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安全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4 19:28:37

饮食安全

饮食安全范文篇1

关键词:餐饮食品;食品安全;风险防控

餐饮业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很多人由于工作学习的原因饮食一般都会在一些饭店或者是餐厅进行解决。如果这些餐饮行业的食品存在安全问题就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肯德基的苏丹红事件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因此对餐饮食品安全风险防控,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消除餐饮食品的安全隐患,对于餐饮行业的健康发展来说也有极大的好处。

1餐饮食品中存在一些问题

1.1进行食品加工的原料不合格

我们知道在餐饮行业的食品种类比较多,而且在进行食品制作的工序往往也比较繁杂,不管怎样要想完成食品的制作是离不开原料的。但是根据大量的调查发现,在进行食品制作的过程中在原料的选择上经常出现不合格的现象,比如说在制作蔬菜类食品的过程中,其中所使用的蔬菜往往是一些让农药污染过的;还有在蘑菇等菌类食品的制作过程中,在其中所选用的菌类往往带有一定的毒性;在食物制作的过程中把桐油当成食用油;还有一些不法商人在制造酒的过程中用工业酒精去勾兑冒充等这些都是原料不合格造成的餐饮食品安全问题。

1.2进行食品制作的工具受到污染

根据调查发现很多的餐饮行业在食物制作的工具上不注意消毒或者是在处理的方式上不合理不规范,导致细菌大量的滋生,在食物制作的过程中,很容易混入食物当中进入消费者的身体,最后导致发生食物中毒的现象,经过调查发现食物中毒这种事故在食品安全事故中的所比例是最大的。

1.3进行食品制作的操作不够规范

在进行食品制作的过程中如果制作的不够规范也很容易引起食物中毒,比如说人们最为常见的苦葫芦和四季豆这两种食材,如果在制度的过程中苦葫芦和四季豆没有煮熟一旦被食用就会导致食物中毒,还有很少一部分造成食物中毒事故的原因就在存放原料的时候没有很好的按照规范要求去进行导致在使用原料的时候拿错,导致食物中毒。

1.4在进行食品制作的过程中随意使用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对于食品来说非常的重要,不仅可以有效的延长食品的使用期限在很大的程度上还可以提高食品的质量。但是如果过量的去使用食品添加剂不但不能很好的作用在食品上还会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一定危害,这种危害并不是直接显现出来的,它存在一定的潜伏期。比如说很多不法商人利用亚硝酸盐当做食品的添加剂,人们吃了含有亚硝酸盐的食品,时间久了就会引起中毒学名叫亚硝酸盐中毒,也可以叫做肠原性青紫病或者紫绀症等,这种疾病一般发病比较急,严重时如果没能及时的进行抢救,很容易发生死亡现象。

1.5犯罪行为

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在看到一些新闻媒体关于食品安全的报道,说某地某工厂对食品制做加工时的投毒,或者是在酒的制造上使用大量的工业酒酒精等,这些都是不法商人为了谋取暴力的犯罪行为,也是造成食品出现安全问题的一种原因。

2餐饮食品安全风险防控的措施

2.1加强管理原料的选择

要想避免由于原料问题导致的食品安全事故,在原料的选择上一定要加强管理,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首先要确定原料的供应商是否具备关于原料的检验报告,确定其是否具有供应资格,其次要对进回来的原料进行仔细认真的检查,是否存在质量问题,最后一定要根据进货时间的不同进行分批管理,及时将那些过期的以及变质的原料进行处理。对于不属于食品范围的原料以及有毒害的物质严禁防入食物储存仓库,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出现食物中毒的现象。

2.2加强餐饮食品的卫生管理

要想保障餐饮食品的卫生,一定要保证饭店餐厅卫生情况达标,首先具备基础的清洁设备,其次要定期的进行消毒和清扫工作,拥有足够多的清洁水池,最重要的就要得到进行餐饮服务的许可证书。进行食品加工的工作人员一定要保证个人卫生情况达标,并且要具备健康合格证书,一旦发现工作人员生病及时的禁止食品加工的工作,避免造成病毒传染。最后进行食品加工制作的工具其卫生情况也到标准,不仅如此还要进行分类,比如说刀具,砧板以及冰箱等要在肉类制品的加工上,要生熟进行分开,生肉要用生肉的加工器具,熟肉要用熟肉的加工器具,不仅混用,这样就可以有效的避免病菌污染。最后就是水,可以说食物的制作离不开水,不管是在清洗方面还是烹煮方面,因此在水质量的要求上符合使用的标准。

2.3进行食品制作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的要求进行

在进行食物的制作过程中一定要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对于一些需要煮熟煮透才能食用的食材必须严格的执行,进行凉菜制作时一定要有专门的调配间,这样可以很好的避免出现交叉感染的现象,在食品添加剂方面的使用要严格按照使用规进行具体的操作。具体的操作规范要从每个环节进行,比如说取材时就要先查看原料是否存在问题,对于一些蔬菜类的原料,在使用之前尽量要用淡盐水或者是清水进行浸泡,浸泡的时间尽量保持在十五分钟以上。在原料进行加工之前还要再进行一次检测是否存在问题等等。

2.4加强对餐饮服务人员的食品安全教育

其实餐饮食品发生安全问题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餐饮服务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不够或,曾有一则新闻上报道某饭店在进行清扫工作时,员工直接用扫地扫帚在餐桌上清扫,筷子仅仅用餐布擦拭即可。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餐饮食品的安全问题要从餐饮服务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上进行改变。因此一定要加强对餐饮服务人员的食品安全风险防控意识的教育工作。通过食品安全问题对人们造成的危害进行教育,可以有效的加强食品安全风险防控意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2.5加强监管力度

对餐饮业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如果不是工作人员禁止一些无关人员进入到食品的加工制作重要场所,比如说厨房,食物存放的库房以及餐具的存放地点等。不管是在一些饭店还是学校的食堂等都要进行严格的管理,这样就可以有效的避免投毒的发生。

3结束语

从目前情况来看餐饮食品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有句俗话说的好“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保障餐饮食品的安全问题是现在人们比较关注的问题之一,如何才能有效的解决在餐饮食品的安全问题,本文从五个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加强管理原料的选择;进行食品制作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的要求进行;加强对餐饮服务人员的食品安全教育;加强餐饮食品的卫生管理以及加强餐饮业的监督管理。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很好的实现餐饮食品的风险防控,降低餐饮食品的安全问题,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

作者:朱玲媛 单位:宿迁市餐饮食品安全监督所

参考文献:

[1]张卿.餐饮食品安全风险防控要点[J].食品安全导刊,2016(09):36.

