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实验教学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1 04:07:20

外科实验教学

外科实验教学范文篇1

1.对象。研究对象为云南中医学院护理学院2010级215名护理专业大学生(以下简称护生),女生192人,男生23人,年龄在20-23岁,按入学时编班随机分为对照组(2010级护理1、4班,105人),实验组(2010级护理2、3班,110人)。两组护生间入学成绩、年龄、性别及基础课成绩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第五学期开设外科护理学课程,采用王雪文主编的《外科护理学》,实验学时18,均由笔者讲授。

2.方法。

(1)教学方法。对照组护生采用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即“教师示教+护生分组练习+教师总结”。实验组采用整合式实验教学模式,即“一个教学框架+一个实验步骤”。根据护生已学过的、技术操作所涉及解剖学知识的多少设计一个新的教学框架,“已学过的基础解剖学知识,即要点(护生复习)+将局部解剖特点与技术操作要点进行整合,即重点(护生预习)+解剖学知识在技术操作中的应用,即难点(教师指导)”;一个教学步骤,即“先试后导、先练后讲”。

(2)评价方法。①问卷调查:由笔者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内容为10个项目,回答方式为肯定或否定,在实验教学结束时发放,当天收回。发出问卷215份,收回问卷215份,有效问卷为100%。②技术操作考试:两种不同教学模式下的护生考核方式、考核项目相同,均聘请院外护理专家进行考评,教考分离,对操作考试成绩进行对照分析。③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

二、结果

1.两组护生学习主动性的比较。对照组护生课堂气氛相对沉闷,与教师互动偏少,大多数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提出专业探索性问题较少;实验组护生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与教师互动积极,并按照整合式教学模式主动地串接起与相关学科的知识链,经常提出有一定深度的专业探索性问题。

2.两组护生对实验教学效果评价的比较。对照组护生的正面评价仅有2项超过70%,即“有利于引导理论联系实践、拓宽知识面”;实验组护生对10个项目的评价均超过70%。

3.两组护生技术操作考试成绩的比较。对照组平均成绩(79.51±8.82)分,实验组(85.36±7.38)分,两组比较,t=3.46,P<0.01,结果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技术操作考试成绩明显好于对照组。

三、讨论

1.整合式实验教学模式的构思。外科护理学是我院的精品课程之一,笔者为精品课程建设负责人。在近六年外科护理学理论教学中不断尝试“知识模块”教学法,获得满意教学效果的同时深受启发,故构建整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外科护理学的实验教学中。该模式以提高知识的转化率(即知识+能力)为前提,以简化难点、突出重点、强化要点为原则,通过巧妙地教学设计,清晰地显示了技术操作与解剖学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最大限度地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循证思维方式的培养,提升了他们的综合素质,优化了教学效果,创新了教学模式。

2.整合式实验教学模式的优越性。

(1)创新了实验教学模式,优化了教学效果。实验教学模式并不是一种计划,而是建起了一座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笔者改变了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授课中简化了“难点”、突出了“重点”、强化了“要点”。所谓“难点”就是要解决护生盲目操作的步骤,提高技术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所谓“重点”就是要突出护理专业的特点,为临床护理工作解决实际问题;所谓“要点”就是要明确技术操作的步骤与注意事项,避免临床工作中护理差错或事故的发生;笔者根据技术操作与解剖学知识转化点的多少,精心设计教学框架,尽可能地使技术操作、解剖学知识与临床护理实践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创新了实验教学模式,使单纯的技术操作转化为内在的能力,极大地激发了护生的学习兴趣。由问卷调查结果可见,整合式实验教学模式得到了实验组护生多方面的肯定,其技术操作考试成绩明显好于对照组护生(P<0.01),获得了满意的实验教学效果。

(2)提升了护生的整体素质。整合式教学模式在讲授技术操作的同时还注重培养护生的思维方式及综合能力。例如:讲授三腔两囊管的插管法时,将技术操作的要点与食管的解剖学特征进行整合,运用解剖学知识来讲解“在插管过程中如何避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而诱发的上消化道大出血?”使原本抽象、枯燥的技术操作步骤变得生动有趣,唤起了护生的求知欲,有利于思变、探研能力的培养,启迪了护理科研的意识,同时还巩固和加深了食管的解剖学特征,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护生循证思维、临床思维的方式。

(3)加强了师资队伍的培养。整合式实验教学模式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教学经验及教学设计等诸多方面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既要精通外科护理学的知识点,又要结合相关的解剖学知识进行整合,准确地剖析出二者之间的知识链接点、知识转化率,要达到这一要求,教师必须付出更多地努力,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拓宽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积累教学经验,努力提升自身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才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紧跟当今世界护理教育发展的步伐。

(4)促进了不同学科间的合作交流。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知识的激增,合作交流将是任何一个领域取胜不可或缺的一个条件。整合式实验教学模式使得不同学科的教师(护理学与解剖学)团结协作、密切配合、互相取长补短,不断碰撞出知识的火花,给外科护理学的实验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与其他学科的教师加强合作交流,实现跨学科、大范围、多层面的交流和相互影响,这对于促进教师的自我实现与成长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方式。整合式实验教学模式不仅仅是一种参与形式,也是一种教学改革方法,更是一种创新性的思维,这对于教研的动力和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外科实验教学范文篇2

