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下生态化课堂的构建方法

时间:2022-02-15 11:24:13

传播学下生态化课堂的构建方法

摘要:随着人们对教育的认识越来越全面而深刻,对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生态化课堂由此应运而生,其理念其实已经开始渗透在日常教学中。但是生态课堂的构建一直以来没有特别系统的方法理论。本文是将课堂教学看作为一个传播过程,在传播学视域下探讨生态课堂的构建方法。课堂教学是一个典型的组织传播类型,在传播学过程模式中,这是经典的“拉斯韦尔程式”或称“5W”模式。笔者将从传播学视角来探讨生态化课堂的构建方法。

关键词:传播者;受众;生态化课堂

1教师与学生关系和谐

教师与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生态化课堂构建中的重要因素。从传播要素来看,教师是传播者,学生则是受众。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往往重视教师的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与传播学研究史有着相似之处。早期的传播观念,如“子弹论”“皮下注射论”等,都把受众看成“中弹即倒的靶子”,认为传播者的地位举足轻重,而受众在传播过程中是被动的,严重忽视了受众的反馈作用。生态化课堂提倡的是师生平等,重视学生的反馈。注重学生的发展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老师与学生是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的灵魂工程师。同时,生态化课堂是一个教师充满激情,学生充满活力,在一个充满知识文化的氛围当中,师生共同合作、共同交流、共同进步的课堂。它不仅体现师生拥有知识文化的智慧,而且体现着教师尊重学生生命的智慧。因此,实现生态化课堂,教师就应该坚持以学生为本,树立正确的生态教学观,学生应该形成一个积极的学习观,以及客观公正的评价观,通过提升教师和学生的价值观来共同组建一个富有生命力的生态化课堂。“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负责搜集、整理、选择、处理、加工与传播信息。他们被成为‘把关人’,他们的行为被称为‘把关’。”①课堂中的传播主体、“把关人”就是老师。对于学生来说,老师是信源,明确教师角色定位对于生态化课堂的构建非常重要。从“把关人”的定位来看,老师首先要去寻求合适的教学任务,搜寻最有价值的教学信息,然后根据课程目的和学生情况对信息进行筛选和过滤,再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例如组织教学语言、设计教学板书,制作多媒体课件,最后将经过整合加工后的易于课堂使用的讯息传播给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将注意力集中到“传播者”范畴。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数会注重教学的“结论”,很少有教师会注重教学的“过程”。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应当考虑作为一个“传播者”是不是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处理加工上没有满足学生的需要。“表现在实际教学中就是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的时候较少,而将学生引向‘臆想答案’的时候较多。教师过程的各个环节看似紧凑严密,实则是教师在与学生‘作秀’。”②生态化课堂中的学生作为受众,在理解新知过程中受心理预设、文化背景、动机、情绪、态度等因素影响。通俗地讲,老师应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被动学习到主动探究,从而改善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另外,老师应当注重学生心理,设置情景让学生们体验成功分享快乐。照顾好学生情绪,使其能够愉悦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在生态化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提倡唯成绩论,追求学生全面发展,广泛而丰富的知识积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和综合素养,对新知的接受能力大大增强。在传播过程中传播者和受众是紧密结合、相互依存的,在生态化课堂中也是如此。首先,教师与学生是有一致的目标的。在教师的帮助引导下,学生是会不断取得进步、收获新知的,反之,学生的进步也不断促进着教师教学技能的提升,学生和教师是一种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关系。

