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模式教学范文10篇

时间:2023-09-18 17:42:55

商业模式教学

商业模式教学范文篇1

建构主义主要以及维果斯基的社会建构理论和皮亚杰的同化顺应理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社会建构主义将心理描述为超越身体范围而进入社会环境的一种分布式的存在物。与认知建构主义者相反,社会建构主义将心理定位于社会中的个人行为。因此,学习首先是进入某一实践共同体的文化的过程[1]。社会建构主义特别强调情境的作用,它认为个体知识的建构离不开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建构是个体的认识活动与社会文化情境的交互作用的结果[2]。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来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在这种建构过程中,一方面学习者对当前信息的理解需要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超越外部信息本身;另一方面,对原有知识经验的运用又不只是简单地提取和套用,个体同时需要依据新经验对原有经验本身做出某种调整和改造,即同化和顺应两方面的统一[3]。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我们得出建构主义的学习观:知识不是被动吸收的,而是由认识主体主动建构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能被传授,但传授的知识只有在它被重新构建之后,即得到了解释并且与学习者的已有知识联系起来,才在各种情况下变得可用。建构主义教学论和学元论是截然不同的观点:二元论认为知识是客观存在的,学习只是主体通过一定方法和手段认识并了解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理论则认为:第一,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建立在个体历时的经验基础上的;第二,认知功能的适应性在于对经验世界进行组织,而不在于发现本体论意义上的客观存在。建构主义观念认为:主体不是要发现客观现实的必然性,而是以某种概念化可生成的未来方式参与现实世界,然后以某种与可生成性认知相一致的方式组织自己的经验世界。

二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创新创业教学模式

创业教育作为一门学科,是一门面向本科生开设的融创业理论、创业实践、企业家精神培育于一体的全新的创业教育通识课程,旨在启蒙大学生的企业家精神,培养创业能力,增进其对创业的了解和认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正在受到各高校的普遍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理念。[4]本课程的教学和传统的教学模式完全不同,课题组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从问题出发,提出了任务驱动、团队学习、项目引导、实践运作的创新创业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真实的或类似于真实的情境中探究事件、解决问题,并自主地理解事件、建构意义。如著名的课程论专家麦克尼尔就鲜明地提出了建构主义的课程观:不是认为“告诉”学生知识就使学生获得了知识,而是将其作为能够体现“在我们经验世界里能够做什么、处理物质对象的成功方式以及思考抽象概念的成功方式”的东西[5]。约翰•斯图尔特•密尔在《自由论》中说到:一个人能够对某个问题有所知的唯一办法是听不同的人对这个问题所提出的不同意见,了解有不同思维特点的人是如何使用不同的看法来探究这个问题的,创新创业教学中,首先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而是每位同学都肩负任务的主体,有任务驱动学生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所承担的任务。整个学习过程,要组建学习团队,团队在任务驱动下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在完成项目过程中,可以采取小组讨论、头脑风暴、创业者访谈、项目调研等方式进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只是引出问题,给出创新创业相关知识的宏观背景,然后开始基于项目的讨论,小组讨论结束后,由每个团队的负责人总结讨论结果,汇报讨论成果。在此,通过一节课的教学来阐述创新创业教学模式。在“商业模式是什么”一章的学习中;教学目标主要是:(1)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商业模式;(2)如何构建创业项目的商业模式。在教学中不是首先给出商业模式的定义,而是列举一些成功商业模式的案例:如“蒙牛的抓两头放中间的杠铃模式”、“深发展的产业链金融模式”等;然后抛出问题:让同学们经过讨论,认真分析构建商业模式应该考虑哪些因素?这些因素是如何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按照已经分好的团队(团队保持在6~10人左右)展开讨论,经过讨论后各小组选派发言人代表本组阐述观点,当所有小组观点阐述完毕,教师总结点评,同时提出商业模式构建的4个视角和9个关键要素,为同学们介绍商业模式分析的工具:商业模式画布。在第一个教学目标完成的基础上,紧接着提出第二个问题:每个团队结合本团队的创业项目,讨论分析出最适合项目发展的商业模式,并通过商业模式画布的形式进行展示。学生会积极参与到自身项目的讨论中,通过小组讨论、头脑风暴、商业模式调研等形式认真制定项目的商业模式。该过程完全由学生自主完成,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调动起来,努力通过自身的经验和知识体系构建新的能力与知识体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始终处在积极思维的状态。在整个讨论过程中,教师掌控课堂让讨论有效进行,问题解决的过程可以直接反映学习的效果,因此它不需要独立于教学过程的专门测验,教师只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随时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教学评价的主体是学生,而且是寓于过程之中的。对于创业教学效果的评价采用答辩方式进行,各小组通过答辩,展示本小组的知识构建成果和意义,同时获得相应评价。

三创新创业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分析

基于建构主义创新创业教学模式效果检验就是有效性。要判断建构主义教学方法的有效性,首先应确定评判的依据。建构主义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学生获得不关联的技能和片段性的知识,而是为了让学生系统地、完整地了解知识结构,发展他们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根据这样的标准,我们可以分析创新创业教学模式的效果,创业基础教学根本不在于让学生掌握多少知识和技能,而是让学生学会自己独立去构建自己知识体系的能力,这种构建是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的不断有机叠加,通过情景的设置、问题的提出、自主或者协同进行问题的解决、再到能够用流利的语言和良好的台风通过上台答辩展示给大家,同时能力相应提高。创业基础教育要纠正两个方面的认识误区:第一,创业教育不是让学生去成立自己的公司,注册自己的企业,而是培养学生事业心和开拓精神,让学生意识到创业是优秀学生行为,而不是毕业后找不到好工作的无奈之举;第二,创业教育也可以称之为“不创业教育”,通过创业意识到培养,让学生构建自己的创业理念和创业观,使学生在创业选择上更加理性地认识自己和环境,不至于盲目地做出选择。从课程的出发点来看,本课程的所有教学环节就必须建立在学生自身知识的构建基础之上,而不能通过知识二元论采取“刺激—反映”原理机械进行课堂教学,如果学生只是简单被动地接受知识,不根据自己的经验、知识基础进行构建,形不成自己的创业理念和创业观,创业教育就是失败的,因此,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的创新是必须的。

四创新创业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建构主义视角下创业教学的有效性在理论上已得到了证明,教学方法要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还需要具备其它的前提条件。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建构主义教学方法所要求的条件更苛刻,这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必须要转变角色,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引导者和高级伙伴,深刻理解并掌握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对教师的能力是一种考验,对于创业基础教育来说,是进行建构主义教学的很好的尝试,创业基础教育和其他学科相比,知识不具有专业性、但是要求知识的广泛性;教学过程没有教材,但要准备参考书;资料的查阅主要通过互联网,这些特点已经让创业教育具备了教学基础;任课教师只有广泛了解当前的创业的政策环境、社会环境、创业的实践体验才能更好地指导教学,成为真正义以上的创业导师。这种开放的课堂教学需要开放的学习环境。建构主义教学方法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是真正意义上的参与式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还可以通过头脑风暴、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实地调研、创业者访谈等形式开展教学,只有这些具体的教学方法有机结合,才能让学生真正意义上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自己的创业价值观。这种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总之,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强化在教学方面的研究,本文利用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深刻挖掘学生认知的普遍规律,从建构主义学习论出发,打破了以讲授为主的授课模式,采取情景再现、项目贯穿课堂的教学模式,利用启发式、参与式教学方法,让课堂变得生动,让学生在体验过程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作者:刘灿德 单位:山东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沈映珊.认知建构主义与社会建构主义在学习观的分析比较[J].现代教育技术,2008(12).

[2]张玉平.关于建构主义的几个问题[J].现代教育科学,2004(6).

[3]文萍.基于建构主义的师生互动教学实践[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7).

商业模式教学范文篇2

(一)课程内容的局限性。财务分析是众多商业决策的基础,然而,仅仅依靠财务数据进行的财务分析,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企业作为经济实体的主体,它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企业的经济活动不仅受到自身的经营和财务政策的影响,还要受到所处行业以及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要了解数据和指标背后的经济实质,就需要了解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资源、策略。通过财务报表分析技术理解企业经营活动的实质,为企业提供更有用的决策信息。目前高等职业教育财务分析的课程内容主要是针对四大报表,即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和现金流量表进行逐一单个分析;财务效率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分析;最后是财务综合分析与评价,其内容主要包括综合分析(杜邦分析和帕利普分析)与业绩评价、趋势与预测分析以及价值评估。而且,分析的内容更侧重于财务效率分析。目前高等职业教育财务分析课程内容的局限性,同企业对财务分析的需求脱节,不能透过数据分析,看到经济活动的本质,很难为决策提供有用信息。因此,财务分析的内容有必要融入企业经营活动分析,使数据变得有意义,反映业务实质,为决策提供有用信息。(二)教学方法单一。长期以来,财务分析课程的教学主要以课本讲授为主,尽管讲授过程中教师穿插相应的案例讨论,但都是以教师为主导、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模式进行,势必造成课堂气氛低沉,学生缺乏主动性。目前高职院校教师在教授该课程过程中,虽已认识到教学方法的不足之处,并也积极改进教学,分组讨论,撰写分析报告,但是学生兴趣不高,搭便车现象严重,无法取得预期效果。(三)课程考核方式不合理。大部分高职院校财务分析课程的考核方式就是期末试卷考试占70%,平时成绩占30%。期末试卷的题型主要是单选、多选、判断、简答和案例分析题,题型虽然多样,也考核了分析方法的运用,但是在有限的素材和时间内很难从实质上考察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考试案例素材的局限性,对于财务分析需要结合宏观的经济环境、国家政策、行业现状、企业的商业模式等才能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导致考核成绩不能反映学生的实际财务分析能力。由于考试时间的有限性,不能占用大量时间搜集整理相关信息进而做出决策。另一方面,小组讨论,撰写财务分析报告占学期末总成绩比重较低,影响学生投入精力深入分析撰写财务分析报告的积极性。

