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者的建设与改善

时间:2022-12-23 03:43:07

文化者的建设与改善

本文作者:高和荣工作单位:厦门大学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如果说经济发展改变的是一个国家的面貌,那么文化繁荣则可以化育一个民族的风骨,文化志愿者及其志愿活动则是一个地方乃至整个国家文化大发展和大繁荣的催化剂。十七大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鼓励专业文化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基层文化建设和群众文化活动,形成专兼结合的基层文化工作队伍。”这是中央第一次明确提出“文化志愿者”概念,把文化志愿者作为我国文化建设与文化发展的主力军,将文化志愿服务作为推进我国文化建设的创新之举,这将更加有力地推动全国各地切实加强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推进文化志愿服务的发展。1.文化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厦门是我国较早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城市。早在1993年12月,共青团厦门市委就响应团中央号召建立了福建省第一支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厦门市青年志愿者筼筜治安分队,开展青年志愿者服务。随后不久,厦门市红十字会、厦门市民政局以及其它社会组织陆续建立起各种类型的志愿者队伍。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厦门市志愿者队伍得到了长足发展,累计有30多万名注册志愿者为市民提供各种志愿服务,志愿者人数占厦门市人口总数的10%左右。现在,厦门市拥有青年志愿者、中华巾帼志愿者、红十字志愿者、社区志愿者、五老志愿者以及科普志愿者等多支志愿服务组织。其中,以大中专学生、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医务工作者为主体的青年志愿者队伍,他们围绕马拉松、投洽会以及其它大型活动开展了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等志愿服务;以女专业技术人员为主的中华巾帼志愿者队伍开展科技、卫生、法律、文艺等专业服务;以社区居民为主体的社区志愿者积极开展社区文化服务;五老志愿者以研究会和各类文体协会骨干成员为主体,开展文化科学技术的普及与推广志愿服务工作;而科普志愿者则大力开展科普活动,举办相关科普竞赛等服务。在这些志愿队伍中,具有一定的文化专业知识或文艺专长的志愿者自然就是文化志愿者,他们是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推动厦门文化繁荣与发展的生力军。从志愿服务的行业分布上看,公共文化部门成为文化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场所,他们成为厦门市文化志愿者队伍的主体。早在2005年,厦门市少儿图书馆出台相关制度向社会招募了100多名志愿者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活动;2007年,该馆对志愿者招募制度进行完善后又召集了300多名文化志愿者。他们每周利用半天时间协助图书馆开展办证咨询、图书排架、读者借阅咨询、社区文化宣传、读者活动组织等方面的工作。除此之外,这些文化志愿者在接受系统培训后能够协助少儿图书馆开展大型读者活动。2009年开始,厦门市图书馆招募“文明小督导”志愿者,组织他们到少儿借阅区协助工作人员维护阅览秩序、整理图书,到自助借书区指导读者操作RFID自助借书机,到综合阅览区内对个别读者的个别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到总服务台以及各阅览区开展图书分类、整架、排架等工作,该项志愿服务一直受到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的欢迎。截止到2012年6月底,厦门市公共文化部门共有注册文化志愿者2435人,其中有801人具有本科以上学历,42人具有高级职称。总体上看,这些文化志愿者利用一技之长开展丰富多样的志愿服务,成为繁荣厦门城市文化的重要力量。例如,厦门市集美区文化馆的志愿者不仅致力于集美区北区文化广场活动,而且还开拓志愿服务范围,分别在杏林文体中心、集美嘉庚纪念馆广场、杏滨街道文化广场成立文化志愿服务分队,通过网站或QQ群相关文化志愿服务活动信息,带领民众广泛参与各类文化活动。再如,同安区图书馆以及区少儿图书馆设法为乡镇民众提供文化志愿服务活动,2010年全年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分别达到12次和30次以上。这些文化志愿服务的开展既提升了厦门城市文化品质,丰富了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促进了志愿者的自我完善与自我发展。2.