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护理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3 10:10:29

透析护理论文

透析护理论文范文篇1

【论文关键词】尿毒症;血液透析;心理护理

血液透析作为尿毒症患者的一种治疗手段需要长期不间断地进行,血液透析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给尿毒症患者带来了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影响,同时对血液透析的治疗和护理工作及患者的康复也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因此,护理人员应通过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支持护理,通过建立医患共同参与模式,使护患双方相互信任,协调配合,使患者保持健康的心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其透析质量和生活质量。笔者对我院2008年1月至12月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心理分析,并总结相应的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

2008年1月至12月,透析7028人次,年龄26~78岁,其中女性患者2803人次,男性患者4225人次。

二、常见心理问题

抑郁、焦虑和恐惧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较常见的心理问题,少数患者有敌对、不合作行为、悲观、疑虑、孤独、寂寞等心理问题。

三、原因分析

3.1患者的角色改变

由于不能很快适应社会角色的改变而产生一系列情绪反应。患者自身的心理素质、性格差异、社会上医疗知识的宣传、疾病知识的缺乏、不了解疾病的性质和预后而产生焦虑,甚至恐惧,终日郁郁寡欢。

3.2不良的心理情绪

因为生病而懊恼,同时为日后的经济开支及病后的家庭生活、学习和工作能力等问题而担忧,产生不良心理情绪。患病后家庭、工作发生的巨大的改变,给患者自己和家庭会带来重大的损失。血液透析的不间断性给患者带来经济负担和巨大的心理压力,因而产生抑郁、悲观失望的情绪。这些压力会造成患者情绪低落、心情抑郁、焦虑,甚至萌生厌世的自杀倾向。

3.3尿毒症原因

尿毒症本身引起的胃肠道、心血管、肌肉、骨骼、皮肤及神经系统的不适,导致患者紧张、焦虑和恐惧。

另外,尿毒症患者体内酸碱平衡失调,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中分子毒素的蓄积,这些都可以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引起记忆力减退、抑郁。

3.4患者对血液透析不适应

由于血液透析而引起的饮食习惯的改变,如必须控制饮食和进水量,对血液透析中产生的不良反应,如低血压、透析失衡综合征等不耐受,工作人员技术不熟练引起的穿刺处的血肿和渗血等各方面因素导致患者产生恐惧、焦虑。

3.5对透析治疗的疑虑

生活拮据、文化程度偏低的患者对需要依赖血液透析治疗维持生命将信将疑,常常不听从医护人员的正确劝告和治疗方案,而迷信于一些草药、偏方、“名医”等。

3.6环境的影响

由于患者脱离了原有的工作,不能正常参加社交活动,害怕受到冷落、鄙视,容易产生孤独感。医患关系、患者之间的关系及患者家属的支持情况对患者的心理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四、护理措施

4.1健康教育

由于患者对尿毒症及血液透析相关知识缺乏,易造成各种心理问题,因此,健康宣教尤为重要。对于初次透析的患者,要使其明白,血液透析是全部或部分代替肾脏功能的必要途径,不必对血液透析产生抗拒感,要告知血液透析的过程、方法和作用,透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适,使其从焦虑、恐惧中解脱出来。对于长期透析患者,要告知其生活起居、饮食、服药方面的注意事项,特别要注意内瘘的保护,告知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低血压、失衡综合症、贫血、低蛋白血症等,使患者对血液透析中出现的问题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不至于惊慌失措。对长期血液透析后出现的自身形象改变,要鼓励患者勇敢面对,不要沮丧、自卑。

4.2家庭和社会的支持

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病人易产生自卑感和强大的经济压力,认为自己只会加重家庭和社会的负担。良好的社会、家庭支持,对血液透析患者的身心健康有直接的保护作用。护理人员主动与病人及家属交流、沟通,使病人适应新的社会角色,鼓励患者回归社会,进行力所能及的工作,增加经济收入,减少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同时充实自己,分散对疾病的注意力,体现自我价值,增加自信心,保持健康心态,提高生活质量。

4.3提供人性化护理

要努力创造一个优美、舒适的透析环境,营造一个以人为本、尊重病人、关心病人的氛围,理解、重视患者的需要,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给患者以更多的人文关怀,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的不同,采取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方案,要以和蔼可亲的服务态度,丰富的理论知识,熟练的操作技术,取得病人的信赖,减轻病人的痛苦。公务员之家

4.4心理治疗

对于有严重心理障碍的患者,应鼓励患者到心理门诊治疗。

五、小结

尿毒症病人对治疗的态度是影响其生存质量最大的心理因素,唤起病人对治疗的信心是心理护理的关键。本组通过心理护理,使患者处于接受透析治疗的最佳生理和心理状态,保持良好的情绪,积极主动配合护理工作,帮助患者学会自我心理疏导,克服消极心理,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延长了患者生命,提高了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林惠凤.《实用血液净化护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40-41.

[2]王健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J].护理研究,2004,18(2):311-312.

[3]董丽洁.《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2005,12(8B):2279.

[4]茹海凤,黄荣英.《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体会》[J].临床医学工程,2009,16(4):79-80.

透析护理论文范文篇2

1.1临床资料2004年1月至2006年1月我院行血液透析患者203例,共9820例次血液透析。520例次发生低血压,125例次发生心率失常,265次发生高血压,90例次发生肌肉痉挛,20例次发生管道凝血,5例次生出血症状。全部透析病例均使用碳酸氢钠透析液,透析液流量500ml/min,血流量100ml~260ml,诱导透析2h~3h,维持透析4h。

1.2方法根据原因有针对性的处理和改变透析模式,健康教育等方法预防透析急性并发症。

2结果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03例,男132例,女71例,年龄12岁~85岁,共9820例次血液透析。520例次发生低血压,125例次发生心律失常,265次发生高血压,90例次发生肌肉痉挛。经积极处理后低血压的495例次血压升高,可继续血液透析,25例次低血压持续,需结束血液透析;心率失常的96例次症状消失,29例症状持续,需结束血透;高血压的210例次血压下降20mmHg~50mmHg/10mmHg~30mmHg,55例次血压下降不明显,85例次肌肉痉挛症状消失,5例次肌肉痉挛持续,需结束血液透析,20例次出血症状及5例次凝血症状均可继续透析。

3原因及护理

3.1低血压低血压是最常见的并发症,指平均动脉压比透析前下降30mmHg以上,或收缩压降至90mmHg以下,它可引起身体不适、血液通路阻塞、增加死亡率,常见的原因有:超滤量过多超过心血管的代偿,透析患者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3];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心功能不全,出现心力衰竭;血液经过透析机后,血浆渗透压及细胞外液容量下降,但患者血管自我调节功能减弱,血管舒张因子(腺苷、NO等)释放导致血管扩张;透析前服用降压药。护理:控制脱水速度,防止脱水过量,需确定合适的干体重,控制透析间期体重的增加不超过干体重的5%,减少透析过程的脱水量;改变透析模式,对老年、心血管不稳定、经常发生低血压的患者采用高钠透析、序贯透析、血液透析滤过。对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过多适当增加透析次数和时间;加强血液透析治疗时生命体征的观察,患者可能出现头晕、眼花、冷汗、便意等高度提示低血压,需加强观察,及时发现,出现低血压时应立即减慢血流量、关闭超滤,非糖尿病患者须迅速给予50%葡萄糖、高渗钠,必要时给予升压药物或结束透析;合理使用降血压药物。容量依赖型高血压由于超滤脱水,血液可能降低[4],因此,透析前停服降压药1次或减少剂量。

3.2高血压主要是因水钠潴留容量负荷过重,肾素活性过高所致,故护理主要让患者知道自己的干体重,严格控制液体的入量,特别是患者不遵医嘱,随意服用中草药尽量避免,须低钠饮食,按医嘱合理使用降压药物。

3.3心律失常主要原因是:患者有心脏疾患史,未很好控制;电解质紊乱,出现高血钾居多,低血钾也经常出现。护理:积极治疗原有心脏疾病,严格控制出入量。尿少患者严格控制钾的摄入,香蕉、蘑菇、坚果类含钾特别多,需特别注意。低钾者按医嘱补充钾,密切观察尿量,保持钾的平衡。按医嘱服用消心痛等。

