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的变迁与传承困境

时间:2022-02-18 09:35:48

饮食文化的变迁与传承困境

一、傣族饮食文化的变迁

在现代经济和理念的影响下,傣族人民的生存、生活习俗等都在发生转变,以此适应社会的发展。这个时期傣族人民的饮食文化也在发生重要转变,表现为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所导致傣族聚居区食材流向高消费的经济发达的中东部城市,而人工种植的农作物进入到傣族聚居的市场当中。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的饮食烹饪方式和传统饮食文化,以食材作为载体不断向外流出,并且实现了傣族饮食文化的对外传播。最后在傣族饮食文化的主流中外地食材逐渐占据了重要地位,现代化的生活和饮食方式进入到了傣族群众家中。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于外来食材和烹饪方式导致傣族当地的饮食结构变化突出。过去的野菜、野果等逐渐变少,而更多以炒为主的便捷烹饪方式;二是傣族的饮食文化呈现出多元化和世俗化的倾向。例如部分其他民族的菜肴也在傣族人的餐桌上出现,例如景颇族的舂干巴、鬼鸡,汉族的小炒肉等。而且一些原本傣族群众要在节日里才会做得菜肴却频频出现在平时的餐桌上。例如泼水粑粑这类只有在节日中才会制作的食品,竟然也出现在了餐厅或傣族民众的餐桌上。

二、傣族饮食文化的传承困境

(一)部分傣族饮食核心文化流失

傣族独特的饮食文化内涵朝着扁平化的方向发展。傣族饮食由于其中所包含的特有文化内涵和天然食物的生态优势,食客们可以从特定的食物器皿、饮食风俗等体会到傣族文化。但是,许多傣族菜肴为了适应大众口味,将许多传统食材改变,例如酸笋和生肉,传统的做法是把生牛肉和苦水膏作为蘸水,搭配生肉或米线。但是,眼下部分傣族风味餐厅“改良”了这道菜,舍弃了生牛肉和苦水膏,用其他食材代替。实际上,由于对傣族饮食文化的改良,使得傣族饮食独有的文化根基和生态被屏蔽,这对传承傣族饮食文化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二)对部分傣族特色饮食过度改良

傣族饮食中包含着该民族的价值观、风俗习惯以及信仰等,但傣族饮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一些人为了迎合大众口味,将传统菜品进行了改良,虽然许多人喜欢,但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自身的民族特色。例如:傣族喜欢吃生牛肉和生猪肉,但我国大部分人都认为不可直接食用生肉,而部分傣族村落在发展乡村旅游中,为了吸引游客,通过改良这部分饮食特色来迎合游客们的口味。

三、傣族饮食文化传承策略

(一)利用节日带动传承

各种节日中所包含的饮食已经形成了特定的文化符号。比如在傣族节日中,可以展现当地许多风土习俗和人文内涵。例如傣族中有烧白柴、泼水节、广母赛等承载着傣族人民精神面貌的节日。因此,应该重视这些节日的举办,并且加大宣传,让更多人参与到这类节日中,进而促使人们提升对傣族饮食文化的认知和认同,进而有效传承傣族饮食文化。

(二)运用旅游传承文化

目前,相当一部分傣族聚居地成为旅游的重要场所,傣族人民在接待游客过程中也积极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精髓为己所用。例如广母赛这一节日,虽然必须用大米这样的食物,但其他食材也可以替代。当下,该节日当中所用的祭祀物品则变成了工业化的食物。因此,可以把傣族人民聚居地打造成为旅游乡村,并致力于开发一些特色饮食产品,做好包装和宣传,积极运用线上线下宣传模式,不断扩大傣族饮食文化的影响力。

(三)开展傣族饮食文化传承教育

传承傣族饮食文化应当与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学校、村寨以及家庭的重要作用。首先,学校应开设傣族饮食相关的课程,让学生具备系统化的知识;其次要让家长与学校配合,定期组织学生开展有关傣族饮食的实践活动,促使学生从实践中感受和认知傣族饮食文化,从而提高对傣族饮食文化的认可程度。最后,要加强宣传,定期在村寨举办讲座、庆典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可以让人们深刻体会到傣族饮食文化的独特内涵,提高傣族饮食文化的传播广度和深度,促使傣族居民自发形成保护和传承傣族饮食文化的意识,让傣族饮食文化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在人类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饮食被赋予了特定的文化符号和意义。傣族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饮食文化。但在现代文化的冲击下,传统傣族饮食文化发生了改变。旅游、工业以及民族融合等都成为了傣族饮食文化变迁的重要因素。为了有效传承傣族饮食文化,则必须让傣族人民加深对自身饮食文化的了解,并参与到傣族文化的传承中,这样才能提升传承傣族文化的质量。

作者:马李涛 单位:德宏霏马民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