饮食安全范文篇2

价值取向的偏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部分市场个体为了片面追逐高额的经济利益,不顾道德和法律的约束,舍弃他人以及集体和国家的利益。马克思曾指出,“社会”或“历史”就是人的价值选择过程及其结果。一个人能否满足自身和社会的需要是衡量一个人的重要标准。马克思说:“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的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市场中从事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个体是否以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和人生幸福为目标成为影响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因素。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环境并不乐观,食品产业基础薄弱,行业链条长,生产企业众多,基础参差不齐;食品生产和经营者诚信缺失,道德观扭曲。温总理在同国务院参事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座谈时的讲话指出,“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堵不是食品安全监管的唯一办法,从根本上讲,食品安全监管的重心应该在于生产者和经营者,他们当中的很多人不顾法律禁令,铤而走险,以身试法,屡禁不止,在依法惩办的基础上,对在利欲轨道上高速前进的他们进行道德降温刻不容缓。价值取向的偏离,道德的沦丧,使我国食品安全工作面临着严重的考验。

法律体系的弊端

中国目前关于食品安全的法律体系中存在着很多漏洞,为不少问题食品的产生提供了生存的空间。虽然我国目前颁布的涉及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数量多达十几部,但是这些法律条文规定的过于笼统,难以操作,而且这些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严重滞后,许多指标远远低于国际标准,更有许多重要的标准还尚未定出,这就为那些不法厂商企业违法生产超低标准、不符合标准的食品提供了可乘之机。

饮食安全范文篇3

关键词: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监管模式

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到人们身体健康的大事,很多疾病的发生都是由于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吃的食物质量不过关。因此,加强食品安全管理是相当重要的,特别是网络餐饮的食品安全管理,更是关系到很多平时没时间做饭,只能点外卖的上班族的身体健康。网络餐饮业的发展,使人们能更加快捷地用餐,从这个角度来看,对人们的生活是十分有帮助的。与传统的餐饮业不同,网络餐饮方式中,人们可以通过网上预订,随时随地用餐,减少了在实体店点餐的时间,也节省了出行的路费。消费者的需求被最大限度地满足。

1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监管的法律层面

网络餐饮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还是由法律约束。法律是人们一切行为的标准和底线,我国网络餐饮食品安全问题相关法律正在不断完善,在朝着越来越系统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在2015年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当中,加强了对网络餐饮食品安全问题的管理,将对商户的资格审查加入其中。在2018年颁布了《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之后,让网络餐饮食品安全问题的各项标准更加细化,大大减少了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法律不仅是从事网络餐饮业人员的行为准则,还能对一些不法商家进行约束和惩罚,让整个网络餐饮行业变得更加有序[1]。

2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监管的社会监督

除了法律起到监督管理作用之外,社会舆论监督也能制约网络餐饮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在对网络餐饮公司提供的服务体验进行调查的过程中,需要深入到群众中,迅速掌握其实际情况。另外,即便不与广大消费者面对面沟通,也可以采用网络问卷调查的方式来获取消费者对其的评价。消费者在网上订餐并用过餐以后,会对该店铺进行一个客观的评价,即成为大数据记录的一部分。因此,也可以通过查看广大消费者的真实评价来判断是否存在网络餐饮食品安全问题。为了进一步制约网络餐饮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平台还可以设计出一张自动限制销售模式。一旦收到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差评,累积到一定的数量之后,平台自动关闭销售渠道,限制商家继续售卖有问题的食品。此外,还可以到各大医院调取患者的病例,针对网络餐饮食品安全问题导致的病例进行统计,找出实际问题。

3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监管当中存在的问题

3.1食品供应程序复杂。网络餐饮食品的制作和销售过程中,常常会涉及多个程序,如从原材料的购进,到送餐人员的配送等,这就难以避免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比如在餐品的配送过程中就很有可能会被尘土或者其他物质污染,或者在配送的时候由于送餐员接触到有传染病的人而导致餐品污染上了病菌。这些都是极有可能发生的情况,而消费者通常不知情。这样一来,造成网络餐饮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概率大幅度提升。还有食物的加工环节,可能会由于制作人员不注意自身卫生或者环境卫生而导致食物不干净,消费者吃了往往会引起肠胃问题。但是每一道工序都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只能在过程风险把控工作中多加注意[2-4]。3.2网络餐饮食品需求量大。由于我国人口数量本身就非常多,再加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网络餐饮食品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这在给网络餐饮业带来巨大商机和经济收入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食品安全问题。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监管很难,不同商家的食物种类不同,安全管理模式和评定标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我国的网络餐饮食品安全问题管理体系当中,还没有对每一个细节都进行明确规定。在国际上也很难找到非常完善的网络餐饮食品安全问题管理制度[5]。

4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监管的有效措施

4.1做好各项风险评估。为了避免网络餐饮食品在生产和运输的过程中发生安全问题,需要做好各项风险评估。在每一个细节上做好监控,根据一定的标准来测定食物的质量安全是否达标。如果在这些程序中出现食品安全问题,需要立即停止制作和配送。在发现问题的第一时间做出迅速处理,将风险降到最低。发现问题还要解决问题,商家首先应该进行自我反思。在认识到是哪里出现问题之后,针对该项问题进行整改。整改合格以后,加强监管,避免以后再出现类似的问题。可以对商家的各项评估做好记录,用作以后考核的参考内容。4.2建立多主体参与的监管。完善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要靠国家制定的法律体系,其次是政府和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管理部门的联合治理,最后是广大消费群体的监督。监督不仅网络餐饮食品的消费者可以参与,媒体也可以发挥出积极作用,共同监督。但需要注意,在媒体监督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报道的真实性。不能虚假的信息引导消费者的舆论风向,这样做会对网络餐饮商家的口碑造成重大影响,严重影响商家的销售收入。严重的还会导致整个网络餐饮行业受到不良影响或者商家倒闭。这显然是不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也会让一些人失去工作,增加失业率。因此,媒体应该在舆论监督中发挥正向引导作用,引导网络餐饮行业向好发展[6]。

5结语

综上所述,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食品安全带来的问题,网络餐饮食品安全与人们的健康生活息息相关,不能掉以轻心。可以从多个方面加强管理,逐步完善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政府也要发挥积极作用,为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建立提供相应的资金和政策支持等。相信未来网络餐饮食品安全会让人们更加放心,给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更多便利。

参考文献

[1]李淑霞,薛芳,姜颖.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研究与探索[J].食品与药品,2020,22(4):301-303.

[2]田彩霞,马树建.寻租行为下的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主体的决策分析[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20,50(5):255-262.

[3]张兰兰.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相关法规解读[J].食品科学技术学报,2018,36(5):9-12.

[4]叶蕴雪.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监管法律问题研究[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3(2):96-100.