1.1对象。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择广西中医学校2016级中等职业教育(以下简称中职)三年制护理专业2个班级的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共计134名。其中一个班级66名护生作为观察组,女61名,男5名;年龄16~19岁,平均(17.85±1.13)岁;另一个班级68名护生作为对照组,女63名,男5名;年龄16~19岁,平均(17.12±1.25)岁。两组护生的年龄、性别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授课教师相同,学时相同,使用相同教材和授课计划。TSP选自该校护理专职教师8名,其中硕士3名、本科5名,均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临床护理经验,并受过SP的专业培训,均能掌握标准化病例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表演技巧。1.2教学方法。1.2.1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即“示教-练习-指导-考核”,将护生分为若干小组,每小组4~6名。教师先统一示范操作并讲解实验要求,护生分小组练习,护生可以相互配合模仿患者进行技能训练,教师巡回指导。期末考核一次,为应用医学模型或有护生模仿患者配合参与的常规考核。1.2.2观察组采用TSP结合OSCE教学模式,将护生分为若干小组,每小组4~6名。教师以TSP为演示对象按护理程序进行示教,护生分组练习过程中有TSP参与,期末考核一次,为有TSP参与的OSCE多站式考核。1.2.2.1TSP病例编写组织有丰富临床护理和实践教学经验的教师撰写8~10个TSP病例,包括急性阑尾炎、肠梗阻、休克、胆石症、外科急腹症、颅内压增高症、直肠癌、四肢骨折等外科常见的典型病例,同时设计以上病例的病因、诱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治疗方案、术后并发症、护理措施等。1.2.2.2TSP遴选和培训TSP的遴选对象是护理专业教师,遴选条件:自愿参与,有丰富的临床护理实践和教学经验,并有一定的表演能力,从事护理教学工作2年以上,熟悉外科常见疾病的护理理论知识和技能。参与本研究的教师共8名,均为护理教学骨干。经统一集中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剧本解读、角色培训、临床观摩、强化演练,培训过程中请专业人员给予指导。1.2.2.3OSCE考站设置依据外科临床患者“入院-手术-出院”过程设置4个考站,总分为100分,其中教师评价分值为90分,TSP评价分值为10分。考站1:护理评估站,护生通过对TSP进行询问、观察、体格检查等采集护理评估相关资料,占15分。考站2:护理诊断和计划站,护生根据采集的资料对病例进行分析,按轻重缓急顺序罗列护理诊断,并计划相对应的护理措施,占25分。考站3:护理实施站,护生根据护理计划和医嘱对TSP实施护理措施,占40分。考站4:健康指导站,护生对TSP进行健康教育、出院指导等,占10分。TSP在4个考站考核结束后根据自身感受对考生的护理进行整体评分。1.3效果评价。1.3.1测量工具采用彭美慈等[3]修订的中文版加利福尼亚评判性思维情感倾向量表(CTDI-CV),该量表有寻找真相、开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评判性思维的自信心、求知欲和认知成熟度共7个维度,每个维度有10个条目,其判断及评分标准为:每个项目的回答从“非常赞同”到“非常不赞同”分为6个等级,正性项目赋值依次为6~1分,负性项目反向赋值。每个维度的分值为10~60分,维度得分≤30分表明没有相应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各维度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最小认可分为40分,>50分表明相应维度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强。CTDI-CV总分为70~420分,得分>280分,表明有正性评判性思维能力,>350分表明评判性思维能力强。1.3.2测评方法由研究者向护生讲清测评目的并征得同意后在实验教学前后发放量表。采用统一指导语指导护生填写,每名护生独立完成一份量表,填写完毕后当场收回。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验教学前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水平实验教学前两组护生CTDI-CV评分比较见表1。2.2实验教学后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水平两种不同实验数学实施后护生CTDI-CV评分比较见表2。

3讨论

外科实验教学范文篇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广东省新兴中药学校(以下简称“学校”)2016级护理专业2个班学生共120名作为主要观察对象,根据学生的班级差异分为观察组(60名)、对照组(60名),观察组男33名,女27名;年龄17~19岁,平均年龄(18.43±1.09)岁;对照组男34名,女26名;年龄17~19岁,平均年龄(18.45±1.04)岁;两组学生的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教学方法。1.2.1对照组。以常规教学为主,课堂内容以教学大纲为范本,由外科护理学实验教师作为课堂内容主导者,实验内容由教师设计,学生按照教师安排逐步进行学生,课前自主预习、课后自主复习等常规教学方式。1.2.2观察组。采用基于超星泛雅平台联合翻转课堂形式教学为主,主要内容为:①帮助学生注册超星泛雅平台账户:由授课教师搭建超星泛雅平台上的课程资源,导入外科护理学观察组学生名单,帮助学生通过手机移动端登录自己的账户。平台上设置外科护理实验闯关模式。学生可以随时登录平台账户,及时关注外科护理学课堂动态。②课前学习:学生在平台领取闯关任务,进行课前预习。教师根据学生喜好加以分组教学,避免教师以往“满堂灌”的枯燥乏味的教学,学生学习兴趣差的情况发生。③课后复习:平台搭建有批改作业,学习质量考核等,甚至可以在线批阅,而且对课堂知识可以及时进行内化。比如:外科护理学实验课程的灌肠袋、缝合等技术,由于需要学生自己动手,传统课堂课后无法继续实践,而平台具有视频功能,学生可以录制视频与教师共享,施行在线指导,而且闯关模式帮助学生对下一个关口进行有机预习。④翻转课堂:教师用更多的时间准备外科护理学实验的相关视频、题目等游戏关卡,学生闯关成效得以提高。在课堂上教师讲授时间虽然减少了,但能够强化随时学习,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性的提高,让学生被动学生变为主动学习,学习兴趣更强。④考核:教师所建立的外科护理学题库,可以随机设计考题,题型多种多样。学生在答题时,禁止复制粘贴,避免了学生相互抄袭、应付学习的情况,考核成绩更为严谨,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个人素养。1.3观察指标。外科护理学基础知识:以学生课堂成绩及期末考试成绩为准进行评价,采用百分制。实践技能掌握程度:由外科护理实验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设计10个实践技能考试题目,题目困难程度相当,以百分制对学生掌握程度进行评价。学习兴趣:应用中学生学习动机心理问卷调查表在学习结束后进行评价,共20个题目,分为4组,分别对学生学习动机强弱、学习兴趣困扰、学习目标困扰进行评价,每题1分,每组得分>3分为学习欲望较差,存在一定学习困扰。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4.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学生外科护理学习质量对比。观察组学生外科护理学基础知识及实践技能考试分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详见下表1。2.2学生学习兴趣对比。观察组学生中存在学习动机弱、学习动机强、学习兴趣困扰及学习目的困扰的学生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显著意义(P<0.05),详见下表2。

3讨论

外科护理实验室是对外科护理学的基础知识、实践技能、应用能力的为主的教学场所[7]。注重学生实用能力的培养,起着外科护理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作用。而传统教学模式,通常以教师讲授、学生重复教师实践过程,使得学生兴趣缺乏,难以实现知识内化。在新一代的网络教学应用模式下,超星泛雅平台既实现了教学的个性化也保留了传统教学的管理模式,是对传统教学的优化改革,突破教学课堂的局限性,帮助学生与教师随时实现跨时间、跨地域的多媒体交流[8]。同时,超星泛雅平台设置学习关卡,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学生兴趣提高会促进学习自主性,主观能动性提升[9]。

