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对妇产科疾病治疗作用

时间:2022-03-25 02:47:42

针灸对妇产科疾病治疗作用

摘要:妇产科学作为临床主要学科之一,是女性独有的也是最常见的病症。伴随二胎时代的到来,产妇日益剧增,妇科疾病已成为当今世界影响妇女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现代医学仍存在一些陈旧的治疗方法,呈现疗效欠佳、费用高昂、副作用大等弊端。2006年针灸被列入第一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其携带便捷,材质环保,无副作用,经济安全等明显优势,在医院、诊所及百姓中间日益普及,并且在妇产科方面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果。文章主要从临床和实验两个方面来阐述针灸在妇产科疾病中的治疗进展,归纳常用的特效经验要穴。

关键词:针灸;热敏灸疗法;腧穴;妇产科;治疗进展

妇产科学包括妇科及产科两个方面,其主要涉及女性生殖器官方面的疾病,高危妊娠和难产的防治原则及应对措施,计划生育和妇女保健等几个方面[1]。根据WHO调查,妇科疾病发生率已超过65.7%,育龄期妇女则占70.5%[2]以上。据医学统计学调查研究显示,中国已婚女性妇科常见病的发病率分别是生殖道感染占42.97%、月经不调占34.54%、痛经占15.45%、盆腔肿块占3.92%、子宫脱垂、阴道壁膨出合占1.16[3-4]。当然远不止这些,还有统计结果表明一些医疗条件较差的地区妇科病的发病率仍在增加。这一系列真实的数据提示我们推广针灸疗法在妇科疾病中的治疗刻不容缓。传统中药对妇产科疾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也存在某些方面的局限性。如常见的益母草,其味辛,苦,归属心、肝、膀胱经,可单味煎服,通常用来治疗产后恶露不止,小便不利,水肿等症状。现代药理研究佐证:其有效成分益母草碱和水苏碱能使血液黏稠度下降,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促进纤溶系统亢进从而形成抗血栓的效果。另外益母草碱能使子宫兴奋性增加,收缩力增大,节律加快,增加妊娠早期流产的风险或妊娠晚期早产的可能[5]。可见中药成分较为复杂,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临床上应谨慎用药。基于此,对某些疾病采用针灸疗法便成为较好的选择之一。针灸治疗是中医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近几年文献来看,针灸在治疗妇产科疾病方面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本文就妇产科疾病的四个方面展开综述,现综述如下。

1妇科杂病

在妇科杂病中常见的疾病有女阴白斑,子宫肌瘤和慢性盆腔炎等。女阴白斑从中医学角度来看多因肝肾不足,湿热下注所致。患者出现外阴颜色变白、逐渐萎缩、甚至因过于干燥而开裂、等一系列病理改变,病人常自诉奇痒无比,时常反复[6]。致力于该病研究者赵晶华等[7]用艾灸加耳针治疗妇女外阴白斑20例,艾灸双侧足三里及三阴交,10min/穴;局部外阴灸20min左右,1次/d,10次/疗程,耳针取外生殖区等区域以及其他穴位。隔日1次,两耳交替,10次/疗程,疗程间隔5~7d。结果:治愈9例,显效8例,有效3例。齐若梅[8]取曲骨、会阴,根据白色病变区域大小取1~2对阿是穴,30次/疗程。总计100例患者中,治愈88%,显效8%,有效2%,无效2%,综合总有效率高达98%(P<0.01),病理检查亦获改善。在内蒙古中蒙医研究所,白永岚等[9]用电热针治疗172例外阴白斑的妇女,电热针温度维持恒定,根据病变范围大小及深度决定针数与深度,留针30min/次。间隔1日1次,30次/疗程。结果:痊愈37.79%,显效45.93%,好转16.28%,综合总有效率高达100%。子宫肌瘤是女性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目前仍未探究其根本致病因素,只初步推测与女性体内雌激素的异常增加有关。学者严江[10]在治疗该病50例中取气冲、三阴交、曲骨、次髎交替针刺,结果治愈率为72%,总有效率高达98.2%,同时发现患者血清中雌二醇的水平在治疗后明显降低。在浙江省奉化新桥骨科医院里展开临床实验研究,针对临床60位子宫肌瘤患者采取温针灸和常规药物的对比实验,温针灸组综合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综合有效率73.33%(P<0.05);在生存质量方面,温针灸组患者各项指标得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温针灸组显著低于对照组(10%<30%),存在明显差异(P<0.05)[11]。慢性盆腔炎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严重时会影响妇女生活质量及精神状态。学者起建春[12]用艾条温和灸子宫、关元、足三里等穴,治疗慢性盆腔炎60例,治愈率达40%,总有效率96.7%,同采用抗生素组进行对照,其总有效率53.5%,有明显差异。再有学者张建平[13]先取气海、关元、子宫穴,然后对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分证论治,配合艾灸手法对三处穴位进行热感传导,治疗12次/疗程,间隔5d再进行治疗,收效良好。

