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歌曲《硕鼠》创作技法分析

时间:2022-10-20 04:18:27

艺术歌曲《硕鼠》创作技法分析

摘要:在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中,中国作曲家们不断汲取西方现代的创作技法。尽力使之与中国的曲调、语言相融合,使作品具有多元化气息。艺术歌曲《硕鼠》在中西方作曲技法上的结合非常巧妙,整体上具有由西渐东、中西结合的特点。《硕鼠》原为《诗经》中的一首中国现实主义古诗,曲作者通过中西方作曲技法的巧妙组合运用,将该诗以艺术歌曲形式完美展现。在众多中国原创艺术歌曲中,以艺术歌曲《硕鼠》为例,通过纵向、横向与音响效果三个角度入手对其进行深入探析,阐释该作品的创作技法。

关键词:中国艺术歌曲;《硕鼠》;由西渐东;中西结合;创作技法

艺术歌曲《硕鼠》是一首东西方作曲技法兼顾的创新作品,具有很高的技巧性,且有较高的词曲贴合度。该曲共有58小节,整体结构为三段体,共有五部分,分别为引子(1-4)、第一部分(5-19)、第二部分(20-27)、第三部分(28-43)与尾声(44-58)。

一、由西渐东的作曲技法

(一)西方作曲技术的运用。1、弗里几亚调性。弗里几亚调式是西方中古调式的一种,由两个相同的四音音列前后组合而成,其半音关系为小二、大二、大二、小二、大二、大二。在《硕鼠》中,曲作者胡晓东在乐曲调性上使用了a弗里几亚调式的调式音阶。但其对该音阶的处理是通过纵向和弦形式出现,前7小节的和声进行为弗里几亚调式i-vii-vi-i的两个循环。我们若只从结构上来看,弗里几亚调式与七声燕乐羽调式结构上完全相同,主音同为a。但两者在本质上具有明显差别,其一是弗里几亚音阶一种自然音阶,又叫做特种自然调式,而羽调式有变化音。其二是两者的稳定音级不同,所以在使用中,稳定音级的使用频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具体是哪个调式。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弗里几亚调式中的所有音级在使用过程中地位相对平等,而七声燕乐羽调式中的正音与偏音地位不同。其中宫商角徵羽作为正音是应该作为主干音使用(在强拍强位,结构位置突出),而清角和闰作为偏音则通常使用在不重要的位置或者作为装饰(在弱拍弱位,结构位置不重要)。在《硕鼠》中,不仅音阶中的每个音都有使用,且相对使用频率也较为平衡,其中i-iii-v级音的也使用在重要结构位置。若将该调式看作七声燕乐羽调式,则偏音的地位过于重要,其中国七声调式的风格特点也就被大幅度弱化。因此,在该曲中的调式应是弗里几亚而非七声燕乐。《硕鼠》中弗里几亚调式与七声燕乐羽调式结构上的高度重合,也是曲作者在创作之初所精心设计。2、离调和弦的使用。《硕鼠》第9-16小节,可以明显看出属七或者导七到主和弦的离调。如第9小节两个和弦,第一个和弦是G大调的属七原位和弦,第二个和弦是G大三和弦,这就相当于通过属七和弦离调到G大调。3、半音旋律进行。第14-16小节钢琴伴奏部分旋律声部与9-11小节人声旋律部分可以明显看出半音化旋律进行:由升F音开始,到C的半音旋律进行。半音化的旋律进行由于倾向性较强,在传统中国音乐中基本不使用。但曲作者在该处运用半音化旋律进行作为连接,用于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过渡。该连接在听觉上具有较强的导向性,具有西方浪漫主义时期的半音化风格。(二)中西作曲技术纵向结合。第二部分中,曲作者使用复功能和弦与五声性旋律相结合的作曲手法,将两种不同的风格糅合在一起,形成一种较为新颖的音响效果。20小节-27小节的人声部分旋律,主体框架由G、A、C、D四个音构成,唯独第21小节加了一个偏音B。该旋律以级进为主,具有明显的五声化色彩。钢琴右手部分也是旋律,与人声部分不同的是对旋律进行三、四度音的加粗,明显也具有五声化色彩。但是如果将钢琴部分左右手纵向来看,可以明显看出左手琶音音型与右手加粗的旋律构成了复合和弦,形成了一种不同于传统的音响。(三)中国传统作曲技术的运用。第三部分与第二部分相比,伴奏织体发生了明显变化,钢琴左手部分全部由中国传统常用的空五度构成,并且人声旋律为七声雅乐。结尾更是将五声性创作手法使用在整个结尾部分,通过e羽五声调式的音阶级进,逐步将音乐情绪推动起来。尾声部分具有明显的五声性化色彩,具有浓烈的中国风格。

二、结构和弦中音程的安排

(一)增四、减五的运用。《硕鼠》的引子与第一部分中,存在许多的增四减五和弦,增添了第一部分的不和谐性。如人声旋律中出现的E-降B(减五度)、降B-E(增四度)。除此之外,钢琴伴奏中也出现的大量增四度与减五度进行。由于增四减五不属于中国调式中的特有音程,所以在听觉上会有不和谐感,增强该部分感情的戏剧性与张力。(二)半音化二度的运用。第一部分中除了存在许多增四减五音程外,还存在着许多非传统功能理论的半音化二度音程,这些音程在进行过程中存在着导向性,具有很强的西方风格。(三)传统四五度的运用。在中国传统音乐中,通常线性思维占主导。由于缺乏和声思维,所以四度、五度、八度的使用较为突出。第二部分与第三部分中,即存在着许多四度、五度、八度的音程。在第二部分的钢琴伴奏中,有许多的复功能和弦,复和弦在左手即由四度与五度的进行。在这里的四五度进行不仅与旋律在纵向上结合构成了复功能和弦,也在横向上展示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四五度运用。第三部分左手部分是空五度的伴奏进行,而空五度也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经常使用的音程,具有明显的中国五声性特点。曲作者在此使用大量的空五度来对五声性旋律进行伴奏,即使为了突出音乐的五声化音响效果。

