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调查范文10篇

时间:2023-12-05 17:46:10

生物调查

生物调查范文篇1

1.1猪场选择。1.1.1发病场。选取辽宁省内的有代表性的2个发生非洲猪瘟疫情的猪场。1.1.2非发病场。选取辽宁省内56个规模猪场或饲养大户,其中种猪场22个、商品代场34个,分布于14个地级市28个县市56个乡镇。饲养模式大部分为自繁自养,只有个别场从外场购进仔猪进行育肥饲养。1.2调查方法和内容。通过现场访谈与问卷调查,完成辽宁省内发病和非发病猪场的生物安全情况调查,结合公开发表文献资料[2]开展分析,了解各猪场基本养殖情况、生物安全管理情况,具体包括养殖场分区、布局、人员、物料、猪只进出、车辆、风险动物、生产、防疫管理等内容。1.3数据处理。将调查数据录入MicrosoftOffice2010Excel软件,对其进行整理、保存和分析。

2结果

2.1疫情猪场。2.1.1辽宁省沈阳市首例疫情猪场。2018年8月3日发现疫情时,该场存栏生猪336头,死亡2头;该猪场生物安全条件较差,紧临交通流量很大的乡级公路,场区周边没有围栏,运猪车辆和人员均可随意进入场区;场内没有无害化处理设施,场区出入口等处没有设置消毒池;场区内没有分区,没有划分净污道,没有出猪台;该场用废弃酸乳和泔水喂猪,在场区靠近乡级公路位置有一直径约3m的大锅,用来盛装废弃酸乳和泔水;场内共有3排猪舍,每排猪舍大约有10个猪圈,发生疫情的是第3排猪舍,调查时存栏的47头猪全部发病死亡。2.1.2辽宁省某大型规模猪场。2018年10月报告发生疫情时,该场产房存栏母猪32头,死亡9头,妊娠舍存栏母猪70头,死亡2头;猪场周边以平原为主,小丘陵为次,地形起伏不大;场内未严格划分管理区、生产区和隔离区,场内道路未设置净道、污道;场内饲养员虽有分工,但串舍现象十分普遍;饲料或兽药销售人员平时每隔2~3d就会进场推销产品,车辆和人员进入生产区时没有采取清洗消毒等措施;疫情发生前,曾有猪贩运人员进育肥圈挑选收购生猪;猪场外购运输饲料车辆的路线、停留地等信息均不清楚;猪场不饲喂泔水,以商品饲料为主,配以玉米、豆粕等;猪场采用自繁自养方式;经林业部门证实,该区域无野猪活动。2.2无疫情猪场。对省内56个无疫情规模猪场开展了生物安全现状调查,具体统计见表1。2.2.1场内区划管理及生物安全设施建设。调查的56个场中,实施生产区、生活区等区划管理的有46个场,占82.14%;在场区、生产区和猪舍入口均建有消毒设施的有31个场,占55.36%,个别场在猪舍入口处也没有建立消毒设施;场内道路进行净污道划分的有46个场,占82.14%;建有出猪台并投入使用的有47个场,占83.93%。2.2.2人员及车辆管理。调查的56个场中,售猪时内部饲养人员同外部买猪人员有接触的有16个场,占28.58%,其中有2个场允许经纪人进场挑选生猪,2个场允许外来人员不经消毒直接进场;养殖人员从场外采购生猪产品食用的有7个场,占12.5%;外来车辆可进入场区的有6个场,占10.71%;场区内人员串舍以及工具经常串舍使用的有17个场,占30.36%。2.2.3日常饲养管理。所调查的56个饲养场大多采取人工授精方式进行配种,个别采用本交方式,也有个别猪场仅从场外购进仔猪育肥,但购进时没有采取隔离措施;有6~7个场没有建立日常检查制度和灭鼠、灭蚊、灭蝇计划,即使有简单的制度,也不能覆盖重要的生物安全环节;在目前非洲猪瘟疫情形势下,所有调查饲养场的消毒制度和措施均执行到位,但猪场饮用水大部分为深井水,没有采取一定的消毒措施;所调查的猪场均没有使用泔水喂猪。2.2.4防疫管理及疫病控制。调查的56个场均对口蹄疫和猪瘟进行了免疫,约90%的猪场进行了圆环病毒病免疫,约65%的场进行了伪狂犬病和流行性腹泻免疫,约40%的场进行了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免疫,约30%的场进行了猪肺疫、猪丹毒和猪肺炎支原体免疫,约10%的场进行了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细小病毒、仔猪副伤寒和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免疫;饲养场认为,近几年猪群死亡与疫病的相关性从高到低依次为猪流行性腹泻、猪瘟、口蹄疫、圆环病毒病、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副猪嗜血杆菌病;大部分猪场(83.93%)开展了疫病检测,其中32个猪场(68.09%)由疫病控制机构完成,仅有1个猪场自建有实验室,其他的均由第三方或疫苗生产厂家负责检测;大部分饲养场的病死猪由当地无害化处理中心负责处理,个别小型猪场自行采取深理的处理方式。2.2.5生物安全及非洲猪瘟知识掌握。从重点调查的易感动物、感染途径、临床症状、灭源方式的掌握情况来看,饲养场对易感动物和传播途径的相关知识掌握较好,但对临床症状和有效的灭源方式相关知识掌握较差。

3分析与讨论

有研究[2]分析表明,我国各类生猪养殖场户40%以上的疫情,以及2000头以上规模猪场几乎100%的疫情,是由人员或车辆携带病毒传入引起的;统计表明,非洲猪瘟病毒传入风险随猪场规模的增大而提高,运输淘汰母猪的外部车辆与场内车辆和人员反复接触,是多数超大型猪场传入病毒的主要原因。综合各方信息分析发现,早期发生疫情的省外大型养殖企业具有诸多相似病因[2]。这些疫情猪场都没有专门的淘汰母猪出猪设施,集中淘汰母猪时,内部运转车不得不反复与外部车辆接触,导致外部病毒进入场内,再加上内部清洗消毒设施未能有效运行,最终导致病毒进入母猪舍;病毒进入场内后,随场内运转车(可检出病毒核酸)、兽医和饲养人员不断扩散,待最终确诊时,疫情已在场内全面暴发。随着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养殖主体对生物安全的认识也有所提高。但是,非洲猪瘟疫情能在9个月时间内在传至全国各省份,证明我国猪场的生物安全水平没能经受住考验。对有非洲猪瘟疫情史的养猪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发现,人员流动、饲料等物资进出、运输车辆管控、蚊虫消杀、病死猪处理等是这些养猪场发生疫情的主要风险因素[3]。在上述调查的规模场中,即便是存栏近十万头猪的超大规模猪场,也存在内外车辆接触、外来人员进场、场内生物安全制度执行不严等生物安全措施落实不严的情况。调查发现,辽宁省生猪养殖业的生物安全水平与疫病防控需要仍然有很大差距。我国传统散养、放养等生物安全管理水平低下的养猪模式仍然存在[3],有的几乎没有生物安全防护可言。在当前一段时期内,这些猪场的数量还会占有很大的比例。调查表明,辽宁省未发生疫情猪场在生物安全建设上也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缺乏最基本的防护隔离硬件设施。有近20%的规模饲养场没有进行区域划分,净道和污道没有分开,没有建立出猪台。严格来说,拉猪需设置二次转运台,外部拉猪车辆禁止靠近猪舍[4]。约45%的猪场在场区入口处未设置消毒设施。二是日常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或缺乏有效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在目前的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形势下,仍然有16%以上的猪场存在人员和车辆的内外接触,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场进舍等情况;30%的场仍有场内人员串舍和工具串舍使用现象;还有一部分猪场的生物安全日常检查制度覆盖不全,执行不到位。三是缺少验证消毒灭源效果的经验和方法。调查发现,各饲养场采取生物安全措施后,对效果仅凭经验和效仿判断。四是疫病防控管理不到位。被调查的56个场中,仅猪瘟和口蹄疫的免疫覆盖率达到100%,而对目前影响生猪产业较严重的疾病,如腹泻、伪狂犬病、圆环病毒病、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等,免疫覆盖率仍然不高。疫病主动监测没有开展,仅仅参与当地兽医部门的被动抽样检测。五是对非洲猪瘟等疫病的知识掌握不全,缺乏专业的风险分析和评估等技术人员。由于辽宁省生猪保险工作开展较好,对病死猪的处理比较到位。调查发现,相关从业人员对生物安全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还处于初级水平。本次调查问卷设计了一个关于灭源方法的问题,反馈结果显示,答卷人普遍都知道消毒能有效消除病源,但对高温也能消除病源的认知还不是很清楚;他们在执行消毒时没有理解消毒的必要性,对消毒药物的选择与配制、消毒原理、消毒效果的验证等问题知之甚少,所以现实中就出现了的流于形式的消毒、频繁消毒、用原液消毒、酸碱性消毒液同时使用、使用无效消毒药等问题。当被问及消毒药性质、消毒程序、作用时间、工作浓度、温度等技术细节时,他们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因此,消毒流于形式的现象归因于操作者的“知信行”水平低。在实际中,这种情况还表现在免疫、日常管理、病死动物处理等方面。所以,相关从业人员缺乏生物安全意识和知识是生物安全防控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

4建议

针对上述存在的生物安全问题,建议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各级政府应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进行深入调研,科学规划养殖及屠宰产能布局,调整优化生猪的养殖模式和能力,加大宣传力度,并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补助,引导规模饲养场着力提高生物安全水平。二是相关职能部门应制定一系列的标准规范,指导猪场加强生物安全硬件设施改建,并对其进行必要的培训,完善相关的生物安全措施和制度,切实提高猪场的生物安全水平。生猪饲养场要结合本场实际和疫病防控需要,进行科学风险评估,全面分析场区规划、人员流动、车辆管理、饲料饮水等物资管理、病死猪处理、疫病免疫及日常饲养管理、制度执行等各个环节存在的短板,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补齐短板。对现有的饲养大户或散养户,如果生物安全很难提高到一定的水平,或无法实现生物安全养殖,政府则应制定相关政策,逐步引导,使其退出饲养。三是在生物安全防控措施上,相应的生物安全规章制度必须保证百分百执行到位,只有这样,硬件设施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生物安全才能达到其应有的水平。如果说饲养场硬件设施是生物安全的基础,那么执行者的“知信行”水平就是生物安全的关键。生物安全不是一项单纯的工作,而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源自于各个管理细节都做到位的结果[5],所以饲养场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培训,让所有员工,包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饲养人员及其他辅助人员等相关从业人员,学习掌握生物安全和风险评估知识,增强他们的生物安全意识,要让他们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在实际中要不打折扣地执行,这样才会让生物安全措施发挥最大的效果。四是基于非洲猪瘟疫情的发展,以及对非洲猪瘟病原认识的加深和对非洲猪瘟防控的需要,应不断调整生物安全措施。生物安全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没有一成不变的措施和制度,生物安全相关的措施、制度、程序等需要在执行中进行评估和评审,不断寻找风险点,并要逐步去改进和完善;同时,生物安全也不是万能的,通过生物安全措施只能降低风险,但却永远无法消除风险。对于生物安全管理,发现问题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如何高质量解决问题,使生物安全获得持续性改善才是关键[6]。

5结论

调查认为,辽宁省生猪养殖业的生物安全水平与疫病防控需要仍然有很大差距,而规模饲养场生物安全水平低下、相关从业人员缺乏生物安全意识和知识是当前疫病防控失败或防控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今后需健全生物安全标准规范,加强生物安全培训与宣传,建立安全措施效果评估和持续改进机制,指导和扶持规模猪场加强生物安全建设,提高其生物安全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涛,孙元,罗玉子,等.非洲猪瘟防控及疫苗研发:挑战与对策[J].生物工程学报,2018,34(12):1931-1942.

[2]黄保续.非洲猪瘟难防难控,但完全可防可控[J].北方牧业,2019(19):15.

[3]谭立文.中小规模饲养场非洲猪瘟防控策略探讨[J].现代畜牧兽医,2019(11):36-38.

[4]高岩.猪场规划设计中的生物安全设施[J].今日养猪业,2019(9):107-109.

