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设备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17 02:52:39

影像设备论文

影像设备论文篇1

医学影像设备管理制度的完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自身的健康越来越重视,医学科技的快速发展,也促使医院的建设步伐加快。医护人员的医术虽然很精湛 病人也有良好的护理,有的疾病仍然不能治愈,但是有了医疗仪器设备来帮助医生们进行诊断、治疗,就提高了疾病的诊断率和治愈率。所以医疗设备已成为各级医疗机构的物质基础和医院现代化的标志。医院的生存和发展也越来越依靠于先进的医疗设备。在使用而此时就需要制定一些管理制度。

一、课题研究背景

医学影像学在医学诊断领域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不过目前在临床的应用上是非常广泛的,对疾病的诊断提供了很大的科学和直观的依据,可以更好的配合临床的症状、化验等方面,为最终准确诊断病情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很好的应用在治疗方面。

医学影像学也称医学成像,医学影像学泛指通过x光成像(x-ray),电脑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成像(mri), 超声成像(ultrasound),正子扫描(pet),脑电图(eeg),脑磁图(meg),眼球追踪(eye-tracking),穿颅磁波刺激(tms)等现代成像技术检查人体无法用非手术手段检查的部位的过程。医学成像又称卤化银成像,因为从前的菲林(胶卷)是用感光材料卤化银化学感光物成像的。

随着科技的发展,医学影像设备也在不断进步中。影像医疗设备在诊治疾病方面日益广泛,科技含量越来越大。尤其是ct和磁共振等大型影像设备具有高电压、集成电路多、结构精密等特点,促使它的价格昂贵。

医疗设备是医院管理建设的一项新内容,医疗设备数量有限,分布不够合理,增加了医院管理的难度。在管理中普遍存在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如医疗设备管理不当、使用不当、操作不当等,造成故障,维修保养,尤其保养落后,不及时,不到位,甚至会出现伤害现象。当前医疗设备管理滞后,是现代医院管理的薄弱环节。

医疗设备技术含量高,要求购买人员和使用人员有一定的专门知识。有的医院购进设备后,缺乏专门的医疗设备使用操作技术人员。现有使用操作人员没有经过专门的学习,或虽经过一定的培训,但不熟练,不精通,一知半解,操作不当。

管理制度缺失,不完善。不能按照规范使用医疗设备,使医疗设备管理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管理不规范。档案不健全。医疗设备管理无历史档案,没有完整的使用记录,维修保养记录,在医疗设备的使用、管理过程中缺乏依据。

伴随着医学、物理学、数学、计算机学等学科的发展,医学影像设备的发展日趋迅速,功能也日趋完善,医学影像设备已经成为当今医院不可或缺的检查设备。

医院通过使用医学影像设备对患者的检查能够更加准确的进行正确诊断。但与此同时医院也在使用医疗影像设备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设备管理制度方面的问题。因此,医院就需要获得更丰富、更实用的相关信息,以解决在使用医疗影像设备过程中的问题。

随着医疗制度改革问题的深入,医学影像设备管理中的问题将不断暴露。现代化的医院要有现代化的医疗设备,要充分发挥这些设备的综合效益,必须有一套完善的设备管理制度。

为防范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的发生,正确处理医疗事故,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2条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医疗事故报告制度。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

二、课题研究内容

(一)本论文的内容

根据医疗科学需要及经济、实用的原则, 正确地选购设备, 为医院提供品种、性能、精度适当的技术装备; 加强岗位责任制, 负责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形成一个科学、先进的管理方法; 提高在用设备利用率, 在保证供应和效益的基础上, 充分发挥作用, 并做好引进医疗设备的研究消化、改进; 提高设备的完好率, 保证设备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尽快掌握引进设备的安装, 保养及维修技术,及时解决备品配件的供应。医疗设备管理的目的是运用科学的原理和技术, 采用先进的手段和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研究的目标

通过研究影像设备对环境及人类的危害,来唤醒人们对此的认识,提高人们防护的意识等问题。针对现行医院常用的管理制度的情况,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和对策,使影像设备的管理制度更完善。

(三)研究的依据

影像设备给医院带来的经济效益,如:维修费用,医疗器械管理制度的意识,医疗器械的维护和维修管理,医疗器械的规范化操作程度,工程技术人员的数量,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四)研究的意义

只有把医疗仪器设备管理好, 才能进行科学预测, 制订设备的“总体规划”以及实施方案, 并进行协调和控制, 使之达到最优化。才能提高设备使用率, 使设备的总效能达到最高水平, 产生它的最大效应。如果管理不当, 不仅不能充分发挥医疗设备的应有作用, 影响医疗卫生工作质量和发展, 还将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为此, 做好医疗设备的管理工作, 对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 科室各成员应该很好的学习“质量管理”的相关知识, 科学的使用和管理机器,使其更好的发挥作用。只有加强了设备的维修管理, 因而在设备出现故障时能及时得到维修和保养, 保证了设备的正常使用, 从而更好地发挥设备的综合效益。

(五)毕业论文的进化表

时间计划完成任务

11月10日——11月14日毕业论文的选题报告

11月15日——12月01日毕业论文的中期报告

12月02日——12月22日完成毕业论文

12月23日——1月24日毕业答辩

三、参考文献

1 朱险峰,卜祥义,邓卫红.如何做好医学影像设备维修的规范化管理,中国医疗前沿,XX年6月.

2 沈增贵,刘曼芳,梁才,胡志.影像设备的科学化管理,中国医疗设备,XX.11.

3 李迅茹.放射物理与防护.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XX.

4 洪洋.放射物理与防护学.人民军医出版社,XX.8.

5 付建国,陈本佳,方国才等.医学影像设备学.高等教育出版社,XX.11.

6 赵建中.完善医学影像设备的管理.ct理论与应用研究,XX.2.

7 孟伟.如何加强影像科大型设备的科学化管理[j].医疗卫生装备,XX(5):38-38.

8 陶剑光. 大型数字化影像设备的管理. 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66-67.

9 童双立,闫罡,孙璐. 大型影像设备的购置、管理和维修. c t 理论与应用研究,1999(8):41-43.

10 何彩平. 医疗设备管理的思考. 中国医学装备.XX(7):33-34.

11 李公平. 规范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模式之浅析. 医疗设备息.XX(3):59-60.

12 陈康.经济寿命在医疗设备管理中的作用.中国医疗器械杂志,XX年33卷第3期:215-216.

13 尹军.对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管理的思考医院管理.XX(10):2368-2369.

影像设备论文篇2

编写实验教学指导书

新闻专业是发展很快的专业,特别是在近几年,就像雨后春笋般在各高校开设。据统计,全国现有600多所高校开设了与新闻相关的专业。科技的高速发展使摄像器材更新换代快。各高校使用的摄像设备不尽一样,这样就使这门课程没有标准的配套实验指导书。实验指导书要根据所选用的指导书,学校配置的摄像器材和实验场地编写而成,使学生实习有了依据,方便实习工作的开展。实验指导书内容应包括:摄像机的使用、应做实验、选做实验、综合性实验。首先,对于摄像工作者来说,摄像机就是它的“武器”,意味着首先要会用它,也就是先要解决技术问题。很多教材都没有介绍摄像机的原理、结构、使用这些内容,就是有介绍,也可能与现有的摄像机有差别。其次,读新闻专业的学生基本都是文科出身,所以在实验指导书里应对摄像机的使用进行系统介绍,让学生掌握摄像的技术问题。应做实验是学生学了这门课后一定要做的实验,在这部分应安排:摄像机的使用一、二;固定画面的拍摄;推、拉、摇运动镜头的拍摄;移、跟、升降运动镜头的拍摄;综合运动镜头的拍摄;现场直播摄像演练共七个实验。选做实验:学校榕树广场拍摄;学校纪念塔拍摄共二个。综合实验一个:校园风光拍摄。这些实验项目列出了实验目的、内容、步骤、实验所需的器材等。有了实验指导书后,学生目的明确,可以顺利地进行实验学习。

