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协同教学模式研究

时间:2022-01-25 10:23:39

大学语文协同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艺术院系大学语文协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有助于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缺陷,建立新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与创新思维,塑造人文精神与审美意识;提高终生学习意识,深化知识迁移能力,完善自我反省机制。

关键词:艺术院系;大学语文;协同教学模式

大学语文是高等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主干课程,具有传承民族文化、丰富知识底蕴、培养道德情操、陶冶审美情趣等现实意义。然而,面对市场化的发展趋势和职业化教育的日益普及,当代大学语文课程面临教育实体不断经济化与制度化的考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尴尬与缺位,这种困境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其一,社会市场化与教育职业化给高校大学语文课程的开设与推广施加了直接压力。在利益导向驱动下,高等教育机构的办学宗旨与培养目标向商品经济倾斜,职业化教育的发展方略成为高校实施各项举措的指导方针。因而,招生规模、就业指标与考研数额等因素构成衡量高校综合实力和社会声誉的核心标准。以传统人文精神为砥柱的大学语文课程渐趋偏离了职业化教育的轨道,未能赢得大众期待视野下应有的重视与认同。其二,教师职业能力考核标准的数量化与刻板化对高校大学语文教育的开展造成了间接威胁。学术考核的数量化、职称评定的单一化、科研指标的功利化等负面因素,直接影响高校学术队伍的素质提升与道德建设。部分教师为了职称评定和升职加薪,全情投入科研工作而忽视课堂教学,致使知识结构陈旧、教学手段僵化,缺少独立见解与创新意识,遮蔽了大学语文课程应有的人文精神与审美灵性。本文立足于艺术院系大学语文教学改革,通过协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完善课程体系,优化管理方法,重塑大学生的人文精神、鉴赏能力与审美意识。

1协同教学的概念与反思

协同教学是一种教师合作的教学组织形式,打破以教师个人为主的教学方式,由不同专长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对学生采取大班教学、小组讨论、独立学习和个别指导的方式,完成某一领域的教学活动。目前学界从理论与实践、整体与个案、技术与应用等方面阐述了协同教学模式在国内高校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与实用性,但对协同教学模式微观操作层面的探索仍不全面。本文结合辽宁工业大学艺术院系大学语文课程的开设范围、大纲要求、课时设置、学情实况等现实内容,对大学语文协同教学模式的意义与策略进行探讨。

2艺术院系实施大学语文协同教学的意义

(1)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缺陷,建立个性化、开放化、共享化的新型教学模式。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体现着课堂教学的主体意识和绝对权威,学生处于次要位置。日常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仿佛是知识的主动“灌输者”与被动“接受者”,师生交流也多以单向形式呈现。同时,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均依靠个人才智解决各种问题,罕与其他教师进行知识交流、理论探讨和经验分享,几乎陷入“闭门造车”的被动局面。因而,传统教学模式容易暴露思维僵化、视野狭隘、经验单一、互动贫乏、学生主体性缺失等弊端。大学语文协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为封闭的传统教学模式打开灵感的窗口,替教师搭建专业协作与师生对话平台,突破“一言堂”的闭塞形态,建立个性化、开放化、共享化的教学体系。(2)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与创新思维,塑造学生的人文精神与审美意识。传统课堂强调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记忆”,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知识的巩固理解,却忽略了对学生主体意识的调动,造成沟通能力的欠缺和创新思维的局限。大学语文协同教学模式立足于“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通过师生的广泛互动交流,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激发想象力与创新思维,挖掘个体蕴含的巨大潜能,鼓励主动思考问题、发表见解和参与讨论,进而在大学语文课堂内外塑造学生的人文精神与审美情趣。(3)提高终生学习意识,深化知识迁移能力,完善自我反省机制。传统教学模式过分强调教师的权威性与正确性,这种教学模式容易造成教师的虚荣满足与固步自封,失去自我提升空间。采用协同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对同事教学行为的观摩研究,客观审视专业能力的不足与改进的方向定位,进而以教学评鉴为依托,不断强化终生学习意识、深化知识迁移能力,通过自省与实践提高专业素质,实现良性成长。

