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PPPS+对分模式混合式教学设计研究

时间:2022-07-15 11:47:40

BOPPPS+对分模式混合式教学设计研究

摘要:混合式教学是当前教学的重要趋势,《管理学原理》课程为河南省混合式一流课程,但在持续建设中依然面临着一些核心问题:缺乏稳定的教学模式;课程内容设置与管理者岗位能力培养契合度不足;能力培养的教学评价量表匮乏。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基于课程和学情特点,将混合式的线上线下两阶段、讲授、独学、讨论和对话四模式融合到BOPPPS的六大环节中,探索出了“246”授课模式,极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关键词:对分课堂;BOPPPS;混合式教学设计;《管理学原理》

1教学模式剖析

目前,课程教学实施中将对分课堂、BOPPPS和混合式教学模式相融合具有重大的意义。对分课堂从讲授开始,教师精讲留白,充分而不过分地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这个过程的特点是先教后学,以讲授开始;把先教后学变成先学后教,然后合作探究,就是自主课堂,两种课堂形态结合在一起,即对分课堂———强调先教后学,也强调合作探究,也就是说对分课堂是传统课堂与自主课堂的折中融合,把课堂对半分割,一半做课程讲授,一半做自主探究。对分课堂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它为学生的创新性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作为中国原创的新型教学模式,该模式引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让”的智慧,变革“教”与“学”关系,设置专门的独学环节和对话环节,进行合理的认知资源分配,把课堂规范化为在时间上清晰分离、不可颠倒的四个过程:讲授、独学、讨论和对话,让学习真实发生,将知识教育推进到能力教育。BOPPPS模型的一个典型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突出教学互动和学生的全方位参与。该模型是针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将教学过程分解为六个前后衔接的闭环式课程教学模型:(1)导入(Bridge-in):引起学习动机,导入主题;(2)学习目标(Objective):明确提出课堂教学目标;(3)前测(Pre-assessment):了解学生先前的知识和能力;(4)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Learning):有效开展教学活动促进学习者主动学习、积极参与;(5)后测(Post-assessment):通过有效方式测试学生的学习效果;(6)总结: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并延伸引出下一步教学内容。虽然BOPPPS教学没有提及课前及课后的教学环节,但是在实际的教学组织过程中课前和课后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在实施BOPPPS教学时,学生参与度加大,在有限课时情况下,课堂教学内容量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需要学生课外学习来适当弥补;二是如果学生课外学习量得不到保证,就会使得课内教学活动仓促紧张。基于此,本课程的教学设计主要融合对分课堂的思想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授课,线上学习主要是达成某一章节下低阶目标,然后学生通过完成实训作品来完成内化吸收,从而训练其高阶目标,并在线下课程中的小组互助和教师指导,从而达成某一章节的整体目标。

2《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分析

2.1课程分析

《管理学原理》课程是旅游管理等经管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和学科基础课,承担着专业思维和方法培养的功用。该课程的特点是“两强”,一是理论性强,内容较抽象,对大二第一学期的学生来说,理解有一定的难度;二是实践性强,管理学源于实践,并最终要应用于企业管理中,核心教学目标是培训具有创新和管理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2.2学情分析

该课程开设于旅游管理专业大二第一学期,学生学习特点主要体现在“二高二低”。“二高”学生的思想活跃度和对社会时事的关注度都较高。“二低”是学生对管理学中纯理论的学习兴趣低,此外,缺乏管理实践经历,对理论的应用能力也较低。此外,通过访谈在岗位上工作的毕业生,发现学生在实践运用中,存在对管理方法要点掌握不足的问题。

3教学设计理念及方法

本课程的教学设计主要以提高学生线上学习的主动性和成效为目标,以OBE理念为指导,基于对分和BOPPPS的授课特点,探索出“学生中心、能力导向”的“246”授课模式,如图1所示。“246”教学模式是将线上与线下两阶段、对分的讲授、独学、讨论与对话四模式和BOPPPS的六大环节相融合。具体设计思路为:以混合式授课为指导,将教学分为线上线下两大阶段,线上课程主要是以对分课堂中讲授和独学的方式完成理论知识自学和相关作业练习,该部分也是采用BOPPPS的模式,以导入为基础,明确目标为前提,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自学和后测;线下课程又是一个BOPPPS的操作,该过程是以学生线上课的学习成果为导入,对比本章节制定的目标与学生的达成情况,然后以小组讨论和生生、师生对话的方式进行参与式学习、后测和总结。值得一提的是在实际操作中,教学中的低阶目标通常可以通过线上课程完成,但高阶目标更需要通过线下课程的讨论参与或者实训互动来实现。此外,课后也会根据实际需求,拓展作业,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和综合素养,该部分也属于BOPPPS中的后测和总结。