[5]孙华伟,张晓曦,张敬峰,等.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效果不佳的深层次原因分析[J].猪业科学,2019,36(8):54-55.

生物调查范文篇2

【关键词】五年制大专;生物教学;实习与调查;学习方法

一、五年制大专生物教学概述

我国传统的大专院校学习方式主要是以三年制学习,学生在以高中知识为基础的进行大学专业知识的学习。而五年制大专院校是对传统大专院校的丰富和发展,采用“二年+三年”的模式,前两年以基础知识为主,后三年重点考察学生的社会实践与工作能力。生物学科作为一门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学习,传统的以教材为主导的学习模式效果较差,一些学生理工类知识基础薄弱,也无法跟随教师的教学进度。这时五年制的教育模式在生物学科的学习上就体现出巨大的教学优势,前两年的基础知识学习,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再通过后三年的学习与调查,实践与实验,学生加深了对于基础知识的理解,就能体现出较好的学习优势,学生在生物专业方面的职业技能和综合能力也大大提高。

二、大专院校生物教学中存在的不良现状和问题

五年制大专院校主要针对特定的学习人群,即一些学习能力较差、缺乏学习兴趣但是又渴望掌握一技之长的学生,以其创新的办学方式、综合性的办学模式受到这些同学的支持与追捧。但是由于我国缺乏较为成功的办学经验,我国五年制大专在生物教学方面存在一些问题。1.学生成绩较低,生物实验技能匮乏。在我国,五年制大专院校的招生对象主要是初中毕业生或者高中未毕业的学生,就直接导致学校的入学门槛较低,学生普遍学习成绩较差,基础知识薄弱。生物学科作为一门理工类学习,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不仅是教材理论还包括实验技能,但我国很多小学、中学都不具备完备的实验器材,学生缺少参与实验的机会,造成对于生物知识学习的片面性。对生物学科缺乏认识,对实验器材陌生,又缺乏生物理论知识作为支撑,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导致了教师在生物课堂的教学困境。此外,在一些院校,为了扩大办学规模形成品牌效应,就会降低入学标准,相应的降低招生分数,导致学生的教学基础知识较差,教师课堂教学困难;在中学时期学生错误的学习方法,平时课堂上消极懈怠、敷衍应付的学习态度,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低下,无法有效地在学校形成尊重知识、热爱学习的学习氛围,长此以往,造成课堂教学秩序混乱,学校的生物教学质量也只能徘徊在中低档水平。2.实习内容重复单一,缺乏创新性。五年制大专的教学方式亮点在于不在单纯依赖教材、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而是为学生提供实习的与锻炼的机会,以生物知识的学习为例,学习的前前以教材为主,实验为辅,后半期则更加注重实习、调查和实验的作用。但是有些院校未能充分发挥五年制大专的办学优势,课堂教学缺乏新意,要么一概而论,不论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水平,统统采用单一重复的教学方式,无法根据学生的设计学习情况进行区分,专业知识针对性弱,教学的实习与调查内容缺乏创新性。要么矫枉过正,在实际教学中,低年级学生专注基础知识、理论的学习,高年级学生重点是单位实习、工作实践能力的锻炼,基础知识教学阶段专注理论,无法与生物专业知识相结合;高年级的实习阶段,过分重视生物技能的使用,忽视知识体系的建设,课堂教学形同虚设,学生只是具备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方式,却不了解生物学原理。

三、生物教学中指导学生实习、促进教实践学的具体方法

接下来,本文结合生物教学的几个方面,从该角度出发,提出如何通过正确有效的实习、调查与实验方法,最终提高生物课堂教学质量。1.深入教材学习,提高应用能力。在生物学学习过程中,教材内容是学习的前提与基础。专科学习虽然以就业和求职为主要学习目的,但是没有牢固的知识积累作为保障,实习、调查和实验活动只能是流于表面,难以理解实习的真正内容与精髓,学习过程也会受到阻碍。鉴于专科学生难以在短期形成踏实的学习态度和严谨的学习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分层次教学、分阶段教学的方式,明确教学内容的侧重点,掌握现阶段学习的重中之重,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如如何正确使用显微镜、切片、酒精灯等试验器要求,反复练习;而解剖刀、解剖针等在较为复杂的实验中才用得到的工具,且目前不具有学习的必要,教师可以选择适当暂缓对该内容的教学。2.确定实习主题,创新实习内容。开展必要实习和调查,进行科学研究,是我国五年制大专学习生涯中必备的阶段,但是实习内容缺乏创新性和实用性,同样也是制约我国生物教学发展的瓶颈问题,因此,在生物实习过程中,在确定合理的实习主题的基础上,制定实习计划、创新实习内容,明确实习的地点、时间,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提高实习效果的实用性和可行性,最终提高教学效率。如生物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与动物学、土壤学、气象、林业等诸多相关的科目,教师可以制定以促进就业为目标、提高知识技能为主要方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到当地某大型林场、湿地公园、自然公园提取样本、检验标本等。传统的湿地公园实习活动,一般以了解动植物属性、观察特征为主要模式,带队教师可以进行一些内容上的创新,进行岗位模拟活动,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制定一套湿地公园的管理方案,让学生对将来的职位工作内容有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对将来的工作有了直接性的帮助与指导,更能激发学生对于实习活动的兴趣。

作者:龚卫华 单位:吉首大学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子璐.如何提升高职课堂教学质量——有机结合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建设[J].读天下,2016,(17).

生物调查范文篇3

通过教师教学效果反馈分析,虽然初一初二生物成绩理想,但是学生对知识掌握和灵活运用方面还稍有欠缺,就这个问题我于2010年4月份,对我校的学生就生物课学习方法的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初中生的学习生物的学习发发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为了准确把握初中生对生物这一非主课的课程的一般学习方法,就初中学生学习方法的情况,对课堂教育作出改善,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生物教学的实效性,同时也为今后的教学工作的改进需要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学生在课前与课后预习复习情况;

2、学生上课情况;

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初一、初二共6个班进行调查共有310名学生进行了这次调查,接近理想的随机样本数量,使调查结果符合实际情况,更加可靠。调查内容覆盖了课前、课上、课后这三个时候学生所采取的学习方法,并包括学生对现今生物课的看法和建议等几方面内容。

三、调查结果

对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部分学生在生物的学习方法上依然存在着问题。

(一)课前预习情况

1、上课的预习情况

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多能在课前自觉预习,但是19%的学生则是在课前翻一下书,对这节课老师所讲的内容有个大体的印象;而13%的学生是想起来就预习,12%的学生则是把预习当成是一种任务,老师要求就预习,若老师不要求就不预习;最后剩下4%的学生上课前不预习。

2、预习方法

调查结果表明,33%的学生会找疑难点进行复习,而25%的学生则是选择找侧重点;18%的学生会先发现问题,然后就根据问题来预习课本内容找出解决的答案;8%的学生会对照参考资料进行预习;最后16%的学生看一遍书。

通过这些数据,侧面反映了学生不知道预习的目的,这就导致学生不知道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这种情况使学生分不清这节课的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进一步使课堂效果黯然失色,教学效果不明显。甚至会出现一个概念老师要重复几次讲解学生才能理解接受。

(二)上课情况

调查显示,少部分学生觉得生物并不是主科就忽略,甚至在课堂上采取放任的态度。

1、上课听课情况

大部分学生都是认为上课认真听课是获得知识的最重要的途径,所以90%的学生都认真听课;但是也有5%的学生是喜欢生物就听;而还有4.5%的学生则是听一下就不听,剩下0.5%的学生则是从来不听。

2、上课做笔记情况

根据调查结果表明了一半的学生不会做笔记和不知道如何做笔记。其中46%的学生是老师所写的全部记下来,笔记没有分重点和非重点,如果课后没有及时复习,笔记过了一段时间,就会忘记学习过程中老师所讲的难点和考点,复习时就会感觉比较吃力且学习效果不好;而3.5%的学生则是不记讲的和书上一样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再强调书上的重点内容,但是学生听老师讲的内容跟书上讲的一样就没有抄下笔记,甚至没有将书上相关的内容划下来,有时老师会对课本上的内容进行总结性归纳(如列表等方式)使学生复习起来更明了,可是学生就觉得跟书上一样没必要记,导致时间一久学生就把知识遗忘掉,使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剩下的0.5%学生则以怕影响听课为由,不记笔记。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这部分学生往往学习效果不如其他同学,就是他们不了解好记忆不如烂笔头的道理,他们往往会认为自己大脑能记住这节课老师讲的内容,但是下课后就很容易忘掉,这也是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的原因之一。

3、课堂小结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35%的学生会听老师的小结,由此看来,在教学过程中,最后的课堂小结是必不可少的,在教学任务完成后,教师应就本节课的思路对学生进行简单的系统地梳理,同时教师可以小结过程补充讲课过程遗漏的地方,也相对学生做了一个小复习,让学生有了知识的巩固,教师适当指出重点和难点,学生复习的时候就有轻重之分。

(三)课后复习情况

1、作业情况

94%的学生都能按时完成作业,但是有4%的学生会视作业的难度、多少来完成作业,还有2%的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虽然只有6%的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但是这种情况依然是不可忽视的,教师在布置作业的过程要适当的注意具体的班的总情况来布置相应的作业,并可针对个别学生进行课外辅导。

2、做作业的方式

据统计22%的学生边温习边做;22%的学生先做再看书;30%的学生先看书后做;20%的学生在遇到问题请同学帮忙解决;6%抄别人的作业。从结果看大部分同学在作业完成方面都有着各自一套的学习方法,但是仍存在作业抄袭的情况。

3、课后复习情况

结果表明61%的学生经常复习;13%的学生平时不复习,考前复习;9%的学生是老师要求就复习;15%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复习;2%的学生都不复习。

复习方法方面:看一遍课本的学生占6%,按老师要求复习的学生占13%,复习有关内容后做习题的占31%,看主要内容,抓疑难点的占50%。

复习过程参考课外资料的情况:不看参考书的学生占25%,而参考教学参考书的占30%,参考生物期刊的占14%,参考生物习题集的占31%。

从复习方面综合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都没有自觉复习的习惯,而他们大部分不知道如何复习,教师应该如上述所提的要在本节课教学任务结束后做一个小结,小结既起到梳理学生学习的思路的作用,而且还起到复习知识巩固的作用。而且教师可以不定时地对学生进行小测,随时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在复习过程都比较少看课外资料,教师可以上课穿插一些课外小知识,既可以扩展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又可以激起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上最好的导师。

(四)学生对生物的看法及建议

在调查中,68%的学生认为只要认真听讲、讨论及时复习就能学好;19%的学生认为只要感兴趣就能学好;9%的学生认为多做一些习题就能学好;2%的学生认为只要死记硬背就能学好;剩下的2%学生认为生物比较难学,他们认为生物比较难学所以他们都不喜欢生物。大部分学生认为生物比较有趣,内容新颖,而且学了生物之后可以更加了解自己。学生建议多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多媒体教学内容显得更具体,抽象的概念都相对容易了解,而且播放相关视频可以加深印象。而且学生认为生物教学可以让学生自己多动手。通过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教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学习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在教学过程中要贯穿新课改的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穿插些有趣的生物知识,刺激学生求知的欲望,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可以安排学生进行一些野外调查,让学生能将在课堂上学会的探究性实验的过程运用到生活中,一方面加强了对探究性实验的理解,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生物调查范文篇4

国际市场油价的日高一日,日前超出每桶70美元,给我国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近一个多世纪来,石油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化石能源,有“现代社会血液”之称。它不仅仅是能源之母,还是纺织、电子、化工、材料等现代工业产品的基础原材料。油价高涨、资源短缺、环保压力和高速增长的需要,形成无法调和的矛盾,直接制约我国加速建设“全面小康”和国家安全。记者调查采访了解到,我国有能力替代石油的生物能源和生物材料产业研究有数十年历史,在生物质能加工转化及相关环保技术方面有了一定的积累。专家认为,我国有条件进行生物能源和生物材料规模工业化和产业化,可以在2020年形成产值规模达万亿元,在“石油枯竭拐点”形成部分替代能力。

