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共服务精准供给研究

时间:2022-11-22 03:27:38

农村公共服务精准供给研究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在党的报告中首次提出的,是指导“三农”工作的纲领性战略。本文在对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公共服务精准供给内涵现状解析的基础上,指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公共服务精准供给的主要影响和内容要求,总结了四条实现路径,即:优化政府管理体制,精准识别需求;创新服务供给模式,精准提供内容;联结城乡优势资源,促进城乡互动;吸引各种专业人才,提高供给质量。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农村公共服务;精准供给

一、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在报告中,指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1]。概括起来,就是要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农民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农村的建设和发展是“三农”工作的基础和保障,而农村建设的重点内容,应该是首先解决农民最需要、最基本的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满足他们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虽然党和政府一直以来都在增加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数量,但城乡之间供给不平衡问题仍然严峻,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质量没有得到显著提升。究其原因,是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侧出现了问题,包括供给不足和质量效率不高等,解决的途径,就是精准化供给。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如何实现农村公共服务精准供给成为急需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

二、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公共服务精准供给的新要求

(一)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公共服务精准供给的内涵联系。党的指出,我国已经进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时代,我国的主要矛盾也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农民需求有待满足是这个矛盾最突出的体现,而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制定和实施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途径。乡村振兴战略是从战略全局的角度的出发,统筹农村经济、政治、社会、生态以及文化各个方面的建设,打造“五位一体”战略格局,实现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最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不仅为化解社会主要矛盾指明了方向,也为各项工作的开展理清了思路,将切实解决“三农”问题。尤其是更加关注农村发展,全面振兴乡村,为城镇化过程中如何避免乡村衰落指明了方向。农村公共服务与农村公共产品本质上没有区别,其供给的目的都是保障农民基本生产生活等社会活动,让全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包括教育、医疗、就业、文化、体育和基础设施等方面。而农村公共服务与城市公共服务相比,有其特殊性,它不仅满足农民群众的生活性需求,也满足发展农业的生产性需求[2]。为适应农民需求结构升级转换的迫切需要,化解供给不足和效率低下的困境,农村公共服务精准供给从供给侧的角度出发,强调精准高效的服务意识,精准把握农民需求,实现服务精准供给。在保障农民基本性需求的基础上,尽可能满足村民的改善性需求,力求让有限的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发挥出最大的效用。由此,综合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公共服务精准供给两个概念的范畴,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公共服务精准供给就是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规划内涵和时代契机,通过农村公共服务精准供给的供给手段,实现高质量、全方位的发展,最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二)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公共服务精准供给的新要求。从新农村建设开始,农村公共服务就是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农村公共服务需求的增加与供给直接影响着中国城乡协调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乡村振兴战略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体现党和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也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三农”工作的新要求。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指出,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进行“五推进一加强”,即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公共服务改善、农村人才建设以及加强政策创设[3]。因此,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不仅要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发挥基本公共服务的兜底作用,还要着力农村产业、生态、文化等方面的公共服务供给。通过农村公共服务精准供给,集中发挥政府力量,改善农业结构和农民生活质量,从而更好地发挥乡村资源优势,破解城乡二元化结构难题。

