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模式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3 12:38:48

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范文篇1

关键词:商业模式;医药物流企业;要素分析;电子商务

一、绪论

物流作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商业模式作为企业创造价值的逻辑,主导着企业发展的方向与企业服务、产品和信息流的系统,是是企业兴衰存亡的重要布局。近年来,关于国内医药市场诸如药价混乱、药品混杂、药品来源渠道混乱等负面新闻层出不穷,国际贸易的发展也致使国际医药市场逐步威胁到国内医药市场的地位。本文主要针对A医药企业的商业模式进行分析,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与展望。

二、文献综述

王雅璨、汝宜红等(2007)[1]分别从政策环境、经济环境和技术环境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目前第三方医药流通行业所处的环境现状,又将其类型分为四种,分别对其运作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李红兵、段升森、张玉明(2014)[2]提出了商业模式的现有理论模型存在“基因缺陷”的观点,并且针对医药物流企业建立了“企业基因”变量池并进行了能力要素分析与战略研究。杨维平(2007)[3]总结了医药行业的商业模式维度,并根据这两种维度针对国际前沿医药企业将其商业模式分为RBP(研究型模式)和DBP(发展型模式)两种主要类型,并详细分析了未来将会遇到的风险及不确定性,对相关行业的商业模式发展给予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案例

物流行业的飞速发展带动了各行各业,由于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领域各种黑暗事件的发生引起国家相关部门对医药行业的高度重视,这对行业内部相关企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A企业的创始人提出的一种“快批模式”,一种有着大批量、低成本、现金交易特点的高效商业模式(以下简称“A企业模式”),并逐渐发展为国内医药流通行业的主流商业模式。(一)“A企业模式”———成功的基础。医药批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表现在市场覆盖能力、物流配送能力和客户服务能力等多方面。“A企业模式”的核心特点就是交易网络大、交易批量大、网络循环范围大以降低成本,快速进货、快速分配、快速分销以提高运转效率,同时通过现金交易确保企业上下游之间拥有足够的周转资金,以降低风险。1.贯通全国的交易网络A企业医药集团自成立以来以初始地为中心辐射全国,已形成众多的物流配送网点,提高了交易市场覆盖能力,形成了一个覆盖全国的超大交易网络。2.成本优势与客户群由于其交易网络贯通全国,大批量采购导致采购成本大大降低,因此更具有竞争优势。同时各子公司之间形成的连锁批量采购优势也稳固了上下游之间的合作关系,并形成了A企业特有的“快批模式”。3.现代物流技术A企业一直着力于现代化医药物流的研究,结合自身特色对旗下所有的物流中心进行现代化设备改造、引入高端硬件系统设备等,并对相关信息系统进行自主研发,大大提高了生产流通效率,形成了“快配模式”。4.质量管理与服务A企业不仅严把质量关,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成立专门的产品质检以及相关化验、监管等一系列部门,确保所有药品器械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同时还提供给客户全天候营业服务、产品跟踪等优质周到的服务,形成良好的企业口碑。(二)新兴业务———质的飞跃。随着电子时代的到来,我国电商的发展与机遇愈发火热,A企业也陆续推出相应电商平台,成为全国少数同时具备B2B、B2C、O2O业务模式的企业之一。1.B2C医药电商模式2011年,A企业医药集团与某电商企业进行了战略合作签约,建立了B医药网络正式形成了A企业的医药B2C业务在电商领域内的战略发展新模式,致力于打造中国第一在线医药服务平台,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多个大型仓储中心及实时配送点。2.O2O模式2014年A企业开发的C医药网和手机APP(以下简称“C医药”)正式上线,这是A企业基于O2O模式的又一项发展,它是一个利用LBS定位技术为消费者提供500米范围内的药店药品信息及交易平台,消费者通过线上下单,药店直接送货上门。

四、分析

Hamel(2000)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经营者对于企业未来发展、经营方式等理念,由顾客界面、核心战略、战略性资源以及价值网络四个要素构成。根据商业模式的要素对上述案例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对于A企业医药集团:(一)客户界面分析。在“A企业模式”下,A企业下游与对应的子公司形成内部网络,其子公司与对应范围内的目标客户形成外部网络,内部和外部结合形成了A企业整个覆盖全国各地的超大经营网络,为企业的大批量采购提供了前提。(二)核心战略分析。以产品分销为主,配以电商、连锁零售、第三方医药物流等其他主要经营模式。A企业模式的核心是交易网络大、交易批量大、网络循环范围大,快速进货、快速分配、快速分销,同时通过现金交易确保供应链上拥有足够的周转资金,以达到降低成本、降低风险、提高运转效率的目的,最终形成“大流量、低成本、高效率”的商业模式。同时配以差异化的增值服务。(三)战略资源分析。A企业通过各物流配送中心的现代化设施及先进的管理系统进行其日常业务流程操作,现代化硬件设备的引入大大减少了订单处理时的差错率,提高了作业时间;引入并结合自主研发的信息化系统确保上下游企业间各项业务环节之间紧密的联系与更加系统的管理。(四)价值网络分析。医药分销环节中,A企业处于整条供应链的核心位置,形成低成本的战略优势同时获得更多目标客户,并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形成目标客户多元化,扩大市场。A企业的商业合伙人除了与其共同搭建B2C和O2O平台的电商企业和微信之外,还有与其属于上下游供应关系的B制药企业和C集团,强强联手实现医药生产与配送环节之间跟紧密的结合。(五)电商模式分析。对于A企业和某电商企业合作创建的“A企业医药网”B2C战略联盟,在医药界和电商领域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尤其是看到A企业医药网成功盈利后,越来越多的在线医药交易平台纷纷上线。由于单件的医药产品物流成本较高,在此之前国内大多数的B2C电商企业均成亏损状态。A企业的电商合作能取得成果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完美地解决了A企业在B2C环节中“最后一公里”成本的问题,另一方面对于该电商企业来说也开拓了网络医药营销市场,获得了更多市场资源,真正意义上的实现了双赢。同时对于A企业来说,正是因为“A企业医药网”B2C模式的成功,为其后来“C医药”O2O模式和另一个中药线上交易平台B2B模式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六)规模效应循环。由于A企业特有的快批模式,对于整条供应链来说,形成了一种规模效应循环,如下图所示,其中包含两组循环。

五、结论及展望

A企业坚持以传统医药分销为主要业务模式,与其独特的“A企业模式”为主要商业模式,同时发展B2B、B2C、O2O等电子商务模式为辅助商业模式,结合自身发展条件与所处商业环境进行了商业模式多元化的创新,对相关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A企业也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对于整条企业链来说还是存在部分合作者鱼龙混杂的情况,但其实有一部分负面新闻的产生虽然不是企业的自身因素,但这也是其产业链上的丑闻。为了企业自身以及相关行业的更好的发展,建议在供应链终端客户的选择上应该设立相关制度与门槛,杜绝这种鱼龙混杂的现象发生。

参考文献:

[1]王雅璨,汝宜红,范文姬,陈艳.我国第三方医药物流的发展环境和运作模式研究[J].物流技术,2007,26(6):23-26.

[2]李红兵,段升森,张玉明.中国医药流通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研究:“基因改良”、体系重构与策略选择[J].中国科技论坛,2014,(9):69-74.

[3]杨维平.商业模式:以国际制药企业为例[J].国际经济合作,2007,(3):44-47.

[4]梅聪.A企业医药集团发展战略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3.

商业模式范文篇2

关键词:汽车后市场;停车O2O平台;商业生态系统;交易价值

2015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达到1.72亿辆,居世界第二位,中国巨大的汽车保有量,为后汽车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同时,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后汽车产业与互联网融合衍生的O2O商业模式被市场一致看好,大量O2O产品和服务出现。因此,本文通过停车O2O商业模式的探索,试图站在消费者的角度,依靠物联网技术,从解决停车难问题为市场切入口,尝试设计一个完善、可行的后汽车产业的O2O商业模式,并通过试运行这一模式,验证其实用价值和市场价值。

张沙琦(2013)通过梳理我国汽车美容行业的发展情况,认为O2O+LBS模式会使汽车美容服务更具明显优势。薛韬(2015)通过分析汽车维修服务企业现有的问题,并从、平台业务流程、采销流程、盈利模式以及运营维护等几个方面提出构建汽车服务行业O2O平台的想法,并运用车联网的实例验证这一商业模式的可行性。郭海玲(2015)在此基础上,着重研究了O2O模式下的平台售车的营销模式构建与运用,提供O2O模式的营销上的效果。冯炎辉(2016)通过研究汽车后市场O2O平台的影响因素,在平台设计、营销体验、监督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改进的方向。本文从研究用户停车行为出发,通过用户停车的痛点,利用现代的物联网技术实现智能停车,并结合魏炜商业模式理论,设计停车O2O商业模式,最后通过结合实际案例进行验证。我国目前的汽车后市场O2O平台可以分成两个大类,一类是面向汽车服务商(如汽车配件零售商和维修保养的服务商)的B2b电商平台,另一类是面向车主的b2C的平台。从解决停车场管理者的运营痛点和车主的停车难的痛点入手,小猫停车app通过解决商业综合体的停车场管理中诸多痛点,最终给来商业综合体消费娱乐的车主带来无比畅通的“停车体验”,小猫停车公司可以通过把解决这些痛点的小猫停车app作为获取车主流量的入口,逐渐把自己打造成引流型O2O平台。

笔者认为小猫停车O2O平台的商业模式的定位可以是作为引流型的平台,满足车主以“用车”为中心的,提供一站式服务的汽车生活服务需求,也满足汽车后市场服务商实现“互联网+”,接触到更多车主,为其提供相关服务的需求。成熟的小猫停车O2O平台的盈利模式将会十分丰富,目前仅列出几项主要的盈利模式:一是获取汽车后市场中相关消费的分成收益,如代洗车、代泊、代加油、快修、保险、汽车金融、汽车精品、车位共享、二手车等;二是通过推出停车消费的月卡、年卡等充值模式,平台获取资金沉淀的利息收入;三是通过精准营销,平台获取广告收入;四是目标区域以外的小猫停车系统销售收入和目标区域内外的系统维保收入。小猫智能停车系统以车牌识别为技术基础,以移动支付为收费方式,从而实现无卡收费、无人值守的停车场智能化管理,为用户带来方便快捷的良好体验,有效提高停车场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

对于用户而言,这一停车系统解决车主进入商场停车场的一系列痛点,实现了停车行为一站式服务。停车场管理者方面,小猫停车系统综合解决了商解决商业综合体的停车场管理中诸多痛点,显著地提高了业主和用户的停车效率,也减轻了收费工作人员的而工作强度,最终给来商业综合体消费娱乐的车主带来无比畅通的"停车体验"。对小猫采用免费改造的方式,只是收取交易佣金1~3个点,使得停车场管理者以极低的成本改造升级停车场,获得更大的价值提升,几乎没有动机反对这项改造。对于小猫停车解决的痛点价值而言,获取这一目标市场的切入点,应该是发力在线下的商场停车场的覆盖。当小猫停车系统把基本线下的商场停车场覆盖完毕以后。车主市场会主动要求注册,自发形成小猫停车O2O平台另一边的用户,利用双边用户之间的正反馈循环,使得平台企业的用户规模以指数增长趋势快速扩张。在实践研究方面,本文对汽车市场进行深入研究,将纷繁多样的中国后汽车市场的O2O商业模式进行了梳理分类,并预判了未来O2O商业模式的三大发展趋势:一是O2O平台之争,决胜线下;二是线下之战,与线下优质服务商建立“强关系”是取胜关键;三是业务内容从“高频低价值”向“高频高价值”、“低频高价值”过渡。在商业模式创新上,本文选取了停车行业这一后汽车行业的细分市场,研究行业供需状况,行业痛点,设计了小猫停车O2O平台生态系统,并结合实践验证了小猫停车的商业价值,以及可以采取的竞争战略和融资战略。

后汽车产业发展空间巨大,针对后汽车产业的细分市场——停车行业,从停车行业痛点入手,构建了小猫停车O2O平台商业生态系统,它具有以下三点变革意义:一是将互联网引入停车场管理行业,将对行业产生深刻变革,促进其管理升级,极大提升停车场管理效率和车主停车体验;二是通过数据信息的互联互通和充分挖掘,成为智能交通、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停车作为刚性需求,是撬开汽车后市场这块大蛋糕的入口。通过构建O2O生态平台,催生更多衍生商业模式,为公司带来巨大商业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巍,丁超.企业家精神、商业模式创新与经营绩效.中国科技论坛,2016(7).

