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商业银行信贷分析

时间:2022-03-13 10:56:33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商业银行信贷分析

摘要:我国已经进入新时代,经济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从需求侧转向供给侧成为必然。商业银行作为间接融资的主要参与者,单纯依靠传统的获利方式早已不能满足银行经营的“三性原则”。因此,需要对自身的信贷结构作出必要的调整,以便在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寻求新的赢利点。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研究了其信贷结构,采用定量分析法分析其信贷结构对自身盈利水平的影响,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中国工商银行;银行信贷结构

在经济新常态下,面对国内经济增长乏力的状况,政府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济增长措施,重点解决产品供给过剩和经济由实向虚转化的问题。为了贯彻“三去一降一补”改革方针和扶持实体经济,商业银行迫切需要调整信贷结构,以便完善投、融资一体化的服务机制,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从而促进实体经济的供给侧结构改革,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1]。中国工商银行作为国有商业银行之首,近年来一直着手于自身信贷结构的改革,在一些领域已取得显著的效果。

1供给侧改革与银行信贷结构

1.1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改革相对应,两者均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需求侧解决的是短期经济增长问题,注重使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刺激需求,促进经济的增长。供给侧解决的是长期的经济增长问题,注重从经济结构入手,提高劳动力、土地、资本、制度创新等要素的效率,从而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提高全要素的生产率,优化存量供给,提高供给应对需求变化的能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2]。1.2银行信贷结构。信贷结构可以从量和质这两方面考量。“量”是指信贷资金的投放与运用在不同区域、不同产业、不同行业以及不同期限上的配置与配比。“质”是指银行信贷资产分为5级,分别为正常贷款、关注贷款、次级贷款、可疑贷款和损失贷款[3]。信贷结构在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运作中处于重要位置,信贷结构是否合理将直接关系银行的资产安全与收益,影响银行业的平稳运行、国家信贷政策的贯彻实施及经济的健康发展。

2中国工商银行的信贷结构

2.1期限结构。如图1,中国工商银行2006—2017年资产总额的增长速度基本保持稳定,年增长率大约保持在20%,信贷资产作为商业银行的主要资产,所占比例保持在50%以上。其中短期信贷项目在供给侧改革后,其增速有所下降,最近3年有下降的趋势。中长期信贷资产有所增长,在信贷资产项目中所占比例逐年升高,增强了银行信贷期限的灵活性,提高了抵御风险的能力。2.2产业投向结果。如表1,中国工商银行在房地产、建筑业等经济领域的信贷规模自2012年逐年减少,房地产业在2016年降至426999百万元,积极贯彻落实了中央的反对炒房政策。采矿业等高污染行业的信贷规模基本为零增长,最近5年的投资规模一直保持着稳中有降的趋势。为了支持实体经济和绿色环保企业的发展,中国工商银行一直在扩大制造业、交通运输业、环保产业等领域的信贷投资规模。2.3信贷资产质量。如图2,中国工商银行正常类贷款的占比呈上升趋势,供给侧改革后基本稳定在94%以上。其中关注类贷款在2013年降至196162百万元,所占比例仅为1.98%。2012年,不良贷款类的信贷资产所占比达到85%。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推进,银行信贷规模有所收紧,高污染、低效率企业的借款难度加大,部分企业无法正常还款,致使工商银行的坏账比例有所升高,不良贷款基本保持在150%左右。

3信贷结构对中国工商银行净利润的影响

3.1相关变量及数据。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选取其2006—2017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将其净资产收益率(ROE)作为因变量,表示经营能力,将信贷结构中的单一最大客户贷款比例(SMCLR)、最大10家客户贷款比例(MTCLR)、贷存比(LTDR)、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TOL)、短期贷款占比(STLR)、中长期贷款占比(LTLR)、不良贷款率(MPLR)等变量作为自变量,其他影响因素作为随机扰动项[4]。3.2模型构建。y=α0+λ1SMCLR+λ2MTCLR+λ3LTDR+λ4TOL+λ5STLR+λ6LTLR+λ7NPLR+ε,其中y表示净资产收益率,SMCLR、MTCLR、LTDR、TOL、STLR、LTLR、NPLR分别表示单一最大客户贷款比例、最大10家客户贷款比例、贷存比、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短期贷款占比、中长期贷款占比、不良贷款率,λ1表示相关系数,ε表示随机扰动项。3.3利用Eviews软件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由于选取变量时短期信贷占比与中长期信贷占比之和为1,所以剔除其中一个变量(两者近乎呈完全负相关的关系),因此模型可写为:ROE=α0+λ1SMCLR+λ2MTCLR+λ3LTDR+λ4TOL+λ5STLR+λ6LTLR+ε分析结果如下:其中,R2为0.937938,修正R2为0.863464,单一最大客户贷款比例、最大10家客户贷款比例、贷存比、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短期贷款占比、不良贷款率前面的系数分别为2.04753、-0.281264、-12.13044、-1.241753、0.098378、-4.537031。由此可知,单一最大客户贷款比例、短期贷款占比与净资产收益率之间呈正相关,最大10家客户贷款比例、贷存比、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不良贷款率与净资产收益率呈负相关,函数表达式为:ROE=41.84007+2.04753SMCLR-0.281264MTCLR-12.13044LTDR+0.98378STLR-4.537031NPLR。3.4分析结论。模型分析结果基本符合理论分析结果,据此可知,中国工商银行信贷结构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单一最大客户贷款比例、最大10家客户贷款比例占信贷资产比例过高,由于银行资产主要来源于客户存款,信贷资产过于集中,很难分散风险[5]。贷存比、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比例过多,由于金融的发展,各行业利润率有平均化的趋势,商业银行为获取更多的利润,会开设更多的资产项目,增加了贷款总额。如此一来,会加大银行的流动性风险,造成短时间内无法满足存款客户提取现金的需要,使商业银行不得不变卖固定资产或借取更高利率的资金来解决流动性资金不足的问题,降低了银行利润率。长期信贷增长过快也造成信贷资产项目与负债项目无法匹配,根据资产负债理论中的对称原则,应尽可能对应资产项目和负债项目的期限、利率等。由于银行的储蓄客户大多来源于企业、居民,他们的流动性需求较大,存款期限较短,因此银行应尽可能提高短期信贷资产的比例,降低中、长期贷款比例,以此来平衡资产负债项目,增强自身抵抗风险的能力。不良贷款率长期居高不下,坏账比例升高会极大降低银行的盈利能力,由金融脆弱性假说理论可知,银行在信贷过程中极易出现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两者的最终结果就是增加银行信贷资产项目的风险,不良贷款率显著提升[6]。

