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概念教学范文10篇

时间:2023-11-13 17:24:19

生物学概念教学

生物学概念教学范文篇1

2.利用探究探究教学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到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活动。以探究的方式讲授核心概念,可以将抽象的知识以实验的过程让学生感知,因此被众多教师用于课堂教学。《标准》提出“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主动参与探究过程,逐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等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核心概念”基因”为例,利用探究教学策略的设计如下:①提出探究问题:基因是否等于DNA?②推理与设计分析:一个DNA分子就是一个基因吗?③取证:通过对资料数据分析出全部基因的碱基对数>DNA分子的碱基对数,得出结论:基因只是DNA的片段。④解释证据:海蜇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到小鼠体内,发现小鼠能发光,证明海蜇的发光基因不仅传给小鼠,而且能表现出来,起到控制小鼠的特定性状的作用,即具有了特定的“效应”。因此就顺利地从DNA水平上给基因下一个完整的定义: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段。

3.通过比喻或模型比喻或模型法可以让抽象问题更易理解和直观化。如核心概念“染色体组”可以用扑克牌的类比法来讲授;核心概念“减数分裂”可用模型法讲授,用橡皮泥反映染色体的形态变化,用红绿分别代表来自父方和母方的一对同源染色体,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各时期染色体的行为。又如,在讲述DNA分子的结构时,教师将DNA分子的平面结构比喻成梯子,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排列构成了梯子的扶手,碱基间构成的氢键就是梯子的踏板,这样可很好地加深学生对DNA组成的认识。

4.采用概念图概念图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它通常将某一主题的有关概念置于圆圈或方框之中,然后用连线将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接,连线上标明两个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一个完整概念图的完成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①选取一个知识领域;②确定关键概念和概念等级;③初步拟定概念图的纵向分层和横向分支;④建立概念之间的连接,并在连线上用连接词标明两者之间的关系;⑤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修改和完善。理想的概念图的具有以下几个特征:①概念间具有明确包容关系的层次结构;②概念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可以用适当的词或词组标注出来;③)不同层级概念间的纵横联系清楚、明确,并形成一些交叉点:纵向联系说明概念间的包容与被包容的关系;横向联系可以说明处于概念图中同一层级水平的概念间的有意义联系;而交叉关系则说明处于不同层级概念间的联系。故而,在概念图中的概念是不能被单独表征的。如在核心概念“染色体”的教学中和学生一起构建如下的概念图:

图1核心概念“染色体”的概念图5.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手段现代信息技术在辅助教学上的主要手段有网络技术、通信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最广泛的是多媒体技术,它是以计算机为基础,以交互方式处理、传输和管理文本、图形、图像、视频、动画和声音等运载信息的媒体技术。此项技术具有声、图、文并茂,形成多种感官刺激,有利于对知识的记忆和保持;渲染理想的教学环境等优点。如在讲授“细胞增殖”、“减数分裂”、“神经调节”等抽象、复杂知识时,教师可以用动画来演示这些过程性知识。

在新课程理念下以“提高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为根本任务的《标准》指导下,借助于生物科学史去建构概念,有效展示了概念的发展过程,学生在这样的教学中学习的不仅仅是条条框框的生物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得到了科学方法的训练,落实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采用实验探究进行概念学习,就是通过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后在教师指导下实验,通过学生的亲自实践不仅可利用科学事实建构科学概念,同时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让学生积极地思考,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通过比喻或模型、信息技术辅助学概念,都是属于借助一定手段使抽象概念直观化。概念图的运用是进一步训练学生建立概念、理解概念的方法。

生命科学中的“规律、原理和方法”都是借助于有关生物学概念,才得以表述。而概念是人脑对现实的对象和现象的一般特征和本质特征的反映。因此,在生物学教学中学生准确、深刻地理解、掌握概念,不仅是学好生物学的前提,也是发展学生智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必要条件。因此,生物教师要重视概念教学,运用有效的策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概念,进而运用生物学原理、规律解决生产、生活实践中的有关生物学问题。

生物学概念教学范文篇2

关键词:逻辑推理法;生物教学;生物学思维

逻辑推理法是指依据已有的材料,按照逻辑思维的规律形成与研究材料相关的概念,并因此作出判断和推理的方法,传统的逻辑推理通常包括演绎推理、类比推理、归纳推理三种推理方法。教师在利用逻辑推理法进行生物课程教学时,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逻辑推理方法,这样才能让学生更高效地完成生物学科的学习任务,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学习能力。

一、利用逻辑推理法进行概念教学

生物学中的概念主要是描述所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并将这一概念推广到更多同类对象的研究中。学生只有理解并掌握所学生物知识内容的概念,才能对这些知识有更深入的研究和学习,教师要想引导学生学好生物学,就要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并记忆所学知识的概念。教师在进行生物学概念教学时,可以利用类比推理法引导学生进行感知、对比、推理,从而使学生高效地完成生物学概念学习。类比推理是指研究的两个对象在某些属性上有相似,通过对比推理得出他们也存在其他相似属性的推理过程。类比推理法从对个别对象的观察研究开始,再推及至更大范围的同类对象研究中,其推理过程和方法与生物学概念教学的方法十分相似,因此教师可以将类比推理法融入生物学概念教学中,加深学生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和记忆。利用类比推理的逻辑推理法不仅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而且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生物学概念。

二、利用逻辑推理法优化知识结构

生物学知识繁多且复杂、内容抽象,学生在学习中会出现难以理解和区分的知识内容,这一问题不仅导致学生无法对生物学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和探究,而且导致学生的生物学知识水平无法得到大幅度提升。因此,教师可以利用逻辑推理法中的归纳推理引导学生对所学生物知识进行比较、分类、分析、概括,进而优化其生物学知识的结构。归纳推理是指从个别知识开始分析,由此得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过程,归纳推理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思维推理过程。教师可以在生物教学时引导学生主动根据所获得的材料对某一知识点进行分析、概括、整理,以此得出与其相关的知识结论[2]。学生在这一推理学习过程中既能够加强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又能对所学知识框架有更清晰的理解。教师利用逻辑推理法中的归纳推理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结构的优化,可以让学生夯实生物学基础知识,有助于他们以后更好地进行生物课程的学习。

