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课程定位研究

时间:2022-08-15 08:28:41

大学语文课程定位研究

摘要:在公安院校公安专业人才招录培养制度改革背景下,贯彻落实全国高校和全国公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要求公安院校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着眼“大思政”观念,强化“文化育警”职能,充分发挥各门课程学科优势,营造全课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氛围。围绕培养目标,《大学语文》课程应紧紧围绕人文素质提升这一根本任务,找准课程定位、明确培养目标。充分发挥《大学语文》课程在人文精神培育、人文素质养成中的基础性、综合性作用,对于培育新时期预备人民警察“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公安院校;核心价值观;人文素质;大学语文

公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初步具备“忠诚、为民、公正、廉洁”核心价值观的预备警察。这就需要公安院校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着眼“大教育”、“大思政”理念、强化“文化育警”职能,在抓好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公安大学生政治素质、纪律素质、人文素质等综合素质培育。在公安院校公安专业人才招录培养制度改革背景下,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全国公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找准公安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充分发挥好课程在公安专业人才培养中道德塑性、情操培育、素养提升等方面中的重要作用,形成文化育警的良好氛围,这是新时期公安院校践行“政治建警、政治建校”方针的应有之义。

1找准大学语文课程定位

现代警务人员,不仅要掌握警务技能和专业知识,还需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作支撑、健康的人格品质作保证。从河南警察摔婴案、到兰州警察“打屁股”事件,再到深圳警察传唤两女孩事件,均不同程度反映出当前公安队伍中存在的人文素养不足、核心价值观不正等突出问题。根据公安院校公安专业学生招录政策,公安院校公安专业学生基本实现了入学与入警的同步。公安大学生在毕业当年参加由人社部、公安部等部门联合组织的入警考试,笔试包括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统一入警考试成绩是学生入警、分配的重要依据。在国家统一考试的指挥棒下,公安院校在教学管理上、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容易出现重学习、重知识、重成绩,轻养成、轻技能、轻素质的错误倾向。《大学语文》由于在课程定位上一直存在的“神圣论”和“无用论”两种争论,在公安院校这个特定环境下,很容易走向无用论,进而演变为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申论辅导课程的尴尬处境。这将难以发挥《大学语文》课程在公安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先导性、基础性、综合性作用。明确《大学语文》课程定位、理清教学重点,不仅仅是遵循课程科学定位、发挥课程教学优势、顺应德育工作要求的客观要求,更是贯彻落实公安院校公安专业人才培养制度改革、全国高校和全国公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内在要求,也是遵循公安专业人才培养规律的必然要求。一是落实招录培养制度改革的内在要求。开展公安院校公安专业人才招录培养制度改革的目的是打造一支忠诚可靠、纪律严明、素质过硬的公安队伍。因此公安机关所需要的、公安院校所培养的,均应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业务精通、素质优良的公安专业人才。”〔1〕在四个指标中,素质培养是重中之重,其中政治素质、纪律素质、人文素质是核心、是基础、是前提,是衡量人才培养效果的首要标准。公安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迫切需要发挥《大学语文》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人文性作用。二是符合《大学语文》课程定位的要求。教育部深刻指出高等院校开设《大学语文》课程就是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特点”,“培养具有全能素质的高质量人才。”〔2〕在人文性和工具性之间,人文性是明确课程定位的首要标准。人文素质提升要求具备人文知识、理解人文思想、掌握人文方法、遵循人文精神。《大学语文》作为公安院校必修课程之一,基本在学生入学之初就开设,这就使课程具有教学的先导性、开设的普遍性、受众的广泛性等特点。学习《大学语文》,在发挥课程工具性作用、提升学生阅读、写作、分析、思考能力同时,突出人文性、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培育预备警察核心价值观。三是贯彻落实全国高校和公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客观要求。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郭声琨在全国公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进一步强调思政教学要立足公安大学生思想实际和现实关切,创新形式、丰富内容、保证效果。落实会议精神,找准《大学语文》课程定位、推进课程改革、革新教学内容、强化素质养成,是落实贯彻落实全国高校和公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客观要求。四是思想政治教育特点所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长期性、复杂性、时代性、反复性等特点。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要遵循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由于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重知识、轻素质,重分数、轻评价的不良导向,加上市场经济负面影响、网络文化不良引导、国内外不良思潮干扰,导致大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缺失、价值判断畸形和道德水平滑坡等问题日趋严重。思想政治教育形势严峻、情况复杂、任务艰巨。“这就使我们所培养的人才,并不缺乏知识与技术,而是缺乏道德与良知。〔3〕德育工作的严峻形势、艰巨任务,需要凝聚各门课程教育合力。五是《大学语文》课程属性的天然优势决定的。曾深刻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基因,已经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灵魂之中。培育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也应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料、焕发生机,只有植根于中国悠久文化传统之中,公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才有生机、活力,号召力和影响力。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开展人文精神教育、培育学生人文精神,将有利于公安大学生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履行使命。