3.4肌肉痉挛常见原因:过度超滤,使用低钠透析液。护理:对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过多的患者,增加透析次数和时间,避免超滤脱水过多过快,导致透析患者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有必要时采用高钠透析,给予泵前输入生理盐水、50%葡萄糖等。

3.5凝血症状常见原因为血流量过小,肝素用量不足,手臂外露血管收缩造成回流障碍,高凝血状态等造成,故须保持循环管道通畅,开始透析时要严密观察血流量,有高凝倾向的患者可增加肝素用量。如血液过度浓缩,可适量增加患者饮水量,在透析中注意肢体保暖,患者出现寒颤要及时处理。

3.6出血透析中出血可分为体内出血及体外循环管道漏血,体内出血大多数发生在血透导入期的新患者。发生此症状应减少肝素用量,加强透析,改善尿毒症,透析结束时采用等量的鱼精蛋白静脉注射对抗,或使用进口低分子肝素,如Fragmin和Fraxiparince。严重者使用无肝素抗凝血透析法,须注意增加血流量运行速度,每分钟达到250ml~300ml,或间歇性以生理盐水冲洗管道,避免在透析中进行输血或静脉营养输入,及时观察血路运行的状况、透析器及血路管道血液有否变黑等[5]。在血液透析过程中,这些急性并发症的发生,轻者造成患者痛苦,重者危及患者生命。密切观察透析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并发症并及时处理极为重要,是确保血透的顺利进行,有力地提高透析质量,降低透析中死亡率。医务人员应给予患者及时的心理护理,教育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指出尿毒症在现今医疗水平下治疗的存活率是很高的,并做好家属工作,以乐观饱满的情绪配合医务人员战胜疾病。

参考文献:

[1]叶任高,沈清瑞.肾脏病诊断与治疗[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602.

[2]崔敏,李群,熊云春,等.血液透析中急性并发症的原因分析[J].中国血液净化,2004,3(10):568.

[3]PietroZucchelli:DryWeightinHemodialysis.VolemicControl[J].SeminarsinNephrology,2001,21(3):286290.

[4]丁虹.血液透析低血压的发生机制[J].医学综述,2000,6(2):9193.

[5]左力,王梅.血液透析治疗的急性并发症及处理[J].中国全科医学,2004,7(16):11091110.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发生急性并发症的相关因素,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针对性的处理和改变血液透析模式,健康教育等方法预防透析急性并发症。结果:血液透析患者203例,共9820例次血液透析。520例次发生低血压,125例次发生心律失常,265例次发生症状性高血压,90例次发生肌肉痉挛。20例次发生管道凝血,5例次发生出血症状。经积极处理后低血压的495例次血压升高,可继续血液透析,25例次低血压持续,需结束血液透析;心率失常的96例次症状消失,29例症状持续,需提前结束血透;高血压的210例次血压下降20mmHg~50mmHg/10mmHg~30mmHg,55例次血压下降不明显,85例次肌肉痉挛症状消

透析护理论文范文篇3

关键词: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培训方法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健康概念的变化促使医学模式改变,使护理工作范围不断扩大,职责不断扩展,迫切需要具有深厚扎实的科学理论基础,专业信念坚定,行为目标明确,精通学科研究方法,掌握精湛专业技能,把握学科方向动向的高学历、高实践水平的专门人才[1]。血液净化专科护士是以血液净化患者为服务对象,并为患者提供系统治疗、监测、支持和帮助等专业性护理服务工作者,其综合技能水平对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的成功及患者的生存质量起着关键作用[2]。培养新型的护理学人才中,培训模式是关键[3]。我院为贵州省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培训及实践基地,于2014年6月~2014年9月举办了贵州省第三届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培训班,接受了全省30家医院的45名学员,其中有24名学员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参加临床实践培训,现将培训方法及经验介绍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培训对象

1.1.1对象选择:①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执业证书,并对证书进行执业注册的护士;②热爱本职工作,有献身精神,工作责任心强,刻苦钻研业务,具有良好医德修养;③具备本专业较强的临床观察、评估和处理能力,有一定专科理论知识和专科操作技能。

1.1.2一般资料:本次参加贵州省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培训的学员45名。年龄:22~42岁。工作年限:1.5~20年。从事血液透析工作年限:0.5~8年。学历:本科:22名,大专20名,中专3名。职称:主管护师:9名,护师:20名,护士:16名。

1.2方法:在护士长的统一部署下,挑选一名获得全国血液净化专科护士证书的护士担任班主任,并为每位学员安排临床实践带教老师。

1.2.1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根据血液净化专科护士需要具备的专科理论和操作技能,对学员进行专科理论培训、临床实践培训、专科理论小讲课,培训内容包括血液透析技术及护理、腹膜透析技术及护理、连续性血液净化及护理、常见血液净化技术标准护理操作程序、血液净化中心的护理管理五个大项80个内容。采用全脱产培训方式,培训时间3个月,其中,第一个月为理论知识培训,第2~3个月为临床实践培训及专科理论小讲课。临床实践培训前填写《临床实践意向表》,根据学员个人意愿及临床实践基地情况分配学员至5个临床实践基地,完成临床实践内容。

1.2.1.1专科理论培训:①课程设置:采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文艳秋主编的《实用血液净化护理培训教程》为授课教材,同时增加了专科护理发展现状与进展、血透护士行为规范、我国专科护士的管理与发展、如何撰写护理科研论文等讲座。②师资条件:由肾脏病专科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血液净化中心获得部级及省级血液专科护士证书的护理人员,肾内科和腹膜透析中心主管护师以上人员担任授课老师。并邀请院内相关专家及省内护理及血液净化方面的知名专家授课。③培训方式:共146个学时,其中上大课学时142个,考核4个学时,将理论知识由浅及深,统一进行学员集中培训授课,在授课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提供相应学习资源,让学员快速掌握所学知识并完成理论考试。

1.2.1.2临床实践培训:①课程设置:将临床实践分为两部分,血液透析中心和腹膜透析中心。实践内容包括:透析器及管路预冲操作程序、血液透析治疗引(回)血程序、血液灌流操作程序、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串联操作程序、免疫吸附操作程序、内瘘穿刺操作、长期留置导管上下机操作程序、血液滤过治疗操作、CRRT操作程序等。②师资条件:选拔职业素养高、理论知识全面、操作技能水平高的护理人员担任临床实践带教老师。③培训方式:共360个学时,采用一对一临床实践带教和集中统一培训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一对一临床实践带教,即一名带教老师负责带教一名学员,根据培训手册内容,逐项进行带教,并进行评估。集中统一培训,即安排专门课时,由专门的操作技能老师教授各项操作程序,纠正各临床实践带教老师在带教过程中出现的偏差。

1.2.1.3专科内容小讲课:每周二、三、四安排获得血液净化专科护士证书的人员及工程师,针对设备维护、院感相关知识、水处理系统以及血液净化方面的新技术、新项目,为学员授课。

1.2.2考核方法:考核成绩采用百分制计分,取带教老师评分、统一命题结业考试成绩、结业操作考试三项考核的平均成绩,并于毕业前完成毕业论文一篇,并制作成ppt。

1.2.2.1带教老师评分:根据学员在基地实践期间,工作表现、专业学习、组织纪律、综合能力等进行综合评定,实践结束由带教老师进行考核,填写《临床实践考核成绩表》,算出临床实践考核平均分,书写评语。

1.2.2.2统一命题结业考试成绩:由班主任,针对理论授课内容统一命题,进行结业考试,实行百分制;结业操作考试成绩:统一一项操作内容,根据操作流程制定规范化操作评分标准,采取百分制,由班主任担任主考老师,学员以抽签的方式进行有序考试。

1.2.2.3毕业前要求完成一篇血液净化方面的毕业论文,并制作成ppt,由班主任及专业老师,仔细查阅后,选出两篇优秀论文。

2教学反馈

阶段性召开临床实践学员意见反馈会,毕业前对每位学员发放《贵州省血液净化专科护士临床教学基地教学质量反馈表》,并如实、客观填写。由护士长和班主任定期对各实习基地学员学习实践情况及基地教学情况进行巡查。

3结果

45名学员均在培训时间内按要求完成全部培训内容,理论考试平均成绩83.77分,操作考试平均成绩94.95分,全部学员均顺利通过统一结业考试,取得贵州省血液净化专科护士证书。

