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歌曲创作与演唱比较研究

时间:2022-06-02 11:19:26

艺术歌曲创作与演唱比较研究

摘要:艺术歌曲作为一种声乐艺术表现形式,最初是伴随着欧洲浪漫主义运动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而我国的艺术歌曲则在20世纪20年代初开始产生和发展,当时,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音乐家和艺术歌曲。黄自与应尚能都是那一时期著名的作曲家,尤其是在艺术歌曲创作中,二者都有各自的创作特点。本文以两位音乐家及其作品为研究对象,重点围绕其作品的创作特征和演唱特征进行分析。

关键词:艺术歌曲;黄自;应尚能;创作特征;演唱风格

艺术歌曲产生于中国的时间较欧洲要晚一点。而谈到中国的艺术歌曲,就不得不提起青主、黄自、应尚能等一批音乐家、作曲家,他们创造了一些高标准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一方面它们积极吸收了欧洲艺术歌曲的优秀成果,另一方面它们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也起了一定促进作用。艺术歌曲出现在近代中国音乐史上较早,不仅促进了东、西文化的交融,而且极具中国特色。特别是黄自和应尚能两位前辈,在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方面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均出自他们之手,这些作品既有优美的曲调和生动的意象,又注重中国诗歌的韵律美和优雅。他们的作品不仅成为高校的应用教材,也在各种音乐会中频繁亮相。研究黄自和应尚能的艺术歌曲,对总结和研究艺术歌曲的特点,以及未来我国艺术歌曲的创作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一、艺术歌曲及作曲家简介

(一)艺术歌曲简介

艺术歌曲,最早起源于欧洲,是以诗歌为唱词,进而产生、发展起来的一种高度艺术性的声乐艺术表现形式。中国艺术歌曲在20世纪20年代开始出现,第一首艺术歌曲是《大江东去》,这首歌的歌词来源是古诗词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整首作品表现出了一种雄伟庄严气氛。艺术歌曲的旋律由演唱部分和伴奏部分组成,伴奏乐器是钢琴。伴奏意义不仅在于衬托歌唱部分,它还在于运用各种音乐表现手法,使伴奏与歌唱完美结合,以形成完整而丰富的音乐形象。在旋律上,艺术歌曲的创作重点在于揭示歌词所描绘的意境,它的节奏变化、旋律起伏这些都与歌词的韵律有很大关系,优美动人的旋律与诗情画魂完全结合在了一起。艺术歌曲的内容非常丰富,题材相当广泛,有的赞美爱情、有赞美祖国的风光、有赞美山川秀美,也有赞美美好生活,还有对侵略者和敌人的愤恨和谴责等。艺术歌曲中最常见的演唱形式是独唱,对歌手有特殊的要求。要求歌者不仅要有较高的演唱技巧,还要有深厚的文化艺术素养。

(二)作曲家简介

1、黄自简介黄自(1904-1938),出生于江苏省川沙县(今属上海市),近代中国著名的声乐家、教育家和作曲家。他早年在国外学习作曲,1929年回到中国后,他进入了教育系统,从事音乐教育,培养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人才,推动了中国早期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他出生于一个文化家庭,从小就深受良好思想文化教育的熏陶,他幼年时,就经常听母亲给他唱民谣、读诗词,自幼便显示出对文学与音乐的热爱。这种良好的教育和环境,为他日后艺术歌曲创作也奠定了一定基础。黄自创作的作品当中,艺术歌曲是数量最多、最精致、最有成就的类型。他创作的艺术歌曲非常细腻,并且充满了微妙的情感表达。具有风格别致、句法清晰、技巧高超、词曲结合的特点。这些艺术歌曲深受大众喜爱,且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如今,在许多音乐会中,它仍然是歌者们演唱所不可或缺的曲目。2、应尚能简介应尚能(1902-1973),祖籍是浙江省宁波市,是中国近代著名的音乐家、教育家和作曲家。1923年,他从国内毕业后,并于同年赴美留学,1930回到中国,在中国各大高校音乐系担任教授。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家,应尚能先生为中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培养了诸多声乐演唱方面的人才。此外,应尚能先生也非常重视欧洲传统声乐的研究,并将其引入国内。他最擅长演唱的是F.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我的声乐经验》、《以字行腔》等就是他根据自身的演唱经验和经历所作,同时这些也为后来人们在声乐演唱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作为作曲家,应尚能先生一生创作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作品涉及多种音乐类型,特别是《吊吴淞》《无衣》等为代表的独唱艺术歌曲的创作,投入了他大量的心血和精力,这些作品也被大众所广为传唱。可以说应尚能先生是一位演唱、创作、教学、科研的集大成者。