二、高职财务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一)拓宽高职财务分析的课程内容。财务分析融入经营活动分析,可以提高财务分析信息的有效性。财务分析对于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绩,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经营能力,帮助制定经济决策,有着显著的作用。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财务分析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报表数据的时效性问题(过去的数据);报表数据的可靠性问题(不一定准确反映企业客观实际);报表数据的可比性问题(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可能变化);报表数据的完整性问题(报表数据是有限的)等。基于财务报表的财务分析均是对过去经济事项的反映分析。同时,随着环境的变化,这些比较标准也会发生变化。而在分析时,分析者往往只注重数据的比较,而忽略经营环境的变化,这样得出的分析结论也是不全面的。同时基于财务报表进行的财务分析缺乏与国家经济政策的结合,容易使企业错失良机。在经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财务分析,能够系统的理解企业经济活动,剔出财务报表本身的局限性和传统的财务分析的局限性。财务分析内容融入经营分析,理解商业活动的路径,对公司的潜在价值进行分析,在进行缜密的分析判断的基础上进行决策,从而避免企业盲目的投资决策。同时,由于企业的生产方式、商业模式等都发生变化,教学内容应紧密结合企业经济活动的变化,重新调整和组合教学具体内容,时时更新教学案例。(二)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方法的运用应围绕着财务分析决策能力的培养,采用案例教学、合作探究式教学方式。合作探究式教学,需要教师结合网络教学平台更好完成教学。课前,教师在教学平台上上传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包括微视频、PPT、案例、知识拓展等。学生通过教学平台资源的使用,完成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同时根据预习的知识点,完成小组作业。在完成小组作业的过程中,大家需要分工协作,探讨研究。课上进行相互交流,对于存在问题,教师点拨式讲解,师生进一步共同讨论,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为了避免知识零散,讨论结束后,各组总结分析的知识点和基本规律,绘成思维导图,各组进一步汇报各自的思维导图,进行内化。这种交流和汇报形式不仅提高了实际的财务分析和决策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合作探究式教学形式,在传授专业能力的同时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的培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案例教学。教师采用新近的典型真实案例,贯穿课程始终。贯穿始终的案例,可以让学生建立起财务分析是一个整体性分析的框架。教师通过深入的分析和讲解,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同时,将学生根据对案例公司兴趣的不同进行分组,运用这家公司最新的连续五年的年报、董事会公告等相关公告、相关的行业数据、宏观经济数据等,根据课程进度同步完成分析任务。根据小组分析进度,适时在课堂上PPT展示,各组和教师可以进行提问和点评。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提高了大家的参与积极性,激发了学习兴趣。(三)课程考核多元化。财务分析课程实践性强,应加大实践性考核比重。学期末时,每组同学根据选择的上市公司完成的财务分析报告占学期期末成绩的40%,为避免搭便车现象,财务分析报告需要注明小组成员的项目分工,根据个人表现在小组成绩的基础上进行上下浮动赋予个人成绩。期末试卷成绩占学期成绩的50%比重,期末试卷题型中加大案例分析比重,案例分析占期末试卷比重50%,以加大财务分析能力考核力度。平时成绩占比10%,包括课堂出勤、课堂表现、课前平台资源预习情况。财务分析课程考核的改革,真正做到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以考核为导向,引导学生注重能力的提升。财务分析课程教学还需要进行不断的探索和改革。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在努力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的同时,高职学院多组织专业教师外出参加培训交流,同时让专业教师有时间真正深入到企业实践,积累更多的实践素材应用于教学。

参考文献:

[1]孙雪云,朱朝枝.独立学院“财务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黑龙江教育,2014(9).

商业模式教学范文篇3

【关键词】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综合性大学

1引言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定位是培养具有管理、经济、工程、计算机等方面知识和能力,从事物流经营、运输、仓储配送、管理、决策、系统设计与规划等方面的专业性、复合型人才。由于物流行业是一个跨度较大、涉及面广、发展迅猛的行业,也是一个非常重视实践的行业,基于信息技术、互联网、物联网的发展,现代物流商业模式与运营模式、管理思维与方法不断创新,与其它产业、电商、金融不断融合,因而物流管理专业不仅需要具备相关学科的理论支撑,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及基本的管理方法与工具,还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提升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前,我国许多高校相继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包括综合性大学、理工科院校、专业性或行业性院校、高职高专等,不同类型的高校对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培养的定位与目标是有所不同的。从总体看,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师资力量有限、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教学手段落后,实践实习环节薄弱,理论与实际脱节,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比较差,创新能力不足,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对物流人才的现实需要及未来需要。龚花萍等(2011)通过对部分高校大四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对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的不满意率高达33.0%,基本满意率为49.1%,很满意率为7.5%,难以评价的比率为10.4%。大量文献对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探讨主要针对的是应用型院校或高职高专院校,对综合性大学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探讨较少。本文针对综合性大学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教学模式进行提出一些个人浅见。

2综合性大学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与现状

笔者所在学校的物流管理专业,以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经济学三大一级学科为依托,旨在培养面向未来、面向国际、面向社会、面向市场,掌握扎实的物流管理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具有较强的学习和研究能力,熟悉供应链物流相关运营模式与流程,了解国内外物流发展趋势,能够在物流业、制造业、互联网、电商、金融及政府部门从事物流系统规划、采购与物流管理、运营与供应链管理、物流与供应链金融等相关工作的“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未来物流领域的领袖型人才。对于综合性大学来说,一方面,学生综合素质较高,有理想、有抱负,有一半以上的学生会选择继续深造,学校有浓郁的校园文化,注重素质教育、“三创”培养,学校社团、讲座、竞赛等各种活动丰富多彩,学生能够在这样的氛围中受到很好的熏陶;另一方面,与其它理工科、行业性、专业性院校相比,综合性大学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难有特色,与高职高专相比,综合性大学的物流管理专业又难以“落地”。再者,由于综合性大学的激励机制导向,教师将主要精力用于学术、课题,更多的关注学术前沿而不是物流行业前沿,对物流实践关注不够,教学的方式主要是课堂理论教学、案例教学与实验教学。在理论教学方面,一个现实的问题就是,教材的更新跟不上实际中物流商业模式、运营模式及管理方法的不断创新,学生所学的知识与实际有所脱节。实验教学软件同样与先进企业的实际运营有较大差距,且更新缓慢。物流管理专业是一个应用型很强的专业,即使对于综合性大学而言,实习实践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虽然在课程体系中设置了认知实习、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等环节,也与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企业签订协议建立了多个实习实践基地,但在实习实践中,本地难有合适的企业样本,学生难以接触到行业最先进的模式、管理、流程与技术装备,对学生实践实习的监管、考核不够,难以达到理想的实习实践目标。物流管理专业的属性决定了其人才的培养的难度。综合性大学的总体氛围、学科的支撑条件、课程体系设置、实验室条件、实习实践基地、教师水平与教学模式与方法等都会影响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作为一名专业课教师,我通常需要思考的是,社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物流管理人才,作为综合性大学的物流管理专业,到底应该教什么、学什么?是更多地迎合社会的现实需求,还是我行我素地培养“人”以适应未来的需求,是主要传授知识、技能还是着眼于能力、思维方式的培养,似乎既是一个矛盾,又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在众多影响人才培养的因素中,有的需要学校或学院的顶层设计,提出比较清晰的专业定位及与之匹配的培养体系,有的需要进一步完善以及执行到位。作为一名长期在教学一线的教师,笔者能够决定或把控的就是配合专业定位与培养体系,不断探索创新专业课的教学模式与方法。

3教学模式与培养目标的匹配分析

国内外对教学模式有各种各样的分类,比如,乔伊斯和威尔将教学模式分为四种:信息加工教学模式、人格(人性)发展教学模式、社会交往教学模式、行为修正教学模式。国内把教学模式分成三类:一类是师生系统地传授和学习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一类是教师辅导学生从活动中自己学习的教学模式,还有一类是折中于两者之间的教学模式。国内的教学模式分类反映了教与学的不同主导与从属关系。具体地,常用的教学模式或方法包括但不限于讲授式教学、案例教学、实验实践教学、情景式/体验式教学、翻转式教学、行动学习/问题导向教学、MOOC慕课、探究式教学等。不同的教学模式有不同的特点与适用条件,其比较见表1。笔者认为,不同的专业与课程、不同的学生层次、不同的培养目标,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组合与之匹配。对于综合性大学物流管理专业的本科生来说,主要的教学培养目标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基础理论知识、学习能力、研究与创新能力。各种能力要通过课堂内外不同的教学模式或方法的组合予以实现,见图1。与一般应用型大学学生相比,重点综合性大学的本科生综合素质更好,学习能力更强,学生有自己对未来的规划,主动学习的意愿更强。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特点采取多种教学模式与方法,强化“四个结合”:教与学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O2O),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对于本专业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在课堂上,采取讲授式教学、案例教学、翻转式教学、实验教学等方法,辅以课外作业、MOOC、认知实习对基础理论知识予以巩固和强化。通过课堂的案例讨论、翻转式教学、情景教学以及课外的MOOC学习、行业关注与问题导向学习、社会实践与实习提高学习能力。通过教师课堂的管理研究基本方法的分享、问题导向学习以及课外的经典文献阅读、课程论文写作、课题参与、各种参赛与创业创新实践等活动培养初步的研究与创新能力。

