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实验教学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2 16:00:11

数学实验教学

数学实验教学范文篇1

一、加强数学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渴求获得知识、探索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注意力就会优先集中,认识就会敏捷而深入,情绪就会愉快而高涨,思维就会活跃而有创造性,行为就会持久而永恒。数学实验教学是学生参与操作的探索过程,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使小学生的好奇、好玩、好动的天性得到满足,进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如我在教学《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时,我设想在道北开一家“学生书店”,请同学们帮助老师设计书店,调查学生喜欢课外书的情况。在情境中让学生展开实验操作,现场写下自己喜欢的书籍的名称,小组合作统计出喜欢各类书的人数,并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很自然地比较出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是:画“正”字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制作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进行比较,从而清晰地知道其各自的特点。这样,使教学活动在动态中进行,使儿童把外显的动作与内隐的思维活动和谐地结合在一起,顺应儿童好奇、好动的特点,集中了儿童的注意力,激发了儿童学习的兴趣。再如,我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面积的含义时,首先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文具盒的盖面,数学课本的封面,课桌的桌面。然后比较文具盒的面与数学课本封面的大小,数学课本封面与课桌桌面的大小。再动口说一说面积的含义。在教学“面积单位”时,让学生动手摸,感知“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充分动手的同时,学会比较和测量面积。这样,通过数学实验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但使学生深刻理解了所学的知识,而且促使学生智力活动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启迪、挖掘和发挥。

二、加强数学实验教学,调动学生全员参与。

教育的本质在于参与,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到教学中去,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的获取知识。而使所有的少年儿童的智能得到充分发展,是每个家庭的期盼,老师的希望,社会的需要。数学实验教学则能够提供使每个学生达到他们可能达到的最高学习水平的学习条件。在数学实验教学中,让每个学生玩自己手中的学具,看你有什么发现,提到玩,每个学生都感兴趣,无论他发现的结论是浅显,还是深刻,都是他最真实的体验和感受,都已充分调动了他的参与性和探究性。再者,有的学生理论知识不足,但动手能力较强。在实验过程中,他能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得到鼓励而增强学习的信心,消除“数学难、学不好”的恐惧心理,萌发要学好数学的愿望,引发学习动机,使他们以学为乐,主动进取,提高学习效果。

三、加强数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数学实验教学的趣味性、直观性、新颖性,切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符合他们的认知规律,容易使学生在愉悦的情绪下实现由喜欢数学到努力学数学,再到刻苦钻研数学的良性过渡。在每个层次的学习活动中,取得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形成不断进取、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在实验准备阶段,指导学生自制教具、学具,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美感。如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让学生准备一个长6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和一个底6厘米、高3厘米的平行四边形,从制作的情况看,有的学生是用废弃的硬纸被做的,有的是用做手工剩下的色卡纸做的等等。

选用的材料,制作的方法多种多样,但都做的精致、美观,把学习的热情延伸到课外,又为实验教学提供了物质保证。课堂上又通过自己的动手剪、拼,得出结论,使学生经历获得知识的全过程,感受自己智慧的力量和创造的快乐,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废物废料,变“废”为“宝”,使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实验过程中良好的实验常规,教师的严谨态度,正确示范,巧妙点拨,质疑解难等,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首先使学生明确教具、学具不是玩具,懂得其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其次,对学具的准备要认真,运用要准确,收拾要及时,管理要妥善。培养学生自觉守纪,认真主动,勤于动手、动脑、动眼、动口的良好习惯,真正实现“省时、高效、低负”的教学目标。

四、加强数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未来社会已越来越注重能否与他人协作共事,能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能否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否概括和吸收他人意见等。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调、合作、共事的群体协作精神,日益显示出其重要的地位。加强数学实验教学,尤其是分组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如我在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时,我没有把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是把全班学生分成了4人小组,每组商议选择自己喜欢的学具,小组长分工,有的动手折,有的动笔记录折出的分数,然后共同探究商议分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再全班交流,教师加以纠正和指导。最后形成规范的数学术语。在这样的实验过程中,教师进行宏观调空,耐心指导,对学生的实验成果及时评比表扬。创设积极竞争的实验情境,小组成员互相帮助,互相交流,共同进步,充分发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往、交流与合作,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协作精神,树立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的人生态度,克服独生子女的高傲独尊和对家长的依赖性强的弱点。

五、加强数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1世纪是人类依靠知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新世纪。******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所以,我们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而学生智力技能的形成,常常在外部动作技能的基础上发生、发展,是一个由外部的物质活动向内部的认知心理活动转化的过程。重视儿童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教师就要通过实验教学,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更大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把实验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就可让实验操作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就可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对新知识"再发现",就可通过实验操作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如:我在教学《认识正方形》时,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前准备好的正方形纸,想办法知道正方形的特点,看谁的方法多。有的学生通过测量发现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通过沿对角线对折、再对折,发现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用一条边与其他三条边分别相比,发现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将相对的两条边重合,再将相邻的两条边重合,说明四条边一样长……这样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发现了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既发现了新知,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数学实验教学范文篇2

学习兴趣是学生渴求获得知识、探索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注意力就会优先集中,认识就会敏捷而深入,情绪就会愉快而高涨,思维就会活跃而有创造性,行为就会持久而永恒。数学实验教学是学生参与操作的探索过程,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使小学生的好奇、好玩、好动的天性得到满足,进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如我在教学《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时,我设想在道北开一家“学生书店”,请同学们帮助老师设计书店,调查学生喜欢课外书的情况。在情境中让学生展开实验操作,现场写下自己喜欢的书籍的名称,小组合作统计出喜欢各类书的人数,并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很自然地比较出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是:画“正”字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制作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进行比较,从而清晰地知道其各自的特点。这样,使教学活动在动态中进行,使儿童把外显的动作与内隐的思维活动和谐地结合在一起,顺应儿童好奇、好动的特点,集中了儿童的注意力,激发了儿童学习的兴趣。再如,我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面积的含义时,首先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文具盒的盖面,数学课本的封面,课桌的桌面。然后比较文具盒的面与数学课本封面的大小,数学课本封面与课桌桌面的大小。再动口说一说面积的含义。在教学“面积单位”时,让学生动手摸,感知“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充分动手的同时,学会比较和测量面积。这样,通过数学实验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但使学生深刻理解了所学的知识,而且促使学生智力活动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启迪、挖掘和发挥。

