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分析

时间:2022-01-14 10:58:01

基层党建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分析

摘要: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需要一套系统完备科学的质量标准体系作保障,需要聚焦高校院(系)党组织履职尽责各环节,从健全基本功能、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制度、基本保障等要素入手,对相关的制度、程序、组织运行等各方面进行全流程梳理,构建指导衡量院(系)党组织党建工作的一杆“标尺”,推进实现党建工作效果自我诊断、决策分析和达标创优。

关键词:基层党建;质量标准;评价体系

党的报告提出了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崭新命题,这是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的全新价值诉求和目标定位,也是新时代党建工作具有新气象、新作为的重要任务。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要求“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党支部建设质量。”构建起适应高校基层党建工作需要、满足党建工作需求、符合党建工作实际的标准体系,从而实现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在各领域、各环节、各岗位运行过程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以此提高党建工作的效能、效果与效率,是新时代加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且具有重要意义。

构建高校院(系)基层党建工作质量评价体系的意义

1.构建高校院(系)基层党建工作质量评价体。系是加强党对高校全面领导的根本要求高校党的建设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高校党组织是我国基层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和立德树人工作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能否办好党和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大学,能否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根本靠党的领导,关键看党建责任落实和党建质量提升。新时代高校只有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全面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质量,让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才能确保正确的办学方向。只有坚持完善和落实好党建责任,才能统揽全局、协调各方,切实把立德树人责任扛在肩上。2.构建高校院(系)基层党建工作质量评价体。系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重要载体指出,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关键是从严抓好落实。当前,高校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过程中存在着责任意识不够强、责任界定不够清晰、落实力度不够大、检查考核不够实、追责不够到位等问题,迫切需要构建基层党建工作质量评价体系,运用科学和标准化的手段,对基层党建工作实践经验进行整合提炼、组合匹配,对基层党建工作环节进行规范,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以指标体系推动责任制落实,使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在各级党组织层层传导、层层压实。3.构建高校院(系)基层党建工作质量评价体。系是提高基层党建质量的重要举措党的明确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并明确指出要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为新时期党的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也对高校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提高基层党建工作质量是高校党组织的必然选择和应尽之责。新时代高校只有紧紧围绕“落实党建责任制”这根生命线,构建系统完备的质量标准体系,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确保党建工作常抓不懈、取得实效,才能不断提升党建工作质量和水平。只有将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质量作为新时代高校办学治校的基本功,将抓好党的建设作为最大政绩,才能不断推动党建工作与高质量内涵发展同向同行、相融互促。

