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报告范文10篇

时间:2023-05-05 09:49:23

商业报告

商业报告范文篇1

一、会计信息充分披露的原则要求为各类会计报表使用者提供更加有效的信息

由于银行这一行业的特殊性,可以了解到其他报表使用者无法了解的信息,但企业会计信息的充分披露仍在银行信贷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会计信息的充分披露。一方面可以大大降低银行对企业会计信息的采集成本;另一方面由于披露程序的制约,也可以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有效性,大大减少企业会计信息的虚假成分。在1994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报告特别委员会完成的综合报告——《改进企业报告——着眼于未来》(陈毓圭译,1997)一书中,强调为客户提供更为全面、完整的有效会计信息,这相对于以往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强调会计报告为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大大前进了一步。所谓有效信息,是指有助于决策的信息,而不管其成本相对收益是否过高,有效信息应当是可靠的,不带偏见的,不加粉饰的。通过有效信息,决策人员可以更好地评价一个企业的发展前景。

“充分披露”作为财务报表的一个重要原则,近年来往往在“可靠性”与“相关性”方面发生冲突,致使一些国家如美、英等国提出对现行财务报告的批评。如,“企业报告没有能够像人们期望的那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会计信息严重地不完整,会计信息缺乏相关性,现行企业财务报告只关注过去而不重视未来”:“现行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是从十九世纪产业经济时代的企业报告演变而来的,它无法满足二十世纪末期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情况和新要求”等。针对这些批评,美国会计界开始面向客户,对会计信息的生成渠道和报告方式等具体问题展开了研究和探讨,其中尤以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报告特别委员会为代表。根据这一委员会的研究,今后企业报告模式将出现这样几个变化:

1.从原来着重于财务信息,扩展到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如市场占有率、质量水平、客户满意程度、员工情况、革新情况等的有机结合,从原来着重于最终经营成果,扩展到企业的背景信息和前瞻性信息,而且新增加的信息类型在企业报告中占有很大比重,同时,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开始融合。

2.对财务报告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重点是划分核心业务和非核心业务,目的是为了更清楚地说明企业的发展趋势、机会和风险,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3.揭示企业报告的不确定性。

上述报告的新变化,必将有助于满足各类报表使用者对企业会计信息的充分要求,但也应当看到,由于过多的考虑“相关性”这一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要求,有可能会损害其“可靠性”特征。为满足客户对有效信息充分披露的要求,企业必须改进财务报告模式。然而,由于受会计“相关性”与“可靠性”质量特征以及财务报表重要性等具体原则的约束,目前尚难以将用户所需的有效信息恰到好处地纳入财务报表原有的结构中去。为了圆满解决需求信息与提供信息间的矛盾,满足会计信息充分披露原则的要求,最可能及最便利的方式,就是通过财务报表附注西方财务会计中的财务报表附注相当于我国财务报表附注加上财务情况说明书的内容来反映,揭示客户对会计信息的需求。这恰好从一个侧面证明,财务报表附注的重要性正在财务报表体系中得到增强与提高。

为了便于人们对未来财务报告模式的认识,以及对财务报表附注地位的深刻把握,本文将陈毓圭博士翻译的“企业报告模型的结构”一表摘录如下(陈毓圭,1997):

企业报告模型的结构

Ⅰ、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

A财务报表及相关信息

B管理部门用于管理企业的高层次经营数据和业绩指标

Ⅱ、管理部门对财务和非财务数据的分析

A有关财务、经营、业绩的数据变化的原因,关键趋势的特征及其对过去的影响

Ⅲ、前瞻性信息

A机会和风险,包括关键趋势所引起的机会和风险

B管理部门的计划,包括影响成功的重要因素

C实际经营业绩与以前披露的机会、风险、管理部门的计划进行比较

Ⅳ、有关管理部门和股东的信息

A董事、管理部门、酬金、大股东、交易、关联方关系

Ⅴ、公司背景

A广泛的目标和战略

B经营活动和财产的范围及内容

C产业结构对企业的影响

二、财务报表附注在未来财务报表发展趋势中日益呈现其重要性

未来财务报表的发展是建立在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基础上的,这种变化给会计信息的充分披露提供了机遇与挑战。首先表现在:1.表外信息不断增加。财务报表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特别是现代股份制企业和证券市场的兴起,表内信息越来越难以满足决策者的信息需求。根据安永道国际会计公司前主席葛罗夫斯的一项调查,美国公司的年度信息自1972年来平均每年以3.1%的速度增长,而同期财务报表的增长速度则达7.5%。从我国目前公布的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告和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中期报告来看,表外信息同样有增无减。显然,在整个体系中,表外信息将越来越冗长,内容越来越丰富,信息质量和信息价值也将越来越高,这表明财务报表愈益为人们所重视。2.非财务信息不断增加。诚如前面“改进企业报告模型”中所展示的,现阶段财务报表使用者正日益注重有关经营业绩等方面的非财务信息,这与高度发达的经济技术背景是相适应的。对此,我国对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也作了明确的规范。譬如在我国《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第六章第五十八条中规定,上市公司的中期报告除了披露公司财务报告外,还要披露公司管理部门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分析;涉及公司的重大诉讼事项;公司发行在外股票的变化情况;公司提交给有表决权的股东审议的重要事项等。在第五十九条中对年度报告则规定了更多的非财务信息内容。尽管目前各国对非财务信息披露要求各有差异,然而,用发展的眼光看,为了适应使用者经济决策的需要,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相关的非财务信息将是必然的。

其次,伴随着金融工具日新月异的发展,如何将这些金融工具尤其是创新金融工具从表外项目的一般揭示,转变为充分有效的揭示,对当前财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附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单纯的“表外注释”可能难以实现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要求,研究探讨财务报表附注的新形式将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此外,披露自愿性信息、预测信息、分部信息,以及社会责任信息也越来越依赖于财务报表附注。财务报表附注将成为二十一世纪财务报告模式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近年来,随着对知识经济认识的提高,人们已逐渐感受到了现代信息技术对财务报表及其所提供信息的影响与作用。未来会计信息和传输将由现在的书面形式转向电子形式,一个全国性的,乃至全球性的会计信息收集、分析和检索网络将逐步形成。尤其是计算机联机实时系统的出现和运用,将使会计业务数据在发生的同时即可实地记录和处理。而信息使用者通过联机,可直接进入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及时有效地选取、分析所需的信息,不必等到分期报告出来之后再去获取那些业经整合的、历史的信息。会计信息披露的电子化,更加突出了财务报表附注的重要性,这是因为,只有对各种信息做出正确、合理的分析,才能进行科学、有效的经营决策。可以深信,这种以文字为主,辅以数字分析的财务报表附注将会始终居于财务报告的核心地位。

三、正确认识会计报表附注在信贷管理中的作用

诚然,企业报告模式及财务报表的未来发展趋向为会计信息的充分披露提供了希望与可能。然而,由于受现阶段我国客观经济环境和会计管理体制的制约,欲使财务报表提供更为全面、有效的信息,仍将更多地依赖于财务报表附注。当然,就会计改革的最终目标而言,必须对整个财务报表体系加以改进,比如,国外有人提出“彩色报告模型”与“会计频道”等概念或设想就是这种改革的信号。此外,随着财务报表的发展,我国的财务报表附注将有可能与财务情况说明书融为一体,这一点已基本在上市公司体系中实施,这实质上是财务报表发展国际化要求的客观必然。同时,由于银行的行业特殊性,银行信贷管理者对会计信息的掌握要求更为全面和真实,会计报表附注在信贷管理中的作用也显得更为重要:

1.会计报表附注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以便对企业的真实偿债能力进行判断。

依据企业会计规范编制的会计报表,实际编制中存在多种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性,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以及不同时期的同一企业可能会选择适合自己的会计处理方法,从而使得会计信息在实施不同会计处理方法的企业之间,以及同一企业之间的不同时期存在一定的差异。举例来说,某企业有一台机器设备,原始价值为10万元,使用5年后,报废时无净残值。若这一企业采用平均年限法提取折旧一年后,因某种原因从第二年改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提取折旧。这样,从第2年到第5年两种折旧方法计提的年折旧的差异就会很大。

按平均折旧法,年折旧额=10-0÷5=20000元。即每年平均计提取折旧2万元;而按双倍余额递减,2—5年的折旧额分别为40000元、20000元、10000元、10000万元。即该企业在第一年采用平均折旧法,第二至第五年采用加速折旧法双倍余额递减法时,1-5年的折旧额分别为20000元、40000元、20000元、10000元、10000元。这一年折旧额与平均折旧法下的各年平均为20000元折旧额的情况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它对于这一期间利润额的形成和税款的缴纳等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也影响现金流量,从而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通过会计报表附注的补充披露就能为报表使用者正确理解会计信息提供帮助,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和可比性,以便银行对企业的偿债能力进行监控。

2.会计报表附注有助于增强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以适应我国当前信贷管理队伍的现状。

会计信息之间存在内在的逻辑关系,理解这种逻辑关系需要掌握一定的会计基础知识。而银行信贷管理人员业务基础各异,如果能够看懂企业报表,就可以通过会计附注对表中数字进行解释,将抽象的数据分解成若干个具体的项目,并说明产生各个项目的会计方法等。这样不但使熟悉会计的人士能深刻理解,而且使非会计专业的人士也能明明白白。如固定资产作为一个报表项目,只能反映企业在过去时间内对固定资产的投资规模,无法反映其分布构成。通过附注就可以将各类固定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及工器具等原始价值分别反映,确定各类固定资产占全部固定资产的比重及各类固定资产间的比例,判断投资结构的合理性。会计报表附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报表的使用者正确理解会计报表,合理获得有用的会计信息。

