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哲学故事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0 18:37:33

人生哲学故事

人生哲学故事范文篇1

关键词:“成人”教育;儒道人生哲学;互补;融通

“成人”,指人的健全人格的养成。年龄长大,并不一定意味着“成人”,只有具备了自觉道德意识和知识、思维能力,再施以教化,才具备成人的德行。冯友兰说:“有儒家墨家的严肃,又有道家的超脱,才真正是从中国的国风养出来底人,才真正是‘中国人’。”[1]因此,“成人”必是中国文化培育出来的人,应从儒道两家的人格养成之道中汲取营养。本文试从人性论、人与社会关系论、人生态度论和人生境界论四个方面对比分析儒道人生哲学,探讨现代社会“严肃又超脱”的成人教育内涵。

一、儒道人生哲学的四元构成

(一)对人的本质的认识。要解决人的发展问题,首先要把握何为人、即人的本质问题。儒家对人的本质的认识,从孔子主张的“性相近、习相远”的开放式观念,到孟子的性善、荀子的性恶主张,总体上是以性善为中心的。儒家虽承认人有自然属性,但更张扬人的社会属性。孔子说:“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因此,孔子围绕人与人的关系确立道德规范(五伦),建立了“仁”学的基础,与马克思所说的“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似有共通处。与儒家注重社会性不同,道家注重自然性。人的生命来源于“道”,所以人的本性取决于“道”的本性,而“道法自然”,因此人道也要法自然,固守天道赋予之德性。道家多用“真”“朴”来说明生命的德性:“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朴”是一种浑然未分的状态,都指未经雕琢而保有的本然状态。因此,抱朴守真才是生命完成的路径,一切人为矫饰、违背自然天性的行为都会对生命造成戕害。伯乐善治马却几乎将马治死,倏与忽为混沌凿七窍却害死了混沌,都强调天道无为、人性自然,反对人为对自然的改变。(二)对人与社会关系的认识。人怎样发挥自己的本性,在自我与社会的关系中找到适当的位置,是儒道两家都要回答的现实问题。儒家认为人生活在人伦世界中,人的价值实质也即人伦世界的价值,因而只能在人伦世界中对象化、客体化自身才能实现主体人格。孔子在回答子路怎么做一个君子的问题时,提出“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和“修己以安百姓”,自我完善要通过发挥在社群中的作用来实现。孔子以“仁”为人际关系的最高原则[3],其核心是爱人。爱人的起点是“亲亲”,再推广到“泛爱众”,前者合乎天性,后者合乎人道。爱人与自爱相互启发,“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积极的“忠”与消极的“恕”,构成了爱人的两面,背后的逻辑都是由己推人。道家对社会采取回避趋向。上古社会“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是理想的人际关系,人相交则争,不如无交而自得其乐。道家对仁的看法是悲观的,“毁道德以为仁义,圣人之过也!”仁义道德是自然德性被破坏后的次等诉求,起于人的伪饰。同时,仁义的提倡进一步败坏了人的真朴本性,人为了追求仁义之名而丧身、丧性。注重生命价值的道家提倡,相濡以沫而丧身不如相忘于江湖以存身。(三)对人生方向与处世态度的认识。道家既反对人为改造自然,在处世中必然选择消极的态度,但消极中同样蕴有一种主体性精神,“无为”比之“为”,亦是一种理性选择。道家重身贵生、安时处顺,首先是应对乱世的生存法则。老子说,无为以无不为,避免涉入纷争带来的生命损害,同时得以保持本性。人应尚谦、贵柔,不敢为天下先,亦是依循“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的天道逻辑。庄子更关注人道,以生命为最高价值,反对殉利、殉名、殉业、殉天下。从庄子的人生实践来看,他拒绝了楚王的国相委任,说“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他从“濠梁观鱼”中体会自得之乐,通过“蜗角之争”的故事批判现实,保持了个体的独立性。(四)对理想人格与人生最高境界的认识。儒家追求“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内具最博大的爱人精神,外具安定天下的领导才能。内在修身行仁便能外在治世安邦,两者是合二为一的。圣王之道有时代性限制,亦非常人所易至,更有启发意义的是儒家境界的日常化诉求。“所谓人生境界,是人在寻求安身立命之所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状态。”[4]这种境界在“孔颜之乐”中得到了呈现,身处简陋的物质环境中,个体精神因学问道德的完善而得到满足,实现了人生境界的超越。道家亦追求“圣人”人格,但与儒家的内涵不同,从而这种人格所抵达的人生境界也有差异。庄子的《逍遥游》以鲲鹏展翅的想象画面描绘了一种无形无碍、游心骋物的自由境界。自由的本源在于无待,即无所依赖,“不累于俗,不饰于物,不苟于人,不伎于众”,排除世俗、外物、他人、群体对自身的约束,才能实现自由人格。功名、自我尤是自由的屏障,无己、无功、无名才是修行的境界。难得的是,道家还提出了抵达这种境界的方式:齐物和虚静[5]。齐物则放弃分辨,回归道之本然的混沌和整一,“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虚静的状态下人忘形去智、物我两泯,才可以体味大道。

二、从儒道互补树立“成人”教育目标

儒道人生观的差异互补足以培养有道德持守而丰富灵动的人,即冯友兰所说“严肃又超脱”,它的现代教育内涵应该包括以下几点。(一)善性与真性兼具,养成主体性人格。儒家主张人性是良善的,但需要巩固培养。孟子说善心的扩充才能发展为仁义之德。人性是发展的,道德是不断完善的,这个过程需要克己复礼,勉力而为。儒家提出了一个人格完善的问题,并终身以之。这明显是人为的努力,是道家所反对的。道家主张不以人为损天然,要保持自然素朴、浑然天成的德性。它是客观的存在,没有善恶的分辨和价值判断。道家尤其指出对德性损害最大的是仁义,它克服了人格虚伪化的倾向。在利益至上、传统道德约束薄弱的现代社会,儒家提出的道德自觉尤其重要,对现代人在义利矛盾中如何抉择具有导向作用。同时,道家的淳朴追求亦能成为人们摒除诱惑、保持本心的护佑。(二)既入群又独立,培养创造力。人既是自然的存在又是社会的存在,人的价值实现应包括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融合。人总是从他人认可中获取自身价值的认知和实践勇气,但又要注意过度融入群体以至于消解个性的可能。入群满足归属感,适度张扬自我则培养个体精神和创造性。时代的变革打破了传统“五伦”的格局,但儒家主张的“忠恕”观念,与现代社会“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合作共赢的精神相贯通,仍可作为对待人己关系的基本原则。此外,现代教育应育出“有高尚精神的人性与有原创能力的灵性的人才”[6],前者即适应群体的道德善性,后者诉求于生命本身的创造性。灵性乃自然之性的绽放,发扬人的直觉力、主体性,会产生类似“庖丁解牛”游刃于无间、“梓庆削木”鬼斧神工的创造力。(三)进取与游心,扩充人生内涵。儒家主张积极入世,道家主张出世全生,但根本上二者都追求生命的自我实现。有为的目标会增加行动的效能,也会带来挫败的可能,因此儒家有“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灵活选择,但真正的仁者是不遗余力的,孔子直到临死还在哀叹道之不行。道家提供了追求失败的补偿机制,虽然它的初衷并不诉诸外求。道家追求游心骋物的自适生存,为生命提供了宽裕的空间,并诞生了审美的内蕴,比如“濠梁观鱼”的雅趣和“庄周梦蝶”的哲思。现代社会,存身不是紧迫问题,人对生命的漠视却成为隐忧,忙碌之余对生活内涵的追求也提上日程。儒道二者不同的人生追求,在现代社会可以转换为不同人生阶段的主题,或是追求过程中心态调整的策略。(四)日常与超脱,涵养生命趣味。市场经济的发展将功利性输入社会各个领域,现代生活中充斥着社会化的“有用”之念,也充斥着娱乐化的“无用”之物。“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强调了精心的思致安排,但最终诉求是利益,这本质上还是人生观问题。儒家的入世当然有其世俗追求,外王为其事功,但内圣是其内构。孔子的人生总结,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最终的境界是道德自由为核心的自我实现。还要注意到儒家追求道的日用表现,舞雩台上的俗世之乐是融入了礼乐理想的,而道家予人以超脱,消减“功利心”对人的异化,避免生命沦为逐利工具,实现部分的自由。此外,大众文化和娱乐至死伴随着网络经济愈演愈烈,现代人沉浸于碎片时间和庸俗消遣,也需要用超越性眼光看待,培养不受时代裹挟的个体审美趣味。

参考文献

[1]冯友兰.三松堂全集(第一卷)[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331.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0.

[3]张岱年.中国伦理思想的基本倾向[J].社会科学战线,1989,(1):61-66.

[4]许宏海.论人生境界[J].社会科学,1998,(9):60.

[5]陶东风.死亡焦虑与庄子人生哲学的超越性结构[J].东方丛刊,1992,(4):91-112.