4讨论

4.1培训方法

对于血液净化护士的培养方面,最传统的方式是师傅带徒弟,没有统一的培训机构,无法保证培训质量,开展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培训班可以起到以点带面,全面覆盖的作用。多元化的培训方式是培养专科护士的有效途径。因此,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培训班的开展和规范迫在眉睫。

4.2培训目标和培训内容

系统、全面、规范的教材是培养专科护士的关键,教材也可以作为日常工作的工具书。我基地采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文艳秋主编的《实用血液净化护理培训教程》为教学大纲,教材立足于对各类血液净化技术的基本原理、临床应用模式、护理实施的操作指引的介绍,特别注重了护理要点的提炼。教程包含了血液透析技术及护理、腹膜透析技术及护理、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及护理、血液净化中心的护理管理以及常见血液净化技术标准护理操作程序等全面的护理培训内容。在操作安全、患者指导、新理论及新技术等应用方面提供了使每一个专业护士在实际工作中都能遵循的原则内容,是一部全面、系统的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培训教材。但随着血液净化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血液净化护理的内容也不断更新,我基地在文艳秋教材基础上并参考孔繁莹等人的《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应具备专业知识的调查研究》和李亚洁等人的《肾脏临床护理专家的培养》[4,5],增加了有关肾脏的解剖、生理及病理的内容,使课程设置更加科学、合理、实用,为培养合格的血液净化专科护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培训旨在培养直接的临床实践能力、专科护理科研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指导和教育的能力、提供咨询的能力、领导与创新的能力等综合能力,针对以上能力的培养,本科的培训内容和课程设置上还存在问题,应增设或加大护理管理、健康教育、情景模拟等内容。

4.3反馈评价机制

护理工作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服务性极强的应用科学。为了适应现代护理模式和护理教育改革的需要,就必须培养一批工作能力较强的实用型护士。而临床教学质量的高低是通过教学反馈与评价指导来衡量的。多年来,只注重对“学”的评价,而忽视对“教”的反馈分析,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查阅李继平等人的《临床护理教学情况调查分析》、马晓军的《临床护理学多样式教学法》和BoelenC的《医学教育质量的评价》基础上[6~8],结合我基地教学的实际情况,编制了《血液净化专科护士临床教学基地教学质量反馈表》,此表调查内容包括血透室内教学氛围浓郁、带教老师教学意识强、带教老师带教能力强、带教老师专业技术过硬、有完善适用的带教计划、血透室内仪器设备齐备利于学习、培训课程中的理论问题能在血透室内得到应有用、培训课程中的技术操作能在血透室内得到实践、您认为此血透室是否符合教学基地要求9项内容,分值从0~10分,由差到好。同时编制了《贵州省第三届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培训班教学评估反馈表》,包括您认为培训课程安排是否合理(若不合理请举例)、您认为培训课程还应增加哪些方面的知识、授课老师讲解专科理论知识是否到位,您最满意的授课老师、您认为专科护士培训形式是否对专业知识的普及有所帮助、您对基地工作是否满意6个项目,评价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层次。总之,必须制定双向反馈考核机制,每周开展师生双向反馈会,师生分开进行,改进教学模式,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4.4师资力量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护理领域高学历人才严重不足,高年资人员缺乏规范性培训。因此我们需要对带教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学习和规范化培养,以提高临床教学老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从而保证教学质量。血液净化专科护士的培训过程,不仅是学员的一次学习过程,同时也是教学老师的一次学习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带教老师的言传身教、带教思想、带教业务、带教作风,不仅帮助和促进学员学习工作取得了进步,其自身素质修养与教学管理能力也得到了提高。通过此次培训,提高了血液净化护士的专科理论知识和技能,提高了全省血液净化专科护士的整体素质和水平,激发了专科护士的学习热情,促进了血液专科护理事业的发展。我国专科护士的教育刚刚起步,在经过严格资质认证后的医院建立专科护士培训基地进行培养可能更适合我国国情。重视和发展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有助于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增强血液净化护理专业的竞争力,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促进专科护理事业的发展,同时为培训其他学科的专科护士提供依据。

作者:郑娟 何珊 单位:贵州省人民医院血透室

参考文献:

[1]冯金元.血液净化专科护士规范化培训体会[J].当代护士,2010,3:97-98.

[2]王晨.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培训的实践[J].护理学杂志,2012,1:64-65.

[3]马艳娟,黄莺,莫玲玲,等.核心能力教学模式在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4,4:162-163.

[4]孔繁莹,李秋洁,吕东梅,等.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应具备专业知识的调查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7,22(1):1-4.

[5]李亚洁,张立颖,王秀岚.肾脏临床护理专家的培养[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6):434-436.

[6]李继坪,宋锦平,成冀娟.临床护理教学情况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3):159-161.

透析护理论文范文篇4

[论文摘要]目的总结了如何降低血液透析中常见的护理风险的发生,提高血液透析护理质量和安全。主要防范措施为:严格规章制度管理,提高工作人员风险和“法规”意识,加强血液透析专科培训,熟练掌握相关理论及操作技能,做好护患沟通和健康宣教。护理操作人员应在工作中认真分析存在的风险诱因,加强防范意识,将透析风险降低到最小,保证透析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血液透析技术是一种专业性强,风险性较大的特殊治疗。是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方法。目前,全世界有80万人以上尿毒症患者依靠透析疗法维持生命[1]。随着透析人群不断地增加,相关护理操作风险因素也不断增多。加强风险预防的管理是透析患者安全透析的保证,同时也使工作人员身心健康得到保障。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我院自2005年3月至2006年12月对62例各种急慢性肾衰竭、尿毒症、酒精中毒等患者进行了588例次血液透析治疗,回顾分析62例中588例次血液透析患者,血液透析中常见的风险诱因及防范对策。

1.2透析资料采用德国贝朗Dialog5.01型血透机。天创净水TCH纯水机水处理系统,透析器为德国生产的Polyflux6LR透析器。穿刺针为日本生产的动静脉穿刺针。血管通路以动静脉直穿或双腔管置管。

2风险诱因及防范对策

2.1从事血液透析医护人员的潜在风险

2.1.1医护人员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在透析前未重视病人的知情同意权,向病人及家属解释欠全面,对透析风险未明确告知.

2.1.2有被某些血液传播疾病的可能护士每天都要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物,暴露于多种危险中[2]。在操作中有被血源感染的潜在风险。血透时间长,血透室通风效果不良将造成与患者呼吸道传染病的交叉感染。

2.1.3针刺伤是护士最常见的职业伤害其中血源性针刺伤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而又最危险的职业性暴露[3]。主要因素是处置针头及处理临床医疗废物时容易被刺伤;个人防范意识不强,工作条理性差也有关。

2.1.4防范对策①开展经常性法制教育,提高法律意识。认真履行告知义务,融洽医患关系、防范医患纠纷。②提高工作人员风险意识,制定血液透析护理风险预案。③提高护士的自身素质,加强防护意识,自觉执行预防职业暴露的措施,吸取教训,有效预防相同原因的针刺伤。

2.2血液透析中患者潜在的风险因素

2.2.1血管通路感染由于动静脉穿刺是侵入性操作,部分患者防御功能差,都是造成血管通路感染的相关危险性因素。

2.2.2防范对策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及无菌技术操作,严防穿刺部位感染。做好临时性血管通路的护理及宣教。

2.3深静脉及动脉穿刺失败

2.3.1由于穿刺者经验不足,技术不熟练,患者血管条件差。

2.3.2防范对策操作前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讲清此项操作的风险并签订协议。严格执行静脉穿刺的操作规程;对血管条件较差者应由技术熟练的护士进行穿刺,最好固定护士操作,透析前用热水袋保暖(尤其冬天),使血管扩张,有利于穿刺。

2.4透析器运转不良

2.4.1不熟练机器的使用及故障排除方法,机器异常运转时没有及时发现。

2.4.2防范对策护理工作人员必须经过血液透析专科培训,熟练掌握血液透析相关理论及操作技能,并通过考核合格后才能独立上岗。每次透析结束后应做好透析机的消毒处理,定期对透析机进行检修和保养。