二、加强数学实验教学,调动学生全员参与。

教育的本质在于参与,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到教学中去,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的获取知识。而使所有的少年儿童的智能得到充分发展,是每个家庭的期盼,老师的希望,社会的需要。数学实验教学则能够提供使每个学生达到他们可能达到的最高学习水平的学习条件。在数学实验教学中,让每个学生玩自己手中的学具,看你有什么发现,提到玩,每个学生都感兴趣,无论他发现的结论是浅显,还是深刻,都是他最真实的体验和感受,都已充分调动了他的参与性和探究性。再者,有的学生理论知识不足,但动手能力较强。在实验过程中,他能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得到鼓励而增强学习的信心,消除“数学难、学不好”的恐惧心理,萌发要学好数学的愿望,引发学习动机,使他们以学为乐,主动进取,提高学习效果。

三、加强数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数学实验教学的趣味性、直观性、新颖性,切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符合他们的认知规律,容易使学生在愉悦的情绪下实现由喜欢数学到努力学数学,再到刻苦钻研数学的良性过渡。在每个层次的学习活动中,取得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形成不断进取、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在实验准备阶段,指导学生自制教具、学具,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美感。如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让学生准备一个长6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和一个底6厘米、高3厘米的平行四边形,从制作的情况看,有的学生是用废弃的硬纸被做的,有的是用做手工剩下的色卡纸做的等等。选用的材料,制作的方法多种多样,但都做的精致、美观,把学习的热情延伸到课外,又为实验教学提供了物质保证。课堂上又通过自己的动手剪、拼,得出结论,使学生经历获得知识的全过程,感受自己智慧的力量和创造的快乐,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废物废料,变“废”为“宝”,使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实验过程中良好的实验常规,教师的严谨态度,正确示范,巧妙点拨,质疑解难等,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首先使学生明确教具、学具不是玩具,懂得其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其次,对学具的准备要认真,运用要准确,收拾要及时,管理要妥善。培养学生自觉守纪,认真主动,勤于动手、动脑、动眼、动口的良好习惯,真正实现“省时、高效、低负”的教学目标。

四、加强数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未来社会已越来越注重能否与他人协作共事,能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能否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否概括和吸收他人意见等。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调、合作、共事的群体协作精神,日益显示出其重要的地位。加强数学实验教学,尤其是分组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如我在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时,我没有把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是把全班学生分成了4人小组,每组商议选择自己喜欢的学具,小组长分工,有的动手折,有的动笔记录折出的分数,然后共同探究商议分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再全班交流,教师加以纠正和指导。最后形成规范的数学术语。在这样的实验过程中,教师进行宏观调空,耐心指导,对学生的实验成果及时评比表扬。创设积极竞争的实验情境,小组成员互相帮助,互相交流,共同进步,充分发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往、交流与合作,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协作精神,树立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的人生态度,克服独生子女的高傲独尊和对家长的依赖性强的弱点。

五、加强数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1世纪是人类依靠知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新世纪。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所以,我们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而学生智力技能的形成,常常在外部动作技能的基础上发生、发展,是一个由外部的物质活动向内部的认知心理活动转化的过程。重视儿童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教师就要通过实验教学,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更大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把实验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就可让实验操作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就可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对新知识"再发现",就可通过实验操作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如:我在教学《认识正方形》时,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前准备好的正方形纸,想办法知道正方形的特点,看谁的方法多。有的学生通过测量发现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通过沿对角线对折、再对折,发现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用一条边与其他三条边分别相比,发现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将相对的两条边重合,再将相邻的两条边重合,说明四条边一样长……这样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发现了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既发现了新知,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六、加强数学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指出:“儿童掌握数学概念和运算过程。是从直观感知过渡到表象,再过渡到抽象的过程。实现这一过渡,表象是关键”。加强实验教学,是建立表象的基本手段。实践出真知,特别是学生通过看得见、摸得着、感知深刻的实验过程,形成清晰的表象,伴随着说的训练,为学生的思维发展铺平道路。在教学中,要结合教材编排的意图和知识点,尽量创设条件,充分让学生动手实践,手脑并用,动思结合,培养技能、技巧。借助实践手段,可以把抽象的数学定律直观形象的展现出来,突破了教学的难点,满足了“小学生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精神需求,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总之,数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是建立平等、和谐、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的有利条件;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手段。我们深信,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市、区教研室的领导和关心下,在全区小学数学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在新课改的道路上大力提倡、推广和普及数学实验教学,把新课标的新思想、新理念应用到教育教学中去,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我区的课程改革之花将会遍地盛开,我们将拥有更加辉煌和灿烂的明天!

[摘要]:课程改革随着春天的步伐扑面而来,我区于2002年初启动课改实验工作,2003年秋季全面实施新课程,我们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开展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推广工作的意见》精神,落实省、市、区有关新课程实验推广工作的指导意见,结合我区实际,认真组织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探索工作,积极稳妥地推进了课程改革实验,并以课改为契机,有效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下面结合新课改教学实践,针对小学数学实验教学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与大家商榷探讨。

(1)加强数学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2)加强数学实验教学,调动学生全员参与。

(3)加强数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4)加强数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5)加强数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数学实验教学范文篇3

著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G•波利亚曾经精辟地指出:“数学有两个侧面,一方面是欧几里得式的严谨科学,从这个方面看,数学像是一门系统的演绎科学;但另一方面,创造过程中的数学,看起来却像一门实验性的归纳科学。”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但是,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过分强调形式化的逻辑推导和演绎推理,注重形式化结果的呈现与确定,而忽视探索数学知识形成过程中的实践活动,忽视引导学生通过数学实验进行大胆猜想、验证猜想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即使有少数教师认识到了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并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但由于缺乏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的相关理论支持与经验总结,教学效果也不甚理想。

当前,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对初中数学教学和数学学习方式的改变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我们应当“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意识地把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相整合,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多元联系表示”的学习环境;发挥信息技术在文本、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声音等多种媒体集成方面的优势,创设图文并荗、动静结合、声情融会、视听并用的数学实验环境,以利于初中生开展数学实验并获得成功。同时,利用信息技术的交互学习功能,让学生现场计算、现场画图、现场证明,使数学研究、学习的方法从原来的纸笔加思维的模式发展到计算机加思维的模式,更有利于展示数学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数学实验已经成为中学数学教学中常见的课堂教学形式。美国的中学内有专门的数学实验室,英国的中学数学教材中也有许多的实验材料,他们经常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去做“数学实验”,进而“发现”数学结论。

在我国,《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开展数学实验的要求,新课程初中数学教材中也出现了诸如“想一想”、“看一看”、“做一做”等数学实验的内容。江苏省扬州市竹西中学的张晓林老师进行了“初中数学实验课的教学设计及操作研究”,浙江省温州市教研室的胡敬民老师进行了“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实验的研究”。但是,这些实验研究主要是探索了初中数学实验课的教学设计和初中数学教学中开设实验课的一般性操作。对如何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之中,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交互性,在初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创新意识等问题,涉及得很少。因此,本课题在全面推进初中数学课程改革、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整合中,具有很丰富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数学“再创造”的学习理论。