三、利用逻辑推理法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思维

教师要想让学生更好地利用生物学知识进行思考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就要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思维。教师可以在生物课程的日常教学中将逻辑推理法中的演绎推理与教学内容进行结合,引导学生从生物现象出发进行推理,进而得出相关的知识概念或结论。演绎推理是指从一般的现象或前提出发进行推导,由此得出具体的概念或结论的推理过程,这一推理过程十分严谨,教师可以将其用于生物计算问题的教学中。学生能够通过演绎推理了解所得生物知识结论的由来,这样他们就能对所推理的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记忆。教师利用逻辑推理法中的演绎推理进行生物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较强的思维逻辑能力,同时也能使他们逐渐形成生物学思维,学会从生物学角度分析、解决问题,进而提升综合学习能力。四、利用逻辑推理法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还可以利用逻辑推理法有效地增强学生对生物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研究学习某一生物对象,让他们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推理方法进行研究,学生在实践推理过程中不仅能有效地巩固所学过的生物理论知识,而且能在推理方法的引导下更好地将其运用于实践探究中,进而完成实践探究学习任务。教师在利用逻辑推理法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究学习时,要对学生的推理方法和过程进行点拨、指导,对于学生在推理学习中出现的不同问题,要及时引导他们,保证学生能够通过逻辑推理法学到更多科学、有用的生物学知识,让他们更好地完成生物课程学习,并不断提高他们的生物知识水平和逻辑推理能力。

总之,逻辑推理法在生物教学中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教学方法,它能够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所学生物知识,也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思考能力、推理能力,以及探究学习能力。教师在利用逻辑推理法教学时要多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状态,这样才能及时发现教学方法中的不足,进而改进教学方法。教师也要学会将逻辑推理法与传统的生物教学方法进行有机结合,以保证用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不断提升生物学知识水平和思维逻辑能力。

参考文献:

[1]滕达.在生物计算问题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方法[J].考试周刊,2017(2):151.

生物学概念教学范文篇3

一、生物学语言及其分类

生物学语言是用以描述、阐释生物体和生命现象的符号系统,生物学概念、术语、图表和专门代号则是构成生物学语言的符号。它是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在自然语言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人工语言符号系统,具有明确性和单义性的特点。

按内容,生物学语言可分为生物分类学语言、形态解剖学语言、生理生态学语言、遗传与行为学语言、生物学用具名称及生物学工作方法语言(如描述显微镜操作过程及标本的采集与制作方法的语言)等。按组成符号不同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由词句组成的,如“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另一类则是用图形和专门数学符号表示的,如由点线表示的细胞结构简图,用数学符号表示的基因型“@①”和“X「A」X「a」”等。按表达形式,可以分为描述性语言和论述性语言,前者侧重于对感性的生命现象的描述,强调形象思维;后者侧重于对逻辑性较强的生物学理论的阐释,强调抽象思维。此外,按载体不同可以分为口头语和书面语,口头语的载体是语音,书面语的载体是文字符号。

那么,生物学语言与生物学教学语言是何种关系呢?笔者认为,生物学教学语言是由生物学语言和一般性教学语言两部分构成。生物学语言是生物学教学语言的核心部分,是本学科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体现了教学的知识性和科学性;一般性教学语言是不同学科教学中所共有的,主要用以组织教学活动,有转承、提问、指令、强化、心理调节等作用,它服务于生物学语言,体现了教学的教育性和艺术性。

这里不妨分析这么一个实例——师:“上几节课,我们以蚯蚓为代表,系统地学习了环节动物门。现在提出几个问题:第一,蚯蚓靠什么运动?沙蚕的运动器官是什么?”生:“蚯蚓依靠环肌和纵肌的交替舒缩以及体表刚毛的配合进行运动;沙蚕的运动器官是疣足。”师:“很好……”这里的“上几节课”、“现在提出几个问题”、“很好”等是一般性教学语言,学生回答的部分是典型的生物学语言,其余部分则是一般性教学语言与生物学语言掺和在一起,不妨称之为混合性语言。由此可见,生物学教学语言是以生物学语言为主体的两类语言的有机结合体。没有生物学语言的教学不成其为生物学教学,没有一般性教学语言的生物学教学又无异于拿一本生物学专著照本宣科。

二、生物学语言的思维功能

关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传统的争论颇多。但一般来说,人的思维是语言的思维,语言和思维在功能上是相互交织和相互影响的。

1.在生物学教学中,生物学语言是最重要的思维工具生物学科的思维主要有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三种类型。它们所凭借的思维工具有所不同:动作思维凭借的是实验器材等现场情景,形象思维凭借的是生命现象在人脑中反映之后呈现的形象,逻辑思维凭借的则是生物学概念、判断和推理,即生物学语言。在这三种类型的思维中,逻辑思维无疑是最重要的,人们多以逻辑思维水平来衡量一个人的能力。生物学语言概括和代表了生物学研究对象,它使我们摆脱了具体的生命现象而运用概念进行思维,从而更容易建立内在联系,更容易揭露客观生物学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2.内部言语是外部言语的简略形式言语是人们运用语言进行思维和交际的过程,内部言语用于思维,外部言语用于交际。学生在回答教师提问时,大脑中首先会出现一些相关的关键的生物学概念和词语,其特点是语法形式不完整,跳跃性大,运行速度快,这就是内部言语。这些内部言语被表达出来后,就转化为结构完整、意思明确的外部言语。当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转化发生困难时,就会出现我们常见的语不达意和逻辑混乱的现象,原因是内部言语不够成熟和缺乏言语训练。同时,外部言语又可以转化为内部言语。当听到老师讲解完某一生物学概念时,学生常常先是出声复述,然后是无声复述,这可能就是内部言语的萌芽。将外部言语转化为内部言语,学会用内部言语进行思维,这种能力是随学生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与高二学生相比,初一学生的思维活动更需要外部言语(如教材、教师讲课或自言自语)的支持,原因就在于运用内部言语进行思维的能力仍较差。

