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方案十篇

时间:2024-02-01 18:10:34

供给侧改革方案

供给侧改革方案篇1

不久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大力发展直接融资,要求依托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拓宽投融资渠道,支持实体经济。投资领域的改革是供给侧改革的源头,要想把控好投资的力度和尺度,就要充分发挥中央企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导向作用及调整优化中的推动作用。

国内最大的国有风险投资基金中国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成立,是一件大事。这是当前国企供给侧改革的热点,从央企一体化发展考虑,充分利用央企全部资源,克服单一央企发展路径的排他性、碎片化和封闭性弊端,构建央企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良性制度环境。可谓央企体制机制上的一个重要创新。

目前用基金平台的方式多方筹集资金,实际上已经形成国企供给侧改革中的“金融+”现象。这个现象有利于解决国企改革、供给侧改革过程中“钱从哪里来”的问题,是解决当前央企供给侧改革面临主要矛盾和主要问题的有力手段。

从1978年以来的国企改革,无论是混改、近期的多起央企大型战略重组,还是国有资本的投资运营试点动作中,都少不了资本市场和金融工具的影子。对于实体经济的发展,金融既有油的价值,也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现就国企供给侧改革中“金融+”现象,从规律上进行探讨。

“金融+”现象:产业+金融三支基金爆发 国企供给侧改革新动态

9月26日,总规模3500亿元的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正式成立。作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试点,中国诚通(下称诚通)牵头发起这一基金,邮储银行等9家大型国企成为首批股东,基金80%的投资都将用在国有重点骨干企业结构调整上,包括央企的兼并重组、过剩产能退出通道机制建设、推动国企转型升级和国际化发展等。

稍前的8月18日,国内最大的国有风险投资基金中国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正式成立。 中国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总规模按2000亿元人民币设计,首期规模1000亿元。其中,中国国新出资340亿元,作为主发起人和控股股东,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中国建设银行、深圳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分别出资300亿元、200亿元和160亿元。四家公司占股分别为34%、30%、20%、16%。

这样大资金规模的风投基金、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在全球也罕见。该基金未来还会有更大规模,这是可以预料的。

再往前的5月,诚通就和国新、中煤集团、神华集团共同出资组建国源煤炭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作为中央企业煤炭资产管理平台,目标是推动中央企业化解煤炭过剩产能和实现煤炭产业脱困发展。

三笔基金,三个公司,一个目的,运用资本市场和金融工具,推进去产能和实体经济的发展。

说起去产能,人们最常用的比喻是“壮士断腕、刮骨疗伤”。之所以如此痛苦悲壮,诸多难题交织之下,钱是绕不过去的关口。今年,中央财政将安排1000亿元的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重点对钢铁、煤炭行业去产能中的人员分流安置给予奖补。这笔钱太少了。

三个公司出现,是调整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的重大举措,是推进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试点的有益探索。用基金平台的方式多方筹集资金,有利于解决国企改革、供给侧改革过程中“钱从哪里来”的问题。

贯穿这三个公司,有一个主要的“线索”是:“金融+”现象。

为什么要设基金?一个风险投资,一个结构调整,都是为了积聚新动能

在我看来,中国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的成立,是为了解决未来央企新动能的问题。结构调整投资基金,是为了解决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国源煤炭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是推动中央企业化解煤炭过剩产能和实现煤炭产业脱困发展。

背景是什么?供给侧改革时代,国企经济新动能缺少增长动力,是一个事实。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使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势头戛然而止,到2011年底,中国国企发展治理机制失灵,经济陷入持续低迷状态:国企经济和投资增速持续低迷;债务危机纷纷爆发;旧产能不去,新产能难以形成;结构严重失衡;各央企各自为战,缺乏协调。与此同时,股市下跌、通货膨胀、货币贬值、资本外流,经济波动剧烈,使国企经济形势充满不确定性,严重影响了国家经济的复苏。

国企供给侧改革中“金融+”现象,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 前一阶段,中央企业国源煤炭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组建,引起了煤炭行业的极大关注。国源公司由中国国新、诚通集团、中煤集团以及神华集团出资组建,旨在配合落实中央企业化解煤炭过剩产能,专注于优化整合涉煤中央企业煤炭资源,促进涉煤中央企业瘦身健体、提质增效、结构调整和改革脱困。

多个类似的基金平台有望成立,有可能完成本领域的供给侧改革和结构调整。一些主要央企拿出一部分沉淀资金,配上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试点企业的资金,还可以引入银行的资金和政府的资金。现在,不少央企正在准备进行相关的尝试,比如成立产业投资基金,更灵活地掌控下属公司及新收购企业的股权,形成顺应市场需求的管理机制。

钱从哪里来?国家不刺激,民资不肯进,只有靠国企自己了

今年7月4日,全国国有企业改革座谈会上,再次强调国企做强做优做大,今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中央企业结构调整与重组的指导意见》,提出下一阶段重点工作包括推进央企强强联合、央企间专业化整合、央企内部资源整合和并购重组,到2020年形成一批世界一流跨国公司。可以说,国企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要打造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具备竞争力并优化配置资源的企业全产业集群。不管是企业“走出去”,还是强强联合、跨国并购,从世界经济发展历史和经验来看,都离不开懂得借力资本市场、能够制胜金融博弈。

现在,国务院不能拿出巨额资金刺激,社会资本也不肯投资,以政府部门支持、国企与银行作为主力的风险投资方式可能成为主要投资形式。央企这种新型投资方式将会为地方政府仿效,银行也有支持的热情。将会出现什么结果,可能远远超过四万亿乃至更大的规模。

这一基金不是由政府(比如财政部)出资,而主要是国企出资。此前设立基金一般是政府启动、政府批钱,现在政府主要是搭建这一平台。实际上即使是亏损的国企,其手中也都有相当的沉淀资金,由国企出资可以把这些沉淀资金盘活。今后基金的出资可能是:政府搭台、央企抬轿、银行跟进、社会资本随同的格局。这个基金在投资的时候,势必引入非公有资本进来,包括民营资本、外资资本,员工资本,要结合起来做投资项目。

设立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将充分发挥国有资本杠杆放大作用和多种所有制资本相互促进作用,更好地发挥国有资本在结构调整中的引导作用,推动解决产业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资金、市场、技术等瓶颈制约,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国有资本使用效益,加快央企的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使得基金成为促进央企产业重组整合的重要纽带。

国企结构调整基金的关键是解决国企供给侧改革的资金问题,是国企改革的启动基金。该基金实际是“政府组织-央企投入-银行跟随-社会参与”,是一种新的资金要素聚集模式。

谁来办这件事情?国家管资本,经营主体只能靠投资经营公司

这也是本轮国企改革过程中,全面推进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试点的重要战略布局。

去年出台的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在原来国资委、国有企业两层结构中,增加一个国有资本投资管理、投资运营公司,变成三层结构,解决出资人和监管人混淆不清、政企难分的问题。

2014年国资委在中粮集团和国司进行了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工作;今年,新增了神华集团、宝钢、武钢、五矿、招商局集团、中交集团和保利集团7家中央企业开展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选择诚通集团、中国国新开展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试点。改组组建两类公司的目的,就是为了探索有效的运营模式,通过开展投资融资、产业培育、资本整合,推动产业集聚和转型升级,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通过股权运作、价值管理、有序进退,促进国有资本合理流动,实现保值增值。

国有资本投资管理、投资运营公司代表两种不同的出资方式,前者以战略性投资为主,后者主打持股管理和资本运作等功能,涉及整合运营、改制重组、进入退出等资产经营和资本运作。国投、国新、诚通公司,都是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试点,使得让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与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界限也开始明朗。

国新等几家公司成立,国资委赋予它的使命就是做重组、重整的平台,本来的定位就是投资运营公司,还肩负着国资布局结构战略调整的重任。他们将在此基础上承接并盘活、利用各类国有资产,通过资产经营和资本运作,推进商业类企业进行改制上市,加快资产证券化进程。

刚刚成立的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基金,将接受国资委的指导,国务院国资委成立基金协调领导小组,指导基金开展工作,督促落实国家战略。基金采取股份有限公司的法律形式,设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审议和决定基金的重大事项,并对基金的经营进行监督。基金委托诚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作为管理人,执行基金管理事务,管理人承担寻求、分析并判断投资及投资退出机会,并开展投资尽职调查、设计投资架构、执行投资谈判、执行投后管理等工作。基金将采取股权投资、参投子基金和债权投资三种投资方式。

国有资本市场化运作的根本就是向管资本转变,建立“国资委-投资运营公司-国企”的三层框架,而设立基金正是打造中间国资投资经营平台的重要手段。

这次不管风险投资基金也好,结构调整基金也好,都是采用这种基金的方式,并且采用这种股份制运营的方式,这和政府划拨资金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本质上就是市场化,是要承担保值增值责任的。