荷兰著名的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教学方法的核心是学生的‘再创造’。”他认为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必把各种概念、法则、公理、定理全灌输给学生,而是应该创造适合的条件,提供很多作为知识载体的具体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自己“再创造”出各种数学知识。我们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一个“再创造”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置身于一个“数学实验室”之中,学生可以观察并尝试错误、可以发现并进行猜想,有助于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养成“用数学”的习惯,克服他们学习数学而不应用数学的弊病。

2.《数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我们把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相整合,正是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与探索数学知识的有力工具、作为发展学生的理解和兴趣的重要手段,让学生由“听数学”转为“做数学”,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建构,从而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勇于创新。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与预期目标

1.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实验教学整合的理论体系的研究。包括信息技术条件下开展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的可行性研究,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实验教学整合效果的分析研究,以及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的评价方式的研究。

(2)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的研究。包括初中数学实验课的组织策略,借助信息技术营造初中数学实验情景的策略,以及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对话与师生交互实验的组织方式的研究。

(3)现行初中数学教材中适宜借助信息技术开展数学实验的学习内容的选择与确定,初中数学实验课的教学课件的设计原则与方法研究,初中数学实验课的学习积件的制作与共享方式的研究。

2.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是:运用新课程理念和数学“再创造”的学习理论,通过教学实践与实验研究,努力探索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相整合的理论与方法,总结归纳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的教学模式与评价方式,设计一批初中数学实验课的教学课件与学习积件,为广大初中数学教师参与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尝试初中数学实验教学提供丰富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1.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根据上述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本课题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

(1)在研究初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此项研究的最新动态和相关课题的研究成果,收集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理论资料。

(2)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逐步完成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初中数学实验课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完善借助于信息技术的初中数学实验课的一般操作技术与评价体系。

(3)通过课题小组成员间的交流与研讨,及时对本课题研究的过程、成效进行总结,探索出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实验教学整合的一般途径与方法,开发设计相应的教学资源,形成一批优秀的教学案例。

2.课题研究的过程及步骤。

(1)准备阶段:2006年5月—2006年6月,搞好课题设计,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制定具体的研究方案和工作措施。

(2)研究初期:2006年7月—2006年8月,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动向及成果,培训课题小组成员。

(3)研究中期:2006年9月—2007年7月,开展课题的各项研究,撰写相关论文。

①2006年9月—2006年10月,确定适合借助于信息技术开设数学实验的初中数学学习内容。

②2006年11月—2006年12月,按照确定的学习内容,编写初中数学实验课的教学设计,制作相应的教学课件与学习积件。

③2007年1月—2007年5月,组织课题小组成员利用教学设计、教学课件与学习积件,进行课堂实践。

④2007年6月—2007年7月,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并撰写教学论文和教学心得。

(4)研究末期:2007年8月—2007年10月,组织课题小组成员进行实验反思,整理教学设计与教学课件,总结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实验教学整合的途径与方法,收集部分优秀的教学案例,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六、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1.领导决策保障。我校领导具有极强的科研意识,十分重视教科研工作;本课题研究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校长与教导主任亲自参与课题实验,学校必将从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给予大力的支持。

2.师资力量保障。承担本课题研究的数学教研组连续两次被评为区优秀教研组,教研组内有着浓厚的教科研氛围和极强的科研能力;课题负责人胡荣进老师是区数学青年骨干教师,长期担任校数学教研组长,撰写的论文多次在省、市、区级评比中获奖;课题组成员叶甘新老师是区数学学科带头人,多年担任校教导主任和区数学教研大组组长,主持的区重点课题获区二等奖;课题组其他成员均来自教学第一线,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课改意识,有深厚的课题研究的能力基础。

3.硬件条件保障。学校有专门的学生计算机房,即将建成多媒体教室,建立了校园局域网,开通了“校校通”,这些硬件设施为顺利完成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

七、课题研究成果的展示形式

1.课题研究报告。

2.编撰《初中数学实验课课堂教学设计集》,建立初中数学实验课的教学课件与学习积件资源库。

3.拍录部分优秀教学课堂实录,整理一批优秀的课堂教学案例。

4.编写《“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实验教学整合的研究”实验论文汇编》。

八、课题研究的人员分工

组长:胡荣进,全面策划,主持研究,主写课题报告,负责八年级数学实验课的具体实施与资料整理。

成员:余芳浩,收集研究资料、整理教学案例,负责协调人、财、物的保障。

叶甘新,组织理论学习,负责七年级数学实验课的具体实施与资料整理。

徐卫华,做好活动记录,负责九年级数学实验课的具体实施与资料整理。

徐国红,负责初中数学实验课教学课件与学习积件资源库的建设与调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

[2]侯立伟.信息技术利于数学实验的开展[J].数学教育学报,2006,15(1).

数学实验教学范文篇4

关键词:初中数学;实验教学;实践与探索;操作能力;创造性

思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任何知识都应先培养兴趣,有了兴趣,学生便有了学习的动力,就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体验学习过程和学习乐趣。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是打基础的关键,学生必须熟练掌握数学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和思维性较强的学科,学习过程中,学生切忌死记硬背、生搬硬套,而应注重掌握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要加大创新力度,并采用数学实验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初中数学实验教学进行探索。

一、对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的思考

1.学生数学实验能力较差。传统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导致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较差,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不强。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很难完成数学实验课程,明显表现出能力不足。一是难以设计出一套实验流程,对整个实验过程一无所知,完成不了最后的归纳总结,得不出最终的结论;二是基本技能不足和经验不够,在实验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和挫折,遇到问题和挫折后容易放弃。教师应当有耐心、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实验,遇到挫折和困难应当携手一起解决,共同克服。虽然实验教学用时较长,推进缓慢,但易于学生理解。教师应多进行实验教学,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多思考,多动手,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2.要选择适当的内容开展数学实验教学。初中三年需要学习的内容很多,不可能每一个知识点都让学生去探索和实践,只能对一部分学习内容进行实验。那么,有哪些内容可以通过实验教学进行学习呢?研究显示,初中阶段的函数、平面几何是可以进行实验教学的,通过实验教学,能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可以通过实验教学,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发展状况选择适当的内容开展数学实验教学。3.数学实验的“软硬件”。要跟上所谓“硬件”是指多媒体设备、计算机、测量工具等。大部分学校没有采用实验教学这种方法,学校里没有齐全的硬件设施,导致无法开展实验教学。此外,各学校都会在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应用实验室和器材,还无暇顾及数学实验设施的添置,再加上数学教材关于实验的部分少之又少,这就造成了学生对数学实验没有概念,更谈不上动手操作了。