3.会计报表附注有助于会计报表提供更为完整、全面的信息,以便更真实地反映信贷资产的风险程度。

从形式上说,会计报表以数字为主,会计报表附注侧重于文字,辅以数字注释两者结合。从内容上看,会计报表附注除原有的内容外,如所采用的主要会计处理方法,会计处理方法的变更情况,变更原因及对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动情况的影响,非经常性项目的说明,会计报表中有关重要项目的明细资料,其他有助于理解和分析报表需要说明的事项等,会计报表附注将可能与财务情况说明书融为一体。同时,会计附注所反映的内容将更为完整、全面,还将对前瞻信息、企业背景信息以及非财务信息加以有效披露。随着我国财务报告方式的改进,会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将更具国际化,会计报表的全面性特征将更趋明显。譬如在资产负债表中,为了帮助信贷管理人员正确理解应收账款,可将应收账款按债务人或“账龄”的长短分别列示,使报表在提供应收款总额的同时,通过附注提供详细资料,以便评价客户的信誉,估计可能产生的坏账,真实地反映信贷资产的风险程度。

商业报告范文篇2

一、会计信息充分披露的原则要求为各类会计报表使用者提供更加有效的信息

由于银行这一行业的特殊性,可以了解到其他报表使用者无法了解的信息,但企业会计信息的充分披露仍在银行信贷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会计信息的充分披露。一方面可以大大降低银行对企业会计信息的采集成本;另一方面由于披露程序的制约,也可以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有效性,大大减少企业会计信息的虚假成分。在1994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报告特别委员会完成的综合报告——《改进企业报告——着眼于未来》(陈毓圭译,1997)一书中,强调为客户提供更为全面、完整的有效会计信息,这相对于以往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强调会计报告为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大大前进了一步。所谓有效信息,是指有助于决策的信息,而不管其成本相对收益是否过高,有效信息应当是可靠的,不带偏见的,不加粉饰的。通过有效信息,决策人员可以更好地评价一个企业的发展前景。

“充分披露”作为财务报表的一个重要原则,近年来往往在“可靠性”与“相关性”方面发生冲突,致使一些国家如美、英等国提出对现行财务报告的批评。如,“企业报告没有能够像人们期望的那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会计信息严重地不完整,会计信息缺乏相关性,现行企业财务报告只关注过去而不重视未来”:“现行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是从十九世纪产业经济时代的企业报告演变而来的,它无法满足二十世纪末期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情况和新要求”等。针对这些批评,美国会计界开始面向客户,对会计信息的生成渠道和报告方式等具体问题展开了研究和探讨,其中尤以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报告特别委员会为代表。根据这一委员会的研究,今后企业报告模式将出现这样几个变化:

1.从原来着重于财务信息,扩展到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如市场占有率、质量水平、客户满意程度、员工情况、革新情况等的有机结合,从原来着重于最终经营成果,扩展到企业的背景信息和前瞻性信息,而且新增加的信息类型在企业报告中占有很大比重,同时,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开始融合。

2.对财务报告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重点是划分核心业务和非核心业务,目的是为了更清楚地说明企业的发展趋势、机会和风险,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3.揭示企业报告的不确定性。

上述报告的新变化,必将有助于满足各类报表使用者对企业会计信息的充分要求,但也应当看到,由于过多的考虑“相关性”这一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要求,有可能会损害其“可靠性”特征。为满足客户对有效信息充分披露的要求,企业必须改进财务报告模式。然而,由于受会计“相关性”与“可靠性”质量特征以及财务报表重要性等具体原则的约束,目前尚难以将用户所需的有效信息恰到好处地纳入财务报表原有的结构中去。为了圆满解决需求信息与提供信息间的矛盾,满足会计信息充分披露原则的要求,最可能及最便利的方式,就是通过财务报表附注西方财务会计中的财务报表附注相当于我国财务报表附注加上财务情况说明书的内容来反映,揭示客户对会计信息的需求。这恰好从一个侧面证明,财务报表附注的重要性正在财务报表体系中得到增强与提高。

为了便于人们对未来财务报告模式的认识,以及对财务报表附注地位的深刻把握,本文将陈毓圭博士翻译的“企业报告模型的结构”一表摘录如下(陈毓圭,1997):

企业报告模型的结构

Ⅰ、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

A财务报表及相关信息

B管理部门用于管理企业的高层次经营数据和业绩指标

Ⅱ、管理部门对财务和非财务数据的分析

A有关财务、经营、业绩的数据变化的原因,关键趋势的特征及其对过去的影响

Ⅲ、前瞻性信息

A机会和风险,包括关键趋势所引起的机会和风险

B管理部门的计划,包括影响成功的重要因素

C实际经营业绩与以前披露的机会、风险、管理部门的计划进行比较

Ⅳ、有关管理部门和股东的信息

A董事、管理部门、酬金、大股东、交易、关联方关系

Ⅴ、公司背景

A广泛的目标和战略

B经营活动和财产的范围及内容

C产业结构对企业的影响

二、财务报表附注在未来财务报表发展趋势中日益呈现其重要性

未来财务报表的发展是建立在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基础上的,这种变化给会计信息的充分披露提供了机遇与挑战。首先表现在:1.表外信息不断增加。财务报表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特别是现代股份制企业和证券市场的兴起,表内信息越来越难以满足决策者的信息需求。根据安永道国际会计公司前主席葛罗夫斯的一项调查,美国公司的年度信息自1972年来平均每年以3.1%的速度增长,而同期财务报表的增长速度则达7.5%。从我国目前公布的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告和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中期报告来看,表外信息同样有增无减。显然,在整个体系中,表外信息将越来越冗长,内容越来越丰富,信息质量和信息价值也将越来越高,这表明财务报表愈益为人们所重视。2.非财务信息不断增加。诚如前面“改进企业报告模型”中所展示的,现阶段财务报表使用者正日益注重有关经营业绩等方面的非财务信息,这与高度发达的经济技术背景是相适应的。对此,我国对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也作了明确的规范。譬如在我国《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第六章第五十八条中规定,上市公司的中期报告除了披露公司财务报告外,还要披露公司管理部门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分析;涉及公司的重大诉讼事项;公司发行在外股票的变化情况;公司提交给有表决权的股东审议的重要事项等。在第五十九条中对年度报告则规定了更多的非财务信息内容。尽管目前各国对非财务信息披露要求各有差异,然而,用发展的眼光看,为了适应使用者经济决策的需要,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相关的非财务信息将是必然的。

其次,伴随着金融工具日新月异的发展,如何将这些金融工具尤其是创新金融工具从表外项目的一般揭示,转变为充分有效的揭示,对当前财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附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单纯的“表外注释”可能难以实现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要求,研究探讨财务报表附注的新形式将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此外,披露自愿性信息、预测信息、分部信息,以及社会责任信息也越来越依赖于财务报表附注。财务报表附注将成为二十一世纪财务报告模式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近年来,随着对知识经济认识的提高,人们已逐渐感受到了现代信息技术对财务报表及其所提供信息的影响与作用。未来会计信息和传输将由现在的书面形式转向电子形式,一个全国性的,乃至全球性的会计信息收集、分析和检索网络将逐步形成。尤其是计算机联机实时系统的出现和运用,将使会计业务数据在发生的同时即可实地记录和处理。而信息使用者通过联机,可直接进入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及时有效地选取、分析所需的信息,不必等到分期报告出来之后再去获取那些业经整合的、历史的信息。会计信息披露的电子化,更加突出了财务报表附注的重要性,这是因为,只有对各种信息做出正确、合理的分析,才能进行科学、有效的经营决策。可以深信,这种以文字为主,辅以数字分析的财务报表附注将会始终居于财务报告的核心地位。

三、正确认识会计报表附注在信贷管理中的作用

诚然,企业报告模式及财务报表的未来发展趋向为会计信息的充分披露提供了希望与可能。然而,由于受现阶段我国客观经济环境和会计管理体制的制约,欲使财务报表提供更为全面、有效的信息,仍将更多地依赖于财务报表附注。当然,就会计改革的最终目标而言,必须对整个财务报表体系加以改进,比如,国外有人提出“彩色报告模型”与“会计频道”等概念或设想就是这种改革的信号。此外,随着财务报表的发展,我国的财务报表附注将有可能与财务情况说明书融为一体,这一点已基本在上市公司体系中实施,这实质上是财务报表发展国际化要求的客观必然。同时,由于银行的行业特殊性,银行信贷管理者对会计信息的掌握要求更为全面和真实,会计报表附注在信贷管理中的作用也显得更为重要:

1.会计报表附注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以便对企业的真实偿债能力进行判断。

依据企业会计规范编制的会计报表,实际编制中存在多种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性,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以及不同时期的同一企业可能会选择适合自己的会计处理方法,从而使得会计信息在实施不同会计处理方法的企业之间,以及同一企业之间的不同时期存在一定的差异。举例来说,某企业有一台机器设备,原始价值为10万元,使用5年后,报废时无净残值。若这一企业采用平均年限法提取折旧一年后,因某种原因从第二年改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提取折旧。这样,从第2年到第5年两种折旧方法计提的年折旧的差异就会很大。

