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8 06:15: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物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生物论文

篇1

1.传统的教学方式致使学生的学习

主动性不高。虽然我国实施素质教育已有多年,但受现行教育体制的影响,初中生物教学仍然延续的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知识,学生被动地听讲、记忆的模式。这样被动的学习方式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致使学习成果不佳。

2.师生间缺乏有效的交流与沟通。

应试教育下的课堂教学往往墨守成规,课堂的大部分时间都被教师所控制,师生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即使有交流也仅限于短暂的上课时间,这样不利于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就无法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案。同时,学生即使有疑难问题,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在课堂上请教教师,长期积累会导致学习效率下降。

二、改进初中生物教学的措施

1.加强对生物实验的重视,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实验的本质。

学生之所以对生物实验课感兴趣,是因为学生有好奇心理,出于好玩才热衷于生物实验课。在实践中,学生关心的只是实验中看到的实验表象,却不注重探究实验中所包含的本质原理。因此作为生物教师,在实验课上要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仔细观察,对实验结果进行认真分析,让学生更多地关注实验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及实验的本质,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而不仅仅只是看到实验的表面现象。同时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创设问题,培养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探索意识,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教学内容和教材知识。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如果学生对生物课有浓厚的兴趣,那么他就会主动地探求知识。相反,如果学生对生物课没有足够的兴趣,就不会主动学习,甚至会对教师的讲解产生抵触情绪,那么学生就不会掌握更多的知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无论如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也无济于事。因此,初中生物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是充分运用生物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单纯的理论讲解会使学生感到生物枯燥乏味,甚至会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在进行理论讲解的同时,可以适当地穿插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实验,通过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增加师生的互动环节。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知识、学生在下面被动地接受,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提高教学效果。而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师生间的互动,如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就可以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三是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和鼓励。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绩时,如正确回答了教师的提问、成功地操作了实验或考试成绩有所进步时,教师都要给学生以鼓励和赞赏,使学生产生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

3.让学生走出课堂,通过亲身实践掌握理论知识。

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物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课本上的基本内容,还要使学生学会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通过切身实践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因此,在保证课堂教学的前提下,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实践,让学生观察和了解生物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通过切身实践来感受学习生物的乐趣。比如,在学习种子发芽的过程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课外实验,每日观察并记录种子萌发过程中的不同状态,等实验结束后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然后和课本上的内容做对比,从而掌握课本上的知识。通过实践,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使学生了解到了生物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生物知识。

三、结语

篇2

1.将信息手段引入课堂,提高教学的生动性。

生动性的生物课堂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具有巨大的作用。造成学生学习投入不足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教学内容缺乏生动形象效果。挂图、口头讲解这些传统方式,难以让学生充分领悟到生物学科的魅力,了解生物世界的精彩。笔者在教学中一改传统的教学模式手段,将信息手段引入到教学之中,这对于提高教学内容的形象性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成效显著。例如,在《现代生物技术》一课的教学中,笔者运用多媒体手段向学生介绍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现代生物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运用,这些内容接近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是介绍生物技术研究的重大成果,尤其是在食品工业、种植业等方面的巨大成果,让学生感受生物科学的重要性;三是与时俱进地向学生介绍一些生物科技应用的趣味成果,这些方面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生物课堂的生动性。

2.将合作互动引入课堂,提高教学的生动性。

初中生在生物学习中渴望参与、渴望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搭建恰当的学习平台与载体,让学生的生物学习更加活泼,更加生动,也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笔者在教学中侧重于搭建合作互动的平台,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师生互动之中,主要设置合作学习研究的线索,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例如,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一课教学中,笔者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出示了一组思考题:生物多样性包括哪三个方面?其意义是什么?当前生物多样性面临哪些方面的危机?如何有效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这样的开放性思考题既紧密结合了教学内容,同时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分析研究。学生的兴趣被有效调动起来,查阅书本资料寻找答案,联系生活进行分析思考,对于生物多样性的类别、面临的危机以及可以采取的措施等方面具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笔者还要求学生立足当前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状况,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学生的思维被有效地调动起来,提出了通过设立法规进行保护,建立保护区域,创造良好环境以及通过人工繁育等方式扩大濒危物种的数量等等,师生互动的方式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有效拓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实现了知识性目标,而且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3.将教学延伸引入课堂,提高教学的拓展性。