2产后病证

产后病多有尿潴留、缺乳、宫缩痛等。如尿潴留多以腹胀,小便排出不利,无法自解为主要表现,常规治疗多用导尿术配合解痉类药物,针灸疗法相较有一定优势,便捷安全,可有效降低感染的风险等。张月润等[14]对临床40位产后尿潴病人行针灸治疗。方法:主穴为左内关,右公孙,太冲等特效穴位。备穴均双侧足三里等要穴。得气后留针30min,间隔10min行针1次,缓慢出针,施法得当,疗效满意。金经国[15]取三阴交、中极、气海、水道,穴针刺治疗87例产后尿潴留,其中1次治愈52例,2次27例,3次8例。王发根等[16]针刺治疗分娩后小便无法自排26例,选中极和双侧的阴陵泉等常用特效穴位。经针刺治疗后痊愈76.92%,好转15.38%,无效7.7%,综合总有效率高达92.3%。而针对产后乳汁不足黄疗康[17]治疗缺乳症1643例(方法:针刺+火罐),取膻中、肩贞穴、乳根,留针30min,10min/次,后加拔火罐,其中治愈1361例,好转256例,综合总有效率高达98.4%。根据简单随机方法温小鹏[18]对57例符合标准的产后缺乳患者进行分组,分为针刺结合温灸组(治疗组)及中药组(对照组),在经1周的治疗后,治疗组治愈28.07%,显效17.54%例,未愈3.5%,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痊愈14.03%,显效31.58%,未愈5.26%,总有效率为89.66%(P<0.05)。对于产后宫缩痛有学者在分娩结束的125例患者中,针刺三阴交得气后向上斜刺并用胶布缠绕针柄30min以上,只一次留针即止痛者达90例,痊愈率有72%,其中33例在留针基础上改用封闭,一次痊愈26例,痊愈率有78.78%[19]。

3月经病

同样在月经不调这一类病中也有研究者采用针灸方法治疗,收效良好。如刘广霞[20]采用针灸治疗63位无排卵型月经不调的患者,坚持3个疗程后对比发现B超监测治疗卵泡质量大幅度提高(直径大于15mm)和卵泡数目显著增多,比较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77.78%,好转15.92%,无效6.3%,总有效率为93.7%。还有付桂侠等[21]历经一年的临床研究对月经不调的70例患者进行针灸治疗,相较西医满意率高,值得推广。原发性痛经发病率仅次于月经不调,多见未婚女性。指女性在月经前后或经期出现小腹,腰部酸胀感,甚至疼痛难忍,并且与月经周期有着明显的时间关联,有一定的周期性和规律性[22]。针灸在治疗痛经方面运用比较广泛,如李娟[23]针刺三阴交等常用特效穴位治疗痛经47例,总有效率为97.87%。赵会玲等[24]根据辨证进行加减,针刺中极等常用特效穴位,总有效率高达96%。

4妊娠恶阻

妊娠恶阻指在妊娠早期出现纳差、自觉恶心犯呕等症状,甚至闻食即吐,呕吐胆汁胃酸,不能进食为主要表现。病机在于胃失和降,冲气上逆所致。谢瑜[25]经过辨证取穴对32例初产妇进行妊娠恶阻治疗效果满意,还有宋新安[26]学者对42例典型早孕妊娠呕吐患者采用针灸治疗,疗效也较为理想。

