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感染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3 05:39:12

外科感染

外科感染范文篇1

根据典型的局部症状和体征,位置表浅的外科化脓性感染的诊断一般不困难。波动征表示存在脓肿。局部压痛是深部化脓性感染,特别是软组织深部化脓性感染的重要体征之一,往往可以凭此做出诊断。必要时可在压痛最剧处作诊断性穿刺,但有些深部感染如膈下、肠间、腹膜后感染等,由于缺乏早期的定位症状,诊断有时会发生困难。又如深部感染,特别是经过大剂量抗生素的治疗后,即使已存在巨大脓肿,也可无明显的发热、压痛或白细胞计数增加。因此,对这些患者必须仔细询问病史和做体格检查以及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才能确定感染是否存在和确定感染的位置。

二、治疗

(一)治疗

治疗外科感染的原则,是消除感染病因和毒性物质,增强人体的抗感染和修复能力。感染较轻或范围较小的浅部感染可用外用药、热敷和手术等治疗;感染较重或范围较大者,同时内服或注射各种药物。深部感染一般根据病菌种类作治疗。全身性感染更需积极进行全身疗法,必要时应做手术。

(二)治疗方法

1.局部疗法

(1)患部制动、休息可减轻疼痛,而且有利于炎症局限化和消肿。感染在肢体的,可抬高患肢,必要时,可用夹板或石膏夹板固定。

(2)外用药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散瘀消肿、加速感染局限化,以及促使肉芽生长等作用,大多适用于浅部感染,但有时也用于深部感染。①热敷。炎症在早期可局部作热敷,肿胀明显者用50%硫酸镁溶液湿热敷。②药物外敷。有消肿、止痛等作用。方法新鲜蒲公英、紫花地丁、马齿苋、败酱草等捣烂外敷,在浅部感染初期有效;b.硫酸镁溶液湿敷,可用于蜂窝织炎、淋巴结炎等;c.金黄散、玉露散、双柏散等用醋调外敷,适用于浅部或稍深的感染初期或中期;d.鲫鱼膏、千捶膏等,或鱼石脂软膏,适用于疖等较小的感染中期;e.已破溃后,可用八二丹、生肌玉红膏、红油膏等。

(3)物理疗法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加局部抵抗力,促进炎症吸收或局限化的作用。耳疖、鼻疖等可用超短波或红外线。

(4)手术治疗包括脓肿的切开引流和发炎脏器的切除。脓种必须切开引流,才能在全身疗法的辅助下促进炎症的消退。手术前须先明确脓肿的部位、大小。深部脓肿在切开前可先作穿刺抽脓,根据穿刺针的方向和进针的深度作切开引流。

脓肿切开或自行溃破后,应根据具体情况处理。一般可用等渗盐水或1:5000呋喃西林溶液清洗伤口,用凡士林纱布填人,以起引流、止血和保护创面的作用;如伤口腐烂、多脓、恶臭,可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冲洗、浸泡或用2%优琐溶液冲洗、浸泡,以加速坏死组织的脱落;厌氧性细菌感染的伤口可用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伤口如有绿脓杆菌感染,可用4%硼酸溶液或1%苯氧乙醇溶液清洗、湿敷,也可用10%甲磺灭脓湿敷;如创面肉芽生壬过多或不健康,可用10%~20%硝酸银腐蚀,再用等渗盐水拭净;创面过大者,可待肉芽健康后进行植皮,以加速愈合。

某些发炎的脏器也应施行手术,予以切除,例如急性阑尾炎可作阑尾切除术,急性胆囊炎可做胆囊切除术。

2.全身疗法

全身疗法主要用于感染较重,特别是全身性感染的患者,包括支持疗法和抗菌药物等。

(1)支持疗法目的是改善患者全身情况和增加抵抗力,使各种疗法可以通过人体防御功能而发挥作用。

①保证患者有充分的休息和睡眠,必要时用镇静、止痛药物。②高热量和易消化的饮食,补充多种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B、维生素C。③高热患者,宜用物理降温法(冷敷、冰袋、乙醇擦浴)或针刺曲池穴降温,以减少身体的消耗。④高热和不能进食的患者,应经静脉输液,补充所需的液体和热量,并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⑤有贫血、低蛋白血症或全身性消耗者,应予以输血。特别是脓毒症时,多次适量的输入鲜血,可补充抗体、补体和白细胞等,对增强抵抗力、恢复体质有很大帮助。⑥有条件时,严重感染的患者可给予胎盘球蛋白、丙种球蛋白或康复期血清肌肉注射,以增加免疫能力。⑦对严重感染,可考虑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以改善患者的一般情况,减轻中毒症状。但肾上腺皮质激素有使感染扩散的危险,并能掩盖临床症状,使用时必须同时给予足量有效的抗生素并进行严密观察。

(2)抗菌药物应用这类抗菌药物必须有一定的适应证。要正确应用抗菌药物,盲目使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不仅浪费药物,且可引起细菌的耐药性,影响疗效。全身化脓性感染或深部组织感染一般需用抗生素治疗。局部急性化脓性感染,全身症状不明显者可不用抗生素。一般可根据细菌培养的结果来选用有效的磺胺类药物或抗生素,如无条件作细菌培养或细菌培养尚无明确结果时,可根据临床表现、脓液性状、感染来源和脓液涂片检查等来估计病原菌的种类,以选用适当的抗菌药物。总的来说,葡萄球菌对苄星青霉素、半合成青霉素、红霉素、麦迪霉素、头孢菌素、氯林可霉素等敏感;链球菌对磺胺类药物、苄星青霉素、氨苄西林、红霉素、麦迪霉素等敏感;大肠杆菌对氨基甙类抗生素、氨苄西林、头孢菌素等敏感;绿脓杆菌对庆大霉素、氨苄西林、多黏菌素等敏感;变形杆菌对苄星青霉素、氨苄西林、氨基苷类抗生素敏感;克雷白细菌、沙雷细菌对氨基苷类抗生素、头孢菌素等敏感;类杆菌对氯林可霉素、甲硝唑、头孢菌素、苄星青霉素、氯霉紊等敏感。

