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实训总结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1 11:24:1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线上实训总结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线上实训总结

药物制剂技术实训课程混合式教学研究

摘要:“互联网+”信息化大环境下,高职院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已势在必行。药物制剂技术是药学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在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占据重要地位。作者从修改课程标准、编写实训教材、改革教学方法、采用多元评价等方面对药物制剂技术实训课程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旨在将药学类专业学生培养成为适应工作岗位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药物制剂技术;实训课程;混合式教学;线上线下

药物制剂技术是药学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是药学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和国家职业资格执业药师考试的必考科目,本课程为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重要的支撑作用。“互联网+”时代教学主体、教学媒介、教学资源都发生了重大的变革与发展,如何创新信息化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三教”改革一项重要任务。笔者近年来通过将信息化技术与课程整合,“线上”网络教学与“线下”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实施药物制剂技术实训课程混合式教学,在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1药物制剂技术实训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必要性

1.1学情和信息化时代的变化需要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使用、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全面普及,信息化技术在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成为可能以及必需。生活在碎片化的信息时代,00后的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接受和使用信息化技术能力非常强,有动手实践热情,但耐心不够,只有顺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改变教学方式,适应当下大学生的学情特点,将教育教学与信息化技术紧密结合,让智能手机和“互联网+”技术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才能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网络化学习获得学习资源的途径方便而多样,课堂内外联动可利于个性化和自定步调的学习,学生可以在手机端和电脑端上随时学、反复学,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和资源,既解决了传统课堂课时不够的问题,又能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机地统一起来。

查看全文

基础护理学实训教学研究

《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指出职业教育要加强实践性教学,同时,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鼓励职业学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大力推进“互联网+”教育新形态,推动教育教学变革创新。基础护理学是护理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内容与临床护理岗位需求紧密衔接,在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的基础上,强调培养扎实的护理实践技能。因此,本课程实训教学质量对于培养高质量应用型技能型护理人才至关重要。同伴合作学习是指通过地位平等或匹配的同伴积极主动地帮助和支援来获得知识及技能,在课堂内外让学生成为“教学指导者”,通过共同学习、相互交流锻炼学生互动与学习能力,提高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促进核心能力的提升[1-3]。线下实训教学有真实的学习场景和良好的学习氛围,而线上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学习方式,两者联合起来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4]。本研究将同伴合作学习方法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相融合,应用于基础护理学实训教学,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将我校2020级7个三年制大专护理班按顺序编号,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从中抽取两个班级作为研究对象。第1个班级为对照组,共115人;第2个班级为试验组,共117人。两组所用实训教材、实训带教教师均一致,年龄、性别构成、担任学生干部情况、入校成绩、上学期成绩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以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开展的无菌技术、口腔护理、鼻饲技术等22学时的实训内容为教学项目。对照组采用传统实训教学模式,即课上教师统一讲解示教,学生按学号顺序平均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训练,教师观察并指导操作;下课前教师进行实训小结并布置实训报告书写任务,内容包括班级、组长及组员学号和姓名、实训项目及学时、操作目的、操作前准备、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总结及反思。试验组采用基于同伴合作学习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具体如下。

查看全文

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数控加工研究

摘要:探索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数控实训教学改革,有效打破实践学习时间和空间限制,实施学习项目分层设计实施,开发线上碎片化教学资源,引入企业项目开展生产性实训,有效提高学习者的数控加工操作技能水平,并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延伸培养。