外科实验教学范文篇4

关键词:情景教学法;外科护理;实验教学

情景教学法是指通过运用多媒体结合实物演示与角色扮演及实验操作等多种手段,创设课堂教学情景的方法。它是将认知与情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教与学巧妙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课堂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教育局面的一种教学方法。从护理专业来看,情景教学法是指护理专业的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目标,设计临床诊疗的情景,由学生对其进行模拟,进行生动的、直观的演练,学生如真实般的身临临床现场之中,从而达到对所学知识技能实际操作,灵活运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学生的操作能力是衡量外科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在我们的外科护理实验教学中应用情景教学法,使学生直观、生动、深刻地掌握知识的要点,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2016级外科护理专业,共160名学生,年龄18—20岁,分成两组,将其中1组作为实验组,共计80人,采用情景教学法;另外1组,共计80人,作为传统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两组学生都已经完成基础专业课程的学习,而且在年龄、智商、专业成绩、学习的专业课程等方面都是差不多的,无明显差异,是可以作为此次试验对象的。另外,相同的授课教师和相同的学习教材也保证了实验教学的客观性。2.方法。(1)传统组。采用教师说教,演示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按照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教师对实验教材内容进行先讲解示范,然后分组练习,教师指导,最后考核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讲授。(2)实验组。采用情景教学法,对外科单项技能进行多人配合训练。①情景模拟。按照实验教材内容的要求,设计了外科洗手、穿无菌手术衣、铺无菌巾、戴无菌手套、基本外科器械应用、清创术、换药等实际操作内容。根据每一项操作任务的实践目的,设置出相应地诊疗情景,例如在学习换药术时,模拟一名老人因车祸事故小腿损伤,引出一系列的问题:伤情的认定、止血的方法、清理伤口的步骤、药物的选择,换药时间,应该注意的事项等等,让学生提前进行课程内容预习并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学习。②分组讨论。依照实验教材内容要求,教师讲解完操作前各项工作及物品准备,然后开始示范操作,模拟护患之间的沟通交流。每个流程老师都按照临床规范进行演示,演示同时解答和提出问题,并说明在该步骤需要掌握的重点与难点内容等等。然后再运用多媒体平台播放相关的视频资料,结合案例、教学模型,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讨论时间结束后,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并且小组成员中,一人负责动手演示,一人进行要点及过程讲解,教师和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修正和指导。教师根据实际操作的情况进行总结并且标准演示,强调易错点。最后再次播放视频资料,学生进行巩固练习,教师进行抽查并点评,直至达到教学大纲要求为止。学生在练与学的过程中,才真正发现自己的技术能力和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与熟练程度,更加深了对所学章节内容的理解。③多人配合综合模拟训练。在学生实际操作都合格后,设计某些情境,如设计一个意外事故导致脚部开放性骨折的病例,由5名学生进行演练,要求他们仿真模拟临床进行现场诊疗处理。1人模拟接诊护士,2人模拟外科医生,1人模拟病房护士,1人模拟器械护士,按照实际诊断治疗程序操作,接诊、外科洗手、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实施清洗伤口、缝合、最后换药。模拟结束后,由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现场点评,对出错的地方或者不妥之处加以指正并重新演示,直到全部学生都正确地掌握为止。3.教学效果评估。(1)满意度问卷调查。对两组学生分别发放问卷进行教学满意度调查,问卷采用不记名方式填写,分为十分满意、基本满意、部分满意和不满意几种测评结果选项,最后教师统计两组的满意度情况。(2)实际操作技能的考核。考核内容为单项操作技能考核和综合合作技能考核,单项考核即每人抽考一项,综合考核通过分组,由组成员分工操作进行考核,记总分。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包,两组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差异有明显性。

二、结果

1.问卷调查结果。总共发放问卷160份,收回160份,经检查问卷有效率100%.实验组学生的满意度为95%,传统组学生满意度为43.5%.实验组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他们绝大多数认为通过情景教学法,自身的理论知识得到了加强,动手实操能力得到了提升。而传统组的学生满意度较低,师生间缺乏互动与交流,学生外科操作技能掌握度比较薄弱。2.两组学生操作技能考核成绩表(如下)。

三、讨论

1.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临床工作中,患者病情复杂,变化快,需要护理人员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以应对患者瞬息万变的病情。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死板地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式的学习,不利于学生的长久记忆和灵活运用。在外科的护理实验课中,运用情景教学法,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师生间的互动交流,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通过角色扮演,理论联系实践的方式,让学生们完成了实验教学内容,并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实际操作的基础上进行的多人配合模拟训练,让学生明白了配合的流程及重要性,增强了学生外科实操的技能。另外,运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互换角色进行体验,使学生有了医护工作者和患者两方面的体验,对以后护理工作中的人际沟通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理解。2.有助于学生提高职业素养。情景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法,通过提供逼真的临床环境,给予学生接近真实的感官体验,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当中,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和实操能力。而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灵活调整课程进度。通过角色互换的演练与学习,学生基本熟悉了外科护理工作的环境和工作流程,掌握了知识要点,提高了心理素质,具备了无菌观念并消减了对外科护理工作的紧张心理。除此之外,学生的护理对象并不是真实的病人,因此可以将一项护理技能反复演练且没有一点风险,所以教学效果非常良好。3.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外科疾病诊疗中,往往涉及多个病种和多个脏器,一个人单独处理外科病人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所以,加强在外科工作中的团队协作是非常必要的,可以最大程度上保证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在情景教学的实际训练中,学生角色分工明确,相互配合,主动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达到了很好的团队协作效果。

四、存在的问题

外科护理要学习的教材内容很多,而实验课程有限、学生人数较多,要完全开展情景教学有一定的难度。除此之外,学校的多媒体和实验室的数量有限,实验器械较少,情景教学的情景不能完全模拟真实的场景,这些因素都制约着情景教学法的推广和应用。五、结束语情景教学法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通过学生的角色扮演,模拟全部的诊疗过程,使课堂增加了趣味性和生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培养了他们临床思维和临床的综合素质,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在实践的操作中得到了检验与巩固,更加贴近临床工作,为学生将来进入临床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而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通过老师的课堂说教,学生处于被动地接收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课堂枯燥乏味,学生缺乏参与性,学习效率大打折扣。总而言之,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值得学校应用和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朱可可,崔香淑.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J].科技视界,2018,(24):137-138.

[2]苏丹,李惠萍,吴卫琴,杨娅娟,张婷.外科护理学技能教学行动研究[J].中国校医,2016,30(08):614-615+617.

外科实验教学范文篇5

1加强外科基本操作训练

熟练的外科操作不光能节省时间,还能提高手术效果。有些学生却因为切开、结扎、止血、缝合等过程中出现问题,如切开不到位、结扎不牢固、手术野渗血、缝合方法错误及缝合层次不到位导致手术进度缓慢,影响术后恢复。由于课堂上的时间有限,操作熟练度无法达成,需要学生课后勤加练习。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课后练了缝合,更多应放在打结方面。学生课后练习可考虑湿毛巾、纱布等经济可重复使用的物品。学校可开放实验室,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场所,可安排老师进行辅导,以求学生操作更加规范。

2加强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某些学生课前预习不足,在实验操作台上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或者出现错误操作。如模拟脾破裂时,做脾切除术,先结扎脾门血管,而某些同学因为慌张,出现用止血钳夹脾,进一步加重出血的情况。此外,有些同学无法完成组织器官的解剖,表现出解剖学理论与实践衔接困难。因此,加强自主学习能力是很有必要的,既能避免学生在实验操作台上不知所措,又能节省手术时间,同时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能力。课前需要学生们预习本次实验的目的、流程、所用器械及相关解剖学知识等,做好课前实验预习报告。随着信息化教学的发展,学生们可在网络上查找到相关视频,提前观看,做到实验时不慌不乱,沉着冷静。课后需要及时分析和总结,完成实验心得,并积累经验,为临床外科工作打好基础。

