩大的同时,信贷结构也日益变化和完善,消费信贷品种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我国消费信贷的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1.1消费信贷总量逐年增加

我国消费信贷业务发展迅速,并呈加速度增长态势,特别是2007年,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较2006年增长近4倍。到2010年11月我国消费信贷余额为73774亿元,是1997年的400多倍。

1.2消费信贷占各项贷款比例偏低

目前在经济发达国家,消费信贷在整个信贷规模中所占的比重一般为20%至40%,有的国家甚至高达60%。1997到2009年,我国的个人消费信贷从172亿元增至55333.65亿元,消费信贷占各项贷款的比例也由不足0.3%上升到13.8%。由此可见,我国与发达国家个人消费贷款相比,差距还相当大。

1.3消费信贷以中长期贷款为主,住房贷款比重较高

目前,消费信贷品种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消费信贷品种除住房贷款之外,还有汽车贷款、助学贷款、大件耐用消费品贷款、个人信用卡透支和其他贷款等。但是住房信贷一直居于主导地位,其比重基本在60%到75%之间。由于住房贷款在消费信贷中占据主导地位,我国中长期消费信贷占个人贷款的比重一直在75%以上。

1.4各地区消费信贷发展不平衡

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差距明显,由于东部地区居民收入水平较高,消费能力较强,东部地区消费信贷市场扩张迅速。而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消费信贷市场规模相对较小,多数省份个人消费贷款在人民币贷款中的比重不到10%。

2当前我国发展消费信贷所面临的问题

2.1经济发展水平制约了消费信贷的发展

消费者是否具有负债消费的能力和需求,直接取决于个人或家庭的收入水平,尤其是预期收入水平。如果消费者对未来的支出预期和收入的不可确定性增加,消费信心受到影响,那么消费者的储蓄倾向上升,消费倾向下降,消费信贷需求会进一步减弱。根据国外的经验,当人均超过3000美元时,个人信用消费的巨大潜力才会被发掘出来。目前我国的信用消费仅在大中城市有所发展,有相当部分中小城市个人信贷消费能力还不强,这与我们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分不开的。

2.2法律制度和信用体系尚未健全

我国信用消费领域的法律法规尚未完善,立法工作相对落后,信用经济活动中各个环节的操作没有明确的操作规则及法律规范保证,同时风险转嫁机制不健全。到目前为止,我国仍未建立起一套完备的个人信用制度。个人信用制度的不完善,使得银行很难全面、及时地了解借款人的资信状况,从而难以对消费信贷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跟踪监测和控制,缺乏控制消费信贷风险的制度基础,它使消费信贷的投放决策和业务扩展缺乏有序的市场基础从而制约消费信贷的稳定发展。

2.3产品同质化现象突出,创新能力缺乏

现阶段我国的消费信贷市场上拥有鲜明特色的产品较少,产品同质化的现象比较突出。一些新兴的消费信贷品种发展乏力,发展十分缓慢。各银行贷款品种主要集中在住房贷款和汽车贷款两类上,甚至各银行信贷品种在申请手续、利率、期限、抵押、担保等方面也大同小异。商业银行在新产品创新的方式、方法和组织推动上,与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3促进我国消费信贷发展的对策当前,促进消费信贷发展应着重在以下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3.1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国家应该大力发展经济,使居民收入水平不断增长。扩大居民可支配收入在国民收人中的比重,改善居民、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分配关系。国家在收入分配政策上要采取措施,保证城乡居民收入尤其是中低收入居民有一个合理的增长幅度,并加快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居民消费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偿债能力,以刺激消费的合理增长。

3.2加强消费信贷的立法工作,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加强消费信贷的立法工作,为消费信贷的发展提供法律支持。要尽快以法律的形式,明确消费信贷的对象、程序、用途以及消费信息的披露、消费信用的评估等事项,以更好地厘清银行、消费者和其他相关企事业单位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合理分散信贷风险,为金融支持消费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完善和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消费信贷各方当事人的市场行为,杜绝消费信贷业务中的道德风险,保护消费者隐私权,规范信用交易秩序,明确失信惩罚机制。

3.3建立和完善个人信用制度

建立和完善个人信用制度,夯实消费信贷基础,构建广大消费信贷的支撑平台,分步骤、有重点、循序渐进地建立信用制度。应加快建立全社会范围的个人信用体系,尽快将各有关相关部门所掌握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统一归集,丰富个人信用数据库信息。进一步扩大企业和个人征信的覆盖面,将征信范围扩大到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市场主体,完善个人征信体系建设。政府要为征信机构的运作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同时注意保持征信机构的独立性,逐步成立全国性个人信用信息数据交换中心,建立全国性的征信公司。

3.4政府应采取积极措施促进消费信贷发展

发展消费信贷,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政府应采取措施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放松对金融业的管制,逐步使利率市场化,鼓励金融业对消费信贷业务、产品进行创新。政府部门应实行从限制性消费政策向鼓励性消费政策的转变,使有效供给和最终需求连接起来。政府还应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为促进消费,扩大消费信贷创造有利条件。政府要加强政策引导,在全社会倡导信用消费,采取行政的、经济的手段鼓励居民运用消费信贷。政府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增强人们的信用意识,转变消费观念,鼓励居民尝试消费信贷,为消费信贷业务营造良好的氛围。

