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访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0 20:29:07

农村信访

农村信访范文篇1

一、处理信访问题,一定要在“正确”上下功夫。

所谓“正确”有两层含义,首先是方式方法上的正确,切忌用过激的态度,过火的措施解决信访问题,而是要用说服教育和妥善化解的方法来解决。信访工作人员或基层干部要真心实意地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决不能摆官架子,搞官僚主义那一套,那样的话就会伤害党同人民群众的感情,从而导致矛盾激化。要敢于正视信访问题,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掌握情况,及时疏解。可以这样说,信访工作就是联系党员干部和群众的一条纽带,老百姓来上访决不是针对你信访部门,因此要能够正确认识,上访问题确实有理的要立即给予解决,部分有理的部分解决,有理暂时解决不了的,要给老百姓说清楚,进行解释,并协调有关部门,依据实际情况做出承诺,按时解决。对没有道理的上访,也不能发脾气,首先要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让他自己认识到自已的错误,那么对那些即没有道理,又胡搅蛮缠的个别群众,坚决不予支持,同时还要采取合法的必要手段进行制止。这就是我说的“正确”的第二层含义。做为信访干部或上级领导干部,一定不能怕这些个别胡搅蛮缠的人来上访。现实中就有一些这样的现象,上访农牧民专选一些市上举办重大喜庆节日时,去上访,而我们有一些信访干部或个别领导,只听片面之词,当者信访人的面就给这些上访人员单位领导打电话“你们怎么搞的,连这点事都办不好,你赶快安排人来或你亲自来,把人领回去,尽快解决”这一席话不打紧,一是给基层干部下不了台,二是助长了个别胡搅蛮缠上访人员的嚣张气焰。回来后,上访人员到处做反面宣传,怎么样我一到市上,你领导咋了,还不得快快的去接我,只要一上访啥事都能解决,他(她)还忽悠别人去上访。三是给基层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造成工作被动。这样的问题确实存在,从这里也反应出了两个问题:一是信访工作必须上下联动,齐心协力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基层的信访人员及干部要“明者视于无形,聪者听于无声”,信息要灵,要做到耳聪目明,有超前意识,针对这些胡搅蛮缠的上访人员所反映的无理问题,提前形成有理有据的材料,上报到市信访局及各相关部门,提前沟通,让他(她)无隙可穿,上下口径一致,就可以制止这种无理上访行为;二是建立健全信访工作的各项制度和长效机制。协调解决信访问题。如我们石桥乡近两年来,制定出台了《石桥乡处理信访突发问题及群体性事件联席会议制度》、《石桥乡信访工作首问责任制度》、《石桥乡领导干部阅批群众来信和值班接待群众来访制度》等,有效地推进了全乡信访工作,促进了经济及各项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处理信访问题要在“及时”上下功夫。

同志曾经说过,信访工作要着眼于“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从事信访工作人员及农村基层干部应该把大部分工作精力放在及时化解各种矛盾、排除不安定因素上,对信访中反映的各类矛盾,要准确预测,正确把握,善于疏导。反之如果麻木不仁,化解不力,日积月累,就容易激化,诸多实践证明,那里疏导工作做的好,做的及时,那里的群众就心平,社会秩序就好,组织发展就快,那里的纠纷多,社会秩序就乱,经济发展就慢。我在古尔图工作的时候,就有这样一个例子。农业一队有一个农民,在84年土地承包以前,按照生产队的安排,当时给队上打了几车芦苇(具体数子不清),84年土地承包后,即没有给工分也没有付钱更没有一个具体的说法,当时这户农民心理就不顺,找了当时的队长要求解决,但当时队长不知啥原因,硬是没解决。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直没有解决。刚承包到户时,土地承包费用很低,这户农民心里想,你不给我解决我就不交提留,慢慢抵顶,换过几任队长,都没有去解决这个问题。一直拖到98年二轮土地承包,这时候土地提留已经很高了,当时队长来找他说“你这样光种地,一直不交提留不行呀”,农户说那你就解决吧,你解决了我就交。其实,这个农户也憋了好多年的气了,内心已经产生了很重的抵触情绪,这时候你怎么解决他都不满意,甚至提出了无理的要求,队长一算帐,不但收不上提留,队上还要到找他钱,队长一想算了,我也不解决了。这户农民在与其他农户闲聊时也承认自己耍赖,但他就顺不下这口气。同时,这户农民在农一队家族势力比较大,有一定的影响,就是因为几车芦苇,造成了他十几年不交提留,累计达4万多元,造成很坏的负面影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镇二轮土地承包工作的顺利进行,仔细一想,真是得不偿失。试想一下,当时如果有一个责任心强的队长能认真解决芦苇问题,会引发这样的后果吗?只能说明我们信访工作各项制度不健全,村队干部信访意识淡薄,没有能够及时的解决问题,促使矛盾激化,致使矛盾性质有所转化。

三、解决信访问题,要在发动“群众”上下功夫。

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也就是说人民的力量是我们事业发展的根本力量,人民的智慧是解决各种矛盾的智力源泉。我们在开展信访工作时,应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大多的信访问题都来源于农村,农民及农村干部是最了解农村情况的,因此在农村开展信访工作,就是要发挥农村广大群众的力量,采取和群众共同解决的办法。例如:2006年自治区电视台“农牧天地”栏目里播出了“民间道德厅”节目,讲的就是我们**市石桥乡梭梭村发生的事。事情是这样的,两家地挨地的农户中间有一道地埂子,每年犁地,中间的埂子越来越小,最后造成两家地埂纠纷,找村长解决不了,找乡信仿办解决不了,最后该村村长找到了原来在村里当过村干部的老人,由老人出面解决。这位老人既当过村干部,而且在村里威望特别高,他首先把两位纠纷户叫到家里,让两户一个一个先说,老人一言不发,等到他们说完后,吵完后都累了,老人才开始解决问题,老人说的入情入理,既教育了两户农民又解决了矛盾。象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如解决看水人员及浇地农户的矛盾问题,宅基地纠纷的问题等等。

四、解决信访问题,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中央领导同志曾多次批示指出:“信访工作是我们党和政府发扬民主、体察民情、联系群众的重要渠道”。是体察民意的“寒暑表”,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减压阀”。信访工作不仅仅是信访部门的工作,也是我们各级党组织、各级领导的份内事。在当前情况下,重视不重视信访工作,是检验领导干部素质高不高的重要标志;做好做不好信访工作,是衡量一个单位工作扎实不扎实的重要标准。一个不善于抓信访工作的领导干部,很难说是一个称职的领导者。要把信访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摆上重要位置,尤其是作为信访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更要带头抓信访工作,亲自批办重要的群众来信,接待反映重大问题的来访群众,过问重要的来信来访处理情况,认真组织查处重大信访案件。同时信访工作还是一项很繁杂、很具体的工作,没有老本可吃,什么时候重视了,什么时候工作就有成效;什么时候松懈了,整个工作就会前功尽弃,毁于一旦。因此,要高度重视信访工作,按照“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的要求,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要认真落实信访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制度,定期分析形势,讨论解决重大疑难信访问题。坚持和完善部门联系会议制度,建立齐抓共管、联手处理信访问题的协作机制。

二、要坚持落实领导干部阅批群众来信和值班接待群众来访制度。对信访量较大,领导干部本人不能及时处理的,要将部分信件交给信访专干专人办理,同时要抓好督办,定期过问处理情况。

三、要认真落实领导包案和责任追究制度。负责信访包案的领导要认真落实责任,定领导、定措施、定时间、定责任,包案件调查、包问题处理、包人员稳定。对因敷衍、拖延、玩忽职守或徇私舞弊而贻误工作,造成群众越级上访或重复上访的,要严格追究相关责任。

四、构建信访工作网络。乡场镇在镇、村队两级设立镇专职信访员和村队信访联系员,实行信访信息直报、月报等制度,建立起上下贯通,左右衔接的信息网络,切实拓宽信访信息渠道。

五、工作方法上,要实现“三个转变”。要变群众上访为乡镇下访,深入村、户了解民意,真情实意为民想,千方百计解民难,要变被动工作为主动工作。主动深入调研,及时获得预见性的信访信息,超前做好信访预案,把握主动性,要变单一处理为综合治理。动用全社会的力量来参与信访处理工作,形成“大信访”的格局;

农村信访范文篇2

第一条为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税费改革信访工作管理制度,确保农村税费改革顺利进行,根据《国务院信访条例》以及国家农村税费改革相关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农村税费改革信访是指农村税费改革过程中所涉及的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各级农村税费改革办公室(以下简称“税改办”)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建议和要求,依法应当由各级税改办处理的活动。

第三条各级税改办应当做好信访工作,认真处理来信、接待来访,倾听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坚持原则、秉公办事,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努力为人民服务。

第四条信访工作在各级税改领导机构的领导下,坚持分级负责、归口办理、部门配合,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本着尊重事实与疏导教育相结合的精神,依法、及时、就地、公正解决问题。

第五条各级税改办的负责人作为信访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信访工作负总责,应当亲自阅批群众来信、接待群众来访,部署研究解决信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检查指导信访工作。各级税改办负责具体受理、办理信访事项,履行工作职责。