3.生物学语言对学生认知活动有重要影响生物学知识和方法主要积淀于生物学语言之中,正是有了生物学语言,才使得进一步认识纷繁复杂的生物界成为可能。诚如布鲁纳在1964年所说:“把经验转化为符号形式,符号就成为间接的参照、转换和结合的手段,并扩大了智慧的可能范围,致使符号的重要性超过作用很大的映象形成系统……”生物学语言主要影响学生的认知方式和认知结构。语言实际上是一个分类系统,学习生物学的学生总是在通过一定的生物学语言分类系统去观察生物和认识生命现象。例如,学过植物形态解剖学的学生在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结构时,总是从根冠、生长点、伸长区、根毛区四部分结构和细胞的形状、大小等方面进行观察和比较。在对某一生命现象有了认识之后,又必须将这一认识结果固定下来,而生物学概念、原理、代号等符号语言无疑是固定认知结果的重要方式。生物学语言使生物学思想、概念物质化,并在此过程中使认知活动更清晰。例如,当我们意识到自然界中各种生物之间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后,我们就用“食物网”“食物链”的概念及相应的模式图加以定型。

三、生物学语言能力的培养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生物学语言表达能力是衡量学生生物课学习水平的重要方面。1992年国家教委考试中心项伯衡教授在北京师大作关于生物学高考命题及评卷分析报告时,也曾指出:学生表达能力差是一个应引起重视的通病。4年前,笔者曾在自己所任教的中学做过一项测试,即让刚进校的高一新生做两个练习:一是用文字将草履虫的形态结构表达出来(出示草履虫形态结构模型);二是写一篇介绍显微镜使用方法的短文。这两个内容都是学生很熟悉的,结果48人中仅11人达到合格或基本合格。

四、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生物学语言能力

1.生物学教师应成为生物学语言的专家,对学生起示范作用生物学语言具有科学性和概括性。科学性要求在运用概念、阐述现象、引用材料和逻辑表达上准确无误,不能犯目的论、特创论等错误,也不能将生物学术语与日常生活俗语相混淆。概括性要求教师和学生能充分运用已知的生物学概念等来描述生命现象和阐释生物学道理。例如在学生学了“遗传与变异”知识后,教师就可以用“基因”“染色体”“遗传基本规律”等概念、原理或遗传图解,去解释诸如“为什么近亲不能结婚”之类的问题,而不必从“什么是基因”“基因如何控制性状”等细细道来。生物学教师必须注意在教学实践中研究生物学语言现象(包括教材的、学生的和自己的),提高自己,示范学生。

生物学概念教学范文篇4

关键词:初中生物;复习;核心概念

“温故而知新”,可见复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复习是一个对于已学知识认识,提高,再认识,再提高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为此,教师需要认真研究生物总复习方式和方法,让学生轻松准确掌握初中生物知识要点。

1.持续提升教师自身素质

新的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无疑对处在教育一线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有:丰厚的知识积累,可以在教学中旁征博引,使学生在宽广的眼界下理解所学知识;善于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思考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对生物学前沿技术和成果的关注,可以促使学生与时俱进,把高深的前沿的科学研究与所学知识体系联系起来,从而对生物学习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另外,教师还要勇于探索新型的教学方法,大胆尝试适合课堂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让学生做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

2.深入研究备考学生情况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适合学生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可见关注学生、研究学生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前提。只有深入研究备考学生实际情况,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从而事半功倍。第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注重保持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转变学生的不良学习态度习惯的培养。在课堂上,教师适当弱化传授者的身份,建立民主自由和平等信任的氛围,使学生受到激励和鼓舞,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从“要我学、要我思考”转变为“我要学、我要思考”。第二,要研究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要热情鼓励,精心诱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真正参与到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中来,逐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努力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和谐轻松的生物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教学活动的美好环境,可促进教学效率大大提高。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转变教学观念,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给学生留出自主思考的空间,与学生形成良好互动,并和学生共同思考设定问题。

4.严密制订高效复习计划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考试大纲规定了命题指导思想与原则、测试内容和要求、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是初中生物考试命题的唯一依据,是考试试卷命题人关注的焦点。教师必须认真研读考试大纲要求和内容,制订高效的复习计划,使教学复习工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避免学生盲目复习。复习的初级阶段,以基础知识为重点,按照课章节顺序进行,知识点繁多,需要教师帮助学生进行梳理,不求速度,只求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复习的第二阶段,以专题训练为主,将零散知识点串联成线,结成知识网,便于学生理解与分析,真正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复习的第三阶段。即为综合模拟阶段,此时学生已构建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形成理性的生物思维方式。综合模拟训练可以进一步考查学生对于知识的运用情况,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同时又利于学生清楚自己生物复习方面的优势与不足之处,有针对性进行查缺补漏,切实提高复习效率。

5.灵活运用核心概念教学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明确提出:“生物学概念是生物学课程内容的基本组成。生物学重要概念处于学科中心位置。”生物学概念是生物学知识的基本单位,是位于生物学知识领域中心的概念性知识,主要包括生物学概念、原理和规律。教师要督促学生明确生物核心概念的重要性,探究掌握核心概念的方式和方法。学生只有认识核心概念,由点连成线,再由线连成网,方能形成可运用的生物学知识体系;为此,灵活运用核心概念于初中生物总复习过程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总之,初中生物复习需要师生共同参与,教师有必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深入研究学生情况,同时营造和谐课堂气氛,使复习计划和概念教学顺利推进,从而提高生物的复习效率。

作者:于辙 单位:江苏省宜兴市范道中学

参考文献:

[1]刘恩山,徐红林.运用概念图进行生物教学对学生认知方式的影响[J].学科教育,2003,(7).