[5]王三虎,贾娅玲.网络餐饮平台食品安全管理的责任、挑战和对策[J].食品科学技术学报,2018,36(5):13-18.

饮食安全范文篇4

过去的一年,全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全力落实局党组“一三五五三”思路举措,大力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年活动,着力推进“五化”监管,扶持医药经济加快发展,人民群众的食品药品安全意识显著增强,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体系初步建立,全市未发生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是,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食品药品安全仍处于风险高发期和矛盾凸显期,集中表现在:食品药品产业多、小、散、低的局面尚未彻底改变,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程度不高;食品药品标准体系层次较多,相当数量的标准水平偏低;不合理用药现象仍然突出;二是监管任务与监管力量的矛盾更加突出。职能调整后,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将承担餐饮服务、保健食品、化妆品、药品、医疗器械五大与公众健康密切相关产品的监管,监管任务点多面广,责任重大。三是质量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部分单位未建立或严格执行到货确认制度,给不法分子假冒供货方供货或业务员调换货物可乘之机;不重视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发现问题不及时处置和报告;多数医疗机构临床药师制度难以落实。四是药品、医疗器械研发、生产环节存在诸多隐患。部分药品老品种由于执行标准的变更,工艺处方改变后,未进行工艺研究;个别新品种工艺不成熟、质量不可控,批准后无法生产;有的企业没有建立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或者没有真正运行;部分无国家标准的物料质量标准制订缺少依据,不严格执行药品抽样、检验周期、产品留样等规定,部分物料因无检验仪器或试剂,对一些检验项目不做检验,产生安全隐患。五是药品、医疗器械经营、使用环节问题突出。部分单位质量验收重数量清点,轻质量检查验收,易发生问题药品入库或出库;不按照规定进行质量验收,不抽样检查,必备的验收仪器成为摆设;仓库温湿度调控设备运行不正常,仓库温湿度达不到药品的贮藏条件,特别是需阴凉、冷藏药品常温存放,易发生质量问题;社区门诊、村卫生室存在药品购进渠道混乱、药房与诊断室、观察室、治疗室不能有效分开,形成交叉污染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给食品药品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保障全市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上述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党委政府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要求,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平安的高度,以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为中心,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全面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切实解决食品安全监管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着力提升全市食品药品产业发展和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水平,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提供食品药品安全保障。

二、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开展“饮食用药安全年”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按照市委市政府“一三六四一”总体要求和市局“一二三三”思路举措,围绕饮食用药过程中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着眼于确保食品药品安全,着眼于促进食品医药经济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全面落实地方政府对食品药品安全负总责,进一步建立市、县、乡、村四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形成企业自律、行政监管和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食品药品安全保障体系,创新工作机制,强化管理措施,全面提高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

通过开展“饮食用药安全年”活动,努力实现以下目标:一是食品药品市场秩序更加规范,生产、销售、使用假冒伪劣食品药品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活动得到有力打击,确保不发生重大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事故和负面社会报道;二是企业是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意识明显增强,消费者的食品药品安全意识、防范水平和监督能力显著提高;三是监管体制更加完善,食品药品安全长效机制全面建立,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得到全面落实;四是全市食品药品经济实现持续健康又好又快发展,人民群众的饮食用药安全和健康消费需求基本得到满足。

三、开展“饮食用药安全年”活动的主要措施

(一)探索建立餐饮环节长效监管机制。结合职能交接和档案移交,继续深入开展餐饮服务环节基本情况调研,进一步摸清监管底数、监管流程和监管模式,建立完善相对人档案,逐步实现数字化非现场动态监管。督促餐饮单位进一步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健康管理制度、食品原料进货索证查验记录制度、食品卫生管理员制度、授牌公示制度等。推进分类分级管理,实施错时监管、动态监管,加强日常巡查监督,加大重点单位和重点环节的督查力度,探索长效管理机制,落实预防食物中毒关键措施,预防和控制重大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二)大力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继续推行和完善部门联动机制,突出重点,明确责任,扎实开展食品安全整顿工作,确保圆满完成既定任务目标。开展非药品冒充药品等专项整治行动,强化对基本药物和注射剂类高风险药品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加大药品营销人员审查备案力度,重点查处挂靠、超方式和超范围经营、出租柜台(证照)、走空票、不凭处方销售处方药、驻店药师不在岗等违规行为,加强对违法广告品种、体外诊断试剂、生物制品、特殊药品、大型医疗设备、骨科植入器械、心血管支架、口腔义齿等产品的重点检查。进一步加大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和药品广告监测力度,扩大监测覆盖面,提高报告数量和质量。对监测报告及时分析、科学判断,为应急处置提供决策依据。配合工商部门,严肃查处违法药品、医疗器械、保健品广告。充分发挥部门联合办案的优势,相互支持,加强配合,分工协作,严查严打制假窝点,加大大案、要案的查处力度,增强专项整治的影响力和震慑力,继续曝光年度十大典型案件,维护食品药品市场安全稳定。

(三)全面推行数字化监管。认真贯彻落实《深入推进食品药品监管创新加快数字化监管平台建设的实施意见》,运行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公众服务网、食品药品安全电子监管网和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精细管理网,全面搭建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化平台。初步建立餐饮、保健食品和化妆品监管基本数据库、行政许可、证后监管和监督抽检四个信息系统建设,基本建立食品药品监管的现场抓取、数据上传、分析利用的信息化框架,逐步实现对全市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流通、使用全过程的数字化监控。

(四)构建网格化常态化市场监管体系。严格落实《关于进一步推进市场监管网格化创新食品药品监管长效机制的意见》,进一步完善市、县、镇、村四级联动的动态监管网络,形成“网格监管、科学划片、定岗定责、权责统一”的网格化监管责任机制,搭建一个全新的、动态的、精准的监管平台,打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权一致、政令畅通的覆盖全市的食品药品安全保障体系,确保食品药品安全。

(五)完善质量受权人和驻厂监督员制度。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开展学习培训,听取履职情况汇报,检查工作日志,年底组织考核评价,对其进行工作指导和预警提示,提高履行职责的能力,推动企业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落实好第一责任人的义务,严把质量关,确保药品安全。逐步推行企业检验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对关键岗位人员变动进行备案,强化生产原料和产品出厂前检验,确保药品质量。

(六)加强药品安全风险等级管理和信用体系建设,强化药品安全约谈。认真做好药品安全风险因素的汇总、整理和分析、归纳,探索其中规律,发现苗头隐患,及时排查化解,避免演变成事故、造成损失。进一步加大信用信息采集、等级评定工作力度,完善信用信息档案和数据库,对信用等级较低或日常检查中发现问题较多、关键岗位人员变动频繁的企业负责人、质量管理人员进行约谈,及时进行警示,督促加强防范,采取必要措施,将药品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七)深入推进药品使用质量规范化建设。按照《省药品使用质量管理规范》实施计划,加快推进药品使用质量规范化管理工作。要抓住医疗体制改革的契机,主动介入,推进药房药库规范化,确保今年对全市所有医疗机构进行药品使用质量管理规范确认。

