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修工程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0 17:16:20

维修工程论文

维修工程论文范文篇1

论文摘要:结合目前工程机械维修工作的实际情况,对工程机械维修工作的性质与特点、原则与方法、维修制度等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提倡“预防检修制”的工程机械维修制度。

科学技术进步和交通基本建设的需求,为工程机械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在高等级公路施工中,机械化大生产已完全取代了传统的生产模式。高效、低耗、优质是工程机械使用性能的体现,是实现高等级公路建设目标任务的重要保证。为使工程机械在施工中充分发挥效能,对机械进行正确合理的维修保养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如何管好、用好、维修好工程机械是机械设备管理的主要职责。尤其应在如何抓好机械维修这一重要环节上下功夫,以确保机械处于完好的技术状态。多年来,在机械设备管理上习惯于把维修工作看作简单的技术管理工作,很少研究机械维修的经济管理,使机械维修工作的发展受到了制约。这种管理理念,不能适应公路高速发展对机械化施工企业的管理需要。为此作者就机械维修工作的性质与特点、指导原则、制度等有机的结合,进行分析探讨。

1机械维修工作的性质与特点

机械维修,并非一种简单的零部件更换的重复劳动,而是通过采取相应技术措施,使机械达到、恢复和保持其技术性能及可靠性、耐用性,使之发挥最大的机械效能的重要手段。工程机械的快速发展,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在工程机械上的普遍应用,使机械的整体性能得到了很大提高。这种科技含量的增加,给维修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应针对工程机械使用的特点,在配置上、措施上全面提高维修技术水平,建立一种高效快速的维修机制。

高等级公路建设施工,在北方地区受气候条件的限制,每年仅几个月的施工期,给野外作业环境恶劣的工程机械在点多、面广、线长的情况下增加了作业难度。为有效减少无效的作业台时,减少机械的故障频次,应有针对性的在施工计划安排、人员配备、机械配件的供应保证、检测手段的完善、保养作业时间等方面给维修保养工作及技术保证合理的组织。

由于受季节性影响,在施工淡季,往往会对技术状况下降的施工机械视情进行恢复性维修(我公司习惯称机械冬修,以下简称冬修)。冬修不同于施工现场的抢修保养,它是辅之以厂房设施,工具仪器设备等由具有一定维修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的人员予以完成。这些集中进行修理的工程机械因机型复杂、结构不同难以实现流水作业,往往采取就车修理法。这种修理方法,要求维修人员技术相对全面,却对维修质量的保证或提高带来不利因素。来自技能的、责任心的、机配件的、工艺装备的诸多影响,客观上把质量摆在突出位置。应通过强有力的组织手段形成有效的质量检验体系,严格技术规范,利用先进的修理手段,改进作业方式并不断总结加以完善,以达到实现维修质量目标。这一维修质量的要求与通常所说的质量没有本质区别,但就工程机械而言,使用条件的苛刻,应该说在程度上更为严格。

2机械维修工作原则

维修工作不是简单的通过各自的技术劳动,解决具体的技术问题,而是需要不同类别的专业技术人员共同进行解决一些带有共性的问题,并拿出最佳方案,以最经济的方式予以解决。

机械维修工作原则应从原则规定和技术(具体)要求两个层面理解。首先,所规定的维修原则必须能保证工程机械通过维修达到使用要求,且可靠性、耐用性达到标准要求;同时,必须以最少的人力、物力和较短的时间消耗达到这一要求。从以上两方面看,第一个方面主要是维修工作应达到的目标;第二个方面是讲经济性的问题。制定机械维修原则,不仅要考虑应达到的目标,而且必须考虑其经济效果,这不仅有利于机械维修工作的开展,也是机械设备管理的主要内容。

长期以来,受传统观念束缚,机械维修工作偏重维修技术,忽视经济管理,为了扭转这种不利局面,机管部门大胆探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先后出台了《机械维修成本考核办法》及《机械统计核算细则》等。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通过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就如何强化机械管理,加强薄弱环节工作力度,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收集整理的原始数据为开展企业的经济分析提供了可靠依据。

机械设备管理,倡导以经济效率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力求减少机械寿命周期费用的投入,在施工中对机械进行合理的技术使用,并提高维修工作的经济性。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的生产条件,采用不同的维修方式。在定期维修的基础上,推行状态监视维修,努力提高维修质量与效率。

人是机械维修的行为主体,因此在机械维修原则中涵盖的主要内容是人的因素,任何一项工作的完成,人是第一位的,围绕维修对象——机械,核心是提高人的综合素质,要通过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使维修人员的质量意识和维修技能适应现代化机械的维修要求。

3机械维修制度

维修工程论文范文篇2

【关键词】高校;维修工程;管理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校园基础设施建设逐年增多,后勤各种配套、维修与改造工程的规模和数量大幅度增长。加之,近一时期以来,原材料等物资价格上涨迅猛,维修工程资金的投入量比过去增加较大,给本来就资金紧张的高校后勤工作带来了新的困难。高校的维修工程管理工作是确保教学、科研顺利进行,促进学校发展的一项关键工作。提高与加强维修工程工作的质量和科学管理是新时期高校后勤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管理好维修工程,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作用,促进高校的又好又快发展,是高校后勤管理部门面临的现实问题。

一、高校维修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维修工程项目实施缺乏计划性

目前,大多数高校因短时期的规模扩张,各项建设密集上马,大工程不断,高校的主要注意力都集中到以规模扩张为主的外延发展建设,维修、改造等小型的零星工程项目未能摆到重要位置,再加上原有建筑等设施的功能逐渐落伍,已经不适应现实需求,被学校列入淘汰范围,短时使用,导致超负荷运转,破损老化严重。到现阶段,原有设施大都急需更新维修。高校后勤部门每年都将维修工程项目列入年度财务预算,由于资金紧张等原因,主要是凭现实急需和领导意见实施维修项目,不能按照计划实施。维修工程项目的整体规划缺失,再加上维修质量无法保证,导致有的维修工程几经反复也没有达到理想效果,造成资金浪费。

(二)施工监督管理力度低

高校维修工程主要包括自行决定的改造、修缮、装修、绿化、硬化以及一些基建工程的配套附属工程等,且这类工程的特点是种类繁多、分布零散、施工点多、单个工程金额不大,同时,工程施工随意性较强,通常无正规的专业设计;工程时间相对集中,常利用寒、暑假突击施工,校方对工程监督管理比较困难,漏洞相对也较多。加上部分工程的建设单位的施工人员对于维修工程的施工技术、工艺、材料、设备等了解不深,在施工过程中,不能起到有效的工程监管作用,造成监管力度低,工程质量不能满足需要。

(三)施工单位普遍存在预算高估冒算

当前,高校维修工程项目的预算和结算一般是由施工单位编制,建设单位认可。施工单位在预算和结算过程中往往是高估冒算,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虚报工程造价。加之,建设单位管理人员调查研究工作不细不实,对预算、结算中量价组合了解不够精确,人为的给施工单位造成可乘之机。施工单位往往钻这个空子,利用虚报工程量,增大材料单价,重复计算工程量等手段提高工程造价。

(四)审计部门忽视小型维修项目

工程项目的审计是提高学校资金使用效益、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一环。高校非常重视维修工程审计工作,每一项维修工程必须经过学校审计部门审计监督。但随着新建和维修项目增多,审计任务与审计力量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加之审计人员业务水平有限,往往只注重新建大型项目的审计,而忽视了小型维修项目的审计,导致学校维修资金在一定程度上的浪费与流失。

二、高校维修工程管理中的工作难点

(一)维修项目的立项选择

由于维修资金的限制,在维修项目的选择上不可能做到有求必应,对维修项目必须做到有选择性地进行立项审批和施工。这就要求维修管理人员必须按照一定的轻重缓急原则来确定维修项目,在众多项目中选择并排列最急需施工的项目。在维修工程项目的确定和选择工作中,需要对众多信息进行分析、比较、排除和优选。但当面对信息量比较大,需要选择的维修工程项目较多的情况时,负责具体工作的管理人员就必须要具备相当水准的专业知识和熟悉掌握学校各方面工作的能力。