(3)中药一般可用清热解毒的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金银花等煎剂,或用银黄片、清热消炎片、解毒消炎丸等成药。对较严重的感染应辩证论治。

三、预防

总的预防原则是增强人体的全身和局部抵抗力,减少致病菌进入人体的机会。

(1)开展卫生宣传,注意个人卫生,及时治疗各种瘙痒性皮肤病,以防止体表化脓性感染的发生。

(2)做好劳动保护工作,预防创伤的发生;及时和正确处理伤口,包括做好清创术。

(3)糖尿病、尿毒症、白血病、大剂量激素疗法和抗癌疗法等均可消弱人体抵御感染的能力。要加强对这些患者的医疗和护理。以防严重感染的发生。

(4)注意手术时的无菌技术,操作轻柔,爱护组织,彻底止血,防止积液。

(5)换药、气管切开、静脉内插管、留置导尿管,以及烧伤患者的护理,均应遵守无菌操作规则,以预防或减少感染的发生。

外科感染范文篇2

关键词: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管理

神经外科是医院我院重点科室及危重病人集中进行病情观察和治疗护理的场所,这些病人往往导管多、侵袭性操作多、抗生素使用多,儿机体抵抗力又弱。对我院神经外科实行目标性监测,并对资料进行相应分析,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与方法2008年9月6号-2009年2月28号收住我院神经外科的病人,每日填写《邯郸市院内感染调查登记表》,记录是否留置深静脉导管,导尿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以及当天最高体温等,并查阅病例,观察病情直出院为止。

1.2诊断标准按照国家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实行)》判定感染病例。

1.3统计学方法采用x2检验和u检验进行数据处理。

二、结果

2.1神经外科医院感染发病率高于同期全院感染发病率

神经外科79例手术病人中,发生医院感染率15,医院感染率为18.99%,高于全院同期感染率发病率(5.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56,P<0.01)

2.2神经外科医院感部位分布情况

三、讨论

3.1神经外科感染率高于收治对象有关

神经外科主要收治对象为大面积脑出血疾病手术后病人,脑肿瘤、脑外伤、颅脑损伤等手术后病人,这些病人都具有病情危重、手术时间长、手术难道大,手术切口大等特点,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因此,神经外科感染发病率明显高于同期全院感染发病率。本组病例中,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置管病人感染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侵入性操作,主要原因为:病人病情重,多昏迷,气管插管时间长,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总天数大269天,平均(4.04±1.36)天每人,所以必须把神经外科作为医院感染监测的重点部门,尤其是大手术和危重病人应作为监测的重点对象。

3.2神经外科感染与侵入性操作密切相关

留置导尿管、留置深静脉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的平均天数与泌尿道感染、血液感染以及肺部感染发生率具有相关性。其中,肺部感染高于血液感染及泌尿道感染,因此,深静脉置管、留置导尿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操作要严格执行无菌才、操作,在可能的情况下,插管留置时间尽量缩短,同时,要做好危重病人呼吸道护理,加强相关性医疗器械的消毒管理。

3.3神经外科病人获得性肺部感染与基础疾病状态好医源性因素有关

神经外科15例病人发生肺部感染的病人状况显示,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大于或等于24小时、使用h2受体阻滞肺部感染发生有关,正常人口咽部菌群包括许多可引起肺炎的致病菌,如: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可随口咽部分泌物经吞咽等动作进入下呼吸道,通常情况下支气管粘膜--纤毛排泌系统能有效清除吸入气管内的细菌,但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无疑破坏了下呼吸道正常的防御机能,时间超过24小时,肺部感染也就随之发生。另外,使用h2受体阻滞剂或抗算剂导致胃酸酸度下降,胃内定植菌增加,再通过口咽部至下呼吸道而引发肺部感染。公务员之家:

因此,深静脉导管、留置导尿管、气管插管等操作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气管插管拔管前一定要彻底吸出气道内痰液,以免分泌物积聚导致肺部感染。h2受体阻滞剂或抗酸剂要合理应用,另外,要加强机体免疫功能,血清白蛋白低的病人应及时补充白蛋白、球蛋白。

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的发生还与环境有关。有些医务人员为了保护自己,在工作中戴手套不及时洗手,导致工作环境的污染。据对医护人员手的微生物监测显示,洗手前仅10%的人合格,洗手后合格率达97%,手是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传播途径,因此,除了要加强环境表面的消毒外,作为神经外科的医务人员,养成随时洗手的习惯非常重要,两次操作间必须洗手,以免交叉感染,只有这样,才能降低神经外科获得性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外科感染范文篇3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神经外科2011年5月至2013年12月收治行颅脑手术治疗患者180例,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对照组(90例)和观察组(9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67例,女性23例,年龄41~67岁,平均年龄为(52.48±6.33)岁,其中脑血管疾病42例,脑积水30例,垂体肿瘤18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65例,女性25例,年龄43~67岁,平均年龄为(52.53±6.35)岁,其中脑血管疾病40例,脑积水31例,垂体肿瘤1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外科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则给予外科强化护理管理干预,包括:①组成包括科主任、护士长及有责任护士在内的强化护理管理小组,加强外科术后感染预防推广监控工作。②建立健全术后感染预防机制及工作标准,每周组织护理人员总结工作中出现问题,针对性提出改进措施;增强护理人员感染预防意识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护理人员工作行为标准;③完善包含无菌器械管理、抗生素管理及病房环境管理等管理制度;由专门护理人员对无菌物品存放进行规范管理,按照消毒时间依次排放方便拿取;增强护理人员无菌操作意识,对医用物品严格依据规范程序进行消毒灭菌,同时分类收集医疗垃圾,以阻断微生物污染传播途径;保证病房相对湿度维持于55%~60%,充分通风透气,每天清扫地面及床铺2次。

