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传播学下学生线上学习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11-23 09:57:03

教育传播学下学生线上学习问题与对策

【摘要】从教育传播学的角度看,教学是一种信息交流的活动,混合式学习中学生的线上学习是一种“人-机”的传播模式,学生需要依赖于数字电子媒介的帮助来实现其学习目标。高职学生在进行混合式线上学习时,因学习的媒介、信息的载体与以往的传统学习模式不同,出现了以下问题:有效运用数字电子媒介工具的能力欠佳影响教育信息的接收、教育资源过度图片化视频化减弱学生的理性思考能力、在线网络个体学习方式影响学习效果。针对以上问题,教师应了解现代数字电子媒介的特点,从学生的媒介素养的提高、教学资源的优化、学习氛围的营造方面去促成学生进行有效地线上学习,最终达到教育“肓人”的目的。

【关键词】教育传播学;高职;混合式学习;线上学习

从教育传播学的角度看,混合式学习中的线上学习是一种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信息交流活动,教育者按一定的目的和要求,把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传送给特定的学习者[1],学习者通过电子设备如智能手机接收学习信息,换句话说,线上学习是一种“人-机”的传播模式。在这种“人-机”传播模式中,学习者需要依赖于数字电子媒介的帮助来实现其学习目标,学习的媒介、信息的载体与以往的传统学习模式不同,因而学习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与传统学习模式不同的问题,要想提高混合式学习的效果,就要注意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1高职学生线上学习存在的问题

1.1有效运用数字电子媒介工具的能力欠佳影响教育信息的接收

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把前辈积累的知识、经验、教训不断地传递给后一代,不管是口语传播时代还是文字传播时代,传播的效果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学习者的学习能力,也就是使用媒介的能力,口耳相传时代需要学习者拥有良好的表达能力及记忆力,文字传播时代需要学习者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学习者个人能力的差距导致媒介使用水平有高低之分,学习的效果也就不同。网络的普及使得教育传播从电子媒介时代过渡到数字电子媒介时代,数字电子媒介能打开人的多种感觉通道,视觉、听觉、触觉并用,理论上这要比以往传播时代的学习效果会更好,但是数字电子媒介只是学习的工具,如果学习者能有效地运用它,它就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反之则会影响学习的效果。数字电子媒介可以让学习者主动接收教育信息,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与形式,决定接收的时间和顺序,然而这种主动接收会产生以下问题:其一,很多高职学生不能很好地支配时间难以做到真正的在线自主学习。真正的自主学习要求学习者能把学习的需要内化为一种行为的驱动力,它是学习者本人带着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强烈意识去克服身上的惰性的一种行为状态[2]。然而目前许多高职学生在中学时就养成了被动学习的习惯,不能马上适应自主学习的要求[3],在进行混合式线上学习时,还是存在急功近利的想法,如为获取在线时长而无效地刷课,或者迫于老师的要求才去完成学习任务,因而学习的效果不佳。其二,多数在线学习者自控力不强,难以完全接收有效教育信息。借助于数字电子媒介,各种媒体被不断地丰富与扩充,传播的内容形式多种多样,然而传播的主要功能除了教育,还有沟通、协调和娱乐[4]5,教育信息、娱乐信息与沟通信息共存于数字电子媒介之中,智能化的数字电子媒介还会根据人群画像准确持续推送让人感兴趣的信息,人们会被动地接收密集的信息。网络时代,人们的娱乐与社交沟通需求被无限制地满足与扩大,自控力欠佳的高职学生在线学习时会被轻松惬意的娱乐或沟通信息所干扰,很难静下心来学习[5]。

1.2教育资源过度图片化视频化会减弱学生的理性思考能力

学习的过程就是教育信息在教师与学生之间传播的过程,“教育者把信息编码,通过某种媒体传播出去;受教育者收到受噪声干扰的信号,经过译码了解信息的意义,并且产生一定的效果和反馈。”[4]22学习者要把接收到的信号转换为相应能理解的符号,并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与体系,也就是说教育传播中所使用的符号要能让学生愿意接收、容易理解。当今时代,学生读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传统的读文方式受到冲击,媒体内容从严谨的、抽象的文字变成了直观的、易理解与易沉浸的图文视频。传播学的奠基人之一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Mcluhan)认为“一切媒介均是感官的延伸”[6],媒介延伸了人体的器官,文字、印刷术延伸了我们的视觉,电子媒介使得人类的感官和神经系统得到延伸。借助于网络与数字电子媒介,人们的感官和神经系统得到“放纵”,相应的大脑逻辑思维能力受到影响。线上学习平台一般会设置大量的视频动画,这样学生在线学习时可以得到仿真的情景体验,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学习的热情上涨,但在一定程度上也会让学生得到的情感体验多于理性思考,高职学生普遍逻辑思维偏弱、形象思维偏强,如果线上学习资源不合理配置可能会影响高职学生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提高。