三、音响效果上由紧到宽

(一)由西方小调调性和声造成的紧张感。《硕鼠》在开始时所使用的是西方中古调式中的弗里几亚调式。由于其主音上方三度为小三度,所以为小调调性,在感情上较为阴郁。曲作者通过短促的切分节奏与休止符相结合,使音乐不仅有着阴郁的情感,更因为节奏与休止的衬托而造成一种紧张感。除此之外,由于半音化音响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在听觉上也会产生一定的紧张感。引子与第一部分在刚开始就营造了一种紧张的气氛,与“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完全贴合,使人联想到硕鼠的动作与农民对硕鼠的愤怒。(二)由西方大调功能和声与五声化旋律结合所造成的希望感。第二部分是西方大调复合和弦与五声化旋律的结合,由于大调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光明与希望感,所以即使是复合功能的和弦,从整段来看也是具有一定希望感的。在第二部分中,由于旋律主干音只有四个(宫商徵羽),且具有五声化特征,所以在情感上也具有一定的希望感。结合此处歌词:“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爱得我所。”可以明显感觉到主人公对乐土的向往之情,对摆脱“硕鼠”具有强烈的愿望。曲作者通过独特的手法将诗歌主人公的希望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三)由中国五声化旋律与四五度和音构成的美好与坚定感。五声性风格通常给人以美好的感觉。在第三部分中的调性与音高旋律是以中国七声雅乐为主,并且伴有左手空五度音响效果,该部分的构成从音响上看较为优美,描述一幅美好的场景。尾声以带有重音五声音阶的级进推动情绪,不断重复“乐郊”两字,重复次数达到8遍之多,使音乐情感逐渐走向坚定。在经过了一小节的休止之后,缓慢拉长的四音旋律以“谁之永号?”的疑问语气结束。结尾在钢琴中再一次出现五声音阶的级进,更加突出了坚定之感,加强了主人公呐喊的语气与向往乐土的坚定信念。

四、《硕鼠》创作手法分析的结论与启示

(一)创作手法分析结论。《硕鼠》在创作手法上较为独特,从横向上看,其创作手法是由西渐东、中西结合的。由最开始的弗里几亚调性、离调和弦的使用和半音化的旋律进行,到复功能和弦与五声性旋律的结合,再到五声性创作手法。创作中的中国因素从最初的较少,逐渐增加。西方因素从最初的较多,逐渐减少。在中间部分可以看成是两者的结合,具有一定的复风格因素。曲作者巧妙地运用西方的作曲技术,将较弗里几亚调性、离调和声或者半音化进行作为情绪紧张或者音响化部分的表达手段,逻辑上较为贴合,也不会因为手段的不同使词曲情绪混乱。通过中西结合的方法,将中西方风格融入音乐,使音乐具有一定的复风格意味。通过明亮的大调调性与美好的中国美好的五声化旋律,将诗歌主人公向往乐土的希望之情完整体现。最后曲作者将中国传统的五声性旋律运用在第三部分与尾声部分,使美好与坚定之感完美展现。从纵向结构上看,其和弦的音程的使用也有着一定的由西渐东、从紧张逐步过渡到明亮的特点。引子与第一部分的音程使用中,主要使用的是增四减五、大二度再到小二度,之后的第二、第三部分主要使用的是四五度音程还有最常用的三度音程,到了第三部分与尾声又增多了八度音程的使用。从音程的协和度来看,从增音程的极度不协和与待解决,到大二度,再到小二度,最后到四五度甚至八度音程。这个过程就是从协和到不协和的过程,表现的音响情绪也是由紧张到明亮。最后结合横向与纵向的分析,从音响效果上来看,该作品又是由紧到宽的。从引子与第一部分紧张的情绪,到第二部分形成的希望感,再到第三部分与尾声所展现得美好与坚定感。正是贴合了了诗歌主人公诉说的语气,从对“硕鼠”的紧张愤怒,再到摆脱的希望,最后表达了对乐土的向往与对去乐郊的坚定信念。(二)创作手法分析启示。《硕鼠》的创作手法较为新颖,具有其独特的特色。不拘泥于中国传统音响的束缚,结合中西各种创作手法,使作品更贴合诗歌歌词与情绪。在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中,不仅要使用传统的手段,也要将不同的风格、手法通过合理的方式进行有逻辑的组织。利用不同的手段,贴合地表现词曲作者想要表达的情绪与意境。只有如此,才可以使中国艺术歌曲不仅在风格上有独特特点,也使其蕴藏着深厚的逻辑内涵得以展现。

参考文献

[1]朱彦民.也说《诗经》“硕鼠”[J].中原文化研究,2020,(07).

[2]翁晓宇.中国近代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与发展[J].当代音乐,2020,(07).

作者:段德方 单位:河南大学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