1.3观察指标:①记录患者术后颅内、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感染发生例数,计算感染发生率;②统计患者中合并开放性颅脑损伤、手术时间>4h,脑脊液漏、脑室外引流、颅内置管及糖尿病例数,计算感染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数据录入分析分别采用Epidata3.08和SPSS18.0软件;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P<0.05判定为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不同部位感染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患者颅内、呼吸系统及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其他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合并不同感染危险因素条件下感染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合并开放性颅脑损伤、手术时间>4h,脑脊液漏、脑室外引流、颅内置管及糖尿病等感染危险因素条件下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外科感染范文篇4

关键词:外科感染手术感染腹部外科感染治疗

一诊断

根据典型的局部症状和体征,位置表浅的外科化脓性感染的诊断一般不困难。波动征表示存在脓肿。局部压痛是深部化脓性感染,特别是软组织深部化脓性感染的重要体征之一,往往可以凭此做出诊断。必要时可在压痛最剧处作诊断性穿刺,但有些深部感染如膈下、肠间、腹膜后感染等,由于缺乏早期的定位症状,诊断有时会发生困难。又如深部感染,特别是经过大剂量抗生素的治疗后,即使已存在巨大脓肿,也可无明显的发热、压痛或白细胞计数增加。因此,对这些患者必须仔细询问病史和做体格检查以及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才能确定感染是否存在和确定感染的位置。

二治疗

(一)治疗

原则治疗外科感染的原则,是消除感染病因和毒性物质(脓骸⒒邓雷橹?,增强人体的抗感染和修复能力。感染较轻或范围较小的浅部感染可用外用药、热敷和手术等治疗;感染较重或范围较大者,同时内服或注射各种药物。深部感染一般根据病菌种类作治疗。全身性感染更需积极进行全身疗法,必要时应做手术。

(二)治疗方法

1.局部疗法

(1)患部制动、休息可减轻疼痛,而且有利于炎症局限化和消肿。感染在肢体的,可抬高患肢,必要时,可用夹板或石膏夹板固定。

(2)外用药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散瘀消肿、加速感染局限化,以及促使肉芽生长等作用,大多适用于浅部感染,但有时也用于深部感染。①热敷。炎症在早期可局部作热敷,肿胀明显者用50%硫酸镁溶液湿热敷。②药物外敷。有消肿、止痛等作用。方法新鲜蒲公英、紫花地丁、马齿苋、败酱草等捣烂外敷,在浅部感染初期有效;b.硫酸镁溶液湿敷,可用于蜂窝织炎、淋巴结炎等;c.金黄散、玉露散、双柏散等用醋调外敷,适用于浅部或稍深的感染初期或中期;d.鲫鱼膏、千捶膏等,或鱼石脂软膏,适用于疖等较小的感染中期;e.已破溃后,可用八二丹、生肌玉红膏、红油膏等。

(3)物理疗法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加局部抵抗力,促进炎症吸收或局限化的作用。耳疖、鼻疖等可用超短波或红外线。

(4)手术治疗包括脓肿的切开引流和发炎脏器的切除。脓种必须切开引流,才能在全身疗法的辅助下促进炎症的消退。手术前须先明确脓肿的部位、大小。深部脓肿在切开前可先作穿刺抽脓,根据穿刺针的方向和进针的深度作切开引流。

脓肿切开或自行溃破后,应根据具体情况处理。一般可用等渗盐水或1:5000呋喃西林溶液清洗伤口,用凡士林纱布填人,以起引流、止血和保护创面的作用;如伤口腐烂、多脓、恶臭,可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冲洗、浸泡或用2%优琐溶液冲洗、浸泡,以加速坏死组织的脱落;厌氧性细菌感染的伤口可用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伤口如有绿脓杆菌感染,可用4%硼酸溶液或1%苯氧乙醇溶液清洗、湿敷,也可用10%甲磺灭脓湿敷;如创面肉芽生壬过多或不健康,可用10%~20%硝酸银腐蚀,再用等渗盐水拭净;创面过大者,可待肉芽健康后进行植皮,以加速愈合。

某些发炎的脏器也应施行手术,予以切除,例如急性阑尾炎可作阑尾切除术,急性胆囊炎可做胆囊切除术。

2.全身疗法

全身疗法主要用于感染较重,特别是全身性感染的患者,包括支持疗法和抗菌药物等。

(1)支持疗法目的是改善患者全身情况和增加抵抗力,使各种疗法可以通过人体防御功能而发挥作用。

①保证患者有充分的休息和睡眠,必要时用镇静、止痛药物。②高热量和易消化的饮食,补充多种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B、维生素C。③高热患者,宜用物理降温法(冷敷、冰袋、乙醇擦浴)或针刺曲池穴降温,以减少身体的消耗。④高热和不能进食的患者,应经静脉输液,补充所需的液体和热量,并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⑤有贫血、低蛋白血症或全身性消耗者,应予以输血。特别是脓毒症时,多次适量的输入鲜血,可补充抗体、补体和白细胞等,对增强抵抗力、恢复体质有很大帮助。⑥有条件时,严重感染的患者可给予胎盘球蛋白、丙种球蛋白或康复期血清肌肉注射,以增加免疫能力。⑦对严重感染,可考虑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以改善患者的一般情况,减轻中毒症状。但肾上腺皮质激素有使感染扩散的危险,并能掩盖临床症状,使用时必须同时给予足量有效的抗生素并进行严密观察。

(2)抗菌药物应用这类抗菌药物必须有一定的适应证。要正确应用抗菌药物,盲目使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不仅浪费药物,且可引起细菌的耐药性,影响疗效。全身化脓性感染或深部组织感染一般需用抗生素治疗。局部急性化脓性感染,全身症状不明显者可不用抗生素。一般可根据细菌培养的结果来选用有效的磺胺类药物或抗生素,如无条件作细菌培养或细菌培养尚无明确结果时,可根据临床表现、脓液性状、感染来源和脓液涂片检查等来估计病原