二、数学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1.采用问题导入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入问题导入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问题导入法是教师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决这些问题。通过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学生能养成自主学习、科学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可以有效提升学习能力,提高数学成绩。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学习知识最重要的就是学会之后能把它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去,用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设计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深入理解数学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问题导入法,能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掌握知识,提升数学分析能力。此外,学习完每一章节后,教师可以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思考、理解、巩固,并学会举一反三。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章节知识进行总结,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这对期末复有裨益。2.积极创设教学情境。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数学学习打好基础。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积极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数学的奥妙。在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认知规律进行情境创设,以确保所创设的情境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帮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教学平面几何图形时,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欠缺,往往对图形的对称轴没有空间印象,难以理解。为此,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呈现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展示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让学生在直观的情境中进行理解。此外,教师可以让学生搜集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还可以鼓励学生设计轴对称图形,让学生们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3.加强重难点的教学。教师要加强重难点教学,在完成教学任务之后,还可以深入了解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深入拓展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是学无止境的,教师要告诫学生一直学习,终身学习。在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之后,教师可利用猜想验证和实验分析的方法进行重难点教学,引导学生先对问题提出假设,再进行实验验证。这种教学方法,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重视操作能力培养。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教师在讲台上面讲,学生坐在下面听,教师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把课本上的知识、定义和概念教授给学生,让他们记住,做题的时候进行应用,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也局限于把题做对。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虽然当时记住了,但过一段时间后容易忘记,并没有从根本上理解。只有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探索过程中,自己动手操作,才能印象深刻,形成终身记忆。尤其是在平面几何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图形,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5.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初中数学学习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只有真正理解并学会运用知识,才能为进一步学习数学打好基础。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框架,学会把所有的知识点融会贯通,在做题的时候,想到一个知识点就能联想到其他知识点,使一个问题有多种解答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数学学习最重要的是学会方法,学会解题思想,而不是死记硬背。思维能力的提升是学习能力提升的关键,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能力,让学生把思维能力用在提升学习能力上,既要保证教学活动的开展,又要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首先,要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学生愿意动手,愿意投入到实验的过程中,不论结果如何,都能在活动过程中学习到很多知识。其次,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不强,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可以解决这一问题。第三,要让学生学会总结归纳,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样,一套学习流程下来,学生的能力就会有很大的提升。

三、结束语

初中数学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只有打好基础,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和思维性较强的学科,它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数学实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恰当设计与开展,能有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探究能力,并帮助学生对知识展开有意义的探索。教师应认识到数学实验教学的重要价值与意义,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学习水平进行科学的设计与开展,切实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学生成长成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董林伟,孙朝仁.“好玩”的数学——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的实践探索[J].江苏教育,2016(11).

[2]吕慧娟,黄永禄.“好玩”的数学——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的实践探索[J].数学大世界,2016(11).

[3]张卫.数学实验的教学价值及应用分析[J].数学教学通讯,2018(02).

数学实验教学范文篇5

【关键词】“做数学”:小学数学;实验教学

“做数学”的本质是指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对数学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的过程,而数学实验是贯彻这一教学理念的载体,学生通过对教具的操作,或是画图、观察、猜想、验证等活动,可以对数学概念、计算法则快速进行理解和掌握,有利于其归纳推理能力的提升。在“做数学”视角下,教师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认知基础,通过实验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更多“做数学”的机会,可以有效激发其学习兴趣,还可使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进行深入思考,提出质疑,进而提升其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数学核心素养。但如何为学生创造更多“做数学”的机会,提高数学实验教学的趣味性,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地站在课堂中央,还需要教师认真分析和研究相应策略。

一、明确目标,确保实验内容的合理性

为了使数学实验在“做数学”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让学生在动手实践操作过程中对数学知识更好地进行掌握,就要先科学地进行实验目标的设定。数学实验目的分为体验数学思想方法、理解数学概念和定理、验证数学结论等,而只有先明确实验开展目标,才能确保数学实验顺利开展。所以教师要在实验教学前明确实验目标,并根据具体的目标设置验证型实验、探究型实验或是理解型实验。此外,在进行实验内容的选择时,教师要确保实验操作性较强,并具有可观察性和重复性,为后续数学实验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小学数学教学有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和综合与实践四部分内容,教师在开展不同内容教学时所设计的数学实验内容也要有所不同。如在“圆的认识”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中,教师通常的教学策略是出示“圆”,讲授什么是圆心、半径和直径,并探究各部分的关系等。这种讲授式教学枯燥乏味,不能完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内驱力。而用“做数学”的思想来设计的话,可以将“一中同长”作为认识圆特征的学习目标,首先以“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问题引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与探究欲望。教师提前准备好学具:保证每个小组一套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硬纸片。活动时让学生用这些纸片模拟车轮在平面上转动,在活动中感受到只有圆形的车轮在行驶中才是不颠簸的,并请学生说明不颠簸的原因。通过多次课堂教学研究,我们发现学生们在这种操作后的表达、描述更加具体与生动,以“圆心”的运动轨迹来说明“颠簸”的依据,让学生在表达与争辩中明白了说理要有根据。这种探究性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也使我们的教学设计更加有整体性与大局观。

二、通过数学实验,学生能在“做”的过程中对概念进行深入理解

通常在教学数学概念时,教师往往是给出概念,学生加以记忆,但学生对概念的本质属性理解并不透彻,甚至一知半解。基于新理念教学要求,教师在数学概念教学中要时刻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结构和活动经验出发,提供大量操作、思考、表达、交流的机会,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与反思等过程,不断深化所学概念的本质属性,进而在加强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帮助、引导学生形成数学概念。数学实验,既可以是直观形象,也可以是抽象推演。其实在数学课堂中,不少例题的解析过程,也是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思维逻辑化的实验”的具体化过程,概念化的数学实验是更加高阶的学习。如果可以与具体化、可视化的数学实验相结合,就会让学生们在数学思维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丰富的思维方法,也将会产生更加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高效数学课堂。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章内容时,因学生是初步接触“分数”这一概念,因此在理解时难免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如果教师能通过实验的方式进行辅助讲解,可使学生对这一知识概念进行更好的理解。首先,教师拿出一张圆形白纸,对折之后给其中的一半涂上颜色,之后告诉学生:“圆形对折后涂上颜色的这一半,我们可以将其称之为圆形的1/2。”同时教师将1/2用粉笔写在黑板上,并向学生讲述分母和分子的具体含义。其次,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将其分为不同小组,之后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1/4应如何表示,学生之前对于1/2已有了解,所以在对这一步进行探究时就会比较容易。最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拓展,引导其利用纸片完成1/5、1/8等探究任务。学生在动手操作、讨论、研究的过程中,能够对分数这一概念进行充分了解,对于分数概念中“平均分”这一关键词也有了深刻的体会,因此也能更加透彻地理解分母和分子的含义。通过实验教学,学生能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快速对概念进行理解和掌握,还有利于其思维能力的发展。再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180°”这部分内容时,如果教师只是告知,学生很难理解,应用起来也不熟练。我们可以以“做数学”的思想来设计先让学生准备几张形状不同的三角形纸片,然后让学生通过观察说一说三角形内角和是不是一个固定值,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如果是,请设计一个数学实验来验证。学生们通过积极思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设计出很多验证的方法:有的分别撕下三角形每个内角,将它们的顶点拼接在一起;有的用量角器直接去测量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然后相加。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通过观察,运用归纳的方法得出验证。学生在操作验证时,要像一个小数学家那样参与到问题的探索解决的过程中来,通过观察、猜想、实验、证明,最后得出我们需要的科学结论。教学中,教师们总感觉这种教学方法太麻烦,和直接讲解的效果差不多,但是从长远来说,效果将会差异很大。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将会有很大的帮助。比如学会了“如何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当学生学习“四边形的内角和”时,学生自然而然会想到这种探究方法。假如学生忘记了知识点,也可以通过自己探究时的方法求证出正确的结果。