对于初中生物教学而言,拓展课堂教育空间,将课外活动的作用发挥出来,这是提高生物教学成效的有力抓手。笔者在教学中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例如,在《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教学中,将酵母发酵做饼、制作酸奶的内容作为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的线索,要求学生向父母请教如何通过酵母做出松软可口的面饼,以及自己尝试动手制作一杯可口的酸奶等等。在这样的拓展活动中,学生的兴趣得到了满足,而且巩固了生物课堂所学的知识,同时在学以致用的过程中实现了巩固提高的目标,拓展性活动让学生的生物学习更加自主互动,更加充满兴趣,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篇3

构建模型的方式有很多,可以用于生物课堂的模型类型也多种多样.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师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模型的种类以及模型的构建方式,这样才能够让模型构建对课堂教学发挥辅助效用.生物课程中有着许多需要学生理解与体会的概念,很多概念对于初次接触的学生而言,理解上会存在一定的障碍.对于这一类教学知识点,教师可以尝试概念模型构建的方式来化解这些核心概念理解上的难度,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与体会这些教学内容.在借助概念模型的构建来进行概念教学时,教师要让教学过程循序渐进地展开,模型的构建不能过于复杂,这样学生不仅接受起来障碍较大,也容易将相关联的概念混淆.合理地利用概念模型,才能够增进学生对于概念的体会,进而为知识教学提供辅助.例如,在讲“血糖调节”时,笔者介绍胰岛、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及分泌的激素、作用后,和学生一起通过模型建构理解“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调节血糖平衡的过程”.首先我请一组学生利用事先做好的“糖卡、胰岛素卡、胰高血糖素卡”示范,接着全班学生分组活动,依次探究饭后半小时及运动时机体是怎样恢复正常血糖水平的,并用卡片进行演示.通过构建动态的物理模型,学生根据活动中的体验,构建出了图解式概念模型,并且通过各组代表间的相互交流,最后将这几个核心概念归纳成图.对于很多关联概念以及理论性较强的概念而言,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透过概念模型的构建来化解知识点理解上的难度.这种教学方法,更容易被学生理解与接受,透过灵活应用这些概念模型后,学生对于概念的记忆会更加牢固,对于这部分知识点的理解程度也会更加深刻.

二、数学模型的构建

数学模型看似和生物课程间没有任何联系,学生也很难想象数学模型的构建对于生物教学的辅助效果.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印象,很大程度上源于教师对于课本知识的挖掘不够深入,对于数学模型的应用缺乏灵活性.对于生物课本中的有些知识点,数学模型的构建能够发挥积极的教学辅助功效,能够增进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与体会.高中生物课程中涉及一些并不复杂的运算,对于这类知识点数学计算并不是难点,然而,找到正确的数学模型却是问题解决的突破口.因此,在知识讲解以及日常训练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增强学生的数学模型构建能力,要让学生对于这部分知识有更透彻的体会,并且能够熟练地应用数学模型来解答实际问题.高中生物课程中的很多难点知识都可通过数学模型来化解,如酵母菌呼吸作用过程中随氧浓度变化所释放的CO2与吸收的O2之间的变化特点、恒定温度条件下测某植物随光照强度变化所释放或吸收的CO2、种群的“J”型增长与“S”型增长、单因子因素与多因子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构建数学模型,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也使学生认识到在生物学中有许多现象和规律可以用数学语言来表示,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要善于借助具体问题的讲解来培养学生的模型构建能力,这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这也是让学生更好地应对各种难点问题的一种能力训练.

三、物理模型的构建

物理模型的构建是生物教学中一种有效的模型构建形式.最常见的一种方法就是以图画或者图表的形式来构建系统的知识框架,让学生意识到相关知识点间的联系,并且让学生形成更为完善的知识架构.物理模型的构建适用于较为复杂、知识点密集的教学内容.这样的内容通常是教学中的难点,而物理模型的构建则能够很大程度帮助教师突破这些教学难点,从而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知识点间的关联.以图画形式构建物理模型相当普遍,如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转录与翻译、噬菌体侵染细菌等过程模型,各种细胞器结构的静态模型,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等.通过多次模型的构建,学生养成了一种思维习惯,凡遇抽象的结构或过程,都会尝试用简易的图画帮助理解、思考.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识图能力极为重要.图表是生物科学研究成果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所以在生物高考中经常会看到考查学生读图、识图、析图和绘图能力的各种试题.正是因为如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深化对于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这不仅能够为知识教学提供辅助,也能够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四、结语