信贷年中总结范文篇5

宏观调控的主要措施

五年来的宏观调控,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前三年(*年至*年);第二阶段是后两年(*年至*年)。

第一阶段的宏观调控,主要针对部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猛以及粮食供求关系趋紧。

进入新世纪,在成功抵御亚洲金融危机和克服国内有效需求不足之后,我国经济增长率逐渐回升,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到*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迅速升温;在第二季度抗击非典取得胜利的基础上,从第三季度起,经济增长又继续升温,特别是钢铁等部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迅猛增长。这使得煤电油运的供给全面趋紧。与此同时,*年,粮食播种面积减少到15亿亩以下,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低水平;粮食产量下降到1990年以来的最低点。针对这种情况,本轮宏观调控拉开了序幕。*年7月,以土地管理为切入点,出台了暂停审批和清理整顿各类开发区、加强建设用地管理的措施。严把土地闸门,对于控制盲目新上投资项目来说是一种釜底抽薪的硬措施,对于确保耕地和粮食增产来说则是一项重要的基础保证。12月,又出台了制止钢铁、电解铝、水泥行业盲目投资的措施。

进入*年,部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大幅度攀升。1月至2月,有关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分别为:黑色金属矿采选业453.4%,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72.6%,有色金属矿采选业100.1%,非金属矿采选业14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37.3%。1月至2月,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高达53%。针对这种情况,宏观调控加大了力度。*年4月,集中出台了一批措施,如: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调整部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查处江苏铁本钢铁有限公司违规建设钢铁项目;深入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严格土地管理;加强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协调配合,控制信贷风险;等等。通过采取这些措施,初步遏制了部分行业盲目投资的势头。*年,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由年初的53%回落至12月的27.6%。煤电油运供给紧张局面得到缓解。这一年,出台了减免农业税、取消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等一系列重要措施,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

进入*年,宏观调控主要是进一步消化和落实*年已经出台的各项重要措施。此外,针对房地产投资规模过大、住房价格上涨过快、供应结构不合理、房地产市场秩序混乱问题,集中出台了一批新措施,包括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调整商业银行住房信贷政策,提高住房贷款的利率和首付比例等,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调控房地产市场。

第二阶段的宏观调控,主要针对“三过”问题,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等问题。有些调控措施是第一阶段所采取措施的延伸、深化和完善;有些调控措施则是针对新出现问题采取的,如外贸顺差过大和相关的银行资金流动性过剩以及物价上涨等。

首先,继续调控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把抑制部分行业投资增长过猛延伸到对产能过剩行业的结构调整;把重点调控行业由钢铁、电解铝、水泥延伸到电石、铁合金、焦炭、汽车、煤炭、电力、纺织等行业;把对重点行业的投资管理延伸到深化投资体制改革,依法加强和规范新开工项目管理,从源头上把好项目开工建设关。*年3月,出台了一批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措施。对产能过剩行业进行结构调整,一方面有利于控制这些行业盲目投资和低水平扩张,严格市场准入门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好势头;另一方面有利于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节能降耗,污染减排,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年6月,出台了从严控制新开工项目的有关措施。*年11月,为加强和规范新开工项目管理,建立了新开工项目管理联动机制。

其二,继续严把土地闸门。把清理开发区、整顿土地市场秩序、暂停审批非农建设用地延伸到深入推进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提出大力促进节约集约用地,走建设占地少、利用效率高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土地利用新路子。

其三,继续调控房地产。把控制土地、压缩投资、抑制需求、增加供给、稳定房价延伸到明确区分和正确发挥政府与市场的作用,推进住房制度改革,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政府的职责是,制定住房规划和政策,搞好土地供应和管理,重点发展面向中低收入家庭的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普通商品住房。*年5月,出台了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有关措施。*年8月,又出台了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重要措施。

其四,调控内外经济平衡。近两年来,外贸顺差过大问题突出,直接导致银行资金流动性过剩,进一步加大了货币信贷投放。在宏观调控中,严把信贷闸门就由前一阶段的调控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延伸到调控流动性过剩。为此,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两年内,提高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3次,其中*年就有10次;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8次,其中*年就有6次。*年6月,执行了近10年的“稳健”的货币政策转换为“稳中适度从紧”,12月又转换为“从紧”。与此同时,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汇率弹性,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拓展外汇储备使用渠道和方式。综合使用出口退税政策(取消或降低高耗能、高排放和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关税政策(对资源性商品开征或提高出口关税)、加工贸易政策(扩大加工贸易禁止类和限制类商品范围)、进口税收优惠政策,以抑制出口、扩大进口,缓解外贸顺差过大问题。

其五,抑制价格过快上涨。*年5月以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呈逐月上涨之势,特别是8月至12月,连续5个月价格涨幅超过6%;全年上涨4.8%,高于年初提出的价格涨幅在3%以内的预期目标,为10年来的最高涨幅。对此,及时采取一系列发展生产,保障肉类、食用油、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的政策,并实行对低收入群众的相关补贴政策,保证其基本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下降。2008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启动了临时价格干预措施。

宏观调控的主要成效

五年来的宏观调控取得了许多成效,总的看是经济迅速发展,呈现出速度快、波幅小、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延长等特点。

从增长速度看。*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4.66万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1.4%;比*年增长65.5%;是*年的1.96倍,提前3年实现了21世纪第一个十年国内生产总值比*年翻一番的目标。五年中,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6%。国内生产总值在国际上的位次,从第六位上升到第四位。