合理配置相应的摄像实验设备器材

摄像实验器材配置情况如何,是直接影响到实验课能否开的必要条件。要培养出专业的摄像人才,必须有专业的摄像设备相配套,目前市场上用在专业的摄录设备主要有索尼公司和松下生产的两个品牌。为了和大多数的电视台专业设备衔接,以及设备的性价比考虑,湛江师范学院设备配置了日本松下(Panasonic)D410数字专业摄像机4台,以及摄像附件:脚架、外接话筒、磁带、电池、电池适配器、照明灯、反光板等周边设备。每一台摄像机与摄像机周边设备组成一套摄像课程实验设备。设备的套数数量由实验学生人数决定,一般3~4人用一套较为合适,主要考虑到电视摄像课程实验多数是在户外进行,每一套设备都有一定的数量和质量。如设备的套数少了,每组的人数就会多,造成每个人的实验时间就少,严重影响了实验的质量,因为电视摄像这门课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设备的套数多了除了要增加财力的投入、增加学校的负担外,还严重影响实验的顺利进行,因为每套设备都由几个设备组成,而且每个设备都有一定的重量,如摄像机、脚架等,每组人数少了对设备携带不方便。为了保护摄像机的磁头,所以在观看拍摄画面时不用摄像机做放像设备,考虑了兼容性和性价比后,购置了6台松下的D250,以及D440和D450各一台编辑录像机做放像观看画面及组成做线性编辑机用。在摄、录设备的配置上,一定要考虑摄像机与录像机的兼容性,用相同品牌的设备。

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穿行。根据实验大纲和实验指导书在讲完一个有实验内容的理论课后,接着做实验,这样使学生把刚学的知识通过实验来加深论证,使学生把刚学到的知识得到及时深化和接受。如理论课与实验课分开上,先讲完理论再上实验,由于时间的间隔可能会使理论与实验脱节,做实验时学生可能出现回头学,会出现在理论课讲过的内容在实验时又要重复讲,理论指导实践得不到及时的发挥,会影响学生对该门功课的掌握。

“分层、连续、递进”的实验教学方法。在实验项目的安排上由简单到复杂,逐层递增。对于前面实验安排摄像机的使用、固定画面的拍摄、单个运动镜头的拍摄,逐步增加到一些综合性和设计性的实验。如:综合运动摄像、给出一个主题而进行拍摄等。对于应做的常规性实验,要求学生在实验之前认真预习,熟悉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上实验课时尽量缩短老师的讲解,从而增加学生的实验时间,加深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对于综合性的实验,要求学生写出整个实验计划、步骤、流程。对于设计性的实验,实验老师提出实验目的、要求,以及有关设备,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

采用拍摄与观看交替进行。将一个班分两批,一批拍摄实践,另一批观看上次所拍的内容,下一次实验课交替。这样经过多看、多练、多想,优劣对比,找出不足,总结经验。每次学生拍摄的素材都要求其本人认真观看,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讨论。老师在学生观看后进行集中点评,利用现有多媒体投影,把学生拍的素材通过投影进行点评,学生一目了然,从中找出原因。

播放一些经典、获奖的影片给学生观摩。这样可以让学生领悟这些影片中的镜头和摄像师的高超拍摄技术,让学生找出差距,积累经验,增强镜头的感觉,触类旁通。经过这样的反复练习,学生的摄像造型水平一定提高得很快。

以上是湛江师范学院开办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以来对电视摄像课程实验教学的实践与体会,在科学技术和新闻媒体高速发展的今天,高校要为社会培养高水平的摄像人才,就必须从实验教学上下工夫。实验教学质量是掌握该门课程的重要保证。当然,除了上述措施外,学生掌握电视摄像课程还与上理论课和实验课的老师水平,学生的基础、爱好有关。

参考文献

1.邓绍金:《基于MATLAB的电信类课程实验教学改革》,长江大学学报,2004(4)。

2.曾繁清:《分析仪器原理课程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实验技术与管理》,2000(4)。

影像设备论文篇3

【关键词】 医学影像;规范化;临床诊断

临床医学影像技术诊断规范化是为了让医学影像临床诊断达到一个全新的标准,通过合理、有效的运用医学影像检查手段对临床诊断水平做进一步的提高,医学影像技术规范化要求检查项目要根据现有设备和仪器条件合理的进行开展,在保证质量标准的前提下以最短时间达到相应的水平,其目的是为了提高临床诊断率,杜绝漏诊、误诊现象的发生,对患者的需求予以最大程度的满足。但就目前我国广泛的地域分布情况来看,各地区医疗设备不完善,导致在不同地域医院的医学影像技术在水平和设备上都有着很大的区别,即使是同一所医院也存在这多种型号设备搭配使用的情形。为了进一步提升临床医学影像诊断水平,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且易懂、易理解的诊断依据,对临床医学影像技术的规范化诊断建设加强就刻不容缓了。

1 岳普湖适时提高医学影像操作人员素质

由于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临床医学影像诊断设备也在不断的淘陈出新,且更新的周期也明显缩短了,医学影像学作为高新影像学设备中的一员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设备的不断更新其运用知识范围涵盖的面积也就会随之增加。在使用设备的过程中其性能、工作原理会涉及到许多广博的计算机领域知识和工程学领域的知识。换个角度说,也就是要将开放的、多元化的医技理念融入传统的工作模式当中去。

新的医技理念的树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1 运用一切工作闲暇时间对自身英语的写、读、听、说、翻译能力进行稳步而快速提升。医学影像数字化设备的操作使用提示、部位选择、界面显示和投照方式加上后期的处理内容无一例外都是以英文显示为主,英语既作为一门基础也是医学影像规范化操作的工具,此外,随着我国的医学事业与国外的接轨,与国外的学术交流也会愈发的频繁,技术与设备的更新周期也会越来越短。只有坚持不懈的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才能做好图像处理功能等相关方面的应用和开发,科学、高有效的发挥新设备的作用。

1.2 增加自身学习知识领域,对一些有关计算机信息技术、IT网络的专业和通俗刊物进行筛选性的学习和阅读,了解一定的网络的运作模式,对医学影响技术中图像的摄取、删除、处理、传递、储存和打印等相关概念要做到彻底的掌握,并在与网络和编程工程师合作的过程中积累丰富的经验和知识。

2 医疗影像系统的组建

医疗影像科作为医院的医技科室,将患者和临床科室紧密联系在一起。这种联系可简单的理解为病人和影像室检查报告单的回复和临床科室申请单的请求。影响工作室从接收到申请到反馈检查结果报告单是要经历一个有序的过程。

建立和临床应用影像网络工作系统的有效进行,既可将患者的病历进行数据化储存,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和诊断水平,从而减少医患纠纷,将公开、透明的理念渗透到就诊顺序中,使就诊服务更加人性化,从而进一步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提高,对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医学影像网路的建立使医疗信息共享真正的实现,让病人在不同医院所拍摄的X线平片、螺旋CT及核磁共振图像和诊断报告通过远程转诊或会诊到其他的医院进行咨询、诊断或治疗时仍可作为有效参考,不用对病人重复进行检查,既可以对医疗资源进行有效的节约,也能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数字化的进程大大减少了患者从接诊到发报告的时间,将以往的二十四小时缩减到如今的二小时甚至半个小时,但是逐渐增长的工作量也是现在各个医院所必须面对的问题。尽可能的缩减患者的医疗诊断等待时间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准,为了能落实这一点,应尽量将现有设备的优势发挥出来,科学的将各个环节的耗时缩减到最小,利用信息的高效传递性,让每个环节运作流畅显得尤为重要。

3 规范医学影像诊断报告

3.1 规范基本程序 医疗文件中相对重要的就是患者的影像诊断报告,是主治医师诊断和确定治疗方案的一项重要根据。高质量的诊断报告既能充分体现科室的诊断水平,也能对整个科室的水平和发展程度进行代表。这就要求医学影像科室的操作人员要通过阅读病历,前面了解病情,进而实施观察,系统分析再结合临床进行对病情的鉴别、对照,综合得出报告作出结论。