生物学概念教学范文篇5

关键词:深度学习;表观遗传;概念教学;高中生物学

生物学概念是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将生物学现象、事实经过比较、分析、推理、概括等方法抽象出来而形成的理性知识,是生物学学科知识的主干。教学中要求学生从生物学事实和现象出发,开展批判性的学习,在深度探究中建构概念,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将其融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并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应用到新情境中做出决策并解决问题[1]。深度学习是一种学习者主动投入、掌握知识的来源方法、习得知识本质属性与内在联系、应用所学知识进行迁移应用的学习方式。基于深度学习理论的生物学概念教学,可以高效地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生物学概念,实现概念的灵活迁移和应用,促进思维和能力的发展。本文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4章第2节中的“表观遗传”为例,尝试利用深度学习理论进行概念教学。

1创设情境,推进概念的主动学习

主动学习是深度学习的本质内核,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往往来源于学生对知识本身的兴趣和疑问。在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中,教师要还原概念产生的背景或相关联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认知动力;进而基于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设置真实的、能引发学生深度思考的问题,为学生的概念学习创设“入口”,推进概念的主动学习。例如,在“表观遗传”的概念教学中,教师以真实的生物学现象和真实的实验研究资料创设情境,资料1:基因组成相同的同卵双胞胎在性状上仍存在微小的差异。资料2:一个蜂群中,工蜂和蜂王都是由基因型相同的雌蜂幼虫发育而来,若雌蜂幼虫在出生三天后被饲喂蜂蜜和花粉,将发育成工蜂,若被饲喂蜂王浆,则发育成蜂王。通过对资料1和资料2的分析,引导学生联系前概念,对经典遗传学理论产生质疑,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认知动力。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引学生观察思考:为什么基因型相同的个体会出现不同的表现型?如何针对该问题进行探究?上述情境问题让学生意识到基因型相同的个体可能存在不同的表现型,为“表观遗传”概念的学习创设了“入口”,有效推进学生对概念的主动探究。

2深度探究,演进概念的探究方法

深度学习的核心是接近知识的本质和智慧内核,其达成需要明确知识的本质内涵和由来。在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中,不仅需要关注学生对概念内涵的理解,更要关注概念形成的探究方法。只有掌握了概念形成的探究方法,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才能做到自我探究、迁移应用。例如,在“表观遗传”概念的教学中,教师可立足生物科学史实验,设置以下3个相关论证活动,将科学探究与CER论证模型结合,让学生在亲历科学家探究小鼠毛色遗传机制的过程中建立表观遗传的概念,提升高阶思维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2.1活动1:探究表观遗传的特点1———基因的碱基序列不变,表现型发生改变学生分析小鼠杂交实验,提出观点:介于黑色和黄色之间的一系列过渡类型可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获取证据支持或反驳该主张,最后教师展示科学家对F1的3种小鼠的Avy基因测序的结果[2]。通过分析科学实验证据,学生建立“在表观遗传现象中,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不变,表现型发生改变”的观点(图1)。2.2活动2:探究表观遗传的特点2———基因的表达过程发生改变在明确过渡类型小鼠的毛色改变不是源于基因碱基序列改变之后,教师继续展示小鼠毛色形成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基于基因和蛋白质的关系,再次提出猜想:Avya小鼠表现为一系列过渡类型源自黄色素的含量不同,即Avy基因的表达水平不同。进而组织学生讨论如何通过实验设计,说明过渡类型的Avya小鼠Avy基因的表达水平不同。接着,教师展示F1不同毛色小鼠的AvymRNA定量结果[2],学生分析实验证图1基因的碱基序列不变表现型改变的论证过程据,建立初步主张:基因型相同的Avya小鼠出现不同毛色的原因是Avy基因的表达水平不同,Avy基因表达程度越高,毛色越接近黄色。针对Avya小鼠Avy基因的表达水平为什么不同的可能原因,教师展示小鼠毛色与甲基化相关性的研究资料以及科研中鉴定基因甲基化的常用实验方法,引导学生结合科学实验的原则,依据“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设计实验并分析科学实验结果,进而对“Avya小鼠Avy基因表达水平的不同与基因的甲基化有关”这一假说予以论证,最终完善主张:Avya小鼠Avy基因表达水平的不同与基因的甲基化有关,甲基化水平越高,Avy基因的表达越低(图2)。2.3活动3:探究表观遗传的特点3———表观遗传现象是一种可遗传变化在明确了Avya小鼠毛色的差异与基因的甲基化有关后,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Avy基因的甲基化能不能遗传给下一代?学生基于已有的认知进行思考并提出猜测,寻找实验证据支持该主张,最后教师出示小鼠测交实验的实验结果[2]。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Avy基因的甲基化可以遗传给下一代,表观遗传现象是一种可遗传变化(图3)。

3本质变式,渐进概念的本质属性

“本质与变式”是深度学习的核心特征之一,要求学生能够抓住教学内容的本质属性进而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而不是简单地记忆事实性的知识[3]。在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设置多元的变式情境和任务,引导学生通过归纳、概括、分析、综合等学习活动,渐进概念的本质属性,把握概念的内涵,促进高阶思维的发展。例如,在“表观遗传”的概念教学中,教师进一步给学生提供以下3个资料:①某种猫的雄性个体有黄色和黑色,而雌性个体却有黄色、黑色、黑黄相间三种颜色。研究发现,控制毛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XO表现为黄色,XB表现为黑色,在胚胎发育早期,含两条X染色体的细胞中的X染色体会随机失活一条。②乙酰化酶和甲基化酶可通过使植物染色体中的组蛋白乙酰化或者甲基化来调控基因的表达,进而参与植物花、叶片的发育和开花时间的调控。③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与某些非编码RNA沉默相关基因的转录有关。通过对上述3个材料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雌猫和雄猫毛色出现差异的原因,并根据表观遗传的特点判断上述现象是否属于表观遗传范畴。最后引导学生基于表观遗传的本质特征,构建概念模型(图4),生成表观遗传的概念。