篇4

处于身心发展重要时期的初中生,他们对有趣事物的好奇心非常强。因此,教师应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生理卫生和人体结构”这一教学内容一直以来都是广大生物教师最为头疼的教学内容。一方面是因为这些知识太过于抽象和笼统;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这些知识太过于敏感。教师在这一章节的讲述过程中可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如在讲“与卵子结合”时,教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大家来到这个世界之前都像许多小蝌蚪一样在进行赛跑,而生命力顽强的那个就会最先到达终点,成功获得第一名。”这样委婉而有趣的情境教学无形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通过有趣的教学情境,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和认识一些较为抽象的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学习注意力也会不断提升,这样学生能更好地投入到生物学的学习中去。

2.通过生活事例的引入使得教学更加生活化

教学一定不能离开生活,抛弃了生活这个充满事例和素材的环境,教学便会失去活力和生命力。学生对生活事例更熟悉,在教学中引用生活事例更加具有说服力,也可以使得整体的教学环境更加生活化。如,在教学遗传学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入生活实例———“双胞胎”现象,将双胞胎是一种遗传告诉给学生。当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与父母进行相貌和行为方式的比较,得出遗传的特点。这样,通过切身感受和生活实例分析,教学目标就很容易实现,学生对遗传这一现象也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

3.通过现代手段对素材和内容进行呈现

利用现代化的手段进行教学,可以很好地对素材进行展现,如将一些图片、文字、视频、音乐等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受到良好的视听影响。学生在对这些素材有了直观的认识后,能对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生物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教学“人体结构”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图片、视频等为学生呈现出一些人体结构。而视频或者图片直观且一目了然,学生理解起来相对容易。与此同时,利用多媒体进行课件的制作,可以展现一些平时书本和课堂教学无法表现出来的生物之间的联系和一些生物现象,这种方式不仅仅可以吸引学生,同时可以为学生带来更多感性的认识,保障教学的顺利开展。

4.教学方式要尽可能多样化

篇5

课堂中的对话应该是师生双方的一种有效的探讨与共同的建构,良好的沟通能够让学生获取更多的信息,良好的沟通还能够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质疑能力以及独立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也会对概念的理解有一个质的提升,达到一个更高的思维层次。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一些错误的认识,也能够在师生的对话中得到及时的澄清与解决。要想开展良好的对话,需要教师对相关话题加以引导,在教学中,精心地设置一些真正有思维含金量的问题,让学生调动自己的思维,对概念的本质特征进行必要的讨论和交流。

比如,在学习生物知识的时候,很多学生对“呼吸作用”与“呼吸运动”这两个概念比较容易混淆,这个时候,就可以通过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把双方间的想法交流出来,教师及时地了解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针对学生掌握的情况进行沟通,让学生从本质上真正地去理解两者间的不同。这样也有利于学生以后对该知识的有效使用。

二、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教学,巧妙地引出重要的概念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能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学生的思维也才能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求知状态。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每节课的内容,寻找一些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些知识的材料,用新颖的教学方式、生动的语言等提出来,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比如,夏天的时候食物为什么容易腐败呢?但是如果把食物放在冰箱里的话,则不容易腐败,这是为什么呢?有些酒为什么是越陈越香呢?这些问题的提出层层递进、相互印证,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探究其中的道理,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也能够水到渠成地生成了“细菌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这个重要的概念来,这样也能激发学生在提出问题的同时,积极性也随之得到提高,他们还会带着好奇的心理不断地去收集、查找一些资料,在求知中去探索问题的答案,这也能促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有效地推动了他们学习的发展。

三、充分利用生物学概念的对比教学策略来教学生物知识

初中阶段的生物学教材中,有一部分概念在字面的表述和变化的过程等方面有着很大的相似性。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的过程中,如果不加以分析的话,很容易将这些相似的概念混淆,这样的学习效率也是非常低效的,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概念间的相似性,结合两者之间的异同点,进行对比教学,强化两者之间的差别,加深学生的记忆。对比教学主要包括列表对比、图像对比以及概念图对比等方式。其中,列表对比是最为直观形象的,在教学相似概念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列表对比,将更知识点间的特征写出来,利于学生进行概念相似性的归纳、不同性的区别等。比如,学习“动植物细胞的基本机构、细胞分化与分裂”等相关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结合生物学概念对比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掌握这些概念间的区别和联系。通过适宜的对比教学方式,让一些比较容易混淆的生物学概念也逐渐地变得清晰明起来,这样也有利于学生掌握生物学概念的本质。因此,教师在教学一些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时,就可以通过类比教学法,让学生一目了然地去学习、掌握这些生物概念。

