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提升民族学员德育水平探略

时间:2022-09-20 06:24:23

大学语文提升民族学员德育水平探略

摘要:武警院校少数民族学员是一个特殊群体,由于他们文化基础薄弱,在文化课程学习上形成了短板。大学语文课程相对易学,如何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课程的引导优势,提升少数民族学员的德育水平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析少数民族学员大学语文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重视大学语文的基础学科地位,丰富授课形式,提高学科吸引力的具体教学策略。

关键词:大学语文;武警院校民族学员;德育

大学语文是高校的公共基础课,军队院校把它列为必修课。大学语文课程影响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如文化涵养、道德素养、审美情趣、创新意识等。武警院校少数民族学员作为特殊的群体,由于语言文化、风俗习惯、民族性格等多重差异,他们在学习上难度很大,但是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又能发挥重要的作用。以W校为例,民族班学员来自新疆边远地区,他们熟悉新疆情况,而且大多数有双语甚至三语优势,“部队中的少数民族干部熟悉本民族的历史和现状,通晓本民族语言和风俗习惯,了解本民族和本地区的特点,是部队联系少数民族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他们在维护新疆稳定、”反恐处突“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是武警部队维护边疆地区多重安全的生力军。因此,充分发挥大学语文教学的引导优势,积极渗透德育,能够引导少数民族学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通过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使其更好地为祖国的国防事业贡献力量。大学语文教材选入的篇目都是经过时代沉淀的精华,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是大学语文教学中必然要涉及的内容。通过学学语文课程,能够教育少数民族学员形成良好的爱国主义情操,树立远大的理想,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在我国当前的军事人才培养中应充分发挥大学语文的学科优势,培养新型的革命四有军人。

一、少数民族学员大学语文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主观方面

1.思想素质方面

进入武警院校的少数民族学员全部有基层部队任职的经历,他们经过层层选拔,脱颖而出,成为生长干部。他们大多来自偏远落后的山区、牧区,思想纯朴,对本民族有着强烈的热爱之情,但由于长期受闭塞生活环境的影响,民族学员接触面窄,缺乏远大的理想,抵御外来不良思潮影响的能力较差,是非观不强,有建功立业的理想,但艰苦作为的思想准备不足,有的学生还有狭隘的民族意识。

2.专业知识方面

以W校为列,民族学员均来自新疆边远地区,这些地区经济落后,教育条件较差,导致民族学员学习基础较为薄弱,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同时由于语言的差异,他们听课的效果不佳。因此这些少数民族学员普遍存在学习困难、知识面狭窄、语言文字规范化意识差、汉语讲得不好(且多数讲的是当地汉语方言)等问题,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方面的相关积累更加薄弱。知识方面的严重缺陷大大阻碍了民族学员学习文化知识的积极性,因此民族学员大多文化水平较低,缺乏创新精神。

(二)客观方面

1.所选教材不适合民族班学员学情

民族班教材为高中语文教科书,从内容上看,教材的大部分内容为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对现当代作品极少涉及。由于民族班学员汉语言基础薄弱,他们对语文课整体兴趣不高。

2.军队院校的教学方面

少数民族学员中有的已经在地方上过大学,有的在地方上过高中。与地方院校的教学相比,军队院校的教学具有严格的目的性和规范性。院校是向部队输送战斗力的训练基地,课程性教学活动都置于严格的规范和紧张有序的军事生活之中。军队院校面向部队、面向基层,培养掌握军事知识和技能、适应部队现代化建设和高科技条件下局部战争需要的各类人才,整个教学过程具备战争背景,并注重军事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训练,致力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这是军队院校教学过程最显著的特点。所以,军队院校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与教学过程等都有严格的规范,教员不能随意调整,在教学灵活性上会受到一定的制约。

3.负面典型的影响

“大部分少数民族对自己民族有着强烈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民族感情强烈,因而自我民族意识较强,往往对自己民族的成员有着很强的亲切感。尤其人数相对较少,又分布在各个专业,对自己民族成员的感情就更加看重。加上地域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生活方式和文化背景等方面的特殊性,出于这种特殊的情感,少数民族大学生彼此相互依赖,因此更倾向于同本民族的同学联系、沟通和交往,形成了密不可分的‘小团体’,出现‘交际微圈’现象,使得其交际圈子相对较小并固定,难以与其他学生接触。”军校民族班学员在这个方面也不例外,上一级学员的一些坏习惯往往成为他们效仿的榜样,例如上课纪律差、逃课、自我要求过低、混日子等。但是“作为民族地区的优秀代表,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具有强烈的进取心、求知欲、责任感,渴望成才,在其特有的民族文化的浸润下,他们多数多才多艺,能歌善舞。所以,教员应充分发挥民族学生自身特长,将少数民族文化纳入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之中,积极支持少数民族学生参加校园文化活动,使多民族文化交融成为推动高校少数民族教育管理工作的文化引力。”因此,武警院校做好少数民族学员工作尤为重要。