5热敏灸疗法

针灸包括针刺和艾灸两个方面,而热敏灸疗法是在针灸的基础上建立起来。所不同的是它通过经络传导刺激“热敏化穴”直达病所,从而通过热力的传导,逐步向下向深面输送,产生近部不觉热而远处热,以及触及皮肤表面不觉热而扪久觉烫的效果,兼顾除热以外的其他感觉,如酸胀、重痛、麻酥等数种灸疗现象[27-29],引起热敏点的“小刺激大反应”的灸感,进而大幅度提高艾灸疗效的一种新型疗法[30]。《金匮要略》第二十二篇提及“妇人病证,多因气血虚弱、气机不畅,外加胞宫受寒等数种因素叠加形成。”阐明了妇人生病多由寒、瘀、虚、实这四类致病病机为主,正契合热敏灸有着显着的散寒温经、活血通络、益气固脱等特点。在妇科中热敏灸疗法已熟练运用于痛经、产后尿潴留、慢性盆腔炎留等疾病。如在临床实验中陆海娟[31]将8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采取热敏灸疗法和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对照组),结果热敏灸组超对照组总有效率15%。而在治疗产后尿潴留方面,25岁刘某于产后8h内虽觉尿意但未能自主排出,经新斯的明,导尿管等多种办法尚未成功。后由针灸科医师会诊决定采取热敏灸法配合水龙头诱导,数分钟后患者自解出小便约350mL[32]。还有萍乡市中医院对慢性盆腔炎患者也采取热敏灸临床实验,后期回访,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甚不觉痛感,显愈率达90%之高[33]。这一重要的科研成果无疑是给针灸在治疗妇产科疾病上起到了润滑剂的作用。

6特效经验要穴

《灵枢》云:“灸刺之道,得气穴为定”,可见穴位在针灸治疗中的重要地位。针灸治疗妇产科疾病效果显著,特别是在痛经、月经不调、胎位不正这三方面疗效确切。在治疗痛经方面地机、三阴交这两大要穴发挥着巨大作用。地机[34]是足太阴脾经的郄穴,脾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地机穴主治月经不调、痛经、腹痛等,为胞宫提供行经之血的营养物质。有关报道针刺三阴交[35]通过激活外周与中枢的相关抑痛通路,调节外周靶器官相关代谢产物来改善子宫微循环状态、抑制子宫过度收缩、增强靶器官抗氧化能力,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另外在治疗月经不调和崩漏等病症上针刺足太阴脾经的隐白穴效果突出[36]。《针灸大成》曰:“隐白主腹胀,暴泄,出血。”隐白穴在治疗上发挥健脾统血,调养冲任,清热利湿的关键作用,治疗月经不调时既可补虚又能泻实。此外至阴穴在治疗胎位不正上也有较好的效果,商丘市第三人民医院将140例臀位产妇随机均分两组,分别为艾灸至阴穴配合膝胸卧位组和单纯膝胸卧位矫正臀位组进行临床实验,结果显示艾灸至阴穴配合膝胸卧位组综合总有效率高达95.71%,单纯膝胸卧位矫正臀位组有效率为52.86%,两组比较显著差异(P<0.01)[37]。还有泰安市中心医院也做过类似的临床研究,结果同样表明艾灸至阴穴对产妇胎位不正的治疗有着满意的效果[38]。还有报道称针刺膻中穴可治疗产后缺乳,艾灸肾俞能有效缓解更年期综合征等等,收效亦佳[39-40]。综上所述,特效经验要穴是临床上有代表意义,效果突出的穴位,并不是针灸治疗唯一且首选要穴,运用时还应辨证施治,合理配伍。

综上所述可见针灸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苦楚,极大幅度地提高了临床在妇产科疾病的治疗效果。为后续妇产科疾病的治疗拓宽了思路,奠定了牢固的基础。但目前多数文献还停留在临床方面的研究,存在样本量不足,实验研究稀少等缺点,这对进一步研究针灸治疗妇产科疾病的内在机理形成了阻碍。笔者认为在往后数年时间里,针灸治疗妇科疾病都将成为一热烈探讨的话题。我们应持续探索其深刻规律并多与实验进行有机结合,充分展现其特色与优势,拓展适应证与适应人群,使更多人受益。

作者:吴慧婷 欧阳厚淦 卢文静 彭珊 曾荣华 单位:江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