从波幅看。*年至*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分别为9.1%、10%、10.1%、10.4%、11.1%和11.4%,年度间的波幅很小,仅为0.1至0.9个百分点,平均为0.48个百分点。

从经济周期的态势看。本轮周期已连续8年处于上升阶段,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各周期中上升阶段持续时间最长的(见表1)。我国从1953年开始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到现在,经济增长率共经历了10个周期波动。其中,改革开放之前有5个周期,每个周期上升阶段的持续时间都很短,仅为一两年,而且波动幅度很大,峰谷之间的落差几乎都在10个百分点以上。改革开放之后已有4个完成的周期,周期的上升阶段也很短,仅为一至三年,波动幅度虽有所减小,但峰谷落差也为六七个百分点。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增长呈现出新特点,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党和政府把握市场经济规律的能力在不断提高。

从国际比较看。我们对1996年至*年间7个有代表性国家的经济波动情况进行比较。以经济增长率的平均值由高到低的排序看(见表2),中国最高;而以经济增长率的波动系数由大到小的排序看(经济增长率的波动系数是经济增长率的标准差除以其平均值,波动系数越大,表明波动幅度越大;波动系数越小,表明波动幅度越小),中国则最小。1998年,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泰国、日本、俄罗斯的经济都出现了负增长。*年,受美国信息技术泡沫破灭的影响,发达经济的美国、德国、日本以及发展中经济的泰国、印度、俄罗斯都出现了经济增长率的明显下降。而这期间,特别是近五年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

宏观调控的成效还表现在:粮食生产首次连续四年实现播种面积、总产和单产“三增”。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由*年的27.7%,平稳回落至*年的24.8%。五年中,企业效益不断提高,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累计达到78632亿元;*年,39个工业行业全部实现盈利。五年中,全国新增城镇就业5100万人,平均每年超过1000万人;扣除价格因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8%。外贸顺差增速逐步回落。

宏观调控的主要特点

五年来的宏观调控具有许多新特点,突出的是:

在宏观调控的指导思想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过去,我国经济发展经常出现大起大落。究其原因,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在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上急于求成,片面追求高速度。每次宏观调控都是在经济过热到难以为继时,才不得不被动地进行治理。因此,每次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都是“治”过热。而本轮宏观调控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一直是“防”过热,即在经济运行出现偏快倾向或过热苗头时,就见微知著、未雨绸缪、主动调控,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这样,既控制了经济增长速度不大起,又防止了经济增长速度大起之后的大落,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延长了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

在宏观调控的手段上,更多利用市场化手段和发挥各种组合效应。进入新世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宏观调控的对象、经济活动的主体多元化了,经济活动主体的行为自主化和市场化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由此,要求宏观调控更多地利用市场化手段。本轮宏观调控采用了三种组合:一是手段组合,即坚持主要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二是政策组合,即发挥货币信贷政策、财政税收政策、土地政策、产业政策、外贸政策、外汇政策等多种政策的组合效应;三是工具组合,如在货币信贷政策中,综合运用了存款准备金率、利率、公开市场操作、窗口指导等市场化工具。

在宏观调控的时机和力度的把握上,做到适时适度、有节奏地多次小步微调。过去,针对经济周期波动采取的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多表现为集中性和大力度。就是当经济已陷于严重过热、出现严重通货膨胀时,为了迅速扭转过热局面,集中性、大力度地出台一系列调控措施,结果往往造成在通货膨胀率下降的同时,经济增长率也大幅度降低。而本轮宏观调控见事早、动手快,具有预见性、及时性和渐进性,因此表现为适时适度的多次小步微调,以尽可能长地保持经济平稳快速运行。在一轮周期中,针对经济运行中的问题进行多次小步微调,并不意味着前一次微调没有起作用,也不意味着这次微调之后就不再需要新的微调。国际上也有这种在一轮周期中多次小步微调的先例。

在宏观调控与政府其他经济职能的协调配合上,做到“四结合”,即宏观调控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体制改革、改善民生相结合。在我国目前的发展阶段和体制环境下,宏观调控所要解决的许多经济运行中的问题与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增长方式粗放密切相关,与体制机制障碍密切相关,与提高和改善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政府为熨平经济波动而对宏观经济运行进行的调节、控制和管理,就要与政府承担的其他经济职能相结合。比如,为了解决农业基础薄弱、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等结构性问题,宏观调控坚持了区别对待、有保有压,不搞一刀切、急刹车的原则。为了治标与治本相结合解决经济运行中的问题,一方面,不断总结经验,注重制度建设和创新,把一些适合我国国情、行之有效并具有长期意义的宏观调控措施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另一方面,不断推进各项改革,扫除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以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信贷年中总结范文篇6

联社信贷科与信用社领导的关心及全体同志的协助下,年。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和业务技能,积极主动的履行工作职责,较好的完成了本年度的工作任务,思想觉悟、业务素质、操作技能、优质服务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提高。自己自年月份参与工作至今,已经有一年时间。一年中,领导和同事们悉心关怀和指导下,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讲本年度的个人工作总结如下:

一、一分耕耘。成果是对我一年来所有努力的肯定。

自己各项年度任务完成情况较好。截止六月底,接手信贷工作以来。个人揽存13.5万元,完成年度任务的94%收回正常贷款39万元,完成年度任务的86%比去年同期多收5万元;收回逾期贷款12万元,完成年度任务的229%比去年同期多收5.5万元;收回呆滞贷款2.9万元,完成任务的54%比去年同期多收1.6万元;收回呆帐800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33%收回利息4.9万元,完成年度任务的29.5%比去年同期多收2.1万元;发放贷款59万元,完成年度任务的89%比去年同期多增29万元。

二、理论学习使我对农村信用社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一切进步取得的前提和基础。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经济工作者学习资料》中国金融》广西金融研究》信用社财务管理》农村信贷》等教材和书籍让我手不释卷,不懂就学。因为有了大学专业课的底子,使我对这些金融知识更为容易理解和掌握。一番理论知识的学习后,开始知道,农村信用社是由农民依照自愿、民主、互利的原则入股,由社员民主管理的合作金融组织,其经过5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后,已经成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局部和农村金融的基础力量。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农村信用社的根在农村,离开农村就成了无源之水…但这些认识都还是肤浅的还需要我实践当中去不时深入地理解。

三、坚持思想政治学习让我思想理论素养不时得到提高。

始终坚持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各种路线、方针、政策,一直以来。坚持学习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各种金融法律、法规,积极参与单位组织的各种政治学习活动。通过不时学习,使自身的思想理论素养得到进一步的完善,思想上牢固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价值观。勤勉的精神和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素质是每一项工作顺利开展并最终取得胜利的保证。一年以来,行动上自觉实践农村信用社为“三农”服务的宗旨,用满腔热情积极、认真、细致地完成好每一项任务,严格遵守各项金融法律、法规以及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三防一保”职责,自觉按规操作;平时生活中团结同志、作风正派、不贪污挪用、不谋私利,不参与、等违法乱纪行为,自觉抵制各种不良风气的侵蚀。

工作能力不时加强。四、实践让我业务技能不时增长。

从第一天开始,刚开始时我内勤岗位跟班实践。难题就接踵而至。对五笔、珠算、点钞、电脑业务、财会业务等业务技能要么是一知半解,要么根本就是一窍不通。从零开始,一边是同事们悉心指导,一边是自己对着书本反复练习,早上起床和晚上睡觉前都要练上几遍。几个月下来,已经能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而且已经能够独立上机操作业务。

由于人员的调整,今年月份。接手信贷工作,所分管的两个行政村人口一共3000多人,进村的道路极其难走,晴天灰尘滚滚,雨天泥泞不堪,而且个别屯离镇上有十几公里。加上刚开始时我对这两个村的情况知之甚少,所以面临的难度可想而知。这种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不摆架子,积极的走村串户了解情况。首先找到各村委会的干部,向他解村里的基本情况。一段时间下来,对所管辖村的经济基础、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支柱农业以及农户的一些基本状况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解;接下来,便逐户的走访那些借款逾期较久的借款户,具体了解他情况以便对症下药。马善国一家,走访时所了解到情况是家劳动力充分,靠种植甘蔗每年有一定的经济来源,而于1996年所借的四千七百元借款却久而未还,所欠利息已经是一千两百多元。深入一了解,原来这笔借款当初是父亲所用,如今两个儿子分家后谁也不愿意承担年老体衰的父亲的这笔债务。为此,两次登门找他一家谈心,动员两个儿子一起分担父亲的债务。工夫不负有心人。后来,分债的手续一办妥,大儿子马上还了一千元及欠下的利息。截止今年六月底,各项年度任务指标都完成得较好。通过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组织能力也得到很好的锻炼。

人无完人”取得一点成果的同时,正所谓是金无赤足。也还存在着以下几点的缺乏:一是工作中有时魄力还不够,放不开手脚;二是处置一些事情时有时显得较为急躁;三是对一些业务技能特别是财会业务还不够熟悉。今后的工作中,将发扬成绩,克服缺乏,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努力:

提高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学精于勤而荒于嬉”实践是不时取得进步的基础。要通过实践不时的锻炼自己的胆识和魄力。并在实践的过程中慢慢克服急躁情绪,积极、热情的对待每一件工作。

信贷年中总结范文篇7

金融系统200*年个人工作总结(范文)

匆匆忙忙中,不平凡的200*悄然而逝。在这一年中,全省联网,通存通兑;贷款的五级分类;村级信用站,支农联络员的撤并;信用社的变化可谓为翻天覆地。xx信用社在新一届班子的带领下,团结协作,上下一心,取得了持续九个月综合指标全联社第一的可喜成绩。我能够立足本职,勤奋工作,圆满完成领导交付的各项任务。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1.时刻不忘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一年来,社内每月组织员工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我能够按时参加,并认真作好笔记。五月份,远去xx,参加了xx组织的系统上线的业务培训,经过几天的日夜刻苦学习,成功结业。扩展领域,不断学习信贷知识,并参加了信贷员资格考试。工作之余,观看《亮剑》等精典电视剧,学习公关礼仪,使我的自身修养,思想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学云龙,如何出奇制胜;学习独立团,如保精诚团结,从弱到强。并与工作实际相结合,从中悟出新思路,新方法。

2.大力发展存款,壮大资金实力。三月份,我利用定期免征利息税的大好时机,深入各村,积极宣传。通过组织车队,音响,张帖海报,发放传单等形式,使大好消息迅速传到千家万户,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在社领导的协调下,挖来了新储源,以前为邮政储蓄代办的人员,纷纷为我社服务,成了我们的联络员。平时对专柜所辖的代办站,联络)员多次走访,密切关注存款动向,作好统计,每日上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截止10月底,专柜较年初上升800余万元。