第二章信访人

第六条信访人是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各级税改机关反映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展情况等以及提出意见、建议和要求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第七条信访活动受法律保护。信访活动应遵守法律、法规,不得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第八条信访人应如实反映情况,提供相关票据、证卡等材料,不得捏造、歪曲事实,不得诽谤、诬告、陷害他人,造成严重后果的要承担法律责任。

第九条信访人应当遵守信访秩序,不得影响国家机关工作秩序,不得损害接待场所的公共财物,不得纠缠、侮辱、漫骂、殴打、威胁接待人员,不得携带危险品、爆炸品以及管制器械进入接待场所。捏造事实,无理取闹,影响国家机关正常办公秩序,造成恶劣影响或构成犯罪的信访人,依法进行处理。

第十条多人反映相似或相同意见、建议和要求的,一般采用书信、电话、电子邮件等形式;需要采用走访形式的应当推选代表,代表人数不得超过5人。

第三章工作职责及要求

第十一条信访工作在各级税改领导机构的领导下,具体由税改办承办,主要履行以下工作职责:

(一)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信访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

(二)制定农村税费改革信访工作规章、制度;

(三)研究分析信访动态,编写信访通报,部署信访工作任务,及时向税改领导机构及相关领导提供信访信息和解决问题的政策建议;

(四)受理、办理农村税费改革群众来信来访来电;

(五)承办上级机关和领导交办的信访事项;

(六)办理或协助办理重大或异常信访事件;

(七)向下级税改办交办和督促催办农村税费改革信访事项;

(八)指导、督促下级税改办的农村税费改革信访工作;

(九)协助同级信访部门处理有关农村税费改革信访事项;

(十)办理其他部门和单位转交税改办的有关农村税费改革信访事项;

(十一)向信访人宣传农村税费改革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提供政策咨询服务;

(十二)其他依法应当履行的职责。

第十二条税改办及工作人员办理信访事项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文明接待,坚持原则,尊重信访人的人格,不得刁难、歧视信访人,一视同仁,耐心说服教育和做好解释工作;

(二)对信访事项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不得置之不理或者推诿、敷衍、拖延,不得虚报处理结果;

(三)恪尽职守,秉公办事,不得利用工作之便徇私舞弊;

(四)遵守保密制度,不得泄露信访人要求保密的内容,不得将检举、控告材料及有关情况透露或者转送被检举、控告的人员和单位;

(五)建立健全信访档案,妥善保管信访材料,不得丢失、隐匿或者擅自销毁信访材料;

(六)其他依法应当遵守的规定。

第十三条税改办工作人员在处理农村税费改革信访事项时,与信访人或者信访事项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四章信访工作规则

各级税改办主要承办农村税费改革过程中发生的信访案件,农村历史遗留问题一般不在受理范围。各级税改办在办理信访案件时,应遵守以下规则:

第十四条拆信。负责群众来信的拆阅。当日来信,当日拆封,将信封、信件及其附件一并装订,做到完整无缺。

第十五条登记。填写群众信访登记表,认真填写来信来电来访人的姓名、工作单位(或家庭地址)、时间和反映的主要内容。

第十六条直接办理。信访信息整理登记后,按照职责分工,对应当或者有权做出处理决定的信访事项,应在30个工作日内提出处理意见,报税改办领导核准,直接予以办理。

第十七条交办。对需作进一步核实的农村税费改革信访事项,按照案件发生属地原则,将信访信息资料报请税改办领导核准后,转交相关地区税改办作进一步核实,提出处理意见,在90个工作日内反馈查办结果。

第十八条转办。按照行政管理职责分工,将不属税改办职责范围内的信访事项,呈报税改办领导同意后,转请有关部门办理。对来电来访的信访人,做好解释工作,请其向有关部门反映。

第十九条直接查办。对领导批示或线索较清晰、社会影响较大等信访案件,税改办及有关部门组成联合工作组,通过明察暗访等形式,直接查办案件。

第二十条催办。上一级税改办转交给下一级税改办的信访案件,应按规定进行催办。对信访人多次反映或已经超过查办期限的,应重点催办。

第二十一条反馈。下一级税改办在接到上一级税改办的督办通知后,应在规定期限内将查办结果反馈给上一级税改办,并将查办结果通知信访人。

第二十二条复查。

(一)对税改办处理决定不服的,除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申请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外,可以自收到处理决定书之日起30天内请求原办理机关复查。原办理机关应当自收到复查请求之日起30日内提出复查意见,并予以答复。

(二)对原办理机关的处理决定或者复查意见不服的,信访人可以自收到处理决定书或复查意见之日起30日内请求上一级税改办进行复查。上一级税改办自收到复查请求之日起30日内,提出复查意见。经复查,信访事项处理决定正确的,上一级税改办不再受理。

第二十三条编发信访通报。每月初应将上月的信访案件汇总,编印《信访通报》,向下一级税改办通报整个信访工作进展,向税改领导机构及相关领导提供信访信息,反映农村税费改革信访动态。

第二十四条归档。各级税改办负责信访的同志,应及时清理群众信访案件,将群众信访登记表、信访原件、处理意见和反馈意见等一并归档,妥善装订。保存5年,期满销毁。

第五章奖励与处罚

第二十五条对信访工作中做出优异成绩的单位或者个人,由各级税改办组织评比,并给予表彰和奖励。

农村信访范文篇3

信访工作作为党和政府倾听群众呼声、体察群众疾苦、维护群众利益的重要渠道,是改善民生、确保民安的重要手段,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妥善解决好农村信访问题,对于化解农村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促进农村社会的发展和稳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农村信访问题,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切实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把其建为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前沿哨”。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农村改革、发展、稳定中具有重要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于加强和改善农村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因此,必须切实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消除农村信访的根源。一是要切实加强组织建设。加强农村民主建设,把群众基础好、办事公道、能带领群众致富的人充实到班子中去,把村级班子建设成为团结奋进,富有凝聚力、号召力、发展力的领导集体,使之真正成为促进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二是切实加强思想建设。要教育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党员干部,始终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力倡导求实精神,倡导讲实话、办实事、不浮夸,着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引导他们多和农民交朋友,了解农民的思想动态,把握思想脉搏,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为农村稳定打下扎实的基础。三是要切实加强制度建设。认真拓宽群众的参政议政渠道,充分发扬民主,为人民群众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提供条件,搭建平台。重点抓好农村财务和“资产、资源、资金”三资监管和村务公开制度的落实,保证村务公开特别是财务公开的真实性。

畅通信访渠道,使信访工作成为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晴雨表”。信访工作无疑是党和政府发现矛盾的“显微镜”、体察民情的“晴雨表”、掌握社情的“直通车”,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前哨”,也是为民排忧解难的“德政”和“善政”。做好信访工作,关键是畅通农村信访渠道,让群众的“苦”有处诉,怨气有处出,问题有部门管,做到上诉有门,投诉有人。一是构建义务信访调解员制度,充分发挥村级信访举报站的作用。在每个村聘请一名德高望重的老干部老党员兼任调解员,负责本村信访问题的受理、咨询和解答,参与信访处理全过程,把群众信访过程变成调解员上下沟通的过程。二是建立综合协调机制,充分发挥信访举报分中心作用。整合纪检监察资源新成立的农村基层工作室,作为信访举报分中心,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加强组织协调,整合信访资源,综合运用政策、法律、行政法规等手段,积极采取代表参与、会办督办、公开听证、交叉办理、教育疏导等办法,着力解决信访举报等问题,形成全面协调、力量聚合、运转高效的综合协调处理机制。三是建立领导干部定期接访和下访制度。明确接访领导干部姓名、时间、地点,并向社会公开。对一个时期内的重点信访,进行梳理归纳,并派专人抓好落实。

提升素质,化解矛盾,使信访工作成为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润滑剂”。信访工作人员不仅肩负着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的使命,而且担负着代表党和政府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教育群众、引导群众的责任。怎样把处理信访问题的过程变成宣传教育的过程,这就要求信访干部必须具备较强的政治、业务和文化方面的素质。首先要认真学习政治理论,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增强分析和妥善解决群众信访反映各类问题的能力。二要加强业务知识和工作技能的学习,积极探索新时期信访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有效性,努力提高信访群众的满意度。三要善于做好信访群众的教育引导工作。通过多渠道的宣传和法制教育,引导群众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依法依纪上访和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解决矛盾信访,从而维护信访秩序,切实把处理群众来信来访的过程变成沟通思想和密切联系群众的过程,变成疏导群众情绪、化解矛盾的过程,使信访工作成为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安全阀”。

农村信访范文篇4

一、当前农村信访的主要问题

1、农村土地征用引发的矛盾。今年来,来县委、县政府上访约468批2277人次,其中涉土类占信访总量1/4,并且大多涉及到群体性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反映征地补偿标准偏低问题。特别是城郊地区,土地被征用后往往用于商业开发,而由此产生价值远远高于土地征用价格,农民难以接受,心理不平衡。二是7%返回地的落实和使用问题。有些乡镇没有及时给予兑现,造成造成群众集体上访。在一些7%返回地如何使用上,由于村两委领导水平落后,造成处置意见不统一而产生矛盾。三是集体土地补偿费分配上所产生的其它矛盾。如村级提留过高,婚嫁女的享受,及征用后承包地轮转问题。