菌的种类,以选用适当的抗菌药物。总的来说,葡萄球菌对苄星青霉素、半合成青霉素、红霉素、麦迪霉素、头孢菌素、氯林可霉素等敏感;链球菌对磺胺类药物、苄星青霉素、氨苄西林、红霉素、麦迪霉素等敏感;大肠杆菌对氨基甙类抗生素、氨苄西林、头孢菌素等敏感;绿脓杆菌对庆大霉素、氨苄西林、多黏菌素等敏感;变形杆菌对苄星青霉素、氨苄西林、氨基苷类抗生素敏感;克雷白细菌、沙雷细菌对氨基苷类抗生素、头孢菌素等敏感;类杆菌对氯林可霉素、甲硝唑、头孢菌素、苄星青霉素、氯霉紊等敏感。

(3)中药一般可用清热解毒的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金银花等煎剂,或用银黄片、清热消炎片、解毒消炎丸等成药。对较严重的感染应辩证论治。

三预防

总的预防原则是增强人体的全身和局部抵抗力,减少致病菌进入人体的机会。

(1)开展卫生宣传,注意个人卫生,及时治疗各种瘙痒性皮肤病,以防止体表化脓性感染的发生。

(2)做好劳动保护工作,预防创伤的发生;及时和正确处理伤口,包括做好清创术。

(3)糖尿病、尿毒症、白血病、大剂量激素疗法和抗癌疗法等均可消弱人体抵御感染的能力。要加强对这些患者的医疗和护理。以防严重感染的发生。

(4)注意手术时的无菌技术,操作轻柔,爱护组织,彻底止血,防止积液。

(5)换药、气管切开、静脉内插管、留置导尿管,以及烧伤患者的护理,均应遵守无菌操作规则,以预防或减少感染的发生。

外科感染范文篇5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该院外科病房骨外科两个病区2016年入院手术患者共3218例,其中男2037例,女1181例,年龄12~83岁,平均(46.32±12.76)岁。随机将两个病区分为普通护理病区和优质护理服务病区,两组患者分别有1529例和1689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因、病情、手术及麻醉方式均具可比性(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手术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按照原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确定院内感染病例,比较两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情况。

1.2.1常规护理方式

患者入院后,做好生命体征的监测,按医嘱进行分级护理,向患者或家属介绍病房管理制度,住院期间配合诊疗和护理,观察伤口或手术刀口有无出血或感染,严格执行病房消毒与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对病人做好心理辅导及健康教育。

1.2.2优质护理模式

就是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基础护理管理,由医院护理部负责监管,制定标准定期进行考核,认真落实护士长责任制,深化细化护理专业内涵,全面做好护理服务[2],为住院患者提供“优质、高效、放心”的医疗卫生服务[3]。

1.3统计方法

数据处理以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计数资料以χ2检验进行比较,用[n(%)]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院内感染情况比较

优质护理服务病区院内感染率明显低于普通护理病区(χ2=17.09,P<0.001),见表1。

2.2两组患者院内感染部位构成比较

优质护理服务病区院内感染部位构成与普通护理病区未见明显差别(χ2=0.74,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院内感染性别比、年龄构成比较

普通病区男性感染36例,女性感染22例,优质护理病区男性感染16例,女性感染9例,两组性别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P>0.05);两组患者院内感染的性别比、年龄构成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6,P>0.05;χ2=1.88,P>0.05),见表3。

3讨论

骨外科患者由于术后肢体活动不便,体质虚弱,容易引发院内感染,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痛苦。外科病房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院内感染率下降明显,这与缪大宏等[2-3]报道结果一致,院内感染部位构成比没有明显变化,这与病房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加强护理管理后工作质量得到全面提升有关。院内感染的因素较多,在骨外科患者中,不外乎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因留置导尿管、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等侵袭性操作损坏了人体的生理机能,打开了病原体入侵的门户,非常容易引起感染。其次不规范使用抗生素使得耐药菌株不断增加和繁殖,这些耐药菌株感染显然是院内感染的重要致病菌[4],院内感染又使得机体内部微生物失衡,容易引起条件致病菌和真菌的双重感染[5]。另外,住院时间延长直接增加了与病原体接触的机会,也是外科患者院内感染的重要致病因素。其他诸如手术后切口感染、患者对感染的易感性、医院管理不当、管理制度不完善等也是院内感染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加强护理管理后,不仅院内感染率下降明显,医患关系也得到相应改善,患者满意度提高,社会满意度也相应提高,所收到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必定会得到显著提高。当然,护理管理还有很多具体工作需要细化、量化,关于如何优化服务流程,做好安全护理及出院随访指导,把优质护理的理念运用到临床中去,完善激励措施和考评机制,是下一步临床护理工作重点加强的内容。建议在医院大力推广普及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内涵,加强护理管理,完善陪床探视制度,着力提高工作人员的消毒隔离意识,建立健全院内感染的监测系统,严格掌握抗生素的应用,降低院内感染率。

作者:陈玲 单位:莒南县人民医院门诊部

[参考文献]

[1]伍崇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防治及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2012,22(7):1762.

[2]缪大宏,张小鸥,全和和.优质护理措施对降低儿科院内感染的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21):2011-2013.

[3]刘素珍.护理干预对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院内感染控制的影响[J].长江大学学报,2013,10(33):69-70.