(八)强化药品医疗器械日常监管。全面开展GMP、GSP认证跟踪检查、约谈前暗访等活动,全面掌握行政相对人存在的问题和隐患,督促整改。做好许可证到期换发、GMP、GSP重新认证工作,继续做好药品、医疗器械和医疗机构制剂、药包材再注册工作,严格再注册标准,淘汰一批不具备生产(配制)条件、质量无法保证、安全隐患较大的品种,堵塞事故发生的源头和漏洞。完善注册核查制度,加强注册现场核查,确保注册申报资料的真实性。继续开展空气净化监测,确保药械生产和医疗机构制剂配制条件符合要求。

(九)提升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结合职能调整,进一步修订完善食品药品应急预案,对食品药品安全薄弱环节、风险节点、安全隐患进行积极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加大安全隐患排除力度,充分利用局系统网站和新闻媒体,根据不同时期需要,向社会不同内容的食品药品安全宣传警示。根据应急预案要求,进一步调整、充实应急管理机构和应急处置工作人员,开展应急演练,不断规范应急处置程序,建立完整的应急教育、风险评估、应急处置、信息和善后处置工作体系,科学预防和有效应对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推进重大保障活动保障工作规范化、格式化;做好风筝会、菜博会、鲁台经贸洽谈会、花博会等重大活动食品药品安全保障工作。

(十)加强食品药品技术监督。重点加强检验能力建设,加快食品检验资质认定,推进市药检所新实验楼建设,加大对检验检测仪器装备的投入,改进实验条件,力争将市药检所的检验能力提高到国家规定检验项目的90%以上;健全基本药物监督抽验工作机制,对基本药物目录品种实现全覆盖定期质量抽验。各县市区药监局要努力提高食品药品快检能力,扩大快检覆盖面,提高抽验结果阳性率。积极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抽验机制,努力提高药品监督抽验的针对性,加大对注射剂等高风险品种、体外诊断试剂和重点企业的抽检力度,加强对基层特别是农村药品经营、使用单位的监督抽验。

四、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取得实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充分认识开展“饮食用药安全年”活动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力措施,提升监管合力,把“饮食用药安全年”活动抓紧、抓实、抓出成效。各县市区局、市药检所也要分别成立相应组织,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主要领导要亲自抓,科学安排,严密部署,认真组织实施,做到思想到位、工作到位。

饮食安全范文篇5

学校饮食卫生工作是学校后勤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食堂等地是学生集体用餐和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是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阵地。学校饮食卫生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师生的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和社会稳定。为进一步加强学校饮食卫生安全工作,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国家及省、吉林市关于学校饮食卫生安全及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为依据,以教育书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为宗旨,以回收管理、分批改造、梯次发展、整体升级为目标,集中整顿学校饮食服务从业秩序,全面改善学校饮食卫生条件,加强和改进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和规范学校饮食卫生管理,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安全的饮食服务,促进学校饮食卫生工作和教育教学工作的和谐稳定发展。

二、目标任务

1.依法明确部门职责,全面落实工作责任。

学校饮食卫生安全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由卫生行政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监督、检查、指导、评估,学校具体负责日常管理工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承担学校饮食卫生安全管理责任;卫生行政部门要把学校卫生防疫与饮食卫生安全工作纳入重要工作职责范围,加强监控与指导。各学校要明确饮食卫生安全“一把手”负责制,校长(园长)为饮食卫生安全第一责任人,主管领导为主要责任人,具体分管人员为直接责任人。建立学校饮食卫生工作组织机构,层层落实岗位责任,分工协作,各尽其责,保证各个岗位职责明晰,各个环节责任到人。

各相关职能部门、各乡镇街要全力支持学校饮食卫生工作,积极配合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顺利完成学校食堂、食杂店、饮用水源等建设和整改任务。

2.全面整顿学校食堂、食杂店,保证学校食品卫生安全。

学校开办食堂要严格执行行政审批制度,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取得《食品卫生许可证》且信誉度至少达到至少C级的方可开办。对未取得《食品卫生许可证》,且不具备整改条件的学校食堂一律予以关闭;对信誉度未达到C级标准的学校食堂,必须限期改造达标。

对公办学校开办的食堂,市教育局要把学校食堂建设纳入全市中小学校园校舍建设的总体规划,采取向上争取一部分、政府投入一部分、学校借贷一部分、职工集资一部分等多种途径,积极筹措资金,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学校食堂的建设和改造任务。对学生需要就餐,但学校未开办食堂的,学校要为带餐学生提供热餐服务,并保证卫生安全;对学生在校外就餐的,要加强登记、管理和安全教育。

学校内部开办食杂店的,必须依法取得《食品卫生许可证》,未取得《食品卫生许可证》的要坚决予以关闭。卫生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加强学校食杂店的监督检查工作,严禁食杂店出售过期的及无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的食品;严禁出售无同批卫生检验报告单的以豆类、肉类等为主要原料的包装小食品;坚决清理各类“三无”及过期、变质食品。

根据省教育厅、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意见》,中小学校食堂、食杂店严禁对外承包。对承包合同到期的食堂、食杂店,学校要坚决收回自行管理;对承包合同没有到期的,采取终止合同、协议补偿的方式限期终止承包关系。

市教育局要结合此次学校食堂的改造、回收工作,协调物价等部门研究解决学校食堂收费管理等问题,争取统一学生就餐收费标准;建立学校食堂资金管理、审计制度,在保证学生就餐营养、便捷、安全的同时,进一步降低工作成本、提高服务质量。

3.加强学校饮用水水源管理,确保学生饮水安全。

学校应当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符合卫生标准的饮用水。有自备水源(指为解决学校用水而建的水塔、蓄水池、水井等给水设施)的学校,要建立相应的自备水源卫生管理规章制度,安排专(兼)职人员负责水源管理工作。用水塔、蓄水池进行二次供水的,必须建立定期清洗制度,确保供水符合卫生标准;用自备水井供水的,要定期请疾病预防控制部门进行水质检测,防止水污染事件的发生。饮用纯净水、矿泉水的学校,应保证供水单位“五证”(卫生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税务登记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报告)俱全;同时,要每月对饮水机进行一次消毒清洗,并做好消毒记录。