钱到哪里去?是雪中送炭,还是锦上添花,最急的是去产能

可以预见,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公司在强调产业结构调整和国企的战略布局中,特别是在解决创新发展一批企业中将扮演重要角色,通过基金投资引导,重点加大对新兴产业的资本投入。

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将重点投资四个领域。一是战略投资领域。二是转型升级领域。三是并购重组领域。四是资产经营领域。

该基金最突出的作用一是“雪中送炭”,二是“锦上添花”。去产能正处于关键时期,该基金的设立有利于推动去产能进程,同时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在去产能方面,基金提出帮助央企去产能、清退低效无效资产。建立资产退出机制和通道,重点助力钢铁、煤炭、电解铝、水泥等产能过剩行业的“去产能”,促进僵尸企业、低效无效资产的清理,以及与中央企业主业无互补性、协同性的低效业务和资产的退出。

今年5月中国诚通就和国新、中煤集团、神华集团共同出资组建国源煤炭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作为中央企业煤炭资产管理平台,目标是推动中央企业化解煤炭过剩产能和实现煤炭产业脱困发展。

钢铁煤炭去产能一共拿出了1000多亿(其中钢铁可能需要300亿,其余是煤炭),但是这个钱对去产能来讲是不够用的,只是启动资金,今年要在11月份完成全年去产能的任务压力非常大,基金的设立对于煤钢等行业去产能无疑是“雪中送炭”。

首期资金已到位,基金使用的顺序可能是“先雪中送炭,后锦上添花”,即先打好去产能硬仗,再推动兼并重组、转型升级等任务。

与筹措资金同样重要的课题,是把钱用在刀刃上。

一方面,要有所不为,坚决加速落后产能出清。僵尸企业占用大量资金、土地等宝贵资源,依靠政府补贴和银行输血维持生存,进行不公平竞争。政府要坚决停止对僵尸企业的各种财政、金融支持,促进这些产能退出市场。

另一方面,也要有所作为,为产业结构调整保驾护航。如:金融服务要有保有控;不良资产处置要畅通渠道。当前,钢铁煤炭企业债务高企,负债率普遍高于70%,全行业负债均超3万亿元。去产能,不良资产如何处置?让危机企业都走破产清算的路子并不现实,应更多考虑债转股、债务重组等方式给其留条“活路”。运用债务重组等措施,既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又能降低企业债务水平,让企业轻装上阵,让优势产能更好发展。这背后正隐含着此次去产能的总体方向:按照市场规律抓大放小、扶优汰劣。

钱怎么花?是讲究调整效益,还是盲目地扩大规模,应该有考核

记得在90年代中期,企业界有一句话颇流行:“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当时企业界特别是国有企业,面临结构调整和减员增效的双重压力。产品要上规模、上档次,就要大规模技术改造,那么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两句话形象地概括了当时企业面临的两大难题。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转眼20年过去,如今上述两句话大有掉个儿的味道。今天的中国,已经从过去的资金短缺逐步变为流动性过剩。不仅海外资金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把中国看成避风港,就是我们自己的资金也突然多了起来。

人的问题目前尚无定论,且不说它。但“钱往哪里投”的的确确已经开始成为不少企业的困惑。那么,由“钱从哪里来”到“钱往哪里投”这沧海桑田般的变化,又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

相比上世纪90年代、本世纪初等时期的国资国企改革,面临着新难题和新挑战,也出现了新工具和新思维方法。国资国企改革操盘手和执行者要具备“金融+”视野,其实说到底,是要求与时俱进,结合时代,运用最先进的管理方式、财务技巧、资产运营、资本增值方法来推进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与时代共同进步发展。

中央企业所处行业既有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又有一些行业供给不足,央企间产业重组合作整合势在必行。 我们需要提醒,不要通过兼并重组去盲目地扩大规模。我们现在已经产能过剩了,如果有些国企还只想把规模做大,然后拿基金来支持,这个方向就错了。兼并重组不是去把一个亏损企业吸收就够了,基金应支持国企做强、做优,提高活力和竞争力。

基金为央企重组与去产能、消除僵尸企业提供了重要支持,但应警惕部分国企借助基金在兼并重组中盲目扩张规模而忽略了效益,更有专家担忧基金会成为僵尸企业获取输血的新通道,而失去市场化退出的机会。

从辩证角度看,钱多也未必都是好事。过去有句话叫“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这句话在资本饥渴时代是真理,但在今天,可能也要反过来说才更准确。即: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但有了钱也不是万能的。而且,不仅钱不是万能的,钱多了一旦用不好,危险可能更大。道理也简单,资本规模和风险等级也可能成正比。过去我们实力小,就算失败,损失也相对小,跌倒了爬起来也容易。相反,一旦长成巨人,跌倒的损失以及重新爬起来的代价就会放大,因此往往更失败不起。

由此可见,今天企业面临的“钱往哪里投”的困境,恐怕一点不亚于“钱从哪里来”。如果说过去找钱要三头六臂,如今给钱找到好的出路则需要一双慧眼。

形势怎么发展?国资委这样做,地方政府也起而仿之,势必成潮

前一阶段,8家央企的集中签约,意味着央企重组的重心开始向资本、项目、产业板块等内部要素转移。这是我国第一次有组织、有规模的推进央企间产业重组合作整合,未来,央企间产业重组合作整合将被更快地推进,央企内部的各种要素将被再次优化。

不少央企也在跃跃欲试进行尝试,比如成立产业投资基金,更灵活地掌控下属公司及新收购企业的股权,形成顺应市场需求的管理机制。

除了煤炭之外,国资委还在大量推进其他资源型产品的去产能工作。钢铁、有色、水泥等行业是否在国新、国投、诚通旗下成立什么资产管理平台,都是可以想象的。

可以预料,作为管资本的重要尝试,基金是一种国资运营的市场化手段,地方政府会纷纷运用这一工具。在地方国资试点中,重庆颇具特色,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打造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3+3+1”平台,即3家股权类国有资本运营公司,3家产业类国有资本投资公司,1家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以重庆渝富集团为例,从2004年成立到2013年,定位于政府化解处置不良资产、经营运作国有资产的杠杆和工具,逐步形成债务重组、土地重组、资产重组三项职能,初具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架构,通过运用资本市场、基金、AMC等运营工具,着力打造上市公司集群,参控股企业55户,且以财务性持股为主,不做大股东,通过董事会参与公司治理,不直接参与和干预被投资企业具体经营活动,在打造产业和金融资本力上,体现出熟稔的财技和金融工具管控能力。重庆运用“金融+”方案助推国企供给侧改革,早已经走在央企前面了。8月以来,深圳这么做了,广州这么做了,因为他们下面都有国企,不用发动,说干就干。

央企“金融+”预测:央企可否相当于“第三央行”

地方政府与商业银行结盟,吸收民众储蓄投向基建与房地产项目,相当于绕过央行“创造”了一大笔新的货币,其对货币政策的影响相当于“第二央行”

现在,国资委与央企结盟,吸收商业银行投向结构改革项目,也相当于绕过央行“创造”了一大笔新的货币,其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似乎相当于“第三央行”。

在“第二央行”的支撑下,政府主导的投资已取代出口,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也在2009年后形成了“以速度掩盖质量”的“高铁模式”。

在“第三央行”的支撑下,政府主导的投资已取代国家投资,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是否也在2016年后形成“以投资刺激动能”的新“供给模式”?

国家有没有这么想?国资委有没有这么想?不得而知。希望他们看到我们的观点。目前推动经济发展的传统动力已经减弱,新的动力还未形成,培育新动力和实现动力转换是当务之急。供给侧改革深化时期,新动能难以形成、经济复苏乏力的局面,我们可以采用“金融+”助推国企供给侧改革的方案,表达对供给侧改革的深度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着力点。从央企一体化发展考虑,充分利用央企全部资源,克服单一央企发展路径的排他性、碎片化和封闭性弊端,构建央企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良性制度环境。目的是解决发展的动力问题。这要求国企改革推动以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为主要内容的各方面创新,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发展。

供给侧改革方案篇2

      ---以蓝田县政法机关维护社会稳定为视角予以探索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内在要求,改革真正贯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

作为政法机关,如此在供给侧改革的新形势下,如何主动参加改革,提供优质“政法产品”,更好的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已成为当前政法机关的重要职责使命。对此,笔者认真查阅了相关资料,走访了政法机关及基层科所队,实际深入有关镇街、部门和政府有关经济部门,调查了解相关情况,在此基础上,结合笔者的分析,形成了《供给侧改革新形势下,政法机关如何参与改革,提供优质“政法产品”,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以蓝田县政法机关维护社会稳定为视角予以探索》调研报告,旨在对政法机关服务供给侧改革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以便更好的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