3.尽职尽责,力争尽善尽美。一年来,我能够认真遵守信用社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约束自己。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不计个人得失,不讲条件,工作一丝不苟,力争追求圆满。在办好业务的同时,定期对信用站,联络员召开会议,交流揽储经验,学习典型案件,做到警钟长鸣。在三秋期间的案件高发期,大宗款项实行社内车接车送;平时办理业务,要求二人同行。严格的防范措施,使一年来未发生一起刑事案件。

4.不断创新,笔耕不辍。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勇于担起xx社通讯报导报送的重任。在日常工作中,时刻不忘寻找其中的热点,亮点,先进典型事例,好人好事等。工作之余,值班夜里,将材料整理润色,并以通讯形式及时上报联社办公室。付出总有回报,汗水不会白流。一年来先后撰写通讯报导23篇,其中在《xx农信》报上发表16篇。

5.以社为家,美化社容。今年来,新一届班子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对办公设施,外部环境进行了改造。营业室内外焕然一新,特别是对营业室门前的地面重新硬化。在东边空闲处安置了健身器材。优美的环境更需要我们用心保持,每天我能同大家一起将营业室内外认真打扫,力争作到一尘不染,以优美,整洁的环境的环境吸引储户。营业室外,彩旗飘飘,铁树青青。使信用社成为xx街上一道亮丽的风景。在大院内,东西两个黑板遥相呼应。我能用其所长,搜集精典小故事,名言警句,宣传信息等,出黑板报20余期,为信用社文化建设尽自己的一份力。

6.顾全大局,忍痛撤并信用站,联络员。十一月份,按照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的文件精神,对我社辖区内的九家信用站全部撤并。我能够同领导一起,深入各个村站,作好认真的安抚工作。并将当月手续费,一次性补偿金及时发放。使广大代办人员能够认清形势,思想很快转变,情绪稳定,得到了平稳过渡。并对村站储户作好解释工作,使村站存款能够继续保持,为社所留。

7.兢兢业业,鞠躬尽瘁。一年来,我时刻以大局为重,深知自己责任的重大,不敢有丝毫的松懈。为很好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主动放弃休息时间。一年来,请假休息不超过十五天。地里的农活,家里的琐事,我很少顾及。看到父母妻子的责备,看到孩子躺在病床上渴望挽留的泪眼,我的心都碎了,想想自己的工作,我不能休息。只能乞求他们理解,我也是身不由己,欠他们太多,太多。

工作中的不足:回顾一年来的工作,自己仍有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吸收存款时储源不足,以后还得多方寻找。

2.业务能力方面提高不快,对信贷,结算业务不太精通,还需要努力学习。

3.方字材料写作不高,以后仍需多写多练。

下年工作打算:

2007年,我将认真弥补自身不足,学习业务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履行工作职责。当好领导的助手,扑下身子,多挖储源,发展更多存款。多写多练,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力求上进,为xx信用社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为取得的可喜成绩感到自豪,面对新的一年,我对以后的工作充满信心。票据置换的兑付,全省通存通兑的开始,全国结算的畅通。使我们的工作如虎添翼。我相信,信用社明年的工作会再上一个新台阶,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信贷年中总结范文篇8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市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工作推进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创建试点工作,安排部署2012年全市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工作。出席今天会议的有各团县区委书记、部分乡镇团组织负责人,县人行负责人,试点工作典型代表,涉农金融机构负责人,这为我们扎实开展这项工作奠定了扎实基础。刚才,张红君书记对2011年市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创建试点工作进行了总结,萧县团县委、人民银行萧县支行、邮储银行萧县支行的负责人和信用示范户代表分别发言。罗市长就这项工作发表了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全面开展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工作谈几点意见。

一、进一步深化对开展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工作的认识

今年,是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年,我们将迎来党的第十八次代表大会和共青团建团90周年,今年也是全面贯彻落实省九次党代会、市四次党代会精神的第一年。团市委、人行市中支全面开展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工作,不仅直接惠及广大农村青年,也事关我市稳增长、调结构、保民生、促稳定的全局,是顺应农村青年发展意愿、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有力之举,是不断深化“青春建功新农村”行动的创新之举,是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有效之举。

开展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工作,是深入推进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工作的必然选择。团的十六大以来,团中央从服务党政工作大局、促进就业出发,从履行服务青年和维护青年权益职能,实现青年最关心、最现实、最紧迫的需求入手,从完成好党交办的一项重要任务着力,把促进青年创业就业作为服务青年主要的工作品牌,面向农村创业青年重点开展了就业创业培训和小额贷款工作。2009年以来,团市委结合我市实际,从积极帮扶青年就业创业、贴心服务青年增收致富入手,扎实开展青年创业小额贷款项目,相继加大与农村信合联社、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的合作,先后开展农村青年创业“信贷扶持工程”、“邮储青年创业小额贷款”项目,取得明显成效。三年来,全市各级共青团组织推进发放青年创业小额贷款1.7764亿元,贷款青年4438人,带动青年就业4057人,培训各级各类团干部1536人次。其中2009年发放贷款3270万元,贷款青年1246人,带动青年就业1080人;2012年发放贷款3914万元,贷款青年1157人,带动青年就业1251人;2011年发放贷款8889万元,贷款青年1703人,带动青年就业1606人;2012年截至3月底发放贷款1691万元,贷款青年332人,带动青年就业280人。在深入推进青年创业贷款工作的同时,两年来,团市委积极争取省支持皖北发展财政贴息资金325.9万元,对1067名创业项目优、融资信用好、发展潜力大的创业青年进行了全额贴息。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和重要进展,得到青年的一致好评和社会的广泛赞誉。但在工作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瓶颈”问题。比如在传统的抵押和担保方式下,农村青年因缺少固定资产所有权证等抵押物品,仍然很难融资贷款。通过开展信用示范户创建评比工作,很好地推动了金融机构提供以信用贷款为主要形式的信贷资金支持,有力促进了小额贷款工作,为解决农村青年创业资金难题开辟了新的路径。试点工作的实践证明,信用示范户创建评比工作是我们创新担保方式,深入推进小额贷款工作的必然选择。