3强化无菌观念

学生了解无菌操作的重要性。但在实践过程中,很多学生没有真正树立起无菌观念,往往会忽视自己是否按照无菌原则进行操作。穿手术衣的时候,手放的位置就不在意,超出无菌区域。实验时随意使用不干净的手术器械、不按照操作规范随意更换手术位置、实验动物内脏翻出时沾到动物皮毛、胃造瘘修补时胃内容物进入腹腔等均容易引起术后炎症反应,影响手术效果。而外科手术实验不仅仅是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手术操作技能,还需要学生强化无菌观念。学生应当严格按照无菌原则进行外科手术操作,教师应当及时指出学生的错误操作。以临床违反无菌原则所导致术后感染为案例,在学生的脑海里面加强无菌操作的重要性,牢固树立无菌观念。

4强调团队合作

由于学生第一次手术实验操作,彼此间没有合作经验,出现分工不明确、术者和助手配合不默契等情况。有的在进行手术的时候,麻醉配合不好,麻醉效果不佳,随时注意实验动物是否要苏醒。因此,手术实验时,每一个实验小组内部都要提前分工,要做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小组成员要互相鼓励,彼此要保持尊重。通过外科手术实验,使同学们明白外科手术是团队合作的成果,而不仅仅是术者一人的功劳。

5强化心理素质训练

切开、止血、打结、缝合等操作都需要一定的技术。而某些同学由于对自己不自信,不能很好完成,此时需要对学生鼓励,引导学生正确操作。大部分学生在面对突发情况时,心理承受能力差,应变能力不足。如在做狗脾切除时,由于模拟了脾破裂出血,某些同学不能冷静地应对这种情况,出现无效操作、错误操作等情况。有因打结不牢固,导致脾门血管回缩,实验动物腹腔内充满大量血液,学生慌乱,不知该如何进行操作,险些导致狗失血性休克、死亡。再如,脾动脉破裂时,学生不能及时去结扎止血,出现手忙脚乱、随意用止血钳夹血管等情况,导致脾动脉撕裂,进一步加重出血。当术中遇到突发紧急的情况,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教师做好示范,讲解操作流程并指导如何解决。教师多列举临床案例,培养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临床思维分析能力。教师在外科手术实验过程中要随时关注学生们的心理变化,及时诱导学生进行心理调节,避免产生不良情绪。

6强调人文关怀精神的培养

外科手术实验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实验动物也是一条生命,它为人类医学发展做出贡献,学生们在进行手术操作的时候,应当更加尊重和善待实验动物。麻醉随时监测实验动物生理情况,保证麻醉效果。术者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创伤,做好创口缝合。在实验过程中,尽可能把实验动物当作一个“病人”来看待,从而培养出人文关怀精神。

外科实验教学范文篇6

我院原有的临床医学实验室按学科分为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基础护理、检验、急救等,每个学科均有独立的实验室,由教务科统一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存在以下问题。(1)由于分科细而全,造成各实验室面积较小,用房紧缺,实验人数受限,影响实验开出率和工作效率。(2)仪器设备过于分散,存在使用率低、重复建设、更新慢、陈旧等现象,影响实验的整体效果。(3)实验管理人员力量分散,难以统筹管理。(4)条块分割,不利于学科间的渗透和横向联系,使教和学都易产生学科间的脱节[2]。(5)验证性实验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由于原有的临床医学实验室在软、硬件上都不能满足高等教育的要求,我院进行了相应的改革。

2临床医学实验室的资源整合

2.1实验室空间的综合利用

根据学科特点进行调整,将内科、儿科及检验实验室调整到实验楼一楼,外科和妇产科实验室调整到二楼,基础护理实验室仍在三楼。使相关学科实验室之间既相互独立又互相联系,例如,外科和妇产科都是手术科室,除设有独立的手术室、换药室、产房、围产期保健室、母婴同室之外,可共用多媒体教室、示教室、库房、准备间、高压灭菌室、更衣室、洗手间和模拟病房、护士站等。这使得各个学科实验室使用面积扩大,可同时进行2组实验,教学效率显著提高。

2.2实验室资源共享

充分利用临床医学实验室的整体优势实现资源共享,除专业性强的设备和仪器由各专业负责申请购置和使用外,对外科、妇产科、基础护理等实验室的巾类、一般医疗器械以及消毒物品及模拟病房的常用设备等,进行统一管理和调配。

2.3实验时间的合理安排

根据教学计划,内科学、健康评估、外科学实验安排在第五学期,妇产科及儿科实验安排在第六学期,这样相关的实验室既可共享空间和资源,又互不干扰,同时避免了实验室闲置。

3临床医学实验室的综合管理

3.1改变管理模式,统筹安排各学科实验内容,提高实验室利用率

我院过去的管理体制主要是按学科建立实验室,在教务科的领导下进行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其最大的弊端在于实验室小而全,每个学科各自为政,不能达到一定规模,而且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基础护理等临床实验通常在一个学期内完成,这就造成实验室的闲置,降低了实验室的使用率,浪费了宝贵的资源。我院根据实际情况,对旧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成立了实验中心,负责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工作。首先根据学科特点,修订教学计划,然后重新整合实验资源,统筹安排实验科目和内容,使相关专业之间既能资源共享,又不互相影响;既能扩大实验室的规模,改善教学条件,又能避免重复建设,减少实验室闲置。

3.2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和不必要的浪费

在旧的管理体制下,各学科实验室往往各自为政,缺乏统筹安排,仪器设备重复购置,利用率低下,大型精密贵重设备不能充分发挥作用,造成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由于教学经费的分散使用,造成经费的相对短缺,仪器设备得不到及时更新,这些都给教学和科研带来许多困难。通过改革,把原来各学科的仪器设备、实验用品集中起来,统一管理,使实验资源由分散变为集中,互补遗缺,避免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提高了实验设备的利用率,为学院节约财力、物力[3]。实验中心对于大型精密贵重设备、专用设备以及电教仪器设备,进行统一管理,每学期期末对仪器设备进行统计、保养和检修,并通过计算机进行分析,为制订新学期的实验计划提供可靠的依据。

3.3统一培训师资,保证实验教学质量

加强实验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实验教师队伍,是建设好实验室的关键,实验人员的素质高低,将决定实验水平及

实验教学质量高低。因此,实验教师的配备和培训尤为重要[3]。我院实验课教学主要由各科任课教师、专职实验员负责,每学期开始前,各科分别将新学期的实验计划上报实验中心,实验中心负责协调实验时间,并进行师资培训,相关专业教师及实验员集体备课,每位教师不仅要掌握自己专业的实验内容和方法,对于相关学科的实验内容和方法也要熟悉。每个实验人员都要一专多能,以弥补某学科实验教师和专职实验员的不足,提高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保证实验教学质量。此外,实验人员还应具备更新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以促进实验教学改革。因此,我院积极选派实验人员到实验力量雄厚的高校进修和参观,并组织实验人员参加大型科研课题,开阔视野,了解学科动向。