按平均折旧法,年折旧额=10-0÷5=20000元。即每年平均计提取折旧2万元;而按双倍余额递减,2—5年的折旧额分别为40000元、20000元、10000元、10000万元。即该企业在第一年采用平均折旧法,第二至第五年采用加速折旧法双倍余额递减法时,1-5年的折旧额分别为20000元、40000元、20000元、10000元、10000元。这一年折旧额与平均折旧法下的各年平均为20000元折旧额的情况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它对于这一期间利润额的形成和税款的缴纳等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也影响现金流量,从而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通过会计报表附注的补充披露就能为报表使用者正确理解会计信息提供帮助,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和可比性,以便银行对企业的偿债能力进行监控。

2.会计报表附注有助于增强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以适应我国当前信贷管理队伍的现状。

会计信息之间存在内在的逻辑关系,理解这种逻辑关系需要掌握一定的会计基础知识。而银行信贷管理人员业务基础各异,如果能够看懂企业报表,就可以通过会计附注对表中数字进行解释,将抽象的数据分解成若干个具体的项目,并说明产生各个项目的会计方法等。这样不但使熟悉会计的人士能深刻理解,而且使非会计专业的人士也能明明白白。如固定资产作为一个报表项目,只能反映企业在过去时间内对固定资产的投资规模,无法反映其分布构成。通过附注就可以将各类固定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及工器具等原始价值分别反映,确定各类固定资产占全部固定资产的比重及各类固定资产间的比例,判断投资结构的合理性。会计报表附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报表的使用者正确理解会计报表,合理获得有用的会计信息。

3.会计报表附注有助于会计报表提供更为完整、全面的信息,以便更真实地反映信贷资产的风险程度。

从形式上说,会计报表以数字为主,会计报表附注侧重于文字,辅以数字注释两者结合。从内容上看,会计报表附注除原有的内容外,如所采用的主要会计处理方法,会计处理方法的变更情况,变更原因及对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动情况的影响,非经常性项目的说明,会计报表中有关重要项目的明细资料,其他有助于理解和分析报表需要说明的事项等,会计报表附注将可能与财务情况说明书融为一体。同时,会计附注所反映的内容将更为完整、全面,还将对前瞻信息、企业背景信息以及非财务信息加以有效披露。随着我国财务报告方式的改进,会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将更具国际化,会计报表的全面性特征将更趋明显。譬如在资产负债表中,为了帮助信贷管理人员正确理解应收账款,可将应收账款按债务人或“账龄”的长短分别列示,使报表在提供应收款总额的同时,通过附注提供详细资料,以便评价客户的信誉,估计可能产生的坏账,真实地反映信贷资产的风险程度。

商业报告范文篇3

一、会计信息充分披露的原则要求为各类会计报表使用者提供更加有效的信息

由于银行这一行业的特殊性,可以了解到其他报表使用者无法了解的信息,但企业会计信息的充分披露仍在银行信贷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会计信息的充分披露。一方面可以大大降低银行对企业会计信息的采集成本;另一方面由于披露程序的制约,也可以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有效性,大大减少企业会计信息的虚假成分。在1994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报告特别委员会完成的综合报告——《改进企业报告——着眼于未来》(陈毓圭译,1997)一书中,强调为客户提供更为全面、完整的有效会计信息,这相对于以往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强调会计报告为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大大前进了一步。所谓有效信息,是指有助于决策的信息,而不管其成本相对收益是否过高,有效信息应当是可靠的,不带偏见的,不加粉饰的。通过有效信息,决策人员可以更好地评价一个企业的发展前景。

“充分披露”作为财务报表的一个重要原则,近年来往往在“可靠性”与“相关性”方面发生冲突,致使一些国家如美、英等国提出对现行财务报告的批评。如,“企业报告没有能够像人们期望的那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会计信息严重地不完整,会计信息缺乏相关性,现行企业财务报告只关注过去而不重视未来”:“现行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是从十九世纪产业经济时代的企业报告演变而来的,它无法满足二十世纪末期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情况和新要求”等。针对这些批评,美国会计界开始面向客户,对会计信息的生成渠道和报告方式等具体问题展开了研究和探讨,其中尤以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报告特别委员会为代表。根据这一委员会的研究,今后企业报告模式将出现这样几个变化:

1.从原来着重于财务信息,扩展到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如市场占有率、质量水平、客户满意程度、员工情况、革新情况等的有机结合,从原来着重于最终经营成果,扩展到企业的背景信息和前瞻性信息,而且新增加的信息类型在企业报告中占有很大比重,同时,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开始融合。

2.对财务报告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重点是划分核心业务和非核心业务,目的是为了更清楚地说明企业的发展趋势、机会和风险,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3.揭示企业报告的不确定性。

上述报告的新变化,必将有助于满足各类报表使用者对企业会计信息的充分要求,但也应当看到,由于过多的考虑“相关性”这一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要求,有可能会损害其“可靠性”特征。为满足客户对有效信息充分披露的要求,企业必须改进财务报告模式。然而,由于受会计“相关性”与“可靠性”质量特征以及财务报表重要性等具体原则的约束,目前尚难以将用户所需的有效信息恰到好处地纳入财务报表原有的结构中去。为了圆满解决需求信息与提供信息间的矛盾,满足会计信息充分披露原则的要求,最可能及最便利的方式,就是通过财务报表附注西方财务会计中的财务报表附注相当于我国财务报表附注加上财务情况说明书的内容来反映,揭示客户对会计信息的需求。这恰好从一个侧面证明,财务报表附注的重要性正在财务报表体系中得到增强与提高。

为了便于人们对未来财务报告模式的认识,以及对财务报表附注地位的深刻把握,本文将陈毓圭博士翻译的“企业报告模型的结构”一表摘录如下(陈毓圭,1997):

企业报告模型的结构

Ⅰ、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

A财务报表及相关信息

B管理部门用于管理企业的高层次经营数据和业绩指标

Ⅱ、管理部门对财务和非财务数据的分析

A有关财务、经营、业绩的数据变化的原因,关键趋势的特征及其对过去的影响

Ⅲ、前瞻性信息

A机会和风险,包括关键趋势所引起的机会和风险

B管理部门的计划,包括影响成功的重要因素

C实际经营业绩与以前披露的机会、风险、管理部门的计划进行比较

Ⅳ、有关管理部门和股东的信息

A董事、管理部门、酬金、大股东、交易、关联方关系

Ⅴ、公司背景

A广泛的目标和战略

B经营活动和财产的范围及内容

C产业结构对企业的影响

二、财务报表附注在未来财务报表发展趋势中日益呈现其重要性

未来财务报表的发展是建立在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基础上的,这种变化给会计信息的充分披露提供了机遇与挑战。首先表现在:1.表外信息不断增加。财务报表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特别是现代股份制企业和证券市场的兴起,表内信息越来越难以满足决策者的信息需求。根据安永道国际会计公司前主席葛罗夫斯的一项调查,美国公司的年度信息自1972年来平均每年以3.1%的速度增长,而同期财务报表的增长速度则达7.5%。从我国目前公布的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告和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中期报告来看,表外信息同样有增无减。显然,在整个体系中,表外信息将越来越冗长,内容越来越丰富,信息质量和信息价值也将越来越高,这表明财务报表愈益为人们所重视。2.非财务信息不断增加。诚如前面“改进企业报告模型”中所展示的,现阶段财务报表使用者正日益注重有关经营业绩等方面的非财务信息,这与高度发达的经济技术背景是相适应的。对此,我国对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也作了明确的规范。譬如在我国《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第六章第五十八条中规定,上市公司的中期报告除了披露公司财务报告外,还要披露公司管理部门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分析;涉及公司的重大诉讼事项;公司发行在外股票的变化情况;公司提交给有表决权的股东审议的重要事项等。在第五十九条中对年度报告则规定了更多的非财务信息内容。尽管目前各国对非财务信息披露要求各有差异,然而,用发展的眼光看,为了适应使用者经济决策的需要,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相关的非财务信息将是必然的。

其次,伴随着金融工具日新月异的发展,如何将这些金融工具尤其是创新金融工具从表外项目的一般揭示,转变为充分有效的揭示,对当前财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附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单纯的“表外注释”可能难以实现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要求,研究探讨财务报表附注的新形式将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此外,披露自愿性信息、预测信息、分部信息,以及社会责任信息也越来越依赖于财务报表附注。财务报表附注将成为二十一世纪财务报告模式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近年来,随着对知识经济认识的提高,人们已逐渐感受到了现代信息技术对财务报表及其所提供信息的影响与作用。未来会计信息和传输将由现在的书面形式转向电子形式,一个全国性的,乃至全球性的会计信息收集、分析和检索网络将逐步形成。尤其是计算机联机实时系统的出现和运用,将使会计业务数据在发生的同时即可实地记录和处理。而信息使用者通过联机,可直接进入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及时有效地选取、分析所需的信息,不必等到分期报告出来之后再去获取那些业经整合的、历史的信息。会计信息披露的电子化,更加突出了财务报表附注的重要性,这是因为,只有对各种信息做出正确、合理的分析,才能进行科学、有效的经营决策。可以深信,这种以文字为主,辅以数字分析的财务报表附注将会始终居于财务报告的核心地位。

三、正确认识会计报表附注在信贷管理中的作用

诚然,企业报告模式及财务报表的未来发展趋向为会计信息的充分披露提供了希望与可能。然而,由于受现阶段我国客观经济环境和会计管理体制的制约,欲使财务报表提供更为全面、有效的信息,仍将更多地依赖于财务报表附注。当然,就会计改革的最终目标而言,必须对整个财务报表体系加以改进,比如,国外有人提出“彩色报告模型”与“会计频道”等概念或设想就是这种改革的信号。此外,随着财务报表的发展,我国的财务报表附注将有可能与财务情况说明书融为一体,这一点已基本在上市公司体系中实施,这实质上是财务报表发展国际化要求的客观必然。同时,由于银行的行业特殊性,银行信贷管理者对会计信息的掌握要求更为全面和真实,会计报表附注在信贷管理中的作用也显得更为重要:

1.会计报表附注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以便对企业的真实偿债能力进行判断。

依据企业会计规范编制的会计报表,实际编制中存在多种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性,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以及不同时期的同一企业可能会选择适合自己的会计处理方法,从而使得会计信息在实施不同会计处理方法的企业之间,以及同一企业之间的不同时期存在一定的差异。举例来说,某企业有一台机器设备,原始价值为10万元,使用5年后,报废时无净残值。若这一企业采用平均年限法提取折旧一年后,因某种原因从第二年改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提取折旧。这样,从第2年到第5年两种折旧方法计提的年折旧的差异就会很大。

按平均折旧法,年折旧额=10-0÷5=20000元。即每年平均计提取折旧2万元;而按双倍余额递减,2—5年的折旧额分别为40000元、20000元、10000元、10000万元。即该企业在第一年采用平均折旧法,第二至第五年采用加速折旧法双倍余额递减法时,1-5年的折旧额分别为20000元、40000元、20000元、10000元、10000元。这一年折旧额与平均折旧法下的各年平均为20000元折旧额的情况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它对于这一期间利润额的形成和税款的缴纳等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也影响现金流量,从而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通过会计报表附注的补充披露就能为报表使用者正确理解会计信息提供帮助,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和可比性,以便银行对企业的偿债能力进行监控。

2.会计报表附注有助于增强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以适应我国当前信贷管理队伍的现状。

会计信息之间存在内在的逻辑关系,理解这种逻辑关系需要掌握一定的会计基础知识。而银行信贷管理人员业务基础各异,如果能够看懂企业报表,就可以通过会计附注对表中数字进行解释,将抽象的数据分解成若干个具体的项目,并说明产生各个项目的会计方法等。这样不但使熟悉会计的人士能深刻理解,而且使非会计专业的人士也能明明白白。如固定资产作为一个报表项目,只能反映企业在过去时间内对固定资产的投资规模,无法反映其分布构成。通过附注就可以将各类固定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及工器具等原始价值分别反映,确定各类固定资产占全部固定资产的比重及各类固定资产间的比例,判断投资结构的合理性。会计报表附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报表的使用者正确理解会计报表,合理获得有用的会计信息。

3.会计报表附注有助于会计报表提供更为完整、全面的信息,以便更真实地反映信贷资产的风险程度。

从形式上说,会计报表以数字为主,会计报表附注侧重于文字,辅以数字注释两者结合。从内容上看,会计报表附注除原有的内容外,如所采用的主要会计处理方法,会计处理方法的变更情况,变更原因及对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动情况的影响,非经常性项目的说明,会计报表中有关重要项目的明细资料,其他有助于理解和分析报表需要说明的事项等,会计报表附注将可能与财务情况说明书融为一体。同时,会计附注所反映的内容将更为完整、全面,还将对前瞻信息、企业背景信息以及非财务信息加以有效披露。随着我国财务报告方式的改进,会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将更具国际化,会计报表的全面性特征将更趋明显。譬如在资产负债表中,为了帮助信贷管理人员正确理解应收账款,可将应收账款按债务人或“账龄”的长短分别列示,使报表在提供应收款总额的同时,通过附注提供详细资料,以便评价客户的信誉,估计可能产生的坏账,真实地反映信贷资产的风险程度。

商业报告范文篇4

【关键词】XBRL;问题;采取措施

XBRL(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是XML(可扩展标记语言)用于财务报告信息交换的一种应用,是目前应用于非结构化信息处理尤其是财务信息处理的最新标准和技术。它对财务数据进行特定的识别和分类,并为财务信息提供更加强大的解释和分析平台。除了提高了商业报告的透明度,XBRL在财务报告的使用通过加强计算机系统之间数据流的控制进一步提高了数据的安全性。我国于2008年10月正式成为XBRL国际组织的成员,这对促进我国市场经济和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提高我国在国际资本市场会计信息化方面的国际影响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其技术性能相对于传统报告模式存在很多差异,导致XBRL环境下的审计工作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因此有必要研究如何改进审计模式,以适应实时提供财务信息的XBRL报告环境。

一、XBRL报告技术的优势和缺陷

相对于传统技术,XBRL报告技术的优势有:1.运用XBRL可快速、精确地搜索信息。XBRL格式文件的所有数据都有相对应的标记,并且相关的信息互相链接。用户可快速搜索特定目标数据,而且可方便地将有关的信息导入其他系统以便进一步分析。2.XBRL确立了不同应用程序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标准格式,提高了数据的共享程度。3.由于XBRL所有的报告都是从单一信息源产生,所以无须多次录入财务信息,避免了错误数据录入的风险,增加了数据的可信度。4.XBRL是一个开放的、平台独立的国际标准,使用者不需要支付任何版权费用。过去人们进行商业报告数据编制、整理、分析和交换时费时费力,采用XBRL后,商业报告和财务数据信息交换变得简单了。

虽然XBRL报告技术有许多优势但也存在缺陷。1.当企业使用XBRL后,并不能保证企业创建XBRL报告时使用的分类标准是恰当的。2.在使用XBRL编制财务报表时,会计科目准确地映射到对应标记非常重要,它将确保恰当的数据检索。如果映射准则出错,将会导致在财务信息实时生成过程中,财务报表的错误风险增加。3.XBRL不限制任何人生产和电子化的财务信息,网络上的信息可能在未被授权的情况下被创建和篡改。4.XBRL是通过专门的XBRL转换器或财务软件公司开发的财务软件内嵌的XBRL适配器将会计信息转化为XBRL文档,由信息用户自行采用财务分析软件和阅读软件来使用会计信息,XBRL转换器或适配运用器都是比较复杂的。

二、XBRL给审计工作带来的问题

虽然XBRL具有许多优良性能,但无法保证其生成的财务报告完全遵循公认会计准则、数据标记存在错误、所有财务数据如实传递给信息使用者。采用XBRL后,全新的技术环境给审计工作带来了许多问题。

(一)审计内容的改变

与传统审计不同,XBRL下的审计内容发生了巨大变化,审计人员检查的不再是过去某一时刻或时期的经济交易和事项,而变成要检查XBRL的各种文档的状态是否符合要求。

(二)审计工作功能定位的变化

传统财务报表审计是由审计人员执行的一种鉴证服务,其目的在于对报表的合规性和公允性进行鉴定。XBRL技术条件下,审计工作的功能在传统审计的鉴证服务功能基础上,增加了认证服务功能,这种认证服务包括了对系统信息进行可靠性认证等内容。

(三)对审计软件开发的影响

传统审计一般是事后审计,检查的是被审计单位过去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报告情况。实现XBRL后,财务报告变为实时,因此审计工作也自然地演变为实时审计。这一审计模式的变化,客观上需要开发新的审计软件工具。

(四)对审计人员素质的要求

XBRL是通过专门的XBRL转换器或财务软件公司开发的财务软件内嵌的XBRL适配器将会计信息转化为XBRL文档,由信息使用者自行采用财务分析软件和阅读软件来使用会计信息。XBRL转换器或适配运用器都是比较复杂的,无形中提高了对审计人员素质的要求。

三、应对问题采取的措施

1.由于审计内容的改变,审计证据只是一些电子数据,所以审计人员应先收集这些电子数据,并对其使用的规范、分类词表、实例文档等进行检查。具体包括:(1)找出与实例文档相对应的分类词表,对企业所使用的分类标准进行检查,检查该标准是否符合经核准或认可的分类。正确的分类词表才能帮助理解实例文档,不同的行业使用的分类词表可能有所差异,审计人员应当掌握相关的行业标准以及与该行业相关的特定审计规则。(2)检查实例文档中标记的合法性。审计人员要检查是否所有的财务数据都被映射到对应的标记当中,并进一步检查这些被标记的财务数据的精确性与完整性。(3)检查连接的安全性和实例文档的可靠性。XBRL提供在线信息,是由于这些信息都直接链接到后台数据库当中。如果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等配置出现问题,那么后台数据库的信息可能在未授权情况下被篡改。因此,审计人员实施在线审计时,应考虑与被审计对象连接之间的安全性,并检查实例文档的可靠性。

2.由于审计工作功能的变化,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对XBRL的实例文档是否符合XBRL的技术规范、是否符合XBRL的分类标准以及特定的数据元素是否映射到已的财务报表提供验证服务。而当XBRL的应用深入到企业账簿和交易系统后,审计人员就有机会为使用者提供其他的认证服务,例如为网上交易数据提供数据水平认证服务。

3.XBRL技术环境下,审计工作实践当中应当逐步应用审计自动化、嵌入式审计模块、集成测试工具、协同审计工具。同时应当建立数据仓库和专门用于审计的数据集市,在数据集市中可以预置一些标准的审计测试程序,这些程序每隔一个特定时间就会运行一次并自动生成审计报告供审计人员参考和查阅。还应利用其他的数据获取和分析技术,诸如数据挖掘技术、数字分析技术。

商业报告范文篇5

关键词:媒体市场化;报纸市场化;历史进程

一、媒体市场化的定义

对于媒体市场化,已有不少学者从各自角度提出了多种定义,比如:

1.传媒市场化是指中国传媒在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发生的种种变革,本质是媒介个体日益作为一种特殊企业进入市场,成为整个市场体系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

2.传媒市场化是非商业化传媒在基本保持其原有的所有制、政治立场、编辑方针的前提下以市场经营的方式取得经济自立的过程。传媒市场化将使非商业传媒减少或摆脱在经济上对政府或组织资助的依赖,取得经济上的独立地位。

结合其他学者的定义,我们发现媒体市场化必须具备两个要素:

1.媒体进入市场运作。

2.媒体经济独立。所以这里笔者为媒体市场化做一个简单的界定——所谓媒体市场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赢利为目的的媒介行为。

二、报纸市场化的历史渊源

媒体市场化的概念虽是近几十年的新提法,但在实践层面上,媒体市场化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可以说伴随着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产生,报纸市场化也早已相应地产生了。

(一)市场化的萌芽期:19世纪初到20世纪初

首先是清代民间报房《京报》,开始主要靠发行来收回盈余。“报房出版的京报,以盈利为目的,报费是他们的主要进项,每月报费,在白本报房时期,约为一两二钱”。除出版发行外,报房为扩大业务增加收入,还有一些附属出版物,此外,报房还利用自己的印刷品设备承印各种印刷品,这也为报房带来一笔可观的收入。所以说《京报》已经具有某种市场化的性质,它已经开始把信息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在社会上出售。在新闻史上,我们通常把外国传教士米怜在马六甲创办的《察世俗每月统纪传》作为中国近代报业的开端。事实上,这一阶段的外报数量非常之多,主要分布在香港、广州、上海等地。我们大体梳理一下,发现这个阶段的外报分为宗教性和商业性两大类。商业性的外报带着非常鲜明的市场化特征。比如英国商人美查的《申报》。美查办《申报》的目的完全是为了赢利,所以非常注重经营管理。为了和当时上海另外一家商业报纸《上海新报》竞争,《申报》在经营上采取销售的营销策略,每份售价8文,而《上海新报》是30文。美查还订出了价廉的广告刊例,使得大量的华商广告涌向《申报》,为其带来了较丰厚的收入。同时为了提高竞争力,也进行了业务上的革新。《上海新报》则以改革版面、增加内容、美化版面、降低报价等措施应对。

(二)市场化的摸索期:20世纪初到50年代

这一时期,中国的政治经历了无数风雨,各种政治力量此消彼长,不断洗牌,最终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苦难,建立了独立自主的国家。这一段时间能够体现市场化特征的仍然是商业报纸。商业报纸在这一阶段初步开始了企业化和集团化的摸索,比较典型的如《申报》和《大公报》等。《申报》在1912年由史量才接办初期,销量只有7000多份,到1922年创刊50周年时,已发展成为平均日销量5万分的大报。《申报》在事业上的发展,正是它加强经营管理、推行企业化方针的结果。《申报》非常重视广告,专门设立广告推广科,派出外勤四处招揽广告。广告占版面的面积多至十分之六七。同时《申报》非常重视报纸发行,设报纸推广科,在本市和外埠都大力推广,销量最多时候达到15万份。不仅如此,《申报》在更新设备上不惜重金。当时从美国购买了两部最新的印报机,两个小时可以印完10多万份报纸,还自备汽车,加快送报速度。这一切,使《申报》成为当时全国设备最新、最完备的报纸。《申报》发展壮大后,在1929年兼并其最大的竞争对手,同时也是商业报纸翘楚的《新闻报》,尝试建立报业托拉斯,虽然这场兼并遭遇了极大的抵制,最终迫使史量才让步。但是这是报业集团化的一次可贵尝试。与其他报纸相比较,在内容与经营上都显现出强烈的独立性和成熟的经营思路的当属《大公报》。《大公报》以“忘我之为大”的“大”字和“无私之为公”的“公”字作为报名,在自己的开办之初就提出“四不原则”——不党、不卖、不私、不盲。在旧中国,《大公报》具有崇高的声望。在各个历史时期都起过重大的影响。1919年巴黎和会时期派往法国采访和会消息的唯一一名中国记者,就是《大公报》的胡政之;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唯一一名长驻欧洲的中国战地记者,就是《大公报》的萧乾;在波茨坦会议的现场,在东京湾的米苏里号战舰上举行的日本签字投降仪式的现场,在纽伦堡审判纳粹战犯的现场,都有《大公报》的记者在场。第一个派记者范长江深入边区,发表系列通讯,向全国公开报道解放区情况的,也是《大公报》。《大公报》在经营管理方面,也创造了中国报业发展史上的一个峰值。1926年由新记公司接手后,就明确地约定可“以劳力入股”、“每届年终,须由报馆送与相当股额之股票”。《大公报》前期经营重在规范公司的内部运作机制,主要表现在财务制度,分红制度和各项基础管理规划方面。将公司资本划分为若干等额股份,实行分红赠股、管理;鼓励员工终身为公司服务的薪给、福利制度,调整劳资双方矛盾,吸引聚集了各方面的新闻业务人才和企业管理人才,其后期经营又进一步扩大赠股,实行转让股票,吸引新投资,从而使业务迅速扩大。应该说,《大公报》是旧中国实行股份制比较完备的企业。同时《大公报》由于各种原因,采取了异地发展的战略。抗战胜利后,《大公报》曾同时发行上海、天津、重庆、香港四版,销量每日近20万份。《大公报》对人才的培养也是新记公司的一个卓越贡献,是解放前众多报纸中最出色的。

这些优秀的民族商业报纸,对新闻产业的经营,对媒体的企业化和集团化都进行了可贵的探索。这些探索,直到今天,对我们都有借鉴意义。

(三)市场化的中断期: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末

1957年,我国逐渐将报纸纳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体系中,到60年代中期,中国经济中的“市场”因素完全为“计划”因素所代替,原来非私营的媒介中经营的因素也完全消失,媒介整体完全成为意识形态的媒介,这种历史一直持续到70年代末。

(四)市场化的复兴: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拉开了社会经济领域的变革大幕,企业逐渐成为市场的主体,也日益感受到市场的压力。企业在竞争中开始意识到广告宣传对于企业和产品销售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不断地试探在广告方面的尝试性突破。与此同时,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来访力度的不断加大,媒介从最早的“为改革开放鼓与呼”逐渐向着自身体制性的开放和革命转变。同时,国家鼓励媒介“断奶”,迎接考验,走向市场。以往由国家提供的财政保障正在消减,而实际上媒介发展所需要的物质资源的数量却在逐步上升,媒介不得不依靠自身的力量获得足够的物质资源。于是,同样的经济压力也在媒介内部发生。媒介的市场化已经呼之欲出。1978年,《人民日报》等多家首都新闻单位要求试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方针,希望通过适度自主经营而获得一些经济收入,媒介市场化再次提出。财政部批准他们的报告。根据当时的政策,报社属于事业单位的限制不变,但可以从事一定的经营活动,经营所得一部分可以用于增加职工收入和提高职工的福利待遇,也可以用于改善报社的办公条件和技术装备。1979年1月28日,上海的《解放日报》率先刊登了“”后中国大陆第一则广告。从此,在媒介上已经销声匿迹将近30年的广告重新小心翼翼的出现在报纸的版面上,报业获得了推进市场化进程的利器。1980年,全国广告营业额已发展到了1.1亿元,其后几年则以每年40%速度递增。1985年,首次提出报刊的自办发行。如果将发行视为报纸这种特殊商业的流通过程,自办发行可以看作是报社对报纸这种商品的营销渠道和营销方式进行的变革。进入90年代,伴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媒介市场化步伐明显加快了。1990年,中央《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正式将报刊经营管理列入第三产业。

在这样的背景下,媒体市场化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

商业报告范文篇6

1.1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会计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会计核算,将会计核算与其他经营管理活动有机集合的过程。我国会计信息化最早是在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财政部于1994年和1996年分别了《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等文件,标志着我国开始从传统的手工记账到使用会计软件的转变。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会计软件的应用已经相当成熟和普及,其中以用友、金蝶等为代表的知名会计软件更是成为了会计电算化的代名词。然而长期以来,会计电算化一直停留在“用计算机或计算机软件模拟手工”的低级阶段,更多人对会计电算化的理解都是停留在“将手工做账变为计算机做账”的层面,这与当前的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特征明显不符。所以,改变传统观念,顺应全球信息化发展,会计电算化朝会计信息化的转变就成为必然趋势。在财政部的积极推动下,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取得了很大进步。甚至在最近的高校专业调整中,教育部取消了设置多年的“会计电算化”专业,新增了“会计信息管理”专业,由此可见一斑。作为会计信息化的重要组成,财务报告是反应企业财务信息的重要来源。传统的电子格式财务报告由于格式不统一,给编制者和使用者都带来了极大不便。在这种背景下,一种能够让计算机“读懂”财务报告,随意交换数据的技术—XBRL应运而生。XBRL已经成为当前会计信息化发展的最新、最先进的技术和应用。1.2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电子格式财务报告数据格式纷繁复杂、不利于数据交换等问题,美国会计师查尔斯º霍夫曼最早提出以全球通用的数据标准来描述财务报告的设想,这种构想后来发展产生了XBRL技术,即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以下简称XBRL)。目前,XBRL已经广泛应用于包括商业报告、信息披露及金融监管、政府监管和企业内控等众多领域。在西方发达国家,XBRL早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许多国家,如德国、西班牙等甚至都已强制要求所有银行使用XBRL财务报告。在财政部、证监会、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等部门的大力推进下,我国XBRL的应用也在不断的深入,企业会计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我国与2010年正式成为XBRL国际组织会员,并在同年正式了XBRL技术规范系列国家标准和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2010年12月,财政部通知,要求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等13家企业和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等12家会计师事务所启动通用分类标准的首批实施工作。我国也相继制定了一系列基于XBRL技术规范的企业会计准则通用(扩展)分类标准。在财政部2013年的《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中明确提出:鼓励软件供应商在会计软件中集成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功能,便于企业生成符合国家统一标准的XBRL财务报告。目前,我国大所属上市公司许多会计师事务所都已经开展了XBRL的应用,XBRL已经成为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2高职院校的会计信息化教学