4具体做法与体会

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采用与探索,教师是主体。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会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组合。笔者长期承担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该课程共54学时,大致的学时分配为:课堂讲授占24学时,案例讨论占12学时,实验教学18学时。课堂讲授中,尽可能充分互动,鼓励学生发言、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提前预告下次课堂讲授内容,让学生预习。讨论性的案例通常提前2周或1周布置下去,让学生分组准备PPT,课堂演讲并组织讨论、点评和总结;充分利用互联网新媒体平台,最新资讯资料,供学生碎片化、个性化学习交流。实验室教学主要是使用相关软件模拟供应链管理,熟悉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流程。仅有这三个环节是不够的,为了扩展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要求学生课外“三个一”:读一本课外书,读一篇英文经典文献,关注一个行业,要求撰写读书笔记或课程论文。在该课程学习阶段,根据本专业教学计划,通常都会安排有企业参观实习,邀请企业家或国内外学者来校讲座。学生也有很多机会参加学校社团组织的各种社会实践、创业大赛、案例大赛、行业比赛甚至国际比赛,凡涉及到本课程相关的专业领域,笔者都乐于担任指导老师或大赛评委。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笔者深感压力。未来与社会对物流供应链管理人才的需求、高素质的学生的需求、物流供应链管理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创新,对人才培养的定位、教学体系的设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综合性大学如何既注重素质、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又突显专业特色,既考虑现实需求又培养具有无限潜力的未来领袖,始终是我们要面临和思考并努力解决的问题。

作者:张光明 单位:武汉大学

[参考文献]

[1]龚花萍,晏建文.中外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比较与创新人才培养[J].物流技术,2011(10).

商业模式教学范文篇4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学生为中心;项目式教学模式

1当前课程面临的问题

1.1课程的培养成效与培养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创业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增强学生的科学家精神和企业家精神。从现阶段的课程建设情况和授课效果来看,该门课程能使大部分同学掌握创业理论、具备创业意识,部分同学能够提高创业能力,极少数同学才能够具备创业精神。目前课程的教学过程过于简化,培养效果满足不了学校、企业、社会、国家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尤其不能满足民航领域对创新创业发展的需求。

1.2课程在解决学生需求方面不平衡,对高质量创业人才培养的有效支撑不足

2016-2019年“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的课前调研数据显示,每年选课的学生大部分是为了了解创业知识,只有不足20%的学生已创业或有创业计划,选修课程的目的是掌握知识,提升能力,成为创业者。但是教师授课需考虑普适性,所以授课内容仍以基础理论为主,实践和实战为辅,对于已创业或计划创业的学生只能采取课后一对一的形式进行辅导,辅导时间和效果受限,对高质量创业人才的培养形成不了有效的支撑。

1.3学生对传统课堂的组织形式接受度低,评价效果差

“大学生创业教育”授课教师在结课时会进行问卷调查,对授课效果进行统计和调研。根据2016-2019年的平均数据显示,在涉及课程期望的回答中,68%的学生选择“获得课程学分”,23%的学生选择“了解创新创业知识”,不足10%的人数选择了“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对创业课程授课内容感兴趣”的学生比例为47%。传统教学模式以“知识为本位”,教师灌输知识为主,教学方法陈旧,实践教学缺位,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的期望值低、参与度低、学习效果差,课程目标难以实现,授课评价也不高。

1.4课程教师队伍专业化程度亟待提高

创业类课程要求授课教师了解创业的要素和过程,掌握多学科的专业知识,实时关注企业的发展情况,授课内容要紧跟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动态更新。“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从属学工部,授课教师大部分为学生工作人员。目前,授课教师人数较少,且非创业相关工作的人员对创业理论和实践的了解程度不够,课程授课压力比较大,导致课程建设质量和教学效果差强人意。总之,目前的培养模式在学生培养、课程建设、授课质量、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达不到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达不到学校和民航业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

2项目式教学的概述

2.1OBE理念与项目式教学模式的核心内涵都是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源自1900年的美国,2000年左右被全球教育界认可。国内关于该理念的研究也是多视角、多维度、多层次。其中认可度比较高的是刘献军的《论“以学生为中心”》,阐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质与内涵。“以学生为中心”就是把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作为教学的中心,教学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学习为主,实现从“传授模式”向“学习模式”的转变,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通过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升提高学习质量。国内新一轮课程改革所提倡的OBE(Outcomebasededucation)教育理念,是以成果、目标和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本进行课程体系建设。其核心理念之一就是以学生为中心,这与项目式教学的核心内涵是一致的。关于项目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也是由来已久,国内被引用次数较多的是发表于2014年的《基于翻转课堂的项目式教学模式研究》,研究了翻转课堂与项目式教学的融合,文章对项目式教学法的定义是一种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新型教学模式,该是已经成为实践教学的有效手段。项目式教学模式在专业课程授课中的研究和探索较多,在创新创业类课程,甚至是基础课程中的应用尚是空白。本文就是研究以学生为中心的项目式教学模式在创新创业课程中的应用,以学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为例探索改革与实践方案。

2.2实施项目式教学模式的重要作用

课程建设好不好、教学过程设计是否合理、教学效果是否突出,都要从学生身上看成效。学校培养学生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学校的办学水平、企业的用人导向、行业的发展。针对学校毕业生目前存在的知识体系不够全面、表达能力和文案写作能力有待加强、综合素养仍有待提高等问题,破解困境的办法就是要转变教学模式。实施项目式教学模式在当前情境下显现出了重要作用。

(1)转变意识:实现教学模式由“单声道输出”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大学生创业教育”属于探索性、实践性的课程,教学内容涵盖了经济学、管理学、哲学、法学、社会学等多门交叉学科的知识点,学生不仅要学会创业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创业的基本要素,还要掌握创业的基本技能、培养创业精神。因此,“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课程模式不能单纯地沿用传统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授课模式,要打破单一理论讲授授课方式、单声道输出的教学过程和理论考试的考核方式,课程建设应该从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创业思维、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如何增强学生的科学家精神和企业家精神出发,老师以学生为中心就是要根据学生的成长发展需求、学校的人才培养需求、社会的用人需求,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评价教学效果,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有所取、有所舍、有所增。

(2)转变思想:实现教学目标由“完成教学任务”到“注重成果导向”的转变。目前,部分年轻教师授课的出发点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对课程建设没有系统性的认识,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不够透彻,对教学成果的提升没有明确的要求,没有在学深悟透上下足功夫。“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的目标导向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创业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增强学生的科学家精神和企业家精神。基于OBE理念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项目式教学模式能够实现三个目标:符合学校的培养目标、满足学生的毕业要求、完成课程的教学目标,以成果、目标和需求为导向倒推课程建设。

3项目式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针对“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本身的特点,结合OBE理念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项目式教学模式进行课程建设改革。

3.1可行性分析

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方法的特点与项目式教学的特点是一致的:(1)从课程目标来看,“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的知识点主要是围绕创业的基本要素展开,课程教学的成果可以通过商业计划书和路演来呈现,这二者又是创业项目的基本表现形式,因此可以通过项目教学来实现教学目标。项目式教学法能够将理论教学和实践锻炼有机地融入一系列的教学项目中,能够满足“大学生创业教育”这种理论知识点相对集中、实践性强、团队协作能力要求较高的专业课程的需求。(2)从面向群体来看,新生代大学生是伴随互联网成长的一代,信息获取渠道多样化、涉猎的知识面广、主见性比较强、话语权要求比较高,以学生为中心的项目式教学模式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成长需求。项目式教学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认知学习理论提出的,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进行项目设计,学生以完成项目任务为导向参与学习过程的设计,能够激发好奇心、集中注意力、增强主动性、加深学习效果,真正实现在“做中学”,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3)从授课教师来看,已创业或者在近三年中指导过创赛项目并获得过省部级及以上荣誉的教师有五十余人,这些教师不但了解创业的基本知识,而且具有创业的实践经验,完全能够满足项目式教学的教师需求。项目式教学模式拓宽了授课教师的可选范围,除了有创业工作相关经历的老师外,已创业的教师或者指导过创业项目的教师都可以担任授课教师,多元化教师队伍的建设能够有效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3.2课程改革实施步骤

自2019第二学期开始,“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开始采用项目式教学模式,具体实施步骤共分为4步:

(1)课程分组及团队建设:项目式教学要求创业项目要贯穿课程始终,因此在第一次授课时就要解决三个问题:①讲授“创业的基本概述”,使学生对创业、创业项目、创业团队等有基本的认识;②将全班分成6个项目组,学生根据需求自由组队,在学生组队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非常重要,要提醒学生实现学科交叉,避免出现同学院学生扎堆的情况;③分组完毕后组织学生进行团建,指导学生进行团队融合,根据以往授课经验,一个好的团队对于后期创业项目的开展非常重要。

(2)开展创业项目并模拟经营:团队组建完毕后,教师分享成功创业项目的相关资料,项目组通过课后自主学习、团队研讨、信息搜集等方式确定创业项目。除了组建团队、确定创业项目外,项目过程还包括模拟经营运行、撰写商业计划书、开展项目路演等是一种全过程的体验式教学。