4.对校园周边餐饮业、食杂店等实施有效监管,营造良好的食品卫生环境和育人环境。

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校园周边为学生提供饮食服务的餐饮业、食杂店等的监督管理,协助有关部门取缔校园周边非法经营的饮食摊点。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加强学生的饮食卫生安全教育和卫生常识教育,教育引导学生自觉拒绝到校园周边非法经营或卫生状况差的饮食摊点就餐或购买食品。对长期在校外就餐的学生,学校要做好登记、管理工作,并对学生就餐摊点进行跟踪、走访,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要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汇报。卫生行政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定在家庭为学生提供餐饮服务经营业户的从业标准,会同教育行政部门将其统一列为经常性监督检查对象。

三、措施及要求

1.依法加强学校饮食卫生管理,建立完善管理机制。

严格执行国家及省、吉林市关于学校饮食卫生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依法加强学校饮食卫生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学校饮食卫生工作制度、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促进学校饮食卫生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

建立从业人员“双证”准入制度。即学校饮食工作从业人员必须进行健康检查,检查合格后由卫生行政部门发放健康证;必须掌握有关食品卫生的基本常识和要求,经教育行政部门培训、考核合格后发放培训合格证。未同时取得“双证”的不准从事学校饮食服务工作。

建立食品采购运输、保管存储、加工制作、分餐销售、消毒保洁等各环节的工作制度,明确岗位职责,落实制度执行责任人,并严格检查,保证落实到位。

建立学校饮食卫生安全保卫制度。严格安全保卫措施,严禁非食堂工作人员随意进入学校食堂,禁止非管理人员随意接近饮用水源,防止污染、投毒等事件的发生。

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发生食物中毒、疑似食物中毒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事件后,学校要及时向教育主管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立即停止生产经营活动,全力配合卫生机构救治病人,协助相关部门开展调查工作,落实相关部门的要求,把事态控制在最小范围。

建立学校饮食卫生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对玩忽职守、疏于管理,造成学生食物中毒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的学校和责任人,以及隐瞒实情不上报的学校和责任人,由教育行政部门按照有关规定给予通报批评或行政处分;要将学校饮食卫生安全工作纳入学校重点工作目标督导评估体系,实行一票否决,同时制定学校饮食卫生安全风险保证金制度等切实可行的奖惩制度,并严格组织实施。

2.加大学校饮食卫生安全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

卫生行政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每年至少组织两次学校饮食卫生安全联合检查,检查结果要及时通报;教育行政部门每学期至少对学校食堂进行监督检查;学校每月至少进行一次自查。检查工作中要做好四个“备案”:一是检查和自查工作都要有检查记录备案;二是发现安全隐患要有整改记录备案;三是出现食物中毒要有处理意见记录备案;四是要制定饮食卫生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备案。对检查中发现重大安全隐患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卫生行政部门要依法予以妥善处理。

3.明确学校食堂、食杂店改造、回收时限,限期完成整改任务。

学校食堂整改工作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分步进行。凡能经过简单装修、改造即可达标的,应立即开展整改工作,今年寒假结束前必须全部达标;改造任务量较大,需要破土或者建筑施工的,务于2008年暑假结束前全部完成改造任务。

凡对外承包的学校食堂、食杂店,能够协商回收的,应当立即回收;不能立即回收的,合同到期一个,回收一个。截止到2008年暑假结束,公办学校开办的食堂、食杂店要全部回收。

市教育局要制定公办学校食堂、食杂店的改造、回收计划,将任务指标落实到每一所学校;卫生部门要做好学校食堂、食杂店的整改指导和达标验收工作。

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对学校饮食卫生工作给予大力支持,提高规划审批效率,依法减免相关费用,严禁增加学校负担。对存在吃、拿、卡、要和干扰饮食卫生整改工作的单位和个人,一经发现,严肃处理。

4.切实做好食堂、食杂店改造、回收期间的管理与饮食卫生安全工作。

此次学校食堂、食杂店的改造、回收工作,本着“改造不受承包影响,管理不受整改影响”的原则,由市教育局负责组织,学校具体负责实施,严禁学校转移改造责任或继续对外变相承包。

饮食安全范文篇6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自1月7日开展餐饮消费食品安全大整治“百日行动”以来,大队高度重视,成立了餐饮消费食品安全大整治“百日行动”领导小组,制定《区食品稽查大队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大整治“百日行动”实施方案》,将“百日行动”与“放心早餐”、“学校食堂、托幼机构(小饭桌)”等专项整治工作结合起来,开展地毯式的排查摸底、网格化的督导检查,把责任分解到中队、分解到岗位、分解到个人,真正做到“人人身上有任务、个个肩上有责任”。以重拳出击的高压态势彰显魄力与信心、以“餐饮监管五统一”的创新举措凸显方法与能力,夯实我区餐饮食品安全监管成果,让我区餐饮食品安全大整治“百日行动”取得让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吃得到的成效。

二、细化措施、标本兼治

在此次行动中,大队全体干部职工充分发扬“敢于担当、甘于奉献、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新时期食药监工作精神,集中力量,组织执法人员对辖区进行全面巡查,确保不留盲点,不留死角,特别是对重点区域和重点单位进行突击检查或暗访调查。一是规范持证亮证经营,要求各餐饮服务单位将有效的《餐饮服务许可证》悬挂在店堂的醒目位置,餐饮从业人员必须持有效“双证”(健康证、上岗证)上岗,经过全面细致的检查工作,共查处2户无证经营的餐饮服务单位,对其进行依法取缔处理。二是利用动态等级评定,认真梳理辖区内317户餐饮单位的量化分级情况,保证日常的监督资料的真实、客观、完整。三是逐家检查、一一核对台账,对各餐饮服务单位落实食品原料采购索证索票制度、台账登记制度、进货查验、食品采购溯源情况,火锅店、烧烤店是否统一悬挂“生肉来源公示栏”等情况进行重点检查,对14户索证索票制度落实情况存在违规现象的餐饮服务单位依法下达整改通知。四是着重对火锅店、烧烤店提供自制火锅底料、自制饮料、自制调味料的情况进行严格排查,督促经营者认真落实食品添加剂专人采购、专人保管、专人领用、专人登记、专柜保存的工作制度,并要求餐饮单位在明显区域公示火锅等汤料成份,说明未使用非法添加剂等;五是重点检查各餐饮服务单位是否配备了能正常运转、清洗、消毒的设施设备,对消毒保洁设施不合格的5户餐饮单位下达整改通知,勒令其进行及时整改。六是在检查督导过程中与餐饮服务单位签订《安全生产承诺书》317份,约谈负责人23人次。

截至目前,辖区内共有餐饮服务单位415户,其中包含季节性餐饮单位98户,此次行动中,我大队共出动餐饮监管执法人员825人次,出动执法车辆180台次,监督检查餐饮单位317户次,下达责令整改意见书68份,整改户数68户,承担重大活动保障2次。真正做到了辖区内所有餐饮单位监督检查率达到100%;餐饮企业食品安全承诺率达到100%;餐饮单位有关添加剂公示率100%;对辖区内排查出来的突出问题开展整治率达100%。