2.5透析过程中出现凝血现象

2.5.1由于抗凝剂剂量不足,血液流量因素,出血和术后应用无肝素透析的患者可发生凝血。

2.5.2防范对策密切观察和护理,在透析过程中要维持血管通路通畅,监测动静脉压力,注意观察透析器的颜色。血压过低者,透析过程同时输入液体,以免影响血流量,同时可维持血压正常。对高凝、毒素高、酸中毒严重的患者、根据个体情况可适当增加基础肝素量。

3讨论

血液透析是一门技术性、专业性、责任性很强的工作,我们只要不断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风险意识,不断总结血液透析管理的经验,降低血液透析中常见的护理风险,探索出更好的防范对策,为病人提供优质、高效、安全的医疗卫生服务。

参考文献

[1]叶任高,沈清瑞主编.肾脏病诊断与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602

透析护理论文范文篇5

记不起,**为多少病人带去了温馨的关怀和无微不至的医疗护理。

记不起,**给了多少年轻的同事在生活上像老大姐一样的慈爱和关怀,在基础护理理论和护理操作技能上像老师一样的进行传帮带。

在同事们的记忆里有这样一件感人的事。那是十多年前,仁怀县一户人家发生食物中毒,四口人中妻子和两个孩子已死亡。幸存的这位男患者于当天晚上11点钟由县民政局的人送到**医学院附属医院人工肾透析室抢救。刚准备睡觉的她接到医院的通知后,立刻赶到人工肾透析室投入到紧张的抢救治疗中。由于患者中毒较重,鼻子、嘴里都是血,患者在透析过程中烦躁易动,她寸步不离的守侯在病人的床前,一只手不时的替病人清洗口腔和嘴里的污物,另一只手紧紧握住患者打有体外循环血管的手,并且用温和的声音在病人的耳旁轻轻地、一声声地呼唤着:“大哥,你一定要挺住!再坚持一会儿就好了……”,患者终因中毒较重多脏器出血而死亡。病人在停止心跳呼吸的那一瞬间,还紧紧的抓住她的手……

一位姓孟的男性患者,因尿毒症入住**医学院附属医院人工肾透析室,病情十分危重,需立即进行透析治疗,年轻的妻子在匆忙中将他送进病房后,又立即返回家中去照料八十岁的老母和一岁的幼儿。但她在送丈夫来的同时还带来了两只老母鸡,是为丈夫营养用的,病房的医务人员看着活蹦乱跳的两只老母鸡傻眼了,**对着不知所措同事们笑着说:“大家别为难,我带回家去替病人养吧”。该患者在病情得到控制后,她自己在家里把鸡汤炖好送到病人的床前,再一勺一勺地喂给病人,病人一边喝着鸡汤一边流下了感激的泪水。

记得在6年前的一天下午,当大家都脱了白大衣正准备下班的时候,突然来了一个吃鱼胆中毒的急诊透析患者。病人家住沿河县偏远的农村,陪送病人来的是他的妻子,衣衫烂缕,一看便知家里很贫穷。刚把病人送到人工肾门口时便用抽泣和无助的声音求救:“医生快救救我家男人吧,我们出门走得急,没带多少钱,你看他到底还有救没有?实在没有救我们就不治了”。正在这时,陈护士长出于对职业的本能,温柔地安慰她:“你丈夫这个病是急性的,通过治疗后可以得到康复,就是卖猪卖牛也要给他治,钱是人找的,治病救人要紧,如果这次透析的钱不够,我可以先替你垫上”。家里并不宽裕的她毅然给这位患者垫付了500百元钱。经过4个多小时透析抢救,病人神智渐渐清醒,并安全度过了危险期,患者康复出院后带着一家老小,提着一条七八斤重的鱼来感谢护士长和人工肾透析室的全体工作人员。

一位年轻的护士在回忆自己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时,是**老师耐心地带着她熟悉病区的工作环境,讲解护理操作规程及各项规章制度。这位年轻的护士在第一次给病人进行动脉穿刺时,手握16号又粗又长的针柄面对病人不知从何下针,这时陈老师过来,用手轻轻地拍了拍她,用细微的语言对她说:“别紧张,慢慢来,谁都有第一次,要相信自己,自己是最棒的!”同时,陈老师给她讲解着穿刺要领,并做了穿刺试范。果然,这位年轻的护士在下一例病人进行动脉穿刺时便获得了成功。**就这样以熟练的基础护理理论和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能,带出了一批又一批年轻的护士和实习护生。

三十年来,**在年度考核中10次被评为优秀,5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4次被评为院内“十佳护士”。但是她并不满足,在工作之余她又一头扎进了书房,埋头于书桌前的台灯下,开始孜孜不倦的业务学习,总结工作经验和体会,积极撰写论文。近几年,以第一作者发表了《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高通量透析护理》、《循环式腹腔液体外浓缩腹腔内回输治疗顽固性腹水的体会》、《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贫血的监护》等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4篇,体现出较高的护理理论水平。

**在工作时是最棒的,在同事和实习同学中是最优秀的护士长和老师,在病人心中是最美的白衣天使。可是,她在家人中却不是一个称职的妻子和母亲,没有尽到贤妻和慈母的责任。但不管是八小以外还是节假日,当工作和病人需要她时,她只能带着歉意的微笑,告别了需要关爱的丈夫和儿子……

透析护理论文范文篇6

【关键词】静脉补铁;肾性贫血;护理

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衰竭的重要并发症,随着病情进展及加重,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促红素的广泛使用,明显改善了患者的贫血,但是,铁的缺乏是患者对促红素治疗效果不良的常见原因,某些患者胃肠道对铁吸收较差,口服铁剂不能满足生血素治疗时的铁需求,而静脉补铁对缺铁的改善则更为有效[1]护理论文。现将笔者在慢性肾衰竭患者贫血中的治疗,静脉补铁的应用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取51例长期在我室充分透析的慢性肾衰竭患者,透析时间5~108个月,透析频率为每周2~3次,每次4~5h。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静脉补铁组24例,平均年龄(56±9.6)岁;口服补铁组27例,平均年龄(52.64±11)岁,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无明显异常。

1.2用药方法静脉组:科莫非(右旋糖酐铁),珠海许瓦兹制药有限公司提供,每支100mg,予100mg稀释后透析中静滴,2次/周,共10次,观测时间8周;口服组:速力菲(琥珀酸亚铁),南京第三制药厂生产,每片100mg,予600mg/d,观察时间同静脉补铁组,两组患者均使用促红素治疗,剂量为:100~150u/(kg·周)。

1.3结果笔者发现,尽管一些血透患者可以通过口服铁剂改善缺铁症状,但许多慢性肾衰患者胃肠道对铁的吸收实际上存在障碍,且口服铁剂有明显的毒副作用,表现为恶心、纳差、呕吐、口腔异味等,患者多不能耐受。原有胃肠疾患者更不宜使用,故临床上限制了它的应用。临床观察表明,两组患者同时应用促红素,静脉补铁组贫血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口服补铁组[2],见表1。治疗后大部分的患者食欲增加,睡眠改善,记忆力、视力及听力改善,乏力、头晕、胸闷、心慌等症状减轻或消失。

表1补充铁剂治疗前后血液指标的比较(略)

2护理体会

2.1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极其重要,患者对新的用药不甚了解,用药前对治疗往往持怀疑态度。耐心细致地给患者讲述了用药的方法、优点并给予有效指导后,患者均以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

2.2使用及护理遵医嘱,在患者每次透析中给予右旋糖酐铁100mg(2ml),将药品稀释于生理盐水100ml中,可于透析开始1h后至透析结束前1h的任何时段,通过透析器的静脉端输入人体,时间至少维持30min以上,滴速60~70滴/min,同时,注意观察患者有无不适症状。此外,治疗过程中,还要注意观察透析器及管道情况,因为贫血改善后,血液黏稠度上升或者血小板上升,外周阻力随之增加,笔者要注意透析当中的凝血现象,采用生理盐水冲洗或增加肝素量的方法从而预防并减少凝血的发生。

2.3毒副作用的观察及护理

2.3.1过敏反应是静脉补铁的毒副作用之一因此,用药前须充分询问患者是否有药物过敏史,在应用之前应做药敏试验,即先用25mg的小剂量右旋糖酐铁溶于100ml生理盐水,5~10min滴完,然后观察1h。观察是否出现面色苍白、心率改变、呼吸困难、面色潮红、胸痛症状,对有药物过敏史者最好慎用。为了便于抢救,治疗盘中常规放置肾上腺素。如果无过敏反应,再将剩余剂量静脉滴注[3],本组24例静脉补铁中未有过敏反应发生。