3.4促进相关学科间的合作,开展创新教育,鼓励进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目前我们的实验多以验证性和操作技能训练为主,这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和能力的培养。在保障教学和科研顺利进行的条件下,鼓励实验教师集思广义,各实验室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在教师指定范围内,由学生自行设计和完成一些实验,如让学生为一个宫缩乏力产妇进行接生的实验,涉及外科的消毒、铺巾,基础护理的导尿、灌肠、静滴催产素的观察、测血压、生命体征的观察,产科的产程观察和处理、加强宫缩的方法、接生及新生儿的护理等,让学生根据具体病例进行设计和分析,并完成相关操作。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乐于思考、勤于动手,从而真正培养学生的探索、分析和操作能力。

4体会

高校实验室是进行实验教学、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是办好高校的基本条件,实验室管理水平能够反映高校的教学、科研水平,实验室的建设是一个牵动全局的综合性工作[3]。实验教学涉及的因素众多,不进行统筹规划、系统管理,实验教学的某些环节就可能出问题、出故障,影响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4]。通过3年来的研究与实践,我院实现了实验教学资源共享,减少了重复建设,丰富了实验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实验开出率达100%,实验课满意率也明显提高。

摘要:介绍我院临床医学实验室的建设及管理模式,通过资源整合和综合管理,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减少资源浪费。

关键词:临床医学;实验室;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刘宏,熊梦辉.医科院校教学实验的建设与管理[J].中国医学装备,2007,4(12):22~23.

[2]甘泉.浅谈实验室合并重组[J].实验研究与探索,2000,3:120.

外科实验教学范文篇7

【关键词】微课;外科护理学;实验教学

外科护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临床学科,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具备相应的外科护理能力。这就要求医学院校既要教授学生理论知识,又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因此。实验教学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非常重要。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先讲解外科护理技术操作步骤,再示教,学生学习并观看后再操作,教学方式单一,师生互动有限,大多数学生看不清教师示教的具体操作及细微的注意事项,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实际操作,进而影响到实验教学的整体效果。因此,我们迫切需要采用新的教学手段,促进外科护理学实验课教学。微课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微课是指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我们将微课应用于外科护理学实验教学中,体会如下:

一、方法

1.课前制作。根据教学大纲,教师将实验课内容的操作过程、注意事项等制作成内容精简的微课小视频,课前通过微信或QQ等发送给学生,要求学生反复浏览观看微课并预习实验课要讲授的理论知识和实训操作内容。2.课上应用。实验课教学中课堂上,教师先简要讲授相关的理论知识、指出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在课堂中认真思考,接着演示操作步骤,然后学生分小组边观看微课视频边实训,教师巡回指导和检查,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操作手法;课末20分钟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讨论,并选派代表发言,回答教师提出的思考题及汇报操作体会,最后由教师点评和总结。3.课后反馈。实验课后,要求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视频复习,并通过微信或QQ,以文字、语音或视频方式反馈掌握程度和疑难问题,教师给予评价和答疑。在预定时间,教师对学生进行本次实验课内容的实训考核,检测学习效果和巩固学习内容。

二、应用微课进行教学的好处

1.对学生的好处。(1)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针对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特点,将实验课操作实训内容制作成多个10分钟左右的微课视频,方便学生课余时间观看,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2)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教师鼓励学生运用微课视频预习、练习并复习实验课操作内容,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促进了其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在预习、练习和复习过程中,学生之间相互讨论、相互配合、相互点评,相互帮助,逐渐培养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微课视频使外科护理操作方法、过程更直观易学,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教学做一体化。视频可反复观看,方便学生矫正和复习。微课应用于外科护理学实验课教学中使学生对所学内容理解快、掌握好,动手能力和外科护理专业技能不断提高。2.对教师的好处。(1)有利于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微课的合理应用使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转变传统观念,教学要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促进者、服务者,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2)有利于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微课的应用过程中,由于时间紧凑,无法展示所有的重点、难点、考点知识,教师需要积极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研究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才能更好地主导教学过程,既能合理应用微课,又能做必要补充,提高教学质量。(3)有利于教师发展教学技能。微课教学的教师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娴熟的专业技能,又要会科学设计编排教学过程和熟练运用多媒体设备。微课的制作过程是教师学习的过程,使教师的信息技术和教学整合能力得到提高,并激励了教师积极地去钻研业务、提高教学技能。

综上所述,微课在外科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它优化和完善了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有效提高了外科护理学实验教学质量及效率。它无论是对于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实践以及教师的专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董杰 单位:廊坊卫生职业学院

外科实验教学范文篇8

摘要:介绍我院临床医学实验室的建设及管理模式,通过资源整合和综合管理,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减少资源浪费。

关键词:临床医学;实验室;管理模式

高等医学教育包括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教学两大阶段,临床医学是以实践性和经验性为突出特征的学科,因此实验教学在临床医学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医学实验室是高等医学教育开展实验教学、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的重要场所,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与创新能力的重要基地,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随着高校合并和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教学层次的提高,我院原有的实验室在数量和质量上都难以满足教学要求,为适应高等教育改革,我们对实验室,尤其是临床医学实验室资源重新进行整合,实施综合管理,获得良好效果。

1我院原有的临床医学实验室概况

我院原有的临床医学实验室按学科分为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基础护理、检验、急救等,每个学科均有独立的实验室,由教务科统一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存在以下问题。(1)由于分科细而全,造成各实验室面积较小,用房紧缺,实验人数受限,影响实验开出率和工作效率。(2)仪器设备过于分散,存在使用率低、重复建设、更新慢、陈旧等现象,影响实验的整体效果。(3)实验管理人员力量分散,难以统筹管理。(4)条块分割,不利于学科间的渗透和横向联系,使教和学都易产生学科间的脱节[2]。(5)验证性实验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由于原有的临床医学实验室在软、硬件上都不能满足高等教育的要求,我院进行了相应的改革。

2临床医学实验室的资源整合

2.1实验室空间的综合利用

根据学科特点进行调整,将内科、儿科及检验实验室调整到实验楼一楼,外科和妇产科实验室调整到二楼,基础护理实验室仍在三楼。使相关学科实验室之间既相互独立又互相联系,例如,外科和妇产科都是手术科室,除设有独立的手术室、换药室、产房、围产期保健室、母婴同室之外,可共用多媒体教室、示教室、库房、准备间、高压灭菌室、更衣室、洗手间和模拟病房、护士站等。这使得各个学科实验室使用面积扩大,可同时进行2组实验,教学效率显著提高。

2.2实验室资源共享

充分利用临床医学实验室的整体优势实现资源共享,除专业性强的设备和仪器由各专业负责申请购置和使用外,对外科、妇产科、基础护理等实验室的巾类、一般医疗器械以及消毒物品及模拟病房的常用设备等,进行统一管理和调配。