三、抓重点、破难点、出亮点

(一)让安全饮食伴随孩子的成长

为进一步加强春季学校食堂、托幼机构(小饭桌)食品安全监管,我大队以开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大整治“百日行动”为契机,在开学前期对辖区内31户托幼机构(小饭桌)进行一次彻底的专项整治行动。专项检查过程中,执法人员严格按照《区“小饭桌”供餐二十条标准》进行逐一验收排查,督导“小饭桌”从业人员认真落实“硬件五统一、软件五规范”的规范化管理。截至目前,共有26家“小饭桌”符合备公示制管理,依法取缔不符合备公示案制管理“小饭桌”5家,通过张贴与区文化教育广播新闻出版局联合发出的关于区“小饭桌”综合整治情况的通告及不符合备案公示制管理“小饭桌”通告、公布监督举报电话,营造良好的齐抓共管的监管氛围,确保“孩子们舌尖上的安全”。

同时加大对学校食堂的稽查和监管力度,督促、指导辖区内4所大中专院校食堂认真落实学校食品安全责任制,严格按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要求制作食品,并将量化分级情况及时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有效为广大师生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餐饮消费环境

(二)让安全饮食从早餐开始

区食品稽查大队以规范早餐餐具消毒方法为抓手,严肃整治早餐行业经营不规范行为,着力提升辖区内早餐服务食品安全水平。我大队对辖区内57家早餐摊店的负责人组织召开了“餐具消毒效果达标座谈会”,对餐具的热力消毒效果进行统一要求,并提出三点要求:一是根据每日就餐人数配备相应数量的餐具,严禁出现未经消毒和消毒不合格的餐具二次上桌使用;二是早餐店必须配备相应的消毒保洁设施,按要求进行消毒保洁;早餐摊点必须配备带盖热力消毒保洁桶,统一进行热力消毒;三是严禁重复使用一次性餐具;四是统一张贴由大队免费发放写有“餐具已消毒,请放心使用”及举报电话的食品安全小贴士。同时,积极与区城管局进行沟通联系,形成联动,对不符合经营要求、多次整改仍不合格的早餐摊点依法进行取缔,对4户存在问题的早餐店依法下达整改通知,限期整改,使我区早餐的经营行为逐渐规范化、科学化。

(三)让创新举措从实践出发

饮食安全范文篇7

1食源性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与致病因素

目前已知的食源性疾病约有250多种,多数来源于细菌感染,或者食物当中本身含有的毒素。按照发病机制,食源性疾病主要分为食源性感染及食源性中毒。前者主要是细菌造成的食源性感染引发肠道传染病、人畜共患传染病、寄生虫病等,后者主要是食物当中本身就存有毒素,如肉毒杆菌中毒、河豚鱼中毒、有机磷中毒等。食源性疾病主要的发生原因与食品安全问题密不可分,因此,相关部门人员应采取措施,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全方面的管理;消费者个人应注意尽量避免在没有卫生保障的公共场所进餐。此外,新鲜食品在制作过程当中要做到充分加热,平时注意不喝生水、不吃生食等,从各方面入手,保证食品安全卫生。

2保证餐饮食品安全的公共卫生学意义

2.1食品安全影响的餐饮企业生存与发展

食品安全无小事,关乎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食品安全是餐饮企业必须坚守的底线,只有保障食品安全才能更好地推动餐饮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如果发生食品安全事件,不仅会对顾客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还会降低餐饮企业的口碑,从而影响餐饮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2.2食品安全影响国际贸易

饮食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且种类丰富,是目前国际贸易交易的主要内容。保证餐饮食品安全、控制食品质量,使其符合国际规范才能更好地推动国际贸易,推广我国优秀的饮食文化。因此,需要采取相关措施,通过保证餐饮食品安全,控制食源性疾病发生,在保障人们饮食安全的同时,更好地推动国际贸易。

2.3食品安全是公共卫生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食品安全问题是公共卫生的出发点与落脚点,食源性疾病是当前世界上最突出的卫生问题,也是我国常见的疾病种类之一,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散发性、传播性和地区性。随着我国医疗体系的进步,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基础认知不断提升,使得食源性疾病的发病概率一直呈现下降趋势,但仍然无法完全杜绝。食品安全是造成食源性疾病的主要原因,通过立足于食品安全控制可以实现对绝大部分食源性疾病的控制,可见保证餐饮食品安全的重要意义[1]。

3食源性疾病控制策略

3.1重视人才建设、加强人才引进

为了从根本上控制食源性疾病,需要重视人才建设。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有毒有害物质等致病因子所造成的疾病。一般可分为感染性和中毒性,包括常见的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人畜共患传染病、寄生虫病以及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所引起的疾病,是当前世界上最突出的卫生问题,更是我国常见的疾病种类之一,极度容易危害人体生命健康[2]。我国目前食源性疾病的控制手段仍存在不足,需要发挥人才的力量,加强对食源性疾病的研究。要通过重视人才建设,加大人才的专业培训力度,加强人才引进,完善专业的团队建设,研发针对食源性疾病的解决对策,对实验性疾病加以控制[3]。

3.2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设施设备

资金问题是目前影响到食源性疾病控制的主要问题,在食源性疾病研发与控制工作的展开过程当中需要有大量的资金作为支持,以此来保证食源性疾病研发与控制工作的顺利展开[4]。①加强对食源性疾病控制工作的重视,加强对食源性疾病的认知,了解食源性疾病是当前世界上最突出的卫生问题,基于此才能更好地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②购置先进的设施设备,并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研发技术,完善疾病监测报告系统,实现食源性疾病的智能化监测,提高食源性疾病监测效率,从而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科学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此方法也可以极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因素对疾病监测报告的影响,切实保障疾病监测报告的真实性与准确性[5]。

4餐饮食品安全管理策略

4.1加强对原材料的监控力度

原材料的新鲜程度直接影响餐饮食品安全,同时也是造成食源性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食品原材料质量在餐饮食品安全管理当中尤为重要。所以加强对原材料的监控力度是餐饮食品安全管理的主要策略之一。应加强对原材料的监控力度,定期检查原材料的生产日期以及保质期,将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在最佳的使用状态,并对发生腐败、过期、质量低下的原材料进行及时处理。在购置原材料的过程当中也需要严加审核,在保证其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注意其原材料的质量,注意对生产厂家的相关文件证明资料进行核对,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了解材料的原产地以及相关的处理过程,保障每一项环节都符合原材料的质量需求。除此之外,还要落实监督举报途径,实行全民监督,共同管理餐饮食品安全[6]。