2、村级组织建设与民主管理等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财级事务、财务不公开或部分公开,难以有效监督。二是村中大小事务村干部个人说了算,独断专行,不经村民会议研究,有的村干部以权谋私、经济不清,有的村干部办事不公,工作作风不正,故意为难村民,侵犯群众合法权益,打击报复和自己作对的村民,以宗族势力代替法制。

3、宅基地纠纷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农村存在住房难的问题,镇、村及有关部门在安排宅基地难以把握,对实际情况没有深入了解,只是按程序批办手续,引发矛盾。二是突击建房、违章建房打击难度大,有效的监管力度不大,对村民反映的问题调处不力或不及时,致使问题久拖不决。三是部分村规划不明确,宅基地权属的争议。

4、村委会换届选举与两委工作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两委换届选举中,有的村宗族、帮派关系复杂,村宗族、老人协会介入村两委换届,相互争权夺利,特别是一些较富裕的村,这种情况就更明显。二是换届选举中互相拆台,或违法拉选票。选举结束后落选的一方煽动群众上访,反映村干部各方面的问题,以达到迫使选上的一方下台的目的。选上的一方有时也上访,反映老班子不交接公章、帐目等。三是有的村村支部与村委会工作不协调,互相争权。

二、农村信访问题产生的原因

引发农村信访问题的原因错综复杂,但归纳起来只有一点,就是与村级组织管理、村干部作风、经济发展后利益分配存在重要关系。

一是改革发展前进中遇到的普遍问题。改革开放30周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一些收入分配、文化教育、社会保险、医疗卫生等体制还不够健全,东西发展十分不平衡,导致贫富差距、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增收成为十分现实而又迫切的问题。从我县来看,农业效益低、农民增收慢,农民没有经济发展中普遍受益,特别在城乡的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公共设施、基础建设投入上不平衡,特别是偏远山区由于各种原因发展速度慢,群众对村两委、各级政府有怨言。今年来,我县十分关注民生问题,在出台民生政策方面的力度相当大,解决了一大批信访问题,如支宁、知青问题。但在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没有根本上得到解决。如一些涉及民生方面的政策出台比较滞后,跟不上形势的发展需要。如在土地征用方面,我县在20**年出台*政发[20**]162号文件,明确规定征用耕地按照征地总量7%的标准给予安置用地指标。但对20**年以前征用的土地没有给予详细说明,没有适当的政策倾斜,一些群众难以接受。近期,××镇某村针对20**年以前征用土地7%返回地问题去京上访。有些乡镇还因某种原因,7%返回地问题没有及时给予兑现,造成农民的上访因素增多。在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问题,还没有妥善得到解决,这些隐些信访问题仍需要引起重视,在各项事业的发展中得到合理解决。

二是村级民主管理体制与沉旧的思想观念矛盾。村级组织自治是实行农村民主重大跳跃,但一些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历史沿袭官僚作派没有从根本上得到铲除。反过来,群众要求民主参与、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的意愿十分强烈,造成双方矛盾纠纷,干群不和谐。从当前来看,这个矛盾最主要表现为基层民主选举机制还不健全,使一些优秀的村干部难以脱颖而出。一些村级在换届选举过程中,选民单纯从地域的、宗族的、眼前的利益出发来强调民主,不能从全局的、发展的、根本的利益出发来维护自身的民主权利,个别群体为争夺村级“控制权”,在选举过程中不惜大大出手,如郑楼镇某移民村因选举造成群体对立。一些村民被“一包烟”、“一席酒”就能换取“民主”。同时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讲人情、讲面子也很难使最优秀的干部脱颖而出。

二是村干部队伍素质参差不齐与村民要求有距离。一些依靠宗族、地域以及其他非正常因素当选的村干部非常强势,思想素质差,法制意识淡,存在家长作风搞一言堂,不接受村民监督,在村集体项目建设上不公开招投标,从中谋利,在土地承包、村福利分配、处理村民一些纠纷时,不公正、不公平等,把群众赋予的权力当作自己谋私利的工具成为导致干群关系紧张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些村级财务管理混乱、不规范,不公开或虽公开但流于形式,缺乏有效的监督,群众对干部在财务上的收支产生怀疑和猜测心理,导致干群之间互不信任、产生隔阂。部分群众对村干部的要求过高,考虑问题不够客观,往往以个人、小团体或宗族的利益出发要求干部怎么做,一旦达不到自己的愿望,就产生不满。同时,明辨是非的能力差,容易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特别是在一些省、市重点工程上,一旦政府的决定与村里的利益发生矛盾冲突,就认为自身的民主权利受到侵犯,就采取不合作的方式来对抗,甚至出现聚众闹事等过激行为。

三、解决农村信访问题的几点建议。

总书记指出“信访工作是为人民排忧解难的工作,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要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出发,牢固树立抓发展是政绩,保稳定也是政绩的观念,充分认识做好农村信访稳定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努力克服松懈麻痹和畏难发愁情绪,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全力以赴做好这项工作。

1、加强基层信访工作的组织领导。领导重视是做好信访工作的关健,要制定基层信访工作目标责任制,严格考核。及时排查和调处信访问题,就地化解矛盾,特别是要注意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和一个时期的重点问题。对每一类信访问题都要认真分析,找出问题的关键,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有地放矢,对症下药,制定出详细的解决措施。对信访问题,有法可依或有政策可落实,并且在现有情况下能解决的,要立即给予解决,不留尾巴;由于条件所限,目前难以处结的,对信访人做好解释说服工作,制定解决的期限,抓好实施。对信访人反映的问题,无法可依或无政策可落实,但合情合理的,本着服务群众的原则,根据情况,尽量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对于信访人的过高要求,要讲究工作方法,既不能激化矛盾,推卸责任,也不能乱开口子,随意答复,注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拉近与信访人的距离,以真诚换取他们的理解,做到矛盾不上交、不转移、不激化。对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但仍然不断信访、无理缠访,甚至借机闹事的,或为了达到个人目的,煽动、串联、操纵集体上访的,一方面要积极宣传法律法规或政策,反复做好思想疏导工作,另一方面要严肃处理,并做好重点人员的稳控工作。

⒉要充分发挥镇综治中心预防和化解农村信访问题的作用。镇综治工作中心,在处理农村信访问题中具有超前预防作用,要充分发挥其“大服务”功效。一是要深化普法,依法治理。针对新形势下农村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抓住重点,采取送法下乡、逐村讲法、赶“普法大集”等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方式,在农村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普法宣传教育,提高农村干部群众的整体法律素质。二是要把法律的触角延伸到农村生活的各个角落。充分发挥律师、公证和基层法律服务站的职能作用,采取让矛盾双方签订协议书、保证书、公证等方法,制约和规范矛盾各方获取利益的行为和意向,减弱、消除矛盾的磨擦和碰撞,防止矛盾激化。三是要发挥好人民调解在预防和调处农村信访问题中的长处。人民调解工作是基层防止矛盾激化的“第一道防线”,在国外被称为“东方经验”,这是党和政府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有效措施。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加大对调解工作的投入,配齐配强镇、村调委会班子,做到“组织、工作、制度、报酬”四落实。采取“依法依德”调解的方法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纠纷,逐步实现“依法调解”与“依德调解”的有机结合。要利用基层熟悉民情的优势,大力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工作,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四是要建立领导接访与部门协调机制。对于那些涉及范围较广、社会影响大、事关各方面利益的农村信访问题,必须制定相应的政策或处理意见,及时予以解决。

2、加强对村干部的思想教育。一是要加强对村干部、特别是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手中的权力,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严格依法按政策办事,不辜负党和人民对自己的信任,真心实意的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急群众所急,解群众所难,不断增强在群众中的影响力。二是要转变村干部的工作作风。倡导求真务实、讲究民主的工作作风,处理问题时采取与群众平等的态度,协商的方式,及时公正。村中事务多听群众意见,尊重大多数人的愿望,提高做群众思想工作的能力。平时做到严于律已、宽于待人,要求群众做到的,自己带头做到,为村民起到表率作用。

农村信访范文篇5

一、当前农村信访现象的新特点

1-4月份,全镇到县走访数量为16件,到镇走访16件,先后有两人去省申诉,发生到最高人民法院申诉的两次。

从统计上看,当前信访工作呈现鲜明的新特点,主要表现为:

(一)集访数量相对增加。1-4月份,全镇共发生6次集访,占信访总数的16.67%。集访主要发生在农村土地、林木承包;基层机构改革;历史遗留问题等方面。如新南村七组村民,为了争得一份机动地单独供本组收益,先后组织两次到最高人民法院申诉,要求确认一二审法院判决错误。机构改革中落聘人员、离任村干部、复员军人因具有共同或相同诉求,都是集访的高发人群。

(二)越级访更加突出。全镇除到镇走访外,发生的去县访、进京去省访都是越级访,不经镇,不经县,甚至直接到北京,如新南村徐进等村民。信访的层级性被弱化,突发性增强,给预测和应对工作增加难度,给基层人民政府工作带来很多被动,也增加解决信访问题的社会成本。

