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的意义分析探究论文

时间:2022-12-17 08:11:00

作文教学的意义分析探究论文

摘要:长期以来,诸多作文教学改革“新理念”只是一味地在“怎么教”上来回折腾,却漠视了一个前提性问题——作文教学究竟该“教什么”。确认作文教学该“教什么”,这是作文教学改革的逻辑起点。我们首先应该交给学生写作的本领,同时还要注重其生活态度的塑造和思考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逐渐自觉成长为写作的主人。

关键词:生活的态度思考的能力写作的本领

提及作文教学,很多老师都会觉得“难”,尤其是初中阶段的语文老师。倒不是因为没有好的教学方法,而是每每看到诸如“给孕妇或者长者让座”、“第一次给爸爸妈妈做饭”、“冒雨学雷锋不留名”之类的文章,实在是让人提不起兴致。如果我们还沿用原有的作文教学思路,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个性,反而会抹灭扼杀他们。作文教学,究竟该教给学生什么?

一、教给学生写作的本领

“写作”本身就是一项技术含量非常高的本领,古往今来,有多少人的作品被人们不断膜拜。如何写出好文章,成为一代又一代文人不断思考的问题。这就首先涉及到写作的规则。通过我们的作文教学,能够让学生熟练掌握写作的规则,这是作文教学的基本。

事实上,写作规则教学一直是当下作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大部分教师都会利用专项作文训练课,教给学生一些写作的名词术语、问题的相关要求、注意事项等静态性知识,但至于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或蜻蜓点水,或让学生结合学过的课文自己体会、感悟,很少有教师能够简明直白地教给他们如何将这些知识运用到日常的写作过程中去。譬如议论文的写作教学,在老师的引导下,结合相应的课文,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这三者分别有什么要求等很容易就能被学生掌握,但根据确立的观点如何科学地进行论证、如何巧妙地安排论据等则难倒了一大批学生。

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是对教师自身的挑战。因为要达到这一状态,首先要求教师不仅对相关的文体知识要非常了解,同时,自身要是一个写作高手。纵观当前的教师队伍,大家都在为分数而忙碌,有多少教师能够沉下心来写文章?现在大家都在提倡教师要读书、要做科研,我觉得,对于语文教师而言,除了一手好字、能言善辩,还要有写作的本领。不一定要成名、成家,但一定要会写、能写。所以要求学生习作的同时,教师一定要比学生写的多、比绝大部分学生写的好。

此外,精力的限制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现在,很多语文老师都身兼班主任等职务,要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这对他们的精力是一个挑战。在不可能减少工作量的情况下,只有靠自身心态的调整对此加以改善。只有真正把作文教学当成自己的事业、自己的兴趣爱好,享受其中,我们才有可能做得更好。

为此,要想在写作规则教学方面有所突破,首先需要教师转变工作思路,让自己出口成章,当好学生的领路人,在享受作文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成长、超越。

规则有了,好的文采也是一篇优秀文章必不可少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语汇和语法修辞的应用。日常的语文教学是语法修辞主要的习得场所,广泛涉猎各种各样的语料是语汇累积的主渠道。习作的过程就是学生调动、运用已有知识的过程。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同学,他们能够凭着自己的语感,在写作过程中有很好的表现;基础相对薄弱的同学在这方面就显得有些吃力,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学生的文章都是干巴巴的主要原因。这个时候,如果有适当的提醒和点拨,犹如醍醐灌顶,能够帮助基础薄弱的学生迅速提升写作水平,并让他们在这过程中感受到再创造的乐趣,激发写作的兴趣和信心。这对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是一个极大地考验。不仅要清楚地了解学生的真实水平,还要考虑到在写某个题目或某种类型的文章时需要用到哪些修饰,同时要找到适当的方法让学生接受你的提醒。也有老师担心这样会干扰学生的思维,会给学生留下固定的模式,甚至是越俎代庖。但我认为,这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经阶段。就像我们教孩子走路一样,只有当其能够熟练掌握遣词造句、修饰润色之后,教师才能放手。

二、教给学生生活的态度

任何一篇习作都无法离开材料的使用,一篇习作优秀与否与选材有着极大的关系。习作中的材料可以引经据典,可以是别人的前车之鉴,但更多的还是小作者自身的生活体验。优秀的学生往往善于从平凡的生活经历中发现不平凡的感受,提出不一样的见解。比如,同样是“品味时尚”,有的学生感受到的是物质的奢华,有的学生却感受到了社会的发展和人的进步。如果让我们每一位学生都能将自己独特的经历和体验带到文章中去,还会为写不出好文章而烦恼吗?

要想做到这一点,我们首先教给学生生活的态度——认真,唯有这样,他们才能将自己融入到生活中去,用自己的思想解读生活中的一些经历,将自己的个性思考形成文字。当然,这并是要教师在作文课上教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而是通过一些引导,让学生明白,只有认真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我们的生活才有意义,我们写出的文章才会饱含真情。最简单的做法时,在作文评讲时选取典型文章、段落。通过比较阅读,让学生自己发现——只有打动读者的文章,才是最优秀的。

三、教给学生思考的能力

任何习作都是学生思想的结晶。高尚的、浅薄的,深刻的、肤浅的,往往取决于学生个体的思想深度。事实上,人的每一种思想、每一份情感都源于一定的生活积淀,而这种积淀是长期的、缓慢的,课堂内短短几十分钟的作文教学对这种“积淀”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但没有决定性的影响。是不是这就意味着我们的老师只能听之任之了呢?当然不是。虽然教师无法控制学生对某一事件的认识,但是,他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并将此贯穿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在引导过程中,让学生逐渐掌握提炼材料的方法,并将此娴熟的运用到学做过程中去。加上一些教学情境的设置,如围绕作文题目给学生讲相关的故事、开展相关的游戏活动等。通过这种感官的刺激,能够激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情绪,碰撞出创作的灵感,让他们很快找到自己思维的兴奋点,进而打开写作的思路。无形之中,这也是对学生自身思维的一种锻炼。长此以往,必然会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以最常见的《我最难忘的一件事》作文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已自身的经历为例,首先为学生呈现自己一生中最那忘的一件事,一旦学生随着自己进入回忆的状态,即要求他们用心回忆曾经感动过他们、让我们难以忘怀的某一个瞬间,情到深处,写出来的文章自然不会是一杯白开水。公务员之家

按照马克思的辨证唯物主义原理,内容和形式这一对哲学范畴的关系是: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也就是说,无论形式多么多样、多么先进,它都是为内容服务的。如果内容是落后的、虚无的,形式再先进,终究会如泡沫一样中看不中用。我们的作文教学同样如此。如果把作文教学成功的梦想全部寄托在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翻新上,这样的作文教学改革事实上是永远没有出路的。只有选对了教学的内容,加上科学的方法,我们才能对学生有所要求;我们的学生才有可能不再讨厌、害怕写作,甚至以更多的热情、激情投入到写作过程中去。

参考文献:

[1]张金凤.作文因创新而精彩[J].科技创新导报,2010,(04):169

[2]胡全忠.浅谈如何指导学生写作文[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1):153-154

[3]陈双溪.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J].科技资讯,2010,(04):185

[4]梁菊英.写作兴趣与写作能力培养浅谈[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02):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