(二)维修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

高校维修工程由于存在单项工程量及维修金额较小的特点,往往是“正规军”不愿干,“杂牌军”难干好,使得维修工程的管理无法像大型新建工程一样采用委托监理的方式进行质量管理。同时,维修工程所具备的种类与数量较多,施工点变换快的特点,使得管理人员分身乏术,无法对所有工程进行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因此,针对维修工程的特点,如何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维修工程质量是高校维修工作面临的一大难题。

(三)维修项目的经费控制

高校维修工程有工程量小、施工内容增减弹性大的特点,施工过程中窝工现象十分普遍,施工效率低下,造成人工费在工程项目中的所占比重居高不下。另外,维修工程使用的原材料数量相对较少,采购成本较高,也造成了维修项目成本较高,从而在维修工程项目结束时的决算中给造价审计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四)维修项目的工期控制

高校维修工程的施工过程往往与教学办公同时进行,施工受影响较大。同时,室外作业受天气的影响,施工工期无法得到保证,因此,维修工程的工期伸缩性很大,给施工管理造成很大困难。加上维修施工单位的自身资质和管理水平制约,具体施工人员一般是从社会上招募的“散兵游勇”,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工程进度难以保证整齐划一。所以,维修工程项目(下转第180页)(上接第157页)的工期控制难度相当大。

三、高校维修工程管理的实现途径

(一)确立维修工程的实现目标

无论是高校整个维修工作或者是某一建筑物的维修任务,均应确立明确的计划实现目标。目标的确定,应既有超前性又有实现的可能性。若目标定得太高,计划的立项、资金、人工先天缺口较大,则施工环节再努力亦无法完成,计划目标必成空谈;若目标定得太低,则毫无激励作用,不能满足高校发展的需要,造成虚假节约、实质浪费的后果。在确定实现目标的同时,要进行目标控制,如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投资控制等,进而达到强化维修工作计划与决策的严肃性的目的,减少以致杜绝维修工作中的盲目性。

(二)推行维修工程项目招投标制度

维修工程项目的招标制度有助于选择优秀的施工单位,降低建设成本和提高建筑质量。对于金额较大的基建维修项目有必要进行公开招标,公平竞争。目前,因维修工程项目的特点决定,高校维修工程的招标多数为邀请招标,利用工程定额总造价下浮点数作为标底,按照招标程序进行招标产生施工单位。在招标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招标领导小组人员的配备,要有熟悉工程行业、具有一定业务知识的人员参加,保证招标工作质量;另一方面,作为维修工程管理的后勤部门,除了利用招标制度挑选施工单位外,要在平时的管理过程中,尽量熟悉了解各施工单位的技术实力和管理水平,邀请信誉较好、有一定技术实力的单位参加投标,以保证工程质量。

(三)加强维修工程施工管理

维修施工管理是整个维修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施工阶段必须按照设计要求、合同条款、施工规范及上级文件进行,确保工程的进度和质量。维修施工管理要科学规范的签订工程合同,在合同中明确规定施工质量标准、施工工期以及违约责任,以保护双方的合法权益。必要时,应建立维修工程项目保证金制度。对施工队伍完成的维修工程,收取一定比例的质量保证金,对于不能达到质量要求的责令其返工,拒不返工或返工仍达不到要求的扣除其质量保证金。对提前完成施工并达到施工质量要求的项目,也可给予一定的奖励,从而促使施工单位加快施工进度,节省工期,保证工程质量。

(四)加大维修工程的审计监督力度

工程审计是建设单位对工程进行全过程监督的重要环节,审计既可监督施工单位,又可监督建设单位,在维修工程管理过程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要把重点放在结算审计工作上,工程竣工后,严格细致地计算监督工程量、套价、取费等,是否按合同执行,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将工程价款控制在最低标准,从而达到控制维修工程资金投入,降低工程造价、节约投资、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连之,闵启武.对高校维修工程管理的思考[J].科技创业月刊,2007,(7).

[2]罗春霞.浅谈高校基建维修工程的管理[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6).

[3]陈亦文.高校维修工程管理的探讨[J].建筑经济与管理,2006,(5).

维修工程论文范文篇3

(一)维修工程项目实施缺乏计划性

目前,大多数高校因短时期的规模扩张,各项建设密集上马,大工程不断,高校的主要注意力都集中到以规模扩张为主的外延发展建设,维修、改造等小型的零星工程项目未能摆到重要位置,再加上原有建筑等设施的功能逐渐落伍,已经不适应现实需求,被学校列入淘汰范围,短时使用,导致超负荷运转,破损老化严重。到现阶段,原有设施大都急需更新维修。高校后勤部门每年都将维修工程项目列入年度财务预算,由于资金紧张等原因,主要是凭现实急需和领导意见实施维修项目,不能按照计划实施。维修工程项目的整体规划缺失,再加上维修质量无法保证,导致有的维修工程几经反复也没有达到理想效果,造成资金浪费。

(二)施工监督管理力度低

高校维修工程主要包括自行决定的改造、修缮、装修、绿化、硬化以及一些基建工程的配套附属工程等,且这类工程的特点是种类繁多、分布零散、施工点多、单个工程金额不大,同时,工程施工随意性较强,通常无正规的专业设计;工程时间相对集中,常利用寒、暑假突击施工,校方对工程监督管理比较困难,漏洞相对也较多。加上部分工程的建设单位的施工人员对于维修工程的施工技术、工艺、材料、设备等了解不深,在施工过程中,不能起到有效的工程监管作用,造成监管力度低,工程质量不能满足需要。

(三)施工单位普遍存在预算高估冒算

当前,高校维修工程项目的预算和结算一般是由施工单位编制,建设单位认可。施工单位在预算和结算过程中往往是高估冒算,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虚报工程造价。加之,建设单位管理人员调查研究工作不细不实,对预算、结算中量价组合了解不够精确,人为的给施工单位造成可乘之机。施工单位往往钻这个空子,利用虚报工程量,增大材料单价,重复计算工程量等手段提高工程造价。

(四)审计部门忽视小型维修项目

工程项目的审计是提高学校资金使用效益、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一环。高校非常重视维修工程审计工作,每一项维修工程必须经过学校审计部门审计监督。但随着新建和维修项目增多,审计任务与审计力量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加之审计人员业务水平有限,往往只注重新建大型项目的审计,而忽视了小型维修项目的审计,导致学校维修资金在一定程度上的浪费与流失。

二、高校维修工程管理中的工作难点

(一)维修项目的立项选择

由于维修资金的限制,在维修项目的选择上不可能做到有求必应,对维修项目必须做到有选择性地进行立项审批和施工。这就要求维修管理人员必须按照一定的轻重缓急原则来确定维修项目,在众多项目中选择并排列最急需施工的项目。在维修工程项目的确定和选择工作中,需要对众多信息进行分析、比较、排除和优选。但当面对信息量比较大,需要选择的维修工程项目较多的情况时,负责具体工作的管理人员就必须要具备相当水准的专业知识和熟悉掌握学校各方面工作的能力。

(二)维修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

高校维修工程由于存在单项工程量及维修金额较小的特点,往往是“正规军”不愿干,“杂牌军”难干好,使得维修工程的管理无法像大型新建工程一样采用委托监理的方式进行质量管理。同时,维修工程所具备的种类与数量较多,施工点变换快的特点,使得管理人员分身乏术,无法对所有工程进行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因此,针对维修工程的特点,如何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维修工程质量是高校维修工作面临的一大难题。

(三)维修项目的经费控制

高校维修工程有工程量小、施工内容增减弹性大的特点,施工过程中窝工现象十分普遍,施工效率低下,造成人工费在工程项目中的所占比重居高不下。另外,维修工程使用的原材料数量相对较少,采购成本较高,也造成了维修项目成本较高,从而在维修工程项目结束时的决算中给造价审计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四)维修项目的工期控制

高校维修工程的施工过程往往与教学办公同时进行,施工受影响较大。同时,室外作业受天气的影响,施工工期无法得到保证,因此,维修工程的工期伸缩性很大,给施工管理造成很大困难。加上维修施工单位的自身资质和管理水平制约,具体施工人员一般是从社会上招募的“散兵游勇”,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工程进度难以保证整齐划一。所以,维修工程项目(下转第180页)(上接第157页)的工期控制难度相当大。

