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教学与人文素养培育

时间:2022-01-02 10:44:08

大学语文教学与人文素养培育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深入,教师们的教学目光逐渐从文化课教育上转移到了素质教育上,这使得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开始深入研究人文素养教育,并且期望通过多种途径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科目,教师应当通过语文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培育。本文将对大学语文教学与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提出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学;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

语文这门科目占据着较大的学分比重,这就使得学生们加强了对它的重视。然而正是由于语文所占学分较高的原因,学生们往往会将其看成是一种获取高学分的途径,至于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与否并不重要,从而导致了大学语文教学失去了意义[1]。同时,我国高校的语文教学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那就是教学过程中未能充分将人文素养教育渗透进去,使得学生只能一知半解,即使想要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也是有心而无力。高校身为我国重要的高等学府,应当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体系,并且将素质教育全面落实,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

一、当前我国高等院校中语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高人文素养人才的稀缺逐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问题。对于现代社会而言,高素质的人才能够为行业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而人们生活与工作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具有语文素养人才的支撑。然而在大学语文教学中,一些问题还未能得到解决,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的发展构成了制约[3]。(一)网络文化对学生造成冲击。当前我国信息技术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它们的更新速度极快,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学生们的学习得到了极大的便利,但与此同时,网络文化也对他们形成了一定的阻碍。经调查得知,比起经典文学著作而言,学生更愿意去阅读网络上流传的小文章,这些文章不具备较强的文学性,且对经典文学著作而言,还缺乏魅力,这就使得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无法得到有效的提高[4]。学生们若是天天阅读那些浅显易懂的网络小文章,还会逐渐丧失思考能力,这也会使得他们难以成为较高人文素养的人才。在我国高校中,语文是一门内容较为广泛的课程,它的教学内容以世界为载体,向学生展现了丰富多样的文化,而网络小文章则会局限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受到不好的影响[5]。(二)大学语文教学的定位较为模糊。教学方式的不断革新使得大学语文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课堂。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部分教师仍未能受到新思想的熏陶,他们在课堂上依旧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例如对于文章中心思想的分析以及文章的讲解等,这些教学内容只会使得学生失去对课堂的兴趣。大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即将踏入社会,思想较为多元化,所以教师应当改进教学方式,让语文课堂变为与学生沟通的课堂,并且在其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他们逐渐加深对于文学以及人文素养的理解,从而成为符合当代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6]。此外还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大学专业中设有中文系这一专业,所以部分学生还会认为其他专业中没有语文课,这是一种错误的认知,高校应当及时给予纠正。(三)未能树立对于人文素养的正确。认知我国高等院校主打的专业多种多样,有主打理工科的院校,也有主打文科的院校,但无论是哪种院校,都应当加强对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视程度。当前,许多高校还未能将人文素养列为教学重点,这是由于他们具有专业崇拜的心理所导致的。在一些主打理工科的院校中,他们过于重视对学生机械操作能力的培养以及专业技术知识的提高,这就使得学生缺乏对于人文素养的正确认知,从而导致了素质教育的难以展开[7]。高校应当明确社会需要的人才,并且建立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主的教学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素质教育,将学生打造为具有较高品格的人才。(四)大学语文的教学效果较差,学生汉语水平趋于下降。由于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侧重点,这就使得院校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可能会更多的将课时给予学生的主打专业课,从而导致学生难以接触到具有高质量以及高数量的大学语文课,且教师们在工作时也较为敷衍,只是为了让学生获得足够的学分,最终导致学生的汉语应用水平不断下滑,语文教学也失去了意义。大学语文教学效果较差,这不仅不利于学生提升汉语水平,而且也不利于他们的素质教育[8]。

