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综合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3-12-02 10:10:30

商业综合管理

商业综合管理范文篇1

关键词:商业综合体;消防安全;安全管理;现状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城市的发展规模和建设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很多城市开始流行建设商业综合体,这些大型的商业综合体不仅可以满足绝大多数人的购物需求,同时还可以容纳更多人一起购物和娱乐。但是也为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埋下了诸多安全隐患,如果消防部门不能对这些商业综合体的消防安全进行有效的管理,很有可能引发火灾安全事故,从而造成较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此作为消防部门必须要根据商业综合体存在的消防安全现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范和整改,以此确保商业综合体的安全。

一、大型商业综合体的火灾危险性

(一)可燃物较多,火灾整体荷载较大

通常情况下,商业综合体的内部会开展很多类型的商业活动,如服饰类、生活服务、餐饮娱乐项目等,随着经营类型的不断增多,商铺也会存放大量的可燃与易燃物品,同时,在经营期间商业综合体也会产生大量的可燃垃圾。如果商场中发生火灾,这些可燃物会马上燃烧起来,使原本很小的火势不断扩大和蔓延。

(二)人员密集,疏散难度较大

目前多数商业综合体都存在人员较为密集的情况,一旦这些商业综合体发生火灾,大量的受困人员是很难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快速疏散和撤离,从而容易造成较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空间布局复杂,阻碍防火分隔

多数商业综合体在建设的过程中为了提高设计美感和拥有较高的实用性,习惯在建设过程中设计较大的空间,导致空间布局过于复杂。此外,很多商业综合体没能在重要的部位设计相应的防火隔离措施,一旦发生火灾火势会在密闭的空间内迅速扩散,这样不仅给救援工作带来严重的阻碍和麻烦,同时还容易造成较大的财产损失。

二、大型商业综合体存在的有关消防安全的问题

(一)建筑本体问题影响

从商业综合体建筑本体角度来看,主要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有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商业综合体在建筑和施工过程中经常使用大量可燃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火灾的发生几率。第二,多数商业综合体为了美观都采用中庭上下贯通的建筑风格,这样一来一旦有火灾发生,大量的烟气将无法进行快速的排出。第三,多数商业综合体习惯设计数量较多的整体商铺,这样的设计虽然可以给商场带来较大的营业收入,但是也存在违规占用疏散通道的情况,如果火灾发生,人员很难通过消防疏散通道快速撤离现场。

(二)消防设施不够完善

商业综合体在消防设备设施配置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消防设备设施的完好性和有效性两方面内容。完好性方面:消防系统在设计、施工、承接验收中,存在管理不符合规定的情况,同时部分商业综合体考虑到成本问题,在采购和安装过程中经常采用不符合规定的劣质产品。有效性方面:多数商业综合体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存在消防系统设计过于复杂的情况,因为商业综合体要在其中安装各类消防应急设备,如消防报警器、消防供水系统、消火栓、自动喷淋、消防水炮、防排烟以及应急疏散通道等系统,这些设备和系统之间需要保持紧密的联系,因此一旦其中一个设备存在保养不当或者损坏的问题,很容易就会对其它设备和系统造成影响,导致火灾发生时这些系统和设备无法正常使用。

(三)消防管理机制不够健全

消防安全管理机制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没能根据租户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较强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使得很多租户在日常的经营和管理中不能对自己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开展有效的检查和排除,从而埋下较大的安全隐患。二是缺乏对消防设备和设施进行有效的管理,如上文提到的,多数商业综合体在消防系统设计中都存在设计复杂的问题,如果不能对这些消防设备进行有效的保养和维护,很容易导致设施出现故障,使其无法在紧急情况下进入到工作状态。三是在日常防火巡查中,没能建立有效的巡查机制和管理措施,使得那些完全可以避免的火灾事故,不能得到及时的发现和扑救,进而引发了较大的火灾事故。

(四)消防工作人员素质不高

1.多数商家过分看重经济利益,在管理中不能对员工开展有效的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这样一来员工不但缺乏消防安全意识,同时在工作中也不能重视火灾的防控工作,一旦有火灾发生员工很难采取有效的措施对火势进行控制和扑救。同时多数消防工作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不能将消防责任落实到实处,在管理制度上也存在严重的问题,使得很多责任不能下放到员工或是单位内部,一旦发生事故很难对责任进行有效的判定。另外,部分消防安全岗位存在人员空岗的情况,导致火灾发生时没有人员对火势进行控制和扑救,造成了较大的财产损失。2.现阶段多数商业综合体的经营部门只会将注意力放在经营上,很少抽出时间组织相关消防人员和商户进行必要的消防安全培训和教育工作,导致绝大多数人员不懂得如何正确使用消防设备进行灭火。加之员工流动性较大,还没等到进行消防培训时员工就离开了单位。

(五)消防重点管理不达标

商业综合体是集众多领域为一体的营业性场所,其中经营了许多餐饮类行业,在经营过程中必须要使用大量的明火,一旦员工操作不当很容易引发火灾事故。但是多数商场在管理的过程中,并没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时也没能对其用火条件进行有效的规定,使得各大餐饮单位随意购买照明和煤气设备,这在某种程度上会增加火灾事故的发生几率。

三、大型商业综合体消防安全管理对策研究

(一)完善消防安全管理体系

1.消防部门要与商业综合体要共同建立适合商场实际情况的消防安全管理责任和体系,并对各部门的职责进行明确划分,然后二者签订明确的消防安全责任书。2.相关单位要基于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全面的安全目标与防火安全管理制度,这样商场的管理部门才能严格按照相关程序和制度进行日常的消除安全管理和检查,这对提高商场消防安全管理水平有着积极的作用。3.做好日常防火巡查工作与应急工作,商场要积极组建专业的消防人员队伍,对现场的各类消防安全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和监督,在检查的过程中一定要对各类消防设备和设施以及消防安全疏散通道进行有效的检查和维护。4.无论是消防单位还是商场都需要建立属于自己的消防档案。消防档案中要重点记录商业综合体的日常消防检查的基本情况,重点监督和保养的设备、各楼层消防安全责任人是谁、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灾后隐患检查和重点整理等内容。同时,还要对各个消防设备和器材的保质期和维修保养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以此在从源头上做好消防安全工作,这对提高商业综合的整体消防安全管理水平有着很大帮助。

(二)健全消防设施管理机制

首先,相关单位和部门要健全消防设施管理机制,不仅可以保证日常消防巡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还可以确保消防设备得到有效的保养和维护,使其长期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一旦发生火灾可以起到有效的灭火作用。其次,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购买和管理消防设备,并严格按照消防设备的保养和维护规定进行检查,这样可以及时发现设备存在的问题,确保消防设备设施的高效运行。

(三)落实消防安全教育培训

在当今社会中,要想提高商场综合体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就必须要全面落实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在这一过程中,相关单位和部门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取网络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的方式来提高商场工作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以此确保所有人员可以拥有良好的消防安全意识。其次,作为消防部门可以组织专业的消防人员到大型商场中进行消防安全知识讲解和宣传工作,并且还可以在适当的时机组织相关人员开展消防实战演练和救火等工作,这对提高人民群众消防安全意识和防火能力都有很大帮助。最后,对消防控制室的人员进行重点业务培训,以便火灾发生时,技术人员可以对火势进行有效的控制。

(四)做好消防疏散通道设计

作为现阶段的商业综合体,无论是在施工还是在设计的过程中都必须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商场消防安全疏散通道进行有效的设计和维护。所有商场每层都要配备消防安全疏散通道,这些疏散通道必须要在紧急情况下可以起到疏散作用,这样才能在火灾发生时避免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另外,商场还要在日安全管理中对这些通道进行全面的检查和维护,保证每一层楼都要有两个以上的安全区域,以此充分发挥出消防安全疏散通道的作用。

(五)明确消防安全责任划分

通常情况下,商业综合体的消防安全管理一般是由物业进行负责,这样会导致消防安全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就会造成各部门互相推诿,使损失不断扩大。所以必须要将消防安全责任落实到个人头上,以此形成一个消防安全体系,使得每个人都有相应的消防安全任务。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商业综合的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同时还可以使相关人员具备较强的防火意识和责任心。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商业综合体与其它建筑相比,存在人员较为密集、商铺数量多、设计复杂、人员流动量大等情况,一旦发生火灾不仅会造成很大的人员伤亡,同时还会导致较大的财产损失。所以作为消防部门和商业综合体的管理人员,必须要格外重视消防安全管理的重要性,然后根据商场存在的现状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改进和完善,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商场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同时还可以有效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对促进社会发展和稳定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路世昌,尹强,朱超.商业综合体消防安全管理现状及发展[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9,38(10):1484-1486.

[2]吴博.商业综合体消防安全管理现状及发展[J].消防界,2020,6(8):42,44.

[3]庞小姣.大型商业综合体消防安全管理分析[J].大科技,2020(7):267-268.

