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5 11:13:15

社会热点论文

社会热点论文范文篇1

1、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体现:(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2)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中国共产党绐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必须做到:(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2)大力发展教育与科学事业。(3)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努力防止和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和各种错误思想观点对人们的侵蚀,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繁荣文化事业。

3、中国共产党绐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体现了:(1)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3)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4)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4、我们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5、青少年应该怎么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1)认真学习和宣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2)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本领,以便将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3)遵纪守法,积极履行法定的义务,多为人民做力所能及的好事;(4)积极向当地政府提出合理化建议,搞好当地各项建设,造福人民。

(2)中国共产党颁布实施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进一步加强了思想道德建设;依法取缔了反人类、反科学的“**功”邪教组织,整顿和规范文化市场,营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不断加大投入,大力发展了教育科学文化事业。这些事实说明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

(3)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人民共同富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使人民的生活基本达到小康水平;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农民和城市困难群众的生活问题。这些事实说明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事业,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事业。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是坚持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原则的体现,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实践“三个代表”的有力证明。

2、结合所学知识,至少从三个方面谈谈如何建设小康社会?(热点P32、开放P1)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三、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1、对艰苦奋斗精神的认识

(1)艰苦奋斗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我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也是靠艰苦奋斗发展壮大、成就伟业的。(3)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伟大的创业实践需要伟大的创业精神的支持和鼓舞。(4)艰苦奋斗作为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一种思想境界,是人们成就任何事业的精神力量,她与社会发展同在。

2、当前,为什么要继续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我们青少年应当怎么办?(开放P第三十题)

四、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1、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依靠自己的发展。

2、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3、谈谈如何促进和加快发展?

(1)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的位置;(2)必须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3)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科技创新;(4)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持经济同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5)必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十七、西部大开发

1、维护国家统一,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2、青少年要关注祖国命运,履行维护国家统一,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3、坚持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解决台湾问题,但并不承诺放弃武力。

4、美国利用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是推行霸权主义的具体表现,中国人民坚决反对。

五、反对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

1、什么是霸权主义?

2、中美关系表明,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既长期共存又长期斗争。我们既要积极吸收和利用资本主义社会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来加快发展自己,又要对资本主义世界中反对社会主义的敌对势力保持高度的警惕。

3、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是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也是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经济上持续处于极端落后境地的最主要原因。“强权就是真理”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核心。最大限度地攫取利润、追逐利益是某些大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根本原因。

4、我们要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必须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我们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加快科技发展,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避免落后挨打,筑起一道“保卫祖国,抵抗侵略”的钢铁长城,粉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种种图谋。公民要履行维护国家统一,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的基本义务。青少年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坚决同侵略我国主权、干涉我国内政的行为作斗争。

5、恐怖主义是人类的公敌,任何形式的恐怖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都构成威胁。打击恐怖主义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是世界各国的共同任务。

六、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基本方略

1、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

2、依法治国的含义、本质、根本目的是什么?怎样才能实施依法治国?

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领导、名人犯罪被判刑)

4、公安机关打击“两抢”(抢夺、抢劫)。

5、惩治腐烂,从严治党

6、在实施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的今天,青少年要认真学习宪法和法律,增强法律观念;自觉遵纪守法,严格依法办事,法律提倡的行为积极去做,法律要求的行为一定要做法,律禁止的行为坚决不做;坚决同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作斗争,捍卫宪法和法律的尊严,保证宪法和法律的顺利实施。与此同时,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弘扬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贡献。

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2、什么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第五册P94)

3、经济和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第五册P94)

4、我国为什么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五册P95)

5、怎样才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第五册P96—97)

6、我们青少年要认真学习有关人口、资源、环境的科学知识,了解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形势,宣传计划生育、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基本国策,保护资源和环境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坚决同违反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行为作斗争,为我国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1、我国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战略?

(1)发展教育与科学,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3)世界范围内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4)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

2、怎样贯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1)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和社会发展发展的关键地位;(2)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贯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青少年应怎样做?

青少年要树立崇高远大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现代化建设的本领,勇于实践和创新,立志成才,向获奖的科学家学习,努力攀登科学高峰,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贡献。

4、“人的现代化是一切现代化的基础”。(见开放P3十五题)

九、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1、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需要国家和社会特殊的关注。(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未成年人如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公民的受教育权受法律保护。(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

4、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应承担最基本的义务。(初二下P43)

5、青少年上网问题。

6、校园立法问题。

7、青少年既要敢于又要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8、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区别和联系(初二上P111—112)。

9、防微杜渐,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行为(初二上P113)

10、改进教育方法,推进素质教育,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见地区试题(二)】

11、立志做“四有”人才。(初三P141—142)

12、正确对待升学与就业。(初三P144—145)

十一、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基本分配制度

1、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2、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分配制度。这是由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

3、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基本分配制度的关系: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分配制度。这是由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既然我国经济的主体是公有制,那么,我国必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既然我国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那么,我国必须有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4、为什么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初三P86—87)

5、怎样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面对从未遇到过的问题,都要以“三个有利于”为根本判断标准,通过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从而使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不断得到巩固和完善。(2)要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让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市场公平竞争中发挥各自的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6、劳动者通过按劳分配形式取得的收入、劳动者按劳分配方式外的收入。(初三P91)

十二、北京申奥成功、上海申博成功

1、说明我国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有了显著的提高。

2、个人前途、命运同祖国和民族的荣辱兴衰息息相关。振兴中华,是时代赋予当代青年的崇高使命。

3、当好东道主,办好北京奥运会、上海博览会,需要全国人民的关心、支持和艰苦奋斗。

4、依法治国、以德治国,保护资源和环境,绿化、美化市区环境,加强文明建设,迎接北京奥运会、上海博览会,树立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

十三、中国入世一周年

1、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

2、入世后的机遇和挑战。

3、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完善法律机制,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迎接挑战,促进发展。

4、青少年要树立远大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本领,勇于实践和创新,立志成才,报效祖国,以良好的综合素质迎接入世的挑战,促进自身的发展,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作贡献。

十四、抗击非典

1、抗击非典必须依靠党的领导,需要全国人民的艰苦奋斗,依靠科技进步,必须依法治国、以德治国、团结奋斗。

2、党高度重视非典防治工作,表明党是“三个代表”的实践者。

3、奋战在抗击非典一线的医务人员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是我国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取得的成果。

4、许多单位、个人为抗击非典捐款、捐物,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团结奋斗、无私奉献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是我国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取得的成果。

5、在非典疫情流行的时候,有的企业、个人制造和销售与抗非典有关的假冒伪劣商品,有的企业、个人哄抬物价、囤积居奇。这些行为违反了宪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价格法等法律,扰乱市场秩序,侵犯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对商品和服务真实情况的知悉权,必须依法严厉打击。

十五、反“**功”

1、说明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激化,我国还存在封建思想的影响,我们还面临消除封建思想的艰巨任务。

2、必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3十六、重要关系原理

1、初三课本的重要关系原理见《第五册归类复习资料》

2、初二重要关系原理: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关系。

3、依法治国与人民当家作主的关系。(题海拾零)

4、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三大战略的关系。(题海拾零)

5、人民、人民代表和人民代表大会三者的关系。(初三P101)

社会热点论文范文篇2

论文写作信息是指对作者选题和写作有帮助的相关资料。许多护理工作者在阅读护理期刊时,因工作需要往往只注意与自己工作有关的学术信息,而不太关注论文写作信息。虽然阅读了护理期刊,写作时仍不知写什么?如何写?从本刊的大量来稿中可见:因选题不新、重复选题而退稿的文章约占80%,这其中,不了解本刊的报道动向、写作风格等写作信息,而使写作产生盲目性是主要原因之一。我因编辑工作的需要,阅读护理期刊时,更多地关注期刊中的写作信息,在将这些写作信息与一些作者交流时,他们认为这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方法,对写作很有帮助。现将这一方法介绍如下,愿同大家一起分享。

从护理期刊中寻找写作灵感

从期刊目录中寻找写作灵感仔细阅读期刊的目录,可以看出当前护理论文的写作热点。当前的写作热点也是当前护理研究的热点,如:健康教育、循证护理、舒适护理、临床路径、护理文化、安全管理、质量管理、SARS患者的护理及管理等。如本刊2003年第1期的中文目录:《护理部在医院成本核算管理中的作用》、《护士长对医院病区经济管理认识的调查分析》,提示我们护理经济学研究是当前写作的热点;《循证护理实践研究进展》、《影响循证护理发展的因素及对策》、《循证护理资源的获取方法》,提示我们循证护理是当前的写作热点;《实施产科全程护理模式促进产妇早泌乳充分泌乳》,提示我们护理工作模式的建立是当前写作的热点;《两种判断拔除胃管时机的方法用于肠梗阻病人的比较》、《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局部压迫时间与皮下出血关系的研究》、《高脂血症患者肝素液封管浓度的研究》、《PICC插管与锁骨下静脉插管在血液病患者中的应用比较》等论文,提示我们基础护理研究永远是护理论文的写作热点。在这些热点问题中选题和写作,有助于解决当前护理中的实际问题,对读者有指导意义。

从刊文文题中寻找写作灵感期刊的刊文不会相互重复,但可相互补充、完善。可以就一个主题不同的研究对象写出多篇论文,只是每篇论文研究对象的护理问题不同。尽管期刊不断地刊出新文章,但护理研究实践永远不会停止,护理论文的写作空间仍很大。所以,在浏览期刊的文题时,建议留意文题中的研究对象,如果结合自己的研究实践,同样的研究主题,护理上有无新的特点和措施?可否写成一篇论文?如:内科护士写的《急性白血病病人心理健康状况及护理》在本刊刊出,儿科护士结合儿科的护理实践,考虑到儿科住院患儿亲属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很有特点,值得探讨,写出的《儿科住院患儿亲属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护理》也在本刊刊出。又如:本刊刊登了《3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炎患者的护理》,有一位作者护理了1例有特殊护理问题的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炎患者,她写的《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炎患者的护理》也在本刊刊出;此外,青海省的一位护士分析了高原地区因缺氧导致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炎患者临床反应加重、护理难度加大的特点,写出了《高原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炎患者应对方式的研究》和《高原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炎患者的特点与护理》等文章,也在本刊刊出。这些相同研究主题、不同研究对象的论文,为今后的综述及进一步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此外,将刊文文题与其文后的参考文献表进行对比,可以看出该文文题与参考文献中文题的相互补充、相互完善的关系,如:本刊2003年第2期的刊文:《糖尿病营养教育实施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其参考文献为《关于医院健康教育实施现状的调查分析》[实用护理杂志,1999,15(8):52];本刊2003年第3期的刊文:《建立乙肝病友俱乐部实施健康教育》,其参考文献为《开展高血压病友俱乐部活动的体会》[护理学杂志,2001,16(10):634]。所以,留意期刊中的文题,或许能找到一些写作的灵感。

从刊文新理论、新概念中寻找写作灵感新理论、新概念是选题和写作的最佳信息,是今后研究和写作的热点。护理期刊的任务之一是对新理论、新概念及时报道并推广,领先的作者会将这些信息率先写成文章发表在期刊上,所以,在读到这些新理论、新概念时,能否同自己的临床实际结合起来,并写成实践应用方面的文章呢?如:本刊2003年第1期刊出的文章《以色列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科护理》,介绍了以家庭为中心护理的概念及在以色列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情况,其中,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是美国卫生系统中的一个新颖、广泛的概念,能否将这一概念和以色列的成功经验,在自己所在的病房中应用呢?