石油消费仍是我国国民消费水平标志,巨量进口危及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

进入本世纪,石油价格上涨已让很多平常百姓感到压力。以车用93号汽油为例,目前价格已经从2000年前的1.8元左右上涨到现在的4.4元左右。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原副校长倪维斗教授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据美国能源部和世界能源理事会预测,全球石化类能源的可开采年限分别为石油39年、天然气60年、煤211年,而其分布主要在美国、加拿大、俄罗斯和中东地区。中国是石油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专家测算石油稳定供给不会超过20年,很可能我们实现“全面小康”的2020年就是石油供给丧失平衡的“拐点年”。

根据国家海关总署提供的资料,我国由1993年变为石油净进口国。过去的10年中,我国石油需求量几乎翻了一倍。2004年进口原油1.2亿吨,比上年增长34.8%,占国家石油总供给量40%以上。今年石油进口依存度将上升到57%。到2010年,我国石油消费总量将达4亿吨。而国内生产能力仅为1.6亿吨到1.7亿吨。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另外,我国以石油为原料的能源、材料,如乙烯、醇类,需求量激升。2004年实际消费量1600多万吨,进口量占40%以上。专家预测,到2010年,此类产品的需要量将上升到3000万吨左右。这些是化工、电子、汽车、纺织、塑料、能源产品等的基础原料。而且,目前这类石油加工品的成套设备均为国外大公司垄断。

据有关部门的粗略统计,2004年一年的国际原油价格上涨,使我国增加支付金额60亿到80亿美元,相当的2000万待业职工一年的低保费用。2005年8月25日,纽约油价再创新高,突破67美元。同时,美国高盛公司预测油价还将继续上升,最终可能达到每桶105美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日前再次预测,由于中国石油进口持续大幅度增加,国际原油价格将稳定攀升100美元以上。更有专家分析,发达国家将把石油价格不断推升,作为压制中国、印度等后发展国家的重要手段。

石油是基础能源原材料,由于资源制约因而无法调控价格,对国内市场已经造成很大压力。以安徽为例,3月下旬,安庆市因成品油价格上调引发了出租车行业的罢运、上访,全市瘫痪。此前,南京等全国大中城市多次发生类似事件发生多起。8月1日,合肥再度发生因油价直接导致的出租车行业罢运事件。即使不考虑国际政治变幻对我国能源安全的影响,要保证社会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发展石油替代产业,也成了当务之急。

建设“小康社会”汽车工业发展仍是主流

汽车,被认为是现代小康社会的标志。2000年,我国政府提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当年,我国汽车销售市场出现井喷,同时出现由集团购买为主变个人购车为主的重大转折。安徽奇瑞集团介绍,汽车业界把2000年确定为“中国汽车元年”,认为这是中国汽车进入高速发展时期的起始点。

现在的成品油价格高位运行,对汽车工业发展与产品普及有一定影响,但从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我国发展趋势看,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加之势不可逆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日前再次预测,中国到2030年汽车保有量将达3.9亿辆,约为现在的20倍。

合肥工业大学是中国汽车人才的摇篮之一。记者采访中,专家、教授们一致表示:“发达汽车工业”是一个国家步入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支柱。中国科技大学商学院有关“国家经济发展时期”研究的课题组得出结论,任何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过程均离不开汽车工业,特别是轿车工业的贡献。过去的100年间,没有任何一项发明比得上汽车对人类进步的推动。轿车的普及以民族意识的改变、国民素质的飞跃式提高,有不可比拟的作用。汽车是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集大成者,对技术进步的推动是全方位的。汽车还是高度产业关联的工业,按公认的数据,以家用轿车为主的汽车工业对辅助产业、相关产业的拉动效应可达1:7:11;调查研究显示:目前世界上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万亿美元的国家有7个,其中包括中国。其余6个均拥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汽车工业”,每千人拥有汽车数200-600辆。唯有中国在民族汽车工业方面相对落后,因而同列gdp总值大国,人均则只有6强的二十一分之一。

据国家科技部调研室的一项调查,进入2000年以后,我国汽车市场进入高速增长时期,近两年增幅超过30%。2003年与上年同比,汽车产量增长35.20%,销售量增长34.21%。特别轿车,产量由上年的109.28增长到206.89,增幅达84.7%。

我国生物能源产业市场前景广阔

专家分析,石油已不是可持续发展的理想汽车燃料,过度依赖存在四大问题,包括:国内资源短缺和国际石油争夺剧烈的双重风险;汽柴油的性能已不能满足汽车高水平和高清洁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油价居高不下,用户负担增加;依靠进口,要花大量外汇,影响国内就业。巨大的国际采购会使我国原油陷入类似现在铁矿砂市场的“价格合围”。适应汽车消费需求,建设车用燃料替代体系成为必然趋势。

据了解,目前中国汽车保有量超过2000万辆,2010年将达到5000万辆至6000万辆。届时,国内汽车年生产量将达1000万辆以上,汽车用成品油市场就将有数千亿元。另一方面,环境保护逼迫中国采取石油替代技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较早对公共交通车辆实行天然气替代石油等措施,主要是出于环境因素。目前,天然气、煤炭、生物质能等技术路线替代石油,其燃烧排放都小于石油类40%左右。按我国城市进程,2020年前还将有4亿人口“进城”,汽车保有量将急剧增加,不采用洁净的替代能源将无法维持人类适宜的城市居住环境。有人这样计算:大城市里按每车每天用15kg汽、柴油计,100万台车即用1.5万吨汽、柴油,它将耗尽18338万立方米空气中的氧气,使之变成只含二氧化碳和和氮气等的无氧气体。又因二氧化碳比空气重得多,所以,它们大都分布在地面附近,可在100平方公里范围内堆积1.83米厚,比正常的中国人还高出一巴掌。如果没有大自然赐予的空气流动,这将是一种多么可怕的情景呀!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南京大学校长欧阳平凯说,美国国家委员会预测,到2020年,将有50%有机化学品和材料来自生物质原料。我国最先起步的是生物质转化替代石油,即乙醇汽油。生物柴油是利用植物油脂、动物油脂等提炼的车用燃料,可直接替代柴油,低排放,无需改造发动机,而且对车辆发动机还有保护作用。世界各国对此非常重视,发展迅速,美国、加拿大、巴西、日本、印度等都有庞大的发展计划。欧盟国家用菜油加工生物柴油,2001年加工量已达100万吨。本世纪我国政府也很重视这项工作,近年来相继建成了许多年产量超万吨的生物柴油厂,预计到2010年,我国生物柴油需求量将达2000万吨。

车用能源的市场稳定、数量巨大。石油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下,石油延伸替代市场也非常可观。安徽丰原集团在宿州建设的世界第一个生物质原料乙烯生产厂,2004年底投产,年产2万吨,效益可观。2005年7月底,记者当企业采访,负责人吴玉熙介绍,“当原油价格在每桶35美元左右,企业即可有利润;到40美元每桶,吨产品利润可达5000元,原油超过50美元一桶,吨产品利润可达8000元,利润率高达35%以上。

接受采访的专家、企业家强调,石油替代产业还有煤化工替代线路。但用一种紧缺能源替代另一种紧缺能源,只能是权宜之计。生物能源与生物材料产业链长,涉及基础研究、工艺创造、成套设备、运输分销、终端产品设计生产,等等。我国正由出口拉动转向内需接动,能源原材料“内需”强劲,必然呼唤出庞大的的石油替代产业。

替代能源:替代石油将使我国资源状况化短为长

--生物能源发展调查之二

按目前国内外研究水平,燃料电池汽车、电动汽车、氢动力汽车等仍有很多技术上不确定性,何时投入运营是未知数。混合动力汽车造价高,而且仍以成品油消耗为主。另一方面,石油的应用不仅仅是作为交通运输的动力,其衍生的乙烯等化工产品还是比钢铁应用更广泛的基础材料。因此,发展生物能源是必然之路,眼前解决车用燃油问题,中、长期解决后石油时代的能源、原材料问题。

目前,国际上生物能源技术相对成熟,替代石油的路线是:谷物、秸杆、其它植物等-发酵-乙醇-车用油、乙烯、无毒溶剂及上百种化工、原材料产品等;另一种是利用劣质食用油、麻疯树籽等直接加工生产高品质车用柴油。无论何种生物质转化,都是我国资源的“长腿”。发展生物能源是农业大国和“缺油多煤”资源现状化短为长的最佳契机。

发展石油替代行业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

农村、农民和农业的“三农”问题、环境与资源问题,是13亿人口大国均衡发展、建立和谐社会的关键,建立庞大的“石油替代”能源体系,不仅为我国农业产业化、农村地区城市化提供良好的机遇,是我国相当长时间发展重要驱动力,也是解决这些突出问题的最佳切合点。我国最著名的农业科学家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元春日前公开提出:让我国农民“种出绿色大庆”。

据科技部有关单位的调研,我国南方的甘蔗、木薯,中、东部地区的小麦、水稻,北部的土豆、玉米,西部地区的油桐。麻疯树,干旱地区的山芋,等等,都是加工转化燃料酒精、生物柴油的良好原材料。其中麻疯树籽含油率达50%,是制造生物柴油的良好材料。我国西南地区现有10万亩,到2010年种植面积可达1000万亩。国家科技部生物技术中心主任王宏广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目前我国富余的农副产品加工转化,确可“再造大庆”,即相当于5000万吨原油。如果把每年农民白白焚烧的秸杆收集处理后加工乙醇,替代车用油,总量可达6000万到1亿吨。已经开始用生物质能加工品全线替代石油产品的安徽丰原集团董事长李荣杰测算:只要石油不低于35美元每桶,用生物质能加工成燃料酒精、生物柴油、乙烯、聚酯等,都有利可图。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教授王静康等专家指出:“国际上许多国家和组织的预测表明,本世纪中叶可再生能源在一次性能源消耗中将超过50%。”科技难度更大的生物制氢等一旦投入应用,生物能源前景更为广阔。可喜的是,我国生物质能富集区往往是老少边穷地区和纯农业区,经济建设相对落后,发展生物能源不仅经有经济意义,对解决农业产业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村地区工业化和建设和谐社会,都有很大意义。中国著名农业专家石元春教授等专家强调:发展生物能源要做到“一石四鸟”:其一,生物质能的全面利用,可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其二,中小型加工企业的发展,可以加速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其三,生物质能与土地资源富集的中部、西部贫困农村的地区会形成中国生物能源企业集群,从而促进和谐社会进程;其四,结合中国能源战略调整,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工业可以考虑生产适应中国能源体系的生物能源汽车产品,在汽车普及化过程中迎头赶上,提升竞争力。

发展生物能源和原材料可以做到“四不”

能源、原材料是国家、社会的支撑体系,战略调整是否会触及社会基础和多方利益,从而引发较大的社会震荡?国家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进行了大量了调查研究,中心主任王宏广总结为“四不”:“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传统行业争利,不与发达国家争资源”。

“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传统行业争利”,这是我国发展生物质能利用的新特点,科技部、发展改革委、清华大学、北京农业大学的研究人员均强调这一点。生物技术开发中心主任王宏广、北京农业大学教授李十中、大连理工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修志龙等表示:我国科学用粮潜力很大,每年陈化粮、饲料用粮约1亿吨左右,加工转化可获得相当5000万吨的原油,同时还有30%继续成为饲料。现状是每年8000万吨粮食直接用作饮料,浪费3000万吨以上的淀粉。利用小麦陈化粮生产燃料酒精的河南天冠燃料乙醇有限公司提供的数据:仅小麦麸皮中提取的物质,价值就和小麦差不多。而目前发展生物能源、生物材料,原料是分布更为广泛、利用价值更高的植物。如我国科学家研究的甜玉米,每公顷产量可达70吨,可生产6吨以上燃料酒精。南方的木薯、甘蔗,生长广泛的菊芋、土豆、山芋,等等。这些不宜食用的植物,是转化为生物能源、材料的最佳原料。另外,我国现在每年仅废弃的作物秸杆、林业弃置物达10亿吨,相当于1亿多吨的燃料汽油。