[2]薛韬.汽车服务行业的O2O商业模式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论文,2015.

[3]郭海玲.基于O2O平台的汽车行业网络营销模式构建与应用[J].互联网经济,2015(8).

[4]张沙琦.基于O2O模式的汽车美容服务应用研究[J].商业研究,2013.

商业模式范文篇3

同时,麦当劳在其官方网站上开设了全新的“特许经营”频道,里面详细介绍了特许经营的条件和申请方式。只要有200万元特许加盟费,投资者就有机会申请经营一家麦当劳餐厅。与此前动辄800万元的特许加盟费,经过此次调整,特许加盟费仅为此前的25%,一举砍掉了75%的加盟费,这对于想加盟麦当劳的商家和个人绝对是一个重大的利好消息。同时相对于以前在中国市场和风细雨的对特许加盟形式秘而不宣的操作方式,麦当劳的此次高调宣布也预示着麦当劳在中国市场营销战略的变化。

据麦当劳官方资料统计,目前全球3.2万家餐厅中,75%是特许经营,而在中国市场麦当劳餐厅接近1200家,仅6家为特许经营餐厅。麦当劳方面称,特许经营将在未来成为推动中国麦当劳业务发展的重要因素。

麦当劳中国的困境和挑战

1990年10月8日,中国第一家麦当劳餐厅在深圳开业。1992年4月在北京的王府井开设了当时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麦当劳餐厅,当日的消费人次过万。如今,麦当劳在中国已经拥有超过1200家的餐厅,从业员工超过了60000人,成为中国快餐行业的领头羊之一。然而,即使在这种成绩面前,麦当劳也抬不起头来。与同时来自大洋彼岸的竞争对手肯德基相比,虽然在全球范围内肯德基仍然与麦当劳不是一个重量级的竞争对手,但是在中国市场,麦当劳却已经被肯德基远远抛在了身后。据统计,肯德基在中国市场拥有超过2600家的餐厅,数量是麦当劳的2倍以上,同时,在单店竞争力上,麦当劳也大大逊色于肯德基,这使得麦当劳在中国市场相对于肯德基的光芒黯然失色,光彩不再。同时,以真功夫为代表的本土快餐品牌的快速崛起也对麦当劳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正面竞争。这些都让在全球快餐市场独占鳌头的快餐霸主麦当劳面临了现实的压力。

1、本土化战略缺失。

营销大师弥尔顿•科特勒曾经罗列出了麦当劳在中国碰到的问题,其中最致命的一点就是“产品一致性带来的硬伤”。而习惯和热衷于强调自身“高度程式化和一致性品质”的麦当劳不愿意针对中国市场做适应顾客的改变,使得其在面对顾客需求的变化时显得束手无策。以汉堡为主导产品的快餐食品并不符合很多中国人的口味,在欧美流行的“汉堡文化”在中国市场遇冷,对于麦当劳来说,也是一瓢冷水,印证了麦当劳本土化战略的缺失,而意识到了这种备受冷落之后的麦当劳,并没有针对中国消费者的习惯,做出适应于本土化的改变,使得麦当劳的本土化不足策略备受指责,麦当劳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而肯德基以鸡肉类产品为主,更适合中国人的口味,并不遗余力地满足中国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肯德基就决意要为中国人打造一个合乎中国人需求的品牌。2000年肯德基邀请40余位部级食品营养专家,成立了“中国肯德基食品健康咨询委员”,专门开发适合中国人口味的老北京鸡肉卷、番茄蛋花汤、川香辣子鸡等产品,甚至在不少餐厅售卖起完全本土化的“王老吉”凉茶。

2、营销战略滞后迟钝。

2002年12月,成都麦当劳双楠店突然“关门谢客”,这是麦当劳在中国内地关闭的第一家分店。据透露,四川麦当劳所开办的分店当中,除总店一直赢利,另两个店偶尔赢利外,其余的基本上都处于亏损或者半亏损状态。而就在麦当劳成都双楠店关闭的余波之后,2003年5月底,在广州也出现了麦当劳店因为经营不善,传出了被关闭的消息。

在快速发展的中国市场关门谢客,对于麦当劳来说,不啻于是莫大的讽刺。然而,总结和梳理麦当劳对于中国市场的战略,却发现这种事情的发生是情理之中。自进入中国市场以来,麦当劳在中国市场发展战略具有“滞后迟钝”与“游历摇摆”两大特征,决策反应速度的缓慢也制约了其扩张速度,更影响了其在中国市场选址圈地的决策速度。同时,麦当劳往往偏执于“价格合适”的稳健保守经营原则,在目标市场的战略性店铺设立上往往被肯德基抢得先机。即使在对同一个目标店铺选址的决策过程中,也经常败北于肯德基,麦当劳只能望楼兴叹。长期组织决策机制上的遥远与迟缓,营销战略的缺失,使得麦当劳对于中国市场的反应速度相比竞争对手慢了半拍,差距日愈明显。

2002年麦当劳出现了上市以来的首次季度性亏损,关闭了719家餐厅,并撤出中东和拉丁美洲3个国家的业务,还抛售了在海外四个国家的房地产,这也波及影响了其在中国市场发展战略的步伐。

2003年9月,麦当劳全球首席执行官和主席坎特卢波发出了“要在中国加快开店速度”的呼声。在中国市场启动了全面赶超的“制胜计划(PlantoWin)”,将总部由香港迁至上海,并在全球120多个国家同步推动“我就喜欢”的全新品牌活动,以期重塑昔日辉煌。这些,都可以看作是其面对中国市场落差的某种觉悟,从组织机制、市场定位到“品牌变脸”,使得以前笑眯眯如今改跳街舞的麦当劳叔叔为中国市场而变。

3、营销模式滞后于中国市场的发展。

一直以来,麦当劳在中国市场采取保守的营销模式推进策略,采取单一的直营连锁店的模式。采取这种模式的优势就是可以保证麦当劳品牌和服务的一致性传递,最大限度地保证了麦当劳品牌的延续性,但是由此带来的弊端是,在快速发展的中国快餐市场,麦当劳的扩展速度满足不了市场需求。直营店模式也成为麦当劳在中国市场快速发展的羁绊,直营店开设周期长、流程繁琐、管理链条过长、多头负责,使得直营店的开店数量一直跟不上快速的快餐市场发展节奏。2009年全年,麦当劳在中国新开了145家店,并没有达到2009年年初提出的175家开店目标。而作为最大竞争对手的肯德基,自1996年开始,凭借先发优势,建立了快速的决策反应组织机制,集中力量、整合资源,开始了稳健的“加速扩张”战略,实施“直营连锁”与“特许连锁”两条腿齐头并进的提速战略。在供给、营销、财务、人才等要素上实施战略协同,通过多品牌协同效应进一步增强肯德基的竞争优势,打造供给链整合的合力。2008年,肯德基所在的百胜餐饮集团的全球销售额只是麦当劳的50%左右,市值仅是麦当劳的1/3;但是到了中国,百胜却占有绝对优势。虽然,现在麦当劳已经放开了对于特许经营的限制,但有分析家认为,麦当劳对于特许经营加盟店的前期和后期的过多限制也会成为制约麦当劳借以实现大规模突破的重要因素。

麦当劳商业模式如何变革与重塑

战略管理大师迈克尔•波特认为,企业只有在差异化和成本领先战略中进行选择才能营造竞争优势。麦当劳的竞争优势缘于其创造了一种适应时代要求的商业模式,并通过制订统一和规范化的标准,使其可以迅速的复制扩张,从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就了快餐行业的霸主地位。但是,在多变的市场面前,麦当劳曾经引以自豪的商业盈利模式也遭遇了挑战。尤其是在中国市场,麦当劳不仅明显落后于竞争对手肯德基,也受到了中国本土快餐行业的冲击。如何继续保持麦当劳的传统竞争优势,并结合中国市场的特色进行创新性的改变,进行商业模式的变革与重塑,是麦当劳在今后一段时期内面临的巨大挑战。

特许经营模式

所谓“连锁经营业态”,其核心特征都是以连锁店为经营平台,以连锁店的扩张速度与成功率(即连锁店的发展数量与单店经营质量)为核心考评指标的商业模式。它包括三种基本模式:直营连锁:即总公司直接投资开设连锁店;自愿连锁:即保留连锁商单个资本所有权的联合;加盟连锁:即以经营权的转让为核心的连锁经营,也就是特许经营。

在2003年之前,麦当劳都是采取单一的直营连锁模式,根据自身对中国市场的评估,从人口环境、消费水平、商圈成熟度、消费者消费习惯等方面来确定开设直营店的条件和因素。而面对竞争对手的巨大挑战和自身竞争能力的不足,麦当劳开始反思自身在中国市场的运作模式,并寻求经营模式的转型。

转型的重要决策之一就是在中国市场全面实行加盟连锁经营。麦当劳在中国的特许经营方式是采用“不从零开始经营”的加盟模式,即转让一家已在营运中的成熟麦当劳餐厅,并为加盟者提供日常营运操作、培训、营销、广告、人力资源、采购和店铺选址等全方位的支持和保障。而加盟费从800万直降为200万,这是麦当劳给予特许经营商开出的让利条件,也是送给特许经销商商的“大礼包”,其目的是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加盟到麦当劳的特许经营大军中来。