商业综合管理范文篇2

【关键词】商业综合体;市场竞争;财务管理

商业综合体正常运转和持续发展都离不开强大的内部管理能力予以支持,财务管理作为一种核心管理,其管理状况好坏与否对于内部管理的各个层面都会产生影响。部分商业综合体并未认识到财务管理与分析的重要性,相关工作开展的状况更是差强人意。更为严重的是,其财务管理主体对于如何进行财务管理与分析上的改进较为茫然,鉴于此,探寻出与商业综合体相关的财务管理与分析优化性路径便十分必要。

一、商业综合体财务管理与分析概述

商业综合体财务管理与分析同一般性企业的财务管理与分析在本质上并无差异,但商业综合体实际业务较为不同,其自身综合性较强往往会对财务层面工作开展增加一些具体难度。财务管理与财务分析之间虽然具有一定差异,但两者也具有密切关联且统一于企业内部管理体系之中。一般来说,较好地进行财务分析才能更好开展财务管理,而财务管理手段在实际选用上也能够帮助财务管理主体对于财务进行更好的分析。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下,无论是在一般性企业,亦或是在商业综合体,财务管理与分析工作都要得到较好的开展。

二、商业综合体财务管理与分析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手段选用与需求不对等。商业综合体财务管理与分析中存在的首要问题是财务管理层面的问题,即财务管理手段在选用上存在着一定的不合理,这种不合理体现在财务管理尝试与实际财务管理需求并不对等。商业综合体本身的财务管理环境较为复杂,实际财务管理需求也会随着商户的变动等各种因素而改变。但很多财务管理人员在财务管理活动开展中并没有较好地对财务管理需求进行分析,财务管理手段选用上与财务管理需求满足上的不对等现象也较为显著。例如,长春市新天地购物中心虽然财务管理水平相对较高,但其财务管理投入十分巨大,财务管理资源投入一直较高与其财务管理手段选用及需求吻合间的不对等也有直接关联。(二)财务管理的全面性相对不足。部分商业综合体会在对财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财务管理,但财务管理上的全面性相对较低,局限于某一个点或某一个层面进行财务管理也会对导致财务管理上带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北京市老佛爷百货中心在财务管理上对资金等资源的配置事宜较为关注,但财务风险防范意识较为薄弱,整体财务管理中也并未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意识的规避和防范。不仅如此,财务管理的全面性不足会致使最终财务分析结果影响下的财务管理活动在开展中暴露出很多具体问题,长此以往发展下去,商业综合体财务管理中也会积压出更多的现实问题,并客观上增加财务管理与分析的压力。(三)专业化财务管理人才较少。商业综合体财务管理与分析相关工作的开展离不开财务管理人员的参与,财务管理人才也是相关工作开展中最为宝贵的资源。现阶段,绝大多数商业综合体内缺乏足够数量的专业化财务管理人才,很多财务管理人才虽然熟知一般性的财务管理知识,但对商业综合体的财务管理状况尚未形成一个完整认知,其在财务管理与分析相关工作开展中也无法有较好表现。相关工作开展无法得到专业人才提供的支持和保障上时,较为传统的财务管理及分析手段便会得到长时间应用,从长远来看,运用单一的手段进行较为机械的财务管理与分析也不利于商业综合体财务管理与分析水平的持续提升。(四)财务管理活动开展缺乏评价及监督。财务管理与分析缺乏对应的评价及监督也是商业综合体财务管理相关工作开展中存在的一个明显不足,与一般性企业不同的是,商业综合体的盈利模式较为特殊,很多商业综合体在内部控制建设中并没有对财务管理与分析给予过多关注,财务管理与分析直接相关的评价及监督机制更是长期处于缺位状态之中。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评价及监督并不利于良好的财务相关内部控制环境形成,很多财务管理人员在本职工作开展上也会带有一定程度的散漫情绪。也正是由于缺乏评价及监督机制的束缚、影响,财务管理与分析整体上的混乱色彩较为浓重,很多具体的不足和问题也无法被及时发现。

三、优化商业综合体财务管理与分析的建议

(一)增强财务管理与分析的联系。优化商业综合体的财务管理与分析需要客观上增强财务管理与分析间的联系,即在较好进行财务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对应财务管理尝试,确保财务管理手段的选用能够同财务管理需求便保持协调。例如,万达集团旗下的万达城市广场在财务管理上的水平较高,其在财务管理活动开展中将财务分析报告作为了重要参考,并借此来财务管理的方向与侧重。对于其它商业综合体而言,这种做法可以被借鉴,即在阶段性的财务管理活动开展中,将财务分析,特别是财务管理需求分析作为前置性工作,以此来确保财务管理手段选用与实际财务管理需求间的吻合,从而促进财务管理精准度的不断提升以及财务管理实际水平的提升。(二)依托预算进行全面财务管理。财务管理作为联系一般性经营管理互动的纽带,其务必要具有较高的全面性,商业综合体的财务管理也需要成为一种全面性的财务管理形式。很多集团性企业在全面财务风险上的做法值得被借鉴,其通常会将预算执行状况和预算目标达成状况作为财务管理的有效参考。例如,宝龙城市广场这样绝对竞争优势并不明显的商业综合体,其可以效仿优秀集团企业的做法进行全面预算管理尝试,通过在财务管理部门内设立具体的管理会计岗位,对全面预算管理这种管理会计工具进行应用,利用预算管理全面性的提升来提升财务管理的全面性和精准程度。(三)强化对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商业综合体在优化财务管理与分析时要对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给予对应关注,换言之,财务管理人才培养需要作为一种常态化工作。特别是在当前财务管理与分析上存在很多不足的情况下,依托高质量的财务管理热人才队伍对系列不足予以弥补,对相应问题予以解决是不错选择。例如,杭州银泰百货便定期对财务管理部门内的具体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并要求财务管理人员积极地运用新理论与新方法进行财务管理层面的不断创新。与此同时,银泰百货核心管理层会鼓励财务管理人员通过多种途径进行财务管理相关知识的汲取,从而将更为有效的方式方法引入并应用到财务管理与分析相关工作开展中,以此更好地进行相关工作开展。(四)注重财务管理的评价及监督。内部控制视角下,商业综合体的财务管理相关工作开展需要得到有效的评价与监督,在内部控制机制中确立出财务管理的评价监督机制,并常态化进行评价及监督工作十分必要。例如,总经理与财务经理可以充当现实意义上的评价及监督主体,并依托具体评价及监督标准对相应人员的工作开展状况,工作开展方式方法选用等事宜进行评价及监督。通过评价及监督工作的进行,财务分析能够越发深入,这一进程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得到良好解决下,财务管理上的主动性优势也会更为明显,这也可以将财务管理本身具有的正向影响更好发挥出来。

商业综合体运营管理方,特别是财务管理主体需要对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论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给予财务管理与分析工作的开展更多支持。很多新理论与新方法可以成为财务管理与分析优化的实际选择,但在具体工作开展中要注重从实际出发的基本原则,确保资金等资源可以得到最为优化的使用与配置也是财务管理与分析相关工作开展的直接目标。

参考文献:

[1]徐建军.商业综合体的财务管理与财务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8(13).

[2]李美琪.购物中心相关财务管理问题探讨[J].纳税,2018(22).

商业综合管理范文篇3

【关键词】新乡万达广场;建筑工程管理;质量监督

新乡万达广场是集体验业态、一站式消费、O2O电子商务线上线下有机结合三功能为一体的新一代大型购物中心。引进241个品牌,其中108个为首次进入新乡的国内外知名品牌。广场涵盖儿童、餐饮、服装、精品、娱乐、休闲等各个业态,充分满足新乡市民一站式休闲、娱乐、购物、体验的需求。依托万达自持物业经营优势和强大商家资源,发挥一站式消费的优势,充分整合万达院线、儿童、量贩KTV、大玩家电玩城、知名餐饮、时尚品牌、时尚购物、家电卖场、连锁超市、健身中心等功能,其中体验业态占比达到60%,打造现代化一站式消费区域商业中心,全面提升新乡市城市品位。新乡万达广场的开业,为当地提供了近万人次的就业岗位,增加了大量的营业收入,改变了新乡市的商业格局,为新乡的商业发展和市场繁荣作出贡献,对新乡商业乃至整个新乡市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1新乡万达广场工程概述

新乡万达广场由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承建,区域范围为新乡市牧野区宏力大道以南,学院路以西,天太街以北,规划路以东,总用地面积49588.13m2,总建筑面积121511.64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96499.61m2,地下建筑面积:25012.04m2。该工程为多层公共建筑综合楼,在布局上共分为6层,每层有着不同的功能。建筑一层层高5.3m,功能包括室内步行街、零售集合店、次主力店、银行、娱乐门厅、超市入口等;建筑二层层高5.3m,功能为室内步行街,超市、运动集合店等;建筑三层层高5.1m,功能为室内步行街、宝贝王、电玩、健身等;建筑四层层高5.1m,功能为室内步行街、影城等;建筑五层层高3.0m功能为影城夹层、商管用房,屋顶机房等等;建筑六层(局部)层高5.1m,功能为屋顶机房等。同时,还有地下停车场,可容纳1000余个停车位。由于功能综合性强,可容纳人流量大,对建筑防火、防水、抗震等方面要求均较高,不同的功能区设计、装潢要求不同,在各自美观、耐久、安全等方面也有不同的标准,质量监管上内容较为复杂。