一、政法机关职责与供给侧改革的关系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正确认识经济形势后选择的经济治理药方。围绕“防控风险、服务发展、破解难题、补齐短板”的总体思路,政法机关必须充分发挥职责,全力服务供给侧改革。

一是按照供给侧改革的新要求,政法机关服务于经济发展。调研中发现,政法机关特别是基层科所队一线部门,对供给侧改革新形势下政法机关服务发展的感受更为深刻,普遍认为,简政放权、公正司法也是供给侧调整的题中应有之意。新经济新常态下,作为国家强制机器、“刀把子”要为党和政府提供执政保障,做为天平和利剑要为群众提供公平正义的法治服务。如蓝田法院出台了《为重点项目建设提供司法保障十大措施》,从“加强对重点项目建设中出现各类纠纷的立案、审理、执行工作的指导、组织和协调;建立涉及重点项目建设纠纷案件“绿色诉讼通道”加大司法建议力度”等十个方面为项目建设提供司法保障。先后多次深入西北家具工业园、陕西伊利乳业有限公司、玉山红酒厂等企业走访座谈,了解企业司法需求,努力从工作制度、工作机制上为辖区企业及重点项目建设提供优质的司法保障。

二是按照供给侧改革的新方向,政法机关找准与供给侧改革的融合点。

服务县域经济发展是政法机关重要的职责使命所在,也是保障县域发展的重要主力军。调研中发现,政法干警对优化便民利民措施、优化投资环境,服务发展形成共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政法机关,就是要找准与供给侧改革的融合点,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如蓝田县检察院在县法院设立了检务工作站,搭建了民行案件监督的新平台,解决了检察机关以往办理民事行政案件调卷难、监督不深入等问题,将维稳工作前移,使法检两院达到了信息融通、工作“双赢”的效果。蓝田县公安局认真落实市局推出的8类108项便民利民举措和县局9条便民措施,让群众享受更多“获得感”。

三是按照供给侧改革的新定位,政法机关发挥职责主动担当。调研中发现,政法机关表现出一种主动担当的姿态,积极发挥职责,实现了新作为。如蓝田县公安局突出打击犯罪,全力服务发展,营造良好环境的职责,加快社会信息资源整合,制定下发了《蓝田县社会信息资源采集整合实施方案》,打通县级各行业、各单位信息壁垒,建设社会信息资源共享数据库,初步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互联,提升了大数据的运用能力。蓝田县司法局围绕全县重点项目建设,组建了全县重点项目法律服务团和华胥家具工业园、玉山开发区、县城新区、焦汤开发区等4个法律服务组,为全县重点项目和重点工作提供服务。

二、政法机关在服务保障供给侧改革中的“短板”

近年来,全县政法机关认真贯彻落实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中央省市委政法工作会议和县委十五届七次全会精神为指导,主动适应形势新变化,相继组织开展了“三打击一整治”、“四打击三整治三防范”、打击经济犯罪“破案会战”、打击“盗抢骗”犯罪等一系列专项行动,确保了重点敏感节点的社会稳定,为建设“人文山水蓝田、丝路生态慢城”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和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调研中发现,政法机关在服务保障供给侧改革中也存在一些“短板”。

一是政法干警的理论素养和思想政治建设要求还存在不相适应。调研中发现,基层政法单位主观上存在着重业务、轻学习的问题,对思想政治建设思想上不够重视、认识上不够到位,往往以事务工作繁多为由,疏于政治理论学习,存在政治理论学习浮于表面、组织生活流于形式的现象,对供给侧改革的精神实质理解的还不够深刻,理论知识指导工作实践未能做到学用结合。

二是政法干警的履职能力与新形势新情况要求仍不相适应。在供给侧改革的新形势下,社会矛盾集聚交织,信息化的高度运用对社会稳定的影响不断加深,对政法干警能力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调研中发现,政法机关仍然存在知识老化、能力退化的现象,专业能力不能跟上司法体制改革要求,管理培训机制不能匹配政法队伍思想新变化,创新精神不强、工作亮点不多。

三是政法干警的数量结构与繁重工作任务仍不相适应。日趋繁重的维护稳定、社会矛盾调处等工作任务与严重短缺的警力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各政法机关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警力不足、业务部门人员短缺、司法编制短缺等问题。调研中发现,就县公安局来说,共有449人,其中民警376人,工勤人员73人,民警总数占全县总人口的万分之五点八,在全市15个区县排名第14位,一线警力328人,占总警力的87.23%,其中派出所警力150人,占总警力的39.89%。法院、检察院干警流失较多,每年都有几名调往上级机关或者市上其他部门,警力缺口未从根本上解决。年龄结构梯次已经不能满足老中青传帮带的现实需求,专业化、高层次人才严重紧缺已经影响到政法队伍实战能力的提升。

三、政法机关服务保障供给侧改革的建议

当前,政法机关面临新形势和新挑战,各种经济行为、社会现象、法律关系、阶层矛盾不断涌现。网络经济兴起,O2O、众筹、网贷等网络金融行为活跃,金融安全面临新的压力;微信、微博等自媒体显现,网络传谣、电信诈骗等安全风险增多;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县工业园1-5月总产值增速下降-20.1%,全县工业总产值增速较一季度回落9.16个百分点);住宿餐饮低迷,罗马假日营业额下降33%,秦东川香下降7.6%,独秀实业增速仅为0.2%,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增长乏力,等等。同时,随着法治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司法服务经济发展的本质迫切需要政法机关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法治服务,为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提供公平正义的新动能,从而成为社会的“消火栓”和“减压阀”。

(一)政法机关要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将超前防控风险、尽快补齐短板、主动服务发展作为当前供给侧调整的主要任务。要善于运用“短板”思维,找出薄弱环节,找出木桶理论的那块“短板”,把薄弱点强化、把短板补齐,从而提升工作水平。一是要强化风险评估预警。将容易引发影响社会稳定问题的重大事项、决策全部纳入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范围,做到不评估不决策,不评估不实施。二是扎实开展“亲商助企”活动。按照县委、县政府开展亲商助企活动的安排,立足政法机关职责任务,解决企业周边治安环境问题,开展送法律服务上门,帮助企业防范化解经营风险,实施政法机关联系服务项目制、涉企事项定期回访制度、涉企检查登记报告制,实现政法机关服务项目建设全方位、立体化、无死角。三是立足社情找准薄弱环节。搞清楚抓社会稳定工作的薄弱环节在哪里,从哪里入手?要针对每一起矛盾纠纷,弄明白矛盾的关键点在哪里?从哪里突破?同时,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针对事物的发展和“短板”的变化,对整个维稳工作的脉络有清晰的分析判断,沉到一线,掌握第一手材料,拿出有针对性的应对举措。

(二)政法机关要鼓励创新创造,着力发挥法治对创新创造的引领支撑作用,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完善知识产权案件审理机制,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强调:“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当前,供给侧改革的新形势下,正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更加依赖人的因素,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充分激发社会活力和创造力。据有关报告显示,从2000年到2014年,企业经营管理者认为“缺乏鼓励创新的社会环境”的比例从36.8%上升到41.3%,认为“创新风险与收益不对称”的比例从24.7%上升到40.2%。可见,深化改革、营造鼓励创新的社会环境依然任重而道远。作为政法机关来说,一是配合立法机关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法律。完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体制和机制,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主导作用,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司法保护,依法制裁各种形式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发挥司法的规范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各项审判的职能作用,打造便捷、阳光司法,正确审理金融借贷纠纷,妥善处置“僵尸企业”,为企业创新提供优质的司法服务。二是要大力推进诉讼诚信建设。建立健全激励当事人积极提供证据的诉讼机制和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威慑、惩戒制度,推进网络查控系统建设。建设诚信文化,构建诚信制度体系,培育尊重合法致富的商业文化和价值观念。三是全力保障发展环境。要通过制定权力清单,改革审批制度策等,帮助和保护企业创新,要制定规范,建立公平、公正、诚信、透明的创业和竞争规则,营造法治市场环境,建立社会诚信,以法治理念和法治方式促进和保障创新精神和创新成果。

供给侧改革方案篇3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供应链;ECR系统;供零合作

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时代背景

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供给侧改革”一词。我国伴随着世界性经济结构的转型,大量供给造成产能过剩。另一方面,消费者的需求在不断升级,原有的商品品质已经不能简单满足日益多元化的需求。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浪潮,对经济结构做出调整,并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我国开始实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提出的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针对当前宏观形势做出的重大决策,这成为中国市场发展的新导向。这不但需要政府的推动力量,而且,处在供给侧的制造企业、零售企业及相关联企业,更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参与者。企业一方,需要努力改善产品品质和服务,对商品进行从数量的到质量的变革。

食品行业与国民的生活密切相关,是我国国民的经济支柱型产业。随着人们消费能力的日益提高,我国居民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的升级,带来消费需求升级。