(三)无理访日趋严重。全镇发生的进京去省访都属无理访。如刘湘君上访的“民师”待遇落实问题,经县市两级信访部门处理,形成结论,否定了他的错误认识,但他仍不死心,继续上访,以市信访局工作人员曾伤害自己,不服市政府信访局复核意见为由对市政府提起行政诉讼,法院不予理睬,便以法院为对象去省走访。崇斌、姜仁之、新南村七组村民所反映的问题经法院反复处理,形成定论,但他们就是不予认可,固执已见,突然地发起进京申诉,增加信访工作代价。

(四)民主访比较集中。在全部信访案件中,大多是村民对村组的作为不满意,怀疑他们的公正,认为他们侵权,反映出民主权利意识的增强,主要表现在:没有按规定给予土地承包权或者说给予的不完整;承包他人的土地、林木不合理,损害村民利益;村干部以权谋私,损害集体利益;村政务财务不公开,剥夺村民知情权;在调处村内矛盾上不积极、不公平等。

(五)利益访现象十分典型。在上访中,都是为着利益,而且是个人利益,很多上访人希望通过信访获取更多的利益,甚至额外的利益。如主动要求政府办理城乡“低保”、要求提高土征收补偿村准、要求政府给予经济帮助等。新南村七组村民在村统一分配土地时以虚报人口方法多获取59亩土地,对外发包收益,村集体纠正收回,在经法院审判败诉后,他们竞到最高院上访,企图夺回土地。

二、信访新特点的成因分析

信访新特点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变化的结果,是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新发展具体反映,折射出我县市场经济发展迅猛,城乡物质文化进步较大的喜人局面,反映出我县经济发展、文化活跃、思想解放、环境宽松、以民为本发展思路的明显成效。信访是稳定情况的“情雨表”,多发的信访虽然暴露出很多不稳定因素,但也充分证明了发展的持续与高效,发展规律告诉我们,伴随着发展,新矛盾、新问题一定会出现,这是利益变化引起的必须结果。比如我镇的国投土地平整项目建设,关系到土地的重新划分,涉及有关人的具体利益,难免有人通过信访表达请求。在机构改革中,一部分人必然被淘汰,为了挽回失去的利益,他们走上信访的道路。所以,信访是发展过程中的自然现象,只要充分认识并认真对待,就能明得失、知不足,更好地开展工作。

正是以民为本理念的强化,我们强调服务与诚信,弱化管理与监督,理解并宽容群众的不合理请求,对他们偏执甚至错误的行为只是加以说服教育而不是制裁与惩罚,导致信访方便快捷,成本较低,成为人们主张权利,维护利益的重要选择,信访数量增加自然而然,而且在短期内不会减势。

环境的宽松加上信息时代信息的开放,群众思想活跃,想法丰富,加上市场经济的影响,人们权利意识增强,利益观念强烈,耻于利而荣于义的思想进一步弱化,积极争取应得利益,甚至包括不该得利益,使得利益访现象非常典型。

为了减少恐惧心理带来的精神压力,许多群众在人多壮胆心理作用下积极利用集访方式来实现自己的追求。也有些群众为了制造声势,增加政府压力,人为地串访集访,导致集访的相对增多。多少年来官情结在群众心目中始终存在,认为官大好办事,权重办成事,在“告御状,众官怕”心理驱使下热衷于进京进省上访,造成越级上访的高发。

目前正在施行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虽然为村组管理提供了有力的工具,但其规定得仍然不全面、不完整、不具体,在某些方面难以操作,不能完全满足现实生活需要。比如对村组法律地位问题,法律没有具体的规定,作为村内的村民小组能否有自己独立的土地等财产,现实生活中,很不统一。有的村以组为单位,土地分包村民。有的村全村一个标准,分包土地。有的村,组里有自己的实体,收益为本组所有,而有的村只有村属财产没有组属财产。正是因为法律规定的原则与笼统,引发歧义与争议,产生上访。一些村干部政策法律水平差,处理事务淡化程序、不公开透明,甚至有失公正,引起群众合理怀疑,引发信访。更有部分村组干部作风不务实,工作不积极,服务不到位,群众有意见,只好上访。

极少数群众不能正确对待历史,不能摆正历史与与现实的关系,总是用今天的眼光看待过去,以现在的标准去衡量昨天,从而产生不合理要求想法。任何政策法律只能着眼于当前和今后,不可能调整过去。一些离任村干部、复员军人、代课老师,他们不感恩当初组织上的照顾,让他们成为先进分子,从普通群众中脱颖而出,从事非农业劳动,有一份体面的岗位和当时不错的收入,反而以组织欠债的心理要求补助安置、帮助支持,或者要退休工资,或者主张支付养老金,用现时的政策回去调整过去的事情。在这些根本不可能落实的主张不能实现时,就理直气壮地上访。

三、应对信访新情况措施探析

信访是发展的伴生物、附属品,是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重要方式和途径,是保护并实现人民群众民主权利的重要手段。要理性地看待上访,既不熟视无睹,束之高搁,也不大惊小怪,草木皆兵,要认真对待,积极应对,因势制宜,对症下药,努少消除信访,为发展扫清障碍。

(一)正确评价,理性判断。目前,党和政府重视信访工作,加强工作部署,健全工作机制,严格工作责任,畅通人民群众表达意愿,维护权利的渠道,必须全力建设好这项惠民工程。在评价信访问题上应坚持理性判断,正确评价,既不能将信访等同于工作责任,也不能将信访视同无理取闹,正当的信访是群众困难,应认真研究解决,无理的信访是市场经济利益化的表现,应从解访工作中册除。对照这个标准,当前在评价信访工作上仍然存在唯数字主义的不足,没有区分和辨别正当访和无理访,科学性与公正性欠缺。在评价稳定质量上,不能单以信访发生数量为标准进行考核,而是要区分正当访与无理访,只能将正当访的数量作为考核指标,将不通过合法渠道解决纠纷、无理谋求不正当利益的无理访排除考核指标之外,如此,提高评价的科学性与公正性。在评价一个地区的信访工作业绩时,也不能单以信访总量作为考核标准,而是要结合人口、经济建设指标等各种因素综合评价,以合理的判断,公正的考核调动信访工作人员积极性,推动信访维稳工作深入开展。

(二)因势制宜,灵活处理。对待上访要主动迎接,不可回避拒绝。要畅通信访渠道,让群众信访有路走,有门进。只有这样,才能将矛盾留在身边,否则造成矛盾升级,越级上访,不但造成工作被动,而且为处理增加成本和难度。对待信访,要耐心接待,掌握情况,分析原因,寻找策略,切不可闭目塞听,敷衍了事。对于各种信访事项,要分门别类,区别对待,加强教育疏导,分流无理信访;认真履行职责,解决正当信访。对于能够解决的问题应积极主动地帮助解决,不能认为平白无故地为他人办事是劳而无功的傻瓜,要以公仆心办服务事。对于一时不能解决的,要说明原因,给予答复,把上访始终控制在手中。要提高处理纠纷和矛盾的技术水平,因势制宜,灵活多变,以各种变通方法解决棘手难题,可以充分利用国家各种支农、惠农政策补贴曾为发展作出牺牲的群众,把他们从求偿的上访路上拉回来。公务员之家:

农村信访范文篇6

一、当前农村信访举报的现状

1、受理的信访举报总量稳中有降,涉及农村信访举报占信访总量的比重大

当前,农村群众信访举报一直在高态位上运行,特别每逢村“两委”换届,信访举报总量均呈上升态势,而涉及农村村组干部的信访举报所占比重较大。从玉溪市的情况看,全市纪检监察机关20*年—20*年受理属检举控告类的信访举报为3300余件。其中,涉及农村村组干部经济、作风和村务、财务的举报1300余件,占25.4%;处分各类党员领导干部450余人,其中,农村党员干部160余人,占处分总数的28%。其错误性质涉及贪污、贿赂、挪用公款、违反财经纪律、失职、侵犯党员公民权利、违反社会主义道德和违反社会管理秩序等。一方面反映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逐步完善,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和监督意识普遍增强,人民群众参与反腐败的积极性不断高涨;另一方面也暴露出我们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及干部队伍中确实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疏远了干群关系,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经济发展。

2、举报涉及范围越来越广泛,处理难度明显增大。从受理的反映农村问题的信访举报看,既涉及贪污、贿赂、挪用公款、违反财经纪律、失职、侵犯党员公民权利、违反社会主义道德和违反社会管理秩序等问题、还有村务、财务公开、土地批租、工程发包、城市拆迁、土地征用补偿等问题。而且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比较复杂,一时难以解决,常常出现多次调处,多次循环往复的现象。

3、集体访和越级访经常发生。集体访一般三五成群,有时一来就是10多人,甚致几十人。有的围堵县市委政府,有的直接到省政府,北京上访,不但影响了机关的正常工作秩序,而且引起社会不稳定。

4、群众对信访举报要求每信必查,每查必究的迫切性与实际工作有一定差距。纪检监察部门在信访的处理上由于自身特点、规定、原则和人员编制的限制,以及对反映的问题角度、性质、严重程度看法不同,在处理信访问题时,只能根据实际情况,分清主次进行处理,造成群众举报与解决信访问题时间上的差距,使群众不理解,以致越级上访,重复信访。