三、通过数学实验的开展,学生能在“做数学”的过程中突破重难点

数学教学的成功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在课堂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很难将重难点知识剖析清楚,所以学生在理解时也会存在较大困难,无法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而想要突破数学教学重难点,教师便可借助实验教学的方式,通过创设实验环境,让学生能够在“做数学”中对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快速进行理解和掌握,建立完整清晰的知识体系,实现对数学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比如,在进行“厘米与米”这一知识点的教学时,教师如果只是单纯地进行厘米与米之间转换的讲述,学生并不能很好地进行理解,这时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简单实验:让全班学生用100个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达1米的长方形。通过这一实验,学生可直观地感受到厘米与米之间的关系,加深了其对于这一知识点的印象。又如,在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这一知识点的教学时,教师也可通过实验教学法,让学生能够在实践过程中快速掌握这一知识点,引导学生从四根、五根、六根等数量的小木棒中取出三根小木棒,摆成三角形,这样学生便可以清晰地看到每次剩余的小木棒数量。对这一知识点学生就会有更清晰的认识,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升。再如,我们在学习“确定位置”这一部分内容时,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可以认识到班级中的每个学生的座位在什么位置,但是对于“行”和“列”的理解并不透彻,并不能完全理解说出行与列的必要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做数学”角度来研究这个问题,重点突出“行”与“列”形成的必要性,以观看“盲棋比赛”入手,感知下围棋需要明确“第几行第几列”,初步感知在平面上确定位置需要知道这两个元素。然后以如何确定平面中任一点的位置为抓手,引导学生感受将点放在网格图中的必要性,经历行与列形成的过程,建立行与列的表象。本节课的重难点是用行与列确定位置,只有让学生经历行与列形成的过程,才能形成核心素养所要求的能力。这种“做数学”的思想保障了学生经历、感受知识发生与发展的整个过程,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借助数学实验,学生能在“做数学”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

通过数学实验开展教学,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能够逐渐形成创新意识,并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所以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灵活开展实验教学,使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进一步拓展自身创新思维。如在进行六年级“树叶中的比”这一知识点的教学时,我们知道大部分树叶的边是不好测量的,这也是本节课测量上的难点。鉴于此,我们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以“化曲为直”“取近似”等思想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分析数据与图形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卡纸设计想要表达的“树叶”形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边思考边动手,充分发挥想象力。教学中有些学生设计了松树的针状叶,又使我们的学习素材可以简单联系极限的思想。“做数学”不是要求教师完全抛开教材,自创体系,而是要求教师通过这种思想设计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教学设计。教师要对课堂和教学设计进行把控,让学生改变学习方式,以“做数学”的方式学习,在数学实验中感受知识的连续性与延伸性。总之,在“做数学”这一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实施实验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快速进行理解和掌握,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并在实践、分析、交流、探索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数学应用能力,发展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沈道燕.“做数学”中“做数学”——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的实施策略[J].数学大世界(小学五六年级版),2016(8).

数学实验教学范文篇6

一、加强数学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渴求获得知识、探索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注意力就会优先集中,认识就会敏捷而深入,情绪就会愉快而高涨,思维就会活跃而有创造性,行为就会持久而永恒。数学实验教学是学生参与操作的探索过程,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使小学生的好奇、好玩、好动的天性得到满足,进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如我在教学《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时,我设想在道北开一家“学生书店”,请同学们帮助老师设计书店,调查学生喜欢课外书的情况。在情境中让学生展开实验操作,现场写下自己喜欢的书籍的名称,小组合作统计出喜欢各类书的人数,并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很自然地比较出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是:画“正”字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制作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进行比较,从而清晰地知道其各自的特点。这样,使教学活动在动态中进行,使儿童把外显的动作与内隐的思维活动和谐地结合在一起,顺应儿童好奇、好动的特点,集中了儿童的注意力,激发了儿童学习的兴趣。再如,我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面积的含义时,首先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文具盒的盖面,数学课本的封面,课桌的桌面。然后比较文具盒的面与数学课本封面的大小,数学课本封面与课桌桌面的大小。再动口说一说面积的含义。在教学“面积单位”时,让学生动手摸,感知“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充分动手的同时,学会比较和测量面积。这样,通过数学实验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但使学生深刻理解了所学的知识,而且促使学生智力活动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启迪、挖掘和发挥。

二、加强数学实验教学,调动学生全员参与。

教育的本质在于参与,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到教学中去,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的获取知识。而使所有的少年儿童的智能得到充分发展,是每个家庭的期盼,老师的希望,社会的需要。数学实验教学则能够提供使每个学生达到他们可能达到的最高学习水平的学习条件。在数学实验教学中,让每个学生玩自己手中的学具,看你有什么发现,提到玩,每个学生都感兴趣,无论他发现的结论是浅显,还是深刻,都是他最真实的体验和感受,都已充分调动了他的参与性和探究性。再者,有的学生理论知识不足,但动手能力较强。在实验过程中,他能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得到鼓励而增强学习的信心,消除“数学难、学不好”的恐惧心理,萌发要学好数学的愿望,引发学习动机,使他们以学为乐,主动进取,提高学习效果。