2.3.2消化道及其他反应静脉补铁时,应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有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皮肤瘙痒亦偶尔发生。本组治疗中,有2例出现消化道反应,仅1例有轻度皮肤瘙痒,但尿毒症患者大多有皮肤瘙痒,是否为本药引起的反应尚不作定论。

2.4饮食护理加强对患者的饮食护理,治疗过程中嘱患者应及时补充蛋白质及含铁、维生素B12、叶酸等丰富的食物,如鸡蛋、瘦肉、牛奶、鱼、菠菜、紫菜等,少食含钾高的食物、水果、饮料等。

3讨论

通过笔者的治疗及护理发现,在使用促红素的同时,静脉补铁能有效的改善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贫血状态,从而解除对输血的依赖。静脉补铁虽较安全,但并非全无毒副作用,所以,在补铁过程中,用量及护理方法是保证有效治疗的关键。在使用中必须密切监测体内铁储存量及Hb的变化,并及时调整用药剂量及护理方法。笔者认为,静脉铁剂的临床应用是一种疗效较好,操作简单,相对安全的治疗肾性贫血的辅助方法。

【参考文献】

1MacdougallIC,TuckerB,ThompsonJ,etal.Arandomizedcontrolledstudyofironsupplementationinpatientstreatedwitherythropoietin.KidneyInt,1996,50:1694-1699.

透析护理论文范文篇7

[论文摘要]目的:调查分级护理在临床应用的现状,找出分级护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建议。方法:随机选取2007年3月至2007年9月在我院内科系统、外科系统、妇科、儿科共19个病区的住院病人1816例,应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指定1名中级职称以上护师到病房进行现况调查。结果:特级、三级护理病人的实际情况与分级护理标准基本符合;一、二级护理病人实际情况与分级护理标准不符合。结论:分级护理内容不完善是临床病人护理级别与分级护理制度不符合的主要原因,应对分级护理内容加以改进,使临床易于操作。

我国的分级护理始于1956年,为张开秀、黎秀芳等老前辈所倡导而成,一直沿用至今。在医学科学和护理理论不断发展的今天,原有分级护理制度中的内容在某种程度上已不能适应现代护理的要求[2],国内也有同行提出,分级护理的内容已相对陈旧,在临床执行中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我院分级护理临床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分析了执行分级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随机选取2007年3~9月在我院内科系统、外科系统、妇科、儿科共19个病区住院的病人1816例进行分级护理实施情况调查,其中男961例,女855例,年龄6~78岁,平均年龄43.2岁。调查特级护理病人117例、一级护理病人441例、二级护理病人1012例、三级护理病人246例,本次调查发放问卷1816份,回收1816份,回收率100%。

1.2方法

根据分级护理制度中各级别护理的要求,设定了特级、一级、二级、三级4种问卷调查表。

1.2.1调查内容

(1)病人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诊断、住院科室。

(2)护理实施内容包括以下6个指标:①巡视病房间隔时间:分为24h专人护理,15~30min,1h,2h,>3h,12h;②生命体征监测间隔时间:分为15~30min,1h,2h,3h,4h,6h,8h,12h;③生活自理能力评价:分为完全依赖、部分依赖、自理3个层次;④基础护理项目:包括口腔护理、皮肤护理、会阴护理;⑤心理护理;⑥卫生宣教。

1.2.2调查方法

指定1名经过培训的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护师深入病房,用各级别护理问卷调查表,评价相应级别护理病人的病情,填写调查表后收回汇总,统计出病人病情与级别护理的符合情况。

1.3符合率的评价标准

特级护理:能够24h专人护理、生活自理能力完全依赖的视为100%符合;一级护理:每15~30min巡视病人1次,生活自理能力完全或部分依赖的视为100%符合;二级护理:每1~2h巡视病人1次,生活自理能力部分依赖的视为100%符合;三级护理:每12h巡视病人1次,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2次,生活完全自理的视为100%符合。

2结果

(1)本次调查中有266例病人的病情与其医嘱护理级别不符合,属人为因素导致的,如医生对分级护理认识的差异性和受收费因素影响,其中特级护理11例、一级护理91例、二级护理141例、三级护理23例。

(2)病人病情与医嘱护理级别符合情况见表1。

3讨论

近几年来,国内对分级护理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的人日渐增多,探讨的问题愈加深刻,提出的建议应引起我们护理工作者的重视。本次临床调查结果显示,分级护理制度在临床实施过程中确实存在诸多问题。

3.1分级护理内容不完善,可操作性不强

分级护理制度中有些内容较笼统,临床执行中随意性太大。例如,特级、一级护理对生命体征监测的间隔时间没有具体的规定,本次调查中特级护理的病人间隔15~30min监测生命体征的65l例(61.3%),1h的22例(20.8%),2h的19例(17.9%);一级护理的病人中间隔1h监测生命体征的191例(54.6%),2h的52例(14.9%),3h的17例(4.8%),4h的90例(25.7%);没有规定具体的时间范围,形成同样级别的护理,病情监测的时间却相差甚远。

3.2分级护理制度中病情依据和护理要求存在矛盾

分级护理制度中依据病人的病情轻重来决定病人的护理级别,并规定了相应的护理要求。在一级护理中,有时会出现病情与护理要求不符,有些病人需要给予完全的生活帮助,但不一定需要严密的病情观察。本次调查中,骨科一级护理病人51例,其中46例(90.2%)为卧床病人,生活自理能力低,需要完全依赖或部分依赖,护理要求很高,但是生命体征相对平稳,并不需要随时监测,给临床护理级别的选择带来问题,给临床医生和护理人员带来困惑。

3.3分级护理制度中有些内容执行有一定难度,不切合实际[4]

分级护理制度中要求对一级护理病人每15~30min巡视病房1次,该标准既概念模糊,又不可执行。每次巡视病房做什么,全面评估病人病情,还是监测生命体征,是否需要记录,无明确规定。况且,本次调查中有此需要的病人仅为33.4%。再说,假如一个病区有10个一级护理病人,每个病人巡视1次需要5min,那么需要3个护士连续巡视才能完成,此标准适合特护的病人应用。调查又发现一级护理巡视病房时间间隔1h的183例(52.3%),生命体征监测时间间隔1h的191例(54.6%),每小时巡视时间的例数与每小时监测生命体征的例数接近,因此取消巡视时间的规定,改为病情监测时间更为合理。

3.4分级护理中病情依据滞后

由于医学科学的快速发展,从前的疑难、危重病例,已经能够很好地控制或治愈,例如肾衰竭病人在分级护理中定为一级护理,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开展,不但挽救了病人的生命,而且,定期透析病人还可以继续参加工作。各种制度需要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进行修改,否则就会给临床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3.5措施缺乏可操作性

分级护理制度中规定,对特级、一级、二级护理病人要做好基础护理。但由于内容笼统,不同护理级别的病人需求不同,如特级护理病人基础护理需要护士做,而一级、二级护理病人需要护士完全或部分协助。况且不同的疾病需要的基础护理项目不同,如妇产科的病人会阴护理多,神经科的病人则需要口腔护理和皮肤护理。所以,不同护理级别、不同疾病不能一概而论。

3.6医嘱中护理级别不准确

在本次调查中有266例医嘱护理级别与病人需求不符,应为一级护理的病人,医嘱定为特级护理;应为二级护理的病人,医嘱定为一级护理等等,医嘱护理级别不准确的原因仍需要进一步探讨。

4建议

分级护理制度病情依据不可能涵盖所有疾病,建议用生命体征监测时间的长短,作为病情轻重的依据,取消巡视病房时间;另外可以根据病人的自理能力分为不同的活动度,护士根据病人的活动度给予生活协助,病情监测与生活护理应分别分级分度,匹配使用;基础护理项目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分别对待,以便使分级护理制度更实用、便于操作。

参考文献

1丁言雯.护理学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63

2刘义兰.对分级护理制的商榷.护理学杂志,2006,21(12):44-45

透析护理论文范文篇8

一、我县护理队伍现状:

截止*年6月,我县共有在职护士344人。护士总数占卫技人员的30.55%,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占2%,具有大专学历的占35.76%,主管护师职称占23.55%;副主任护师1人。二级医院护士总数171人,医师与护士之比1:1.18,普通病房实际开放床位与普通病房护士之比1:0.32,临床重点部门护士取得《临床专科护士培训合格证》占11.31%。一级医院护士总数173人,临时护士30人,占17.34%。一级医院医师与护士之比为1:0.45,普通病房开放床位与护士之比为1:0.26。

二、总体目标

根据我县护理工作现状,进一步加强对护理工作的领导,健全护理管理体系,强化护理管理职能,实行护理人力资源科学合理配置,提升护士队伍整体素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专业技术水平,拓展护理服务领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

三、具体指标

1、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护士持证上岗率100%。护士注册有效率100%。

2、到2010年,一级医院护士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达40%,医师与护士之比为1:1.5,普通病房实际开放床位与普通病房护士数之比达1:0.4;二级医院全院护士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50%,医师与护士之比达1:2,普通病房实际开放床位与普通病房护士数之比≥1:0.4,重症监护室、手术室床位与护士数之比达到1:3。

3、到2010年,全县在职护士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者≥50%。二级医院护士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占护士总数≥55%,本科及以上学历者≥15%,高级职称护师占护士总数≥5%。一级医院护士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占护士总数≥40%。

4、到2010年,二级医院护理部主任应具有护理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和副主任护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一级医院总护士长、二级医院护士长应具有护理专业大专以上学历主管护师或取得护师职称3年以上,经过护理管理岗位培训。护理管理人员持证(二级医院护理管理人员应取得《*省护理管理干部岗位培训合格证书》,一级医院护理管理人员应取得《*市护理管理人员岗位培训证》)上岗率100%。

5、到2010年,全县二级医院重症监护室、急诊科、介入治疗室、血透室、手术室、产房、消毒供应中心等临床重点部门的护理管理要达到*省专科护理质量控制中心和*省卫生厅制定的标准要求。50%一级医院的上述临床重点部门护理管理达到标准要求。二级医疗机构在上述临床重点部门工作的护士,50%取得《临床专科护士培训合格证书》。

6、树立整体护理观,落实人性化护理服务措施。到*年,全县所有医院实行“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服务模式,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率≥95%,健康教育知晓率100%,基础护理、危重病人护理合格率≥90%,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7、到*年,全县所有医院聘用制护士与正式在编护士要实行同工同酬,医院以及科室不得以临时工方式和待遇聘请护士从事护理工作。

8、一级医院每年在正式刊物上公开发表护理论文≥1篇;二级医院每年发表护理论文≥4篇。

9、到2010年,各级医院新聘用护士上岗培训率达到100%。二级医院在职护士年外出培训率≥10%,一级医院每年至少有1名以上护理人员参加市级以上护理业务培训,社区护士规范化培训率达到70%。

10、加强护理质量管理,到2010年,全县所有二级医院、80%一级医院护理质量和护理管理达到《*省护理基础质量控制与评价标准》的要求。

四、主要任务

(一)规范执业行为,严格依法执业。

1、把好护士注册审核关。县卫生局将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加强对护理工作和护士执业各环节的监督管理,做好护士的变更注册、首次注册和再次注册工作,严格审核注册资格,对于未在护理岗位工作以及其它不符合注册条件者,一律不予注册,切实把好注册审核关,杜绝无效注册情况。

2、加强聘用制护士管理。全县医疗机构要依法建立健全护士聘用、使用制度,严格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加强对聘用制护士的选拔、聘任、使用与管理。取得护士执业资格后被医院聘任在护理岗位上工作的护士,医院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与聘用护士签订聘用合同,办理人事手续,购买医保、社保,实现聘用制护士的工资、职称评定(聘任)、奖金、津贴、补贴、保险、假期等与正式在编护士享受同等待遇。严禁医院以及科室以临时工方式和待遇聘请护士从事护理工作。

3、抓好护士依法执业。各级医院应加强对护士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及考核,督促护士依法履行职责,规范执业行为。医院不得使用不具备执业资格人员从事护理工作,实习护生和试用期护士必须在执业护士指导下工作,杜绝护士无证上岗现象。

(二)健全护理管理体系,提高护理管理效能。

1、健全护理管理体系。各级医疗机构要建立健全与医院功能、任务、规模相适应的护理管理组织体系。医院护理管理实行护理部主任(总护士长)负责制,病房护理管理实行护士长负责制。一级医院实行院长领导下的护士长一级管理(或总护士长-护士长二级管理)负责制。二级医院实行院长领导下的护理部主任(总护士长)、护士长二级管理(或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护士长三级管理)负责制。全县医疗机构要重视对护理管理人员的培养,所有护理管理人员资质到2010年要达到目标要求。

2、充分发挥护理管理职能。护理部作为医院独立的职能部门,要主导护理人、财、物、技术和信息的管理,全面负责医疗机构护理行政管理、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和护理质量管理等。科学设置医院护理岗位,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规范护理工作流程并指导和监督护理服务质量,制定并落实护理工作计划,合理调配护理人员,实现护理人力资源的科学管理,对护理人员实施培训、考核和奖惩,参与护理人员录用、职称晋升工作。

3、提高护理管理效能。护理管理人员要学习和借鉴护理管理先进经验,学习现代护理管理理念,不断改进管理方法与手段,把握护理发展方向和护理管理工作的重心,运用激励手段与机制,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护理管理效能。

(三)增加临床护士数量,科学配置护理人力。

一是各医疗机构要着眼于社会效益和医院的长远发展,稳步增加护士数量,确保病房、重症监护室、手术室、急诊室等临床一线护士达到规定配置要求。二是在达到规定的护士配备标准的基础上,医院要研究制定切合实际的人力资源分配方案,逐步实施以实际护理工作需要为基础的护士配置方法,并遵循以人为本、能级对应、结构合理、动态调整的原则,按照护理岗位的任务、所需业务技术水平、实际护理工作量等要素合理配置各层次护士,实施按职上岗、分层使用,做到护理人力资源利用的最大化,真正做到为了每一个病人,用好每一名护士。三是医院要完善护理支持系统建设,药、技、后勤等辅助支持系统要做到下收、下送、下修、下检,服务到病房,药品配发、医疗费用催缴等非护理工作应由相应职责部门承担,使有限的护理人力用在护理工作上,真正做到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

(四)重视对各级各类护理人员培训,提高护士队伍整体素质。

1、加强对护理管理人员的培训。各级医疗机构要投入一定经费,重视对护理管理人才的培养,选拔懂管理、能力强、素质高的护理人员从事护理管理,提高护理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二级医院护理管理人员应参加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举办的护理管理干部岗位培训班,一级医院护理管理人员应参加*市护理管理人员岗位培训班。

2、建立和完善护士培训体系。各级医院必须建立和完善包括岗前教育、在职规范化培训、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在内的护士培训制度,优化临床护士知识结构,重视对护理人员“三基三严”的训练考核,加强对护理人员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责任教育,形成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良好氛围。各医院每年组织护理人员“三基”理论考试≥4次,操作考核≥4次,组织院内(院科二级)业务学习≥1次/月,护士“三基”考试考核年合格率≥90%。实行院内学分制,学分累计情况和考试考核成绩要与评优、评先、奖金相挂钩,尽快建立一支与医院发展规模相适应的护理专业队伍,在年龄、学历和职称层次上形成合理的梯队。

3、加强对专科护士的培训。二级医院必须建立和完善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并落实专科护士培训制度。有计划、有重点、分步骤地在重症监护(ICU)、急诊急救、血液透析、手术室等专科领域开展专科护士培训,培养一批临床专业化护理骨干,满足临床医学科学发展的需要,促进护理工作的专业化发展。

(五)更新护理服务理念,进一步创新护理服务模式。

一是继续推行护理服务模式的转变。二级医院要进一步深化整体护理内涵,创新护理服务模式、优化服务流程。一级医院也要转变服务理念,逐步实行“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服务模式,树立整体护理观念,真正为病人提供人性化、个性化的护理服务。二是各医院要竭力探求人性化服务举措,进一步创新护理服务模式、优化服务流程。要开展术前术后访视、出院后电话随访、病人出入院迎送服务、危重病人陪检服务、门诊病人导诊咨询服务、开展便民服务如为病人提供饮水设施、轮椅、担架、候诊椅等,使护理工作做到“三个贴近”,即贴近病人、贴近临床、贴近社会。三是广大护理人员要努力改善服务态度、转变工作作风,为病人提供亲情服务、温馨服务、微笑服务。树立“三个第一”,即病人第一、质量第一、服务第一的思想,真正做到尊重患者、关心患者、方便患者、服务患者。正确实施各种治疗、护理措施,为病人提供全面的基础护理服务和专业技术服务。四是要将健康教育贯穿在整个护理过程中,了解病人的心理、家庭和社会状况,为病人提供心理护理、用药指导、休息运动指导、康复和保健指导等,确保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健康教育,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五是要加强护患沟通,建立并落实护患沟通制度,每周召开一次病陪人座谈会,每月开展一次病人满意度调查,征求病人意见,解答病人疑问,建立和谐护患关系,努力实现护患关系零距离.