从刊文结尾中寻找写作灵感有的科研文章在结尾处写明:“......有待进一步研究”,所以,留意刊文结尾,可以找到作者尚未完成的科研课题。如:“应用超声雾化吸入经气道补钾补镁的实验研究”一文,作者通过动物实验,论证了应用超声雾化吸入经气道补钾补镁的可行性,在文章结尾写明:“临床试验有待进一步研究”。另一位作者,在这篇文章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了临床验证,写出了“低血钾患者应用超声雾化吸入补钾的疗效观察”,在本刊刊登。

从护理期刊中寻找写作角度

借鉴刊文的写作角度期刊刊文是从大量的稿件中筛选出来的,所以,每篇文章都有他相对独特的写作角度,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如:《介绍美国的护理教育》、《介绍日本医院的护理管理》的写作角度一般,而本刊2003年第1期刊出的《中美护理教育的比较与思考》和本刊2003年第4期刊出的《日本S医院和中国C医院护理管理的比较与分析》,则写作角度很有创新性,从国内外比较的角度提出问题及改进建议,对读者有指导意义。

从写作热点的更深层面寻找写作角度任何一项研究都有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如:有关健康教育热点问题的刊文,从对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分析、对患者家庭护理需求的调查分析、护士健康教育问题的调查与对策等描述性研究,到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对患者家庭进行健康教育的经验总结,到对患者疾病知识掌握程度与疾病直接医疗费用关系的相关性研究,到运用某一种方法对病人实施健康教育的试验性研究,再到病房开展健康教育的组织管理、某种疾病健康教育模式的建立与实践等管理研究。期刊的这些刊文,反映出健康教育的研究和写作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目前,经验总结、描述性研究的刊文较多,试验研究论文还很少,我们再对此热点进行写作时,就不能仅仅停留在调查研究、经验总结上,而应该进一步探讨健康教育模式的建立、健康教育最佳方法的选择上。护理研究的热点很多,如果从更深的层面去研究和写作,就会具有先进性和临床指导意义。

从写作热点的更广范围寻找写作角度任何一项研究都还有一个不断拓宽的过程。如,有关舒适护理热点问题的写作,可以从各种疾病患者的舒适护理、各个科室如何开展舒适护理的角度写作。如:本刊刊出了《瓣膜置换术后疼痛及不舒适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而《机械通气病人的心理不适及其原因的探讨》、《提高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后患者卧位舒适度的方法》、《1例乙型慢性肝炎病人舒适护理的尝试》、《舒适护理运用于手术室护理的探讨》等论文,也在本刊刊出,因为它们并不相互重复,反而使舒适护理的理论应用更加广泛。

从护理期刊中学习写作方法

从稿约中学习写作规范每年期刊的第1期一般都刊登稿约,稿约是期刊与作者关于写作事宜的一些约定,其中,也包含许多写作方面的要求和规范,是初学者学习写作的简易教材。如:本刊在稿约中介绍了开辟的栏目,各类文章的字数要求,文题、作者署名、摘要、关键词、医学名词、图表、计量单位、数字、统计学符号、缩略语、参考文献、标题层次等写作要求。如果按照稿约的要求写作,写出的文章会显得很规范,就会给审稿专家留下很好的印象。所以,写作前熟读稿约是很有必要的。

从刊文中学习写作思路有些作者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但提笔时却感到非常困难,如:写作思路不清,不知如何写前言,不知如何引用参考文献等。其实,最好的解决办法是仔细阅读期刊刊文,分析刊文的写作思路及各个段落的写作要素。如:本刊2003年第5期刊出的论文:《卧床病人的体重测量法》,其前言为:“体重是评价病人营养状态、判定病人营养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由于国内目前尚缺乏测量卧床病人体重的设备,故观察卧床病人的体重变化比较困难。为解决此问题,我们设计出组合人体秤,比较了双组合踏板秤称重及床上卧姿称重两种体重称量方法,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其前言共说明了4个要素,即:说明概念——体重,提出问题——观察体重困难,概述全文——比较了两种测量方法,引出下文——现将结果报告如下。那么,今后写前言时,模仿刊文写出这4个要素即可。人们常说:写文章开头难,其实,论文写作时开头最容易,就是说明文题中出现的概念,如果要说明的概念众所周知,也可以省略不写,直接提出问题即可。同样,通过阅读刊文,还可以分析正文中各个段落的写作要素,以便指导自己的论文写作。

从刊文中获得写作实例许多作者学习了一些新理论、新知识,但在自己的临床实践中如何具体应用,又常常感到困难重重。如:期刊已刊出不少有关循证护理理论介绍方面的文章,许多作者也已经看到了循证护理这个研究热点,打算在临床实践中具体应用并总结出论文,但不太清楚如何具体操作。其实,仔细阅读护理期刊,就可以找到答案,如:本刊2002年第12期刊出的论文:《循证护理在乙脑高热患儿护理中的实践》,详细叙述了作者对46例乙脑高热患儿应用循证护理的具体操作过程和经验,对于初学者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实例,可以启发初学者举一反三,将循证护理正确地应用到自己的临床实践中并总结出自己的论文。此外,期刊中的每篇论文,都运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对于初学写作者来说,可以作为书本知识的补充和完善,在自己的研究和写作中学习和借鉴。

社会热点论文范文篇3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第一步:以中国学术文献数据库CNKI为检索平台,检索公式如下:主题=“对非传播/中非传播/非洲传播/中非媒体”;文献类型为“学术期/辑刊+博硕+成果”;检索时间“2019年9月1日”。检索结果为347条文献记录。第二步:对检索出的文献进行人工筛选,摒弃无摘要、与主题无关以及重复的文献之后,得到有效文献90篇。(二)研究方法借助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软件CiteSpaceV,对文献进行计量分析、聚类分析和图谱展示,得出基本发现;在细节上,通过内容分析,对基本发现开展进一步挖掘。两种方法的整合,涉及知识内容、生产主体各要素及他们之间关系的研究,对有关中国对非传播研究的核心作者分布、成果产出机构分布、研究主题、热点关键词及其历史性演进深入分析,呈现和解释该领域研究的现状,并对其研究趋势做出预测。

二、中国对非传播研究的论文产出分布情况

(一)论文产出演进截至2019年9月1日本研究收集数据当天,共有90篇公开发表文献研究了“中国对非传播”问题。根据论文产出量和研究主题,可将其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图1):第一阶段(2004-2011)为零星产出期,8年发表11篇,年均1.4篇。2004年1月,《武术科学》上发表的《影响中国武术在非洲传播的主要因素》,掀开了国内关于中国对非传播研究的序幕。2005年、2006年和2009年均无产出。这一阶段多为宏观性的初探研究,包括中国对非传播现状、媒体对塑造中非关系的作用等。第二阶段(2012-2016)为快速增长期,5年发表50篇,年均10篇。这一阶段开始注重微观性的案例和调查研究,涉及传播策略、媒体合作、媒体本土化、中国对非传播问题等。这一阶段中,2012年出现第一次研究热潮(8篇),2016年达到峰值(14篇)。中非合作论坛的召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非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等重要事件激发了这一阶段的研究。第三阶段(2017-2019)为冷静沉淀期。经历上一阶段的研究热潮之后,该领域发表的论文从2017年开始有所下降,这一阶段同样注重案例和实证研究,同时开始关注语言和文化传播这类话题。(二)论文产出机构中国对非传播研究的论文产出机构相对集中,基本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科研高校(46%),主要包括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其中,中国传媒大学产出最多(22篇),且集中于该校的传播研究院和国家创新传播研究中心两个机构。第二类是新闻传媒从业机构(12%),包括中国国际广播电台4篇,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5篇,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2篇,反映出这些机构在开展中国对非传播业务上较为重视。第三类是其他机构(42%)。(三)核心作者90篇论文涉及88位作者,有12位核心作者发表2篇以上,其余作者均1篇。进一步分析发现,发表量最多的龙小农自2011年在《现代传播》上发表其第一篇相关论文《超越“非洲范式”:重构中国对非外交传播战略》以来,基本每两年都会有产出,且均为第一作者,对该领域进行了持续性关注和研究。吴隽然、罗雪、朱振明均为中国传媒大学的青年学者;李新烽、吴传华、贺文萍三位作者在中非问题研究上保持了持续关注;倪建平的三篇文章中有两篇下载量位列前二,成为2007年和2008年的热文;闫成胜的三篇文章从广播电视视角分析了中国对非传播问题;李法宝主要讨论了国产电视剧在非洲的传播;杨梦蝶聚焦于中国豪萨语对非广播的问题;李玉洁和李新烽合作2篇,关注的是中非媒体合作问题。(四)主要期刊主要期刊是一个学科或领域知识生产和流动的重要平台。90篇论文共涉及51种期刊。其中发文量最多的《对外传播》自2008年刊发《中国在非洲的文化传播和国家形象塑造》一文开始,基本每年都有相关论文刊发,成为对该研究领域持续性关注最高的期刊。