关键词:信息技术;三阶递进;数控现代化信息技术

近年来发展突飞猛进,许多技术日益成熟如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感测技术、控制技术、显示技术等等,与此同时,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实施中对专业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素材、教学方法等有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有效提升专业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水平成为了课程教学改革中一项重要内容,传统的信息化技术教学运用主要集中在ppt课件、课程教学视频、flash动画等资源运用,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课程建设发展的需要,如何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建立立体化教学资源库,进一步拓展课堂教学空间与时间成为我们研究的重点。《数控加工操作实训》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核心实践课程,该课程传统上以现场演示讲授和实际操作指导为主要教学手段,实施中存在一些缺点如:学习者基础水平参差不齐,学习任务针对性不强;学习任务中的重点难点缺乏针对性解决措施;实践教学受时间和设备数量因素影响使得学习者学习难以充分;学习项目不能体现企业真实需求,教学实施难以对接企业岗位要求等。针对以上问题,课题组创新探索实践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试点,以线上教学资源和实际数控设备为支撑,通过混合式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识图、数控加工工艺编制、加工程序编制、工艺装备使用的基本技能,掌握数控设备的基本操作技能,掌握工件加工技能与检测等操作技能。

1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构建“分层递进式”的实践课程体系

我们充分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数控加工操作实训环节构建了三阶递进的项目化实施方案,从第一阶的数控认知实训到第二阶的数控基础加工实训,最后到第三阶的复杂零件加工实训,项目任务安排由易到难,由基础认知性实训到最后逐步介入企业真实零件加工,在实施上每一阶段实训都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通过超星泛雅教学平台分别推送不同难度的项目工单和课程碎片化资源,在任务安排和实施上允许程度好的同学进行创新设计和实施,从而对不同程度学生实现分层次培养。

2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构建智能化、立体化实训平台

查看全文

启发式程序设计实训探索与实践

随着以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以及“新工科”概念的提出,国家对工科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1-2]。对于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而言,利用编程语言编写软件程序来解决实际问题是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能力,然而在学生学习编程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首先,目前的教材多偏向于理论讲解且缺乏导向性[3],绝大多数教材中的示例比较乏味,而且脱离实际,以至学生不愿意主动去动手实践。其次,课堂教学受场地、设备等限制,往往只能采取讲授式教学。这种教学方法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能理解理论知识,但是实践能力还是没有得到锻炼[4]。最后,学生为了取得高绩点,主观上更愿意将精力放在理论的记忆和理解,而忽略了实际编程能力的训练,导致许多学生考试能得高分,却仍然不会编写程序。针对以上问题,一些教师将项目案例引入程序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对激发学生编程兴趣起到了促进作用[5-6],但是这些方法只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编程实践能力,越来越多的高校将程序设计实训作为一个独立的实践环节加入培养方案中。重庆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将程序设计实训作为大一年级的专业必修课,作为实践教学体系中重要的一环[7]。

1程序设计实训实施现状分析

1.1程序设计实训的目标。学生在进行实训之前已经初步掌握了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以及基本的编程理论知识,通过实训,学生需要达到以下目标。(1)学生应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掌握面向对象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2)学生应该具有运用一种主流程序开发环境(如MicrosoftVisualStudio),将面向对象分析简单问题并将其转化成C++语言代码的能力以及跟踪调试程序错误的能力。(3)学生应具备运用面向对象的思想分析实际问题,并将其进行编程实现的能力。1.2程序设计实训中存在的问题。(1)学生习惯了课堂教学中,教师讲授为主的授课方式,在实践环节中往往表现出主动性不强,过于依赖老师的指导。(2)学生缺乏将实际问题转换成代码的能力,同时也缺乏调试代码和独立解决程序错误的能力。(3)对学生的实训结果评价方式单一,导致学生又回到了以成绩为目的的应试思维模式,使得学生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失去信心[8]。1.3问题的原因分析(1)学生第一次接触实践类课程,还不适应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过于依赖老师的指导[9]。因此,教学方式一旦由老师教授,变为独立开发,就感到无所适从。(2)实训所涉及的项目除了需要用到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知识,还需要用到图形编程,网络通信以及数据库等知识。而这些知识并没有在大一的时候学习,因此对部分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造成了障碍。(3)学生还保留着高中时期的应试教育的学习习惯,还以考试为目的来学习。对于实训的认识不足,还是以分数为导向,忽略了自身实践能力的培养。

