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教育中生命教育与道德教育的融合

时间:2022-02-25 03:59:15

人生教育中生命教育与道德教育的融合

生命教育的内涵不仅是尊重生命、维护生命健康,更重要的是要给生命赋予价值和意义。道德教育要在生命教育中发挥作用,除了遵守人的发展和教育科学的基本规律外,还应当接受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的指引,这样才能合理地发挥其作用,才能树立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生命教育中融入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生命教育不仅包括了生命健康的自然层面,也包括了生命成长和发展的社会层面。不能静止和孤立地看待生命教育的内涵和要求。生命教育需要道德教育的融入,欠缺了道德教育,生命教育就是不完整的。1.生命教育的内涵基础。生命教育最早是由美国学者杰•唐纳•华莱士提出,“他认为生命教育就是既要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又要尊重生命的价值。他所提出的生命教育主要针对社会中吸毒、自杀、他杀、性泛滥等生命伤害现象而提出,旨在唤起人们对生命的热爱,消解生命的威胁”[1]。生命教育是积极倡导认知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和超越生命的一种提升生命质量以及获得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生命教育的内涵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把受教育者的生命个体作为教育的起点;二是在教育的时间中体现生命的整体性和人的主体性;三是依照人的生命成长和发展的规律、社会需求实施教育[2]。2.生命教育中融入道德教育的现实需求。欠缺道德教育,生命教育是不完整的。生命教育不仅包括了自然生命的层面,也包括了社会生命的层面。自然生命的层面侧重于教育生命健康方面的安全知识;社会生命层面的教育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同情、互助、协作等。社会生命层面的教育是通过道德教育来实现的,缺少了道德教育,生命教育是不完整的。目前的生命教育把爱护自己的生命和尊重他人的生命作为重点,生命教育主要停留在预防自杀、他杀和生命安全的方面。这造成一种危险:为了自己的生存,个体什么都不顾了,生命会丧失其高尚的价值和意义。这种危险将“自然生命抬高到至高无上的位置,用自然生命否定、排斥道德。如把少年英雄不再视为‘真正的英雄’,而是视为一种‘英雄悲剧’”。“如果苟且偷生,放弃尊严、自由和信仰,则会失去了人自身的高贵,只能沦为动物。”[1]3.道德教育须要纳入生命教育的因素。我国的道德教育“过分强调了人的社会价值,淹没了个人的生命价值和个性发展,与社会转型期的人生观教育发生冲突和矛盾”[3]。道德教育忽略了生命教育的因素会面临一些问题:它会失去其合理性,远离人本身和人的价值这一道德的根源。比如异化了的道德要求个体无限度为“道德”牺牲,压抑和禁锢自己,使个体丧失了生命的活力。道德从根本上是围绕着人的,指向着人的完善和发展,它依托于人的主体性,依托于生命本身。如果抛开了这一点,道德就会变成妨碍人性的东西,会成为脱离实际的教条和恐怖的东西。道德教育需要生命教育中的因素来保证自己的根基。道德一旦成为敌视生命、妨碍生命活力的东西,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这种道德是与物质生产方式和社会发展不协调的,就是落后的、将要被淘汰的。

二、生命教育中道德教育的价值取向

生命教育之所以需要道德教育的融入,是因为道德教育从根本上能对生命教育发生有益的作用,道德教育能够赋予生命以价值、目标和意义,能创造出团结、友爱的社会环境,它还给生命教育提供了具体的手段和途径。1.道德教育赋予生命以价值、目标和意义。人除了保持基本的生存之外,他还关注另一个重要的问题:人为什么活着?活着的意义在哪里?什么是最好的生活方式?这些问题需要道德教育来回答。按照古希腊哲学,人活着的目标是过一种有德行的生活:正义、节制、虔敬。在资本主义道德中,个体被信教伦理所支配,他们认为生活的意义在于勤劳、诚实,不断追求和积累财富彰显上帝的荣耀。在社会主义道德中,生活的意义在于奉献于集体和社会主义建设,从事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最终实现人的完满和自由做好准备。可见,正是道德教育决定着个体生命的价值、目标和意义。2.道德教育创造出团结、友爱的社会环境从而有利于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最根本的一个层面是促进个体保存生命、珍惜生命、健康成长。道德教育使得个体关爱他人,有利于创造出团结、和谐、彼此信任与互助的社会环境。在这种环境下个体由于经常得到人的关心和帮助,精神和心理疾病的发生率会降低,会减少自杀的几率,犯罪的几率也会减少。当个体遭受不幸事件或危及生命的事故时,能够及时得到同伴的救助,这些都有利于个体生命的保存。个体是社会性的动物,个体的生命安全、生存质量取决于其所处社会的治安、风俗、法制等状况。道德教育能够营造一个人与人相互信任、犯罪率低、社会保障稳固、法制健全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下人的生命能够得到极大程度的尊重与保护,实现生命教育在个体身上所欲达到的目的。3.道德教育为生命教育提供具体手段和途径。生命教育需要一定的方式和手段来进行,比如课堂教育、知识教育、实践教育。学生接受过道德教育之后才会更好地在知识教育、实践教育中体悟到生命教育的宗旨和目的。例如在受到道德教育后学生懂得尊敬他人、帮助他人,履行自己的职责,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珍惜生命,实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无论从生命健康教育来说,还是从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教育的层面来说,生命教育所需的手段和途径都依赖于人,依赖于道德化了的人,而人之道德化依赖于道德教育。