三、高校维修工程管理的实现途径

(一)确立维修工程的实现目标

无论是高校整个维修工作或者是某一建筑物的维修任务,均应确立明确的计划实现目标。目标的确定,应既有超前性又有实现的可能性。若目标定得太高,计划的立项、资金、人工先天缺口较大,则施工环节再努力亦无法完成,计划目标必成空谈;若目标定得太低,则毫无激励作用,不能满足高校发展的需要,造成虚假节约、实质浪费的后果。在确定实现目标的同时,要进行目标控制,如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投资控制等,进而达到强化维修工作计划与决策的严肃性的目的,减少以致杜绝维修工作中的盲目性。

(二)推行维修工程项目招投标制度

维修工程项目的招标制度有助于选择优秀的施工单位,降低建设成本和提高建筑质量。对于金额较大的基建维修项目有必要进行公开招标,公平竞争。目前,因维修工程项目的特点决定,高校维修工程的招标多数为邀请招标,利用工程定额总造价下浮点数作为标底,按照招标程序进行招标产生施工单位。在招标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招标领导小组人员的配备,要有熟悉工程行业、具有一定业务知识的人员参加,保证招标工作质量;另一方面,作为维修工程管理的后勤部门,除了利用招标制度挑选施工单位外,要在平时的管理过程中,尽量熟悉了解各施工单位的技术实力和管理水平,邀请信誉较好、有一定技术实力的单位参加投标,以保证工程质量。

(三)加强维修工程施工管理

维修施工管理是整个维修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施工阶段必须按照设计要求、合同条款、施工规范及上级文件进行,确保工程的进度和质量。维修施工管理要科学规范的签订工程合同,在合同中明确规定施工质量标准、施工工期以及违约责任,以保护双方的合法权益。必要时,应建立维修工程项目保证金制度。对施工队伍完成的维修工程,收取一定比例的质量保证金,对于不能达到质量要求的责令其返工,拒不返工或返工仍达不到要求的扣除其质量保证金。对提前完成施工并达到施工质量要求的项目,也可给予一定的奖励,从而促使施工单位加快施工进度,节省工期,保证工程质量。

(四)加大维修工程的审计监督力度

工程审计是建设单位对工程进行全过程监督的重要环节,审计既可监督施工单位,又可监督建设单位,在维修工程管理过程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要把重点放在结算审计工作上,工程竣工后,严格细致地计算监督工程量、套价、取费等,是否按合同执行,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将工程价款控制在最低标准,从而达到控制维修工程资金投入,降低工程造价、节约投资、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维修工程论文范文篇4

【关键词】高校;维修工程;管理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校园基础设施建设逐年增多,后勤各种配套、维修与改造工程的规模和数量大幅度增长。加之,近一时期以来,原材料等物资价格上涨迅猛,维修工程资金的投入量比过去增加较大,给本来就资金紧张的高校后勤工作带来了新的困难。高校的维修工程管理工作是确保教学、科研顺利进行,促进学校发展的一项关键工作。提高与加强维修工程工作的质量和科学管理是新时期高校后勤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管理好维修工程,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作用,促进高校的又好又快发展,是高校后勤管理部门面临的现实问题。

一、高校维修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维修工程项目实施缺乏计划性

目前,大多数高校因短时期的规模扩张,各项建设密集上马,大工程不断,高校的主要注意力都集中到以规模扩张为主的外延发展建设,维修、改造等小型的零星工程项目未能摆到重要位置,再加上原有建筑等设施的功能逐渐落伍,已经不适应现实需求,被学校列入淘汰范围,短时使用,导致超负荷运转,破损老化严重。到现阶段,原有设施大都急需更新维修。高校后勤部门每年都将维修工程项目列入年度财务预算,由于资金紧张等原因,主要是凭现实急需和领导意见实施维修项目,不能按照计划实施。维修工程项目的整体规划缺失,再加上维修质量无法保证,导致有的维修工程几经反复也没有达到理想效果,造成资金浪费。

(二)施工监督管理力度低

高校维修工程主要包括自行决定的改造、修缮、装修、绿化、硬化以及一些基建工程的配套附属工程等,且这类工程的特点是种类繁多、分布零散、施工点多、单个工程金额不大,同时,工程施工随意性较强,通常无正规的专业设计;工程时间相对集中,常利用寒、暑假突击施工,校方对工程监督管理比较困难,漏洞相对也较多。加上部分工程的建设单位的施工人员对于维修工程的施工技术、工艺、材料、设备等了解不深,在施工过程中,不能起到有效的工程监管作用,造成监管力度低,工程质量不能满足需要。

(三)施工单位普遍存在预算高估冒算

当前,高校维修工程项目的预算和结算一般是由施工单位编制,建设单位认可。施工单位在预算和结算过程中往往是高估冒算,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虚报工程造价。加之,建设单位管理人员调查研究工作不细不实,对预算、结算中量价组合了解不够精确,人为的给施工单位造成可乘之机。施工单位往往钻这个空子,利用虚报工程量,增大材料单价,重复计算工程量等手段提高工程造价。

(四)审计部门忽视小型维修项目

工程项目的审计是提高学校资金使用效益、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一环。高校非常重视维修工程审计工作,每一项维修工程必须经过学校审计部门审计监督。但随着新建和维修项目增多,审计任务与审计力量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加之审计人员业务水平有限,往往只注重新建大型项目的审计,而忽视了小型维修项目的审计,导致学校维修资金在一定程度上的浪费与流失。

二、高校维修工程管理中的工作难点

(一)维修项目的立项选择

由于维修资金的限制,在维修项目的选择上不可能做到有求必应,对维修项目必须做到有选择性地进行立项审批和施工。这就要求维修管理人员必须按照一定的轻重缓急原则来确定维修项目,在众多项目中选择并排列最急需施工的项目。在维修工程项目的确定和选择工作中,需要对众多信息进行分析、比较、排除和优选。但当面对信息量比较大,需要选择的维修工程项目较多的情况时,负责具体工作的管理人员就必须要具备相当水准的专业知识和熟悉掌握学校各方面工作的能力。

(二)维修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

高校维修工程由于存在单项工程量及维修金额较小的特点,往往是“正规军”不愿干,“杂牌军”难干好,使得维修工程的管理无法像大型新建工程一样采用委托监理的方式进行质量管理。同时,维修工程所具备的种类与数量较多,施工点变换快的特点,使得管理人员分身乏术,无法对所有工程进行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因此,针对维修工程的特点,如何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维修工程质量是高校维修工作面临的一大难题。

(三)维修项目的经费控制

高校维修工程有工程量小、施工内容增减弹性大的特点,施工过程中窝工现象十分普遍,施工效率低下,造成人工费在工程项目中的所占比重居高不下。另外,维修工程使用的原材料数量相对较少,采购成本较高,也造成了维修项目成本较高,从而在维修工程项目结束时的决算中给造价审计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四)维修项目的工期控制

高校维修工程的施工过程往往与教学办公同时进行,施工受影响较大。同时,室外作业受天气的影响,施工工期无法得到保证,因此,维修工程的工期伸缩性很大,给施工管理造成很大困难。加上维修施工单位的自身资质和管理水平制约,具体施工人员一般是从社会上招募的“散兵游勇”,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工程进度难以保证整齐划一。所以,维修工程项目(下转第180页)(上接第157页)的工期控制难度相当大。

三、高校维修工程管理的实现途径

(一)确立维修工程的实现目标

无论是高校整个维修工作或者是某一建筑物的维修任务,均应确立明确的计划实现目标。目标的确定,应既有超前性又有实现的可能性。若目标定得太高,计划的立项、资金、人工先天缺口较大,则施工环节再努力亦无法完成,计划目标必成空谈;若目标定得太低,则毫无激励作用,不能满足高校发展的需要,造成虚假节约、实质浪费的后果。在确定实现目标的同时,要进行目标控制,如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投资控制等,进而达到强化维修工作计划与决策的严肃性的目的,减少以致杜绝维修工作中的盲目性。