3.2 规范基本格式 医学影像学中的诊断报告书的书写格式是一种固有模式,其内容必须能将符合质量要求保证和质量控制要求充分进行反映。当前国内业界的诊断报告书写形式种类繁多,长短与简单复杂程度也不统一。但是从质量的保证和控制的角度出发,医学影像的诊断报告书应有分为以下五个部分:即查名称与检查方法或技术部分;书写报告与审核报告医师的署名签字即一般资料部分;医学影像学诊断或印象部分;医学影像学表现或讨论部分和一般资料部分。

3.3 规范基本要求 为了能使报告的内容简单明了,要对书写进行基本的规范。将重要的内容或部分尽量靠前,并回答临床医师的各种要求;影像检查要进行征象的比较及必要的鉴别诊断;灶要进行必要的量化及形态影响特征现象描述;而后得出影像检查的结果,常规项目的一般项目不能缺失,有顺序的进行描述,分开主次,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确保医师描述部分与临床诊断的结论一致。另外,字迹要工整,无语法语病,专业术语规范。

4 总 结

加强医学影像技术的规范化建设已经成为未来医学影像学的主流发展方向,其紧迫程度需要我们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来达成目标。只有不断地提升自身素质,完善设备需求,调高临床医学影像的准确性,才能得到广泛的认可,为广大患者造福。

参考文献

[1] 李晨,杨德民,苗壮,等.超声影像网络工作系统的建立与临床应用[J].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5,(12):1078-1080.

影像设备论文篇4

数字化影像设备的质量控制与多种因素有关,涉及设备性能、安装调试和使用管理等多个环节。我们分别采取购前质控、安装质控和使用质控等多环节进行质量管理。

1.1购前质控成立设备购进论证小组,科主任担任组长,成员由放射科技术骨干、设备科技术骨干以及相关临床科室主任组成。临床科室根据医院发展需要提出要求和建议;设备科组织相关厂商集中对小组成员进行产品介绍;小组成员对所购设备档次及主要技术要求达成一致意见,形成设备论证比较表,由设备科统一完成标书上网招标。此过程主要目的是确保购进质优价廉的数字化影像设备,并确认与影像质控有关的主要技术指标。

1.2安装质控设备安装前由设备科统一协调对拟安装机房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特别强调的是机房改造除满足射线防护标准、严格按要求施工并验收外,应同时做好设备使用人员的基础应用培训,确保其能独立完成各项检查工作。此阶段的重点是确保设备达到使用精度、所需功能完整安装、使用者操作熟练,为后期使用质控打好基础。

1.3使用质控在以科主任为组长的质控小组的统一管理下,每台设备指定专人负责,制作管理卡片附于设备上,确保规范操作,严格要求。在日常质控管理中,每周对设备使用状况及技术质量巡查,根据不同的设备要求,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测及校准,并做好设备使用及维修记录,以保证设备高质量完好运转。

2结果

通过多年的质量管理,我科的数字化影像设备使用的完好率达98%以上。规范化的管理结合设备的高质运行,确保提供优质的图像,进而促进诊断质量的提高。几年来我科未发生重大医疗差错和事故,甲级片率达98%以上,在历年的各项医疗质量检查中均获得了好评,这为我科和临床科室的科研与教学提供了良好的设备基础,极大满足了临床及患者的需求。

3讨论

3.1影像设备的更新促进管理理念的改变

1896年伦琴发现X线,促进一个新的学科———X线诊断学(放射诊断学)的诞生,有力地促进了临床医学的进步。20世纪70年代初期,CT的出现宣布了影像数字化新时代的到来。随后,MRI、CR、DR设备的临床应用,使影像学科由模拟时代走进数字化时代。影像学科的最基本特征是诊断的基础依赖于图像质量。图像可以定义为通过某种介质再现的景物信息,其中的关键词为“介质”与“再现”。传统影像设备与数字化影像设备的基本区别在于二者的成像方式与成像介质的不同:①模拟影像由连续的成像动作产生,数字化图像是由采样和量化的成像过程所产生;②模拟影像的存储和显示都是同一介质———胶片,数字化影像由光盘、磁盘或服务器等存储设备进行存储,由显示器或胶片显示,存储和显示并不是同一介质;③二者在图像显示的动态范围、空间和密度分辨力等方面均有自己的特性和差异。由于成像方式与成像介质的不同,导致传统影像设备与数字化影像设备从设计原理到使用规范均有极大差异,因此,影像原有的管理措施已不适应数字化设备的管理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改变管理理念。

3.2数字化影像设备质控管理内涵

数字化影像设备质控管理内涵尚未见统一标准。我们结合工作实际及相关文献,认为数字化影像设备质控管理应包括:购前质控、安装质控和应用质控三大模块,以及基于上述过程的质量持续改进等。

3.2.1购前质控购前质控也可理解为源头质控。放射科是一个设备依赖性科室,设备的质量好坏决定了图像的质量好坏,而图像质量最终必将影响诊断质量。因此,在设备引进前论证阶段的源头质控尤为重要。除了考虑设备的实用性、先进性,以及满足临床需求外,一些影响影像质量的关键技术参数,如成像的动态范围与曝光量响应(输入/输出关系)、噪声与SNR(典型表达为噪声功率,或者威纳频谱)、空间分辨力与调制传递函数(MTF)及量子检测效率(DQE)等应是关注的重点。

3.2.2安装质控设备安装前,应根据厂商的具体安装要求对机房等做好前期准备。一些细节,如制冷等,不仅影响图像质量,更重要的是影响设备的使用期限。安装期间,对设备使用和/(或)管理有一定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全程陪同,一是可保证与院方相关部门的有效沟通;二是可及时掌握安装进度和解决安装期间可能出现的、影响设备后期使用的关键技术问题,督促厂方工程师按安装指南逐条调试,并对院方标书注明的关键技术要求现场测试,调试完毕采取相应技术手段和科学方法对所购设备进行电气安全和设备性能的检测,并做好相关记录,以确保所购设备的性能指标符合相关的标准。

3.2.3应用质控岗前培训非常重要,在设备正式投入使用前,应先对操作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内容应包括设备的基本操作、安全注意事项(如应急开关位置、防护注意事项等)、某些特殊功能的适用范围,培训合格后方能操作设备。设备投入使用后,操作人员必须按操作规程操作,根据不同的设备要求,定期对设备进行质量跟踪,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做好记录。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测及校准,定期请计量及射线防护检测部门对设备进行检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力求以最小的剂量,最佳的图像,满足临床诊断。

3.3维修、保养的重要性

影像设备论文篇5

关键词:四年制;医学影像专业;培养方案;课程设置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医学影像专业新开设了四年制专业课程,使医学影像教育必须接受新的考验,积极突破原有教学结构的框架,设置一套全新、合理、现代化的专业课程和培养方案,才能更好的促进四年制医学影像专业教学特色化发展。

一、四年制医学影像专业培养的现状

我国对医学影像专业培养的目标相对较高,不仅需要其具有良好的医学基础、临床医学和现代医学影像学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能够单独在医疗单位进行医学影像的诊断和判定,并能熟练操作放射技术和医学成像技术等。只要严格按照这一目标进行培养,等学生毕业踏入医疗行业,不仅能担任医学影像技术医生,还能担任医学影像诊断医生,就业范围较广。四年制医学影像专业的设立是为了迎合医疗行业的改革以及国内当前发展趋势,尽力满足社会对医疗卫生专业人才的需求。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四年制医学影像专业毕业颁发的是理学学位。

根据调查研究发现,目前部分高校的四年制影像专业在专业培养课程方面依旧采用五年制人才的培养方案,其主要原因有几点:首先,为了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很多学生选择医学院学习,目的就是为了以后走上医生的岗位,而并未考虑影像技师。其次,学校是为了适应当前就业市场的需求,当前我国各大医院都对影像诊断工作的专业人才具有一定的需求。最后是针对职业医师考试的政策以及毕业学位证等原因的考虑,导致了很多高校对四年制医学影像专业的培养还不够完善,缺乏合理的教学体系。