人生哲学故事范文篇2

《出路》论述当代人的立身要旨是“大气大成”。即着眼于空间无边界、资源无边界、发展无边界的时代背景,倡导大气大成的人生哲学。以视野大气、胸襟大气、思路大气、本事大气、理念大气和行动大气的生存与发展理论,颠覆了“厚黑学”及一切靠走捷径成功的小人哲学,把现代人带入一个靠真本事吃饭,靠真功夫取胜的“大气大成”的人生境界。

《出路》倡导的当代人立身的支柱,便是“五大理念”。即“修炼真本事,取胜不靠‘小聪明’,要有个人的核心竞争力”;“瞄准先进方向找出路。在满足社会需要中谋出路,满足大的需要就有大出路,满足小的需要就有小出路,不能满足社会的任何需要就没有出路。在兼容里找出路,有容乃大,融心融智融天下。思路决定出路,思维转动人生等。为当代人的立身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支持。

《出路》还为当代人立身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技术系统。思维技术,即科学运用定位思维、路径思维、规则思维、策划思维。行动技术,立身要在行动中立身,必须把握好行动法则,才能把握好自己的一生。解决了立身教育的科学性与实用性问题。

人生哲学故事范文篇3

关键词:信息化;中职德育;教学变革

一、信息技术促进中职德育教学变革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极大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这一改变也必然反映到教育中来,改变我们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把信息技术整合进德育教学,符合科技发展的潮流,与社会生活特征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相吻合,是对传统教学革命性的改造。学习也是一种生活,现实生活的独立性、开放性、多样性、交互性等特征也必然反映到学习当中来,反映到学生身上来,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这一全新的认知工具,在人机交互、师生交互、生生交互中,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讨论、解决问题和构建知识,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基本特征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变革,建立起师生多边互动,合作创生的新模式。信息技术为师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提供了较好的平台,从而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二、中职德育信息化教学

案例中职德育教学引入信息化因素,为中职德育教学带来了革新,虽然刚刚开始,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笔者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职教材《哲学薛丹华与人生》中两课为例,抛砖引玉,引发大家对中职德育信息化教学的思考。教学案例一:《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授课对象:2014级航空服务(中专)学生。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生了解联系的含义,了解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人际关系复杂性和交互性。(2)情感态度观念目标:树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以积极态度正确看待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营造和谐人际关系。(3)运用目标:培养学生全面、联系地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处理好自己与家长、老师、同学等的人际关系。教学重点:联系的含义,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学难点:物质世界的普遍性,人际关系具有复杂性和交互性。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观察体验法、小组合作探究法。课前准备:(1)教师运用信息化手段,贴近学生岗位,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兴趣。(2)按学生个性特征分组,登录教师网站下载预习任务,运用信息化手段查找资料、完成预习任务,规定时间上传至教师邮箱。教学过程:环节一:知识积累播放第一小组递交的预习成果:《航空安全知识视频》教师设疑:影响飞机飞行安全的因素有哪些?并展示大量图片。教师自制动画:和谐自然小动画——学生感受人类社会、自然界至物质世界的普遍性。联系的含义:事物之间与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联系的普遍性:联系是普遍的,一切事物都处在与周围事物的相互联系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复杂的相互联系的整体。环节二:实际应用第二小组递交自行设计的PPT:《学生人际关系网络图》教师自制:《复杂人际关系交互网动画》、PPT《人际关系特征图》联系的复杂性与交互性:人的一生,要学会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共事共处。环节三:认识升华第三小组递交:自拍课堂情景剧小组讨论:乘务员为什么与顾客发生冲突?我们该如何处理人与人的关系?教师播放《校优秀毕业生在空乘服务》视频和《人际和谐》动画。学生总结: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需要真诚、宽容、平等等因素。环节四:指导人生播放第四小组递交的视频:《2008奥运会和文化》视频小组活动:寻找身边的和文化小游戏:打开千千结课堂小结:运用电子相册,回顾本堂课重点和难点,提升人生哲学并布置作业。课后拓展:登录教师网站,完成教学评价表,QQ、博客等交流答疑解惑。该案例通过网络、视频、动画、图文等信息技术手段,使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单纯的说教生动化,突破了靠想象学哲学,真正贴近学生岗位和生活实际。教学案例二:《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人生发展》授课对象:2014级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中专)学生。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教学,了解内外因的含义及辩证关系,理解内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2)情感态度观念目标: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培养学生不怕挫折、积极向上的态度。(3)运用目标:培养学生用内外因的观点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会处理自身努力和外部条件的关系的能力。教学重点: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人生发展。教学难点: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教学方法:分组讨论法、讲授法。课前准备:(1)QQ群:课前自习微课《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和方法论》并完成相关作业。(2)搜索你关注的名人、热点人物、机电优秀毕业生典型案例,分析在其成长道路中的内外因等因素,给你的哲学和人生启示是什么?(上传老师QQ邮箱)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学生回顾微课《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和方法论》,学生讨论预习作业,并交流学习成果。新授巩固:小组代表交流学习成果。问题1:鸡蛋变成小鸡,请思考:需要哪些条件呢?1.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1)内外因的含义。问题2:内因:事物的内部矛盾。问题3:外因:事物的外部矛盾。问题4:正常受精的鸡蛋经过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就顺利孵化成小鸡;正常受精的鸭蛋,经过合适的温度和湿度却孵化成小鸭;而石头呢,即使有适宜的温度,最终也还是一块石头,孵化不出小鸡、小鸭。说明了什么?2)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1)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和源泉,它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性质和方向。问题5:用上述哲学道理分析: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问题6:“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请指出蒲松龄的这幅落第自勉联所蕴含的哲学道理。问题7:那么没有阳光、水分、肥料、温度等,可以收获瓜果和豆类吗?问题8:一只鸡蛋放在开水里煮,能煮出一只小鸡吗?这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2)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问题9:种瓜得瓜。但同一种瓜,种在不同的田里,结的果实有大有小,这是因为()案例: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哲学道理?(3)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对微课知识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答疑。2.正确处理自身努力和外部条件的关系案例分析1:机电专业优秀毕业生关鹤《梅花香自苦寒来》要求:确立观点并阐述理由,小组代表发言。案例分析2:马云的成长故事和给年轻人的励志视频(1)马云的哪句话或者哪个成长经历让你印象最深,给你的哲学与人生启示有哪些?(2)请结合你自己的内外因素,分析自己和环境,给自己制订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和措施。回顾课堂教学过程,总结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建立认知框架。运用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提升人生哲学并布置作业。

三、中职德育信息化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防止纯业务化倾向

所谓纯业务倾向就是教书、育人两者相互隔离,仅仅把思想政治教育课当作一门学科任务来完成,不主动自觉地把德育课程与德育工作结合在一起,忽视了德育课程的终极目的。学科建设、学科教学根本的落脚点是育人质量的显示和提高,帮助学生成长、成才、成人。这一点,在德育课程教育教学中显得更为突出。因此,中职德育的教育教学工作,一定要避免纯业务倾向。在教学中要加强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和养成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具有对社会应有的人文关怀精神。

2.防止纯技术性倾向

当前,在课程与教育信息技术手段整合过程当中出现了一种“纯技术性倾向”,表现在:第一,过度追求技术手段的完美而脱离学生的学习;第二,追求信息技术手段使用的全覆盖而脱离德育课的实践教学环节、师生互动环节;第三,追求信息技术教育手段使用过程中的便捷,而忽视教书育人过程当中与学生心灵的沟通。整合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整合是要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整合的主题是课程而非信息技术,因而要将信息技术统一到整个教育体系中去。

3.以科研工作加强引领

目前,信息化教学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诸如纯业务、纯技术等不良倾向,这些情况说明必须加强课程建设和教育教学的科研工作。只有提高课程的教学研究的质量,增加课程教学的科技含量,探讨信息技术与德育课程整合的具体形式和最佳途径,才能增强德育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作者:薛丹华 单位:江苏省吴中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人生哲学故事范文篇4

一、理论联系实际,借鉴他人经验

要搞好班主任工作,就得多学习借鉴别人的经验,在实践中不断的完善工作法,并且不断完善班级管理制度。比如,在上学期的班主任经验交流会上,班主任们的发言令我获益非浅。除了学习同事的经验,另一提高班主任工作能力的绝好途径是从各种书籍、报刊杂志中获取丰富的理论知识,我尝试着把它分为两类:一类是有关人生哲学的诸如《嫉妒心理学》、《错误与人生》、《成功启示录》及戴尔·卡耐基的人生哲学丛书等,这类书能丰富思想,帮助我们在向学生说明某个问题时,可以侃侃而谈,滔滔不绝,令其信服;另一类就是指导班主任工作的书籍,诸如图书馆的《班主任工作手册》等书籍,阅览室的《班主任工作之友》等杂志,每一次阅读后我都大有收获。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往往在看到有关文章时迎刃而解。当在书籍或报刊杂志上看到有助于班主任工作的好文章,我会将它剪贴或作一些摘抄,这些理论和经验对我的班主任工作帮助极大。我深感活学活用班主任工作的经验,能使我们的工作更轻松活泼而高效。

二、规范班级制度,放手学生管理

班主任要管理好一个班级,该用什么手段呢?这个问题我进行了思考。战国时百家争鸣,其中的儒家和法家,一个是推崇仁义,另一个是强调法制,极端强调法制易导致法西斯,今天的台湾提倡儒家学说,但黑社会问题严重;我觉得儒法结合的新加坡,既讲民主又有法制,是很值得推崇的。治理国家如此,管理班级也应该是民主与法制的结合。明白了这一点,我在培养班级民主气氛的同时,制定了详细的班规,使班级管理有法可依。虽然在制定班规时是需要花费不少心思,但是“磨刀不误砍柴功”班规定下之后,我感到班主任工作十分轻松。当然我班班规的制定是经过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的:首先在开学前夕,初步制定了一些管理的要求。整个一学期中,我发现好的方法,便付诸实践,前前后后宣布了好些班规,但因为是不成文的,有时会出现法度不一的混乱情况。因此,我一直在考虑将这些规定用文字进行规范化。新学期一开学,我就主持全班讨论,经反复修改,将班规规范成文,制定出了详细的班规,并且自己打印出来,发到每一位学生会手中,督促学生执行。我们班除了位班委及课代表,每组设有组长、副组长、背书组长、卫生组长,每天有值日班长,联络员,并从每组选出一位值周班长。班里的同学差不多个个是干部。组长管全盘并负责收作业;副组长主要负责登记日常德育加减分情况,每周末在班里汇报一次,并负责德育考核;值日班长、值周班长的职责在班规中都有明确的规定。因为管理规范,我班基本达到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目的。在实践中师生不断完善班规,形成了良好的班风。那么在整个管理班级的过程中,我有一点最大的体会,就是所有的事情,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做,当班主任就好比做父母,如果什么都是包办代替,那是培养不出成才的子女的,而应该是在民主的对待他们的同时,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适当的时候加以引导。在学生进校的第一天报名时,我就让学生自己去领书,发书,而且从中发现了哪些同学比较大胆;每周班会先由学生自己总结上一周班级的情况,然后由我总结;每天的值日班长都要上台总结当天情况;课堂纪律扣分的学生进行演讲;凡有班级问题需要讨论时,鼓励每一位同学发表见解等等。经过锻炼,我班学生的胆量越来越大,能力越来越强,慢慢出现了许多人才,第二课堂活动效果显著。