5、群众的信访情况复杂。信访人反映的问题,有亲身经历,不愿受欺压提出控告;有道听途说的;有路见不平,写信相助的;也有存在不平衡心理报复人的;甚至是别有用心,捏造事实,制造混乱,陷害他人或故意造成不良影响的。各种来信来访,有的是真名实姓,有的是怕打击报复匿名或化名;有冒名顶替的,情况较为复杂。

二、当前农村信访举报突出的主要原因

1、农民民主法制意识加强。农村实行村民自治后,农村基层民主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与以前相比,村民管理村务的主人翁意识得到增强,监督村务的积极性得到提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村务公开的推进,村民逐渐懂得如何利用法律渠道来维护自身利益,许多群众在上访期间都咨询过律师。另一方面,村干部对村民的这种意识认识不到位,一旦忽视了村民强烈的民主意识和自卫观念而不注重自己的言行,就容易与村民产生矛盾,导致群众信访。

2、农村干部为政不廉,办事不公。农村干部队伍中主流是好的,但有极少数干部当选后放松了思想警惕,不注意自己的形象,不走群众路线,不关心群众的利益,不发扬民主,办事决策独断专行,办事不公开公正。有的村干部在位时不是考虑如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而是盘算如何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对待群众不是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而是态度生硬,作风粗暴,方法简单,有的以罚代政,这些行为引起了群众的强烈不满,严重伤害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激起了群众的义愤而导致上访。

3、村组财务管理混乱,办事透明度不高,群众有疑问。有的村组由于执行财务制度不严,使得村组干部将上级下拨的救济款、集体收入款、征地补偿费等随意截留、不入帐、不上报,长时间不向村民公开村务,即使公开也只是向征性地公开收支总额,不公开明细帐,透明度低,群众不相信有疑问,当群众提出质疑时,一些村干部不予说明和解释,甚至压制、打击群众,造成干群情绪对立,群众就采取集体访、越级访的办法,希望上级组织来查明真相。

4、受理查处问题不到位。有的乡镇党委、政府不认真听取群众的呼声和要求,没有对群众反映的少数农村基层干部以权谋私,为政不廉等违法违纪情况进行严肃查处,有的甚至纵容包庇或共同危害群众利益,群众认为他们是官官相护串通一气的,就越级向“上面”反映。

5、一些群众受不正常心态的驱使,有的为了减少个人上访的风险,不管反映的问题与个人是否有关,都加入集体上访、联名访的行列;有的受“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错误思想的影响,认为只有集体上访,越级上访,才能引起领导重视,促使所反映的问题得到解决。

三、解决农村信访问题突出的对策

解决农村信访突出问题,关键是把信访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主要对策:

农村信访范文篇7

一、实施源头治理,是搞好农村信访稳定工作的前提

农村稳,则全镇稳。打造平安乡镇,必须从解决农村班子问题、提高群众素质入手,规范农村工作,实施源头治理。

(一)加强农村基层班子建设,提高村干部素质。结合贯彻《招远市村级规范化管理工作实施办法》,*镇组织各村两委成员进行了为期三天的集中学习,并采取以会代训的形式,多次以工作区为单位召开村两委成员会议,进一步学习掌握农村工作方法和具体实施程序。同时,加大村干部调整力度,先后调整5个不适应工作的农村党支部,使全镇村干部素质明显提升,村级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明显增强。

(二)突出关键环节,规范“两务”公开。农村“财务、村务”是引发社会矛盾的重要方面。为此,他们注重加强对“两务”公开工作的监督检查,对公开程序、内容、时间作了统一规定,并投资2万元,为经济困难村统一制作公开栏,真正把“两务”公开落到实处,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了社会矛盾。

(三)加大法律、政策宣传力度,强化法治意识。该镇充分发挥镇电教中心作用,定期组织有关站、办、所负责人在电视上宣传法律、法规和政策,并采用张贴标语、悬挂过街幕、出动宣传车等形式,扩大宣传范围。每月聘请专业人士,到镇调解中心现场开展咨询活动,为群众解难答疑,进一步提高了群众依法办事、照章理事的意识。

(四)整合各方资源,凝聚工作合力。一是整合职能部门资源。设立了专门的纪检信访接待室,受理反映党员干部违纪的信访案件;将信访办、司法所、民政办等涉及群众利益的部门纳入调解中心,作为镇党委、政府处理信访工作的“对外窗口”,设立接待室、调解厅、巡回法庭、听证室、档案室等,实行一个场所、一体化办公。以五个驻村工作区为依托,实行工作区、综治站、警务区合署办公、三位一体的工作方式,对辖区内发生的各类社会矛盾实行配套联动,联合处理。二是挖掘民间资源。在每个村都建立起以政工书记为信访助理员、党员小组长及村民代表为信访信息员的稳定工作信息网络,及时排查不稳定隐患。今年以来,通过及时上报信息化解集体访16起。三是整合村干部资源。各工作区每月召开一次村干部案件协调、调度会议,将疑难案件摆上桌面,集体出主意想办法,使许多棘手案件得到顺利解决。四是发挥离退休老干部余热。组织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干部,充分发挥他们人缘好、资历深、经验丰富、时间充裕等优势,与上访老户结成包帮对子,做好思想工作,稳定、化解上访人的情绪。

二、分类处理矛盾,是搞好农村信访稳定工作的关键

新时期农村社会矛盾的成因既有经济利益的调整,也有民主法治的诉求,还有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冲突,要从根本上化解,必须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文化等手段,分类处理。

(一)化整为零破解群访。一些人受“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错误思想的影响,往往利用集体名义,有目的地组织群众上访,向党委、政府施加压力,使要解决处理的问题更趋复杂化。对此,他们采取化整为零、变集体访为个体访的办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如,潘家村潘某组织15名60岁以上的老人反映原支部书记有经济问题,经组织上查否后,潘某仍煽动组织集体上访。针对这种情况,镇里分头做上访人的工作,使他们了解了事情真相,不再参与集体上访。

(二)灵活变通处理问题。对有些社会矛盾的解决,由于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作依据,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和个案特点,采取灵活变通的方法予以处理,维护社会稳定。如,有的群众过去为社会做出了贡献,现在年岁大了,家庭生活有一定困难,便想通过信访渠道要求政府解决生活困难问题,但国家又没有这方面的政策,他们的要求难以达到。该镇采取办理最低生活保障和给予困难救济等措施,帮助其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及时消除了矛盾隐患。

(三)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支持。根据信访案件涉案性质、涉访人身份的不同,他们及时与市里有关部门联系,争取帮助,共同予以解决。例如:在镇里实施“村村通”工程过程中,韩家村王某因道路地形原因与村委发生矛盾,其在部队服役的儿子也参与矛盾纠纷。他们针对其子是军人且面临转业回乡的情况,邀请人武部和民政局的领导共同与王某儿子谈心,分析利害关系,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三、搞好制度建设,是搞好农村信访稳定工作的保证

能否把工作落到实处,制度建设是关键。*镇根据工作需要,通过建章立制,落实责任,使信访稳定工作步入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一是工作例会制度。镇里每月召开一次由驻村工作区和相关站、办、所负责人参加的稳定工作调度会议,各驻村工作区每半月召开一次由支部书记、信访助理员、信访信息员参加的稳定例会,交流情况,分析问题,研究措施。

二是部门联动机制。在镇纪委、政工办、民政办、经管站、派出所等部门设立固定联系员,根据需要,由镇调解中心联系有关部门加强协作,配套联动,以便迅速解决矛盾纠纷。

三是矛盾纠纷排查制度。坚持每周、每月在全镇进行一次排查。重大节假日、敏感时期和纠纷多发时段开展集中排查,对重点区域、单位、部位和对象进行重点排查。

四是纠纷交办制度。对排查和受理的矛盾纠纷,由镇调解中心统一登记,以交办单的形式,逐案落实到承办单位和承办人,并明确调处要求、处结时间。

五是听证制度。对热点、难点问题,调查处理意见反馈后,上访人仍有异议的,实行公开听证制度。把反映人,涉访村干部、群众代表、党员代表,驻村工作区包区两委成员、区长、包村干部,司法所等单位人员召集在一起,公开信访问题、调查过程和处理意见,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由各方自由发表意见,直至消除异议,形成共识。

农村信访范文篇8

一、当前农村信访反映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二轮土地延包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土地延包至三十年不变且不得随意调整,造成有人无田、有田无人现象,人地矛盾突出;二是少数村因人地矛盾突出,多数群众要求小调整,因工作不力等原因,大田调出户不划出承包田,采用动钱不动田方法找补,钱又收不上来,致使土地调进户既得不到土地又得不到钱,从而引发上访。

(二)村级财务管理及村干部经济、作风问题。主要反映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反映村干部以权谋私、贪污、侵占、挪用公款;二是独断专行、失职、渎职;三是铺张浪费、挥霍公款;四是侵犯群众合法权益、打击报复。