三、中国对非传播研究的热点与前沿

(一)研究热点分析。主题和关键词体现出文章的研究核心和主要内容,对其进行历时性分析可以反映出该领域热点和演进。在前述基础设置上,选择“Term(主题词)”和“Keyword(关键词)”,运行CiteSpaceV,利用软件提供的生成描述功能获得关键词频次和中心性列表,去除两个基础词“非洲”和“中国”,得出频次排名前50%的关键词数据(表1)。1.研究热点演进。从历时性角度看,不同年度的研究热点各有侧重。2012年,“中非关系”“中非合作”“阿非利加人”“非洲人”“媒体”是研究热词;2013年,“中央电视台”“分台”成为主要切入点;2014年,研究焦点以“媒体影响力”为主;2015年,学者重点围绕“一带一路”开展对非传播的“策略研究”;2016年,“环境适应性”和“影视剧”成为关注热点;2017年,形成以“文化传播”为中心的研究网络;2018年,“语言文化”引发更多关注,相关文章均具有较高下载量。从中非视角的偏向度上看,也可将研究热点分为三类:一是偏向中国视角的中国对非传播模式、本土化传播、中国文化在非传播等;二是偏向非洲视角的非洲华文媒体、非洲媒体涉华报道、非洲媒体对中非关系影响等;三是偏向沟通视角的中非媒体合作、媒体交流等。结合历时分析发现,研究热点显示出“关注中国对非传播的中国视角——关注非洲媒体的非洲视角——寻找中非互动的沟通视角”这一演进轨迹。2.研究热点中心性。高频关键词反映出一定阶段内某一学术领域的研究热点,而中心性反映出该热点的重要性。表1显示,中国对非传播研究的关键词中心性最高的是“文化传播”,紧接是“一带一路”“中非关系”“中非合作”“媒体”。值对外传播2020.03理论平台INTERNATIONALCOMMUNICATIONS得注意的是,“文化传播”虽频次不高,但中心性很高,说明“文化传播”作为隐性关键词,对学者的研究思路和内容架构产生较大影响。兼具高频次和高中心性的“中非关系”“一带一路”“中非合作”“媒体”,是研究中的几个重要向度。另外,“阿非利加人”“非洲人”“对非传播”虽频次较高,但中心性非常低,说明其在研究中影响分量低,属于基础词汇。3.研究热点聚类。结合关键词的中心性图谱,对其进一步聚类分析,同时对相关文献内容分析,可将中国对非传播研究的主题分为五大板块:第一板块:以“文化传播”为中心的聚点网络,内容涉及汉语教学、孔子学院、武术、影视剧译制等。倪建平提出传播和谐文化有助于提升中国在非形象和调整中国对非政策。①陈宇鹏、龙吟分别探究了对非汉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策略。②③沈御风以“一带一路”的非洲支点肯尼亚为例,做了中国文化的精准化传播调研。④第二板块:以“一带一路”为中心的聚点网络,内容涉及话语翻译、本土化策略等。吴隽然站在中非文化差异角度,认为要建立具有全球视野的传播机制、重视跨文化传播、增强中国对非传播话语创新能力。⑤第三板块:以“中非关系”为中心的聚点网络,内容涉及媒体作用、传播现状与问题、媒体交流与合作等。李安山提出,媒体在中非关系中既非魔鬼、亦非天使,在重视负面报道的同时也不能反映过度。⑥张梦颖从西方、非洲和中国媒体的对比视角分析中非关系报道的现状和问题,对中非媒体交流与合作提出建议。⑦周玉渊发现,非洲媒体对中国的负面报道内容趋于一致,集中在民主价值观、社会责任、贸易和投资领域。⑧第四板块:以“中非合作”为中心的聚点网络,内容涉及舆论环境、中非合作论坛、媒体合作等。吴传华发现,中国在尼日利亚的舆论环境折射出中国在整个非洲的舆论环境偏向积极,但同时面临越来越多的杂音和外界干扰。⑨刘滢、周瑜发现,非洲的新闻市场需求大、地区差异大,而我国媒体对非洲传播市场的了解程度有限,亟需加强合作与交流。⑩第五板块:以“媒体”为中心的聚点网络,内容涉及非洲新闻市场、本土化、媒体合作等。罗雪认为,本土化发展成为中国媒体进入非洲后的“必经之路”,建议遵循“竞合策略”,将内部运营策略和环境适应策略相结合。11蒋生元提出,在传播内容上要增加有关中国社会各方面的“小文章”。12可以看出,以上五个研究板块有差异也有交叉。此外,分析关键词中心性的聚类值可发现,Q=0.4536>0.3,聚类轮廓明显;而S=0.4458<0.5,聚类特征不够明显,说明该知识域的研究深度有待提高(CiteSpaceV的Q值用于衡量网络模块化,S值用于衡量网络同质性,一般Q>0.3意味聚类轮廓显著,S>0.5意味聚类特征显著)。(二)关键文献分析。1.高被引文献。文献被引情况可以量化出参考文献的质量和学术影响力,从而确定一个研究领域的关键文献。分析发现,共有59篇论文被引,其中21篇被引1次,9篇被引2次,8篇被引3次,5篇被引4次,16篇被引5次及以上,单篇最高被引24次。表2为高被引文献(5次及以上)列表。从年份来看,被引量最高的出现在2012年(2篇共被引25次),2014年(4篇共被引25次),2015年(3篇共被引29次),而这几年正处于论文产出演进的快速增长期,和产出量及研究热度有一定相关性。被引量最高的是2004年刘同为的《影响中国武术在非洲传播的主要因素》,这与该文是该研究领域的第一篇相关论文有很大关系。2008年,倪建平的《中国在非洲的文化传播和国家形象塑造》下载量和被引量双高,产生了较强的学术影响力。进一步分析发现,高被引文献关注的内容主要包括:文化艺术(中国武术、汉语、孔子学院)、非洲媒体(非洲媒体与中非关系、舆论环境)和传播策略(媒体本土化、媒体合作交流、影视剧译制)。2.关键节点文献在CiteSpace生成的文献共被引网络中,关键节点文献指的是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聚类节点的文献。这些文献的中介中心性系数较高,在知识流动网络中很关键,扮演节点和桥梁作用。在前述基础设置上,“NordTypes”选择“citedreferences”,运行CiteSpaceV软件,发现未能形成文献共被引网络图谱。这说明,受到发文量较少等因素影响,文献彼此互引率较低,该知识领域研究人员的学术联系较少,尚未形成广泛的学术共识。

四、结论与思考

本文呈现了2004年至2019年间,国内有关中国对非传播研究领域的知识结构及其演进脉络,包括产出机构、核心作者、主要期刊、研究热点、关键文献等,发现研究热点呈现“中国视角——非洲视角——沟通视角”的演进轨迹,说明中国对非传播的实践与科研开始注重双向的沟通与对话,而非单向的自话自说。在“一带一路”战略发展机遇下,中非合作正向全面和纵深迈进。

社会热点论文范文篇4

一、毕业论文及其写作要求

(一)什么是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从文体而言,它是对教学领域的现实问题或理论问题进行科学研究探索的具有一定价值的论说文.从侧重点不同,分为学术论文和理论论文。经济学本科的毕业论文一般为理论论文.理论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来探讨、论述理论问题,表述理论研究的成果,或应用理论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说明、提出对策办法,并提升到理论高度的一种著述文体.由于毕业论文的写作,具有总结理论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性质,就不能简单地重复已有的结论,而是从已知求未知,具有一点新的思想深度和自己的观点、主张。

(二)撰写毕业论文的目的

毕业论文的撰写和答辩考核是取得高等教育毕业文凭的重要环节之一,毕业论文是高等教育完成学业的最后一个环节,它是学员毕业的标志性作业,目的在于总结专业理论的学习成果,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衡量自考毕业生是否达到全日制普通高校相同专业相同层次的学力水平的重要依据之一。毕业论文的撰写和答辩是整个学习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员要有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绝不可应付了事。

(三)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

1、首先毕业论文应符合社会学科类论文的基本要求,这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性:社会科学各学科是思想性很强的学科,它反映了作者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所以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看待我们周围的客观事物,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学术性:学术性是学术论文的基本特征。毕业论文的论点和论证不能只停留在描述事物的外部现象,而应在立论和论证过程中尽可能触及事物内部较深的层次,深入剖析事物的内在本质揭示出事物的规律性。

(3)科学性:毕业论文的撰写应以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以科学理论和科研实践为基础,采取严谨的态度去探求未知,得出结论。论文的科学性还体现在论文的立论要客观、正确;论据要可靠、充分;论证要符合逻辑,严密、有力;表述要严谨、准确。

(4)创造性:创造性的核心是创新。在毕业论文撰写时要注意对所研究问题采取新的分析方法,得出新的观点,不能只重复前人的研究或人云亦云,不要大段复述已有的知识。当然,创造性并不排斥继承性,事实上,创造性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

2、除了以上四点外,毕业论文还应达到一些特定的要求:

(1)符合本专业教学的基本要求,应围绕自己所学专业进行。

(2)不能偏离经济学专业所要求的经济管理范围。

(3)正文字数5000-7000字。

(4)已发表的论文不能再用。

二、毕业论文的选题

(一)毕业论文选题的重要意义

选题是论文撰写成败的关键。因为,选题是毕业论文撰写的第一步,它实际上就是确定“写什么”的问题,亦即确定研究的方向。如果“写什么”都不明确,“怎么写”就无从谈起。题目的好坏不能不能离开一定时代的社会需要和作者自身的主客观条件,做到量力而行、量体裁衣。

(二)毕业论文选题的方法

我们要坚持选择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切实可行的课题。

第一、要坚持选择有现实意义的课题。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以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因此,毕业论文的选题,必须紧密结合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以促进科学事业发展和解决现实存在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选题要符合科学研究的正确方向,要具有新颖性,有创新、有理论价值和现实的指导意义或推动作用。一项毫无意义的研究,即使花了很大的精力,表达得再完善,也是没有丝毫价值。具体地说,学生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选题。

1.从“热点”问题选题。在社会进步、国民经济发展和学科研究中,尤其是在我国深化改革的大潮中,经常出现集中关注的“热点”问题,学者等各方面人士关注度非常高,各种形式的讨论相当的热烈。“热点”问题一般在某个时期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如曾经出现过的“国有企业承包制”、“国有企业产权问题”、“资产重组问题”和当前的“经济是否过热问题”等等。相对来讲,“热点”问题引人注意,一定时期集中讨论“热点”问题的文献资料也比较丰富,从中确定自己论文的选题也是比较容易的。关键的是,自己对“热点”问题的把握能力,即知识、信息、理论水平及分析提升的能力。“热点”问题有大有小,要选择自己综合能力可以驾驭的论文选题。

2.从现实的弊端中选题。学习了专业知识,不能仅停留在书本上,而要在理论联系实际上下一番功夫。理论联系实际就是用已掌握的专业知识,去寻找和解决工作实践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如“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居民收入差距问题”、“行业垄断问题”等等。

3.从具有一定倾向性的问题选题。在倾向性问题的苗头出现时,用理论观点分析,预见它的生命力或后果,这样具有前瞻性的选题往往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如“居民富了要增加智力投资”、“居民收入增加了要外出旅游”、“乱划开发区破坏挤占耕地”等等。

第二、要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切实可行的题目。毕业论文的写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不但要有个人的见解和主张,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由于个人的主观、客观条件都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选题时,还应结合自己的特长、兴趣,并根据所具备的客观条件来选。具体地说,学生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综合考虑。首先,要有充足的资料来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缺少资料的情况下,是很难写出高质量的论文的。选择一个具有丰富资料来源的课题,对课题深入研究与开展很有帮助;其次要有浓厚的研究兴趣,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可以激发自己研究的热情,调动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以专心、细心、和耐心的积极心态去完成;最后,要能结合发挥自己的业务专长。每个学生无论能力水平高低,但能发挥业务专长的课题对顺利完成课题的研究,展示出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才能大有益处。

第三、要选大小适宜题目。现实性强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当然是好题目,但由于自己主客观条件的限制,题目如果太大往往不容易写好.因此,一般来说,题目还是小一点具体一点好.如果学员在工作中对某一方面的问题熟悉,材料丰富,对问题的理解有深度,小题目也能发挥理论水平,写出好文章。选题可以大题小做,如论述工资制度改革,可以限定为论机关工资制度的改革;也可以小题大做,如从某企业看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等等。总之,题目的选择应是与自己的能力相适应,大小适宜为好。

第四、要拟一个好的标题。标题是给文章标的题目,即取个名字。毕业论文的标题是论文的眉目,应仔细推敲,尽可能从各个角度充分考虑,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好的标题应是确切适宜、简洁明白、醒目引人。标题不可过长,尽量在20个字以内。常用的拟标题的方法有:一是直接揭示或概括主题,如“应正确看待当前物价的上涨”;二是引人注意的标题,如“房改的出路在哪里?”;三是形象化暗示主题,如“大地超载----论我国的人口形势”;四是直接指明主题的所属范围,如“安徽省地区第三产业水平评价及发展战略”等等.

(三)获取最佳论文选题的途径?