2.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中结构矛盾突显。供给侧改革的实施效率将决定我国更长时期内的经济体系的发展走向。我国经济、社会、环境体系中普遍存在的结构性的矛盾要求相对高速的经济发展提供容错机制。李智等在面向合理化解三类供给抑制因素,提出以促进技术创新,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为目标安排供给老化化解政策。

目前国内一二线城市生活成本上升、压力增加,人口向大城市流动的阻力逐渐加大。未来三四线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就业机会的增多将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有望吸引人口流入,进而拉动消费结构升级。另一方面,近年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实际消费支出增速较快,消费升级逐步加速,为消费品行业带来巨大的市场潜力。我国食品行业企业应当顺应时代的需求,在供给侧构性改革中不断发展,并进行创新方式的探究。

3.食品行业企业的现状分析及问题梳理

3.1 食品行业企业的现状分析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食品健康和食品品质的需求不断提升。但是,我国食品行业的相关企业面临着优质原材料供应短缺、资金实力薄弱、生产技术落后、经营管理方式粗放等问题。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国际电子商务的发展,跨境电商和跨境购的开放,越来越多的进口消费品进入中国市场,对我国的食品行业造成很大冲击。这要求我国食品行业的相关企业不但要提升供货能力和供货品质,而且要不断进行发展和创新,才能在国内国际市场上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

3.2 问题梳理

3.2.1成本问题

传统管理中,企业和企业间信息沟通不畅,沟通的非效率性使得流通活动缺乏效率,容易出现滞后性和对消费者需求的延迟;在运输环节中,物流成本高,损耗较大,使得消费品在价格上失去竞争优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降低物流成本,推进流通体制改革。”冷链物流成本包括运输成本、仓储成本、惩罚成本和物流管理费用等成本。在食品行业中,冷链设施设备成本过高,设施不足,这制约了生鲜电商等行业的健康发展。

3.2.2消费方式

我国消费者的成长速度非常快,消费者对消费品品质要求越来越高,且消费半径逐渐趋向于国际化。这些都表明消费者对于消费方式升级的需求。而与之对应的产品供给方面却存在了一定的差距,中国消费品行业同质化问题严重,创新能力不足,无法满足消费者差异化、多层次的需求。这给供给侧改革下的食品行业企业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3.2.3传统与创新

中国终端零售业同质化严重,这意味着中国制造业创新不足、与市场契合程度偏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离不开创新的重要作用。长期来看,要构筑创新驱动增长模式,就需要借助于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和优势互补。

3.2.4信息传递的低效率

要做到有效地快速响应消费者的需求,食品行业企业必须对需求信息、库存状态等数据进行有效地、实时地传递。但是目前很多企业的系统没能很好地集成。当企业需要得到消费者需求信息时,常得到延迟的、不准确的信息。这种延迟且具有误差的信息,会造成生产制造企业的生产计划不准确。并且,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将会带来供应链企业的需求变异放大现象――俗称“牛鞭效应”。

4.基于ECR视角下的我国食品行业企业的发展和创新路径探究

需求是驱动零售业态进步的根本。食品行业企业应当从消费者的需求角度出发,调整自身的商品和服务。将先进的技术应用到消费场景中,线上线下协同发展,创造更舒适、便捷的购物方式,以顺应消费者日益升级的需求。

M行供给侧改革不意味着没有市场和需求,缺乏有效率的市场供给,是供给侧过剩但又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根本原因。我国消费者出境游消费支出超过万亿元级别,对国外消费品的需求又促进了国际电子商务贸易中的“海淘网”“跨境购”等跨境电商的盛行。我国消费品行业企业要想重新取得消费市场、并在全球一体化大背景下的国际竞争中获胜,必须积极寻求一条更有效率和活力的新的发展之路。

针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食品行业企业的特征,这里提出基于ECR系统的供零合作模式,结合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消费升级的需求,为我国食品行业企业在发展和创新之路、提升国内国际竞争力等方面贡献一点可参考之处。

4.1 ECR系统介绍

ECR(Efficient Customer Response)有效顾客反应,是以最大限度降低物流过程费用和满足顾客要求和为原则,能及时做出准确反应,使提供的物品供应或服务流程最佳化的一种供应链管理战略。1992年,它从美国食品杂货业发展起来,形成一种供应链管理策略。作为一个供应链管理系统,ECR需要把市场营销、物流管理、信息技术和M织革新技术有机结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使用。它着重强调通过供应链伙伴之间的合作与信息共享,快速地响应客户的需求并不断降低供应链企业经营成本。只有食品行业实现了供应链协同,整条供应链才能够实现响应速度更快,以最小的成本为客户提供最优的产品和服务。

4.2 ECR视角下的食品行业企业“供零协同”合作机制

4.2.1 食品行业企业“供零”合作案例

李智等针对不同经济发展阶段设定的工业化进程中“需求引导供给”的供需协同机制和新经济条件下“供给创造需求”的供需协同机制两条机制,以明确供给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体系中如何主动引导或适应需求实现供需协同。这里,将通过供应链上的食品行业企业的“供需”关系――“供零协同”合作机制的案例,针对基于ECR系统构建视角下,食品行业企业的合作进行探讨。本文案例是由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中国ECR委员会主办的 “中国ECR大会”中节选的优秀案例。

(1)构建零供新型合作关系――沃尔玛与联合利华。沃尔玛是世界知名零售商,联合利华是全球最大的日用消费品生产商。沃尔玛与联合利华在合作升级2.0资源深度整合项目中,在系统、联合计划预测补货及物流管理等方面进行合作。在仓储配送集中化、订单电子化、回程车等项目中,联合利华与沃尔玛仓库进行联合仓储管理、冷链覆盖等合作、针对联合利华公司的冰淇淋的运输和仓储,实现二者的双赢。

(2)经销模式的数据化市场管理――蒙牛和瑞易。瑞易RSI是全球零售行业中最大的商业智能和数据分析服务提供商,蒙牛是中国大陆生产牛奶、酸奶和乳制品的领头企业之一。瑞易RSI通过帮助蒙牛建立 KA-ePOS 信息管理平台,现场销售团队可以随时随地追踪销售进展,而管理层可以凭借最新的分析数据,使其做出快速的决策。资源深度整合及优化更利于双方供应链价值最大化。共同协作提升供应链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4.2.2 ECR系统主要解决的问题

(1)向消费者以最合理的价格,最合理的时间,最合理的形式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商品:保证合理的价格,需要企业在物流运输和仓储中,对成本进行有效的管理,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物流费用;并且在进行“供零合作”中,通过联合运输、联合库存等方式,缩短供应链总周期时间(采购时间、运输时间);通过订单、生产、运输实现规模效应。

(2)保持合理的商品库存以防止断货:库存合理化,要求既不能过量,造成企业资金积压,又不能过少而出现断货现象。在案例中,供零企业通过信息流的对接,以及数据共享,能够有效消除需求放大现象,保持合理库存。

(3)通过宣传和价格刺激向消费者有效传递商品的价值和利益:“供零合作”,是供应链合作关系建立中的一种,两者能够在营销中国进行优势互补,形成良好的关系模式。

(4)基于顾客需求有效地开发商品:传统观念中由制造商开发商品。为了缩短开发时间,并积极响应顾客需求,通过“供零合作”模式,积极开展开发新商品的活动。

结论

在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的双重驱动下,消费者需求渐趋多元化、细分化,我国的食品行业企业必须顺应趋势,适应新的市场环境,积极发展和创新。本文基于ECR系统“供零合作”模式的视角下,对我国的食品行业企业积极探索发展和创新的路径进行检讨,使得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之下,以求使我国快速消费品结构从低质到优质,通过降低流通过程中的成本,获得更大的竞争力等方面得到借鉴意义,从而满足国内国际市场的需求。即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以“零供合作”模式进行合作和创新。

本文仅探讨了整体食品行业,没能在食品行业的细分市场进行进一步研究。今后,针对食品行业的细分市场企业,如何进行发展和创新方式等方面进行研究。并且进一步探讨供应链合作的其他模式对食品行业企业发展与创新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智,原锦凤.基于中国经济现实的供给侧改革方略.经济理论与实践,2015(12)

[2]胡鞍钢,周绍杰,任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和引领中国经济新常态.清华大学学报,2016(02)

[3]葛俊杰.关于消费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思考与实践.上海经济,2016(04)

[4]冯志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经济问题,2016(02)

[5]郑京平.对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点认识.开放导报,2016(04)

[6]祝运海.中国食品行业战略创新行为研究.科研管理,2015(01)

[7]中国自动识别技术.中国ECR优秀案例分享:沃尔玛与联合利华资源深度整合实现双赢.