(二)推行维修工程项目招投标制度

维修工程项目的招标制度有助于选择优秀的施工单位,降低建设成本和提高建筑质量。对于金额较大的基建维修项目有必要进行公开招标,公平竞争。目前,因维修工程项目的特点决定,高校维修工程的招标多数为邀请招标,利用工程定额总造价下浮点数作为标底,按照招标程序进行招标产生施工单位。在招标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招标领导小组人员的配备,要有熟悉工程行业、具有一定业务知识的人员参加,保证招标工作质量;另一方面,作为维修工程管理的后勤部门,除了利用招标制度挑选施工单位外,要在平时的管理过程中,尽量熟悉了解各施工单位的技术实力和管理水平,邀请信誉较好、有一定技术实力的单位参加投标,以保证工程质量。

(三)加强维修工程施工管理

维修施工管理是整个维修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施工阶段必须按照设计要求、合同条款、施工规范及上级文件进行,确保工程的进度和质量。维修施工管理要科学规范的签订工程合同,在合同中明确规定施工质量标准、施工工期以及违约责任,以保护双方的合法权益。必要时,应建立维修工程项目保证金制度。对施工队伍完成的维修工程,收取一定比例的质量保证金,对于不能达到质量要求的责令其返工,拒不返工或返工仍达不到要求的扣除其质量保证金。对提前完成施工并达到施工质量要求的项目,也可给予一定的奖励,从而促使施工单位加快施工进度,节省工期,保证工程质

量。

(四)加大维修工程的审计监督力度

工程审计是建设单位对工程进行全过程监督的重要环节,审计既可监督施工单位,又可监督建设单位,在维修工程管理过程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要把重点放在结算审计工作上,工程竣工后,严格细致地计算监督工程量、套价、取费等,是否按合同执行,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将工程价款控制在最低标准,从而达到控制维修工程资金投入,降低工程造价、节约投资、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连之,闵启武.对高校维修工程管理的思考[J].科技创业月刊,2007,(7).

[2]罗春霞.浅谈高校基建维修工程的管理[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6).

[3]陈亦文.高校维修工程管理的探讨[J].建筑经济与管理,2006,(5).

维修工程论文范文篇5

一、高校维修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维修工程项目实施缺乏计划性

目前,大多数高校因短时期的规模扩张,各项建设密集上马,大工程不断,高校的主要注意力都集中到以规模扩张为主的外延发展建设,维修、改造等小型的零星工程项目未能摆到重要位置,再加上原有建筑等设施的功能逐渐落伍,已经不适应现实需求,被学校列入淘汰范围,短时使用,导致超负荷运转,破损老化严重。到现阶段,原有设施大都急需更新维修。高校后勤部门每年都将维修工程项目列入年度财务预算,由于资金紧张等原因,主要是凭现实急需和领导意见实施维修项目,不能按照计划实施。维修工程项目的整体规划缺失,再加上维修质量无法保证,导致有的维修工程几经反复也没有达到理想效果,造成资金浪费。

(二)施工监督管理力度低

高校维修工程主要包括自行决定的改造、修缮、装修、绿化、硬化以及一些基建工程的配套附属工程等,且这类工程的特点是种类繁多、分布零散、施工点多、单个工程金额不大,同时,工程施工随意性较强,通常无正规的专业设计;工程时间相对集中,常利用寒、暑假突击施工,校方对工程监督管理比较困难,漏洞相对也较多。加上部分工程的建设单位的施工人员对于维修工程的施工技术、工艺、材料、设备等了解不深,在施工过程中,不能起到有效的工程监管作用,造成监管力度低,工程质量不能满足需要。

(三)施工单位普遍存在预算高估冒算

当前,高校维修工程项目的预算和结算一般是由施工单位编制,建设单位认可。施工单位在预算和结算过程中往往是高估冒算,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虚报工程造价。加之,建设单位管理人员调查研究工作不细不实,对预算、结算中量价组合了解不够精确,人为的给施工单位造成可乘之机。施工单位往往钻这个空子,利用虚报工程量,增大材料单价,重复计算工程量等手段提高工程造价。

(四)审计部门忽视小型维修项目

工程项目的审计是提高学校资金使用效益、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一环。高校非常重视维修工程审计工作,每一项维修工程必须经过学校审计部门审计监督。但随着新建和维修项目增多,审计任务与审计力量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加之审计人员业务水平有限,往往只注重新建大型项目的审计,而忽视了小型维修项目的审计,导致学校维修资金在一定程度上的浪费与流失。

二、高校维修工程管理中的工作难点

(一)维修项目的立项选择

由于维修资金的限制,在维修项目的选择上不可能做到有求必应,对维修项目必须做到有选择性地进行立项审批和施工。这就要求维修管理人员必须按照一定的轻重缓急原则来确定维修项目,在众多项目中选择并排列最急需施工的项目。在维修工程项目的确定和选择工作中,需要对众多信息进行分析、比较、排除和优选。但当面对信息量比较大,需要选择的维修工程项目较多的情况时,负责具体工作的管理人员就必须要具备相当水准的专业知识和熟悉掌握学校各方面工作的能力。

(二)维修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

高校维修工程由于存在单项工程量及维修金额较小的特点,往往是“正规军”不愿干,“杂牌军”难干好,使得维修工程的管理无法像大型新建工程一样采用委托监理的方式进行质量管理。同时,维修工程所具备的种类与数量较多,施工点变换快的特点,使得管理人员分身乏术,无法对所有工程进行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因此,针对维修工程的特点,如何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维修工程质量是高校维修工作面临的一大难题。

(三)维修项目的经费控制

高校维修工程有工程量小、施工内容增减弹性大的特点,施工过程中窝工现象十分普遍,施工效率低下,造成人工费在工程项目中的所占比重居高不下。另外,维修工程使用的原材料数量相对较少,采购成本较高,也造成了维修项目成本较高,从而在维修工程项目结束时的决算中给造价审计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四)维修项目的工期控制

高校维修工程的施工过程往往与教学办公同时进行,施工受影响较大。同时,室外作业受天气的影响,施工工期无法得到保证,因此,维修工程的工期伸缩性很大,给施工管理造成很大困难。加上维修施工单位的自身资质和管理水平制约,具体施工人员一般是从社会上招募的“散兵游勇”,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工程进度难以保证整齐划一。所以,维修工程项目的工期控制难度相当大。

三、高校维修工程管理的实现途径

(一)确立维修工程的实现目标

无论是高校整个维修工作或者是某一建筑物的维修任务,均应确立明确的计划实现目标。目标的确定,应既有超前性又有实现的可能性。若目标定得太高,计划的立项、资金、人工先天缺口较大,则施工环节再努力亦无法完成,计划目标必成空谈;若目标定得太低,则毫无激励作用,不能满足高校发展的需要,造成虚假节约、实质浪费的后果。在确定实现目标的同时,要进行目标控制,如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投资控制等,进而达到强化维修工作计划与决策的严肃性的目的,减少以致杜绝维修工作中的盲目性。

(二)推行维修工程项目招投标制度

维修工程项目的招标制度有助于选择优秀的施工单位,降低建设成本和提高建筑质量。对于金额较大的基建维修项目有必要进行公开招标,公平竞争。目前,因维修工程项目的特点决定,高校维修工程的招标多数为邀请招标,利用工程定额总造价下浮点数作为标底,按照招标程序进行招标产生施工单位。在招标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招标领导小组人员的配备,要有熟悉工程行业、具有一定业务知识的人员参加,保证招标工作质量;另一方面,作为维修工程管理的后勤部门,除了利用招标制度挑选施工单位外,要在平时的管理过程中,尽量熟悉了解各施工单位的技术实力和管理水平,邀请信誉较好、有一定技术实力的单位参加投标,以保证工程质量。

(三)加强维修工程施工管理

维修施工管理是整个维修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施工阶段必须按照设计要求、合同条款、施工规范及上级文件进行,确保工程的进度和质量。维修施工管理要科学规范的签订工程合同,在合同中明确规定施工质量标准、施工工期以及违约责任,以保护双方的合法权益。必要时,应建立维修工程项目保证金制度。对施工队伍完成的维修工程,收取一定比例的质量保证金,对于不能达到质量要求的责令其返工,拒不返工或返工仍达不到要求的扣除其质量保证金。对提前完成施工并达到施工质量要求的项目,也可给予一定的奖励,从而促使施工单位加快施工进度,节省工期,保证工程质量。