开展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工作,是切实加强农村青年思想引导有效路径。教育引导青年是共青团组织的根本职能所在。开展信用示范户工作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向农村青年普及金融知识和开展诚信意识教育,挖掘并宣传农村青年诚实守信和创业致富的典型。这有利于引导农村青年培养创业精神和诚信意识,参与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社会氛围;同时,保持和拥有良好个人资信的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能方便快捷地获得银行贷款和创业扶助,能实实在在受益,可以在普通农村青年中产生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有助于形成学先进、争先进的良好风气。因此,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工作是共青团履行思想引导职责的有效载体之一。今年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社会管理创新年,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加强社会基层基础建设,包括加大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力度,在全社会积极倡导讲诚信、守信用的良好社会风气,开展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工作是共青团系统积极落实社会管理创新年活动精神、加强青年诚信建设的重要举措。

开展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工作,是不断做好农村青年群众工作的重要载体。党历来高度重视青年群众工作。共青团作为党的青年群众工作的重要力量,承担着密切党与青年的关系、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重要职责。从信用采集到等级评定,从落实贷款到贷后帮扶,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工作的每个环节都需要基层团组织和广大团干部走近农村青年,认真倾听青年心声,了解青年所思所想所盼。在试点工作中,萧县团县委、各乡镇团组织全员上岗、专人负责,广团干部满怀对广大青年的深厚感情、对共青团事业的无限激情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满腔热情的精神,深入一线和农村青年面对面地采集上报《农村青年信用信息档案表》,及时、准确、分批地进行信息采集工作,这也表明,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工作的全过程,是团组织深入基层、深入农村青年的过程,是全面了解农村青年群体经济状况、家庭状况、创业意愿和实际需求的过程,更是宣传党的惠农政策、引导青年群众合理表达利益诉求的过程,是新形势下做好农村青年群众工作的又一重要手段。

二、进一步突出开展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工作的重点

按照团中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全面开展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工作的通知》(中青联发[2011]17号)精神和共青团省委、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关于在全省全面开展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工作的要求,结合实际和试点经验,团市委、人行市中支从2012年开始,在全市范围全面开展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工作。通过团组织、人行系统和各涉农金融机构联合建立农村青年电子信用档案,逐步健全农村青年信用评价机制,进一步发挥信用评价对小额贷款发放的促进作用。积极推动优秀农村创业青年作为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发展对象,各县区每年评定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不少于100户,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通过示范户的典型示范效应,促进农村信用环境不断改善。在工作中要重点把握以下几点:

注重应用评定结果。信用示范户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该是推动小额贷款工作的发展,更好地扶持青年就业创业,使更多的青年从中受益,这也是信用示范户工作的生命力所在。所以,要特别注重评定结果的应用,努力使更多农村青年获得贷款,使信用示范户的工作成果得以显现。要注重与农业银行等涉农金融机构合作项目的统筹,将信用示范户纳入贷款的重点扶持对象,使评定后的贷款发放能及时跟进;要注重与金融知识培训的统筹,努力在培训对象中挑选一批符合条件的农村青年,充实信用示范户队伍;要注重与贷款贴息政策的统筹,将贴息政策向信用示范户倾斜,发挥政策的叠加效应。

注重营造舆论氛围。要充分发挥团组织的组织动员和社会动员优势,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标语、海报等以专题培训、实践活动、典型宣传等方式,广泛开展征信及金融知识普及教育工作,帮助农村青年了解金融知识,增强金融意识,引导农村青年诚信劳动、诚信经营、诚信贷款、改善农村信用环境。要注重宣传内容的针对性和形式的多样性,切实满足农村青年日益多元化的金融需求。要做好成功典型的宣传工作,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引导和示范作用,不断扩大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工作的覆盖面。

注重争取政策扶持。各级团组织要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协调沟通力度,争取将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工作纳入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考核内容,积极争取人员、经费等保障支持。推动地方政府通过整合、完善、落实相关支农惠农政策,建立健全鼓励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创业发展的扶持机制;通过财政贴息、设立担保基金或风险补偿基金等多种方式,建立信贷风险补偿机制;通过税收减免或者奖励基金等方式,大力扶持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创业项目,鼓励涉农金融机构为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提供信贷支持。