1、选择你有浓厚兴趣,而且在某方面较有专长的课题。

2、要善于独辟蹊径,选择富有新意的课题。

3、选择能够找得到足够参考资料的课题。

4、征询指导老师的意见,在导师指导下选题。

5、利用图书馆、电子网络中的资料选题。

三、毕业论文的结构

毕业论文结构布局的基本格式由标题、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四个方面内容构成。

标题要求直接、具体、醒目、简明扼要。

中文摘要要以不多于200字的语汇摘出论文中的主要观点,便于读者一看就能掌握论文内容的要点。目前比较通用结构式摘要,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内容摘要放在论文的正文之前以方便读者阅读,所以要简洁概括。

正文是论文的的核心内容,包括导论、正论、结论三大部分。导论部分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导论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通常几百字即可。正论部分是论文的主体,作者要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分析、论证、阐明自己的观点和依据。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这部分要以充分有力的材料阐述观点,要准确把握文章内容的层次、大小段落间的内在联系。

结论部分是论文的归结收缩部分,要写论证的结果,做到首尾一贯,同时要写对课题研究的展望,提及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或可能解决的途径等。

在一篇论文中,导论、正论和结论都要有,但却不一定是三部分三块。有的论文三部分齐全,导论提出提出问题,正论分几层进行论证,最后得出结论;有的论文把结论提前融进导论,以解决问题导入,正论再一层一层地分析论证,最后没有结论,或只有一个结尾;还有的论文导论提出问题,正论分析问题,得出结论后,然后提出对策,再写个结尾。

参考文献的要求:

(1)参考文献一般应是作者亲自考察过的对论文有参考价值的文献

(2)参考文献应具有权威性,要注意引用最新的文献;

(3)引用他人的学术观点或学术成果,必须列在参考文献中;

社会热点论文范文篇5

关键词: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热点;比较分析中图分类号:C931

一般认为,国外和我国管理科学的产生与发展,都经历了三个阶段。国外的三个阶段分别是科学管理、行为科学和管理丛林,而我国管理科学的产生与发展,经历的是初创、重建发展和繁荣三个不同阶段。二者的起止时间和研究的主要内容却有很大差异。时间上,国内研究要比国外晚20-50年;内容上,国内基本上是在学习引进西方的理论和方法。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以后,信息技术和知识资本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丰富了管理学科的研究内容,并带来管理方式新的变革,给我国管理科学研究带来了机遇与挑战[1]。随着理论研究自身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许多旧的领域在逐渐淘汰,而许多新的领域已诞生并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样,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及出现时间、热点形成的原因也在不断变化。

1国内外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的现状特征

从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代码可以看出国外对管理科学的理解与我国对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理解比较一致。它主要是指通过吸收、改造、转换其它学科如运筹学、数学、经济学、心理学等的研究方法和工具,为管理科学其它两个领域提供合适的基本技术、基本方法和基本手段[3]。

1.1国外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的现状特征

本文首先通过因子分析[4]和其他有关资料,选定了有代表性的59种国外期刊;然后通过关键词检索的方法统计了1990年-2000年这些期刊被SCI和SSCI收录的全部论文[5]。

从总量来看,国外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决策与对策理论、组织理论、运筹与管理;其次是信息技术与管理、管理系统工程、评估技术、复杂性研究和一般管理理论;而管理思想史、管理心理与行为理论、预测技术、数量经济分析方法、工业工程等领域论文数量相对少得多(见图1)。出现上述研究格局是因为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直到70年代,国外管理科学的研究重点在于运用运筹学、系统工程等数量分析方法来提高决策的精确度和管理的效率,这些领域一贯以来都得到人们的重视和资助。而工业工程、预测技术、数量经济分析方法则更多的被从工程角度和经济学角度进行研究;管理思想史、管理心理与行为理论如果得不到新的学科的支持和工具的改造,其研究力量则会逐渐变弱。

从纵向的历史变化规律来看,所有领域的论文数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1990年到1992年,论文数量增长最快,随后就进入一个平均量比较平稳的增长时期。论文数量增长最快的领域有决策与对策理论、组织理论和运筹与管理。而从发展的趋势来看,运筹与管理、信息技术和管理仍将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继续保持上升的态势。

图1国外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论文总量图

1.2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的现状特征

在考察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的现状特征时,本文综合了四个方面的材料:一是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认定的18种期刊;二是在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针对重要管理学术期刊进行的调查结果;三是2000年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四是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提供的中文核心期刊。根据这些材料,确定了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领域的44种专业性学术期刊。

本文通过关键词检索,对所有这44种期刊在1994年到2000年间被中国期刊网收录的论文进行了统计分析[6]。

从总量来看,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信息技术与管理和管理系统工程,其次是预测技术、评估技术、运筹与管理。管理科学与管理思想史、管理心理与行为理论和复杂性研究则在20篇以下,尚未成为主流(见图2)。出现这种格局的原因是由于信息技术的深远影响和国家的信息化战略已得到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界的重视,并且在企业信息化、决策支持系统和政府信息化等方面已能与实践很好的结合,产生重大的经济效益。系统论的产生在国外已经有一个世纪之久,虽然在国内还是一个比较年轻的研究领域,但在与管理问题相结合方面,得到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并且持续有大量的研究成果产生;预测技术、评估技术、运筹与管理等传统的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域,在解决新的企业管理和社会经济问题时,得到了检验和新的发展。

从纵向的历史变化规律来看,每个领域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而信息技术与管理、管理系统工程、预测技术和评估技术增幅最大。最近三年,管理系统工程、预测技术和组织理论保持持续上升的态势,可以预见它们仍将是未来几年的主要研究领域。此外,大部分领域的论文数量增长都不是很平稳,落差比较大,可能是由于受到诸如政府政策、资助环境的影响太大,这对于一个学科的健康发展是不利的。剔除掉这些影响,我们还发现,1996年和1999年分别是研究论文数量增长的波峰期。由此在没有更长时间序列资料作为实证的情况下,推测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周期大体上是3年。这也提醒我国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研究资助机构,在制定资助计划时应该最少覆盖3年以上。

2国内外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热点问题的比较分析

“研究热点”反映着某一个时段内,学术界对于一些特定问题或领域的关注程度。对于理论研究来说,这一关注程度指标同样可以用这一领域内的情况或相关关键词出现的频次来反映。热点问题是随着理论研究的进展和社会实践的需要变迁的。

根据热点问题形成的来源不同,可以把热点问题分为来源于实践的热点和理论发展自身形成的热点;根据热点持续的时间长短,热点问题可以分为持续的研究热点、前一段的研究热点和当前的研究热点;根据热点问题的地域差异,可以把热点问题分为国外的热点问题、国内的热点问题和共同的热点问题。

图2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论文总量图

2.1国外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的热点问题

研究热点问题和研究的主流领域有惊人的同一性。通过对国外1990-2000年的研究论文分析,得出其主要研究热点问题如表1。

表1:国外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

领域国外研究热点问题

一般管理理论知识管理、团队管理及信息管理的方法论、管理系统的哲学属性

运筹与管理随机多目标问题及算法、生产系统的调度优化、网络冲突分析和资源罪优分析、交互式组和优化、金融/保险市场的定价模型

决策与对策理论多目标决策、不确定性方法、神经网络、多参与主体信息不对称决策问题、风险和微机决策分析

组织理论组织变革与创新、网络组织的组织结构、组织行为、知识经济及经济全球化对传统组织的影响

管理系统工程系统分析方法、模拟技术

评估技术评估指标体系的构造、评估技术在项目投资和人力资源方面的应用

工业工程并行工程、供应链、人因工程

信息技术与管理面向应用的决策支持系统、电子商务、数据挖掘、信息系统开发的全面质量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方法和可扩展数据库模型

复杂性研究混沌理论、量子理论和复杂策略的模仿

2.2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的热点问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现代管理科学理论逐步渗透到我国的社会实践中来,并在我国的管理实践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引起我国理论界与决策界的高度重视。

通过对我国1994-2000年的重要研究论文和最近3年的《中国管理科学》、《研究与发展管理》、《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中国软科学》的全部论文进行分析,研究热点见表2。

表2:国内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

领域国内研究热点问题

一般管理理论人本管理理论、人性假设及管理研究方法论、管理模式的研究、知识管理的初步理论、基于知识的管理激励

运筹与管理动态规划、线性规划、生产系统库存优化理论、多重运输调度算法、各种限制条件下的排队系统

决策与对策理论实际管理问题的决策模型、群体决策(委员会决策)问题研究、决策准则、多目标决策、模糊决策、公共选择的方式及决策规则的选择、可拓学在决策中的应用、事元、物元分析与决策过程、博弈分析

组织理论组织结构、组织变革、基于流程和信息技术的组织再造、虚拟企业的组织管理模式

管理系统工程管理系统分析方法、系统最优控制、网络计划技术、灰色系统与灰色理论、系统效能分析、系统模拟与仿真方法

评估技术评估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方法、灰色关联评价模型、模糊评判、数据包络分析、人工神经网络的应用、风险评估、具体对象的效益与竞争力等指标的评估

预测技术神经网络预测方法、预测模型、灰色预测、模糊预测、数据包络模型、因子分析、灰色预测、遗传算法

数量经济分析方法经济计量模型、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的统计方法、投入产出模型、生产要素对经济效益的贡献分析、一般均衡分析

工业工程敏捷制造、ERP、并行工程、生产调度模型、先进制造技术及其评价、质量成本模式研究、制造系统的可靠性研究、供应链管理、先进制造系统的抓钩排序问题

信息技术与管理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模式与安全研究、组织决策支持系统、数据挖掘技术

复杂性研究灰色系统、集对分析、复杂系统的分析方法、社会经济系统的复杂性研究、混沌理论、非线性复杂经济系统

2.3国内外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热点的比较

通过分别对国内外管理科学与工程的主要研究内容的分析,可以发现它们的异同点(见表3)。

可以看出,管理系统工程、信息技术与管理和运筹与管理是国内外共同的主要研究内容。持续的研究热点将集中在这些领域。决策与对策理论、组织理论是国外当前的主要研究内容,可以预见,受国外的影响,国内未来3-5年内在这两个领域的研究成果将大量出现。

表3国内外管理科学与工程主要研究内容的比较

国外的主要研究内容(前5位)我国的主要研究内容(前5位)

决策与对策理论信息技术与管理

组织理论管理系统工程

运筹与管理预测技术

信息技术与管理评估技术

管理系统工程运筹与管理

国内外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热点的差异比较大,即使是共同的热点问题,研究侧重点也不同。如线性规划,国外的重点是随机多目标优化问题[9],而国内的重点是传统线性规划问题的求解算法和应用;此外,在热点问题的形成来源来看,国外基本上来源于管理实践和其他学科的启示上,而国内则更多的是应用国外理论结合我国国情来解决管理问题(见表4)。

表4国内外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热点的比较

类型问题特征说明

国内外共同的热点问题线性规划、优化理论、决策模型组织结构、组织学习、系统分析方法、决策支持系统、并行工程、电子商务[10]、数据挖掘经典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方向,在与实际管理问题相结合的过程中,得到了国内外研究的共同重视。

国外热点问题,国内尚未成为热点问题复杂性研究[11]、供应链与价值链、知识管理、虚拟组织、绩效评估技术、复杂决策问题的博弈分析、风险管理在前沿的研究问题上,国内要落后于国外。

国外非研究热点,国内为研究热点问题管理信息系统、敏捷制造、神经网络预测方法、预测模型、评估指标体系国外前些时候的研究热点,在国内有很强的应用背景,所以成为研究热点。

此外,在其他方面的差异还包括:

(1)知识管理、复杂性研究[12]等国外研究热点,已经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而在我国则引入的时间不长,有可能成为未来的研究热点[13]。

(2)对于管理思想史、管理心理和行为理论、数量经济分析方法等国内外研究成果日益减少的领域,如果不借助其他学科的方法加以改造,将难以继续引起学术理论界的重视。

(3)国内关于一般管理理论、组织理论等一般理论的研究,主要是介绍国外的研究成果。现在,我们已基本了解了国外相关理论的研究状况,所以对这些理论的介绍在国内不会成为热点,但其应用研究在国内还有前景。

(4)在信息技术与管理、决策与对策理论等领域,国内研究与国外研究的差距最小。

3国内外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热点问题比较的启示

(1)研究的主流领域越来越多地受到信息技术、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影响。或者说,这些新技术、新的时代特征给管理研究主流领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突破。

(2)随着管理实践的发展,有些研究领域要逐渐被淘汰,像管理心理与行为理论;同时也会出现新的研究领域,如复杂性研究和电子商务等。这就要求国内研究主体要跟踪最新研究动向,培养发现研究热点的敏感性。

(3)研究的热点问题大多来自管理实践的需要,即问题导向,注重技术和可操作性。这要求国内研究主体更多地关注管理实践,而不是为研究而研究。

(4)国内的研究热点普遍地落后于国外,但也有自己领先的领域,如工业工程。

(5)国内的资助机构应加强对研究热点问题的资助,因为研究热点与管理实践联系得最紧密,而且也容易在管理实践中产生效益。特别是那些国内外共同的研究热点,其所在领域将为中国管理科学研究起到示范作用。

(6)国内研究热点的形成,基本上有两个前提:一是国外已经是研究热点,国内研究主体加以介绍和引入,结合国内实际,形成研究热点,如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等;二是国内出于国家政策的需要,由政府大力推动而形成研究热点,如复杂性研究。

(7)从内容的比较可以看出,中国的管理科学基本上处在借鉴应用的阶段,根据中国的管理实践提炼出自成一体的管理理论和技术的研究还不多。

参考文献:

[1]席酉民.21世纪的管理与管理研究[J].软科学研究,1997,(12).

