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高校图书馆文化保护与传承

时间:2022-10-22 09:11:02

民族高校图书馆文化保护与传承

【摘要】文章概述了民族文化保护的意义及民族高校图书馆的使命,分析了西藏民族大学图书馆参与民族文化保护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民族高校图书馆参与民族地区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策略:扩大资金投入,多途径筹措资金;组织专业团队,开展共建共享机制;开展宣传工作,担负起民族文化传承职责。

【关键词】民族高校;高校图书馆;民族文化;保护传承

一、民族文化保护的必要性

民族文化是本民族的社会成员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特殊的地理生态环境所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形式。民族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民族精神,承载着民族印记,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有着重要的历史和人文价值。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财富,民族的发展需要文化作为支撑。纵观世界文明发展史,每一个强大的民族背后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是一个民族成长和强大的必备因素,所以文化保护和传承势在必行。[1]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族文化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正遭受着流行文化的冲击,传统的民间文化和记忆正在逐渐消失,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似乎成为唯一的文化补救途径,然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化的潮流中依然日渐式微。因此,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势在必行。

二、民族院校的使命

没有多彩的民族文化的点缀,中华文化是苍白的。高校正处于中华文化传承接力棒上,因此实现民族文化的开枝散叶、民族文化的传播传承成为民族高校的使命使然。[2]民族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为培养少数民族专业人才而建立的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其办学宗旨就是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经过六十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民族高校已经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办学特色,成为我国少数民族高素质人才培养、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研究、民族优秀文化传承和弘扬的重要基地,更是我国民族政策及文化对外交往的窗口,发挥着非民族院校无法替代的作用。[3]曾提出关于文化建设的论断,“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4]立足于国家和民族的高层次意义,文化本身承载的使命也是崇高的。民族文化承载着文化的特殊性,民族高校彰显着普通高校的特殊性,两组关系之间互推互进,互不排斥,更是相得益彰。而且在民族高校里,多民族主体之间的碰撞也更为直接和强烈,语言与文字,外在与内涵等多方面因素使得民族文化之间的互动变得复杂和激烈。西藏民族大学作为西藏第一所高校,也是西藏唯一一所民族院校,承担着发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文化的使命,是西藏科学研究和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平台。在全区高度重视特色文化保护,大力开展文化保护工作的时期,西藏民族大学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化建设基地,在满足学校基本教学科研需求的同时,必须承担起西藏文化特色资源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为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西藏民族大学图书馆参与西藏文化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