就发展生物能源、材料的土地资源而言,我国有约40亿亩的低质地、荒坡、滩涂等,可以用来种植适宜物种;淮河以南还有3亿计冬季闲田,用来种油菜生产生物柴油,相当于“再造大庆”。专家介绍,我国加工替代石油产品的农作物、薯类植物研究时间长,来源非常丰富,潜力巨大。早在“七五”、“八五”时期,部委、高校就组织科学家研究、攻关,寻找到很多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植物种质。如有稳定的市场,推广种植条件相当成熟。大连理工大学有教授在山东滩涂种植菊芋(洋生姜)数十万亩,长势很好。这种植物我国南北方农民都有小规模种植。在贫瘠的土地上,盐碱地、滩涂都可以长得很好,固沙能力还很强。一次种下,自然生长。每年挖取其块茎即可,第二年还会自己生发。亩产量可达万斤。糖的含量超过甘蔗30%,甜度是蔗糖的一倍。结合“山川改造”工程,我国可以大量种植生物质能富集的植物。我国西南地区的麻疯树等木质油料发展迅速,籽含油率达50%,现有10万亩,2010年可达1000万亩。

专家分析,生物质能利用,特别是替代石油的能源、材料产业,前端是农业,中间是发酵等生物转化,后端依然是现有的大化工。因此,我国大规模发展生物质能产业,并不会对传统化工工业产生冲击。同时,我国能源、原材料需求增长过快、消费量较大,传统石油加工业根本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产品供应保障能力薄弱,现在广东等地不断发生“油荒”已是前兆。因此,传统石化领域对生物能源、原材料普遍看好,中石油公司等国家垄断性石化公司也在力推生物质能利用。

清华大学刘德华教授等强调:生物质能利用,特别是替代石油,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解决“农业、能源、环境”难题的最佳切合点。我国的老少边穷地区生物质能与土地资源富集,通过发展生物产业,可以让这些地区形成新兴产业,让农村地区形成工业化支点。刘教授专门到青海省调查,青海是德国面积的两倍,非常适合种植油菜。现在德国生物柴油年产量140万吨,如果青海能够发展到德国水平,其产业链收益非常可观。我国新疆棉产区面积广大,在棉籽中引入一个产油基因,即可让棉籽产生很高的副效益。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超过50%,而且年需求量还要扩大;化石产品对环境的污染日益严重,相比之下,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的污染排放要比化石燃料低50%以上。用生物材料,如聚乳酸等,可制成可降解塑料、绿色涂料和纺织品等。

替代能源:借鉴国外石油代替及生物能源发展经验

--生物能源发展调查之三

1907年,汽车发明人福特制造出第一台燃烧纯乙醇的发动机;20世纪30年代,不少国家用醇类燃烧替代石油作为车用能源;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我方不少汽车就是用乙醇作为燃料。但真正形成替代石油的产业,国外发展历史已约20多年。

根据发展改革委的调查,以美国、巴西为主的燃料乙醇替代石油产业形成,可分为四个阶段:其一,20世纪70年代,国际上第一次石油危机使发达国家和贫油国家重视石油替代,为解决对石油的高度依赖问题。美国、巴西等大规模发展乙醇替代车用油。甲醇等天然气、煤炭化工产品引用汽车能源体系;第二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主要解决农产品过剩影响农业发展,和由此引发的农民收入问题;第三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汽车工业发展迅速,汽车保有量大增,引进醇类重点解决车用油的增氧剂,利用乙醇等提高发动机性能,减少汽车排放对大气的污染;第四阶段是进入21世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一并重视石油替代,从各个侧面解决上述所有问题。对我国而言,则是解决可持续发展的最根本途径。

生物质能转化中的“太阳能-生物质-乙醇燃料-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由于充分体现了“绿色”和“循环”,备受科学界、环保人士的追捧。现在,加拿大、法国、瑞典、德国、墨西哥、日本、印度、韩国和泰国等,均有发展石油替代产业的计划,并有不同规模的实施。其中巴西规模最大,目前汽车全部用乙醇汽油,用燃料酒精(乙醇)替代石油份额达43%。美国乙醇汽油占市场份额的12%。加利福利亚州从1993年开始实施“灵活燃油车辆计划”,制定了e85燃油规格:85%的乙醇外加15%汽油。

与我国发展石油替代产业最有可比性的是巴西。巴西851万平方公里面积,1.65亿人口,农业是其重要支柱,其中甘蔗种植和蔗糖出口均为世界第一。巴西同样是贫油国家,1930年开始,即有5%到15%的乙醇加入汽油中使用。后石油价格下降至1美元1桶,巴西又有非常便捷的海上运输,石油替代产品的生产长时间中止。

巴西汽车工业发展较早,国内上世纪60年代汽车即有较快的普及。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当年巴西政府多支付40亿美元用于购买石油,沉重打击了巴西经济,致使政府下决心发展石油替代产业。1975年,巴西政府启动"生物能源计划"和"全国实施发展燃料乙醇生产计划",两大计划的核心是用甘蔗作原料,用发酵法,生产燃料乙醇,再和汽油混配,作为车用动力。巴西政府在数年内投入数十亿美元,扶持该上述两大计划的实施,到20世纪90年代,燃料乙醇产量达1000万吨,居世界第一位。在车用油品中,燃料酒精添加量从35%-5%,还有部分纯以乙醇为燃料的汽车。现巴西汽车拥有量达每千人80多辆,远远高出我国的每千人16辆,但车用能源的压力并没有我国突出。

巴西发展石油替代产业,与本国支柱产业蔗糖生产相结合,逐步形成甘蔗生产-燃料酒精-乙醇汽车,一个全新的生产链。全国汽车保有量1290万辆,纯乙醇汽车达370万辆。这些乙醇加工厂在糖价高时生产食用糖出口,在糖价低时生产燃料酒精供本国使用。现在不仅国际石油价格对巴西社会经济影响大大减弱,农民的甘蔗种植与蔗糖生产也相对稳定。

据统计,在巴西实施石油替代产业的两大计划33年中,政府共投入117亿元,建成10大燃料乙醇生产基地,为国内提供了150万个就业岗位,节省石油进口外汇220亿美元。乙醇汽油相关产业总产值即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的8%,超过包括电信业在内的信息技术产业。

根据最新材料,德国大众、宝马两大品牌都在抓紧研发生物能源汽车,预计2008年前推出主流车型供应市场。美国福特汽车公司较早开发出“多用途汽车”,利用电子技术使汽车发动机可以适应多种能源。我国福建现有一座万吨级生物柴油工厂,其产品主要出口欧洲。

纵观国际上的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日本,到次发达的南非、巴西、韩国,到发展中印度和泰国等,均在发展石油替代产业的政策制度、技术完善、装置建设和车辆制造等方面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为我国走中国特色石油替代之路铺平了道路。特别是巴西经验,更具实际意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元春等权威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我国是农业大国,人口是巴西的上十倍,资源与市场条件更适合建设石油替代产业链,让我国农民种了“绿色大庆”形成中国特色的能源体系,在当前显得更为紧迫。

替代能源:我国生物质能替代石油起步稳收效显著

--生物能源发展调查之四

在我国,资源条件和技术条件有可能大规模替代石油产品的主要是生物质能和煤炭。自2000年4月国务院领导批准开展变性燃料乙醇研究与实施,2002年在试点城市推广,到2005年4月1日安徽作为第五个省份开始全省封闭运营销售乙醇汽油,短短的五年,已创立了成功的生产、运营模式,并使消费群体初步接受,为我国石油替代产业书写了良好开篇。煤炭转化替代方面研究力度更大,投入更多,也有丰厚的积累和局部运营经验。

据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张正敏介绍,生物能源主要指利用淀粉质生物,如粮食、薯类、作物秸杆等,加工成乙醇(燃料酒精)、生物柴油、生物制氢等,直接作为动力来源;其次是通过生物技术将粮食转化为生物材料,利用玉米等生产石化乙烯、聚乙烯及乙烯转化的系列化工产品。

我国利用生物质能起步较早。抗日战争期间,河南酒精厂生产燃料酒精供给抗战军队车辆。上世纪80年代末,世界第二次石油价格上涨阶段,我国就把生物乙烯列入重点发展项目,并在安徽宿州投资8亿元建厂,后因技术与成本等原因,此厂未能全面生产。目前,我国已在东北三省、河南、安徽等5省全面销售乙醇汽油,涉及人口近3亿。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安排,近期还将在山东、河北、湖北等部分省或城市封闭运营。现供给燃料乙醇的企业有吉林燃料乙醇有限公司、河南天冠燃料乙醇有限公司、黑龙江华润金玉实业有限公司、安徽丰原集团等4家不同类型的企业。

根据国际上的经验,我国采用乙醇占10%的配比,替代石油中污染地下水并可能致癌的mtbe,性能更为优越,而且不需要对现有车辆进行改造。综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各试点地区的情况,生物质能转化替代石油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首先,试点情况表明车用乙醇汽车在我国完全适应。不仅河南、安徽城乡,寒冷地区的哈尔滨、肇东两个城市冬季使用测试表明,燃料乙醇能够适应,为进一步推广奠定基础。第二,解决了使用中的技术问题。使用中的油、水分离,个别车辆动力不足、油路阻塞等,都有较好的解决办法。第三,环境保护效益明显,污染物排放降低25%-30%。第四,生产企业探索出大规模生产模式,普遍提高综合效益。现在生产企业均使用国家战略储备中的陈化粮,以玉米、小麦为主。燃料乙醇生产仅使用其中的淀粉,其它可生产蛋白饲料、油料等。安徽丰原、河南天冠等均能做到“吃干榨尽”。第五,建立了一批行之有效的法规。如《车用乙醇汽油使用试点方案》和《车用乙醇汽油试点工作实施细则》等。为我国进一步开展石油替代提供了积累。第六,我国政府和石油销售行业推广石油替代产品积累了初步经验。

根据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提供的材料,巴西1980年用甘蔗生产燃料乙醇,吨价高达849美元,到1998年,成本下降以300元美元以下。而我国现行的燃料乙醇生产价格成本约为3500元吨,技术水平较高的丰原集团可降到3000元以下,单位综合成本为2993元。

石元春院士提出,如果采用高新技术改良物种,成本会进一步降低。如种植甛高梁生产燃料乙醇,吨产品综合成本可下降到2800元以下,使用麻疯树等木质油料基生产生物柴油,吨成本应在3000元以下。清华大学教授、原清华大学生物研究中心主任曹竹安教授告诉记者:“我国加工替代石油产品的农作物、薯类植物来源非常丰富,潜力巨大。早在‘七五’、‘八五’时期,部委、高校就组织科学家研究、攻关,寻找到很多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植物种质。如有稳定的市场,推广种植条件相当成熟。”曹教授列举菊芋(洋生姜)为例说明:我国南北方农民都有小规模种植。这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在贫脊的土地上,盐碱地、滩涂都可以长得很好。一次种下,自然生长。每年挖取其块茎即可,第二年还会自己生发。亩产量可达万斤。糖的含量超过甘蔗30%,甜度是蔗糖的一倍。“这在10年前就有研究结论,只是没有找准大的市场,研究成果无法推广”。

据了解,试点企业中吉林燃料乙醇有限公司采用国际最为先进的奥地利高布殊(vogelbusch)工艺技术,河南天冠采用传统技术改造,安徽丰原采取自主研发的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技术系统。这些成功的探索为我国大规模发展燃料乙醇提供的技术与装置条件。加上试点销售的成功,现在从南到北,各地利用木薯、玉米、甘蔗等不同生物质加工替代石油投资热情高涨,具体研发工作大大加强。

替代能源:用自主技术形成生物能源产业条件成熟

--生物能源发展调查之五

从领导到居民,从专家到经济界人士,一致认为,我国作为13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亿人口的大国,对关系社会经济发展命脉的能源体系,必须建立在“以我为主”的基础之上。

在生物质转化替代石油方面,我国企业掌握关键技术并达到国际一流水平;但在秸杆发酵利用(水解木质纤维素)等关键技术方面,已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利用我国企业自主技术形成石油替代产业,是最为现实的选择。

我国已基本掌握生物质能利用关键技术,居部世界领先地位

生物质能利用先是通过发酵、分离、提取和化工加工后形成商品。在整个加工转化过程中,发酵、分离与环保是三大关键部位。与其它领域不同,在生物质能利用领域里,我国已经基本掌握关键技术,发酵、秸杆利用等技术具有世界领先水平。