4迁移应用,促进概念的理解内化

生物学概念教学范文篇6

关键词:模型构建;支架式教学;物质循环

支架式教学的核心涵盖2种水平,即学生现有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学生现有发展水平表征为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学生潜在发展水平表征为基于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最终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这2种水平在认知上存在的差距,称为最近发展区。在教学过程中,依托多组层级式支架的搭建,帮助学生顺畅地涉过最近发展区,获取高阶认知的教学模式,即为支架式教学。支架式教学的构建流程如图1。模型构建从属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科学思维范畴,其作为一种现代科学认知手段和思维方法,所提供的观念和印象不仅是人们获取知识的条件,更是人们认知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模型构建的支架式教学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联系现实生活、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将认知及反思过程还给学生,将参与探究的机会还给学生,将动手和动脑、培养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的机会还给学生。这种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探究能力,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生物学课堂中,基于模型构建实施支架式教学,原则上,既要保持学生独立人格的探究本性,依据学生已有的实际发展水平,对生物学概念进行自主构建;又要秉承协同合作、互动交流的探究精神,完成层级式支架图的意义构建。本文基于最近发展区的核心理念,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一课教学为例,重点陈述如何依托建模,组织和实施支架式教学。

1通过概念模型构建,搭建初始化教学支架

概念模型指以某一区域应用为目的,借助语言、文字、图文和符号等形式,对真实世界系统信息进行抽象和简化的一种形式。构建后的概念模型通常呈现形象化、直观化和生动化的特征。《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活动不应仅仅停留在让学生记住一些零散的生物学事实的层面上,而是要通过对事实的抽象和概括,帮助学生建立生物学概念,并以此来构建合理的知识框架,为学生能够在新情境下解决相关问题奠定基础”[1]。因此,教师应先通过课前与学生交流,从知识、认知层面上掌握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再依据新课程标准的目标达成,找出二者之间的最近发展区,最后,通过概念模型构建,搭建初始化教学支架,可视化、简易化地呈现教学内容。支架式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依据“最近发展区”原理,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或协作学习构建概念支架图。例如,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一课的初始教学中,首先,应紧扣“生态系统概念”这个支架,搭建第1个知识层级。依托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即相关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认知贮备,构建最简单的生态系统模型(生物群落+无机环境)。其次,紧扣“物质循环概念”这个支架,搭建第2个知识层级。以DDT的分布资料和核辐射的分布资料(资料1:施用农药DDT的地区,虽然占陆地面积的小部分,可是在远离施药地区的南极,动物体内发现了明显高于环境含量的DDT;资料2:1年日本福岛县发生里氏级地震,导致该县核电站反应堆发生爆炸,核蒸汽泄漏。核辐射物质随风传播至中国大陆、俄罗斯等广泛地区),引导学生进行情境式体验,开展师生间协作,构建“物质循环概念”模型。最后,再根据“生物群落概念”这个支架,对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概念模型”进行修正、完善,搭建第3个知识层级,即“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环境”四者间的物质循环模型。至此,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中,借助概念模型的支架式构建,顺利地完成了“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知识网络的构建(图2)。图2“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知识网络构建流程图通过概念模型构建,以评估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为起点,由浅入深搭建初始化教学支架,逐步细化至各层级知识点间的纵向联系,直观地反映生物学概念的本质内涵。

2通过实例模型构建,搭建深化型教学支架

实例模型指运用模型构建的原理或方法可视化相关生物学知识,例如,概念图、概率计算、样方调查、细胞模型、DNA的双螺旋结构等[2]。利用实例模型构建实施支架式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使静态的课堂演进成互动式对话课堂,使理论性的课堂演进成生命课堂。借助实例构建支架式教学流程,渗透良好的生态意识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基于实例模型的支架式教学能否反映生物学核心素养目标,关键在于通过鲜活实例的支架图构建,使学生获取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担当和能力。例如,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一课的实例拓展(碳循环)教学中,首先,依托关键问题“无机碳的存在形式是什么?”为支架,搭建第1个知识层级,引导学生参照图2得出: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构成的简单模型中,碳元素主要是以CO2的形式流通的。一方面CO2主要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另一方面CO2通过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返回无机环境。其次,依托关键问题“有机碳的存在形式是什么?”为支架,搭建第2个知识层级,引导学生参照图2得出:在生物群落中,碳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和流通的。最后,依托关键问题“化石燃料如何生成和分解?”为支架,搭建第3个知识层级,联系现代工业的发展、人类大量燃烧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事实,引导学生得出:生物群落中的有机碳,在地层中经过千百万年的积存才能形成化石燃料,而人类的活动却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将其释放至无机环境,化石燃料生成和分解方式上的严重不平衡,是导致环境恶化(例如,温室效应等)的根源,借此帮助学生建立崇尚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引导他们成为健康中国的促进者和实践者(图3)。图3“碳循环”知通过分步设置关键问题作为支架,搭建碳循环模型支架图,使教学有条不紊地层层推进,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思维张力的保持,也有助于凝聚课程的基本问题,避免教学的碎片化。