二、当前四年制医学影像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与教学内容

四年制医学影像专业重点是为医疗行业培养影像技师和影像诊断医师。影像诊断医师必须拥有判断医学影像的能力,具有对医学影像的质量评价、放射线管理等的能力。影像技师则需要对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成像理论、放射治疗基础知识、设备原理等具有充分的掌握,并能熟悉操作现代医学设备,对其操作原理、安装、基本维修等有一定的认识。因为现代影像设备都是高科技设备,如不了解它的基本性能,很可能会操作不当,导致最终呈现的图像画质不清,影响影像诊断医师的判断。而我国很多医学院对技术设备的相关课程相对较少,对影像的诊断明显超过对影像设备的学习。因此,在四年制医学影像专业课程设置时,应当优先考虑学位的限制和学校专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培养计划和课程安排,注重专业课程的培养。

(二)教学的重点与学制

现代医学影像包含了很多高科技产品,如超声成像、核磁共振以及普通放射等,其不同的成像原理和不同的方法,使最终获取影像、处理影像、分析影像和使用影像的深度都是不同的。由于影像设备的不断升级和改进,检查技术也在不断完善,从最初的诊断到诊断和治疗同时进行,不仅要求学生有掌握现代医学影像的专业知识,还必须对生理、病理和解剖知识有扎实的基础,并具备一定的临床专业知识和技能,对计算机知识、物理等知识有一定的掌握。要利用四年的学习掌握众多医学影像知识十分仓促且困难。如果在现有学制的安排下,注重强调学生的专业学习力度,必定会影响到学生基础医学知识和临床知识的学习。所以,如何应用有限的学时,合理安排基础知识、临床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是四年制医学影像专业教师和学校应共同探讨的重点。

(三)知识的更新与医学影像的不断发展

随着医学行业的不断发展,每年都会出现很多新的专著和影像成果。而我们的医学影像教学尽管也在实时更替,但始终更不上当前的发展脚步。比如普通X线的监测,随着很多新型检查技术的增多,这些普通检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已经逐渐被取代,但教材中却还依然存在。所以,医学影像学的教师应当不断了解当前的新知识重点,及时补充需要注意的知识重点,以适应当前医学影像学的发展。

(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

医学影像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培养学生自身的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当前四年制医学影像专业的教育重点。所以,医学影像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当是以理论知识教育和实践教育共同为主的进行,应当不断加强临床实践学习的机会,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够接触到不同的病种。改变理论知识为主,实践教育为辅的教学理念,合理调整教程的设置,争取使四年制医学影像专业主要课程与临床实际需要一致。同时,可适当调整学生的实习安排,充分满足学生知识转化利用的能力,赋予每个学生足够的学习和发展空间,指导学生选择适宜自己的就业方向。

三、四年制医学影像专业课程的设置

在四年制医学影像专业课程的设置中,应当以当前社会的需求和发展为参考,明确社会大众对医学影像专业人才的自身能力、专业知识以及素质的需求,充分发挥其所在学院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制定合理的课程安排,使整个教学更加专业,且贴近社会的发展需要。

在正式教学之前,应当先明确四年制医学影像专业的培养目标,再围绕这一培养目标设置相对应的专业课程。医学影像技师的培养需要涉及到操作技能、医学知识、职业素质以及护理等多个学科的学习,并与工学、理学等相互交叉,相对复杂。所以,四年制医学影像专业的课程培养十分关键,能对最终培养目标的实现产生很大的影响,其主要课程的设置如下有几个模块:

(一) 公共基础模块

该模块需要学生掌握大学英语、思想道德素质的修养、高数、基础法律知识等公共基础课程,并全面发展德、智、体、美等相关课程。

(二)现代科技技术模块

现在是高科技技术的时代,各类人工智能、计算机网络、微电子技术以及自动控制技术等都被被合理应用到了医疗行业中,而智能化、数字化和网络化已经成为目前医学影像技术的标杆。而MR、CR、CT、DSA等医学技术都需要用到现代科技技术、医学知识、成像技术等相关技术知识能完全掌握的复合型人才,而这也是我国目前最缺乏的医学人才,同时导致了部分先进昂贵的医学影像设施没有被完全开发和使用其所带技术,造成医疗设备的资源浪费,更可能会由于自身技术掌握的的原因在设备中使用产生差错,造成误诊、漏诊等失误。

(三)医学物理模块

目前,我国大多高校医学影像专业还没有开设医学物理学科,但其已经在四年制医学影像专业中占有一席之地,学生要想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必须要对医学物理进行深入的学习。该模块中所包含的课程有电子学基础、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大学物理、光电子学与激光技术、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影像设备等课程。在具体实施教学中,这些专业课程知识之间都具有一定的衔接,所以应当将他们合理的组合,形成一个整体,形成医学物理模块。按照我国大学的教学形式,这些多个课程可能都属于不能的学院,所以,加强各个学科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及时收集、整理并且分析学生对当前的教学信息是整个学习教研活动的主要内容。如我国某医学院在实际教学中,每个年级在对医学物理学模块进行学习时,都会定期召开学生组织的教学质量研究会,学校专门收集各个学科学生提出的教学意见,再对这些意见进行统一的反馈到认可老师,经过老师对教学的逐步改革,最终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医学知识模块

四年制医学影像专业和五年制医学影像以及其他临床医学专业都有所不同,四年制医学专业主要是对学生授予医学基础知识和相关临床知识。很多欧洲国家在该专业的课程安排十分合理,比如英国和美国的放射学院,其课程主要有临床医学、病理学、人体解剖学和生理学等,我们可以适当借鉴其可取之处,根据人体解剖学的专业特点,结合四年制医学影像专业学生所学的知识框架,将人体解剖学大致分为影像解剖学、断层解剖学和系统解剖学。另外,可以将外科、内科和诊断学进行有机的结合,并由一名教师进行授课。

(五)影像技术模块

影像技术模块是四年制医学影像专业的重点教学课程,其中包含影像检查中的护理、医学影像检查技术、X线摄影学、影像核学习、影像后处理技术等相关课程。其中,很多学校未对影像检查中的护理进行专业指导,导致实际临床影响及时在工作中缺乏护理知识,无法养成无菌消毒的良好习惯,如有些技师在摄影暗盒使用后不对其进行消毒,不论何种部门何种疾病都对其进行拍片;技师自身不注重清洁双手以及设备等,极易造成患者交叉感染。另外,在影像诊断中,超声波诊断、CT、X线等课程的教材已经得到优化,值得一提的是可以对其进行合理的整合成一门课程,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六)人文知识与职业教育模块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高技术水平人才,必须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以及良好的人文修养和职业道德。医学影像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同时还包含了很多社会学科的内容,当医学工作人员在日常处理医患关系时,不仅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应对患者体现出人文关怀的自身素质。同时,在面对患者时,应当不对其阶层、文化、经济以及其他因素产生偏差,必须一视同仁。

除上诉几个模块外,还可以结合学校以及当前医学发展设置一些相应的选修课程,如预防学、细胞生物学以及生物化学等,不仅拓展学生的知识范围,还能提高学生职业的迁涉能力,以应便未来就业的各种可能性。另外,学校应当重视修建实验室,在影像设备实验室中配备完善的、可供学生实际操作的大型医学影像设备,保证实验课程的有效时间,提升学生专业能力。

四、专业教材的选定

四年制医学影像专业不仅是医学教育领域的新考验,也代表着医学发展的一个潮流趋势,对推动医学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各种先进的高科技技术都在逐渐占领整个影像医学,使得随时都会出现一种新型的影像成型技术,而技术设备也在实时更新。所以,我们当前所学习领悟的医学知识,使用期也变得越来越短暂,需要不断的更新和改进。

目前,我国对四年制医学影像专业的教材还未取得统一的编写,大多都还在沿用五年制医学影像专业以及其他专业的教材,所以,当前应当根据该学科的培养目标制定相应的教材。而教材可以由各大高校相互合作进行共同编写,同时可借鉴国外的教材来源方式,依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医学影像学当前的发展特点,不断更新教材内容,使学生能够率先学习最当前的知识和技术。另外,医学影像专业是具有操作性和实践性的一门专业,在教学中可以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进行教学,通过直观的图、声、像等向学生传递知识,加深学生的理解程度和印象。

结束语:

总之,四年制医学影像专业的教学还在不断摸索和完善中。在专业的课程设置中,首先应当注重保持影像专业自身的特色,强调特点教育,制定一套具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计划;其次,不断改进课程的教学体系,保证学生基础课程的时间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开发学生自主的创新能力和科技研发能力;再次,加强学校实验室的建造,注重培养强大的师资力量,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水平;不断与时俱进,优化教学题材,创新教育方法;最后,合理设置学生毕业前的实习安排,不断拓展学生知识层面,以便未来适宜各种条件的工作环境,提高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涛,王志强,关勇,胡芳.四年制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医学影像诊断学》课程优化整合及数字化实践教学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4,13:2053-2055.

