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和建议

时间:2022-10-10 04:07:32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和建议

摘要:近年来,山西省把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作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竞争力的重要抓手,使得全省农业标准化水平显著提高,但仍有一些制约因素,需要进一步完善。本文从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存在的问题作一浅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标准化体系

1山西省现有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

1.1逐步建立了农业标准体系。一是制定和完善了农业地方标准363项,基本上包含了主要食用农产品种类。其中,种植业标准283项、养殖业60项、桑蚕及其他标准20项,涉及到“三品一标”的农产品有75项,引用推广国家和农业行业标准达到1000多项以上。二是建立了农业标准示范园,其中创建了部级蔬菜标准园90个,省级蔬菜标准园260个,示范带动了全省13hm2以上规模园区860个,水果标准园创建项目达到548个,果园面积1万hm2。三是创建部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86个,主要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到58%以上。1.2农产品品牌逐步增加。截至2016年底,山西省的“三品”有效用标主体有741家,产品有1611个,产地面积达到39万hm2以上,产量有792.70万t,其中“三品一标的”的抽检合格率均达到98%以上。1.3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三品一标”通过品牌带动,有效提升了农产品的品质规格和市场竞争力,使山西省的农产品由过去的初级产品销售向高端产品开发转变,农产品产业链不断延伸,附加值不断提高。1.4农产品质量安全稳步提升。自从2009年,农业部开始建立农业投入品质量安全监控制度以来,山西省就扎实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普查计划和监督抽查工作,全面开展了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农业投入品定点监测、跟踪检查和普查工作,组织实施了农药残留监控、水产品药物监控和饲料质量安全监控等一系列的监控计划。其中,组织开展了4次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在99.2%以上。水果和畜禽产品合格率达到了100%,位居全国前列,受到农业部的充分肯定。

2存在的问题

2.1认识不足,推广实施力度难。一是各级政府对农业标准化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使得标准化推广实施力度不强。二是组织化、专业化和市场化的保障水平低,缺乏专业的人才去推广和执行,使得安全问题仍然存在。三是安全教育宣传不到位,生产者一味地追求高产,使得农产品质量低下,食物的健康安全性标准不高;大多数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使得食物污染物的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2.2检测体系不健全,农业标准针对性不强。一是农业化标准的研究制定缺乏统一的规划,标准制定的针对性也不强,使得配套衔接机制和标准的完整性不够。二是检测体系不健全,一些检测机构不够完善,使得一些早市或者偏远地区的农产品缺少质量跟踪监控和检测。三是整体风险预警建设更新缓慢,检测结果的预警不及时,需要积极推进。2.3标准制定与推广应用脱节。一是标准制定跟不上产业的发展和市场变化的需求,使得标准化水平普遍偏低,不利于产品的更新和产业升级的要求。二是“三品一标”建设方面,虽然保持了总量规模的稳定发展和质量安全的稳步提升,但也存在着认证规模偏小、换证率低、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与农业部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2.4认证的过程长,环节多。一是农产品生产的产地环境、投入品、生产过程、加工、流通和消费等环节过多,一不注意,就有可能对农产品产生污染,引发质量安全问题。二是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是一个“从农田到餐桌”的完整过程,要求其认证遵循全程过程质量控制的原则,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从产地环境条件、生产过程到产品包装、市场监管投入力度方面都不强,农业执法的力量也略而不足,再加上现有的执法队伍和工作条件,对农资经营主体监管不到位,使得一些无证经营和超经营农资的治理方面欠付佳,需要整顿。

3对策和建议

3.1重点抓好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做到有标可依标准体系建设是农业标准化建设的基石。一是要深入调查研究,吸收和借鉴国内外的先进成果、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制定与国家和行业标准相匹配的生产操作规章和流程。二是建立农业地方标准体系及技术规章程序制度,让农产品生产有标可依、产品有标可检、执法有标可判。三是鼓励一些规模生产主体和新型经营主体制定质量安全内控制度,实施比国家标准还要严格的企业标准,从而构建科学、合理的农产品安全标准体系。四是健全和完善山西省农业标准体系,使得山西省农业标准化水平向中高端迈进。3.2重点抓“三品一标”发展,培育优质品牌。一是各级政府要大力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申请“三品一标”认证工作,积极开展国家和省级的“三品一标”示范基地创建工作,不断扩大其总量规模和市场份额。二是要立足安全管控,加快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积极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的产地认定工作,创建规模化的无公害产品基地。三是积极发展绿色食品,重点突出安全优质的产业链优势,推动建立优质和优价的市场机制,来提升市场的竞争力。四是因地制宜的发展有机农产品,根据国内外市场和高端消费的需求,重点突出生态安全的特点,来积极推进国家有机农业示范基地建设,以此来推动优势特色农产品率先走出去。五是稳步发展地理标志农产品,以突出地域特色和品质特性为主,将传统的地理、资源和人文优势转变为市场竞争优势,从而提高农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六是鼓励一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拓国际市场,来提高农产品的档次和深加工程度。3.3做好农业标准化生产的全程监管工作,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一是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平台,把农业与信息技术融合在一起,建立和完善集智能化、网络化为一体的农业生产经营体系。二是探索和发展标准化监管的新模式,来提高农业标准化生产全程的监管服务水平,从而提高农业标准化的水平。三是大力推行主体备案和“二维码”扫码交易制度,从而实现生产有标准、过程有控制、产品有标识、流向可追踪、信息可查询和质量可追溯的系统管理。四是要建立和完善农产品的产地环境监测网络系统,对产地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实行同时监测评估,这样就可摸清污染的底数和来源。根据其监测结果实行产地分级管理,同时加强对耕地重金属污染的治理。五是要深入开展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和兽用抗菌药治理行动,实施用有机肥来替代化肥计划,推行统防统治、绿色防控、配方施肥、健康养殖和高效低毒的农兽药使用等质量控制技术。六是推动县级以上的农业部门建立规模生产经营主体监管名录,实施风险分级管理,对违法主体增加抽检频次,情节严重的列入黑名单实行联合惩戒。七是要严格规范认证农产品的标签标识管理工作,严查冒用和超范围使用“三品一标的”标志等行为和事件发生。八是制定和完善应急处置机制,妥善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3.4强化组织领导,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一是各级农业部门成立领导机构,加强部门的协调配合,着实履行好规划指导、政策落实和跟踪服务等职责,定期研究和制定解决好农业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二是政府要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投入力度,切实做到在实际工作中经费到位。三是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和力量来推动农业标准化的建设和农产品质量工作。四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人员的技术培训和机构检测能力建设,利用互联网等新兴传媒技术,拓展线上线下的指导和服务,来提高全社会的标准化意识。五是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通过展板、标语、媒体、培训和印刷标准图册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渠道地宣传农业标准化操作规程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六是政府应积极组织企业参与山西品牌“中华行”、“丝路行”和“网上行”等系列活动,来扩大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作者:赵晓琴 单位:山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