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护理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7 01:42:07

外科护理

外科护理范文篇1

[关键词]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恢复;满意度

手术是外科疾病主要治疗方式,能够对患者带来一定收益,但也会对患者造成一定创伤,因此外科患者围术期需要保证良好的护理措施[1]。目前不断以患者为中心的现代医学模式开展,临床不断重视对护理模式的研究,快速康复外科能够促进患者康复,并通过新的麻醉方案、镇痛方案、早期锻炼,减少手术对患者的心理、生理创伤,有效实现患者迅速康复[2]。通过将快速康复外科纳入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130例2019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外科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均65例。其中对照组:男性40例,女性25例,年龄为20-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85±4.05)岁。研究组:男性38例,女性27例,年龄为20-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11±4.21)岁。上述患者资料,无差异,P>0.05,可研究。1.2方法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患者病情咨询、术前积极准备,并实施健康教育,术后72h常规留置导管,为患者补充氨基酸、脂肪乳,提供必要的营养支持。研究组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护理,(1)术前:所有患者均进行术前心理辅导及宣教,保证患者能够克服内心的恐惧,术前不给于常规麻醉药物,但需要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进行导泄并饮足量水,术前6h、24h禁食、禁水,并在术前1h,嘱患者糖水口服,对手术区域皮肤进行消毒,但无需进行常规感染、胃肠减压、营养支持等。(2)术中:麻醉方式选择硬膜外阻滞麻醉,并选取半衰期较短的药物,减少麻醉药物的使用量,在手术期间选择无血术野技术,手术期间需要确保对患者实施保暖措施,并对滴注的液体进行预热,避免患者体温过低,手术结束后需要使用温蒸馏水对腹腔进行冲洗,伤口应用可吸收线缝合。(3)术后:术后使用多种模式镇痛,避免使用阿片类镇痛药物,术后24h停止补液,并主张患者早期开始康复锻炼,术后第1d就能够协助患者翻身,并锻炼双下肢,第2d协助患者下床活动,术后24h拔除导尿管,但无需实施抗生素抗感染。1.3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3]。通过自制问卷,调查满意情况,总分100,分为满意≥80;一般≥60;不满意<60。满意度=(满意+一般)/例数×100%[4]。采用生活质量量表(GQOL-74)调查,包括4个单项,单项目满分均为100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5]。1.4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选择SPSS18.0统计软件实施计算,计量资料用x珋±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术后各项指标研究组各项术后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2两组患者满意度情况研究组满意度92.31%高于对照组81.54%,差异显著,P<0.05,见表2。2.3手术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手术后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3。

3讨论

外科术后患者的抗毒与手术方式存在一定关系,同时与围术期病理、生理变化,存在一定关系,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多种护理方式已经被纳入术后患者的康复中,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是在传统术前上,将疼痛控制、麻醉学技术运用期间,并优化多种护理措施,减少患者心理、生理创伤,保证患者机体内环境稳定,促进患者康复[6]。快速康复外科主要根据医学循证理论,通过优化围手术期的诸多护理措施,包括术前饮食管理、肠道准备、术中加强保暖、术后积极开展康复训练等,可减少手术导致的心理生理变化,并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有确保患者快速获得康复。将快速康复外科纳入研究,手术后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各项术后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研究组满意度92.31%高于对照组81.54%,P<0.05。结合患者具体的恢复情况给予针对性护理,术前通过饮食指导、肠道准备和运动预练习等措施帮助患者拥有良好手术条件,配合术后康复,能够改善血液循环,并早期下床活动,从而减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快速康复护理的出现,是指减轻患者手术期的不良反应,根据临床要求实施的优化措施,能够达到减少手术创伤,使患者快速康复。帮助患者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7]。综上所述,对于外科手术患者实施快速康复护理,能够提升患者满意度,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闽,肖磊,马雯.乳腺癌保乳手术围术期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患者护理有效率及并发症的影响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32):76,83.

[2]张晨,李永宁,宋国瑞,等.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中不放置引流管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的影响[J].中国临床研究,2020,33(5):619-622.

[3]张婧.胸腔镜肺癌手术患者围术期护理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11):1908-1910.

[4]郭凤仙.多学科团队合作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药实践,2020,29(8):636-637,640.

[5]姜永杰.FTS理念(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结合细节管理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康复质量[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11):2092-2095.

[6]王旭波.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脊椎微创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康复的价值[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30):112.