三、充分利用班会,做好思想工作

想让学生切实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就必须在思想上让他们想通,思想工作做好了,其它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我深感思想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在这方面,我主要有以下一些做法:

1、在班会课上对全班进行思想教育

我们班的班会通常先由学生自己总结,然后是我讲近期发现的问题并以多种形式进行教育。有些老师觉得班会没啥可讲的,而我发现班会课其实有很多很多内容可讲。目前,我们面对的学生思想比较复杂,作为班主任得时时刻刻了解他们的想法,然后有针对的做全体学生的思想工作。比如,开诚布公的给他们讲嫉妒心理,使学生对此有清晰的认识,从而正确对待;我要求学生遵守的班规,我就在班会详细解释为什么这样要求;要他们不要早恋,首先从思想上让学生正确认识,然后就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同时举各种事例进行说明教育;要他们上课发言,就教育学生举手发言是给自己一个锻炼的机会,是对自己自信和勇气的一次锻炼,当前的社会需要的就是有自信,充满勇气的人;要他们努力学习,注意学习方法。当然,讲的最多的,是关于理想,如何做人的道理。每次要讲某个问题前,我会查一些书,想想大致该分几层说,如何尽量吸引学生。我常用一些故事、事例,以风趣、幽默的语言让学生在笑声中受教育。平时看到有利于学生的好文章,就将它收集下来,班会或星期五在班级念念。另外,我在班会上提出的各种问题经常让学生讨论,鼓励每一位同学发表自己的意见,而我表现的非常尊重他们的意见。公务员之家

2、每一次活动前后作好思想动员和总结

不管是学校组织的各种比赛,还是外出活动,我总是事前作好思想动员。如:军训前,给学生讲了很多一个人只有能吃苦,才能成才的道理,(我讲自己的切身体会,还以中国与日本的小学生一起夏令营的事实说明)然后说大家现在是没什么苦受,但是自己不要娇惯自己,应自己锻炼自己,而军训正是一个绝好的锻炼机会。这样,使学生端正思想,增强了坚决克服困难的决心,因此在整个军训中,我班没有一个同学请假,甚至晕车呕吐、肠胃疼痛等仍坚持训练;又如:进行演讲辩论比赛前,举各种事例给学生讲口才的重要性,于是同学中掀起了一股学习演讲热。另外,每一次外出前,都强调纪律性和同学的互助友爱;外出回来,再让学生自己进行总结做的好的和做的不好的,表扬热心助人的同学。

人生哲学故事范文篇5

一、理论联系实际,借鉴他人经验

要搞好班主任工作,就得多学习借鉴别人的经验,在实践中不断的完善工作法,并且不断完善班级管理制度。比如,在上学期的班主任经验交流会上,班主任们的发言令我获益非浅。除了学习同事的经验,另一提高班主任工作能力的绝好途径是从各种书籍、报刊杂志中获取丰富的理论知识,我尝试着把它分为两类:一类是有关人生哲学的诸如《嫉妒心理学》、《错误与人生》、《成功启示录》及戴尔·卡耐基的人生哲学丛书等,这类书能丰富思想,帮助我们在向学生说明某个问题时,可以侃侃而谈,滔滔不绝,令其信服;另一类就是指导班主任工作的书籍,诸如图书馆的《班主任工作手册》等书籍,阅览室的《班主任工作之友》等杂志,每一次阅读后我都大有收获。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往往在看到有关文章时迎刃而解。当在书籍或报刊杂志上看到有助于班主任工作的好文章,我会将它剪贴或作一些摘抄,这些理论和经验对我的班主任工作帮助极大。我深感活学活用班主任工作的经验,能使我们的工作更轻松活泼而高效。

二、规范班级制度,放手学生管理

班主任要管理好一个班级,该用什么手段呢?这个问题我进行了思考。战国时百家争鸣,其中的儒家和法家,一个是推崇仁义,另一个是强调法制,极端强调法制易导致法西斯,今天的台湾提倡儒家学说,但黑社会问题严重;我觉得儒法结合的新加坡,既讲民主又有法制,是很值得推崇的。治理国家如此,管理班级也应该是民主与法制的结合。明白了这一点,我在培养班级民主气氛的同时,制定了详细的班规,使班级管理有法可依。虽然在制定班规时是需要花费不少心思,但是“磨刀不误砍柴功”班规定下之后,我感到班主任工作十分轻松。当然我班班规的制定是经过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的:首先在开学前夕,初步制定了一些管理的要求。整个一学期中,我发现好的方法,便付诸实践,前前后后宣布了好些班规,但因为是不成文的,有时会出现法度不一的混乱情况。因此,我一直在考虑将这些规定用文字进行规范化。新学期一开学,我就主持全班讨论,经反复修改,将班规规范成文,制定出了详细的班规,并且自己打印出来,发到每一位学生会手中,督促学生执行。我们班除了××位班委及课代表,每组设有组长、副组长、背书组长、卫生组长,每天有值日班长,联络员,并从每组选出一位值周班长。班里的同学差不多个个是干部。组长管全盘并负责收作业;副组长主要负责登记日常德育加减分情况,每周末在班里汇报一次,并负责德育考核;值日班长、值周班长的职责在班规中都有明确的规定。因为管理规范,我班基本达到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目的。在实践中师生不断完善班规,形成了良好的班风。那么在整个管理班级的过程中,我有一点最大的体会,就是所有的事情,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做,当班主任就好比做父母,如果什么都是包办代替,那是培养不出成才的子女的,而应该是在民主的对待他们的同时,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适当的时候加以引导。在学生进校的第一天报名时,我就让学生自己去领书,发书,而且从中发现了哪些同学比较大胆;每周班会先由学生自己总结上一周班级的情况,然后由我总结;每天的值日班长都要上台总结当天情况;课堂纪律扣分的学生进行演讲;凡有班级问题需要讨论时,鼓励每一位同学发表见解等等。经过锻炼,我班学生的胆量越来越大,能力越来越强,慢慢出现了许多人才,第二课堂活动效果显著。

三、充分利用班会,做好思想工作

想让学生切实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就必须在思想上让他们想通,思想工作做好了,其它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我深感思想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在这方面,我主要有以下一些做法:公务员之家

1、在班会课上对全班进行思想教育;

我们班的班会通常先由学生自己总结,然后是我讲近期发现的问题并以多种形式进行教育。有些老师觉得班会没啥可讲的,而我发现班会课其实有很多很多内容可讲。目前,我们面对的学生思想比较复杂,作为班主任得时时刻刻了解他们的想法,然后有针对的做全体学生的思想工作。比如,开诚布公的给他们讲嫉妒心理,使学生对此有清晰的认识,从而正确对待;我要求学生遵守的班规,我就在班会详细解释为什么这样要求;要他们不要早恋,首先从思想上让学生正确认识,然后就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同时举各种事例进行说明教育;要他们上课发言,就教育学生举手发言是给自己一个锻炼的机会,是对自己自信和勇气的一次锻炼,当前的社会需要的就是有自信,充满勇气的人;要他们努力学习,注意学习方法。当然,讲的最多的,是关于理想,如何做人的道理。每次要讲某个问题前,我会查一些书,想想大致该分几层说,如何尽量吸引学生。我常用一些故事、事例,以风趣、幽默的语言让学生在笑声中受教育。平时看到有利于学生的好文章,就将它收集下来,班会或星期五在班级念念。另外,我在班会上提出的各种问题经常让学生讨论,鼓励每一位同学发表自己的意见,而我表现的非常尊重他们的意见。

2、每一次活动前后作好思想动员和总结;

不管是学校组织的各种比赛,还是外出活动,我总是事前作好思想动员。如:军训前,给学生讲了很多一个人只有能吃苦,才能成才的道理,(我讲自己的切身体会,还以中国与日本的小学生一起夏令营的事实说明)然后说大家现在是没什么苦受,但是自己不要娇惯自己,应自己锻炼自己,而军训正是一个绝好的锻炼机会。这样,使学生端正思想,增强了坚决克服困难的决心,因此在整个军训中,我班没有一个同学请假,甚至晕车呕吐、肠胃疼痛等仍坚持训练;又如:进行演讲辩论比赛前,举各种事例给学生讲口才的重要性,于是同学中掀起了一股学习演讲热。另外,每一次外出前,都强调纪律性和同学的互助友爱;外出回来,再让学生自己进行总结做的好的和做的不好的,表扬热心助人的同学。

人生哲学故事范文篇6

一、理论联系实际,借鉴他人经验

要搞好班主任工作,就得多学习借鉴别人的经验,在实践中不断的完善工作法,并且不断完善班级管理制度。比如,在上学期的班主任经验交流会上,班主任们的发言令我获益非浅。除了学习同事的经验,另一提高班主任工作能力的绝好途径是从各种书籍、报刊杂志中获取丰富的理论知识,我尝试着把它分为两类:一类是有关人生哲学的诸如《嫉妒心理学》、《错误与人生》、《成功启示录》及戴尔·卡耐基的人生哲学丛书等,这类书能丰富思想,帮助我们在向学生说明某个问题时,可以侃侃而谈,滔滔不绝,令其信服;另一类就是指导班主任工作的书籍,诸如图书馆的《班主任工作手册》等书籍,阅览室的《班主任工作之友》等杂志,每一次阅读后我都大有收获。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往往在看到有关文章时迎刃而解。当在书籍或报刊杂志上看到有助于班主任工作的好文章,我会将它剪贴或作一些摘抄,这些理论和经验对我的班主任工作帮助极大。我深感活学活用班主任工作的经验,能使我们的工作更轻松活泼而高效。