3借助学生的实践类模型,测评和反馈教学成效

实践类模型指在模型构建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从每个活动小组中挑选出具有典型特征的模型构建图,组成教学反馈案例进行现场教学测评与反馈。在模型构建的支架式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中,通过从学生实践的过程中组建一系列模型构建案例,既能直观地建立知识和考查2种方式间的联系,实现由所学知识理论到试题文本的知识迁移;又能借助此种形式,使相关生物学问题的内涵与外延变得更清晰,让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在寻求答案时得到检验。评价教学体系端就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及其综合结果作出科学判定。旨在为进一步改进教学工作提供可靠依据,使教学按一定的方向和水平有序地达到既定目标[3]。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一课的评价教学体系端,教师可依据现场学生完成的相关模型,组建试题文本。例如,笔者在现场实施完此课后,以“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模型”为焦点,现场从学生构建的模型中,组建了下面这道检测题。下面是3位学生分别构建的不同层次的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请先仔细分析3个模型构建图,然后找出错误的选项A.3幅图中生产者都是AB.图甲中C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C.图乙中A、B、D、E构成群落,碳在其中流动的形式是有机物D.若使图甲、图乙、图丙完整表示碳循环,需补充化学燃料燃烧产生CO2该题的答案为A。此题的创设依据来源于新课程标准学业要求:“使用图示等方式表征并说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过程和特征,并对相关的生态学实践应用作出合理的分析和判断”[1]。此题的关键词是“碳循环”,解题的思维迁移是搭建如图3所示的“碳循环模型”构建图,通过彼此间的对比、观察,即能得出答案。这种考查方式,更符合学生思维发展水平,更容易实现知识的迁移,也更容易检验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借助学生的实践活动提炼、组建试题,能起到现场解决学生学习疑惑的功能,同时也间接地反馈了这节课的教学效果。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7年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8:26-.

[2]赵萍萍,刘恩山.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高中生物学建模教学策略.生物学通报,,(2):.

生物学概念教学范文篇7

关键词:初中生物;概念教学;策略

生物学概念是初中生物学科教学的主要内容,抽象性和复杂性是这门学科的基本特征,而初中学生的理解能力还不够强,所以不能够自主理解生物知识,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很多困难,如何有效对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进行开展是现阶段生物教学工作者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生物概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初中生物教师要注重概念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以下方面探讨了生物概念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引用生活材料直观认识生物概念

一定的事实或感性的认识是学生想要接受和理解生物重要概念的基础,而在自然学科中重要的概念往往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初中生物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引导学生们深入对生物知识进行理解,可以在教学内容中引入一些具体的事实或者感性、直观的材料,帮助学生们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获取更多生物知识。组织课堂活动是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个环节,必须对生活资料进行引用,才能够不断充实学生们的知识,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帮助学生们更加直观地认识生物知识。例如,学生们在对器官相关的概念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光学显微镜来对相关概念进行认识。教师可以把实物菜豆的叶和果实分给学生们,让学生们利用实验室的光学显微镜,对叶和果实中相应的组织进行寻找和整理,学生观察整理之后,教师再把实物生活状态下完整的菜豆植株分享给学生,让学生仔细观察做对比,由于学生们大多都会在生活中对菜豆进行了解,所以看到熟悉的生物,就会提起学习的兴趣,仔细对各部分结构的功能进行分析。通过直观地对植物器官功能和分类进行了解,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们就能够直观地理解抽象性的事实性知识,并且对“多种组织构成且能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即器官”这一概念进行准确理解。

二、创设教学情景,落实生物概念迁徙

初中生物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创设教学情景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们直观地对生物知识进行理解。让学生运用重要概念来对生物学的有关现象进行解释是教师向学生们传递概念知识的最终目的,所以初中生物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生物概念的教学,让学生们能够根据已经学过的生物知识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决,使学生们的生物科学素养得到提高,学生们掌握一定的知识之后,通过创设教学情景来使学生们直观体会生物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从而提高学生们的生物知识迁徙能力。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们对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这两个概念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们能够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进行了解,教师可以把“印度狼孩”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分享给学生们,让学生们根据自己已经掌握的基础概念知识,对“印度狼孩”的一系列行为进行分析,并指出什么行为是先天性行为,什么行为是学习行为,学生们在这样的方式下,就能够准确地对知识进行运用。

三、科学利用设备,促进生物概念理解

生物这门学科的知识具有一定抽象性,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还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沿用,那么学生们的课堂学习效率是得不到提高的,特别是对一些重难点知识的理解。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对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辅助手段进行利用,把一些比较难理解的概念和问题利用动画的形式在多媒体中放映出来,学生们就可以直观对其进行理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举个例子来说,教师在对“基因的表达”这一课的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们对转录和翻译这两个比较抽象的知识点进行深入理解,可以用电脑对一些相关的动画进行制作,或者在网络上搜集转录和翻译的动态短片,做成动画,利用多媒体播放给学生们观看,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们就能够直观地认识到这个知识点,从而在大脑中形成一定认知。

生物学概念教学范文篇8

【关键词】高中生物;概念教学;难点;策略

高中生物之中的概念是抽象的,生物学之中的很多知识也是经过概括而形成的,在一些对生物学现象、本质特征或共同属性的描述之中,许多的概念是学生难以理解的,教师要对这些基本的原理、规律和理论进行一定的分析,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相关的高中生物知识。

一、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的难点

高中生物之中以千计的概念。由于高中生物是对生物体的更近一步拓展,有些概念更多的是让学生用生物学的概念进行理解与记忆,这些生涩的字面使得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难度增大,在记忆之中不能像大白话一样进行记忆,学生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专门熟悉这些高中生物的概念与名词。此外,在高中生物的部分概念表述之中,有些概念容易引起学生的误解,如果教师不加以引导学生会对之后的知识认知产生错误,如在同源染色体的概念理解之中,学生往往只记得“小异”,却不会对两者的“大同”进行分析。

