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肺炎死亡病例分析

时间:2022-04-08 08:56:52

病毒肺炎死亡病例分析

摘要:目的总结肺炎(COVID-19)死亡病例的诊治过程与经验交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2日-2月16日兰州肺科医院确诊并收住院的2例病毒肺炎(COVID-19)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2例均为男性,病例1年龄75岁,病例2为80岁。分析2例患者的诊治过程,总结经验教训。结果2例均为密切接触武汉输入性病例后感染,均以低热、干咳、乏力半全身肌肉酸痛等症状1天分别于2020年2月1日、2月2日入院;发病当日即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同时伴血氧饱和度下降、淋巴细胞计数减少;病例1血气分析指标为pH7.34,PCO231mmHg,PO252mmHg和pH7.23,病例2血气分析结果为PCO230mmHg,PO266mmHg,SO278%,HCO3-17.1mmol/L,FiO221%。2例均伴急性呼吸衰竭。胸部CT提示双肺多发小斑片影、间质性改变并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以肺外缘为主,经甘肃疾控中心呼吸道分泌物核酸检测阳性,确诊为肺炎(COVID-19)。早期即给予α-干扰素雾化吸入、利托那韦口服抗病毒、抗菌药物治疗、补液、纠酸等综合治疗后患者病情无好转。CT检查病变进行性扩大、部分实变,经持续应用高流量面罩吸氧、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心肺复苏等积极抢救治疗无效,病例1于2月16日死亡、病例2于2月14日死亡。结论合并基础病较多的患者,即使早期进行ɑ-干扰素雾化吸入、利托那韦口服抗病毒、抗菌药物治疗、补液、纠酸、高流量氧疗及无创呼吸机通气等的综合治疗,仍很难康复。

关键词:急性病毒性肺炎;病毒肺炎;急性呼吸衰竭;死亡病例;病例讨论

病毒肺炎(COVID-19)发病人群以青壮年及老年人为主,但死亡患者以老年人为主[1]。国内部分死亡病例的分析发现,83%~100%伴有肺外器官改变,80.1%伴发其他基础性疾病,32.8%为65岁以上老年人[2-3]。截止2020年2月24日甘肃省共确诊肺炎(COVID-19)91例,死亡2例,死亡率2.2%,与全国报道的平均病死率基本持平。为加深对死亡病例的各种可能危险因素的认识及总结交流,现将2例死亡病例诊治过程及临床特点报告如下。

1病例资料

病例1:75岁,男性,其外孙2020年1月22日从武汉回兰州探亲并于2020年1月25日确诊为肺炎(COVID-19)入住兰州市肺科医院感染科隔离负压病房,外孙和患者先后于大年初一、初二一起在家就餐,有密切接触史。患者于2月1日出现干咳、乏力、全身肌肉酸痛及呼吸困难症状,并以“干咳、乏力伴呼吸困难”于2月1日入院兰州市肺科医院,入院次日该患者核酸检测阳性确诊为肺炎(COVID-19)。既往患者体质较弱,偏瘦,且伴糖尿病、陈旧性心梗等基础性疾病。入院查体:体温37.5℃,心率101次/min,血压123/80mmHg;神志清,精神较差,急性热病容;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湿性啰音(详细症状与体征见表1)。入院后胸部CT提示双肺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性改变,并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以肺外缘为主(见图1)。血常规提示:白细胞5.2×109/L,淋巴细胞计数0.81×109/L。入院后给予盐酸莫西沙星(400mg/次,口服,1/d)抗感染,莲花清瘟胶囊(2粒/次,口服,3/d)抗病毒治疗2d,疗效不佳。患者仍低热,体温37.3~37.5℃,并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及少尿,病情加重。改利托那韦(600mg/次,口服,2/d)抗病毒治疗,10d。当日复查血常规及生化提示:白细胞4.01×109g/L,中性粒细胞占60.5%,淋巴细胞计数0.66×109/L,D-二聚体3.40mg/L,纤维蛋白原5.01g/L,乳酸脱氢酶700U/L,α羟丁酸脱氢酶501U/L,磷酸肌酸激酶421U/L,C反应蛋白146.7mg/L,钠123.4mmol/L,氯97.3mmol/L;末梢血氧饱和度(SO80%~86%(吸氧浓度4L/min)。修正治疗方案给予亚胺培南抗感染,甲强龙冲击治疗,补液支持等的综合治疗(具体药物计量及疗程见表1)7d,患者仍持续发热(热峰37.4℃),嗜睡并无尿。急查血气分析:pH7.34,paCO231mmHg,pO252mmHg,SO271%。生化提示:BUN51mmol/L,CR998umol/L,提示急性呼吸衰竭及急性肾功能衰竭。持续应用高流量面罩吸氧4~5L/min,并给予胸腺肽支持治疗,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4d后,患者病情进一步加重,心跳停止,经抢救无效于2020年2月16日15:47死亡。病例2:78岁,男性。该患者二儿子于2020年1月24日从武汉回兰州探亲,4日后被确诊为肺炎(COVID-19)入住兰州市肺科医院隔离病区,二儿子与患者于大年初二有密切接触史,患者于2月2日凌晨出现乏力并全身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具体症状与体征见表1),以“干咳、乏力伴呼吸困难”于2月2日入院。2月4日该患者核酸检测阳性确诊为肺炎(COVID-19)。该患者患有冠心病、糖尿病、陈旧性脑梗死等基础疾病多年,体质差。入院前最高体温38.0℃,伴恶心、呕吐及腹泻,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入院时该患者伴明显的胸闷、气短及呼吸困难。入院后查体:体温37.7℃,心率110次/min,呼吸24次/min,血压98/60mmHg;痛苦病容,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湿性啰音,心律不齐。急行胸部CT提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少量胸腔积液(见图2)。血常规示血细胞5.0×109/L,中性粒细胞占60.2%,淋巴细胞计数0.63×109/L;磷酸肌酸激酶293U/L。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并心律不齐。入院后给予ɑ-干扰素雾500万U雾化吸入,2/d;利托那韦600mg,2/d抗病毒,以及吸氧、补液、纠酸等对症支持治疗。继续上述治疗方案治疗3d后患者持续发热,伴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加重、少尿甚至无尿、下肢水肿等症状。血气分析:pH7.23,PCO230mmHg,PO266mmHg,SO278%,HCO2-17.1mmol/L,FiO221%。生化:BUN55umol/L,CR1018umol/L,提示急性呼吸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伴心衰。复查胸部CT提示,双肺多处肺实变,病情进展迅速持续加重。遂给予高流量面罩吸氧,利托那韦抗病毒,泰能抗感染,甲强龙(具体药物计量及疗程见表2)冲击治疗;同时给予胸腺肽提高免疫力,补液纠酸等综合治疗。1周后,患者病情仍进行性加重。给予持续应用高流量面罩吸氧4~5L/min,并给予胸腺肽支持治疗,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2d患者病情进一步加重,于2020年1月14日20:47死亡。