[2] 黄浩,施红,陈伟炜,俞允,林多,许茜,俞向梅,洪全兴,魏国强.医学影像技术学专业教育的问题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3,11:113-116.

[3] 陈晓光,任伯绪,黄劲柏,赵静.医学影像技术方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2013,05:885-887.

[4] 夏瑞明,马玉富,夏国园,朱小芳.医学影像技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J].浙江医学教育,2014,06:4-6.

[5] 李涛,胡芳,关勇,王志强.结合临床工作特点开展四年制医学影像学专业教学改革[J].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2013,03:70-72.

[6] 杜伟,唐艳隆,刘玲.四年制影像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18:2510-2511.

[7] 王能河,但汉久,张志德.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医学影像工程)本科课程体系比较研究[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3,02:70-74.

影像设备论文篇6

论文摘要:以往广告学专业开设影视制作课程面临教与学的双重困惑,有鉴于此,我院大胆改革,创新影视制作课程的教学与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较大的成果。

一、广告学专业开设影视制作课程教与学的双重困惑

上世纪90年代以前,影视创作还属于影视的专业领域,被媒介长久羊断,90年代后,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仪使得数码摄像器材和非线性编辑设备的性能不断提高,而且出现大幅度降价,稍具规模的广告公司都有能力配备精良的数字摄录编系统,他们不再依赖专业公司和台的专业人士进行电视广告或宣传片的制作,在招聘员下时将日光投向那此不仪具有广告学专业背景,同时具有影视创作能力的者,在实际下作中要求员工不仅能进行电视广告创意写出文案,还要求他们能根抓文案写出分镜头脚本,绘制故事版,有此公司将拍摄交给影视公司进行,后期制作则由员工完成,而有此公司前后期制作完全由本公司员工完成。再如电视台在招收记者时,除考虑相关的专业背景外,还要求具备一定的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根抓需要进行角色的转换,要能采、能写、能编甚至能播。

而对对人才的要求,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电视学院、广告学院均开设有与影视创作相关的短期培训班,而向招收学员,学员中除在电视台、影视广告公司下作的从业人员以外,还有一部分是即将踏入社会和刚踏入社会的具有广告学、新闻学、、专业背景的大学生。于是开设有以上专业的各院校也针对人才市场的需求相继开出了与影视制作相关的课程,我校广告学专业于2002年开始进行影视制作课程的教学,在实际操作中遇到了非影视艺术专业开设影视制作课程带来的教与学的双重困惑,教师方面,而对毫无影视艺术基础的学生,在课程目标、内容、侧重和深度上就很难把握;学生方面,一部分文科背景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差,他们渴望多学此理论,增强自己的人文索养和理论分析能力,一部分理科背景的学生则抱着艺术专业的理想甚至简单地与专业性院校的影视艺术类专业相比,希望通过开设影视制作课程迅速掌握影视艺术作品创作的能力,对影视制作课程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二、广告学专业开设影视制作课程的主要经验

我院广告学专业开设影视制作课程经过了5年的教学研究与实践,通过厘清广告学专业开设影视制作课程的特点,明确课程教学的目的,进而规范课堂教学的内容,开展教学实践

1.明确课程教学的目的

我们明确课程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影视制作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成为不仅具有一定的影视艺术修养,还要具有一定的影视制作能力的电视广告创作、各类宣传片创作的专业人才,为广告学专业服务

2.厘清课程设置的特点

影视艺术类专业从整个影视学科的整体出发,培养通晓影视学科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全面人才;体例上,以整个影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和基本技能为主体,包括影视理论、影视、影视摄像、视听、影视剪辑、影视编导、影视照明、影视造型、影视、影视声音等。广告学专业开设影视制作课程从师资、学生的来源、教学条件都不全面和专业,因此不能要求学生能达到影视艺术准专业的程度,但能通过影视制作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画而感,即能将文学的作品视觉化,写出分镜头脚本,同时使学生具有一般镜头叙事能力,完成影视作品的前后期创作。

3.规范课程教学的内容

我院广告学专业开设有《电视摄像与编辑》、《电视广告制作》这两门和影视制作相关的课程,在课程体系上,《电视摄像与编辑》是《电视广告制作》的先修课程,《电视摄像与编辑》教授的是影视制作的基木理论与基木技能,理论教学着重讲授不同镜头的艺术特性、画而造型的元索以及艺术特性、画而构图、固定画而及运动摄像的特点及影视剪辑学的相关理论,和理论同步开出的是电视摄像技术实验和非线性编辑实验;《电视广告制作》课程是《电视摄像与编辑》课程的后续课程,理论教学具体涉及到的是电视广告的分类及特点、电视广告创作的原则、电视广告创意的原则、电视广告视听语言的风格等等,和理论同步开出的是AFTEREFFECT影视特效合成软件的学习,主要通过该软件让学生掌握电脑合成技术在电视广告中的应用,最后在教师的下进行实题化的电视广告创作实验

4.教学实践

如何在短时间内迅速让学生进入到影视创作的学习状态,迅速培养学生的画而感并能较好的运用镜头叙事成为课程教学的关键。

[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摄像与编辑》课程和理论同步开出的是电视摄像技术实验和非线性编辑实验,每一个实验项目都和理论部分相结合,如理论课讲授的内容是不同镜头的特性,紧接着的实验项目就是摄像机的光学镜头,学生在实验中进行光学镜头训练时能迅速领悟到理论课讲述的如广角镜头景深范围大、透视感强、强化纵深方向运动物体的速度、适合抢拍、抓拍等艺术特性。再如当理论课讲授的内容是电视剪辑中动作的分解与组合,紧接着的非线性编辑实验就利用不同机位拍摄的不同角度不同景别的镜头索材进行动作的分解与组合,这样一个环节下来,学生明自了之所以好看是因为通过后期剪辑将前期不同机位拍摄的镜头进行分解与组合,通过画面完成一段情竹的完整表达,使观众的视点得到的解放。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理性知识和感性知识得到了统一。

前后期制作相结合。在课程的设置中,我们将电视摄像与编辑结合在一门课程中,而影视艺术专业将电视摄像与编辑作为《电视摄像》和《电视编辑》两门课开出,影视艺术学院之所以分得细是因为已开设有电影电视剪辑学、视听、影视编导等等影视理论方而的课程来实践性较强的电视摄像与编辑但广告学专业开设影视制作课程不可能象影视艺术专业一样分得很细,过程拉得很长,我们要求能通过影视制作课程的学习迅速培养学生的画而感和镜头叙事的能力;另外电视摄像与编辑木身是密不可分的,我们前期拍摄是为后期编辑作准备,而后期编辑也是为了完成前期创作的思维和理念。如果分为两门课,电视摄像使学生虽然掌握了电视摄像的艺术和技术,但不明自拍摄的镜头将作何用,不适合培养学生镜头叙事的能力,而电视剪辑部分讲授的内容大多是非线性编辑软件的基本操作,对电视剪辑的理论和技法涉及较少,软件只是工具,关键在于如何教导学生运用电视剪辑相关的理论知识来进行作品的剪辑,培养学生剪辑的思维,如果要求学生将自己前期拍摄的索材剪辑成片,就会发现前期拍摄的不少问题,如画而的构图不美,景别不够规范,拍摄的角度和机位应该调整等等,不仅培养了他们的画而感,同时对镜头叙事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由此我院将电视摄像与编辑作为一门的一独的课程开出,配备了一位具有影视制作综合能力的师资,既能进行电视摄像的教学也能进行电视剪辑的教学,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分组进行电视小短片的前期制作,包括剧木的拟定、分镜头的撰写及拍摄,然后要求学生将拍摄的索材剪辑成片,并在课堂上进行分析讲解,同时让制作小组的学生发言谈创作的体会,让同学们对各组的作品互相作出评价,这一过程下来同学们很快对影视作品创作的整个过程有了一个把握,同时对怎样用镜头叙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文字表达与视听语言的表达相结合。影视作品其实就是作品的视觉化除了在实题化作品上培养学生的画而感和镜头叙事的能力外,在课堂上要求学生根抓教师规定的主题即兴用一段文字表达与主题相关的一段情节,然后将这段文字视觉化,利用分镜头表达出来,这一训练在《电视摄像与编辑课程》及《电视广告制作》课程中均被采用,在《电视摄像与编辑》中会以约会、离别、感动等主题由学生先进行文字表达再将这段文字用分镜头表达出来,在《电视广告制作》课程中,要求学生将课前布置的30秒的电视商品广告的文案创意表达出来,少将其视觉化,同时请其他学生提出意见井进行修改。学生们在这个环节有着较高的积极性,有的学生能写能说,但画面感不强,通过这个训练可以培养他们的画面感以及镜头叙事的能力。