二、把握高中生物概念讲解的策略

生物概念教学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因时而动,因人而异,采用契合学生需要的方式方法,优化策略,不断帮助学生理清概念的本质,达到优化概念教学最优化的目的。1.引入框图理清概念关系。在高中生物的概念讲解之中,教师要善于挖掘不同的概念讲解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教师的概念教学掌握许多的高中生物知识原理。教师可以通过绘制概念图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或者理清楚概念,在每一章节的学习之后,教师让学生做一做章节之中自我检测栏目之中的“画概念图”练习,让学生通过画概念图的方式了解生物概念的关系,知道不同的名词是处于生物系统之中的哪一层级,分析同级之间的区别,把握生物概念的深层含义,将概念图不断扩展,让学生的高中生物知识从厚变薄。在高中生物的概念教学中,教师画概念图可以使学生思维可视化,帮助学生建立高中生物概念体系,这样学生可以利用概念图进行复习,也便于学生对知识不断扩展。例如,在“基因概念”的教学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绘制基因结构的概念图,在图中陈述“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的理解,同时画出非编码区、编码区、启动子等书本不要求掌握的概念,在做题的过程之中遇到不懂的概念及时进行补充,将概念图成为学生学习高中生物的一本词典书。2.加强反思扩展概念学习。高中生物的学习不仅需要掌握课本上的知识,更多的是在日常之中多多积累,有时高中生物的习题之中会出现学生比较陌生的概念,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高中生物的知识之中不断记性多种方式的拓展延伸,在一个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扩展,通过一个词汇扩展学习多个知识。在生物学习的结尾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系统的学习,让学生围绕“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等对概念进行外延拓展。例如,在高中生物的高三上学期,教师可以通过概念的方式引导学生完成复习与巩固,在概念之中不断扩展,通过词汇进行知识的联想,为学生举出概念扩展知识学习的方法。教师可以让学生将概念通过词组对比的方式学习,将由此联想到的词汇都进行罗列,“光合细菌及蓝藻——光合作用”、“病毒——细胞学说”、“生物酶——影响条件,实验分析”等等。将一些概念用图的形式展示出来,如有的学生将有丝分裂的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染色体和DNA用彩色笔的方式进行绘制,通过生动的图像进行概念的转化。3.采用列表实现概念对比。学习知识需要不断的思考,在实际的高中生物教学之中,教师要让学生勤于思考,勤于比较,高中生物的概念较多,学生记忆起来比较麻烦,有的学生喜欢大段话的背诵,有的学生则喜欢一些清晰的方式,通过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将一些概念理清楚进行对比的记忆,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在一些关键的概念之中,学生可以使用黑体字凸显概念引起视觉注意,在复习后期阶段对自己掌握不牢固的知识重复记忆。通过采用列表比较法的概念教学,学生可以分析比较概念,建构清晰明了的概念体系。例如,教师在对植物这一部分知识学习的过程之中,线粒体与叶绿体这两类细胞器学生可以在“存在范围”、“形状”、“结构”、“特有化学成分”、“功能”等方面进行比较。此外,在许多章节之中,学生可以将以下的相近或相反概念知识进行比较学习,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等。通过比较法,两个概念之间的差异与相同点清楚展示出来。在高中生物的教学之中,教师要格外注意学生的概念学习,只有理清楚与记清楚高中生物的概念,才能够让学生在遇到相关问题有理有据,高效便捷的解决问题。同时,我们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唯有学生拥有好的学习方法,他们才会不断提高自身对概念的理解与延伸,从而让高中生物知识的学习更加全面。

参考文献:

[1]淡静雅.高中生物学核心概念教学策略研究[J].中学生物教学,2015.9.

生物学概念教学范文篇9

关键词:高中生物;概念图;教学方式

生物是一门通过对不同的概念进行学习、分析和探究的学科,概念可以在一些方面很好地解释某些生物所含有规律。概念图最先由康奈尔大学的约瑟夫提出的,运用在科学的教学活动当中,展现出了非凡的效果,在后来的教学过程中越来越加受到人的推崇。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植入,越来越展示这概念图的优点,利用多媒体等技术,及时在课堂中随着知识讲解的深入为学生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概念图解,更加方便学生将各自抽象的知识相互结合起来,完成对概念的统一记忆。

1充分利用概念图的教学优势,帮助学生对新课的学习

概念图其中强大的知识结合能力,可以更容易地将各个单元和各个必修书中的知识相互的联系在一起,这样,教师可以对知识有很深的熟识程度和综合知识能力,只有教师对知识产生了深入的理解,能够充分地综合运用知识并且在课堂上将生物的知识很快速地构建出一个模板,才能让学生对学习生物产生了一定的敬意和兴趣,并且也能够学着教师将生物的知识构建成一个完整的概念图,从而达成了让学生主动思考、归纳、学习的目的。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在言语上贯彻构建概念图的意识,帮助学生主动在脑海中构建出自己的知识点,完成对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加深学生对各个概念的记忆,培养学生一个整体的生物学思维。同时,教师在学生刚刚开始接触生物的学习时,就充分为学生提前构造一个概念图重要性的概念,通过提前设计课程,技巧性地创设合理的教学情景,利用多媒体或者黑板的功能,让学生了解到概念图的作用和其中知识层层递进,层层相关的模式,最终体现出生物知识的整体化。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贯彻概念图时要充分注意不要简单直接地向学生说明什么是概念图,这样很容易地让学生感觉概念图麻烦、复杂、抽象,从而对概念图产生不良的学习情绪,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中逐步讲解知识,一步一步构造概念图的方法来对概念图进行逐步的引入。例如,在刚开始的生物学习中,教师会引进细胞的概念,细胞内结构的不同又是本节课的重点,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来进行概念图的展开,让学生通过概念图充分地发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不同。