外科护理范文篇2

【关键词】追踪方法学;PDCA循环法;手外科;护理管理

随着人们医疗健康意识水平提升,自我保护意识与法律观念的提升,使得临床护理难度及医护人员承担的风险进一步增大,所以,做好护理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1]。追踪方法学、PDCA循环法是两种有效的管理方法,可使护理管理效率显著提高。因此,本文特对手外科护理管理风险中应用追踪方法学与PDCA循环法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手外科护理人员30名,其中,男6名,女24名,副高职称2名、中级职称14名、初级职称14名,年龄24~43岁,平均年龄(31.54±3.48)岁,护龄0~23年,平均护龄(10.18±2.61)年,其中16名护士参与本研究,实验组与对照组各8名。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手外伤患者2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断指或断肢再植患者46例,神经血管损伤修复术后患者38例,各种类型皮瓣修复术后患者28例,重度手部毁损伤患者76例,VSD负压引流术后及植皮术后患者92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40例。其中,实验组男78例,女62例,年龄24~56岁,平均年龄(39.51±4.67);对照组男81例,女59例,年龄23~57岁,平均年龄(39.76±4.55)。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对照组140例,采用传统护理风险管理法进行管理。实验组140例,应用追踪法及PDCA循环法进行手外科风险管理,具体实施方法如下:1.2.1追踪方法学。1.2.1.1个案追踪。①自由选择检查点:仔细核对患者的信息资料是否正确,信息核对正确后方可开展手外科手术。观察手外科的执行过程,确定各项护理措施是否严格按照要求执行。②责任护士访谈:随机抽取护士2~3名提问相关工作制度与手术流程,评估护理制度与规章的落实情况。③职能落实评估:明确手术室护士的岗位职能,了解护理工作是否按照标准落实,了解跨部门交接过程中的配合与协调情况。④反馈与分析。由追踪小组分析护理风险并制定整改建议。⑤持续质量改进:制定整改计划并落地实施,持续性分析与监督整改情况,通过PDCA循环方式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直至达到管理目标。1.2.1.2系统追踪。将个案追踪中存在问题的环节转入到系统追踪中,对问题发生原因进行分析,了解问题是属于个人性质还是系统组织性质。通过了解科室是否开展相关培训、质量控制检查落实情况,准确分析问题。在实际护理管理中可同时开展个案追踪与系统追踪,相互补充达到最佳的管理效果。1.2.2PDCA循环法。将通过追踪学法检查到手外科护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制定有效的改进计划,落地实施,检查计划实施情况、评估检查结果,进入下一个循环的管理流程,对护理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动态追踪调查,通过制定有效的改进措施,从而有效预防此类问题再次发生。针对此次循环未能解决问题应转入下一轮回进行循环解决。通过灵活运用追踪方法学与PDCA对手外科护理进行持续追踪了解,可及时将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风险有效排除,提升整体护理质量。1.3观察指标。记录实施追踪方法学与PDCA循环法前后手外科护理质量,包括基础护理、消毒隔离、手卫生、危重症护理、健康教育、查对制度等6个方面的质量评分,均采取100分制,分数越高提示质量越佳。统计实施前后1年内200起手外科手术中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患者满意度进行评估。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质量评估评分比较相比于对照组,实验组应用追踪方法学与PDCA循环法后护理质量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实施前后护理满意度与护理风险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与护理风险事故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护理风险管理是临床管理程序的一种,是指对护理服务中潜在或现存的护理风险进行识别、评价、处理,有效预防、减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2],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对医院与病人的危害与经济损失[3]。追踪方法学是一种先进、实用的科学管理方法,是以患者为中心的追踪概念,改变原有终末质量为主体的检查方法,可通过对各流程进行严格审查,发现存在各组织系统中的潜在或现存漏洞。PDCA循环法是一种标准化、程序化、科学化的管理方法,通过计划、实行、检查、行动四个环节的循环往复,有效提升护理管理质量。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应用追踪方法学与PDCA循环法开展风险管理后,手外科护理质量显著提高,相比于对照组护理管理进行严格的风险把控,有效预防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从而提升护理整体质量。

综上所述,手外科护理管理风险中的应用追踪方法学与PDCA循环法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预防护理风险事故发生。

参考文献

[1]魏秀峰.无缝隙优质护理管理对手外科护理质量的影响[J].医疗装备,2018,31(19):192-193.

[2]刘屏,胡晶晶,蒋红.手外科患者术后多样性护理方法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8,33(07):625-628.

外科护理范文篇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于该院手外科治疗的患者共170例为研究对象。将符合标准的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女性44例,男性41例,年龄26~68岁,平均年龄(46.0±2.07)岁;观察组患者女性43例,男性42例,年龄25~69岁,平均年龄(48.0±3.51)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大小、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以及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采取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具体内容如下。1.2.1成立无缝隙护理管理工作组统计手外科所有护理人员的年龄、家庭情况、工作年限、职称等级等,测评所有护理工作者的专业知识掌握情况、护理技能、对科室患者病历了解程度等,根据以上内容并结合护理人员自身的性格特征进行分组,每小组最少由5名护理人员组成,选举1名组长,1名副组长,1名主要责任人,其余则为组员,将整个护理工作划分为几部分或几类,每部分工作都要具体到个人,将工作内容与职责范畴量化,注重护理缝隙,制定责任负责表格,明确每位护理人员应承担的责任。主要责任人要对患者进行全程陪同,包括入院后对医院环境、制度的熟悉,每次检查、初次用药或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各项检查的内容介绍、正确用药方法与注意事项以及对患者的心理疏导与健康教育宣讲等;组长与副组长对该组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所用到的仪器设备做到心中有数,记录该组组员出现的问题并及时提出改进意见,避免出现不良事件,在每次晨会中对前一天的工作进行总结与点评,并对当日工作提出要求;组内成员之间互相监督,严格要求自己,每项护理工作都要力求做到最好。1.2.2合理排班优化护理管理模式优化排班制度,制定人性化的排班制度,保证护理人员有充足的休息时间,以确保小组工作正常优质进行为最低标准,将医护人员的调班需求考虑在内。由组长和副组长按照该组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与工作年限等制定排班表并提前1周进行公示,每班次人员应进行老、中、青搭配,在护理需求高峰时间、薄弱时间段以及夜班班次中则按需求适当调整护理人员的配置比例[3]。当护理人员有调班需求时,应至少提前3d提出报告,以便及时进行班次调整,避免出现岗位空缺、值班人数不足的现象,尤其注意交班时间段患者的护理情况,做好交接班记录,以便日后需要。1.2.3完善无缝隙护理管理体系构建科学完善的无缝隙护理管理体系,医院设置专门的领导小组负责无缝隙管理工作,工作内容包括:①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与护理技能的培训与考核、定期举行最新护理知识讲座,注重护理人员的知识掌握情况、及时更新护理知识与技能;②制定与护理人员工作完成情况挂钩的奖惩制度,通过调查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度评价以及每次培训的考核成绩等对医护人员进行综合评分,同时进行组间评比,对评分高的护理人员或小组进行精神和物质奖励,以带动其他护理人员的积极性;③鼓励患者与医护人员对无缝隙护理管理体系提出意见与要求,对这些意见与要求进行总结分析,从而使无缝隙护理管理发展为一个更加科学、个性化、系统性的护理体系。1.3指标评价。研究结束后,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所有患者进行护理管理的满意程度调查,满意程度评价标准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100.00%。1.4统计方法。分析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管理工作的总满意度,对照组总满意度为69.41%,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2.94%,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常规护理模式虽然能够满足患者对护理的基础要求,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更加重视健康并且对护理工作的了解也更加深入,因此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这无疑是护理工作在发展上面临的重大考验。为了满足患者对护理的需求,无缝隙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应运而生,护理工作一直以来都是本着“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而无缝隙优质护理管理则是在坚守此原则的基础上从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系统化的服务[4-6]。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无缝隙护理管理是一种现代化的新型护理管理模式,此种护理模式是将护理工作细节化,将常规护理中存在的所有护理缝隙与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一一列出,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该院通过建立科学完善的无缝隙优质护理管理模式,成立无缝隙优质护理小组,组内成员分工明确,责任关系清晰,不仅做到对患者的连续性动态观察与完整性护理,而且提升了每位医护工作者的责任感和团结意识[7-8];优化排班制度,一方面能够保证护理过程的完整性与灵活性,另一方面也保证了医护人员的休息时间,使他们以更充沛的体力和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中;从医院整体发展的层面上看,将无缝隙优质护理管理工作作为发展重点之一,完善护理体系、优化排班制度、培养护理人才不仅是对患者的生命健康负责,也是对所有医护工作者负责,更是为了使医院的整体护理水平得到显著提高。该文为分析探讨无缝隙优质护理管理对手外科护理管理质量的提升效果,选取2016年9月—2017年10月期间于该院手外科治疗的患者共17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采用无缝隙优质护理管理模式,研究结束时,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情况。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为69.41%,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2.94%,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无缝隙优质护理管理显著提升了手外科的整体护理管理水平,有效避免了患者治疗缝隙中出现的问题,明显增加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应用价值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凌朝灵.无缝隙护理策略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17):191-192.