同时,麦当劳方面还对加盟者的资质审核显得格外谨慎。规定加盟者必须对麦当劳品牌有强烈认同感;具有企业家及追求卓越成功的精神;具有成功的经营管理经验及忠诚正直的品德操守;愿意全职且对餐厅的日常经营工作全力以赴;愿意以全职、9-10个月的时间投入完成特许经营前训练和评估;没有犯罪及破产的记录。麦当劳认为,这些是保证所经营的麦当劳餐厅保持稳健发展的基础条件和要求。

而从管理上来说,特许经营店必须坚持以下基本的“麦当劳原则”:

(1)高度程式化的服务与规范化管理。这主要是指最能体现麦当劳特点的顾客至上、顾客永远第一的重要原则。

(2)严格的检查监督制度。麦当劳体系有三种检查制度;一是常规性月度考评;二是公司总部检查;三是抽查。这不仅要保证特许经营店符合麦当劳的严格标准,也要保持麦当劳品牌形象的统一。

(3)完善的培训体系。特许经营商不仅要接受9-10个月的特许经营前训练,而且需要定期安排去麦当劳大学学习。

(4)联合广告基金制度。让特许经营店联合起来,以便筹集到较丰厚的广告基金,从而加大广告宣传力度。

(5)相互制约、共荣共存的合作关系。麦当劳让特许经营商之间良性竞争,共同发展,同时为加盟者创造条件,使其各显神通,促使各特许经营商营销良策层出不穷,为麦当劳品牌价值的提升服务,实现共荣发展。

在中国市场大力拓展特许经营商业模式,对于站在全球快餐行业顶端的麦当劳来说,压力与机遇并存。确实,随着麦当劳的特许经营全球化和在中国市场的快速发展,它所承担的风险会越来越大。但是,即使是姗姗来迟,也会产生相当于巨核的爆炸力。麦当劳的特许经营模式也必将对其竞争对手肯德基的业务拓展策略产生强大的冲击,并有可能改变目前麦当劳在中国市场始终处于下风的境地。据估计,麦当劳的特许经营餐厅将占到整体总数的20%左右,这将对推进麦当劳的餐厅布局,纵深拓展麦当劳的渠道营销网络产生重大而积极的影响,也会对目前二三级市场上传统的快餐行业产生巨大的冲击。

商业地产运作模式

也许在中国,在街头随便进行拦截式调查,问麦当劳是做什么的,估计99%的人会回答麦当劳是做汉堡的,因为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麦当劳就是汉堡包的代表,以金色的“M”为代表的麦当劳汉堡的标识已经深深地印在中国消费者心中了。然而,麦当劳总裁雷•克罗克却说“麦当劳的真正生意是经营房地产,而不是汉堡包。”

而其实在美国,商业地产的成功运作是麦当劳取得巨大成功的主导推动力。在麦当劳的全美万家店铺中,60%的所有权是属于麦当劳的,另外40%是由麦当劳向土地所有者租来的,麦当劳通过长期承担,定死租约的方式获得低价地产。但在转租给其加盟者时,却理直气壮地向加盟分店逐年收取涨价租金。这其中的差价可以达到20%到40%,形成一个巨大的商业地产增值空间。同时,当餐厅生意达到一定水准后,各店还要缴付一定营业额百分比给麦当劳,叫做“增值租金”。麦当劳不仅由此赚到了40%的利润,而且还可以通过房地产来控制加盟者完全依附于总部。这实质是麦当劳房地产公司(为实施房地产策略而成立的公司)用各加盟店的钱买下房地产,然后再把它租给出钱的加盟店。这种房地产经营策略,实际上是把第一债权人的权利转让给了麦当劳房地产公司,以使它能具备从银行取得贷款的资格。这既解决了加盟者开店的资金困难,又增加了麦当劳公司的收入。据有关资料统计,在麦当劳的收入中,有25%来自直营店,而有75%是来自加盟店,而在这其中,总收入的90%是房租所产生的收入。值得玩味的是,麦当劳的品牌依然是快餐“麦当劳”,而没有推出某个地产品牌。公务员之家:

商业模式范文篇4

论文摘要:文章从价值创造角度,探讨了我国商业模式的创新,认为,商业模式创新对我国企业发展的成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文章研究了商业模式创新的发展背景,并给出创新商业模式的五个核心战略。

一、商业模式创新的发展背景

所谓商业模式就是企业市场价值的实现模式。当今企业经营环境发生了激烈的变化。主要特征是:信息化、市场化、全球化,传统的商业模式受到严重挑战,这就要求企业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以适应经营环境的深刻变化。

1.企业经营环境的第一个变化是信息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日益关注于企业在网络环境的生存与发展。很多现实中的经营活动正复制到虚拟世界中,例如网络银行、网络教育、网络购物、网络拍卖等等。这些以无店铺经营、与客户直接双向沟通等为特征的商业模式,将会大幅度地降低企业的流通费用和经营成本,提高运作效率。

2.企业经营环境的第二个变化是市场化。当今市场已进入全方位的买方市场,顾客追求个性的张扬和标新立异的愿望得以实现,已成为新的趋势。仅仅依靠以往的价格优惠和单纯的质量优势已不够,消费者更加注意产品的设计、造型等方面的创新,消费者对商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产品本身符合标准,而且对各种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多。

3.企业经营环境的第三个变化是全球化。近10年来,世界经济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全球经济一体化加快发展,生产经营的全球化、金融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使得技术、资金、劳务、专利等,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转让。

二、商业模式创新的核心战略

1.商业模式以价值创新为灵魂。商业模式的灵魂在于价值创新。企业必须借助商业模式进行价值创造、价值营销和价值提供,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商业模式应该回答一系列的问题:向什么顾客提供价值,向顾客提供什么样的价值,怎么样为顾客提供价值等。

(1)注重轻资产经营。追求企业的价值最大化,并不是要求企业的资产最大化,有效的资产必须能高效地创造价值,轻资产经营即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所谓轻资产经营,是在资源有限的基础上科学配置各种资源,以最少投入的商业模式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轻资产是知识经济时代奠定企业竞争基础的各种资产,包括企业的品牌、企业的经验、规范的流程管理、治理制度、与各方的关系资源、客户关系、人力资源等等。通过企业的优势资源整合各种社会资源为企业创造新的价值。许多跨国企业把投资投向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部分,而间接创造效益的土地、厂房、汽车、电脑甚至办公桌椅等都是租用。因此真正决定企业创造财富能力的,是企业资产经营水平的高低。以轻资产模式经营,可以获得更强的盈利能力,更快的速度和更持续的增长力。

(2)加强企业市值管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必须加强市值管理,以稳定和提升公司市值为出发点,提升自身价值水平,获得投资者认可,使股价充分地反映公司的价值。上市公司的一切经营行为,无论是投资、融资、再融资或是股利政策等等,都必须围绕以市值最大化这个核心的目标来进行。

(3)构造企业价值网。今后的竞争不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也不是单一线性价值链之间的竞争,企业正从独立创造价值走向合作创造价值,有多条价值链构造企业价值网。在价值网中,企业可将众多的合作商连在一起,通过有效的资源整合,构成快速、可靠、便利的系统,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价值网通过网络的弹性适应市场的不确定性,以增强价值创造方式来满足顾客多样化的需求,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4)为广义的客户创造价值。价值创造的目的是让企业价值链上的所有利益共同体受益。广义的客户包括顾客、股东、员工、社会。这就要求商业模式能创造四种价值:为顾客提供一流的产品和服务;为股东提供持续、稳定、高水平的价值回报;为员工创造良好的成长和发展空间;回报社会。其中,创造顾客价值是创造其他价值的基础和保障。

2.商业模式以占领客户为中心。商业模式创新必须以客户为中心,由企业本位转向客户本位,由占领市场转向占领客户,必须立足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创造价值。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认真考虑顾客所期望获得的利益,只有把竞争的视角深入到为用户创造价值的层面中,才能进入到游刃有余的竞争空间。

(1)精心研究客户需求。以客户为中心,就是要精心研究客户需求,要从客户角度出发,重要的不是企业能够为客户提供什么,而是客户希望得到什么。客户的期望值比产品本身更重要,提高满意度的关键是企业必须按照客户的要求,有效地满足客户对自己产品或服务的期望值。

(2)实施大客户管理。无论什么样的行业,大客户都具有收入贡献大和业务增长潜力大的特点,是企业的“黄金客户”,必须锁定大客户,建立客户经理制。对大客户由专人实施,定人服务、顾问服务、终生服务。目前,国内很多企业都在实施大客户管理,最为典型的是电信行业,如中国移动针对年轻的客户群开发了移动梦网,中国电信开发了全球眼、新视通、会易通等产品,以满足特定大客户群的需求。

(3)实施客户互动管理。以客户为中心必须深化服务,实施客户互动管理。让顾客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将客户前置,让其参与产品或服务的设计、制作、定价等过程。企业可以运用因特网、电子邮件与顾客交流,让顾客提供意见、建议,参与产品开发。通过这种方式产生的新产品才能真正满足顾客的需求,有效提高顾客的忠诚度。

(4)创造新的附加值。一个产品的价格,实际上是由“产品成本+附加值”构成的。为什么同类型的产品,譬如手表,有的售价仅几十元,而有的却可以卖到数万元?这其中,“附加值”起着关键作用。当今企业,创新附加值已不在产品之中,而在产品之外。在实践中有三条途径:①文化附加值;②服务附加值;③附件附加值。

3.商业模式以经济联盟为载体。据统计,目前企业创造的价值曲线,1/3源于企业内部,2/3源于企业之间。新的商业模式不再是企业的孤军奋战,必须以联盟为载体,发展联盟经济。通过合作,聚合彼此价值链上的核心能力,创造更大的价值和形成更强的群体竞争力。

企业发展联盟经济,主要做到以下三点:

(1)强化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由消费者的需求出发,经过产品设计、原材料供应、生产制造、批发、零售、售后服务等环节,到最后把产品送到最终用户的各项制造和商业活动所形成的网链结构。供应链提供的是一种新的思考方法和发展途径,它可使企业创新经营理念、再造业务流程。因此,打破区域、行业限制,强化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与整体运作,尽快形成供应链,是当前企业必须共同解决的课题。

(2)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并扩大优势的决定性的力量。供应链管理注重的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为了赢得竞争优势,势必要把主要精力聚焦在主业上,集中在供应链中最具优势的环节上,把优势强化到最大,以形成企业的核心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核心能力要素的价值潜力。

(3)外包非核心业务。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为取得竞争中的最大优势,企业仅保留最为关键的核心业务,而将所有类似于枝叉的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交由专业的公司打理。今后,凡是离市场较远的后台业务,凡是机械重复能数字化的业务,凡是可以离开现场在网络能运作的业务都可以外包。由此,将使企业更加专注于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同时扩大企业支配资源的范围。

4.商业模式以应变能力为关键。如果说商业模式决定了企业的成败,应变能力则是商业模式成败的关键。应变能力是企业面对复杂多变市场的适应能力和应变策略,是竞争力的基础。(1)时间是第一成本。时间是第一成本,企业必须因时、因地,因竞争对手、因顾客消费心理的变化等作出快速调整,要在变化中把握方向和机遇加快发展自己。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企业搜集市场信息时要突出“早”和“全”,做应变决策时要突出“快”和“准”,这样才能争取主动,抢占先机。在实践中要把握以下五点:①灵敏信息;②准确判断;③正确决策;④快速行动;⑤敢冒风险