3艺术院系实施大学语文协同教学的策略

(1)遴选教材作品,拓展阅读视野。自国内高等院校开设大学语文课程以来,以“大学语文”之名编写和刊行的教材书籍不胜枚举,给教材遴选增设了难度。本课题采用协同教学模式,联系辽宁工业大学艺术院系学生的专业属性与发展前景,对大学语文教材与作品悉心甄别、比较与遴选。以课题组成员的课堂实况为例:本学期大学语文教学的授课对象是艺术设计学院二年级学生,选用教材为徐中玉主编的《大学语文》。教师将结合学生的专业亮点与艺术特长选择教材中的部分篇章作为重点内容,如白居易《长恨歌》、老舍《断魂枪》、利奥波德《像山那样思考》等。体裁上兼容并蓄,包含诗歌、戏剧、小说、散文等文学形式;题材上丰富多样,涵盖古今中外叙述亲情、友情、爱情、生命体验等不同内容。遴选标准规范得体,既体现“以人为本”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宗旨,又能反映艺术设计专业崇尚自然美感、富于创新精神的治学理念,赋予其审美艺术的熏陶与道德修养的升华。(2)师资力量整合,分体协同教学。传统大学语文课堂以一位教师的教学活动为导向,全程依靠个人才智完成工作。这种教学模式体现了教师的主体意识与专业素养,也易造成知识固化、思维主观、博而不精等弊端。针对上述问题,课题组成员结合自身专长与学生反馈调研结果,有目标有计划地实施大学语文协同教学。例如,课题组的5位教师将根据自身研究领域和业务专长,分别承担散文、诗歌、小说、戏剧、应用文写作几个模块的教材作品遴选和课堂教学,并负责各自模块的作业布置和评分、课间讲解与答疑、试卷出题和批阅、拓展阅读与推介等。五位教师的教学步调均衡、前后衔接自然,以“五连环”的教学结构促进知识理念的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在构成课堂教学有机整体的同时,不失自身的独特性与专业性,真正实现教学内容与管理手段的“精、专、巧、妙”,避免“一言堂”式授课引发的审美疲劳与学业倦怠。(3)丰富成绩形式,实现模块考核。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基础课成绩考核多以考试形式为主,即由教师负责命题,学生通过完成试卷取得最终成绩,分数比例为期末考试占100%或期中、期末考试各占50%。这种考核模式的优势在于方法简单易行,成绩一目了然;缺点是考核形式僵化,易造成“一卷定乾坤”的假象,导致学生滋生“分数至上”的不良学习动机,轻视知识的日常积累和常规的课堂教学。基于此,课题组成员致力于大学语文协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改变传统考核“一卷判输赢”的思维定势,结合“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适度降低期末试卷的分数比例,增加其它形式的考核方法。例如,将期末试卷成绩设置为60%,平时成绩设置为40%,包括命题写作、演讲比赛、戏剧表演等,实现内容的包容性与形式的开放性。(4)利用网络资源,倡导多元创作。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多媒体技术为高等院校的网络教学活动提供了平台,丰富了教学情境,推进了教学资源共享与师生交流互动。课题组成员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倡导多元创作,实现师生共赢。具体包括:建立和维护大学语文教学资源数据库,实现音频、视频、精品课等教学资源共享,提高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效果,增益学习效能;以微课、慕课等教学资源的展示和推介营造审美意境,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发挥微信、微博、公众号等网络资源优势,定期推送人文书籍、经典美文等,鼓励学生参与网络投稿,并将作品成果作为成绩考核的加分项目。辽宁工业大学2018年教学改革项目“大学语文协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王应平.“大学语文”协同教学课三年实践摭谈[J].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8(02).

[2]潘光文.论普通高师院校教育学课程的实践转向与协同教学[J].教师教育研究,2010(03).

[3]张强,刘晓剑.国家精品课程实施中的协同教学模式[J].高教探索,2008(05).

作者:谷小溪 毕艳莉 单位:辽宁工业大学文化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