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公共服务精准供给的主要内容

(一)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公共产业服务精准供给。农村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在乡村发展的众多问题中,也是与城镇发展最大的区别,就是农村产业发展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农民生产的农产品阶段性供过于求与供给不足并存,农民对生产力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改变出现适应能力不足,导致农业供给质量不能满足市场要求。振兴乡村,必须把产业振兴放在首位,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加快实现全要素供给,弥补农业发展的短板。实施产业兴村,打造标志性的农产品,需要从生产、销售等方面精准提供服务;建立产学研融合发展新基地,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实现质量兴农的关键举措。不但能让科技成果惠及农民,提高农产品的质量,而且通过专家的指导,还能让产品的安全得到保障,特色化更加显著;同时,打造农产品销售公共服务平台,完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让农副产品、乡村民宿、避暑森林等通过电商平台实现农村流通现代化;针对规模化和小农型产业的不同特征,提供差异化的服务产品,能够让农村发展实现量的增加和质的飞跃。(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公共生态服务精准供给。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乡村最大最独特的优势就是良好的生态环境,但是这一优势目前却不能得到充分地发挥。究其原因,是由于生态管理制度和服务模式未健全,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呈现零散化、片面化状态。农村公共生态服务精准供给要针对农村自然资源的具体情况,加大对山水林田湖草等资源的统筹保护,实施质量精准提升工程[4],并建立长期有效、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同时,对农村突出的环境问题,如农药化肥使用和废弃物处理等,进行有效控制、综合治理。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污染情况进行分类处理,实现生产绿色化,并将可循环利用的废弃物资源化,尽量从源头控制污染。在治理过程中,提高农民的生态保护意识是关键,通过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机制,实现自然资源整体规划,调动农民积极性。以对农民进行生态补偿为基础,完善生态绩效激励机制,为农民提供更多的生态公益岗位,让农民能真切感受到生态宜居带来的一系列好处。农村生态产品和服务在精准供给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处理好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力争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生态经济优势,实现绿色健康发展。精准打造生态产业链,创建精品生态旅游路线,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精准供给。农村文化文明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保障。在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同时,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文明程度。按照有标准、有网络、有内容、有人才的要求,发挥城市公共文化的辐射作用,建设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向农村倾斜,为农民提供更多更好的乡村公共文化产品。同时,要着力推进农村思想文化建设,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方面,宣传党和国家的新政策、新思想,强化农民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主人翁意识。对优秀的农村传统文化要注意保护和挖掘,但对封建迷信活动和一些陈规陋习的行为要注意遏制,加强科普。在继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取外来的其他优秀文化成果,培育城市文明,活跃繁荣农村文化市场,丰富农村文化业态,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监管。(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精准供给。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主要体现在教育、就业、基础设施、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服务等方面,要实现精准供给需要按照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要求,增加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断推进和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首先,要把教育事业服务供给放在首位。整体推进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健全农村学子资助制度,统筹城乡教师资源配置,对农村教育实现全要素、全过程、全周期的服务供给。其次是农村就业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培育农村特色产业、振兴传统手工工艺、配以环境友好型企业等方式,实现乡村经济的多元发展,力争为农民提供更多的有收入保障的就业岗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实施巩固提升工程,提高基础设施供给的服务质量,挖掘基础设施服务的内在价值。同时,加快制定基础设施监管和保护制度,保证长期有效地发挥功能和作用。目前,农村医疗保险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已经达到了全方位覆盖,但是对特殊人群的服务供给还有待完善。加强和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以及残疾人的关爱服务体系,统筹城乡社会救助工作,让农村社会救助真正实现无遗漏。最后,对于城乡差距较大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这一方面,需要精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完善相关的补助政策。同时,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善乡村医疗卫生的硬件设施设备和医护人员配置,推进医疗卫生服务向现代化发展。