[8]贺和平.营销渠道中公平、信任、承诺之间的关系――基于供零关系的实证研究.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01)

[9]赵立娥.生鲜农产品冷链系统成本优化问题研究.改革与战略,2011(03)

[10]赵艳.基于供应链环境下的ECR策略研究.科技创业,2006(05)

供给侧改革方案篇4

然在一般定义上,软科学的解释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交叉”,而在现实生活中大家讨论的软科学,更多地侧重于人文和管理。自然科学可以归结为一种硬科学,如物理、化学、机械制造等理工科的很多的热荩可以体现出更多“硬”的特征。而所谓“软”,就要有模糊地带,有弹性,有更加复杂灵动的人文内容,而且这种交叉特征既具有自然科学的内容,又有社会科学的内容,还要更多地打通人文与管理领域。这应该是一种注重引出方案和对策方面研究成果的科学。

如果从交叉、对策这两方面来看,可以再引申出软科学的第三个带有理论色彩的特征,即软科学显然带有供给管理的特征,它要提供有效的规划、方案、对策的供给。一个国家要有软实力,战略谋划、解决方案的支撑能力和软科学密切相关。从上面这三个基本点再往下说,现实生活中要特别注意,在中国新的历史起点上大踏步地跟上时代,软科学研究就是要在问题导向之下,满足解决一些重大现实问题的需求。

国家最高决策层在党的十之后逐步清晰化的大政方针是做软科学研究绝对不能忽视的基本背景。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了顶层规划性质的全面改革部署,四中全会又把以经济改革为重点的全面改革推进到了司法改革、行政架构改革阶段。全面依法治国,则是打通政治、经济、社会领域的系统工程。五中全会在三中、四中全会这些大政方针清晰化之后,又系统化地提出了把创新发展作为第一动力,进而引出了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最后落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即共享发展上。五中全会的贡献是对其做出了条理化的表述。

供给侧改革方案篇5

改革方法来自基层探索,改革成果要靠实践检验。

今年以来,我国各地各部门紧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不断深化认识,积极主动作为。许多地区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紧密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综合性方案和专项方案,全面落实“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总体开局良好,成效逐步显现。

总体开局好 成效逐步显

坚定不移去产能。江苏省去产能的重点行业,在钢铁、煤炭、水泥、平板玻璃的基础上增加了船舶行业。钢铁大省河北坚持“铁腕”去产能,省政府与相关市、部门和企业签订化解过剩产能目标责任书,明确今明两年和“十三五”时期的目标任务。

精准施策去库存。湖南出台“湘十条”,明确农民进城购房给补助、企业租房有奖励,促进楼市去库存。今年上半年,全省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28.2%,6月末全省商品房待售面积增长2.6%,增幅同比下降25.7个百分点,房地产库存压力明显减缓。

稳中求进去杠杆。重庆树立底线思维,对交叉性金融衍生品加强风险管控,严防这些金融产品跨界从事收购、兼并、投资等活动,避免杠杆过度叠加对金融体系造成冲击。针对非金融企业高负债等问题,打出“组合拳”,努力降低系统性风险。

多管齐下降成本。广东目标是到年底为全省企业减负约4000亿元,企业综合成本比2014年下降约5%~8%,其中降低制度易成本约200亿元。在降低要素成本方面,四川一般工商业用电价格每千瓦时降低0.6分,国网直供区直购电、留存电量等特殊电价每千瓦时降低2.01分。

抓住关键补短板。为补齐脱贫攻坚短板,贵州加快实施脱贫攻坚战,为贫困地区群众提供精准有效的政策、资金、项目、人才等帮扶资源,开展贫困地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规范化技能培训、文化传承脱贫等专项行动。

与此同时,不少省份还以创新驱动创造新供给,提高供给质量效率;以深化改革优化制度供给,持续释放政策红利。深圳主动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瞄准国家战略需求、消费升级方向和供给侧短板,部署创新链和产业链,把巨大创新能力转化成创造新供给的强劲动力。

7月9日,一次化解过剩产能的集中行动在河北石家庄、张家口、秦皇岛、唐山、廊坊、保定、邢台、邯郸等8市同时吹响号角。这次集中行动涵盖钢铁、煤炭、水泥、平板玻璃、焦化等5个行业,压减炼铁产能312万吨、炼钢产能486万吨、煤炭产能301万吨、水泥产能95万吨、平板玻璃产能282万重量箱、焦炭产能590万吨。不因包袱重而等待,不因有阵痛而停步,河北此次去产能集中行动,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在全国扎实推进的一个生动片段。

这是一场等不得、输不起的战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结构性问题突出,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乎全局和长远。今年以来,中央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各项措施密集出台,许多地区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制定了综合性方案和专项方案,改革步伐紧锣密鼓,积极成效正在显现。

聚焦关键点 打好攻坚战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当前重点,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年初以来,各地结合本地实际,聚焦五大任务,突破重点难点,集中攻关,以点带面,打响“三去一降一补”攻坚战,让经济发展更健康、更具活力。

――去产能,主动去、坚决去、去到位。

“铁心去钢”是为了“百炼成钢”。作为钢铁产业大省,河北省坚持“铁腕”去产能,省政府与相关市、部门和企业签订了化解过剩产能目标责任书,明确今明两年和“十三五”时期的目标任务,其中将今年铁、钢产能压减任务增加到1726万吨、1422万吨,坚决禁止违规新建钢铁产能和已封停钢铁设备复产。

在钢铁、煤炭、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之外,江苏省去产能重点行业还增加了船舶行业,同时确定在轻工、纺织、印染、电镀、机械等其他传统行业退出一批低端低效产能。“十三五”期间,江苏将压减粗钢产能1750万吨,其中今年400万吨;退出煤炭产能836万吨,其中今年818万吨;退出水泥产能600万吨,其中今年380万吨。

在广东,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成为化解产能过剩的“牛鼻子”。精准识别、精准施策,广东逐步建立国有和非国有“僵尸企业”数据库,分类处置“僵尸企业”,目标是到2018年底基本实现“僵尸企业”市场出清。

――去库存,精准施策、以人为本。

今年初,湖南各地楼市去化周期超过20个月,最长的甚至有3年多,大量资金“沉淀”在钢筋水泥里。4月,湖南省出台“湘十条”,明确农民进城购房给补助、企业租房有奖励,促进楼市去库存。上半年全省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28.2%,6月末全省商品房待售面积增长2.6%,增幅同比下降25.7个百分点,房地产库存压力明显减缓。

――去杠杆,稳妥有序、守牢底线。

重庆树立底线思维,高度警惕以高杠杆、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金融风险。对金融行业和金融产品创新执行负面清单,事前“约法三章”。对交叉性金融衍生品加强风险管控,严防这些金融产品跨界从事收购、兼并、投资等活动,避免杠杆过度叠加对金融体系造成冲击。同时,针对非金融企业高负债等问题,多管齐下,努力降低系统性风险。

――降成本,动真格、下真功、见实效。

3月,四川推出17条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和提质增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措施。其中,在降低要素成本方面,一般工商业用电价格每千瓦时降低0.6分,国网直供区直购电、留存电量等特殊电价每千瓦时降低2.01分。此外,暂停四川电网销售侧丰枯电价等政策。“仅此一项,每年为园区节约电费2.5亿元。”攀枝花钒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赵中很兴奋。

――补短板,补在薄弱处、关键处、紧要处。

为补齐脱贫攻坚短板,贵州加快实施六大脱贫攻坚战,为贫困地区群众提供精准有效的政策、资金、项目、人才等帮扶资源,开展贫困地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规范化技能培训、文化传承脱贫、民营企业“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等专项行动。

抓牢新供给 培育新动能

从高空看城市风景,再来几张自拍;机器人给孩子跳舞、讲故事,还能提醒你出门别忘带伞……随着大疆无人机、优必选阿尔法机器人的出现,越来越多的人切身感受到高科技给生活带来的变化。从供给侧发力,以供给创新拓造新市场、培育新动能,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大着力点。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根本目的是提高供给质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各地瞄准市场需求新变化和新特征,紧盯产业和科技发展方向,积极改造传统支柱产业,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高水平供需平衡。

――以创新实力驱动供给能力。

在广东佛山美的集团全球创新展示中心,一款智能冰箱引人关注。这款冰箱可以自动识别数百种蔬菜,并根据这些蔬菜提供各种各样的饮食方案……上半年,广东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呈现爆发式增长,对经济的支撑力不断加强。

在重庆两江新区,汽车整车生产实现从中级车型向高级车型发展,从初级性能向智能化、轻型化、节能化方向进化;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走在全国前列。目前,两江新区已成为国内重量级的汽车产业基地。

――以转型升级优化供给结构。

种植面积480万亩,比2012年增加33%,排位从全国第四升至第三;毛茶产值157亿元,较2012年增长82.6%,排位从全国第六升至第三。日前,从四川省农业厅传来的这两组全省茶产业数据显示,四川茶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做原料茶的时代正在远去。