二、规范班级制度,放手学生管理

班主任要管理好一个班级,该用什么手段呢?这个问题我进行了思考。战国时百家争鸣,其中的儒家和法家,一个是推崇仁义,另一个是强调法制,极端强调法制易导致法西斯,今天的台湾提倡儒家学说,但黑社会问题严重;我觉得儒法结合的新加坡,既讲民主又有法制,是很值得推崇的。治理国家如此,管理班级也应该是民主与法制的结合。明白了这一点,我在培养班级民主气氛的同时,制定了详细的班规,使班级管理有法可依。虽然在制定班规时是需要花费不少心思,但是“磨刀不误砍柴功”班规定下之后,我感到班主任工作十分轻松。当然我班班规的制定是经过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的:首先在开学前夕,初步制定了一些管理的要求。整个一学期中,我发现好的方法,便付诸实践,前前后后宣布了好些班规,但因为是不成文的,有时会出现法度不一的混乱情况。因此,我一直在考虑将这些规定用文字进行规范化。新学期一开学,我就主持全班讨论,经反复修改,将班规规范成文,制定出了详细的班规,并且自己打印出来,发到每一位学生会手中,督促学生执行。我们班除了××位班委及课代表,每组设有组长、副组长、背书组长、卫生组长,每天有值日班长,联络员,并从每组选出一位值周班长。班里的同学差不多个个是干部。组长管全盘并负责收作业;副组长主要负责登记日常德育加减分情况,每周末在班里汇报一次,并负责德育考核;值日班长、值周班长的职责在班规中都有明确的规定。因为管理规范,我班基本达到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目的。在实践中师生不断完善班规,形成了良好的班风。那么在整个管理班级的过程中,我有一点最大的体会,就是所有的事情,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做,当班主任就好比做父母,如果什么都是包办代替,那是培养不出成才的子女的,而应该是在民主的对待他们的同时,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适当的时候加以引导。在学生进校的第一天报名时,我就让学生自己去领书,发书,而且从中发现了哪些同学比较大胆;每周班会先由学生自己总结上一周班级的情况,然后由我总结;每天的值日班长都要上台总结当天情况;课堂纪律扣分的学生进行演讲;凡有班级问题需要讨论时,鼓励每一位同学发表见解等等。经过锻炼,我班学生的胆量越来越大,能力越来越强,慢慢出现了许多人才,第二课堂活动效果显著。

三、充分利用班会,做好思想工作

想让学生切实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就必须在思想上让他们想通,思想工作做好了,其它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我深感思想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在这方面,我主要有以下一些做法:

1、在班会课上对全班进行思想教育;

我们班的班会通常先由学生自己总结,然后是我讲近期发现的问题并以多种形式进行教育。有些老师觉得班会没啥可讲的,而我发现班会课其实有很多很多内容可讲。目前,我们面对的学生思想比较复杂,作为班主任得时时刻刻了解他们的想法,然后有针对的做全体学生的思想工作。比如,开诚布公的给他们讲嫉妒心理,使学生对此有清晰的认识,从而正确对待;我要求学生遵守的班规,我就在班会详细解释为什么这样要求;要他们不要早恋,首先从思想上让学生正确认识,然后就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同时举各种事例进行说明教育;要他们上课发言,就教育学生举手发言是给自己一个锻炼的机会,是对自己自信和勇气的一次锻炼,当前的社会需要的就是有自信,充满勇气的人;要他们努力学习,注意学习方法。当然,讲的最多的,是关于理想,如何做人的道理。每次要讲某个问题前,我会查一些书,想想大致该分几层说,如何尽量吸引学生。我常用一些故事、事例,以风趣、幽默的语言让学生在笑声中受教育。平时看到有利于学生的好文章,就将它收集下来,班会或星期五在班级念念。另外,我在班会上提出的各种问题经常让学生讨论,鼓励每一位同学发表自己的意见,而我表现的非常尊重他们的意见。公务员之家

2、每一次活动前后作好思想动员和总结;

不管是学校组织的各种比赛,还是外出活动,我总是事前作好思想动员。如:军训前,给学生讲了很多一个人只有能吃苦,才能成才的道理,(我讲自己的切身体会,还以中国与日本的小学生一起夏令营的事实说明)然后说大家现在是没什么苦受,但是自己不要娇惯自己,应自己锻炼自己,而军训正是一个绝好的锻炼机会。这样,使学生端正思想,增强了坚决克服困难的决心,因此在整个军训中,我班没有一个同学请假,甚至晕车呕吐、肠胃疼痛等仍坚持训练;又如:进行演讲辩论比赛前,举各种事例给学生讲口才的重要性,于是同学中掀起了一股学习演讲热。另外,每一次外出前,都强调纪律性和同学的互助友爱;外出回来,再让学生自己进行总结做的好的和做的不好的,表扬热心助人的同学。

人生哲学故事范文篇7

严复就是用中国人的观点看西方、学习西方的典型。严复的一系列在中国知识界引起地震般的震动的译著,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翻译,而是亦译亦著,在翻译中注入自己的思想、见解。从解释方法上看,严复常常是在中国文化的背景中去理解西方文化思想。例如《天演论》的序言就说:“及观西人名学,则见于格物致知之事。有内籀之术焉,有外籀之术焉。……乃推卷而起曰,有是哉,是固吾《易》、《春秋》之学也。迁所谓本隐之显者外籀也,所谓推见至隐者内籀也。”⑵这里严复就是用中国学人所熟悉的“格物致知”这样的名词,《易》、《春秋》这样的典籍去比附《天演论》。

梁启超在二十世纪初的几年发表了几篇介绍西方哲学思想的文章,把卢梭、培根、笛卡尔、康德、边沁等人的思想介绍给中国学界。梁启超对这些外国思想的介绍,基本上接承了严复的解释方法,就是站在中国文化的立场上看待西方哲学思想,尽可能用中国思想的术语去解释西方哲学内容,用中国思想家去附会西方的哲人,以此使熟悉中国文化的人们可以通过这种比较大致认识西方哲人和西方思想。

说到培根的时候,梁启超这样解释:

“综论倍根(今译“培根”——引者)穷理之方法,不外两途:一曰物观。以格物为一切智慧之根源,凡对于天然自然界至寻常粗浅之事物,无一可以忽略。二曰心观。……朱子之释《大学》也,谓必使读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致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其论精透圆满,不让倍根。但朱子虽然略言其理,然倍根乃能详言其法。倍根自言之而自实行之,朱子则虽言之,而其所下功夫,仍是心性空谈,倚虚而不征诸实。此所以格致新学不兴于中国而兴于欧西也。”⑶

在梁启超笔下,培根的“新工具”居然成为朱熹“格物致知”之法的深化和实化。梁启超用“穷理”解释培根方法,因为“穷理”这个词及其内涵自朱熹注《四书》被元朝定为科举考试的唯一参考书,便已经在中国知识人之中被广泛认识。以“穷理”释培根,中国读者无疑能够迅速在头脑中浮现二程朱熹的格物穷理学说,并以此去理解培根。梁启超用“穷理”解释培根方法论的更深刻的原因缘于比较哲学中的语言问题。语言是理解思想的最重要的工具,中外的语言差异导致翻译中一旦语言发生偏差,就会面目全非。梁启超立足于中国文化,在他的知识视野(包括他所掌握的词语,以及词语背后的思想)里,实在找不出什么词语比中国文化的核心词汇之一的“穷理”更能够阐释培根的思想,也就是说,培根的这种被梁启超称为“穷理”的思想,在中国固有思想中找不出完全相对应的思想,因此也找不出完全相对应的词语,在无法准确恰当地表述的时候,梁启超只能用附会的办法,也就是用中国文化大系中的“穷理”这个词去附会培根的那种意思。在比较哲学中,几乎一切思想移植的偏差和失误都来自词汇移植的错误。梁启超用“穷理”介绍培根思想,中国读者在阅读梁启超的文章的时候,他们看到“穷理”、“格物”这样的词汇,脑海里浮现的就是宋明理学的那一套知识论,紧跟着的是整个理学的基本框架,而这恰恰无法准确地理解培根的学说。人们在梁启超的语义环境中认识的培根,已经和真正的培根相差甚远。

梁启超在解释培根的时候,既然已经认定了培根学说是“穷理”学说,便自然可以和中国思想大系中的朱子“格物穷理”学说相比较。在这里“中国哲学”就在“比较哲学”的过程中凸现出来了:我们中国古代的朱子也有西方公认的哲学家培根的格物致知学说,这样,朱子的学说获得了“哲学”的合法性。然而,在梁启超的比较中,他认为朱熹、培根的不同,即在朱熹只是懂得格物穷理,培根还能详言其法,朱熹格物仍空谈心性,培根则能亲自实行。于是梁启超得出一个结论:“此所以格致之学不兴于中国而兴于欧西也。”这样,培根的实验论,居然成为朱熹格物致知论的深化,是朱熹抛弃心性空谈便可达到的科学方法。这样的结论在今天无疑是无法令人信服的。但其背后的思维逻辑却值得深思。中国思想和西方思想是两个关心的领域完全不同的系统,语言,作为一种思想载体和思维方式,承载着丰富的哲学内容。在中国文化中,“道”,“仁”、“天”、“理”等等专业术语都有其独特的思想含义,而且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思想家的体系中都有不同的含义。因此,在翻译中,这些词往往无法准确恰当地翻译为相应的外文。如果用这些术语去解释外国思想家的思想,偏差就会更大。同时,人们是用词语进行逻辑思考的,也就是说,逻辑思考只有以语言为载体才能得以进行。所以在中西语言翻译上一旦出现问题,词汇的力量就会把人的思维推向错误的道路并越走越远。例如梁启超一旦认定培根的实验哲学是“穷理”学说,在他的思维中培根学说立刻成为中国文化哲学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和朱子哲学探索着同一话题的一部分,因此他自然而然的把培根和朱熹放在一起,凭着语言的相通性用逻辑思维进行语言比较。梁启超对培根的解释,是把培根学说视为中国文化主题的一个内容。

梁启超在介绍西方哲学家的时候,同样是站在中国文化的立场,对西方哲学家进行中国式的评述。在讲到康德的时候,梁启超说:

“以康德比诸东方古哲,则其言空理也似释迦,其实行也似孔子,以空理贯实行也似王阳明。”⑷

我们可以看出,这里的叙述背后隐含着一种价值判断,是一种中(孔子、王阳明)西(康德)哲学对等的精神。这种对等精神与后来冯友兰写的《中国哲学史》(两卷本)中以孔子、孟子、荀子比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相比较便更加明显。冯友兰认为,“孔子在中国历史中之地位,如苏格拉底之在西洋历史,孟子在中国历史中之地位,如柏拉图之在西洋历史,其气象之高明元爽亦似之;荀子在中国历史中之地位,如亚力士多德之在西洋历史,其气象之笃实沈博亦似之。”⑸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西方哲学的公认的鼻祖,冯友兰的比附,就是为了说明孔子、孟子、荀子的哲学地位,并证明中国也有西方所说的哲学。而这种论说背后的价值判断,是以西方哲学为标准,以中国思想、中国哲学家绳之于西方哲学,中国哲学已经失去了和西方哲学对等的地位。而从梁启超的中国哲学立场到冯友兰的西方哲学立场的转变,主要是从胡适之第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哲学史著作《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以及一系列论文开始。

三、胡适之:站在西方文化立场解读中国哲学

从王国维到蔡元培都认为,只有深刻认识西方哲学,才能从事中国哲学研究。王国维在1903年就预言:“异日昌大吾国固有之哲学者,必在深通西洋哲学之人,无疑也。”⑹而蔡元培则认为,对中国古代哲学史,“我们要编成系统,古人的著作没有可依傍的,不能不依傍西洋人的哲学史。所以非研究过西洋哲学的人不能构成适当的形式。”⑺西方哲学对中国哲学的学科建设的重要性,就在于中国哲学是在西方哲学的观照、比较下出现的,如果没有西方的“哲学”的观念,及其相关的一系列内容,中国“哲学”就没有相应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因此,只有了解西方哲学是怎样的面貌,才能判定中国哲学的内容,以此构建中国哲学的学科体系。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来讲,要解释中国哲学便非得具备西方哲学素养不可。

胡适是被蔡元培称既于西方哲学史很有心得,又有兼治“汉学”功力的哲学史家。1919年2月胡适发表了《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成为中国第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哲学史著作,一举创立了中国哲学史的学科体系。

与梁启超站在中国文化立场解释西方哲学相比较,胡适完全是站在西方文化的立场,以西方的“哲学”观念为唯一准绳以剔取中国哲学史料,以西方哲学的研究方法对这些典籍进行梳理解读。胡适的教育背景,主要是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因此他也是以实用主义的眼光看待中国哲学史。当我们回头去看百年来中国人解释中国哲学史的经验,一方面,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为哲学史写作提供了一种经典范式,后来冯友兰的哲学史写作的大体范式主要还是来自胡适。蔡元培对这部哲学史做出了准确的评价:“证明的方法”、“扼要的手段”、“平等的眼光”、“系统的研究”。⑻另一方面,由胡适哲学史模式带出后来的一系列的哲学史,出现了很多问题和不足,这些问题可以在胡适的哲学史找到源头。我所着眼的是,在解释中国哲学的过程中,到了胡适这里如何实现从中国文化立场到西方文化立场的翻转,又带来什么样的负面效果,乃至今天仍在发生作用。

我们以《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的“庄子”一篇为例。在全书中这一篇最能体现胡适的哲学史研究方法,也最能暴露以西方哲学立场看待、裁剪中国思想的弊端。

“庄子”篇分为二章,第一章是“庄子时代的生物进化论”,第二章是“庄子的名学与人生哲学”。其中最为新鲜的是以生物进化论解释庄子哲学的第一章。

胡适之先生认为庄子中的“哲学”主要是生物进化论。《庄子·秋水篇》中有言:“物之生也,若骤若驰,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何为乎?何不为乎?夫固将自化。”胡适认为“自化”二字,“是《庄子》生物进化论的大旨”。庄子说的“万物皆种也,以不同形相禅”更被胡适说成对生物进化的描述,胡适说:“这十一个字竟是一篇‘物种由来’。他说万物本来同是一类,后来才渐渐的变成各种‘不同形’的物类。却又不是一起首就同时变成了各种物类。这些物类都是一代一代的进化出来的,所以说‘以不同形相禅’。”⑼接着,胡适又取《庄子·至乐篇》末章,附会于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从产生“种子”到一层一层进化成最高等的人类。最后胡适还指出庄子的“进化论”的缺点,就是“《庄子》的进化论只认得被动的适合,却不去理会那更重要的自动的适合”,⑽所以不如达尔文的理论,而只是一种被动的、天然的进化论。

胡适对庄子的解读,让读者对庄子的印象,简直就是一个生物学家,并且和达尔文从事相同的工作,只是成就比不上达尔文。对胡适的这种解释方法,时人就已经多有批评。梁启超在为北京大学哲学社所作的题为《评胡适之〈中国哲学史大纲〉》的演讲中就说:

“胡先生讲的庄子,我也不甚佩服。……《寓言篇》‘万物皆种也,以不同形相禅’这两句,章太炎先生拿佛家‘业力流注’的意义来解释,胡先生拿生物进化的意义来解释,我想还是章先生说得对。章先生的名著《齐物论释》用唯识解庄子,虽然有些比附太过,却是这个门庭里出来的东西;胡先生拿出唯物观的眼光看庄子,只怕全不是那回事了。”⑾

直到50年代,胡适检讨他以生物进化论比附庄子,结论居然是“真是辱没了《物种由来》那部不朽的大著作了”。对此,陈平原先生评论道:“适之先生为何不反省其‘辱没了’《庄子》这部同样不朽的大著作呢?须知先生治的是‘哲学史’而非‘生物史’,要道歉首先是面对庄子而非达尔文。”⑿由此可以看出,胡适以西方哲学标准裁剪中国思想一直没有改变。

然而我们应该追究的是,庄子在中国历史上提供的是一种出世哲学,庄子的人生哲学影响了中国文化史,而胡适为什么不讲庄子的典型的道家人生哲学,而把他和西方的生物学家达尔文联系起来,以和庄子思想风牛马不相及的生物进化论来解释庄子。

从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以及后来的《先秦诸子进化论》等解释中国哲学的文字,我们可以看出,胡适是完全以西方哲学为标准整理中国思想。在比较哲学的背景中,胡适通过他对西方哲学的定义、研究对象、领域的了解,把西方的整个哲学史模式搬到中国,把中国古代思想家的思想统统套到这个体系中进行剔取、整理与评估。他以一个西方人的眼光看待中国哲学,把中国

哲学中一切他认为不符合西方“哲学”主题的内容全部剔除,而特别注重那些和西方哲学主题相似的内容。正是凭着对西方哲学的了解,胡适建立起了一个现代意义的哲学史写作的模式。正是由于胡适以西方人的眼光来看待中国哲学,看待庄子,庄子的大量思想的光辉都变得不再是“哲学”的,因此得不到哲学的整理和挖掘。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是两个不同的系统,它们有各自的精彩之处,而“哲学史”的责任无疑就在于凸现历史上的哲人智慧与深刻思想。虽然哲学无论中西,固有其共通之处,但是东西哲学的着眼点精彩之处却不尽相同。如果没有把这两种哲学置于对等的地位,而是纯粹以西方哲学的观念为标准去裁剪中国哲学,那么,中国哲学的特性和精彩便会被哲学史排除出去。这样,一部中国哲学史,展现的不是中国哲人的思想精华,而是西方哲学主题在中国文化大系中的异域变种,从而把中国哲学变成西方哲学的一个特殊部分。余英时先生曾经这样批评现代学人诠释中国传统思想的不足:“现代中国学人用西方的概念和分析方式研究自己的思想传统时往往不免流为牵强附会和生搬硬套。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症结,便在于他们不但在语言和技术层面上接受了西方的概念和分析方式,而且不少人还毫不迟疑地视西方的理论和观点为具有普遍性的真理,可以用来直接诠释中国的思想传统。其典型的表现便是把中国传统看作材料而安置在西方的理论模式之中。”⒀胡适以进化论解读庄子,使人不禁想起古希腊神话中那个著名的普洛克路斯忒斯之床的故事:恶魔普洛克路斯忒斯守在路边,把行人抓到他的床上,太长的就用斧子砍掉行人的脚,太短就把人拉长,总之就是不论死活,一定要把人弄得和床一样长度。在这里,胡适就是普洛克路斯忒斯,西方哲学概念是那张固定不易的床,而庄子哲学则是那个被抓到床上的可怜的路人。

人生哲学故事范文篇8

一、素材鲜活,感受新鲜

该书是作者基于个人体验,也是论述篇幅极长的一部作品,通过将作者的亲身经历、观察所得进行论述,再引入个人丰富想象,形成了完善的论述著作。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是十九世纪的著名作家,其一生创作了大量经典作品,如《匹克威克外传》、《雾都孤儿》和《双城记》等。狄更斯的作品极具时代新意和深远意境,其个人在作品创作过程中,重视融入真实体验,通过塑造特殊的创作情境,关注容易引发大众情感共鸣的“小人物”,凭借生动、鲜活的语言笔触,描绘、批判了英国社会现状,为大众呈现了真实、鲜活的英国社会。狄更斯作为英国文学创作历史上,具有厚重影响力的代表人物,其提出了“茶永远是知识分子所爱好的饮料。”的观点,这不仅反映了英国茶文化的发展成熟度,也侧面论述了狄更斯本人对茶及茶文化的热爱。因此,在此时的英国学术界,文人开始习惯一边品茶,一边开展学术交流的全新生活模式。