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影视艺术的理论修养在影视创作中是十分重要的,而广告学专业开设影视制作课程不可能如同影视艺术专业般在影视艺术的理论修养上给学生全而细致的培养,作为任课教师要推荐一此与影视艺术相关的书籍给学生,进一步提高学生影视艺术的理论修养。另一方面任课老师还要推荐一此好的影片给学生加强读解影片的能力,将影片中的创作手法运用到实际的操作中。如在《电视摄像与编辑》课程中,仃课老师布置学生课外观摩经典影片,在课内针对其中精彩的段落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蒙太奇的思维、时空的转换、时空的压缩与延长,主观镜头与客观镜头的运用等等,课外布置读解电视广’告,在《电视广告制作》课程教学中播放一则广告马上让同学们说出共有多少个镜头,背景在什么时候响起的,里而时空压缩与延长的段有哪此等等,利用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由提高学生读解影片的能力,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画而感、

三、广告学专业开设影视制作课程的教学效果

经过近五年的教学实践广告学专业开设影视制作课程教与学的双重困惑得到初步解决,初步探索出一条具有广告学专业特色的影视制作课程教学之路,学生们可以自由组成一个团队进行影视作品的创作。

在2007年部高教司举办的第一届全国大学生广告大赛中,我院的影视广告作品在湖南省分赛区取得了影视类作品的一个一等奖,一个三等奖,一个优秀奖。在全国的评比中又获得两个三等奖,影视作品的获奖等级在湖南省处领先水平。

从2004年开始我院陆续有学生考入中国传媒大学、上海大学导演系研究生。另外从事与影视创作相关下作的广告学专业毕业生正逐年增多,有的在影视广告公司从事影视广告文案创意及分镜头和故事版的制作,有的在影视广告公司从事前期拍摄和后期编辑。有的在电视台从事摄像记者,有的在电视台从事后期编辑,有的利用学到的影视创作知识为单位创作企业形象宣传片或是情景式的培训短片。如在深圳某外资公司下作的三个2007届毕业生联合为该公司创作了一部企业形象宣传片,该片得到了公司领导的高度赞扬,将该形象宣传片作为东南亚地区的形象推广片,并向我院寄来感谢信,信中说到“名校出名师”“名师出高徒”。这无疑是对我院广告学专业影视制作课程教学的肯定。

参考文献

[2]宋红岩.谈如何培养学生对影视语击的读解能力[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3)

[3]刘军.全国高校影视专业的DV设备配备及学生DV作业情况[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5(1)

影像设备论文篇7

关键词:多媒体,影视影像,舞台革命,光影艺术

中图分类号:J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0-0128-01

一、国外舞台美术视频设计

(一)现状与综述

数字技术刮起全球一致的旋风,涵盖世界的每个角落。在国外,多媒体视频的运用体现了数字技术和舞台文化的互动效应。设备的使用情况以及影像的设计水准与所在国家科技文化的发展以及舞美人的创新力度相关联。在歌舞剧、音乐剧、戏剧、大型演唱会、时尚会、综艺晚会以及各个大型会展的舞台上,都不乏出现多媒体视频影像的身影。在国外,数字投影仪、舞台大屏幕和全息空气成像的使用较多。为了相应地更全面地应用不同的成像载体,视频影像画面的设计也从二维平面转到了三维立体空间设计,以寻求获取舞台美术中的仿真效果、空间效果。

在国外,舞台美术中运用多媒体的表现手段更多样化,更加注重在材料、形式、技术、手法上的定制与考究。影像作品最后的成型效果减小了早期的偶然性,更加注重了独特性、主题性与完整性。这样的设计,不但在视觉上给观众以强烈的冲击力,同时有助于观众体会到更真切的现场感。而设计师们也率先把舞台多媒体影像设计作为一个作品来设计和发挥,摒弃“传统舞台上的布景”这样的概念,把舞台多媒体视频影像作为一个装置艺术或建筑作品的缩小版本来呈现于舞台。多媒体影像带来的多情景的变化、对氛围的营造力、合理有序的时空转换等等,这些都是传统景片无法企及的,这些大胆却合理的运用确实为整个舞台效果增色不少。在国外数字科技率先抵达的条件下,舞台视频影像设计业也紧跟着触及到了前沿,成为全球舞台多媒体影像流行趋势和设计方式的风向标,这些成功的设计与表达在行业内部相互传递。

(二)“光影的游戏”――前沿技术全息影像设计

全息投影成像设备是近些年来流行的一种高科技产品,将装饰性和实用性融为一体,刮起一整舞美设计新潮流的旋风。全息投影分为180度全息投影和360度全息幻影成像。180度这样的全息投影适合影像的单面展示,在以观看者为基准的180度范围内可以实现效果。它应用在3D成像面积较大的舞台或者其他展示场合使用,并且可以实现互动;360度全息幻影成像又称360度全息投影、360全息,适合展示单件的贵重物品,并且在360度环视区域都可以看到三维的影像。全息舞美技术突破了传统声、光、电局限,空间成像色彩鲜艳,对比度、清晰度都非常高,空间感、透视感很强。

在美国总统的大选中,CNN电视台运用全息投影技术,将身处异地的记者影像再现到演播室中,与现场的主持人面对面进行交流。舞台艺术与电影片断在同一个空间中出现了完美的融合,给观众展示了世界多媒体艺术最新的创新成果。

二、国内舞台美术视频设计

紧跟随国际潮流,多媒体影像的身影也频频亮相于国内各大舞台上。视频画面的设计形式、视频载体的组合方式、设计思路的不断提炼都提升了国内舞台视频影像的观赏度和艺术感。随着LED技术的发展与完善,LED大屏幕逐渐成为目前舞台演出领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作为舞台表演的补充与延伸,在丰富表演内容的同时又给予观众遐想的空间。

在国内,早期使用的舞台LED大屏幕,其作用相对单纯,主要用于展示资料或展示与其与音乐和节目同步的影像,这时还没有被完全地列入到舞台视频设计的范围中。而现在的舞台LED大屏幕画面创造视觉冲击,与表演形成互动,活跃了表演气氛,声、光、电共同作用丰富了舞台效果。北京作为中国艺术文化汇聚的中心之一,也较早地设计影像和使用先进的舞台多媒体影像设备。同时,和其他地区比较,在技术与艺术上的支持和后备力量也更强大。一些较新的影像设备及其运用方式我们能较早的在北京范围内的各大舞台上看到。香港、上海、广州、深圳这些沿海城市接收国外信息和文化的渠道更多,因此其舞台多媒体的运用也走在全国前列。

三、结语

舞台多媒体设备是高科技的产物,是用计算机控制程序和显示屏展示画面的全新舞台设备样式,使用它的全过程都需要计算机硬件和技术的支撑。影像画面与表演、音乐、灯光等现场元素相融合,起到烘托舞台氛围,加强视觉效果的作用。设计师在前期根据演出的需求与导演沟通,对表演中每个环节的影像画面进行构思与定制的过程就称为舞台多媒体影像设计。

参考文献:

[1]周江林.对抗性游戏:百年戏剧前卫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袁玉琴,谢柏梁.影视艺术概论.中国电影出版社.