(3)课程教与学的有机融合:教师每节课围绕创业的一个关键要素进行授课。在课堂上设置小组讨论、项目剖析等环节,项目组在完成理论学习的同时能够通过项目实践进行强化训练,加深学习效果。在课后,教师根据授课内容安排作业,项目组结合所学挖掘本组项目的创业要素,如创业者、创业机会、商业模式、投融资模式等,在下次课进行作业汇报,教师根据汇报内容进行点评指导。这种教与学的有机融合真正实现了学生在“做中学”。

(4)课程考核方式及评价:每次课开始的前20分钟,各项目组汇报作业完成情况,且每节课汇报的人员均不同,保证每个人在结课前能够参加一次课堂汇报,作业的完成情况及汇报情况纳入日常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20%。结课时,各项目组要递交商业计划书,计划书的每一部分都要注明完成人,商业计划书的完成情况占20%。同时各项目组轮流路演,根据创业项目答辩的模式介绍工作完成情况及工作量,接受评委质询,路演成绩占40%。此外,日常考勤成绩占20%。

3.3课程改革提出的新要求

以学生为中心的项目式教学模式能够充分激发教师、学生的内生动力,能使现有教学资源最大化地发挥作用,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3.3.1教师方面

(1)要在课程内下功夫。在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和“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政策的推动下,国内创业企业迭代更新较快,信息更新较快。这就要求教师要随时掌握最新的商业动态,实时更新授课课件。同时要结合国家政策法规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做好创业教育的研究工作,对教师的专业化程度要求较高。

(2)要在课程外下功夫。创业课程的实践性较强,课程以行动为导向,经验引导的体验多于概念规则的讲授。项目式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不但要研究创业理论,还要求熟悉创业项目运行的全过程,尤其是我校创业项目的开展、培育和孵化情况,这就要求授课教师要与教务处、科创院、科技园等多家单位加强联系与学习,掌握学校的相关政策和运行机制。

(3)要在课程中下功夫。项目式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考核和评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考核不再是试卷考试,评判对与错的问题,而是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科学、客观地评价学生在项目组中扮演的角色、承担的工作量、对授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因此考核评价是基于过程和结果的,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随时记录学生的表现,避免出现搭顺风车现象。

3.3.2学生方面

(1)采用小班教学模式。课程原定的授课人数为100人,但是项目式教学模式注重实践过程,不适用于大班教学,因此课程改革后每班人数限定为60人。

(2)采用课后团建形式。目前学校的教室设置为固定桌椅,不能很好地实现小组交流。因此,需要项目团队在课后多加强交流。

(3)采用模拟创业方式。项目式教学模式在短时间内无法实现公司实体的注册。因此,创业实践主要采用模拟创业的方式,是一种体验式和过程式的教学方式。

3.3.3课程方面

商业模式教学范文篇5

一、创业管理学实施项目导向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一)项目导向教学模式强化了创业管理学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创业管理学课程安排在大二下学期学习,经过前面三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对所学专业有了基本的认知。创业管理学有很强的理论综合性,集成了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管理学、市场调研与预测、财务管理学等学科的知识,与此同时更强调这些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如何将所学知识得到直接的体现和实践,这在传统的更倾向于理论教学法中并没有兼顾,导致课堂与实际、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基于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则能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自主参与及演练,及时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当中,通过各个子项目模块的亲身参与和演示,强化所学知识,提升实践技能,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得到最大程度的统一。

(二)项目导向教学模式体现了创业管理学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要求。创业管理学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酝酿到创业机会的把握自主完成一个创业项目规划,需要学生系统掌握所学知识并灵活应用,尤其是在创业机会的开发、商业模式设计、营销规划等方面需要学生根据市场需求去发掘、探索,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地思考、总结、挖掘创意等,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自然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符合该课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三)项目导向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当代大学生应具有主动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创业管理项目导向教学要求学生根据各子项目理论模块的学习去进行模拟创业的运作,使学生进入“商业实战”状态,逐步完成一个创业项目的体验式过程。而创业本身可以说是整合了经济学、市场营销学、战略管理、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法律等多学科。需要学生具有创业团队构建、创业机会开发、商业模式设计、营销规划、发展战略规划、财务分析等规划和实施能力,要求学生融会贯通多课程的知识并进行综合运用,学生在模拟创业中查漏补缺自身知识储备,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

(四)项目导向教学模式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养。项目导向教学要求学生以团队的形式、以“公司”的名义模拟创业,全班同学在团队数量的限制下自行分组,先产生各组组长,然后由组长“招聘”成员,锻炼组长的组织执行能力,各成员在创业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分工及协作,一方面让每一位学生各展所长,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每一子项目模块给学生留出通过PPT上台展示并回答问题的时间,锻炼并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与灵活应对能力。寻找创业机会的过程也是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进行竞争和风险分析亦是在不确定性下考查学生的应对能力。因此,学生整个创业项目完成的过程也是其综合能力和素养提升的过程。

二、创业管理学项目导向教学模式的实践

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创业管理学课程的教学要求是:总学时45学时,其中实践教学18学时,一周一次课,一次三节课,共15周完成,先修课程有管理学、西方经济学、市场营销学、战略管理学等,在大二下学期开设。基于项目导向的创业管理学以创业计划书的撰写为主线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模拟创业,融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将教学内容和实训进行整合,通过师生“教与学”的双向互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

(一)教材和教学内容的选择。经过多方面对比之后,选择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张玉利主编的《创业管理》(第三版)。该教材每章包含引导案例、案例分析、行动指引,正文中还穿插相关专栏和创业聚焦,适合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培养具有创新复合型应用人才的定位需求。同时,教学参考教材有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李时椿等主编的《创新与创业管理》(第四版)、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雷家骕等主编的《创新创业管理学导论》。教学过程中根据创业管理学培养目标、学时限制等,具体教学内容确定为创业概述、创业者与创业团队、创业机会、创业资源与创业融资、商业模式设计、创业计划、新企业生成、新企业生存与成长管理等八大子模块的内容。这些模块理论授课共27学时,通过教师讲授学生对创业管理的基本内容有个初步的认识和理解。另外,18个实践学时用于随着模拟创业项目的推进对应子项目模块的展示及交流。

(二)项目团队的组建。创业项目的开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市场营销2014级共46名学生,分为7个小组,每组6-7人,在团队构建过程中,强调每组人员构成不能太过集中,要求每组包含一定比例的男生和女生,进行成员学习积极性的权衡,并根据成员的特长进行角色分工。每个创业团队为自己取一个有代表性的团队名称和响亮的口号,激发各团队的学习热情。组建创业团队有利于培养团队精神、后续学习的协作能力,为学生以后进入社会发挥自己的作用奠定基础。

(三)具体教学活动的实施。根据上述确定的教学内容,理论课和项目实践课都是围绕八个模块进行展开。首先,创业概述通过创新创业、创业精神、创业伦理等内容的介绍,让学生对创业活动有初步的认识。其次,其他模块内容,要求各团队针对项目进行创业者与创业团队、创业机会、创业资源与创业融资、商业模式设计、新企业生成、新企业生存与成长管理等具体各子项目的设计和策划,各团队结合这些内容最终形成一份完整的创业计划书。随着教学进度的推进,要求各创业项目的子项目基本应与教师教学进度同步完成。模拟实战过程中,各团队根据对应子项目的要求于课后完成相关的项目任务,项目成果制作成PPT选派成员代表或整个团队进行汇报。每组汇报完毕,其他各组和老师针对该组汇报情况提出2-3个问题,问题主要是针对其可行性及阐述不清晰的方面,问答的过程让学生能对自己的项目有更清晰的认识。最后,老师会指出成果的突出方面,以及尚存在的不足之处,各团队课后再继续完善相应的项目模块。各项目模块的完成让学生体验挑战性和实战感,给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提升其创造力。

(四)创业计划书的撰写与展示。经过三个多月的学习和项目实践,各团队根据前面所有模块的内容,结合其他师生的修改建议,最终形成并提交一份完整的创业计划书。各组提取其创业计划书的精华部分制作成PPT在课程的最后一次课进行最终成果展示,邀请2-3位相关专业老师做评委,根据创业项目的产品与服务、市场与营销分析、财务分析、经营规划、可行性等方面综合做出评价并进行打分。对于好的项目推荐学生参加创业大赛并鼓励进行商业实践运作,对于相对低分项目给出改进意见进行修改。该过程既检验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也考核了各团队的专业素养。

(五)考评方式的变革。项目导向教学模式既考查了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水平,也体现了学生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实践技能,因此,相对传统的“卷面考试”评价方式,进行了考评的变革。平时成绩除考勤、课堂表现外,根据各小组每次子项目任务完成情况、汇报表现、回答问题表现、团队合作情况进行评价。期末考核根据最终撰写的创业计划书由上述评委和任课老师综合给出。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各占50%。考评方式的变革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基于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的实践能够使学生在创业项目实施中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锻炼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这种互动教学模式的实践证明,学生的到课率、课堂学习氛围及学习效果等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如到课率基本达到百分之百,该班级有三个团队积极报名参加了正在举办中的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有些同学已开始进行创业活动。例如,有学生开展快递包裹代收并送货到宿舍的业务、开展滴滴电动车业务等;有学生利用闲暇及周末时间到企业兼职,积累实践经验等。

三、完善创业管理学项目导向教学模式的思考

(一)教师应注重自我提高,不断强化自我综合素养。项目导向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首先需要明确项目导向教学的目标任务,然后围绕目标任务讲授项目实施所需的知识点,再布置项目任务指导学生执行,最后对各组展示的项目成果进行点评等。这些都要求教师自身具备较强的策划与组织能力,且创业项目本身的跨学科性、综合性及应用性也要求教师具备完善的知识结构与实践能力。因此,教师除了强化相关的理论素养外,应多和社会接触获取更多的实践机会,不断学习,强化自我能力,才能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