1.3在线网络个体学习方式影响学习效果

线上学习虽然可以突破时空限制,但学生进行线上学习时常是独立地在场,而非线下学习时与其他同伴一起出现于教室场景中,缺少一定的学习氛围。但是,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接收信息的过程,同伴之间的影响、教师的“言传身教”也很重要,人是情感动物,需要情感的交流。学生作为教学传播的主体之一,他们是教育信息的接收者与反馈者,线上学习主要看到的是以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存在的信息,学生不能与同学相伴,不能与教师面对面沟通,接收不到来自同学及老师的口头语言与非言语符号,尤其是非言语符号,如老师鼓励的眼神、表扬的手势、兴奋的语调,也就难以激发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降低其学习的兴趣与效果。“教育过程不仅是一个传递与交换教育信息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过程。”“教育传播要求受传者进行创造性的学习,通过教育传播,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等方面都得到发展,使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都得到提高。”[4]22就目前来看,网络在线学习虽然打破了时空界限,但减少了与他人的直接交流,思想的火花情感的交流还是需要人际间的碰撞才容易产生,更何况高职学生还处于世界观价值观初建的阶段,更需要同伴的帮助与教师的引导。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Bandura)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重视人的行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他认为人的多数行为是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和行为的结果而学得的,尤其是受到榜样的影响[7]。线上学习中,电子媒介把学习者与他人隔离开,成为孤立的学习个体,学习者不能观察其他同学的行为,也难受到榜样的影响,就像没有行为参照物一样,自我行为就难以调节,只能按自己的节奏学习,学习的持久性与有效性就难以达到要求,自身全面发展的需要也较难得到满足。

2有效开展混合式线上学习的建议

2.1开展线上学习前要注意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

网络信息化时代,大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信息获取、整合、转化、应用的能力。尽管现在的高职学生人手一部手机,但学生对于利用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收集信息进行学习的意识不强,相关的网络学习的方法也没有掌握,因而建议开设相关的现代媒介素养课程或设置相关授课内容[8]。在具体操作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提高学生对网络在线学习重要性的认识,让他们明白开展网络教学是必然的趋势,明确自己在网络学习中的位置;其次,培养学生的媒介素养的能力。让学生正确客观认识现代数字电子媒介带来的变化,会判断信息的有用度与可信度,会利用网络搜集筛选有用的信息,理性接受有效与合适的信息,不会被无用信息所消费[9];再次,要把媒介素养培养与专业课程学习相结合,混合式学习平台上的资源虽然已经进行了一定的专业的整理与设计,但不同课程的栏目设计不一样,使用的方法与要求也不一样,教师应结合自己所教的课程及学习平台的特点,给学生进行有针对性信息素养方法的培训,让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现代网络信息社会。

2.2制作教学资源时要注意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的形式呈现

网络时代,高职学生喜欢教学资源能以多元化的方式呈现,所以教师应该掌握一定的信息处理与编辑技术,以便让学习平台上能以多种形式或载体呈现学习内容,避免单一。同时还要注意教学资源中不能过于依赖视频资源,一方面因为视频类资源的学习情况不好反馈也不好考核,一般的学习平台只能记录学生在线观看视频的时长,纯粹视频的点击时长不能反馈出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另一方面,单一的视频难以展示所有的知识点。“媒体越贴近生活,其信息就越具说服力。因此,说服力从大到小排列应该是:现场、录像、录音和文字。然而文字形式的信息通常其理解和回忆的效果最好”,“难度较大的信息以文字方式呈现时的确最具说服力,而简单的信息则以录像呈现时效果最佳。”[10],浅显内容以视频方式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难度大的知识点只依靠视频就难以达到效果,所以在进行混合学习平台的教学资源建设中要综合考虑各种教学媒体的比例,避免学生对知识表面片面的感受,引导学生进行一定深度的思考,促成其更好地吸引学习信息并内化成自身知识结构体系的一部分。

2.3设计学习平台时要注意营造学习的氛围

混合式学习平台以学习为目的,不是社交平台,相应的社交功能受限,一定程序也会影响学习氛围。为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其一,塑造网络教师形象,如教师尽可能多在教学视频当中出镜,表达方式上尽可能地使用第一人称与学生对话,注意非言语的表达方式,设计好面部表情与手势,这样亲和的教师网络形象有助于使学生产生一种直接的亲近感。另外,学生线上学习完成的任务或发出的信息,教师要及时点评反馈,让学生感受到他人的关注与肯定。其二,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学习平台现有的技术条件建立虚拟社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组员间充分沟通,提升网络学习的氛围感。同时,把学生完成得较好的作品展示在网上,让学生相互学习提高,感受榜样的力量。通过以上措施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在线上学习时能感受到教师与同学们的情感反馈,弥补网络学习带来的情感交流缺失的不足。

3总结

教育传播是一种特殊的传播活动,它以培养人才为目的。互联网的发展引发了教育传播的变革,教育传播的信息变为传统的模拟信息与数字化信息共存模式,师生间的沟通模式也相应地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教师从“把关人”变成了引导者,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教育传播的方式不再是单一的师生间的单向传递,教育信息的载体与通道也变得多样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混合式学习时,教师应该了解现代数字电子媒介的特点,学习多媒体技术,重视学生个体特点与学习习惯,根据他们的特点进行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学习任务的设计,同时也要注意整个社会环境的影响因素,这样才能较好地促成学生进行有效的线上学习,达到教育“肓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从BIending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4(3):1-6.

[2]张欣然.“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7):144-146.

[3]庞捷敏.谁来学和怎么学:聚焦高职扩招生源的学习心理[J].未来与发展,2021(5):26-29.

[4]南国农.教育传播学[M].北京:高等教育版社,2005.

[5]玛格丽特·马特林.认知心理学:理论、研究和应用[M].李永娜,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33-34.

[6]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M].何道宽,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9:34.

[7]鲍文丽.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对成人教育发展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17(4):15-17.

[8]韩玉,黄易,潘梦雪.大数据时代大学生信息素养培育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6):59-61.

[9]袁军.媒介素养教育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46-54.

[10]戴维·迈尔斯.社会心理学[M].侯玉波,乐国安,张智勇,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195.

作者:黄颖 单位: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财经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