外科感染范文篇6

关键词:外科感染手术感染腹部外科感染治疗

一、诊断

根据典型的局部症状和体征,位置表浅的外科化脓性感染的诊断一般不困难。波动征表示存在脓肿。局部压痛是深部化脓性感染,特别是软组织深部化脓性感染的重要体征之一,往往可以凭此做出诊断。必要时可在压痛最剧处作诊断性穿刺,但有些深部感染如膈下、肠间、腹膜后感染等,由于缺乏早期的定位症状,诊断有时会发生困难。又如深部感染,特别是经过大剂量抗生素的治疗后,即使已存在巨大脓肿,也可无明显的发热、压痛或白细胞计数增加。因此,对这些患者必须仔细询问病史和做体格检查以及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才能确定感染是否存在和确定感染的位置。

二、治疗

(一)治疗

治疗外科感染的原则,是消除感染病因和毒性物质,增强人体的抗感染和修复能力。感染较轻或范围较小的浅部感染可用外用药、热敷和手术等治疗;感染较重或范围较大者,同时内服或注射各种药物。深部感染一般根据病菌种类作治疗。全身性感染更需积极进行全身疗法,必要时应做手术。

(二)治疗方法

1.局部疗法

(1)患部制动、休息可减轻疼痛,而且有利于炎症局限化和消肿。感染在肢体的,可抬高患肢,必要时,可用夹板或石膏夹板固定。

(2)外用药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散瘀消肿、加速感染局限化,以及促使肉芽生长等作用,大多适用于浅部感染,但有时也用于深部感染。①热敷。炎症在早期可局部作热敷,肿胀明显者用50%硫酸镁溶液湿热敷。②药物外敷。有消肿、止痛等作用。方法新鲜蒲公英、紫花地丁、马齿苋、败酱草等捣烂外敷,在浅部感染初期有效;b.硫酸镁溶液湿敷,可用于蜂窝织炎、淋巴结炎等;c.金黄散、玉露散、双柏散等用醋调外敷,适用于浅部或稍深的感染初期或中期;d.鲫鱼膏、千捶膏等,或鱼石脂软膏,适用于疖等较小的感染中期;e.已破溃后,可用八二丹、生肌玉红膏、红油膏等。

(3)物理疗法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加局部抵抗力,促进炎症吸收或局限化的作用。耳疖、鼻疖等可用超短波或红外线。

(4)手术治疗包括脓肿的切开引流和发炎脏器的切除。脓种必须切开引流,才能在全身疗法的辅助下促进炎症的消退。手术前须先明确脓肿的部位、大小。深部脓肿在切开前可先作穿刺抽脓,根据穿刺针的方向和进针的深度作切开引流。

脓肿切开或自行溃破后,应根据具体情况处理。一般可用等渗盐水或1:5000呋喃西林溶液清洗伤口,用凡士林纱布填人,以起引流、止血和保护创面的作用;如伤口腐烂、多脓、恶臭,可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冲洗、浸泡或用2%优琐溶液冲洗、浸泡,以加速坏死组织的脱落;厌氧性细菌感染的伤口可用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伤口如有绿脓杆菌感染,可用4%硼酸溶液或1%苯氧乙醇溶液清洗、湿敷,也可用10%甲磺灭脓湿敷;如创面肉芽生壬过多或不健康,可用10%~20%硝酸银腐蚀,再用等渗盐水拭净;创面过大者,可待肉芽健康后进行植皮,以加速愈合。

某些发炎的脏器也应施行手术,予以切除,例如急性阑尾炎可作阑尾切除术,急性胆囊炎可做胆囊切除术。

2.全身疗法

全身疗法主要用于感染较重,特别是全身性感染的患者,包括支持疗法和抗菌药物等。

(1)支持疗法目的是改善患者全身情况和增加抵抗力,使各种疗法可以通过人体防御功能而发挥作用。

①保证患者有充分的休息和睡眠,必要时用镇静、止痛药物。②高热量和易消化的饮食,补充多种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B、维生素C。③高热患者,宜用物理降温法(冷敷、冰袋、乙醇擦浴)或针刺曲池穴降温,以减少身体的消耗。④高热和不能进食的患者,应经静脉输液,补充所需的液体和热量,并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⑤有贫血、低蛋白血症或全身性消耗者,应予以输血。特别是脓毒症时,多次适量的输入鲜血,可补充抗体、补体和白细胞等,对增强抵抗力、恢复体质有很大帮助。⑥有条件时,严重感染的患者可给予胎盘球蛋白、丙种球蛋白或康复期血清肌肉注射,以增加免疫能力。⑦对严重感染,可考虑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以改善患者的一般情况,减轻中毒症状。但肾上腺皮质激素有使感染扩散的危险,并能掩盖临床症状,使用时必须同时给予足量有效的抗生素并进行严密观察。

(2)抗菌药物应用这类抗菌药物必须有一定的适应证。要正确应用抗菌药物,盲目使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不仅浪费药物,且可引起细菌的耐药性,影响疗效。全身化脓性感染或深部组织感染一般需用抗生素治疗。局部急性化脓性感染,全身症状不明显者可不用抗生素。一般可根据细菌培养的结果来选用有效的磺胺类药物或抗生素,如无条件作细菌培养或细菌培养尚无明确结果时,可根据临床表现、脓液性状、感染来源和脓液涂片检查等来估计病原菌的种类,以选用适当的抗菌药物。总的来说,葡萄球菌对苄星青霉素、半合成青霉素、红霉素、麦迪霉素、头孢菌素、氯林可霉素等敏感;链球菌对磺胺类药物、苄星青霉素、氨苄西林、红霉素、麦迪霉素等敏感;大肠杆菌对氨基甙类抗生素、氨苄西林、头孢菌素等敏感;绿脓杆菌对庆大霉素、氨苄西林、多黏菌素等敏感;变形杆菌对苄星青霉素、氨苄西林、氨基苷类抗生素敏感;克雷白细菌、沙雷细菌对氨基苷类抗生素、头孢菌素等敏感;类杆菌对氯林可霉素、甲硝唑、头孢菌素、苄星青霉素、氯霉紊等敏感。

(3)中药一般可用清热解毒的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金银花等煎剂,或用银黄片、清热消炎片、解毒消炎丸等成药。对较严重的感染应辩证论治。