2.1会计信息化教学的现状。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财经类专业,会计信息化课程的教学还停留在传统的会计电算化阶段,仍然以传统的会计软件操作为主。相当一部分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课程名一直沿用的是《会计电算化》,讲授的内容主要以用友和金蝶这两个知名度较高,企业实际应用较为普遍的会计软件的操作为主。以用友为例,从最初的T3系列,到后来的U8.50,U8.72,直到目前最新的U8-V10,主要涵盖了账务处理(建账—设置—日常账务处理—期末账务处理—报表)、薪资、固定资产管理、应收应付等基本模块。个别院校在课时允许的情况下,还会增加供应链管理等。很多学校甚至多少年一直没有进行内容的更新,没有根据新的会计准则和制度进行调整。部分学校虽然顺应发展,将课程名或者教材变为《会计信息管理》或《会计信息系统》,但讲授的内容依然是会计软件的操作,没有本质变化,基本很少涉及当前会计信息化的最新发展和要求。而作为会计信息化的最新应用,XBRL更是很少被作为课堂内容讲授。绝大多数学生不能真正理解XBRL的内涵,甚至相当多的学生到毕业都没听过XBRL。而XBRL今后势必普及,这不能不说是当前会计信息化教学的严重缺陷。另一方面,作为教学方的老师,真正了解XBRL技术的也少之又少。这固然跟绝大多数老师的专业背景有关,因为大多数老师基本都是会计类专业毕业,而会计信息化,特别是XBRL又涉及到大量的计算机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分析等计算机软硬件知识,对他们而言,这些几乎都是看不懂也理解不了的。同时,因为缺乏培训和再教育的有效机制,很多老师即使想补充这方面知识,也缺乏有效的途径,往往只能找资料自学,因为跨了专业,效果大都不太理想,最后都知难而退,无法深入。2.2存在的问题。(1)对会计信息化特别是XBRL的重视程度不够:目前大多数学校在组织会计教学时,都把基础会计理论作为重中之重。在安排教学计划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把大量学时用在了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分析等传统会计基础课上,最多开设个会计电算化,学习下会计软件的操作。作为会计类专业,这样固然没有问题。但在XBRL已经呈现出普及之势,会计信息化的浪潮已经无法避免的网络时代,显然已经落伍。(2)师资结构不合理:传统会计类专业老师大都毕业于会计、财务管理等管理类专业,而会计信息化涉及的更多是计算机软硬件知识。这造成的结果就是会计老师不懂技术,计算机专业老师不懂会计。所以在高校普及XBRL技术就异常艰难,很难调和。(3)教学方法落后:当前会计信息化教学主要以软件操作为主,甚至很多技能竞赛也是以操纵的熟练程度作为评判成绩的主要依据。XBRL因为涉及复杂的高级语言知识,直接讲授的话对于高职学生很难接受,应该从操作为主向实例教学为主转变。

3意见和建议

由于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会计信息化教学仍处于会计电算化的初级阶段,所以必须从现实出发,循序渐进,逐步开展XBRL相关信息化的教学,使得学生毕业后能快速适应当前企业会计信息化的要求。3.1加强教师培训。通过讲座,研讨等形式,加强对会计专业课老师,特别是从事会计电算化教学的老师关于会计信息化知识的普及,提高教师素质,使其认识到当前会计发展的新的态势。3.2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适当增加会计信息化技术专门课程,兼顾XBRL的介绍和分析;修订教学计划,在内容上将XBRL渗透到相关课程中,讲授XBRL以及相关的内容,如XML和HTML,及XBRL技术中的基础国标,分类标准等,使学生能够对XBRL的概念、特点及报表数据等有所认识,利用财务分析软件对XBRL数据进行分析等。从XBRL的内容看,其与财务报告信息的加工紧密相关。因此可尝试让学生通过网络收集基于XBRL的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并进行分析、模拟。此外,还可以考虑开设相关专业课程,普及XBRL技术标准与分类标准等,使学生能够掌握学科相关的前沿知识和技能。3.3加强校企合作。聘请校外专家,特别是已经开展XBRL应用的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专家,担任会计信息化课程的兼职老师,提升课程的教学水平。

作者:陈春谋 单位: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刘玉廷.推广应用XBRL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J].会计研究,2010(11).

[2]沈银萱.会计信息化教学中引入XBRL内容探讨[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3(10).

[3]王晖.高职院校会计信息化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3(07).

[4]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讲解[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4.

商业报告范文篇7

以前曾说大学生是“天之骄子”,是社会的宠儿。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所面临的,将是社会进步所要求的不断提升素质和能力的压力。平时在校园里也时常参加一些诸如拉赞助、对外联谊等活动。但真正到了公司,才真正发现自身能力的不足。

一个月的实习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上海万向是家主要投资于期权期货的投资公司。主要产品是国外金属。由于我们该专业课还没具体学习。故对我而言是个全新的领域。刚开始的几天,什么都不知道,只得从头学起,公司的一位投资部成员给了我几本专业参考书,只有加班加点学习了。一星期过去了,渐渐开始适应公司的环境和企业文化。也开始能够初步看懂一些图表和数据了。公司领导逐渐让我阅读一些英文商业报告。都是摩根斯坦利等著名投资银行的研究报告。这时才发现,英文到用时方恨少啊!这可不是应付考试,这可是实实在在的阅读理解。在英文字典的帮助下,总算“啃”完了不薄的一叠英文资料。刚松了一口气,公司就提高了要求,要求我翻译两篇宏观经济评述的文章。那更马虎不得,重要句子一个字一个字的“抠”。这时才发现专业英语应该好好地学。随时在网上查找信息了。每日下午,公司投资部成员都会一齐探讨大盘局势和分析操作策略,这于我而言,是个极好的学习机会,我也不时择机就投资方面的问题请教专家。

一个月的亲身经历使我对期货有了初步感性的认识。我觉得,期货业不同于股票,他通过资金的杠杆作用原理,以小博大,收益高,风险也大。在期货业中,基本面的分析和技术面的分析紧密相连。最重要的是对价格走势变动的预测。同时,由于公司涉及的是伦敦的lme金属市场,而这一切又与美国纽约道琼斯股指紧密相关。而近期走势不仅与此相关,还受大额基金一举一动的直接干预。

我在公司的一段时间,正是纽约股市暴跌的时刻,公司的几只主要产品都被迫止损。没有正确的投资理念、没有好的投资策略,没有良好的心态,是绝对不可能有好的投资收益的。

一个月过去了。我从对期货的一无所知,渐渐开始了解和熟悉这个行业,在实际应用中,发现了理论知识和实践的确是两者不可分离。理论知识可看做是入门的铺垫和相关专业知识的准备。实践操作,则是对理论知识的一种灵活应用,并且更重要。因为它是工作的具体内容。一个月的亲身体验中,我总结出了个人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心得:

一、英语能力

在校只知道考四、六级英语,却从没想过英语学习的真正应用,到了公司,才知道英语的重要性。金融投资是个十分重视资讯和信息的专业,第一手资料都是以英文形式率先公布的,为抢得先机,必须能够看懂诸如摩根斯坦利等著名投资银行的商业报告,所以,以后的英语学习,要主要着重于英语实际阅读能力的提高。在公司期间,我还有幸参与了一次外商见面洽谈会,在今后这个国际一体花的社会里,我们与外商直接交流和贸易的机会必将大大增多,这就对我们的听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专业知识

金融行业是个专业性较强的专业,由于我们期权期货这门课要到下个学期作为专业课学习。故很多专业术语和操作包括整个行业对我而言都比较陌生。使得自己花了不少时间在熟悉行业上,这直接影响了社会实践的进程和效果。这在以后的实践中随着专业课的逐渐开设,我想会尽量避免这类问题的。同时需要我们更深更广的了解所学专业知识。“面”要广,“点”要专。

三、学习能力

现在的社会日新月异,新事物,新观点层出不穷,必须具备快速学习的能力,并要以一种终身学习的心态来积极吸收新知识和新观念,以开放的姿态面对未来的变革。同时,要注意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的结合。要以理论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提高理论可信度,深化认识。以后我们面对社会的选择,所学专业与从事的工作很可能不一致。那时就应该调整心态,找准个人定位,及时充电,更快更好地适应新工作发展的需要。

四、适应能力

这不仅包括对于一项新工作的适应,更包括对公司企业文化的一种认同和融合,在一个月中,我和公司的员工、同事等相处的都不错,大家也都比较照顾我这个新来的“子弟兵”,在这一个月中,我对公司投资部各岗位特点、能力需要有了初步的认识,并能帮助公司翻译一些资料以供决策层参考,短短一个月能为公司作出一些菲薄的贡献,还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