我国是最早利用发酵技术加工转化粮食产品的。根据中国科大科技考古专家认定,早在9000年前,淮河流域就发明利用粮食发酵加工制作酒(乙醇)的工艺。现在的燃料酒精生产仍维持这一工艺,只是菌种培育、发酵过程中的物理、化学成份、过程控制,全部利用现代化手段。利用粮食或淀粉质原料、糖类原料发酵获得乙醇等,我国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近。平均收益率从过去的70%多,提高到90%左右。这也是我国柠檬酸类发酵产品占世界产量近半数的重要原因。安徽丰原集团以玉米为原料生产柠檬酸,收益率高达94%。充分发酵不仅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还为后端环保奠定了基础。

特别需要提及是的农作物秸杆利用技术,我国科学家首先在世界上获得突破,并进行工业化实验。据科学组织测算,全世界秸杆或木质纤维类生物质能约相当与640亿石油,而且真正是“绿色”、“取之不尽,用之不绝”,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可预测的为人类持续提供能源的资源。我国年产生农作物秸杆约10亿吨,其中至少5亿吨被白白烧掉或废弃。相当于1亿吨车用燃油,比中国全年车用油总量还要多。收获季节燃烧秸杆的污染成为各地无法解决的难题。木质纤维素发酵成为世界科学家关注的技术。美国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做这方面工作,现有一座用传统方法分解作物秸杆,生产燃料酒精。由于成本较高,只能作为样板企业,靠政府补贴生存。我国科学用全新思路开展研究,现用8天时间可使稻草全部水解,近期有望获得更大突破。

生物化工中的现代分离技术运用较为普遍。我国许多高校、研究单位和企业在这方面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大型企业中应用也较为广泛。安徽丰原集团生产过程中的膜分离、分子分离等高技术在生产中普遍应用,个别尖端技术只有美国、日本才掌握。环保是生物质能加工转化中重要关键一环。莲花味精、丰原生化等沿淮河企业曾是国内外出名的污染大户。近年来,在政府和企业的高度关注下,不同技术类型的环保措施得到运用,同时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环保技术系统。丰原集团投资2.7亿多元兴建了3座环保厂,年回收效益即达5亿元,污染排放仅为国家标准的五分之一。

此外,大连理工学院等高校还与企业合作,不断创新生物质能利用新技术。如该校发明的酵母自动分离乙醇发酵技术,是世界上第一套工业化装置,已运用到我国百万吨燃料酒精试点项目中,并取得良好效益。

安徽丰原等企业在生物质加工替代石油产品方面已探索出成功模式

生物质加工替代石油产品方面,安徽丰原集团历时10年,取得巨大成功。安徽丰原集团引进高技术革新传统的工艺,率先搭建起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发酵与分离平台。利用农副产品加工转化产品可全线替代车用油、乙烯等石油产品。

丰原集团的前身是蚌埠柠檬酸厂,由于原料回收率低,消耗高、带来重污染,。1995年大规模治理淮河水体污染时,该企业是流域重点关停的19企业之一。生死关头,新任负责人李荣杰带领科研人员,研究成功“清液发酵”新技术,使水、电消耗下降约50%,粮食回收率增加30%,企业在后来的3年中产值增加了13倍,一举成为我国以农产品为原料的生物化工龙头企业,柠檬酸产量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精细化工出口额连续7年保持全国第一。随后,该企业投入巨资,引入离子束培育菌种,分子分离、膜分离等世界领先分离技术,一方面,加工转化过程中将原料“吃干榨尽”,实现清洁生产。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市场需要,生产出各种产品。在以发酵为前端的生物化工领域,丰原拥有50多项专利,生产模式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据丰原集团董事长李荣杰介绍:丰原精细化工产品主要出口欧美,对国际上市场、先进技术密切关注。自2000年起,石油价格上扬。丰原集团在高回收、低成本的发酵工艺基础上,不断创新,成功研发出利用粮食、薯类、秸杆等深加工全面替代石油产品的生产技术,并分别在蚌埠、宿州等地设厂生产。原料主要来源是国家库存的玉米陈化粮。产品从燃料酒精到乳酸。2004年11月,设立在安徽宿州的淀粉质原料生产乙烯的工厂正式投产。这条生产线是世界第一条粮食乙烯的工厂化生产线,不仅使我国利用生物原料生产石油产品替代品向前延伸了一大步,实现在原材料领域替代石油产品,还是人类迈向“绿色能源”、“绿色材料”的有益的探索。

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工业大学校长欧阳平凯教授对丰原的粮食乙烯生产装置测算后得出结论:如果建设30万吨乙烯生产厂,以石油为原料需要投入45亿元,以粮食为原料的生产装置只需要15亿元。

2004年底,国家环保总局污染控制司召开重点流域发酵行业重点企业会议。会上,中国环保协会秘书长王家廉、中国发酵协会工程师冯志合均告诉记者:“发酵工程是生物技术五大工程之一。专家研究认为生物产业的潜在市场是网络市场的10倍。丰原的技术、工艺形成高效益的体系,为我国在环保的前提下,大规模利用生物质能替代化石能源奠定了基础。为传统农业区工业化、城市化闯出一条新路!”河南天冠等企业在多种淀粉质原料燃料酒精生产方面,也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与工艺。另外,山东等地也有国产50万吨乙醇生产装置,效果较好。

替代能源:石油替代产业亟需“政府主导”

--生物能源发展调查之六

石油是一个国家的命脉,发展替代产业,宜未雨绸缪。尽管我国乙醇汽油已经销售,但与世界各主要国家“决胜生物时代”的气度、投入都有一定差距。形成庞大产业亟需以政府为主导,进行完善的规划,集中技术投资,实施有限的多元化,逐步提高产业成熟度,在此基础上利用市场机制,迅速建立“中国化”生物能源、生物材料体系。

“政府之手”是石油替代产业形成的关键

能源与环境,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每一步举动,都将对市场和社会产生深刻影响。同样,由于石油替代产业涉及面广、投资巨大,没有强有力的“政府之手”,形成庞大产业非常困难。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李勇武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国家环境战略的实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国家意志、政府行为,而国家能源战略也不完全是市场行为。”

“和发达国家态度积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由于总体发展计划不够,我国尚未能根据自己的国情制订生物能源明确的研究目标和技术路线,目前,我国的生物能源发展的规模还非常小,生物燃料乙醇的年产量才100多万吨,生物柴油也刚刚起步,如再延续这种态度,中国将无法应对能源危机。”科技部生物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王宏广说,发展生物能源既然是大势所趋,中国迟做不如早做,这样可以化被动为主动。

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王其昌调查后认为,从2000年到2025年,是世界生物产业大发展开始阶段,各国争相推动本国生物产业的发展。以美国为例,它只有一个“硅谷”,却有华盛顿、洛杉矶等5个“生物谷”。我国燃料酒精的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大面积推广乙醇汽油是源于2000年4月广东一位企业家给国家领导写信。中央领导批示后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实施。

但是,作为乙醇汽油生产的生物化工行业,行业发展水平低,资源利用、环保仍是瓶颈。记者从丰原集团了解到:发酵与分离是生物化工的基础平台,目前,仅龙头企业丰原集团掌握了先进技术,企业规模与效益居国际一流水平。全行业仍非常落后,企业间技术封锁严重,我国又没有“重大技术行业共享”法规和配套政策,限制了生物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发展改革委刘铁男等研究世界其它国家推广石油替代产品的经验,认为国家通过制定法律法规的方式对推动替代燃料使用作用巨大。原因有二:其一是经济原因。石油价格时有涨落,当油价低于替代产品价格时,国家应予保障或补贴;其二是法律保障以增加消费者的接受性。美国早在1988年就制订了《国家替代汽车燃料法案》,1990年和1992年又在环保、能源法案中予以强化。

“模板”研究是当务之急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除乙醇汽油有明确的技术标准,生产与营销实施办法,发展与管理法规等相对完善的系统化、标准化体系外,生物柴油及其它生物能源相当薄弱。在替代石油方面,生物化工、煤化工替代两大行业的研究人员、企业对优劣各执一词,甚至互相诋毁现象相当严重,经常误导公众视听。

石油替代产业涉及环节众多,从汽车制造和替代燃料生产,到两大生产领域的成套装备,庞大的营销与服务系统,到消费市场的宣传与推动。都应在政府指导下动用市场机制。专家分析认为,石油替代给生物化工、煤化工企业带来机遇,同样,对国产汽车业来说,也是非常大的机遇。但我国乙醇汽油已推广约20%的市场,使用中也发现乙醇汽油对汽车的橡胶件、金属件都有特殊的要求,但汽车业及零配件产业,难有实质性动作。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热物理学院副院长顾中柱接受采访时提出,石油毕竟是世界、我国目前占绝对优势的车用能源,石油替代产品种类也很多。不说生物化工、煤化工可替代石油产品众多,工艺繁杂,如混合电池汽车、氢能汽车,尽管突破技术制约仍无把握,毕竟呼声很高。但是,中国地大人多,车用燃料多元化只能是有限度的。国家应明确石油替代战略,制定指导性发展方向和时间表。这样让企业敢于投入,勇于投入,尽量少走弯路,节约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

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王其昌强调指出,明确产业扶持、投资与推广政策是当务之急。

加大政府投入,实行税收与信贷倾斜政策

几乎所有的专家都提出,石油替代产业是环保与能源安全的结合点,事关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经济安全,政府应加大政府投入,同时实行税收与信贷倾斜政策,鼓励生物化工企业、煤炭企业和有实力的投资企业,在石油替代产业上下功夫,多渠道吸纳资金。

记者在安徽丰原集团采访时了解到,这个龙头企业的发展受资金制约严重,无法发挥示范与辐射作用。丰原集团是我国唯一在生物替代能源领域长期关注并实施深度开发的企业。近10年由3000万资产发展到116亿,下辖3家上市公司,粮食年加工能力达310万吨。国内规模最大,国际上有显著地位。企业在蚌埠、宿州等地建起以淀粉质原料加工转化替代石油产品的企业,其中在产的有燃料乙醇、乙烯类等。另外,在通辽、白城、齐齐哈尔等地还在建设年总加工能力约210万吨粮食的企业,产品方向均生物能源、生物材料、无毒溶剂、无毒增塑剂等替代石油产品。按国家有关部门规划,丰原年加工能力应达700万吨。但由于股市低迷、配股增发困难,宏观调控措施实施后金融部门贷款门槛提高,企业仅能维持,有些在东北的农产品转化项目已经停工,很难有财力再行扩大替代能源项目投入。

生物调查范文篇5

一、生物质产业发展现状

(一)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开发利用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的意见》文件精神,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节能减排总目标,我县在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对农村秸杆露天焚烧、乱堆乱弃、污染环境、破坏土壤表层有机质、影响交通安全等问题进行了综合治理,科学系统地制定了农物作秸杆综合利用发展规划。2009年,我县秸杆综合利用总量约53万吨,其中用于养殖21万吨(青贮饲料占16万吨),全县食用菌主要利用玉米秸杆,转化秸杆总量25万吨,农作物秸杆资源得到了有效、合理的综合利用和发展。

1、结合配方施肥项目,大面积极推广秸杆还田技术

在该项目的核心区率先推广大面积的秸杆还田技术,同时制定出秸杆还田的技术规程,包括还田方式、秸杆数量、施氮量、土壤水分、还田时间以及防治病虫害、防止杂草方面的技术要求,并分析秸杆还田增产效果的作用机理。

2、秸杆饲料化处理

随着农业、畜牧业的发展需要,扩大饲料来源,开发新的饲养资源,提高饲料质量和饲料效率已日趋重要,具体处理一般有微生物处理和饲料化加工两类,秸杆中都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木质素、醇类、醛酮和有机酸等,所以要科学地开发利用秸杆饲养。

3、秸杆在农村沼气池中的综合利用

随着我县农村户用沼气池项目的建设发展,农作物秸杆经粉碎加工处理后,与人畜粪便等有机物在沼气池的厌氧环境中通过微生物分解转化,即可产生沼气、沼液、沼渣,俗称“三沼”,根据它们各自的特性,在生产、生活领域中广泛应用,既有降本增效的功能,又能改善环境,保护生态。