(2)JIT随需而变。JIT是一种应市场需求而变的“拉动式”管理体系,这一观念的确立可以促使企业按市场规律办事,要求企业在各个环节做到在准确的时间、准确的地点、提供准确的产品,达到消除浪费、节约时间、节约成本和提高物流服务质量的目的。JIT从顾客的角度而不是从企业或职能部门的角度来研究什么可以产生价值;按整个价值流确定供应、生产和配送产品所有必须的步骤和活动;创造无中断、无绕道、无等待、无回流的增值活动流;及时创造仅由顾客拉动的价值;随市而变,不断消除浪费,追求完善。

(3)个性化定制。个性化最为典型的产物就是大规模定制。它集企业、客户、供应商和环境等于一体,根据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在系统思想指导下,用整体优化的观点,充分利用企业已有的各种资源,在现代设计方法学、模块化技术、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等的支持下,以大批量生产的高效率和高质量提供定制的产品和服务。这种新的生产方式全面考虑了制造运作系统控制的需求集合,包括:产品品种的迅速增加、批量变小和订单的随机性增大等。

5.商业模式以信息网络为平台。新的商业模式必须重视信息网络的力量,脱离信息网络平台,企业将无竞争力可言。

(1)构造虚拟经济的竞争力。信息社会,网络平台可以造就无数神话。企业必须具有敏锐的商业意识,抓住商机,驰骋在网络世界,同时很好地与现实相衔接。号称网络第一食品的“QQ能量枣”,以“虚拟+现实”的商业模式被业界广为称道。传统食品企业绿盛公司与天畅科技公司合作,首次在网络游戏中销售真实物品,游戏玩家可以在游戏中的虚拟食品店,下单购买真实物品,通过专门配送系统,可立即送到购买者手中,买家还可选择事前信用卡付款或货到再付款。这是国内首次将传统产业嵌进网游产业,形成网络内外的互动对接,在网络时代首次实现了“真实生活”与“虚拟生活”的对接。

(2)加快企业商务电子化。企业商务电子化是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它将企业经营的全部商务活动,通过信息技术实行电子化、数字化运作,以大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缩短周期,增强竞争能力。

(3)推动流程再造。重构企业组织结构的核心是实施流程再造:原有的塔型结构正在被精良、敏捷、具有创新精神的扁平化“动态网络”结构所取代。这种组织形式通过水平、对等的信息传递来协调企业内各部门、各小组之间的活动,实现了动态管理,不仅使信息沟通畅通、及时,降低监督协调成本,使市场信息与决策层的反馈更加迅速,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而且极大地调动组织成员的潜能和积极性,促进相互间知识和经验的交流,形成学习型组织,从而更好地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

以上是商业模式创新的五条核心战略,这是创新商业模式的指导原则和基本要求。当然,在实践中应当因企制宜,灵活应用,结合实际进行创新。任何商业模式都有其适合的环境和生存的土壤。好的商业模式必须始终保持灵活性和应变能力,只有具有动态匹配商业模式的企业才能获得成功。

三、商业模式创新是制胜关键

商业模式是企业竞争的最高形态,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和兴衰成败。企业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从制定成功的商业模式开始,新兴的新企业是这样,传统的老企业更是如此。未来企业的竞争,将是商业模式的竞争。

中国企业的发展经历了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两个阶段后,现在已经进入创新驱动的发展阶段,技术创新固然重要,但必须以商业模式创新为先决条件,否则技术创新的市场价值将无法实现。现在,中国企业最缺的是成功的商业模式,因此商业模式的创新就已成为当今中国企业竞争制胜的关键。

参考文献:

1.PorterME.竞争优势.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2.吕本富,张鹏.77种网络经济创新模式.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

3.丁乃鹏,黄丽华.电子商务模式及其对企业的影响.中国软科学,2005,(1):44-47.

4.(美)迈克尔·波特著.陈小悦译.竟争优势.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5.(美)大卫·波维特,约瑟夫·玛瑟,R·柯克·克雷默著.仲伟俊等译.价值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

6.(美)哈维·汤普森.创造顾客价值.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7.王雪梅,张凤环,无光耿编著.新经济中的商业模式.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

商业模式范文篇5

本文就是居于商业模式结合在线旅游服务商———“驴妈妈”旅游网,系统地研究在线旅游服务的商业模式。

二、在线旅游服务商业模式的研究综述

(一)商业模式“商业模式”。最早提出于20世纪50年代,但是直至上世纪90年代,互联网的出现,这一概念才得以流行。从现有的研究来看,学术界与企业界,人们对商业模式的认知不一,存在很多不一样的观点。从商业模式的相关研究探析过程中,我们发现,国外对于商业模式研究较早,国内的研究也在快速发展中,出现了众多的研究成果。商业模式概念最早出现是在20世纪90年代,其中,Timmers(1998)商业模式是用来表示产品、服务与信息流的一个框架,包含各商业参与者及角色、潜在利益以及获利描述。国外关于商业模式的研究取得了更大的进展。Hamel(2000)认为商业模式应该包括客户界面、核心战略、战略资源、价值网络等四大板块。Stewart等(2000)商业模式是企业能够赚钱和保持持续盈利的逻辑陈述。Osterwalder(2004)给出了商业模式的严格定义:商业模式是一个概念性的工具,它包括各种元素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商业获利的逻辑;商业模式描述了一个价值体系,这个价值体系包括创造、营销和资本等,以产生营收和维持正常运转为目的。国内研究商业模式较晚,但是也有相当多的成果。王波、彭亚力(2002)对于商业模式给出了两种解释:一是经营性商业模式,即企业的运营机制。二是战略性商业模式,即一个企业在动态的环境中以达到更多利润的目的,是对运营机制的扩展与利用。程愚(2013)应用扎根研究方法,首次发展了一个具有确切理论关系的商业模式一般性理论模型,即开发性决策、资源和能力、利用性决策、价值成果。(二)在线旅游服务商业模型商业模式是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价值创造机制,简单的说商业模式就是盈利的手段。商业模式是一个系统,在外界宏观政策以及竞争对手的作用下,市场需求和企业。自身的优劣势的选择构成商业模式的一部分。在线旅游服务模式的重新构造是创造在资源配置的作用下实现其基本运作的一种方式。它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电子商务的网络环境和技术为一体的战略性创新。通过对传统商业模式及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梳理,整理出在线旅游服务商业模式应该包括五个要素:价值主张与定位、产品与服务、盈利模式、资源配置、营销(见图1)。1.价值主张与定位。价值主张与定位是指在线旅游服务商在特定的商业模式下选择以何种方式对待顾客。价值主张是公司以其产品和服务为基础,向消费者提供的价值;定位就是预计顾客的需求,企业生产产品满足特定范围内的部分用户,使其对于公司的品牌忠诚,获取满意度。在此过程中,企业需要根据顾客的反应,收集相关信息,做好消费导向的市场调查。只有明确企业的价值主张与定位,商业模式才能搭建。2.产品与服务。产品与服务是指在线旅行服务商为消费者提供的有形的产品和服务。“产品和服务”这个部分包括了企业的能力和价值观,在该过程中接受“客户关系”提供的反馈信息。接受其“资源配置”所提供的资源。在线旅行服务商为顾客提供何种产品与服务是为企业和顾客创造价值的核心。3.盈利模式。盈利模式是指在线旅行服务商采用哪种方式实现利润。在线旅行服务商的营收来源与传统企业不一致,其常见的收入方式有广告收费、点击收费、佣金等方式。商业模式五个部分整体上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实现企业的较高盈利能力。4.资源配置。资源配置是指在线旅行服务商如何通过提供特定的产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如何与竞争对手相区别开来。食、住、行、游、娱、购为一体的旅游业的产业链较长,协调好上下游的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发挥资源配置效率的最大化才能取得较好的成果。5.营销。营销是指在线旅游服务商如何在消费者选择过程中的一种手段,在线旅游服务市场的竞争激烈,如何在众多的企业中脱颖而出,成为消费者满意的服务商。“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过去,营销是现代企业良好运作的助推器。

三、“驴妈妈”旅游网商业模式探析

(一)“驴妈妈”旅游网。“驴妈妈”旅游网于2008年创立,是国内较早致力于B2C旅游电子商务网站的企业,也是中国最大的自助游产品预定及资讯服务的平台。成立之初,以门票经济为入口,定位于自助游服务商,长时间的积累,已经形成了以打折门票、自由行、特色酒店为核心,同时兼顾出境游、长线游等网站旅游业务,提供一站式旅游服务。“驴妈妈”旅游网是一家以景区分销和精准营销为主的旅游电子商务网站。“驴妈妈”旅游网以门票经济作为重要的接入口,区别于其他的以酒店、机票预定为核心的旅游电子商务平台,网站能够获取较优惠的价格政策,再将这种优惠给予顾客,使顾客得到更大的满意感。此外,“驴妈妈”旅游网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旅游媒体联盟,通过公司网站、《携程自由行》和国内外多家旅游相关的媒体,建立了精准营销的方式,依托于平台,使其系统的营销规划、低成本全方位的媒体营销为景区导入大量的高质量的自助游顾客,彰显了平台的魅力。(二)驴妈妈旅游网商业模式探析。1.价值主张与定位。驴妈妈旅游网作为以景区门票经济入口的在线旅游网站,致力于为自助游、购买门票获取优惠的旅行者提供服务。很多消费者出行的时候需要准备很长时间,而驴妈妈作为中国最大的自助游产品预订及资讯服务平台,恰好的帮助消费者解决时间效率的问题,为其提供旅游产品咨询,提供最佳的解决方案,让消费者获取更多的旅游体验和价值。2.产品与服务。在线旅游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之时,驴妈妈以景区门票作为入口,从细分市场切入。依托于上海景域集团,其奇创旅游规划咨询机构、上海景域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上海景域旅游营销服务有限公司、帐篷客度假酒店、上海景域旅游投资有限公司为驴妈妈旅游网保驾护航。以自助游号称的驴妈妈其覆盖7000多家景区,开展出境游、周边游、度假酒店、度假游、亲子游、定制游与机票酒店业务,推出旅行攻略指导旅游者外出,旗下的金融服务为消费者推出了白条、分期的业务,着实方便了出游者。3.盈利模式。驴妈妈旅游网自2008年创立以来,深耕细作,主要景区门票佣金、酒店业务收入、在线广告收入、会员费用及为旅游企业提供的精准营销佣金等。4.资源配置。驴妈妈致力于打造旅游产品供应山和消费者之间的零距离,已在北京、广州、重庆、天津、南京、无锡、苏州、杭州、宁波等64个城市设立分/子公司,覆盖国内重要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形成全国深度布局、线上线下O2O一站式服务。5.营销。驴妈妈旅游网旗下设立营销、规划、帐篷客等项目,且依托于自有网站,《携程自由行》等相关的媒体,建立起了一个针对性的旅游营销媒体联盟,全方位的精准营销为驴妈妈旅游网留住了大量的高质量的顾客。