四、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直观核心概念

篇6

论文关键词:测试瓶法,细菌总数,景观水

 

景观水常规水质检测指标主要包括CODCr、NH3-N、TP、BOD、叶绿素-a、浊度、透明度、水温、细菌总数等多项。微生物指标能够显示水体的不同污染程度,在水体修复过程中有重要参考价值。本试验以景观河道等水样为主要检测对象,考察细菌总数指标,选取合适的分析方法,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受污染水体在生物修复过程中微生物的含量变化。

目前细菌总数的主要测定方法有平皿计数法、最可几率法(MPN)、光学显微镜计数法、荧光显微镜计数法、浑浊度计数法、电阻抗法等[1]。其中成本较低且广泛应用于水中细菌总数测定的为平皿计数法和MPN法。平皿计数法操作繁琐,全程需无菌条件,环境及人为因素对测定结果影响较大;MPN法操作相对简便,二者对于现场取样的景观水体均存在不能在野外现场进行快速检测的缺点。而同样采用绝迹稀释法原理制备的测试瓶法制作简单,携带方便,能够于取样现场操作。测试瓶可提前数天大量制备,随时取用生物论文,避免了一般测试方法冗长的准备时间。该法原用于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中的油田注入水细菌分析(SY/T 0532-93),已经有文献报道,采用不同培养基制成的针对冷却水中硫酸盐还原菌[2]、铁细菌[3],以及产表面活性剂菌[4]、黄原胶降解菌[5]等不同菌种的测试瓶,经验证与MPN法测定结果完全或接近一致。

1 试验方法

1.1 测试瓶的制备

在水体表层光线穿透的地方存活有藻类和光合细菌,制造氧气,因此有氧浅水层生活着大量的好氧细菌,氧气浓度较低的水层主要是兼氧细菌,只有在深水层和底泥中有各种厌氧细菌。河道、湖泊等景观水取样时一般在表层深约0.3-0.5 m处,主要含好氧细菌,培养基的选择以培养好氧菌为主免费论文。

参考平皿计数法中培养细菌所用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6],除去起固化作用的琼脂组分制成液态培养基。由于没有一种单独的培养基能够满足某一水样中所有种类细菌生长所需的生理条件,因此该培养基培养所测得的细菌总数实际上要小于被测水样中真正存在的细菌数目,且培养获得的应为活菌总数。

取牛肉膏 3 g,蛋白胨 10 g,NaCl 5 g,用10% NaOH 调整pH至7.0-7.2,溶于1000 mL水中,若有浑浊可过滤。选取容量约12 mL的细菌培养瓶,用定量加液器注入9 mL液体培养基,橡胶盖铝箔密封后在121±1℃下灭菌半小时。

1.2 测试方法

粗略估计待测样的细菌总数,选取合适的测试瓶数量并编号,可同时测定平行样。用无菌注射器取1 mL待测样生物论文,注入1号瓶,摇匀得1:10稀释浓度;另取一支无菌注射器从1号瓶内取1 mL液体注入2号瓶,摇匀得1:100稀释浓度;取第三支无菌注射器从2号瓶内取1 mL液体注入3号瓶,摇匀得1:1000稀释浓度,以此类推,根据需要而重复取样稀释过程。将培养瓶置于37℃恒温培养箱内培养。

图1 测试瓶法示意图

Fig.1 Test-bottle Schematic

培养完毕后观察,培养液成云状浑浊则表示有细菌生成。1号瓶有细菌生成则细菌总数为1-10个/mL;2号瓶有细菌生成则细菌总数为10-102个/mL。直至第n个测试瓶出现浑浊,而第n+1个测试瓶中培养基仍保持澄清状态,则细菌总数为10n-1-10n个/mL,由此可得样品中最大可能细菌总数。若要得到更准确的结果,可进行平行试验,以相应的数量指标查计数统计表[7, 8]得到细菌总数的近似值。

2 测试结果分析

2.1测试瓶法培养时间的确定

平皿计数法中细菌培养时间为37℃恒温下24 h,MPN法及文献报道的测试瓶法中根据测试菌种的不同而确定7-15d的培养时间。选取4组不同水样,每组6个不同稀释度,每天观察每组样品中出现浑浊的测试瓶个数,直至结果保持稳定。

