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学变化和子宫肌瘤病理关系分析

时间:2022-07-30 11:08:49

影像学变化和子宫肌瘤病理关系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在判断子宫肌瘤病理类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9年2月在浙江省荣军医院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41例,术前均行DCE-MRI检查。结果41例患者共计71个肌瘤经病理检查,结果显示普通未变性肌瘤49个,富于细胞性肌瘤11个,黏液样变性肌瘤5个,透明样变性肌瘤4个,囊性变肌瘤2个。MRI诊断子宫肌瘤类型与病理诊断结果Kappa值为0.828,一致性极佳;DCE-MRI诊断普通未变性肌瘤、富于细胞性肌瘤、黏液样变性肌瘤、透明变性样及囊性变肌瘤的准确率分别达到91.84%、81.82%、100.00%、100.00%及6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子宫肌瘤病理类型总准确率为91.55%。普通未变性肌瘤和富于细胞性肌瘤达峰时间(TTP)明显低于其他类型肌瘤,而最大对比增强率(MCER)明显高于其他类型肌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E-MRI在子宫肌瘤病理类型诊断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其判断病理类型的准确性高。

关键词:子宫肌瘤;病理类型;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应用价值

子宫肌瘤是子宫平滑肌瘤的简称,本病多见于育龄、丧偶及性生活不规律女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仅偶然盆腔检查确诊[1]。随着肌瘤增长,患者腹部可见包块,膀胱充盈时包块最为明显,患者可伴下腹坠痛,部分患者可因小黏膜下肌瘤而出现出血或月经不调症状,严重者可能影响生育,导致流产[2]。子宫肌瘤具有普通未变性肌瘤、富于细胞性肌瘤、黏液样变性肌瘤等多种病理类型,不同分型对应的治疗方案也各不相同[3],但常规的触诊、阴道镜检难以对其病理类型进行区分。为此,本研究选用磁共振成像(MRI)进行影像学检测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选取2016年2月-2019年2月在浙江省荣军医院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41例,年龄31~60岁,中位年龄50岁;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腹痛、下腹肿块、月经改变、尿频及贫血等;单发肌瘤12例,多发肌瘤29例。纳入标准:①均在本院行手术治疗,且病理组织结果证实;②在本院行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检查,且资料保存完整;③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有MRI检查禁忌证者;②合并有子宫恶性肿瘤等患者。1.2方法1.2.1病理检查术后将取出的样本置于福尔马林试剂内固定,切开瘤体,观察其切面情况,行常规石蜡包埋操作,并4μm切片,苏木素-伊红染色后,选用重庆奥特光学显微镜有限公司生产的BDS400倒置生物显微镜进行镜检,并确定其病理类型。1.2.2MRI检查方法选用GESigna1.5T超导磁共振仪,嘱患者仰卧,给予患者体线圈检测,T1W1横轴面、矢状面成像参数设置为:矩阵256*128,视野35*35cm;T2W1横轴面、矢状面成像参数设置为:矩阵256*224,视野35*26cm。此外,还需参照患者具体瘤体信息,酌情给予患者预饱和法脂肪抑制序列,并参照患者子宫、病灶体积及层间距的大小选用呼吸补偿及腹带加压等方式降低呼吸运动伪影。1.2.3图像分析观察肌瘤MRI在T1W1、T2W1期的信号特征:①肌瘤信号强度:信号强度低于子宫外层肌提示为低信号,与子宫外肌层相似为等信号,强度与皮下脂肪或与膀胱内尿液相似为高信号。②信号是否均匀:如病灶在T1W1、T2W1是否均以高信号为主,还是以低信号为主,是否存在不均匀分布情况,不均匀表现为高信号还是低信号。③不均匀分布的分布位置如何,边界是否清晰等。研究人员需根据以上方式对肌瘤MRI进行分型。1.3统计学分析统计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Fisher精确检验,一致性采用Kappa分析,Kappa值<0.40一致性差,0.40~0.75一致性好,>0.75一致性极佳。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病理结果41例患者共计71个肌瘤接受病理检查。病理检查结果显示未变性肌瘤60个(包括普通未变性肌瘤49个,富于细胞性肌瘤11个),黏液样变性肌瘤5个,透明样变性肌瘤4个,囊性变肌瘤2个。