2对新乡万达广场实施建筑工程管理及质量监督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管理主要是对建筑施工过程及相关内容的管理。一般来说,需要在工程项目监管下,建筑工程才能做到完全按照图纸和设计要求,最终达到预期目标。进行建筑工程管理时,需确保工程进度能符合要求,更要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安全达到相关标准。所以,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同时,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使其能立足于实际,契合施工现场的需要。新乡万达广场占地面积大,工程规模较大,持续时间长,环节较多也较为复杂,包括招投标、工程设计、材料选购和存储、施工管理、质量验收等。各个环节都需要按照一定标准进行针对性的质量监管,只有将所有环节的监管都做到位,才能确保建筑施工任务的圆满完成[1]。(1)对工程展开的质量监督,是为了确保工程质量能符合相关标准而采取的监督模式。因建筑工程质量和企业收益、个人权益等密切关联,必须引起重视。相关部门若能妥善运用该权利,将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放在首位,通过科学的质量监督手段,可实现质量安全均达预期标准的目的。工程质量监督应确保项目的施工质量符合用户需求,这就要求相关部门认真履行责任义务,在现有法律的指导下,仔细检查和监管建筑施工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工程管理中的质量监督研究宗援盛每个环节的质量,并进行详细记录。由于建筑工程项目监督的强制性和公正性,需要质量监管部门能运用合理方式进行对施工全过程的监管,并对其中各类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或缺陷,并制定科学的对策,促进相关问题的妥善解决,和工程的顺利完工。(2)工程项目的质量是否符合一定标准,是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内容和管理宗旨。但由于受到不合理的施工工艺、质量管理等因素约束,使得建筑工程项目中各类安全、质量事故频发,造成了较大的危害。而且,由于新乡万达广场工程本身的复杂性,涉及的环节众多,不同功能区在施工工艺、材料等有较大区别,这就意味着从工程立项开始直至竣工验收的漫长过程中,都需要结合各环节特点采取科学的监督方式,以实现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目的。因此,工程的质量监管有着非常强的实践价值。(3)通过质量监督,可有效保障工程的质量。因为在整个建设周期中,必然会存在意外和不可控因素,可能会对工程质量造成一定影响,而施工质量监管能尽可能降低这些因素的不良影响,通过规范具体施工行为来保障工程的质量标准。其次,一旦建筑物出现质量问题,必然会直接导致安全事故,而质量监管有利于提高建筑物的稳定和安全性,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较好地保障了人身财产安全。只有质量监管部门能运用最合理的方式展开监管,才能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预防生产事故的发生。同时,在严密的监管下,可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质量隐患,并在第一时间予以解决,提高了施工效率[2]。再者,对于施工企业来说,经济效益仍然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安全质量与经济效益密切相连,若在竣工验收时发现了质量问题,需要返工,直至解决问题后才可能通过验收,会无端地增加工程成本;而如果因质量问题而引发一系列安全事故,更是会给企业带来严重打击,同时带来经济和社会方面的双重负面效益,直接影响到企业今后的发展。

3万达广场工程质量中存在的问题

在对万达广场工程分析及检查中发现,在设计方案、材料、工艺、安装美观等多个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在原本的设计方案中,广场中庭部分需使用正圆、椭圆的侧帮铝板,但由于国内无法实现双曲工艺,若要使用进口材料,会导致成本明显增加,出于现行工艺的限制和控制成本的要求,将其调整为直板铝板水平方向密排。结果,因设计时未能考虑实际施工难度和成本,而不得不在实际施工时进行拆改,浪费了人力物力,反而导致成本增加。(1)对广场扶梯侧帮玻璃栏板验收时发现其稳定性不足,容易发生剧烈晃动,予拆开检查时发现,玻璃栏板插入U型槽固定深度不足300mm,且其中的缝隙未塞橡胶垫固定,没有按照原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再加上施工计划中未能合理安排时间,施工单位一味追求效率,不惜在安装时以次充好,仅仅完成表面工作,却没有考虑背后的安全因素。(2)混凝土浇筑后拆除模板时,发现柱、墙实际位置与建筑物轴线位置存在偏移现象。对其原因进行分析,考虑与多方面因素有关。施工人员未能认真翻样,技术交底不清,模板拼装时组合件未能按规定到位,轴线测放产生误差,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无限位措施或限位不牢,发生偏位后又未及时纠正,造成累积误差;支模时,未拉水平、竖向通线,且无竖向垂直度控制措施;模板刚度差,未设水平拉杆或水平拉杆间距过大;混凝土浇筑时未均匀对称下料,或一次浇筑高度过高造成侧压力大挤偏模板;对拉螺栓、顶撑、木楔使用不当或出现松动等。上述情况都可能造成轴线偏位。(3)墙面模板在拼装时未能保持平整,厚度不一致,相邻两块墙模板拼接不严,支持不牢,与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不相符,也没有采用对拉螺栓来承受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以致混凝土浇筑时炸模、倾斜变形,墙体不垂直。进行机电安装时,存在施工现场管理不到位现象,管理人员缺乏审美意识,审美观差,片面地认为只要达到使用目的即可。在进行电、水、通风等布置前,未能根据实际情况设计综合的布置图,导致吊顶灯具、风口等出现了不协调、不美观的情况。对于已安装好的成品没有采取良好的保护措施,导致表面出现受损。此外,对于劳务分包队伍,仅仅实施按任务完成情况计发工资,而没有实行严格的定额发料制度,这就会出现劳务分包队伍随意使用材料,缺乏计划性,造成了大量的材料超支、浪费。

4建筑工程中加强质量监督策略探讨

4.1施工流程方面

在万达广场施工中,需严格遵循图纸要求,按照先上后下、先湿后干、先顶墙后地面的顺序,应该先做好隐蔽工程的预埋,保证电气线路的有条不紊,对其进行验收后,再进行封闭。封闭阶段应按照墙面→顶面→地面的顺序,之后,按照面板→油漆→裱糊的顺序进行装饰,并先安排工序多、较复杂的部位,再安排相对较为简单的部位。分项施工时,需先抢吊顶抓墙面,根据自上而下分区域流水作业,各楼层划分相应的流水段,及时安排地面施工,并在整个过程中穿插木制品的施工,在大堂、主通道、公共走廊等位置进行地面施工时应安排一定的封闭期。因施工规模大,环节众多且复杂,工作面较为紧张,不同工作段之间往往存在相互干扰的情况,给施工带来较大难度。所以,各个工序都应配备足够的人力、物力,开展立体交叉的作业,尽可能避免因人为因素而导致的效率下降,并努力提高施工质量。

4.2做好工程的合理设计

从万达广场设计来看,如前文所述,存在设计不合理的情况。因此,从工程设计开始,设计师就应该到实地进行考察,根据实际情况、占地、地势、广场总体用途、各个区域具体功能等进行最合理的设计,在进行细节设计时,应立足于控制成本、结合现有工艺的基础,根据我国施工行业现有材料、设备、工艺等,合理选择工艺,在各部分施工前需做好技术交底。在进行如墙面接缝、模板拼装、固定槽等细节部位,可选择高强度接缝带或高强度石膏腻子来减少板缝开裂,保证石膏板表面连续性。对于板条接长部位的接缝问题,如接口处露白茬、接缝不平、错台等情况,需做好下料工作,控制好板条的切割角度,用锉刀修平切口、去除毛边,用同样颜色的胶粘剂修补接口,以做到密合接缝、遮掩切口的白边。进行墙面模板拼装时,需首先注意平整性,确保其能符合质量检验标准,安装玻璃栏时,注意在固定槽处塞入硅胶条,让玻璃栏固定得更加牢固。对于出现的轴线偏位问题,应严格按1:10~1:15的比例将各分部、分项翻成详图,对各部位编号、轴线位置、几何尺寸、剖面形状、预留孔洞、预埋件等内容及相关数据进行标注,反复核对直至无误,对生产班组及操作工人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充分沟通,保证每一名施工人员都能明确施工要求,并将图纸作为模板制作、安装的依据。完成模板轴线测放后,组织专人进行技术复核验收,保证准确无误后再开始支模。限定好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的具体位置,可选择现浇楼板混凝土上预埋短钢筋固定钢支撑的方式来确定底部位置。支模时需要同时拉水平和竖向通线,设置竖向垂直度控制线,确保模板在水平和竖向位置上的准确性。结合混凝土结构特点来设计模板,以确保模板和支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达到一定标准,浇筑前需再次检查模板轴线、支架、顶撑、螺栓情况,确定无误后再开始浇筑。具体浇筑时,需均匀对称下料,将高度控制在施工要求范围内。

4.3妥善处理成本亏损问题

质量监督人员应加强质量意识,在保障工程质量的前提下解决美观问题。对各楼层走廊内管线应合理布局,实施可行性较强的保护措施。管理人员应正确处理工程成本和效率、质量之间的问题,在全体员工中建立品牌意识。测量技术人员需认真校对土建、装修提供的各种机电安装基准线是否准确,严格按照这一基准来安装。运用细钢丝拉线来安装喷淋头、灯具、风口等设备,确保吊顶上的机电产品保持直线状态[3]。确保冷凝水管道的斜面设计,防止留有水痕迹。安装洁具、风口、五金配件、插座时,需戴白手套并使用专门的安装工具,以做好产品表面的保护。对于非项目部主观原因而导致的成本亏损情况,如设计变更、施工组织设计不合理、气候变化、项目部息工等,或者因中标价过低却又未能及时补充内部预算等情况导致的亏损,需追究企业责任。通过分清责任的方式,要求企业承担起因自身原因导致的亏损,加强企业对成本控制的责任,从一定程度上降低项目部的成本。

5结论

总之,在建筑工程管理中,质量监督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施工单位应明确质量监督的重要性,对项目工程各个环节作出认真监管,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优化施工流程,做好工程设计和细节管理,在保障质量的前提下注重美观,妥善处理成本亏损问题,最终确保工程质量,推动建筑工程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牛义.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21,48(03):73-74.

[2]戴郑磊.浅议建筑管理中加强工程质量监管的措施[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4):127.