总之,这一个月的实践锻炼,是我们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第一步,是我们寻找差距,进一步认识自我的良机,更是我们了解对口专业的有利契机。这次实践,为我们今后踏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此,还是要感谢上海万向投资有限公司所有成员(特别是老总、投资部员工和集体宿舍的几位同事)对我此行的大力帮助和热心照顾,没有大家的关心和帮助,这次活动不会如此顺利。

商业报告范文篇8

为全力推进市政府十大民心工程之一“大力发展微型企业促进就业”的顺利实施,全面推动我区微型企业发展,规范微型企业创业扶持工作,扩大就业再就业,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微型企业的若干意见》(渝府发[2010]66号)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微型企业创业扶持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渝办发[2010]192号)的规定,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以创业促就业”的方针,通过激发创业热情,促进各种生产要素优化组合,使更多的失业人员和贫困人口有机会就业和参与发展,着力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增加市场主体总量,优化产业结构,推进城乡统筹。

二、工作目标

到2012年新增微型企业2000户,新增就业1万人。其中:2010年发展微型企业200户,新增就业1000人;2011年发展微型企业800户,新增就业4000人;2012年发展微型企业1000户,新增就业5000人。

三、组织领导

(一)成立南岸区微型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区政府区长刘宝亚任组长,副区长汪建华、李瑞雪任副组长,区工商分局、区监察局、区经信委、区商委、区财政局、区金融办、区国税局、区地税局、区人社局、区科委、区教委、区文广新局、区民政局、区移民局、区农林水利局、区残联、区工商联和各街

镇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区工商分局,办公室主任由区工商分局局长王志渊担任,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牵头开展南岸区微型企业发展工作。

(二)成立南岸区微型企业发展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会分为常务委员会和行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为:区工商分局、区财政局、区金融办、区人社局、区国税局、区地税局、区科委分管领导,负责对所有创业报告可行性进行会审;行业委员会委员为:区监察局、区经信委、区商委、区教委、区文广新局、区农林水利局、区民政局、区移民局、区残联、区工商联和各街镇分管领导,负责对相关行业和人员的创业报告可行性进行会审。

四、职责分工

评审小组常务委员会委员负责对微型企业创业申请者进行集中会审,行业委员会委员负责对涉及到该部门的微型企业创业申请者的创业报告可行性进行论证会审。区工商分局:负责审查微型企业创业申请者的创业能力和创办资格;为微型企业登记规定的创业者办理营业执照;对微型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监管;依法办理变更或注销登记。区财政局:负责做好专项资金的协调、筹措、拨付工作;编列微型企业扶持资金预算,用于创办微型企业资本金补助、税收返还、设立担保基金和扶持对象的创业培训及孵化,专项列支、足额拨付。

区金融办:负责协调银行贷款,委托银行监管扶持资金走向。区人社局:负责对微型企业融资担保的审查办理;会同区微企办制定微型企业创业者培训计划及组织实施。区国税局:负责对微型企业的上年实际缴纳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地方留存部分计算税收优惠财政补贴;执行市政府制定的扶持微型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区地税局:负责对微型企业的上年实际缴纳企业所得税、营业税地方留存部分计算税收优惠财政补贴;执行市政府制定的扶持微型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区经信委:负责对从事互联网服务、软件开发、信息技术服务、外包服务的创业申请者的创业能力进行资格审查;对微型企业创业申请者的创业报告可行性进行论证审查。

区文广新局:负责对从事文化艺术、动漫游戏、教育培训、咨询策划及产品、广告、时装设计等创业申请者的创业能力进行资格审查;对微型企业创业申请者的创业报告可行性进行论证审查。区残联:负责对残疾人申办微型企业的创业能力的资格审查;对微型企业创业申请者的创业报告可行性进行论证审查。

区科委、区教委、区农林水利局、区商委、区民政局、区移民局:负责对涉及到该部门的微型企业创业申请者的创业报告可行性进行论证审查。

各街镇:负责对微型企业创业申请者的身份进行审查;对创业申请书进行初审并提出推荐意见。

区监察局:负责对微型企业发展环节全过程进行监督,严肃查处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存在的违规、违纪行为。

五、创办条件

根据市政府相关文件规定,微型企业是指雇员(含投资者)20人及以下、创业者投资金额10万元以下的企业,其组织形式可采取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有限责任公司等多种形式。申请享受微型企业创业扶持政策的创业者应具备下列条件:

1.具有本市户籍(含集体户口);

2.属于大中专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农转非”人员、三峡库区移民、残疾人、城乡

退役士兵、文化创意人员、信息技术人员等人群(以下简称“九类人群”);

3.具有创业能力,年龄18-60周岁;

4.无在办企业;

5.属于“九类人群”的申请人出资比例不低于全体投资人出资额的50%;

6.其他应当具备的条件。

六、申报流程

(一)创业申请

创业者向居住地街镇提交申请及相关资料,确认是否属于本市“九类人群”,审查符合规定条件且经公示无异议的,由居住地街镇在微型企业创业申请书上出具同意推荐意见。

(二)资格审查

申请人将上述材料提交拟创业所在地工商所,由工商所对创业者有无在办企业、是否具备创业能力及出资比例是否符合规定进行审查,经审查符合规定的,出具审查意见,并将有关资料移送区微企办。同时,告知申请人办理企业名称预先核准和相关前置许可等注册登记手续。

(三)创业培训

区微企办收到各工商所报送的申请审批资料后,报市微企办对申请人进行微型企业创业培训(已经接受创业培训或具有相关创业知识的申请人可不参加)。培训结束后,培训机构指导申请人制作创业投资计划书及出具结业鉴定意见。

(四)创业审核

申请人向区微企办提交创业投资计划书,经区微企办初审后,提交区微型企业评审委员会集中会审。评审委员会原则上10个工作日内会审1次,并审定财政资本金补助比例。

(五)资金到位

申请人通过企业名称预先核准后,在南岸区内的重庆农村商业银行、重庆银行、重庆三峡银行等银行中选择一家开户银行以预先核准的企业名称开设账户,并将投资资金存入该账户。申请人通过创业审核,且投资资金到位后,由区微企办向区财政局申请资本金补助。财政部门按照微企办审定的补助比例在5个工作日内将资本金补助资金转入申请人开设的账户。

(六)注册登记

创业者投资资金和财政补助资金到位后,按照企业登记的相关规定备齐其他资料,区微企办再将相关资料转至企业注册登记办理机构,限时在5个工作日内办结营业执照。

七、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真开展微型企业发展工作大力发展微型企业是市委三届七次全会确定的十大民生工程之一,做好发展微型企业工作不仅有利于扩大就业、改善民生,而且有助于激发民间活力,促进社会和谐。全区各级各部门和有关单位必须充分认识鼓励创业、促进微型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努力营造鼓励创业的良好氛围,坚持不懈地探索适应微型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扶持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精心安排、稳步实施,确保微型企业发展工作顺利推行、卓有成效。

(二)合理规划,优化布局,提高微型企业创业成功率要结合南岸区现有小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的行业分布特点及发展状况,以发展微型企业为契机,针对不同行业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创业引导,结合创业培训,开展创业意向调查,合理规划,有效整合,优化布局,分步实施,不断促进和优化我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切实提高我区微型企业创业成功率。

商业报告范文篇9

第一条为做好全省市场运行监测和分析工作,促进市场运行监测和分析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充分调动各设区市商务主管部门做好市场运行监测分析工作的积极性,依据商务部和河北省商务厅《关于加强市场运行监测工作的指导意见》以及商务部《市场运行监测工作绩效考核指导意见》,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是对各设区市商务主管部门的市场运行监测工作进行绩效考核的量化标准,是衡量各地市场运行监测工作质量和水平的主要依据。

第三条市场运行监测和分析考核工作,由省商务厅市场运行调节处具体组织实施。

第二章考核内容和标准

第四条各设区市商务主管部门市场运行监测分析工作的重视程度。按照要求,各设区市商务主管部门要明确专门机构,配置有效设备,指定专人负责;要做好组织协调,积极督促监测样本企业按时准确上报有关信息;要加强与当地政府有关部门之间的联系,从资金、人力、技术和信息等方面取得他们的支持,及时向省商务厅和当地政府报送有价值的信息和建议。

第五条推荐和落实样本企业数量情况。各设区市商务主管部门在样本企业的推荐选择上要坚持以下原则:即以大中型批发、零售商业企业为主;在地域分布上,以繁华地段为主;在领域分类上,以各行业、各业态具有代表性、成长性的企业为主。样本企业的数量要完成省商务厅分配数,满足监测工作的数量需求,并根据情况变化适时增加和调整监测对象,不断扩大监测范围。

第六条组织样本企业报送信息资料情况。我省市场运行监测报表制度经省统计局依法审核批准,是省统计报表体系的重要补充。各设区市商务主管部门要认真组织当地监测企业,按照规定的指标体系和报送时间,通过互联网或传真报送市场情况。对“五一”、“十一”、“春节”3个黄金周假日期间的市场供应、商品销售情况、特点分析和总结,要及时汇总报送同级人民政府和省商务厅。各设区市商务主管部门及当地被监测的样本企业报送的信息必须准确、及时,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市场运行监测信息。

第七条市场运行分析报告报送情况

(一)各设区市商务主管部门必须以政府职能部门公布的数据和被监测对象上报的正式数据为依据,坚持全面分析与专题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准确把握和反映市场运行情况,科学预测预警。