(三)村委会换届选举遗留问题。此类信访反映的主要问题是在选举过程中存在威胁、贿选的问题和有违反选举法有关规定的行为。

二、产生农村信访问题多的根本原因。

(一)基层干群关系不和谐。这是引发当前基层信访的主要原因之一,导致基层干群关系紧张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村干部方面的原因。(1)少数村干部的思想素质较差,办事不公道,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自己谋私利的工具。如在农户申请建房时吃、拿、卡、要。对村集体项目不公开招投标,优亲厚友,从中谋利。在土地承包、有关款项分配、处理村民一些纠纷时,不公正、不公平,所有这些都容易引起群众的强烈不满,败坏了党风,损害了党在农村的形象。(2)村干部在决策时不民主、不科学、不按程序办事、不尊重群众意愿,不充分考虑群众利益。(3)村干部工作作风粗暴,法制观念淡薄,独断专行,民主意识不强。一些村干部在工作中,工作方法简单,不善于做群众思想工作,进一步激化了干群矛盾。(4)村级财务管理混乱、不规范,村干部乱吃喝、铺张浪费现象严重。(5)一些村干部自身不过硬,失去了群众的信任,恶化了与群众之间的鱼水关系,有的自己带头拖欠村集体的承包款,有的平时不注意自己的形象,参与,生活作风不检点等,使自己在群众中没有威信,说话没有份量,难以发挥党员干部的表率作用。

二是群众方面的原因:(1)农村经过20多年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村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同时,由于以家庭为单位组织生产,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农民的集体主义观念,加之部分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农民从集体中得到的福利和实惠很少,农村集体的凝聚力、号召力有所下降,这样,使农民的集体意识淡薄、利己主义的思想增强,客观上给农村干群关系带来了不利影响。(2)对村干部的要求过高,考虑问题不够客观,缺乏从整个村来考虑问题的思维习惯,往往以个人、小团体或宗族的利益要求干部怎么做,一旦干部不那样做,就满腹怨言。同时,明辨是非的能力差,容易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3)缺乏一种防微杜渐、时常关心集体的意识。平时一般都不太关心村集体的一些事情,总认为与自己不相干,任凭村干部怎么操作,对村干部的一些错误做法不敢指出,采取消极对待的态度,缺乏敢于、善于同不良现象作斗争的习惯和勇气,给一些素质差的村干部违法乱纪埋下隐患。(4)只要权利不要义务。部分村民在争取自己的权利或利益的时候,忽视自己应该承担相应的义务或责任,也是造成基层工作难做、一些社会矛盾难以调处的重要原因。

(二)基层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不到位。

随着法制的健全,村民民主意识的不断增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得到加强,但离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离村民的民主参政议政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当前基层的许多信访问题都与缺乏基层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有很大关系,如村级财务问题,这是基层信访的热点、焦点问题,虽然现在村村实行村务公开,但部份村公开内容过于简单,公开程序不够规范,公开时间不定期,使村务公开流于形式。当前基层组织的一些决策(如公益事业、山林承包等),往往不经过村民代表以上会议讨论,民主议事制度形同虚设,这在一定程度上侵害了村民的利益。基层组织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不规范、不到位与村民逐步增强的民主意识产生矛盾,也是造成许多信访问题的原因之一。

(三)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部分乡镇党委、政府对村级班子建设存在着使用多、教育管理少的现象,平时只注重布置工作任务,而轻视抓好村级班子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二是部分村“两委”在运作方面关系还未理顺,影响村各项工作的开展和稳定。

三、化解农村信访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思想、作风建设,密切与群众的鱼水关系。

首先,要加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教育。正确对待自己手中的权力,要清楚的认识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于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而没有为自己谋私的权利,否则就会失去群众对你的信任,丧失你手中的权力。只有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真心实意为群众服务,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急群众所急,解群众所难,群众才能把自己当亲人,干群鱼水关系才能建立起来,干部在群众当中的感召力和疑聚力才能增强,才能有资格有本钱处理好农村方方面面的矛盾和问题。

其次,要加强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作风建设。作风不民主,工作不深入不细致,是导致一些干部好事办砸、处事不公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影响干群关系的重要因素。要解决这个问题,主要应从四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干部民主意识教育,使干部真正懂得倾听民意集中民智,是干部正确决策,办好实事的必备前提;二是倡导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办事处理问题一定要从客观实际出发,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多做调查研究,弄清问题的本质和矛盾的症结所在,从而对症下药,使问题得到及时公正妥善处理;三是要提倡严于律已宽于待人的好品质好作风,干部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要求群众做到的,不但自己带头做到,而且还要使自己的家人和亲属也要先做到,干部身教重于言教的表率作用,就能在群众中形成无形的感召力和推动力,多数群众也会自觉跟进,即使少数群众一时想不通,干部能采取平等的态度,协商的方式做工作,也容易使其思想转化,不会导致干群关系恶化的局面;四是要重用作风民主务实、办事公道、廉洁勤政的干部,形成一种好的用人导向,激励干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二)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首先,要加强四民主(即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受理、民主监督)两公开(即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的推进力度。当前在推进基层民主建设方面,应着重做到三点:(1)努力推进民主决策,凡是涉及村民利益的重要事项都须提请全体村民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按大多数人的意见作出决定。上级党委、政府要严格把关,对未经全体村民或村民代表会议多数同意的重大决策,不准村级组织随意实施。为保障群众的民主决策权利落到实处,建立重大决策上级党委、政府审核制度。对未经审核随意实施,造成不良后果的,要追究责任。(2)切实搞好村务公开工作。凡是村里的重大事项和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都应向村民公开,要加强群众参与和监督的力度,增强村务公开的透明度。村务公开的重点是财务公开,实行村帐乡管后,要加强对财务工作的监督检查。

再次,要加强农村干部群众的普法教育。基层民主政治能否顺利推进,与农村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制意识密不可分。民主的顺利推进要靠法制来保证,更需要知法懂法的干部群众来实行。因此,必需把加强普法教育作为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环节,切实抓紧抓好。当前应重点抓好宪法、土地管理法、土地承包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刑法、治安处罚条例、信访条例和民法通则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通过教育,提高基层干部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意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依法行使自己民主权利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特别要让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权利与义务是相一致的。自己在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利时,必需承担法律规定的相应义务,只要权利不要义务,只有义务没有权利,都违背了权利与义务相一致的基本原则。

(三)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

农村信访范文篇9

一、物质利益受到侵害。

一是土地承包权没有保障。2003年3月,我镇各村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刚刚结束,就有一个村民来反映,新当选的村委会要收回他承包的土地。当时我们看了该村民拿来的土地承包证书,我们知道,98年我国农村第二轮土地承包,承包期30年不变,所以该村委会收回他的土地是不对的。我们研究了一下有关政策,有三种有关政策,有三种情况村委会不能收回土地。一是村民外出将土地交给村委会,这种情况是村民将土地交给村委会代保管,村委会不能将土地收回,村民回来后,要求继续承包土地,村委会必须将土地交给该农民。二是依据法律,村民有权将自己承包的土地转包,村委会不能以你已将土地转包他人而将土地收回。三是如果该村民外出打工,承包的土地由基亲属代为耕种,村委会不能以此为由将其土地收回。此类信访问题在98—99年较多,占信访量的1/3。现在还存在一些遗留问题。

二是局部过重的农民负担。1998年至1999年,这两年有部分村民来访,反映其所在村闲置干部过多,(其中有个村有57个干部),农民负担过重,还有一个村的来访者反映该村土地税定得过高,超出村民承受能力。

三是农村资源发包缺乏透明度。农村机动地、“五荒”和集体资产的发包、转让、出售,暗箱操作且价格低廉,有的“近水楼台先得月”,使集体利益受损,农民看在眼里,痛在心里,“物不平则鸣”,故而上访。2001年4月2日,中内泡135名村民到区政府上访,4月3日到市政府上访。9日、16日又到区政府集体上访。4月10日又到市里上访,并在市政府滞留两天一夜。他们这次大规模上访的原因就是因为该村委会在没有征得村民同意的情况下,将村集体的水面低价承包给了他人。

二、民主权利受到侵犯。

一是政务财务公开不到位。农民是农村的主人,有权利参与集体事物管理和建设,有权对集体重大事项和财务状况进行监督。但个别村屯无视农民的种种权利,公开流于形式,“说芝麻避西瓜”,搞“模糊战术”,农民“雾里看花”,疑窦顿生,有被愚弄的感觉。98、99两年我办共接待因村务财务不公开而上访案4件次。

二是基层民主工作有薄弱环节。实行村民自治后,个别村民主建设没有到位,尤其是农民对村级事务的民主监督无法行使,主人公地位没有保障。例如有的村民来反映该村的理财小组等于虚设,根本派不上用处。

三、村级事务管理混乱。

有的村帐目不公开,个别村干部有贪污嫌疑,有的凭借权利乱用“两工”,有的资源发包上多吃多占、偏亲向友,“肥水不流外人田”,看着“糊涂帐”农民心犯嘀咕,事不顺,心不平,如梗在喉,不吐不快。几年来,我办共接待因此来访5件次。

四、工作方法简单生硬。

在税费征缴、“一事一议”、村委会换届选举和分摊任务时,有的镇、村干部缺乏必要的思想教育,重“统”轻“疏”,话没说透,理没说清,干群沟通少,工作线条粗,农民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故心存芥蒂,对干部不信任。我经常接待这样的来访者,他们进政府就要找区长,找区委书记,待问明原因是,他因事找到镇、村干部时,他们的回答是“愿上哪告上哪告”,或者说“我就不管”。