商业综合管理范文篇4

第二条商业街区改造资金由市财政在本级预算中安排,从市商业流通发展资金中列支。

第二章适用范围

第三条符合*市城市总体规划及*市商业发展规划商业街区均在本办法支持范围。

本办法所指商业街区包括特色商业街区(含特色市场)和综合商业街区。商业街区的长度一般为300--800m左右,商业店铺沿街两侧或单侧分布。其中,特色商业街区内经营同类商品或提供相关服务的店铺数量或经营面积,应占全部店铺数量或经营面积的50%以上。

(一)特色商业街区根据辐射的范围和影响力可分为全市性特色商业街区和区域性特色商业街区。

全市性特色商业街区(含特色市场)是指在国际、国内或全市范围内具有较高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经营或服务内容能够充分体现*的历史、文化、人文等方面特色,功能辐射整个城市乃至国内外的商业街区(市场)。

区域性特色商业街区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具有一定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经营的商品或服务具有浓厚的区域特色,能充分体现其所在区(县)的历史、文化、人文等特色,服务范围和功能辐射半径主要在区(县)范围内的商业街区。区域性特色商业街区的支持,原则上每区(县)不超过2条。

(二)综合商业街区根据规模、功能定位、辐射范围等方面可分为全市性综合商业街区和区域性综合商业街区。

全市性综合商业街区是指功能辐射整个城市,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遍及全国乃至全世界,一般由百货店等大型店铺作为核心店,辅以各类专业店、专卖店等零售业态和餐饮娱乐设施的商业街区。

区域性综合商业街区是指总体规模较小,功能辐射本区域及周边地区,一般以百货店、超市、专卖店等零售业态和文化娱乐、餐饮等服务业为主,可提供休闲、健身、娱乐等公共空间的综合商业街区。区域性综合商业街区的支持,原则上每区(县)不超过2条。

第三章资金的用途

第四条支持商业街区改造资金主要用于对街区前期规划、标志、标识、街景美化、环保、环境整治、交通、停车、开放性空间等为街区提供公共服务的设施改造。

第四章资金支持方式及限额

第五条对于商业街区改造项目,原则上采取一次性资金补助的方式。其中:全市性特色商业街区改造项目,补助资金不高于400万元(全市性特色市场改造项目,补助资金不高于200万元);区域性特色商业街区改造项目,补助资金不高于300万元。全市性综合商业街区改造项目,补助资金不高于300万元;区域性综合商业街区改造项目,补助资金不高于200万元。

第五章资金的申请审批与拨付程序

第六条资金申请、审批及拨付程序比照《*市商业流通发展资金使用管理办法》中第五章的申请、审批和拨付程序执行。

第六章资金的监督管理

第七条市、区(县)财政局负责对商业街区改造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管理和监督;市、区(县)商务局负责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管理和监督。

商业综合管理范文篇5

关键词:中国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经营模式问题及对策

1我国的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的现状

1.1我国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的最新情况

首先来看中国四大上市国有商业银行工行、中行、建行和交行2009年3季度的净利息收入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情况:

2009年前三季度,中行实现净利息收入1,156.1亿元,同比下降5.43%;手续费及佣金收支净额为345.13亿元,同比增长8.39%;工行净利息净收入1,782.49亿元,同比下降9.42%;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410.61亿元,同比增长18.73%;建行净利息收入1,555.80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7.49%;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357.63亿元,同比增长20.94%;交行实现利息净收入470.68亿元,同比下降6.07%;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85.33亿元,同比增长25.23%。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2009年前三季度,四大上市国有商业银行净利息收入小幅度下降的同时,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却大幅增加。这说明2009年我国商业银行在净利差大幅下降的情况下,从传统的存贷业务逐渐转向理财、投资基金等非传统业务,综合化经营的步伐正在加快。

1.2我国商业银行进行综合化经营的历程

我国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起步较晚。直到90年代中期,中国建设银行与美国四大投资银行之一的摩根斯坦利合资成立了中国第一家真正意义上从事投资银行业务的金融公司——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标志着中国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的开端。2001年,中国人民银行《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进一步确认了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是我国银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之一。2002年底,集中了中信银行、中信证券、中信嘉华银行和新诚保险的“中信控股公司”正式挂牌成立,是我国成立的第一家金融控股公司。2004年,中国光大银行成为了国内第一家获得开办理财业务的商业银行。2005年初,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和中国证监会共同了《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管理办法》。该《办法》允许商业银行直接投资设立基金公司,是我国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历程中的又一个里程碑。随后,交通银行又先后设立了交银施罗德基金管理公司和交银租赁有限公司,进一步推动了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的发展。

2我国商业银行进行综合化经营的最优模式选择

综观全球的银行业,存在着以下几种综合化经营的方式:

第一,德国的全能银行模式,即银行通过设置多个部门,每个部门分别经营银行、证券、保险、投资和信托业务,如德意志银行;第二,大型的银行收购其他金融机构成为其子公司,建立金融控股公司,如美国的花旗集团;第三,商业银行直接设立非银行金融机构或金融公司,如交通银行成立交银施罗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和交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

由于我国金融业正处于由分业经营转向综合化经营的过渡阶段,那么以商业银行收购其他金融机构成为其子公司并建立金融控股公司应该是最佳的经营模式。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相比,商业银行有较多的资本和客户,能为子公司提供更多的资源;第二,通过组建金融控股公司,商业银行能加强与其他子公司的战略合作,增加金融控股公司的协同优势;第三,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还不能形成完善的综合化经营的法律和监管体系;在法律和监管体系不完备的情况下,金融控股公司的经营风险相对较小。

3我国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存在的问题

3.1商业银行实行综合化经营的金融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够完善

长期以来,我国金融业实行分业经营制度。在此制度之下,以《证券法》、《商业银行法》和《保险法》等为代表的金融业分业法律体系框架逐渐形成。但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起步较晚,我国的金融监管机构还没有制定出一个适用于金融控股公司的法律。同时,当前金融各分业的法律的部分条款表达不清,给综合化经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带来诸多困难。

3.2现有金融监管模式不利于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

在金融业分业制度下,我国先后设立了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分别对各自分行业的个人和机构进行监督和管理。然而,现有的金融监管模式不利于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的发展,是因为:(1)缺乏一个能对金融控股公司进行经常化、系统化监管的机构;(2)在监管金融控股公司时,各个监管机构的监管职责不明确,导致金融控股公司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无人管理。

3.3金融市场尚不完善,金融创新程度不够

同成熟市场相比,我国的金融市场尚不完善,例如,2006-2008年股市“过山车”般的表现以及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的后遗症——“大小非”解禁和减持。另外,证券市场出现的“老鼠仓”、内幕交易、散布虚假信息、歪曲证券价格,保险市场出现的道德风险以及银行业的信贷资金未完全流入经济实体等等,都说明我国金融市场的建设还有很多路要走。同时,我国金融创新程度也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提并论,例如,我国商业银行的净利息收入与佣金及手续费收入的比率比发达国家商业银行高近一倍。这说明我国商业银行投资渠道少,盈利主要靠传统的存贷业务。此外,我国金融衍生物的种类较少,而且以商品期货居多,反映了我国金融市场还有待进一步创新。

3.4部分金融控股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

在我国,金融控股公司产生较晚,其法人治理结构不如一般的公司完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金融控股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可能是同一个人,导致其董事会缺乏独立性;(2)金融控股公司存在着股东与董事会、董事会与总经理之间潜在的利益冲突;(3)金融控股公司控制的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之间发展不协调,权利和职责可能相冲突。

金融控股公司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金融控股公司的未披露兼并、收购、重组和关联方交易的公司的重大事件或披露虚假信息;(2)金融控股公司的合并财务报表受到人为操纵;(3)金融控股公司董事会或高级管理层的道德风险。

4相应的对策

4.1修订新的金融法律法规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正处在综合化经营的初期,除了不断修订和完善《证券法》、《商业银行法》和《保险法》,还应该尽快出台对金融控股公司的有效监管措施,适时推出《金融控股公司法》,从而扫清我国商业银行走向综合经营的法律障碍。

4.2调整现有的金融监管模式

对于综合化经营而言,金融分业制度下的金融监管模式已难以适用。通过调整现有的金融监管模式,设立专门的监管部门——金融控股公司委员会,与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一起,负责对金融控股公司进行监管。其中,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可以对金融控股公司控制下的银行、证券和保险公司进行监管,而金融控股公司委员会负责审批金融控股公司的筹建和退出、制定金融控股公司相关法律法规、监控金融控股公司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这样既能保证分业监管,又能顾及对整个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是适合于我国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发展的监管模式。

4.3加快金融市场的建设,逐步推进金融创新

一方面,完善的金融市场是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的”催化剂”。加快金融市场的建设,就要教育市场投资者正确的投资理念,教育金融从业人员遵守职业道德,并严厉打击有损金融市场形象、损害其他参与者利益的行为。有秩序的金融市场能够提高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逐步增加金融工具的种类和数量,并鼓励商业银行在内的机构投资者积极参与对金融工具的投资,以拓宽银行为主的金融控股公司的投资渠道。

4.4不断完善金融控股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机制

这是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成功的必要条件。作为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的主要模式之一,金融控股公司首先应保证董事会足够的独立性。在这点上,我国的金融控股公司可以借鉴美国:三分之二的董事与该金融控股公司没有任何关系(包括雇佣关系和亲属关系),且董事长和总经理通常不能由同一个人担任。其次,要明确董事会、股东和管理层之间的权利和责任,并确保董事会和管理层能各尽其职,使得董事会和管理层与股东的目标和利益相一致,从而能降低董事会与股东、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委托—成本。第三,要明确金融控股公司旗下的证券、保险和基金公司的权利和职责,在增加它们之间的合作的基础上,降低冲突的可能性。

同时,金融控股公司还要不断完善内部控制机制。第一,要确保金融控股公司及子公司重大信息披露的完整性、真实性和相关性;第二,要对金融控股公司及子公司的财务报表(包括季报和年报)经外部的独立审计师审计,增加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第三,规范金融控股公司及子公司的高级管理层的任职行为,明确他们的职责,且各子公司的高级管理者不能兼任。

参考文献

[1]贺建清.金融危机下的商业银行综合经营模式研究[J].区域金融研究,2009,(06).