2.3实验时间的合理安排

根据教学计划,内科学、健康评估、外科学实验安排在第五学期,妇产科及儿科实验安排在第六学期,这样相关的实验室既可共享空间和资源,又互不干扰,同时避免了实验室闲置。

3临床医学实验室的综合管理

3.1改变管理模式,统筹安排各学科实验内容,提高实验室利用率

我院过去的管理体制主要是按学科建立实验室,在教务科的领导下进行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其最大的弊端在于实验室小而全,每个学科各自为政,不能达到一定规模,而且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基础护理等临床实验通常在一个学期内完成,这就造成实验室的闲置,降低了实验室的使用率,浪费了宝贵的资源。我院根据实际情况,对旧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成立了实验中心,负责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工作。首先根据学科特点,修订教学计划,然后重新整合实验资源,统筹安排实验科目和内容,使相关专业之间既能资源共享,又不互相影响;既能扩大实验室的规模,改善教学条件,又能避免重复建设,减少实验室闲置。

3.2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和不必要的浪费

在旧的管理体制下,各学科实验室往往各自为政,缺乏统筹安排,仪器设备重复购置,利用率低下,大型精密贵重设备不能充分发挥作用,造成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由于教学经费的分散使用,造成经费的相对短缺,仪器设备得不到及时更新,这些都给教学和科研带来许多困难。通过改革,把原来各学科的仪器设备、实验用品集中起来,统一管理,使实验资源由分散变为集中,互补遗缺,避免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提高了实验设备的利用率,为学院节约财力、物力[3]。实验中心对于大型精密贵重设备、专用设备以及电教仪器设备,进行统一管理,每学期期末对仪器设备进行统计、保养和检修,并通过计算机进行分析,为制订新学期的实验计划提供可靠的依据。

3.3统一培训师资,保证实验教学质量

加强实验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实验教师队伍,是建设好实验室的关键,实验人员的素质高低,将决定实验水平及实验教学质量高低。因此,实验教师的配备和培训尤为重要[3]。我院实验课教学主要由各科任课教师、专职实验员负责,每学期开始前,各科分别将新学期的实验计划上报实验中心,实验中心负责协调实验时间,并进行师资培训,相关专业教师及实验员集体备课,每位教师不仅要掌握自己专业的实验内容和方法,对于相关学科的实验内容和方法也要熟悉。每个实验人员都要一专多能,以弥补某学科实验教师和专职实验员的不足,提高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保证实验教学质量。此外,实验人员还应具备更新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以促进实验教学改革。因此,我院积极选派实验人员到实验力量雄厚的高校进修和参观,并组织实验人员参加大型科研课题,开阔视野,了解学科动向。

3.4促进相关学科间的合作,开展创新教育,鼓励进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目前我们的实验多以验证性和操作技能训练为主,这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和能力的培养。在保障教学和科研顺利进行的条件下,鼓励实验教师集思广义,各实验室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在教师指定范围内,由学生自行设计和完成一些实验,如让学生为一个宫缩乏力产妇进行接生的实验,涉及外科的消毒、铺巾,基础护理的导尿、灌肠、静滴催产素的观察、测血压、生命体征的观察,产科的产程观察和处理、加强宫缩的方法、接生及新生儿的护理等,让学生根据具体病例进行设计和分析,并完成相关操作。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乐于思考、勤于动手,从而真正培养学生的探索、分析和操作能力。

4体会

高校实验室是进行实验教学、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是办好高校的基本条件,实验室管理水平能够反映高校的教学、科研水平,实验室的建设是一个牵动全局的综合性工作[3]。实验教学涉及的因素众多,不进行统筹规划、系统管理,实验教学的某些环节就可能出问题、出故障,影响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4]。通过3年来的研究与实践,我院实现了实验教学资源共享,减少了重复建设,丰富了实验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实验开出率达100%,实验课满意率也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宏,熊梦辉.医科院校教学实验的建设与管理[J].中国医学装备,2007,4(12):22~23.

[2]甘泉.浅谈实验室合并重组[J].实验研究与探索,2000,3:120.

外科实验教学范文篇9

关键词:创新;开放实验;实验设计

创新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发展的要求,也是其具有勃勃生机、始终保有强大活力的体现[1]。今天,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社会要求高等学校培养的理工科学生,不仅要有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更应该有明确的科技创新意识、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经验[2]。课外科技活动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因此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在此过程中,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得到增强,回到课堂学习时,也能够更好的理解学习内容,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最终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3]。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基础,不仅可以加深和巩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锻炼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而且通过综合型和创新型实验的开展,还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综合设计能力[4]。开放性实验是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一项重大措施,以学生为本,以能力培养为核心,通过合理化设计,可以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实验的训练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5]。以生物工程专业开放实验为例,旨在锻炼生物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同时对各种生化仪器的性质和使用进行了解。通过开放实验的学习,加深和巩固学生对生物工程相关理论知识的认识,进一步加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设计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1开放实验教学模式

开放实验设计应紧跟学科发展的新动向,密切联系科研与实践,及时引入新知识与新技术到教学活动中。实验内容要由简单的验证型实验向复杂的综合型、设计型实验转变[6]。建立分层次的开放实验教学体系,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年级的不同,所学理论知识的不同,能力水平和兴趣爱好不同分层次开展实验[7]。实验主要分为三个层次:验证型、综合型、设计创新型。验证型实验是基础,综合型实验是过渡,设计创新型实验是核心。低年级学生因课堂教学为主要任务,可以开展验证型为主的简单实验项目,既巩固了他们所学的课堂知识,又锻炼了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还学习到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高年级学生则开展综合型、设计型等具有创新型的复杂实验项目,这些实验涉及到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要求学生能自己提出实验方案,教师合理适当的加以指导,培养学生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循序渐进的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生物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生物工程研究的方法和手段,具备综合运用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和现代工具等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本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具有生物工程技术设计和开发的能力。因此我校生物工程开放实验设计紧密联系生产实际,引入本学科最新发展的成果,将分散的知识点系统化,使学生得到了综合性训练[8]。生物工程专业的开放实验以酶制剂的产业化为视角进行目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设计训练,如图1所示,实验内容综合了生物产品上游的提取加工过程及下游的分离纯化过程。实验整体是由五部分组成的综合创新型实验,但其中也涵盖了验证型实验环节,学生可自主设计选择的实验环节等,比如选择不同的提取、分离、固定化方式,对实验条件进行优化等。通过整个流程的训练,使学生系统的掌握酶蛋白表达、纯化以及固定化的思路、方法,运用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发酵工程、生物反应工程、生物分离工程、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和酶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具体实验操作,提高学生利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学生思维活跃,很容易对传统实验方法和理论提出质疑,非常愿意做一些有自主思考价值的实验。开放实验的设计正是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的这种需求。在开放实验中可自主设计选择的实验环节,同学们可以充分展现个人才华,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选择自己的实验方案,比如选取哪种酶的固定化方法,种类很多,各有利弊。这样他们在自主选择的实验中经常会碰到大量的问题,有些可以根据之前课本所学知识解决,有些即使是指导老师可能也没有碰到过,这时怎样解决实验中的这些“拦路虎”,对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就显得非常关键。通常,指导老师不会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引导他们去查阅相关书籍或文献,锻炼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他们找到合适的方法后再给予必要的修正。对于比较难的问题,指导老师也会给出建设性的意见,让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方案,然后共同去验证。这样的指导方式,在学生克服了一个个实验难关之后,既使他们经历了科研思维的训练,也体验了创新过程的喜悦与成就感,有效的激发了他们创新意识和创新热情。