2讨论

2例患者均合并Ⅱ型糖尿病,又应用了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给控制血糖带来一定的困难[4]。虽然积极应用了降糖口服药并配以胰岛素治疗,但始终很难达到理想水平(空腹血糖均仍在10mmol/L以上),给病情的转归埋下了隐患。2例患者入院后即给予甲强龙冲击,利托那韦抗病毒,泰能抗感染,免疫制剂胸腺肽提高抵抗力,补液纠酸,高流量氧疗等综合治疗。经3天上述治疗后,本组患者症状及体征有所好转,继续上述方案治疗2天后,患者病情突然加重,呼吸困难明显,血氧饱和度下降明显,出现急性呼吸衰竭。进一步给予无创BiPAP呼吸机通气等综合治疗。因患者年龄大、基础疾病多、体制弱抵抗力差、并发症出现早且重等原因,经抢救无效死亡[5]。病例1患者基础病多且重,加上缺氧、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后,出现了狂躁、不配合治疗的情况[6],虽经省精神科专家会诊后,加用多种抗精神障碍及抗抑郁等药物,但效果不明显,不能很配合无创通气及静脉输液。同时患者在重症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基础上,并发了肺及肾功能衰竭,是促成患者死亡关键因素[7]。病例2患者在冠心病、糖尿病、陈旧性脑梗死基础上,病程早期伴腹泻。后期进展为严重的窦性心动过缓、少尿、呼吸困难及心跳骤停。考虑重症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可能并发肺、肾功能衰竭及心肌严重缺氧、心衰[8],或病毒直接侵犯心脏或其脏器传导系统,导致严重心律失常致死亡。2例死亡病例中,有1例不配合呼吸机治疗,可能与应用时机、参数的调节、病人的心理准备不足均有关[9-10]。2例肺炎(COVID-19)患者死亡因素按风险大小依次有:1)年龄及基础病是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11]。2例患者年龄均>75周岁,均伴2种以上的慢性基础性疾病。2)淋巴细胞减少是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12]。

钟南山院士团队2月9日报道显示,与非常严重的肺炎(COVID-19)病例相比、严重病例具有更显著的数据异常,即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P值均小于0.05),尤其是淋巴细胞计数减少,可能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死亡率相关的关键因素[13]。2例患者入院后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为0.81×109/L、0.64×109/L,均减少明显。3)有报道显示CK峰值高、就诊时LDH水平高、血清钠水平低是患者可能转入ICU和死亡的预测因素[14]。2例死亡患者,CK峰值分别为22U/L、23U/L、LDH水平285U/L、288U/L都高;血钠分别为120mmol/L、121mmol/L均减低,提示预后不良。

作者:赵宪龙 包守芳 梁辉 常斌 王建平 李晖 贺云飞 王美波 单位:1.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940零医院 2.兰州市肺科医院 3.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