[2]孙雅璇.推进我国商业银行综合经营——浅谈发展金融控股公司[J].新金融,2007,(09).

[3]陆艳.浅谈中国商业银行综合经营的监管模式[J].消费导刊,2007,(07).

[4]余敏.对商业银行发展金融控股公司的思考[J].上海金融,2004,(07).

商业综合管理范文篇6

关键词:中国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经营模式问题及对策

1我国的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的现状

1.1我国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的最新情况

首先来看中国四大上市国有商业银行工行、中行、建行和交行2009年3季度的净利息收入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情况:

2009年前三季度,中行实现净利息收入1,156.1亿元,同比下降5.43%;手续费及佣金收支净额为345.13亿元,同比增长8.39%;工行净利息净收入1,782.49亿元,同比下降9.42%;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410.61亿元,同比增长18.73%;建行净利息收入1,555.80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7.49%;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357.63亿元,同比增长20.94%;交行实现利息净收入470.68亿元,同比下降6.07%;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85.33亿元,同比增长25.23%。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2009年前三季度,四大上市国有商业银行净利息收入小幅度下降的同时,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却大幅增加。这说明2009年我国商业银行在净利差大幅下降的情况下,从传统的存贷业务逐渐转向理财、投资基金等非传统业务,综合化经营的步伐正在加快。

1.2我国商业银行进行综合化经营的历程

我国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起步较晚。直到90年代中期,中国建设银行与美国四大投资银行之一的摩根斯坦利合资成立了中国第一家真正意义上从事投资银行业务的金融公司——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标志着中国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的开端。2001年,中国人民银行《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进一步确认了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是我国银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之一。2002年底,集中了中信银行、中信证券、中信嘉华银行和新诚保险的“中信控股公司”正式挂牌成立,是我国成立的第一家金融控股公司。2004年,中国光大银行成为了国内第一家获得开办理财业务的商业银行。2005年初,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和中国证监会共同了《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管理办法》。该《办法》允许商业银行直接投资设立基金公司,是我国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历程中的又一个里程碑。随后,交通银行又先后设立了交银施罗德基金管理公司和交银租赁有限公司,进一步推动了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的发展。

2我国商业银行进行综合化经营的最优模式选择

综观全球的银行业,存在着以下几种综合化经营的方式:

第一,德国的全能银行模式,即银行通过设置多个部门,每个部门分别经营银行、证券、保险、投资和信托业务,如德意志银行;第二,大型的银行收购其他金融机构成为其子公司,建立金融控股公司,如美国的花旗集团;第三,商业银行直接设立非银行金融机构或金融公司,如交通银行成立交银施罗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和交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

由于我国金融业正处于由分业经营转向综合化经营的过渡阶段,那么以商业银行收购其他金融机构成为其子公司并建立金融控股公司应该是最佳的经营模式。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相比,商业银行有较多的资本和客户,能为子公司提供更多的资源;第二,通过组建金融控股公司,商业银行能加强与其他子公司的战略合作,增加金融控股公司的协同优势;第三,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还不能形成完善的综合化经营的法律和监管体系;在法律和监管体系不完备的情况下,金融控股公司的经营风险相对较小。

3我国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存在的问题

3.1商业银行实行综合化经营的金融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够完善

长期以来,我国金融业实行分业经营制度。在此制度之下,以《证券法》、《商业银行法》和《保险法》等为代表的金融业分业法律体系框架逐渐形成。但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起步较晚,我国的金融监管机构还没有制定出一个适用于金融控股公司的法律。同时,当前金融各分业的法律的部分条款表达不清,给综合化经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带来诸多困难。

3.2现有金融监管模式不利于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

在金融业分业制度下,我国先后设立了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分别对各自分行业的个人和机构进行监督和管理。然而,现有的金融监管模式不利于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的发展,是因为:(1)缺乏一个能对金融控股公司进行经常化、系统化监管的机构;(2)在监管金融控股公司时,各个监管机构的监管职责不明确,导致金融控股公司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无人管理。

3.3金融市场尚不完善,金融创新程度不够

同成熟市场相比,我国的金融市场尚不完善,例如,2006-2008年股市“过山车”般的表现以及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的后遗症——“大小非”解禁和减持。另外,证券市场出现的“老鼠仓”、内幕交易、散布虚假信息、歪曲证券价格,保险市场出现的道德风险以及银行业的信贷资金未完全流入经济实体等等,都说明我国金融市场的建设还有很多路要走。同时,我国金融创新程度也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提并论,例如,我国商业银行的净利息收入与佣金及手续费收入的比率比发达国家商业银行高近一倍。这说明我国商业银行投资渠道少,盈利主要靠传统的存贷业务。此外,我国金融衍生物的种类较少,而且以商品期货居多,反映了我国金融市场还有待进一步创新。

3.4部分金融控股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

在我国,金融控股公司产生较晚,其法人治理结构不如一般的公司完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金融控股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可能是同一个人,导致其董事会缺乏独立性;(2)金融控股公司存在着股东与董事会、董事会与总经理之间潜在的利益冲突;(3)金融控股公司控制的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之间发展不协调,权利和职责可能相冲突。

金融控股公司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金融控股公司的未披露兼并、收购、重组和关联方交易的公司的重大事件或披露虚假信息;(2)金融控股公司的合并财务报表受到人为操纵;(3)金融控股公司董事会或高级管理层的道德风险。

4相应的对策

4.1修订新的金融法律法规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正处在综合化经营的初期,除了不断修订和完善《证券法》、《商业银行法》和《保险法》,还应该尽快出台对金融控股公司的有效监管措施,适时推出《金融控股公司法》,从而扫清我国商业银行走向综合经营的法律障碍。

4.2调整现有的金融监管模式

对于综合化经营而言,金融分业制度下的金融监管模式已难以适用。通过调整现有的金融监管模式,设立专门的监管部门——金融控股公司委员会,与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一起,负责对金融控股公司进行监管。其中,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可以对金融控股公司控制下的银行、证券和保险公司进行监管,而金融控股公司委员会负责审批金融控股公司的筹建和退出、制定金融控股公司相关法律法规、监控金融控股公司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这样既能保证分业监管,又能顾及对整个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是适合于我国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发展的监管模式。公务员之家

4.3加快金融市场的建设,逐步推进金融创新

一方面,完善的金融市场是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的”催化剂”。加快金融市场的建设,就要教育市场投资者正确的投资理念,教育金融从业人员遵守职业道德,并严厉打击有损金融市场形象、损害其他参与者利益的行为。有秩序的金融市场能够提高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逐步增加金融工具的种类和数量,并鼓励商业银行在内的机构投资者积极参与对金融工具的投资,以拓宽银行为主的金融控股公司的投资渠道。

4.4不断完善金融控股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机制

这是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成功的必要条件。作为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的主要模式之一,金融控股公司首先应保证董事会足够的独立性。在这点上,我国的金融控股公司可以借鉴美国:三分之二的董事与该金融控股公司没有任何关系(包括雇佣关系和亲属关系),且董事长和总经理通常不能由同一个人担任。其次,要明确董事会、股东和管理层之间的权利和责任,并确保董事会和管理层能各尽其职,使得董事会和管理层与股东的目标和利益相一致,从而能降低董事会与股东、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委托—成本。第三,要明确金融控股公司旗下的证券、保险和基金公司的权利和职责,在增加它们之间的合作的基础上,降低冲突的可能性。

同时,金融控股公司还要不断完善内部控制机制。第一,要确保金融控股公司及子公司重大信息披露的完整性、真实性和相关性;第二,要对金融控股公司及子公司的财务报表(包括季报和年报)经外部的独立审计师审计,增加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第三,规范金融控股公司及子公司的高级管理层的任职行为,明确他们的职责,且各子公司的高级管理者不能兼任。

参考文献

[1]贺建清.金融危机下的商业银行综合经营模式研究[J].区域金融研究,2009,(06).

[2]孙雅璇.推进我国商业银行综合经营——浅谈发展金融控股公司[J].新金融,2007,(09).

[3]陆艳.浅谈中国商业银行综合经营的监管模式[J].消费导刊,2007,(07).

[4]余敏.对商业银行发展金融控股公司的思考[J].上海金融,2004,(07).