[2]李琳.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消化内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15(20):154-156.

[3]王小婷.无缝隙护理管理在门诊采血室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体会[J].包头医学,2015(1):64,57.

[4]杨柳,吴蓓茸,周建秋.无缝隙优质护理管理对手外科护理质量的提升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1):61-62,85.

[5]胡红霞.无缝隙优质护理管理对手外科护理质量的提升效果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237-238.

[6]闫莉,王书芹,闫新凤.人性化护理管理在手外科患儿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手外科杂志,2017,31(1):130-131.

[7]李晓芳.显微手外科护理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医药科学,2013(12):133-134.

外科护理范文篇4

关键词:绩效量化考核;普外科;护理管理;护理质量;护理差错;满意度

普外科术后患者需留置各种管道,增加护理工作量和护理难度,易发生护理差错,所以加强普外科护理管理十分关键[1]。现代护理管理正经历着由定性管理、定量管理和经验管理向科学化管理发展的过程,科学评价护理工作绩效成为当前护理管理者所关注的重点问题[2]。绩效考核是优化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措施[3]。以往采取的传统量化考核则注重护士工作量和护理质量的量化考核,但却忽略护理岗位风险的重要性,从而致绩效考核结果缺乏公平、公正及合理性,影响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4]。本次研究为探讨绩效量化考核在普外科护理管理中的作用,特进行如下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医院普外科2017年36名护理人员工作情况为研究对象,2017年1~6月实施常规管理,为实施前;2017年7~12月于实施前基础上实施绩效量化考核进行护理管理,为实施后。同时各选取90例患者(实施前后各45例)和24名医生进行调查。36名护士均为女性,年龄20~45岁;工作年限2~24年。1.2方法。实施前给常规护理,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和管理,重点强调护理技术的掌握,定期考核月工作量等,将护士工作量与其绩效挂钩。实施后于实施前护理基础上应用绩效量化考核进行护理管理。①工作量量化考核:占整体绩效考核的20%,根据护士不同工作岗位赋值,其中A/P班为4分,N班为5分,责任组长为6分。根据护士不同工作给予相应评分,如口腔护理、静脉输液。健康教育、压疮预防及鼻饲、导尿等给予相应的分值。②工作质量量化考核:由护士长负责考核,严格参照科室《护理人员工作质量考核标准》执行,不定期开展检查,考核内容:基础护理、护理文书、病房管理、健康教育等,满分100分,其中>80分为合格,不合格者给予扣2分,合格者:80~90加2分,90~100分加4分。护士长负责考核科室责任组长和责任护士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其中理论知识>90分者加1分,80~90分不加不扣,<80分扣1分。撰写论文者根据数量加分,其中1篇加1分,2篇加2分,3篇及以上加3分;者根据发表期刊给予评分,统计源期刊加2分,SCI加4分,其余加1分。积极参与院内或院外比赛或重大活动且取得名次者,每次加2分,临床带教者加2分。投诉者减2分,受到表扬或锦旗或感谢信者加2~5分;发生护理差错者根据事故大小减3~6分。③护理风险量化考核:以护士长为组长,以责任组长和高年资护士为成员,负责科室护理风险工作的量化考核,根据护理工作性质和岗位来决定考核系数,其中输血、静脉穿刺或置管,每项工作分值+护理风险系数10%;危重患者护理:工作分值+护理风险系数15%;高危者护理不当或发生并发症者扣护理风险系数15%;护理差错者扣除护理风险系数10%。每月月底对各项考核进行汇总,对考核结果优秀者给予相应奖励,并通报表扬,优先评优;对考核不合格者扣除相应绩效工资,并取消评优资格。1.3观察指标。采用护理部护理管理质量评价方法评价实施前后护理管理质量(整体护理、基础护理、病房管理、健康教育、技术操作及护理文书),各项均以百分制,得分越高说明护理管理质量越好,向90例患者发放,由患者现场打分并收回。记录实施前后护理差错发生数,调查不同人群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向20名医生和24名护士及90例患者分别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分为满意、不满意。1.4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安排科室数据统计员统计和核实数据,并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其中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施前后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情况比较。实施后整体护理、基础护理、病房管理、健康教育、技术操作及护理文书评分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见表1。2.2实施前后护理差错发生情况比。较实施后护理差错发生率(2.22%),明显低于实施前(13.33%),χ2=3.872(P<0.05)。2.3实施前后患者、医师及护理人员自身满意度比较实施后患者、医师及护理人员自身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见表2。