三、预防

总的预防原则是增强人体的全身和局部抵抗力,减少致病菌进入人体的机会。

(1)开展卫生宣传,注意个人卫生,及时治疗各种瘙痒性皮肤病,以防止体表化脓性感染的发生。

(2)做好劳动保护工作,预防创伤的发生;及时和正确处理伤口,包括做好清创术。

(3)糖尿病、尿毒症、白血病、大剂量激素疗法和抗癌疗法等均可消弱人体抵御感染的能力。要加强对这些患者的医疗和护理。以防严重感染的发生。

(4)注意手术时的无菌技术,操作轻柔,爱护组织,彻底止血,防止积液。

(5)换药、气管切开、静脉内插管、留置导尿管,以及烧伤患者的护理,均应遵守无菌操作规则,以预防或减少感染的发生。公务员之家

外科感染范文篇7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收集2005年3月-2011年5月在我院外科接受手术的住院患者800例(男623例,女177例);年龄在7~91岁,平均(48.87±16.94)岁。800例中,胃大部切除及全胃切除术430例、肠破裂修补术150例、直肠癌根治术80例、结肠癌根治术60例、胃癌根治术50例、粘连性肠梗阻松解术30例。

1.2方法采用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结合查阅患者病历回顾性调查,通过观察换药时切口愈合情况、询问患者病情,结合查阅病史、病程记录、化验单、特殊检查、细菌学检查报告等资料综合判断是否发生手术部位感染(surgiealsiteinfeetion,SSI)。对必要的患者进行电话随访,了解出院后切口愈合及感染发生情况。

1.3SSI诊断标准按卫生部20似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中将手术位感染分为三类:表浅切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器官腔隙感染。

1.4ASA分级标准[3]美国麻醉师协会(ASA)的评分能较好地反映患者术前并发疾病,ASA分级标准:I级为正常健康,除局部病变外,无周身性疾病;II级为有轻度或中度的周身疾病,如轻度糖尿病和贫血,新生儿和80岁以上老年人,III级为有严重的周身性疾病,日常活动受限,但未丧失工作能力:IV级为有生命危险的严重周身性疾病,已丧失工作能力;V级为病情危笃,又属紧急抢救手术,生命难以维持的濒死患者。

1.5切口分类标准按手术切口的清洁度可将手术切口分为三类:清洁切口、清洁一污染切口、污染切口。①I类清洁切口手术切口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口咽部,无创伤、无感染、无炎症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②II类清洁一污染切口手术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泌尿生殖道手术时尿培养阴性,肝胆手术时胆汁培养阴性③III类污染切口开放的新鲜切口,术中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涉及泌尿生殖道且有尿培养阳性的手术,胆汁培养阳性的胆道手术,胃肠道内容物有明显溢出污染的手术;有坏死组织、异物、排泄物污染的切口,脏器穿孔,急性细菌性化脓性炎症。

1.6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是否合理判断标准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规定的用药指征、药物选择、给药时机、用药时间给予预防用药者判断为合理,反之判断为不合理。

1.7统计学处理所有资料采用SPss13.0软件作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单变量筛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采用BackwardConditional法。

2结果

2.1对2005年3月-2011年5月在我院接受胃肠手术的住院患者800例;有27例患者发生SSI,感染率为3.33%。

2.2患者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急诊手术感染率7.33%,明显高于择期手术1.00%(χ2=6.22,P<0.01);手术时间≥120min的感染率6.66%,明显高于<120min的2.61%(χ2=6.33,P<0.01);围术期未使用抗生素的感染率6.42%,明显高于使用抗生素的2.72%(χ2=6.55,P<0.01);住院天数以大于15d的感染率9.00%,明显高于≤7d、8~14d(χ2=6.88,P<0.01);Ⅲ类切口感染率7.75%,明显高于Ⅰ类、Ⅱ类切口感染率2.08%、2.08%(χ2=6.98,P<0.01);

2.3SSI危险因素经单因素回归分析得出与SSI密切相关的因素有12个,为避免各个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或因某些干扰因素而造成的假象,克服单因素分析的片面性,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共筛选出6个SSI的显著变量,分别为白蛋白、血红蛋白、急诊手术、失血、切口类型、引流。

外科感染范文篇8

关键词:外科感染手术感染腹部外科感染治疗

一诊断

根据典型的局部症状和体征,位置表浅的外科化脓性感染的诊断一般不困难。波动征表示存在脓肿。局部压痛是深部化脓性感染,特别是软组织深部化脓性感染的重要体征之一,往往可以凭此做出诊断。必要时可在压痛最剧处作诊断性穿刺,但有些深部感染如膈下、肠间、腹膜后感染等,由于缺乏早期的定位症状,诊断有时会发生困难。又如深部感染,特别是经过大剂量抗生素的治疗后,即使已存在巨大脓肿,也可无明显的发热、压痛或白细胞计数增加。因此,对这些患者必须仔细询问病史和做体格检查以及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才能确定感染是否存在和确定感染的位置。

二治疗

(一)治疗

原则治疗外科感染的原则,是消除感染病因和毒性物质(脓骸⒒邓雷橹,增强人体的抗感染和修复能力。感染较轻或范围较小的浅部感染可用外用药、热敷和手术等治疗;感染较重或范围较大者,同时内服或注射各种药物。深部感染一般根据病菌种类作治疗。全身性感染更需积极进行全身疗法,必要时应做手术。

(二)治疗方法

1.局部疗法

(1)患部制动、休息可减轻疼痛,而且有利于炎症局限化和消肿。感染在肢体的,可抬高患肢,必要时,可用夹板或石膏夹板固定。

(2)外用药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散瘀消肿、加速感染局限化,以及促使肉芽生长等作用,大多适用于浅部感染,但有时也用于深部感染。①热敷。炎症在早期可局部作热敷,肿胀明显者用50%硫酸镁溶液湿热敷。②药物外敷。有消肿、止痛等作用。方法新鲜蒲公英、紫花地丁、马齿苋、败酱草等捣烂外敷,在浅部感染初期有效;b.硫酸镁溶液湿敷,可用于蜂窝织炎、淋巴结炎等;c.金黄散、玉露散、双柏散等用醋调外敷,适用于浅部或稍深的感染初期或中期;d.鲫鱼膏、千捶膏等,或鱼石脂软膏,适用于疖等较小的感染中期;e.已破溃后,可用八二丹、生肌玉红膏、红油膏等。

(3)物理疗法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加局部抵抗力,促进炎症吸收或局限化的作用。耳疖、鼻疖等可用超短波或红外线。