由表1可知,接种后的1-2 d,细菌处于生长阶段,第3天直至第7天内不再有新的测试瓶出现浑浊现象,即细菌总数不再发生变化,故可认为培养时间为1-2 d。在实际操作中,相比于其他需要数天长期培养观察的方法大幅度缩短时间,更适宜于实际应用生物论文,可更好的针对现象及时采取处理措施,获得最佳效果。

表1 培养时间分析结果

Tab.1 Culture Time Analysis

 

试验序号

出现浑浊的测试瓶数/个

稳定期/d

1 d

2 d

3 d

4 d

5 d

6 d

7 d

1

4

5

5

5

5

5

5

2

2

4

5

5

5

5

5

5

2

3

2

4

4

4

4

4

4

2

4

3

3

3

3

3

3

篇7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当今的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同时也为课堂探究式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条件,使课堂质量和效率得到大幅提高。事实上,不仅是多媒体技术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便利,互联网的普及也为课堂教学提供了许多丰富的教学资源。初中生物课堂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便捷性开展探究式教学。例如,在学习植物类生物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互联网收集自己感兴趣的植物信息,并通过幻灯片或图片的方式互相交流,教师再对学生进行适当地引导。通过让学生上网收集资料,能够使学生了解收集信息的途径,不仅可以扩展学生的课外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利用模型开展探究式教学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模型主要是物理模型,物理模型就是用图画或模拟实物的方法展现研究对象。在初中生物探究式课堂教学中,物理模型教学主要以让学生画图表或制作组装实物模型的方法开展的。例如,在学习血液循环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根据课本知识画出血液循环路线图;在学习植物细胞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制作植物细胞的结构图等。除了物理模型外,还有概念模型、数学模型两种形式,教师在让学生学习抽象概念时可以利用概念模型进行探究,在让学生对研究对象进行定量描述时可以利用数学模型进行探究。

(三)利用调查访问开展探究式教学

生物知识来源于日常生活,学生学习生物知识是认识和体验生活的过程。在初中生物课堂中,教师通过让学生对生物现象进行调查访问的探究方式,用科学的、客观的数据或信息发现生命活动的规律,形成系统的实验方案,最后验证得出结论。例如,在学习传染病的预防时,教师可以结合日常生活,让学生制作一个常见传染病的表格,表格内容包含常见传染病的名称、发病原因和发病症状等,学生通过调查访问的形式将表格填满,最后进行归纳总结,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共同交流传染病的预防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学到传染病的有关知识,建立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还能让学生学会制作表格、调查走访的方法。

(四)利用实验开展探究式教学

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锻炼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产生对生物知识的求知欲望。在初中生物课堂中,设计实验是生物课堂进行探究式教学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关键环节。设计实验的第一步是确定实验方法,主要指采用何种方法能验证假设成立;第二步是设计实验方案,主要指采用何种材料、何种设备,分为几个步骤完成实验。例如,在进行绿色植物在光照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时,首先要确定实验方法,主要运用黑纸遮光法和自然处理法进行实验;然后要设计实验方案,利用天竺葵做材料,用到酒精灯、三脚架和石棉网等实验用具,运用黑纸遮光法和自然处理法对天竺葵进行实验,最后总结得出绿叶在光的照射下进行光合作用能够积累淀粉。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通过对实验进行观察和记录还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拓展。

篇8

首先其具有主体对象的特点,它注重的是教学主体对象是学生,而不是有关教师;教师起引导作用来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其次,自主合作模式包含有自由探索的特点,在教学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相互合作,探索知识等方式来达到教学效果。更进一步地来讲,在课堂上教师通过让学生进行自由阐述、开放提问、合作探索、相互分析讨论等行为来达到完美教学的目的,还可以提示他们以个人或者组建小组的方式解决有关学科知识的问题,这样学生通过自我探索总结归纳所学知识,经教师点拨,能够自主解决相关学科题目,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再次,自主合作模式具有活动参与性与相互合作的特点。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对象,在教学过程中不只是按部就班地听教师讲课,被动地接受学科知识,其效率也不强,所以对于教学活动他们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经过相互探索合作才能容易掌握相关课堂的知识。最后,自主合作模式表现为开放性,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心态应是自由开放的,而不是压抑沉闷的;在问题题目的编排上面,其问题答案不是死的,要让学生进行开放思维,表达他们的想法疑问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自主合作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措施