3讨论

外科护理范文篇5

【关键词】品管圈护理管理;普外科;患者满意度

普外科患者大部分需要接受手术治疗,面对疾病的折磨、治疗费用以及手术的创伤性,患者生理、心理等均存在不同程度应激反应,心理负性情绪较重,对普外科的临床护理提出了挑战,传统护理综合效果一般,现已不能满足临床需求,因此如何提高普外科护理质量是目前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品管圈是一种持续管理方法,通过集思广益、全体合作等方式,让某些工作、问题得以解决,是一种有系统、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在潘艳红研究中,认为品管圈明显提升了神经外科的护理质量,赢得患者高度认可与赞同,取得了理想的护理效果[1]。本文为进一步研究品管圈在普外科的护理质量,纳入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普外科收治的80例患者研究,具体细则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为研究时间段,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对象是普外科收治的8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实验组(40例):17例女性、23例男性;年龄在32-70岁,年龄均值为(51.52±5.94)岁。对照组(40例):18例女性、22例男性;年龄在33-69岁,年龄均值为(51.55±5.91)岁。两组相比P>0.05,可比较。1.2方法。对照组:护士遵医嘱对患者展开治疗,告知患者住院相关注意事项等。实验组:①成立品管圈护理小组:由护士长、护士等组成,组内成员共计8人,护士长担任组长,其余护士均受过专业培训,熟练掌握品管圈护理内容。②确定活动主题:积极召开会议,确定品管圈活动主题为“提高普外科护理质量”,从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③查找原因:小组成员以头脑风暴法分析普外科当前护理存在的问题、原因等。④管理对策:a.健康教育:在患者刚入院时护士通过文字、健康讲座、海报等形式展开健康教育,语言以通俗易懂为主,方便患者接受、理解,必要时可向患者、家属发放疾病宣传册。b.心理护理:护士应综合患者文化程度、性格特点、病情等展开个性化的心理疏导,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c.饮食指导:告知患者饮食以流质、清淡为主,增加蛋白质摄入量,少吃辛辣、生硬、刺激的食物,坚持细嚼慢咽的饮食原则。d.运动指导: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患者及早下床活动,首次下床活动必须有家属或护士陪同,根据身体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活动强度,改善全身血液循环,防止压疮等并发症发生。1.3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对比两组焦虑评分、患者满意度。①以SAS(焦虑自评量表)评估:分界值是50分,50-59分为轻度,60-69分为中度,70分以上为重度,分值越低,护理越有效,焦虑程度越轻。1.4统计学方法。数据处理选择SPSS26.0软件,t检验计量资料(焦虑评分),以(x±s)形式表述,x2检验计数资料(患者满意度),以[n/(%)]表述,P<0.05,即为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对比两组焦虑评分。两组护理前焦虑评分比较P>0.05;护理后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2.2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实验组患者满意度(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P<0.05,见表2。

3讨论

品管圈是由临床工作者组成的一个相近、互补的小团体,推动了当前护理服务模式的发展,对护理人员创新能力以及工作积极性均有了很大提高,护理人员通过不断的学习,可提高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品管圈要求护士对医院环境、护理方法等均熟练掌握,小组成员有效沟通,以头脑风暴法分析目前护理存在的问题,结合医院、科室、患者等多种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对策,予以患者更舒适、更专业的临床护理服务,赢得了患者信任,构建了良好的护患关系。本研究示提示品管圈在普外科护理中效果更好。刘洁等[2]研究结果与本研究结果接近。

综上所述:普外科患者实施品管圈护理管理,可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调节患者心理状态,临床价值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品管圈”这一管理方法。

参考文献

[1]潘艳红.品管圈护理模式对神经外科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5):169-172.

外科护理范文篇6

1.1对象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护理系2010级,共计131名护理本科生。所有学生已在入学时随机分为4个班,各班级学生在数量、性别、年龄、入学成绩等方面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以抽签方式随机将四个班级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分组结果为1班和4班为对照组,n=65;2班和3班为试验组,n=66。

1.2材料

两组均采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李乐之主编的第5版《外科护理学》作为主要教材。本研究所应用的外科学影像教学资料为卫生部十一五国家重点音像出版规划视听教材,界面简洁,声音、图像清晰,交互性好,教学内容丰富,教学目标明确,使用简单方便。

1.3方法

1.3.1授课内容及课时安排

选择《外科护理学》中“甲状腺疾病患者的护理,乳腺癌患者的护理,胃癌患者的护理”三个章节作为授课和测试内容,每章节均为2个学时(90分钟),授课的内容和时间安排为:基础医学知识25分钟,临床医疗知识25分钟,护理知识占40分钟。

1.3.2授课模式

授课教师具备丰富的普外科临床护理工作经验和多年的《外科护理学》教学经验,可完全掌控讲课内容与方法。同一名授课教师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于授课前分别准备两种授课方案。两种授课模式均通过课堂提问和逻辑推理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知识探索和课堂学习的过程。

1.3.2.1对照组以《外科护理学》教材为主,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辅以临床案例资料和图片等制作PPT课件,逐项讲解授课重点。

1.3.2.2试验组以《外科护理学》教材为主,在讲解与专科护理相关的解剖、病理生理、诊断、治疗方式和手术方式等专科知识时引用相关外科手术影像资料,并辅以临床典型案例制作授课PPT。授课时结合影像资料内容衍生讲解系统的护理知识,如:术前护理的主要内容、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临床表现、可采取的相应有效的护理措施以及措施应用后的效果评价等实用专科护理知识。

1.3.3测评方法

1.3.3.1试卷设计

采用闭卷理论测试的方式,试卷设计由4位临床外科护理专家经过三轮的制定、修改、完善和评价,符合《外科护理学》教学大纲对护理本科生知识掌握的要求。试卷共计90分,每个章节30分;包括三个部分的主要内容:基础医学知识(解剖学,病理学,生理学等),占30%;临床医学知识(诊断学,药理学,外科学等)占30%;临床护理学知识(护理诊断,护理措施,护理评价,健康教育等)占40%;测试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

1.3.3.2测试方法分别对两组学生在当堂理论授课后和理论授课三个月后进行闭卷理论测试,两次测试内容相同,每次测试时间均为45分钟。在理论授课后三个月期间,131名学生还共同经历了《外科护理学》学期末理论考试。

1.3.4统计方法

对两次测试结果分别行组间对照和自身前后对照统计分析。测试成绩用均数±标准差(珔χ±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对照组与试验组理论授课后当堂测试成绩的比较

2.2对照组与试验组理论授课三个月后测试成绩

2.3对照组理论授课后与当堂授课三个月后测试

2.4试验组理论授课后与当堂授课三个月后测试

3结论

3.1将直观的外科手术影像资料运用于《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护理本科生更牢固地掌握相关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长期记忆水平,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表1显示,试验组授课后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较对照组好。如表2显示,三个月后试验组的各项理论测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试验组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对知识的记忆更加深刻、持久,试验组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教学方法。

3.2重复测试的方法对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具有促进作用。本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为理论测试,测试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点的关注,可促进学生知识记忆强度的提高。表3和表4显示,经历当堂理论授课后的测试和学期末考试,学生在授课三个月后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均有所提高。在对照组中,甲状腺疾病章节的理论知识三个月后的测试成绩提高明显(P<0.05);在试验组中,乳腺癌和胃癌章节的理论知识三个月后的掌握程度提高明显,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重复测试,可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