注重加强动态管理。各级团组织要主动协调联系人民银行和各涉农金融机构共同建立起动态管理机制,对评定的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全面跟踪了解,掌握其创业动态及贷款项目的进展情况。对贷款项目中遇到的困难提供帮扶,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提早防范;对存在的共性问题和困难,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要根据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实际状况定期调整其信用等级,对不符合标准的由授予单位取消其信用示范户称号。各地应积极探索成立以“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为主体的农村青年创业组织,提高其组织化程度,并依托创业组织为其创业提供一揽子服务,提高其创业成功率,同时加强引导,让信用示范户之间在交流合作中互相监督,共同营造诚信创业的氛围。

注重统筹结合其他工作。各级团组织要注重把信用示范户与农村共青团的其他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协调,协同推进。要与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培养结合起来,在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群体中,有意识地培养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在现有的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科技人员中,挖掘优质的信用示范户客户资源提供给合作的金融机构,加大对致富带头人的金融扶持力度;要注重与乡镇团的组织格局创新工作相结合,将优秀的信用示范户吸纳为乡镇团委的编制外力量,并将信用示范户工作纳入乡镇团的组织格局创新后的主要工作内容;要与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团建工作相结合,引导信用示范户领办、创办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在其中建立团组织,并积极探索建立健全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信用信息征集、信用评定和信贷支持体系;要注重与农村青年创业就业培训工作相结合,注重从受训农村青年中发现和培养信用示范户。

三、进一步把握开展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工作的要求

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工作涉及面广,参与的部门多,工作量大,所以,我们邀请了各涉农金融机构的负责人。希望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周密部署,形成推动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工作深入开展的强大工作合力。

要通力协作,狠抓落实。为切实推进全市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工作的有效开展,按照省里要求,团市委、人民银行市中心支行成立了市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全市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工作。各县(区)也要结合本地实际,建立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工作领导机构,尽快制定实施方案。推进信用示范户工作,需要团组织、人民银行和涉农金融机构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各级团组织要主动与各级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各涉农金融机构进行工作对接,组建工作班子,细化各方工作职责,认真研究和设计工作程序,加强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要因地制宜,务求实效。在全市推广实施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工作比起萧县试点工作,工作范围更广、参与人员更多、任务更加艰巨。在开展信用示范户工作中,要本着科学、务实的态度,既全面推进、大胆创新,又要科学安排、规范操作。坚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着眼于本地实际,边实践、边总结、边推进,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模式。要抓好工作结合,把信用示范户工作与支持大学生村官创业、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等工作结合起来,相互促进、互为补充;要与金融机构密切配合,全面掌握其贷款项目进展情况,对可能出现的信贷风险进行提早防范,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要积极进行创新,将以农村青年为主体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纳入到工作范围中,以这些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为纽带,进一步深化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工作,努力形成组织化、规模化的农户信用信息征集和信用评价机制。

信贷年中总结范文篇9

一、抓源头建内控防风险

在多年的业务发展实践中,我行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要保持资产质量的长期稳定和持续提高,一定要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发展业务。自2000年总行实行新的授信决策机制以来,我行严格遵循“业务发起——尽职调查——授信评审——有权审批人审批决策”的决策程序,严格杜绝了反程序操作的现象,提高了授信决策的公正、健康、透明程度,实现了对决策过程的程序制约和制度制约。从源头上控制授信风险,对我行的健康发展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且后评价制度实施以来,我行严格按照后评价要求通过对授信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进行总结和评价,不断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促进整个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运作。为此,我行先后出台了《XX分行风险管理委员会规则》、《XX分行授信评审委员会规则》等内控规章。并时刻对以上制度进行评价、总结。在近四年中,我行新增贷款174,155万元。截止2004年7月我行贷款余额398,829万元,不良贷款3,606万元,其中2000年以来新新账贷款余额123,116万元,不良贷款800万元,不良比率0.6%。

特别是今年,借助我国市场经济秩序的逐步好转、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宏观经济状况改善、国企改革推进的大好时机,在省分行领导下,我行建立了有效的风险贷款退出和风险预警机制,前移风险关口,主动化解潜在风险。风险贷款退出机制的建立,也为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起到了推动作用。我们还实行每季贷款预警分析制度,对潜在不良进行预测分析,针对风险点提出切实可行的操作办法。

XX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前身是XX煤炭集运站,成立于1990年,是一家国有中型企业,在历任领导和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其经营方式已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变化,如不进行改制,今后发展必将受到限制,我行贷款也就无法保证偿还,针对此情况,我行领导高度重视,亲自出马,和企业领导多次协商沟通,最终在我行的支持下顺利实现了改制,效益明显提高,我行债务已全部承接,运营良好,实现了银企的双赢。

在具体操作上,我行制定了“四定”方针,即定客户、定基数、定时间、定领导,要求各支行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各自明确的退出客户名单和相应的贷款金额,对分类定为次级类贷款又在期限上属正常贷款形态的客户,逐户进行调查研究分析,通过分支行的两级讨论确定退出客户名单和相应的贷款金额,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工作。同时,对拟退出名单中的客户进行逐户分析,采取一户多策的办法,领导亲自抓的措施,将退出计划落实到每一个客户、每一笔贷款。

在业务拓展中时刻不忘风险防范。重点介入投资主体和借款主体的确认、注册资本的到位情况、贷款发放的条件、抵押和担保的选择、法律纠纷的处理方式和法律适用等,从风险控制角度对重大项目的文本提出法律意见,对企业融资计划作出风险评估,写出客户综合评价报告及风险分析报告,全面掌握贷款投放的主动权,从调查、审查阶段开始防范项目贷款可能产生的各类风险。