(一)题目引导措施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大纲,把生物学科知识编排成一些列让学生开放解决的生物问题题目,激发他们的学习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想法,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如果只是照搬教材内容,一层不变去讲解,那么整个生物课堂就会变得沉闷、压抑,在加上理论知识的枯燥乏味,学生就没有心思去学习。经过详细地编排题目,可以生物知识要点很好地融入其中,降低学生学习以及理解知识难点的难度,更好地掌握生物知识如光合作用、生物演变、新陈代谢等,进而解决相关生物问题。

(二)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措施

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并不是完全抛开教师的讲解教学,而是在其基础上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因为自身知识理论的不足以及相关认识的缺乏,对一些生物知识理解不深或者是理解偏差,似是而非,对自主学习造成不好的影响,这就需要在学生自主学习有所障碍时,教师通过精心的讲解或者有目的的点拨,让学生有一种豁然开朗之感,既满足了他们的求知欲,又能让学生贯彻生物理论知识。

(三)相互合作的措施

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学习比一个人思考摸索学习的效果要好。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学生合作、相互讨论的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快地掌握初中生物方面的教学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增进他们之间的友谊。

(四)教学信息反馈措施

教师在设定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为了能够清楚他们实际学习情况,就要进行相关调查研究,了解学习活动反馈信息,从中找出改进措施,在及时合理地为他们排忧解难,达到初中生物教学的良性循环。

三、自主合作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的注意要点

首要的是自主合作模式的教学理念与采用措施应该受到初中生物教师的承认,并经过他们合理改进,促使其更加规范化,以便能适用于初中生物课堂。生物教师要有与时俱进的思想,舍去原有的教学观念,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理论,坚持把学生作为主体的理念,创造新的教育方法以体现教师和学生的能动性。作为生物课堂的组织者和调节者,教师发扬一切为学生学习的精神,把初中生物教学做好。这就要求:一是在课堂开始之前,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按照生物课本内容以及学生的状态,明确教学目标,让他们有目的地进行学习活动;三是在初中生物教学课堂上,教师把握好教学步骤,调节课堂学习氛围,让教学得以顺利地进行;三是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措施,培养他们学习初中生物课堂知识的兴趣,提高他们对有关概念的认知;四是要重点发散学生的思维,合理做出相关疑问的解答,使他们具有创新精神,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还有,最大程度地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用学生的眼光看来,最好的老师就是那种把自己当做朋友的老师。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利用自主合作模式建设平等的教学课堂体系,教师在严于教学的基础中,合理运用严肃活泼的方针,对于影响正常教学以及成绩较差的学生不要一味地去批评责问,更要给予其鼓励期望,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认知自身错误,把每个学生都当做朋友,培养他们坚忍不拔、迎难而上的精神。在初中古生物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是对等的,这正是自由合作模式正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最后,要大力支持学生发表意见,提出问题。在初中课堂教学中,受到知识水平以及思维方式的制约,学生提出的问题经常是简单的、幼稚的,这就要求教师妥善指导调节,并加以启发,一一作出解答并加以延伸,扩展他们的知识领域。营造开放的课堂氛围,鼓励他们发表意见,开通疏通他们的疑问,从根本上给出他们答案,让他们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应用自主合作模式对初中生物教学进行指导,不但加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还拓展了他们的思维以及知识面,更好地解决生物知识方面的问题。

四、结论

篇9

论文关键词:野生,园林植物,资源,开发利用

 

丽水市位于浙江西南浙闽结合部。市境介于北纬27°25′-28°57′和东经118°41′-120°26′之间。

地形地貌: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西南部以中山为主,间有低山、丘陵和山间谷地;东北部以低山为主,间有中山及河谷盆地。全市土地面积17298平方千米。

气候:丽水市地处中亚热带,季风影响显著,总的特点是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长。由于地理位置的差别和山脉,海洋、地势的不同影响,形成的山地气候与地带性气候特征明显不同生物论文,主要表现为随海拔高度的变化,在光、温、水等方面重新组合造成全市气候具有较明显的水平地域差异和垂直差异。年平均气温17.℃-19.℃,年均降水量1300mm-1500mm。

土壤:种类多,主要有黄壤、红壤、岩性土、潮土和水稻土。黄壤分布在海拔800米以上的中山上,地表植被好,土层层深厚,有机质积累量大,分解慢论文格式模板。红壤广泛分布在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土体红色和黄红色为酸性土。岩性土零星分布在盆地低山上,这些土壤含矿物质养分较高,碱性或中性反应。潮土分布在河畔及溪流谷口洪积扇上,这些土壤质地疏松,砂粒含量多。