三、生命教育中道德教育价值的实现

生命教育与道德教育在关键方面具有契合性,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具有可行性,即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是生命教育和道德教育契合的基础,人的主体性是生命教育和道德教育契合的保障。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提供了将道德教育与生命教育相融的社会基础。1.培育人的主体性是实现生命教育和道德教育融合的关键。人是有着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的主体,能够自我管理,有自己的感情和独一无二的个性,有着无可比拟的价值。正因为如此,人的生命是可贵的,人须要敬畏生命、珍惜生命、发挥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这正是生命教育的核心所在。人之主体性是道德教育的前提。正因为人具有自由意志,他能够选择自己的行为,他能选择利己,也能选择利他,他能够按照道德规范的要求约束自己的行为,也可能违反公共规范伤害他人。通过道德教育,主体能够获得对道德规范的认识以及对自己的社会属性和公共利益的认识,进而选择对社会有益的行为。正是人之主体性给了生命教育和道德教育能够契合的连接点和保障。如何培育学生的主体性?一个有主体性的人,是自信、自尊、自由的人。因此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尊重学生、不压制学生。首先,鼓励和肯定学生,树立他们的自信。教师应该信任和鼓励学生多在公开场合发言,敢于表达和辩护自己的观点,使得学生能及时认识到成长中的进步和成就,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其次,尊重学生,使他们获得尊严感。在知识的传授方面教师是引导者,是长者,在人格上学生和教师是平等的。教师要尊重和了解学生的思想观念、情感,设身处地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照顾到学生在特定情景下的情感,使得学生始终有被尊重的感觉。最后,要使得学生成为自由快乐的人。教师要和学生建立宽容、民主的关系,不压制学生的自由思想,鼓励他们探索真知,敢于怀疑和想象。2.用道德教育中“善”的内涵赋予生命教育以“价值”。人除了活着之外,更重要的问题是要找到活着的价值和意义。生命教育中除了健康和安全教育外,还包含有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教育。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并不能从作为自然的生命本身去寻找,而是应该从道德中去寻找。正是道德赋予了人的生活以价值和意义。3.将社会主义道德观念和教育思想融入生命教育。中国共产党构建了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主要的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4]。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强调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守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方针不动摇。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和公平,扶助弱小,救助贫困。它要求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生命教育应该具有社会主义的内涵,这种内涵需要社会主义道德观的赋予和丰富。4.将同情的道德能力融入生命教育。同情是一种不计较利害关系的关心他人境遇的道德能力。同情促使人避免了毫无限度的利己,在有些情况下能作出利他行为。同情促使了人的善良,促使了人类共同体的团结与协助。为什么人会同情他人?正是源自个体对生命的一种体悟:所有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人都免不了一死,在死亡面前大家都是脆弱的和平等的。对遭受苦难、身处困境中的个体施以援手和帮助是最为基本的道德要求。将同情的道德能力融入生命教育中,会使得个体不会孤立地看待自己的生命,在理解和追求自己生命的同时,也能看到和理解他人的生命,看到自己的生命可能会对他人的生命产生意义、需要和联系,从而使个体自己认知到生命的可贵和价值所在,达成生命教育的目的。5.将道德实践活动融入生命教育通过让学生参加道德实践活动能够使他们获得亲身的体验和认同,获得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厌恶生命、逃避人生的人的最大错误就是:只活在自己构筑的概念和想象的世界,脱离了真实的生活情景,割裂了与社会中其他人的联系。通过参加道德实践活动能够纠正这一错误认识,了解和参与真实生活场景,体悟人们彼此需要和友爱的社会关系,从而产生有价值的生命体验,获得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比如让学生喂养小动物,在参与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生命共同体”的概念,唤起和发展学生的向善天性[5];让学生参与保护环境的公益活动,使学生对自然界的生命产生认知和热爱,丰富对生命的感悟和体验;让学生参与“关爱孤寡老人”的道德公益活动,促使学生产生帮助他人、与人为善的道德情感,获得一种生命的成就感。将道德实践活动融入对学生的生命教育,能够避免概念、教条和抽象的知识框架给学生想象力带来的禁锢,能够使得学生对于生命本身和生命的价值产生直观的认识和体验,从而提升生命教育的效果。

在人生教育中,生命教育无法离开道德教育,离开了道德教育的生命教育是贫瘠和没有生命力的。将道德教育融入生命教育能够给生命教育提供丰富的内涵和实现手段,这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的实质是真正的人的实际和人的关系的体现,即它们始终如一地关注人的发展与完善,关注人际关系的协调与和谐。”[6]

参考文献

[1]冯建军.走向道德的生命教育[J].教育研究,2014(06).

[2]陈飞.论思想政治教育与生命教育的契合[J].思想教育研究,2011(11).

[3]张世爱.批判与期盼:基于生命价值取向的高校道德教育[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1).

[4]黄继锋.马克思主义科学与价值相统一的视阈看社会主义道德[J].思想理论研究导刊,2013(12).

[5]王定功.德国中小学生命教育探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5(08).

[6]王小锡.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特征及其当代启示[J].伦理学研究,2009(03).

作者:唐好林 吴成国 单位:重庆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