[2]管理科学学科代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2000年《项目指南》[D].2000,(4).

[3]成思危.中国管理科学的学科结构与发展重点选择[J].管理科学学报,2000,(1).

[4]汪寿阳,金碧辉.SCI、SSCI与管理科学期刊[J].管理科学学报,2000,(12).

[5]WebofScience:http://wos.isiglobalnet.com,http://wos.isitrial.com[DB/OL].2001.

[6]中国期刊网:http://www.cnki.net/[DB/OL].2001.

[7]ArenierMJ,HourryL,SweeneyMary.Sciencesoftheartificialandknowledgeproduction:thecrucialroleofinterventionresearchinmanagementsciences[J].DesignIssues,1999,15(2):16-55.

[8]SrinivasanA,SundaramD.Anobjectrelationalapproachforthedesignofdecisionsupportsystems[J].EuropeanJournalofOperationalResearch,2000,127(3):594-610.

[9]BruscoMJ,StahlS.AnInteractivemultiobjectiveprogrammingapproachtocombinatorialdataanalysis[J].Psychometrika,2001,66(1):5-24.

[10]金碧辉.国内外管理科学的研究热点问题比较[J].管理科学文摘,2000.

[11]SharonNovak,StevenDEppinger.Sourcingbydesign:productcomplixityandthesupplychain[J].ManagementScience,2001,(1).

社会热点论文范文篇6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方法

知识图谱(KnowledgeGraph/Vault)又称为科学知识图谱,在图书情报界称为知识领域可视化或知识领域映射地图,是显示知识发展进程与结构关系的一系列各种不同的图形,用可视化技术描述知识资源及其载体,挖掘、分析、构建、绘制和显示知识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知识图谱作为一种文献计量学工具,能用图形化的方式形象地表示人们不易理解的信息,使人们在快速获取知识及其逻辑关系的同时,把握关键的知识点。知识图谱在国外的研究较为深入,涵盖图书馆学、情报学、哲学、知识工程、知识管理等领域。但在国内科技期刊研究领域尚未涉及。

1.2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源来自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0年至2017年的数据,采用专业检索,检索式为:SU=‘医学期刊’and(SU=‘办刊’ORSU=‘影响’ORSU=‘信息’ORSU=‘标准’ORSU=‘文献计量’ORSU=‘编辑’ORSU=‘网站’ORSU=‘编委’ORSU=‘作者’ORSU=‘国际’ORSU=‘规范’ORSU=‘影响因子’ORSU=‘作者’ORSU=‘被引频次’),后期运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知识地图的展示。1.3研究范畴从总体情况、时间分布、研究热点、发表载体及期刊分布、基金论文情况和高频作者及机构分析6个维度可视化探究医学科技期刊领域的研究热点。

2结果

2.1总体情况

检索结果显示,2000年至2017年,有关医学期刊研究的论文共计6857篇,CiteSpace软件抽取出作者12432个,关键词34471个。

2.2时间分布

对某一学科领域的时间分布趋势进行分析,可从某一程度上说明该学科领域的研究热度[1]。2000年至2017年,有关医学期刊研究的时间分布图见图1。总体研究论文的趋势呈上升趋势,2015年最多,高达885篇,2016年、2017年略有减少,分别为806篇和758篇。

2.3研究热点

对某一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进行可视化分析,有助于了解该学科领域的研究趋势和前沿方向[2]。本研究通过统计关键词出现的次数分析当前医学科技期刊研究的热点。根据医学科技期刊研究关键词来看,研究频次最高的关键词为医学期刊(629次),编辑(169次),Meta分析(148次),系统评价(101次),文献计量学(93次)等。图2为医学科技期刊研究关键词共现网络又称为共现分析,能反映出研究热点间的相关性,经过聚类分析显示,医学科技期刊研究热点分为3大类。

2.4发表载体及期刊分布

对某一学科领域的发表载体和期刊分布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可推测出该学科领域的学术交流平台的建设情况和文献的总体质量[3]。新世纪以来,从医学科技期刊相关研究的发表载体分布情况来看,有关医学期刊研究的载体以期刊论文为主,这与期刊论文量大面广、时效性较好有关[4]。期刊分布情况见图3。从发表期刊分布情况来看,分布相对比较均衡,期刊类型主要为:编辑出版类(如编辑学报等)、医药卫生总论类(中国医学论坛报、中国临床新医学、中国医药导报等)及医学信息学类(医学信息、现代生物医学进展、医学信息学杂志等)。

2.5基金论文情况

基金论文是指某论文受到各级各类基金资助的情况,往往可代表论文的质量和某一领域的新趋势和制高点[5]。基金论文分布见图4。经统计,基金论文为126篇,占所有的1.84%,资助项目普遍质量较高,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7项(占29.37%),其他也多为省部级及以上的项目资助。

2.6高频作者及机构分析

对某一学科领域的作者数量和机构分布进行分析,有助于了解该学科领域研究者整体水平[6]。2000年至2017年,医学科技期刊研究论文作者分布情况见表1、表2。数据显示,作者分布呈现金字塔型,高产作者为相关领域的领军人才,占0.73%,作者机构大多分布在期刊社和设有医学专业的大学学报。

3讨论

3.1知识图谱分析

在知识图谱的定义上,有学者从功能角度阐释,认为知识图谱能可视化地描述人类随时间拥有的知识资源及其载体,绘制、挖掘、分析和显示科学技术知识及其之间的相互联系,在组织内创造知识共享的环境以促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合作和深入。也有人从理论和方法层面,将其定义为把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科学学、信息科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与科学计量学引文分析、共现分析、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结合,用可视化的图谱形象地揭示科学发展进程和结构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属于科学计量学的研究范畴[7]。知识图谱所描绘的对象主要包括[8]:(1)从事科学技术活动和作为知识载体的人,包括科学家、技术专家、项目组、实践团体或某一知识领域共同体;(2)显性或编码化的知识,如论文、专利、所学课程、数据库等;(3)过程或方法,包括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或方法、组织的业务流程,以及相关的知识投入等。知识图谱主要源于三大领域[9]:(1)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数据、信息、知识与知识域可视化研究;(2)图书情报领域的引文分析可视化、知识地图和知识网络等研究;(3)复杂网络系统和社会网络分析的研究。

3.2研究结果分析

通过知识图谱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2000年至2017年,关于医学期刊的研究总体呈现越来越多的趋势,相关论文的数量上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质量上也越来越高。(2)有关医学科技期刊研究载体仍以期刊为主,期刊类型比较分散,既有编辑出版类的期刊,又有医学类的期刊和大学学报,说明研究的平台相对较多。(3)从作者群体来看,该研究领域的作者较多,领军人才呈现金字塔型分布,比例较小;从作者工作岗位上看,从事医学期刊领域研究的多为医学期刊编辑,而作者机构则显示研究者多为核心医学期刊杂志社从业者,说明医学期刊平台越高,影响力越大,对研究亦越重视。(4)从基金论文比例看,整体受资助的研究还较少,但资助项目多为高水平的部级或省部级项目,从某种程度上保证了研究的质量。(5)从研究热点的可视化结果可以看出,医学期刊领域研究的热点主要在编辑、Meta分析、系统评价、文献计量学及中医药等,体现了医学研究和期刊研究的双重性。通过对共现网络的聚类分析,发现医学期刊研究领域主要分布于三个方面:一是期刊研究领域的编辑(如水平提升、规范化、从业心理、审稿等)和文献计量学(如影响因子、被引用频次、办刊指标等);二是医学研究领域的系统评价、荟萃分析等;三是随着近年来中医药的地位不断提升,中医药方面的期刊研究也逐渐呈现热点。(6)值得关注的是,医学期刊领域研究并没有近年来期刊研究中的新媒体、微博、云传媒等热词,说明医学科技期刊的信息化、网络化和新媒体化相比于其他领域期刊,走在了后面。

社会热点论文范文篇7

1.1数据来源。本文以2018年度CSSCI中收录的18种图书情报领域的期刊(CSSCI中一级学科“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共有20种期刊,去掉其中两种纯档案学期刊)为统计对象,这18种期刊在2018年度共及文章4332篇,本论文将其中的“专题导言”“征文通知”“选题指南”“研讨会召开信息”等非论文性的文章剔除,共获得有效论文3763篇。关键词为一篇论文论述重点的浓缩,是一篇论文的主题和中心,因此对论文关键词的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一个领域的研究热点(如表1)。1.2高频关键词统计。本文首先对上述3763篇论文的关键词进行提取,共得到关键词8695个;其次,对所获得的关键词进行规范,即将同义不同形或同义但表述方式不同的词(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和《公共图书馆法》、“双一流高校”和“双一流大学”、“高校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及同词但英文字母大小写不同的词语(如K-Means和k-means)等进行规范化处理,最终得到有效关键词共8675个;再次,在bibexcel软件中对这8675个关键词进行频次统计及降序排列,各频次区间的关键词数量如下表2所示:由上表可知,关键词出现频次在10次及其以内的数量最多,为8528个,占关键词总数的绝大部分,出现频次在11-20次的关键词有96个,本论文认为此部分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过低,构不成研究热点。因此,本论文将出现频次在21次及以上的51个关键词作为高频词。这51个高频词中,由于出现频次为77次、34次、25次及21次的“影响因素”“研究热点”“实证研究”及“综述”等词并不能有效的表达研究主题,因而本论文将它们从研究对象中剔除,下表3为高频关键词统计表,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到“高校图书馆”“图书馆”“大数据”“公共图书馆”“可视化”“阅读推广”“数字人文”“美国”等关键词的出现频次为50次以上,远高于其他关键词,说明这些主题在图书情报领域的研究热度较高,是研究的热点所在。