4.2重视餐饮食品相关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

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餐饮行业也取得了蓬勃发展,在市场情况利好环境下,餐饮行业对人员的需求量增加,也为一部分卫生知识不达标的就业人员提供了就业机会。因人员基本素质不达标,对餐饮食品相关知识学习与认识不全面,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概率。通过调查发现,目前我国餐饮食品相关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达标率仅占一半,非常不利于餐饮食品食源性疾病的管控。基于此,餐饮食品行业管理人员需要重视对从业人员加强管理与教育工作,在其上岗前做好岗前培训,增加专项培训,使每一名就业人员都能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并对餐饮食品安全认知全面了解,提升其食品安全素质。在上岗后,也同样需要重视对餐饮食品相关从业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在强化其安全意识的基础上,做好食品安全管控工作。餐饮相关服务人员大多安全意识不强,餐饮管理工作人员需要意识到这一关键点,从而制定确实可行的管理制度,约束餐饮食品相关从业人员的行为,对工作积极、认真,并自我约束良好的工作人员给予相应的奖励。此外,对餐饮食品行业相关从业人员的培训也需要采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在对相关从业人员的培训证书,从业经验以及岗前培训效果进行综合评定的基础上,还需要重视在餐饮工作区张贴宣传海报,以此起到一定的提示作用,如生熟食品要分开保存、保持食品制作环境的清洁卫生、对食品进行彻底加热处理等。

4.3加强对餐饮业的监督管理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各种先进的餐饮食品管理理念更便于分享,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应积极借鉴优秀的、先进的量化分级管理理念,结合我国餐饮食品行业实际情况对餐饮食品业进行量化分级管理,这样不仅能有效调动餐饮食品企业的积极性,同时能促进其进行内部和外部调整,全面提升管理质量。西方国家针对餐饮业相关问题已经制定了法律法规进行行为管理,可予以借鉴,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规范制度,按照企业状态对餐饮业进行有效分类,并针对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管理要求,覆盖餐饮企业的建筑布局、餐饮设备设施、各种食品的加工过程要求以及餐饮食品相关从业人员的管理要求等多方面,从而有效约束并指导餐饮食品行业按规范执业,提升整体管理水平。组织专业的监督管理团队,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完善专业人才建设,实现从人才方面加强对餐饮业的监督管理,全面提升整体的管理水平,避免食源性疾病发生,做到全面保障食品安全。为了更好地保障监督管理团队能够正确的发挥自身优势作用,还需要相关部门根据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原因制定有效的预防对策,另以此为依据制定管理制度,实现以制度取约束餐饮业,来保障餐饮业能够实现规范运行,保障食品安全。同时,落实责任制度,当发生食源性疾病时,能够根据责任制度快速的追究其责任,并对餐饮企业加以惩戒,使其能够正确的认识到食源性疾病的重要性,从思想层面上加强对食源性疾病的控制,避免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也可以有效促进餐饮食品行业的可持续化发展。

5结语

食源性疾病发生与餐饮食品安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餐饮食品安全是影响食源性疾病的主要因素,可以通过对餐饮食品安全进行全方面管控,加大管理力度,提高管理水平,保障人们日常的饮食安全。同时,应加大对实验性疾病的研究工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相关的设施设备,组建专业的研究团队,完善疾病监测报告系统,并积极学习国外先进检测技术,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定性或定量的危险性评估模型,为控制餐饮饮食安全提供坚决的理论基础,以此来合理控制食源性疾病,保障餐饮食品安全。

参考文献

[1]申文佳,杨珊一.食品安全中食品生物危险性评价对食源性疾病控制作用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16):191-192.

[2]于海平.浅析食源性疾病控制与餐饮食品安全管理[J].健康之路,2018,17(12):247.

[3]张远斌,李燕菊.食源性疾病控制与餐饮食品安全管理[J].食品界,2017(6):30.

[4]张晓伟.探讨食源性疾病控制与餐饮食品安全管理[J].中国农村卫生,2017(2):9.

[5]郑秀清,王俊霞,陈向梅.食源性疾病控制与餐饮食品安全管理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3):106-107.

饮食安全范文篇8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治本,切实抓好餐饮食品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全过程的监管,进一步提升我乡餐饮食品安全的保障能力和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二)工作目标

健全监管网络,落实监管责任,确保无重大餐饮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二、工作重点

(一)健全监管网络,明确工作责任。

1.乡、村(社区)成立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机构,做到分管明确、工作人员明确,将餐饮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与村(社区)、有关单位签订餐饮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责任书。

2.选好配齐村(社区)食品安全监督信息员和指导员,并做好其责任心教育和履职能力的培训,提其工作的主动性和履职水平。

3.设立有奖举报,发动群众广泛监督。鼓励社会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督,及时发现、控制和消除食品安全隐患,配合相关职能部门依法组织查处食品安全违法案件,严厉打击食品安全犯罪活动。食品安全社会协调员、信息员要充分履职,随时检查有关食品、经营单位,发现食品安全领域违法违规行为及时报告,同时反映社情民意。

(二)摸清家底,建立台帐

1.开展量化分级管理,建立经营企业(个人)台帐,掌握其经营合法性及经营品种、范围、规模等;

2.建立企业(个人)诚信经营台帐,并实行违法、违规行为公示制。

(三)加强宣传教育,提全民食品安全意识

1.开展《食品安全法》宣传和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增强经营主体的食品安全责任意识。

2.利用各种会议、板报、专栏、岩标等大力宣传食品安全知识,提群众的认知能力。

3.强化对餐饮食品从业人员的教育,增强餐饮食品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增强餐饮食品从业人员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自觉性。

(四)配合相关部门,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

完善索证索票制度,深入排查和治理餐饮服务单位特别是学校食堂、建筑工地食堂、幼儿园食堂等餐饮服务单位使用不合格食品原料和经营过期、劣质食品等问题。取缔不具备食品安全基本条件、存在严重食品安全隐患的餐饮店。打击采购和使用病死畜禽及其制品、劣质食用油等行为。

(五)完善机制,提食品安全应急能力

制定和完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及时收集食品安全信息,建立应对食品安全事故的快速反应机制和程序。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必须按照各自职责,在第一时间内按分级管理要求,报告相关部门,并迅速赶赴现场,组织救治,即使进行调查处理好相关事宜。

三、工作措施

(一)落实责任

牢固树立地方政府负总责的责任意识。乡政府建立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明确直接责任人和有关责任人的责任。食品生产者、经营者、市场管理者要强化责任,严格自律;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法人要切实负起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要采取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方式,进一步理顺食品安全监管职能,明确责任,强化食品安全的监管。