2项目驱动的启发式程序设计实训方法

2.1设计以兴趣激发为目的的实训项目案例。实训项目作为程序设计实训的重要依托,既需要涵盖一定范围的编程知识,又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根据程序设计实训的课程目标,结合工程实践的特点,按每个人独立完成一个项目的要求,保证每位学生具有一定量的代码编写量;项目类型以基本单机应用、图形化界面等方面为主。结合学生基础和具体课程安排,拟定实训项目供学生选择。实施的时候将根据学生的测评成绩、兴趣方向等进行选择。表1中列出了部分实训项目案例。这些案例都是根据真实软件项目经过简化后的仿真项目。可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从无到有的软件创造过程,将看不见摸不着的理论学习,变成可以得到实实在在成果的软件项目,从而让学生获得较大的成就感和自信心。2.2采用结合线上多媒体知识补强和线下项目实践的实训方案。为了有效对实训中涉及的知识进行补强,将程序设计实训分为2个阶段:线上知识补强阶段与线下项目实践阶段。2.2.1线上知识补强阶段。在进行实际的项目实训之前,利用网络资源,包括PPT课件、课程视频、慕课等多媒体技术,提前学习实训中所需要的知识。通过一个小课题的实践,结合理论知识的讲解,快速掌握项目开发必备的知识和技能。知识补强以边学边做的形式,避免学习的枯燥,提高学习兴趣和效果。同时,小课题的练习将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对后面的项目实践起到较好的示范作用。从而有效弥补学生实际能力与实训任务之间的鸿沟。2.2.2线下项目实践阶段。在此阶段学生将通过9天的线下项目实践,完成自己所选项目的任务。在实施过程中,通过以下步骤对学生的实训过程进行有效推进和管理。(1)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项目。(2)结合项目阶段需求进行重点和难点的理论讲授,同时结合项目进行练习,边学边练、学以致用,减少纯理论授课的枯燥感觉。(3)按照软件能力成熟度集成模型(CapabilityMaturityModelIntegration,CMMI),开展软件工程实践。学生将结合软件工程的理论知识和CMMI项目管理流程,逐步加强系统分析和设计建模能力,完成从项目启动到最后验收交付的全过程。(4)使用任务管理工具,明确个人的项目任务。在任务管理工具中记录任务完成情况,并以任务完成情况作为个人的考核。(5)通过网络提供有关的课件、视频、知识库等资源,使学生可以通过这些渠道学习、温习课程内容,加强对技术的掌握,加深对项目的理解。(6)通过现场指导老师每天的任务检查跟踪,查看学生日志,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解决。通过阶段性评审和总结,使学到的知识和技术得到巩固。2.3建立多维度的程序设计实训的评价方法。鉴于程序设计实训的特点,需要改变单一评价方法。通过建立一种多维度的案例教学评价方法,打破学生一直以来的应试思维。该评价方法主要由过程监督及项目评价两个部分组成。1)过程监督。过程监督主要由出勤情况、日报制度、项目总结3方面组成。(1)出勤情况。实训的地点由学院统一安排,学生每天需要准时到达实训教室。学生的出勤情况直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状态,对于经常迟到、早退以及缺勤的学生及时纠正,并将出勤情况计入最终成绩。(2)日报制度。让学生每天将实训的进展情况形成日报的形式,总结当天的进展及存在的问题,制定第二天的计划安排,从日报中发现学生的总体进展情况。(3)项目总结。学生在项目完成后,需进行项目总结,评估实训成果,并以此收集学生反馈意见。2)项目评价。在完成了整个实训后,通过项目验收,完成项目交付。项目验收包括对代码规模、功能实现、文档质量等方面的验收。验收的结果与考核密切相关。对学生的项目主要从如下10个维度进行评价。功能:功能完整、准确,符合应用需求;界面:界面设计美观,符合规范;技术:应用最新技术,技术难度高;创新:是否有创新点;演示效果:讲解清晰、演示流畅、重点突出;文档:符合规范,主要是需求、设计、用户手册等文档;规模:代码数量、数据库记录数量;易用性:软件易于理解、学习和使用,如完善的表单验证等;可靠性:出错率低、容错性强、易于恢复;可维护性:可适应不同场景进行灵活设置,易于识别错误和改正等。