(六)加强护理质量管理,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1、加强护理质量的督导考核。县卫生局应加强对医院护理质量的督导考核,每年对辖区内医疗机构护理工作进行1-2次业务指导与考核。在检查的各个环节做到定性定量,强调可比性和可操作性。重点加强对乡镇卫生院和中医医院护理工作的指导、考核与管理,推行“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工作模式,转变护理人员观念,树立整体护理优质服务理念。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强化“三基三严”的考试考核,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按照《*市乡镇卫生院护理工作指南》(包括护理工作模式、护理理念、护士素质与行为规范、岗位职责、工作制度、护理人力配备、房屋建筑布局、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常见疾病护理常规、健康教育等),全面规范乡镇卫生院护理工作。到*年底全县60%乡镇卫生院护理工作达到标准要求,2010年全部达标。

2、加强全面护理质量管理。一是各级医疗机构要贯彻落实省卫生厅的“三个标准”,即《*省临床护理基础质量控制与评价标准》、《*省专科护理质量控制与评价标准》和《*省常用护理技术操作程序与评分标准》,结合医院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制定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二是医院以及科室要按照质量评价标准,,每月进行一次护理质量督导考核,分析讲评,提出整改措施并督促执行,建立院控、科控和自控三级质控体系,突出抓好基础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控制,全面加强医院护理质量管理,努力实现护理质量零缺陷,护理纠纷零投诉,建立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三是加强全院护理人员质量与安全意识教育,每年进行两次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学习。护士与护士长、护士长与护理部主任、护理部主任与院长层层签订责任状。

3、加强临床重点部门的质量管理。各医院要按照*省专科护理质量控制中心和*省卫生厅制定的标准加强临床重点部门包括重症监护室、急诊科、介入治疗室、血液透析室、高压氧治疗、手术室、产房、消毒供应中心等部门的建设与管理,力争2010年前达到标准要求。

(七)拓展护理服务领域,大力发展社区护理。

一是各医疗机构应建立医院与社区之间的护理业务协作关系,特别在开展社区医疗服务的过程中,医疗机构要加强对社区护理工作的业务指导,将单一的院内护理转变为社区健康护理、院前护理、住院护理、出院后护理的全程护理模式。二是加强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工作,有计划地选派社区护士参加社区护士岗位培养,提高社区护士整体素质。

(八)积极开展学术活动,提高护理专业学术水平。

县卫生局每年将护理论文撰写情况纳入单位护理质量考评内容。各医院要制定相关激励政策,鼓励护理人员积极撰写论文,积极参加学术活动,不断提高我县护理专业学术水平。

(九)以中药理论为指导,发展中医护理事业。

一是根据专科特点,按照具有中医特点的常见病和急重症的护理常规,选择病种进行辨证施护工作。二是要积极参加举办的中医医院护理人员培训班,系统培训中医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中医医院护士素质。三是各中医医院要进一步拓宽中医护理服务领域,面向社区和家庭,积极开展疾病护理、预防保健、康复、心理咨询和健康指导全程服务,特别是要在老年病、慢性病和养生康复中发挥中医护理的特色和优势,大力发展中医护理事业。

五、工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护理工作是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质量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密切相关。各医疗机构要充分认识促进护理事业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加强对护理工作的领导,加大对护理工作的支持力度,将护理工作纳入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整体框架,充分发挥护理工作在维护和促进健康、减轻痛苦、提高生命质量中的作用,确保护理工作与医疗卫生事业同步协调发展。

(二)落实政策,提高待遇。各医院要配置符合编制要求的护士数量,确保病人安全和提高护理质量,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政策和规定,依法维护护士的合法权益,实现聘用制护士与在编护士同工同酬。提高护士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

透析护理论文范文篇9

1·1医学阶段。本世纪70年代前是以疾病为中心的医学阶段。这一阶段在免疫接种和改善公共卫生设施等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大大降低了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据统计,1900~1977年间死于急性传染病的人数由580/10万下降到30/10万,75岁以前死于传染病的仅占1%。

1·2行为阶段。70年代早期到80年代后为行为阶段。这一阶段在控烟、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例如美国1963~1980年期间吸烟率下降27%,食用动物油的人数下降38%,冠心病死亡率下降40%,脑血管病死亡率下降50%。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提出了健康生活方式即行为危险因素的观点,通过引入健康的行为或生活方式来改变人们的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达到预防疾病,消除危险因素,促进健康的目的,大大拓宽了健康教育的视野。

1·3社会、环境阶段。80年代后为社会、环境阶段。这一阶段人们注意到行为与生活方式的改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和自然环境因素的制约,因而使健康促进得到长足发展。这一阶段特别强调以健康为中心,以人类发展为中心,强调政府对人民健康负有责任。

2健康教育在护理事业中应用的现状

21世纪护理事业的发展有4大趋势[1]:一是护理人员将成为初级卫生保健的主要力量;二是护理人员将成为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三是护理人员将成为医生和其他保健人员的平等合作者;四是护理人员将为危重患者提供高质量、高技术的护理。目前,我国护理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正经历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和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方向转化,临床护理工作转化为集治疗、预防、康复和促进健康为一体的多元护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护士作为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已将健康教育纳入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研究的领域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2~30]。

2·1患者健康教育需要的研究。这一领域的研究范围较广,主要涉及一般住院患者、内科患者、外科患者、冠心病患者、肾移植患者、肿瘤患者等的健康教育需求。研究的主要方法是问卷调查法,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状况及对健康知识和方法的需求方面。但在评估患者需求的方法、评估内容的筛选、需求评估量表方面的研究未见报道,需要深入进行。

2·2健康教育理论的探讨。主要涉及的领域有健康教育在整体护理中的应用,健康教育开展的形式、方法,健康教育处方的使用,门诊、社区教育的开展,标准健康教育计划的应用等方面。主要以论证、阐述和经验体会为主,还未上升到理论高度,没有形成能真正指导护理实践的有中国特色的健康教育理论。

2·3临床健康教育的实施及管理的研究。主要涉及的内容有用PDCA法控制健康教育质量;进行健康教育落实率的调查;开展健康教育的质量评价。但这些研究仍以经验总结为主,在评价指标的选择和质控模型的研究上尚未见报道。

2·4健康教育教学的研究。健康教育的教学在许多护理院校目前还未开展,关于教学方面的研究正在逐步开展,主要内容涉及护理健康教育及其相关课程的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一些临床的护理人员在健康教育的带教等方面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总结,为健康教育知识及技能的普及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5健康教育专栏设置和文章刊登情况,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健康教育专栏设置的还较晚,这方面的研究文章还不多,有待进一步加强。

3患者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

3·1护理人员走向社区开展健康教育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健康教育从预防、急救到康复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护理职能的扩展,社区护理是护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护理人员如何从医院走向社会,采取何种组织形式来落实,在哪些方面进行教育等均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例如国外医院采用的“访问护士”,笔者认为是一种较好的形式,其主要优点有:能满足患者的需求,降低住院天数,吸引患者就诊。

3·2临床健康教育的研究将得到迅猛发展。临床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随着整体护理的开展,将更引起人们的关注,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也是临床健康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健康教育的基本状况及影响因素是研究的首要切入点,在此基础上才能进一步了解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态度、需求,了解影响行为的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和强化因素等,从而开展健康教育计划、健康教育内容及手段、如何进行效果评价、如何将其融入临床护理中等问题的研究,最终建立患者健康教育与临床护理相结合的整体化护理模式。因此,随着临床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对临床健康教育的研究也会越来越多,从而推动临床健康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3·3传统医学中有关健康教育的研究将日益受到重视。中医在我国有几千年的历史,传统养生学的形成和发展具有自己特有的社会文化印记,重视心理因素,强调顺应自然,具有浓厚的人文色彩。符合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要求。而传统医学中各种功能锻炼和康复训练的方法是祖国医学留给我们的灿烂瑰宝,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在没有设备的情况下指导患者进行适宜的训练,对这些内容的研究和开发尚未引起足够重视。

