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校园贷产品研究

时间:2022-01-22 02:55:51

商业银行校园贷产品研究

摘要:本文对近年我国商业银行再次进入校园贷市场的现象进行研究。首先介绍商业银行校园贷发展的现状,分析商业银行校园贷产品与P2P平台校园贷产品之间的差异,将两者做对比分析;然后从供需角度分析商业银行校园贷存在的必要性;最后对商业银行校园贷今后发展的对策和方向以及防治校园贷市场乱象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P2P平台;校园贷

近年来,由于P2P平台提供的校园贷在大学校园“野蛮生长”,高利贷陷阱、裸条抵押、暴力催收等一系列乱象频发,使校园贷成为各大校园的驱逐对象。在此背景下不少银行竞相推出了校园贷产品,替代过去的P2P平台,这一次商业银行再次进入校园贷行业为P2P平台校园贷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是校园贷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一、商业银行校园贷产品以及P2P平台校园贷产品的发展现状

1、商业银行校园贷产品发展现状。2017年,商业银行回归校园贷,但事实上,自2009年之后,商业银行并没有完全放弃大学生群体作为客户群体,各家商业银行仍希望把即将步入职场的大学生绑定在自家的银行。比如,中国工商银行的“牡丹学生卡”将目标群体锁定位为教育部“211工程”的高等院校及部分知名学校全日制在读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在2017年整顿不良校园网贷平台的同时,监管层也在喊话引入商业银行。截至2017年11月,已有五家银行提供校园贷产品,建行广东省分行的校园贷产品,面向省内约150家高校在校大学生。2、P2P平台校园贷产品发展现状。2015年至2017年上半年,在多数银行叫停大学生信用卡业务的背景下,[1]P2P平台校园贷借机扩位。同时校园贷类产品的种类不断增多,趣分期、爱学贷、名校贷、优分期、诺诺镑客等多家专门针对大学生的P2P网贷平台相继出现。但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随着校园贷风险事件的陆续发生,银监会和教育部开始出手整顿校园贷市场,多数P2P平台校园贷产品被叫停进行整顿。

二、商业银行校园贷产品与P2P平台校园贷产品的差异

1、利率与费用差异。大多数P2P平台校园贷产品的贷款年利息在12%~24%之间。表面上看并不高,但这些平台在约定的利息之外,还会以服务费、罚息等名目收取各类费用,综合费用变得很高。缺乏社会阅历的大学生往往会被这些营销手段所迷惑,落入校园网贷“高利贷陷阱”。但商业银行校园贷的利息普遍偏低,如建行的校园快贷年利率仅为5.6%,远低于12%~24%的利率水平;甚至与市场上其他信贷产品相比,也要低出很多。比如信用卡、蚂蚁借呗、腾讯微粒贷的年利率都超过了10%。并且商业银行校园贷操作规范,无隐形门槛。[3]2、风险控制差异。P2P平台校园贷产品本质上是一种互联网金融,为了抢占市场,占据竞争优势,加之大学生贷款有父母作为隐性担保人,因此平台也有明显的风险让位倾向。风控不足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于消费类贷款,P2P平台校园贷产品无需担保,贷款门槛低。二是,在信用判断方面,没有纳入央行征信系统的校园网贷平台借助于民间征信系统进行信用判断,而民间征信有其局限性。三是,贷后的催账方式简单粗暴。但商业银行风控水平高,从产品的设计、发行、销售到贷后的管理,银行能够更好地把控各个环节。3、用户信息安全差异。大学生按照校园贷平台要求填写客户申请资料时,除了自己的信息,父母、大学同学、学校辅导员的电话号码也都是必填的信息。网络环境下,这些数据面临被盗取、泄露和篡改等风险。而商业银行作为有严格监管约束的企业,不会通过贩卖顾客私人信息来获取利益,商业银行在保护用户信息方面毋庸置疑是很好的。4、消费信贷政策差异。过于宽松的信贷政策,会纵容一部分自制力差的大学生过度消费,助长攀比风气,“培养”了大学生非理性消费观,同时,由于大学生金融知识缺乏、法律意识淡薄,容易陷入债务陷阱的恶性循环,导致严重的社会后果。而商业银行相比P2P平台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在线下生产出质量更高的“软信息”,尤其是可借助与高校深度合作的模式。[4]