2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和谐

教学内容就是师生之间传递的讯息。生态课堂中的教学内容首先要具有生态理念。生态课堂观不仅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的学习变得可持续发展。其次,教学内容要以生态的态度、思想和方法来观察思考,生命质量和教学质量并重提升,让个性、自主、创新、协调成为教学活动的主旋律,整个课堂成一个有机的生态整体。最后,教学方法要丰富多样。应当明确的是,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学方式和方法应当围绕引导、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来设置。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方法选定、过程安排、媒体选用、活动组织等方面都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的感受和经验为基础,以学生的思考和理解为前提,采用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教学交往,使课堂呈现多样化的特征。早在20世纪30年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曾说过:教科书应该是“活的、真的、动的、用的”,而不是“死的、浮的、静的、读的”。情景教学法就可以使复杂的教学内容变得简单易懂。比如在语文课高尔基的《海燕》教学中,模拟出波涛汹涌的海浪声,电闪雷鸣声,在这样的情景下有感情地朗诵《海燕》,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海燕的拼搏精神,黎明前对黑暗的抗争精神深入人心。生活化教学也是一种创新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再接受新知识时是以原有经验为基础的。借助生活经验可以使学生轻松理解经验范围外的事物。比如在政治课堂《经济生活》中就业观的学习中,就可以模拟一场招聘会,让学生体验招聘者和应聘者两种角色,从而在实践中获得深刻的体验。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转变自己的角色,教师不应是高高在上的权威者,应该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与学生平等参与,共同讨论,启发引导学生,只有这样,才能触动学生,引起学生们的共鸣。比如在数学教学中讲到函数图像时,老师说:“这个函数图象是一个√,也就是你们常见的耐克。”课堂气氛立刻变得活跃起来,同学们很轻松地记住了函数图像,并开动脑筋把其他的函数图像与类似的商标结合起来。幽默生动的语言一下子缩短了师生距离,让学生热情高涨地参与到学习中。

3教学环境与学习环境和谐

教学环境主要指课堂教学的物质环境。包括课堂的自然因素、时空因素和教学设施因素等。从传播学角度来看,这些都是架在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桥梁,即媒介,关系到讯息传播的品质。自然因素是师生所处教室的自然状态,影响到师生的舒适度。生态化课堂应当是干净整洁,宽敞明亮,温度适中,空气新鲜的绿色课堂。时空因素包括课程的时间安排和师生的空间位置。应当以学生为本,合理安排座位、安排时间,让师生在最好的环境下进行教学活动,比如圆桌排列可以消除师生之间的距离感和压迫感。教学设施因素,包括传统教具和新兴媒体。媒介是人类感官的延伸,新媒体层出不穷,可以对学生进行多感官刺激,提高学习效率,使学习过程更有趣,更生动,更和谐。

4教学评价与评价主体和谐

丹尼斯•麦奎尔认为“大众传播理论之大部分研究的是效果问题。”可见反馈在传播学中的重要地位。反馈可以影响到二次传播,使传播过程越来越优化。对效果的研究是对受众地位的重视,也就是生态课堂提到的生本思想。结合到课堂,教育评价作为一种在量(或质)的记述基础上的价值判断活动,不仅具有促进学生学习、改进教师教学的作用,同时它也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思想、情感等交流的重要环节。首先,评价的主体应当是多元的。传统的教学评价只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评价,这种做法不客观,也不科学。影响教学过程的因素是复杂的,相互交织的。生态化的评价主体应当是社会、家庭、师生等多方的交互式评价,比如在传统教学中,往往只有教师负责对每一个学生进行评价,但这样的评价可能会有失偏颇。其次,评价的方式方法应该是丰富多样的。传统的评价方法通常是进行闭卷笔试,试卷一般是由教师命题,由教师制定标准答案,这样的评价方法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评价结果欠缺说服力。生态课堂的评价方式应该是创新的、多角度的,例如使用观察法来评价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用访谈法来评价学生对一门学科的理解程度,使用数据法来评价学生的日常表现等等。此外,还有他评、互评、自我评价等方式,将其结合使用可以获得更精确的评价结果,促进教学主体可持续发展。最后,评价的内容应当更全面。“分数”是评价内容的一部分,但绝不是唯一,应当对学生的知、情、意、行进行综合评价。生态课堂追求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尤其是对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比如除了理论,将实践也纳入评价内容中,将开发新视角纳入到评价内容中,这种全面的评价可以促进学生富有个性的成长。

5结语

教学过程是一个传播的过程,引用传播学理论,将传播学与生态课堂联系起来看,有助于更好地构建生态课堂。从传播学的发展过程来看,与传统课堂到生态化课堂的革新过程有相似之处。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我们仍需要不断探索,借助相关学科,从不同角度进行探讨,开拓教育者的视野,不能仅仅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同时也应该更加关注受教育者的需求,从而使生态化课堂研究取得更好的进展。

作者:侯嘉欣 单位: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

注释

①胡正荣.传播学总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25.

②孟庆男.思想政治新课程的课堂教学生态[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