(二)分析报告必须以价格(价格指数)、销售量、销售额、库存量等主要指标数字为依据,按照城乡区域、行业类型、商品大类、重要商品等分类,综合反映市场运行的总体情况、运行特点、消费热点、存在问题、趋势预测和对策建议等6项主要内容。节日市场安排情况包括采取的主要措施、节日货源安排价值总量、节前市场动态等。要求做到:内容完整,情况准确,问题清楚,依据充分,数字准确,文字精炼,预测准确,建议可行。

(三)分析报告包括月、季(指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年度定期报告,节日市场安排情况汇报、黄金周专题报告和市场异常情况临时报告。

(四)分析报告必须按时上报。各设区市商务主管部门上报省商务厅的时间要求是:月度报告,次月12日前;季度报告,次季首月15日前;年度报告,次年首月20日前;黄金周专题报告,在节假日第6天下午4时前;节日市场安排情况汇报要在省厅发出“做好节日市场供应通知”一周内上报省厅;专题分析上半年6月10日前上报,下半年次年12月10号前上报;市场异常情况临时报告在异常情况发生后2小时内上报。

(五)分析报告的上报形式以电子邮件为主,辅以传真或信函。

第三章考核项目和方法

第八条考核项目分为三大类(报表、市场分析报告、临时性报表或分析),采取累计记分的办法,满分为1000分。

(一)报表:满分为500分

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样本企业报送数据的核实,杜绝错误和重大遗漏的发生,确保报送数据的真实、准确和完整。

⑴基础分:满分100分。各市样本企业达到省厅要求标准的记50分,未达到要求标准的少1家企业扣2分;达到省厅要求标准后,每增加一家企业加记2分。

⑵上报得分=上报率×400

上报率=实际连续报送单位/应报单位

⑶时间分:迟报一次扣2分

⑷质量分:发生一般性错误或遗漏,每次扣1分;发生重大错误,每次扣5分。累计扣分从总得分中扣除。

(二)市场分析报告:满分为400分

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认真分析研究商品市场运行中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及时对黄金周节日市场和月度、季度、年度商品市场运行形势进行分析预测。

时间分:迟报一次扣3分。

质量分:按照本办法第二章第七条第(二)项的规定,达到6项要求的计满分,未达到要求的酌情扣分。

①月度分析:包括1、2、4、5、7、8、10、11月八个月,满分40分(5分/份×8)。

②季度分析:包括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满分60分(20分/份×3)。

③年度分析:满分60分。

④节日市场安排情况汇报:包括“五一”、国庆节、春节三个重大节日的市场安排情况,满分30分(10分/份×3)。

⑤黄金周专题报告:包括“五一”、国庆节、春节三个黄金周的市场分析总结,满分90分(30分/份×3)。

⑥专题分析:上半年、下半年各一份,满分120分(60分/份×2)。多报一份加记30分。

(三)、临时性报表、分析:满分100分。

第四章考核方式

第九条商务厅对各地的市场运行监测工作进行日常考核记分,定期通报,年终总评,以报表、市场分析报告、临时性报表或分析等三大类总得分排定名次,评先评优。先进商务主管部门的评选比例原则按50%左右掌握;市场监测报送先进单位原则按20%掌握;先进个人根据工作业绩酌情掌握评选。

(一)考核时间:根据考核内容和方法,商务厅每半年对各地的市场运行监测工作进行一次考核,将考核结果在全省通报,并抄送同级人民政府。

商业报告范文篇10

关键词:高速公路;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

一、高速公路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

中存在的问题高速公路企业是为适应国家发展的需求而产生的营利性企业,同时对于促进国家交通道路繁荣发展及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高速公路企业大力发展管理会计以便实现对成本的管控是可以大幅度提升经济效益的。目前,其现代化建设管理中主要是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管理会计的应用水平普遍比较低,管理会计信息化所依赖的内部控制体系没有建立健全。高速公路企业的产生与发展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是比较缓慢的,其经济发展的模式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型发生转变,并逐渐重视管理会计的工作。但是,其在发展中对管理会计的工作理念认识并不充分,没有真正建立起管理会计的预测分析,成本控制、决策分析等技术并没有充分掌握,同时其可能由于传统发展观念的影响,并没有设立专门的管理会计人员,一般是由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兼任,最终导致了管理会计的工作效率并不高,成本管理及核算仅仅限于形式文件或是局限于表面工作,并没有给企业带来任何的效益同时,企业没有建立起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组织、流程及考核等等方面并没有建立起真正的工作流程,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管理会计信息化在企业的运用及发展。

(二)管理会计所依赖的企业信息化整合度不高,各类信息系统被认为隔离,形成众多的信息孤岛。目前,高速公路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技术主要运用于公路养护、收费运营管理、会计核算系统等等,但是管理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发展却是比较缓慢的,这就导致了各类信息化系统之间的不兼容,信息交流不顺畅,不能及时进行信息的共享,也是无法根据大数据技术进行信息处理,这对于企业的整体发展是比较不利的。

(三)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缺少与管理会计相适应的企业文化,也限制了管理会计信息化工作的开展。高速公路的管理会计工作需要企业的会计人员进行具体工作的实施,在日常的业务管理中进行会计工作的管控,因此对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及业务能力的要求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目前企业的相关会计人员的总体素质较低,整体的财务管理水平并不高,这对于企业建设管理会计工作是非常不利的。

(四)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及与之相匹配的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培训及应用工作还没开展。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是一种基于信息网络技术的会计信息化标准,提升信息的集成度及共享度,促进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但是,高速公路企业中并没有进行与之相关工作的开展,没有建立起与商业语言相匹配的商业会计准则,信息化发展技术比较落后。

二、影响高速公路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缓慢的原因分析

(一)高速公路经营企业外部环境的影响。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起步较晚,发展速度比较缓慢,同时高速公路企业的发展也是比较迟缓的。同时高速公路的信息化发展与经营的外部环境、国家经济政治形势的发展及法律政策都有极大的关系。随着全球经济化的发展,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市场的快速发展及变化都需要高速公路企业建立起相适应的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建设,这也是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

(二)高速公路经营行业和企业内部因素的影响。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建设发展主要是需要企业建立起管理会计的相关制度及对其的监督管理制度,切实做好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计划及进行计划的有序开展,建立其对各个工作环节的成本控制计划及实施成本预算工作计划。但是,企业的管理层并没有充分认识到管理会计信息化工作的实质,缺乏管理会计意识的培养,同时没有对管理会计的培训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与支持,最终影响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进程并导致管理会计人才储备和引进工作滞后。(三)高速公路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相融度不高,且存在较大的偏差。高速公路企业跟上时展的步伐,配备起相适应的信息化发展技术,信息化基础设施设备配套起点是比较高的。但是,企业的信息化系统分类比较多,各个信息化系统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兼容性能是比较差的,导致了内部控制体系节点建设不能完全融入到信息化建设中去,这都严重制约了管理会计工作的发展步伐。

三、加速高速公路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对策

(一)提高高速公路经营企业领导层和会计人员对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认识。时代在不断的发展,企业的发展模式需要不断改变及创新,才能保证在市场中的发展地位。对此,企业的领导应当紧跟时代的步伐,根据企业的需求,树立起加快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建设的理念,并将其管理理念及对企业发展的意义对企业内部的员工进行大力的宣传,要求各个基层员工积极参与到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工作中。同时,企业需要加强财务人员进行管理会计工作的能力,定期对其进行企业业务知识及专业技能的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升其解决业务问题的能力,提供管理会计的工作效率,为企业的管理会计顺利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二)创造有利于高速公路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内外部环境。目前,《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以及《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工作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已经明确制定了高度公路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的目标,为其长远发展指明了方向。对此,高速公路需要落实一下计划与具体的工作:一是为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外部信息化发展环境,例如建立起统一的信息化系统,解决不同信息系统不能交叉进行信息共享的障碍,并且根据企业的发展近况及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引进与工作需求相关的人才及储备管理会计人才,确保可以充分发挥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功效;二是按照《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制定的规范或要求,对开展管理会计需要的设备进行配备及调试,并不断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确保会计信息化工作开展的规范,扎实基础,为企业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底子;三是管理层需要大力号召员工开展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工作,通过激励措施提升员工工作的热情,使员工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作用,将自己的利益与企业的效益进行紧密的结合,共同为企业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三)加强XBRL技术的培训、推广与应用,全面整合并推进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和管理会计体系建设。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已经在市场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其已经成为一种企业信息化广为接受的数据传输标准,引进XBRL技术,通过对财务报告等高速公路企业对内外报告信息进行逐条标记,可以在短时间内将单一信息整合成为系统信息,并对提升信息的有效性及准确性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为高速公路企业信息建设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信息数据支撑。因此,高速公路企业的管理者需加强对此技术的认识与了解,了解其工作的原理及对工作的重大影响,并根据企业的现有实力引进XBRL技术及引相关的专业型人才,以便加快内部员工对CBRL技术的认识与了解,并能够熟悉使用此项技术,可以顺利开展日常的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工作。同时,企业还应当建立建全企业管理会计体系,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体系进行有效的整合,建立起专门的信息化管理的团队,以便可以将信息化的工作集中开展,并能够及时发现其中的问题并可以进行及时的解决,最终加速提升管理会计信息化水平。

四、总结

综上所述,高速公路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存在认识不足、重视力度不足等关键性问题。对此,企业管理层首先需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紧跟时代信息化发展步伐,对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深度的了解与掌握,并在内部进行大力的宣传,同时引进工作发展需要的设备及先进的技术对管理会计工作进行管理,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训及培养,争取在各个环节中做好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工作,促进高速公路企业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边志新.管理会计信息化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2(20).

[2]马路英.浅析管理会计在国有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