二、视角独特,可读性强

该书视角独特,以独特的第一人称为视角,其中还以自传的方式,增添了全书论述内容的鲜活度与实效性。比如,书中对童工、速记、采访国会辩论,以及勤奋自学成为作家等故事经历的描述,均与查尔斯·狄更斯的经历相像。当然,本书并非自传,而是一部小说,作者以自身经历为创作基础,通过将个人经历融入其中,将现实生活中细致观察、想象虚构等成分内容进行艺术化处理,增添了全书的艺术性与可读性。茶原本是源自我国的生活元素,自传入英国后,深受英国社会喜爱,通过融入英国社会,形成了独特的“英式茶文化”,比如,其中形成了特殊的“下午茶”等。狄更斯作为活跃在19世纪英国的代表人物,其对茶及茶文化形成了全新的深刻解读。因此,在查尔斯·狄更斯所创造的文学作品中,涌现了大量与茶、茶文化相关的场景。茶及茶文化频现这一特殊细节,不仅生动反映了茶文化对此时英国发展的巨大影响,同时,也客观表明了查尔斯·狄更斯本人对茶、茶文化的认可。因此,以英国作家狄更斯创作的作品为基础,对其中所涉及的茶文化内容、素材进行详细论述,生动感受其中丰富、浓厚的茶文化情节,对当前全面提升茶文化的影响力与价值力,以及客观详细解读19世纪英国社会的文化形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关注实际,描述社会

人生哲学故事范文篇9

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同志“三个代表”论述,参与工作以来。积极主动学习“十六大”演讲,认真领会理解演讲精神,使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素质有了一个较大的提高。克服自身各种困难,积极调整心态,严格遵守学校各种规章制度,积极参与学校各种活动,加强师德修养,严格约束自己,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服从领导布置,注意与同事、学生搞好团结。为了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从各种书籍、报刊杂志中获取丰富的理论知识,大概把它分为两类:一类是有关人生哲学的诸如《嫉妒心理学》错误与人生》胜利启示录》及戴尔.卡耐基的人生哲学丛书等,这类书能丰富思想,协助我向学生说明某个问题时,可以侃侃而谈,滔滔不绝,令其信服;另一类就是指导班主任工作的书籍,诸如图书馆的班主任工作手册》等书籍,班主任工作之友》等杂志,每一次阅读后我都大有收获。工作中遇到问题,往往在看到有关文章时迎刃而解。当在书籍或报刊杂志上看到有助于班主任工作的好文章,会将它剪贴或作一些摘抄,这些理论和经验对我班主任工作协助极大。并且在日常工作中虚心向老教师学习。现就我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工作

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这四年的教学工作中。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努力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多挖掘教材,多思索教法,多研究学生。平时上课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时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顺利的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

平时认真研究教材,备课深入细致。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掌握难重点。制定教学目标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时归纳总结经验教训。注重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特点,以愉快式教学为主,不搞满堂灌,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参与教研活动是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四年以来,认真参与学校的各项教研活动,虚心向同组的老师请教学习。作业批改上,认真及时,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订正,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在辅导中做到有的放矢。

通过三的教学我深感思想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想让学生切实依照老师的要求做,就必须在思想上让他想通,充分利用班会,做好思想工作。思想工作做好了其它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这方面,主要有以下一些做法:

1.班会课上对全班进行思想教育;班的班会通常先由学生自己总结,然后是讲近期发现的问题并以多种形式进行教育。有些老师觉得班会没啥可讲的而我发现班会课其实有很多很多内容可讲。目前,面对的学生思想比较复杂,作为班主任得时时刻刻了解他想法,然后有针对的做全体学生的思想工作。比方,开诚布公的给他讲嫉妒心理,使学生对此有清晰的认识,从而正确对待;要求学生遵守的班规,就在班会详细解释为什么这样要求。首先从思想上让学生正确认识,然后就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同时列举各种事例进行说明教育;要他上课发言,就教育学生举手发言是给自己一个锻炼的机会,对自己自信和勇气的一次锻炼,当前的社会需要的就是有自信,充溢勇气的人;要他努力学习,注意学习方法。当然,讲的最多的,关于理想,在手写作无忧!如何做人的道理。每次要讲某个问题前,会查一些书,想想大致该分几层说,如何尽量吸引学生。常用一些故事、事例,以风趣、幽默的语言让学生在笑声中受教育。平时看到有利于学生的好文章,就将它收集下来,班会或星期五在班级念念。另外,班会上提出的各种问题经常让学生讨论,鼓励每一位同学发表自己的意见,而我表示的非常尊重他意见。

2.每一次活动前后作好思想动员和总结;不论是学校组织的各种竞赛,还是外出活动,总是事前作好思想动员。如:六一儿童节活动开展前,给学生讲了很多展现自我故事,教会学生在活动中锻炼自己,而活动就是一个绝好的锻炼机会。这样,使学生端正思想,增强了坚决克服困难的决心,因此在整个活动中,班没有一个同学请假,甚至感冒发烧、肠胃疼痛等仍坚持活动的排练;

3.做好个别同学的思想工作;日常的教育工作中,有一点让我体会很深的就是尽量不对学生发脾气,有力度的批评是需要的但不要辱骂,当某些很让我生气的事发生后,常采取冷静法,先不找学生谈话,等自己冷静下来并已想好怎么谈话后再找学生谈。这时心平气和,思路清晰,谈话往往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不同的生活感受和不同的表示形式,教学过程中尊重孩子的不同兴趣喜好。使他形成自己不同的风格,不强求一律。有意识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他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让他天性和个性得以自由健康的发挥。让学生在视、听、触觉中培养了发明性思维方式,变“要我学”为“要学”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相应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师生关系

取得了家长对我支持和信赖。因为我深知要想教育好学生,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就必须得到家长的支持,为此我从多方面做家长的工作,站在家长的角度

和家长达成了共识,谈孩子。无论是家里发生的事,还是学校发生的事,家长都愿意和我说一说。正因为如此,班才形成一个团结、向上、积极进取的班级。

历来没有学生会和我顶嘴,班级里。有时孩子刚刚犯了错误我批评过,可是转眼又和我很亲近,真的觉得这些孩子真的懂事了也长大了

尤其是学习上后进的学生,通过四年的教育教学我认识到任何学生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和缺点两方面对优生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对后进生则易于发现其缺点。往往得不到老师的肯定,而后进生转化胜利与否,直接影响着全班学生的整体成果。所以,四年来,一直注重抓好后进生转化工作,用发展的观点看学生,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协助后进生找到优、缺点,以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以平常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真正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三、班级管理

该用什么手段呢?这个问题我进行了思考。战国时百家争鸣,其中的儒家和法家,一个是推崇仁义,另一个是强调法制,极端强调法制易导致法西斯,今天的台湾提倡儒家学说,但黑社会问题严重;觉得儒法结合的新加坡,要管理好一个班级。既讲民主又有法制,很值得推崇的治理国家如此,管理班级也应该是民主与法制的结合。明白了这一点,培养班级民主气氛的同时,制定了详细的班规,使班级管理有法可依。虽然在制定班规时是需要花费不少心思,但是磨刀不误砍柴功班规定下之后,感到班主任工作十分轻松。当然我班班规的制定是经过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的首先在开学前夕,初步制定了一些管理的要求。整个一学期中,发现好的方法,便付诸实践,前前后后宣布了好些班规,但因为是不成文的,有时会出现法度不一的混乱情况。因此,一直在考虑是否将这些规定用文字进行规范化。班除了班委外,每组设有组长、副组长、卫生组长,每天有值日班长,并从每组选出一位值周班长。班里的同学差不多个个是干部。组长负责收作业;副组长主要负责登记日常德育加减分情况,每周末在班里汇报一次,并负责德育考核;值日班长、值周班长的职责在班规中都有明确的规定。因为管理规范,班基本达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目的实践中师生不时完善班规,形成了良好的班风。整个管理班级的过程中,有一点最大的体会,就是所有的事情,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做,当班主任就好比做父母,如果什么都是代替代替,那是培养不出成才的子女的,而应该是民主的对待他同时,充分发挥他自主性,适当的时候加以引导。每周班会先由学生自己总结上一周班级的情况(组长和副组长总结本组情况,值周班长、班长总结全班情况,科代表总结各科学习情况,另外全班每一位同学都可以发言,班干部尤其如此),然后由我总结;每天的值日班长都要上台总结当天情况;课堂纪律被扣分的学生做自我批评;凡有班级问题需要讨论时,鼓励每一位同学发表见解等等。经过锻炼,班学生的胆量越来越大,能力越来越强,慢慢呈现了许多人才,第二课堂活动效果显著。

四.探索新路

深感做一个好班主任是需要多动脑筋想办法的用各种方式,通过各种途径对学生进行教育,感到学点发明性思维对我很有好处的从大的方面来说,班级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实施方法、参与学校、年级的各种活动、组织班级活动都需要我动脑筋精心设计;从小的方面讲,对学生的褒扬、批评、鼓励也需要我动脑筋。而每当我脑海里出现一个新念头时,当班主任的过程中。会马上把它记下来,并尽快付诸实施。教育学理论告诉我每个学生都是有进步要求的都希望他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好学生。因此我尽量给更多同学以奖励,班里设了各种名目的奖项,让更多的同学得到惩处。

人生哲学故事范文篇10

池莉的小说从来没有轰轰烈烈的大事件,没有叱咤风云的大人物,她的文学始终根植于世俗男女的琐碎生活,她的小说选取特有的生存于武汉底层的市井小民,或多男少女,或多女少男,她不厌其烦的用近乎平淡的语调叙述着他们普通生活的点点滴滴,把他们感情的纠葛,经济的烦恼,人性的阴暗与光明全部暴露出来,表达“爱情、婚姻、家庭”这些沉甸甸的主题。她的小说是一种真实细致的人性解剖,是对现实生活的顶礼膜拜,同时也饱含着对武汉下层人民的殷殷关切。对小人物生存状态的偏好以及主题的宽泛性和现实性形成了特有的池莉式的选材和表达模式。

生活中总有哲理,池莉总在发现。池莉总是关注于我们熟悉的生活,就像我们的故事,我们每个朋友的故事。她的小说中描写了复杂开阔的心理空间和多层面的当代社会生活,我们常常忽略或不敢正视的某些社会和生活的真相被池莉一双洞穿世事的眼睛忽然闪现,让你体会到什么是残酷,其实不是池莉残酷是生活残酷,池莉小说的一大内容特色体便是验残酷生活的哲理。