(4)手术治疗包括脓肿的切开引流和发炎脏器的切除。脓种必须切开引流,才能在全身疗法的辅助下促进炎症的消退。手术前须先明确脓肿的部位、大小。深部脓肿在切开前可先作穿刺抽脓,根据穿刺针的方向和进针的深度作切开引流。

脓肿切开或自行溃破后,应根据具体情况处理。一般可用等渗盐水或1:5000呋喃西林溶液清洗伤口,用凡士林纱布填人,以起引流、止血和保护创面的作用;如伤口腐烂、多脓、恶臭,可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冲洗、浸泡或用2%优琐溶液冲洗、浸泡,以加速坏死组织的脱落;厌氧性细菌感染的伤口可用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伤口如有绿脓杆菌感染,可用4%硼酸溶液或1%苯氧乙醇溶液清洗、湿敷,也可用10%甲磺灭脓湿敷;如创面肉芽生壬过多或不健康,可用10%~20%硝酸银腐蚀,再用等渗盐水拭净;创面过大者,可待肉芽健康后进行植皮,以加速愈合。

某些发炎的脏器也应施行手术,予以切除,例如急性阑尾炎可作阑尾切除术,急性胆囊炎可做胆囊切除术。

2.全身疗法

全身疗法主要用于感染较重,特别是全身性感染的患者,包括支持疗法和抗菌药物等。

(1)支持疗法目的是改善患者全身情况和增加抵抗力,使各种疗法可以通过人体防御功能而发挥作用。

①保证患者有充分的休息和睡眠,必要时用镇静、止痛药物。②高热量和易消化的饮食,补充多种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B、维生素C。③高热患者,宜用物理降温法(冷敷、冰袋、乙醇擦浴)或针刺曲池穴降温,以减少身体的消耗。④高热和不能进食的患者,应经静脉输液,补充所需的液体和热量,并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⑤有贫血、低蛋白血症或全身性消耗者,应予以输血。特别是脓毒症时,多次适量的输入鲜血,可补充抗体、补体和白细胞等,对增强抵抗力、恢复体质有很大帮助。⑥有条件时,严重感染的患者可给予胎盘球蛋白、丙种球蛋白或康复期血清肌肉注射,以增加免疫能力。⑦对严重感染,可考虑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以改善患者的一般情况,减轻中毒症状。但肾上腺皮质激素有使感染扩散的危险,并能掩盖临床症状,使用时必须同时给予足量有效的抗生素并进行严密观察。

(2)抗菌药物应用这类抗菌药物必须有一定的适应证。要正确应用抗菌药物,盲目使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不仅浪费药物,且可引起细菌的耐药性,影响疗效。全身化脓性感染或深部组织感染一般需用抗生素治疗。局部急性化脓性感染,全身症状不明显者可不用抗生素。一般可根据细菌培养的结果来选用有效的磺胺类药物或抗生素,如无条件作细菌培养或细菌培养尚无明确结果时,可根据临床表现、脓液性状、感染来源和脓液涂片检查等来估计病原菌的种类,以选用适当的抗菌药物。总的来说,葡萄球菌对苄星青霉素、半合成青霉素、红霉素、麦迪霉素、头孢菌素、氯林可霉素等敏感;链球菌对磺胺类药物、苄星青霉素、氨苄西林、红霉素、麦迪霉素等敏感;大肠杆菌对氨基甙类抗生素、氨苄西林、头孢菌素等敏感;绿脓杆菌对庆大霉素、氨苄西林、多黏菌素等敏感;变形杆菌对苄星青霉素、氨苄西林、氨基苷类抗生素敏感;克雷白细菌、沙雷细菌对氨基苷类抗生素、头孢菌素等敏感;类杆菌对氯林可霉素、甲硝唑、头孢菌素、苄星青霉素、氯霉紊等敏感。

(3)中药一般可用清热解毒的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金银花等煎剂,或用银黄片、清热消炎片、解毒消炎丸等成药。对较严重的感染应辩证论治。

三预防

总的预防原则是增强人体的全身和局部抵抗力,减少致病菌进入人体的机会。

(1)开展卫生宣传,注意个人卫生,及时治疗各种瘙痒性皮肤病,以防止体表化脓性感染的发生。

(2)做好劳动保护工作,预防创伤的发生;及时和正确处理伤口,包括做好清创术。

(3)糖尿病、尿毒症、白血病、大剂量激素疗法和抗癌疗法等均可消弱人体抵御感染的能力。要加强对这些患者的医疗和护理。以防严重感染的发生。

(4)注意手术时的无菌技术,操作轻柔,爱护组织,彻底止血,防止积液。

(5)换药、气管切开、静脉内插管、留置导尿管,以及烧伤患者的护理,均应遵守无菌操作规则,以预防或减少感染的发生。

外科感染范文篇9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外科感染;教学实效

DiscussionontheRelationshipBetweenCoursewareonNursingofSurgicalInfectiousPatientsandTeachingActivity

Abstract:ObjectiveToprobeintotherelationshipbetweencoursewareonnursingofsurgicalinfectiouspatientsandtheresultofteachingactivity.MethodsAnalyzedthecharacteristicsandsignificanceofthenursingcourseware.ResultsThecoursewareplayedanimportantroleinteachingactivityonnursingofSurgicalinfectiouspatients.ConclusionMultimediacoursewareisanidealmodernCAI.