(二)鼓励学生参与,设置激励环节。项目导向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去学习与探索,所以学生的积极参与非常关键。如何设计教学项目使其具有吸引性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又能让学生持续完成整个项目。强调各团队根据其观察与兴趣点去寻找创业机会,对于创业项目如果各组无类同情况是不会被限制的,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兴趣,各个团队把本组创业项目看作真实的项目努力去做。如为了考查项目的市场需求,有项目组成员针对项目潜在客户积极设计调查问卷获取最真实的一手资料。为了保证各项目的后续工作能持续开展,各组一旦确定具体创业项目就不能够改变,所以在开始的时候就需要考虑项目的可持续性。为了调动学生项目参与的积极性,考虑设置激励环节,把各组当次成果和表现与其考评成绩挂钩。如各创业团队展示之后,让学生根据各团队表现评出最佳团队给予加分奖励,能激发该团队更加努力,其他各组为了获得更优异的成绩亦竞相追逐。

(三)强化其他实践环节。创业活动本身的实践性对学生实践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而多数学生反映实践经验欠缺,为了保证项目导向教学效果,需要学校及其他相关部门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比如,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使学生形成相对真实的企业运营认知;校企合作办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学习机会;邀请已创业人员开展创业讲座,分享他们的创业经验与教训,回答学生存在的疑问等都可以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

作者:陶蕊 单位: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

参考文献:

[1]王侃.创业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5(12)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

商业模式教学范文篇6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主要通过标准教材的章节,结合互联网一些案例开展讲授式教学,有条件的学校还会购买一些实验软件供学生实践。虽然这样的教学模式已经关注到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授课内容问题

电子商务课程本身包含的范围非常广,从技术到商业模式再到营销推广,从整体战略到商业细节,如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将电子商务的所有内涵以及操作手段包括技术实现都讲述清楚,则需要花费大量的课时。另外,根据教学大纲安排,教学课时中还包括上机实践的时间,显然,这又大大压缩了授课的时间,在规定课时内要将电子商务所涵盖的所有概念、内容、技术等全部讲遍,那么其讲授内容只能是泛泛的,灌输式的,很多时候学生对一个概念或者商务模式没有很好的理解,就已经转入到下一个章节的学习,最后的结果是一个学期下来,学生仅了解了某种电子商务模式的名称,而实际的内涵知之甚少,一知半解的学习造成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差的状况,实践能力也得不到很好的锻炼。这种状况与电子商务课程本身的实践性与创新性特点相背离,与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也是相背离的。

(二)教材建设问题

就目前的电子商务概论类教材来看,主要存在着几方面的问题。

1.教材内容广而泛。大部分教材与目前的课程内容存在同样问题,因为要将电子商务所涉及到的问题都涵盖在内,很多教材都是将所有的内容都点到,主要概念罗列全,但是却存在着广而全但难以深入的问题。

2.教材缺乏逻辑连贯性。由于电子商务从其概念上来看,既有经济管理类的又有技术类的,因此我们的教材中常常出现既有商业模式又有网页制作方法,章节与章节缺乏连贯一致性与逻辑性。

3.教材缺乏实践教学的可操作性。虽然目前很多教材也陆续进行了改革,在枯燥的概念中加进了很多的案例,但是这些案例还是以传授为主,并没有安排可操作的实践环节。

4.教材时效性差。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非常快,而教材编制订阅的周期很可能已经超过教材中某些案例与模式的发展周期,再加上一本教材并不是每年都会更新版本,其时效性就更差了,因此我们常常看到学生手中教材里所提到的成功模式或案例,实际已经失败,而书中还在介绍经验,这大大增加了学生的疑惑和教学难度。

(三)实验教学环节问题

根据电子商务概论课程的特点,课程教学过程中都会配备实验环节,但是目前实验环节同样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实验模块与现实脱节。实验软件虽然能让学生了解基本的电子商务前后台操作,但是,实验软件同样也存在着由于更新等问题所造成的操作与现实脱节的问题。实验软件与教材相似,其更新的调研开发也需要一定的周期,因此就会出现软件刚更新,现实情况已经出现变化,软件本身是为了让学生更贴近现实,但是往往更新是赶不上现实的。

2.重操作轻创新。另外实验软件仅是模拟现实已有的情况进行开发的,虽然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由于学生只需要按照事先确定的程序进行操作,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没有太大的帮助。

(四)考核环节问题

传统的考核主要以卷面成绩、小论文和实验为基础综合测评,这样的考核形式目前还存在着卷面考试死记硬背,小论文复制粘贴,实验应付了事的情况,学生准备考核过程中仅仅提高的是记忆能力和查阅资料能力,综合评分很高却并不意味着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总的来说,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虽然通过了该门课的学习,初步掌握了电子商务领域一些基本的概念,了解了电子商务的基本商业模式和技术性名词的内涵,并且也得到了一些实践的机会,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动手操作的能力,但是由于该课程性质的特殊性,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以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改变的同时在规定课时教学以外对学生进行连贯性的实践,才能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协调、运筹等综合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

二、电子商务概论教学改革策略

本次教改改变了传统的拘泥于课堂授课的教学模式,采取实践—教学—讨论再实践的模式,其创新性在于将竞赛结合到教学的过程中,将课堂教学、实践、竞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最后有部分学生将参加竞赛,其学习周期也将从原有的一学期延续到一年,参加竞赛的学生学习周期将延展至一年半或更长,教师贯穿其中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启发。

1.强化课前实践。教师在课前布置探索性阅读和实验操作题目,学生通过课堂上机,对下一次上课的内容所涉及的模式及案例进行直观的分析,这个环节旨在通过关注互联网及电子商务的最新动态,启发学生主动式学习。实验环节将放弃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实验软件,由教师根据最新的电子商务发展状况和最新的电子商务模式,结合课堂进程,设计实验项目,根据不同的实验项目和内容,学生分组或单独完成相应的操作或实验报告,大多数实验项目将直接在互联网上完成,而不是基于封闭网络的模拟操作。

2.加强教学与课堂讨论。教学环节中,教师将就学生已经预习得出直观分析的电子商务模式进行讲解,结合辅助教材和互联网实时更新的材料和案例来分析该章节的内容,并与学生的直观分析结论相比较,解答学生的疑难与困惑。本次改革在综合考虑课时限制及经济管理类专业特点的基础上,加大了实践讨论课时,教学内容以经济管理类的电子商务模式和运营为主,技术类内容大幅度删减,仅保留基本概念和基础原理。教学内容以教师制作的、随时更新的课件和课外阅读资料为主,并加入教师的启发式引导及与学生互动的内容。

3.确立创意方向。通过课堂启发式提问与讨论,帮助找到学生对于该章节电子商务模式的创新创意方向。

4.注重课后讨论及创意。由于课时有限,课后实践不占用实验机时,主要由学生自行上机,学生将就课堂上探索创意方向进一步讨论其可行性,并可通过教学群和面对面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解惑和指导,帮助学生找到比较可行的电子商务模式创新创意。

5.变革考核方式。考核方式可根据该学期授课人数和具体情况选择开放式答题或课堂小论文的形式。无论哪种形式,都将不拘泥于辅助教材的内容,均要求学生在查阅互联网实时通过更新的内容并结合课后讨论的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创意创新观点。开放式答题是指教师在考核前提供各个电子商务模式具有代表性的网站或平台作为研究参考对象,学生在考前全面了解这些网站或平台的基础上,回答试卷中的相关问题;课堂小论文是指,教师在考核前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概念和电子商务基本模式的基础上,结合课后讨论结果和形成的创意方向,在课堂考查时间内当堂完成一篇教师命题小论文,论文可以电子商务创业者的角度也可以普通企业利用电子商务的角度来写。

6.合理利用暑期实践。暑期实践主要利用暑期电子商务课程设计环节,在学生已经提出创意方向的基础上,与教师进行沟通与讨论,组员之间沟通与讨论,确定设计组长,并进行任务分配和进度安排,教师对于创意计划书的撰写进行讲解,学生通过上网和实地调研,并在组内进行协调,分工合作,初步完成一份电子商务创业创意计划书。

商业模式教学范文篇7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主要通过标准教材的章节,结合互联网一些案例开展讲授式教学,有条件的学校还会购买一些实验软件供学生实践。虽然这样的教学模式已经关注到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授课内容问题

电子商务课程本身包含的范围非常广,从技术到商业模式再到营销推广,从整体战略到商业细节,如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将电子商务的所有内涵以及操作手段包括技术实现都讲述清楚,则需要花费大量的课时。另外,根据教学大纲安排,教学课时中还包括上机实践的时间,显然,这又大大压缩了授课的时间,在规定课时内要将电子商务所涵盖的所有概念、内容、技术等全部讲遍,那么其讲授内容只能是泛泛的,灌输式的,很多时候学生对一个概念或者商务模式没有很好的理解,就已经转入到下一个章节的学习,最后的结果是一个学期下来,学生仅了解了某种电子商务模式的名称,而实际的内涵知之甚少,一知半解的学习造成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差的状况,实践能力也得不到很好的锻炼。这种状况与电子商务课程本身的实践性与创新性特点相背离,与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也是相背离的。