2、高频关键词的点度中心度探究

2.1高频关键词的点度中心度统计。点度中心度测量的是一个关键词与其他关键词直接相关的程度,表示一个关键词在网络图中所拥有的影响度。一个关键词点度中心度的值越高,表明与该关键词直接关联(共同出现)的其他关键词越多,说明其在网络图中的影响越大[1]。为探讨词频与点度中心度之间的关系及一致性,本文对表3中的出现频次在20以上的高频关键词的点度中心度进行统计排序,并将其与对应的词频进行比较,结果如表4所示(由于篇幅有限,仅将点度排名前25的关键词列出)。2.2高频关键词的点度中心度与词频的对应关系分析。纵观表4,各关键词的点度中心度排序与其出现频次的排序大体一致,如“高校图书馆”“大数据”“图书馆”“可视化”“公共图书馆”“网络舆情”“数字人文”“美国”“阅读推广”等关键词的点度中心度及出现频次均较高,数据的一致性较强,由此可以推断这些关键词所表述的主题在图书情报领域关注度较高,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问题。但有个别关键词的点度中心度排名与其出现频次排名相差略大,如“数据挖掘”的点度中心度排名远高于其词频排名,对于这种现象,本文认为由于数据挖掘是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提取有价值信息的一种技术,在图书馆领域,数据挖掘技术主要用于分析各项业务和服务工作中积累的数据,以便获取某种未知的规律和信息,即对于图书情报领域而言,主要是研究数据挖掘技术在各项业务和服务工作中的应用,因而作为关键词它一般与图书情报部门的具体工作名称同时出现,故其点度中心度会比较高。

3、高频关键词共现分析

3.1高频关键词可视化图谱。为了更直观的观察图书情报领域中影响力较高的关键词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本文使用UCINET软件及其附带的Netdraw软件,对表3中出现的高频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处理,将其以共现知识图谱的形式展现为图1,同时将该共现图谱中的具体共现频次列为表5(由于篇幅限制,仅对共现频次为5及以上的关键词进行罗列)。在共现图谱中,每个节点均代表其对应的关键词,节点的大小表示该关键词的中心度大小,节点越大,则关键词的中心度越高。关键词之间的线段代表关键词之间的直接联系,线段越粗,则表示关键词间联系越紧密。由图1可清晰的看出“高校图书馆”“大数据”“可视化”“图书馆”等关键词在图中的节点最大,且与其他节点的连线较多,可见“高校图书馆”“大数据”“可视化”“图书馆”等关键词在图书情报领域影响力较高,与其他关键词的联系比较密切。3.2高频关键词共现统计。在关键词共现频次表中,“高校图书馆”与“阅读推广”共同出现的次数最多,为17次,且“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两个关键词的词频及点度中心度均较高,因此可以推断出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为2018年度图书情报领域研究的最大热点。根据上述判断方法,即结合关键词出现频次、点度中心度及共现频次等综合判断,2018年度图书情报领域的研究热点还包括:大数据及大数据环境下的网络舆情、数字人文、美国高校图书馆、图书馆知识服务、数字图书馆和移动图书馆、智库、人工智能及智慧图书馆等。

4、热点探究

4.1图书馆阅读推广。1995年,在西班牙的建议下,国际出版商协会在第25届全球大会上第一次提出“世界图书日”这一设想,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讨论,将每年4月23日确认为“世界读书日”[2]。自此,各国人民逐渐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在我国,“全民阅读”已第六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彰显了我国政府对阅读的重视,正如所言,“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正气[3]。”对全体公民而言,阅读不仅可以丰富读者的知识储备,还可提升读者的精神境界和内在涵养,从而在侧面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经统计,儿童及大学生为阅读推广服务研究的主要对象;儿童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在年幼时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其未来的发展大有裨益;大学生是社会发展未来的栋梁,大学生在此阶段应实现其价值观的塑造,因此广泛阅读有助于其塑立自身的完整人格,从而更好实现自身的价值[4]。尽管我国社会各界均高度重视对阅读地推广,但图书馆界仍是阅读推广的主力军,这是由图书馆的职能及定位所决定的。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资源的存贮中心,拥有大量人类智慧的结晶,致力于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理应是推动阅读推广潮流的第一动力和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主要机构[5],因此,阅读推广活动成为图书情报领域的一个核心热点。4.2大数据及大数据环境下的网络舆情。在信息时代下,数据量飞速增长,传统的数据处理技术已无法适应如今的海量数据,而大数据技术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僵局,各行各业均应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对数据的管理及挖掘[6]。图书馆界作为新兴技术应用的前沿阵地,自大数据技术产生之时便对其密切关注,并将其应用于自身的业务中。如在用户数据管理及服务方面,图书馆在对用户个人隐私数据进行保护的前提下,对用户信息进行整理和挖掘,根据用户的习惯和喜好,为其提供个性化服务,因此大数据必然成为图书馆界的研究热点[7]。与此同时,大数据环境下,由于公众在网上信息的成本越来越低,且公众在网络中的身份更为隐秘,因此越来越多的网民在网络中为各种各样的事件“发声”[8],但公众的“发声”有时会被别有用心之人刻意煽动,从而引发某种不可控的恶性事件。大学生作为参与网络舆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心智尚未完全成熟,易在冲动下发表不理智的言论,因此其思想需要正确地引导;而高校图书馆被誉为高等教育机构的心脏,本身就具有教育功能,理应发挥自身优势,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方面地积极引导和潜在教育[9],在此情况下,网络舆情便成为了图书情报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4.3数字人文。数字人文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其主要目标是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传统的人文学科,从而促进人文学科的发展[10]。数字人文项目的开展可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公众对人文领域知识的获取,增强公众对历史文化的认同感,深化公众对艺术文化的领悟性,提高公众对人类文明的了解度。对图书馆而言,一方面,图书馆是人类文明的聚集地,在数字化时代,理应承担起促进公众了解人类文明、关注人类文明的重任[11];另一方面,图书馆作为大量信息资源的存储地,为数字人文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温床,在数字人文资源整合方面,图书馆凭借其对图书及数字化文献整合的经验,可以对数字人文资源进行深度揭示,从而提升数字人文服务的效率[12]。因此,图书馆既有推动数字人文发展的必要责任,又有促进数字人文进步的先天条件,故数字人文成为图书情报领域的研究热点也就不足为奇。4.4美国高校图书馆。当今社会正处于一个高度开放的时代,各个行业均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图书馆界同样如此。由于美国的经济和科学技术均较为发达,因此无论其图书馆管理服务理念还是其图书馆管理服务的实践均位于世界前列,故开展美国图书馆管理服务经验的研究有利于促进我国图书馆界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学者在美国高校图书馆的实践探索涉及多个研究主题,例如于亚秀等学者对美国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项目的研究[13]、张亚宏对美国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的调查[14]以及谭玉等学者对美国高校图书馆智库建设的探索[15]等,研究大多是通过对美国高校图书馆某项目的详细介绍,或对项目进行分析并与国内图书馆界实践进行对比,指出国内图书馆界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4.5图书馆的知识服务。知识服务是在文献服务及信息服务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为满足读者特定需求,依靠图书馆员自身专业知识及素养而提供的服务[16]。知识服务形式不仅包括传统的科技查新服务,还包括定题服务、学科报告等服务,这类服务的特点是用户无需再付出多余的成本即可直接获知想要的结果[17]。相较文献服务和信息服务而言,知识服务可以解决用户更复杂更专深的知识需求,知识服务提供的知识产品智力水平也更高。在大数据时代,有效信息被各种无效信息所湮没,读者获取有效信息的成本直线上升,在此背景下,知识服务成为图书馆重点开展的业务之一,因此也成为图书情报领域的研究热点。4.6数字图书馆和移动图书馆。数字图书馆是指运用数字化的技术,凭借自身的数字化馆藏资源为用户提供多样化服务的综合系统。相较传统图书馆而言,数字图书馆可提供更为深层次的服务,其不局限于提供某种文献,而是致力于解决用户需要的问题,同时还可根据用户的提问定制个性化的书目推荐,极大的提高了用户的服务体验[18]。此外,随着移动技术和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智能终端的应用逐渐普及,各互联网巨头均开发了可应用于移动终端的搜索引擎,抢占了大量图书馆用户,在此背景下,图书馆界越来越重视开展移动服务,移动图书馆应运而生。目前移动图书馆的主要服务模式为微信公众平台、APP和WAP等,可使用户无需到馆即可获取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及服务[19]。数字图书馆和移动图书馆的出现均极大的增强了用户利用图书馆的便利性,使图书馆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因此其必然成为图书情报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4.7智库智库是一种以公共政策为研究对象,为政府的各种决策提供支持的研究机构[20];智库研究过程涉及多方面数据信息,而图书馆作为文献资源的聚集地,拥有大量数字化资源,可为智库的运行提供资源基础,因此图书情报界在智库的发展中占领着不可或缺的地位。除此之外,图书情报界从业人员往往拥有扎实的信息分析能力,可对海量信息资源进行数据挖掘从而间接为智库工作提供支持,因此图书馆也逐渐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智库服务,如高校图书馆凭借自身在学科服务方面的优势,为智库的研究提供学科发展趋势报告或对其提供定题服务等[21],在这种背景下,智库也就成了图书情报领域学者的研究热点。4.8人工智能及智慧图书馆。人工智能一词最早于1956年提出,经过六十多年的积淀,人工智能技术迎来了其蓬勃发展的时代,不仅被摆至各个国家发展的战略地位,且被工业界视为“第四次工业革命”[22],各行各业均展开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探索,图书馆行业也不例外,如早期的清华大学图书馆及深圳图书馆对智能聊天机器人的应用等。除人工智能的应用实践外,对人工智能应用理念的讨论热度也持续高涨,因此人工智能当仁不让的成为了图书情报领域的研究热点。在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等技术的推动下,智慧图书馆进入了图书情报领域学者的视野,智慧图书馆是数字图书馆发展的更高阶段,其可由智慧馆员通过对智能技术和智能系统为用户提供智慧服务,实现用户、书、图书馆之间的互联互通,更好的满足用户需求从而增强图书馆的竞争力。目前武汉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图书馆对智慧图书馆开展了部分研究及实践探索,在各高校图书馆的实践影响下,更多学者投入至智慧图书馆的研究中,因此智慧图书馆也成为图书情报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社会热点论文范文篇8

1数据分析方法

为了方便进行数据比较,本研究以《2018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板)自然科学卷》[2]收录的26种师范类高校学报自然科学版为研究对象,选取多种数据库进行数据采集.通过对比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录的期刊数据,结果显示CNKI数据库统计的数据更加全面和广泛,因此,本文统计了CNKI数据库提供的创刊时间、累积量、累积总下载频次、累积总被引频次和2009—2019年排名前20位的热点关键词,其中累积量、累积总下载频次和累积总被引频次的统计起始年以CNKI数据库收录为准,所有参数统计的截止日期为2019年10月16日.统计关键词时,合并同类型关键词,如:北京市与北京合并为北京、安徽省与安徽合并为安徽等;删除指代不明的关键词,如:1、2、图等;排名相同的关键词统一列入排名,即所统计的关键词数目≥20个.2017年核心总被引频次数据来自《2018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板)自然科学卷》[2].使用OriginPro2018软件绘制数据曲线图;使用SPSS24软件进行数据离散度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r)越接近于1或-1,相关度越强,相关系数越接近于0,相关度越弱.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调查结果