2开放实验运行模式

开放实验的根本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宽松的实验和研究环境,既包括实验教学方式的开放,也包括实验室管理模式的开放。通过开放实验的训练培养学生设计思维、开拓意识、创新能力、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打下良好基础[9]。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一流人才,师资队伍建设尤为重要[10]。开放实验往往涉及多门课程内容交叉,实验过程出现的问题和困难也较多,因此要加强指导教师的科研业务水平和工程实践能力。通过老教师“传帮带”作用、以及开展对外交流、培训学习、合作研发等措施,使指导教师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创新思维驱动的钻研能力。为调动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活动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考虑到青年教师资源少的现实问题,学校积极联系地方企业,通过走访、合作的方式开展交流、实践,及时了解企业需求,逐步调整实验教学内容和模式,使每位青年教师都能独立进行开放实验指导,适应国家发展需求。此外,为了鼓励更多高素质的教师都能参与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指导,出台了具体的奖励措施,如对参与竞赛获奖的开放实验指导教师在课题申报、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同时根据获奖级别给予相应的奖励。开放实验选择学生课外时间完成,这使得实验室教师的工作压力增大,实验室日常管理更为复杂,故通过建立健全实验室使用及安全等一系列管理规定,保障开放实验的正常开展,保障实验仪器设备的良好使用。

3结语

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导师适当引导的方式来开展的。目的是通过具体科学问题的提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最终解决某一个在该领域尚未解决的问题,从而实现一定程度上的创新。开放实验有效地利用了实验室资源,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独立思考能力,主动挑战困难的能力,可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我校生物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出一条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覃东欢,许伟,王丹.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实践及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高教学刊,2019(25):25-27.

[2]陈作明.高等工科院校开放性实验室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S1):85-87.

[3]钟珂,杨学宾,杨自力.结合课程内容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的探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3):205-206.

[4]赵方方,孙会来,高胜利.构建立体化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创新型工程实践人才[J].实验室科学,2007(1):13-15.

[5]刘琳琳.建立开放实验室与高校培养创新人才模式的关系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7(13):80-81.

[6]刘长宏,张恒庆,李洪磊.实验室开放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10):188-190.

[7]李秀红,任家骏,郭策,等.基于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实践教学体系重构[J].高教学刊,2020(19):95-97.

[8]张晓娟,周建军,赵辉,等.生物工程专业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J].实验室科学,2012,15(2):25-28.

[9]颜七笙,童怀水,游泳.建立开放实验室培养创新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4(4):398-400.

外科实验教学范文篇10

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信息产业部人事司主办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教育部所倡导的四大学科竞赛之一,是面向全国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其规模和影响力在不断扩大,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已举办了九届,由1994年第一届的44所院校219支参赛队657人发展到2009年第九届923所院校9042支参赛队人数达27126人。该项竞赛举办目的是:通过竞赛推动高校对电子信息类专业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促进高校实施素质教育,以此培养大学生的创断能力,协作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大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电子设计制作的能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经过了15年的积累与沉淀,为电子信息产业界搭建了一个宝贵的人力资源和在校大学生择业的桥梁,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电子方面的优秀人才。我院2009年首次组两个代表队参加了比赛,获得了湖南省的三等奖一项。我们在和兄弟院校拼搏竞争、交流切磋的过程中看到了差距、也看到了信心,更体会到了电子信息类教学改革的迫切要求。面对竞赛暴露的问题应如何加以解决,值得探讨和研究。

二、竞赛的内容和形式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以电子电路应用设计为主要内容,主要涉及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通信技术和传感技术多个专业,涉及到模数电路、单片机、可编程器件、嵌入式系统等多门课程及EDA软件工具的应用。竞赛分为高职高专组和本科组,题目一般四到六份,参赛队可以在相应组里任选一题。竞赛时间为连续的四个白天和三个晚上,在半封闭状态下进行。每个参赛队由三名学生组成,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设计、制作、调试工作,并且写出设计报告。该竞赛对学生设计能力、实践能力、心理素质、团队精神以及体力都是一个挑战,它检验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综合实验的能力[1]。全国电子设计竞赛时间短、任务重,参赛队要求在连续四天三晚完成设计任务。设计内容知识覆盖面广,涉及到许多相关领城的新技术的应用。学生必须灵活地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完成设计任务。电子设计竞赛不但对参赛学生综合能力是一种检验,而且也是对高等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一次检验[2]。

三、竞赛反映出来的主要问题

从历届竞赛的题目来看,试题难度逐届加大,实用性、综合性越来越强,多学科交叉和渗透明显,留给参赛学生发挥的空间越来越大,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通过研究我院参加的第九届电子设计竞赛情况,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知识面窄,专业知识不牢固

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多停留在书本理解的层次,没有和实际应用挂钩。表现在竞赛中根据竞赛题目的要求提出切合题意的方案少,即使能提出第二、第三方案也往往是凑数,很难进行充分论证。使用参考电路时,往往生搬硬套,缺乏提取参考电路部分为我所用的能力,结果造成设计方案繁琐。学生没有接受过项目设计的训练,所以很难在很短的时间内利用所学知识制定出优化的设计方案。

(二)综合运用能力差

平时教学实践环节中往往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没有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对于稍微复杂一点的电路很多学生不能运用所掌握的基本知识分析工作原理,抓不住电路的重点,特别是进行几种方案对比时,往往泛泛而谈,抓不住要害。这些现象反映出学生的理论基础不够扎实,不能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合理运用。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差,不能适应比赛的要求。

(三)实验基本功不扎实

电子设计竞赛的内容涉及多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实验内容,综合性和实践性相当强,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实践操作。而相当一部分学生焊接不熟练,电路布局不规范,走线随意性太强,缺乏整体思想。甚至有些同学想一次性焊接所有元器件,试图一次性成功,而结果往往事倍功半,出现故障不能确定问题发生在哪里,在查找故障的过程中耽误了太多的时间。有的参赛学生甚至不会使用常用仪器设备,更不会选择元器件,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学生实验基本功不扎实。另外报告书写能力也有待提高。

四、利用电子设计竞赛促进教学改革

我院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充分说明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弊端,已不适应现代科技社会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进行教学改革,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理论教学改革