维修工程论文范文篇6

1.维修工程成本及其构成

(1)维修工程成本。维修工程施工过程中要消耗一定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把施工中的这种消耗用货币形式反映出来,即构成维修施工单位的生产费用,把生产费用归集到各个成本项目和核算对象中,就构成维修工程成本。维修工程成本是一个综合性指标,能全面反映维修工程施工生产活动及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质量。在实际工作中,维修工程成本又可分为3类:预算成本、计划成本、实际成本。

①预算成本。是按维修工程预算定额和各项取费标准计算的预算造价。预算成本项目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费、现场管理费、临时设施费、间接费和计划利润。这些费用构成已完工程的全部造价。

②计划成本。是指为了有步骤地降低维修工程成本而编制的内部控制的具体计划指标。

③实际成本。是维修工程实际支出的生产费用的总和。它反映维修工程成本耗费的实际水平,必须按规定正确核算工程成本,准确地反映维修工程的实际耗费,从而为成本分析提供可靠资料。

预算成本是维修工程价款的结算依据,也是编制成本计划和衡量实际成本水平的依据。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反映的是维修企业的成本水平,它受企业自身的生产技术、施工条件和生产管理水平的制约。预算成本和实际成本比较,可以反映维修工程实际盈亏情况;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比较,可以考核成本计划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

(2)维修工程成本构成。为了了解各种生产费用情况,监督生产费用的支出,合理组织工程成本核算,必须对生产费用进行科学分类,并考虑使工程实际成本能与预算成本相比较。因此,实际成本项目所包含的内容,应和各项预算成本项目所包含的内容相一致。维修工程成本的构成如下:

①直接成本。指维修工程施工过程中直接耗费的构成工程实体或有助于工程形成的各项支出,包括直接人工费、直接材料费、直接机械费、临时设施费和其他直接费。

②间接成本。指施工企业的项目经理部(作业层)为施工准备、组织和管理施工生产活动所发生的全部施工间接费支出。包括现场管理人员的人工费、管理用材料费、资产使用费、工具用具使用费、保险费、工程保修费和其他费用等。

维修工程预算造价中的间接费,属于企业管理层发生的经营管理费用,不属于成本的范畴。

2.成本管理的概念及其任务

维修工程成本管理是物业管理公司(或维修施工企业)为降低维修工程成本而进行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成本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各项管理工作都同成本管理有着紧密的联系,都会反映到成本上。因此,加强成本管理,不仅能够节约费用,而且能改善企业经营管理工作。

成本管理的基本任务就是保证降低成本,通过对维修工程施工中各项耗费进行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以便用最少的消耗取得最优的经济效果。成本管理的任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做好成本计划,严格进行成本控制。认真编好成本计划,把降低成本的指标、措施层层落实到各职能部门和各环节上去,并通过承包等方法和职工的物质利益挂起钩来,真正调动起职工的积极性,努力降低消耗,节约开支。在施工中严格进行成本控制,保证一切支出控制在计划成本内。

(2)做好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加强定额管理,建立健全原始记录、计量与检验制度,建立健全成本管理责任制。

(3)加强维修成本核算与分析。通过成本核算与分析,可以及时找出存在的问题,了解各项成本费用节约或超支的情况,找出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及时总结成本管理工作的经验,促使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维修工程成本管理工作内容

维修工程成本管理的工作内容一般包括: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以及成本分析和考核。

1.成本预测

成本预测是加强成本事前管理的重要手段。成本预测的目的,一方面为企业降低成本指出方向;另一方面确定目标成本,为企业编制成本计划提供依据。

成本预测应在大量收集进行预测所需的历史资料和数据的基础上,采用科学方法进行,并和企业挖掘潜力、改进技术组织措施相结合。成本预测的主要目的是确定目标成本,并根据降低成本目标提出降低成本的各项技术组织措施,不断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使各项技术组织措施确实保证达到或超过降低成本目标的要求。

2.成本计划

房屋维修成本计划是以货币形式规定计划期内房屋维修工程的生产耗费和成本水平,以及为保证成本计划实施所采取的主要方案。编制成本计划就是确定计划期的计划成本,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

(1)成本计划的作用:

①成本计划是企业日常控制生产费用支出,实行成本控制的主要依据。通过编制成本计划,事先审查费用的支出是否合理,从而在降低成本方面增强预见性。

②成本计划可以为全体职工在降低成本方面指出目标和方向,有利于调动职工的积极性,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成本。

③降低成本是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成本计划是企业利润计划的重要依据。

(2)成本计划编制的程序:

①收集、整理、分析资料。为了使编制的成本计划有科学的依据,应对有关成本计划的基础资料全面收集整理,作为编制成本计划的依据。主要有:

a.计划期维修工程量、工程项目等技术经济指标;

b.上年度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及历史最好水平;

c.计划期内维修生产计划、劳动工资计划、材料供应计划及技术组织措施计划等;

d.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降低成本指标和建议;

e.施工图纸、定额、材料价格、取费标准等。

②成本指标的试算平衡。在整理分析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成本试算平衡,测算计划期成本降低的幅度,并把它同事先确定的降低成本目标进行比较。如果不能满足降低成本目标的要求,就要进一步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直到达到或超过降低成本目标的要求。

③编制成本计划。经过成本试算平衡后,由企业组织有关部门编制成本计划,同时将降低成本指标分解下达到各职能部门和各有关环节上。

3.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就是在维修生产施工过程中,依据成本计划,对实际发生的生产耗费进行严格的计算,对成本偏差进行经常的预防、监督和及时纠正,把成本费用限制在成本计划的范围内,以达到预期降低成本的目标。

(1)直接成本的控制方法。直接成本是直接耗用在工程上的各种费用,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和其他直接费等。为了控制直接成本,除了要控制材料采购成本外,最基本的是在维修施工过程中,落实降低成本的技术组织措施,经常把实际发生的各种直接费用与各种消耗定额及预算中各相应的分部分项工程的目标成本进行对比分析,及时发现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的差异,并找出成本差异发生的因素和主客观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正。

(2)间接成本采用指标分解、归口管理的方法。间接成本是企业各个施工项目上管理人员和职能部门为了组织、管理维修工程施工所发生的各种管理费用,即现场管理过程中发生的费用。该费用项目多而杂,并且与工程施工无直接联系,所以一般采用指标分解归口管理的办法。即将成本计划指标按特定的用途分解为若干明细项目,确定其开支指标,分别由归口部门管理。凡是超过标准、违反成本开支范围的费用都要予以抵制。

(3)建立成本管理制度。建立成本管理制度,是成本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根据分工归口管理的原则,建立成本管理制度,使各职能部门都来加强成本的控制与监督。工程部门负责组织编制维修施工生产计划,搞好施工安排,确保维修工程顺利开展;技术部门负责制定与贯彻技术措施计划,确保工程质量,加速施工进度,节约用工用料,确保施工安全,防止发生事故;合同预算部门负责办理工程合同、协议的签订,编制或核定施工图预算,办理年度结算和竣工结算;材料供应部门负责编制材料采购、供应计划,健全材料的收、发、领、退制度,按期提供材料耗用和结余等有关成本资料,归口负责降低材料成本;劳动人事部门负责执行劳动定额,改善劳动组织,提高劳动生产率,负责降低人工费;财会部门负责落实成本计划,组织成本核算,监督考核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对维修工程的成本进行预测、控制和分析,并制定本企业的成本管理制度;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执行有关的费用计划和节约措施,归口负责行政管理费节约额的实现。

4.成本核算

成本核算的目的就是要确定维修工程的实际耗费,考核维修工程的经济效果。为了正确地对维修工程成本进行核算,必须合理地划分成本核算对象。

(1)成本核算对象划分的原则。一般应以施工图预算所列的单位工程为划分标准,并结合施工管理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成本核算对象一般按以下原则划分:

①以每一独立编制施工图预算的单位工程为成本核算对象;

②翻建、扩建的大修工程应以工程地点、一个门牌院或一个地点几个门牌院的开、竣工时间接近的工程合并为一个核算对象;

③维修、零修、养护工程应以物业管理公司统一划分的维修片和零修养护班组为核算对象。

维修工程成本核算对象一经确定后,各有关部门不得任意变更。所有的原始记录,都必须按照确定的成本核算对象填写清楚,以便归集各个成本核算对象的生产费用和计算工程成本。为了集中反映各个成本核算对象本期应负担的费用,财会部门应该为每一成本核算对象设置工程成本明细账,以便组织各成本核算对象的成本计算。

(2)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为充分发挥成本核算的作用,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应遵循下列基本要求:

①加强对费用支出的审核和控制。审核费用是否应该发生,已经发生的费用是否应计入维修工程成本;在费用发生过程中,对各种耗费进行指导、限制和监督,使费用支出控制在定额或计划要求内。

②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的界限。严格遵守成本、费用的开支范围,正确划分应计入成本和不应计入成本的界限,划分当期费用与下期费用的界限;划分不同成本核算对象之间的成本界限等。

③做好各项基础工作。做好消耗定额的制定和修改工作;建立健全原始记录;加强计量和验收工作;建立健全各种财产物资的收发、领退、报废、盘点等制度。

5.成本分析与考核

维修工程论文范文篇7

(一)维修工程项目实施缺乏计划性

目前,大多数高校因短时期的规模扩张,各项建设密集上马,大工程不断,高校的主要注意力都集中到以规模扩张为主的外延发展建设,维修、改造等小型的零星工程项目未能摆到重要位置,再加上原有建筑等设施的功能逐渐落伍,已经不适应现实需求,被学校列入淘汰范围,短时使用,导致超负荷运转,破损老化严重。到现阶段,原有设施大都急需更新维修。高校后勤部门每年都将维修工程项目列入年度财务预算,由于资金紧张等原因,主要是凭现实急需和领导意见实施维修项目,不能按照计划实施。维修工程项目的整体规划缺失,再加上维修质量无法保证,导致有的维修工程几经反复也没有达到理想效果,造成资金浪费。

(二)施工监督管理力度低

高校维修工程主要包括自行决定的改造、修缮、装修、绿化、硬化以及一些基建工程的配套附属工程等,且这类工程的特点是种类繁多、分布零散、施工点多、单个工程金额不大,同时,工程施工随意性较强,通常无正规的专业设计;工程时间相对集中,常利用寒、暑假突击施工,校方对工程监督管理比较困难,漏洞相对也较多。加上部分工程的建设单位的施工人员对于维修工程的施工技术、工艺、材料、设备等了解不深,在施工过程中,不能起到有效的工程监管作用,造成监管力度低,工程质量不能满足需要。

(三)施工单位普遍存在预算高估冒算

当前,高校维修工程项目的预算和结算一般是由施工单位编制,建设单位认可。施工单位在预算和结算过程中往往是高估冒算,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虚报工程造价。加之,建设单位管理人员调查研究工作不细不实,对预算、结算中量价组合了解不够精确,人为的给施工单位造成可乘之机。施工单位往往钻这个空子,利用虚报工程量,增大材料单价,重复计算工程量等手段提高工程造价。

(四)审计部门忽视小型维修项目

工程项目的审计是提高学校资金使用效益、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一环。高校非常重视维修工程审计工作,每一项维修工程必须经过学校审计部门审计监督。但随着新建和维修项目增多,审计任务与审计力量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加之审计人员业务水平有限,往往只注重新建大型项目的审计,而忽视了小型维修项目的审计,导致学校维修资金在一定程度上的浪费与流失。

二、高校维修工程管理中的工作难点

(一)维修项目的立项选择

由于维修资金的限制,在维修项目的选择上不可能做到有求必应,对维修项目必须做到有选择性地进行立项审批和施工。这就要求维修管理人员必须按照一定的轻重缓急原则来确定维修项目,在众多项目中选择并排列最急需施工的项目。在维修工程项目的确定和选择工作中,需要对众多信息进行分析、比较、排除和优选。但当面对信息量比较大,需要选择的维修工程项目较多的情况时,负责具体工作的管理人员就必须要具备相当水准的专业知识和熟悉掌握学校各方面工作的能力。

(二)维修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

高校维修工程由于存在单项工程量及维修金额较小的特点,往往是“正规军”不愿干,“杂牌军”难干好,使得维修工程的管理无法像大型新建工程一样采用委托监理的方式进行质量管理。同时,维修工程所具备的种类与数量较多,施工点变换快的特点,使得管理人员分身乏术,无法对所有工程进行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因此,针对维修工程的特点,如何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维修工程质量是高校维修工作面临的一大难题。

(三)维修项目的经费控制

高校维修工程有工程量小、施工内容增减弹性大的特点,施工过程中窝工现象十分普遍,施工效率低下,造成人工费在工程项目中的所占比重居高不下。另外,维修工程使用的原材料数量相对较少,采购成本较高,也造成了维修项目成本较高,从而在维修工程项目结束时的决算中给造价审计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四)维修项目的工期控制

高校维修工程的施工过程往往与教学办公同时进行,施工受影响较大。同时,室外作业受天气的影响,施工工期无法得到保证,因此,维修工程的工期伸缩性很大,给施工管理造成很大困难。加上维修施工单位的自身资质和管理水平制约,具体施工人员一般是从社会上招募的“散兵游勇”,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工程进度难以保证整齐划一。所以,维修工程项目(下转第180页)(上接第157页)的工期控制难度相当大。

三、高校维修工程管理的实现途径

(一)确立维修工程的实现目标

无论是高校整个维修工作或者是某一建筑物的维修任务,均应确立明确的计划实现目标。目标的确定,应既有超前性又有实现的可能性。若目标定得太高,计划的立项、资金、人工先天缺口较大,则施工环节再努力亦无法完成,计划目标必成空谈;若目标定得太低,则毫无激励作用,不能满足高校发展的需要,造成虚假节约、实质浪费的后果。在确定实现目标的同时,要进行目标控制,如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投资控制等,进而达到强化维修工作计划与决策的严肃性的目的,减少以致杜绝维修工作中的盲目性。

(二)推行维修工程项目招投标制度

维修工程项目的招标制度有助于选择优秀的施工单位,降低建设成本和提高建筑质量。对于金额较大的基建维修项目有必要进行公开招标,公平竞争。目前,因维修工程项目的特点决定,高校维修工程的招标多数为邀请招标,利用工程定额总造价下浮点数作为标底,按照招标程序进行招标产生施工单位。在招标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招标领导小组人员的配备,要有熟悉工程行业、具有一定业务知识的人员参加,保证招标工作质量;另一方面,作为维修工程管理的后勤部门,除了利用招标制度挑选施工单位外,要在平时的管理过程中,尽量熟悉了解各施工单位的技术实力和管理水平,邀请信誉较好、有一定技术实力的单位参加投标,以保证工程质量。

(三)加强维修工程施工管理

维修施工管理是整个维修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施工阶段必须按照设计要求、合同条款、施工规范及上级文件进行,确保工程的进度和质量。维修施工管理要科学规范的签订工程合同,在合同中明确规定施工质量标准、施工工期以及违约责任,以保护双方的合法权益。必要时,应建立维修工程项目保证金制度。对施工队伍完成的维修工程,收取一定比例的质量保证金,对于不能达到质量要求的责令其返工,拒不返工或返工仍达不到要求的扣除其质量保证金。对提前完成施工并达到施工质量要求的项目,也可给予一定的奖励,从而促使施工单位加快施工进度,节省工期,保证工程质量。

(四)加大维修工程的审计监督力度

工程审计是建设单位对工程进行全过程监督的重要环节,审计既可监督施工单位,又可监督建设单位,在维修工程管理过程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要把重点放在结算审计工作上,工程竣工后,严格细致地计算监督工程量、套价、取费等,是否按合同执行,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将工程价款控制在最低标准,从而达到控制维修工程资金投入,降低工程造价、节约投资、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维修工程论文范文篇8