二、大学语文提升民族学员德育水平的具体内容

(一)能够使民族学员正确认识军人的价值

在价值观教育中,教员首先要引导少数民族学员弄清楚一个问题:“军队是要准备打战仗,一切工作都必须坚持战斗力标准”,教育大家向“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时代革命军人看齐,坚决履行好历史赋予我军的神圣使命。对于正处于人生成长最迷茫、最困惑阶段的大学生来说,教员应该把大学语文的教学作为抛砖引玉的手段,把学员们引导到关心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人与人、人与自我等形而上的问题上去,使他们真正成为新时代的革命军人,永葆人民军队的本色。少数民族学员是未来部队建设的生力军,且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充分利用大学语文课程对其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切实从根本上解决好“为谁当兵、为谁打仗”等一系列根本问题,确保学员健康成长、全面进步。

(二)能够使民族学员树立远大的理想

由于军校少数民族学员的特殊性,教员在上课的过程中要贴近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深挖教材内容,对其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例如,大学语文课本中很多传颂千古的诗词,都是一些伟大的爱国主义者高尚情操的寄托。如南宋词人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的“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作者以廉颇自比,表达自己的决心,表明自己和廉颇一样对朝廷忠心耿耿,只要被起用,定会当仁不让,奋勇争先,随时奔赴疆场,抗金杀敌,还有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岳飞的《满江红》等,面对满目疮痍、风雨飘摇的江山,他们仍然以挽救国家危亡、振兴民族为己任。通过鉴赏这些诗词,能够激发军校学员强烈的军人担当,使其在国家和民族的利益面前显示出新时代军人的责任意识。曾指出:“一切文化或文学艺术都是属于一定的阶级,属于一定的政治路线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员也要注重培养学员继承“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传统,结合优秀的诗词,教育引导学员发扬我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

三、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提升民族学员德育水平的具体策略

(一)重视大学语文的基础学科地位

大学语文教学不仅夯实了学员的基础知识,培养了其阅读、写作能力,还培养了学员的人文精神、文化素养和个人的修养品格。大学语文教材中选入的经典作品,不仅增加了学员的阅读量,并且使学员从深层次上理解了如何做人。军校教育要培养“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现代军人,大学语文对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大学语文课程的基础性作用。

(二)丰富授课形式,提高学科吸引力

目前,多媒体教学已普遍运用在各科教学中,大学语文课更是离不开这一重要的教学辅助工具。教员应根据教学内容,尽量搜集丰富的图片和音像资料,使学生产生联想。例如在讲授《林黛玉进贾府》时,可先播放一段电视剧。《红楼梦》虽然是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但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少数民族学员对其知之甚少。有学员问“教员,林黛玉是男的还是女的”,他们提出这样的问题并不令人奇怪。授课时,笔者首先播放了影像资料,这样就很容易将学员引入所学的文章中,引起他们的兴趣,学员也能真正从文字中获得体验和感受。例如,在讲到王熙凤时,一位维族学员就说:“教员,从这个人的长相以及她能够马上从高兴转入悲伤,还要哭出来,而且过程还很真实,证明这个人就是一个演员,肯定是心狠手辣的。

如果一旦触及她的利益,她将会把对方置于死地。”虽然这位学员对《红楼梦》很不熟悉,但是,他根据文字能判断出王熙凤的性格,这就说明他对王熙凤这个人物产生了兴趣,并且进行了深入的思考。笔者马上赞扬了他,并且补充尤二姐事件,充分证明了他的推断合理性。从实践上看,这种形式是很受学生欢迎的。由于军校学员的特殊性,校园是他们最熟悉的地方,因此教员在教学中还可启发学员去观察校园的风景,比如在季节的变化中感受不同的色彩、随着天气的变化感受阴晴冷暖。W校的风景非常优美,植物种类很多,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美。在上课交流中,笔者发现学员们能发现更多的美景,交谈中师生关系进一步融洽,教学也开展得非常顺利。此外,还有排演课本剧,举行辩论赛,进行虚拟就职演讲等。这些活动都能非常有效地提升少数民族学员的语文学习兴趣,使他们突破学习上的短板。

参考文献:

[1]汪沛,杨星林,杜梦诗.武警院校少数民族学员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武警学术,2014(3).

[2]谢中清.新“五力模型”理念下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研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4).

[3].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作者:张爱良 单位:武警工程大学基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