三、加强数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数学实验教学的趣味性、直观性、新颖性,切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符合他们的认知规律,容易使学生在愉悦的情绪下实现由喜欢数学到努力学数学,再到刻苦钻研数学的良性过渡。在每个层次的学习活动中,取得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形成不断进取、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在实验准备阶段,指导学生自制教具、学具,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美感。如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让学生准备一个长6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和一个底6厘米、高3厘米的平行四边形,从制作的情况看,有的学生是用废弃的硬纸被做的,有的是用做手工剩下的色卡纸做的等等。选用的材料,制作的方法多种多样,但都做的精致、美观,把学习的热情延伸到课外,又为实验教学提供了物质保证。课堂上又通过自己的动手剪、拼,得出结论,使学生经历获得知识的全过程,感受自己智慧的力量和创造的快乐,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废物废料,变“废”为“宝”,使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实验过程中良好的实验常规,教师的严谨态度,正确示范,巧妙点拨,质疑解难等,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首先使学生明确教具、学具不是玩具,懂得其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其次,对学具的准备要认真,运用要准确,收拾要及时,管理要妥善。培养学生自觉守纪,认真主动,勤于动手、动脑、动眼、动口的良好习惯,真正实现“省时、高效、低负”的教学目标。

四、加强数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未来社会已越来越注重能否与他人协作共事,能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能否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否概括和吸收他人意见等。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调、合作、共事的群体协作精神,日益显示出其重要的地位。加强数学实验教学,尤其是分组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如我在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时,我没有把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是把全班学生分成了4人小组,每组商议选择自己喜欢的学具,小组长分工,有的动手折,有的动笔记录折出的分数,然后共同探究商议分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再全班交流,教师加以纠正和指导。最后形成规范的数学术语。在这样的实验过程中,教师进行宏观调空,耐心指导,对学生的实验成果及时评比表扬。创设积极竞争的实验情境,小组成员互相帮助,互相交流,共同进步,充分发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往、交流与合作,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协作精神,树立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的人生态度,克服独生子女的高傲独尊和对家长的依赖性强的弱点。

五、加强数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1世纪是人类依靠知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新世纪。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所以,我们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而学生智力技能的形成,常常在外部动作技能的基础上发生、发展,是一个由外部的物质活动向内部的认知心理活动转化的过程。重视儿童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教师就要通过实验教学,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更大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把实验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就可让实验操作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就可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对新知识"再发现",就可通过实验操作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如:我在教学《认识正方形》时,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前准备好的正方形纸,想办法知道正方形的特点,看谁的方法多。有的学生通过测量发现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通过沿对角线对折、再对折,发现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用一条边与其他三条边分别相比,发现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将相对的两条边重合,再将相邻的两条边重合,说明四条边一样长……这样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发现了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既发现了新知,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数学实验教学范文篇7

教学原则是教学实践经验的概括总结和指导教学工作的一般原理。从教学原则的角度出发,中学数学实验教学原则主要以培养学生创造性为主,探讨适合中学生的教学原则。1.1量力性原则。在教学中,中学数学实验的实验知识应该适应学生的现有的知识水平,一般在不需要学量新知识,又符合学生现有知识的认知水平的前提下,就可以精设数学实验来进行教学。1.2实用性原则。数学实验的培养目的之一即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数学实验的教学中,应尽可能的选编实际应用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给予学生创造的机会。1.3开放性原则。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数学实验的一大功能。在日常教学中,选择的实验课题以有多种求解方法为宜。学生在对实验课题的研究的过程中,可提高思维的发散性,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2中学数学实验的设计类型

因实验目的、涉及的知识、应用的技术手段等不完全相同,因此,中学数学实验设计类型的分类也迥然不同。常规上,将中学数学实验设计类型分为以下四类:第一类,依据数学知识素材划分,有几何、解析几何、代数、三角实验以及概率统计实验等。例如:用多个矩形面积逼近不规则多边形面积的过程可划为几何实验,解析几何实验有求圆锥曲线中的轨迹方程,圆周率的计算实验可以作为代数实验。第二类,按照数学实验的任务不同,可分为体验实验、计算实验、计算实验和应用实验,进行弧度概念测量实验、球面距离概念实验都是体验实验。第三类,按照实验中使用的不同实验工具,可以分为色字实验、折纸实验、算法实验和计算机实验等。比如用计算机软件的测量、绘图和演示进行实验。第四类,依据需求不同来区分。依据实验所用数学原理、思想方法的不同可将数学实验设计类型分为逻辑确定型、随机模拟型等。如:简单高次不等式解法的探索可视为逻辑确定型的实验,而对幂函数图象性质研究的实验即为随机模拟型的数学实验。

3中学数学实验的内容选取

中学数学实验有别于物理、化学等实验。数学实验以思想为主要材料,而不是物质。作为专门研究课程的数学实验,主要强调自主探索和应用实践,以学习数学学习方法,培养发散思维,提高创新能力为根本目的。而作为数学教学辅助工具对的中学生数学实验,其主要目的为采用相关数学技术和数学知识,来突破在传统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然而,无论是作为专门研究课程的数学实验,还是作为数学教学辅助工具的数学实验,在其实验内容的选取上都应该注重典型性、启发性、针对性、趣味性、实用性和可扩展性,克服传统数学课程中只注重数学知识的系统性、连续性和层次性的弊端。3.1典型性:数学实验不可能涵盖所有的数学知识点。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选取具有典型性的点,并进行举一反三,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而对于典型问题的处理上,也应采用“与之相适宜”实验方法,如数形结合问题中,采用《几何画板》进行数学教学,化静为动,在动中观察并体会,使学生对于知识的认识更鲜活深刻。3.2启发性:启发性是各科教学的灵魂,启发性在数学上的作用尤为突出。在数学实验中,采用计算机技术,可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并采用多种手段,启发学生的思维。如在学习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时,利用数学实验能充分展现具备对称性的图形的特征,通过动态实验过程可将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特点充分展示,具有启发性。3.3针对性:在中学数学学习中,极限、渐近等问题非常抽象,针对此类实验,可利用计算机的优势,针对研究的问题,设计专业的计算机实验方案,不仅增强了问题的目标性,也可使抽象问题形象化。在形象理解的基础上,再实现更多的问题的抽象,从而建立起对抽象概念的理解。此外,因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也可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设计适合该群体的实验,因材施教。3.4趣味性:折叠、旋转、截面、展开、空间等问题是传统数学教学的难点,但通过数学实验,特别是在计算机环境下,利用《几何画板》等软件,则能调动课堂气氛,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而较容易的突破难点。一个好的数学实验,设计出合理的实验题目是关键。数学实验中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综合上述原则,选取好实验内容。此外,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近几年中学数学实验已得到部分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但对于中学数学实验的研究与推广远远不够。因此,数学教育工作者有义务也有责任不断深入研究中学数学实验相关问题,并将理论研究应用到实际教学中,让学生从中收益。