(二)教材建设问题

就目前的电子商务概论类教材来看,主要存在着几方面的问题。

1.教材内容广而泛。大部分教材与目前的课程内容存在同样问题,因为要将电子商务所涉及到的问题都涵盖在内,很多教材都是将所有的内容都点到,主要概念罗列全,但是却存在着广而全但难以深入的问题。

2.教材缺乏逻辑连贯性。由于电子商务从其概念上来看,既有经济管理类的又有技术类的,因此我们的教材中常常出现既有商业模式又有网页制作方法,章节与章节缺乏连贯一致性与逻辑性。

3.教材缺乏实践教学的可操作性。虽然目前很多教材也陆续进行了改革,在枯燥的概念中加进了很多的案例,但是这些案例还是以传授为主,并没有安排可操作的实践环节。

4.教材时效性差。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非常快,而教材编制订阅的周期很可能已经超过教材中某些案例与模式的发展周期,再加上一本教材并不是每年都会更新版本,其时效性就更差了,因此我们常常看到学生手中教材里所提到的成功模式或案例,实际已经失败,而书中还在介绍经验,这大大增加了学生的疑惑和教学难度。

(三)实验教学环节问题

根据电子商务概论课程的特点,课程教学过程中都会配备实验环节,但是目前实验环节同样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实验模块与现实脱节。实验软件虽然能让学生了解基本的电子商务前后台操作,但是,实验软件同样也存在着由于更新等问题所造成的操作与现实脱节的问题。实验软件与教材相似,其更新的调研开发也需要一定的周期,因此就会出现软件刚更新,现实情况已经出现变化,软件本身是为了让学生更贴近现实,但是往往更新是赶不上现实的。

2.重操作轻创新。另外实验软件仅是模拟现实已有的情况进行开发的,虽然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由于学生只需要按照事先确定的程序进行操作,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没有太大的帮助。

(四)考核环节问题

传统的考核主要以卷面成绩、小论文和实验为基础综合测评,这样的考核形式目前还存在着卷面考试死记硬背,小论文复制粘贴,实验应付了事的情况,学生准备考核过程中仅仅提高的是记忆能力和查阅资料能力,综合评分很高却并不意味着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总的来说,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虽然通过了该门课的学习,初步掌握了电子商务领域一些基本的概念,了解了电子商务的基本商业模式和技术性名词的内涵,并且也得到了一些实践的机会,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动手操作的能力,但是由于该课程性质的特殊性,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以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改变的同时在规定课时教学以外对学生进行连贯性的实践,才能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协调、运筹等综合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

二、电子商务概论教学改革策略

本次教改改变了传统的拘泥于课堂授课的教学模式,采取实践—教学—讨论再实践的模式,其创新性在于将竞赛结合到教学的过程中,将课堂教学、实践、竞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最后有部分学生将参加竞赛,其学习周期也将从原有的一学期延续到一年,参加竞赛的学生学习周期将延展至一年半或更长,教师贯穿其中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启发。

1.强化课前实践。教师在课前布置探索性阅读和实验操作题目,学生通过课堂上机,对下一次上课的内容所涉及的模式及案例进行直观的分析,这个环节旨在通过关注互联网及电子商务的最新动态,启发学生主动式学习。实验环节将放弃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实验软件,由教师根据最新的电子商务发展状况和最新的电子商务模式,结合课堂进程,设计实验项目,根据不同的实验项目和内容,学生分组或单独完成相应的操作或实验报告,大多数实验项目将直接在互联网上完成,而不是基于封闭网络的模拟操作。

2.加强教学与课堂讨论。教学环节中,教师将就学生已经预习得出直观分析的电子商务模式进行讲解,结合辅助教材和互联网实时更新的材料和案例来分析该章节的内容,并与学生的直观分析结论相比较,解答学生的疑难与困惑。本次改革在综合考虑课时限制及经济管理类专业特点的基础上,加大了实践讨论课时,教学内容以经济管理类的电子商务模式和运营为主,技术类内容大幅度删减,仅保留基本概念和基础原理。教学内容以教师制作的、随时更新的课件和课外阅读资料为主,并加入教师的启发式引导及与学生互动的内容。

3.确立创意方向。通过课堂启发式提问与讨论,帮助找到学生对于该章节电子商务模式的创新创意方向。

4.注重课后讨论及创意。由于课时有限,课后实践不占用实验机时,主要由学生自行上机,学生将就课堂上探索创意方向进一步讨论其可行性,并可通过教学群和面对面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解惑和指导,帮助学生找到比较可行的电子商务模式创新创意。

5.变革考核方式。考核方式可根据该学期授课人数和具体情况选择开放式答题或课堂小论文的形式。无论哪种形式,都将不拘泥于辅助教材的内容,均要求学生在查阅互联网实时通过更新的内容并结合课后讨论的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创意创新观点。开放式答题是指教师在考核前提供各个电子商务模式具有代表性的网站或平台作为研究参考对象,学生在考前全面了解这些网站或平台的基础上,回答试卷中的相关问题;课堂小论文是指,教师在考核前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概念和电子商务基本模式的基础上,结合课后讨论结果和形成的创意方向,在课堂考查时间内当堂完成一篇教师命题小论文,论文可以电子商务创业者的角度也可以普通企业利用电子商务的角度来写。

6.合理利用暑期实践。暑期实践主要利用暑期电子商务课程设计环节,在学生已经提出创意方向的基础上,与教师进行沟通与讨论,组员之间沟通与讨论,确定设计组长,并进行任务分配和进度安排,教师对于创意计划书的撰写进行讲解,学生通过上网和实地调研,并在组内进行协调,分工合作,初步完成一份电子商务创业创意计划书。

商业模式教学范文篇8

关键词:商科;工商管理;创新创业

一、引言

党的“”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以及“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的发展战略。在2018年出版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工商管理专业国家标准中对于创新能力给出了明确要求,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要求具有较强的组织沟通能力与探索性、批判性思维能力,不断尝试理论和实践创新。至此,本研究研讨商科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素养以及提出构建商科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路径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二、商科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素养要求

商科专业一般是指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商科专业所培养的学生就业和生存的环境是错综复杂且随着国际经济形势不断变化的经济管理领域。这些不仅能为商科人才提供创新的机会,同时也提出了不断创新或再创业的要求。对企业来讲,商科创新创业人才应是在充分研究现实的“人”和“企业”的基础上,识别和发现商业机会,能够将现有的商业机会转化为商业模式,能够为企业持续创新或者创业注入活力和提高效率。笔者结合商科专业人才培养和创新创业能力塑造的相关文献,梳理商科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素养如下图所示。

三、商科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现状分析

1.学生对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认可度低。以G校为例,根据最近两年校外第三方机构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报告反馈:2015届毕业生对学校提供的“五种能力”教育的成效赞誉度排序为:实践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就业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2016届毕业生对学校提供的“五种能力”教育的成效赞誉度排序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就业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可见,学生对于就业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认可度较低。2.创新创业课程开设与管理环节尚需完善。在商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方面,创新创业类课程缺乏且与专业知识融合度不高,同时带有学校烙印的校本创新创业课程缺失。创新创业类课程设置较少且处于零散和单干的状态。创新创业教育不是孤立的教学内容,应与其他专业课程以及专业知识之间存在着交叉和联系,在专业课程讲授中有意识地嵌入创新创业教学,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投身创新创业实践中去的热情。在创新创业教育管理环节方面,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尚停留在部分课程开设与讲授层面,对于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教育后的素质和能力的测评等环节尚未建立。3.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学术化倾向较为浓厚,教学手段尚需改进。以G校为例,商学院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师的教育背景和经历大多是从高校到高校的过程,在企业或行业的工作经历较少,也缺乏国外相关专业的留学经验。受教师职称晋升体系的影响,教师的教学与研究均较为理论化,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停留在理论层面,实践体验较少,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尚需改进。教师课堂讲授中研究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模式开展并不深入,引导学生用研究的态度和方法进行学习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重视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分析、讨论现实中成功和失败的创新、创业事例等方面不够突出。

四、商科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完善

1.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一方面,以工商管理专业国家标准为蓝本,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推进商科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优化课程设置,挖掘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在讲授专业知识中渗透创新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商科专业学生开设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创新管理、战略管理、投资管理、创新创业文化与伦理、商业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建设由浅入深、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群。另一方面,加快创新创业教育优质课程信息化建设,推动《创业管理》等课程建成资源共享的慕课、视频公开课等在线开放课程,打造校本化创新创业课程。推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师联合企业人员编写具有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的创新创业教育重点教材。2.强化商科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整合校内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以创新创业大赛、模拟参赛、创业游戏、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形式,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结合团中央的挑战杯、广东省“攀登计划”项目、广东省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创业大赛以及学院创业技能挑战赛等内容和要求,在教学中以专题讲座、比赛观摩、获奖选手经验分享等形式设立创业比赛专题和商业策划专题,引导商科专业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创新创业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和加强创业能力的培养。鼓励学院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通过项目建设形式,促进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结合培养商科大学生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品质的内容,通过以应用为目的加强理论课的教学、以竞赛带动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与岗位技能培训相结合、产学研合作促进教学等方式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的建设。3.整合资源,搭建“教师+”导师资源库。整合校友和社会资源,建设一个融合社会和企业需求、投资人、创业项目、创业人才等方面的基础数据库,通过拜访创业校友,专题采访创业人物,收集报刊杂志上的创业故事,形成商科专业适用的创业案例库,供教学和研究使用。构建“教师+”导师资源。商科专业应广泛联系创业校友,严格遴选,建立创业讲座师资库,邀请其中的创业精英开设创业讲座。邀请创业专家对参加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的学生进行专题培训,提高学生的创业技能。商科专业应积极与创业培训专门机构合作,提升创业教育的实效性。每年举办创业大课堂,以“知名创业家分享、大学生创业团队展示、创业辩论”等形式定期邀请创业企业、创业达人为学生提供创业经验分享,向学生讲授实用型创业知识,并在创业政策和创业实践上提供创业指引与帮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赵公民,武跃丽.商科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