4完善中国工商银行信贷结构的措施

4.1结合自身发展调整信贷结构。需求侧的金融模式较为单一,商业银行依靠锁定利率差、增加贷款总量的方式获取巨额利润,但如今供给侧改革已深入各行各业,单纯依靠增加贷款总量获取利润的方式逐渐被淘汰。在深化金融改革的影响下,差异化、特色化的发展优势日益凸显,中国工商银行应从自身考虑,为客户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在同质化竞争日益激烈的条件下,发挥自身优势。投资者为了获得更高的投资利润,会大量买入直接融资产品(基金、股票期货等),基金公司的增加使商业银行的融资和放款变得困难,因此曾经的信贷业务和被动型的存款业务很难满足自身对利润的需求,商业银行要从事服务性的中介业务,开展金融债券、大额存单、海外存款证等主动型负债业务,优化自身的资产负债结构。4.2大力发展创新业务,增强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传统的信贷业务中的大部分资金投放于煤炭、钢铁等高污染行业,这些行业生产经营期限长,盈利能力差,致使商业银行出现大量的坏账,严重影响了银行的盈利水平。供给侧改革限制了产能过剩、高杠杆率行业及其上下游企业的信贷规模,因此商业银行可根据自身的需要,灵活地运用信贷资金,虽然直接融资方式可缩小利差,但给银行带来损失的同时,也为银行带来新的赢利点。商业银行既可为大型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结算业务,也可凭借自身的优势为客户提供理财等服务性业务,中国工商银行可以投资直接金融产品,分散自己的投资风险,提高自身抵抗风险的能力。4.3完善信贷监督体系。在信贷业务中,由于商业银行取得的存款大多以短期为主,因此银行取得资金的稳定性不佳,在安排信贷业务时,应提高短期信贷业务的比例,适当降低中、长期贷款的比例。在资产业务中,应持有大量易于变现的资产,以满足客户短时间内大量取款的需求,同时,防止资金密集度过高的风险,尽可能将资金投放于生产效率高、环境友好型企业,大力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银行内部应建立专门的信贷监督部门,分配好相关人员的任务,落实好监督体系中的每一个环节,让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的监管体系,将动态监管贯彻落实到每一笔信贷业务中,尽可能避免贷前的逆向选择和贷后的道德风险。4.4完善监管制度,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金融市场化程度的加深,增强了国内金融环境与国际金融环境的联动性,国际金融环境变化对国内金融市场的冲击力加大。国际上许多发达国家的金融历史较为久远,我国许多金融创新点包括银行信贷业务的开展以及法律、法规的制定,大多借鉴外国,致使国内的宏观监控存在滞后性,无法及时制定相关的法律制度。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中国工商银行要想更好地控制自身的信贷业务风险,就必须在不违背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积极引进西方先进的管理经验与创新人才,培养自己的智囊机构,提高银行员工的管理能力与从业水平。

参考文献:

[1]马正兵.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信贷结构与效率实证分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4(11):39-43.

[2]陈红艳.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集中及其风险研究[D].南京:河海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3]高锦飞.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结构调整优化问题与对策[J].财经界,2010(12):20-23.

[4]张银山.对信贷市场集中状况的实证分析———以新疆地区为例[J].经济论坛,2010(10):33-35.

[5]何维,廖纯红.商业银行信贷结构调整的路径选择[J].金融经济月刊.2012(5):33-35.

[6]周慕冰.关于做好新常态下银行监管工作的几点思考[J].金融研究,2015(7):17-23.

作者:刘顺 单位: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