二、大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培育的途径

我国高校开设的课程,从具体来讲可以划分为三种,分别是专业课程、基础课程以及人文素养课程,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应当首先明确自己担任科目的定位,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同时,高校应当将这三个部分有效结合,从而为高素养人才的培育提供助力。若是这三个部分能够齐头并进,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就会得到全面的提高。高校应当明确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并且将大学语文教学与人文素养培育相结合,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一)应用信息技术,赏阅外国经典文学作品。网络文化的冲击对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即使如此,教师也不应当仇视网络文化,而是应当积极挖掘网络文化的益处。众所周知,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领域带来了许多便利,所以教师应当以正确的眼光看待信息技术,并且将其引入到教学课堂之中,从而实现课堂氛围的打造以及学生兴趣的调动。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中,教师若是想要让学生了解外国文化,那么就只能让学生翻阅教材,或者是自行带一些外国书籍,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效率较低,而且还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经济压力。因此,教师应当将信息技术引入到语文课堂中来。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浏览关于外国文学的图片以及信息,拓展学生的视野,并实现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老人与海》的片段,从而让学生学习到文中主角坚持不懈的精神,不屈服于艰险的斗志,这些精神都能够有效培养学生们的人文素养。(二)紧跟社会需求,理清大学语文教学的教学关系。由于高校的目的是为我国输送与社会相接轨的人才,所以高校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应当具体考察社会的实际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目的。经过调查不难发现,许多大学生对大学语文都缺乏兴趣,这就使得大学语文的地位越来越低。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岗位都对人才的语文能力有着一定的要求,例如一些企业在招聘会计人员或者文员时,会特别说明需要复合型人才,即兼具语文能力以及会计能力的人才。从以上可得知,高校在培养人才时,应当紧跟社会需求,而不能单纯凭借自己的主观想象去设计教学体系,否则就会致使教学失去意义。同时,语文教师还应当理清教学关系。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以及人文性是较为重要的两个性质,教师开展教学工作应当将这两个性质进行融合以及渗透,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学生的高效投入。传统的教学课堂过于死板,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较为不主动,且不愿意与教师进行沟通,甚至还会有人开小差,旷课等,这都会使得学生难以得到语文思维的锻炼,从而导致人文素养培育失去意义。因此,语文教师应当紧抓课堂的互动性,并且积极与学生展开沟通与互动,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的语文思维得到锻炼,进而让他们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获得人文素养的培育。此外,教师还应当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例如诗歌比赛以及话剧表演等,这些活动都能够让学生提升文学素养,并且实现素质教育。针对部分学生对于大学语文认知不够正确的事项,高校应当通过多种途径改变他们的观念,让他们认识到大学语文教学以及人文素养培育的重要性。(三)丰富学生的文学底蕴。为了能够让学生树立对于人文素养的正确认知,教师可以丰富他们的文学底蕴,从而让他们在无形中培养出对于人文素养的正确认识。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诞生出了许许多多的经典文学著作,这些经典文学著作具有许多人文道理,给予了后世深远的影响。教师可以利用经典文学著作的这一特征,并带领学生展开对它们的阅读,从而实现他们文学素养的提高。在传统的大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往往只会带领学生阅读教材内的文章,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视野,他们只能了解到片面的文学知识,不利于实现自身的提高。因此,教师应当带领学生阅读其他更加丰富的经典文学诸多,诸如《资治通鉴》以及《文心雕龙》等,这些书籍都能够有效丰富他们的文学底蕴,进而实现人文素养的培养。(四)与学生的职业需求相结合。当今社会对人才有着较高的要求,所以高校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应当让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职业需求相贴合,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毕业后更好的进入自己的职业生涯。例如,建筑专业的学生在上语文课时,教师应当重点为学生传授标书撰写的方式以及内容,从而让学生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这样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还能够显著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加自主的投入到教学课堂中来。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语文教师应当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为重,并且与学生的所学专业相贴合,从而保障课堂的高效性。

三、结束语

素质教育在我国已经有了较为显赫的地位,大学语文教师应当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不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红灵.大学语文教学与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研究[J].语文课内外,2017(31):67-68.

[2]齐华.人文素养培育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成才之路,2018(8):1.

[3]张海峡.试论大学语文教学与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J].考试周刊,2015(40):39.

[4]索祖翠.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大学语文与人文素养培育[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5(10):23-26.

[5]王黛.师范院校大学语文增加“传统经典”教育的思考和探讨[J].林区教学,2018(5):45-46.

[6]邢晓东.大学语文的实现途径[J].环球市场,2016(36):108.

[7]刘侃如.浅析现代语境的大学语文走向[J].时代教育,2017(21):189.

[8]宋改平.医学院校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培育的现状及对策探析[J].中文信息,2015(12):134.

作者:杨佳佳 单位: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