机械维修,并非一种简单的零部件更换的重复劳动,而是通过采取相应技术措施,使机械达到、恢复和保持其技术性能及可靠性、耐用性,使之发挥最大的机械效能的重要手段。工程机械的快速发展,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在工程机械上的普遍应用,使机械的整体性能得到了很大提高。这种科技含量的增加,给维修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应针对工程机械使用的特点,在配置上、措施上全面提高维修技术水平,建立一种高效快速的维修机制。

高等级公路建设施工,在北方地区受气候条件的限制,每年仅几个月的施工期,给野外作业环境恶劣的工程机械在点多、面广、线长的情况下增加了作业难度。为有效减少无效的作业台时,减少机械的故障频次,应有针对性的在施工计划安排、人员配备、机械配件的供应保证、检测手段的完善、保养作业时间等方面给维修保养工作及技术保证合理的组织。

由于受季节性影响,在施工淡季,往往会对技术状况下降的施工机械视情进行恢复性维修(我公司习惯称机械冬修,以下简称冬修)。冬修不同于施工现场的抢修保养,它是辅之以厂房设施,工具仪器设备等由具有一定维修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的人员予以完成。这些集中进行修理的工程机械因机型复杂、结构不同难以实现流水作业,往往采取就车修理法。这种修理方法,要求维修人员技术相对全面,却对维修质量的保证或提高带来不利因素。来自技能的、责任心的、机配件的、工艺装备的诸多影响,客观上把质量摆在突出位置。应通过强有力的组织手段形成有效的质量检验体系,严格技术规范,利用先进的修理手段,改进作业方式并不断总结加以完善,以达到实现维修质量目标。这一维修质量的要求与通常所说的质量没有本质区别,但就工程机械而言,使用条件的苛刻,应该说在程度上更为严格。

2机械维修工作原则

维修工作不是简单的通过各自的技术劳动,解决具体的技术问题,而是需要不同类别的专业技术人员共同进行解决一些带有共性的问题,并拿出最佳方案,以最经济的方式予以解决。

机械维修工作原则应从原则规定和技术(具体)要求两个层面理解。首先,所规定的维修原则必须能保证工程机械通过维修达到使用要求,且可靠性、耐用性达到标准要求;同时,必须以最少的人力、物力和较短的时间消耗达到这一要求。从以上两方面看,第一个方面主要是维修工作应达到的目标;第二个方面是讲经济性的问题。制定机械维修原则,不仅要考虑应达到的目标,而且必须考虑其经济效果,这不仅有利于机械维修工作的开展,也是机械设备管理的主要内容。

长期以来,受传统观念束缚,机械维修工作偏重维修技术,忽视经济管理,为了扭转这种不利局面,机管部门大胆探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先后出台了《机械维修成本考核办法》及《机械统计核算细则》等。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通过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就如何强化机械管理,加强薄弱环节工作力度,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收集整理的原始数据为开展企业的经济分析提供了可靠依据。

机械设备管理,倡导以经济效率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力求减少机械寿命周期费用的投入,在施工中对机械进行合理的技术使用,并提高维修工作的经济性。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的生产条件,采用不同的维修方式。在定期维修的基础上,推行状态监视维修,努力提高维修质量与效率。

人是机械维修的行为主体,因此在机械维修原则中涵盖的主要内容是人的因素,任何一项工作的完成,人是第一位的,围绕维修对象——机械,核心是提高人的综合素质,要通过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使维修人员的质量意识和维修技能适应现代化机械的维修要求。

3机械维修制度

在公路施工企业中,工程机械维修制度长期实施的是“计划维修制”,基本内容是工程机械在使用中按照预定计划的间隔时间(或里程),规定保修项目,逐级增多,更长时间的定期工作则划入修理的范畴。这种在“养修并重,预防为主”的思想指导下,根据机械损坏和零部件磨损的规律制定的制度,在几十年的施行过程中,对工程机械保持完好的技术状态,延长使用寿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是具有指导意义的维修制度。然而,科技进步,大大加强了工程机械的发展进程,使得工程机械的制造水平和使用性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进而机械的周期使用寿命延长了,可靠性、耐用性提高了。但是原有制度规定的保修类别和间隔周期的一程不变,使得保修周期与机械实际状况不相一致,影响了机械的使用效能,增大了修理成本,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近年来,被广泛宣传的“预防检修制”的基本思想是“定期检查,按需修理”。它是通过预防性检查这一环节(技术手段)来确定保养和修理。它的核心是“按需修理”,也就是按照维修对象的实际技术状况,而不是按照实际使用时间来控制的维修方式。这种制度较好的解决了“计划保修制”中僵化的强制性修理,但也要注意避免漏拆漏检导致失保失修。有关资料表明,两种制度都在不断的自我完善。“计划保修制”正在发展故障的早期诊断技术;而“预防检修制”也提出根据维修记录资料,找出机械的磨损规律以确定修理周期。由此看来,这两种制度有很强的互补性,对工程机械而言,两种制度没有先进、落后,高级与低级之分,总是在于对某机件视情最适用、最有效、最经济。所以,面对两种制度要认真结合实际,根据人员构成,维修能力强弱,维修机具装备及机械的自身技术状况一并考虑,即要做到最大限度追求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又不会有漏保漏修的现象出现。

维修工程论文范文篇9

【关键词】航空发动机;大修工艺;数字化技术

1引言

在航空发动机大修工艺数字化技术的实际应用中,对于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的要求很高。因此,为了实现航空发动机大修工艺数字化技术的最好应用,相关的维修人员应该建立并完善航空发动机大修工艺数字化技术系统,进而建立相关的技术管理模式,确保维修的准确性,为飞机的安全运行保驾护航。

2航空发动机大修工艺数字化技术系统

2.1数据资源库。建立并完善航空发动机大修工艺数字化技术系统,首先应该做的就是数据资源库的建立,为此,相关维修人员应该做到:(1)加强对故障发动机的入场检验工作,记录发动机的故障原因,并标注发动机的类型和使用年限;(2)在入场检验工作完成以后,维修人员要对发动机进行拆卸构件的分析和登记,并妥善管理保存损坏零件;(3)注重对发动机的清理,可以采用振动清洗、超声波清洗以及喷砂清洗等清洗方式,并记录在册,方便后期查阅借鉴;(4)加强对发动机零件和组件的清理,分析发动机零件的故障原因,同时,应该注意的是要对轻微磨损、变形、裂纹以及锈蚀情况进行大修,不能修理的要及时报废,并做好记录工作,完善发动机的数据资源库。2.2物料清单。在建立航空发动机大修工艺数字化技术系统的过程中,维修人员除了要完善发动机数据资源库以外,还应该建立相关的发动机物料清单。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加强对离散型项目的分析,将相关的零件和原材料进行分类记录;(2)对于发动机维修中的技术文件要做到有效归整,从而方便后期使用;(3)在设计发动机大修的物料清单时,要注意材料的使用寿命;(4)维修人员要加强对维修过程的监督管理,着重监督发动机整合零件、组件的相关装配顺序是否正确;(5)相关维修人员要严格按照标准化流程和工艺项目要求开展维修工作;(6)维修人员要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大修物料清单中的具体项目进行科学判断,从而有效整合易损件和必须更换的零件,完善整个大修流程,建构系统化的监督管理措施[1]。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2.3工艺文件。维修人员要想建立完善的航空发动机大修工艺数字化技术系统,维护航空发动机大修工艺的基本流程,保证发动机维修工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就要加强对发动机维修工艺文件的统筹管理和规划工作,要建立有针对性的发动机维修机制,细化维修的工艺流程,最终使得整个维修过程符合我国相关政策和飞机的使用要求。譬如,维修人员在建立设备使用项目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对项目维修所使用的工艺和零件清洗工艺流程进行归整和记录,其次要对这些工艺流程进行系统的分析,具体使用过程如图2所示。