影像设备论文篇8

关键词:高速摄像;移动海量图像信息;存储;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C931.6文献标识码:A

在现代影视行业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高清摄像机已经在数字化电视普及的今天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高清摄像机应用的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是移动海量图像信息储存问题日益凸显。如何解决高清摄像机应用下移动海量图像信息的储存是现代影视行业面临的首要问题。近年来,针对高速摄像机带来的海量存储信息移动存储需求,许多长焦开发了相应的移动存储设备,但是由于缺乏科学的技术整合与相应的技术方案使得这一技术仍存在诸多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的实际工作经验以及对市面上移动海量图像信息设备的收集与分析,论述了高速摄像机应用下移动海量图像信息存储的解决。

1.关于影视对移动海量图像信息存储需求的分析

现代高清电视、高清电影的出现与推广使得高清、高速摄像机在影视行业有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在高速摄像机广泛应用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问题。如何解决高速摄像机造成的信息量增加、保护影视摄影信息资料成为了影视行业面临的首要问题。针对影视行业对移动海量图像信息存储的需求,许多厂家开发并研制了相应的移动设备。例如:BooKLink全接口笔记本高清接口卡、BooKRaid便携式Mini高清存储方案。通过两个设备的联合应用实现了影视行业高清非编与移动海量图像信息的存储,为影视行业高速摄像与高清摄像的应用奠定了基础。针对影视行业移动海量图像信息存储需求,现代影视行业中应加快对相关技术的熟悉与分析,针对不同的拍摄环境、移动存储需求等选择适宜的设备实现移动海量图像信息存储的解决。

2.移动海量图像信息存储解决方法与应用

2.1常见便携移动海量图像信息存储设备概述

目前,常见的便携移动海量图像信息存储主要以大容量笔记本硬盘、便携式大容量移动存储器为主。将高速摄像机所拍摄的图像信息利用笔记本电脑或其他设备进行中专,以此实现移动海量图像信息的存储目的。但是这类移动存储设备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受设备自身技术因素影响或操作使用因素影响收到极大的限制,严重制约了高速摄影机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而且,常用便携式存储设备还会受设备振动、移动过程中多种因素影响造成信息的丢失等。但是,这类移动存储影视现代高速摄影信息移动存储解决的首要方式。随着海量存储容量的不断增加,目前PB级移动存储设备成为了移动海量图像信息存储的主要发展方向。1PB级容量=1000TB、1TB=1000GB。这一技术超出了传统的设计理念,传统单机设备已经无法容纳。以浪潮 CX700为例,该存储系统可以做最多容纳240颗硬盘,即16个硬盘柜,容量为240*500GB=120TB=0.12PB。也就是说如果要达到PB级存储,至少需要10台CX700存储系统。 如何解决大规模硬盘的集中、访问、分配,数据传输的带宽瓶颈都是面临的困难。目前国际厂商所解决的方法通常为三种,通过不断扩充存储控制器的处理能力、设计专用存储阵列扩充设备连接多台存储阵列、智能存储网络交换架构。通过不同的设计方式与解决方法实现移动海量图像信息存储解决的目的。

2.2常规影视拍摄移动海量图像信息存储的解决

在常规影视拍摄过程中,高速摄像机本身所产生的大容量图像信息存储也是影响影视拍摄发展的重要因素。高速摄像机能够以很高的频率记录动态图像。而这一过程中每秒1000~10000帧的速度使得其需要一个大容量存储设备。目前,常用的高速摄像机所采用的存储设备多为高转数笔记本硬盘或设备厂家定制的专用存储器。高转数笔记本硬盘在高速摄像机的应用中,由于其自身的防震性能与防震设计使得其能够得到较为出色的存储效果。而常见定制专用存储器由于价格较贵、维修不便利等因素等一直以来都不被业内人士看好。但是为了满足高速摄像机拍摄需求,现代常规影视拍摄(地面、吊臂拍摄等)只能够应采用这两类设备实现常规影视拍摄移动海量图像信息存储的解决。而且,采用移动硬盘版得设备还能够便于信息的转移、拷贝等,利于影视非编工作或信息的传输。

2.3现代航空摄影摄像移动海量图像信息存储的解决

在现代拍摄技术与理念不断发展的今天,航空摄影在电影、新闻等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应用。本文所述航空拍摄不同于以往的直升机载人拍摄,而是利用航空模型搭载小型化的高速摄像机进行远程遥控拍摄,以此得到设定的拍摄内容与角度。由于这类拍摄过程中,直升机航模搭载重量限制使得其对摄像机、存储设备等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其需要设备与存储设备具有较轻的重量、具有较好的抗震能力。其中针对高速摄像机在航拍领域的应用,其移动海量图像信息的存储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解决,以此满足航拍低重量、高转数的需求,满足高速摄像机的存储需求。

针对这样的情况,在进行高速摄像机与移动存储设备的选型中应根据科学的分析与选型实现拍摄需求。针对航空拍摄对高速摄像机的移动海量图像信息存储设计解决方案。例如:在采用京商260型航拍机进行拍摄时可以采用索尼a1c型摄像机或gopro摄像器材作为移动摄像基础,引入大容量固态硬盘作为存储介质,实现移动航空摄影海量信息的存储。

3.移动海量图像信息存储技术及其发展探析

随着现代高速摄像发展的需求,移动海量图像信息存储技术也正向着高速存储、便携的方向发展。其中PB容量即很好的说明了移动海量图像信息存储技术的发展方向,其通过高容量存储技术与便携方式为现代高速摄像存储提供了技术保障。在经历了传统存储技术发展过程中,便携小容量、笨重海量存储的发展过程后,现代技术支持与发展使得高容量便携移动海量图像成为了存储发展的主要方向。而且,随着固态硬盘技术的不断成熟,现代移动海量图像也正将这一基础应用于高速摄影的海量图像信息存储上。以固态硬盘的技术优势实现现代应属高速摄影存储的需求。而且,现代移动信息存数还将高性能、大容量外置存储作为发展的主要方向。利用BDE加密技术实现了防止数据丢失的目的。在现代移动海量图像信息存储解决中如何实现低功耗是这一技术发展的另一重要因素。根据多年技术研发,现代移动海量图像信息存储设备中更多的采用了电源休眠功能实现了最低闲置功耗。同时以直观显示、液晶屏显示信息等为移动海量图像信息存储中存储设备的信息了解奠定了基础。这些新兴技术的应用也预示了移动海量图像信息存储的发展方向,预示了影视高速摄像信息图像存储瓶颈的解决。

结论:根据上述论述可以看出,现代高速摄像机、高清摄像机等设备的应用为现代影视拍摄、影视技术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这一技术应用过程中应注重相应移动海量图像信息存储的解决方案确定。积极应用现代移动存储技术与设备,通过科学的选型与分析实现移动海量图像信息存储的需求,促进现代影视拍摄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忠宇《高清摄像机应用中的信息存储方案分析》影视设备 2010.9

影像设备论文篇9

一、摄影摄像课程教学方式数字化

1.采用多媒体课件讲授摄影摄像课程

讲授摄影摄像课程时,我们都是在多媒体网络教室里,通过采用多媒体课件《现代摄影构图》和《摄像技巧》进行教学,这种数字化教学方式的直观性,解决了传统教学教师用文字、语言符号或黑板勾勒轮廓,讲述只有他自己脑海里才有的图像或作品而学生无法感知的困难,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知识的理解程度得到显著提高。而且这种数字化教学方式的集成性、超文本性、交互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下完成学习任务,教师不需携带更多的挂图只需带一张光盘就能方便快捷地完成教学任务,其教学效率更是史无前例的。