2.1整体情况.26种师范类高校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的创刊时间、累积量、累积总下载频次、累积总被引频次、2017年核心总被引频次及排名等数据列于表1.26种学报累积载文量为2246~8045篇,合计114136篇,平均4390篇/种,其中9种学报的总载文量高于平均值;累积总下载频次是277053~1205606次,合计15100801次,平均580800次/种,其中11种学报的总下载频次高于平均值;累积总被引频次是9106~49612次,合计511242次,平均总19663次/种,其中11种学报的总被引频次高于平均值;2017年核心总被引频次是194~1196次,合计9989次,平均384次/种,其中10种学报的核心总被引频次高于平均值.2.2时间分散情况.26种学报的创刊时间是1942—1984年,《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时间最早,是1942年;《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最晚,是1984年.26种期刊创刊时间及所属主办单位建校时间的散点图如图1所示,两者的时间差为4~71a,时间跨度范围最小和最大的期刊分别是《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和《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和建校时间数据的标准差分别是11.60和21.71a;方差值分别是134.66和471.34a,可知与各师范高校建校时间时间分散性相比,见刊时间较集中,主要集中在1951—1960年(17种)和1976—1984年(7种).982.3指标相关性分析.26种学报的累积量、累积总下载频次、累积总被引频次、2017年核心总被引频次曲线如图1所示.通过趋势图可知,4个参数的整体趋势是一致的.将4个参数间进行两两相关性分析,累积量与累积总下载频次、累积总被引频次和2017年核心总被引频次正相关(r=0.807、0.807和0.761,P<0.01);累积总下载频次与累积总被引频次和2017年核心总被引频次正相关(r=0.925和0.884,P<0.01);累积总被引频次与2017年核心总被引频次正相关(r=0.940,P<0.01).4个参数之间均相关,且相关性较高,其中累积总被引频次与2017年核心总被引频次相关性最高,如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4个参数均排名第一.与其他3种曲线变化趋势有出入的是《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累积量、《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累积总被引频次、《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的累积总下载频次、《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累积总下载频次和《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累积总被引频次.累积总下载频次是累积总被引频次的22~46倍,平均倍数31倍;累积总被引频次是2017年核心总被引频次的39~76倍,平均倍数53倍;即总09下载次数在31次,才有可能被引用1次;总被引在53次时,才有可能实现核心被引1次.累积总下载频次是累积量的86~208倍,平均倍数133倍;累积总被引频次是累积量的3~6倍,平均倍数4倍;即篇均下载频次为133次/篇,篇均被引频次为4次/篇.2.4热点关键词分析.通过统计CNKI数据库中26种学报、所有师范类和高校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019年排名前20位的热点关键词,结果列于表2.可知,不同学报的热点关键词既有共性又有差异,如出现以所属地域和具有地域特征的词为热点关键词的学报分别有23和13个,如安徽、芜湖、北京、扬子鳄、漓江、白头叶猴和喀斯特等;出现与教学相关的词为热点关键词的学报有10个,如教学改革、大学生和课程体系等词;在不同学报中出现10次以上的热点关键词分别是合成、稳定性、不动点和晶体结构,分别出现23、14、11和10次.这从数据上说明了不同学报的学科倾向性,如《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关键词倾向于地理、数学和化学等学科;《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倾向于物理、环境和生物等学科.本研究同时对所有CNKI数据库收录的师范类和高校学报自然科学版进行热点关键词统计,通过与26种学报数据比较,结果表明,师范类高校学报自然科学版的热点关键词都存在于26种学报数据中;而高校学报自然科学版的热点关键词有2个未出现在26种学报数据中,分别是仿真和有限元.师范类与高校学报自然科学版的热点关键词有12个关键词是一致的,即相似率达60%,分别是合成、稳定性、教学改革、对策、大学生、应用、教学、高校、吸附、单片机、影响因素和数据库,其中有6个关键词是反映教育动态的内容.

3讨论与建议

不同数据库对期刊的评价指标不同,且同一种数据库不同阶段对期刊的评价指标也会有所调整,如1992年《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评价指标有3个(载文量、文摘量和被引量),发展到2017年评价指标有21个,其中16个一级指标、4种二级指标[3].本研究选取了2个数据库的部分评价指标进行对比分析,载文量、被引频次和下载频次属于多数研究论文会统计的参数,与其他文献相比的不同之处在于本文统计的参数均是自CNKI数据库录入起的累积值,数值范围更大;同时首次分析了创刊时间与建校时间离散度和热点关键词分布情况.26种学报的创刊时间和所属主办单位建校时间数据比较分析,创刊时间离散度结果符合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的整体特点[15];1946—1965年是我国科技期发展的初步阶段,该阶段学术类、科技类期刊达143种,这17种师范类高校期刊自然科学版也是创刊在此阶段;1966—1976年是期刊发展的挫折阶段,这一阶段大部分期刊处于休刊状态;1977—1990年是科技界发展的春天,同时也是科技期刊发展春天,这个阶段学术类和科技类期刊达2149种,与总期刊数目增长相比,师范类高校学报自然科学版(核心)仅增长了7种.26种学报的4个参数整体趋势图分析,4个参数的变化趋势具有一定的一致性,且参数之间具有相关性.这与杜利民[13]统计的8种期刊在2012—2016年被引频次和下载次数的整体趋势结果一致.与上述文献相比,本研究的统计范围更广,且具有相关性分析参数数据结果的支持.累积量、累积总下载频次、累积总被引频次和核心总被引频次均能直接反应一种期刊的影响力和影响范围,本研究数据显示,整体上累计量多的学报,则其他3个参数的频次也高.大部分期刊都是有固定或固定范围的载文页码,因此总载论文量主要与刊期和每期载文量有关.刊期的调整受多种因素影响,受来稿量、稿件质量、编辑力量和经费等限制;每期载文量因受页码限制,则主要与论文长短有关,那么在刊期固定的情况下,编辑进行修改论文时,则要求作者尽量减少文中不相关或重复性的语言,文字与图表之间减少重复性描述,不断进行文章精华内容的凝练.由于网络传播的快速性和广泛性,下载频次和被引频次主要与热点研究、出版内容数字化等有关.洪鸥等[16]对全国344所高校主办的413种高校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进行网站建设、信息、使用采编系统、网刊在线和开放获取等指标进行调研,结果显示影响力越高的期刊数字化程度越高,而高校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网站内容简单、更新少、信息陈旧更有甚者久未更新.师范类高校学报自然科学版门户网站存在的问题也逃不过这个现象.因此,为了提升论文的下载和被引频次,编辑部需要做到增加热点力度,减少发表冷门或者过期热点论文;加快建设学报网站、投稿-审稿系统和数据开放获取等措施;利用微信和微博公众号、邮箱及app定期及时推送当期、过刊和热点论文;采取在线优先出版措施,缩短出版周期,提前分享和传播热点论文.文题是一篇论文最精炼的表述,读者以此判断是否需要阅读.关键词是用于表达文章主题内容,对论文具有实质意义、重要的和关键性的词语[17].通过关键词可以直接了解到论文的研究热点和关键点.26种学报的热点关键词既有相同的特点,也有不同的内容,如共有的所属地名和具有地域性特征的词语,说明学报发表的论文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同时也说明学报与所属地具有一定的统一性;10种学报热点关键词中都出现了教学教育相关的关键词,表明在一定程度上师范类高校学报是展示最新教育研究成果、促进教学改革经验交流的平台.不同学报之间的热点关键词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的学科倾向,这些研究结果与李拓宇[12]和陈留院[14]的调研结果一致.26种学报与师范类高校学报自然科学版的热点关键词统计结果具有一致性,即师范类高校学报自然科学版的热点关键词被包含于26种学报的热点关键词,表明这些学报的学术定位既统一但又有不同的倾向性.与高校学报自然科学版相比,26种学报的热点关键词既有包含的内容,又有不同的内容,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不同学报的定位和研究热点不同.与高校学报的办刊环境相比,师范类高校学报的办刊环境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这与2类学校的定位有关.整体上分析,师范类高校学报的发展仍然落后于高校学报的发展.2类高校热点关键词的异同处也证实了这个结论.

社会热点论文范文篇9

关键词:生态建筑;知识图谱;研究热点;研究趋势

1数据选取与整理

1.1数据来源

本文所选数据来源于CNKI数据库中期刊收录的文献,数据获取时间为2019年12月13日。检索策略为CNKI数据库中主题词设定为“建筑”并含“生态”,时间段为2010—2019年,共检索到13914篇,其中核心期刊1521篇。逐条对文献进行检验,人工剔除征稿信息、新闻类信息、会议类信息、学者访谈及重复文献等无效信息后,共在CNKI得到有效核心期刊1362篇,以此作为本文的主要数据。

1.2分析工具

CiteSpace是美国雷德赛尔大学陈超美博士与大连理工大学的WISE实验室联合开发的科学文献分析工具,是一种能实现数据可视化的引文分析软件,用于探寻文献间存在的潜在关系[1]。因通过可视化的方法来呈现文献的结构、规律和分布状态,故将此类方法统计得到的图形称为“科学知识图谱”[2-4]。它能呈现科学知识领域的信息全景,并识别特定学科研究领域中的关键文献、热点研究和前沿方向。

2统计结果及分析

2.1时间和数量分析

统计论文的总体发表量(见图1)可知,2010—2012年生态建筑领域的量呈小幅下降,每年约1100篇;2013至2015年发文量呈缓慢增长趋势,这可能与2013年实施的房地产调控市场化改革有关,市场的“寒冬”导致研究降温;2016年生态建筑的研究开始“回暖”,2016—2019年发文量呈稳步增长态势,这是对我国新发展理念的积极回应。

2.2热点作者分析

通过对核心期刊发表作者和发表机构的分析,可以找出在生态建筑领域起到中坚力量的专家学者。通过绘制主要作者网络聚类图谱发现发文量前三的是刘加平(合作11篇),仇保兴(5篇),何镜堂等5人(合作4篇),发文量前十的作者都列于下表中(见表1)。其中,最大的研究团体是刘加平、王芳等7人,他们均隶属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其次是何镜堂和冒亚龙,他们同就职于华南理工大学。仇保兴论文被引量大但在生态建筑研究方面并未与他人进行合作发文。分析可知合作发文的研究者常隶属于同一所机构,这表明生态建筑领域的研究合作有一定的封闭性,跨机构合作研究的能力有待提高。

2.3热点机构分析

通过对1362篇核心论文进行机构统计,可找出在生态建筑领域更有创新和研究能力的机构。节点处机构名字越大代表发文量越多(见图2),机构之间的连线代表有合作关系,排名前十的机构列于表2。研究机构的分布比较分散,这表明生态建筑的发展是一个全国性问题。其中,我国北方和中西部院校对生态建筑研究更为重视(见表2),投入多、发展快,这与当地改善生态环境的需求相吻合。分析可知,在生态建筑的研究过程中,科研机构间存在一定的合作关系但联系仍不够紧密。

2.4热点论文分析

被引频次反映了论文的质量和学术影响力(见表3)。其中被引量最高的论文《海绵城市(LID)的内涵、途径与展望》(仇保兴,2015)从城镇化的大背景下对海绵城市的内涵、实现途径进行了探讨。对我国海绵城市建设提出了指导性意见。《低碳生态城规划指标及实施途径》(颜文涛等,2011)构建了低碳生态城的规划指标,指导各地低碳城市的建设。高被引论文对生态建筑领域进行了综合、全面、深入的探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突现词图谱及近期前沿分析

突现词是突然出现频率突增的关键词。目的是找出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内生态建筑研究领域的热点和前沿问题。其中“年份”为突现词首次出现的年份,“强度”为突现词研究的热度,“开始”和“结束”表示在此时间段内突现词成为研究热点。和高频词相比,突现词更能体现学科发展的突然变化和研究的新趋势。对比前十名的突现词可以发现生态建筑的研究发展有着较为明显的由浅入深,跟随国家政策导向的特点(见图3)。2010—2012年,节能、低碳经济、低碳生态城市、规划等突现词的出现符合生态建筑的早期研究理念,也是在生态建筑设计中较容易发现的问题。2012—2016年,生态城、可持续性、生态文明等相继成为研究热点,这是生态建筑进入成熟阶段的主要表现,也是对当时国家大力发展环保事业和去落后产能降低污染大战略的回应。2016—2019年,传统村落这一突现词的出现表示生态建筑新时期的研究热点,且其热度延续至今,这也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在建筑研究方向的体现。