三、从供需角度论证商业银行发放校园贷的重要性

从供给角度看,商业银行提供校园贷产品有两个原因:一是帮助银行发掘潜在优质客户,二是进一步丰富消费金融产品内容。作为校园金融服务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校园贷并不只是出于赚取利息收入的目的,而是为了培养学生对银行信贷产品的了解与使用,增加大学生对提供校园贷银行的粘性。现在银行对大学生拓展校园贷业务,日后大学生身份的转变会使业务延展到其他金融产品,有助于银行未来的发展。此外,来自互联网金融的竞争使商业银行面临极大的压力,且传统银行业内的竞争也促使商业银行瞄准尚未开发的校园贷业务,以进一步丰富消费金融产品内容。从需求角度分析,校园贷的特殊性在于大学生是一个没有任何固定还款来源的群体,由此可见校园贷业务本身就存在矛盾。在法规尚不健全的情况下,以往P2P网贷平台不加限额地发放校园贷,大学生因没有自己的固定收入只能再借贷或是请求家人的帮助,这样的恶性循环导致其最终被高利贷压垮,导致乱象频发。商业银行的再次介入使这一领域有了较为明确的规定。有限制、有条件地发放贷款,并经过更严格的信用审查,能够一定程度上做到根据大学生信用的综合评定来确定发贷数额。商业银行的介入使大学生借贷合理合法,并为高校学生提供利率水平合理的大学生消费贷款。

四、商业银行进一步发展校园贷产品的建议

1、设置产品合理额度、坚持利率低特点。商业银行的校园贷产品要设置合理的信贷额度,坚持低利率的特点;要加强信息披露,彻底公开各项服务收费标准及相关利率,同时公布最终年化利率,防止缺乏社会阅历的大学生再次落入“高利贷陷阱”;根据大学生的贷款需求以及实际的还款能力发放合理额度的贷款,使产品既能满足大学生的金融需求又能降低学生的还款压力,把对大学生的金融服务做到位。2、采用差异化、分阶段的营销策略。2009年前各大银行发放给大学生的信用卡产品大同小异,营销策略也基本上是在校园内设置摊位并发放小礼品,进行“跑马圈地”的活动。所以要想让商业银行的校园贷产品能够持续发展,根据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就是顾客的需求,就要针对学校和学生的需求,开发有特色、真正符合市场需求的校园贷产品,研发阶段就需要增强创新性和差异性。由于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他们对于校园贷的了解并不多,也很少选择去银行现场办理业务,这就需要银行不断完善网上营业厅,业务人员可以选择让大学生兼职,这样不仅在学生内部起到宣传作用,也一定程度上减少人力成本。3、提高用户信息安全性,加强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加大科技资源投入,提高校园贷用户信息安全性:商业银行应强化对大数据的应用,加大信息科技的支出,保障后台设备应用并维护其安全性,提高抗黑客攻击性能,确保大学生借贷信息不外泄;加强与传统金融机构的合作,打造更现代化、更安全的校园贷平台。为了防止大学生过度消费最终导致无力偿还的事件发生,商业银行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开发有针对性的高校消费金融产品,合理设置消费信贷额度和利率,使这些产品符合普惠金融属性。第二,应用大数据分析的方法,远程监督学生的消费信息,将过度消费的苗头遏制住。第三,要把风险管理永远放在首位,在申请环节就要更加严谨,对学生提交的信息进行反复核实,并要求学生填写第二还款人,防止出现无法还款导致银行亏损的情况。第四,实行数据共享,不同银行、不同高校间对学生的信息进行共享,进一步完善监督体系。4、创新信用评级方法。目前有根据学校级别、区域、额度、期限属性对学生进行初步的信用评级;在决定放贷时,应该反复多次验证学生提交的资料与数据,可以通过第三方披露的银行流水、支付宝流水、通话详单等信用信息来确定是否放贷;对于异地登录、新设备登录、收货地址异常、更换手机号等操作需要额外的关注。为了进一步提升商业银行校园贷产品的质量,可以通过实地调研、严格风控、大数据分析等方式,建立校园贷风险预警机制、信用额度增长机制、价值评估机制等[4]。好的风控需要长期的数据积累才能找到关键有效的维度,在兼顾风控和体验的前提下,不断推出更具有创新性的信用评级方法是未来校园贷市场所要关注的。

参考文献

[1]杨京橙、鲍夏悦:“校园贷”乱象的原因分析与监管建议[J].经营理,2017(6).

[2]冯文中:试论“校园贷”法律风险防范[J].法制与社会,2017(3).

[3]薛洪言、广锋:校园金融乱象及出路探析[J].中国银行业,2016(9).

[4]周尊严、周芙莹:银行进驻校园贷有助于构建金融新生态[J].中国银行业,2017(9)

作者:程鑫慧 文 鑫 单位:北京信息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