2.2DCE-MRI诊断子宫肌瘤病理类型结果DCE-MRI诊断子宫肌瘤类型与病理诊断结果的Kappa值为0.8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MRI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极佳,DCE-MRI诊断普通未变性肌瘤、富于细胞性肌瘤、黏液样变性肌瘤、透明变性样及囊性变肌瘤的准确率分别达到91.84%、81.82%、100.00%、100.00%及6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757,P>0.05),诊断子宫肌瘤病理类型的总准确率为91.55%(65/71)。见表1。2.3不同子宫肌瘤病理类型达峰时间(TTP)、最大对比增强率(MCER)值比较普通未变性肌瘤和富于细胞性肌瘤TTP明显低于其他类型肌瘤,而MCER明显高于其他类型肌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子宫肌瘤属于子宫良性肿瘤,但当肌瘤逐步增大后,由于血供不足,肌瘤将出现多种变性,包括黏液样改变、透明样变性、囊变及钙化等,甚至部分可出现肉瘤化改变,即恶性化[4]。子宫肌瘤常用治疗方案为手术切除,其术式有子宫切除术和肌瘤剔除术等,这两种术式可适用于所有分型的子宫肌瘤[5]。但子宫切除术损伤较大,可能影响患者的生理、心理状态,手术也不适用于有生育需求的患者;肌瘤剔除术虽可有效保全患者子宫,但手术难度较高,术中出血量较大,切术后易合并粘连等并发症,其疗效难以满足临床需求[6]。近些年,子宫动脉栓塞术、激光射频消融等新型术式日益被临床肯定及推广,但并不是所有分型的子宫肌瘤可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或激光射频消融[7-8]。有研究发现,MRIT1W1高信号肌瘤,如红色变性肌瘤子宫动脉栓塞术疗效不显著;但MRIT2W1高信号肌瘤,如富于细胞性肌瘤则具有显著疗效[9-10]。本研究中患者选用的术式有子宫切除、肌瘤剔除术以及子宫动脉栓塞术,具体方案则与患者个体愿望、临床症状、机体耐受程度以及MRI分型等有关。从组织结构上分析,子宫肌瘤是由漩涡状交织的平滑肌细胞及间质胶原纤维组成,部分病灶的间质胶原比例可能高于平滑肌细胞[11-12]。胶原纤维自由水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织,因此MRIT2W1期子宫肌瘤多表现均匀低信号。而透明样改变肌瘤则主要由间质胶原纤维膨胀、融合而成,其T2W1期亦呈低信号特·6463·中国妇幼保健2021年8月第36卷第15期MaternalandChildHealthCareofChina.August2021,Vol.36,No.15征[13-14]。本研究中患者T1WI上呈均匀等、低信号,T2WI呈均匀低、较低信号的肌瘤大部分为普通未变性肌瘤和透明样变性肌瘤,这佐证了前述结论。本研究还发现,富于细胞性肌瘤多在T1WI上呈均匀等或略高信号,在T2WI呈均匀等或稍高信号,这可能与分型肌瘤具有丰富的平滑肌细胞且细胞排列紧密、胞浆相对更少有关。随后的研究发现,普通未变性肌瘤和富于细胞性肌瘤TTP明显低于其他类型肌瘤,而MCER明显高于其他类型肌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也与普通未变性肌瘤和富于细胞性肌瘤的病理特征有关。而黏液样变性肌瘤变性区于T1WI呈不均匀等、低信号,T2WI上可见不均匀稍高信号区,边缘不规则,这可能与黏液样变性肌瘤富含透明质酸的粘多糖具有凝胶样结构并且病灶含水量较高有关[15-16]。此外,黏液样变性肌瘤具有类似于复杂囊肿的图像特征,其变性区大小不等,并且边界无规则,具有斑块状特征[17]。囊性变肌瘤多由组织坏死液化而成,囊内部存有大小、数量不一的囊腔、囊液,而囊液富含自由水[17-18],因此本研究中囊性变肌瘤囊变区于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上呈水样高信号,边界清楚。本研究还发现部分未变性的子宫肌瘤也可见不均匀的信号强度,其内部伴明显树枝状高信号影,分析可能为扩张瘤内静脉,这说明子宫肌瘤信号均匀与否受多种因素影响,临床需综合判断,避免漏诊、误诊[19-20]。分析MRI诊断效能发现,MRI诊断子宫肌瘤类型与病理诊断结果Kappa值为0.828,一致性极佳;MRI诊断普通未变性肌瘤、富于细胞性肌瘤、黏液样变性肌瘤、透明变性样及囊性变肌瘤的准确率分别达到91.84%、81.82%、100.00%、100.00%及6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子宫肌瘤病理类型总准确率为91.55%,表明MRI是一种有效的子宫肌瘤分型诊断技术,可为手术介入方案提供有效参考。本研究通过MRI检测,并对比术后病理结果,对MRI在子宫肌瘤病理类型中的诊断效能进行分析,发现MRI在判断子宫肌瘤病理类型上具有较高准确性,可为临床手术选择提供参考。但由于本研究样本容量较小,变性肌瘤数目较少,这可能是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作者:吴明英 李克昱 李新苗 单位:浙江省荣军医院放射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