五、干部作风问题。

农村干部工作较为辛苦,但由于方式方法问题,一些农民不理解,因而管理工作难做,逐渐失去了责任感。有的缺乏民主,涉及农民利益的事情,往往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拉大了同群众的距离,增加了干群的对立情绪,有的办事不公平,偏亲向友,以势压人,谋取私利,甚至奢侈浪费,违法乱纪,加大了集体亏空,加重了群众的愤懑情绪。在干群矛盾面前,有的缺乏自省,认识不到干部作风是干群紧张的导火索和崔化剂,片面归结为农民素质低而加以推卸。2001年初,有一个村的村民到市、区集体访,反映了14个问题,经区里调查核实后给予答复。但他们不服,最后演变为要求罢免该村的村委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干群关系紧张。

六、政策法规落实走样。

有的村干部政策水平低或者出于少数人利益需要,在贯彻落实农村各项政策时,或截留政策,或曲解政策,或擅定土政策。殊不知,农民已从宣传媒介上知晓了政策精神,这样做只能引发矛盾,效果适得其。1997年,不知出于何原因,在第一轮土地承包期未满之时,有一个村擅自将土地进行了调整,结果导致97-98年产能建设用地补偿款无法发放,部分村民越级访不断,至今不能解决。

主要对策

一、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工作意识。

一是建立农村信访领导责任制。把农村信访工作摆上镇村党政主要领导的工作日程,切实做到党政一把手负总责、负全责。二是建立信访目标考核制。将农村信访纳入各级干部工作目标考核范畴。在考核、评估和使用干部时,把其分管或主管的信访工作列为重要内容,从而增强各级农村干部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三是强化信访工作逐级负责制。为避免推诿扯皮现象,工作中应该严格坚持“分级负责,归口办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这样,目标清晰,责任清楚,便于跟踪问效。四是实行领导包案制。我区每年都将较为重大的信访案进行“三包一保”,并以文件形式下发,那里就包括我们的镇领导和村领导。“三包”是包接待、包处理、包落实,一保是保稳定。五是实行信访首问责任制。凡第一个接访者必须突破时空限制,“一竿子插到底”,直到将上访问题处理完毕,力避“踢皮球”和“接力赛”。六是强化“一案三查”制度。为避免出现重访、缠访和越级访现象发生,可实行“三查”,即一查上访问题产生的原因,二查接待处理中有无违法现象,三查上访者有无违法行为,这样三管齐下,多头并举,标本兼治,有助于消除有访不查,查而不结,结而无果的弊端。七是实行责任追究制。对那些不负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领导,实行责任追究。

二、加强政策法律宣传,重视思想引导。

农民之所以上访或者说在上访过程中有违法行为,都是因为他们对党在农村的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知之甚少。这样就要求我们必须通过各种形式经常的向农民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如土地承包、农民负担、合同管理、税费改革和村民自治等,同时要宣传《信访条例》、《黑龙江省逐级访规定》《黑龙江省信访收容遣送工作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例如《信访条例》第十二条规定:“多人反映共同意见、建议和要求的,一般应当采用书信、电话等形式提出,需要采用走访形式的,应当推选代表提出,代表人数不得超过5人。”《黑龙江省信访收容遣送工作规定》中的第七条规定:上访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者,可予以收容遣送。(1)所提出的信访事项已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得到解决。仍坚持无理要求,经批评教育无效,继续纠缠不休者;(2)将老人、病残人、儿童舍弃在信访接待单位,进行要挟,经批评教育仍不改者;(3)围堵、冲击国家机关、拦截公务车辆造成不良影响串联怂恿上访人员纠缠取闹经批评教育无效者;……(8)其他严重影响信访秩序、国家机关工作秩序,经批评教育不改者。上述行为违反治安管理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通过宣传,不断增强农民的法律责任感,增强自觉履行义务的自觉性。

三、变上访为下访,化被动为主动。

农村信访干部要屏弃传统的“你上访,我接待”“你提问题,我协调”的工作方法,变静为动,变上访为下访。这不是简单的概念转换,也不单单是工作机制的转变,更重要的是工作作风的转变。对待下访问题,我们应注意勤、快、实。“勤”,即要多下基层,勤深入到群众当中。为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只有善于倾听民声,捕捉民意,才能化解矛盾稳人心,我们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作风才能落到实处。“快”,即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要树立“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的观念,清除群众问题“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错误思想倾向。要抓住解决问题的大好时机,及早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给群众一个及时、满意的答复。”实’,即实实在在为群众办事。要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常怀爱民之心,常行为民之举,始终把发展经济和增加群众收入放在首位,尽快让群众富裕起来。实事办多了,矛盾就减少了,上访问题自然会得到解决。

四、狠抓政策落实,坚持依法信访。

在贯彻落实上级方针、政策时,要严格按政策办事,严格工作程序。对政策落实不到位或有偏差的应及时予以纠正,对侵犯集体和村民利益的及时查处,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2001年春中内泡村水面外包一案的及时解决,就是依法信访的典范。有一个村因占地补偿问题引起群众上访,此问题经过市纪检监察部门调查合适后,给相关领导进行了党纪、政纪处分。同时,对那些无理取闹的上访者也要依法打击,依法维护我们的信访秩序。“7.30”事件中的违法者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从这几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依法信访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执法机关要依法行政,二是对违法上访者进行打击。要注意的是我们的村委会是没有执法权的。

五、讲究工作方法,顺应民心民意。

农村在开展工作时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各方面关系,力求动机与效果、手段与目的、过程与结果的有机统一。把握不准的问题要调查研究,不轻易表态,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取得谅解,限期解决。对涉及面广、事关重大的问题要周密考虑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多发挥村民理财小组、民调小组等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还要注意信息沟通,把一时解决不了的重大问题及时向上级部门反映,争取上级的支持。同时耐心细致的做好上访群众的疏导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激化矛盾。

成因分析

一、物质利益受到侵害。

一是土地承包权没有保障。2003年3月,我镇各村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刚刚结束,就有一个村民来反映,新当选的村委会要收回他承包的土地。当时我们看了该村民拿来的土地承包证书,我们知道,98年我国农村第二轮土地承包,承包期30年不变,所以该村委会收回他的土地是不对的。我们研究了一下有关政策,有三种有关政策,有三种情况村委会不能收回土地。一是村民外出将土地交给村委会,这种情况是村民将土地交给村委会代保管,村委会不能将土地收回,村民回来后,要求继续承包土地,村委会必须将土地交给该农民。二是依据法律,村民有权将自己承包的土地转包,村委会不能以你已将土地转包他人而将土地收回。三是如果该村民外出打工,承包的土地由基亲属代为耕种,村委会不能以此为由将其土地收回。此类信访问题在98—99年较多,占信访量的1/3。现在还存在一些遗留问题。

二是局部过重的农民负担。1998年至1999年,这两年有部分村民来访,反映其所在村闲置干部过多,(其中有个村有57个干部),农民负担过重,还有一个村的来访者反映该村土地税定得过高,超出村民承受能力。

三是农村资源发包缺乏透明度。农村机动地、“五荒”和集体资产的发包、转让、出售,暗箱操作且价格低廉,有的“近水楼台先得月”,使集体利益受损,农民看在眼里,痛在心里,“物不平则鸣”,故而上访。2001年4月2日,中内泡135名村民到区政府上访,4月3日到市政府上访。9日、16日又到区政府集体上访。4月10日又到市里上访,并在市政府滞留两天一夜。他们这次大规模上访的原因就是因为该村委会在没有征得村民同意的情况下,将村集体的水面低价承包给了他人。

二、民主权利受到侵犯。

一是政务财务公开不到位。农民是农村的主人,有权利参与集体事物管理和建设,有权对集体重大事项和财务状况进行监督。但个别村屯无视农民的种种权利,公开流于形式,“说芝麻避西瓜”,搞“模糊战术”,农民“雾里看花”,疑窦顿生,有被愚弄的感觉。98、99两年我办共接待因村务财务不公开而上访案4件次。

二是基层民主工作有薄弱环节。实行村民自治后,个别村民主建设没有到位,尤其是农民对村级事务的民主监督无法行使,主人公地位没有保障。例如有的村民来反映该村的理财小组等于虚设,根本派不上用处。

三、村级事务管理混乱。

有的村帐目不公开,个别村干部有贪污嫌疑,有的凭借权利乱用“两工”,有的资源发包上多吃多占、偏亲向友,“肥水不流外人田”,看着“糊涂帐”农民心犯嘀咕,事不顺,心不平,如梗在喉,不吐不快。几年来,我办共接待因此来访5件次。

四、工作方法简单生硬。

在税费征缴、“一事一议”、村委会换届选举和分摊任务时,有的镇、村干部缺乏必要的思想教育,重“统”轻“疏”,话没说透,理没说清,干群沟通少,工作线条粗,农民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故心存芥蒂,对干部不信任。我经常接待这样的来访者,他们进政府就要找区长,找区委书记,待问明原因是,他因事找到镇、村干部时,他们的回答是“愿上哪告上哪告”,或者说“我就不管”。

