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新闻传播学的关系

时间:2022-09-11 10:58:31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的关系

[摘要]现当代文学以及新闻传播学两大学科与社会现实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讲,现当代文学是对社会现实内容的反映,而新闻传播学则是对社会现实内容的传播。本文结合1917年后现当代文学诞生的文学背景和媒介环境,从社会现实的角度入手,探析现当代文学与新闻传播学两大方面的双向互动关系。

[关键词]现当代文学;新闻传播;媒体;媒介;出版

现当代文学与新闻传播学具有同源性

从发展的根本角度来看,文学类与新闻传播类存在着共同的渊源,可以说二者是社会现实河流中的两条巨大分流。在经过漫长的流淌后必然会出现交流现象。同时,对社会现实的发展也起着不可小视的作用。二者都是对现实世界的反映。文学类是通过文字内容的形式来反映现实世界,新闻传播类是通过媒介传播的形式来反映现实世界,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有着相互促进的作用。自现当代文学诞生以来,单凭作者间小范围的交流已不能够满足社会对于文学的需求,即使在当时社会环境并不宽松的情况下,“五四”时期报刊业、出版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出版发行的高效运作,有力地支撑着作者的个体创作,极大地推动了文学的发展,使得文学作品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公共性产品。进一步扩大了社会现实的影响范畴,使得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交流更加和谐。从另一个角度看,随着现当代文学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文学作品数量的激增,文字内容的呈现不仅仅满足于个人笔下的需求,更多是希望将自己的作品得到推广传播,让社会大众所熟知,从而激发他们创作更多能为社会大众所认可的文学佳作,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媒介行业的发展。可是说,现当代文学与新闻传播学均属于作者和读者间交流和沟通的范畴。正是因为媒体的传播,使得文学能永葆生机活力,同时,也因为文学的创作和发展,使得媒体的生命意义趋于完整。

现当代文学与新闻传播学具有现实性

现当代文学和社会传播学可以说是社会现实的一面镜子,二者真实地反映社会现实。1911年辛亥革命后,随着的出现,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征程,以“民主”和“科学”为核心的新民主主义思潮充斥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当时的许多作者,如胡适等人,都是受到新民主主义思潮的影响,在“爱国”“进步”“民主”“科学”风气的影响下,通过诗歌、戏剧、小说、散文等不同的文学形式,来描述社会事件和社会生活,在社会现实的基础上进行文学创作。同时,社会大众成为传播社会信息的主体部分,随着社会风气的改变,新闻报道也跟随新民主主义思潮的步伐,向社会大众报道他们所需要、所关心的信息。总体来说,二者都能直接反映社会现实、揭露社会问题,都能感染社会风气。无论是现当代文学还是新闻传播学,都是一定社会现实的反映。简单区分社会现实,大致可以分为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物质形态。无论是社会意识形态还是社会物质形态,都是对一定的社会存在的反映,文学和新闻归根结底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的反映,但都与社会物质形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文学作品和新闻报道都是由文学意识形态和新闻意识形态演化为社会物质形态,让社会大众以“实物”的形式来接触社会信息。具体来说,文学作品的产生与发展,新闻报道的撰写和传播,都来源于现实生活,与同时期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文学作品和新闻报道密切关注着社会现实的变化和发展,让社会大众通过“物化”的形式来体验“形化”。随着新文化运动以及新思潮文学革命的不断兴起,使得当时的报刊业发生了突破性进展,最具代表性的是《新青年》,这本杂志可以说是当时各类作家发挥其文学创造力的重要阵地。鲁迅、胡适、等,都在文学刊物上发表自己的文学作品,或在报刊上发表自己关于新思潮、新文学的评论,将自己的文学作品或思想见解在社会大众间进行广泛传播。文学作品及见解是作者反映社会现实、宣扬社会理论的重要阵地,新闻传播是人们谋求发展、了解社会信息的重要方式。人们进行社会现实活动时,往往要受到不同社会元素的制约,文学作品在某种意义上属于收集和创作信息的范畴,而新闻传播在某种意义上是编辑和传播信息的范畴,二者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对社会信息的处理,存在着相互承接的关系。通过对信息的收集、创作、编辑、传播,使得社会大众能够深入地了解社会,提高人们的精神物质生活水平,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

现当代文学与新闻传播学具有差异性

无论从创作角度还是从反映事实角度来看,文学与传播学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例如,宣扬个性、自由、启蒙,主张用白话开展一场文学革命的新诗《长诗集》,大量使用白话文,其目的就是让作者的文学作品以及文学观点和见解能与社会大众群体产生共鸣,使文学作品能够在社会大众群体中广泛传播,如果忽略了当时社会大众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采用旧文学的概念和手法,那么无论是对文学事业,还是对新闻传播事业,无疑都是一种巨大的冲击。再以鲁迅先生为例,其小说有着“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的特点,他将文学作品的接收群体进行细化,从而达到了“因人而定”的理想效果。此外,其作品还具有独特的结构模式(即为“示众模式”和“归乡模式”),这种独特的模式能够与社会大众群体进行有效沟通和互动,使作者能够有效地了解受众,受众也能够进一步通过心灵撼动,从而产生购买行为去支持作者。他在作品中广泛运用第一人称“我”和心理描写,拉近了与社会大众的距离,使得文学作品不再是冷冰冰的纸张,而是把社会大众置身于作者的境地,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心境与情感。此外,鲁迅先生还着意渲染氛围和广泛使用横截面的取材,注重通过心灵塑造的方式与读者进行互动,并从横向的角度挖掘读者的心理。新闻传播学注重对社会现实准确性的反映,新闻传播以真实信息为依据进行撰写和报道,强调信息的传播性和快捷性,新闻传播报道中虽然也会运用一些文学创作手法,但是并不意味着新闻报道就可以将新闻作品进行主观臆断的修改,而是要在新闻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创作手法的运用,新闻传播语言要注重简单直白,短小精悍,内容涉及广泛,真实反映社会现实。比如,五四时期的报刊以当时的社会环境为依托,以真实的社会事件为题材,使得社会大众能够广泛地了解社会信息。因此,文学是作者根据自己的心灵感受,对社会现实情况进行再加工,是对真实性的再造;新闻强调的是对社会现实直接、准确、完整的表述,不能有丝毫偏差,是对真实性的再现,脱离真实性的新闻可以说是毫无意义的信息。

综上所述,即使现当代文学和新闻传播学在创作角度以及事实反映角度上存在差异,但归根结底,二者都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在反映社会现实的基础上,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传统媒体对文学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报刊将社会大众作为主要传播群体,面向社会大众传播具有通俗性、广泛性、大众性特点的信息,让文学作品创作语言能够与社会大众的文化品位相契合。尤其在新民主主义思潮时期,白话文代替了文言文,文学创作也开始从社会大众生活中选取素材,文学创作也开始向通俗化和大众化方向发展,保证文学作品的可阅读性、可接受性和可欣赏性,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利用报刊出版等传播手段,使现当代文学作品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新闻传播媒介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有效载体。

参考文献

[1]周大勇,王秀艳.新闻文学化:从历史到当下传播走向的审视[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1(02).

[2]徐新军.新媒体环境下文学与新闻传播互动新现象研究[J].传媒阅评,2017(01).

作者:王智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