贵州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三年行动计划和电商扶贫总体规划,依托农村电商促进“黔货出山”,一季度农村电商网络交易额增长1.1倍以上。

深圳近年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均增长20%左右,成为经济增长“主引擎”。现代服务业发展能级不断提升,前海深港合作区成为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高地,累计注册企业逾7.5万家,注册资本逾3.5万亿元。生命健康、海洋经济、航空航天、机器人等未来产业,2015年规模已超4000亿元。

――以质量引领提升供给水平。

7月8日,《江苏省加快质量发展的意见》印发,在质量品牌、质量创新、质量基础、质量安全等方面推出一系列举措,“组合拳”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据介绍,江苏将从企业、行业各个层面同时发力,增强品牌发展战略综合效应,合力塑造“江苏制造”公共品牌。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3个“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5个“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13家企业获得中国质量奖提名奖,“江苏制造”的国内外知名度持续攀升。

转政府职能 优制度供给

周满添是广东一家贸易公司的负责人,过去常为办理广州荔湾分公司的一些行政事项发愁。他家住佛山南海,要驱车去荔湾的相关部门申请、递交材料,若缺少材料,至少多折腾一周。如今,他只要前往南海行政服务中心,在“广佛跨城通办”窗口提交材料就行,再也不用两地跑。

在广东办企业越来越简单了。通过公布企业投资项目准入负面清单、行政审批清单、政府监管清单,配套启用网上备案系统,大幅简化备案流程,缩短办理时限,从备案机关受理到打印出证,一般数小时办结,最快几分钟就能完成。而在以往,需要5个工作日。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质上是深化改革,核心关键词也是改革。力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中,许多地区都在优化制度供给、释放改革红利上下大力气,做足文章。

用好政府的“手”,放开市场的“腿”。

上海明确提出,发挥政府作用,核心在于“更好”而不是“更多”,对于政府改革建设提出了具体“路线图”和“时间表”,包括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试点,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搭建事中事后监管体系框架等。

天津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探索实施一份清单管边界、一颗印章管审批、一个平台管信用、一个部门管市场等“十个一”改革措施,打出了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组合拳”,使整合产生的“化学反应”和改革产生的“叠加效应”逐步放大。

重庆坚持改革引领,着力抓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体制机制突破,一些领域正逐步释放制度红利。通过全面深化统筹城乡改革,农民工户籍制度改革累计转户429.3万人,农村“三权”抵押贷款达到803亿元,“地票”累计交易344亿元。

制度创新为供给侧“加力”。3月,深圳制定出台关于促进科技创新、支持企业提升竞争力、促进人才优先发展三大政策。在促进科技创新方面,着力解决科技资金使用难、成果转化难、收益分配难等突出问题;在支持提升企业竞争力方面,从政策、资金、环境、服务保障等方面加大支持;在促进人才优先发展方面,完善人才培养、评价、住房保障、创新创业奖励等政策。

为企业降低成本,改革是重要路径。四川推出一系列举措,进一步降低制度易、税费、要素、融资、人力、物流六大成本,预计到2017年,全省实体经济企业要素成本将降低200亿元以上,物流成本降低200亿元以上,企业融资的担保、评估、登记等费用控制在融资成本的3%以内。

结 语

供给侧改革方案篇6

报告会前,支树平与国家行政学院常务副院长马建堂进行了会谈,双方就国家行政学院办学体系和运行制度,围绕质量发展、质检工作特别是建立统一的信用代码制度等进行了交流。专题班学员、陕西省委常委、副省长姚引良主持报告会。

支树平从质量的视角,深刻阐述了质量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作用,客观分析了我国质量供给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全力抓好供给质量提升的方法路径。动员各地各部门从质量入手,运用丰富的质量手段,创造多元的质量供给,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支树平指出,党的十以来,中央明确提出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质量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提升质量有助于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有助于扩大有效供给、满足消费需求,有助于提高出口竞争力,有助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经济发展效益。提升质量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和重要抓手,既是抓当前的紧要之策,更是谋长远的战略之举。

供给侧改革方案篇7

一、供给侧在财务管理方面的意义

根据供给侧改革名称来说,显而易见地指出供给侧是相对于需求侧来说的,供给侧也是针对于全局而做出的的战略部署,并不是针对某一种单一的现象而作出调整。根据供给侧的指导思想,我们可以对会计财务问题进行加强管理工作。财务管理进行侧供给大概就是将过去的记账以及报账等工作方式,逐渐向经营决策以及战略规划等方向转变。财务管理的供给侧改革主要由管理控制、信息支持以及价值增值等三个主要要素组成的,在进行创新与发展的时候也要从这三个方面入手,无一遗漏的进行供给侧改革工作,以财务管理工作的进步来带动经济的发展。

二、供给侧改革给财务管理带来的影响

(一)对价值增值的影响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一直在进步发展,自然也要大力发展财务的管理工作。加强财务管理的会计供给端的建设与发展工作,就一定要结合供给侧改革的思想,也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的完成财务管理方面的供给侧改革。在这一个环节中,一定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电子端,互联网发挥的作用能够使价值增值目标体系不断加速构建与创新。

(二)对管理控制系统的影响

对于财务管理系统,如果想要满足当今时代的发展,就一定要围绕供给侧改革的新形势来进行,将产业的结构进行强化与升级。对此,应该从产业的供给端着手进行,对财务管理的结构特征进行重新的审视与调查。在进行财务会计管理的供给侧改革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创新驱动这一问题,对于改革的机会一定要牢牢地抓紧,按照国家的指导思想,将会计管理理论的新思想进行全面地推进工作。

(三)对信息支持系统的影响

我国传统财务管理信息的主要来源是财务会计信息,信息来源比较单一不够灵活,而且还缺乏全面控制的理念。这样的信息系统一般都是在事情发生之后才能获取响应的信息,可能会带来很多的不便。针对这样的现象,一定要与供给侧改革相结合,将管理会计的信息支持系统以及控制系统进行全面的整合,使信息更加具有灵活性。只有这样,才能够满足信息的前馈调节,充分发挥控制系统的作用。

三、供给侧改革给财务管理带来的创新机遇

(一)价值增值角度

财务管理的供给侧改革,顾名思义就是要从财务管理的供给端着手进行,使得所提出的战略信息更广泛更有效,对于企业的管理与决策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如果企业真的决策很成功,就会使得企业在行业中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为了保证能有效的争执,要对过去的以利益为中心的考核标准进行改变,逐渐发展成为以企业的总体发展质量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对此,要向国家的有关部门提出控制垄断财富的瓜分工作,对待价值增值要进行正确的评价。

(二)管理控制的角度

财务管理控制系统一定要功能结构进行足够的优化,将管理会计的职能进行准确的定位,并且需要充分了解管理会计的作用范围,将财务管理的方式进行创新研究。使得财务管理的供给端在改革的同时,一定要满足将管理系统进行升级,达到既定的管理标准。除去其他的因素,如果财务管理的会计能够从供给端的角度入手,将长期投资转变为决策与管理,便这样就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的职能和作用,实现真正的管理力度。

(三)对信息支持系统的影响

在供给侧改革的大环境下,信息管理制度的形成一定要充分融入供给侧改革的指导思想。对于信息生成的渠道以及信息应用的领域都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整合工作,对于信息共享工作尽可能的大力执行。与此同时,还要以供给端作为出发点,对财务管理的体系进行设计与构建,目的是为了使信息系统与其他功能都更加协调。对于调节的机制而言,主要分为前反馈与负反馈两种,前反馈更加具有主动意义,而负反馈在反腐倡廉的工作中也是相当重要的。无论哪一种调节方式占有主导地位,都要尽量使二者相互协调。

供给侧改革方案篇8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是重中之重。近日,国务院颁布了《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将进一步降低企业用能成本作为“降成本”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对加快能源体制改革中的市场化改革和政府监管两个方面提出了新要求。在新形势下,必须加速推进电力、石油、天然气等领域的市场化改革,放开竞争性领域和环节价格管制,显著提升企业用电、用气定价机制市场化程度,“还原能源的商品属性”,使能源价格更加灵活、更能反映供求关系的变化。与此同时,强化对自然垄断环节的有效监管。

特别是,探索形成“准许成本加合理收益”的输配电价形成机制,鼓励电力直接交易,经过1-3年的努力,切实将能源市场化改革红利惠及广大企业。

在深化能源体制改革过程中,《方案》的出台,为在短期内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企业用能成本指明了方向。2015年以来,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市场化和加强监管方面的改革举措,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实体经济用能成本方面取得积极进展。据测算,这些措施每年可减少企业用能支出约1900亿元。通过实施煤电价格联动,两次下调工商业销售电价,减少工商业用电支出约835亿元。通过完善基本电价执行方式,放宽用电企业申请调整计费方式、减容、暂停的政策条件,减轻大工业用户基本电费支出约150亿元。取消中小化肥优惠电价的同时,降低其他终端企业电价,在21个省份减少企业电费支出约168亿元。在推进市场化降低成本方面,政府一直在大力推动电力直接交易,减少大用户用电支出约215亿元。