作者:沈林 庞留勇 单位:黄淮学院

参考文献:

数学实验教学范文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验教学;创客教育

小学数学一直是教育中的难点,也是社会关注的重点环节。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尚不成熟,在数学这一高难度、逻辑性强的科目中,小学生很难将自己的思维意识运用到数学学习中,容易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创客教育从多角度丰富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通过创新、鼓励、引导等方式,对学生学习发挥辅助作用。因此,教育部门应大力支持将创客教育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多种途径丰富数学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

一、小学数学学习的误区

目前,一些教师依旧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讲解、学生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的效果较差,容易引发学生的厌烦心理,导致学生失去数学学习信心。数学学科较为枯燥,学生容易失去积极性,无法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现实,导致学生记忆效果不佳,这些都是目前小学数学教育存在的误区。(一)课堂枯燥,学生积极性不高。小学数学知识往往十分枯燥,一些教师在加法计算教学中只教学生如何进行数字运算,打击了学生的求知积极性。数学学习注重逻辑性,小学生的思维水平往往无法正确处理逻辑问题,而教师教学内容过于深入会导致学生无法透彻理解知识,进而导致教学氛围沉闷[1]。(二)应用性弱,学生难以记忆。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关注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而忽视了对知识的应用。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小学生思维尚不成熟,难以透彻理解知识。因此,教师必须通过实验、举例等方式为学生进行直观的演示。传统教学方法难以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导致学生理解不到位,数学教学应用性差。

二、小学数学试验教学结合创客教育的必要性

为了解决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很多学校开始将创客教育应用到小学数学教育中,以更全面、发散、新颖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质量,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并通过实践辅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一)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创新能力、应用能力。为了解决数学学习枯燥的问题,创客教育将教学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教师只扮演引导者的角色,以数学知识点为主题,开展相关活动,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可以设定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完成目标。这一过程就是学生在创客教育下学习的过程。这一方式能够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二)通过实践,辅助学生掌握知识。缺乏实践的学习导致学生无法透彻掌握数学知识,创客教育注重实践教学,可以更好地体现数学知识体系,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和游戏中,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2]。

三、创客教育在小学中的应用

要想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教师应将创客教育理念应用到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问,加强学生的思考能力,并为学生开展数学实验,以直观的方式展示数学应用,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此外,教师应优化课堂评价,更系统地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将创客教育合理地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一)鼓励学生多提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小学生的思考能力尚不成熟,往往无法透彻理解数学的逻辑性知识,学习效率低。为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多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建立提问奖励机制,当学生完成提问后,教师可适当对学生进行奖励(如奖励一朵小红花)。小学生渴望得到表扬,在奖励的调动下,学生会主动思考、积极提问,从而培养自主思考的能力。(二)重视数学教学实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小学生好奇心较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开展实验教学。例如,在学习同样直径的球体和正方体时,教师可以开展试验教学,将球体和正方体中注满清水,让学生比较正方体和球体装水的容积的大小,以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可让每位学生动手实验,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得出结论,从而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创客教育模式下的教学实验模块就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引发学生自主学习[3]。(三)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强化记忆。在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及时创新教学方法,多角度剖析数学知识。创客教育主张课堂丰富化,侧重于让学生通过实践、游戏等方式进行学习。例如,在多边形的学习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目标,让学生用一张彩纸剪裁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学生动手完成后,教师应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引导学生分析裁剪平行四边形的经验,从而让学生在总结中加深对知识的了解,强化学生对图形的记忆,以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四)开展多种教学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小学数学要想得到发展,必须突破教学方式的局限。教师可以通过引进科学技术、加强生活实践、丰富课堂试验等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4]。例如,在教学角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公园开展户外活动,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找出十个角的设计,并把它们画下来。当回到课堂上,再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分析其中哪些角是钝角,哪些角是锐角,哪些角是直角,并总结其中的规律,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五)优化课堂评价模式,辅助数学学习。教师要把创客教育应用到教学评价中去,在固定的时间内组织学生分享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效果,并以投票的方式选出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模式,以达到数学教学的最优效果。

现阶段,我国教育部门将创客教育应用到小学数学教育中的目标基本成熟,创客教育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小学数学教育的质量,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通过生动的实验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林巧雅.创客教育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28):144.

[2]张珊.基于创客教育理念的小学机器人教育课程设计开发与实践[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9.

[3]张超.强强联手,缔造全新数学课堂——探微STEAM教育与创客教育整合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2018(33):46-48.

数学实验教学范文篇9

一、金融数学专业实验教学的四个要点

金融数学专业的实验教学有四个要点,四个要点之间相辅相成,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实验教学课程内容的设计。四要点作用图如图1所示。图1实验教学内容设计四要点作用图

(一)理解理论知识为重点

金融数学专业是数学专业与金融专业的交叉专业,也是理论与实践的交叉专业,理论知识是实验和实践的基础。因此理论知识的掌握对实验教学影响很大,要注重学生对基本的金融理论知识理解和数学理论模型的运用,形成扎实的数学基本功底和严谨的数学思维模式。在金融数学实验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先以理论知识的掌握开始,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讲解也都应以理论知识的掌握为重点。例如金融风险管理课程的风险评估一章中多元判别法实验教学,应该以应用多元判别法的金融理论知识为出发点,注重数学理论知识模型的构建过程,让学生真正掌握理论模型构建的原理,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应用多元判别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掌握技术方法为要点

金融数学专业是一个应用型专业,专业知识体系结构中有很多专业的技术方法,而这些专业技术方法往往是实验教学的主要知识点。通过教师引导实验,利用视频资料等多媒体素材,对抽象的金融数学技术方法进行直观实验教学。加深学生对技术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金融工程中资产定价方法部分,必须注重学生对金融资产和金融衍生产品的各种定价方法的掌握,只有对这些技术方法的特点、使用条件和环境、以及各参数和结果的意义有了深刻的了解,才能真正将合适的定价技术方法应用到对应的金融产品的定价工作中。

(三)抓紧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

金融行业发展日新月异,要使实验教学与时俱进,除了验证理论与培养技能,更需要突出与实践相结合,将金融实务融入到教学课堂中,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新工科教育的背景下,将数学原理与金融知识相结合,把金融数学专业技术与金融实务工作相结合。实验教学应更偏重技术方法的实务操作性,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知识的表面,使得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脱节成为纸上谈兵。所以必须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融入金融实务环境、金融技术平台和金融数据管理平台,让学生可以利用这些条件对金融业务系统和金融实务问题解决方案有一定的认知,塑造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务工作能力。