2及时纠正学生概念理解偏差,提升学生实验设计能力

概念图不仅对于教师来说需要掌握,学生对于概念图的掌握也是很有必要的,教师可以定时引导学生进行概念图绘制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思考,完成对概念的理解和知识网络的构建,而且学生绘制概念图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综合情况,并且对学生错误的知识连接可以及时的纠正,比如在学习染色体、蛋白质、DNA等知识时,由于很多概念相似,作用相同,容易让学生对知识感到混淆,教师可以通过叫学生绘制概念图的方法,区分出这三者的差别,了解蛋白质的构成中有什么、染色体又分为什么、DNA又分为什么。帮助学生对容易混淆的知识理清,达到学习的目标的过程。概念图如下。学习生物学的目的在于要求学生有基础的生物学知识,对于世界观有基础的定位,对于人的身体和其他生物有些基本的本质了解,对于环境和生物的关系也有基本的了解。而且在高中生物的学习中,更加要求学生可以灵活地运用学习到的知识,综合起来,结合学习到的科学实验理论配合实验方法和高级仪器进行实验和探究。但是实验的设计是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的,起始和目标的状态有时候不能解决,但是概念图的出现可以在极大的方面解决这个问题,帮助学生构造起思维的桥梁,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实验态度,为学生提供正确的实验步骤和方法。

3充分结合概念图的复习优势,利用图进行正确的定位

由于生物学涉及到的知识点比较多,在高三时期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综合使用知识的能力和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复习,一般会对学生进行生物学知识的总复习,而为了实现对知识的整体掌握,教师在对专题知识进行复习时,及其地需要用到概念图来帮助教师进行知识的连接,构建出一个完整的专题知识网络。虽然在学生的辅导书上每单元都有关于本章知识点的概念图,但是对学生的复习针对性是比较差的,由于概念图也不是学生自身构造的,所以很难将概念图所归纳的知识点转化为自己的知识点,所以教师在学生进行复习时,可以在每个单元的复习结束后,布置构建单元知识的概念图,完成对知识的整体构建。如在完成光合作用的复习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光合作用,绘制出光合作用所涉及能量的变化和物质的转变及发生光合作用的结构,让学生自己思考,通过自己的归纳和认识构造出概念图,完成对光合作用过程学习的巩固.通过这种作业的形式,可以让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所在,也让学生发现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帮助学生对自己进行正确的定位,这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并且认真改正和克服,提高自己的生物学习能力,同时学生还可以在构建概念图后的一段时间来重新复习概念图,帮助学生迅速地把知识贯穿起来,完成对知识的第二次记忆,不断完善自己的生物学知识,提高自己学习的效率。总的来说,概念图的运用在高中生物的教学和学习中尤为重要。其可以在新课中帮助学生对新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过程,还可以在学生进行复习时快速的完成对知识的记忆,从而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记忆。通过概念图,也可以让教师和学生都认清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下一步更好的学习,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实现对生物知识的迁移和探究,所以在高中生物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合理地使用教学方法,配合概念图,适当地进行教学,切实提高教师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作者:迎春 单位: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中学

参考文献:

[1]何兰平.例析概念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A版,2013,(3):100-103.

生物学概念教学范文篇10

笔者基于十多年来对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与反思,通过优化课堂教学,建构重要概念,让学生真正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将其汇入到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并灵活运用概念,解释和解决实际问题。

一、剖析模型,构建概念

初中生物教学中,通过剖析模型,可以展示概念的内部结构、相互关系和发展过程,帮助学生建立抽象思维,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如在学习“肾单位”概念时,可以展示肾单位模型,在模型上剖析肾单位的结构,再进行以下讨论:①肾单位与肾脏间的关系?②肾小球是如何形成的?③肾小囊和什么相连?④肾小管和什么相连?肾小管外面有什么,从哪里来,又汇集到哪里?⑤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中分别流的是什么血?通过对一系列问题的探讨,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学生对肾单位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二、剖析内涵与外延,理解概念

概念的内涵是概念所反应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外延是该本质属性的应用范围条件。通过剖析和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可以理解和应用概念。如对呼吸作用概念的剖析,其内涵是:在生物体内,细胞能通过分解糖类等获得能量,同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其外延是:①呼吸作用的实质就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②释放出来的能量供生命活动的需要;③呼吸作用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④呼吸作用的适用对象是植物、动物、微生物。当学生掌握了呼吸作用的概念后,就会知道:萝卜放久了会空心;如何去让摘下的水果、蔬菜保鲜;如何去让粮食合理贮存……能正确解释身边发生的生物学现象,表现出学生较高的生物科学素养、具备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解析关键字词,精准概念

内涵与外延是概念的灵魂和躯壳,关键词和关键语则是支撑概念的骨架,提示了概念的本质特征。如:细胞能进行分裂、分化,以生成更多的不同种类的细胞用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这一概念中关键词是细胞的分裂、细胞的分化。什么是分化?—就是细胞的分别变化。细胞为什么会出现变化?—分裂出来的一群细胞,因为有了功能上的差异,所以在形态、结构上也出现了一些变化。通过层层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细胞分化并构建了生物学的基本观点:生物体的形态结构总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

四、列举事例,深化概念

长期的教学实践体会,概念的形成往往需要大量丰富而有代表性的事例来支撑,由大量事例支撑的概念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和应用。在教学中,如果能合理运用例证来说明概念,支撑概念,有利于深化学生对概念的准确认识和灵活应用,这样的学习效果是显著的。例如,学习“反射”概念时,可以先让学生做一个小小的游戏:正反口令。让学生感受人的每一个活动,无论是简单的活动还是复杂的活动,都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协调完成的,反射是神经系统调节生命活动的基本方式。接着,向学生呈现反射的科学表述:人体或动物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内外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然后,让学生根据概念判断下列哪些属于反射?①草履虫趋利避害;②含羞草遇到振动时叶片会合拢;③皮肤流血后血液会自动凝固;④鸟听到枪声会飞走;⑤听到上课铃声走近教室;⑥婴儿有了尿意就排尿。通过对①②③的反例分析,说明反射必须通过神经系统完成;通过对④⑤⑥的正例分析,说明引起反射的刺激有内部刺激和外部刺激,且发生的反应是有规律的。这些事例,突出强调了反射的三个构成要素:①反射必须通过神经系统完成、②反射需要有各种刺激、③发生的反应是有规律的,反射这个概念得到了深化。

五、亲历实验,验证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