还有,政府也通过制度化建设来促进企业用能成本的下降。受经济形势影响,在两部制电价下,企业开工不足甚至停产时,仍需按额定容量缴纳基本费用,部分企业反映缴纳的基本电费较高。针对该问题,相关部门拟采取放宽用户基本电费变更周期限制,取消暂停用电申请次数限制,暂不执行有关减容期限以及新装、增容用户两年内不得再次申请减容或暂停用电的做法,给予企业更大的自,使基本电费计费规则更加灵活、更加完善。针对一般工商业用电价格较高的问题,可以鼓励有条件的商业企业直接参加或委托售电公司参加电力直接交易等措施予以缓解。

从《方案》看,政府供给侧改革发力,降低企业用能成本的做法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降”,而是体现了追求短期效果与注重中长期制度建设相结合,坚持市场手段与行政手段并举,并兼顾了能源体制改革的多元目标属性。

首先,降低企业用能成本是在当前经济形势和能源供求关系下的短期任务,在千方百计降低企业用能成本的同时,还始终着眼于能源体制改革全局,注重能源市场化的制度建设。力图通过规范的制度和透明的规则,放开价格管制,使能源价格反映供需关系,提高价格的灵活性,从而能从根本上缓解煤炭价格大幅下滑、用电价格降幅不大的电价传导机制不畅的问题。在当前能源供大于求的总体形势下,实现企业用能成本的下降是能源市场化改革的结果。我们在看到成本降低的同时,更应该看到这一过程还是市场化程度上升、能源商品属性还原、价格信号作用日益明显的过程。

供给侧改革方案篇9

作为一个偏“学术范儿”的经济学名词,“供给侧”近期频频从一些高端人士口中说出,也成为2015年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的一个热词。笔者结合镇江实际,也谈一谈自己对它的三点认识。

一、要自觉担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苏南责任

1.必须有更强的“窗口期意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一个“窗口期”,既是优结构、提质效、强动力的“窗口期”,也是解决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的“窗口期”。窗口期不是无休止的,问题不会等我们,机遇更不会等我们,必须着力增强“拖不得、等不起”的紧迫感。自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有关决策部署以来,我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有了一系列动作,明确了部分重点工作,但总体上对“窗口期”的理解把握还不到位,改革的自觉性主动性还不够强,一些干部仍存在等待观望心态。这一思想偏差要彻底扭转过来,切实以强烈的“窗口期意识”打好“三去一降一补”这场攻坚战,以思想和行动的主动来赢得改革发展的主动。

2.必须有更多的“引领型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苏南不是一般性的工作要求,而是在新起点上顺应大趋势、具有引领性的新实践,为全省乃至全国探索新路子、积累新经验。对镇江来讲,“更高定位”就是率先形成“三大体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拥有核心竞争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能够满足新需求创造新需求的供给体系。这三大体系实质上就是要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这个方面,我们一定要树立“超前布局”的理念,站得更高一些,看得更远一些,谋得更深一些,决不让今天的结构性改革成为明天被改革的对象。

3.必须有更大的“突破性成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谁抓得早、抓得好,谁就先得益、多得益。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开始逐步破题、渐入佳境,我们要抓住改革开放平台多的有利条件,抓住事关全局的核心环节,从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做起,聚焦政策、集聚资源、集中力量,率先破题率先突破,没有先例的方面要率先做出成功案例,普遍在做的方面要做得更好更快,尽快构筑起新一轮发展的先发优势。

二、要坚决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

1.主动坚决“去”。“去”本身不是目的,退一步是为了进两步,是为了把腾出的空间用于扩大有效供给,只有当前主动去、坚决去、去到位,才能今后进得快、进得多、进得好。去产能,关键要坚持市场导向,该进则进、当退则退。过剩产能并不一定都是落后产能,我们首先要科学界定哪些是过剩产能、哪些是落后产能、哪些是相对先进的富余产能。总体上,我市产能结构中优势产能占主要部分,但钢铁、水泥、船舶三大行业产能过剩情况还较为突出,要“两手抓”集中力量解决好,鼓励和引导企业通过主动减量、兼并重组、转型转产、搬迁改造、产业转移等方式去产能,同时以“三集”发展为抓手实现结构性去产能。我们还要清醒认识到,改革的过程不可能皆大欢喜,产业会此消彼长,企业会优胜劣汰,就业会转岗换岗,但必须坚定不移地干。尤其“僵尸企业”,与其等着把产业和市场拖垮,不如果断处置。要按照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依法处置的办法,兼并重组盘活一批,资本运营做实一批,创新发展提升一批,关闭破产退出一批,把握好出清的时机、节奏和力度,做好职工分流安置、不良资产处置和社会托底保障工作,以今天的“小震”化未来的“大震”。去库存,关键要强化市场引导,科学施策、分类推进。我市的房地产去库存压力较重,要按照“中央作顶层设计,省级层面搞好指导衔接,主体责任在市县政府”的工作体系,推动各辖市区履行主体责任,实施精准、联动、转型去库存。

2.扎实有效“降”。降低企业外部成本,是政府职责所系。在当前不少企业经营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做好这项工作尤为重要、更为紧迫。关于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性成本和实体经济制度易成本的两个《实施方案》,“干货”很多,贵在落实。要以正税清费推动企业降本增效。围绕降低企业生产要素、费负担等显性成本,不折不扣落实中央、省、市出台的关于降低企业水、电、气、社保、物流成本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全面实施“营改增”,深化整治“红顶中介”、规范第三方评审,大力压减行政收费,让企业切实感受到负担减轻。要以简政放权帮助企业轻装上阵。围绕降低制度易等隐性成本,结合机关“效能革命”更大力度简政放权,通过完善固化“多评合一”、探索实施“三个一”综合改革、加快打造“e办事”网上审批服务平台等,大力推动行政审批由“串”改“并”、由“暗”改“明”,最终实现“不进一扇门、不找任何人、办成所有事”。

3.精准发力“补”。补好短板始终是我们推进工作的重要方法论,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着力点。要聚焦影响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提高的突出瓶颈,聚焦影响全要素生产力提高的重点问题,聚焦影响市场主体活力释放的关键环节,把当前镇江最需要补的短板都理清楚,把能够补的短板先补起来,确保“补”在薄弱处、关键处、紧要处。比如,基础设施方面,加快推进连淮扬镇铁路、长江-12.5米深水航道、市区到辖市快速通道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扎实推进“低碳城市”“智慧城市”“海绵城市”建设,提升城市集聚力、承载力和首位度。民生保障方面,重点实施精准帮扶特困家庭奔小康工程和“百村万户”达新标行动,坚持因人因地施策、确保2020年全面小康“一个不少、一户不落”。

三、要切实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组织领导

1.调查研究要深化。这是第一位的工作。各地各相关部门要聚焦“三去一降一补”,广泛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善于剖析数字表象、问题现象背后的结构性矛盾,真正做到对改革的现状、方向和目的、干什么、谁来干、怎么办“五个搞清楚”,对“去什么、怎么去,降什么、怎么降,补什么、怎么补”有本“明白账”。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创新思维和钻研精神,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全新课题加强学习研究,真正把问题琢磨透、把事情想明白、把路数理清楚,增强信心、能力和带动力,成为合格的组织者、推动者、引领者。

供给侧改革方案篇10

[关键词] 私募市场;供给侧改革;股权投资;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F640 [文献标识码] A

两会期间提出了供给侧的改革方案,包括去库存,降成本,推进新兴产业的发展,多方面激发企业活力等,使经济取得了良好的发展。而当时的私募股权市场正处于繁华与低谷并存,大起与大落并兼的状态,证券私募基金行业爆发式壮大,而后大盘数月跌宕,部分股票策略管理人折戟沉沙;为救市,监管层一纸令下,期指限仓,本来火爆的市场中性策略几乎失去威力。而供给侧改革找到了解决经济问题的症结,出清过剩产能、增加有效供给,将带来资源更合理的配置和企业效益的提升,进而可以推进私募机构的完善化和专业化。在供给侧大力对企业的重组和改进的浪潮中,私募想要重振旗鼓,必须符合当前的经济规律。