(四)注重解决问题能力为着眼点

以往金融数学专业很多实验教学内容以基础验证性实验为主,有一些落后陈旧的实验内容,对学生能力培养效果不大。在反复的教学探讨和教学改革中发现,实验内容的设计和安排要以实际问题出发,从金融实务中常见的重点、热点的问题开始,寻求解决的办法,设计实验内容。实验内容的设计应该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和实务应用的意义,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实验教学设计的着眼点。例如针对企业金融风险管理的热点问题,让学生思考金融风险估计、评价和管理决策等问题的解决方案,以此设计实验教学内容。以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考为推动力,增强学生主动性,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的掌握,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二、金融数学专业实验教学的四个检查

实验教学的质量管理和监控是保证实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措施,也是推动实验教学发展的动力。PDCA是由美国质量统计控制之父Shewhat提出,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改进得到的质量管理模式。我们将其应用到实验教学的质量管理中,提出实验教学的四查法。四查法循环图如图2所示。

(一)检查学生对金融背景的理解

为了应对复杂多变的金融环境和金融产品,金融数学专业的学生需要对复杂的金融背景有深刻的理解。例如金融风险识别的教学部分,要求学生必须对不同的金融问题和金融产品中的风险进行识别,要准确地认识和掌握可能出现的风险、可能出现的风险具有哪些特征、以及可能出现的风险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在金融数学专业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对金融背景的理解。首先,在实验教学课程开始之前,提前与学生分享实验课程理论的背景知识,让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来由、背景和发展有初步的认知,这样既可以扩大学生知识的广度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在实验教学的课程中点拨学生对背景知识和材料的理解,力争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感悟理论知识背景的启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式,并且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检查学生对原理和模型的实现

教学实验的基本要求是学生必须掌握实验所涉及的原理的应用、金融数学模型的实现。所以每个实验中都有基础性实验部分,使学生了解金融数学课程中基本概念和软件基本功能,掌握基本实验原理和技术方法,侧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如寿险精算模型部分实验,目的是运用保险精算学原理中各种寿险模型对保险产品进行定价、计提准备金,应用Excel软件就可以在生命表的基础上实现各种寿险模型,学生在这些实验中首先要掌握这些基本保险定价模型的实现方法、熟悉定价和计提准备的技巧。因此对应在教学实验的检查工作中,对原理和模型实现的检查也是基本环节。

(三)检查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

实验教学以基础验证性实验为基础,但不能仅仅停留在基础验证性实验的层面上,还要集中体现应用的综合性,应结合金融数学专业实际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让学生在利用已有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完成实验的同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分析。如投资策略实验中,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策略选择、分析、构建自己的投资策略组合和选股投资方案,并计算其收益,管理其风险。因此实验教学的实验报告并不是数字和图表堆砌,更多的应是对实验要素和结果的探讨和分析。这样也才能真正培养学生分析金融问题、建模探讨金融问题的能力。

(四)检查学生实务工作的认识和建议

实验教学是使学生将书本上的知识转化成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金融数学专业是应用型专业,实际的工作能力的培养就更为重要。所以在实验教学环节必须注重与金融实务工作的融合,注重对学生实务工作认识的检查,培养真正有金融思想的金融数学人才。因此实验教学中要在引导和要求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对金融实务工作方法和实务工作思想提出自己的认识和建议,并且对实验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本身也可提出合理化建议,这对金融数学专业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应用四查法学生实验成绩的综合评价

使用四查法对实验教学中学生的成绩进行管理更为客观合理,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锻炼动手能力。但是四查法不能像卷面考试一样直接反应学生的成绩,在实验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发现,各任课教师的评价方式都不相同,没有较好的综合评价方式参考。因此我们邀请16位教学督导教师和金融数学专业主要任课教师,对实验教学学生成绩的综合评价模型进行研究。首先,构建针对实验教学四查法的主要内容,总结学生实验教学部分成绩综合评价的层次分析模型,总目标为“实验教学部分成绩”,准则层有四个主要指标,分别为金融背景理解、原理和模型实现、实验结果的分析、及金融实务工的认识和建议,第三层共有10个具体评分指标,层次结构图如图3所示。并且根据以往经验,对主要评分的10个指标进行具体的解释,见表1。根据以上层次结构模型,将主要指标的调查问卷提供给邀请的16为教学督导教师和金融数学专业主要任课教师进行对比打分,可以得到准则层的比较判断矩阵A。

四、结束语

数学实验教学范文篇10

一、初中数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学习数学知识时,有些初中生只会做数学习题,不能把学习过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而他们觉得这种能力缺陷并不是一件多重要的事情.他们认为,学习数学知识的目的不就是为了考试吗?事实上,学生不了解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不能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意味着学生没有观察力.如果学生不具备观察能力,他们的数学视野就不够开阔,同时也意味着他们学不好数学知识.例如,在讲“勾股定理”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举出一个生活中的例子:现在有一条湖,人们需要知道这条湖某一个位置的深度,于是人们在该位置放置了一根垂直于湖面的竹竿并在湖底拉了一根很长的绳直至湖面.现在给你一条皮尺,你能应用这些道具测量出湖底的深度吗?有些学生听到这段描述就愣住了,他们不知道如何应用这些道具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然后教师给学生看了图1.学生发现,教师所描述的生活问题中真的有数学问题,而且是他们比较熟悉的勾股定理问题.

二、初中数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数学实验学习中,当学生具备了找到实验项目中的数学特征以后,有些学生表示自己似乎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不强,找不到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当学生遇到这种学习困难时,数学教师应该如何帮助学生跨越学习障碍呢?教师要意识到当学生了解到实验中数学问题的特征以后,找不到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是由于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强的缘故.教师要在注意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应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验中的数学问题.依然以前文谈到的数学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勾股定理为例.当学生意识到参与实验学习首先要具备数学观察能力以后,教师引导他们开始完成一个数学实验项目:测学校的旗杆长度.该旗杆极高,学生不能直接爬上去测量出旗杆的长度,现在他们手上只有一根可以升起旗帜的绳索.如何测量呢?由于接受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理解到这个数学问题的特征依然是两条直线、一条斜线,可以用勾股定理来解决,可是现在学生根本不能爬上旗标拉一条绳子,他们得不到斜边长,如何能够用勾股定理来计算旗杆长呢?当学生困惑的时候,这位教师引导学生把数学问题画在纸上,研究图形上的数学问题.仔细研究以后,学生发现现在太阳照在旗杆上,旗杆射出一条影子,把旗杆顶端和地上影子的顶端连起来,可成为直角三角形.虽然这个直角三角形学生难以测量,但是可以在旁边竖一根垂直的小木棍,应用相似图形的定理测量出小木棍的长度、木棍影子的长度、斜边的长度,再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定理获得旗杆的长度.

三、初中数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