西藏民族大学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化机构,一直为西藏文化发展与传承做着贡献。早在建馆初期,图书馆就非常重视藏学文献资源的建设,以民族学、藏学为突出特色,开展具有藏族特色的文献馆藏建设。1992年,学校图书馆成立了“藏学文献信息中心”,围绕学校重点学科开展特色资源建设,加强特色信息资源的集成整合,建立特色鲜明的学科资源保障体系。此外图书馆还承担着收藏、整理藏文古籍的重要任务,在六十年的时间里,将大量的零散的古籍串联起来,形成了研究藏族文化、社会、历史的主线,为深入挖掘藏族文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截至目前西藏民族大学图书馆收藏有德格印经院的珍贵藏文古籍,包括甘珠尔类、丹珠尔类、文集类、丛刊类、综合类等。日本影印北京版《西藏大藏经》《中国藏医药影印古籍珍本》《法藏敦煌藏文文献》《藏传佛教高僧弘法手迹珍典》《甘肃青海四川民间古藏文苯教文献》以及中国藏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华大藏经》对勘本等珍贵典籍。这些珍贵典籍内容博大精深,涉及哲学、历史、宗教、文学、语言、医药、历算、建筑、工艺等众多学科领域,是开展藏学研究的第一手宝贵资料。图书馆还收藏藏学图书60356册,包括汉文图书和藏文图书,其中汉文版图书3万余册,藏文版图书2万余册。[5]此外,图书馆网站建有“藏学园地”专栏,为用户提供“藏学新书推荐”“藏学研究动态”“跟我学藏语”“藏学视频”等服务。自建藏文文献和藏族古籍书目数据库,藏学专题数据库等,对学校藏族文化、社会、历史的研究提供了保障。2015年、2017年图书馆秉持“在保护中传承、在创新中发展”的理念,先后两期开展西藏地方传统文化的收集及数据库建设工作,建成了“西藏文化特色数据库”服务平台,以及具有藏式风格的实体馆藏“藏学文献信息中心”。西藏高校图书馆加强西藏特色文化馆藏资源建设,有利于构建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提升图书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是西藏高校图书馆持续发展的要素和基础,也是其存在的核心价值和意义。同时也为西藏自治区传统文化的保护、发展和传承提供更多可能。但是特色资源建设还只处于初级阶段,出现许多问题,亟待解决。1、资金有限,建设难以为继。高校图书馆的特色馆藏建设主要经费还是每年的购书经费,或者某一个时期的专项经费。西藏民族大学图书馆对于藏学、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是贯穿于学校整个教学发展过程中的,但是由于经费有限,建馆几十年来一直都处于初级阶段——纸质藏学文献资源的采购。图书馆现有馆藏藏学图书6万多册,收藏了各类具有文化典籍价值的藏文古籍文献,后来在此基础上自建藏文文献和藏族古籍书目数据库,藏学专题数据库等等,为学校开展藏族文化、社会、历史的研究提供了一定保障,为藏族文化深入挖掘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对一些具体的或者说适合大学生群体文化接受、传承能力及需求的原生态藏族传统文化资源涉及较少。2015年、2017年图书馆申请到专项建设资金,正式开始了西藏特色文化的建设,建成具有藏族建筑特色的“藏学文献信息中心”以及“西藏文化特色数据库”,这才使得一些传统的原生态的西藏文化资源得以展示给师生。然而,这一工作还只是处于初级阶段,所用的经费也只是一定时期的专项经费,专项经费的申请是需要经过层层审批漫长的过程,且不是长期性的,一旦过了那几年,经费就会中断,特色资源建设就会面临资金缺乏的状态,建设的进程就会中断,而对于已经建设好的特色文化数据库而言,其运行、维护和系统更新又是一个新的问题和挑战。[6]因此民族院校图书馆要承担起地方文化保护的重任,离不开经费的持续支持及保障。2、获取文献途径有限。近年来,特色库建设成为各个图书馆争相建设的重点,各个馆独有的特色库也成为各自的品牌,但是多是独自建设,缺乏合作,这就造成资源获取途径单一。西藏民族大学图书馆在馆藏特色文献建设的初期,获取藏学文献资源的途径主要是一些成品的藏文图书及藏学古籍的采购,这些资源虽然能较好的反映藏族文化特色,为学校专家学者的科研工作助力,但缺乏原生态的元素,作为民族传统文化来传承推广还是不够的。近两年图书馆正式开始了西藏特色文化资源建设,先后两次深入藏区实地调研,并获取了部分原生态的第一手资源,但是由于资金、人力以及一些其他外在条件的限制,导致这项工作不是长期性、系统性的,无法保证资源的持续性、完整性,收集来的部分资源零散无序,有的光盘资源甚至不能播放。这就造成这一工作的后期建设没有保障,特色文化资源建设工作的后期又回到成品资源采购的原始阶段。3、仍保留在藏的层面,传播效果不佳。近年来,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成为大多数图书馆的共识,但藏而不用却是主流形态。[7]目前,大部分高校图书馆都开展了自己的特色馆藏资源建设工作,前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建设,后面特色库的实际使用效果却是不佳。西藏民族大学图书馆的藏学图书虽然对外开放,但主要借阅者依然是科研人员,普通学生因为缺乏了解而借阅的积极性不高。后期建有实体特色馆藏“藏学文献信息中心”及数字馆藏“西藏文化特色数据库”,两者近两年来都作为本校图书馆的一大特色在加强建设,但是使用率及访问量却不高。这是因为,自2015年特色文化资源建设以来,一直处于藏的层面,除过网页展示及新闻报道形式,没有做过过多的对外宣传推广工作,针对于学生的推广也仅仅是在新生培训时图书馆介绍里提到特色库,没有将特色库作为一项重点来进行推送。藏学文献信息中心,虽藏有珍贵的藏文古籍及唐卡,成为图书馆的一大特色,但是出于对这些珍贵文化典籍的保护,也是长期处于锁门状态,仅供各方来考察、参观所用,这就极大地降低了特色馆藏资源的实际利用率。总之,目前民族院校特色文化资源建设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建轻用”的倾向。建设出了非常好的资源,却没有进行充分的宣传和推广,使得资源的关注度不高、利用率低下。[8]