一、我国私募市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私募市场的发展现状

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的特定时期,旧经济的升级和新经济的转型持续在整个创新周期,这两者催生捕捉投资机会的价值。未来的市场基调可能是震荡寻底为主,选择主题将更加关注公司的业绩和质量。有观点认为,有复苏的前两届会议的风险收益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对于最新的市场动态,自二月以来市场可以定义为超跌反弹是短期的市场在一月下跌得到的调整。自今年一月以来,大幅下降,再加上人民币汇率问题的暂时缓解,今年2月在市场反弹的各个方面是合乎逻辑的。不过,超跌反弹的市场决定的行情也不会走得很远。最近时展的潮流,经过早前上涨后,出现周四在上海综合的指数下跌超过6%,中小板和创业板的跌幅超过7%,市场交易自从2638点以来的反弹幅度吃掉2/3。很多人担心,目前的反弹是否已经结束。虽然一些负面因素再次出现中断了投资者的信心,但在总体而言市场自一月份的反弹并没有完全动摇根基,两会之前仍是做多的窗口期。关注的最新的基调和方向在“供给侧改革”和“私募股市”,相关政策可能会影响私募市场的长期经济发展趋势。

(二)我国私募市场存在的问题

1.短期系统性投资困难。近年来,两会窗口期间,股市涨跌互现,可以说,每年都有两会,但行情并不一定有,而且价格并不一定与两会相连。为什么市场担心两会究其原因,主要的逻辑是,被提上议程或个别行业超过预期得到所出现局部投资机会的扶持政策是超预期的个性化的运动。目前市场上弱势震荡是大概率的事件,如果“低于预期”没有大的改观,市场将根据其运行的趋势,短期内系统性的投资可能性很难。

2.新旧经济转型存在不稳定因素。我们都期待着每年两会,但两会期间的热点板块和事件对主题投资更偏向。我们更关心的是“供给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的最新基调和方向,这两个政策可能对长期经济的未来发展趋势产生深远影响。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特殊时期,旧经济的转型和新经济的创新将始终贯穿于整个周期运行。新旧经济的成功交替与人民的生活,长期稳定性相关,任何方面是达成任何不满意,也必将影响到转型升级的过程的最终结果。可以预见,这两个方面将不可避免地成为包括两会在内的所有重大场合的重要课题。

3.二级市场投资机会少。“两会”按照国有企业的合理的改革举行再次提高了。如果市场对国有企业改革和更多的关注在之前的实施阶段是基于预期的炒作,那么现在,改革国有企业了解投资机会的主题,一个是意识到市场已经参与了6家中央企业试点,其中包括投资发展公司国,中粮集团,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集团企业,新兴际A集团有限公司,有没有超预期的政策落地,如果有必然具有投资的价值;二是为央企有望改革第二批试点,两会是否有一个关于第二批试点央企的消息,这将不可避免地在二级市场带来投资机会。

4.私募人士投机热情衰退。自去年六月底的大幅下跌,特别是在今年一月暴跌几轮之后,原来占主导地位的牛市完全打破,从占主导地位的投资机构者到一般的机构投资者,市场参与者信心有所动摇,熊市思维基本确立,未来市场可能会以震荡寻底为主。市场形势下,与近期上市的两家公司仅仅一起拉抬股价,进行并购的负面效应开始变得越来越疯狂,市场参与者在做投机热情出现阶段性衰退,投资者出逃创业板和中小板的趋势仍将持续,市场将从重概念回归到强调企业的性能和质量。

二、供给侧改革对发展我国私募市场的重要性

(一)推进供给侧改革是促进经济转型的重要一招

供给侧改革,这是自2015年10月,多次出现在高层讲话中的新流行语。这是从供给方开始生产力的解放,增强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具体来说,就是要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把发展方向锁定在开发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供给侧改革,有三条投资主线,即智能化生产,节能降耗和提高消费水平。

从经济结构转型方向看,推进供给侧改革,以改善消费引领产业升级,中国的经济正从投资驱动转为消费驱动;数据显示,目前的消费是最大亮点,尤其是新兴消费在中国经济中的重要地位的发展已日益突出;在政策的支持下,国务院在11月份宣布了关于新消费和消费升级的两个新的指导方针,突出新的消费将成为一个显著的力量推动实现经济转型改进;从需求方面看,目前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接近8000美元,根据海外经验在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时,消费结构和消费方式都会发生转变。例如,在美国、日本、韩国,一旦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文化娱乐支出将增加,未来中国也会在这个方向上发展,向文化、娱乐、体育、医疗卫生等领域转变。根据这条主线,有很多子行业可供选择,如跨境电商、农村电商、海外旅游、电影传媒、医疗卫生等。供给侧改革无疑是正确的想法,但只有站在企业的角度思考问题,才是真正的供给侧改革。

(二)推进供给侧改革是增加私募人士投资机会的必由之路

过去的一年经历了大幅回调的一月,猴年的第一个交易周市场迎来反弹。在三月初早些时候举行的两会上,目前市场普遍预期之前和两会之后,股市应给予一段时间休养生息,同时两会相关的热点也将成为投资机会。记者采访了多位私募基金和其他投资者后来得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差异提供有望让他们的两个聚光灯持久的改革。国泰君安证券认为首席宏观分析师任泽平的观点在市场上较有代表性。任泽平表示,展望未来,了解两会、政策以暖为主,注重改革以前两会的供应方面,增长持续,公众讨论和预热汇率人民币,金融监管改革,登记和其他重要问题的制度。总体来说,对于两会,市场更关心的是政策是否会有更多更重磅的供给侧改革政策和引进提供可持续增长的政策。

预计目前市场将继续反弹,如果有更多的政策,相关主题和行业值得重点关注,但部分需要进一步验证。从今年的市场表现来看,煤炭,钢铁行业因供给侧的改革逆势上涨,显示出这些个股的强烈吸引力。是否这些板块可以继续被市场所认可,这还有待观察。除了供给侧的改革,基础设施建设,减税等措施的投资可以推出相关政策,但对市场的影响可能并不大。为了稳定经济增长,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供给侧改革有望成为政府明年工作的重点,因此,投资机会流向也是公司关注的发展方向。

三、通过供给侧改革发展我国私募市场的对策与机会

(一)私募市场迎接供给侧改革的几点对策

当前形势下,私募股权投资的各种基金有不小的差异,褒贬不一。相信A股市场明年的震荡会越来越多,开启长牛慢牛不变的模式。为使我国私募市场发展得更好,我们从供给侧改革方面提出几点对策:

1.在政策上,因为经济仍处于探究时期,压力落在传统产业,明年可继续采取政策组合“松货币+宽财政”来对传统经济;

2.在资金上,继续在未来一年内的宽松货币政策,资金资产配置状况有望延续,资产配置类别将继续在市场份额转移,而明年机构资金如养老金和保险基金有望继续进入市场,明年资金仍是大概率,股市资金面比较充裕;

3.在基本面上,经济目前在中国仍处于区间的底部,但硬着陆的概率是非常小的,可将明年增长政策加强,使效果逐渐显现,那么实体经济有望明年上半年经济复苏温和的概率高;

4.在市场重点关注方向上,主要是确定只在本地股市、股的水平寻找机会,而不是等待整体的震荡。而明年上半年,A股投资指数应以清淡,因为指数的变化可能不会太大,再回高点的机会是非常小的,关注重点应该是企业和行业状况。并且未来促进更快的供给侧改革举措可能是在企业之间,如中国南北车合并等,兼并和收购的趋势将会在许多企业之间出现。

(二)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私募市场更好发展的几个机会

首先,真正有性能的成长股,它们主要分布在新的服务业,TMT行业、文化娱乐、医疗保健和教育的发展潜力。值得注意的是,在过去的市场一直为业界更充分地发掘,因此有机会投资股票:第一,在一个与其他投资者相比,深研究先进和判断,二是在于出现大幅度下跌时积极布局。第二,产业整合(如供给侧改革)的深度完成了产业重组的根本原因,从新的模式打造行业龙头企业,这样的机会不是由政府的限制,以促进提供了一个强大的,钢制的改革,煤炭行业周期类,有可能是在市场充分竞争的过去,改变行业是在天然的非周期和弱周期中。

其次,2016年经济政策应该是把重点放在供给侧和可持续稳定增长上,改革不良供应煤炭,以解决钢铁产能的股票和房地产,目前在市场上已经有很多两会期间政策的影响,我们不能指望很多东西,前期市场的期望是比较大的,所以对市场的影响有限。而由于在政治上对全球经济的一个大的下行压力,也包括中国,两会期间可能会更加注重稳定增长。

最后,虽然可能两会期间有重大政策出台,但也有私募人士偏谨慎。目前的市场走势也看不太清楚,市场力量不是很大的。两会重点可能在供给侧改革、减税、资源优化配置等方面,但侧改革的改革主要集中在传统产业,传统产业的融合生产和产能出清不能以最快的方式完成。新兴产业被高估,这样的行为往往吸引更多的是投机者。

[参 考 文 献]

[1]林金腾.私募股权投资与创业投资[M].中山: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1-04

[2]李勋.对冲基金监管的法律问题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08

[3]王苏生.私募基金风险管理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02

[4]王曦.私募股权投资的风险控制问题探讨[D].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