4教学过程设计

《德尔菲法》是《管理学原理》课程中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本研究以该课程的1个课时的设计来展示“246”模式的具体运用。

4.1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目标设置的明确性和可衡量性,本节课知识、能力和素养三大目标的制定如下:(1)知识目标:准确说出德尔菲法的实施步骤;正确判断德尔菲法的优缺点;(2)能力目标:为适宜情境设计德尔菲法决策方案并运用德尔菲法开展决策;(3)素养目标:具备团队协作及沟通素养;树立科学的决策观和社会责任感。根据以上教学目标的设定,本次课的教学重点为德尔菲法的实施步骤、优缺点、方案设计及运用,其中德尔菲法的方案设计及运用是难点。

4.2教学过程设计

线上学习阶段,教师导学单,学生根据学习任务和目标、完成微课自学和实训作业,并将疑难点分享在讨论区,该阶段完成了线下课程的导入、目标和前测,为线下课堂做准备,该阶段的教学主要在服务知识目标。线下课程同样以BOPPPS开展教学,以线上自学的理论知识为基础,开展情境实训、小组研讨等参与式教学来培养学生的高阶能力和素养,具体活动开展如下:首先,基于线上学习成效进行线下授课,教师通过线上学习数据和目标自评进行课程导入,并通过线上学习困惑分析来明确线下学习目标,然后围绕目标,组织开展参与式教学。其次,围绕知识目标“能准确说出德尔菲法的实施步骤和优缺点”,主要通过线上课在线测验、线下课小组研讨互相阐述和教师解析与总结的当堂对分的教学方式来达成。再次,围绕“能为适宜情境设计德尔菲法决策方案并开展实施”这一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对“疫情下,志愿服务队队长选拔标准制定”这一问题进行情境实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情境体验来归纳操作要点。此处教学设计融入思政元素,引导学生思考管理者的选拔标准是德才兼备,并分享责任心的重要性,教师进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升华。基于体验,学生独立完成德尔菲法的操作要点的归纳,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课程思维导图的创意总结,并通过优秀作品分享的方式,达到课程总结与思政教育的升华。最后,教师总结本节课的要点,并且进行思政教育,引导学生自觉运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提高社会责任感。课后,围绕能力目标和素养目标的培养,以后疫情下旅游行业的复兴发展为背景,布置实训作业,进行德尔菲法的综合运用,引导学生自觉关注行业发展,具备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的意识,以达到“育巧手”的目的,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专业自信。

5过程化评价设计

5.1教学评价

课程评价主要包括对“学生”和“老师”两方面的评价。一方面是对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度的评价。其中针对该课程中知识目标的达成度评价,主要是通过课堂中的随堂小测为主;针对能力目标主要是通过“设计德尔菲法决策方案并实施”的课堂演练评价和课后的设计问题、方案并实施这两大环节进行评价;而素养目标则是通过学习通中学生的课堂互动和课后拓展的数据进行评价。另一方面是对教师的课堂教学的评价。课堂教学评价主要从课程学习重难点清晰,内容充实;课堂教学组织合理,参与性强;课程的目标达成度和课堂教学的整体评价四大指标进行评价,以李克特五点量法,让学生对以上指标进行打分,该调查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课堂体验,持续改进教学方法和设计。

5.2课程考核

课程的考核成绩构成为40%大作业、30%学习过程评价和30%闭卷考试。其中大作业是进行管理活动的策划,主要考核学生对管理知识的应用能力;闭卷考试则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判断能力。过程考核是对线上自学和课堂学习表现情况的评价,包括对微课自学、疑难点讨论、课后作业、章节测验等的评价。这些成绩由线上系统导出,过程化考核充分调动了学生线上线下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张学新.对分课堂成就新型高效课堂[N].中国教师报,2019-04-24(005).

[2]陈瑞丰,张学新,赵玲玲,等.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对创新性学习的促进作用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8,(48):174-176.

[3]陈瑞丰,张学新.“学堂”or“教堂”———用对分课堂破解从知识教育转向能力教育的困境[J].上海教育科研,2019,(12):59-64.

作者:崔霄 单位:平顶山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