四、结论与展望

商业模式范文篇6

[关键词]超前点播;网络电视剧;商业模式;网络文本分析法

一、“超前点播”缘起

2019年以来,已进入影视行业的“寒冬期”,在税务风暴过后,影视公司频繁撤档、裁员、倒闭,横店影视城的驻扎剧组骤减,“停工”、“撤资”和“延迟”等消息频频传出,限薪令的下达和影视拍摄项目的减少,导致演员无戏可拍。但与媒体发声表现迥然不同的是,网络电视剧播放情况依然向好[1],爆款网剧络绎不绝,在新剧集大量减少的现状下,总体有效播放量不降反升,已显的增长率标志着影视行业的持续攀升[2],网络电视剧口碑利好,产品质量总体提升已成为消费者共识。然而,为何影视行业一片“哀嚎”呼声?由天眼查数据可知,2019年以来诸多影视公司关停倒闭,究其原因在于行业宏观调控措施的日益紧密,积压影片排队上线,视频网站受到库存压力,拼播现象频繁,网络电视剧商业化发展模式转型已成必然趋势,“超前点播”模式自此诞生。“花钱买了视频网站的VIP,结果还是不能提前看”、“说好的VIP有特权,没想到权并没有多少特殊”、“以为花钱买了会员,就能看到最新剧情,没想到还有超级会员”,在“超前点播”模式出现后,负面网络评论接踵而来,“超前点播”模式,被网友携手送上热搜。在此背景下,央视点名腾讯视频和爱奇艺两大平台,批评“超前点播”模式。面对压力,爱奇艺副总裁、自制剧开发中心总经理戴莹回应:“我们的初衷是想满足用户更多元的内容需求,但可能没太做好,未来希望能更多考虑到用户的心理,做好排播的设计和告知工作。”“超前点播”缘起的本质似乎存在于商业化发展中经济效应的提升,潜在表现为用户多元需求的体现。

二、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网剧商业模式特征结构

具体上看,“超前点播”的出现本质在于网络电视剧新模式创新的意愿,基于此,研究应用网络文本分析法以“网络电视剧+商业模式”为关键词对2020年2月8日至2021年2月8日的全网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共爬取文本数据39348条,以此分析目前网络电视剧所呈现出的商业模式特征。一方面,通过样本数据分析可知,焦点词云中,“IP”、“版权”、“投资”、“付费”、“广告”、“偶像”、“收入”、“观众”、“产业”等要素占据关键词频次排行前列,能综合体现网络电视剧商业模式的经济效应特征;“内容”、“制作”、“价值”、“文娱”、“版权”、“聚集”同样位于关键词频次排行前列,能综合表现用户多元需求特征。进一步验证了网剧商业模式将受到来自经济效应和多元需求两方面的影响;另一方面,由关键词分析组成结构可知,“内容”自始至终都是网络电视剧商业模式的核心关键词,“用户”、“IP”和“产业”是其次重要关键要素,“平台”、“付费”、“行业”、“粉丝”等则集聚程度相对较远。由此可见,在网络电视剧商业模式发展和应用过程中,仍旧内容为王,在此基础上,IP及产业的发展成就了经济效应的关键要素,用户表现了多元需求的重要中心。基于此,研究将从IP和产业发展入手,切实探索网剧商业模式经济效应的提升逻辑,从用户表现认知网剧商业模式多元需求的体现机理。

三、网剧商业模式经济效应的提升逻辑

所有网剧商业模式的出现皆与“超前点播”的初衷一致,毋庸置疑,“赚钱”是商业模式推陈出新的缘由,即经济价值无疑是网剧商业模式改革的核心要素[3]。从网剧商业模式伊始,IP的选取其实就已经开始了经济效应实现的第一步。在优质IP的基础上,经济效益的实现开始呈现两部分内容,一方面是原有IP本质特征带来的原型经济效益,如由《镇魂》再次印证了小说“兄弟情”的吸粉套路,《延禧攻略》让市场看到了宫斗剧小说的培养皿的特质,《沙海》则为小说大咖南派三叔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重唤“盗墓笔记”IP活力。众多网络电视剧自拍摄以来便聚焦大量眼球,为后期赚的盆满钵满埋下伏笔。另一方面,网剧形式的改编,为原IP的粉丝团体拓展开辟了新的路径,如早期的《无心法师》正是如此,凭借着良好口碑吸引了诸多新粉丝,创造了30分钟破亿的惊人成绩,而后更是推出了无心法师2来延续此剧的热度。无论是IP原型经济效应,亦或是网剧形式经济效应,二者皆融于产品之中,共同构成了产品的经济效应表现。当然,网络电视剧的商业模式不仅仅体现于产品之中,在网剧形式经济效应的基础上,价值链的各环节同样是商业模式关注的要点,如上游内容生产中的投资融资、内容创作、拍摄制作,中游宣传发行的内容推广、播放形式、平台建设[4],下游品牌运营的IP拓展、会员制度以及衍生品开发,其中诸多网络电视剧中往往会有优秀经济体的出现,如《庆余年》的会员制度即是其显著代表。

四、网剧商业模式多元需求的体现机理

多元需求方面,在网络电视剧进入新时代以来,供给侧改革和消费升级对网剧的内容层次、文化认知、休闲娱乐、沟通交流等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与之相匹配的是从大众的需求出发,以需求为导向,形成网剧发展的长效机制。在精神文明不断进步的今时,观众已不再处于被动接受地位,与之相反,他们对当下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类电视剧拥有自己独到的识别能力[5]。观众的审美品位逐渐提升,与之对应的网剧内容层次和文化认知也随之改变,随之而来的是观众的审美水平提升不断鞭策电视剧制作者前进,呈现与之匹配甚至超前的独特剧情和互动展现方式。除对剧情的要求以外,当下观众逐渐强调体验感,以“超前点播”为代表的新商业模式的出现,就是观众体验感升级的重要表现,其着重从观众体验角度出发,全方位给予更好的观感,同时获得经济效益[6]。无论是各大平台的弹幕模式,还是爱奇艺的泡泡圈、腾讯的doki、优酷的优酷星球、微博的超话,B站和抖音的话题等都开始逐渐形成某一人物、电视剧等独特的圈子,圈子里大家具备某种共同的价值取向,更好地分享自己的偶然发现和独特见解,在不经意间形成独特的凝聚力,向外传播、吸纳,不断巩固和加强圈子的凝聚力和生命力[7]。与此同时,这些圈子所传达出的信息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制作方提出更为明晰的观众需求,更为集中和明确。网剧的长远发展主要考虑在观众心目中的接受度,唯有从观众的感受角度出发,方能让网剧的发展不断注入新鲜活力。

五、新时代网剧商业模式重塑特征及对策建议

基于网剧商业模式经济效应的提升逻辑和网剧商业模式多元需求的体现机理,新时代的网剧商业模式可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体验经济和社群经济视角进行优化及改进(如图所示)。“超前点播”热平台经济着重强调价格便宜和便利性,在提供内容相似的状态下,人们通常会选择便宜且便捷的平台;共享经济的关键点在于产权不必发生转移,仅仅转移使用权,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争议和损失,拓宽了网剧的传播面;体验经济的核心在于顾客体验,并不强调产品的真实拥有,只在意使用期间的体验感,在网剧上尤为明显,剧集观看的流畅感和带来的愉悦感最为重要;社群经济则更注重于个性化和定制化的模式,比如由网剧衍生出的各类超话、小剧场以及漫画等,双向选择更为精准。由此,网剧商业模式对应的精准需求愈加显著,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有针对性地做出相应的改变。1.平台经济视角下,目前网剧商业模式应更多地注重价格的可接受度和获取的便利性,会员的价格和付费影片的价格等都是值得反复斟酌去敲定的,如何能在大众负担的起的情况下尽可能获得更多的播放量和更多的经济效益,同时降低盗版的传播程度,是平台经济最主要应该考量的地方。如今,各类移动客户端的建立使得网剧的观赏变得极其简单和高效,但盗版是一直存在且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如何能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使用观看已成为持续性话题。2.共享经济视角下,网剧共享的内核在于共享快乐,各类自媒体的发展很好地解决了共享的问题,在微博超话里,同样取向的人会聚集分享自己的心得,互相交换快乐,甚至分享影片、周边等,快乐并没有所有权的严格界限,故而共享地更加彻底,但由此引发的对于明星等的肖像权侵权问题和粉丝之间的撕闹问题成为显著弊端。分享没有界限,争论也变得没有界限,如何用和平的方式化解共享带来的被“侵犯”的问题,应该逐步细化和分解。3.体验经济视角下,其重点要素在于顾客体验,这一点在网剧上体现会非常明显,主要表现在编剧、导演、演员的各项能力给观众是否会留下“后遗症”,比如很多人会因为喜欢一个演员而去观看一部网剧,而同时也会因为不喜欢某一编剧的写作能力而放弃某部网剧。同时网站平台本身的体验感也很大程度地影响着观众的接受度,网页好看与否,广告长短,会员服务水平,自制剧水准,片子丰富程度等都影响着观众的体验感,进而决定着网剧的营业能力。4.社群经济视角下,则更多地将观众分类,具有显著特征聚集明显,故而可以有针对性的投放和定制,将需求决定生产体现地更为明显,利用群体的共性提高影片的针对性,在制作和宣发阶段便定群投放,但与之相应的是路人缘的部分缺失,网剧具有高度针对性时便也具备了高度的不兼容性,如何平衡深度和广度,以此带来更好的经济价值,网剧营运者必将进行更为完整的考量。无论是“超前点播”模式,亦或是其他商业模式,网剧应当进一步吸引观众的“眼球”,立足于需求导向,从不断变化和升级的观众消费出发,把握社会取向,才能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或许未来会出现更多样、更具特色的网剧商业模式,但只需握好需求的导向帆,网剧的发展即可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窦毓磊.“互联网+”背景下中国电影创新商业模式分析[J].当代电影,2017(7):106-109.

[2]宋若华.中国网络电视剧产业环境分析与发展对策[J].电视研究,2017(7):53-55.

[3]江芳.网络直播的四大商业模式选择[J].传媒,2019(4):45-46.

[4]韩晓宁,邹韵婕.智能化、场景化、跨平台:内容产业2.0时代的产业特征与商业模式创新[J].出版广角,2019(7):27-30.

[5]孔瑞玲.“互联网+”背景下网红经济商业模式及发展前景探析[J].商业经济,2021(3):143-146+158.

[6]马瑞阁.网络自制综艺节目的商业模式探究———以《奇葩说》为例[J].出版广角,2017(19):69-71.