商业模式教学范文篇9

关键词:BOPPPS教学模式;线上教学平台;混合教学设计;电子商务概论

我国电子商务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新技术不断涌现,商业模式不断创新,电子商务专业已成为一门新兴的、发展迅速的专业。电子商务概论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一门先导性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长期以来,该课程在教学上存在知识面广、结构体系松散,教材内容陈旧、不能体现最新的研究成果,重理论、轻实践,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等各种痛点[1]。因此,如何有效地开展电子商务概论课程教学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2021年12月2日,在第十二届新华网教育论坛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表示,学习技术是一种新的教育生产力,是老师的一个新的能力,教师的“教”要用新技术,学生的“学”要通过新的技术来学习。技术与教学教育新的融合将引发一场新的学习革命,混合式教学要成为今后高等教育教育教学新常态[2]。本文基于BOPPPS教学模型和线上教学平台对电子商务概论课程进行混合式教学设计,目的是解决教学中存在的痛点,以期为电子商务概论课程的教学提供借鉴与参考。

1相关概念

1.1BOPPPS教学模式

BOPPPS教学模式起源于加拿大,该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将课堂教学环节分为六个环节,包括导入(Bridge-in)、目标(Objective)、预评估(Pre-assessment)、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Learning)、后评估(Post-assessment)和总结(Summary)[3]。导入环节为正式进入课程教学前的介绍环节,教师的任务是通过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动机。目标环节是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或预期结果,教师需要清楚地告诉学生在这门课上要解决什么问题,以便让学生知道学习目标和知识的重点和难点。预评估环节为对学生的第一次测试或彻底调查,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考试、作业、提问甚至讨论来进行,目的是准确掌握学生的知识基础和他们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参与式学习环节要求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资源,创造轻松活泼的学习环境,鼓励更多学生积极参与,实现师生互动学习的真正效果。后评估环节为在课程结束时及时检查或评估学生,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选择题、问答题或案例分析题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总结环节是系统地对教学知识点进行梳理,给出本课程的作业和拓展思路,使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全面的应用训练和理解升华,从而全面实现学习目标。

1.2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

线上线下(O2O,OnlinetoOffline)的概念由美国研究者AlexRampell于2011年提出,在商业领域兴起了广泛的讨论与研究的热潮。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发展,020概念逐渐拓展到教育领域,衍生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概念,即将在线教学与线下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两种教学模式的优势互补,改造传统教学模式,提高教育者的教学水平,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陈贵南(2015)提出线上线下多阶段混合教学模式,利用课前线上学习传递知识、课中线下教学内化知识;课后线上拓展与提升进一步知识[4]。谭永平(2018)指出混合教学模式具有课程平台功能、线上资源建设、学生学习方式、教学过程和考核方法的混合性,提出在实施混合式教学时,应注重课程平台功能的简便性、线上资源建设的多样化,线上教学的任务性及激励性,线下课堂教学的学生参与的广泛度以及过程的完整度[5]。

1.3线上教学平台

线上教学平台即将教学资源放在网上,与学生之间进行零距离沟通、交流,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教学、学习和共享于一体。中国有很多线上教学平台,如雨课堂、学习通、智慧树、i博导、课堂派等平台,这些平台具有丰富的线上教学功能,教师可在平台上创建班级、上传资料、作业、摘录视频等。学生可以加入班级、观看老师指定的资料、提交作业、查找资料、考勤以及小组讨论等。通过线上教学平台,教师可以在课前将教学PPT、视频、案例、课前测试等内容推送到学生手机上,进行课前互动,在了解和掌握学生对所教知识的认知之后,从而开展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线上教学平台的抢答、随机提问、头脑风暴等功能,激活课堂气氛,集中学生注意力。课后,学生可以通过手机查看课堂教学内容,教师也可以向学生推送单元测验,实时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线上教学平台覆盖教与学的各个环节,可以帮助教师定量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掌握学生的学习轨迹,实现教与学的有效融合。

2基于BOPPPS模型与线上教学平台的混合教学设计与应用

综合以上的理论及思想,BOPPPS与混合式教学都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对于具体的课程教学来说,要有效地将两者结合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来实现。本研究以电子商务概论课程为对象,以BOPPPS教学与混合式教学理论为指导,借助网络教学平台i博导,构建了基于BOPPPS模型与线上教学平台的混合教学模式,具体可以分为课前、课中与课后3个阶段,如图1所示。为了便于混合式教学的开展,将BOPPPS的环节略微做了调整,将预评估环节放在目标环节之前。

2.1课前教学

课前教学对应BOPPPS模型的导入与预评估环节,混合教学模式为线上学习与交流,通过预习课件和课前在线测试来完成。教师在上课前两天的晚上7点将教学资源发到在线平台,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安排利用大约30分钟完成ppt的预习及在线测试。学生完成测试后,平台可自动批改并反馈正确答案,以便学生了解其预习的效果及不足之处。教师线上浏览学生的课前学习情况,并根据需要调整课程的重点讲解内容。

2.2课中教学

课中教学对应BOPPPS模型的目标、参与式学习以及后评估环节,混合教学模式为“线下-线上-线下”。在目标环节,教师向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及重难点。以电子商务物流章节为例,该节课的学习目标是理解物流的概念及功能、掌握电商物流的特点及电商与物流的关系,电商物流模式及特征,电商物流技术及应用。在参与式学习环节,教师通过视频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以及讨论法等与学生积极互动,调动学生上课参与的积极性。例如,在电子商务物流章节,给学生播放视频菜鸟柔性自动化物流系统,并提出思考问题:从该视频中你发现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有何特点?可利用教学平台上的随机点名功能提问,被随机点名的同学线下站起来回答这个问题,实现“线下观看-线上提问-线下回答”的混合式教学,也可利用教学平台上的讨论功能,由同学们线上回答,实现“线下观看-线上回答”的混合式教学。在后评估环节,教师在课程结束15min之前要求学生阅读与本章知识相关的案例,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案例的阅读并对案例设问,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实现线下到线上到线下的混合式教学。例如,在电子商务物流章节,后评估环节使用的案例是京东物流案例,要求学生回答京东采用了什么物流模式?该模式有何优点与缺点?学生回答完后,教师对案例进行讲解,进一步巩固上课所学的知识。

2.3课后教学

课后教学对应BOPPPS模型的总结环节,混合教学模式为线上学习与交流。在该环节,教师在线布置课后作业,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后在平台上提交、教师在平台上批改与反馈。例如,在电子商务物流章节,要求学生课后访问菜鸟网络的网站,小组讨论思考并完成如下问题:菜鸟网络提供了哪些物流服务?这些服务如何为用户创造价值?菜鸟网络实施了哪些绿色行动?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效?通过作业的布置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3基于BOPPPS模型和线上教学平台的混合教学实施效果

以2021年下半年的电子商务概论课为例,该课一共有两个班,其中1班60人,2班42人。对1班实施基于网络教学平台和BOPPPS模型的混合教学,对2班实施传统教学。通过一个学期的电子商务概论课程教学实践研究,发现混合式教学方法和传统教学方法在教学效果上存在一定的差距,混合式教学方法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方法,能够显著改善整体教学水平。

3.1期末考试成绩对比

图2为1班的期末考试成绩,由图2可知该班的统计人数为60人,平均分为77.4分,最高分98分,最低分40分,不及格率为11.67%,优秀率为30%。图3为2班的期末考试成绩,由图3可知该班的平均分为72.53分,最高分95分,最低分43分,不及格率为12.5%,优秀率为10%。结果可见1班的平均分和优秀率明显高于2班的平均分和优秀。

3.2教学方法评价对比

表1为混合式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的评价对比,由表1可以发现,混合式教学方法非常认同的比例为45.56%,而传统教学方法非常认同的比例为35.04%,两者之间大约相差10%左右。各自认同的比例分别为52.38%及61.54%,不确定的比例分别为2.06%与3.42%。混合式教学的方法更加获得学生的认可。

4基于BOPPPS模型和线上教学平台的混合教学实施建议

在实施混合教学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为了更好地利用该模型,提出以下建议。

4.1课前布置的任务应精心选择,并在学生可接受的范围之类导入环节的设计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因此,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有效的高质量课程资源,不仅包括PPT,还包括视频或案例。这些资源应根据课程的需要进行处理和整合,此外,课前预评估的题目不应该太难。如果是选择题或填空题,应控制在5题以内,问答题控制在2题以内。超出这个范围,即便资料老师认为很有吸引力,但是任务容易让学生将课前预习视为负担,从而产生逆反心理,更谈不上激发兴趣与动机。

4.2重视线下课堂的教学设计,吸引学生参与和互动

BOPPP教学模型和混合教学都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因此,教师需要做好课堂互动。为了提高互动效果,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如视频教学法、案例分析法、PPT演示、小组讨论以及头脑风暴法等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开放思维,使知识吸收和内化。此外,教师应充分利用线上教学平台的各种教学功能如考勤、互动、抢答、随机点名、课堂测试等使交互式教学过程生动有趣。

4.3及时给予学生回复和反馈

每个人都有一颗渴望关心和及时回应的心。对教师来说及时反馈学生的表现是对学生最大的鼓励,对于学生的课前测试、课堂表现、课堂和课后练习以及正式考试,教师应尽力在第一时间给予反馈和评价,以充分保护、培养和增强学生的信息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和荣誉感。

4.4采用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机制

学习评价不仅可以依靠期末考试,还可以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根据在线平台教学资源的阅读完成率、互动参与率、测验结果、作业质量等大数据信息给出平时成绩;总结评价主要以学期考试和成绩报告的形式进行。教师可以通过形成性评价及时调整教学进度,改进教学方法,管理学生的学习行为,一旦发现学生学习异常,及时提醒学生。最后,教师根据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权重比例对学生进行量化评分。

5结语

以电子商务概论课程为例,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BOPPPS教学模式和线上教学平台的混合教学模式。实践证明,该模式优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得到了学生的好评和认可,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这项研究的缺点是,实践只持续了一个学期。未来,该模型的应用效果还需要进一步测试和优化。

参考文献:

[1]马欢.基于E-Learning的《电子商务概论》混合式“金课”建设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1,42(30):39-41.