3项目驱动的启发式程序设计实训实施效果

查看全文

计算机专业混合式教学方案设计研究

摘要:在概述混合式教学内涵的基础上,结合扩招背景下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实际情况,设计了混合式教学方案,细分了专业课类型和教学组织目标,开展“校外理论导学+校内实训实操”“线上铺垫+线下深化”“校企融通双向对接”三类混合式教学,采用了混合一体的过程实施方法和效果测评标准,对高职计算机专业扩招班开展混合式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高职扩招;计算机专业;混合式教学

大规模扩招是近年来国家推动高职教育改革的新举措,对促进职业教育生源多元化、缓解就业压力、提升劳动者技能水平、全面推动中国制造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1混合式教学概述

混合式教学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末,2009年我国学者何克抗对混合式教学进行了总结,使之形成详尽的理论体系。混合式教学是指在教学方法、场景、对象、载体等方面进行混合融通,构建混合式的教学过程。由此可见,混合式教学实施的切入点较多,近年来,国内很多教育界专家和一线教师探索以网络平台为载体实施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便是基于方法、场景和载体进行混合式教学的经典案例。相较于传统的教学形式,混合式教学的过程和方法更为灵活,能够对优势资源进行混合应用,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因此在我国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得到了推广。

2高职计算机专业混合式教学实施方案

查看全文

汽车维修服务类专业实训教学改革措施

摘要:随着时代的变迁发展,互联网也有了更为广泛的用途,将其应用于高职汽车维修服务类专业中可以更好改进教学中的内容,丰富教学资源,为教学的进一步改进提供保障。实训教学是汽车维修服务类专业中的重要内容,实训教学质量也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最终学习和实践效果,通过“互联网+教育”的形式可以为实训教学改革奠定基础。基于此,文章也将对互联网+下的高职汽修服务类专业实训教学改革做出以下探讨,希望对相关研究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汽车维修服务类专业;实训教学;改革

在以往的实训教学中,师生大多是进行现场教学,依照课堂教学需要购买汽车零部件,这种方式不仅会使教学成本增加,而且也无法让学生快速上手操作,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也将使这一问题得到改善,为高职汽车维修服务类专业实训教学改革带来良好契机。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来进行及时训练操作,解决问题,在提高实训效果的同时降低教学成本。

1“互联网+”对传统汽车维修服务行业的影响

汽车维修服务业的主营业务包括汽车维修、零配件销售以及车辆保养等项目。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各行各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汽车维修服务行业也是如此,无论是维修技术手段,还是服务、运营模式将产生螺旋式变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营销模式转变

查看全文

BOPPPS+对分模式混合式教学设计研究

摘要:混合式教学是当前教学的重要趋势,《管理学原理》课程为河南省混合式一流课程,但在持续建设中依然面临着一些核心问题:缺乏稳定的教学模式;课程内容设置与管理者岗位能力培养契合度不足;能力培养的教学评价量表匮乏。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基于课程和学情特点,将混合式的线上线下两阶段、讲授、独学、讨论和对话四模式融合到BOPPPS的六大环节中,探索出了“246”授课模式,极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关键词:对分课堂;BOPPPS;混合式教学设计;《管理学原理》