五、干部作风问题。

农村干部工作较为辛苦,但由于方式方法问题,一些农民不理解,因而管理工作难做,逐渐失去了责任感。有的缺乏民主,涉及农民利益的事情,往往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拉大了同群众的距离,增加了干群的对立情绪,有的办事不公平,偏亲向友,以势压人,谋取私利,甚至奢侈浪费,违法乱纪,加大了集体亏空,加重了群众的愤懑情绪。在干群矛盾面前,有的缺乏自省,认识不到干部作风是干群紧张的导火索和崔化剂,片面归结为农民素质低而加以推卸。2001年初,有一个村的村民到市、区集体访,反映了14个问题,经区里调查核实后给予答复。但他们不服,最后演变为要求罢免该村的村委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干群关系紧张。

六、政策法规落实走样。

有的村干部政策水平低或者出于少数人利益需要,在贯彻落实农村各项政策时,或截留政策,或曲解政策,或擅定土政策。殊不知,农民已从宣传媒介上知晓了政策精神,这样做只能引发矛盾,效果适得其。1997年,不知出于何原因,在第一轮土地承包期未满之时,有一个村擅自将土地进行了调整,结果导致97-98年产能建设用地补偿款无法发放,部分村民越级访不断,至今不能解决。

主要对策

一、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工作意识。

一是建立农村信访领导责任制。把农村信访工作摆上镇村党政主要领导的工作日程,切实做到党政一把手负总责、负全责。二是建立信访目标考核制。将农村信访纳入各级干部工作目标考核范畴。在考核、评估和使用干部时,把其分管或主管的信访工作列为重要内容,从而增强各级农村干部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三是强化信访工作逐级负责制。为避免推诿扯皮现象,工作中应该严格坚持“分级负责,归口办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这样,目标清晰,责任清楚,便于跟踪问效。四是实行领导包案制。我区每年都将较为重大的信访案进行“三包一保”,并以文件形式下发,那里就包括我们的镇领导和村领导。“三包”是包接待、包处理、包落实,一保是保稳定。五是实行信访首问责任制。凡第一个接访者必须突破时空限制,“一竿子插到底”,直到将上访问题处理完毕,力避“踢皮球”和“接力赛”。六是强化“一案三查”制度。为避免出现重访、缠访和越级访现象发生,可实行“三查”,即一查上访问题产生的原因,二查接待处理中有无违法现象,三查上访者有无违法行为,这样三管齐下,多头并举,标本兼治,有助于消除有访不查,查而不结,结而无果的弊端。七是实行责任追究制。对那些不负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领导,实行责任追究。

二、加强政策法律宣传,重视思想引导。

农民之所以上访或者说在上访过程中有违法行为,都是因为他们对党在农村的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知之甚少。这样就要求我们必须通过各种形式经常的向农民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如土地承包、农民负担、合同管理、税费改革和村民自治等,同时要宣传《信访条例》、《黑龙江省逐级访规定》《黑龙江省信访收容遣送工作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例如《信访条例》第十二条规定:“多人反映共同意见、建议和要求的,一般应当采用书信、电话等形式提出,需要采用走访形式的,应当推选代表提出,代表人数不得超过5人。”《黑龙江省信访收容遣送工作规定》中的第七条规定:上访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者,可予以收容遣送。(1)所提出的信访事项已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得到解决。仍坚持无理要求,经批评教育无效,继续纠缠不休者;(2)将老人、病残人、儿童舍弃在信访接待单位,进行要挟,经批评教育仍不改者;(3)围堵、冲击国家机关、拦截公务车辆造成不良影响串联怂恿上访人员纠缠取闹经批评教育无效者;……(8)其他严重影响信访秩序、国家机关工作秩序,经批评教育不改者。上述行为违反治安管理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通过宣传,不断增强农民的法律责任感,增强自觉履行义务的自觉性。

三、变上访为下访,化被动为主动。

农村信访干部要屏弃传统的“你上访,我接待”“你提问题,我协调”的工作方法,变静为动,变上访为下访。这不是简单的概念转换,也不单单是工作机制的转变,更重要的是工作作风的转变。对待下访问题,我们应注意勤、快、实。“勤”,即要多下基层,勤深入到群众当中。为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只有善于倾听民声,捕捉民意,才能化解矛盾稳人心,我们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作风才能落到实处。“快”,即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要树立“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的观念,清除群众问题“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错误思想倾向。要抓住解决问题的大好时机,及早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给群众一个及时、满意的答复。”实’,即实实在在为群众办事。要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常怀爱民之心,常行为民之举,始终把发展经济和增加群众收入放在首位,尽快让群众富裕起来。实事办多了,矛盾就减少了,上访问题自然会得到解决。

四、狠抓政策落实,坚持依法信访。

在贯彻落实上级方针、政策时,要严格按政策办事,严格工作程序。对政策落实不到位或有偏差的应及时予以纠正,对侵犯集体和村民利益的及时查处,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2001年春中内泡村水面外包一案的及时解决,就是依法信访的典范。有一个村因占地补偿问题引起群众上访,此问题经过市纪检监察部门调查合适后,给相关领导进行了党纪、政纪处分。同时,对那些无理取闹的上访者也要依法打击,依法维护我们的信访秩序。“7.30”事件中的违法者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从这几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依法信访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执法机关要依法行政,二是对违法上访者进行打击。要注意的是我们的村委会是没有执法权的。

农村信访范文篇10

一、群众信访举报反映的主要问题

从阎良区近几年(2003年1月至2006年7月)的实际情况看,我们收到反映农村问题的信访举报71件(次),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财务管理。群众举报33件(次),占总信访件71件(次)的46.5%,主要表现为:在收支方面,存在收支不符、白条入账、挪用公款等问题;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村委会主任说了算,财务账目不连续,干部大包大揽资金问题;在财务公开方面,存在财务公开不清楚、不细致,未有详细项目和公开不及时现象。

2、征地拆迁。群众举报16件(次),占总信访件71件(次)的22.5%,主要表现为:兑付征地拆迁资金政策宣传不到位,群众不清楚具体征地赔付情况,得不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在征地拆迁资金管理上兑付不透明、不及时、不到位,引起群众不满,多头信访,给征地拆迁工作造成了一定困难。

3、宅基地管理。群众举报12件(次),占总信访件71件(次)的16.9%,主要表现为:①群众申请宅基地批准手续不全;②村庄规划不到位,乱占乱建;③有个别村级公益事业缺乏资金保证,收入少,存在农村干部变相买卖宅基地问题。

4、承包田。群众举报10件(次),占总信访件71件(次)的14.1%,主要表现为:①随着农村承包田经营权30年不变政策的实施,村民对政策理解、执行不到位,逐渐出现有人无地,有地无人问题;②公益事业及企业发展占用土地,不能及时划拨所占责任田及资金补偿,造成部分群众切身利益得不到保障;③承包田合同粗糙、不细致,相关利益得不到保护,造成了一定矛盾,一时也难以解决。

二、改进信访工作的方法

我们纪检监察信访室在涉及农村问题的群众举报工作中,始终坚持“群众信访无小事”工作理念,贯彻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在工作中探索出了新方法。

1、健全制度,规范运作。近年来,我们依据形势发展和工作需要,先后制定了《信访接待制度》、《阅处来信制度》、《信访件办结回信制度》、《信访报表资料管理制度》、《信访工作保密制度》、《委局领导受理群众来访接待日制度》和《完善举报回复制度》等多种制度,促进了群众信访举报有序、规范运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加强基层信访工作,形成联动机制。群众来自基层,基层信访是重中之重。针对阎良实际,区纪委监察局领导高度重视,不断加大基层信访工作力度。各镇街都建立了群众来信来访接待室,由专人负责,随时接访。同时也建立了镇街信访信息报送制度,落实了信息员,坚持每月同区纪委交流信息,沟通情况,重大事项随时沟通交流,做到上情下达,及时指导、处理问题、化解矛盾、保一方社会稳定。

3、建立群众信访举报“绿色通道”。我们始终坚持区、镇街相互配合,联动协作,开通了面向农村基层信访举报的“绿色通道”,以达到掌握信息准确、处理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到位的目的,并采取得力措施,加大对损害群众利益问题的查处力度,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全方位地为群众服务。其举措主要是五抓:一抓初访。对初访件及时研究,认真初核,妥善处理,尽量发挥镇街纪(工)委作用,把问题处理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二抓重点。结合工作实践,认真筛选线索,对举报具体可查性强的信访件,集中时间、人力重点解决。三抓联办。在镇街核查有困难、涉及面广、较复杂的问题时,由区纪委监察局统一调配力量,联合查办。四抓指导。我们采取以会代培的方法,对纪检信访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并下基层,通过分析有典型的信访案件,帮助解决问题。五抓督办。对领导批示和上级转来信访件,进行跟踪督办催办。对要结果的信访件,用电话、发函、派员催办催报,不拖延时间,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报结。由于采取了上述办法,几年来我区的信访办结率、上报率全部实现了100%,受到群众好评。

三、对做好农村信访举报工作的几点建议

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要以解决好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为着力点,充分发挥纪检监察举报的协调指导职能,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为此我们建议:

1、建立健全委、局领导干部联系农村基层信访工作机制。采取“领导包片,科室包镇”的办法,变上访为下访,把问题解决在基层。

2、建立健全涉农信访“绿色通道”。便于快速办结涉农信访件,使农民群众从解决问题中感受到党和政府的诚心。

3、建立健全农村服务制。多视角、全方面地为农村、农业和农民服务,促进农村基层信访举报工作规范化、科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