商业模式范文篇7

2007年1月2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1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底,我国网民人数达到了1.37亿,占中国人口总数的10.5%。调查结果显示,使用xDSL、CableModem、专线等宽带上网的网民达到10400万人,占网民总数的75.9%。中国互联网将迎来更快速的增长期。

把基于Internet技术的跨区贸易形式运用于传统的农产品跨区贸易、物流配送领域,这既是农产品业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农产品进一步发展的战略增长点,更是跨区贸易得以有效应用的一个非常适用的阵地。据了解,中国每年农产品行业的总价值约1000亿元,在流通中的费用约为700亿元,如果全面推行以网络为主的跨区贸易,将极大地改变整个农产品的传统业务流程,有利于促进农产品跨区贸易中的诚信、和谐、快速发展。

我国跨区农产品物流业发展现状是。农产品物流体系逐步完善,形成了从生产、收购、流通加工、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到销售的一整套组织环节,但是众多的参与个体和组织规模小、层次低、离散性强、联合性差,组织化程度低;跨区农产品物流主体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跨区农产品交易方式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跨区农产品物流信息体系初步建立;跨区农产品批发市场和跨区农产品流通中心发展较快,但市场交易法规建设薄弱,交易规范化程度有待提高。

二、如何完善我国农产品在网络环境下的现代物流配送

第一,要建立一个现代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现代物流业必须符合运输合理化,仓储自动化,包装标准化,装卸机械化,加工配送一体化,信息管理网络化等.现代物流管理系统要以国际先进物流理论为指导,从业务流程整合入手,采用Internet大型分布式数据库技术,以及条码技术,GIS和GPS等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实现信息采集和识别的自动化.系统组成一般有:运输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客户管理信息系统;货物报关管理信息系统;运输(配送)管理信息系统;仓储管理信息系统。

第二,要选择一个适合发展的现代物流配送模式。我国农产品跨区贸易中的现代物流配送模式有四种配送模式可供选择:企业自建物流配送中心;请供应商进行商品配送;与供应商合建配送中心;直接委托第三方物流公司进行配送。四种配送模式各有特色,对于采用哪种配送模式,应结合企业的优势。但随着企业向专业分工方向的发展,外包物流配送服务是发展的必须选择。通过与第三方物流的建立有效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流程再造及单品管理,可大大减轻配货工作量,缩短配货时间,压缩配货成本寻求压缩库存和降低商品缺货率的最佳点,最终实现生产、物流、销售(即产、供、销)一体化,双方可以达到双赢的目的。

第三,建立一个成功实施的跨区农产品市场电子商务保障系统。跨区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成功实施,不仅依赖于网络技术,还取决于跨区农产品的标准化运作、快速物流配送体系和安全的网络环境。电子商务与传统批发市场最大的差别是,买方在交易前无法直观地获取跨区农产品详细的品质信息,因此有必要事先对跨区农产品进行标准化鉴定,主要包括农产品品名和类别、质量登记、重量标准、包装规格、保鲜标准等,通过标准化这些信息,明确同一级别的产品具有的相同或相似特征,以利于买卖双方的沟通和接洽,保障双方的利益。实施跨区农产品电子商务还必须有快速的物流配送服务。电子商务的最大优势是使信息流、资金流在瞬间完成,而快速的物流服务决定了商流的最终实现。第四,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农产品现代物流意识;加大对跨区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在跨区农产品流通过程中,提高农民素质是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跨区农产品物流业是固定资产投入较大的产业,很大程度上依赖着一些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备和便利与否,因而首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才是发展物流业的基本要求。跨区农产品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加强农村道路建设和跨区农产品运载工具的开发生产,加强各种农用仓库的建设,发展跨区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以及产地、销地跨区农产品批发市场。

三、结束语

在网络环境下,以网络为主的跨区物流商务活动究竟改变了我国农产品的什么呢?总之,作为一种带有鲜明网络特征的商务活动过程,农产品跨区贸易正在赋予农产品物流以新的内容和发展意义,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与人参与到农产品的跨区贸易活动中来,其发展将愈来愈从容和灿烂。

参考文献:

[1]陈方建:中国图书物流:从传统储运向现代物流转变.物流技术,2006,(11)

[2]姬志刚: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社会.科技咨询导报,2006(20)

商业模式范文篇8

关键词:区块链;产业链;商业模式;汽车产业

1引言

区块链被全球广泛认为是继三次工业革命之后的又一颠覆性核心技术。作为一种前沿创新技术,区块链可以有效解决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存在的如信任危机、平台权力集中、用户信息泄露等诸多难题。2021年,我国进一步将“区块链”重点专项列入“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目标“……开展在重点领域的应用示范,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区块链技术与产业生态。”不可否认的是,虽然区块链技术相较其他互联网技术确实存在显著优势,且在经济突破、产业发展等方面具有广阔前景,但是世界各国对于区块链技术的研发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区块链技术在各行业中的实践应用也处于探索时期,尚未形成典型的区块链应用成熟案例。作为众多城市经济发展的核心产业之一的汽车产业,不断探索新的创新技术,在新能源、无人驾驶等技术融合应用之后,区块链技术也成为汽车产业数字经济潮流下实现转型升级的又一助推器。当前汽车行业的广泛共识是,区块链技术将颠覆汽车产业的发展。对比国内外对“区块链+汽车产业”的相关应用实践和探索可以看出,虽然区块链技术在汽车产业中的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已萌芽出了许多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和广阔应用前景的“区块链+汽车产业”创新模式、创新平台或者创新产品。但是,由于区块链技术的尚不成熟以及与汽车产业融合度尚浅,“区块链+汽车产业”还未形成基于产业链的完整系统化的创新商业模式。基于此,本文拟从产业链的视角,从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等环节提出完整的“区块链+汽车产业”的创新商业模式构想。

2区块链技术与汽车产业链

2.1区块链技术

区块链的概念源于2008年中本聪(SatoshiNakamoto)提出的比特币(Bitcoin)的底层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数据结构组织形式,区块链技术在互联网金融、产业模式创新、数据信息共享和安全等领域得到了快速的推广和引用。相较于传统数据库系统的单主体数据管理模式,区块链实现了数据管理的多主体协作,不仅解决了信息信任难题,也可实现信息共享和激励,提高了数据信息管理效率[1]。总之,区块链技术是基于多主体协作管理和维护模式的,可实现数据信息安全、稳定和可信的分布式账本技术。可以说,区块链是一种新型应用技术,整合了数据相关的分布式存储、点对点传输、信息加密和信用共识等多项计算机技术,目前有公有链、私有链和联盟链三类。区块链技术的一般数据架构模式主要包括应用层、激励层、共识层、网络层和数据层等五个层次。其中,数据层是基于信息机密和时间戳等数据特征的底层数据封装层;网络层是由数据节点构成的信息传输网络,包括了分布式组网机制和信息的传输验证机制;共识层是多方权益保障的共识协议或共识机制;激励层是以促进信息共享为目标的经济激励制度和方案;应用层则是区块技术的多种商业模式改造实例以及区块链技术的实际应用场景。

2.2汽车产业链

产业链是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系形成的具有逻辑特征和时空布局特征的链带式关联形态。汽车产业链即是汽车行业的技术经济关系形态。随着自动驾驶从技术高塔逐渐走向人群,自动驾驶汽车即智慧汽车也将成为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2]。因此,本文主要基于未来智慧汽车构想“区块链+汽车”的产业链商业模式创新。智慧汽车与传统汽车的最大不同,在于驾驶认知主体的差异,传统汽车在驾驶过程中的认知主体是司机,而智慧汽车在自动驾驶过程中的认知主体则是机器,通过软件的辅助信息解析实现安全驾驶。如图1所示,本文构建了智慧汽车产业链模式简图。从产业链上游来看,智慧汽车除了传统汽车的锂铜等矿石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外,还需要增加智能化的集成软件系统支持。在产业链中游,智慧汽车则增加了自动驾驶舱的研发生产和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设计。在产业链下游,与智慧汽车消费相配套的还有出行服务和第三方软件应用支持等。与传统汽车不同的以上产业链组成部分,正是实现“区块链+汽车产业”的主要环节和基础[3]。

3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汽车产业链商业模式创新路径

3.1“区块链+汽车研发”商业模式创新

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如图2所示的“区块链+汽车研发”的商业模式。“区块链+汽车研发”的商业模式创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汽车研发过程中借助区块链平台共享、存储、记录的汽车行驶信息,分析汽车使用管理中可能存在的不足或缺陷,更新改进汽车缺点。借助区块链平台,区块节点即车主可以实时上传、共享汽车的外形、工艺、驾驶记录等数据信息,为汽车的创新研发提供支持,同时区块节点也可以通过优质信息共享获得激励回报。二是区块链平台协助汽车研发专利保护。依靠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汽车产业研发专利登记的免费,同时可以完美解决专利技术产权维护问题。区块链的信息不可篡改和时间戳可以确定专利技术产权的准确时间,帮助方便地实现产权保护维权,甚至是跨国维权。并且,在区块链平台上也可以进行汽车研发专利技术的安全可信交易。区块链技术对汽车产业专利技术研发人员探索保护和推动汽车技术发展具有重要且广阔的前景。

3.2“区块链+汽车生产”商业模式创新

汽车制造生产环节,需要全方位关注汽车零部件供应、汽车产品物流以及产品仓储等,汽车制造链上的各方信息协调管理,关系到汽车零部件质量和车辆性能的优越性。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汽车制造生产,可以实现制造生产链的最优化动态管理,是解决汽车生产诸多难题的最优方案。一方面,在传统的汽车生产管理中,零部件质量不过关、以次充好等突出问题难以解决。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如图3所示的“区块链+汽车生产”的商业模式。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对每个零部件的生产日期、生产车间、生产批次、物流运输以及使用状况等的完全信息监控追踪溯源,确保质量不合格零部件不会流入市场,保障了零部件产品供给质量。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也可以帮助完成产品生产后的质量检查。因为区块链平台信息不可篡改的特征,区块链平台的所有生产信息,可以帮助车企建立完整的质量控制体系,实现汽车生产的一致性检查,及时发现零部件质量低或汽车产品造假等问题。另一方面,所有的汽车生产制造相关企业可以借助区块链平台获得产品使用的相关信息,并通过信息的整理分析制定更加合理的生产和采购计划,实现不同车企和零部件供应商的生产协调,提高汽车生产效率[4]。

3.3“区块链+汽车销售”商业模式创新

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如图4所示的“区块链+汽车销售”的商业模式。首先,借助区块链技术汽车企业可以建立汽车供应链物流管理平台,包括汽车产业智能仓储、智能物流和智能财务等系统,实现汽车生产销售的产品流、物流和资金流的体系化管理,促进汽车产业供应链的高效、智能化运转。其次,借助区块链技术,高效完成汽车销售财务管理。与传统的汽车销售财务管理相比,“区块链+汽车销售”的模式可以基于信息的快速收集、准确共享的特征,极大缩短汽车产品进出口销售清单、信用证明以及银行相关文件的处理周期。此外,“区块链+汽车销售”的商业模式,还有利于汽车零售和汽车保险服务企业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传统的汽车销售和保险模式,在汽车金融保险处理过程中,很难发现汽车行驶信息的造假行为,使汽车金融企业利益受损。利用区块链技术的信息共享和信息激励特征,快捷方便地获得汽车行驶记录、汽车维修历史等全面信息,在汽车理赔以及汽车租赁和销售等市场保障了汽车金融企业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3.4“区块链+汽车服务”商业模式创新