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的特点经过这些年来厦门市文化志愿者队伍的建设,我们认为厦门市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鲜明特点:一是文化志愿者招募的规范性。为了挑选热心为市民提供文化服务的文化志愿者,加强文化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促进文化志愿者队伍的持续发展,一些文化部门,如厦门市图书馆、厦门市少儿图书馆等在招募文化志愿者之前就着手制定文化志愿者招募规则,明确文化志愿者的招募、培训及使用,制定文化志愿者服务章程,规定文化志愿者的加入条件、考核程序、服务岗位、服务内容、考核与激励以及相关权利和义务等,努力通过制度建设推动志愿者队伍的建设。例如,根据厦门市图书馆所制定的文化志愿者服务章程有关规定,文化志愿者参与图书馆服务的岗位主要有三类:一是普通的岗位,如图书借还、图书上架、架位整理、图书修补、图书加工、回答读者简单咨询等;二是具有一定技能要求的岗位,例如,英文阅览室管理、美术设计、网页制作以及文化下乡、送戏到社区等;三是专业性较强的岗位,如图书分类编目、大型读者活动、回答读者专题咨询、业务辅导、系统管理等。围绕这三类岗位要求,文化部门可以据此有针对性的招募相应的志愿者。二是文化志愿者队伍的专业性。志愿者服务是一项专业性、专门性比较强的社会服务工作,只有专业人士才有可能为市民提供专业的文化志愿服务,也只有加强对文化志愿者的专业培训才有可能使他们为民众提供更加规范的志愿服务。为此,市文化等部门设法招募有一技之长的爱心人士加入文化志愿者队伍,以便提升文化志愿者的专业素养;市图书馆以及少儿图书馆等众多部门则加强对文化志愿者进行系统化、专业化、规范化的业务技能培训,为文化志愿者讲授各项专业服务的基础理论与具体技能,如图书馆业务流程、图书分类编目、报刊管理、书目查询、图书排架,再如群众性歌舞节目排练、民族器乐培训等。这些培训有力地提升了志愿者的业务能力与业务水平,促进文化志愿者队伍的建设与发展。三是文化志愿者服务的基层性。基层群众是文化志愿服务的重要方向,也是文化志愿服务得到人民群众衷心拥护的可靠依据,更是文化志愿者队伍具有长久生命力的关键所在。作为全国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厦门不仅要达到国家制定的“东部创建标准”,而且要能够为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经验。例如,国家创建小组规定被评为“示范区”的城市图书馆及其公共电子阅览室要为公众提供每周56小时以上的免费上网服务,文化馆(站)、博物馆每周开放时间42小时以上,图书馆每年下基层服务次数不低于50次,文化馆每年组织流动演出12场以上,流动展览10场以上。厦门市为此引导文化志愿者走到街镇、深入村居,为广大民众提供专业化、大众化、普及化的文化服务,既圆满完成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标准,又使文化志愿服务贴近民众、扎根民众生活。四是文化志愿者自律性。自我管理是文化志愿者得到持续发展的可靠保证,也是提升文化志愿服务境界的重要方面。为此,厦门市图书馆、青少年宫、少儿图书馆等部门积极引导文化志愿者进行自我管理,由他们自己组织填写志愿服务时间、内容以及心得等,同时引导志愿者创建厦门市文化志愿者网站,各区建起文化志愿者QQ群,设立文化志愿者论坛,组织文化志愿者经验交流以及联谊活动,推动文化志愿者队伍自我完善与自我管理,努力在“助人”过程中实现“自助”,增进服务对象、志愿组织以及志愿者个人三方面的共同发展。

尽管厦门市文化志愿者人数众多,文化志愿者积极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但是,从创建一流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来看,厦门市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我们深入分析其原因,并提出完善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的对策。1.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的不足一是文化志愿者准入不够严谨。文化志愿者是做好文化志愿服务的根本与核心,只有招募到具有良好志愿服务精神、具有一技之长的文化志愿者才能做好文化志愿服务工作。这就意味着必须要有规范的文化志愿者招募程序与招募办法,以便能够对申请者的基本文化素养、专业技能水准、人际交往沟通、自我控制能力等进行考核,从而挑选最恰当的人选。但是调研发现,在实际招募文化志愿者过程中个别单位或者为了一味地追求文化志愿者数量,或者为了减轻本部门的工作,或者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和考核等,缺乏科学而规范的文化志愿者选拔制度及实施机制,个别部门甚至将一些基本条件尚未具备的人员都吸收到文化志愿者队伍中来。不加选择地招募文化志愿者,必然使得文化志愿者不能很好地发挥其功能。二是文化志愿者考评制度不够完善。考评是对文化志愿者在一定时期内的志愿服务进行综合性评价,以便能够更加科学地评估文化志愿者的志愿服务工作情况及其工作绩效,帮助各位志愿者全面、准确地总结自身的志愿服务工作,不断改进志愿服务方法,提高志愿服务水平。