4讨论

4.1护理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在护理本科生的理论教学中要将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作为教学目的。美国临床护理教育专家Oermann博士提出,现代临床护理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积极专业态度、高层次认知和技能的护理人才。[3]医院收住的外科患者,绝大多数都需要通过外科手术的方式达到治疗目的。作为专科护士,要对外科的专科手术治疗方式有全面、深入的理解和掌握,才能为外科住院患者提供全程、安全、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外科护理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的学习习惯并将理论知识牢固掌握应用于解决临床问题。本研究中使用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结合相关临床医疗实践发展现状,通过引用生动、直观的外科学教学影像资料,培养学生主动思考与广泛联系的思维能力。将人体解剖—病理生理—临床表现—手术路径—术前、术后护理等内容形成系统的记忆,将知识融会贯通,更有助于培养高层次实用型护理人才。

4.2《外科护理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的学习习惯,积累扎实的理论基础。心理学家证实,同一件事物如果用单纯的符号或文字认识需要10s,用图画只需要约一半的时间,用逼真的图像只需要三分之一的时间。[4]借助外科手术影像资料,不仅使一些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内容,如:解剖、手术路径、术中可能会引起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手术步骤以及术中损伤等教学知识点,以直观的、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可增加书本上所缺乏的临床相关信息,使一些抽象的概念、操作等教学内容形象、直观、立体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产生联想记忆,使所学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

4.3通过课堂提问、当堂测试和期末理论考试等测试方法,可促进知识点的重复强化记忆,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测试效应的研究表明,“学习”并非只发生在编码阶段,测试或提取练了可评估知识掌握程度之外,在某些情况下它比再次学习能更好地促进长时记忆保持。[5]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对三个章节的前、后两次理论测试成绩,试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在授课后三个月的测试成绩均高于当堂测试成绩。反复学习是生物体学习的根本特征,频繁使用的新知识会使记忆强度升高到较高的水平。[6]在反复、频繁的测试中可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强度,重复测试的方法值得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引用,以提高教学效果。

4.4将直观的外科手术影像资料运用于《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对教师自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通过恰当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从“枯燥无味”的被动式接受知识和技能中解脱出来,才能调动学生求知的主观能动性。[7]要将直观的外科手术影像资料运用于《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教学方法,要求主讲教师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对所教授的内容有全面的理解和掌握,有重点地截取影像教学资料内容,还要有较强的分析、归纳总结及引领能力,培养护理本科生对临床学科的热爱,激励她们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学习精神。因此,这一教学模式要求《外科护理学》的授课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更新和掌握日新月异的临床医学的新知识和新技术,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注重联系临床护理实践。

外科护理范文篇7

[关键词]心理护理;外科手术;应用效果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进步,心理护理成为了现代医学的关键手段,心理护理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同时还能提高治疗效果,更好地服务患者。在外科手术治疗过程中,患者受到年龄、生活经历、学历等因素的影响会产生不良的心理状态,如果无法得到及时护理和控制,则会对手术治疗效果及预后造成影响,加重不良心理状态,从而导致病情加重,给患者预后造成极大影响[1-2]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将外科手术治疗的106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有53例。实验组中有男性30例和女性23例,患者平均年龄为43.26±10.25岁,平均体质量为64.53±12.14kg;对照组中有男性31例和女性22例,患者平均年龄为44.16±10.82岁,平均体质量为65.14±11.18kg。1.2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为患者实施手术前护理、皮肤护理、营养支持及并发症对症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①手术前的心理护理。患者确定采取手术治疗会产生焦虑、悲观、恐惧等不良心理状态。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要实施手术前的针对性心理护理,通过有效、准确的沟通,耐心倾听患者的入院后感受,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3-4]。加强手术前健康宣教,向患者讲解手术治疗过程和准备工作,患者手术治疗会造成机体的不适,从而失去了康复的信心,护理人员要耐心安抚患者的情绪,克服患者焦虑、紧张的情绪,提高治疗的信心。护理好医患关系,护理人员有共情能力,提高自己护理服务的热情和亲切感,把患者当作自己的朋友,改善患者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医院的生活[5]。护理人员与患者构建良好的关系,能够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和依赖感,将手术治疗的基本信息、流程传达给患者,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②手术后心理护理。手术后,患者醒来护理人员要保持和蔼、亲切的态度安抚患者情绪,用适当的语言告知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告知患者保持积极心态康复修养。积极向患者传达信息,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改善患者抑郁、焦虑等不良心态。疼痛是外科手术治疗后的主要症状,通过转移患者的注意力,改善疼痛。尽可能为患者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住院环境,耐心地与患者沟通交流,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从而改善疼痛[6]。③提高患者面对挫折的能力。患者手术治疗后,需要长时间的时间恢复身体,如果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好,那么即使术后疼痛严重,患者也不会产生异常的心理状态,如果手术效果不佳,患者在承受切口疼痛的同时还需要承受机体带来的痛苦,则极易出现不良心理状态,护理人员则要给予患者鼓励,让他们更加勇敢地面对自己未来的生活[7]。1.3评价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越低则表示心理状态恢复越好[8]。采用健康调查简表(theMOS36-itemshortfromhealthsurvey,SF-36)评估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越高则表示生活质量越高[9]。1.4统计学方法。本文选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23.0,分析患者采取不同护理后的各项评估结果,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x2检验。实施数据检验后,P<0.05则表示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表示对比实验有价值。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有效率对比。实验组采取心理护理后,护理有效率为98.11%,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后护理有效率为77.36%,两组护理效果对比具有差异表示统计学有意义(P<0.05)。见表1。2.2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对比。评估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后的心理状态,实验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因此,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后对改善患者不良心态有重要意义(P<0.05)。见表2。2.3两组患者护理后SF-36评分对比。采取心理护理后,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同时也积极提高了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采取心理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未实施心理护理的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2.4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依从性对比。评估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护理依从性,心理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导致患者外科手术不良因素包括患者自身因素、社会因素、医源性因素3个方面。患者由于对手术治疗流程不够了解,因此会产生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手术成功效果不仅与医护人员诊疗水平有关,与患者的心理状态也有极大因素,因此,要给予患者尊重,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程度[10]。社会因素包括民族、文化、社会支持、生活压力、经济收入水平等多个方面,患者入院后,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等都会发生很大的改变,医护人员要帮助患者适应新环境,保持乐观的治疗心态。医源性因素表示一个人在机体不适的时候,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负担,促使人们就医,这种心理调节就是心理学的疾病行为。心理因素对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有重要意义,医院的环境、医护人员的诊疗态度也是影响患者及家属心理状态的关键因素,因此医护人员的态度非常重要,必须保持亲切、热情、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才能更好地改善患者不良情绪。

参考文献

[1]詹琼琼,彭小丹.心理护理在外科护理实践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学,2015,16(11):97-98+100.