1教学模式剖析

目前,课程教学实施中将对分课堂、BOPPPS和混合式教学模式相融合具有重大的意义。对分课堂从讲授开始,教师精讲留白,充分而不过分地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这个过程的特点是先教后学,以讲授开始;把先教后学变成先学后教,然后合作探究,就是自主课堂,两种课堂形态结合在一起,即对分课堂———强调先教后学,也强调合作探究,也就是说对分课堂是传统课堂与自主课堂的折中融合,把课堂对半分割,一半做课程讲授,一半做自主探究。对分课堂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它为学生的创新性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作为中国原创的新型教学模式,该模式引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让”的智慧,变革“教”与“学”关系,设置专门的独学环节和对话环节,进行合理的认知资源分配,把课堂规范化为在时间上清晰分离、不可颠倒的四个过程:讲授、独学、讨论和对话,让学习真实发生,将知识教育推进到能力教育。BOPPPS模型的一个典型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突出教学互动和学生的全方位参与。该模型是针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将教学过程分解为六个前后衔接的闭环式课程教学模型:(1)导入(Bridge-in):引起学习动机,导入主题;(2)学习目标(Objective):明确提出课堂教学目标;(3)前测(Pre-assessment):了解学生先前的知识和能力;(4)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Learning):有效开展教学活动促进学习者主动学习、积极参与;(5)后测(Post-assessment):通过有效方式测试学生的学习效果;(6)总结: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并延伸引出下一步教学内容。虽然BOPPPS教学没有提及课前及课后的教学环节,但是在实际的教学组织过程中课前和课后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在实施BOPPPS教学时,学生参与度加大,在有限课时情况下,课堂教学内容量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需要学生课外学习来适当弥补;二是如果学生课外学习量得不到保证,就会使得课内教学活动仓促紧张。基于此,本课程的教学设计主要融合对分课堂的思想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授课,线上学习主要是达成某一章节下低阶目标,然后学生通过完成实训作品来完成内化吸收,从而训练其高阶目标,并在线下课程中的小组互助和教师指导,从而达成某一章节的整体目标。

2《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分析

2.1课程分析

查看全文

计算机网课互动教学实践分析

摘要:阐述以Web前端开发课程为例,通过课程的数字化学习平台向学生了调查问卷,使用课程的数字化学习平台、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支持学生线上自主学习,从而完成实训任务。

关键词:信息技术,计算机教学,网络系统,互动教学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肺炎疫情,引发了全球的关注。湖北武汉是疫情覆盖的特殊区域,也是疫情初期的重灾区。人们从最初未准备好的状态,到慢慢接受并适应,并最终战胜疫情,持续了大半年的时间。时至今日,疫情在全球的发展速度依然让人感到十分恐惧。可怕的疫情正影响着全球的经济,同时也在改变着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方式,疫情对教育领域的影响也十分深远,我国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早在疫情初期就制定了相应的措施,并迅速推出线上学习指导意见及实施方案,以控制疫情的发展。多家在线教育公司也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向武汉及全国提供各类在线教育资源、工具、平台和服务等。在疫情的特殊背景下,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我们不得不选择打破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并尝试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而对于学生而言,在学习方式上应做出相应的变革,以逐步适应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需求。即疫情期间主要以线上教学为主,辅以线下实训,疫情过后、正常复学期间教师提供线下辅导,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不打折扣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减小疫情给教学工作带来的影响。

1课程背景

疫情当前,如何让在线教学更有效地发挥作用是我们面临的主要面题。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线上教学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线上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条件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1)要有网络的支持(可以是家庭宽带或移动流量),确保能够上网;(2)要有必要的学习终端,比如智能手机或电脑(可以是笔记本或台式机);(3)要有支持实训操作的软件环境。然而,疫情期间留守在家的学生,情况不完全一样,他们存在个体差异,所以有必要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以便学校和任课教学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本文以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所承担的“Web前端开发”课程为例,开课前我们通过课程的数字化学习平台向学生了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问卷结果显示:由于疫情暴发突然,大部分学生没有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如何独自在家在线学习,需要任课教师的引导;一部分学生的家里没有装宽带,而且地处偏远位置,移动信号不好,长期使用流量上课也增加了学生的资费负担;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拥有智能手机,可以按任课教师的要求,安装配置好软件环境,便可以使用手机作为终端进行线上学习;由于学生刚进入大学一年级,还没有接触更多的专业课程,所以一部分学生没有配备电脑,而且受疫情的影响,又无法出门购置电脑或通过网购配送到家的方式解决没有电脑的问题,这给学生进行线下实训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对于那些有电脑的学生就方便多了,他们只需按照任课教师的要求,安装好开发环境,即可完成线下实训。