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如图5所示的“区块链+汽车服务”的商业模式,主要包括汽车交易、汽车管理、汽车安全和数据信息管理等四个方面。在汽车服务交易方面,依靠区块链技术,汽车的充电以及缴费等环节可以实现数字化创新。通过区块链平台的信息共享构建充电交易权机制,可以快速发现汽车充电桩,并在充电过程中进行充电控制,在完成充电后同时完成数字支付缴费[5]。其他如高速交通费用等也可以借助区块链技术实现快速缴费和管理。在汽车行驶信息管理方面,汽车用户在驾驶过程中将行驶记录和汽车其他信息上传、存储、共享于区块链平台,不仅有助于构建完整的汽车信息共享平台,服务于其他用户和车企,还可以通过信息共享与交易获得相应激励。在汽车安全方面,区块链的分布式共识算法为汽车安全管理的数字化发展提供了方向。通过区块链平台构建汽车、用户终端和云信用中心的安全网络,进行数字钥匙授权,有效避免了无限传感器、无限蓝牙等设备的攻击。另外,在汽车维护、汽车共享等方面区块链平台的信息共享、信息溯源、不可篡改等特征也是实现“区块链+汽车服务”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基础。图5“区块链+汽车服务”商业模式创新

4结论与对策

本文在对国内外车企和学者的“区块链+汽车”的应用和研究探索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区块链的内涵和技术特征,并通过汽车产业链的全景结构,呈现了“区块链+汽车产业”的广阔前景。最后,本文创新构建了“区块链+汽车研发”“区块链+汽车生产”“区块链+汽车销售”“区块链+汽车服务”的汽车产业链商业模式体系,为未来智慧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实践参考。为促进“区块链+汽车产业”产业链商业模式创新发展,本文提出如下对策:第一,加强顶层设计与统筹。积极推进“区块链+汽车产业”深度融合,鼓励政府、企业和行业共建开放生态。重点挖掘“区块链+汽车产业”的融合价值潜力,组织专家团队和企业代表科学研判产业融合的未来发展特征和发展趋势,开展区块链关键技术攻关。第二,积极推进区块链技术的研发与普及。鼓励科研院所、企业智库等加强技术攻关,着力突破智能合约、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关键核心技术在汽车产业中的应用,促进区块链技术与车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加快构建“区块链+汽车产业”的融合生态体系。第三,促进“区块链+汽车产业”的用平台发展。构建包含汽车信息、汽车交易、汽车售后和汽车金融等环节的区块链技术应用平台,促进区块链技术在汽车产业更快落地应用。构建区块链技术平台应用标准体系,规范汽车消费主体和企业的区块链应用行为,保障平台运行的稳定和高效。第四,加强“区块链+汽车产业”融合发展领域人才队伍建设。鼓励高等院校开设区块链技术相关专业和课程,支持“高效+企业”联合培养“区块链+汽车产业”的复合型人才。积极推进“区块链+汽车产业”的职业教育培训,丰富人才培养模式,持续夯实产业链商业模式创新的人才基础。第五,建立“区块链+汽车产业”的商业应用规范和技术标准体系。尽快今早建立完善的“区块链+汽车产业”的商业应用规范和技术标准体系,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分工,提高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实力和竞争地位。

参考文献:

[1]朱建明,张沁楠,高胜.区块链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20(03):1-14.

[2]张富宝,李国,王滔滔.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动汽车充电链[J].计算机技术与发,2020(03):1-7.

[3]刘亚楠,邓洋洋,孙惠平,陈钟.基于区块链的汽车里程表数据的共享和交易[J].保险理论与实践,2019(06):79-93.

[4]刘勇,李飞,高路路,徐翔.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车联网汽车身份认证可行性研究[J].汽车技术,2018(06):17-22.

商业模式范文篇9

[摘要]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对运营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核心是商业模式,本文在分析手机终端、手机电视、移动支付等移动互联典型商业模式基础之上,探讨对运营商的借鉴性。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运营模式运营商

移动与互联两网日益融合,web2.0业务风靡全球,手机正成为新的互联接入工具。截止到2009年6月,中国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达到1.55亿,半年内增长了32.1%[1],而随着3G时代的到来,手机上网人数将会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互联网企业围绕各主流业务纷纷走上多业务发展道路,并且快速布局移动互联业务领域。对于移动运营商来说要抓住这个历史机遇,合理布局,夺得移动互联产业链的主导权,从战略进攻角度和战略防御角度均有重要意义。

移动互联网与互联网融合趋势从战略进攻角度:能够支撑运营商战略转型、增强用户忠诚度、拓展新的利润增长点、夺取产业主导权、增强业务创新能力。

从战略防御角度:一方面能够应对互联网企业的渗透压力。传统互联网企业布局移动互联战略,渗透电信领域业务,运营商需抵御互联网企业的替代效应。另一方面,能够应对竞争对手的威胁。竞争对手进入互联网领域,获取协同效应,从而提高竞争力,逐渐侵蚀客户和收入。电信和联通利用宽带优势和固网运营经验,对互联网与媒体化具有自身优势。

一、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核心——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是一个整体、系统的概念,是企业把资金流、物流、信息流高度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高效的具有独特核心竞争力的运营系统,最终将增值的商品和服务传递到客户,并通过最优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同时使系统达到持续赢利目标的整体解决方案。商业模式的本质:企业的价值创造逻辑,而这种价值创造逻辑包括顾客价值创造逻辑、伙伴价值创造逻辑和企业自身的价值创造逻辑[2]。

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核心是商业模式。各细分领域的企业都在积极探寻适合自身发展的商业模式。中国移动集团副总经理鲁向东指出,“WAP网站没有正常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无线的信道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将肯定会比有线信道成本高得多,如果没有一个健康的商业模式,不可能支撑移动互联网的健康发展”;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认为,“Web2.0的挑战在于没有商业模式,一年找不到商业模式可以,两年找不到商业模式也可以,三年、五年找不到商业模式就会出问题”;爆米花总裁吴根良说,“未来视频分享将插播付费广告”。

二、移动互联网典型商业模式分析

移动互联指通过移动终端如手机、PDA或其它手持终端为接入手段,以无线接入方式,通过各种网络接入互联网(还是通过TCP/IP通信协议、WAP通信协议)。移动互联是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从终技术到业务的融合。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需要从以下三方面推动,才能保障其持续健康发展[3]:(1)通道:访问速度;(2)终端:接入方式;(3)业务:产业链各方以合作、开放、共赢的态度开发出更适合移动终端用户所需要的业务。

移动互联网增值业务主要有五类:(1)通信类:语音、视频电话、PushtoTalk、公共无线局域网、高速数据传输业务等;(2)信息类:资讯、手机导航等;(3)交易类:手机购物、功能集成、移动信用卡等;(4)娱乐类:下载、手机游戏、娱乐信息定制、FLASHDIY等。(5)移动互联类:移动社区、移动RSS、移动博客、手机邮件等。

本文选取三家移动互联细分领域旗舰企业进行深度研究,挖掘成功的商业模式,进而总结对运营商有哪些借鉴性。

(一)移动终端—iPhone与运营商合作分成盈利

第一,运营模式

iPhone运营模式第二,盈利模式。(1)与运营商合作分成收入。通过与运营商签订协议,终端销售帮助运营商提高用户规模和收益,所得到的运营商收入分成收入;合作销售终端收入。(2)增值服务收入:基于终端提供长期持续的内容服务,包括影音娱乐、应用软件、互联网应用等在线服务。(3)自有渠道(专卖店、网上商店等)终端销售收入。

(二)手机游戏—空中网按游戏时间和增值服务收费

第一,运营模式

空中网运营模式第二,盈利模式。手机游戏业务主要盈利模式:(1)按游戏时间来收费;(2)虚拟物品和游戏周边来收费。而百宝箱单机版游戏,主要以包月、一次性下载等收费模式为主,空中网和运营商收入分成模式。虚拟物品和服务通过第三方收费平台或是运营商代收费的方式付给空中网。

(三)手机音乐—TOM音乐与运营商分成音乐服务收入

第一,运营模式

Tom音乐运营模式第二,盈利模式。TOM音乐收入主要来自与运营商分成收入。运营商通过包月下载、流量等形式收取费用。

三、对运营商的借鉴

互联网行业的领先企业,在战略上都将向电信领域进行渗透,Google等企业的跨界战略已取得相当成绩,电信运营商以积极姿态应对这种渗透的战略与执行,日益紧迫。

在我国,手机的普及率已明显高于电脑,但手机用户对移动信息服务的使用活跃度处于较低水平,提升ARPU值是个难题,更好地从发展移动互联服务获益,大势所趋。

移动互联——获得价值以分享价值为前提。

对于各移动互联业务,运营商首先需要决策的战略是:是否完全基于自身的资源进行发展;对于一些难以基于自身资源进行发展的业务,不论是主导合作还是对等合作,均需要明确各业务的运营商业模式,商业模式成功与否,是业务发展最大决定因素;伴随对“客户价值”理解的深入,所有使客户为我们带来价值的业务,都由运营商行使绝对主导地位,并不科学。有时,获得价值是以分享价值为前提的[4]。

按照市场当期获利性与运营商资源完备性(自有资源对业务的支撑完备性)两个维度衡量,运营商具体应采取的策略如下:

(1)运营商资源完备性强且市场当期获利性高的业务(比如:移动IM、手机邮箱等),应通过加速研发获得加速发展,在提升用户黏性前提下拓展收入。

(2)运营商资源完备性弱且市场当期获利性弱的业务(比如:移动商务、移动流媒体、移动搜索等),运营商应通过共享获益,以合作姿态提升市场获利性为主

(3)运营商资源完备性强且市场当期获利性弱的业务(比如:移动社区、手机广告等),市场未成熟,但紧握先入为主。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网站:

[2]王欣,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探讨,重庆邮电大学学报,2009.1(1).