由于上述地形地貌、气候、土壤特点,决定了野生植物的多样性、复杂性。也就决定了丰富的野生园林植物种类。

1调查方法:

1.1调查地点的选择:以森林覆盖率高、植物种类丰富、受人类影响小的地方为调查地点。主要有松阳的箬寮原始林、遂昌九龙山、龙泉凤阳山等。

1.2调查的范围:包括野生状态下园林植物资源,也附带调查民间种植的园林植物资源。

1.3调查的内容:野生植物的园林观赏特征,包括形态、花、果、叶、香味等。

2调查结果与分析

2.1丰富的野生园林植物资源

丽水市素有浙南林海之称,森林覆盖率为79.1%,物种资源丰富。下属的庆元县是中国生态第一县,其他县也名列前茅。据统计:已知种子植物、苔藓植物和大型真菌3800多种,其中种子植物165科,852属,2556种;苔藓植物58科生物论文,132属,295种;蕨类植物41科,88属,325种。初步调查统计,有一定观赏价值,可供园林建设利用的各种木本、草本、藤本植物有371种之多,其中木本植物占60%以上。它们主要集中在木兰科(Magnoliaceae)、樟科(Lauraceae)、蔷薇科(Rosaceae)、壳斗科(Fagaceae)、桑科(Moraceae)、榆科(Ulmaceae)、豆科(Leguminosae)、芸香科(Rutaceae)、大戟科(Euphorbjaceae)、冬青科(Aquifoliaceae)、兰科(Orchidaceae)、山茶科(Camelliaceae)、五加科(Araliaceae)、杜鹃花科(Ericaceae)、茜草科(Rubiaceae)、木犀科(Oleaceae)、禾本科(Gramineae)、胡桃科(Juglandaceae)、卫矛科(Celastraceae)、槭树科(Aceraceae)、漆树科(Anacardiaceae)、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

按各种野生园林植物的观赏特征分类,初步统计如下:以观花为主的有130种,占总种数(371种,包括同一种植物观赏重复的给予重复统计,后同)的35%,以木兰科、杜鹃花科、虎耳草科、兰科等植物较集中。以观树形为主的有53种,占总种数14%,以樟科、木兰科、壳斗科、冬青科较多。以观叶(包括色叶)为主,兼观花、果的有96种,占总种数25%,以槭树科、漆树科、杜英科(Elaeocarpaceae)较多。以观果为主,兼观花的植物有81种,占总种数21.8%,以冬青科、紫金牛科(Myrsinaceae)、芸香科等植物较多。攀缘植物46种,占总种数12%,以葡萄科(Vitaceae)、豆科、木通科(Lardizabalaceae)较多论文格式模板。地被植物51种生物论文,占总种数14%,以鸢尾科(Iridaceae)、石蒜科(Amaryllidaceae)、唇形科(Lamiaceae)、石竹科(Caryophyllaceae)较多。

2.2野生园林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价值高

丽水丰富的野生园林植物中有很多具有较高的园林观赏特征值得大力推广开发利用,见下表:

表一具有较高开发价值的野生植物

 