(二)完善监管长效机制

我乡将进一步完善食品监管预防体系,全面推进食品监管巡查制;开展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不断提全乡食品信用体系建设水平;完善食品安全社会监督网络体系,实现食品安全工作“工作有人抓、事情有人做、行为有约束”的工作机制;规范食品安全宣传报道工作,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活动,提公众食品安全意识。

饮食安全范文篇9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治本,切实抓好餐饮食品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全过程的监管,进一步提升我乡餐饮食品安全的保障能力和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二)工作目标

健全监管网络,落实监管责任,确保无重大餐饮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二、工作重点

(一)健全监管网络,明确工作责任。

1.乡、村(社区)成立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机构,做到分管明确、工作人员明确,将餐饮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与村(社区)、有关单位签订餐饮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责任书。

2.选好配齐村(社区)食品安全监督信息员和指导员,并做好其责任心教育和履职能力的培训,提高其工作的主动性和履职水平。

3.设立有奖举报,发动群众广泛监督。鼓励社会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督,及时发现、控制和消除食品安全隐患,配合相关职能部门依法组织查处食品安全违法案件,严厉打击食品安全犯罪活动。食品安全社会协调员、信息员要充分履职,随时检查有关食品、经营单位,发现食品安全领域违法违规行为及时报告,同时反映社情民意。

(二)摸清家底,建立台帐。

1.开展量化分级管理,建立经营企业(个人)台帐,掌握其经营合法性及经营品种、范围、规模等;

2.建立企业(个人)诚信经营台帐,并实行违法、违规行为公示制。

(三)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食品安全意识。

1.开展《食品安全法》宣传和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增强经营主体的食品安全责任意识。

2.利用各种会议、板报、专栏、岩标等大力宣传食品安全知识,提高群众的认知能力。

3.强化对餐饮食品从业人员的教育,增强餐饮食品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增强餐饮食品从业人员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自觉性。

(四)配合相关部门,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

完善索证索票制度,深入排查和治理餐饮服务单位特别是学校食堂、建筑工地食堂、幼儿园食堂等餐饮服务单位使用不合格食品原料和经营过期、劣质食品等问题。取缔不具备食品安全基本条件、存在严重食品安全隐患的餐饮店。打击采购和使用病死畜禽及其制品、劣质食用油等行为。

(五)完善机制,提高食品安全应急能力。

制定和完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及时收集食品安全信息,建立应对食品安全事故的快速反应机制和程序。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必须按照各自职责,在第一时间内按分级管理要求,报告相关部门,并迅速赶赴现场,组织救治,即使进行调查处理好相关事宜。

三、工作措施

(一)落实责任。

牢固树立地方政府负总责的责任意识。乡政府建立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明确直接责任人和有关责任人的责任。食品生产者、经营者、市场管理者要强化责任,严格自律;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法人要切实负起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要采取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方式,进一步理顺食品安全监管职能,明确责任,强化食品安全的监管。

(二)完善监管长效机制。

我乡将进一步完善食品监管预防体系,全面推进食品监管巡查制;开展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不断提高全乡食品信用体系建设水平;完善食品安全社会监督网络体系,实现食品安全工作“工作有人抓、事情有人做、行为有约束”的工作机制;规范食品安全宣传报道工作,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活动,提高公众食品安全意识。

饮食安全范文篇10

【关键词】护理干预;老年精神病;饮食安全

对于老年精神病患者来说,因伴随年龄增长机体功能逐渐衰退,加上长时间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因此容易出现饮食安全问题,这不仅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甚至会导致死亡,因此需要引起重视,做好饮食安全护理工作[1]。本文分析在老年精神病患者中应用护理干预对饮食安全的影响,从人民医院精神科择取20例老年精神病患者进行研究,报告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于2018年7月~2019年7月从我院精神科择取20例老年精神病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10例)中,均为男性,病例择取年龄66~80岁,平均(72.63±2.12)岁;研究组(10例)中,均为男性,病例择取年龄67~81岁,平均(72.46±2.25)岁;对照两组一般资料发现不存在统计学层面差异,证明本研究对照结果有意义。1.2方法。对照组(10例)行以常规护理,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生活护理、饮食指导、用药护理等。研究组(10例)基于常规护理强调饮食方面护理干预:①吞咽功能分级。通过洼田饮水试验测定患者吞咽功能,让患者在端坐状态下饮用30mL温开水,对饮用时间、呛咳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可以一次性顺利咽下为1级;需分2次及以上咽下,但未呛咳为2级;一次性咽下,但有呛咳现象为3级;需分2次及以上咽下,且有呛咳现象为4次;无法全部咽下,频繁出现呛咳现象为5级。3~5级患者为高危饮食风险患者,应予以特别重视。②饮食护理。以吞咽功能评估结果为依据,为患者制定饮食计划,以容易消化、容易下咽的食物为主,注意营养均衡,另外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使患者营养状况得到改善。③恢复训练。老年精神病患者通常存在功能障碍,如肢体障碍、语言障碍等,护理期间应进行针对性恢复训练。以达到饮食安全为准,为患者制定安全进食流程,对舌肌进行训练,如吞咽、咀嚼等。1.3临床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两组呛咳、噎食、窒息发生情况。1.4统计学方法。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通过(x±s)表达,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通过(%)表达,用x2检验,若P<0.05确认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1例呛咳,无噎食,饮食安全事件总发生率为10%,对照组3呛咳、1例噎食,饮食安全事件总发生率为40.0%,研究组饮食安全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伴随年龄增加,老年患者全身肌肉萎缩,神经系统反射活动降低,肌张力下降,这也减弱了吞咽反射,因此容易出现吞咽困难现象,可能会导致噎食、窒息等现象[2]。所以强化老年患者的护理安全非常重要。对老年精神病患者吞咽功能予以评估,并开展饮食分级管理、吞咽功能训练等措施,可以有效避免饮食安全事件的发生[3]。通过吞咽功能训练,可以提高口咽部肌肉、颈部肌肉的协调性、灵活性,同时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反射性刺激,重建神经网络,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扩大皮质感觉区,避免口咽部以及颈部肌肉出现废用性萎缩现象,可以使老年精神病患者的吞咽功能得到改善,避免出现饮食安全事件[4]。因此对于老年精神病患者来说,强化饮食方面护理干预非常重要。对于老年精神病患者来说,强调饮食方面护理干预,可以避免饮食安全事件的发生,使患者安全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陈晨.护理干预对老年精神病患者饮食安全的效果评估[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9):283-284.

[2]邢晓霞,单金凤.护理干预对老年精神病患者饮食安全的作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6,06(21):137-139.

[3]严洁.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在精神病护理中的应用[J].饮食保健,2019,06(13):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