4共现词知识图谱及热点主题分析

关键词共现也叫共现词,是指关键词之间两两以上共同出现,共现词相互之间自然地聚集成群,形成聚类,这是热点主题形成的标志,它比单纯的高频词统计更为合理科学。CiteSpace自动标注了11个聚类,标签中个别表征不够准确,本文选择其中6个标识词予以调整和归纳并做如下简要分析。

4.1风景园林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将其与生态的理念相结合,以“和谐、生态、自然”的理念指导风景园林的设计,能更好地实现园林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在园林设计中园林的人文化、节能化、生态化、空间营造、景观生态、造景设计、排水设计、园艺设计等都应体现生态学的原理[5]。

4.2生态城市

生态城市理论已发展为包括城市自然生观、城市经济生态观、城市社会生态观和复合生态观等的综合城市生态理论,并从生态学角度提出了解决城市弊病的一系列对策[6]。生态城市理念蕴含着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对于中国的城乡规划有着显著的指导意义。

4.3生态足迹

生态足迹是由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威廉(William)及其博士生瓦克纳戈尔(Wackernagel)提出的一种定量测量人类对自然利用程度的方法,致力于解决可持续发展的量度问题,广泛用于评价可持续发展状态、生态容量和生态承载力,可定量反映出其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的压力、影响程度和社会经济发展所要求的公平性、系统性和发展性[7]。为城乡规划和生态城市建设提供指导和理论依据。

4.4低碳

绿色低碳一直是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要策略之一。我国于2015年11月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1次缔约方会议上,提出了“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等多个目标[8]。低碳建筑不强调某一技术的运用而注重技术产生的最终效果,以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量作为唯一评价指标[9],可实现生态理念与低碳目标相结合最终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4.5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理论是为了应对我国当前面临的洪涝灾害、水资源短缺、地下水位下降、水污染等多种问题所提出的。“海绵城市”的建设有生态雨洪管理、地下水补充、城市微气候调节、绿地营造、优化城市对雨水的调蓄、净节能低碳经济低碳生态城市规划生态城可持续性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化生态文明传统村落在此时间段内突现词持续成为研究热点在此时间段内突现词未持续成为研究热点图3突现词图谱及近期前沿分析(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化和排放等功效。

4.6生态智慧

生态智慧,是人类在与自然协同进化的漫长过程中领悟和积累的生存与生活智慧[10]。蕴含着基于地方生活经验的生态智慧和基于建筑营造经验的气候适应性。建筑的生态智慧不仅体现在对地形地貌、方位朝向的考量,而且体现在建筑与自然的理性包容、相互协作。研究聚落的生态智慧可以融合环境管理,有助于设计出富有活力的现代社区。

5结论

本文使用CiteSpace对CNKI中的生态建筑研究文献进行了可视化分析。历年发文量从2013年开始持续增加,各个科研机构中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和天津大学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刘加平、仇保兴、何镜堂等是国内发文量和影响力较大的专家学者。通过突现词分析,可以得出目前国内的生态建筑研究热点为生态文明、传统村落。最后,通过共现词分析,得出绿色建筑研究的几大热点领域是风景园林、生态城市、生态足迹、建筑设计、生态、理念、低碳、生态图书馆、海绵城市、生态智慧。生态建筑的发展呈现出跨学科和多样化的发展趋势,生态建筑的研究对促进建筑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美丽中国发挥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桂智刚,吴海西,沈波,等.探求绿色建筑的研究概况和前沿热点:基于CNKI的统计分析[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51(04):610-616.

[2]李杰,陈超美.Citespace:科技文本挖掘及可视化[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2016.

[3]陈悦,陈超美,胡志刚,等.引文空间分析原理与应用:Citespace实用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4]陈悦,陈超美,刘则渊,等.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科学学研究,2015,33(02):242-253.

[5]汪云.风景园林设计中有关生态学原理的初步思考[J].建材与装饰,2016(41):54-55.

[6]黄肇义,杨东援.国内外生态城市理论研究综述[J].城市规划,2001(01):59-66.

[7]郭秀锐,杨居荣,毛显强.城市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以广州为例[J].地理研究,2003(05):654-662.

[8]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国家自主贡献[N].人民日报,2015-07-01(022).

[9]刘剑.基于案例分析的低碳建筑特征及其实施策略研究[J].建筑节能,2020,48(02):39-42,57.

社会热点论文范文篇10

[关键词]社会保障学;实践教学改革;应用型人才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民生”问题逐渐成为我国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和“民生”问题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性也随之突显出来。社会保障工作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必需掌握扎实的、与时俱进的社会保障知识。然而,在当前的社会保障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教学内容严重滞后于社保政策的变动、教师知识更新过慢、忽视实践教学及实践教学资源受限等问题。为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学的教学效果,本文从调整教学模式、关注学科热点、以“应用”为向导促进实践教学等方面入手进行社会保障学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1社会保障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而言,今后工作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和社会保障相关的。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大都把社会保障学设置为专业基础课程,只有部分院校把社会保障学列入专业选修课程。社会保障学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政策性都极强的学科。第一,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各种规章制度十分复杂,世界各国,乃至中国的各个地市的具体规定都不同。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社会保障的各项事业迅速发展,相关的理念和制度也在不停地发生变化。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教师自身并没有紧跟时代和政策的发展,及时吸收这些新信息、新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一味地照搬课本,造成课堂的教学内容严重滞后于时代的发展。第二,我国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实践教学很多时候停留在口号中,理论灌输仍是目前很多应用型院校课堂教学的主要模式。教师照本宣科讲解社会保障的理论和制度,很容易让学生觉得课程枯燥无味,使学生无法对社保政策产生兴趣和感性认识,教学效果不佳,从而造成毕业生在工作中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基于应用导向和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设计,合理安排课程内容,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教学增强学生对社保知识的感性认识,并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社会保障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能力。第三,目前高校普遍存在实践教学资源有限的问题。比如,学生很难有机会到社保经办机构去实地体验。除了设置有社会保障专业的院校以外,很少有学校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配备社会保障的仿真模拟软件。

2社会保障学实践教学改革目标的确立

第一,培养学生的“民生”意识。社会保障的实践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论,更应该培养学生的“民生”意识。笔者在社会保障课程教学过程中,感到目前很多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原因是没有“民生”意识。学生因受自身阅历的限制,认为社保和自己关系不大,不关心“民生”问题和社保热点,对课程内容自然缺乏兴趣。因此,实践改革的首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民生”意识,帮助学生树立为社会大众服务的意识及社会责任感。第二,要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基,民生之本,是一项综合性服务事业。社会保障事业需要理论和实践能力同时具备的综合性人才。在培养学生“民生”意识的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应用型本科培养的不是背诵理论制度的人,而是要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会实际操作的应用型人才。第三,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在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更新周期不断加快的当代社会,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取决于人才的质量。而人才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与人才创新能力紧密相关。因此,社会保障学的实践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通过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发现我国社会保障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新思维,使学生主动参与到现实社会保障问题的分析和处理过程中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社会保障学教学改革实施过程

基于社会保障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以及实践教学改革的目标,笔者在所在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教学的改革实践。

3.1课堂实践教学的实施

3.1.1社保新闻热点的解读

社会保障的教材分为理论部分和实务部分。学期的第一周是教师理论讲解周。从第二周开始,根据课程内容,采取“以社会热点为中心,读新闻评新闻”的课程教学模式。在课程上,首先对学生分组,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将56名学生分为8个小组。然后把老年社会保障、医疗保险、就业保障、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住房保障、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相关内容依次分配给各个小组。要求学生在课前对课本进行预习,并根据各自承担的专题内容分工收集相关社保新闻和热点问题。每堂课的第一项任务是各小组面向全体同学解读社保相关新闻。在解读社保新闻过程中,各组还需要联系教材相关内容制作PPT,并在课堂上进行简要讲解和案例分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做启发性的指导。学生通过新闻的收集和解读、课程内容的讲解、回答教师和同学提问的环节,学会主动学习,增强基本理论的实际运用能力。通过社保新闻解读环节,促使学生主动去了解民生,关心民生,增强对社保的敏感性,培养学生对社会保障这门课的兴趣及社会责任感。此外,各小组对专题进行新闻收集和讨论的过程,也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收集和交流能力。

3.1.2课程论文的写作

社会保障学是一门政策性和动态性并存的学科。近年来,各国的社会保障制度都在改革和发展中。我国的社保制度发展尤为迅速,过程中也存在各种各样需要解决的问题,然而这些变革和问题在教材中是无法及时体现出来的,因为社保教材只能给学生呈现社会保障的整体框架。社会保障课程的实践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需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中国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因此,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各组学生独立完成社保相关专题的课程论文写作。前一阶段的课程讲解及新闻解读,为论文的材料准备奠定了基础,各小组的论文既是对课本的深刻认识,也是对社会现状的深入总结。在实践中,8个小组所研究的论文分别为:《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养老服务体系研究——以马鞍山市为例》《企业职工对延迟退休的意愿研究——以马鞍山市某国有企业为例》《城镇单独家庭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马鞍山市的分析》《构建农村留守儿童福利体系的思考——以安徽省××村为例》《职业教育与“农二代”社会流动》《关于大学生失业保险制度的研究》《马鞍山市高校大学生医疗保险意识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人口老龄化及我国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研究》。这些课程论文包含了近年两会热点及社会所关注的主要“民生”问题,比如:人口老龄化和养老问题、延迟退休、农民工和大学生就业、留守儿童福利、医疗保险改革等。教学改革的意义是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分析社会现状的能力。课程论文是对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总结,通过论文的写作,学生在不断的认识和实践中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教改最大的受益者。以第一组的《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养老服务体系研究》为例,学生将两会热点与马鞍山市的现状相结合,从马鞍山市社保局、民政局收集了大量的信息,深入浅出地分析了马鞍山目前养老产业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马鞍山市未来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解决方案。

3.2课外实践教学的实施

除了课堂内的实践教学,教师还要积极将课程内容融入各种社会团体活动之中,鼓励和组织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比赛、社会保障知识竞赛、社会保障技能竞赛、校园志愿公益活动,等等。例如,本校2010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就以“养老服务产业—老年送餐”项目与“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项目参加“挑战杯”比赛,并取得良好的成绩。另外,在课程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和指导学生进行实地调查、参观访问等,丰富和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例如,第五组的课题,学生为了完成课程论文,深入留守儿童学校和家庭,以调查访问和开座谈会的形式,收集了马鞍山留守儿童福利状况的第一手资料,形成了高质量的论文。另外,实践教学还可采用其他多种形式,比如请马鞍山社保局的相关工作的人员走进课堂,给学生们介绍最新的社保政策;联系相关社保机构,使学生有机会亲身参与到社保流程当中去,使学生接触到社保制度的实际运行过程,掌握最新的社保制度和技能,培养学生处理社保现实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成为创新型实践型的应用人才。

4结语

以培养学生应用型能力为主的实践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民生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通过课堂和社会实践的结合,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调查、文献检索的能力,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社会保障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吸取新信息和新知识并结合自己的科研方向,引导学生去阅读、观察、讨论和思考,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社保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就业竞争力的进一步提高。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