(二)畜禽粪便的综合开发利用

目前,我县畜禽粪便的综合利用开发主要是通过一定的技术处理,将其变成资源,即变成农业肥料、饲料和燃料。

1、用作肥料

畜禽粪便经发酵后就地还田作为肥料使用,是减轻环境污染、充分利用农业资源最经济有效的措施。从我县畜禽粪便利用的情况来看,不同畜禽粪便使用有一定差异。鸡肥含有的营养成分较高、含水量较低,大中型鸡场、养鸡专业户、专业村的鸡肥都充分供给农民作为肥料和沼气池原料,使鸡肥得以充分利用。而牛粪和猪粪含水量较高,运输不方便以及与农业使用存在季节性差异,猪牛粪的还田利用率较低。根据调查,个别地方的猪牛粪还田利用率仅达30%~50%,除做为沼气池原料外,还有一部分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2、用作饲料

畜禽粪便用作饲料,是其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根据各种动物粪便的营养成分,畜禽粪便的营养最适合于反刍动物。

畜禽粪便饲料化处理的方法,当前我县主要采取干燥法:主要以自然干燥、塑料大棚自然干燥为主;其次是青贮法,即单独或与其他饲料一起青贮,该方法处理费用低,能源消耗少,产品无毒无味,适口性强,蛋白质消化率和代谢率都能显著提高,间接的节约了饲料费用;再者就是发酵处理,主要采取自然发酵和酒糟发酵两种方法。

3、用作燃料

随着我县农村户用沼气和大中型沼气的蓬勃发展,畜禽粪便已成为沼气池的主要原料。实践证明,畜禽粪便经过厌氧发酵不仅可产生沼气做为燃料,而且对处理大中型畜禽养殖场的污染和使粪便资源化方面,是一项切实可行的综合利用途径。同时农村户用沼气有效的改善了农村公共卫生脏、乱、差的现状,促进了农民传统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广大农民走向清洁、卫生、健康的生活道路。

(三)农村沼气建设情况

1、大力实施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项目

为加快我县农村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尽快解决能源资源紧张结构不合理、利用率低下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我县积极争取能源项目。2008年实施了省农村户用沼气池项目。上半年已全部完成,共建沼气池1600个。项目区主要分布在我县的西湖乡、七级镇、大布乡、阿城镇、闫楼镇等乡镇。2009年实施了新增50亿元农村户用沼气池项目。我县计划任务为3000户,截止2009年年底已完成1100户,占任务的36.6%,预计2010年上半年全部完成。项目区主要分布在我县的侨润、狮子楼、博济桥三个办事处,及西湖、定水、大布、高庙王、阿城、闫楼、七级、郭屯等乡镇。

目前,已建成的沼气池运行正常,给农民带来的好处是多方面的,也是实实在在,显而易见的。一方面可以产生很可观的经济效益。经统计,我县所建“一池二改”或“一池三改”沼气池,使用年限为20—25年,每户每年可节约增收1600元左右,其中沼气用于做饭、照明一年可节约800元,养殖增收500元,用沼液、沼渣做肥料,可节省化肥、农药费用300元,有蔬菜大棚的农户利用沼液冲施、喷施蔬菜效益更可观,每个大棚每年可节约增收2000—3000元;另一方面,改变了农村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农村环境脏、乱、差的状况得到治理,提高了生活质量。同时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良性循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为优化环境,保护水、土、大气等自然资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大型沼气建设工程

2009年度我县新建两处大型沼气工程。一是华鑫养殖有限公司(年出栏3万头猪)大型沼气工程,计划投资199.6万元,其中中央投资50万元,省投资13万元,县配套37万元,政府债券贷款企业自筹99.6万元,已全部完成投资。09年10月已竣工运行,目前运行良好,对沼气、沼液、沼渣进行科学合理的利用。二是绿源牧业有限公司(年出栏3.2万头猪)大型沼气工程,总投资为42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00万元,地方配套100万元,项目单位自筹220万元,09年11月份已竣工完成,目前处于调试和试运行状态。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县在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由于生物质能源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技术严重落后

由于资源分散,收集手段落后,我县的生物质能利用工程的规模很小。为降低投资,大多数工程采用简单工艺和简陋设备,设备利用率低,转换效率低效。

2、投入严重不足

生物质能属于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其技术研发和市场培育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但目前投融资渠道较为单一,投入严重不足,产业化程度低,大规模生物质能源生产产业化的格局尚未形成。

3、发展思路不够明确

我县近几年生物质能产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总体看,如何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况来发展生物质能产业,思路还不够清晰,认识还不够成熟;对于生物质能资源的区域分布、发展潜力等基础情况,掌握得还不够清楚,分析得还不够深入;还缺乏通盘考虑和科学规划。

4、扶持政策力度不够

民众对于生物质能资源缺乏足够的认识,宣传和普及工作不到位。政策和市场环境不完善,缺乏足够的经济鼓励政策和激励机制。生物质资源的利用项目初始投资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生物质资源的开发利用。

三、加快促进生物质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1、健全促进生物质能发展的法规政策体系

根据国家颁布的《可再生能源法》等法律政策,研究制定适合生物质能发展的法规和政策措施,出台财政补贴、投资政策、税收优惠、用户补助等经济激励政策。加大对生物质能产业的补贴力度,对从事生物质能技术研发和设备制造等企业给与所得税优惠。另外,尽快完善生物质能标准体系,并组织做好标准宣贯工作。

2、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引导多种经济主体的参与

充分发挥政府在投入中的引导作用,通过财政直接投入、税收优惠等多种财政投入方式,增强政府投入调动全社会科技资源配置的能力,调动企业自筹资金投入生物质能建设的主动性。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积极争取金融部门、国际组织等的资金支持,广泛吸引社会、个人和外资的投入。设立生物质能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技术进步、人才培养、产业体系建设和新技术示范项目的建设。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

3、开展教育、宣传和培训工作

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纸、杂志等多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加快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的重要意义,宣传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的良好氛围。重点抓好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建立生物质能技术培训基地,组织开展不同形式、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技术培训,对从事生物质能利用的技术工种实行职业准入和持证上岗制度。

4、开展调查研究,做好资源评价

要想更好地发展生物质能产业,就应该清楚资源分布以及产量。并且制定生物质能资源评价技术规范,提出生物质能资源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深入开展能源作物普查工作,摸清主要能源作物品种的性能、适宜的边际性土地等资源数量、区域分布现状,科学制订能源作物的种植规划。在种植基础好、资源潜力大的地区,规划建设一批能源作物种植基地,为生物燃料示范建设和规模化发展提供可靠的原料供应基础。在摸清畜禽养殖数量、分布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对畜禽粪便的可获得性及未来供应潜力等进行评价。

生物调查范文篇6

一、优势

(一)现代生物医药财产出路黑暗。现代生物医药是生物技能财产最主要的构成局部,占生物技能财产60%以上,并且生物技能在制药技能上的使用也最成熟。因为传统的新药研制办法难度越来越大,研制开拓本钱不时上升,成功率越来越低。因而,世界较大的制药公司中,当前有70%的项目是运用生物技能开拓。加之,国际上又呈现了超等病菌,让生物医药又被抬升到国际位置,由于研制和霸占一些疑问病症都是需求生物医药来完成的。21世纪,整个医药工业面对运用生物技能进行更新革新,将会有更多使用生物技能制成的全新药品上市,现代生物医药财产将是全世界最有潜力的财产。

(二)国度十分注重开展生物医药。我国生物技能药物研讨和开拓起步较晚,已有20多种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上市,正在进行临床实验的种类有近100种。当前,国内的生物医药行业开展不平衡,具有生物研发实力的企业不是良多。国内的生物医药财产开展根本坚持在15%左右不变的增速,跟着生物医药产物外包(世界良多生物制药企业都已直接或直接进入我国市场,他们不只将本人已取得同意的药品敏捷来中国注册,甚至将出产线或新药实验基地都建在中国)的逐步鼓起,生物医药市场开端健壮生长。国度生物医药“十二五规划”确定了生物医药开展的重点,包罗基因药物、卵白药物、单抗克隆药物、医治性疫苗、小分子化学药物等。国度出台生物医药开展规划,首要是把生物医药行业作为主要的开展偏向。还,国度将拿出100多亿元来支撑严重新药创制,均匀每个新药可取得500-1000万元的项目资金,这是一次可贵的开展时机。

(三)藏有丰厚的药业资本。现有地产药材1500多种。个中植物类药材1400多种,动物类药材58种,矿物类及其它药材20余种,常用大宗药材80余种,宝贵中药材10余种,稀少濒危药材30余种,请求国度重点维护种类20个,中药材种类占全省的三分之一,估量野生药材资本储量在10万吨左右。川银花、川明参、银耳、丹参、桔梗、栀子、杜仲、虎杖、黄柏、厚朴、天麻、蕏苓、旱半夏等20余种药材是地产的主干种类。川银花中绿原酸含量为10.2%(四川省中药材规范为2.0%),丹参中丹参酮ⅡA含量为1%(国度药典规范为0.2%),栀子中栀子苷含量问为6.5%(国度药典规范为1.8%),栽培一年的桔梗中桔梗皂苷D含量为0.4%(国度药典规范为0.1%),栽培三年的虎杖中大黄素、虎杖苷含量辨别为2.63%、1.05%(国度药典规范为0.6%、0.15%),它们的有用成份含量均高于其他产区,质量名列全国前茅。

二、坚苦

(一)根底前提较差。当前有药品出产企业4家,个中,中药饮片加工企业3家,化学药和中成药出产企业1家,根本处于原生药初加工形态。普瑞药业是我市独一的化学药和中成药制剂出产企业,现有国度药品注册同意文号36个,设计年处置原生药材50万公斤、出产固体系体例剂5.1亿片(袋、粒),2010年完成工业总产值7000多万元,入库税金160多万元,以虎杖为原料的国度中药维护种类“解毒降脂片”是其拳头产物,该企业现有的出产情况还很难展开现代生物医药工程。

(二)技能程度不敷。当前国内现代生物医药财产开展迟缓,医药生物技能产物(包罗基因工程药物、疫苗、生物诊断试剂等)的产值在医药财产中所占比例缺乏10%,没有构成行业优势,处于新兴财产开展阶段。国内生物医药的原创性研讨及本钱市场远远掉队于海外,招致生物医药财产堕入低程度反复出产和恶性竞争的场面。现阶段制药行业的人才、技能匮乏,没有传统基因工程和生物制剂技能方面的专业科研技能人员,研制开拓力气单薄,技能程度掉队,不契合生物医药企业投资对象。

(三)资金投入坚苦。生物医药属于典型的“高投入、高风险、高产出、长周期、高收益”行业,这些特点培养了生物医药企业的开展不服衡。国外研制一个基因工程新药需求5-8年工夫,均匀破费3亿美元;国内基因工程药物大都是仿制而来,只需求3-5年工夫和几百万元人民币。因为生物技能产物开拓耗资宏大、周期漫长,曾经使融资渠道不畅的国内里小企业面对窘境,不少缺乏资金的生物医药中小企业,很有能够在产物未能完成盈利之前,就曾经被市场裁减了。当前城乡统筹开展、两地两区一中间建立等急需很多资金,用于开展现代生物医药的经费也许还不非常足够。

三、建议

(一)充沛应用地域优势资本。医药财产起步晚、基础薄、坚苦多,当前还没有构成市域经济的支柱财产,但地域中药材资本丰厚。中草药经发酵、酶化后,其有用成分能被充沛别离、提取,使其更具有生物活性,并含有很多的活性酶,服用后能被人体组织细胞敏捷接收,到达祛病、健体、双向免疫调理的功用。当前,市委当局高度注重现代生物医药和“巴药”开展,已把医药财产作为开展经济的主要行动,我们要应用打造秦巴山区扶贫开拓示范片这一契机,施行好《国务院关于搀扶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开展的若干定见》及《市当局关于巴药开展举动方案》,重点开展中草药及其有用生物活性成分的发酵出产,更好地发扬中草药这一自然药物的药效效果。