池莉的小说一般都是"从小写真,以情促实",选取最卑微的社会底层的人物,记录他们的人生轨迹,他们生活在社会中,努力适应着社会,然而由于自身的劣势,他们总是被生活扼住喉咙,发出的是咿咿呀呀的压迫之声。他们被生活撵着旋转,疲于奔命,生活的烦脑使小人物暴露了与生俱来的自私自利和工于心计,当自己的利益与别人发生冲撞的时候,他们给予的往往是幸灾乐祸的嘲弄和落井下石的伤害。然而,他们并不是阴险心理的傀儡,他们也蕴藏着丰富的内心世界,也有着人类最朴素的情感,当现实的命运吧他们彼此之间连在一起时,他们却又是另一番肝胆相照、相互提携、相互帮助的温馨场面。

小人物是一部永远读不完读不尽的大书,池莉觉得所有的人生疑惑总能在他们身上找到答案,她说自己就是小人物,和他们不同的是,他们在创造历史,创造生活。而她为他们记录历史,为小人物写传。表现小人物平凡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肢解小人物的人性世界是池莉小说表现的主题。

池莉小说烦恼和巨变是永恒的定理,正是由于她描写的生活中琐碎的烦恼,才会让我们感觉到作品中生活的真实,暴露出小人物内心难以自抑的自私自利,小人物之间相互倾轧的残酷心理和卑劣行径,也更能反映出他们在逆境中顽强不屈,奋勇拼搏而又乐观自持的心态。可以说,正是池莉小说中刻意安排的繁冗的生活细节,才让小人物的形象有缺有满,有暇有洁而愈加饱满,让我们感到真切的人生,感动于人类在命运面前不屈的动力。池莉的小说鲜有浪漫的风花雪月,离奇的故事情节,醉人的缠绵悱恻,没有华丽辞藻的堆砌,她用近乎百花的语言庸常人物,凡俗人生的写作姿态。她的小人物哲学以平视视角和写实手法揭示出小人物平民生活的本真状描写小人物的平凡生活,但平凡并不会因此平静,柴米油盐的经济烦恼,夫妻朋友关系的感情维持,工作生活的相互撞击。注定小人物不会安静的接受生活赐予的平凡。细节描写和铺陈直叙的叙述方式是池莉小说的叙事特色。

池莉在叙述方式上是用人物的自身心理去感受世界,让人们在琐屑而平凡的生活中去咀嚼人生的酸甜苦辣,让他们认识现实的无情,不得不丢掉幻想,抑制自我,老老实实得生活,而作者又通过对现实的本能反映表现了艰难的生存状态里爱情的湮没,表现了活着的艰难和生命的卑微,她只谈活着不谈爱情,生活也只有烦恼没有甜蜜。淡化诗意,强调真实,符合写实主义的特色,更多写的是烦恼和无聊的生活,人人都在生活,人人都有生活,生活如此永恒和无边,小人物只在生活的一隅,然而生活却占据了他们的全部,池莉并不想表达什么高深和伟大的价值观,她所认定的社会人生哲学主要是一种知足,烦恼,能忍,轮回顺从自然而又拼命搏斗的人生态度。他始终旗帜鲜明的保有平民化的创作立场,注重小人物日常生活的艰辛和辛酸。由此言说,对当今社会生活的状态,这就是池莉"形而下"式的写实。现实主义始终是池莉小说最高的艺术追求。

池莉小说中的故事全部都发生在武汉,老武汉是一个由诗歌和音乐孕育的城市,而不是由行政区域规定出来的城市。所以老武汉是不规矩的,不整齐的,道路和街道都是很随意的,与诗歌和音乐的本质似乎更接近,比较情绪化和感觉化。它的起源足够浪漫够美丽,可是滋生浪漫与美丽的土壤从来都不会仅仅只是滋生浪漫与美丽。随着历史的演变和社会的交替,老武汉早已过度的沾染了现实的尘埃,在世俗的染缸里早已浸渍了市井的酸甜苦辣,正所谓"一江城市,一江人"老武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千百年来形成的准则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下层民众。而敏锐的池莉紧紧抓住了老武汉人民生存本位的精髓,塑造了一个又一个小人物平民生活的典型。对武汉的全情描写和具有武汉城市特色的小人物成为了池莉小说独树一帜的标志。

二解构人性的美与丑

小人物生活在社会的底层有属于自己的酸甜苦辣,有自己的爱恨情仇,然而史家和作家却很少触及他们,他们没有生死离别的爱情,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他们只能蜷缩在社会底层默默地隐忍着生活的一切。其实并不是小人物的情感单调,而是他们被世俗的生活掩藏的太深,也不是小人物的故事微不足道只是它们的遭遇与你没有切肤的关系。虽然总在历史遗忘的角落里,但小人物始终在不气眼的社会底层执着的坚守,顽强的挣扎。他们有爱有恨,有善变的性情也有恒定的坚持,有对命运无常的感叹和无奈也有把握未来的信心和勇气。她对小人物进行了细致的解剖,甚至达到了对他们灵魂的肢解,所以池莉的小人物哲学逐渐的“由表及里,去伪存真”,达到了对小人物的解构。

小人物有自尊有自知之明,但这背后也有深深地自卑感,他们放逐理想,消解崇高,常常不是主动的改造环境,而是被动的适应环境。他们生活的理想简化为活着就好,但在应对琐碎的日常生活之中,还是能使我们感到这些世俗中饮食男女顽强的执著的生命力,他们面对生活的实际境遇,经受现实的冲击,却能以特定的方式应对生存的烦恼坚韧的活着。虽然因为物质条件的制约和限制,不能充分的发展自己的自然本性,发挥自己的自然能力,做他们所爱做的事,所能做的事,但却能在受制约的人生中通过自我体验去求得一种心里上的顺应和平衡。这些小人物总在不尽如人意的物质匮乏的环境中存活着,百折不挠。虽然他们中的一些人天生的具有开拓和进取的精神,他们不屈服于命运的摆弄,渴望冲破世俗的羁绊,他们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智慧,打拼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然而他们却始终摆脱不掉世俗生活打烙在自己心灵上的印记,他们有着劳苦大众的智慧的勤劳,然而他们也遗传了小人物的自私自利,软弱,酸腐,庸俗和工于心计,但是我们没有必要过分的责怪他们,他们只是活出了真我的风采,他们是最真实的小人物的标签。池莉的小人物哲学紧紧地循着他们的命运轨迹解构着男人和女人,透析着他们千丝万缕的关系。

池莉的小人物哲学塑造了一个个典型的男人形象,她以女性独特的艺术视角,轻轻地走进喧嚣热闹的男性世界,穿行历史,思考人生,描绘了林林总总、充满差异的男性世界,透视他们内心的变化,把他们的灵魂彻底晾晒出来,毫不留情地公诸于天下,在放逐心灵的同时,从中体察人物的艰辛,透视他们内心的变化,在放逐心灵的同时,绵密细致地解读着男性的烦恼,挖掘男性世界的底蕴,诠释着主流文化下男性的悲哀。

池莉并不是极端的女权主义者,但她的作品里很少出现男人完美的形象,男人有生活有事业,然而现实的艰难压垮了男人的脊梁,他们在生活中寻找着出路,成功者成了康伟业,赵耀根似的道德堕落的社会弃儿,迷茫者则成了印家厚的懦弱无能和宁岸的彻底毁灭。池莉小说总是在感情上毁灭男人,男人有情,却总对女人保持着新鲜感,他们俘获了女人的心,却在之后寻找着逃离婚姻的合法性,他们迅速把爱情还原到生理的角度,男人永远令人心动的是你的那份风流,可风流是婚姻的死敌,为了爱你,为了喜欢你,为了思念你,聪明的女人,她们决不会与你同行。

池莉强烈的女权意识使她小人物哲学中对女性的解构更加的深刻和彻底。由于自己是女性,所以她对女性有着更加积极地期待,她批判新时期女性中仍然保有的封建时代“男尊女卑”的顺从和依赖的心理。渴望女性通过自立达到精神的救赎,然而,残酷的现实总是无情的打碎她的美梦,在社会中总有一些唐燕影,时雨蓬似的女性,他们虽然穿着入时,却是思想的矮子,他们心甘情愿的委身于男人的保护伞下,在男人移情别恋时,她们选择的不是时雨蓬式得只求享受不图爱情不要承诺的无奈的自慰就是唐燕影似的泼妇似的极端的变态似的报复,然而最后受伤的只能是他们自己,到头来她们依然是一无所有。正是这样池莉急于寻找一位新时代解放了的女性的代表,因此对《口红》中江晓歌的形象的塑造倾注了池莉全部的心血。

江晓歌洒脱、干练,在前期与赵耀根的恋爱中她有着女性特有的温柔和浪漫,而在赵患难时她又表现了女性少有的果断与坚强,在赵耀根移情别恋后她有过撒泼似的抗争但又很快意识到无谓的抗争只不过是对自己的再一次的羞辱,面对生活的愚弄,她不屈服于男人的霸权也不受制于命运的摆弄,她以一介女子柔弱的肩膀托起了整个太阳,整片天,在生活的困境中她义无反顾的走向前,走向前……

池莉的这种描写展示了以江晓歌为代表的中国当代女性从对男性中心主义压迫的控诉到自我表现,自我完善,自我肯定的意识觉醒的过程,表现了处在社会变革背景下当代女性在艰难中拼死挣扎,自强不息终于获得了自己的一片天空的奋斗历程。

琐碎的生活是小人物生存的绝对核心,家庭,工作始终在围着他们打转,他们所有的智慧都用于生活,人要活着,他们只是为了活着,为了活着,把自己的真实的生命欲求掩饰,压制或降低到最低状态。此时的他们完全失去了自我,个体的生命意识萎缩到了麻木的程度。他们每天都在维持着与生活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是靠各种关系赖维系的,例如夫妻关系,朋友关系。所有的关系扭化成一种责任和动力,这种关系就像一针兴奋剂在不断的刺激着它们麻木的神经,然后它们又开始着一天天的周而复始,这一切的重复又使他们的麻木雪上加霜,更加的依赖这种原始的动力,这是他们最后生存的勇气。