2制定合理的应对策略

查看全文

机械测量技术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

摘 要:文章介绍了“机械测量技术基础”课程开展的线上与线下、理论与实践、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改革基本情况,在教学设计、教学条件、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了全新的整体设计,重点阐述了课程教学的改革措施与实践,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思考,以期对工程训练其他工种模块教学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机械测量技术基础”;混合式教学;改革与实践

随着教学信息技术的升级和教学方法的演变,慕课、微课、共享课等教学形式不断应用到教学中,三维模型、仿真动画、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教学资源和技术手段众多,翻转课堂、智慧课堂等形式多样,建立起线下线上多种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模式[1]。“机械测量技术基础”是高等工科院校机械类及非机械类专业工程训练中的一门实用性和操作性很强的模块化课程。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与实践,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的智慧课堂教学工具将课程的线上与线下教学相结合,建立了线上与线下、理论与实践、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指导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活动,将“机械测量技术基础”课程打造成一门理论基础扎实、教学形式灵活、实践体验效果好的混合式“金课”。

一、“机械测量技术基础”课程概况及教学条件

(一)课程概况

“机械测量技术基础”课程来自作者开设的“机械加工中的测量技术”选修课,从最初集中演示操作练习,到分组实训,再到工程训练分层次(A/B/C/D 组)实践,并满足竞赛及加工需求,在不断的教学探索中明确了培养目标。机械测量技术同机械设计与制造、质量控制、生产管理等许多领域密切相关,它既是产品加工和验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机械工程专业人员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同时,“机械测量技术基础”作为工科类专业技术课程,应结合不同学生的特质和认知能力,利用常用量具及工具,以技能训练为主、具体测量与拆装项目为载体进行课程设计。测量实训项目的选择具有典型性、实用性及综合性特点。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机械零件质量意识、责任意识,养成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零件测量的专业能力;常用量具使用、数据分析判断及归纳总结能力;团队合作的社会能力。

查看全文

大学生实践编程能力数字化培养模式

[摘要]计算机类大学生实践编程能力培养中存在教学模式单一、编程兴趣不高、项目训练不足和毕设质量不高等问题,教师应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优化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构建面向实践编程能力培养的数字化培养模式,这样可以改善对学生实践编程能力的培养模式。该模式具体由四个方面构成:通过数字化翻转实验教学增加学生的编程训练量,用数字化赛题训练激发学生的编程积极性,以校企深度合作夯实项目实训,以数字化毕业设计提高毕设质量。运用该模式进行人才培养的实践表明,该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编程积极性,增加编程训练量,提高学生的实践编程能力。

[关键词]实践编程能力;数字化培养模式;实践能力培养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媒介的快速发展与普及,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结合越来越密切,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正在向数字化培养模式转变。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优化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解决高等教育人才培养问题的一种途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指出要加快教育现代化,强化以能力为先的人才培养理念,支撑和引领教育现代化的发展。高等教育要把大学生的能力培养作为目标,使大学生成为符合国家现代化建设需求的人才。

一、实践编程能力培养中的问题

实践编程能力是高校计算机类大学生的核心能力,培养他们的实践编程能力是提升他们的就业质量和工作能力的重要内容。然而在传统的培养模式中,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学生的动手机会较少,实践编程能力很弱。我们发现实践编程能力培养中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是教学模式单一。传统的实验教学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实验教学中教师讲解的时间太多,导致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实验操作。其次是学生编程兴趣不高。传统实验教学中的很多编程题目都脱离实际,枯燥乏味,学生容易产生倦怠感,对编程的热情不高。再次是项目训练不足。综合类项目训练很少,项目实训的学时也不足,导致学生对项目类的编程不懂如何下手,存在畏惧心理,项目编程能力弱。最后是毕业设计质量不高。传统的毕业设计存在题目偏易、抄袭现象严重、师生互动不足、过程无法监控等问题,低水平的毕设影响了学生编程能力的培养。针对以上问题,我们以数字化培养模式为抓手,探索面向计算机类大学生实践编程能力培养的数字化模式,以达到提高计算机类大学生实践编程能力培养效果的目的。

二、数字化培养模式的研究框架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