生物调查范文篇7

【关键词】楚雄;彝药产业;发展经济

一、问题背景

楚雄彝族自治州是一个以彝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州,是我国仅有的两个彝族自治州之一,地处滇中高原,位于云南中部,地形复杂、地势雄奇、江河纵横,境内因乌蒙山余脉逶迤于东北、百草岭雄歭于西北、哀牢山绵亘于西南、金沙江自北入境浩荡东流、礼舍江顺哀牢山蜿蜒南流,而有“三山鼎立、二水环流”之称。全州地处北纬24°13′到26°30之间,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季节变化不明显,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干湿季节分明,霜期短、日照充足,年降雨量偏少,因地形复杂,素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特点,年均辐射量125~135千卡/平方厘米,年均相对湿度69%,年均降雨量800~1000毫米。楚雄彝族自治州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堪称天然人类历史博物馆和古生物宝库。境内有以一亿八千万年以前的禄丰恐龙化石为代表的古生物和距今170万年以前的‘元谋人’为代表的古人类和以彝族十月太阳历为代表的古文化等丰富的“三古”旅游资源。楚雄州的彝族医药具有三早一多的特点(民族药普查最早、发掘彝药文献最早、出版彝族医药专著最早、研究彝族医药成果最多)。“现存于北京图书馆、台湾、日本、美国、德国等海内外的彝医药文献大都出自楚雄州。”“楚雄全州辖9县1市,2015年总口272553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35.7%,主要有彝、苗、傈僳、回、哈尼、傣族等25种少数民族。境内东西最大横距175公里,南北最大纵距247.5公里,全州总面积29258平方公里,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2%,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半山区。文化程度不高,市场经济发展缓慢,贫穷、落后、科技含量低,以农业经济为主体的经济,工业基础单一和脆弱,思维观念落后,是楚雄经济的主要特征。经过38年的改革开放,楚雄州的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中国加入WTO后,中国经济的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加快,加之中国政府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中国政府把云南省政府列为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云南)基地”,云南省政府又将楚雄列为云南省“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楚雄)基地”,为楚雄州生物彝药产业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良好的外部环境。2016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和多重困难叠加的特殊挑战,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州各级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面对楚雄彝州经济当下的困局,仅从需求侧着手已经很难有所突破,供给侧与需求侧双侧入手改革,增加有效供给的中长期视野的宏观调控,才是结构性改革。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奋斗目标,全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全州呈现经济平稳增长、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全面进步的良好局面。实现了“十二五”圆满收官,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医药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42.98亿元,增长7.7%,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66.8%,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9.7%。符合“一带一路创新”发展现代彝药经济的突破口,有利于促进彝药经济繁荣与区或经济合作,共同发展。

二、研究的问题

《楚雄天然生物彝药产业发展研究》这一课题系特指楚雄彝族自治州辖区内就天然生物彝药产业发展研究中涉及到的发展规模化种植业、制药业、加工业、市场营销、彝药品牌等为核心所进行的经济发展研究,在对产业发展趋势构成影响的相关因素进行综合思考和彝药市场经济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为楚雄州天然生物彝族医药重要骨干支柱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和发展思路。

三、研究的目的

笔者父辈出身于云南省双柏县哀牢山一个民间中医世家的环境影响下,深知农村文化教育、科学枝术、市场经济发展落后,农民缺医少药、增收致富非常困难,所以奋发读书《医药、教育、哲学、MBA工商管理硕士、法学博士专业》。笔者全心全意为人类造福、建设国家、发展企业经济报效祖国的心愿始终坚定不移,全身心致力于教育、中西医药、农业、企业经济、法学、科枝创新的发展而积极努力奋斗,时时想着,应积极投入楚雄彝药产业经济发展研究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但又时感知识智慧不足,因此,笔者考入澳门大学在职MBA工商管理硕士三年的学习毕业后,又考入中国政法大学在职民商法博士专业三年的学习毕业。哈佛有句名言称之为:“为增强智慧走进来,为报效祖国走出去!”笔者特别是对楚雄天然生物彝药产业发展实施品牌战略,创新彝药市场新经济等领域产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其目的是为楚雄天然生物彝药产业研发更好的适应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推动共建彝药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云南省医药产业发展规划要求,实施楚雄州政府发展彝药产业提供理论依据,指导该产品健康有序地开发,努力把该产品培植成集天然药物种值、制药、加工和营销、彝药市场经济为一体的新的现代生物医药经济支柱优势产业和做出彝药品牌。研究本课题的同时,笔者在认真寻找资料分析研究和国内、外医药市场营销和市场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密切联系楚雄彝药开发现状及其发展潜力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深入研究。力图为全州各族人民的身体健康和全州的市场经济繁荣做出笔者应有的贡献。

四、研究的范围和限度

寻找资料分析研究和国内、外医药市场营销和市场经济现状及复合增长率为26%。相较之下中国仍有较大整合空间。今后的一个时期世界药品将以8%的速度增长,显示出良好的成长性。2013年整个中国药品消费市场总规模达到11463亿元人民币,首次突破万亿规模。2016年中国医药行业发展回顾2017年中国化药总体市场预测已向1万亿元以上迈进。2015年,楚雄州生物医药产业实现总产值63.02亿元;力争到2020年,楚雄州生物医药产业实现增加值100亿元,成为全国重要的民族医药产业集群基地和民族医药融资上市孵化基地。中国已全面运行在与世界医药市场经济轨迹中。我国作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医药市场,无疑具有强颈的市场潜力。随着楚雄天然生物彝药管理创新进入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期。展望2017年,楚雄天然生物彝药品种在贯性作用下继续升温,刚性需求将推动着滚滚车轮前行。

五、结论及建议

笔者从理论到实践再到认识以后,经过市场经济调研的基础上收集资料,用科学方法,对楚雄天然生物彝药产业的基本情况及成长现状进行了分析;对楚雄天然生物彝药产业发展战略目标、彝药产业存在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发展楚雄天然生物彝药产业是事关楚雄州国民经济增长及彝州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发展潜力巨大的重要骨干支柱产业。第二,已把涉及天然生物彝药产业建设发展相关的科学数据,理论依据、实践成果,经验总结。产业发展情况等从理论的高度首次进行了系统论述,为产业建设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和经验借鉴。第三,产业研发符合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符合“一带一路”发展现代彝药产业经济的突破口,符合云南省楚雄州产业结构调整政策,顺应了中国加入WTO和“国药”走出国门的时代潮流,符合楚雄州政府“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工业强州,农业富民”的经济发展战略,已具备产业研发的基础条件。第四,楚雄天然生物彝药产业经过几年的发展,38家中药企业全力以赴进行GMP技改,已具备产业的基本条件,研制开发的彝族新药数十种,彝州有关部门将更近一步全力扶持制药工业龙头企业发展。产业已形成以市场经济为目标,多种经济成分共存,贸工农一体化,集科研攻关与彝药开发,已形成多门类综合协调发展的生态型经济产业。第五,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种植基地规模小,发展后劲不足,种植农户GAP种植意识淡薄;二是投融渠道不畅,技改资金严重匮乏,三是制药企业缺乏名牌产品和创新力不足,竞争能力脆弱,四是产业发展高端人才数量严重不足,高层次复合型专门人才奇缺;五是市场开拓滞后,营销队伍力量薄弱,支撑体系尚未形成;六是种植、药制加工、市场开拓、营销等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发展链;2016年楚雄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药品管理法》、《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以及国家总局、省局的相关要求,及时对未能通过《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版)》的三家药品生产企业进行了停产核查,防止药品生产企业的违规生产。笔者建议:一是建立“公司+基地+科技+农户”的产业种植链,使种植业形成大规模;二是改制认证完成GMP的制药企业与国际制药标准接轨,在国内、外市场上销售;三是尽快加强产业发展以产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的创新体制为建立“彝药重点名牌战略,提高市场占有率;四是建立大型彝药中药材交易批发市场,发展提供大的市场环境;五是加强信息化网络系统;六是要规范人力资源管理,培养高层次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以产业持续发展和提高核心竞争力为战略,打入国内、外市场有利于促进彝药经济繁荣昌盛。

作者:彭万泽 单位:昆明万泽教育培训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H(huang)黄津孚编著.《学位论文写作与研究方法》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

[2]Y(yan)严诚忠主编.《MBA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学期论文精选》,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

[3]Y(yuan)袁鸿鸣著《MBA毕业论文精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第一版.

[4]X(xie)叶振东主编.《毕业论文撰写与答辩》,1995年12月第一版.浙江大学出版社.

[5]L(liu)刘巨钦编著.《经济管理类学生专业论文指导》.中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

[6]S(shu)舒畅编著《加入WTO就这样办好公司》.中国致公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

[7]C(cha)查尔斯•希尔(chqrlesW.L.Hill)著.《今日全球商务》,机械工业出版社.

[8]J(jiang)姜恒雄主编.《现代企业战略管理》,中国社科院经济学博士中心(实用案例教材),西苑出版社.2003年8月.

[9]W(wang)王洲编著.《哈弗商典-经济管理学》延边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出版.

[10]Z(zhang)张卫峰撰写.《求实杂志》中国社科院出版社.2003年第4期.[11]M(man)《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12]F(fei)[美]•菲利普•科特勒著.《市场营销管理》,1997年第二版中国人民出版社.

[13]W(wang)王福晋著.《人力资源管理》,2001年石油工业出版社.[14]M(man)[美]•曼昆著《经济学原理》下册,1999年,北京大学出版社.

[15]G(gao)[澳门],高德敏著《投资项目策划与基本动作》,云南人民出版社.

生物调查范文篇8

(1)知识目标:

1、比较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记住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理解生物的特征及它们的生活环境,学会调查的一般方法、设计调查方案。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2、培养同学们的分工合作、组织和语言表达等多项能力。

(3)情感目标:

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热爱生命、保护生命。

二、教学重点:完成本章节内容的识记和把握,理解、记忆本章节的知识要点。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完成“知识到能力”的转化。

三、教学过程:

温故篇

(温馨提示:尽量先凭记忆完成,然后针对情况做到查缺补漏、有的放矢,有困惑的可小组内解决):

1、生物的特征是:生物的生活;生物能;生物能;生物能;生物能;除外,生物都是由构成的。

2、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有明确的,制定合理的,有时因范围较大不能逐一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

3、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得,维持生存。绿色植物从外界吸收、

无机盐和,通过制造出自身所需的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以或为食,从中获得营养物质。

4、绝大多数生物需要进行呼吸,吸入,呼出。

5.、动物和人通过多种方式排出体内废物,例如人的排废途径有、、等。

6、生物体生长到一定程度,就会。例如,大多数植物利用产生的萌发成幼苗;鸟类利用,而猫狗等哺乳动物通过使个体增多。

7、生物归类的方法有很多种,如果按照分,可以将生物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三大类;按照生活环境分,可将生物分为和等;按照分,可将生物分为家禽、家畜、作物等。

8、本章节我们学习了两种科学探究的方法,它们是。

导学篇

重、难点点拨(温馨提示:通过自己对内容的理解完成,有困惑的可小组内解决):

1、生物的共同特征。熟记并运用所学知识,区别生物与非生物,作为生物必然具备他们的共同特征;反之,不具备其共同特征的物体就是非生物,这也是判断生物与非生物的标准。其中,有一个特例是“病毒”,病毒是生物但却不具备细胞结构。

例题:下列属于生物的是()A、电脑病毒B、珊瑚C、珊瑚虫D、智能机器人

2、区别无机物和有机物。无机物包括水、无机盐、二氧化碳等,有机物则是包括葡萄糖、淀粉等在内的含有生物体所需能量的物质。与二者联系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实现“无→有”的转化(所以被称为生产者),而生物的呼吸则实现了“有→无”的转化。另外因为动物体内不能自己产生有机物,所以为了生命活动的需要,他们只能以现成的有机物(植物或动物)为食,即只能进行“无→有”的转化(所以被称为消费者)。

试回答:任何生物都能进行呼吸吗?呼吸作用的产物你能说出两种吗?、

3、动物体的排泄途径有、、。注意理解植物中落叶也能带走一部分废物,所以可以看做是植物的一种排泄方式。

4、正确理解三种分类方法(实际上生物的分类方法不知这些),它们是互不影响的。比如:狗是第一种分类中的“动物”,它还是第二种分类中的“陆生生物”,也是第三种中的“宠物”。