2明确《大学语文》培养目标

把握公安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在课程教学上就要以关于“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的讲话精神为指导,依托模块化教学方式,铸牢公安大学生“忠诚、为民、公正、廉洁”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文化基石。2.1培养学生忠诚爱国的价值观。“忠诚”是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灵魂。人民警察的忠诚,就是要牢固树立“立警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认真践行人民公安为人民的神圣誓言,永葆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忠于使命的政治本色。忠诚教育需要公安院校努力营造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通过言传身教、耳濡目染、长期熏陶,夯实公安大学生忠诚爱国、维护党的领导、保障群众利益、保证公平正义的思想基石,增强明辨是非、坚定立场、忠于职守的能力,确保经得起各类不良思想冲击、各种利益诱惑,能够适应多元价值观和复杂社会生活的各类挑战。中国传统文学是一座忠诚教育的宝库,其中既有三皇五帝开天辟地之功业,也有爱国志士忠心报国之情怀;既有古代圣贤的爱国吟唱,也有革命战士的壮志豪情。学习《张中丞传后叙》,体会张巡、许远、南霁云在孤立无援、强敌环视之下,依然恪尽职守、杀身成仁,“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维护国家统一的英雄壮举。这是忠于祖国。学习《正气歌并序》,感受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大义凛然。在南宋统治集团已经彻底崩溃、甚至屈节投降的情况下,文天祥依然坚守节气、忠于南宋,用生命捍卫自己的尊严、用热血见证自己的高贵,舍生取义维护民族的骄傲与不屈。这是忠于民族。学习《苏武传》,感受苏武在缺衣少食、威逼利诱、孤苦无依情境下,羁留荒蛮之地十九年,依然忠于职守、历尽艰险,终于返回中原,这是忠于职责。2.2培养学生执法为民的价值观。执法为民是公安机关履职尽责的根本宗旨。执法为民要求人民警察自觉践行“立警为公、执法为民”这一基本原则,坚定不移的贯彻落实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执法为民理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文学上有着诸多经典阐述,具有代表性的有民本思想、仁爱理论等。学习《论语》,感悟中国古人朴素的“民本位”思想,如孔子的“仁者,爱人”(《论语•颜渊下》),“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忠恕思想,可以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关爱他人,不能自私自利、唯利是图。学习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赏析“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样经典名句,体会杜甫身处贫贱却心忧天下、身世坎坷却不变初衷的炽热情感和伟大抱负,可以引导学生不以个人贫贱富贵、不以个人兴衰荣辱而动摇信念、改换初衷,坚定信仰、坚持理想。学习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感受张养浩不计个人得失、不顾年事已高、一心忧国忧民,最终因劳成疾、以身殉国的伟大情操等等。2.3培养学生执法公正的价值观。公正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是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精髓。执法公正是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打击犯罪、服务群众、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行为规范。人民警察践行公正执法这一准则,就是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行事依法不依势、服人以理不以言,无私无畏、廉洁奉公、公正执法。《礼记•礼运》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里的“公”具有公共、公正、公平的政治意蕴,强调的是国家是公众的,是人民大众的,每个人都有行使国家权力、履行国家义务的意思,折射了古人朴素的公正观。“天下为公”不仅是一种美好的政治理想,也包含着要求政治生活应遵循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则。孔子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意识是说管理国家要端正,统治者管理国家公平、公正,国家、社会就会井然有序。老子所说的“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老子•四十九》),强调一名称职的统治者不能有自己的主观意愿、私心杂念,要以国家、百姓为重,在管理国家时做到大公无私。通过学习诸子百家中公正思想,可以筑牢公安大学生公正执法理念的文化基石、思想基石。2.4培养学生廉洁自爱的价值观。“廉洁”是人民警察基本纪律要求,也是履行好人民警察职能的前提和基础。践行“廉洁”价值观,要求人民警察在执行公务中做到严守纪律、防腐拒变、公正执法,自觉抵制各种不良风气和腐朽思想的侵蚀。中国文化尤其重视人的人格修养,其中典型代表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治国理政理念。只有加强个人品德修养,才能履行好公共管理职能,实现民族进步、国家繁荣。作为万世师表的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论语•里仁》)、“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就是要求加强个人修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金钱观,增强抵御腐败堕落的能力。以古为鉴、以人为镜,引导现代公安大学生见贤思齐、择善而从,确立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原则,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事业观、金钱观,才能在以后的执法工作中公正执法、清正廉洁。找准《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弘扬中国文学“文以载道”的优良传统,重视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德育功能,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不断强化公安大学生警察职业意识教育,促进人文素质与专业技能的协调发展,应是每位公安院校大学语文教师的神圣使命。

参考文献

〔1〕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六部门关于公安院校公安专业人才招录培养制度改革的意见〔L〕.2015-12-08

〔2〕黄晓玲.新时期公安院校大学语文教育现状与对策分析〔j〕.江西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1).

〔3〕钱理群.我们缺了什么,我们如何面对〔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3

作者:陆迎松 单位:安徽公安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