商业模式范文篇10

关键词:不同产业集群模式;旅游酒店;商业模式

一、引言

目前我国的市场竞争日益严峻,尤其是旅游酒店行业。近年来旅游酒店的日常经营面临诸多困难,因此对不同产业集群模式下的旅游酒店商业模式进行创新研究,符合时代的发展变化,可以更好地为旅游酒店未来的商业模式转型提供依据。目前国外学者已经对旅游酒店商业模式的创新问题进行了充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结合研究结果分析,其并没有充分考虑旅游酒店所处的具体生存环境,集群模式下的旅游酒店是区别于其他类型的商业企业的。因此在进行创新研究时就要综合考虑旅游酒店会受制于集群模式内其他的有关行业。随着现如今科学技术的逐渐发展,旅游酒店未来的运作模式也将变得尤为复杂,因此进行旅游酒店的商业模式创新必不可少。

二、产业集群模式概述

(一)产业集群的含义

产业集群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哈佛大学的经济理论教授波特率先提出的[1]。产业集群的具体含义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同时存在竞争与合作且公司服务供应商以及相关产业彼此之间相互关联的公司或者政府部门、其他有关机构。例如,大学学校、特定的商业职业培训机构以及商业行业协会的综合聚集体。自从该定义提出之后,就获得了市场内很多学者的高度重视。通过结合实际市场经营的发展状况波特主要将产业集群模式分为四种不同的类型,分别是轮轴产业区、马歇尔产业区、卫星平台产业区以及意大利式产业区。这些不同的产业集群为我国的研究创造了一定的理论基础,目前在相关领域内,我国主要的研究人员王缉慈,把我国的不同产业集群归纳为四类,分别为在港台产业转移的背景下而形成的特殊专业镇、围绕有关大型企业相互配套而形成的产业集群、在政府具体宏观政策指导下在民营企业聚集背景下发展起来的高科技产业集群,以及在乡镇的基础上和工业背景下由部分中小企业自发建立的具有工商业传统经营模式特点的集群。因而我国的不同产业集群在时代的发展下其创新研究也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

(二)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归纳

在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内,其具体的创新系统主要由创造价值、获取价值、传递价值以及洞察价值四方面要素组成。其具体的商业模式创新类型定位又可进一步分为全新型、扩展型、调整型与挖掘型四种类型。因而我们可以显而易见地看出不同产业集群内的旅游酒店商业模式的创新多种多样,创新方法也因时而异。因而在对旅游酒店进行创新时就要不断地创新经营收入方法,从而提升自身的核心价值,以满足消费者的主观需求,从而更好地适应具有时代特色的发展。

三、不同产业集群模式下旅游酒店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创造更多产业价值

数字经济的运用是在我国高科技手段发展的基础上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概念,数字化的运用可以改善企业旧的动能而培养出企业发展的新动能。在对不同产业集群模式下的旅游酒店商业模式进行创新后,可在一定程度上为旅游酒店企业创造更多的产业价值[2]。由于商业模式的创新带动了旅游酒店自身提升自己的竞争软实力,因而便能够在市场中崭露头角,从而实现临危不惧,面对更大的市场竞争压力,可以发挥自己独特的潜力来逐渐迎合消费者对旅游酒店的内在需求,进而创造出更多的盈利空间,为旅游酒店创造出更多的产业价值,因而对不同产业集群模式下的旅游酒店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符合时展的主观意愿。

(二)有助于酒店企业更好地适应环境

旅游酒店商业模式创新提出了具体的创新研究理论,例如,充分研究了收入与支出的平衡关系,如此便可为旅游酒店企业自身获得更多的外部资源,如资金引进等。另外,近年来旅游酒店对数字化的运用能力日益增强,通过对数字化的运用便可使旅游酒店在外部资源引进的基础上逐渐扩大自己的规模,提升自己的实力从而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查漏补缺利用自己的有效特点,改善那些已经落后的经营模式,进而便可在时展的浪潮中生存下来,因而对旅游酒店进行创新迫在眉睫。

(三)可提高酒店企业的竞争实力

在对旅游酒店的商业模式进行创新后,积累了有效的成果,例如,通过转变商业模式而培养管理者的创新精神,对管理者的管理模式进行充分的改善,形成一系列具有旅游酒店本身特色的创新评价体系[3]。除此之外,通过进行数字化的运用可以提高旅游酒店日常的经营工作效率,可以使旅游酒店实际的经营模式与理论的经营模式更好地紧密结合,从而丰富旅游酒店的商业产品,对旅游酒店的服务进行充分优化,使其形成一定的旅游酒店市场定位,从而可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在旅游酒店进行消费,进而便提高了旅游酒店自身的竞争实力。

四、不同产业集群模式下旅游酒店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酒店行业开展数字经济转化创新的方法有待改进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逐渐步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旅游酒店商业模式创新也迎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众所周知,发展机遇稍纵即逝,若能抓住机遇,便可创造旅游酒店发展的新局面,而在目前不同产业集群模式下的旅游酒店商业模式的创新过程中,对数字经济化创新的方法有待进一步完善,例如,部分旅游酒店未能形成新的创新视角,使旅游酒店内部经营生产系统实现数字化,如仅以旅游酒店自身的经营品牌为纽带,开展旅游酒店相关的经营业务,这种创新方法在行业中较为常见,因此会造成旅游酒店自身随波逐流,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从而阻碍了旅游酒店商业模式的创新,所以改进旅游酒店开展数字经济转化创新的方法是实现旅游酒店日常经营发展的当务之急。

(二)进行创新数字化运用的管理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首先,在对旅游酒店进行日常管理时,由于管理人员自身的素质能力不强,不能进行创新性的数字化运用,从而造成旅游酒店日常生产经营效率低。例如,旅游酒店内部的管理人员只是在相关行业中突出的人员,这些人员年龄偏大而且不具有适应时展的基础。其次,由于目前的教育体制内并没有与之对应的专业体系,从而造成旅游酒店内部管理人员不能够符合时代的发展特点进行创新性的数字化运用,这使企业自身的利益产生损失,不利于旅游酒店企业未来的发展,所以当下旅游酒店内部人员素质的提升面临着与日俱增的压力。最后,由于产业集群的系统复杂,内部管理人员进行创新数字化运用便十分棘手,因而改变这种面貌,加强数字化的运用是目前旅游酒店需要着重解决的一项难题。

(三)酒店进行数字化运用的观念意识不强

首先,在旅游酒店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中,由于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多种多样,旅游酒店对其中数字化的运用的观念意识便较为模糊,例如,部分酒店仍不能十分清楚地了解产业集群的含义以及产业集群自身所具有的特点,从而便不能够进行数字化的运用。其次,由于部分酒店内部的经营人员不注重日常经营的细节,例如,发现经营中的问题并没有及时解决,就会造成旅游酒店内部的数字化运用灵活性较弱,在面临一些突发性事件时,便不能够有效应对,手足无措,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便损害了旅游酒店的自身利益,使旅游酒店不具有与其他同种行业竞争的实力,因而增强人员对数字化运用的观念意识是重中之重。

(四)酒店未能形成有效的制度,数字经济转化的创新程度有待提高

这主要指的是由于旅游酒店内部具有一定的空间,因而当对数字经济转化进行运用时,便不可能覆盖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个体,这主要是因为酒店内部未能形成有效的制度制约,从而导致数字经济转化的创新程度不高,例如,旅游酒店内部的极少部门的人员在日常进行数字经济转化的创新时会出现玩忽职守、懈怠的现象,这对整体的数字经济转化创新产生了一定的延误,与此同时,还阻碍了旅游酒店内部正常的生产经营,形成不良的示范作用,进而引导其他部门的人员也争相效仿[4]。另外,由于产业集群模式的产生条件因区域而异,因此在进行数字经济化的创新过程中,便需要综合考虑外部因素,旅游酒店内部如果综合凝聚力不强,便会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因而及时有效地形成制度制约对于数字经济转化的创新具有指导性意义。

五、不同产业集群模式下旅游酒店商业模式创新的有效举措

(一)丰富创新路径,开展高效数字经济转化创新

“创新是事物前进的动力”,首先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多种多样,其产业集群产生条件的来源又分为区域内部与区域外部,其进行产业集群发展的模式优点也分模式而略有不同。因此为了进一步促进不同产业集群模式下旅游酒店商业模式的创新,就要不断创新开展路径。例如,通过进行高效的数字经济转化创新,根据不同行业应用不同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如在酒店相关行业运用市场主导型集训模式,从而形成旅游酒店内部的专业化,为酒店规模的不断扩大提升潜力,使旅游酒店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除此之外,对旅游酒店运用数字化,可进一步加强全面的旅游酒店日常管理预算,使日常管理预算能够在一定的计划内,如此便降低了旅游酒店日常经营成本,使旅游酒店商业模式的创新更加迅速。

(二)加强对相关人员能力的培养,提升酒店企业的竞争软实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首先,要想改变旅游酒店商业模式就要从人员方面入手提升有关人员的素质,从而提升酒店的竞争软实力。例如,通过创新研究,定期对旅游酒店内部各部门管理人员、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其对于数字经济转化的内容及产业模式的知识点,从而使其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在日常的工作管理中,进而便可提升旅游酒店内部的总体素质,为酒店企业的竞争软实力增砖添瓦。其次,酒店企业要推出员工的福利制度,从而使内部的员工能够更有积极性地投入日常工作中,也可吸引到更多的高素质人才,进而便提升了旅游酒店日常的经营效率,使酒店企业自身获益。因而加强相关人员能力的培养是一种卓有成效的创新办法。

(三)提升酒店内部人员意识观念,创造良好的发展及数字化运用环境

“观念意识决定出路”,这具体指的是个人的观念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往往有决定成败的作用,因此,为了促进不同产业集群模式下旅游酒店商业模式的创新,就要提升旅游酒店内部人员的意识观念[5]。例如,创造良好的发展及数字化运营环境,如举办内部人员运用数字化的评比,从而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使数字化的运用更加深入,如此既可为内部人员形成良好模范带头作用,又可加强酒店内部的数字化应用,使酒店内部的工作效率得到提升,通过形成共同向一个方向发展的积极环境,便可增强内部人员的团结协作能力,从而使酒店企业的生产经营更为高效,所以这种创新方法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制定科学制度,维护酒店企业管理秩序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不同产业集群模式下旅游酒店商业模式的创新也是如此,亟待解决的问题便是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维护酒店企业日常管理秩序。例如,对旅游酒店内部充分运用数字化创新的人员进行奖励,而对那些对数字化运用掌握效果不突出的人员进行批评教育,使其能够弥补自己的不足,发挥自己的优势,进而便可使内部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能够兢兢业业,妥善开展数字化的运用,最终使酒店内部日常经营更加高效,使内部的环境实现井然有序,更可对旅游酒店商业模式的创新做进一步的完善加强,所以,综合分析,采用制度制约手段必不可少。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对不同产业集群模式下旅游酒店商业模式创新进行研究后,我们可以发现若想改变传统的旅游酒店商业模式,就要采用科学的制度管理,使内部人员能够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与创新能力,对数字化的运用更加熟练。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是酒店企业适应未来发展的重要举措,为了使企业未来能够更好地盈利,实现可持续性的发展,就要改变自己的传统观念,与时俱进,从而实现经济转型,在未来的市场发展过程中生存下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EB/OL].(2016-07-06)[2022-04-09].

[2]张承龙,舒刚,夏清华.小型微型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及其集群成长机制[J].重庆社会科学,2020(5):107-110.

[3]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20.

[4]尤振来,李春娟.产业集群的分类研究综述及评价[J].统计与决策,2020(3):161-163.

[5]刘善庆,陈文华,叶小兰.产业集群分类综述[J].企业经济,2020(5):71-73.

[6]孙卫东.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与转型升级路径研究:基于协同创新的视角[J].当代经济管理,2019,41(6):2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