Keywords:Multimediacourseware;Surgicalinfection;Teachingeffect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1]引入外科感染患者护理的课堂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方法不可比拟的优势,使多媒体的图文、声音、动画、视频与教学活动有机融为一体,使得原本枯燥抽象、难于理解的医学、护理内容,变得直观、生动,不仅体现了实验教学的部分,也是教学中增强学生护理评估、培养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和孕育创新意识的重要环节[2]。通过该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极大提高了教学实效。

1课件制作的目的

1.1外科感染患者的护理是《外科护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总论内容之一,目前还没有更好的相关课件供教学参考,市场出售的录像带难以满足授课实际需要,因此设计出既适合教学需要、又符合个人讲课风格的课件,为学生创设优良的学习情境。

1.2为克服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难题时间紧(外科感染的概述及6种软组织感染仅为2学时~3学时);理论与实际脱节(在没有预习情境的情况下,学生对各种软组织感染病灶局部的症状体征几乎无感性认识,教师授课难解其详,教学效果不佳)[3]。

2课件制作

课件素材来源:以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外科护理学》为蓝本,紧扣教学大纲;课件视频部分:选自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教学录像“急性软组织化脓性感染”的部分内容;有些图片取于医学网。制作条件:主要依托〈课件网课件大师〉软件;运行硬件要求不高,使用方便,可在Windows95、Windows98、Xp操作平台上操作;分辨率:800×600。

3课件的特点

3.1图文并茂该章节定义较多,每个定义采用同屏文字描述加图像显示的表现方式,使抽象的概念形象、生动,易于理解、记忆。

3.2突出重点如疖的教学重点在面部危险三角区,课件利用动画效果,既展示了面部危险三角区,又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如,利用破伤风典型四大特征的图例作为菜单,通过点击,使学生一目了然,加强学生对外科感染患者进行护理评估能力的培养。

3.3增加视频通过对6种软组织感染患者临床表现的录像编辑,合理创设临床见习的情境,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提高学习效率。

3.4便于讲明易于混淆的知识点课件中穿插了外科感染与内科感染、疖与痈、丹毒与蜂窝组织炎等多种文字图表与临床图例的对比,突出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讲解。

3.5促进知识掌握借助视频进行课堂小结:有助于6种软组织感染相关知识的理解;增加了与教学相关的图例,可任意点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配有复习题:便于学生的复习、思考。

4课件辅助教学的探讨

4.1优化教学内容既理论讲授加同步模拟见习;又弥补临床见习病种不全的不足,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了学习效率,体现了本课件具有的教育性、科学性。

4.2适应现代护理教育发展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可完全根据教学的需要,采取边播放、边讲解的形式,既减少板书,又可自由安排和控制时间;空间上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模式,操作灵活、简便;教学内容相对独立成块,便于教师自由选取;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不同的多媒体信息在不同的界面上有机组合,有丰富的交互功能;促进教师多渠道传递信息,增加了师生的情趣互动。体现了本课件具有的艺术性、技术性。

4.3促进传统学习模式的更新课件丰富多彩的表现力,使教学信息经多渠道传递、短时间作用于学生各个感官,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学生根据配备足够的习题复习,通过对重点、难点的分析、讨论,提高学生主动研究问题、探索问题的兴趣,并经过自我评价,直至完全达到学习目标的要求。提高学生学习和复习巩固的效率。体现了本课件具有的综合教育性。

4.4在外科护理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创设护理理论、护理技能学习的研学情境,用先进教学手段支持教学工作,突破重点难点,使一些传统教学中不易解决的问题变得易如反掌,利于学生对外科感染患者进行护理评估、制定护理计划,完成外科感染患者护理的学习。外科感染患者的护理教学中,通过该课件的使用,创设学习情境、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优化教学双边活动,提高教学实效。多媒体课件不失为一种较为理想的现代化辅助教学的工具[4]。该课件在2005年南京中等职业学校多媒体教学课件评比中获“第一名”。

参考文献:

[1]张新明.多媒体技术及其在教学上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5,12:7779.

[2]刘树伟,姜启海,丛滋敏,等.建立现代医学实验教学体系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22(5):1417.

外科感染范文篇10

关键词:普通外科;手术护理管理;感染;疼痛;相关性

外科手术具有创伤性,因此术后会出现疼痛,或发生与手术相关的感染。研究发现,普通外科术后实施手术护理管理能够缓解术后疼痛,减少手术相关感染的发生。本研究对普通外科手术护理管理与手术感染及疼痛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共98例,均为2014年8月至2016年5月我院普通外科收治患者。胆道疾病26例,肝脏疾病3例,胃肠疾病63例,肝肠疾病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男26例、女23例,年龄平均(45.9±2.3)岁。对照组男27例、女22例,年龄平均(46.2±2.5)岁。两组疾病类型、年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护理方法

对照组用普通外科常规护理,包括基础护理、术后感染控制护理、疼痛控制护理等。观察组用手术护理管理模式,除基础护理措施外,护理内容为:①手术感染护理管理:a.合理规划手术室布局,按照无菌疾病划分区域,对个区域进行个体化管理,手术器具合理摆放在规定区域内。b.限制手术室人员流动,避免人流将细菌带入手术室,导致手术室细菌超标。c.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着装、口罩、手套等需保证无菌,手术过程中不需要再使用的手术器械由一护理人员负责管理。②定期对手术室空气进行菌群监测,做好手术室的消毒灭菌工作。③术后疼痛护理管理:术前告知患者术后出现疼痛属正常现象,消除患者的疑虑。告知能够缓解疼痛的方法,如听音乐、看电视等。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使其对术后疼痛有正确的认知,避免因疼痛产生不良情绪。

3观察指标

疼痛程度: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ore,VAS)进行评价。用直尺和黑笔在白纸上画一长度为10cm的线段,以mm为单位标记刻度,每1cm的长度代表为1分,0(0分)一端表示无痛,10(10分)一端表示最痛,要求患者在最能反映疼痛程度的刻度处做标记。轻度、中度、重度疼痛的评分范围依次为1~3分、4~6分、7~10分。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结果

两组术后感染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术后感染2例(4.1%),对照组术后感染8例(16.3%)。两组术后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9,P<0.05)。

5讨论

普通外科手术治疗所引起的术后疼痛感易导致患者产生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不利于术后康复[1]。手术护理管理是指对能够影响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及术后康复的相关因素进行管理,以确保手术治疗效果和安全性[2]。对普通外科患者实施手术护理管理,能够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率,缓解术后疼痛感,促进术后早日康复。

作者:邬春芳 单位: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花东镇中心卫生院手术室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