商业综合管理范文篇7

关键词:综合柜员制;人力资源;有效性

著名的管理学大师(也称“大师中的大师”)彼得·杜拉克(即德鲁克)(Peter·F·Drucker),其研究企业的理论是从时代、社会和组织所处的外部环境来透视管理,强调管理的人性和实践性。不管什么样的社会组织,人的重要性是其“本”。商业银行亦如此。本文从人力资源有效性的角度来剖析商业银行综合柜员制,在此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一、商业银行综合柜员制的简介

综合柜员制是集会计、出纳、储蓄等门市业务为一体,以计算机作为帐务操作载体,由柜员单独临柜,独立处理业务并经后台复核确认的会计处理方式。实行综合柜员制有3点明显的效果:(1)实行综合柜员制优化了劳动组合,促进了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2)实行综合柜员制给客户提供了及时、快捷、周到的服务。(3)实行综合柜员制也提升了营业部的整体形象,提高了银行的整体效率。所以实行综合柜员制是商业银行实行集约化经营的必然趋势。

商业银行在综合柜员制的实践中,探索出了3种形式的综合柜员制:(1)支行营业部“二合一”的综合柜员制模式。这种“二合一”模式是通过合并原来的4个会计记账窗口和6个出纳收款窗口为现在的6个“收款记帐柜”,撤销了原来单一的会计记账柜口,基本实现了会计出纳一体化。(2)分理处的“二合一”综合柜员制模式。这种模式比较普遍,即综合柜员制已从原来的出纳与储蓄“二合一”或会计与出纳“二合一”进人到会计与储蓄的“二合一”模式,即通过“232共享器”随意切换对会计、储蓄业务,实现在一个终端器上完成会计、储蓄二套业务的处理。(3)分理处的“三合一”综合柜员制模式。目前商业银行研制成功的“三端切换器”,为综合柜员制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三和一”的综合柜员制是信息技术发展的结果,也是综合柜员制在实际中应用的结果。

综合柜员制也就是单人临柜,独立办理从受理、审查凭证到记、结、轧帐等全部操作过程的一种新的劳动组合形式,其内涵可概括为“单人临柜,独立操作;自我约束,风险自担;事后复核,双线监控。”即,每位临柜员均可以办理任何一位顾客的临柜业务;顾客也可以选择任何一个窗口来办理自己的业务。综合柜员制以会计事后监督为安全保障系统,其主要原则是“核算监督分开,双系统操作,业务内容全面复核”。

综合柜员制同传统的柜台制相比,具有以下4个特点:(1)拓宽柜台功能,提高服务质量。在实现综合柜员制之后,每位综合柜员制使用自己的上机号码和密码,独立对外开展广泛的业务,如会计、出纳、储蓄等。(2)深化集约化经营内涵,提高劳动生产力。实现综合柜员制,避免了在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移植大城市时流失业务量,也就是可在少退出网点或不退出网点的前提下,同样起到减员增效的作用;或者在业务量不减的情况下,节约人力资源使用。(3)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员工素质。由于综合柜员制的员工的责任更加明确,对柜员业务素质、职业道德都经过了严格的评审、考核,还有完备的电子监控和日终集中事后复核,这些避免了因工作责任不清导致相互依赖、相互推诿现象,从而有利于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和员工素质的提高。(4)增强一线竞争能力,适应市场竞争。商业银行可抓住推行综合业务系统这一有利时机,全面调整柜面业务前、后台的劳动组合和业务流程配置方式,坚定地推行综合柜员制,扩充柜面服务容量,提高服务效率,提升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优势。

二、实现商业银行综合柜员制提高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性

商业银行的综合柜员制是商业银行流程再造的结果,即,商业银行以信息流为基础,代替了传统的物质流之后的组织结构变革和改善的结果。下面我们将从几个方面来试析实行综合柜员制后,人力资源的有效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取到了较佳的结果。首先,我们将从实行综合柜员制满足商业银行的3类挑战的要求,是外在环境的要求;其次,实行综合柜员制可以提高内在竞争力,是商业银行本身人力资源的根本要求,这种要求具体表现在人力资源的准备和获取、人力资源价值的确认和增值、人力资源的报酬和奖励等方面。

1.实行综合柜员制是满足外在环境挑战的要求。综合柜员制是来源于企业的业务流程再造理论在银行中的运用。随着世界市场自由贸易与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趋势,加速了商业银行经营外部环境中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增加,对商业银行提出了快速响应和弹性运作的不断变革要求,也就是关系到商业银行生存与发展的3C(竞争、顾客、变化)因素。在现代的竞争环境中,商业银行之间相互的竞争方式已被多层面的竞争方式——TQCS(T:按合同及时交货或新产品上市时间;Q:质量;C:成本;S:售前咨询服务及售后维护、升值服务)取代。并且在现代的市场环境中,顾客已成为商业银行的中心,商业银行的一切活动以消费者的需求为中心来生产和经营。由于信息的快速发展,使得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快,给竞争带来了不稳定因素。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中,即全球化的趋势下竞争加剧、需求多样化和经济动荡的压力之下,在“重新形成竞争力”这一目标的驱使下,银行开始了对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理论的思考,并实行了综合柜员制这种运作体制,从而有效地发挥了人力资源的竞争优势。

2.实行综合柜员制有利于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的获取和准备。商业银行实行了综合柜员制,这对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的获取和准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现在一个综合柜员制的柜员以计算机为手段,单独处理了会计、出纳、储蓄等业务。实行了综合柜员制,是对原有岗位的深化和扩展,即单个的柜员岗位的功能得到了扩展,从单一的一项业务功能横向拓展到一系列的业务,也从原有的某一个环节处理到一位顾客的完整服务。实行了综合柜员制,也就是实现了职务扩大化和职务丰富化。职务扩大化避免了由于专业化带来的缺乏多样性;职务丰富化有助于减少旷工,减低离职流动率,也能够更加使员工对资源的有意识的使用,以及提高更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所以实行了综合柜员制,既优化了劳动组合,又发挥了员工的积极性,也就是说,有利于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的获取。还有,实行综合柜员制也有利于商业银行对复合型人才的培训,也就是有利于商业银行对人力资源的准备。

3.实行综合柜员制有利于商业银行人力资源价值的确认和增值。首先,商业银行实行综合柜员制有利于其绩效管理。综合柜员制柜员的绩效结果是和其行为的频率和主动性相关的,并且能够把质量、及时性、成本有效性、数量和人际影响力等等能够带来价值增值的各种方式包含到绩效标准中来。其次,商业银行实行综合柜员制有利于柜员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较好的定位。实行综合柜员制的商业银行,综合柜员制岗位对于其员工来说是一种“富于变化的职业”,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顾客的不断变化造成的,这也需要去承担更多的责任,也易获得“心理成功”。再次,商业银行实行综合柜员制有利于创造良好的雇佣关系和工作环境。实行综合柜员制由于“单人临柜,独立操作,自我约束,”等内涵,给予了员工良好的雇佣关系和工作环境。

4.实行综合柜员制有利于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的报酬和奖励。商业银行在选择了综合柜员制这种组织结构形式必然影响到员工的内部公平性,从而也会影响到这种内部比较结果所产生的后果。由于商业银行的综合柜员制实行柜员“独立操作,自我约束”等工作方式,能够较好地提供了一种相互比较的清晰的环境。柜员之间互相并不干扰,单独完成一个顾客的服务,绩效与工作努力程度成正相关,其之间的内部公平性能够很明晰,从而能够客观的公平和主观的公平达到一致,避免了认知上的失调。还有,实行了综合柜员制之后,员工报酬体系的主要系统要素包含的处于其中的个人创造的,非工作系统本身所创造的,这就为报酬体系的有效性提供了很好的保证。并且,报酬体系信息的收集是很直接,其质量具有非常良好的可比性。

商业综合管理范文篇8

一、现行商业银行柜台设置存在的缺陷

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柜台设置模式主要是按业务种类进行设置。如设置了人民币对公业务、储蓄业务、公积金业务、外币对公业务、外币储蓄业务等柜台。这种专业化、分散式的柜台设置是伴随着商业银行业务领域不断拓展而逐步形成的,具有其灵活、方便等特点。它适应了当时的客观条件,满足了商业银行业务扩张的需要。但随着我国加入WTO进程的加速和银行商业化改革的深入,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这种模式已越来越难以适应当前及今后业务发展的需要,其弊端越来越明显。具体表现有:

1、不利于商业银行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和企业对外形象的树立。客户在同一营业网点办理不同的业务,需在不同的业务柜台完成。而不同柜台之间业务量大小不一,有的柜台客户排长队等候,有的柜台无人问津。增加了客户等候的时间,客户难以理解,影响商业银行企业形象。同时由于柜台分设,如会计、出纳分设两柜,增加不同柜台间的票据处理及传递环节,影响账务处理时间。

2、不利于网络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利用。商业银行柜台按业务种类设置,实行条条归口对应管理,造成条块分割不易沟通。且因政出多门,使部门间的协调难度加大。不利于全行实行统一的网络行动,削弱上级行对营业网络资源的充分利用。同时也增加营业网点人员统筹安排的难度,使人力资源无法得到有效使用。

3、不利于内控制度的落实。按商业银行内控制度要求,对不相容岗位不能兼岗,如章、证、押必须分管;会计柜台要求分设记账、复核、出纳、稽核等岗位。但一些业务量不足的网点,因储蓄人员与会计人员柜台严格分设,无法兼顾,使混岗现象难以避免,内控制度流于形式。

4、不利于员工素质的全面提高和积极性的充分发挥。许多员工往往一直从事某单一种类业务,缺少对其他业务接触和学习的机会,使得员工素质单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员工素质的全面提高。囿于业务分割、人员分块,员工忙闲不均时处可见,挫伤员工工作积极性。

二、综合柜员制是改革商业银行柜台设置的必由之路

综合柜员制是指营业网点在法定业务范围内,按照规定的业务处理权限和操作流程,由单一员工或多个员工组合,通过临柜窗口为客户综合办理本、外币对公业务、储蓄业务、信用卡业务、政策性业务等多种金融服务,并单独承担相应责任的一种劳动组合方式。

改革商业银行柜台设置必须要扎扎实实、积极稳妥地进行。既要考虑商业银行业务发展,增强竞争能力的需要;又要考虑内部管理、降低成本、风险防范等问题;同时更要考虑方便客户、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的需要。而综合柜员制正是符合了这一要求。具体表现:

1、有利于为客户提供集成式柜台服务。综合柜员制改变了传统营业柜台的设置,促进了营业网点从单功能窗口向多功能窗口改进。可根据客户需要灵活调整窗口、人员和业务品种,减少中间处理环节。客户可以随意选择窗口办理所需业务,避免选择不同窗口的麻烦和由此带来诸多不便。体现“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真正做到快捷、高效、全面、优质的服务方式,增强商业银行的企业形象和竞争能力。

2、有利于人力、物力资源的合理配置。综合柜员制打破商业银行传统的营业柜台业务分割的僵化管理模式。可根据客户需要灵活调剂,达到高效弹性配置营业网点资源。同时,综合柜员制设计了标准的柜面操作模式,使得不同分、支行之间的柜员工作有了可比性。使柜员的业务有了量化的依据,为柜员在进行绩效考核时提供科学依据,使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

3、有利于内控制度的落实和风险防范。综合柜员制使营业网点能根据其业务种类、数量,灵活定岗定编,解决岗位分工不均以及部分岗位兼岗、混岗等问题,使内控制度得以顺利贯彻实施。同时综合柜员制的实施,简化了前台业务处理秩序,强化了后台控制,使前、后台业务分离。通过后台集中结算,缩短管理半径,使会计核算风险得到集中控制,提高经营管理集中化程度,使风险得到有效防范。

4、有利于员工业务素质的全面提高。综合柜员制要求员工熟练掌握各类柜面业务操作技能和基本规定,迫使员工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心理素质和思想素质。

三、推行综合柜员制面临的问题

1、难以同时满足两大客户群体各自的服务需求。传统的银行柜面服务将两大客户群体分设网点或柜台服务,互不干扰,已被相应的客户群体所广泛认同。推行综合柜员制将两大群体混在一起,难以针对不同客户群体的特点开展优质服务。

2、人民银行金融监管难以认可。目前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营业网点的业务范围实行“经营金融业务许可证”制度。商业银行的营业部、分理处、储蓄所的经营业务范围不同。而推行综合柜员制扩大了营业网点的经营范围,人民银行难以认可。

3、商业银行核算系统的技术条件难以满足推行综合柜员制的要求。因历史原因,目前商业银行的核算系统大部分是按业务种类独立开发的。如对公会计、储蓄、信用卡等各成独立体系,账务核算系统分散,难以满足综合柜员制的要求。

4、现行制度难以适应推行综合柜员制的需要。目前大部分商业银行还没有一套成熟的综合柜员制的规章制度可遵守,难以防范推行综合柜员制引发的风险。

5、临柜人员业务素质难以达到综合柜员制的要求。传统商业银行柜台人员按业务种类设岗,能够全面掌握银行各项业务及操作处理程序的只是凤毛麟角。而且目前商业银行柜台业务繁忙,一时要培训大批的综合型复合人才也有一定难度。

四、推行综合柜员制的思路

综合柜员制作为商业银行经营观念与柜台服务的一次重要变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银行内部多个部门,受制于技术条件,应从实际出发,积极稳妥地推进。具体思路如下:

1、统一管理、统一制度是推行综合柜员制的基础。商业银行内部应避免政出多门、各行其事的条块分割管理模式,要树立“大会计”的思想理念。将储蓄业务、对公业务、信用卡业务、公积金业务等会计核算归口由会计部门负责管理。会计部门根据各项业务管理规定,制定统一的会计制度、核算办法及操作规程,以便于柜员在操作过程中有制度可依。并由会计部门对柜员实施统一的监督检查,保证会计制度与管理的权威性和唯一性。

2、统一会计核算软件,完善系统网络功能。综合柜员制是金融业务发展和金融科技进步的伴生产物。实行综合柜员制需要先进的技术支撑是至关重要的。综合柜员要求受理的业务品种繁多,需将各品种业务的会计核算集中在一个软件系统内处理。以免一种业务一个核算软件带来核算口径不一致,操作流程不统一,增加柜员界面切换影响工作效率。因此,完善系统网络功能是必要的技术保证。

3、依托技术条件保证授权制度的落实,是风险防范的有效措施。无论是传统的双人临柜模式,还是实行综合柜员制模式,能有效防范会计核算等金融风险,是服务模式选择的前提,也是银行稳健经营的要求。综合柜员制必须依托技术条件,实现电脑自动授权控制,后台适时控制前台柜员操作。使业务处理全过程完全处在系统风险标准设置的权限操作管理监控之下,使综合柜员制风险得到有效防范。

商业综合管理范文篇9

一、商业银行信用管理绩效评价研究:理论模型的建立

(一)商业银行信用管理的理论界定及其作用机理

商业银行信用管理是指商业银行对所涉及信用关系和信用业务的经营管理,信用管理不是一个孤立的、单一的信用关系和信用业务经营管理,而是将商业银行全部信用业务集中起来,进行多重、综合、系统的管理,它的管理目标是为实现银行的“三性”目标服务。

按照商业银行信用业务的功能,商业银行信用管理可分为资产信用管理、负债信用管理、资本信用管理和表外信用管理四个子系统。资产信用管理是指商业银行在贷款和投资等资产业务经营中,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和管理,建立识别和规避资产信用风险方法和模型技术,实现商业银行的资产赢利性和安全性。负债信用管理是指商业银行依托银行的信誉,通过发行负债如存款、借人资金(同业拆借、向央行借款)筹集资金,进行负债信用经营,以满足商业银行发展和流动性需求,预防和控制流动性风险。资本信用管理是指商业银行通过发行股票等方式筹集资本金,并对资本金进行科学管理,建立有效的银行资本金补充机制,预防和规避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保持公众信心和银行体系安全。表外信用管理是指商业银行在表外信用业务经营中,建立有效的表外风险控制机制,从而增加银行收益。

商业银行要达到信用管理的目标,必须将其资产信用、负债信用、资本信用和表外信用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系统管理。它的作用机理就是通过对资产信用业务的经营,控制由于非对称信息存在对信用决策的影响,从而建立一套科学的资产信用经营机制,规避信用风险;通过对负债信用业务的经营,建立有效的资金来源渠道,保证其资产信用业务扩张所需充足、稳定的资金供给和满足其客户存款支付的流动性需求,树立商业银行良好的同业品质效应和公众形象;通过对其资本信用业务的经营,建立一套有效的资本金补充机制,既控制其资产信用业务扩张而带来的风险,预防银行信用经营的非预期损失,又保证合理的资本盈利水平,确保银行债权人和社会公众对银行体系的信心;通过对其表外信用业务的经营,一方面进行业务创新将表内风险转移到表外(如互换业务),规避风险,另一方面扩大收入来源,提高盈利能力。这四种信用的管理是相互联系的。负债信用为资产信用的扩张提供了稳定的资金供给,资产信用通过银行的创造功能,又扩大了其负债信用的增长规模;资产信用的扩张和风险,要求资本金的及时补充,资产信用和表外信用的盈利能力直接关系到资本的收益率,资本信用业务的经营能力又为负债信用和资产信用的增长树立信心;资产信用与表外信用之间的转移,对银行风险的转嫁和资产的处置提供了创新思路。商业银行就是通过这四种信用的系统管理,从而实现其信用管理目标与银行管理“三性”目标的相统一。

(二)因子分析理论评价模型的建立

根据前面商业银行信用管理理论内容,以及统计评价指标设置的原则与标准,本文关于商业银行信用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置为4类13个指标:

(1)资产信用管理评价类。该类共设置4个指标(X1-X4),分别为不良贷款率X1(按五级分类);贷款利息回收率Xz;资产增长率X3;资产收益率X4(利润总额/资产总额)。

(2)负债信用管理评价类。该类设置5个指标(X5-X9),分别为:资金备付率X5(在人民银行的备付金存款平均余额库存现金平均余额/各项存款平均余额);存款增长率X6;借入资金比率X7(拆入资金额向央行借款额/各项存款余额);流动资产与存款比率X8;个人存款比率X9(个人存款/全部存款)。

(3)资本信用管理评价类。该类设置2个指标(X10-X11),为资本充足率X10(资本/风险资产),资本收益率X11(利润总额/资本)。

(4)表外信用管理评价类。该类设置2个指标(X12-X13),为表外收入比率X12(表外收/银行全部收入);银行垫款比率X13(银行垫款/银行表外业务担保总额)。

按照多变量经济数据分析的要求,模型的评价方法要全面、系统地映射出对经济问题的判断,包括评价指标要全面,模型选择的权数要科学,能有效解决指标的相关和信息重叠,评价的效果要可靠。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法综合分析商业银行信用管理绩效,基于如下优势:(1)全面性。该方法只要满足n>p的条件,变量个数可以很多,通过对数据空间的降维,在选择了m个综合因子后,仍有85%以上的数据信息量;(2)可比性。该方法中使用的数据都经过标准化的无量纲处理,使指标间具有可比性和可加性;(3)权数的科学性。综合评价函数的权数是根据各综合因子的方差贡献率选择,客观合理。

我们对评价指标进行同趋势转化和标准化处理后进行因子分析,计算相关阵R及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确定解释综合因子即m个综合因子y1,y2,y3…ym,这m个综合因子分别与评价变量构成m个线形组合;

yi=∑fjiXj

(1)fji为因子载荷矩阵的无素(j=1,2,…p;i=1,2,…m);Xj为变量

我们选择每个综合因子yi的方差贡献率ai作为权数,构造综合评价函数:

F=aly1^a2y2^…amym^(2)

其中yi^(i=1,2,…m)为第i个综合因子的得分。因此,式(2)就是商业银行信用管理绩效综合评价函数。依据这个理论评价模型,我们利用因子分析,从13个评价指标中,确定了m个主成分或综合因子yi;将标准化的数据代人这m个综合因子的线形组合(1)式中,即可计算出n个样本在这m个综合因子方面的得分yi^;最后利用商业银行信用管理绩效综合评价函数(式2),计算出综合评价得分F,我们通过对比较n个样本的F综合得分,即可评价出一个商业银行在不同时期或多个商业银行在同一时期信用管理绩效水平。

二、中国商业银行信用管理绩效:实证检验

商业综合管理范文篇10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综合化经营的情况

商业银行综合经营在我国经历了一段较为曲折的历程。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银行业就进行了多元化经营的尝试。1993年,针对国内金融秩序混乱、金融体系出现严重风险的局面,出现了金融机构治理的浪潮,并形成了银行业、信托业、证券业和保险业实行分业经营的局面。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经济金融领域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银行业综合化经营的诉求日益增强;银行业各项改革不断推进,商业银行公司治理进一步优化,经营状况总体好转,资产质量明显改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建设有了较大进步,抗风险能力不断加强,银行综合化经营的微观基础不断改善,同时监管标准不断提高,综合化经营的监管保障正在夯实。2007年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再次强调,“不断开发金融新产品、新业务,积极稳步推进综合经营试点”。截至目前,国家开发银行、五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部分股份制银行以及规模较大的城市商业银行正在进行综合化经营试点。从机构数目来看,截至2011年底,一是五家国有大型银行占据主导位置,平均每家设立机构约20家,共计涉及七类机构,而且均设立了基金公司、保险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村镇银行等,并初步探索出参与证券业务的多种方式。二是开展综合经营的股份制银行平均每家投资入股或发起设立机构数约为11家,共计涉及七类机构,并均设立了金融租赁公司、村镇银行等,其中民生银行、浦发银行设立村镇银行数较多,分别为12家、22家;中信银行、光大银行设立机构数量较少,主要集中于村镇银行、金融租赁公司等,在其同一集团控制的关联方中均有证券、实业公司等机构。三是在规模较大的城市商业银行中,北京银行投资入股或发起设立的机构数为6家,涉及保险、消费金融等四类机构。从业务合作来看,商业银行与其发起设立或投资入股的金融机构主要涵盖以下业务:一是授信与贷款业务,对发起设立或投资入股的金融机构,如金融租赁公司等的授信,主要用于资金类业务中的同业拆借、同业借款、同业存放、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以及贸易融资类业务中的同业代付、同业担保类业务;对同一集团控制下的关联方机构,授信主要用于满足其融资业务往来。二是交叉销售业务,发起设立或投资入股的金融机构以商业银行为平台,以客户为依托,联动营销保险、基金、信托等金融产品。三是业务合作,各商业银行向发起设立或投资入股的金融机构及关联方推介客户,提供综合性服务,如商业银行与其发起设立、投资入股或同一集团控制下的关联方公司如房地产公司、信托公司等,签署相关协议,共同拓展业务合作范围,补充和完善增值服务,并在客户资源、营销渠道和风险信息方面进行共享,合作推荐业务客户。从实际效果来看,综合经营试点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银行业和相关产业的合作联动,提升了信息共享程度,部分实现了业务优势互补,对部分投资目标行业形成了一定的带动效应。一是发起设立或投资入股的机构充分依托银行业金融机构现有的渠道、管理、人才、客户、科技资源,加强关联公司联动,降低经营成本,提升利润贡献。二是依托发起设立或投资入股机构的特有功能和产品创新,探索了联合营销和综合化服务模式,尝试改变商业银行高度依赖存贷款的业务结构、资产与盈利结构单一的状况,以期提高收入和利润的稳定性和质量。三是综合化经营试点协同效应为试点机构提供了必要的资源支持,推动母子公司或总分行之间与试点机构在产品创新、市场营销、风险管理等方面协作机制的发展。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综合化经营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在综合化经营试点正面效应的诱导下,无论是大型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还是资产管理公司、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都有“做大做强”、进行综合化经营的诉求。实际上,多数机构整体实力有限,尚不具备综合化经营的基础条件,或者应借鉴国外中小型银行的发展策略,立足当地,以传统商业银行业务服务于特定区域的中小型企业和个人客户,与当地经济发展形成良性互动;或者深耕细作,重点专注于一项或少数几项业务领域,形成专业优势,走专业化银行之路;少数资产规模大、整体实力强的大型商业银行即使具备综合化经营的部分基础条件,也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需要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前提上,结合自身情况,选取若干业务领域重点发展,既有业务特色,又能发挥综合化经营的整体优势,而不应片面追求业务种类和经营地区的“大而全”,并根据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适时调整业务范围、重点业务领域、业务发展策略等,而不应固步自封、墨守成规。目前,国内大型商业银行在综合化经营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如下:(一)战略管理能力不高,缺乏清晰的战略发展规划。国内商业银行基本以短期内规模扩张、提升各项业务市场份额为主要经营指导思想,缺乏明确的战略定位及长期战略构想。在这一指导思想下,国内银行业务规模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膨胀,规模扩张速度惊人,但相互之间在市场、客户、业务功能、产品服务等方面同质化倾向严重,主要体现为部分试点银行跨业投资存在盲目性,求大求全冲动强烈,与自身主业战略协调性不强。(二)风险管理体系和能力不能满足跨市场、跨领域发展要求。综合化经营的商业银行面临着更多样和复杂的风险,需要一个能够有效反映和控制风险的管理体系。即商业银行除了面临常规的金融风险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外,还会遇到综合化经营所带来的关联交易风险、财务杠杆风险、利益冲突风险等。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风险管理制度和技术手段不一定能够对新的风险分布和特质进行及时反映和控制。因此,如何建立一个有效反映和控制整体风险的管理体系,较为迫切。国内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起步较晚,主要从事传统商业银行业务的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管理,缺乏适应综合化经营的风险管理理念和文化以及风险管理手段,在风险识别、度量、监测等方面缺少量化分析经验积累,科学性不够,风险管理能力及体系尚不能满足综合化的风险管理要求。平安投资富通集团与中信泰富的巨亏就是集团风险识别与控制能力不足的案例。(三)文化整合能力与激励约束机制不能适应综合化经营的要求。从国际银行业的经验看,综合化经营通常涉及不同的市场和行业,无法避免不同文化理念、价值判断、管理模式之间的碰撞和冲突。理论上,综合化经营的范围经济与规模经济存在一定限度,当金融集团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不同业务领域之间的管理协同成本、人力资源与企业文化整合成本会不断攀升,如果不能有效控制,综合化经营优势就会被损耗殆尽,这样的案例在国际金融业发展史上屡见不鲜。对于国内商业银行而言,由于不同行业之间文化差异很大,开展综合化经营同样面临企业文化整合问题。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综合化经营基本上还处于初步的业务合作及部分股权合作阶段或获得多个金融许可牌照上,对于行业间文化整合还鲜有涉及,即使在个别股权合作的案例中出现,也尚未形成行之有效的系统方法。同样,不同行业间的激励约束机制也存在较大差异,如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的激励方式和幅度就有显著区别,如果集团内部不同业务板块不能安排合理的激励方式,就可能引起较大的管理冲突。(四)尚未建立符合综合化经营要求的统一信息系统平台。综合化经营是银行与证券、保险、基金、信托业等金融业务之间的更广泛、更实质的协同,协同的基础是构建起统一、立体、实时的,能够适应综合化经营要求的业务处理系统、客户服务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等平台。目前,国内银行的信息系统平台设计和建设与综合化经营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一是国内银行IT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信息系统承载能力建设落后于业务增长速度,尚不能满足综合化经营数据集中管理和处理的要求。二是现有的信息系统都是在分业经营框架下建立起来的,业务系统、风险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系统无法满足多元化业务需求和风险控制的要求。三是多数银行缺乏综合化经营所需要的各行业(子公司)信息系统的整合能力。信息系统如不能实现整合,则银行与其他金融业务板块之间就成为一个个信息孤岛,无法实现信息数据的实时共享,交叉销售和业务协同难以实现,对于银行及其他业务板块的整体掌握和协同管理无从谈起。(五)公司治理缺陷可能放大了综合化经营风险。1、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综合经营试点,特别是国有大型银行主要采取自上而下的推进模式,综合经营的母行或集团对附属机构的控制力和影响力较大,附属机构对母行或集团的依赖程度较高,在管理方面,附属机构的大部分董事和高管由母行或集团委派,且派至附属机构的高级管理人员以及业务人员部分未与商业银行脱离薪资和劳动合同关系,存在相互兼职的情况。2、在经营决策方面,附属机构重大经营和投资事项一般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上报母行或集团进行决策或审批,重大决策往往与集团短期目标或利益挂钩,该种组织架构和运作模式导致了关联交易复杂、内部控制失效、公司治理难度加大。3、部分产融结合型集团控股模式的潜在风险主要产生于同一集团控制下关联方之间或集团对子公司的授信贷款、相互担保、投融资业务等关联交易,原因在于集团内部股权结构较为复杂、关联方较多、业务往来频繁、透明度低、管理难度大导致的公司治理较为困难。关联方之间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控制,风险隔离机制不够完善,增加了实业风险和金融风险传递的可能性,存在规避国家宏观调控和行业监管违规行为的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