但是,厦门市尚未出台系统而规范的文化志愿者绩效考评办法,现有的考核仍然停留在思想以及服务时间等简单的考核,缺乏与现代志愿服务相适应的、完整考核体系,尤其没有形成一套针对文化志愿者及其志愿服务的考核计划、考核程序及其量化评分、考核绩效改进等科学的考核体系,这不利于激励优秀的文化志愿者脱颖而出,制约整个文化志愿者队伍的建设与完善。三是文化志愿者的志愿服务持续性不足。一些文化志愿者本身是通过机关事业单位行政动员而参加,他们尽管有文化志愿服务的本领,然而却缺乏进行文化志愿服务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他们提供文化志愿服务的自主性较弱,甚至把文化志愿服务当成工作任务对待,一旦没有动员就很难自觉提供文化志愿服务;有的把文化志愿服务看成临时性、阶段性的社会事务,而不是把志愿服务当成社会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大多数文化志愿服务围绕重大节假日而展开。这样的文化志愿服务必然缺乏长久的运行机制,进而制约着整个文化志愿者队伍的建设。2.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的建议及其价值结合调研地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的现实,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认为,促进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完善文化志愿者组织机构,加强文化志愿者的组织领导。文化志愿者队伍的建设离不开健全的组织领导,组织结构是指导文化志愿服务工作的枢纽与关键所在。只有加强文化志愿者组织机构的建设,明确文化志愿者的组织管理机构,才有可能统筹规划各地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总体目标与具体实施,也才能使文化志愿者的招募、培训、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文化志愿者的绩效考核等工作得以系统而规范地进行,还能有效地推进文化志愿者从自发到自觉、从无序到有序状态的转变,促进文化志愿服务的深入开展。二是完善文化志愿者的准入与退出制度,确保文化志愿者合理流动。一方面,要完善文化志愿者招募制度的建设,明确文化志愿者的基本条件(如年龄范围、身体状况等)与专业技能要求,规定那些具有良好思想品质、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热心公益事业、自觉开展志愿服务、具备一定专业知识或文艺专长的人可以成为文化志愿者,确保那些真正既具有志愿服务精神又具有志愿服务能力的人进入到文化志愿者队伍;另一方面,要落实文化志愿者退出机制。对那些自愿退出者应该经过书面申请确认,办理退出及注销手续,对那些违反志愿服务单位的规章制度并造成严重后果,或者故意给服务对象带来伤害,甚至打着文化志愿者名义从事其它不法行为的人要予以清退,取消其文化志愿者资格,办理退出注销手续,书面通知其本人。三是完善文化志愿者绩效考核制度,明确文化志愿者绩效要求。对文化志愿者进行绩效考核是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只有进行绩效考核,才能激励文化志愿者更加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志愿服务活动中去,发现每一位文化志愿者的优势与不足,从而使他们扬长避短,更好地实现价值目标。为此,就要围绕业绩、能力、态度、潜力以及适应性等五个方面制定绩效考核标准与考核程序,确定考核指标、考核程序以及考核计划,量化评分实施与评定,进行绩效考核记过反馈与改进等,进而推进文化志愿者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促进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长效管理机制的实现。四是引进先进管理手段,对文化志愿者进行网络管理。在文化志愿者招募方面,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络的积极功能,鼓励市民直接在网上报名,填写文化志愿者申请资料,由后台工作人员根据报名者提供的信息加以筛选;在文化志愿者管理方面,可以利用网络围绕文化志愿者招募、志愿者培训以及考核等各个环节进行管理,从而增强文化志愿者管理的便捷性与有效性;在志愿服务方面,可以建立文化志愿者QQ群、MSN、飞信等虚拟空间,使得文化志愿者和志愿组织之间、文化志愿者之间、文化志愿者与服务对象之间能够通畅地交流。总之,建立良好的文化志愿者队伍是开展文化志愿服务的基础,也是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可靠保证。只有加强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解决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过程中的突出矛盾,才能促进文化志愿事业的持续发展,使文化志愿服务更好地满足民众的精神生活需求,进而推动文化志愿队伍的建设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