四、西藏民族大学参与保护的策略

1、扩大资金投入,多途径筹措资金受国家政策支持,西藏民族大学图书馆近几年来,得到学校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图书馆自2015年筹备建设特色文化资源建设工作至今,已经三年时间,通过项目申请,先后两次获得学校专项资金。特色文化资源建设有了新的突破,建成具有藏式风格的藏学文献信息中心,收藏了德格版大藏经、唐卡等珍贵典籍,自建藏学文献特色数据库,收集了西藏传统特色的视频、音频、图片、专题资料等等,但是这项工作也才持续三年,还只处于初级阶段。作为民族院校,图书馆民族特色文化的建设应该是长期性,可持续性的,这就需要资金的持续支持。民族高校图书馆要实现民族特色文化建设工作的持续开展,需要从根本上解决经费难的问题。具体可从以下着手:首先,图书馆应向学校申请,将特色文化建设经费纳入到学校每年的固定购置经费当中,为民族文化建设工作提供基础经费保障;其次,图书馆可以通过申请省部级,乃至国家基金项目,获取资金支持;最后,文化保护工作是图书馆的职责之一,但文化传承却是一个民族的使命,因此应该成为民族学校建校的一项重要工作,由学校牵头开展,从本地区文化部门及国家民委申请支持。2、组织专业团队,开展共建共享机制民族院校作为民族文化的窗口应该实现民族文化的全方位展示,这就使得民族院校图书馆必须重视民族文化资料的全面收集。然而受资金、人力等的限制,又使这一目标很难实现,这就需要高校图书馆在开展特色馆藏建设时,拓宽资源建设途径,努力实现特色文化资源的全面覆盖。首先,应在保证传统采购的基础上,开展深层次采购(专、深、精品化),组建专业负责特色资源建设的团队,对资源进行长期跟踪、删选,选出精而专的资源,避免造成资源重复、资金浪费。专业团队的建设有助于特色资源建设工作的长期性、持续性、完整性。其次,联合相关的文化机构及部门,开展特色资源共建共享。图书馆并不是唯一的文化承载部门,还有许多其他的机构在开展地方文化资源的收集整理工作,如文化馆、博物馆、档案馆及一些研究机构。因此,民族高校图书馆还应与本地区相关文化机构主动取得联系,寻求合作,共同建立文献共享机制,各文化机构通过分散收集、集中分享和展示,实现特色文化的更广泛传播。3、开展宣传工作,担负起民族文化传承职责民族的应该就是世界的。文化的建设是保存与传播发展并行的,不应只是藏,藏只能使文化失去了本身应有的活力,真正成为历史的遗物。民族院校图书馆建设地方文化特色馆藏资源不仅是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更是为民族地区文化发展与传承助力。这就要求民族高校图书馆担负起民族文化宣传、教育、推广及传承的职责。首先,建立具有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高校图书馆作为校园文化机构,应该引领校园文化。西藏民族大学在日常文化资源推广及全民阅读方面,应注重民族特色文化的推广与宣传,塑造良好的民族文化校园氛围。其次,应该加强特色库资源的宣传推广,藏学文献信息中心文献资源的展示;定期邀请相关专家学者,甚至文化传承人为学生进行现场文化讲授。此外,图书馆可以在校园文献检索课中,加强特色文化数据库的使用讲授。

总之,西藏民族大学作为西藏自治区唯一一所民族院校,又是建在内地咸阳,应该发挥好其民族文化窗口的作用,积极参与到藏族文化推广与传承的工作当中,主动宣传推广藏民族特色文化,使藏族传统文化走出藏区,走向更多大众的视野。

五、结语

总之,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参与民族特色文化建设,是国家文化发展的需要,顺应时代要求,应该成为自身前进的方向。民族高校图书馆应在结合本校实际需求的同时,实现本地区特色文化资源建设的系统性、完整性、连续性,并最大化的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参考文献】

[1]苏启民,苏栋栋等.谈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J].旅游纵览,2018(1)232.

[2]杨立玉.也谈当前民族高校的文化建设[EB/OL].2015-09-24.202.200.16.51/zt/15/x150507.htm

[3]民族院校-百科[EB/OL].https://baike.so.com/doc/5871110-6083972.html.

[4]人民网.系列重要讲话读本[EB/OL].2014-07-09.theory.people.com.cn/n/2014/0709/c40531-25256140.html.

[5]西藏民族大学图书馆[EB/OL].lib.xzmu.edu.cn/.

[6]李莉.浅谈地方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以贵州民族大学图书馆傩文化资源建设为例[J].贵图学苑,2017(4)8.

[7]方嘉珍,姜雷.地方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推广探索[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4)154.

[8]孙绍俊.地方特色视频资源建设实践与分析——以山东省图书馆为例[J].图书情报导刊,2016(9)56.

作者:赵娜娜 单位:西藏民族大学图书馆