夫妻关系:肉体的抚慰,精神的桎梏。

男人和女人组成了社会的全部。他们在彼此的生命中相互依赖,相互扶持。他们向往动人的缠绵悱恻的爱情然而生活在现实中的他们永恒的主题只有生活。池莉不谈爱情,她的小说里男人和女人总是不停的争斗,很少出现温馨甜蜜的爱情场面,他们在困难中相互靠拢,相互吸引,并开始了婚姻生活,然而他们的婚姻只是矛盾激化隐藏在生活的最底层,被相互短暂的新鲜感和依赖感所蒙蔽下的一种无知的结合。并不是池莉矫情,正所谓贫贱夫妻百事哀,最好得结局不过是不吵不闹,相依为命罢了。人与人出于怕孤独得本性结伴过日子这决不叫爱情。所以池莉小说种的夫妻关系很少涉及平凡人家普通人群的爱情,她更多的是描写世俗中爱情的解体,这种婚姻的悲剧并不在于它无法给予向女人许诺过的幸福(保障幸福这种事本来就不存在)而在于它摧毁了她们,它使他们注定要过着周而复始,千篇一律的生活,池莉从来不避讳谈爱情,只是爱情总是建立在物质基础基本自足的情况下,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最基本的任务就是为了生存打拼,所以她们没有物质的婚姻并不存在爱情,他们最初靠性和排除孤独的心理需求维持着貌似恩爱的夫妻关系,最后退化到要靠孩子和伦理道德来维持的地步,这使他们认识到婚姻永远是现实的,容不下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世俗的婚姻没有浪漫的爱情。风花雪月只存在于诗人的一厢情愿中。

波伏娃曾经说过:"婚姻对于女人和男人一向都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男女两性是彼此必需的,但这种必需从未在他们之间产生过相互性的地位,如我们所见,女人从未形成过一个等级,平等地与男性等级进行交换,订立契约。(1)"这种不平等的关系,经过父权制社会的发展使女性在骨子里流淌着甘愿成为"第二性"的资质。因而,他们在婚姻中寻找的是自我认同。从这里可以看出,婚姻和丈夫可以给女性提供物质和情感的依赖,婚姻使她们摆脱了脆弱与孤独,给女性以温暖,把她牢牢地固定在家庭环境之中,并且明确实现她的价值。正是这种观念使女性要面对爱情的渴望与幻灭之间的困境,而丈夫的责任又使男性隐藏了天性中的真情。这说明小人物的夫妻关系从来都是性和物质的载体,他们之间缺少基本的平等,缺少基本的真实,他们摧毁了女人的浪漫和爱情,同时也给男人带上了责任和道德的枷锁。然而来自现实的他们只能把它维持的更加冠冕堂皇。

朋友关系:宁静避风的港湾。

繁琐的生活和对未来的向往赋予了小人物太多的无奈和无穷的激情,当这种无奈和激情与同类碰撞出理解的火花时,他们之间便产生了相互吸引的友情,这种友情甚至比男女之间的爱情更加牢不可破,世俗的烦恼总会让他们带着情绪化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的真心交流,由于对对方生存状态的认可和同情,使他们错位出一种帮助朋友渡过难关就等于把自己救出苦海的特殊情感,他们不遗余力的帮助彼此,在相互抚慰中得到生存的勇气和前进的力量,他们没有勾心斗角为之争夺的利益,由于都是一穷二白的“无产阶级”,没有了引人向恶的利益,他们之间就可以保持最纯真的情怀,他们能够彼此交流并达到心灵上的一种默契,在彼此的相处中能使他们找到心灵的归宿。他们能在对方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好像早已是彼此身体的一部分,所以在被生活折磨的焦头烂额的时候能在友情中找到一个能够栖息避风的港湾,他们小心翼翼的维持着彼此的认同感,可是当彼此的身份发生错位时,这份认同感就会随着身份的差异而消失殆尽,正因为身份地位的差距,小人物天性中的残忍,偏狭,便导致了"嫉妒",正是这种嫉妒的暴发成了朋友关系破裂的直接导火索。小人物可以不要爱情,但绝不能没有友情,可是面对生活的压迫,他们拼命想打破桎梏,然而平步青云的巨变又过早的结束了小人物过分依赖的友情,这也许就是小人物命运的悲哀。

三、池莉小人物哲学的启示。

池莉的小人物哲学一次次完成了利用市民社会的实用功利原则对崇高的解构,她的世俗化叙事,以及标新立异的写作特色带给当代文坛很多启示,与此同时她还以独特的平民视角解读世俗人生的精神危机带给读者正视现实的勇气以及对男人和女人的重新审视,她使我们重新认识生活的真相,给我们极大的生活启示。

(1)对新写实主义的启示——池莉的"悲剧"特色。

现实主义已经在中国几代人的实践中走过了进一个世纪,然而我们的写作又是否回归到了生活,许多作家还是依然把自己困囿在风花雪月的爱情故事中,而池莉的新写实主义给文坛刮来了一股清新之风,她不再执著于爱情和完美生活的记录,而是努力在寻找与之相对的悲剧。

池莉小说中悲剧的展示并没有只停留在表层,她的可贵之处在于对悲剧意识的更为深刻的解释和阐发。她的悲剧意识表现为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当人的理想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体现时,梦便成了寄托理想的最佳形式,它是一种价值转移、寻求安慰的途径。理想不能实现已经是一种悲哀了,而当人只能以梦这个虚幻的形式来实现自己的价值时,更会将人引入一种怀疑、绝望的悲。在这里池莉把梦作为解决现实困境的工具,只能将小说中的人物命运导向虚无与绝境,那读者看到的只能是一些悲惨的人物,他们也许能使我们掬一把同情的泪水,但绝不会让我们从他们身上看到希望。池莉当然不是要把我们引向悲观主义的,她用现实生活来瓦解理想生活,其目的是以这种否定的方式来肯定人生有价值的东西。这也许就是池莉的悲剧所要表达的深意。

(2)对生活的启示——破除世俗男女地位的陈规

池莉的小人物哲学有着非常强烈的女权意识,她的男性世界是不完美的,是充满瑕疵的,她的小人物哲学在一定程度上抨击了男性的自大和对女人的始乱终弃。池莉用一个个小人物的男人,讲述着平凡但不单纯的故事,她如鱼得水,冷暖自知的体察人物的艰辛,借助对世俗生活的真正的解剖,她使我们重新认识了男人,男人并不是之前男权社会里宣扬的那样坚强而富有爱心,责任感和创新意识的结合体,在困难面前坚韧的活着并等待着发挥能力的机会,她的小说没有给我们一个可供观瞻,令我们景仰的男性形象,好像在男权社会里男人并没有强大过,只是和女人一样承担着生活和命运的重担。

池莉的小人物哲学中的男性形象可谓给我们一震,令我们在男权主义蒙蔽的今天以耳目一新的感觉,然而除了这些池莉更是赐予了女性在当今社会面对命运,不屈服于男人的动力和勇气。她通过对男人的鞭挞,鼓励着女人,她渴望通过几近原生态的世俗生活的描写,揭露出男人的本质,触发女性心里的反抗和自救意识。

综观池莉小说中的小人物所有的男人,所有的女人都在和命运和生活做着不懈的斗争,男人缺少力量和承担现实的勇气,女人缺少天性的温柔和爱情的浪漫,她的这种小人物哲学彻底颠覆了我们理想中的男人和女人各自的天性,男人不再是顶天立地的保护神,女人也不再是温柔惹人怜爱的乖乖儿,池莉残酷的打破了我们固守的男人和女人的基本形象,但我们不必为此懊恼,因为的小人物哲学破坏了一个旧的男人和女人的世界,却也在努力建设一个新的男人和女人的世界。她的小人物哲学引领着现实生活中女人前进的道路,也规范着男人在生活中的行为。

虽然池莉的男人和女人全部都是有着"缺陷"的人群,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他们的喜爱,他们有着自己的人生,寻常的柴米油盐跟他们有关,巨大的社会变革也和他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每时每刻都在为生存烦恼,与烦恼斗争,尽管他们有着这样那样的诟病,但是琐碎生活赋予他们的一切,虽不浪漫但却实用。虽不雅观但却真实。我们应经沉浸在理想文学中太久,她的小说给了我们一个对假大空的反动和纠正,从她的小人物身上我们得到了一种真实的生活和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他们让我们感觉到人生的幸福本来就细小和微弱,我们应该习惯于在忍受苦难中努力捕捉那微弱的幸福,在平凡而实在的劳作中获取生存的美好感受,化解苦难的有效方式就是接纳苦难的同时注重个体的生存体验,要善于苦中作乐。池莉所有的笔墨全部给了男人和女人,她的小人物哲学始终在探讨着男人和女人,她让男人了解女人,让女人透析男人,让男人和女人更好的懂得生活,这就是池莉的小人物哲学给我们的人生启示。

结语:身边的男人,身边的女人,男人和女人的生活。身边的婚姻,婚姻外的爱情。男人迷失在对权利,金钱和低级趣味的追逐中,女人无法不为之心痛流泪,女人学会了自己关爱自己,女人被时代被男人引领着前进,女人不泯的浪漫啊……,池莉的这种小人物哲学就是一部市井生活的史诗,它直白、浅显却总能打中我们心灵的那块软肋;它单调、乏味却能最大限度的引起读者的共鸣。在现实主义和解构人性的光环之下就连那固有的“女尊男卑”的理念和特有的池莉式一成不变的故事模式都成了当代文坛一道亮丽的景色。我们应该感谢生活赋予了小人物的一切,造就了小人物的一颦一笑,一嗔一怒,是生活教会了他们怎样去面对,怎样去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我们也应该感谢池莉,是她的小人物哲学记录了所有的一切。生活仍在继续,小人物还在烦恼,池莉的小人物哲学也将继续的捕捉那市井生活的点点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