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公共服务精准供给的实现路径

(一)优化政府管理体制,精准识别需求。精准识别农村公共服务需求是实现精准供给的第一步,也是解决现阶段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需失衡问题的前提。由于我国目前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仍然以政府为主导,因此,需要优化政府管理体制,并建立需求表达和回应的敏感机制。农村公共服务是我国公共服务供给体系的基础层面和薄弱环节,如果不建立公共服务需求表达的渠道,可能会使本就贫乏的需求表达完全丧失。为避免前功尽弃和阻止乡村衰落,需要进一步增强政府回应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基层政府需要从行政统御转变为公共服务的角色[5]。政府通过优化体制,及时了解、回应和反馈农村公共服务需求,建立绩效评估和信息决策机制,保证需求信息转化为公共服务有效供给,从而提升农村居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二)创新服务供给模式,精准提供内容。当前,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模式主要有三种,即政府垄断型供给模式、市场主导型供给模式和社会自愿供给模式,这三种模式具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但在具体方案的实施中,需要综合考虑地区差异、城乡差距以及群众需求。因此,可以通过创新服务供给模式,因地制宜建立多元化供给模式,达到拓展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主体、丰富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内容的目的。事实上,政府的供给能力是有限的,但政府拥有资源和能力吸引民间组织参与公共服务供给的全过程,从而高效应对农民群众日益细分的多层次、差异化需求。服务供给模式需要扩大开放力度和增强创新意识,积极转变政府职能,为实现农村公共服务精准供给提供更多可行性路径。从不同地区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在不同环境下采取适宜的制度模式,不固化地看待农村公共服务的动态变化,必定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6]。(三)联结城乡优势资源,促进城乡互动。乡村振兴最大的问题,不是乡村本身的问题,而是乡村与城市之间联结的问题。因此,不能简单用解决城市公共服务的思路与方法来解决乡村公共服务供给问题,而更多的要依靠城乡互动。城市和乡村虽然在公共服务供给上存在着不均衡的问题,但是两者都具有各自的优势资源,而这些资源不是相互排斥的,在一定程度上,它们可以形成互补的资源。城市和乡村不是相互割裂的板块,要推动城乡互动融合发展。城市在经济发展水平上相较于农村而言,具有很大的优势,在产业规划、管理模式、基本运营等方面都值得借鉴。而农村宜居的生态环境、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及绿色的蔬菜瓜果也都是城市居民的需求渴望。但整体来讲,城市的公共服务资源优于农村。因此,以城带乡,促进城乡资源互动,实现城乡协调发展、融合发展是缩小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共同实现现代化的必要手段。从促进城乡共同发展的角度出发,优先解决有利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公共产品供给[7]。(四)吸引各种专业人才,提高供给质量。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要走质量兴农之路,吸引各种专业的人才、注意培养乡村公共服务定向人才是解决农村公共服务工序失衡的关键举措[8]。与城市相比,农村现在正面临大量的人才缺口,需要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队伍。推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需要组建乡村振兴的人才班子;发展农业产业,实现科技兴农,也需要农业科技人才的支持;除此之外,创业人才、信息人才、教育医疗人才等都亟待增加。要实现乡村振兴,不是引进一种人才就可以振兴,需要各种人才的共同努力。由于现在每个城市对人才的引进力度越来越大,要想满足乡村公共服务精准供给的需求,需要国家通过政策倾斜,为农村输送更多的优秀的人才。人才路径,是实现乡村振兴“以一当百”效应的重要路径[9]。

五、结语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推进“三农”工作的引领性战略,关系国计民生的发展进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保证农村与城市共同实现现代化,农村公共服务精准供给是其重要的工作内容。笔者认为,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公共服务要实现精准供给,减少供给缺失,提高供给质量。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决策要充分考察与衡量乡村振兴的必然需求和长远需求,关注农民群众最迫切最紧密的需求。同时,丰富供给内容,加强城乡衔接,促进人才入乡,不断优化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体系,让八亿农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新时代的乡村是一个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扩大精准供给制度,发挥农村公共服务的重要作用,相信能够为乡村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参考文献:

[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林阿妙.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重点[J].经济问题,2017(12):82-85+117.

[3]韩长赋:“五推进一加强”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J].农民致富之友,2018(07):1.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J].中国合作经济,2018(02):18-27.

[5]康健.农村公共服务精准化供给侧改革的需求导向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7(19):233-234.

[6]范和生,唐惠敏.新常态下农村公共服务的模式选择与制度设计[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7(01):1-9.

[7]刘会会,吕云涛.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新理路研究[J].延边党校学报,2018,34(03):55-58.

[8]颜小燕.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治理机制研究———基于报告中“乡村振兴”战略背景的分析[J].体育与科学,2018,39(02):13-19.

[9]刘合光.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点、发展路径与风险规避[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9(03):25-33.

作者:李云 单位:成都市新都区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