[2]梁宪玲,刘芬.解释安慰鼓励在腹外科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J].心理医生,2017,23(4):198-199.

[3]曹宇芬,王雪妮,郭博樯.心理护理联合疼痛护理在普外科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J].贵州医药,2020,44(9):1477-1478.

[4]孟华.心理护理在浆细胞性乳腺炎切开引流术后应用效果[J].饮食保健,2020,7(9):2.

[5]彭娟.加速康复外科理念联合心理护理在泌尿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21,37(1):140-142.

[6]季志宇,卢元美,陆璐.心理护理在外科疾病护理中的应用[J].健康前沿,2016,23(4):91.

[7]黄丽丽,王保平.心理护理在外科护理实践中的应用[J].医药前沿,2017,7(36):244-245.

[8]荆辉.应用心理护理在外科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5,8(2):58.

[9]邹飞.细节化护理管理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29):198.

外科护理范文篇8

关键词:分级护理;肝胆外科;护理;并发症;护理质量

肝胆外科患者病情往往较为严重,围治疗期接受科学的护理支持,可巩固疗效,提升患者围治疗期生活质量。目前国内医院存在护患比失衡的问题,护理资源不足,导致相关护理工作的开展,实施效果难令人满意,最终激化护患矛盾[1]。分级护理是基于循证医学基础之上开展的细化护理模式,结合患者病情程度,分配合适的护理资源,做到保障护理质量的同时,节省有限的护理资源[2]。国内一些学者已经证实了分级护理管理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3],但关于分级护理在肝胆外科中的应用研究,临床开展较少。故本文开展以下研究,试论分级护理在肝胆外科中的应用价值,论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纳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90例肝胆外科患者作为研究样本,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其中45例纳入对照组,另45例纳入实验组。对照组男女比例25∶20;年龄32~71岁,平均(52.38±7.14)岁;手术类型:肝脏手术16例,胆囊手术13例,胰腺手术11例,脾脏手术5例。实验组男女比例24∶21;年龄33~73岁,平均(53.26±7.34)岁;手术类型:肝脏手术17例,胆囊手术14例,胰腺手术10例,脾脏手术4例。研究上报本院伦理委员会且获得批准,上述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①各类肝胆疾病的诊断标准符合《外科学》要求[4];②均自愿接受外科治疗,无凝血功能障碍、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腹腔感染、麻醉药物过敏等相关手术禁忌症;③成年者;④知晓本次研究内容并自愿签字入组;⑤全程参与研究;⑥听觉、视觉等感官功能正常;⑦拥有良好的护理依从性。排除标准:①肝胆外科手术史;②合并其他严重脏器疾病;③认知功能障碍或精神类疾病;④严重全身性感染;⑤妊娠、哺乳期女性。1.2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不对护理资源进行分级,护理资源的分配采取随机模式,在护长领导下,予以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健康宣教、用药指导、康复护理等护理支持。实验组采取分级护理,①护理分级:在护长领导下,基于科内护理人员的学历、业务能力表现、年资、理论与实践考核结果、自评与他评结果等内容,对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进行分级,共分1~3级,其中1级护理强度最高。②患者分级:基于患方的年龄、病种、手术执行情况、术后恢复情况、情绪状态等指标考虑,将患者分为1~3级,对应病情危重需要绝对卧床静养者、病情较重生活无法完全自理者、病情较轻生活能够自理者。③分配资源:患者分级与护理人员分级配套、对应,如1级患者安排1级护理人员组成的小组,提供系统的护理服务。④方案检查:1级护理方案由护长与患者责任医师共同审核,批准后规范执行;2~3级护理方案由护长、责任医师、护理主任共同审核,批准后规范执行。⑤业务培训:科室内部业务培训根据护理人员分级,制定具体内容与强度,1级护理人员培训以基础护理知识为主,高阶护理知识为辅;2级护理人员培训以高阶护理知识为主;3级护理人员可作为带教,在教学中回顾知识内容,院方定期组织高级护理人员的院际间业务交流与学习。⑥质量提升:每支护理小组在工作中,就所遇问题进行记录,随后由组长上报护长,寻求护理问题的解决途经,典型问题纳入培训教案,在后续予以系统性的推广教学,在不断的工作中寻求护理水平突破。⑦等级变化: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出现护理等级变化的情况,需要及时与上级或下级护理团队做好护理交接,确保分级护理的连贯性,不同级别的护理资源始终物尽其用。1.3观察指标。护理质量评分:护方指导患方就本次手术治疗期间,所感知的护理服务质量进行评价,采用李克特5级评分,由高至低分别代表“非常差”至“非常好”五种主观态度,涉及维度有病区护理、健康宣教、护理查房、护理记录、心理护理。术后恢复指标:住院用时、排气用时、下床行走用时。并发症:肺部感染、切口感染、便秘、压疮、下肢静脉血栓。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SNS):满分95分,用于评估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内含19小项,各项1~5分,代表着“非常不满意”至“非常满意”五种主观态度,分值与满意度成正比;基于分值定义,细化满意度分级;0~38分为差,39~76分为良,77~95为优,满意度=(优+良)例数/总例数×100%[5]。1.4统计学处理。经SPSS21.0统计软件处理所得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x±表示,t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实验组护理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两组术后恢复指标比较。实验组住院用时、排气用时、下床行走用时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2.3两组并发症比较。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2.4两组满意度比较。实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肝胆外科手术的开展率较高,属于基本且常见的普外科手术类型。但由于病位的解剖学位置较深,手术带来的创伤性较大,令患者术后恢复更加困难,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6]。护理是保障手术疗效、提升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最基本、有效途径,探讨护理模式的优化对策,对提升现代医学服务质量意义重大。分级护理是学者们基于国内医疗资源分配现状,探索出的有效管理方案,其能够实现理想的护理资源分流,充分调动每位护理人员的能力,活用其岗位价值,满足更广覆盖面的患者需求[7]。分级护理将护方依照综合业务水平,分为3个级别,对应不同病情下的3大患者级别。该护理模式的理念在于“按需而护”,护理追求针对性,将有效的资源集中,满足不同层级的护理需求,最终避免护理质量参差不齐的医疗矛盾[8]本次研究,患者的住院用时、排气用时、下床行走用时均短于对照组,表明该组取得的护理疗效更佳。究其原因,护理分级下,为不同病情的患者分配对口的护理资源,使护理内容能够满足不同分级患者的实际病情需求,不会导致部分患者占据高端护理资源,但其自身实际的护理需求仅为常规护理的问题出现,使绝大多数患者均能够得到理想的护理支持;故该组患者的整体康复情况更佳。分级护理还整合有配套的业务能力“成长方案”,如建立具体护理方案的上层审核机制,避免护理内容出现偏差导致的医疗事故;再如常态化的业务水平培训,使每位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均能够持续增长,从而进一步规范护理行为,逐渐提升科室整体护理质量;而这些提升被患方感知到后,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评价与满意度将进一步提升。