树 种

植物分类

特 征

园林应用

亮叶腊梅

Chimonanthus Nitens

腊梅科 、蜡梅属

常绿灌木,秋季开花,花青白繁多

用于假山或花丛背景树

浙江楠

Phoebe chekiangersi

樟科、楠木属

常绿乔木 树干通直

行道树、庭荫树

钟萼木

Bretschneidera sinensis

钟萼木科、钟萼木属

落叶大乔木 总状序顶生蒴果大

孤植树、园景树、观花观果

厚朴 Magnolia

of ficinalis rehd et wils

木兰科 、木兰属

落叶乔木 花大而美

孤植树、风景林、行道树

白兰花

Michelia alba DC

木兰科、含笑属

落叶小乔木一年开花三次有浓香

观花植物 从植 列植 盆栽

深山含笑

Michelia maudiae

木兰科、含笑属

常绿乔木 花大白色有芳香

孤植树园景树行道树观花树

香果树

Emmenopoterys henryi

茜草科、香果树属

落叶乔木 树干通直 树形优美

花白色

孤植树、庭荫树、观花植物

大叶冬青

I.latifolia .Thumb

冬青科、冬青属

常绿乔木 果密集 深红色 经冬不落

观果植物、孤植丛植列植

拐枣

Hovenia acerba Lindl

鼠李科、枳木具属

落叶乔木 果梗肉质肥大扭曲 红褐色

观果植物、孤植丛植列植

细柄蕈树

Altingia.gracilipes Hemsl

金缕梅科、蕈树属

常绿乔木 树体高大 枝叶茂密

树冠庞大

行道树园景树庭荫树

小叶蚁母树 Distylium

buxifolium(Hance)Merr

金缕梅科、蚁母树属

常绿灌木 叶似雀舌黄杨

树体扁球形

列植群植配置于乔木林下或作地被植物

披针叶茴香

IlliciumlanceolafumA.L.Smith

木兰科、八角属

常绿小乔木 树形优美极耐阴

花与果美丽奇特 有香气

观果树 配置于树林景观的中层 孤植 群植

百日青

Podocarpus neriifolious D.Don

罗汉松科 罗汉松属

常绿乔木 树型高大 树形优美

孤植树 风景林 庭荫树

茵芋

Skimmia reevesiana

芸香科、茵芋属

常绿灌木 花白色 极芳香

秋冬满树红果

配置于林缘 草坪边缘 群植

乐东拟单性木兰

Parakmera Lafungensi

木兰科、木兰属

常绿乔木枝叶茂密树体高大

花洁白芳香

庭荫树 孤植树 行道树

三裂叶蛇葡萄

A.delavayana

葡萄科 葡萄属

藤本植物 果白色,醒目美观

栅栏、矮墙 、点缀假山、 地被

南蛇藤

CelastrUSorbic

卫矛科、南蛇藤属

篇10

自主学习能力强调“自主”二字,而自主的关键是做好课前预习,课前预习包括:通读课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等几个环节。通读课文是指学生在教师没有讲新课之前,系统的阅读与新课有关的课文,包括教材课文、课外读物以及网络资料,对要学习的新课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为了充分提高通读课文的效率,我都是事先提出学生在通读课文的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在学习《植物细胞》一节课开始我先提出以下几个设问:通过仔细阅读课文请回答“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步骤”“通过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总结出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请你自己绘制出你观察的植物细胞结构”。学生根据这几个简单的设问就能清楚地知道本节课学习需要掌握的重难点是什么,在通读课文的过程中就能事半功倍,迅速找到知识点所在,既节省了时间,又为自主学习找到了自信心。发现问题即是学生在通读课文的过程中找到除了教师设问的几个问题外其他的疑难问题,这一过程对初探新知的中学生来讲难度较大,实施起来较有难度,但是它却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最为关键的一步,需要教师耐心指导,如在学习生物课程前几课时,学生也许发现不了几个问题,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可以顺势将问题引出,并鼓励学生提出类似的问题,久而久之,学生在没有教师引导的情况之下也会提出高质量的问题,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垫石铺路。解答问题既包括教师提出的问题,又包括学生通过通读课问自己发现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自己思考,小组讨论等几种方式相互作用解答问题,学生派代表回答问题时,教师应该仔细倾听,并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给予纠正或者补充,对学生的回答做出正确的反馈,这样学生才不会迷惑,才会对教师教学方法给予肯定,做到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亲密结合,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之路扫清障碍。

二、课中创造自主学习机会,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素质教育的总的目标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在21世纪的今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教师要想提升整个班级的自主学习能力,必须注重提升每一个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初中生是青春期的典型时期,其好奇心和表现欲非常强烈和旺盛,迫切想要展示自我。这时候他们最需要的就是教师能给自己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使自己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展示,从而得到大家的认可和赞扬。教师要做的就是尽量的在课上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使学生得到展示自我的平台,使自己的自主学能力得到飞速提升。如在讲解《植物的生殖》一节内容时,在学生对新课充分预习之后,我采取竞赛抢答模式使学生分为AB两组,“请说出生活中常见的被子植物”“请说出生活中常见的裸子植物”“请比较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不同之处”“请结合实际说说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相比较,谁的繁殖能力更强,说出理由。”在比赛过程中A、B两组势均力敌,不分伯仲,为一个个有分歧的问题争的面红耳赤,难解难分。在这种高昂的学习气氛影响下,学生对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的概念熟记于心,也提升了自己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

三、开展实验教学,锻炼学生自主学习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