3·4康复健康教育的研究有待于加强。医学上许多疾病的治疗和恢复都有一个漫长的过程,随着平均住院日的缩短,大多数患者的康复都要在院外度过。国外许多国家的康复机构、护理院等机构较多,许多患者出院后可以到这些机构接受康复指导和训练。例如德国设有专门的“背部医院”(backschool)[31],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和职业训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然而,我国康复机构还比较少,许多患者不得不在家度过康复期,如何面对这种现状开展有关康复的健康教育,形成院前——院中——院后一体化健康教育模式是我们应研究的课题。

随着21世纪的到来,护理人员将成为健康教育的主要力量,通过健康教育的方法将护理学扩展到预防、保健和康复等领域是护理学今后的发展方向。因此,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健康教育的内容、方法、形式、效果评价等,才能有力地推动护理现代化进程,真正达到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沈宁.2000年护理展望[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5,14(1):12-13.

[2]顾克菊,李武平,陈念湄.住院病人健康教育需求调查与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4):55-56.

[3]史娅,史惠.152例住院病人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6):52-53.

[4]任蔚虹.围手术期病人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8):458-460.

[5]郭明贤,张茹英.对冠心病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与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3):127-129.

[6]叶晓青,刘雅玲,陈维清.高血压患者有关该病知识、信念及其对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11):624-626.

[7]黄津芳,刘玉莹,杨春梅,等.外科病人健康教育需求特点及施教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5):270-272.

[8]范丽凤,朱筠茵,张小群,等.糖尿病患者对疾病知识了解状况调查[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3):52-54.

[9]叶桂荣,宣蓓.肾移植病人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分析[J].山西护理杂志,1997.11(6):12.

[10]张同华,王云芳,徐喜平,等.在病房开展宣传教育的体会[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4):249-250.

[11]吴蓓雯,施晓群.普外科病人教育的思路与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6):311-313.

[12]白菁,彭章平.康复护理中开展健康教育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4):250-260.

[13]李银雪,曲维香.在整体护理中如何进行病人教育[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1):53-54.

[14]颜巧元.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环节[J].中华护理杂志,1997,32(4):244-245.

[15]姚玉娟.运用护理程序对病人实施健康教育[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9):567.

[16]何穗芳,张振路.综合健康教育形式的探索和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12):761-762.

[17]姜秀兰.对老年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的方法[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7):63.

[18]刘淑霞,王昭强,姜丽君,等.产妇健康教育的实施[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7):33.

[19]柏亚玲,谢娟,高军,等.喉癌患者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2):58-59.

[20]张月,朱风容,吕美娜,等.病人教育对股骨颈骨折病人疾病知识水平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1999,14(4):8.

[21]陈建军.健康教育在儿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健康教育,1998,14(8):16.

[22]马立平,王颖,王洪涛.儿童病人的健康教育[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11):60.

[23]柯彩霞.呼吸内科病人健康教育的实践与体会[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3):55-57.

[24]董云英,方玉美.探讨对脊髓损伤病人进行健康教育[J].现代康复,1998,2(8):16.

[25]李爱宁,侯芳.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初探[J].护士进修杂志,1999,14(11):11.

[26]郭旗,存玉新.健康教育用于血液透析患者的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1999,5(6):12.

[27]王惠琴,张群.健康教育在普外科病房的实施体会[J].山西护理杂志,1999,13(1):8.

[28]唐弋.将健康教育学纳入护理教学体系的构想[J].中华护理杂志,1997,32(3):155-157.

[29]唐弋,于桂云,郑丽娜,等.护士(生)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的培养[J].中华护理杂志,1997,32(11):650-651.

透析护理论文范文篇10

[关键词]留置针;留置方法;输液贴;敷料

留置针因其操作方便,留置时间较普通静脉输液针长而被临床广泛使用。但静脉留置针留置过程中可发生套管堵塞、液体外渗、静脉炎、套管脱出等并发症[1],而影响留置时间。为了延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减少渗液、渗血、静脉炎的发生,我院采取加用输液贴后覆盖透明敷料再予护腕固定的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5年8月~2006年5月住院期间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100例。观察组68例,对照组32例。男62例,女38例。年龄52~85岁,平均68.5岁。输液量在1500ml以下者53例,输液量在1500ml以上者47例。

1.2材料与方法

1.2.1材料选用苏州碧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BDIntima-Ⅱ型22GA一次性留置针和美国产6cm×7cm一次性3M透明敷料,江苏苏云医疗器材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输液贴。

1.2.2方法将100例患者按照单、双日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选用健侧前臂头静脉按照留置针操作规程进行穿刺,对照组按照常规将透明敷料直接盖住留置针进行固定,针尾用胶布粘贴固定。观察组在使用透明敷料前,先用一条带棉芯输液贴盖住留置针的针眼,然后覆盖透明敷料固定,留置期间用护腕固定。每天输液完毕,均用肝素盐水进行正压封管处理。记录操作者、留置日期和时间、中止留置的原因和时间。观察两组在留置时间、渗液渗血、发生静脉炎、留置针脱出等方面的差异。

1.2.3静脉炎判定标准1度: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2度: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3度: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硬结[2]。

1.2.4统计学方法数据分别采用秩和检验和构成比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1.3结果

1.3.1两组留置针穿刺局部情况观察见表1。

1.3.2两组输入液体量与留置时间比较见表2。表1两组留置针穿刺局部情况观察比较注:两组留置针穿刺局部情况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表2两组输入液体量与留置时间比较注:两组输入液体量与留置时间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2讨论

2.1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目前在我国尚无统一的标准[1]。资料表明,静脉炎导致非正常原因拔管占45.9%[3],是静脉留置针使用过程中最主要的并发症[4],输注的液体种类和留置穿刺部位的不同与静脉炎的发生有关[5],留置针固定与发生静脉炎有关[6]。静脉留置针滑出的主要因素是贴膜脱落[3]。观察组在留置针留置期间加用了护腕进行固定,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无一例留置针脱出。从两组输液量与留置时间比较看,观察组的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且每日输液量<1500ml者留置时间明显延长。说明留置针留置时间的长短与输液量的多少有关。

2.2预防留置针脱出对照组留置针固定后其尾端明显高于局部皮肤,易因外力作用而松脱,导致留置针脱出。又因其易与外界物体摩擦,使针芯被动运动,与血管内壁发生摩擦,引起血管内壁的机械性损伤,从而引起静脉炎。观察组可有效避免这种情况,护腕将套管针完全包裹,输液时只有肝素帽尾部暴露,输液结束,护士封管后用护腕将肝素帽完全包裹,可减少外力因素对留置针的碰撞、避免留置针被意外拔除和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延长留置针的使用时间。

2.3避免局部受潮3M透明敷料虽然可见性强,但其透气性差,汗水渗透在透明贴膜下,易引起穿刺部位和周围皮肤炎症[7]。观察组透明敷料直接与穿刺皮肤接触,容易在透明膜内出汗,积气,导致穿刺局部肿胀、疼痛。输液贴经过灭菌处理,具有透气性,上面附有吸收性强的吸收垫,出汗、渗液渗血等可吸附在一次性输液贴的棉芯上。避免了穿刺局部潮湿。

2.4护腕固定加用输液贴覆盖透明敷料再予护腕固定的方法,简单易行,患者愿意配合,固定牢固,避免留置针脱出,减少了渗液、渗血、静脉炎的发生,延长了留置针的使用时间,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谢小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静脉留置针的临床观察.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2):37.

2药晋红,胡牧.静脉留置管针与静脉炎.实用护理杂志,1997,13(7):365.

3舒湘兰,海新霞.小儿静脉留置针中止留置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2):40.

4王一征,李惠珍,程友兴,等.浅静脉封闭式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哈尔滨医药,2004,19(2):64.

5许燕,赵艳伟.头皮套管针的留置时间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实用护理杂志,1999,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