二、黄自与应尚能艺术歌曲创作特征的分析研究

(一)黄自与应尚能艺术歌曲写作题材分析研究

黄自创作的艺术歌曲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抒情艺术歌曲。以《玫瑰三愿》、《春思曲》等作品为代表,这类艺术歌曲,主要表达了作曲家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对生活充满希望的积极态度。第二类是古诗词艺术歌曲,以《花非花》、《卜算子》等作品为代表,这类作品既体现出诗词的韵律美,又抒发了诗词本身的意境美。黄自先生从小就对古代诗歌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爱好,自身积累了深厚的文化修养,这也为后来的艺术歌曲创作积累了一定的文化基础。第三类是现实类艺术歌曲,这类艺术歌曲的创作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时代性和社会性非常鲜明。这些作品不仅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状况,也表达了作曲家对国家命运的焦虑,以《抗敌歌》、《天伦歌》等作品为代表。应尚能在歌曲创作方面成果颇丰,他的创作与声乐教学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歌曲的题材与内容也十分丰富,既有健康、高雅的学校艺术歌曲,如《风光正好》、《荷花》等,也有体现民族危机和各级人民抗日救亡要求的爱国主义和艰辛感的现实主题,如《吊吴淞》、《国殇》等。此外,新中国诞生后,他还创作了反映新时代的作品,例如《歌唱和平的生活》。这些作品大多是赞美社会主义新生活和歌颂劳动英雄的作品。

(二)黄自与应尚能艺术歌曲创作特色分析研究

1、词曲关系的处理黄自在歌曲创作上受到了赵元任先生的影响,尤其是在对于声韵的见解方面,黄自的具体创作基本上也都是依照赵元任先生的见解来完成的。黄自注重歌词与曲调的结合,旋律与歌词发音吐字的契合,音乐形象也要鲜活生动,通过对歌词内容进行延伸,从而产生音乐美感,在具体的词曲创作中,黄自不仅可以深刻理解诗歌的内涵,而且情感的表达和意境的描绘也非常贴切,像他的艺术歌曲《思乡》、《春思曲》等作品,既有古诗词原本的韵律美,也体现了作为一首声乐作品所具有的音乐美,都是词曲结合上的典范佳作,在艺术歌曲创作方面,黄自先生是当之无愧的先驱者。而应尚能先生在其歌曲的具体创作中,一方面要求必须注重旋律与语言声韵的有机结合,并且将歌曲处理的十分微妙、细致,其歌曲《我侬词》,就是按照汉语四声规律所作,他把诗歌的风格、节奏与歌曲的节奏、曲调结合起来,将中国古代诗词的内涵、风格和意境等准确、生动的展示了出来。另一方面他还强调要把握对词句节律与曲调节律的恰当处理。《夜歌》的创作中,它基本上保持了朗诵歌词和音乐节奏的一致性,更有利于抒情内容的表达和情感表达。总的来说,在20世纪初创作的艺术歌曲中,词与曲关系之间的转换,不仅是一种简单的改变,更是通过这种转换与改变,来反映出歌曲创作和社会文化同样在进步与发展。2、和声调性的布局及复调手法的应用黄自在和声手法的运用上十分注重洋为中用,其在和声调性上并不是一味地保留传统,相反,它在吸收和借鉴西洋歌曲特色的基础之上,又增加了许多新的、民族的元素。他敢于大胆创新,善于将西方的技巧和技术与中国民间音乐相结合,在创作上对艺术歌曲进行民族化创新,使其富有中国特色。例如歌曲《花非花》,这是一首典型的五声民族风格的作品,歌曲的创作采用四度模进的方法,在大小调交替变化的结构基础之上,将西方旋律的特点与中国的民族风曲调形式结合起来,使作品极具民族色彩。歌曲为五声D宫调式,和声走向为:Ⅰ-Ⅴ-Ⅰ,属于典型的古典和声走向,节奏统一,具有鲜明的民族风。在作品中,变换使用Ⅰ级和弦和Ⅵ级和弦,起到了弱化和声的作用,将艺术歌曲内在的情感性和故事的叙述性给凸显出来。此外,在早期歌曲创作中,他大量的运用和声技巧,来表达歌词的意境和内涵,并注重和声的表现效果,创造出了独特的音乐形象。应尚能的作品清楚地反映了上世纪30年代初专业音乐创作的技巧,他善于运用调性的丰富多变来表达歌曲的情绪,并促进音乐的发展。他经常使用转调、离调,给漫长的乐曲增加了新鲜感,注入了动力,使得音乐散发出更大的魅力。因此,转调的使用,一方面,避免了歌曲的单调、乏味,另一方面,它也在歌曲内容的变化中起了烘托作用,适应了歌曲的变化。此外,运用复调手法是其创作的一大特色。他的歌曲《国疡》就是恰当的采用了复调手法而创作,在第9-13节中,作者运用复调手法,使歌词中复杂的感情更加直观,表明人们把悲伤变成了力量,是对逝者的哀悼和怀念,更是对祖国胜利的信心。