去年以来,我行又先后出台了《XX分行个人投资经营贷款实施细则》、《XX分行银行承兑汇票实施细则》以及各种信贷业务品种的业务操作暂行办法。并从加强和改进管理入手,坚持开展长期的三项检查,即绩效检查、安全检查、制度检查。这是我行业务得以稳健发展的保障。

二、求发展,保质量,优结构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信贷年中总结范文篇10

1976年***月***日,是我铭记一生的日子,我正式走进了“信合”大家庭。刚参加工作时,当我面对因业务不熟而手足无措的窘境,我耐下性子向老前辈们真心求教,他们耐心的教我如何点钞、理传票、记科目、办理业务,并多学、多问、多想,静下心来在实践中用心总结。当我慢慢的融入到老职工的工作生活中,我开始理解、尊重他们工作生活的方式方法,也让我对信用社有了全面的认识,渐渐的每个人都成为了我的良师益友,他们教我如何注意日常工作中的细节而少出错,教我他们在工作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让我少走弯路,教我如何与当地农户打交道早日进入工作角色。通过他们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我很适应了新的工作与环境,并且养成了勤于学习锻炼,慎于品行修养,始终致力于做德更高、业更专、行更正、艺更精的信合人。从最初的基层员工,到1985年担任中层至今,四十年的工作历程中,我始终坚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学习方面

一是注重和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注重学习是我多年来养成的一个比较好的习惯,除继续加强对分管工作中涉及的监察、审计、法律事务等方面的有关政策、法规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外,不间断地加强对财务会计、信贷管理、风险管理等业务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及时加强对计算机知识和信用社新业务知识的学习和更新。同时认真学习各级制发的管理制度及相关法律文件,通过不断的深入学习,不仅充实和更新了自己的知识库容,而且开阔了思路,更新了观念,增强了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二是注重和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一直坚持承担工作任务时把自己当作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在承担工作责任时把自己当作一名勇于负责的主管领导。实际工作中,小事放权放手,但件件都及时督办和查问结果,大事都主动参与和承担。如在查办举报信用社信贷员和分社负责人违规办贷问题时,抽调联社不良办、风险管理部、信访监察部及基层信贷员组成贷款核对小组,带队进村入户上门核对贷款,找村干部和村民调查了解,与社内职工座谈情况。在案防工作过程中,带领案件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到基层营业网点对内控制度执行、会计核算、信贷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逐项检查。通过这些具体工作,不仅深入了解了基层实际工作情况,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做本职工作,同时,也进一步锻炼了实践工作能力,丰富了实践工作经验。

三是注重和加强政治品格的锤炼。,我利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加强自己的党性锻炼和品格锤炼,每一次活动的每个环节都认真参与,按照活动的安排进行了学习和深刻地自我剖析,并在活动中撰写了数万字的学习笔记。通过积极参与各类教育活动,使得自已在政治上更加成熟和稳重,品格上更加坚强和耿直。

五是注重和加强领导艺术的累积。除了向身边的同志学习领导艺术外,还经常留意书籍、网络上介绍的一些比较经典的领导艺术类案例,并主动尝试应用于工作实践中,使得自身的管理能力得以提升。

二、履职方面

1、抓管理,在内部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一是按上级安排积极开展内部员工业务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培训与考核等一系列活动,促进业务大发展;二是抓模范带头作用不放松,做到思想自律,做好班长,带好一班人,坚持“大事讲原则,小事讲奉献”,并在内心深处不断提高对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重要意义的认识,筑牢思想道德防线,时常“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三是加强思想道德学习,引导和带领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团结干事,和谐共事,按章办事,“讲操守、重品行”,始终保持健康的生活情趣和高尚的精神追求,杜绝以贷谋私,以权谋私的现象发生;四是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做到言行自律,一切按章办事;五是注意搞好同志间团结,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与同事真诚相待,和睦相处,努力营造人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发挥的工作氛围。

2、抓宣传,以崭新形象促各项存款平稳增长。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外部形象。我们抓住通存通兑的网络优势大力宣传,充分利用好大额支付系统的汇兑提高信用社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二是细分客户市场,实施差异服务。要求每位职工时刻牢记“今天的服务就是明天的市场”把这一道理努力变成员工的自觉行动,推行差异化服务,对客户我们用心服务,做到诚心、热心、细心、耐心,不断扩大吸储空间。今年在发放粮食直补、退耕还林以及计生补贴款工作中,我社加班加点在短短几天的时间打折发放完毕,没有出现一笔差错,引发一起争执,大大提高了农民的信赖度;三是利用奖励措施,调动全员揽储积极性。在组织资金工作中,我社突出重奖轻罚的指导思想,扩大奖励面,表彰揽储先进个人,促进存款业务的快速增长。

3、抓难点,以清收不良贷款稳步提升资产质量。今年我们澄清不良贷款底子,因情施策,敢于啃骨头、碰钉子,使不良贷款绝对额大幅下降。一是彻低澄清底子,查实贷款背景及用途,一一分析原因制订清收措施或保全时效;二是继续开展班子包大户,全员搞盘活,坚持每位班子成员盘活一个企业的不良贷款,每位信贷员盘活一笔大额沉淀贷款,加大清收力度。三是亡羊补牢抓“保全”,建立欲过时效台帐,落实保全责任,把追续时效纳入业绩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