高校院(系)党组织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根源

1.党建工作责任落实不到位,从严治党压力传导机制不健全。对党建工作认识还不够,“重局部、轻全局”“重业务、轻党建”的思想依然存在。领导班子成员党建责任不均衡,对党组织书记责任强调得多,其他成员履行党建工作的要求少。部分院(系)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抓分管领域党建工作的意识不强,自觉性主动性不够,抓党建工作的角色定位、作用发挥、职责权限等认识还不足。行政干部和教学、科研、人事等行政部门落实党的工作任务、支持党的建设要求不明确,主动抓好党建工作的责任意识还不够主动。党员参与党建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教工党员、学生党员在党建工作中的责任不明确,缺少责任清单,“全员化”党建工作格局有待完善。从严治党压力传导机制不健全,工作中仍存在“上热中温下冷”现象,呈现出越往下党建主体责任意识越淡薄的现象,尤其在党支部层面,落实主体责任多停留在学习、领会和表态阶段,具体行动和措施还不多,开展工作创新的主动性和原动力不够,组织生活质量不高,效果不明显,党员参加学习教育、开展工作情况在党员考核评价、督导激励上未能有效体现。2.从严治党责任不够具体明确,责任内容具象化、系统化、精细化不够。基层党建工作落实层面缺乏系统谋划,从战略上、整体上、全局上进行系统谋划和统筹部署,提高党建工作的科学性、连续性和可行性不够。对基层党组织笼统地给任务、提要求多,给方法和具体指导少,帮助解决问题更少,存在“上下一般粗”的贯彻落实上级党组织部署要求的现象,没有把每个领域、每个环节抓具体、抓深入。党建责任不具体,职责内容偏于宏观、抽象,不够具象化,难以科学、真实地反映党建工作内容和要求。党建工作责任边界不够清晰,对责任主体职责不够细化,对“干什么”“怎么干”“谁来干”“干到什么程度”“干出什么效果”缺乏明确细化、量化要求,责任重复与责任盲区并存。从考核对象上看,覆盖面不全,多局限于对党组织书记有考核指标要求,对其他班子成员、职能部门的党建责任考核评价不够具体,党建考核体现在工作实绩考评中的占比权重也偏小。问责制度尚不健全,对党建工作责任不力的具体情形不够明确细化,责任认定、问责方式不够科学严谨,问责程序可操作性不强。3.考核评价体系不够完善,考评科学性、导向性、实效性亟待提升。考核指标不完善,考核形式主观性强,且考核存在重年终考核轻平时检查等现象。党支部书记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制度还存在“凭印象、靠嘴说、看材料”的现象,存在考核内容定性多、定量少,缺乏具体量化标准,或量化指标笼统模糊,不能全面准确反映工作实绩,划分考核等次难等问题;存在“重复交叉考核、指标交叉重复”的现象,存在相同指标考核结果不能共享共用的问题。归纳起来,基层党组织建设缺乏相对统一的质量标准体系,把党的最新精神和上级党组织的工作要求进行科学的整合、精简、统一、分解和模块匹配,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质量标准体系还不够,没有科学、量化、可操作性强的评价标准,且目前的考核大多结果同质,重形式轻结果,重程序轻标准,重年末考核轻日常检查,重统计结果轻综合分析,重“做了什么”轻“做成了什么”,没有形成鲜明的效果导向,迫切需要以科学合理的标准体系增强基层党建工作的系统化,解决“干什么、干多少、怎么干、干得怎么样”的问题。