2.采用数字化设备和技术进行摄影摄像课实验

摄影摄像课实验包括现场拍摄创作实验和后期加工创作实验。对于摄影,过去现场拍摄创作实验所用的设备及材料是模拟照相机和感光胶片;后期加工创作实验是在暗房中利用扩印设备及相纸来完成。作为从事摄影摄像教学工作的教育工作者,有义务将新技术整合到摄影摄像教学工作中,使学生掌握新技术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我们为摄影摄像现场拍摄创作实验准备了数码相机和数码摄像机,将后期加工创作实验由暗房改在多媒体网络室,由使用扩印设备、药水、相纸改为使用安装了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的多媒体计算机来完成,由线性编辑到非线性编辑,学生不必再为耗材而担心,只需抓住时机、抓住创作灵感,发挥想象力、创造力,把所学的摄影摄像理论应用到实际创作中,掌握前沿的摄影摄像数字技术,创作出理想的作品。

二、摄影摄像课程学生学习成绩考评的数字化

1.摄影摄像课理论考试试题库数字化

摄影摄像课理论考试试题库的制作、保存、调用的数字化。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摄影摄像理论考试试题编制成在计算机上运行的试题库,并存放在计算机中,考试时只需学生输入考号即可随机调用试题。

2.摄影摄像课理论考试成绩评定数字化

数字技术的智能化,使我们编制的《摄影摄像理论考试试题库》软件通过计算机的自运算具有自动评定成绩的功能。当学生在计算机上输入自己的考号调出试题并答完试卷后,用鼠标在计算机窗口中单击“提交”按钮,计算机便立刻输出学生的考试成绩。

3.摄影摄像试卷存档数字化

摄影摄像考试包括摄影理论和创作作品两部分。数字化考试,由于在计算机网络教室中进行,学生只需将作品通过网络传输给教师主机,教师进行评析给出相应成绩后,将考生的作品以数字信号的形式刻录在一张光盘上存档备案,实现“试卷”存档的数字化。而在过去,在对学生的创作作品存档时,摄影作品用的是相纸且大小不同,既占用空间,又容易损坏;而摄像作品用的是录像带,作品的调看与保存既费时又费力。

三、摄影摄像课程教学数字化的效果

1.摄影课程教学数字化使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由于多媒体课件的信息载体的多样性和交互性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显著提高,教学内容表现手法采用对比方式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所学知识,课件所用素材的精品化及网络摄影摄像作品的丰富化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精神,拍摄创作和后期加工创作实验不需耗材,使学生“随心所欲”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创作出精美的作品,提高了学生的创造力。

2.摄影摄像课程教学数字化提高了考务工效

由于《摄影摄像理论考试试题库》软件,使考试整个过程都在多媒体计算机上运行,考试时间就是整个考试过程,考试结束学生考试成绩就自动运算并显示出来,改变了以往考试需从教师出试卷到印刷厂印刷试卷、再派专人管理试卷、考试结束再由教师评卷的漫长过程;改变印刷试卷造成消耗大量纸张和费用的局面;改变教师评阅试卷消耗大量时间及精力的状况;改变存档试卷占有大量空间及查询困难的情况。总之,由于试题库的数字化和智能化使考试工作过程简单化、人力物力投入最少化、考试工作所用时间最短化,从而使考试工作高效化。

3.摄影摄像课程教学数字化使教学模式全新化

影像设备论文篇10

关键词:医学图像重建 实验教学 基础仿真实验 应用实践实验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17.027

1 引言

医学图像重建课程主要讲解医学成像与分析系统中的现代图像重建技术,内容包括图像重建解析算法和迭代算法以及这些算法在XCT(X-Ray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及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等医学影像中的应用,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掌握现有的医学图像重建技术,并基于此研究速度快精度高的新型医学图像重建技术将大大促进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医学图像重建课程要求学生具有基础物理、数学、线性系统、电子电路方面的基础知识,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现代医学成像的物理原理、成像理论以及应用等,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涉及多个领域的学科。对于本科生来讲,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不仅仅需要获得坚实的理论知识,还需要从实验实践中更好的理解知识,掌握更加先进有用的科研技术。医学图像重建课程专业性强,综合性高,并且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目前大多院校主要开设医学图像处理课程,教学重点在于利用图像处理方法对医学图像进行处理与分析;而医学图像重建属于医学成像技术,课程教学重点在于如何利用算法处理医学影像设备采集的原始数据从而得到医学图像,针对本科生开设该课程的院校不多。而开展该课程教学工作的院校主要限于理论教学,并且由于基础实验设备缺乏,实验条件不成熟等因素影响,极少涉及实验教学,学生对该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并不十分理想。目前,公开文献主要针对医学影像成像课程的教学研究及教学改革,尚没有针对医学图像重建课程的实验教学研究论文公开。笔者结合本校该课程的教学情况,展开一些该课程基础仿真实验与应用实验教学环节的设计研究,以全面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激发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效果。

2 基础仿真实验设计

为了让学生掌握本课程设计的成像理论以及成像算法,基础仿真实验分为三大部分,分别为XCT图像重建仿真实验,SPECT图像重建仿真实验和MRI图像重建仿真实验,重点为XCT图像重建仿真实验。基础仿真实验要求学生利用计算机仿真实验采集数据,并选取合适的重建算法对实验数据进行重建。以XCT图像重建仿真实验为例,学生2人1组,首先利用Matlab软件产生平行束XCT的360度投影数据;再编写解析重建算法――滤波反投影算法和迭代重建算法――代数迭代重建算法函数程序代码;并将仿真的投影数据作为编写号的函数的输入参数,进行重建,输出重建后的断层图像;最后将重建后的断层图像与理论图像相比较,分析重建算法的性能。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自主选择课本上的其他算法进行图像重建与结果分析。通过基础仿真实验,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医学成像系统的成像原理与成像过程,掌握图像重建算法,并学会分析比较不同算法的重建性能,真正掌握课程中的医学图像重建理论。

3 应用实践实验设计

医学图像重建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综合性课程,在掌握各种重建方法的同时并将其应用于医学图像重建是学习本课程的最终目标。在课程理论教学以及基础仿真实验基础上,有必要进一步进行应用实践实验的设计,让学生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笔者所在学校的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定位为研究型学院,搭建了适用于小动物成像的微型XCT硬件系统,并开发了与之配套的图像采集与图像重建软件平台。该微型XCT硬件系统中的X光管和X探测器固定,将成像对象固定在转台上,通过电动控制旋转转台,进行多角度投影数据采集。笔者基于课题组的科研背景以及学院软硬件条件,设计了小鼠XCT成像以及基于XCT图像的小鼠主要器官分割应用实践实验。实验时,学生4人1组,首先准备好实验材料,即麻醉小鼠并尾静脉注射CT造影剂,熟悉微型XCT硬件系统的构成以及性能指标并开启成像软件和硬件系统;采用由8个钢珠构成的仿体对微型XCT系统进行几何校正,消除转台的转动误差以保证成像精度;几何校正完成后,将小鼠固定在转台上,以1度为间隔,旋转360度,采集360幅投影图像;利用软件平台在服务器上对投影图像进行重建,得到小鼠的断层图像和三维结构;基于小鼠的断层图像,利用Amira软件,采用人机交互方法进行小鼠主要器官分割。通过应用实践实验,学生亲自操作微型XCT成像系统,并对采集的投影数据进行重建。经过该实验训练,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微型XCT系统的结构、系统的工作过程以及数据处理流程,对微型XCT成像及其应用有了系统深入的认识,锻炼了动手操作能力。

4 结论

本文结合笔者教学与科研经验,基于学院科研条件,以提高医学图像重建课程教学质量为目标,针对该课程的实验教学环节提出一些改革措施。本课程以有代表性的重建理论和有典型性的应用实践作为实验内容,结合“课堂理论指导、计算机仿真巩固以及真实实验提高”三个层次的教学手段,巩固学生的图像重建理论基础,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知识水平,为以后从事相关领域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曾更生.医学图像重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黄文亮,吴淑芬,周山.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医学影像成像理论与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课程整合的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