从历届电子竞赛试题看,其知识面覆盖了无线电、应用电子、传感器和自动控等专业内容,而且设计指标要求高。传统的分立元件电路,老一套基础教材的深度和广度已远不能满足电子竞赛和电子信息时代的要求。另外,传统的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重分析轻综合。按传统方法培养的学生,在参加电子设计竞赛时,就会发生诸多的问题,传统的教学已不适应科技发展的要求,已不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如:理论设计正确却无法在工程上实现;单元电路正确却无法实现系统联调。而电子设计竞赛既不是单纯的理论设计竞赛,也不是实验竞赛,而是由一个参赛队共同设计、制作完成一个有特定工程背景的竞赛。它既强调理论设计,更强调系统实现。它考核了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更注重考察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竞赛的形式与内容基本上符合面向新世纪人才培养的目标和需求,是对传统理论教学的一个挑战。为了实现新世纪人才培养的目标和需求,我们必须更新观念,充实理论教学内容。由于电子信息专业课程内容更新快,而教材建设落后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不能死死地盯住课本,而是要把最新的技术和研究成果充实到教学中去。在理论教学中时刻注意将新知识、新技术、新器件及时引入,如在讲授单片机时,应把最新的单片机芯片介绍给学生,在讲授数字电路、模拟电路等理论课程时我们应插入电子设计自动化方面的知识,将Multisim、Protel、Matlab等软件开发工具穿插于各门相关课程的理论教学中。对大赛的所涉及到的几门主要课程,如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微机原理及接口、单片机原理等方面加强理论教学改革,促使学生能适应竞赛要求,培养学生具有科研能力以及实际动手能力。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

教学方法改革是与教学内容的改革相辅相成的。电子设计竞赛促进教学内容的更新,新的内容应有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与之相适应,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新的形势要求我们给学生更多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也应相应改革。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老师在讲授知识时不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往往过分强调具体知识点的理论论证、公式推导,弱化了知识的相互联系和应用。这种模式下培养出的人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因此在教学法中我们应多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突出重点,启迪学生思维,把问题作为导入,引导学生在思考、讨论中掌握知识。我们在讲授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时可以应用Multisim虚拟演示平台现场检验学生回答思考题的正误,现场实现学生的一些设想;如果不能实现,引导学生课堂讨论。采用这种模式教学,大大增强了学生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对大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学会自学,即学会独立思考的方法,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只有这样,大学毕业生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未来世界。答疑辅导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深入检查和强化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是课堂教学查漏补缺、弥补课堂讲授不足、扩展知识范围的重要措施,是获取学生反馈信息以及搜集学生对改进教学工作意见的重要形式。

(三)实验教学改革

高等教育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实验教学不但对理论教学起着补充作用,而且对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分析能力、设计能力、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3]。现行电子类科目实验内容的设置体系一般有基础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综合设计性实验三个层次。而现在的实验是验证性实验过多,设计性、综合设计性实验偏少。这样的实验教学模式陈旧、实验教学内容方法单一,削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阻碍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挥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实验教学围绕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这个重要目标,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新的教学模式,创建新的实验教学体系,整合实验内容。系部可对简单陈旧的演示性、验证性实验项目加大整合力度,淘汰陈旧的过时的技术验证性实验,保留经典的基础实验项目,增加一批题型新颖、难度适度的设计型、综合设计型和应用型实验项目,并相应的提高实验的学时数[4]。这样,在学生能力的培养上做到因材施教,使学生根据专业特点有足够的时间来掌握和消化所学的知识。如电子技术中引入了EDA技术进行仿真,让学生根据任务要求利用EDA软件自行设计电路,使学生及时掌握和运用新方法、新技术设计电路,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挥;新建的嵌入式系统实验室和DSP原理实验室整合在一起完整地运作,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四)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建设是制约实践教学的“瓶颈”,是本科教学质量和培养应用性人才的保证,通过电子设计竞赛的培训以及参赛,在与兄弟院校竞争中我们更进一步认识到先前我们实验室建设的差距。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必须为学生提供充足实验仪器设备让学生进行实践。因此学院应把实验室建设作为重点建设来抓,加大对实验室的投资和改革力度,多方面筹措资金,近年来,学院和系部对从数理系合并过来的实验室进行调整合并,补充了大量仪器设备和电子元器件,并于2009相继建成了通信原理实验室、综合布线实验室、嵌入式系统实验室、DSP原理实验室、电工电子实训室。实验室的硬件环境得到了大大的改善,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优良环境和物资保障。我系还专门建设了一个支持电子设计竞赛和平时学生进行课外科技活动的创新实验室,学生有了更好的创新舞台。另外,系部的部分专业教学实验室应努力创造条件向学生开放。通过实验室的开放,有利于学生参加全国电子设计竞赛的培训,同时也可以使实验室逐步成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我们可以专门为参加电子设计竞赛的学生开放实验室,还可利用寒暑假集中对学生开放,拓宽开放的时间和空间,以满足部分学生的特殊要求。

(五)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

课外科技活动是教学工作的延伸,是巩固所学知识并扩宽学生的知识面。大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而且可以训练学生劳动技能,提高学生综合索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学院建立健全的学生科技创新机制,为学生参加科技活动创造条件,切实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如设立创新学分,允许把学生在课外科技活动中获得科技成果折算成相应学分,免修相关课程。系部组织学生成立电子爱好者协会、创新活动小组,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实习基地、专业实验室以及各研究室接受大学生课外活动小组、科研小组等进行专题研究、培训。如我系电子信息工程和应用电子技术两个专业的学生自己购买元器件制作小作品。这些活动促进学生相互文流,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为了保证课外科技活动正常持续开展,建议学院设立专项经费、配备优秀的指导老师资助和辅导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指导老师可定期为学生开办讲座,教学生如何综合运用知识进行工程式设计,指导学生学习新技术和应用新器件,指导学生选课题,调查研究,收集资料,购买元器件,设计制作作品,撰写论文等。学校还可以成立创新基金,用于奖励在科技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建议学校每年举办一次电子设计竞赛,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还可以为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培养骨干力量。

(六)加强我院与工厂企业合作

实验室的资源相对有限,仅仅靠实验室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实训基地可以给学生提供实践场所,进一步丰富我院大学生电子设计的形式和内容,推动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及实验室建设,促进校企之间的科研与教学上的交流。我院与企业合作的方式主要形式是在我院建立校内“教学型”实习、实训基地和企业在厂区车间内设立“生产与教学合一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接纳我院学生进行课程实习、专业实训和毕业实习,增强了学生动手能力。学院应拨出专项基金支持校企合作,这不仅对学生提供实践、实习场所,还能为我院教师提供学习实践机会。我院教师通过到企业的实践锻炼,熟悉了企业的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为以后更好地培养学生提供了思路。有的实习教师可以通过在企业的学习和实践,申请第二职业资格,实现“双职称”,为我院的教学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