本文结果所示,实验组患者对本次护理质量各维度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满意度亦高于对照组,体现出患方对本次分级护理工作的肯定与支持。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实验组低于对照组,究其原因,与常态化开展的护理方案监审机制,及不断开展的业务培训密切相关;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进步,对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能力及意识随之提升,从而更好地保障实验组患者围护理期的安全性,提升患者临床康复体验,此亦为该组患者整体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的重要原因之一[9]。

综上所述,分级护理可促进肝胆外科患者术后更快恢复,保障护理质量,临床应用满意度高,值得关注。

参考文献

[1]杨祯,方秀新,吕小芹,等.加速康复肝胆外科患者围术期睡眠时间及影响因素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9,25(20):4-8.

[2]孙奉英,刘亭.我国分级护理的研究现状与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8):27-29.

[3]潘兆霞,卞剑云,陈建萍.分级阶段性护理干预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8):135-138.

[4]陈孝平,汪建平,赵继宗.外科学[M].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404-405.

[5]赵凤阳,黄叶莉,邱宝安.程序化综合护理预防老年肝胆外科患者术后谵妄的研究[J].上海护理,2020,20(3):44-47.

[6]富静,姚红响.经皮肝穿胆道引流联合125I粒子序贯植入治疗晚期胰头癌的分阶段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8,17(5):43-46.

[7]杨丽娜.分级模式在老年胃肠道肿瘤择期手术患者心理护理的应用[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16):2224-2226.

[8]马慧,张海萍,吕晓蕊.个性化护理干预对肝胆外科围手术期护理中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1):104-106.

外科护理范文篇9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该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期间在外科所收取的124例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观察组患者男24例,女性38例,平均年龄为(43.5±10.3)岁;对照组患者男性32例,女性30例,平均年龄为(44.7±9.23)岁。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学历和工作经验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在外科护理管理中,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护理管理模式的护理,主要涉及到健康宣教、给药护理、病情介绍、用药护理和饮食指导等内容。观察组患者采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①明确岗位责任、细化日常护理工作的内容,完善护理安全等内容,以确保外科护理日常操作有章可循;根据实际情况完善护理管理监管体系,加强外科护理管理巡视工作,严格落实监督职责,及时纠正外科护理管理中出现的不恰当的行为,全面提升外科护理管理的规范性[2]。②根据外科护理管理的实际需要,明确划分岗位管理层级,其主要由护士长、护理组长、高级护士、初级护士和助理护士等成员共同构成。其中,护士长在整个护理过程中主要负责把握护理的整体质量;护理组长则主要是辅助护士长来共同完成日常的护理管理工作,积极下达外科护理管理的任务;高级护士长主要负责准确评估患者的病情,保持上传下达;初级护士一般负责落实日常护理工作,更好地满足患者的实际需求;助理护士则主要是在日常护理管理中协助初级护士展开护理工作,并与患者保持密切的沟通和交流,获得患者的信任。全面观察外科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坚持实行8h轮班制。③完善考核制度。坚持对外科护理人员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抽查和考核,并将考核的结果作为外科护理人员晋升的主要参考条件,以便充分调动外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1.3观察指标

通过采用该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表来调查外科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其主要包括基础护理、心理护理、护理态度和健康教育几项内容。每一项的分数为25分,总分为100分。所得分数在80~100分之间表示非常满意,在60~80分之间表示满意,在60分以下则表示不满意。护理人员护理质量主要采用自制的护理质量评价量表进行评价,量表内容主要包括基础护理、病房管理、健康宣教、安全管理、急救物品管理、消毒隔离和病历书写等几项内容。以百分制为准,当患者得分越高则表示外科护理的质量越高[3]。1.4统计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所收取和整理的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来表示,并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使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中有60例患者对护理满意,护理总满意率为96.77%;对照组患者中共有42例患者对护理满意,总护理满意率为67.74%。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患者的总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表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2.2比较两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

通过比较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基础护理、健康宣教等护理项目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间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2。

3讨论

所谓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就是将不同岗位和能力水平不同的护理人员进行分层,明确设置每个层级护理人员的护理职责,促使所有护理人员共同合作的一种护理方法。在外科护理管理过程中采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能够规范日常护理工作内容,提高日常护理工作效率。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应用的过程中充分凸显了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想,并始终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从而在较大程度上提高了外科科室的护理质量[4-6]。在外科护理管理中,完善的护理管理模式严重影响到护理的质量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其中,层级护理管理模式主要是通过合理划分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明确岗位责任,最大限度激发所有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新型的护理管理模式能够让所有护理工作人员保持充沛的精力,明确自身岗位的工作需求,有利于全面提升外科的护理质量和护理效率。同时,还能够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及时调整护理工作内容,以确保护理工作的实施能够更加周到。在外科护理管理过程中采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还能够促使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引导新进入外科科室的护理人员能够快速适应护理岗位的实际需要。此外,合理地将外科护理任务、护理质量和护理人员的工资挂钩,有利于最大限度调动起外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全面提升外科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在该次研究过程中,采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总满意率为96.77%,而采用普通护理管理模式的对照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总满意率为67.74%,明显高于采取普通护理管理模式的对照组患者。同时,对照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两组患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临床实践表明,在外科护理管理过程中采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不但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而且还能够有效增强护士的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在外科护理管理过程中采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能够大幅度提高日常护理的质量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对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具有较大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陈昌英 单位:重庆市巫溪县人民医院外科

[参考文献]

[1]耿晔.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6(31):97-99.

[2]刘千红,陆颖.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7):2478-2480.

[3]董金金.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内蒙古中医药,2014(6):110-111.