三、黄自与应尚能艺术歌曲演唱风格的分析研究

(一)黄自艺术歌曲演唱风格的分析研究

艺术歌曲的演唱同其它声乐题材的表演相比,在演唱上有它独特的风格要求。往往需要通过歌唱者的二度创作,这样也有助于听众领会歌曲真正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因此,我们要对歌曲的演唱风格进行分析,由于创作手法上的细致和精巧,伴奏乐器主要以钢琴为主,因此在演唱上,没有必要像歌剧咏叹调的唱腔那样富有戏剧张力。黄自的艺术歌曲更是如此,抒情优雅的风格是黄自艺术歌曲最典型的特色。这需要歌手用优雅、细腻的嗓音和准确、清晰的语言来诠释作品。西方的作曲技巧,巧妙地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使他的作品呈现出浓厚的中国风格。首先,从速度上来看,演唱时的速度要快而不急,慢而不脱,关键是速度与节奏要稳定。例如在歌曲《思乡》的最后一句“问落花”时,整首歌的情绪是最低的,速度应该放慢,歌曲应该以一种忧郁和无奈的心情结束。其次,谈到音色和力量,音色是歌曲情感表达的基调,不同歌曲的演唱风格也需要通过不同的音色来体现。通常在表达喜庆情绪时,则使用较明亮、欢快的音色,此时喉部的空间较小,声音也相对灵活;而在表现悲伤、失望这类歌曲时,则要求音色含蓄柔和,色彩较暗,需要气息稳定、舒缓地流动柔和的音色。最后,语言中的咬字吐字也很重要。唱歌离不开语言,音乐语言准确性,体现在处理文字歌词时的精准程度。黄自艺术歌曲的独特之处在于音乐旋律与文字节奏的最佳结合。

(二)应尚能艺术歌曲演唱风格的分析研究

应尚能不仅擅长演唱外国艺术歌曲,而且非常重视和善于运用西欧传统的演唱方法,完美地演唱中国歌曲。应尚能一开始,演唱是风格完全西化的,在遵循西方声乐演唱经验、方法以及咬字吐字原则的基础上,他将西方歌唱和声乐理论知识的艺术经验与科学体系介绍到中国,并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相结合。在任秀蕾的这篇《应尚能的声乐教学及声乐理论研究》中,有对应尚能先生关于歌唱的论述,我对它的理解,就是说,学习声乐的人,能在开口唱歌之前,能够对所演唱的歌曲背景、来历、风格等有个大概了解,这也是对演唱很有帮助的一件事。一开始的时候,他在一些省市举办了个人的独唱音乐会,音乐会上介绍西洋歌唱艺术经验。然而,纯正的西方演唱风格好像不太符合中国观众的“味口”,也不为公众所接受。应尚能很快意识到这一点,于是他开始思考如何使他现有的演唱风格为公众所接受,并逐渐开始行动起来。一方面,在演唱会曲目中加入中文歌曲,将外国歌曲的歌词翻译成中文,并根据中文表达习惯调整歌词内容,方便观众接受。另一方面,在演唱时,为了迎合观众的审美兴趣和爱好,尽量运用更贴近群众的演唱内容和方法。经过思考和分析,应尚能逐渐认识到,正确处理声与词的结合,是用西洋的歌唱方法、经验唱好中国歌曲的关键。这也是他后来著作《以字行腔》中的核心和出发点。在1962年,他的独唱音乐会,使他深厚的艺术修养和扎实的声乐功底得到了集中地体现。他的歌声仍然充满了青春活力,丝毫听不出是一位年近花甲的人的声音。技巧掌握的也十分熟练,声音的控制和力度的掌握不仅适应音乐层次的发展,也符合歌曲本身的意境。他很好地掌握了许多不同国家,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优秀作品。作为一位男中音歌唱家,他音色浑厚、气息自如,简单朴实且富于激情的演唱风格。此外,他还非常注重歌唱表演的整体性,特别是在舒伯特和黄自的一些艺术歌曲的演唱中,更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结语

黄自和应尚能两位前辈,在艺术歌曲创作方面收获颇丰,对声乐艺术乃至音乐教育的发展都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通过对二者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和演唱风格进行研究,并加入了我个人的理解。目的就是为了分析总结二者艺术歌曲的异同点,对其作品有更加深入了解,才能更好的把握和演绎二者的作品,最后,就是希望通过本文,能为中国艺术歌曲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并在理解和演绎艺术歌曲作品的上为大家提供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邓兰.青主与黄自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与美学特征之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3.

[2]李晴.黄自与青主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与演唱风格之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19.

[3]任秀蕾.应尚能的声乐教学及声乐理论研究[J].中国音乐,2008,(04):160.

作者:秦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