3航空发动机大修工艺数字化管理系统的应用

3.1在工艺规程的结构化管理方面。通过航空发动机大修工艺数字化管理系统的应用,我国的航空发动机修理实现了工艺规程的结构化管理:(1)航空企业利用工艺数字化技术实现了对被修理发动机的工艺分解和零件分解,并对其进行了结构化编制;(2)在发动机维修技术的更改上,利用工艺数字化技术航空企业实现了系统的工艺更改管理和控制;(3)利用工艺数字化技术,企业可以将发动机维修过程中所使用的设备、材料和工艺件具体地记录在数据库中,从而在使用时可以直接提取;(4)通过应用工艺数字化技术,企业可以将发动机的维修设计图纸等文件进行妥善保存,方便后期查阅;(5)企业通过建立航空发动机大修工艺数字化管理系统,可以将每个工序、工步的相关参数录入到系统中,为电子卷宗准备数据;(6)航空企业可以对维修工艺和工艺简图的结构化管理,并实现了三维UG图形及二维CAD、jpg等图形格式作为工序简图设计[2]。3.2在工艺规程的排版输出方面。航空企业通过建立航空发动机大修工艺数字化管理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发动机维修工艺规程报表的自动生成和工艺信息自动排版。我国传统的飞机发动机维修技术在维修工艺的排版输出方面所受到的限制很多。通常情况下,维修工艺只能在系统中生成,其编制者是不可以在本单位进行打印输出的。通过应用工艺数字化技术,使得维修技术可以在本单位自行打印输出。3.3在维修工艺规程的电子流程审批方面。航空发动机大修工艺数字化管理系统的应用,使得维护人员在编制完成维修技术文件以后,可以对维修工艺规程的电子流程进行自动审批和查阅。具体体现为:(1)审批者可以利用图层等方式对修理工艺规程进行电子查阅,从而直接给出审批意见,大大地节省了审批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2)对于涉及外厂的工序,我国传统的审批手续烦琐复杂又耗时耗力,而在航空发动机大修工艺数字化管理系统中,电子审批可以直接取代跨部门手工签署,提高了工艺审批的效率[3]。总而言之,航空发动机大修工艺数字化管理系统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缩减了航空企业的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的航空企业在发动机的维修上也逐渐开始引用新时期下的工艺数字化技术。通过建立航空发动机大修工艺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了维修工艺规程的机构化管理和维修工艺规程的自动排版输出。同时,也缩短了维修工艺审批的时间,大大提高了维修的效率。由此看见,工艺数字化技术对于降低航空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其经济效益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具有很广阔的发展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董艳菊.航空发动机大修工艺数字化管理系统研究[C]//中国航空工业技术装备工程协会、重庆市兵工学会.2018年军工装备技术专刊论文集.北京:中国航空工业技术装备工程协会,2018.

【2】张峥.航空发动机大修工艺数字化技术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2018(5):152-153.

维修工程论文范文篇10

机械维修,并非一种简单的零部件更换的重复劳动,而是通过采取相应技术措施,使机械达到、恢复和保持其技术性能及可靠性、耐用性,使之发挥最大的机械效能的重要手段。工程机械的快速发展,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在工程机械上的普遍应用,使机械的整体性能得到了很大提高。这种科技含量的增加,给维修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应针对工程机械使用的特点,在配置上、措施上全面提高维修技术水平,建立一种高效快速的维修机制。

高等级公路建设施工,在北方地区受气候条件的限制,每年仅几个月的施工期,给野外作业环境恶劣的工程机械在点多、面广、线长的情况下增加了作业难度。为有效减少无效的作业台时,减少机械的故障频次,应有针对性的在施工计划安排、人员配备、机械配件的供应保证、检测手段的完善、保养作业时间等方面给维修保养工作及技术保证合理的组织。

由于受季节性影响,在施工淡季,往往会对技术状况下降的施工机械视情进行恢复性维修(我公司习惯称机械冬修,以下简称冬修)。冬修不同于施工现场的抢修保养,它是辅之以厂房设施,工具仪器设备等由具有一定维修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的人员予以完成。这些集中进行修理的工程机械因机型复杂、结构不同难以实现流水作业,往往采取就车修理法。这种修理方法,要求维修人员技术相对全面,却对维修质量的保证或提高带来不利因素。来自技能的、责任心的、机配件的、工艺装备的诸多影响,客观上把质量摆在突出位置。应通过强有力的组织手段形成有效的质量检验体系,严格技术规范,利用先进的修理手段,改进作业方式并不断总结加以完善,以达到实现维修质量目标。这一维修质量的要求与通常所说的质量没有本质区别,但就工程机械而言,使用条件的苛刻,应该说在程度上更为严格。

2机械维修工作原则

维修工作不是简单的通过各自的技术劳动,解决具体的技术问题,而是需要不同类别的专业技术人员共同进行解决一些带有共性的问题,并拿出最佳方案,以最经济的方式予以解决。

机械维修工作原则应从原则规定和技术(具体)要求两个层面理解。首先,所规定的维修原则必须能保证工程机械通过维修达到使用要求,且可靠性、耐用性达到标准要求;同时,必须以最少的人力、物力和较短的时间消耗达到这一要求。从以上两方面看,第一个方面主要是维修工作应达到的目标;第二个方面是讲经济性的问题。制定机械维修原则,不仅要考虑应达到的目标,而且必须考虑其经济效果,这不仅有利于机械维修工作的开展,也是机械设备管理的主要内容。

长期以来,受传统观念束缚,机械维修工作偏重维修技术,忽视经济管理,为了扭转这种不利局面,机管部门大胆探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先后出台了《机械维修成本考核办法》及《机械统计核算细则》等。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通过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就如何强化机械管理,加强薄弱环节工作力度,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收集整理的原始数据为开展企业的经济分析提供了可靠依据。

机械设备管理,倡导以经济效率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力求减少机械寿命周期费用的投入,在施工中对机械进行合理的技术使用,并提高维修工作的经济性。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的生产条件,采用不同的维修方式。在定期维修的基础上,推行状态监视维修,努力提高维修质量与效率。

人是机械维修的行为主体,因此在机械维修原则中涵盖的主要内容是人的因素,任何一项工作的完成,人是第一位的,围绕维修对象——机械,核心是提高人的综合素质,要通过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使维修人员的质量意识和维修技能适应现代化机械的维修要求。

3机械维修制度

在公路施工企业中,工程机械维修制度长期实施的是“计划维修制”,基本内容是工程机械在使用中按照预定计划的间隔时间(或里程),规定保修项目,逐级增多,更长时间的定期工作则划入修理的范畴。这种在“养修并重,预防为主”的思想指导下,根据机械损坏和零部件磨损的规律制定的制度,在几十年的施行过程中,对工程机械保持完好的技术状态,延长使用寿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是具有指导意义的维修制度。然而,科技进步,大大加强了工程机械的发展进程,使得工程机械的制造水平和使用性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进而机械的周期使用寿命延长了,可靠性、耐用性提高了。但是原有制度规定的保修类别和间隔周期的一程不变,使得保修周期与机械实际状况不相一致,影响了机械的使用效能,增大了修理成本,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近年来,被广泛宣传的“预防检修制”的基本思想是“定期检查,按需修理”。它是通过预防性检查这一环节(技术手段)来确定保养和修理。它的核心是“按需修理”,也就是按照维修对象的实际技术状况,而不是按照实际使用时间来控制的维修方式。这种制度较好的解决了“计划保修制”中僵化的强制性修理,但也要注意避免漏拆漏检导致失保失修。有关资料表明,两种制度都在不断的自我完善。“计划保修制”正在发展故障的早期诊断技术;而“预防检修制”也提出根据维修记录资料,找出机械的磨损规律以确定修理周期。由此看来,这两种制度有很强的互补性,对工程机械而言,两种制度没有先进、落后,高级与低级之分,总是在于对某机件视情最适用、最有效、最经济。所以,面对两种制度要认真结合实际,根据人员构成,维修能力强弱,维修机具装备及机械的自身技术状况一并考虑,即要做到最大限度追求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又不会有漏保漏修的现象出现。

以上是对工程机械的维修工作中几个主要方面提出的一些看法,这些看法不是从工程技术角度而是从组织管理角度加以阐述。我们在今后实践工作中将运用现代化管理技术不断完善,加速机械维修工作的现代化步伐。

论文关键词:机械;维修;制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