[4]任圣梅,郑家菊,李立娟.层级护理管理对外科护士工作压力和工作能力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4):938-940.

外科护理范文篇10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该院血管外科中接受“一站式杂交”手术治疗的患者12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其中,男患者75例、女患者45例,年龄为25~78岁,平均年龄为(48.32±10.17)岁。其中25例颈动脉狭窄、15例内脏动脉狭窄、18例下肢动脉狭窄患者,采用外科手术以及闭塞/狭窄性疾病腔内手术治疗;17例内脏动脉瘤、13例动脉取栓行微创腔内治疗;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12例、腹、胸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20例。1.2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其全部的临床资料,对其护理管理方法和措施进行总结分析。具体如下。1.2.1手术配合。①术前准备。首先术前1d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即由巡回护士将“一站式杂交”的相关知识以及特点详细告知患者。同时对患者是否对造影剂过敏,是否存在药物过敏史,是否做过导管检查,体内是否具有金属植入物等情况进行核对,并将该手术的相关注意事项详细的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其次准备好各项手术物品,即特殊的支架、球囊、导丝、导管以及常规手术器械等。②巡回护士术中配合。进入手术室后,护士先帮助患者建立颈外静脉通道,然后避开穿刺部位,且与患者交流后,配合麻醉再建立两条静脉通道。对患者成功麻醉后,对其体位进行合理安置。手术期间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如果患者出现任何异常情况,都需及时告知手术操作者并及时加以处理。③器械护士配合。即针对术中所用导管耗材准备一辆器械车,针对外科手术器械准备一辆器械车,共两辆器械车,打开手术所需敷料以及耗材。手术进行的过程中,注意将术野周围的器械数量减少,并将不使用的器械及时收回。术中植入支架以及进行造影的过程中,需要将手术台上未使用的器械向对应的器械车中撤回,然后对纱垫、纱布以及缝针等物品进行及时的清点,并于指定位置放置器械车。采用肝素盐水对耗材的官腔进行冲洗后备用,在治疗巾下放置导丝盘以防弹开;按照外科手术要求在置入支架后继续配合手术。1.2.2护理管理。①严格术中查对制度。即护士需仔细的核对高值耗材的型号以及种类,且与手术医师反复确认之后在进行使用,以防止出现浪费。注意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避免异物遗留患者体腔,在将手术器械包打开时,手术医师与护士需共同对物品的数量以及种类进行清点。在对患者体腔进行关闭前后,要对物品的数量以及种类进行再次核对,待总数相符之后才能让患者离开手术室。另外抢救中的口头医嘱或者术中执行医嘱如果存在疑问,则必须与医生进行反复核对,且医嘱执行的时间以及提出医嘱的医生都需准确记录下来。②制定应急预案。即按照“一站式杂交”手术治疗的特点,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心脏骤停以及大出血等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应急预案,同时还需制定相应的预防坠车预案、预防坠床预案、预防导管堵塞脱出预案、预防交叉感染预案等。要对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以及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等的操作流程加以完善,另外还需完善抢救心脏骤停以及大出血等的操作流程。③明确岗位职责。即针对“一站式杂交”手术中存在的高位环节,巡回护士需进行详细的了解和掌握,且要对可能出现的技术风险以及责任风险进行规避,同时对各种抢救仪器的性能完好性、急救物品以及药品的完好性等加以熟知。巡回护士还需增强自身的风险意识,并加强管理手术过程中存在的各种不安全因素,以减少环境风险。另外巡回护士还需建立等级责任制度,以确保每位巡回护士能够明确自身的岗位职责。④抢救药品、设备以及器械管理。安排专门的人员对介入手术使用的各种器材、导丝以及导管等进行管理,同时有序放置特殊器械、导管鞘、导丝以及导管,以方便取用。在介入手术实施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手术意外以及并发症,因此“一站式杂交”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必须将各种抢救器材以及相关的药品准备充分,以便及时对患者进行急救。

2结果

“一站式杂交”手术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获得有效护理管理,且护理满意度为95.83%(115/120)。而患者治疗期间风险事件发生率为0.00%,各项护理工作以及安全管理均顺利进行,且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发生任何死亡情况。

3讨论

在临床上,“一站式杂交”是治疗各种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术,而此类患者在进行介入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大多是由“一站式杂交”手术室完成。一旦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任何的意外事故,在该手术室中也能给予其及时的抢救[5]。“一站式杂交”手术室可同时进行常规外科手术以及影像学检查,因而患者在治疗期间无需在手术室以及介入导管室中进行来回的转移,这就有效避免了患者转运期间以及多次麻醉可能存在的风险[6]。此外“一站式杂交”手术室的优势在于:①能一起完成外科手术以及腔内手术,减少了患者创伤,降低了手术风险,且降低了手术费用。②能将治疗指征拓宽,解决了以往单一手术治疗或者介入手术治疗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同时还有效避免了纯腔内技术的局限性以及外科技术的风险性,从而显著提高患者治疗的安全性。③一旦患者在腔内手术中发生任何并发症,都可由外科手术加以治疗和解决[7]。该文的研究中,“一站式杂交”手术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获得有效护理管理,且护理满意度为95.83%(115/120)。而患者治疗期间风险事件发生率为0.00%,各项护理工作以及安全管理均顺利进行,且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发生任何死亡情况。因此可以看出,“一站式杂交”手术治疗应用于血管外科中的护理管理具有十分积极的推广价值和意义。综上所述,“一站式杂交”手术治疗应用于血管外科中的护理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其能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并能促使护理管理更佳规范化,从而为血管外科“一站式杂交”手术治疗提供充分保障,因此值得推广于临床应用。

作者:曹锦秋 单位:吉林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

[参考文献]

[1]程华,郑静,徐莉,等.神经外科杂交手术的护理配合[J].华西医学,2013(4):585-588.

[2]颜婕,聂智容,刘宿,等.多学科“一站式杂交”手术室规范化管理模式的构建[J].创伤外科杂志,2013(3):270.

[3]苗琳.一站式复合手术室的护理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3(8):746-747.

[4]宋秀棉,高静,何丽.“一站式杂交”手术高值耗材库在血管外科的运行与管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11):72-74.

[5]郑元,陈皓,陈燕.腔内血管外科“一站式”杂交手术围手术期护理配合[C]//河南省护理学会.2013年河南省患者手术安全规范化管理学术会议论文集.河南省护理学会,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