知新篇

牛刀小试(温馨提示:在充分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完成,不会的提交小组或班内解决):

1、植物和动物共有的特征是()

A、剧烈的运动B、光合作用C、捕食D、呼吸

2、外界生物千姿百态,种类及其繁多,但是除了病毒外,构成生物的基本单位是()

A、细胞B、细菌C、器官D、组织

3、下列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暴雨越下越大B、夏天桔子皮上的霉菌越长越多

C、久旱的田地裂缝越来越宽D、汽车越跑越快

4、生物与非生物的最本质的区别是生物具有()

A、应激性B、细胞结构C、生长现象D、新陈代谢作用

5、下列哪一项不是人体排出废物的途径()

A、出汗B、排尿C、呼气D、排出粪便

6、“植物受阳光照射,制造有机物”、“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些现象说明了()

A、生物的生活需要光B、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C、生物的生活需要食物D、生物的生活需要空间

7、关于生命的基本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能快速运动B、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C、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D、生物都能自己制造有机物

8、下列哪项不能说明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A、蘑菇由小长大B、植物种子萌发成幼苗

C、鸟产卵、虎产仔D、鲸呼吸时产生水柱

9、“非典”和“禽流感”等传染病是由病毒引起的。关于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是生物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是生物

C、病毒有细胞结构,不是生物D、病毒有细胞结构,是生物

10、关于观察的叙述,错误的是()

A、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B、除用肉眼外,放大镜、显微镜、照相机、录音机、摄像机都是观察的用具

C、观察时要有明确的目的

D、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不需要做记录

11、夜晚卧室里摆放过多分植物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这是因为()

A、植物生长需要营养物质B、植物要生长

C、植物释放过多的氧气D、植物呼吸与人争夺氧气

12、“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这句话表明()

A、生物与非生物的关系

B、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

C、生物体能够繁殖自己的后代

D、生物体能够适应自己的环境

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B、人口普查就是调查

C、调查范围再大,也必须对调查对象挨个调查D、调查结果要进行整理分析

14、在自然界中,孔雀开屏属于什么生命活动()

A、美化环境B、生长C、获取营养物质D、生殖

15、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可以将生物归类为()

A、植物、动物、其他生物

B、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C、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D、有用的、无用的

16、下列生物归类的方法正确的是()

A、青蛙、玉米、海带是陆生生物B、狗、鸡、鸭是家禽

C、松树、蘑菇、小草是植物D、玉米、小麦是作物

17、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调查()

A、人口普查B、森林资源调查C、水资源抽样调查D、仔细观察牛,并拍照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调查过程中应尽量记录自己喜欢的动物,不喜欢的不记或少记

B、调查时看见自己满意的东西就应该采集回来

C、为了采到合适的标本,到偏僻的地方冒一下险也是可以的

D、调查过程中要认真观察,如实记录

19、下面调查活动步骤正确的是()

A、选择调查范围→分组→设计调查路线→调查记录→归类→整理

B、设计调查路线→分组→选择调查范围→调查记录→归类→整理

生物调查范文篇9

1呼玛县林业的基本情况

呼玛县林业局归呼玛县管辖,是大兴安岭山脉东坡黑龙江西岸,是呼玛县的行政职能机构,管辖金山、三卡、嘎拉河、十二站4个国有林场和1个中心苗圃。呼玛县林业局施业区总面积为250214hm2,经营总面积243169hm2。林业局地处北温带北部边缘,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寒冷而干燥,积雪时间长达150d,冻土可达5个月之久,冻土层深达3m。森林植被主要有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红皮云杉和朝鲜柳,还有原生植被破坏后形成的次生白桦林、柞树林和山杨林,并常与兴安落叶松构成白桦、山杨、落叶松混交林。代表种有:兴安落叶松、白桦、越橘、笃斯,窄叶杜香等,几乎包括了全部西伯利亚植物属种。

2普查技术及采取的方法

2.1有林地的普查采取以人工踏查为主,在虫害调查中采用了诱虫灯和引诱剂。根据本地森林资源类型、地理特点,以及有害生物的种类、分布和发生情况,合理确定踏查路线。每条踏查线路由主线和支线组成,主线设置以道路为主,踏查支线优先选择生长异常林分;踏查支线在林分内的长度要>200m;尽量与主线垂直,并记录起始点坐标,记录图片编号。踏查时记录有害生物种类、寄主植物填写记录表内,拍摄图片,并将其做成标本。重点区域及经过踏查发现有疫情的区域,设立标准地进行详查,必要地点要辅以灯诱、性诱进行辅助调查。标准地的设置必须具有代表性,不能跨越河流和道路,不能跨越林分和小班,且应离开林缘和林中道路20m以上;标准地内寄主树种、林分密度要有代表性,并且分布均匀。标准地大小为100×100(m2)。详细记录每个标准地地所在的位置(林班、小班和GPS点)以及有害生物发生的种类、寄主植物、发生的虫口密度、发生面积大小以及危害程度等,并采集成卵、幼虫、成虫、蛹等标本,制作昆虫生活史标本,最后拍摄有关生物学或危害状的照片。危害程度中的“轻、中、重”等级。根据《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LY/T1681-2006)填写,成灾情况根据《主要林业有害生物成灾标准》填写。每个标准地的调查结果填入《标准地调查记录表》。利用灯诱、性诱进行辅助调查,必须严格按照《诱虫灯林间使用技术规范》(LY/T1915—2010)和引诱剂相关标准以及产品使用说明书进行,辅助调查的结果填入诱虫灯或引诱剂调查登记表中。2.2地下害虫调查采取挖土坑法。同一类型的林地设1块标准地,面积0.2hm2左右,每块标准地土坑总数不少于3个。土坑大小一般为1×1(m)或0.5×0.5(m),深度到没有发现害虫为止。2.3对木材及其制品的生产和经营场所调查。调查采用随机抽样法或机械抽样法抽取样品。抽样比例参照《林业主要有害生物调查总则》(LY/T2011—2012)进行,发现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应全部调查,调查结果填入《有害生物调查记录表》。2.4对种实、果品、花卉的生产和经营场所调查。调查采用随机抽样法或机械抽样法抽取样品,抽样数量为货物总量的0.5%~5.0%。发现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应全部调查,调查结果填入《有害生物调查记录表》。2.5对苗圃有害生物调查。采用在每个苗圃的对角线上(或按照棋盘式)设置若干个样方(靠近圃地边缘的样方应距离边缘2~3m)。样方累计面积不少于栽培面积的5%。样方大小根据苗木种类和苗龄而定。针叶树播种苗一般0.1~0.5m2,或以1~2m长播种行作为一个样方;阔叶树苗的样方应在1m2以上,每个样方上的苗木应在100株以上。按对角线抽样法(或棋盘式)抽取样株(针叶树播种苗300株以上、阔叶树苗100株以上)进行调查。对于大苗或绿化苗,可适当扩大样方面积与抽样比例,调查结果填入《苗圃有害生物调查记录表》。

3普查结果总结

3.1本次普查的基本情况。本次林业有害生物普查经过普前准备工作、外业调查工作、调查数据汇总工作三个阶段,历时3a,普查范围遍及全县4个国有林场、1个国营苗圃及呼玛镇城镇绿化带,全县共设踏查线路22条,踏查支线372条,设立标准地59块,实际调查面积12.42万hm2,代表林分面积18.05万hm2。本次普查共采集病虫害标本及危害症状标本508个,其中虫害标本501个、病害标本7个,生活史标本2套,发现有害生物167种,其中已鉴定128种,待鉴定39种。危害的主要寄主植物有兴安落叶松、樟子松、蒙古栎、柳树、杨树、红皮云杉、白桦、黑桦、笃柿、山丁子等。共拍摄有害生物照片248张,在本次调查中未发现新品种。2014—2016年,全县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0.61万hm2,其中舞毒蛾0.218万hm2(轻度至中度)。金山林场、三卡林场、嘎拉河林场、十二站林场均有发生;樟子松红斑病0.13万hm2(其中轻度发生面积为0.07万hm2,中度发生面积为0.06万hm2),主要发生在金山林场;棕背平鼠0.27hm2(轻至中度),四场均有发生。3.2有害生物种类。本次调查所发现的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种类为:落叶松毛虫、舞毒蛾、黄褐天幕毛虫、松瘿小卷蛾、柞褐叶螟、稠李巢蛾、落叶松球蚜、落叶松八齿小蠹、云杉大黑天牛、云山小黑天牛等149种虫害;松针红斑病、落叶松杨锈病、樟子松瘤锈病、落叶松枯梢病、苗木立枯病、杨树黑斑病、杨树灰斑病、杨烂皮病等18种病害和棕背平鼠害。3.3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原因。呼玛县森林资源丰富,当地气候条件适合一些林业有害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导致呼玛县区域内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频发的主要原因:一是过度采伐使天然林分结构发生变化,森林生物多样性降低自身抵御病虫害的能力下降,为病菌、害虫的传播提供了一定的有利条件。二是人工林结构单一、种植密度大,易于有害生物发生和传播。三是随着全球变暖,有利于各种林业有害生物的越冬存活和种群增长。四是造林地林分卫生状况差。近几年,黑龙江省每年人工林林地面积都在增加,部分新植林地卫生状况差,为鼠类提供了生存、繁殖环境,同时,增强了害鼠的隐蔽性,不利于天敌捕食。3.4林业有害生物发生趋势。呼玛县一些常发性和偶发性的林业有害生物依然发生危害,舞毒蛾虽经连续几年的防治,虫口密度得到了有效控制,但一旦气候环境适宜,仍有大发生的可能性;落叶松毛虫近几年虽未发生,但按其发生周期,一旦环境适合,就可发生危害;鼠害因害鼠繁殖速度快、防治难度大等特点,将持续发生;松针红斑病等松树病害还将发生对松树造成危害;随着经贸活动的频繁,外来有害生物有传入的危险。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防治、检疫工作,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森林健康。

4存在问题、意见建议

4.1存在的问题。一是普查经费不足,使各场没能购置普查所需的相机,各场圃普查生态照片普遍效果不好,能用的很少。二是森林面积大,林间道路少,使有的林班踏查没有达到应有的频次,影响了普查质量。三是大部分普查人员缺少森林病虫害方面专业知识,出现对林业有害生物种类识别不了的情况。四是由于采用乙酸乙酯和氨水制作毒瓶,致使采集的昆虫标本质量不高。4.2意见建议。一是加大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资金投入,配备和更新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所需仪器及设施、设备。二是加大对从事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从而提高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质量。三是开展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回头看,进一步补充完善林业有害生物生态图片和标本。研究昆虫标本采集制作新方法,提高标本制作质量。

参考文献:

[1]2012年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大兴安岭森林培育技术规范(第一部分林木种苗)[S].

[2]林业主要有害生物调查总则(LY/T2011—2012)[S].

[3]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LY/T1681-2006)[S].

[4]主要林业有害生物成灾标准(林造发[2012]26号)[S].

生物调查范文篇10

根据近段时间天气变化,气温已逐渐升至10度以上,林业有害生物中大部份害虫已开始解除冬眠上树取食,为认真摸清各地林业有害生物春季发生和危害动态,适时掌握和控制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和危害,现就开展林业有害生物春季调查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调查时间:

2012年2月25日至2012年3月15日。

二、调查范围和对象:

各地有林地中的所有林木和树种,调查其有无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特别是松树上的马尾松毛虫、松墨天牛、松材线虫病,柏树上的蜀柏毒蛾,竹林中的竹蝗和竹螟,新造林中的鼠兔以及其它在当地发生量大、危害程度重的病虫物种。

三、调查方法:

采用设立临时样地的形式,每200至500亩林地中找出具有代表性的地块设样地一个,在样地中随机抽查样株10至20株;在进入林区调查途中,沿途随机设立线路调查点若干个,随机抽查线路点中林木10株。调查其树枝叶上、树梢丛中、树干木质部内、树皮裂缝中有无害虫取食危害,单株害虫数量有多少头,按病虫物种名称,将调查所得数据按表格中各因子要求,填入“林业有害生物样地调查表”和“林业有害生物线路点调查表”中。并按表中要求分别进行虫口总量、受害株数、受害株率、虫口密度等的汇总统计。

四、工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