[2]郭亚丽.吴岩:抓好教育教学“新基建”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EB/OL].(2021-12-02)[2022-01-17].

[3]谭永平,梁建智,麦宏元.高职院校混合式课程教学评价指标和机制构建研究[J].广西教育,2018(47):59-61.

[4]曹丹平,印兴耀.加拿大BOPPPS教学模式及其对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02):196-200;249.

商业模式教学范文篇10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信息技术类课程体系;电子商务

随着新零售、物联网、大数据、跨境电商、农村电商、人工智能、现代物流等不同电商形态的快速推进,电子商务行业不断向纵深发展,生态环境越来越丰饶,电子商务企业对电子商务相关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相关新型电子商务技术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目前,我国高校每年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有数十万,可企业却招聘不到所需的人才,其主要原因是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与素质未适应电商的发展,这急需改革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本文就电商行业的发展和电商专业人才所要求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探索电子商务专业信息技术类课程体系的改革。

1、电商专业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现状及尚存问题

1.1信息技术类课程体系设计欠合理

电子商务专业信息技术类课程体系设计应与人才培养目标体系保持一致。目前部分高校考虑到学生可能从事IT行业,使信息技术类课程定位与设置出现了偏差,课程体系不仅涵盖电子商务行业本身所需的信息技术知识,同时还引入大量计算机专业技术课程,甚至照搬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体系,希望学生具备从事信息技术类岗位的能力。这样导致电商专业信息技术类课程门类多、主干课程不突出、实用性不强,偏离了以商务为本的电子商务专业本质特征要求。

1.2课程目标定位模糊、教学内容不合理

目前部分高校在设计课程教学大纲过程中,未考虑课程教学内容体系要实现商务与技术的有机融合,甚至以某教材为本来设计课程教学大纲,造成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知识简单的叠加。如在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中,没有从营销型网站的角度去考虑组织教学内容,导致课程教学内容与计算机类专业课程完全一致。

1.3电子商务专业师资严重缺乏

目前高校从事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的教师基本上都来自计算机、市场营销、企业管理、国际贸易、经济管理等专业,造成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和商务知识的简单组合。教师缺乏电子商务专业知识和电子商务实务经验,教学难免脱离实际,学生感受不到信息技术在商务中的作用。

1.4实践教学环节不足

电子商务专业信息技术类课程本的实践性强,如网络数据库技术等课程,但目前各高校在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投入力度普遍不够,验证性实践教学多于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实践教学,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

2、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与信息技术能力分析

2.1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规格

根据教育部2018年的电子商务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结合地方本科院校的实际,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和信息经济理念,掌握信息技术和电子服务综合技能,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良好的知识结构,具备一定的互联网创新创业素质,能适应现代社会商务运营、专业管理和技术服务需要的应用型专业人才。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应达到以下要求:知识要求:掌握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等通识类相关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网络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电子商务专业理论与专门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了解电子商务新兴产业动态,注重产业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并及时掌握相关的理论与技术知识。能力要求:具备独立自主地获取本专业相关知识的学习能力;具备将所获取的知识与实践融会贯通并灵活应用于电子商务实务的技能;初步具备基于多学科知识融合的创意、创新和创业能力;具备良好的计算机操作与互联网应用能力。素质要求: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良好的道德素养、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及职业素养;具备较高的网络文明素养、电子商务诚信与信用素养、信息安全与保密素养;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素质和团队合作素质;具备国际化视野和基本的创新精神及创业意识。

2.2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要求

电商专业信息技术能力需求分析要结合电子商务基本业务流程,对每个工作环节所需要的信息技术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其对应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要求。电子商务业务流程主要有策划、实施、运营、营销等,其中策划包括市场分析、商业模式和管理模式等环节,实施包括商务实施、系统实施和管理实施,运营包括商务运营、组织运营、网站运营和系统运行维护,营销主要包括线下营销和网络营销。信息技术在电子商务业务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实施过程中的系统实施环节、运营过程中的电商平台管理和系统运行维护环节以及营销过程的网络营销环节。系统实施环节,学生要掌握电商平台建设的基本流程和要素,熟悉HTML、Java等语言,还需掌握常用的电商平台开发技术;网站管理过程中,要了解信息安全技术,掌握数据的采集、管理和数据分析技术等;系统运行维护中,要对系统的流量、用户等信息进行管理和维护,以确保系统的可靠可用;网络营销环节中,对营销分析和营销评价都需要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技术作为支撑,而关键词分析和链接管理等网络营销专用技术对于网络广告和搜索引擎营销也都是必要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3、电子商务专业信息技术类课程体系设计与优化

3.1信息技术类课程体系设计

目前,电子商务专业信息技术类专业理论教学课程划分为电子商务技术基础、应用开发技术、系统设计与实施、数据处理与分析、电子商务安全、互联网前沿专题等知识模块,课程设置。各知识模块可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选择开设1至多门课程。信息技术类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上,构建一个由“基础技能培养、系统设计能力培养、科技创新训练”组成的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基础技能培养层是由各Java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图形图像处理、网页设计与制作等专业课程的实验课来完成,系统设计能力培养层是由一些综合性的专业课的课程设计(如WEB程序设计、电子商务系统分析与设计等)和设计性实验等组成,科技创新训练层是由专业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如毕业论文与设计)和为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设置的学科竞赛与创新训练项目。

3.2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优化

由于电子商务专业具有多学科性、综合性、交叉性等特征,为了实现商务与技术的融合,因此需要将电子商务专业部分技术类课程和经管类课程的内容进行优化和更新,增加信息技术知识到电子商务管理各个环节应用的相关内容,增加互联网营销与管理知识到电子商务系统分析与开发过程中,将互联网思维、计算思维等贯穿整个培养过程中。在电子商务概论课程中增加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相关知识;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中增加网络营销的相关知识,如搜索引擎营销、搜索引擎优化、视觉营销等内容;电子商务系统分析与设计从主要讲解基于网站和信息管理系统的电子商务系统设计向响应式、大数据通用开发和分析平台转化;网络营销中增加基于大数据精准营销方式的相关内容。

4、电子商务专业信息技术类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4.1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由于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学时有限以及为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建议加强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将部分专业课程建设成为开放式在线课程,采取线上自主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课程教学模式,并开展“探究式-小班化”课堂教学改革,以促进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习惯,为实施“非标准化答案”考核方式创造条件。

4.2采取项目驱动式、案例式教学方法

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引进或与企业共同开发项目、案例作为教学与实践内容,以保证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和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以项目案例为主线组织课堂教学内容,实践教学采取以项目团队的形式共同完成某个项目的模式。如在电子商务网站建设课程设计中,让学生分组综合运用网页设计与制作、WEB程序设计、图形图像处理、网络营销学、消费者行为学等课程知识完成一个电子商务系统的界面设计、动态设计和维护等;在网店运营与管理课程中,综合运用网页设计与制作、图形图像处理、网络营销学等课程知识完成店铺的装修。通过这种项目案例式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获得更多的行业知识和项目经验,团队协作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也得到极大的提升。

4.3改革课程考核评价方式

根据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现有的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改革势在必行,应加强过程考核和能力考核。信息技术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可采取以下一种或几种模式的组合。

(1)基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分为理论考核和实践技能考核,理论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构成,平时成绩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态度、上课表现、作业情况等进行评定,理论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课程核心知识的掌握情况;实践技能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对该门课程核心能力的掌握情况。

(2)基于实践技能的考核方式

该考核方式主要适用于集中性实践教学课程、独立开设的实验课程,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根据考题要求,利用给定文字、图片、背景等素材,在相应的软硬件环境下完成规定技术要求的设计与制作。

(3)基于项目实战的考核方式

该考核方式主要适用于电子商务网站建设课程设计等集中性实践教学课程,考核内容包括:项目设计成果、项目实施过程、团队协作、设计报告书等。个人考核成绩由项目团队分和个人分构成,其中项目团队分由项目成果、设计报告书来评定,个人分由协作能力、过程表现来评定。

(4)基于非标准化答案的考核方式

该考核方式强化过程评价,将课前预习、课堂讨论、课后作业、平时测验等均列入考核范围,考核内容主要评价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以破除“高分低能”积弊。

参考文献

[1]王志和.地方本科院校经管专业“三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3(06):114-117.

[2]鞠剑平,张秋生,韩桂华,潘飞平.大数据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计算机课程体系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6(12):124-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