高校院(系)基层党建工作质量评价体系构建探索

1.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一是坚持遵循党章党规,突出合法合规性。高校院(系)基层党建工作质量评价体系既要把握好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新目标新要求,所涵盖的具体指标内容又要符合党章党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特别是教育部、北京市委对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新精神新要求,还要根据高校院(系)的具体情况和党建工作的客观实际,与高校师生的教学科研活动相结合,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引领性,从而推动考核评价达到客观性、公正性。二是坚持与中心工作相结合,突出全面性。质量评价体系要结合院(系)业务工作重点和岗位工作职责,建立“基础+专项+特色”的考核内容和标准,既体现管党治党的共性要求,又体现履职过程中以党建引领事业发展取得的突出成效,把开展党建工作取得的实际效果体现到实实在在的业绩之上。同时,还要主动同中央、市委的要求对标对表,在考核要素和测评点上实现全覆盖,做到紧扣“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主题,既不顾此失彼,又能重点突出,结合基层减负工作实际,充分体现考核内容的合理性、全面性、科学性。三是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突出可操作性。要明确责任范围,量化考核指标体系,考核评价指标要体现内容的具体化,可以在操作范围内转化为各责任主体在实际工作中可操作、可落实、可监督、可检查、可评估、可问责的具体任务,并将每一项工作内容与考核指标相对应,给予各要点明确的权值和计量标准,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考核赋分方式,切实做到考核评价有理有据。2.质量评价体系的要素构成。高校院(系)基层党建工作质量评价体系依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等上级制度文件精神,结合基层党建工作实际,按照标准化的方法,对院(系)基层党建工作中共同使用或重复使用的工作内容进行认真分类、梳理,在研究论证的基础上组建若干标准模块,设置基本指标、对标争先指标和负面清单指标,形成了一二三级指标体系。一是在基本指标设置方面,选取5大项主要内容作为一级基本指标:党组织领导和运行机制(包含领导班子整体功能和基层党组织会议制度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执行2个二级指标,涵盖党员“四个意识”、党组织领导作用发挥、重大事项把关、干部队伍建设等10个考核要素)。政治把关作用(包含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建设2个二级指标,涵盖意识形态责任制健全、网络阵地建设得到加强、各类阵地把关到位、重点学生教育管理到位等6个考核要素)。思想政治工作(包含师生政治理论学习、师生思想政治工作2个二级指标,涵盖师生思想政治状况“三全育人”工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师德建设、校园文化等8个考核要素)。基层组织建设(包含基层组织设置和换届、党内集中学习教育、基层党建制度、基层组织活动、师生党支部书记选配、发展党员工作、专兼职组织员队伍建设7个二级指标,涵盖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党员作用发挥、党建信息化、党风廉政建设、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队伍建设、学生党建工作、党员发展教育培训等32个考核要素)。推动改革发展(包括谋划推进、保障落实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管理等重大改革、重要事项、重点安排坚强有力;党的建设和群团组织建设、基层治理体系建设和维稳工作体系建设有机融合,维护学校和谐稳定,文明校园、平安校园建设业绩突出2个二级指标,涵盖学院改革发展事业成绩、组织宣传凝聚服务师生、学院统战、教代会、工会、共青团以及安全稳定工作等9个考核要素)。二是在对标争先指标设置方面,包含积极推进本单位党建工作创先争优,大力加强党建工作创新,积极树立党建活动品牌一级指标以及党建工作表彰、党建优秀成果、党建工作先进典型、党建创新项目4个二级指标,明确了相应的指标考察内容和相应的采分点。三是在负面清单指标设置方面,从党组织内存在党员违纪行为、党建工作出现重大失误、发生重大安全稳定事故、出现意识形态事件4个方面明确了相应的负面清单事项和扣分标准。3.质量评价体系的考核运用。一是采取自我评估、组织赋分和关联取分相结合的评价方法。院(系)党组织根据党建工作质量考核评价体系中所列项目,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对各项考核内容的工作绩效进行自查和自评,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举措对本单位基层党建工作进行全面加强,针对基层党建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以评促建,综合自评结果以及现状的原因分析,不断提升本单位党建工作的水平,使其不断与考核评价体系相匹配。自我评价是考核评价的基础环节,考核的成绩并不是最后的考核结果,只是一个建设性的自我评价过程。学校党委组织各职能部门根据考核评价体系和相应的考核测评点,对各院(系)党组织进行全面考核评价。各职能部门通过看、查、听、问等方式,对照自己所负责的考评体系中各项关键指标及其下属测评要素的完成情况、完成程度和效果,查证相关材料、听取相关汇报、现场走访调研,结合日常工作掌握的情况,全面了解各院(系)党组织基层党建工作的实践细节,突出工作亮点,暴露遗留问题,寻找解决途径,然后根据测评要素的相应赋值进行打分。在关联取分环节,即对考核评价体系中的一些指标采取与其他工作业绩或者考核结果相关联的方式进行取分。例如:对党支部规范建设这一考核指标的赋分,可以选取某学院全体党支部年度考核评价分值的平均分乘以相应的系数得出。二是实现自我诊断、决策分析和达标创优的结果运用。院(系)党组织可以在质量标准评价体系总体指标中选取灵活多样的分析维度和指标要素,多角度、多方式评价本单位基层党建工作情况,帮助开展自我诊断工作,找出工作短板,使党建工作决策部署落实更加精细化、智能化、科学化。可以参考学校党委年度考核结果,通过灵活的标杆选择,实现校内同级党组织之间各项工作指标的对比分析,发现本单位工作短板,分析找准具体原因,拟定未来工作目标和实现路径。高校党委可以借助信息化手段把基层党建质量评价体系模型嵌入党建信息化平台,并通过相应的技术手段采集日常党建、教学、科研、人事等数据,实时了解信息系统中各院(系)党组织的党建实时大数据和互通互联的教学、科研、人事数据,分析党组织和党员的综合情况,为了解全局和局部情况、科学谋划党建工作、发现党建工作规律、推动党建工作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可以基于质量标准评价体系设立基层党建工作“警戒线”标准,实行“红、橙、黄”三级预警机制,对工作不达标的时时提醒和督促整改,促使院(系)党组织履职尽责、对标争先,推动党建工作责任制全面落实。以根据质量标准评价体系,组织院(系)党组织全面对标争先,努力在管党治党取得新成效上争先,在办学治校展现新作为上争先,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上争先,在全面从严治党呈现新气象上争先。

参考文献:

[1]齐勇.高校“智慧党建”信息平台建构实践研究[J].北京教育(高教),2019(7-8):112.

[2]坚持立德树人思想引领加强改进高校党建工作[N].人民日报,2014-12-29(1).

作者:齐勇 单位:北京建筑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